感謝讚美上帝護理的大能与豐盛的供應。 本網誌內的所有資源純屬學習交流之用。

2017-04-11

/綿羊的譯心譯意

 根據我的觀察,大部分譯者都很謙卑,有些譯者簡介上留下MAIL信箱,請讀者賜教,因為我們知道翻譯這件事本身就永遠不可能完美,所以懂得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

翻譯的錯誤有幾種。第一種,真的就是錯,我曾經有一次把星期四譯成星期天,結果被細心的讀者指正,說星期一過了三天應該是星期四,看了原文,真的好想撞牆,不知道自己怎麼了。

第二種,能力不足或是看錯造成的理解錯誤。大部分譯者面對這種錯,都願意虛心接受,這也沒問題。

還有一種,就是讀者以為你錯了。有時候,不同的人對同樣的句子有不同的詮釋,比方說,「ただ、それだけ」這句話,可以譯成「就只是那樣」,但是,譯者認為這句話是一本十幾萬字作品的最後一句話,而且這句話自成一段,當然必須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全書的倒數第二段都在講人類的無力,只能靠祈禱如何如何,所以在經過對原文的咀嚼,把代名詞「それ」所替代的動作「祈禱」翻譯出來,翻譯成「我們只能祈禱」,結果就被說亂譯。這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所以魚腦如我,經過十年,仍然牢牢記住了「ただ、それだけ」這句話。

不同的人,對相同的原文有不同的詮釋,所以即使都是正確的翻譯,也有好壞之分。譯者都願意接納、尊重別人有不同的詮釋,但翻譯不是數學,沒有唯一正解,翻譯也不是只能直譯。在糾錯之前,稍微尊重一下譯者的詮釋,想一想譯者為什麼要這麼譯。

最後,拜託要指責譯者譯錯的人,先去看一下原文,不要「想當然就是譯者錯了」,我還遇過有人認為一本芥川獎得獎作品的情節設計有問題,懷疑是不是譯者的問題,那個幸運譯者又是我。

最後最後的拜託,請在指責譯者譯錯時,附上原文!!即使是「斷章取義」的原文,也總比口說無憑,「憑感覺」認定的錯有點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