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讚美上帝護理的大能与豐盛的供應。 本網誌內的所有資源純屬學習交流之用。

2018-08-28


不要忧虑,要喜乐Don’tWorry,Be Joyful

摘自《我的人生能有喜乐吗?》Can I Have Joy in My Life?,第一章 不要忧虑,要喜乐,史鲍尔 (R.C. Sproul)  /乔兰山以妲译  

喜乐(joy)这个词在圣经里一再出现,例如,诗篇充满提到喜乐的经文。诗人写道:“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joy)”(诗篇305下),以及“全地都当向神欢呼(joy)”(诗篇661[译注:英文joy(喜乐)一词和合本译有多种表述,例如这里的“欢呼”;本书翻译时将在英文为joy 的中文词后标注,下同]

同样,我们在新约中读到喜乐是圣灵的果子(加拉太书522),意味着它是一项基督徒美德。既然圣经有如此强调,我们就当理解喜乐是什么并追求它。

喜乐是一项职责

有时候因着今日西方文化对喜乐的定义和形容,我们很难理解圣经对于喜乐的看法,我们尤其经常将喜乐跟快乐(happiness)混为一谈。耶稣在八福(马太福音53-11)中说:“虚心的人有福了(blessed)……哀恸的人有福了……温柔的人有福了……”(3-5节),如此连续。

然而有时候翻译的人采用现代语言,告诉我们耶稣是在说快乐(happy)而非有福(blessed)。每当我看到这样的表达,心里都会为之一颤,不是因为我反对快乐,而是因为快乐这个词在我们的文化中已经泛滥、流于多愁善感,结果就是带有一种特定、肤浅的格外之音。

例如,一些年前,查理斯·舒尔茨(Charles M. Schulz)的《花生漫画》(Peanuts)创造了一句格言:“快乐是一条温暖的小狗”;这句话成了表达多愁善感、温暖、毛茸茸的快乐的座右铭。然后是鲍比·麦克芬(Bobby McFerrin)在80年代发行的一首口水歌“不要忧愁要快乐”,宣传一种无忧无虑、漫不经心的快乐心态。

然而,用在八福里面的希腊词最好的翻译就是有福,不仅传递有快乐的观念,而且还包括厚重的平安、安舒、稳固和极大的喜乐。因此,我们面对新约文本一定要小心,不要透过流行的快乐观念的镜头去读经,以致于错过圣经对于喜乐的观念。

再次想想麦克芬的歌,从当代视角看,歌词相当古怪。他唱到“不要忧愁要快乐”时,用的是祈使语气,是一个命令:“不要焦虑,相反,要快乐。”他在竖立一项职责,而非提供一个建议。然而,我们从来不会如此思想快乐,当我们不快乐时,我们认为透过一个意志之举改变我们的感觉是不可能的。

我们倾向于认为快乐是某种被动的东西,是发生在我们身上、不由控制,是非自愿的。我们的确渴望快乐、想要经历它,但我们深信我们不能透过意志的举动创造它。

奇怪的是,麦克芬命令听众要快乐时,听起来很像是新约的教导。新约一而再、再而三地传递一种命令式的、义务般的快乐观念,基于圣经教导,我足以肯定地说:喜乐(be joyful)是一项基督徒职责,是他的道德义务。这意味着一个基督徒不喜乐是种罪,那种不快乐和缺乏喜乐,在特定意义上是属肉体的表现。

当然,有些时候我们充满悲伤,耶稣自己也被形容为“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以赛亚书533)。圣经告诉我们:“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传道书72上)。甚至在登山宝训中,耶稣也说:“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马太福音54)。既然圣经告诉我们经历哀哭、悲伤和痛苦是完全正当的,这些情感就当然不是属罪的。

然而,我希望你注意到耶稣的话可以这样翻译:“哀恸的人有喜乐了!”一个哀哭的人怎么还能喜乐呢?其实我认为这个节我们很容易就能解开,新约观念的核心在于:一个人即便是在哀哭、受苦或经历困境的时候,仍然可以有圣经中的喜乐。这是因为这个人的哀恸是指向一种担忧,但与之同时,他也拥有一定程度的喜乐。

我们如何能常常喜乐?

使徒保罗在给腓立比人的信中谈到了喜乐,常常喜乐是基督徒的职责。例如,他这样写道:“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44上)。这句话属于圣经中的祈使句,没有任何余地留给不喜乐,因为保罗说基督徒要常常喜乐——而非有时喜乐、定期喜乐或偶尔喜乐。他又加上:“我再说,你们要喜乐”(44下)。保罗这封信是在狱中写的,他在信中提到了一些非常险峻的处境,例如他可能殉道,被作为祭物浇奠(217)。然而他告诉腓立比的信徒应当喜乐,不论他的处境如何。

这将我们带回一个问题:我们如何能将喜乐作为一件自我约束或意志的事,以至于能喜乐呢?保罗给了我们一个关键秘诀:“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 [译注:中文的“靠主”英文为“in the Lord(在主里)” ]

基督徒喜乐的秘诀在于它的源头,就是主。如果基督在我里面、我在他里面,这个关系就不是有时才有的经历;基督徒总是在主里面,主总是在基督徒里面,这总是构成喜乐的缘由。即使基督徒不能在处境中感到喜乐,即使他发现自己在经历痛苦、忧伤或悲恸,他仍然可以在基督里喜乐。

我们是在主里喜乐,既然他永不撇下我们、离弃我们,我们就总是可以喜乐。

既然喜乐是圣灵的果子,我们的成圣就不仅仅由我们的爱、和平、忍耐、恩慈等果子显明,而且还是经由我们的喜乐显出来(参见加拉太书522-23)。我们必须不要忘记圣灵的果子跟圣灵的恩赐不一样,新约告诉我们,圣灵因着各样的缘由将各样的恩赐分赐给各样的信徒,不是每个人都有教导的恩赐,不是每个人都有讲道的恩赐,不是每个人都有施舍的恩赐,不是每个人都有治理的恩赐。

但是论到圣灵的果实就不是这样了,并非有些基督徒有信实的果子,另一些则有爱,还有一些有良善和恩慈,另有一些则有和平与节制。每个基督徒都要显出所有圣灵的果实,并且,我们越在恩典中成长,我们就越在成圣的路上迈进,我们就越温柔、越忍耐、越信实,我们也就当然应当更喜乐。

简单地说,这意味着基督徒生活不应当由阴沉愁苦的态度标记,我们都有糟糕的时日,但基督徒性情的基本特征应当是喜乐。基督徒应当是世间最喜乐的人,因为我们有太多值得喜乐的事。这就是为什么保罗毫不迟疑地命令他的读者们要喜乐。

重获喜乐的方式

保罗告诫信徒要喜乐,这一劝勉有一个前设:如果信徒发现自己缺乏喜乐,可以做点什么。保罗当然是对的,并且新约充满了如何喜乐的教导,最基本的一个方法就是将我们关注的焦点放在喜乐的根基和源头上。

保罗在腓立比书给出了这些教训中最实用的操练之一:“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48)。

这是一个关于默想主的事的呼召,将我们的注意力转向神的事。当我们发现自己抑郁、消沉、恼怒、烦恼或不高兴时,我们需要转向我们喜乐的源头,然后就会以这种视角看待那些有碍我们喜乐的事。如果我们将之与我们从神领受的对比,这一生的处境就会黯然失色、变得无关紧要。

有时我们的喜乐取决于我们最近从神领受祝福的强度,我们总是期盼着那些巅峰般的体验,一个可以使我们兴奋、充满喜乐的属灵高峰,然而这些强烈的感觉都会消散。当我以正确的视角看待事物,我就知道:即使我一生之中,除了那些已经从神领受的祝福,再无别的祝福可经历,我除了直到死亡那日一直满溢着喜乐之外,再无别的可能。神已经给了我如此多值得感恩的福分,它们如此丰盛、足以使我的灵魂快乐、喜悦、喜乐,以至于我靠着那些祝福的盈余足以喜乐地度过余生。

当然,好消息是神不会停止彰显他的看护,不会停止赏赐我们他温柔的怜悯和祝福。他会继续如此,这意味着我们作为基督徒每一日都比前一日拥有更多喜乐的缘由。我们又多一日地领受了神的爱以及他倾倒给我们的所有祝福,所有这些事都使我们喜乐。

喜乐的头号大敌是什么?在新约里似乎不是悲伤或痛苦,而是忧虑(anxiety)。我认为,保罗在命令腓立比人要喜乐之后立刻就谈及忧虑,这是很显然的:“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立比书46-7)。

看上去保罗几乎像是登山宝训的目击证人,亲耳听过耶稣说:“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马太福音625)。抢劫我们喜乐的正是忧虑,而忧虑不正是恐惧吗?恐惧是喜乐的大敌,当我们忧惧的时候,就很难喜乐。

耶稣在他的教训中最频繁的一个禁令就是“不要惧怕”,这又是一个祈使句,并且解决之道仍然是回到天父那里。我们需要在祷告中到他面前,与他团契。照这样,我们就是与喜乐的源头保持亲近,我们倾吐我们的忧虑,圣灵的果子会在我们里面再次成熟。如果我们明白基督是谁、他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就有了崭新维度的喜乐。

最后,麦克芬的歌词差不多是切题的。我们不应当忧虑,我们应当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