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讚美上帝護理的大能与豐盛的供應。 本網誌內的所有資源純屬學習交流之用。

2017-07-06

巴刻(J.I. Packer)著/刘光宇译,上海三联书店, 2016

目录

每一天都会感受周围人的软弱和不足
软弱,基督徒的生命成长之道
十一奉献剩下的归谁?

++++++

我們已經發現,一遇到或真或假的各種讓人軟弱的情況,我們驕傲的心就會縮緊,並會趕緊去抓那些看上去強大的東西,包括財富。結果就是拜偶像:我們開始膜拜我們的投資、產業和銀行的存款。
 “as signs of inadequacy and weakness, they look on wealth as a source of stability and strength. Our proud hearts shrink from weakness, real or fancied, in all its forms, as we have already noted, and they embrace whatever looks like strength, including the goal and the reality of affluence. The”
J.I. Packer/劉光宇譯

 ++++++

每一天都会感受周围人的软弱和不足
部分英文:

強壯的人有影響力,我們卻是軟弱無力

A.A.米爾恩寫的小熊維尼系列故事引人入勝,在《小熊維尼的房子》裏,愛操心的康卡太太出場,在她看來,天真活潑的小豆必須按時吃強健素,這可是件頭等大事。為什麽?自然是為了能長得強壯。強壯包括哪些方面?身體素質、道德水準和人際關系,都有強弱之分。搬得動重物、不向錯謬妥協、堅決維護正義、能帶領一個群體,都是強壯的表現。強壯,就是在任何情形下都能帶來改變。強壯的人有影響力,一旦發揮出來,就能改變他所處的環境。人們會因為某人所擁有的能力和成就而尊重他。康卡太太盼望小豆長得強壯,父母對孩子、老師和教練對學生,無不如此——都希望他們有能力和作為。

這乃是屬世的方式,不過有時上帝也會這樣做,如下面這些聖經中的勸勉所反映出的:

上帝對摩西的接班人約書亞說:“你當剛強壯膽”(書1679),連說三遍表示強調。

保羅讓以弗所的信徒為屬靈爭戰做好準備:“你們要靠著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弗610

保羅勉勵提摩太承擔保羅所按立的牧職:“你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提後21

顯然,靈命強壯是應當的,別無選擇。

可是,進一步想:為什麽會有這些勸勉?是為要除掉原本存在的軟弱無力感。或許,約書亞聽到上帝的話、提摩太讀了保羅的信,內心都深感恐懼。接替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接替保羅建立教會,都是艱巨的任務。這兩人感到難以勝任,這不足為怪。換句話說,他們兩人都感到軟弱。若不是從上帝那裏得力,他們也必定會力不從心。

什麽是軟弱?其核心就是無力感。體弱,是指身體缺乏活力或健康,因此搬不動家具或無法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智力水平弱,是指無力從事某些腦力勞動,例如C.S.路易斯對數學幾乎一竅不通,我本人也是如此。性格軟弱,是指缺少決斷力、不夠堅定,缺乏自尊,沒有領導力。處於弱勢,是指缺少必要的資源去推動和影響局面。人際關系的軟弱,是指無力帶領和引導——有些父母和牧者有這樣的軟弱。每一天我們都會不斷感受到周圍人的軟弱和不足。

史努比卡通故事中有這樣一個片段:查理·布朗看上去悶悶不樂,露西問他有什麽心事,查理說,“我覺得自己什麽都不如別人。”露西說,“噢,不用擔心,很多人都這麽想。”查理說:“啊?人們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嗎?”“不,”露西說,“很多人都覺得你不如別人。”我欣賞表達中流露出的機敏,我為這段話令我忍俊不禁而感到慚愧。我知道,對有些人來說,這個笑話是殘忍的,一點不好笑,毫無同理心。露西這個極品女孩,故意捉弄苦悶的查理,暗示查理他悲慘的自我評價千真萬確。但從這個笑話可以看出,自以為剛強的人,是多麽容易在別人本已脆弱的傷口上撒鹽,雪上加霜。倘若軟弱的人不那麽痛恨自己的軟弱,這個笑話也就不好笑了;那絲毫不感到軟弱的人,在與他人的討論或交流中,若能更小心和克制,世上的痛苦也會減少許多。

軟弱感常與失敗感聯系在一起,有時是軟弱感導致失敗感,有時是相反。過往的失敗好像黑雲,籠罩當前的目標,讓人難免再度失敗。而基督信仰,賜給我們堅實的盼望、應許隨時幫助我們,似乎應該能驅散一切恐懼和擔憂,但事實上卻不總是如此,一位信徒需要鼓勵時,其他信徒本應及時鼓勵他,而事實上他人的鼓勵並不總是及時和足夠。

實情是,在許多方面,特別是在屬靈的事上,我們都是軟弱不足的,我們需要正視這一點。罪傷害了所有的人際關系,讓我們都陷於無能的境地。我們需要認識到我們的有限,這一認識會在我們裏面生出謙卑和對自我的不信任,也讓我們認識到自己無法自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明白,在人生路上的每一個關口,我們都需要依靠基督我們的主和救主,需要操練這種依靠,直至養成屬靈的習慣,好能領會保羅所領會的:“我什麽時候軟弱,什麽時候就剛強了。”(林後1210)我會在本書的後面詳細再談。

通往靈命強壯的道路就是拒絕盲信自我

基督徒要想靈命強壯,我們的人生和事奉要想有豐盛的果效,道路就是謙卑和拒絕盲信自我,在屬靈之事上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軟弱。在這一點上,保羅比所有新約聖經的作者都更加清楚,而《哥林多後書》的闡述則最為清晰,因為這篇書信的目的,就是特別針對這一問題。

無疑,正是哥林多的那些批評者,使得保羅寫這封信時直言自己的軟弱。保羅在信中強調了他因上帝的命定而遇到的事奉中的艱難,這說明他一直很清楚,自己在教會中和在世界上都是處於弱勢。因此,保羅也不敢確定哥林多人是否仍然歡迎自己,這讓他認為有必要事先提醒哥林多人預備好捐項(“就當在這慈惠的事上,也格外顯出滿足來”,林後87),保羅說這段話的語氣幾乎是帶著歉意:“我說這話,不是吩咐你們,乃是借著別人的熱心(這是保羅希望哥林多人仿效的),試驗你們愛心的實在。”(88

然而,在本卷書第三部分,保羅對自己的軟弱的承認卻走向一個高潮——保羅透露,為了讓他不致驕傲,“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127)我們不禁要問,這根刺是什麽?是眼疾?身體的疾病?跛足?顯然,這根刺是與身體相關的,也是痛苦的,否則就不會稱之為“一根肉體上的刺”了,但除此之外,我們就不了解了,並且也無需了解更多。保羅告訴我們,他曾三次鄭重地懇求上帝,“為這事,我三次求過主,叫這刺離開我。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1289

因此,保羅未得醫治,但卻不是因為被上帝拋棄。恰恰相反,正如保羅自己所見證的:“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淩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麽時候軟弱,什麽時候就剛強了。”(12910

軟弱感是縱貫我人生的底色

基督徒的人生與事奉是一場與軟弱相伴的旅程,人的力量終有耗盡之時,只有屬天的能力可以支撐我們前行——我本人對這一點的領悟,甚至可以追溯到少年時代。我天性孤僻憂郁,有十年時間都必須帶著一個鋁制的保護套,以遮蓋一場交通事故在我頭上留下的傷口,我也因此無法進行任何戶外的遊戲項目。那些年裏,我覺得自己幾乎無法參與任何重要的事。這誠然是軟弱感的一種。

這種感覺,雖然有諸多錯謬,但卻成為縱貫我人生的底色,而近三年來,因為髖骨脫節,這種感覺更為強烈(有兩年時間我走路一瘸一拐,做完更換關節的手術後又用了一年時間緩慢康覆)。醫生說,該手術是侵入性的,手術最初的影響就是對我的身體系統的沖擊——就像在街上被卡車撞到一樣——身體和頭腦的徹底恢覆需要時間,創造力也是如此(在我而言就是寫作的能力),在術後初期會明顯喪失。

這三年來,我對身體和認知方面的軟弱,如同對撒旦誘使我們沮喪和灰心的把戲一樣,有了更多切身體會。保羅早已經歷過這一切——我不斷默想這一事實,我對《哥林多後書》的激賞由此也越發加深,這本小書就是這些默想的結果。這封書信的內容曾經幫助了我,我盼望它也能幫助更多人。



软弱,基督徒的生命成长之道

我把软弱定义为一种感到不足够、不充分的状态,软弱让我们无法达到我们渴望达到的境地或目标。如前所述,软弱的表现形式有多种。身体的软弱让我们无法取得优异的体育成绩;健康问题令我们被各种疾病所困扰;能力不足使我们无法成为更好的雇员、商人或企业家;我们可能因记忆力不够强而无法成为顶尖的教师或管理者;性格的软弱导致我们不适合作领袖、父母、教练、队长,甚至无法做一个合格的团队成员,等等。

从主观感受而言,一个软弱但头脑健全的人,几乎会无可避免地觉察到自己的软弱,而这会令人产生自卑感——我们可以把这称为查理·布朗综合征,他也会产生无价值感和无用感,随之而来的则是低沉和沮丧,这些都不是令人愉悦的感受。软弱的感觉会笼罩一个人的存在。在这个堕落的世界里,原罪以骄傲、任意妄为和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的方式影响了每个人,所有人都渴望自己因强大和出色而被人艳羡,一旦发现这一愿望无法达成,就会觉得自己像个漏了气的气球,并在心中埋下苦毒的种子。但是,这一章里所回顾的福音的信息先是呼召我们面对事实真相,承认我们是有罪、软弱的,也承认我们的过犯,以及在上帝面前的亏欠;继而透过福音进一步教导我们:

仰望基督,他是爱你和担当你罪孽的主。全心接受他作你的主和救主。然后在他面前,下决心离弃以往自我中心、充满苦毒、自怜、嫉妒和失败感的人生,从此努力成为他忠心的(faithful)——也就是充满信心的(faith-full)的门徒,遵守他的教导,也被他所眷顾。

热爱基督,永远感激他对你无尽的爱。凡事努力讨他的喜悦。让他的爱约束你,推动你,带领你,安慰你,一直保守你,并像保罗一样,再不把人的评价看为重要(之前他写给哥林多人的信中说过,“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判断我的乃是主。”(林前434)像保罗那样去生活和去爱吧,你心中的冷漠就会被热诚代替。

倚靠基督,依赖他透过圣灵赐给你所需的事奉的力量,不管眼下不快乐的处境和不友好的人如何令你受挫。之前我们已经看到,当哥林多人和那些“超级使徒”斥责保罗“软弱”时,保罗的回应之一就是分享说:基督加给他“一根刺”(身体上的某种病痛)而未医治他,并且对他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129)至此,我们该铭记保罗对自己这一人生境遇所做的夸胜的宣告:“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12910)因此,要像保罗那样倚靠基督,基督是你灵魂的爱人,你的确常常软弱,但你也会得着力量去面对,并最终进入安宁和喜乐。

保罗在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把自己交给基督,并受命踏上使徒的人生路,我们有理由相信,此前,无论是从天生的性情还是从后天的教养看,保罗都不是一个像如今这般对软弱敏感的人。我们也当认识到,他肉体中的那份痛苦和不便,虽然基督没有为他除去,他自己也视之为会伴随一生的软弱,但却不仅令他的事奉更有果效,更重要的是令他的生命更加圣洁,理由如下:保罗提到,他接受特别的启示(127)时更加谦卑,面对从撒旦而来的灰心和搅扰时更深地依靠上帝(79节),已积极预备好迎接更多的患难(10节)。保罗很清楚一点,就是我们不该把基督徒在生活中经历软弱当做不寻常的事,倒要以此为满足甚至夸口(6节,910节)。(这里“夸口”的意思不是到处宣扬或高举自己,而是在适当的时候强调它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从上帝而来,并有重要的意义。)

至此,关于每个信徒都当追求的做门徒、灵命成熟及在恩典中长进是怎样的状态,保罗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这个世界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权过轻松、舒适、免除痛苦的人生,一个让我们能发现、展示和发挥我们里面的所有才能的人生,但这是一个扭曲变形的真相。过高品质的生活不是基督的呼召,不是保罗的呼召,也不是我们这些21世纪信徒的呼召。对所有基督徒而言,更可能的反倒是,我们越跟随主,上帝越会让我们体会到软弱和痛苦,好让我们像保罗那样学会,当我们认识到自己软弱时——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在主里刚强。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你觉得呢?



十一奉献剩下的归谁?

除掉关涉钱财的罪是最难悔改的事之一

在《枭巢喋血战》(Maltese Falcon)这部经典犯罪片的结尾,一位警察盯着一个小金像,那是一个铅铸的赝品,真品是一只价值连城的镶满珠宝的猎鹰,一系列谋杀和伤害事件都因它而起。警察问,“这是什么?”由亨弗莱·鲍嘉所饰演的侦探萨姆·斯佩德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台词:“梦幻的泡影。”这无疑是财富对堕落的人性所发出的各种诱惑的写照,本章也以此开篇。

金钱是什么?一种交换的媒介,一种资源,可以让你得到你想要的,有时则是帮你除掉你不想要的,它也是一种在你身处的圈子里获得权力和影响力的手段。许多人认为金钱让人着魔:拥有越多,越想拥有更多,越想靠它来开路,也越舍不得失去它。发财的白日梦让这些人仿佛患上心病。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人认为贫穷和资源的有限是软弱的表现,他们把财富当成稳定和力量的源泉。

我们已经发现,一遇到或真或假的各种让人软弱的情况,我们骄傲的心就会缩紧,并会赶紧去抓那些看上去强大的东西,包括财富。结果就是拜偶像:我们开始膜拜我们的投资、产业和银行的存款。而上帝——超越的、三位一体的主,一直为我们的救恩活泼做工的上帝——在我们给予忠诚和爱时只能退居次要地位。

耶稣看到了这一点,提醒我们防备它:“你们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玛门。”(太624)“玛门”的原文是mamōna,这是一个闪语词汇,不仅指金钱,更指金钱所能为我们带来的一切:物质、财产、利益、成就等等。还有一次,耶稣讲了一个财主的故事,故事里财主自言自语说:“‘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乐吧!’上帝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路121920)当那位年轻的官询问耶稣他做什么才能得着永生的时候,耶稣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路1822

耶稣的建议很具体,“与我的门徒一起跟随我走遍巴勒斯坦,靠人们的热心款待生活,而自己不名一文”——不幸的是,这种景况是这位年轻的官无法面对的,因为财富已经掌控了他的心。我们发现,保罗也以比喻来告诫人们小心金钱的陷阱:“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贪财是万恶之根。”(提前6910

那么,当我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已经得到满足,而我们还有余钱在口袋里时;当我们发现自己嘴上说工作是为了谋生,是为了服事上帝和服务他人,但实际上却是在为自己赚钱时;当我们的生意获利丰厚、财源滚滚时,我们当怎样行?耶稣和保罗给出了同样的回答。要把这些钱用在上帝和上帝的子民身上而非用于自己;用这些金钱去拓展上帝的国度;用它们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把自己看做一个管理者、一个管家,一个上帝的基金的受托人,要为你的职分感到荣幸,同时也要全然忠于把钱财托付给你管理的上帝。

保罗指示提摩太说:

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只要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上帝。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前61719

耶稣又清楚地教导我们,让我们切身思想那个聪明但不义的管家的比喻:“要藉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称之为不义的钱财是因着这个比喻当中管家靠诡计获得财利),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也就是它不能再为你做什么的时候,也就是你死以后),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路169

据说,马丁·路德曾说,每个人都需要三重的归信:理性归信福音的真理;心灵归信耶稣为主和救主;还有就是把钱财归到基督的脚前。我倒不认为这句话一定是路德所说,但尽管如此,它也配称为是路德的教导。路德看问题总是能切中要害。他深知,除掉关涉到钱财的罪,是罪人的悔改中最困难的事之一。

今日的牧师们常告诉我们,在成为基督徒后,一般来说,最后一项被上帝更新的恩典所触碰的,乃是人们的钱包。在人们渐渐付出时间、恩赐和财宝给主时,让主掌管自己的财务总是发生得更晚、更慢,要养成这方面的习惯,也需要更长的时间,大概是因为内在的抗拒更强。

有一幅漫画我很喜欢,里面一位妈妈正抱着一个大哭的婴儿跟朋友交谈:“孩子怎么了?”“哦,他在长牙(teething)。”“那你丈夫又是怎么了?”(漫画的背景中,丈夫坐在长凳上,也张着嘴,痛苦的表情与婴儿如出一辙)“哦,他在做十一奉献(tithing)。”基督徒要过一生奉献的生活,从十一奉献做起,每年奉献收入的百分之十,这总是个好的开端。但不管牧师在讲台上如何鼓励,会众中总有人充耳不闻。慷慨的奉献与堕落的人心背道而驰,总是一桩苦事。

因此,当保罗定意要让他所建立的外邦人的教会为在耶路撒冷的犹太基督徒奉上一笔可观的捐项时,他一定早知道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他不确定能否募集到足够的数目,以表达希腊世界对在他们以先进入基督里的弟兄的真实的爱心。这个想法实在是一项信心的冒险。

把操练十一奉献当作拐杖

 何为基督徒的奉献?

我将从四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基督徒的奉献既是一项属灵恩赐,也是一项效法耶稣的属灵操练。

什么是属灵恩赐?保罗以两个希腊文名词来形容一切属灵恩赐所共有的特性:一个词是charisma,意指活泼的、能传达信息的、救赎性的圣爱,在新约圣经中称为charis,我们称之为恩典(grace),另一个词是pneumatikon, 指圣灵这一神圣的位格——新约中称为hagionpneuma——所表达出的生命与能量。属灵恩赐,也可以称之为恩典的礼物,本质上是教会中一种事奉的方式,这种事奉方式能够荣耀基督,荣耀天父,建立别的信徒,也建立自己,并能使教会作为一个整体更加有力和成熟。有些恩赐属于超自然的能力,是基督超然赐下的;另一些是自然的能力,但在每次运用的时候,都被内住的圣灵重新引导、分别为圣并运用出来。因此,保罗曾显出的医治的能力属于第一种类型的属灵恩赐,而他不断教导福音真理的能力则属于第二种。奉献,就属于后一种属灵恩赐。

保罗在《罗马书》126中说:“让我们按各人所得的不同恩赐,加以运用。”接着保罗列举了各项恩赐,每次都强调应当以最适当的方式运用这些恩赐。他所列举的有说预言(也就是教导上帝的圣言)、执事、教导、劝化、治理等。然后在8节保罗说:“施舍的,就当慷慨”。“施舍”一词的希腊文原意为“分享”,明确指金钱的分享,也即拥有钱财的人给予和帮助穷困缺乏的人。“慷慨”(generosity)一词也包含一个重要意思——“真诚”(sincerity),保罗在这里使用这个词,或许是因为这个词也有“真诚地表达好意”的意思。

因此,施舍、分享以及用金钱帮助有需要的人,是一种属灵恩赐,慷慨奉献的人与为别人得医治而祷告的人或说方言的人一样,是靠着从上帝而来的恩典和能力。同时,奉献也是学做主耶稣门徒的一项属灵操练。属灵操练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果效,要想做得好,需要不断操练直到养成思维或行为习惯,并且往往也有一些特定的技巧。

基督徒的美德,包括慷慨在内,是基督教导、命令并亲自做出榜样的品质,是所有基督的门徒——即所有委身效法基督的人——都当具备的品质。(希腊文的“disciple”——门徒——意为学习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属灵恩赐都是作门徒的操练,如果我们未能过一个积极奉献的人生,只能说我们在亲近和跟随我们的主基督耶稣上太过软弱和缺乏操练——这也意味着我们急需做出改变。

2. 基督徒的奉献是对上帝钱财的管理。

当我们认真思考基督徒的金钱管理时,无论是涉及购买日用品,支持宣教士,或是做产业投资好有钱度假,都必须首先明白一点:我们所管理的钱财不属我们,而是属上帝。是的,上帝把这些钱交给我们使用,但所有权乃是他的。我们现在有权使用这些钱财,但总有一天我们必须为它们的用途向主交账。

“作好管家”一词正是此意,教会在提到这个词时,往往与奉献的操练有关。管家,就是主人把资财托付其管理的人。投资经理是管家:在一定意义上,他有权控制其客户的资产,但他的工作是理解并实施客户的意愿,并按照客户的喜好去使用这些资产。同理,信托经理也是管家:他的工作就是按照委派者的要求和目的投资、看管和运用信托基金里的钱。

这个社会(圣经中称之为“世界”)认为个人的钱财都属他自己,个人可以随便使用。而圣经则把我们的钱财视为上帝的托付,应当为上帝的荣耀而使用。安立甘宗的《公祷书》所规定的圣餐仪式中,在收集给上帝的奉献时会宣读下面的话:“凡天上地下的都是你的。万物都从你而来,我们把从你而得的献给你。”(来自《历代志上》29:11,14的经文)这乃是圣经始终如一的态度。人们自认为属于自己的钱其实是上帝的;我们如同管家和受托人一般从上帝手中接受它们,因此也要学习为着上帝的荣耀而管理它们。

3. 基督徒的奉献是使用上帝的金钱来事奉。

事奉就是服务;服务就是满足需要;需要就是不可或缺的事物。保罗把资助耶路撒冷穷人的计划称为“供给圣徒的事”(林后91),因为那些穷人缺乏生活必需品。马其顿众教会所从事的这项事工被保罗所称道,也被当作楷模,保罗又称他们的行为是直接从上帝而来的恩典。“……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试炼的时候,仍有满足的快乐”——何等鲜明的一个对比!——“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他们是按着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自己甘心乐意地捐助,再三地求我们,准他们在这供给圣徒的恩情上有份。并且他们所作的,不但照我们所想望的,更照上帝的旨意,先把自己献给主,又归附了我们。”(林后825

奉献的事工有多重目的:传播福音,支持教会,照顾困苦中的个体(如耶稣的比喻中那个照顾被打得半死的犹太人的撒玛利亚人)和与耶稣撒冷的信徒一样贫困的群体。奉献的事工形式多样,但都是为了拓展上帝的国度,任何时候,基督的教导在哪里被尊崇,上帝的国度就在哪里降临。不消说,上帝的所有子民都应参与这一事奉。

4. 基督徒的奉献是对属上帝的钱财的一种态度。

管理和服事都需要有推动力和目标。态度,或说思维模式,是指一贯的做事原则,背后包含深切的愿望,也涉及动力和目标。基督徒的奉献,以取悦和荣耀上帝这一最高宗旨为唯一目的,绝不向那明显次好的妥协,从正反两方面来看,上帝要我们如此使用他所赐下的钱财。

耶稣在一个比喻中说,有一个仆人,主人给了他一千他连得的银子,他却只是将银子藏了起来,好等到主人回来后原封不动地还给主人;主人对这个仆人的评价是“又恶又懒”、“无用”(太251430)。要想不止于次好或尚可的程度,需要进取心和创造性的思想,圣经中对应的词就是智慧。随意、无智慧地奉献的人,是次好的基督徒,与一毛不拔或远低于自己能力的奉献没有差别。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一个人奉献多少才对?特别是,我们应当奉行十一奉献吗?有人把十一奉献看做是给上帝交租:只要把十分之一给他,剩下的就是我自己的了。但是错了,所有的都是上帝的,而且,新约圣经中从未告诉基督徒要实行十一奉献。保罗告诉哥林多人的,不是要他们按照十一奉献的比例筹集款项,而是说如果他们慷慨地给上帝奉献,上帝也会慷慨地对待他们。

“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上帝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地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叫你们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舍,就藉着我们(因为奉献是通过我们送达)使感谢归于上帝……他们……知道你们……多多地捐钱给他们和众人,便将荣耀归与上帝。(林后9681113

保罗对马其顿人“按着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83)奉献的赞赏,回答了“我们应该奉献多少才对”这个问题,就是先轻松、不费力地奉献,然后若要证明你的热心和忠心,就比这更多地奉献。

从耶稣对那位献出所有的穷寡妇的称赞,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想到耶稣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并想到他也必向我们发出同样的挑战。约翰·卫斯理在教导他的同工“奉献你的全部”时,肯定也是这么想的,C.S.路易斯在接受采访并回答同样的问题时也说,“要奉献到让你感到心疼的程度。”因着不断的奉献,卫斯理临死前几乎一无所有,据了解,C.S. 路易斯私人奉献的数额也是非常可观的。

或许可以把操练十一奉献作为一个拐杖,直到我们习惯了这种超过我们旧有奉献数额的做法,但是之后我们就应当把这个拐杖丢在身后,因为我们应该已经习惯于奉献比十分之一更多的数目。当问及奉献的数额多少才合适时,我要说,“天空才是它的极限”,智慧的答案就是,“尽力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