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信条》简释合集(四)第四条和第六条:正典与约
《比利时信条》简释合集|王一牧师带领学习
《比利时信条》简释合集(一)背景介绍,第一条:独一上帝
《比利时信条》简释合集(二)第二条:认识上帝的途径
《比利时信条》简释合集(三)第三条:书写下来的道
《比利时信条》简释合集(四)第四条和第六条:正典与约
比利时信条简释05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比利时信条,今天来看第四条和第六条。其实第四条到第七条基本上都是讲圣经,我们留着第五条和第七条到接下来讲。进入到这个阶段我其实可以很快地讲,但是我想慢一点,给大家看比较有意思的、细节的东西,可能会激发大家的兴趣。所以,我们先做一个祷告:
天父我们来到你的面前,我们感谢你给我们时间来领受你的话语,也给我们时间来学习比利时信条,求你现在继续藉着你的圣灵来引导我们来学习圣经、学习认识圣经、认识你所赐给你的教会的正典,求你与我们同在,我们这样的祷告是奉靠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四条和第六条:
第四条:圣经的正典
我们相信,圣经包含两部分,即旧约与新约。它们是正典书卷,无可争议。
在上帝的教会中,圣经正典的清单如下:
在旧约圣经里,摩西五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约书亚记、士师记、路得记;两卷撒母耳记,两卷列王纪,两卷历代志;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以斯帖记;约伯记,诗篇,三卷所罗门的书卷:箴言、传道书、雅歌;四大先知的五卷书:以赛亚书、耶利米书、耶利米哀歌、以西结书、但以理书;十二小先知书:何西阿书、约珥书、阿摩司书、俄巴底亚书、约拿书、弥迦书、那鸿书、哈巴谷书、西番雅书、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
在新约圣经里,四卷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使徒行传;十三卷保罗书信:罗马书、两封哥林多书信;加拉太书、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两封帖撒罗尼迦书信;两封提摩太书信;提多书、腓利门书;希伯来书;七封其他使徒的书信:一封雅各书;两封彼得书信;三封约翰书信;一封犹大书信;以及使徒约翰的启示录。
第六条:圣经正典与次经之间的差异
我们区分圣经正典有别于次经,所谓的次经就是:第三、第四卷以斯拉记,多比传,犹滴传,所罗门智训,便西拉智训,巴录书,以斯帖补篇,火窑中三圣童诗歌集,苏撒拿传,彼勒与大龙传,玛拿西祷词与马加比传上下。教会当然可以读这些次经;只要其中内容与正典书卷一致,也可以从其中汲取教训;但次经绝无此等能力与价值,以至于我们可以从它们的见证来确认基督教信仰的任何内容,更不能夺取其他圣典的权威。
今天我们要来谈的是正典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不会一次把它讲完,我们大概会有几堂课来讲正典。今天我们要来谈的是正典和约的概念,然后接下来我们会专注在新约的形成的过程,还有新约的正典是怎么形成的,因为这对我们来说是更重要的事情。然后我们会谈一下次经的问题。
正典与约的概念
今天我们要简单地来看正典与约的概念。首先,简单地提供一些关于圣经正典的讨论、辩论的一个背景。圣经的正典的问题其实一直都没有成为什么特别地焦点的话题,直到19世纪、20世纪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Walter Bauer (1877-1960),这是德国的一个圣经学者。Walter Bauer他是一个非常非常有名的圣经学者,其实我们现在使用的希腊文的一些字典都是他编辑的,所以他非常地有名望。但是,这并不代表他的神学是正统的。他提出一个论点,他的论点基本上是属于一种、类似马克思主义的论点,就是异端和正统是政治斗争的结果,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所以,最开始在教会的初期并没有存在所谓的“正统”这个教导。大家都有不同的教导。但是,到了后期,到了第2世纪(最开始有人说是到第4世纪,但后来有人往前推到第2世纪)这些神学辩论当中的胜的一方,把正典强加给教会说,只能读这些书。因为他们胜利了,所以他们说了算,他们决定什么是正典。Walter Bauer的这个论点在后续的阶段,在今天有几个他的追随者把它流行起来了,一个人叫作Elaine Pagels
(1943- ),他现在还活着。另外一个大家在美国可能比较熟的,叫Bart D. Ehrman
(1955),他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课,他还年轻,是1955年出生,现在正值壮年。
这种论点尤其是盛行于现在,现在非常非常地流行,是因为我们考古学领域发现了第一世纪、第二世纪的所谓的诺斯底福音,一些伪经,一些次经,发现了很多这些有点基督教色彩的,或者有一些神秘主义的,有一些是犹太传统的很多的这些书卷。然后这种观点就变得越发地流行。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最开始有很多种不同的基督教,每一种基督教都是地位相等的。但是后来,今天所谓的正统派在辩论过程当中把他们打败了,然后利用政治的权柄把他们压迫下去,然后确立了正典。所以他们是很反对“正典”这个概念,他们是想要说,我们要回到最初的各种不同的基督教,都是被接纳的,都是宽容的。
简单地讲一下,其实他们的一些观察是正确的。的确,在第一世纪、第二世纪有很多不同种的基督教。我们其实从新约圣经里面也看到了,跟随耶稣的人,对耶稣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耶稣问彼得说:“这些人都怎么说我呀?”彼得说:“他们有的说你是先知,有的说你是以利亚,有的说你是以利亚。”各种不同的人对耶稣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有很多种不同的“基督教”,对吧?加引号的“基督教”。今天也是一样,也有很多的异端,比如 “摩门教”也说自己是基督徒,“耶和华见证人”也说自己是基督徒。当然有很多对基督不同的理解,但是,这并不证明、这并不代表着,基督教从一开始没有正典,或基督教从一开始没有一个标准的观点。
因为耶稣接下来问彼得说:“你们说我是谁?”然后彼得给出了一个权威性的、正典性的回答:“你是基督,是上帝预言的要来的那位弥赛亚。”然后耶稣承认说:“你说的是。”你说的这个是正典,你说的这个是正确的答案,其他的一切人的答案都是错误的。所以,这个是一个最基本的正典的概念。
什么是正典呢?
正典这个词在希腊文里面叫κανών,它的意思指的是“规范、规则”的意思,或者是一把尺子,度量的意思。也就是说,你想知道这个书、这个桌子有多长,你有一个标准,一米是这么长就是这么长,那么,一米的这个尺子就是一个“正典”,就是一个“标准”。
基督教从一开始就是有正典的,虽然有很多对耶稣不同的理解,但是耶稣授权的一个正典的理解是彼得所说的——你是基督,是弥赛亚君王。
我们今天主要要谈的“正典与约的概念”。我的论点是:正典是一个约的概念。这个并不是我自己的,这个当然是我学来的。有一个神学家叫作Meredith Kline,他现在已经去世了。他一开始最先提出来的对正典的维护。对正典的辩论一般被称为:本体论的辩论(ontological
argument)。他说,以往我们去判断一卷书信到底是不是正典,我们往往诉诸于一些其他的观念,比如说,是不是书写时间够早啊,或者是作者是谁啊,或者是教会的见证、教会定下的。Meredith Kline提出的这样一个观点,他没有否认其他的这种途径,但是他提出这个比较新的途径,叫作本体论的辩论方式,来证明圣经的正典,他提到“正典是约的概念”。
在了解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需要先对于圣经形成的时期有一个了解,也就是说圣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圣经是在历史当中由历史上的真实的人写成的。所以,这就是我们之前谈到的“圣经的神性”和“圣经的人性”,所以这非常重要。
有一个很直接的应用就是最近的疫情。很多国内的基督徒们问,说要不要继续地周日聚会。有一派的人就提到用《希伯来书》里面的这句话——“不可停止聚会”,然后就用这句话说在这个时候我们也不可停止聚会。你发现问题出在哪儿?问题就出在,他们只抓住了圣经的神性——这是上帝的话,所以上帝说“不可停止聚会”,所以你就是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但是,他们忽略了“圣经的人性”。你看《希伯来书》那里面他说“不可停止聚会”是在说什么,是有疫情的情况下吗?不是。他是在说,你们这些人在正常地情况下不愿意来教会聚会,你们这些人停止聚会,不要效法那些已经停止惯了的人。所以他并不是谈这种有特殊的有传染病蔓延、流行病蔓延的时期的这种情况,他指的是在一般情况。所以,你必须要读上下文,看圣经,从圣经的人性角度去分析作者的本意到底是什么。
古代近东条约
所以同样的,我们在研究正典的概念的时候,也必须要看到,圣经不是从天上直接掉下来的,圣经是在历史当中形成的。那圣经形成的历史环境就是古代的近东地区,古近东这个词叫做ancient Near East。古代的近东地区他们形成的这些地区的文化,你需要看看这些地区的文化、政治、做事的方式等等。
如果我们仔细的去看的话,我们发现圣经和古近东的国家条约非常的相似。这些条约我们往往把它称之为宗主与附属国之间的条约。宗主英文叫做Suzerain,附庸国叫做Vassal。也就是一般宗主是大国强国,然后附庸国是小国。这基本上在世界各地所有的古代历史上都是出现,中国在以前中国强大的朝代和周边这些小国,有这种宗藩关系,就是中国是宗主国,然后有藩地,这些藩国从属于中国的小国。同样的,在古近东这个地方,也有大国和小国之间的条约。
对于研究这些古代的条约我们的兴趣点往往集中在这两个时期:一个是赫梯帝国,基本上是在公元前13-12世纪左右,一个是新亚述帝国时期,基本上是公元前800-700年。这两个朝代之间的时间对于很多圣经学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我们把圣经,尤其是摩西五经去做文本对照学去对照的话,你会发现它更接近于赫梯帝国时期,而不是特别像新亚述帝国时期,所以这对于鉴定圣经的时代、写作年代非常有帮助,因为我们现在找不到圣经最开始在公元前1000多年的这些原本,我们没有办法直接做这些放射元素的测试,但是我们是从这些文本的形式进行研究和分析。这个在学者当中辩论,到底摩西五经是后来犹太人仿造出来的,还是真的是从摩西的时代写出来的,所以这种文本鉴定学就非常非常的关键。那当我们看到它偏向于赫梯帝国的时期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的年代是很远的,是大概公元前13-12世纪的时候,那就很接近摩西出埃及的年代,赫梯帝国制定了很多的约是跟埃及定的约。
在宗主国和附庸国之间它们有一些的特点,比如说这种条约一般出现在大国保护弱小的国家,拯救它脱离其他邻邦的欺压,然后它要求弱小的国家臣服于它成为附庸国,然后给它足够的保护,宗主国的国王往往会称附庸国的国王“我的儿子”,是以父子这样的关系要求附庸国要敬畏宗主。
你们看到的这个图片是现在在大英博物馆里面陈列的一份泥板,第一段话就是这个泥板上的内容,当时的亚述王亚述尼拉里和亚兰王马提一鲁之间立的约(Treaty
between Ashurnirari V of Assyria and Mati‘ilu of Arpad),那里面写到:“这头羊被带来使亚述尼拉里和马提一鲁之间的条约获得认可,这不是一个羊的;乃是马提一鲁的头,是他众子、臣仆和人民的头。如果马提一鲁干犯这条约就要像这头羊的头被撕下来那样,马提一鲁的头也要被撕下来,这不是羊的肩膀,而是马提一鲁的肩膀,是他众子、臣仆、人民的肩膀,如果马提一鲁干犯这条约就要像这羊的肩膀给撕下来那样,他们的肩膀也要被撕下来。”
所以你看到这个是他们当时立约的一个状况,这个条约是新亚述条约,后面我会提到一个赫梯条约,我们现在主要关心的是赫梯条约的一个形式。这里面我给出来的这个表格是赫梯条约的形式,那我们跟它和旧约圣经来对照你会发现非常的相似。首先在条约的第一句话往往会是一个宗主的宣言叫(preamble)。这个宗主的宣言,举例说“某某某伟大的君王,赫人之地的王,大能的勇士如此说…”那这是先把宗主是谁写出来。那相对照的就是在十诫当中“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所以上帝把祂自己是谁表明出来。
然后接下来祂会简单地讲述一下宗主和附庸之间的历史,他们是怎么认识的,主要说明的是这两国之间的关系,强调宗主国的恩惠的行为,比如说拯救弱小的附庸国脱离刀剑和逼迫,藉着历史的事实附庸国接受臣服于宗主。所以在十诫里面耶和华说什么“我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这个拯救的行为就带来了约。因为我救了你,所以你现在属于我。然后接下来会有宗主列出来的这些对附庸国的要求“你应当怀着敬畏、感恩、忠诚和爱的心来接受顺服遵行一切条约和规定。” 这里给出了一些规定的例子“不可在宗主王之外有别的宗主”听起来很像十诫。“当忠于宗主王,当爱宗主王如同自己,必须每年在王面前纳贡,进贡纳税,然后并且每年要更新这个条约。所以接下来我们要看的是上帝要以色列百姓每隔一段时间要宣读律法是有关系的。
我们看到这个和十诫当中的规定很像,“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然后接下来他们把这些规定都写下来了之后,他们会有一个见证人,在十诫里面本身没有这部分,但是如果你们把摩西五经当做是一个整个的文件的话,你会发现《申命记》第30章里面摩西说,“我今日呼天唤地的向你们作见证。”所以往往在这个时候,他们会诉诸很多神明或者自然的力量来见证这个条约的有效性。然后接下来他会列出来祝福和咒诅,如果你遵行怎么样。
我们打开《申命记》第28章读一下:
“你若留意听从耶和华-你 神的话,谨守遵行他的一切诫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他必使你超乎天下万民之上。你若听从耶和华-你 神的话,这以下的福必追随你,临到你身上:你在城里必蒙福,在田间也必蒙福。你身所生的,地所产的,牲畜所下的,以及牛犊、羊羔,都必蒙福。你的筐子和你的抟面盆都必蒙福。你出也蒙福,入也蒙福。(申命记 28:1-6)
然后再翻到第15节读到第19节:“你若不听从耶和华-你 神的话,不谨守遵行他的一切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这以下的咒诅都必追随你,临到你身上:你在城里必受咒诅,在田间也必受咒诅。你的筐子和你的抟面盆都必受咒诅。你身所生的,地所产的,以及牛犊、羊羔,都必受咒诅。你出也受咒诅,入也受咒诅。(申命记 28:15-19)
你看到了这里面提到了上帝的祝福和咒诅,这跟赫梯条约里面提到的很像。一般条约会罗列附庸国遵行条约时将会蒙的祝福,也会提到违背条约将要受到的咒诅,等等。
另外,接下来会把这个立约的泥板存放,这个条约会以书面的形式一式两份、存放在立约双方的神殿里,然后有的时候他会要求这个立约的泥板每年要定期的向所有的百姓诵读,使附庸国的世世代代都清楚。如果翻到《申命记》的第31章第9-11节你会看到那里面摩西要求,摩西把这个律法写完了之后交给抬约柜的祭司利未人,然后吩咐他们说每七年的最后一年,即每个第7年他们要召聚以色列人来到耶和华的地方朝见祂,然后他们要把这个律法念给他们听,然后叫他们遵行。摩西的条约存放在约柜里,然后等到第七年的时候祭司把它拿出来念给百姓听。
最后是立约的仪式,当这一切都规定好了之后,宗主王和附庸王之间会用仪式来完成立约的行为。有的时候会采用“切”一个约,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表达方式。这在希伯来语里面这个动词是“切割”的动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立约的双方把一些祭物切割分为两半,然后焚烧来献给立约的神明,然后他们会从肉块当中经过,表示如果违约就会像这个祭物一样一分为二被火焚烧。然后另外他们也会在一起吃一个饭,把这个祭物当做食物来吃,所以这个也是出现在圣经当中在《出埃及记》24章那里,摩西上山来领受了十诫,然后他在第24章这里面说:
摩西下山,将耶和华的命令典章都述说与百姓听。众百姓齐声说:“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摩西将耶和华的命令都写上。清早起来,在山下筑一座坛,按以色列十二支派立十二根柱子,又打发以色列人中的少年人去献燔祭,又向耶和华献牛为平安祭。摩西将血一半盛在盆中,一半洒在坛上;又将约书念给百姓听。他们说:“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摩西将血洒在百姓身上,说:“你看!这是立约的血,是耶和华按这一切话与你们立约的凭据。”(出埃及记 24:3-8)
这个是立约的仪式。摩西把一半的血撒到这个十二根柱子上,一半的血散在坛上,那代表着上帝跟他的百姓立约。所以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看到旧约圣经的最核心是一个约的文件。我们都把圣经分旧约和新约,这个是一个立约的文件。这种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你就会发现正典的这个概念是在这种条约的语境下产生的。
你看到这个背面最下面这一行,这一行像是赫梯王图特哈里四世(Tudhaliyas IV)和乌尔米特斯乎波(Ulmi-Teshub)立的约的碑文,上面写的是:“谁要改动这碑文上的一个字,愿这碑文上的千位神明,将他的后代从赫梯土地上除灭。”所以,这就是正典的概念,我们之间所立的约以什么为证?这个这块碑文规定了我们的约是什么,这就是正典。所以正典并不是一个后来的神学辩论的胜者用来压迫另外一方的政治武器。
正典的概念是从约的概念当中产生的,所以旧约圣经的正典的起源和西奈山上上帝与以色列百姓立约是同步的。以色列人在埃及地的时候,他们没有与耶和华上帝立约。但是等到他们来到西奈山上的时候,上帝给他们十诫,两块法板,那两块法版,就是上帝与他们立约的凭证,那个就是正典。这两块法板是整个旧约正典的一个原始的核心。那从这两块法板开始。我们所有的旧约的圣经都是围绕着这个两块法板所立的约所产生的。
摩西五经是律法书,你看到这个圣经,圣经有不同的这些书卷。他们的用处都不一样的,因为这些书卷一开始都不是都不是放在一起的对吧,我们今天把他们都放在一起了,成为一本书,如果你在犹太会堂在,像耶稣的年代没有印刷术的时候,他们怎么样,都是一个皮卷一个皮卷卷起来的,然后从这里面拿出了一卷,打开读。他们是独立的,用处都不一样。所以,摩西五经是律法,摩西五经告诉以色列民他们,上帝给他们的规定是什么,这个规定包括了他们的信仰宗教,包括了他们的国家的事物,民事。包括了他们的这些国家的法律经济什么各个方面都包括了。这个是在约里面,是这个规定的这个范畴,这个是核心。
然后接下来,有历史书。有《约书亚记》、《列王记》、《撒母耳记》、《历代志》等。这就是历史书,这些书是用来干什么呢?这些书就是阐述上帝与以色列人之间的历史。这是他们在约中与上帝立约的生活的这个历史是什么,以色列民怎么样与上帝认识,怎么样跟上帝立约,怎么样过在约中的生活的这个历史。
我们有先知书,先知是上帝的见证人,先知可以成为上帝的辩护律师。也就是当以色列民背预约的时候,上帝就差遣祂的先知到他的百姓中间去指控他们违背了上帝的约。所以你看先知书里面很多的这种预言上帝要来降灾来审判这些,为什么?因为先知是上帝的辩护律师。
然后我们在圣经当中有这个诗篇,诗篇是什么?诗篇是圣约的敬拜。诗篇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作为上帝的圣约百姓怎么敬拜,我们的敬虔是什么样的,对吧,,然后我们还有智慧书,就是箴言,雅歌,约伯记等等,传道书等等。那这些智慧书的作用是什么?这些智慧书的作用是把律法应用到生活当中是怎么样的。所以,这里面提到的是圣约的生活,都是在约的范围当中我们才能够理解。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再来回头看正典的概念的时候,我们就能明白,谁能够决定正典是什么?是宗主国还是附庸国来决定?是宗主国。附庸国不能过来说,这块法板不是,对吧?是宗主说这个就是我的法板。所以,这个圣经的权威性也是从这儿来的。你附庸国认不认这块儿法板,跟这块儿法板是不是真正的立约的凭据没有关系。你不认可以,宗主国来灭你。你要是敢反抗的话,宗主国就过来把你给灭了。有可能附庸国觉得自己变骄傲了,然后就不听话了,我就翻脸不认人了,我就不要这个约了。那这个时候,宗主就会降下惩罚了。所以不管附庸国的反应是什么样的,决定这个约的正典是宗主国来定。所以同样的,圣经的正典,也不是以色列民来自己挑的,不是犹太人说,我挺喜欢摩西写的,这几本书的我挺喜欢《撒母耳记》上下的,所以这几本书就是我们的正典。不是!其实如果你仔细读圣经的话,你会发现圣经里面说了很多犹太人不想让圣经说的话。这些犹太人的这些耻辱的历史。犹太人这些最好的领袖犯罪的历史都在圣经当中记录。如果你要是你要是想写一部自己民族的历史的话,你是不愿意把这些事情都记载上去的,但是这是上帝来定的。
我们谈了很多旧约,那新约怎么样呢,我们下一次会谈新约,尤其会侧重谈新约,我会稍微提到一点旧约的形成的过程。那我们下一次会着重的讲新约,但是已经在这个旧约的这个背景框架之下,如果旧约,当他们来到西乃山上领受上帝给他们的约,然后包括约的正典,他们已经有这个正典的概念。那么当耶利米先知说,将来有一天,我要与我的百姓另立新约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期待会有另外一个正典出现。所以,对于这是新约的正典,对犹太人来说不会是一个什么稀奇的事情。他们知道,有一个约就会有一个正典,一个约就会有一个凭据,所以旧约过去的话,还记得我们之前提到法板已经找不到了,法板已经已经不知道在哪儿了;将来有新约,他们会期待,会知道以后会有一个新约的正典。所以,那我们下一次会来仔细的谈一下新约圣经的形成的过程,以及新约圣经正典的一个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答
问:你可不可以重复一下就是说讲过这个诗篇的是圣约的敬拜作用,智慧书是圣约的生活。
答:在圣约里的世俗的生活。世俗这个词不是一个坏词,secular不是一个坏的词,世俗指的就是非敬拜的活动,不是在圣殿里做的事情。圣殿是圣的,然后在圣殿之外的是俗的。俗的不是代表它不好,只是它不归为圣而已。所以诗篇是在圣殿里唱的,是圣的敬拜。然后。智慧书讲的是作为一个犹太人该怎么生活。先知书是圣约的诉讼,先知是上帝的律师,来控告他的百姓。
问:读到《申命记》第28章的地方,基本上就是尊崇约的人得福,不尊崇约的人不得福,也是按照这个字面上的含义,有些人的强解这一段字面上的含义。那会不会有人说今天信主,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没办法解决,他们第一个反应是就是你是不是干犯了上帝的意思。所以这个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因为很多教会他们说他们不会这样做,但事实上会这样做。
答:这个你要混就混淆了旧约和新约的。也就是说,这段话是写给谁的?是写给要进入迦南地的以色列人。这段话,在以色列民的身上已经应验了,也就是说,以色列人悖逆了上帝,所以他们最终受到上帝的咒诅。这段话已经应验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应许之地的以色列人真的是这样,如果他们顺服耶和华的话,他们就会得到祝福,上帝就会降下降雨,给他们让他们。就是对这个旧约和新约相混的一个结果,我们今天把我们今天还当做是生活在迦南地的以色列,但是今天我们不再是迦南地的以色列人了。
我们生活在叫做普遍恩典的时代。这个是接下来我们讲圣约神学的时候会提到,我们今天的时代,和在应许之地,以色列民的时代不一样。应许之地以色列民的时代是神治主义,神权政体的时代,他们的国土的范围,他们的国家的政治都是由上帝直接命定的。但今天,美国的政治,美国的法律不是上帝赐给的,是我们透过自然之光产生的。所以在应许之地的以色列民做很多事情是我们不做的。我们今天不会再重新建圣殿,今天不会再献祭,这是礼仪律方面,我们今天不再使用摩西律法。对吧?不是说每个国家都必须摩西律法。我们今天的战争都不是圣战。如果是在旧约,这在这个神治政权里面的以色列打仗是圣战,对吧,他对迦南人争战是上帝的刑法,但是今天美国跟其他国家开展不是圣战。所以我们必须要区别旧约的以色列作为神治政权的这个体制,和其他的历史和地区的国家都不一样。
那我们祷告结束:我们来一起祷告,天父我们来的面前再次的感谢你,给我们时间来思考你的正典如何的形成。啊主,求你继续的看顾我们,叫我们在这一周的生活工作当中,能够再次把我们今天所领受的话语来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让我们不论是所做的所行的都能够讨你的喜悦。我们这样的感谢祷告是奉靠主耶稣的名,阿们。
附录:
赫梯条约与摩西五经对照
赫梯条约
(一)宗主序言 Preamble
一般性的简单介绍,侧重宣告“颁布此条约 之君王的头衔、特质”,诸如:“某某伟大君王、赫人之地的王、大能的勇士如此说”。
摩西五经对照
我是耶和华你的神
…… …… …… ……
赫梯条约
(二)立约历史 Historical Prologue
主要说明“宗主王与附庸国之间、曾经的历史关系”,在其中,主要强调“宗主王的恩惠作为”(例如,宗主王曾拯救弱小的附庸国脱离刀剑和逼迫),藉此“历史事实”,附庸国接受、臣服于宗主王、立此盟约——此“导致立约的历史事实”就成为“盟约的稳固根基”
摩西五经对照
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
…… …… …… ……
赫梯条约
(三)条约规定 Stipulations
因着“附庸国经历了宗主王的恩惠”,就当以“感恩、敬畏、忠诚和爱的心”接受、顺服、遵行一些“条约和规定”,诸如:
·不可“在宗主王之外,有别的宗主”。
·当“忠于宗主王”。·当“爱宗主王如同自己”。
·必须“每年在宗主王面前进贡纳税,并更新条约”。
·必须预备军队,“帮助宗主王征战”或“支援宗主王属下的另一个附庸国”。
·不可与“宗主王下属的其他同盟附庸国”有敌对关系。
·不可贪恋、觊觎“宗主王下属的其他同盟附庸国”的土地或居民。
·不可“与其他国家结盟”。
·不可“向宗主王发怨言、恶言、咒诅、甚至反叛”,并要刑罚这样的人。
·不可“听信”上述的言论和煽动,并要举报。
这些“你要……你不可……”的“专断性质的规条”,正是“赫梯盟约的特征”。
摩西五经对照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 …… …… ……
赫梯条约
(四)盟约的见证 Witness
“盟约条例”也会诉诸于见证人,如——各自的神祗或自然(天、地、山、海等)。
摩西五经对照
“我今日呼天唤地向你作见证,我将生死祸福陈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拣选生命,使你和你的后裔都得存活。”(申30:19)
…… …… …… ……
赫梯条约
(五)“守约的祝福”与“背约的咒诅”Blessing/Cursing
接着,条约会罗列附庸国“遵守、维系条约时,将蒙受的祝福”,诸如“获得宗主国在政治和军事层面的庇护,在遭遇敌袭时,可呼求宗主王拯救”;但“违背、破坏条约时,将遭受的咒诅”,诸如“被宗主王的军队攻击、逐出本地、被掳外邦等”,也有部分审判和咒诅“保留给见证此约的神明执行”。简言之,宗主王对附庸国具有“恩惠性的作为”,便可要求附庸国“以忠心顺服的回应”,后者的忠诚与顺服程度,会有“相应的积极或消极结果”。
摩西五经对照
“你若留意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话,谨守遵行他的一切诫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他必使你超乎天下万民之上。 2 你若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话,这以下的福必追随你,临到你身上。 3 你在城里必蒙福,在田间也必蒙福。 4 你身所生的,地所产的,牲畜所下的,以及牛犊、羊羔,都必蒙福。5 你的筐子和你的抟面盆都必蒙福。 6 你出也蒙福,入也蒙福。……15 “你若不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话,不谨守遵行他的一切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这以下的咒诅都必追随你,临到你身上。 16你在城里必受咒诅,在田间也必受咒诅。17 你的筐子和你的抟面盆都必受咒诅。18 你身所生的,地所产的,以及牛犊、羊羔,都必受咒诅。 19 你出也受咒诅,入也受咒诅。”(申命记 28)
…… …… …… ……
赫梯条约
(六)“条约文件”保存与诵读 Disposition
盟约条例确认后,“以书面文本形式保存,并一式两份、存放于立约双方的神殿”(宗主王有时也将自己那份文件,置于宝座下的柜状脚凳内);该“盟约的书面文本”还需要“每年定期公开诵读”,让附庸国世世代代都清楚了解。[9]
摩西五经对照
“摩西将这律法写出来,交给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利未子孙和以色列的众长老。摩西吩咐他们说:“每逢七年的末一年,就在豁免年的定期住棚节的时候, 以色列众人来到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朝见他,那时你要在以色列众人面前将这律法念给他们听。”(申命记 31:9-11)
…… …… …… ……
赫梯条约
(七)立约仪式 Ceremony
最后,宗主王与附庸王之间会以“仪式”完成“立约”,仪式有时会采用“切割约”的形式,即——立约双方将牛羊等祭物“切割”分为两半摆列,焚烧其中一半的祭物,献给“见证立约的神明”;接着,立约双方“一同从分开摆列的祭物中间经过”,表示“若违约,就要如同这祭物般被一分为二、被火
摩西五经对照
摩西下山,将耶和华的命令、典章都述说于百姓听,众百姓齐声说:“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 摩西将耶和华的命令都写上。清早起来,在山下筑一座坛,按以色列十二支派立十二根柱子, 又打发以色列人中的少年人去献燔祭,又向耶和焚烧”;最后,“没有焚烧的一半祭物,由立约双方作为筵席享用、完成立约”。
华献牛为平安祭。 摩西将血一半盛在盆中,一半洒在坛上。 又将约书念给百姓听,
他们说:“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 摩西将血洒在百姓身上,说:“你看,这是立约的血,是耶和华按这一切话与你们立约的凭据。” 出埃及24:3-8
赫梯条约
(六)“条约文件”保存与诵读 Disposition
盟约条例确认后,“以书面文本形式保存,并一式两份、存放于立约双方的神殿”(宗主王有时也将自己那份文件,置于宝座下的柜状脚凳内);该“盟约的书面文本”还需要“每年定期公开诵读”,让附庸国世世代代都清楚了解。[9]
摩西五经对照
“摩西将这律法写出来,交给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利未子孙和以色列的众长老。摩西吩咐他们说:“每逢七年的末一年,就在豁免年的定期住棚节的时候, 以色列众人来到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朝见他,那时你要在以色列众人面前将这律法念给他们听。”(申命记 31:9-11)
…… …… …… ……
赫梯条约
(七)立约仪式 Ceremony
最后,宗主王与附庸王之间会以“仪式”完成“立约”,仪式有时会采用“切割约”的形式,即——立约双方将牛羊等祭物“切割”分为两半摆列,焚烧其中一半的祭物,献给“见证立约的神明”;接着,立约双方“一同从分开摆列的祭物中间经过”,表示“若违约,就要如同这祭物般被一分为二、被火
摩西五经对照
摩西下山,将耶和华的命令、典章都述说于百姓听,众百姓齐声说:“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 摩西将耶和华的命令都写上。清早起来,在山下筑一座坛,按以色列十二支派立十二根柱子, 又打发以色列人中的少年人去献燔祭,又向耶和焚烧”;最后,“没有焚烧的一半祭物,由立约双方作为筵席享用、完成立约”。
华献牛为平安祭。 摩西将血一半盛在盆中,一半洒在坛上。 又将约书念给百姓听,
他们说:“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 摩西将血洒在百姓身上,说:“你看,这是立约的血,是耶和华按这一切话与你们立约的凭据。” 出埃及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