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讚美上帝護理的大能与豐盛的供應。 本網誌內的所有資源純屬學習交流之用。

2019-01-23


渎神性的“教义”——阿米念普救论的错误

摘自《为了上帝的荣耀》经典传承出版,Joel RBeeke/陈知纲、安娜译,标题为编者所加。

阿米念派的观点已成为当今基督教会中最流行的四种观点之一,然而,我们必须对阿米念派的普救论进行以下几方面的严厉驳斥。

一、它谤渎了上帝的诸多属性,如祂的爱

阿米念主义提出了一种实际上无法拯救人的爱。这种爱虽然会泽被众人,然而一旦遭到拒绝,就会变成仇恨与忿怒。这并不是恒久忍耐、亘古不变的爱;它虽然为所有人提供了救赎,随后却又保留了可使这救恩在所有生命中产生效力的恩典之道,不把它赐给人。难道我们要相信基督虽为住在最深处的丛林和最黑暗的城市中的每个人死了,神的爱却不会为他们赐下宣教士、传道人或讲道,以使祂的死得以产生功效吗?

二、它谤渎了上帝的智慧

上帝难道会制订了一番要拯救每个人的计划,然后却不去将其付诸实施吗?难道祂如此愚拙,即便知道基督不能得着他为之付上赎价的人,还要让自己的爱子为所有人的救恩付上赎价吗?有人说,上帝没有认识到这一结果,祂足以高瞻远瞩到为人提供救赎,却没有看到有人不会接受它。这等主张岂不是谤渎上帝的智慧吗?难道上帝计划并提供救赎,却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救赎不会被人接受吗?

假如我走进一家商店,买了些东西,接下来落下这些东西就走了,我会觉得自己很傻。然而,阿米念主义却要我们相信,这种情形在救恩问题上是真的——东西已经买了,也就是说救赎已经实施了,但主没有把祂所买赎的那些人带走。这显然亵渎了上帝的智慧。

 三、它谤渎了上帝的权能

阿米念派普救论要我们相信上帝能做成拯救工作中赚取救恩的那部分,然而应用救恩的那部分却依赖于人及其自由意志来完成。它同样要我们相信,上帝已经将每个人的救恩做到了一个地步,却不能再进一步为任何人完成它。这种观点暗示,上帝已经在祂和我们之间搭建起一座救恩的桥梁,而我们只要藉着出于意志的自由行动来接受神的条件,走过这座桥就万事大吉了。“上帝做了自己当做之事,”阿米念派说,“现在我们必须尽自己的本分了。”

加尔文主义者回应说,这种观点将救恩看成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从而贬低了上帝和祂的权能。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并不是举着自已枯干了的手来到上帝面前,说:“主若愿意,就必能使我好了。”相反,这种观点乃是让上帝来到我们面前,举着一只枯干了的手,一只没有强壮到足以拯救我们任何人的手,说:“你若愿意,就必能成就这救恩,你就可以使我完全了。”就其本质而言,现代福音布道常会使用这种方法:“上帝已经成就了很多事,祂却要让你来完成这一工作。”难道这种思维方式不是在毁谤上帝全然充分自足的能力吗?它使上帝需要依靠人的意志。

 四、它谤渎了上帝的公义

基督是为每个人满足了上帝的公义吗?基督是背负了每个人当受的刑罚吗?若是如此,上帝又怎能再惩罚任何人呢?为一个人所犯的罪惩罚了另一个人,随后又再去惩罚这位罪的始作俑者,这难道公义吗?奥古斯都托普雷迪说:


“上主唯公义,安能复征捐;
一自中保手,一自我手边”。

上帝断不可能也不会要求双重赎价。双重刑罚并非公义之举。

五、它抹杀了基督的神性

一位被打败的救主不是上帝。这种谬论教导人们,基督试图救赎每个人却没有成功。它否认基督之血的功效,因为并非祂为之代死的所有人都蒙了拯救。因此,基督的鲜血在犹大和以扫身上被浪费掉了,祂的劳苦、眼泪和血都白白轻抛了。换言之,在众多祂曾为之受死的人的身上,祂并未看到自己劳苦的功效,也不会心满意足(赛53: 11)。有很多救赎计划流产了——那些祂曾为之在灵里劳苦的人,最终却没有得救。难道这等失败不是让基督变成小神了吗?难怪司布真将这种教义称为荒谬的教义。

六、它破坏了三位一体的合一

正如父母必须一同劳苦以使家庭有效运转,三一上帝的每个位格也会为着一致的意志和目标共同做工。一个位格不可能去拯救另一个位格未决定拯救的人,但阿米念主义普救论却暗示性地这样教导人。它否定了圣父主权的拣选,而既然基督也为着上帝未曾命定拯救的那些人受死,这就使得基督似乎怀着不同于父上帝的计划。这种主张对耶稣来说是可咒可诅的事,因祂宣称自己的全部救赎工作就是有意识地成就上帝所设定的计划(约6: 38 -39)。

T.J.克罗福德(TJ. Crawford)曾写道:“耶稣的救赎工作始于天父的大爱,这工作是天父乐意拯救罪人的结果,而非原因。按照这种观点来看,救主自己的表述是慎重的,神没有将所有的刻板和严厉都归于自己的父上帝,而宣称自己是温柔和怜悯的。祂特别劳苦乃是让我们确信,祂的使命就是宣告这充满爱的信息,并完成天父的旨意。”在救赎中,我们不是要从一位随时准备定我们有罪的严厉审判官上帝面前逃走,逃到圣子那里,认为祂比圣父更有恩慈。毋宁说,在救赎中,我们因为基督的缘故,得着了一条道路可以逃到圣父面前并安息在祂里面,就像孩子跑到自己父母膝前依偎在那里一样。

阿米念派的救赎观实际上同样也将基督自身割裂开来。加尔文主义者主张说,基督全部的祭司工作必须视为一个和谐的整体,祂赎罪代死的救赎和作为祭司的代求乃是并存的。认为基督为所有人死,却仅为某些人代求,这是何等自相矛盾(参照约17: 2, 46912, 2024)。

最后,阿米念派的救赎观否认了圣灵的救赎性工作,因为他宣称基督的宝血要比圣灵的救赎工作应用范围更为广泛。任何使圣父或圣灵的作为落在基督作为之后的表述,都与三一上帝的内在合一互相抵触。圣父与圣子原为一;圣灵与圣子原为一。基督不可能为圣父没有预定、圣灵也没有实施救赎的那些人去死;上帝不可能与自己相冲突。阿米念主义是一种不融贯的普救论。

七、它抛弃了加尔文主义所有其他的要点

阿米念派的救赎观抛弃了人全然败坏的教义,反而教导说人自身有能力接受基督。它抛弃了无条件拣选,教导说上帝基于一种可预见的信心来拣选人;它抛弃了不可抗拒的恩典,教导说人的意志比上帝的意志更强有力;它抛弃了信徒恒忍的教义,教导说人能背弃信仰。巴刻说:“若我们还未将十字架看作是福音的核心,那么我们还不清楚十字架的真意——十字架的一侧是人的全然无能和无条件的拣选,而另侧是不可抗拒的恩典与最终的保守——这一点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八、它减损了上帝的荣耀

若上帝做成了一切救赎之工,那祂就当得着一切荣耀;但若上帝只能做这么多而不是所有事,在中间架桥的人至少得着了某种荣耀。这就是人们在向普罗大众传福音的过程中如此强调自由意志的原因所在,他们既没有为这完全的救恩高举上帝的荣耀,也没有高举基督的荣耀。相反,他们告诉我们的是人有自由意志,若没有它,救恩就不可能发生效力。他们告诉我们当行使自己的自由意志,却没有告诉我们这种意志因着我们自身败坏的本质已经受到捆绑。我们靠着自已绝不能拣选上帝和救恩;我们无法搭建这桥梁,是上帝建成了这座桥梁,正如《哥林多前书》1 18 节至31 节中告诉我们的那样:“使一切有血气的,在上帝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普遍救赎高举人的意志,却贬低了上帝的荣耀。

九、它摧毁了人的感恩与确信

我为何要为自己做成的事来感谢上帝呢?若主耶稣为我所做的,并不比为犹大和所多玛的居民所做的更多,那我为什么要感谢神,而不是自己呢?倘若基督为之而死的某些人今天堕人了地狱,那我又何以能确信祂为我成就的救恩呢?

十、它颠倒了福音

今天,我们不断从福音派的信息中听到:“基督为你死了。你要为基督做什么?”但是,我们有没有发现圣经中曾有人被告知说“基督为你死了”呢?与之相反,我们看到的是对基督作为的解释,紧接着是对每个人的呼召:“你当悔改、信福音。”福音信息并不是“当信基督为你死”或“当信你是一位选民”;福音是“当信主耶稣基督,你就必得救”。

 十一、它贬低了救赎本身固有的有效性

阿米念派教导人们,基督的作为使圣父充满恩慈地接受了耶稣成就的一切,并以此代替他对自己公义的完全满足。这听起来就像耶稣说服了自己的圣父接受某种次于公义所要求的事物。因此,阿米念派宣称,当上帝拯救罪人时,他就从公义的宝座下来,坐上了恩典的宝座。但是,上帝并无两个宝座:他公义的宝座正是他恩典的宝座(诗85: 10)。阿米念派忘了,救赎不是赢得上帝的爱,而是上帝赐下祂的爱;在这份赐予中,基督付上了公义的赎价。他不是为所欠的债付上了预付款,而是付上了罪的全部工价,好叫作为审判者的圣父能公正地取消这债务(来10: 14-18)。

因此,阿米念主义最终只是一种不融贯的普救论,正如约翰欧文在《阿米念主义的表现》(A Display of Arminianism)一书中所有力表明的那样。欧文对阿米念派在上帝救赎计划问题上的错谬作了如下解释:

"上帝发出自己当有的烈怒,基督承受地狱之苦:

1)要么是为所有人所有的罪;
2)要么是为某些人所有的罪;
3)要么是为所有人的某些罪。

若是最后一种情形,即所有人的某些罪,就会让所有人为其他的罪负责,因此必不会有哪个人能得救。若是第二种情形,那就是我们所肯定的立场,即基督为世上所有选民所有的罪,代替他们受苦。若是第一种情形,那为何并非所有人都从自己罪的刑罚中得了释放了呢?诸位会说:“因为他们不信,他们不会信。”但是,这种不信是不是罪呢?假若不是罪,为何他们要因此承受刑罚呢?假若是罪,那基督要么是为此承受了刑罚,要么就是没有为此承受刑罚。假若基督确实为此承受了刑罚,那为何他们这罪比基督为之而死的其他罪对他们的拦阻更甚,使他们无法享受到基督代死的功效呢?假若基督并没有为此承受刑罚,那祂就必不是为他们所有的罪而受死了"


純一性(Simplicity


純一性(Simplicity)是其中一項仍在討論的宗教改革教義。敬拜、事奉,以及與之有關的一切(包括教堂建築)都應該純一。我那位北佐治亞州的朋友意識到-----即使我們有看到信徒被建造,罪人歸信基督的良好意願-----也常常會忘記:上帝使用平凡人和平凡事來成就祂非凡的屬靈復興。
One of the under-discussed principles of the Reformation is simplicity. Wor-ship, ministry, and all the things that go with it (including church architecture) should be simple. My north Georgia friend was on to something that we—even in our good desire to see Christians edified and sinners embrace Christ—often forget: God performs his extraordinary work of spiritual awakening through ordinary people and ordinary things.

---Jeff Robinson/Maria Marta

摘自〈平凡媒介是非凡恩賜的五個理由〉5 Reasons the Ordinary Means Are Extraordinary Gifts


神智與人智

《认识神》Koowing God, 117-129, 第十章 神智與人智,巴刻(James I.Packer)着/尹妙珍译,福音证主协会,2003

.  古代改革派神學家們總喜歡把神的屬性分為兩類不可傳達的(incommunacable)和可以傳達的(communicable)

他們把神那些超越的屬性放在第一類,從中可見神與我們這些被造物何等不同。通常這一類包括:神的獨立性(independence)(自存、自足);他的不變性(irnmutability)(完全不受變遷的限制,因而行動完全一致);他的無限性(infinity)(不受一切時空的限制,即他的永恆性和無所不在);他的純一性(simPlicity)(他裏面沒有衝突的原素,因此它不會和人一樣被分歧的思想和欲望分化)。神學家們叫這些性質為不可傳達的,因為這些是唯神獨有的個性;人,正因為是人而不是神,就不會也不能分享以上任何一種屬性。

神學家們又把所有神的靈體性(spirituality)、自由、無所不能,和他一切道德屬性如恩慈、真實、聖潔、公義等全部歸入第二類。分類的原則又是什麼?是這樣的:當神造人的時候,他向人傳達了這些特性。這就是聖經所說神照著他自己的形像造人的意思(創一26等節)。即是說,神把人造成一個自由、有靈體的存在物,一位要負責任、有德性的個體,有選擇和行動的權力,能夠和神交往,向他回應,且本質上是良善、真實、聖潔、正直的(參傳七29)。一言蔽之:人是像神(godly)

人墮落後就失去了那些屬於神形像的道德性質;神在人裏面的形像已普世性地毀壞了,因為全人類用不同的方法陷入邪惡。但聖經說,現在神藉著完全救贖的計畫,在信主的基督徒裏面彌補這毀壞的形像,方法是重新向他們傳達這些性質。聖經所說基督徒在基督(林後三18)和神(西三10)的形像上更新,就是這個意思。

在這些可傳達的屬性中,神學家們又加上了智慧。神本身是智慧的,故也使人有智慧。

聖經有很多關於智慧這屬天賞賜的真理。箴言書起初九章就一氣呵成的教導人怎樣尋求這賞賜。“智慧為首,所以要得智慧,在你一切所得之內,必得聰明。……要持定訓誨,不可放鬆,必當謹守,因為他是你的生命。”(箴四 713)智慧已人格化,會為自己說話了:“聽從我,日日在我門口仰望,在我門框旁邊等候的,那人便為有福。因為尋得我的,就尋得生命,也必蒙耶和華的恩惠。得罪我的,卻害了自己的性命,恨惡我的,都喜愛死亡。”(箴八34等節)

智慧是女主人,招呼窮人赴他的筵席:“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裏來。”(箴九 4)全部經文的重點是:神已準備向一切要得這賞賜,並願採取必要的步驟去取得的人,賜下智慧(以女主人的喜客比喻智慧的隨手可得)。新約聖經也有類似的重點。基督徒需要有智慧(“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五I 5等節);“你們要……用智慧與外人交往”(西四 5))。保羅祈求神賜人智慧(“願你們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神的旨意”(西一9)。雅各奉神的名應許說:“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神,主就必賜給他。”(雅一 5)

智慧從那裏來?人要採取什麼步驟才可得這賞賜?據聖經說,有兩個先決條件。

第一,必須學習敬畏神。“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詩一一一1 0;箴九1 0;參伯廿八28;箴一 7;十五33)只有當我們謙卑受教,在神的聖潔和主權中驚懼(“大而可畏的神”,尼一 5;參四1 4;九3 2;申七21;十I 7;詩九十九3;耶二十11),承認自己的渺小,不相信自己的思想,願意徹底改變心思意念,屬天的智慧才屬於我們。恐怕很多基督徒,一生就有太不謙卑和自負的心態,根本從神得不到智慧。聖經說“謙遜人卻有智慧”(箴十一 2)是大有道理的。

第二,必須學習接受神的話。神只把智慧賜給那些把神的啟示身體力行的人。詩人說:「你的命令……使我比仇敵有智慧。我比我的師傅更通達。」為什麼?“……因我思想你的法度。”(詩一一九 98等節)因此,保羅勸勉歌羅西人說:“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裏。”(西三1 6)今天我們活在二十世紀的人要怎樣做?要浸淫在聖經中,如保羅向提摩太說(他當時心目中只有舊約!),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I 51 7)

今天,恐怕又有很多自命屬基督的人,從未學到智慧,正因為對聖經不夠注重。克藍麥的禱告冊( Cranmers Prayer Book(本來是所有英國聖公會信徒應該用的),可助人每年讀一次舊約,兩次新約。清教徒高治( WiIIiam Gouge)每天固定讀十五章聖經。前副主教韓蒙德( T.CHammond)每三個月把全部聖經讀一遍。你上次從頭到尾讀完聖經是多久以前的事?你每天最少用看報紙同樣多時間去請聖經嗎?我們多麼愚蠢!——我們一生會繼續愚蠢下去,只因為怕麻煩,不做應做的事,去獲得神免費的賞賜——智慧。


. 但神的賞賜——智慧——究竟是什麼東西?它對人有什麼影響?這方面很多人錯了。用個比喻,就可以清楚澄清他們錯誤的本質。  

如果你站在約克( York)火車站月臺的一端,可以看見一系列火車在開動。如果你酷愛火車,這可是賞心樂事了。但對於決定這些火車開動的整個計畫(時間表所定的運作形式,必要時可按實際行車情形逐分逐秒調整時間表等),恐怕你只有粗略的概念吧。然而,如果你很榮幸能坐上升降機,到橫跨第七、第八號月臺的高樓,參觀宏偉的電訊室,你就可以在最長的一邊牆上,看見車站兩旁伸延五裏的整個路軌分佈圖,還可見到不同路軌上有著或閃動或靜止的小燈,讓訊號員對每部車頭和車廂的位置一目了然。你可以立刻從管理員的眼中看到整個形勢:你會從圖表上明白,為什麼要示意某列車停下來,另一列車要調離正常的路軌,另一部則暫停一旁。你一縱觀全局,這些動靜的因由就顯而易見了。

一般的錯誤,是以為這比喻說明瞭神賜人智慧時所作的事。即是說,以為智慧的賞賜包括深度的洞察力,能看見四周發生的事所包涵屬天的意義和目的,看見神在某件事上為什麼這樣做,以及弛下一步要做什麼。人覺得如果真的緊緊與神同行,他就可以自由地賜他們智慧,那麼他們就好象在電訊室了;他們就會分辦每一件發生的事的目的,就會時刻明白神如何使一切,為了人的益處而互相效力。這些人花很多時間把聖經當作占卜的去研究,猜想為什麼神容許這件或那件事發生,應否以此為停止或開始做某件事的訊號,或從其中推論出一些什麼。如果最後仍覺得迷惘,就怨自己不夠屬靈了。

這樣白費功夫的尋根究底,會逼使在生理、心理、或靈性(請注意:這是三件不同的事情)上本已消沉的基督徒近於瘋狂。這的確是白費功夫的。沒錯,當神應用原則引導我們的時候,有時也會用不尋常的境遇去印證,而我們立刻就看出那是確定性的訊號。但若在每件不尋常的事上試圖窺見神秘密的目的,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此,智慧的賞賜絕不是這種能力,事實上,這賞賜是先假定我們不能洞察一切。此點容後詳述。


. 再問一次:神給我們智慧用意何在?這賞賜究竟是什麼?如果可以再學一個交通的例子,就拿學習駕駛來說吧。駕駛最要緊的,是對事物的反應是否夠迅速和適當,以及對當時情況的判斷是否準確。你不會問自己,那條路為什麼那樣窄,為什麼彎彎曲曲;或問那部貨車為什麼要停在那裏;或問前面那位先生或女士為什麼要在馬路上流連忘返。你只要看清楚當時實際的形勢,做應該做的事。屬天智慧的果效,正是要使你我能在每天實際的情況中這樣做。

駕駛技術要優良,你的眼睛要盯緊前面。要活得有智慧,你要眼目清楚,思想現實——一點不留情——去正視人生。舒徐的錯覺,虛假的情感,和樂觀的幻想,都不能和智慧共存。很多人活在夢境裏,埋首在雲裏,雙腳淩空,從來看不見世界,和在其中實際生活的真相。這種根深蒂固、由罪衍生的不現實,正是我們——甚至信仰最穩固、最正統的人——缺乏智慧的原因。要醫好不現實的病,光有無懈可擊的教義是不夠的。然而,聖經有一卷書,顯然特別是為要把我們變成現實主義而寫的:傳道書。我們要比往常參加注意書中的資訊。現在就來看看吧。


.  “傳道書”書名的希臘文 EccIesiastes是從希伯來文 Qoheleth翻譯過來的,原意是“傳道者”( the preacher);這書是一篇講章,以“虛空的虛空”( 2;十二 8)為主題,加以闡釋(一至十章)和應用(十一章至十二 7)。解釋的部份很多是自傳式。傳道者自稱是“在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I)。無論傳道者是所羅門自己,或如亨斯登伯( He s te e)和楊以德( E.. Young)這麼保守的學者所說,是另一位傳道者假借所羅門而講出的教訓,這問題暫可不理。這講章無疑是與所羅門有關的,因其中的教訓都是所羅門才有機會學習的。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傳道者用一種什麼心境宣佈這命題?有什麼目的?是一位憤世嫉俗的犬懦的自白?如愛略特( W. H.E I I i ot)所說:“一位自私、冷漠、飽經世故的老人,到生命盡頭時什麼也找不到,只找到悲慘的幻減。”現在要分享他所感受到人生的廉賤和醜惡?抑或他以佈道家的身份,想說服不信的人,想在神以外的“日光之下”尋找快樂是不可能的?答案兩者都不是,但第二個答案比第一個更可用“雖不中亦不遠矣”來形容。

作者以一位老練的教師的身份,向一位年輕的門徒,教導自己長久所體驗和省察的結果(十一 9;十二11 2)。他要帶這年輕的門徒進入智慧,使他不致犯類似“約克火車站訊號室”的錯誤。顯然,這年輕人像自古以來很多年輕人一樣,以為智慧等於廣博的知識,以為只要廢寢忘餐的啃書(十二I 2),就可得到智慧了。顯然,他以為一得著智慧,就能明白神在一般安排中不同作為的原因。傳道者要他看見的是:智慧的真正基礎,是坦白承認這世界的演變是難解的,發生的事大部份都不可解釋,“日光之下”發生的事,大部份從表面完全看不到有一位有理智、有道德的神在安排。從講章本身可看出,中心命題是要警告尋求智慧的錯誤想法;它說明這樣坦誠實際的尋求,到頭來只能得到令人失望的結論而已。講章的資訊可陳述如下:

傳道者說,看看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吧。放下樂觀的夢想,揉清眼睛,仔細去看吧。看見什麼?你看見人生的背景,是由自然界中毫無目的、重複的迴圈( 4等節)所構成。我們不能控制的時間和環境,規限了人生的狀況(1等節;九11等節)。你看見死亡遲早臨到眾人,而且來得突然;不論好人壞人,死亡都不賣情面(1 5;八 8)。人死如禽獸(1 9等節),好人之死有如壞人之死,聰明人之死亦如愚笨人之死(1 41 7;九 2等節)。你看見罪惡昭彰(1 6;四1;五 8;八11;九 3),壞人得勢,好人倒楣(14)。面對這一切,你發覺神安排這些事真是莫名其妙;你越要想通,越想不通(11;七13等節;八17;十一5)。你越難明白神對一般事情安排的目的,便受各事表面的無目的所困擾,越受挫壓,結果也越被迫論說:人生從表面看來,真是毫無意義。

你若斷定事物真的沒有協調和理智,那被任何建設性的工作,又得到什麼“酬報”——價值、收穫、意義、目的呢?(3;二11 22;三 9;五16)如果人上沒有意義,就沒有價值;這樣一來,創作、建立事業、賺錢、甚至追求智慧有什麼用呢?因為沒有一樣會有任何能見的好處(15等節,22等節;五11),只會使你成為嫉妒的對象(4),你死後一點也不能帶走(18等節;四 8;五15等節);你死後留下來的很可能得不到妥善的管理(19)。這樣,勞碌流汗的努力作工有什麼意義呢?人一切所作的豈不是“虛空(虛無、挫敗),都是捕風嗎”(14)?——這些活動,豈非本身既無意義,對我們又毫無益處嗎?傳道者說,人若樂觀的希望在切事情上找到神的旨意,最後只會引起這麼悲觀的結論(參一17等節)。當然他是對的。我們也是活在如他所描述的世界裏。管理這世界的神躲起來了。這世界簡直不像有一位慈愛的主宰在管理了。這一切昀背後簡直不象有理性的力量了。沒有價值的常常存留,有價值的卻消失了。傳道者說,現實一點吧;面對這些事實吧;正視人生吧;若不,就得不到真智慧。

我們真需要這樣的勸誡。我們不但陷入了“約克火車站訊號室”的概念中,也對智慧存有錯誤的想法;我們還覺得,為了神的榮譽(雖然沒說出來,也為了自己有“屬靈基督徒”的美名),我們需要自誇說己身在訊號室中,正在享受內幕消息,知道神的作為的來龍去脈。這種悠然自得偽裝就成為我們的一部份了;我們肯定覺得,神已使我們明白他對付我們的一切辦法,也以為今後在任何事上都能立刻看到個中原委。當一些非常痛苦、不可解釋的事發生的時候,我們以為處身神的秘密會議中那種得意的錯覺就粉碎了。驕傲受創了;覺得神忽略我們了。除非此時我們悔改,為從前的假設徹底謙卑下來,否則今後整個屬靈生命恐怕要枯萎了。

中世紀傳統所說七大死罪其中之一是懶惰——心靈上一種苦毒、不快樂、冷漠的狀態。今天在基督教圈子中,這種心態多得很。病徵是個人靈性的怠惰,加上對教會憤世嫉俗的批評,對其他基督徒的行為和工作傲慢的怨懟。在這病態和致命的心境背後,往往是受到創傷的自傲。從前以為知道神所安排的一切,結果從痛苦困惑的經驗中體認原來一無所知。我們若不聆教傳道書的資訊,也會如此。事實是:神在智慧中,為保持我們謙卑,教導我們憑信而活,就不讓我們知道我們想要知道的,關於他在教會和個人的生活中幾乎無一項安排的目的。“風從何道來,骨頭在懷孕婦人的胎中如何長成,你尚且不得知道;這樣,行萬事之神的作為,你更不得知道。”(傳十一5)

這樣,什麼是智慧呢?傳道者幫助我們看見什麼不是智慧;他有沒有提示什麼是智慧呢?當然有,最少提綱挈領的說了。“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十二13)信靠順服它、敬畏他、敬拜他、在他面前謙卑,向神禱告的時候,永不言過其行的話,許願要償還( l 7);行善事( 12);緊記有一天神要審問你(十一9;十二14);因此,甚至在私底下,要避免那些當神審問時顯露出來使你覺得羞愧的思想(十二14)。充份享受你目前的生活(14;九7等節;十一9等節);目前的快樂是神美好的賞賜。傳道者雖然譴責輕佻浮躁的人(參七46),他顯然沒有時間參與那高傲到不屑於歡笑和遊戲的“高級屬靈”(super-spiritulity)。但無論生活要你做什麼,都要靠恩典努力去完成(10),做的時候要享受其中的福樂(24;三12等節;五18等節;八15)。把工作問題交托給神,讓神鬥量工作最終的價值。你的責任是運用你所有的常理和事業去儘量利用當前的機會(十一16)

這是智慧之路。顯然,這只是信心生活的一方面。但支撐和維繫著的是什麼呢?沒有別的,就是相信不可思議的命運的神,就是有智慧、有恩典、創造和救贖的神。我們可以確信那一位元元創造這宏奇複雜的世界秩序的神,策劃脫離埃及的偉大拯救的神,後來又策劃脫離罪和撤但的更大拯救的神,必定知道他在做什麼,而且“做得美善”,縱然他暫時不施援手。即使我們不能分辨他的道路,也可以信靠它,在他裏面歡樂。因此,傳道者智慧之路歸根結蒂就是巴克斯特( Richard Baxter)一首詩所說:勞碌諸聖徒,當拜天上王,向前齊舉步,凱歌同歡唱。無論誰存活,  領受它恩賞,無論福與禍,總向他頒贊。


這就是神用來使我們聰明的智慧。以上的分析,進一步揭示賜智慧的神是何等智慧。前面說過,智慧包括選擇最好的方法達到最好的目的。神賜智慧的工作,是達到已選定要恢復、成全神人關係(人本來為此被造)這目的的一個方法。他賜這智慧為了什麼?前面已說過,不是為了使我們有份於他一切的知識,乃是為使我們願意承認他是智慧的,並與他聯合,在他話語的亮光中,好歹也為他而活。

因此,他賞賜智慧的果效,是使我們更謙卑、更快樂、更敬虔、更敏捷地認識它的旨意、更決斷地去遵行,而當我們在這墮落的世界中生活,充滿著這麼多黑暗和痛苦的事情時,我們比以前更不受困擾(並非更不敏感,乃更少迷惘)。新約聖經說,智慧的果子是像基督一一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雅三17)——而它的根是在基督裏的信心(林前三18;參提前三15),是神智慧的明證(林前一24 30)。故此,神等候賜給尋求的人的智慧,是一種把我們與神相連起來的智慧,是一種表現于信心的態度,和信靠的生活的智慧。

既然如此,我們務要在尋求智慧的時候尋求這些事物,並且不為了追尋一些神沒有在這世上給我們的知識,而忽略信心和信靠,從而使神智慧的目的受挫。

問題討論:
1.不可傳達的和可傳達的屬性有何分別?列舉神每一類的屬性。
2.“神正在基督徒當中動工,重新向他們傳達這些本性(可傳達的屬性),藉此彌補他被損毀的形象。”這話是什麼意思?
3.要得著智慧的賞賜,人必須採取哪兩個步驟?我們每天可以怎樣做?
4.為什麼神“不讓我們知道他在教會和個人生活中每一項安排的目的”?
5.神所賞賜的智慧有什麼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