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讚美上帝護理的大能与豐盛的供應。 本網誌內的所有資源純屬學習交流之用。

2018-06-04


我们是合一的吗? ——对比更正教与天主教的马利亚观

/史普罗(R. C. Sproul /超雪 /杖恩
取自:R. C. Sproul, Are We Together? Orlando: Reformation Trust,2012,第六章。

罗马天主教对耶稣的母亲马利亚所持的观点,一直是极具争议的话题,而且不仅是在更正教与天主教之间,在天主教教会的内部也是如此。就像教皇无误论一样,在宗教改革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罗马天主教对于马利亚论的许多教导并没有正式地确立。事实上,关于马利亚的大部分定义是在1854年以及1950年制定的。不过,对马利亚其人及她的工作的关注由来已久,在罗马天主教会中有着漫长的历史和悠久的传统。

罗马天主教会中马利亚崇拜的普遍迹象不难找见。教会对马利亚的崇拜最明显的表现可见于艺术作品之中。中世纪的艺术作品以及某种程度上文艺复兴的艺术作品,都以圣母的画像或雕塑为主导,通常是圣母怀抱圣婴,或是基督从十架上被取下,圣母在他的身旁。在梵蒂冈有一幅著名的壁画,描绘的是圣母被高升和尊崇,并有基督与圣父分别坐在她的两侧。同样,我们也可以在传统的教会音乐中发现对马利亚的颂扬,有几首圣诗是献给她的,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就是《万福马利亚》或叫《圣母颂》。

在世界各地有很多用来崇拜马利亚的神龛。神龛分为两种。一种是私人的,这在早期非常普遍;曾有一度,如果一个天主教家庭都没有一个花园神龛的话,会被认为没有尽到职责,这种神龛可以是在花园里的一个小雕像,或是一小块用于崇拜马利亚的场地。另一种是公共的神龛,人们可以去那里进行认罪朝圣,通过这种仪式,一个人在做忏悔功德中可以得到赦免。

葡萄牙的法蒂玛这个地方有最著名的一个公共神龛,据说1917年马利亚曾在那里向三个牧童显现。在那一年的夏天,为数众多的人目击了所谓“太阳的奥迹”,太阳看起来像是在空中跳舞并变幻出多种颜色。很多人也说他们在访问过“法蒂玛的圣母”之后,得到了神奇的医治。

另一个著名的公共神龛在法国的卢尔德,在那里有一个少女名叫伯纳黛特·苏比路(Bernadette Soubirous),她报告说在1858年有一个美丽的女人多次向她显现。罗马天主教相信那个女人是马利亚,虽然那个少女自己从未这样说过。不过在其中一次显现中,那个美丽的女人称自己“无罪受孕”。有意思的是,教皇庇护九世是在1854年发表了关于“无罪受孕”的教义,而1854年正是卢尔德的异象出现的前四年。

关于马利亚的流行现象还有很多可说的。教会中会定期举行纪念她的庆典活动,比如128号的无罪受孕节。无数的学校、教会、宣教机构、修女等等以她的名字命名。至少我们可以这么说,她是传统天主教信仰中的一个主要人物。

 “万福马利亚,蒙受大恩”

罗马天主教对马利亚的崇拜中还有一项内容是组成了玫瑰经的一串祷文。《万福马利亚》是玫瑰经的核心。它传统的文句如下:

万福马利亚,蒙受大恩,主与你同在;你在妇女中是有福的,你所怀的胎,耶稣,是有福的。神圣马利亚,神的母亲,为我们罪人祷告,在此时及我们离世之时。阿们。

当我们开始分析罗马天主教对马利亚的观点时,我想先仔细察看这段话,这样,我们就能看到更正教和天主教之间争论的轮廓。

 “万福马利亚,蒙受大恩,主与你同在;你在妇女中是有福的,你所怀的胎,耶稣,是有福的。”这些用语来自圣经。这第一句话是把向马利亚宣告神旨的天使说的话,和伊丽莎白问候马利亚时说的话合在了一起。因此这里的话语本身绝不会让一个尊崇圣经权威的更正教信徒反感。但是这些话语作为祷告词来使用对我们来说确实构成了问题。

《万福马利亚》的第二句话问题更多:“神圣马利亚,神的母亲,为我们罪人祷告,在此时及我们离世之时。阿们。”更正教信徒不反对称马利亚是“圣”的。毕竟,在“分别(为圣)”的意义上,我们认为所有的信徒都是“圣徒”。在此意义上,所有基督徒也都是“圣”的。但说马利亚是“圣”的,并不表示我们在敬拜她。

 “神的母亲”这个短语又如何呢?以弗所会议(431年)给了马利亚一个希腊文头衔Theotokos,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怀了神的人”或“生下了神的人”。不那么正式地表达的话,这个词通常被翻成“神的母亲”。这个头衔在迦克敦会议上(451年)被正式确立,这是被普世教会协会(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中几乎所有的教会都认同的一个大公会议。但这个头衔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在以弗所会议上,Theotokos被理解成马利亚是神的母亲,但这不是在表达耶稣是从马利亚得到了他的神性的意思。这只是在说马利亚作为耶稣的母亲,在这个意义上是神的母亲——耶稣是神,马利亚是他的母亲,与他的人性相关。在以弗所或迦克敦会议上,人们对于这个头衔是否将任何的神性归于马利亚没有任何困惑。它只是简单地表达了这个事实,就是马利亚是那位道成肉身的神在地上的母亲。历史学家雅罗斯拉夫•帕利坎(Jaroslav Pelikan)曾对Theotokos进行了很好的翻译,这个翻译准确地抓住了历史上的理解和认识:“生下了神的人。”[2] 基于这个理解,历史上就没有过更正教对于此头衔“神的母亲”的正式反对。显然这个头衔确实可以衍生出比以弗所和迦克敦会议所表明的意思更多的含义,但是其中所用的词以及这些词本身,如果正确地表达和定义的话,并不成为争论之处。

《万福马利亚》以一个向马利亚的祈求结束:“为我们罪人祷告,在此时及我们离世之时。阿们。”我们在这里有一个难题:将代求的工作加给马利亚这一点遭到了绝大多数更正教信徒的反对,他们争论说如果将马利亚视为一个能在此时或我们死亡之际为我们代求的人,这会造成马利亚成为了我们的救赎的一个中保。总体上讲,更正教坚持耶稣是神与人中间唯一的中保(提前2:5),虽然,当然地,圣灵也为我们代求(罗8:26

关于马利亚的声明

了解到相关背景之后,我想紧接着关注一下罗马天主教会对马利亚的正式声明。正如我先前所说,对于马利亚的正式教导很多都是近期的,但它们并非突然出现;在罗马天主教会中对于马利亚的崇拜有一个很长的发展历程。

我先从无罪受孕的教义入手,前文曾提到过这一点。这条教义是在1854年的一份教皇通谕中正式宣布的。很多更正教信徒认为“无罪受孕”是指耶稣是由童贞女所生。但是在教会初期,童女怀孕的教义就已经是所有基督徒的信条了,在这一点上更正教和天主教会乐意彼此拥抱,所以庇护九世根本没有必要在1854年重申这一点。这条无罪受孕的教义实际上是指马利亚自己的受孕。这一信条认为马利亚受孕于母腹时,她并没有被原罪玷污,所以她活出了无罪的一生。

这一条教义毫无疑问地被更正教信徒强烈抵制。如果马利亚是无罪的,那么她就不需要一位救赎者;而且如果她没有罪,在某种程度上她自己就适合为我们赢得救赎。这条教义实际上在罗马天主教界激发了一个观点就是马利亚是我们的协助救赎者,她也参与了拯救的过程。这个观点没有被罗马教会明确认可,在其内部也有许多争议,但很多人是持这个观点。

罗马天主教中地位最高的神学家,“天使博士”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反对马利亚无罪受孕的概念。阿奎那会讨论这个主题表明早在中世纪就有要将马利亚看作无罪的明显趋势。阿奎那持反对这项教导的立场,他的立场是基于“尊主颂”中马利亚的话:“我心尊主为大,我灵以救主我的神为乐。”(路1:46-47)他说在这首被圣灵感动的感恩与颂赞的诗歌中,马利亚承认她需要一位救主,这就表明她是有罪的。所以罗马天主教面对着一个尴尬的处境,就是其教会中地位最高的神学家否定了这个教义。

那罗马天主教会是怎么回应的呢?首先,罗马教会注意到了阿奎那在教义确立前说过的话。他是一个伟大的神学家,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他不是完全无误的,而且如果他看到教会是如何阐释这条无罪受孕的教义的话,他一定会基于默信(fide implicitum)而相信它的。默信就是对教会所宣称的一切的不言明的相信(implicit faith)。其次,阿奎那有可能错了。罗马教会的经学家们指出“救主”一词并不总是表达从罪恶中拯救人。一个人还可以从别的方面被拯救,救恩可以在更广的意义上去理解,比如从神的手中获益的经历。马利亚确实得到了巨大的恩惠,在这个意义上神是她的救主,或说神是她的施恩者。他给了她别人不曾得到过的赐福,那是“尊主颂”中这一段的一种可能的解释,虽然我认为这在文法上有些牵强。

 1950年,在《最慷慨的神》(Munificentissimus Deus)这篇被称为“使徒宪章”的文章中,教皇庇护十一世确立了马利亚身体升天的教义,这个看法认为马利亚带着身体升入了天堂,因此她已经完全得享众信徒都企盼的身体复活。同样,在1954年,庇护发表了通谕《天堂的女王》(Ad Caeli Reginam),确立了马利亚在筵席上的女王地位,即马利亚在天堂,与在她身旁的圣子、国王耶稣基督一起,作为女王进行统治,这成为了教会正式的教导。

对敬拜马利亚的号召

敬拜马利亚的号召来自教会的高层。教皇方面对这一想法最直接的处理可能是庇护十二世在1943年发表的通谕《基督的奥秘身体》(Mystici Corporis Christi)。接近结尾的地方,庇护说:

可敬爱的弟兄们,盼望神的童贞女母亲能听见我们真挚的祈祷,也是你们的诚挚祷告,并获得教会的真爱。她那无罪的灵魂被耶稣基督的圣灵充满远超过其他受造之灵魂。耶稣基督“以全人类之名”同意她参与“神之子与人性的属灵结合”。

在她童贞女的腹中,基督我们的主已经承受了教会的头这一崇高称号;在神迹的生产中她将他——所有超自然生命的源头——带了出来,并将刚刚诞生的他作为先知、君王和祭司呈现在那从犹太及外邦中首批来朝见他的人们面前。并且她的独一的圣子,在“加利利的迦拿”听从了他母亲的祷告,行出了那让“他的门徒就信了他”的神迹。

正是她,第二夏娃,远离了一切罪恶,无论是原罪还是个体的罪,并始终无比紧密地与她的圣子联合。她在各各他为着亚当所有的后代——他们都因亚当那不幸的堕落受到了罪的玷污——将圣子献给了永恒的天父,在这献祭之中也包含着她作为母亲的权柄和爱。[3]

当庇护强调马利亚“在各各他将圣子献给了永恒的天父”时他想表达什么?他只是想到一个母亲献出自己的儿子是如同献祭一般呢?还是想到了祭司的献祭?如果只是表达母亲献出儿子的意思,那我只能说教皇使用了“献祭”这个带有神学内涵的词实在是很不恰当。

庇护继续说道:

因此她,按肉身说,是我们那位元首的母亲,而通过那加给她的苦难和随之而来的荣耀,按圣灵说,她是在基督里所有肢体的母亲。[4]

这一陈述使得马利亚不但是基督的母亲,也成了教会的母亲。

他又说:

正是藉着她有能力的祷告,使得我们的神圣救主的灵——他在十架上舍了自己——得以在五旬节教会初建时伴随着各样奇妙的恩赐降下。[5]

是谁使得五旬节时圣灵得以浇灌?根据庇护,是马利亚大能的祷告使教会得到了这个祝福。

紧接着,他写道:

最后当她以勇气和信心承受了她那极其沉重的苦痛和悲伤时,她真的就是殉道者中的女王,超过一切忠心要“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教会,渴望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者;并且她以母亲般的关切和热烈的爱,就如她怀抱哺育摇篮里的婴儿耶稣时一般的关切与爱,继续为基督奥秘的身体承受救主破碎的心。[6]

马利亚继续以如同她喂养抚育婴儿耶稣一样的关爱方式关怀着耶稣基督的教会。

庇护最后说道:

因此,向着她,在基督里所有肢体最圣洁的母亲,向着她的无罪心灵,我们满怀信心地献上全人类。如今她正在天国与她的儿子一同掌权,她的身体和灵魂都充满天上的荣光。愿她永不停止地向教会被高举的头、我们的元首祈求,好使丰富的恩典可以从他涌流向他奥体的全部成员。也愿她与从前一样,继续向今日的教会抛洒她从神所得的护庇,好使现在,教会和全人类最终都得享更多安舒的日子。[7]

我想这些语句确实给了我们一个对于罗马天主教的马利亚崇拜的清晰描绘。

与其他人物的对比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在这篇通谕中将马利亚描述为“第二夏娃”。这是在罗马天主教的教导中一个比较普遍的对比,它对照的是圣经中对于基督即第二亚当,和亚当自己的对比。例如保罗写道:“如此说来,因一次的过犯,众人都被定罪;照样,因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罗5:18-19

罗马教会称马利亚是第二夏娃,并教导说正如因一个女人的悖逆,毁灭就临到了世上,同样因着另一个女人的顺服,拯救也就临到了世界。这里就有一个毁灭之母与拯救之母、罪恶之母与圣洁之母这样的对比概念。这就赋予了马利亚一个“代表”的角色,意思是如同夏娃一样,马利亚的生活和行动也不只代表她自己,而是代表全人类。就像庇护十二在《基督的奥秘身体》中所说的:“为了所有的亚当后代,在各各他献上(耶稣)给永恒的天父。”这一行动正与夏娃曾献上犯罪的对象,即禁果,给她的丈夫的举动相反,而夏娃的举动也是代表着全人类的。

罗马方面还教导说在马利亚和亚伯拉罕之间有一个平行对比。就像亚伯拉罕是信心之父一样(罗4:1116),天主教认为马利亚就是信心之母。

马利亚还被确认是启示录12章中的那个女人,我们在经文那里读到:

天上现出大异象来:有一个妇人身披日头,脚踏月亮,头戴十二星的冠冕。她怀了孕,在生产的艰难中疼痛呼叫。天上又现出异象来:有一条大红龙,七头十角;七头上戴着七个冠冕。它的尾巴拖拉着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摔在地上。龙就站在那将要生产的妇人面前,等她生产之后,要吞吃她的孩子。妇人生了一个男孩子,是将来要用铁杖辖管万国的。她的孩子被提到神宝座那里去了。妇人就逃到旷野,在那里有神给她预备的地方,使她被养活一千二百六十天。(启12:1-6

在庇护十二世的“使徒宪章”《最慷慨的神》(Munificentissimus Deus)中,他将马利亚和这个尚不明确指向的女人联系在了一起,他说:“此外,经院神学博士们已经认识到圣母马利亚的形象不仅表现在旧约的各种人物身上,而且表现在使徒约翰于拔摩海岛上所思想到的那个身披日头的女人身上。”[8] 这段陈述在天主教的圣经学者之中引起了不少争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批判教皇的这一教导。但是这依然是有关马利亚的一个正式的宣告。

马利亚的成命

天主教关于马利亚的另一个理论在《基督的奥秘身体》(Mystici Corporis Christi)中提到过,就是“马利亚的成命”的重要性。在路加福音第一章,我们读到关于天使加百列向马利亚宣告那即将要发生的事情的记录:

到了第六个月,天使加百列奉神的差遣,往加利利的一座城去,这城名叫拿撒勒。到一个童女那里,是已经许配大卫家的一个人,名叫约瑟.童女的名字叫马利亚。天使进去,对她说:“蒙大恩的女子,我问你安,主和你同在了!”马利亚因这话就很惊慌,又反复思想这样问安是什么意思。天使对她说:“马利亚,不要怕!你在神面前已经蒙恩了。你要怀孕生子,可以给他起名叫耶稣。他要为大,称为至高者的儿子,主神要把他祖大卫的位给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远,他的国也没有穷尽。”马利亚对天使说:“我没有出嫁,怎么有这事呢?”天使回答说:“圣灵要临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荫庇你,因此所要生的圣者,必称为神的儿子。况且你的亲戚伊利莎白,在年老的时候也怀了男胎,就是那素来称为不生育的,现在有孕六个月了。因为出于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马利亚说:“我是主的使女,情愿照你的话成就在我身上。”天使就离开她去了。(路1:26-38

这段经文记录了罗马所说的“马利亚的成命”,至少从某个方面来说,这是罗马天主教支持“马利亚协助参与了救赎”这一观点的最为重要的圣经论据。什么是“成命”?就是当马利亚听见主对她的旨意时,就回答说:“我是主的使女,情愿照你的话成就。”

历史上,更正教一直是这样解释这句经文的,就是这句经文表明马利亚乐意顺服神的宣告。天使前来宣告神让马利亚生下救主的计划。天使说神乐意如此行。因此就像任何一位神的子女会顺从神的旨意那样,马利亚谦卑和顺服地接受了。这是一个相当谦卑的举动。她是在说:“如果这就是主想要的,我也乐意如此行。”在更正教的观点中,马利亚仅仅是赞成神对她的旨意,更正教信徒并不觉得这段宣告中有任何地方在暗示说天使是在征求马利亚的许可。

然而根据罗马教会的解释,马利亚的陈述中的意义要多得多,罗马教会认为这是一个命令。马利亚所说的“照你的话成就”(let it be)在拉丁文中所用的词就是fiat,这个词是动词“成”(to be)的祈使态。根据这个观点,马利亚是在说“让你的话这样成就”(let it be so)。她是在发出一个命令,而如果她没有这样说,那么至少根据罗马天主教中所谓“最高尊崇派”的意见,就不会有救赎了。整个在耶稣基督里的救赎行动、道成肉身这件事本身,都依赖于马利亚的回应。更正教信徒可能也会同意说,从理论上讲如果马利亚当时说的是不愿意,神是绝不会违背她本人的意愿的。但她的拒绝也肯定不会打破对神子民的救赎的盼望。但若从罗马天主教的观点来看,马利亚就必须是生育救主的那一位。为什么呢?因为她是整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罪的女人。

最高尊崇派和最低尊崇派

在当代的罗马天主教中,有两个马利亚论的阵营,这两个阵营分别是最高尊崇派和最低尊崇派,它们的区别很简单。最高尊崇派想要在救恩工作的框架中给予马利亚最多的重要性,而最低尊崇派则不想走那么远。

这两派之间的争论对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以下简称“梵二”)有着重大的影响,尤其是附加条款的采纳。教皇若望二十三世说梵二会议的目标并不是订立教义,而是一部分人想要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众多陈述之上,说明教会对马利亚的正式立场。

马尼拉的大主教,菲律宾人红衣主教鲁菲诺•桑托斯(Rufino Cardinal Santos)是教会保守派的代表,他呼吁大会在神学范畴内处理有关马利亚的问题。红衣主教弗朗茨•康尼格(Franz Cardinal König)是维也纳的大主教,他代表着更激进的左派,他发表了一篇演讲,主张在教会论之内而不是神学范畴内讨论马利亚。换言之,康尼格认为马利亚是教会概念的一部分,而不是在我们对于神之事的认识与了解的细分领域内,不属于神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康尼格的提议被勉强通过了。但是要记得教皇早先就已经声明他不希望大会处理神学问题,因此有可能是一些最高尊崇派人士出于对教皇要求的尊重,在这个问题上和最低尊崇派一起投了票。即使如此,在梵二大会的代表中,其实有近一半的人希望是将马利亚作为神学问题而不是教会问题来对待。

最高派和最低派之间有许多不同,但最根本的区别是:最高派想强调的是,马利亚,藉着她的成命和奉献圣子在我们的救赎中的协作,对于道成肉身和救赎是完全必要的。他们认为,没有马利亚的成命,就没有救赎。因此,在救赎完全依赖于马利亚的成命的这层意义上,她可以被称为“协同救赎”,这比早先教皇对于马利亚在救赎神的子民中所扮演的角色的陈述更进一步。与之相比,最低派人士不希望把马利亚看作是协同救赎,而只是视作教会的典范或是信心的榜样,是基督教信仰的最高典范。

更正教徒对于这一点并不反对,即也认为马利亚,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最好的信仰典范之一。几年前,我受邀在母亲节的那一天在教堂讲道,我的讲题是马利亚。后来,很多人都告诉我,他们从来没有听过关于基督的母亲马利亚的讲道。他们在母亲节有过关于奥古斯丁的母亲、马丁•路德的母亲、约翰•加尔文的母亲等人的讲道,看上去几乎讲到了所有人,但就是没有讲过耶稣的母亲。我们更正教徒似乎非常希望与罗马的立场保持距离,以至于我们错过了一个神圣的典范。我敢大胆地说,在所有的经文中没有比马利亚更杰出的敬虔例子了。我不希望她被逐出了更正教的传承;她和其他人一样也是属于我们的。

但是,更正教愿意视马利亚为忠诚的典范,这不应该与罗马天主教的最低尊崇派的立场相混淆。那些持最低派立场的人同意马利亚无罪的观念、她身体复活的假说以及加冕为天堂女王等教义。所以,即使是最低派的立场,也与更正教观点相去甚远。

马利亚论(Mariology)还是马利亚崇拜(Mariolotry)?

最基本的问题是罗马天主教对马利亚的委身——对马利亚的崇敬,对马利亚的奉献等等——算是马利亚论还是马利亚崇拜。崇拜个人,无论那个人他/她本身是多么的典范、忠诚和正直,都是在进行偶像崇拜。官方的说法是,罗马天主教并不认可对马利亚的崇拜,但它其实离得不远了。罗马方面是看在所谓的latriadulia之间有区别。Latria是希腊语中的“敬拜”一词,dulia则是希腊语中表示“服事”的词。敬拜神以外的任何事物就是拜偶像。而服事某个对象仅仅是一种服务、服从或崇敬,这可以做给在神以外的事物。宗教改革时期,在关于反对圣像的争论中,罗马方面也对圣像做了同样的区分:当人们在某个圣像面前跪下祷告时,他们并不在崇拜他们,他们只是在做服事,用这些图像来激发起他们自己的崇拜。罗马坚持认为马利亚得到的只是dulia,就是服事,而不是latria,一种崇拜;她受到崇敬,但不受到崇拜。

然而,实际上,我相信我可以毫不惧怕被人质疑地说出,今天数百万的罗马天主教徒都在崇拜马利亚。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他们认为自己正在做教会所要求他们做的事情。我承认在latriadulia之间以及在崇拜和崇敬之间,是存在着合法的、可操作的区别,但很难找到那条分界线。当人们在雕像前跪下时,那就是崇拜的本质。

在马利亚论的所有争论中的最大问题是关于基督的完备性。事实上,这是罗马天主教神学一个从始至终的问题。这是天主教圣经教义方面的问题,也是天主教的称义教义的问题,甚至在这里,也是关于马利亚的教义问题。基督是我们的完美牺牲吗?为他百姓的罪是他自己献上自己的呢,还是由他的母亲献上的呢?是他独自完成了对我们的救赎,还是他必须依靠他的母亲共同参与呢?更正教相信唯独基督是我们的义。圣经对于夏娃和马利亚之间的对比什么也没说,它只强调了亚当和基督之间的对比,唯独基督是完美的牺牲,消除了亚当曾造成的一切。

最后,还有一个末世论的问题。关于马利亚的身体复活的假说认为,神在他的恩典中,将马利亚带入了天堂,她现在在那里进入了基督向他的子民所应许的一切美好。罗马方面一直说这一教义使我们得以确信我们与基督的复活有份。但新约将我们得救的根源和确信都建立在基督的复活之上。我们不需要另一个例证,我们只需要相信基督的应许。通过做出这一宣告,罗马教会往新约里增加了一个见证,这关系到我们在基督里的救恩和最终得赎的基础。这是人的发明,而不是神的话语所带来的结果。

罗马天主教和更正教的主张

天主教的教理问答(1995)中有很多对于马利亚的教导。这里有一些主张涉及我们前面一直在讨论的话题,表明罗马依然在继续坚持这些不符合圣经的立场:

几个世纪以来,教会越来越认识到,马利亚通过神“丰富的恩典”,在她受孕于母腹中的那一刻起便已蒙拯救。这就是无罪受孕的信条所承认的。(总第491

 “童贞女马利亚……”被公认为是真正的神的母亲和救主的母亲……她“显然是基督众肢体的母亲”,因她通过她的慈悲参与到了教会信徒的产生之中,他们是教会元首的众肢体。(总第963

 “最终,那没有沾染任何原罪的无瑕童贞女,她在地上的生活结束时,身体与灵魂都被提到天堂的荣耀里,并被主作为女王高举超过万有,好使她与她的儿子得以更加贴近,她的儿子是万主之主,那征服了罪恶与死亡的得胜者。”万福童贞女的身体升天是独特地进入了她圣子的复活里,也是其他基督徒复活的预告。(总第966

由于她完全忠于父神的旨意、神儿子的救赎工作以及圣灵的每一个督促,童贞女马利亚是教会在信仰和仁慈上的典范。因此,她是“教会中最杰出和最独特的成员”;事实上,她是教会那“典范的实现”。(总第967

马利亚从恩典的命令中所得的母亲的身份将不断地持续下去,直到所有选民都得到永远的成全,这一身份是她因着在天使报喜中给予了庄重的同意而得的,并且她在十字架下也丝毫没有动摇地坚守着这一身份。被带入天堂后她也没有放下这一职分,而是通过她的各样代祷继续带给我们永恒救赎中的各样恩惠。因此,那蒙福的童贞女在教会中被称为“支持者”、“帮助者”、“恩人”与“法官”。(总第969

教会对于圣母马利亚的崇敬内在于基督徒的敬拜。教会恰当地尊敬“那位圣母马利亚,并奉以特别的崇敬。从最初期开始,圣母马利亚就被恭敬地授予了‘神的母亲’的称号,忠实的信徒在危险和需要中得到她的保护。这种特别的崇敬,在本质上与向着化身为人的道并向着圣父与圣灵的崇拜是不同的,是为了极大地促进向他们的崇拜” 。献给圣母马利亚的礼拜仪式以及向她的祷告,如“福音书的摘要”玫瑰经,都表达了这种对圣母马利亚的忠诚。(总第971

马利亚通过在天使报喜时的“成命”及对道成肉身的赞同,她已经在她儿子要完成的全部工作上协助他。无论在哪里,他是救主,是奥秘身体的首领,她就是母亲。(总第973



最终,那没有沾染任何原罪的万福童贞马利亚,她在地上的生活结束时,身体与灵魂都被提到天堂的荣耀里,并被主作为女王高举超过万有,好使她与她的儿子得以更加贴近,她的儿子是万主之主,那征服了罪恶与死亡得胜者。

万福童贞马利亚,当她在地上的人生结束时,身体与灵魂都进入了天堂的荣耀里,在那里她已得享她儿子复活的荣耀,预示了教会所有成员的复活。(总第974

我们相信神的神圣母亲,新造的夏娃,教会的母亲,继续在天上代表基督的肢体履行她母亲的职责。(总第975

更正教的改教者们对马利亚说的很少。如果他们没有能给予她所应得的,承认她是一个敬虔的榜样,那也毫无疑问是因为他们热心避免于罗马天主教的荒谬行为。《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中只有一处提到了马利亚,并对于她在罗马天主教的神学中扮演的所有角色,都绝口不提。

神的儿子,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正是永恒的神,与父同质、同等;当日期满足的时候,就取了人性,并人性一切基本的性质、共通的软弱,只是无罪;借着圣灵的大能,在童贞女马利亚的腹中成孕,出于她的肉身。所以在耶稣里面是两个完整的、无缺的,且相异的性质(就是神性与人性),不可分地结合于一位格里,没有转化、合成、混合。这个位格是真正的神,也是真正的人,却是一位基督,神人之间的唯一的中保。(82节)

罗马天主教对马利亚的看法很大一部分表明了它对待基督教信仰的问题。它对马利亚的教导远远超出了圣经所授权的,代表的是人的想法。此外,他们对更正教的救赎信仰的根基——唯独依靠基督称义——进行了攻击。更正教必须继续坚定地站在唯独基督(solus Christus)的立场上。

附录:那么我们该如何继续[9]

我在《我们是合一的吗?》一书中使用了比较严厉的措辞,因为我认为罗马天主教的错谬很深且很重大。正如我在前言中提到的,我很高兴能与罗马天主教徒在社会问题上达成共识,但我们在福音上没有共识。罗马教会已经用不合圣经的教义危害到了福音。我坚定地相信这是在“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训人”(15:9)

那么我们该如何继续呢?我们该如何与罗马天主教徒相处?

我认为作为个体,我们应该去接触罗马天主教徒。我们应该爱那些在罗马教会中的我们的邻舍。我们应该和他们交朋友,花时间和他们在一起。这样做,我们就赢得了以爱心指正他们观点的权利。

作为教会,我们必须代表合乎圣经的福音——此外无他。我们的使命是高举真理和揭露错误。为此目的,我们必须知道和理解罗马教会教导的内容,以此可以做出区分。要教导会众更正教相信的是什么,这些与罗马天主教的教导形成了对比,这样的教导非常重要。

牧师应该宣讲福音,并指出福音会被人以何种方式扭曲,比如罗马天主教。我并不是说每一次布道都必须攻击罗马教会,但鉴于罗马天主教对一些更正教徒的吸引力,它的错谬必须被暴露出来。牧师通过忠实地宣讲福音,可以为宗教改革辩护。

当我们在社会议题上的共同参与使得我们与罗马天主教徒们有了接触和友谊时,我们不需要退缩。但我们不能假定我们在福音中与他们是弟兄姐妹。他们是已诅咒了福音的教会的肢体,所以我们应当为他们祷告,为他们寻求基督。

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我原本可以说的内容,还有很多我可以剖析的关于罗马天主教的信仰与实践的话题。不过,我希望这本小书能向你介绍一些在更正教和罗马天主教之间有争议的问题。我鼓励你自己更深地去考察,好使你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更加有见识和清晰。很多事情都处于紧要关头,急需平信徒也受到教导。

宗教改革还没有结束。它不能结束,也不会结束,直到所有称自己为基督徒的人们都同有一主、一信和一洗。唯独圣经(sola Scriptura)、唯独信心(sola fide)、唯独恩典(sola gratia)、唯独基督(solus Christus)和唯独神的荣耀(soli Deo Gloria)仍然是源于并且为着圣经的真理。

[2] Jaroslav Pelikan, Mary Through the Centuries,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55.
[3] Mystici Corporis Christi, Section 110, http://www.papalencyclicals.net/Pius12/P12MYSTI.HTM, accessed March20,2012.
[4] Ibid.
[5] Ibid.
[6] Ibid.
[7] Ibid. Section 111.
[8] Munificentissimus Deus, section 27, http://www.papalencyclicals.net/Pius12/P12MUNIF.HTM, accessed March 20, 2012.
 [9] 本附录为《我们是合一的吗?》一书的结语部分。——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