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讚美上帝護理的大能与豐盛的供應。 本網誌內的所有資源純屬學習交流之用。

2020-04-28


網上聖餐可以嗎?

摘錄自〈陳佐人牧師疫情分享: 紐約州疫情, 網上聖餐可以嗎? 〉,2:3727:31,標題另加。

今天普世的華人教會,從亞洲、新加坡、台灣、香港、到中國大陸,   一直到美國、加拿大、還有整個毆洲,大部分的華人教會現在都是網上來崇拜。但是這個崇拜已經舉辦了兩周、三周、四周,現在終於邁向有聖餐,那怎麼樣來解決大部份華人教會一個月一次的聖餐呢?

我在這𥚃要分開三方面來跟大家討論。第壹是聖經的根據。第貳是聖餐舉辦的次數,到底是一周一次,一月一次,一季一次,甚至有些是一年才一次,哪一種才是教會的傳統呢?第叁是我要跟大家討論到我們華人教會的處境,應該怎麼樣理解聖餐?並且在瘟疫的時候,我們有什麼更好的舉行聖餐的方式?

首先我們來看聖經的依據。聖經里面有相當多的經文提到聖餐的次數,最常引用的是使徒行傳的二章42節「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掰餅、祈禱」,「掰餅」這個字在中國教會有特別的含義。特別是一些弟兄會和聚會所的弟兄姐妹他們會用「掰餅」這個字,由此就表明了中國教會、華人教會討論聖餐還是跟西方的教會有所不同。42節沒有提到次數,但是在46節說到「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裡,且在家中掰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所以從這裡好像得出一個結論,他們是每天都有聖餐。

跟著另一節很多聖經學者喜歡引用的,  是哥林多前書十一章26節「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這個「每逢」的意思是常常,是多長呢?這個就引起了很多的討論。

好了,到了教會的傳統當中,到底應該是多久我們來領受一次聖餐呢?在教會的傳統當中,  對聖餐的看法起碼有四種不同的立場。第一是天主教的立場,喜歡神學的弟兄姐妹可能就會聽過了。天主教的立場叫變質學,  化質說,或者化質論。因此他們有些天主教會,甚至天天有聖餐,但是他們一定是每周一次。第二種立場是信義會,馬丁路德的神學立場,叫做同質說,同質論。馬丁路德代表了基督教最早改教運動的一個傳統。第三就是以改革宗加爾文主義所代表的叫作叫做屬靈同在論。

但是第四個才是我們中國教會、華人教會最流行的立場,就是有浸信會或者浸禮宗的教會,加上弟兄會,也加上了聚會所的立場,就是將聖餐看為純粹是記念,沒有任何特別的同在。前三個都是同在,是變質的同在,是切切實實的同在,還有是屬靈的同在。但第四個立場就是單單是記念。西方教會吃聖餐的時候最重要的經文是「(基督)就拿起餅來……說,這是我的身體……」(摘者註:太廿六26;可十四;路廿二19;林前十一23-24)。所以西方教會以「這是我的身體」來吃聖餐。但是在華人教會當中,我們吃聖餐最重要的經文是「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強調的是記念。但這個記念的確可能不單單只是記念,是有基督同在的記念。這個就引起了不同的宗派、不同的教會的立場的討論。

但是在我們面對這些不同的教會的次數的討論當中有沒有可以參考的呢?其中一個我們可以參考的是加爾文的著作。他有一篇很有名的叫《聖餐短論》。在當中,加爾文特別強調領受聖餐的時期,他說「領愛聖餐的時期並不能為大家立一定的規例,因為有些特殊的情況免人領聖餐,再者我們沒有顯然的命令,叫基督徒都在一個規定的日子領聖餐。然而我們若想到主設立聖餐的目的,就知道當較某些人所規定的更常領受聖餐」,這個就是加爾文在他的聖餐短論里面所講的。看完之後你就知道仍然沒有一個結論。跟著加爾文很有名的就是他在他的《基督教要義》當中很強調領聖餐應該是常常,是不斷,經常的,並且他說最好是每日的都領受聖餐。

其他的宗派,大部分是一個月一次領受聖餐。但是到了近代,有一些保守的改革宗他們是一季領聖餐,理由就是因為在約翰、加爾文的著作當中,包括在路德的著作當中,他們都有一個很真實的爭紮,用中國人的話來講就是「禮多必詐」。他們很害怕信徒們一  (個極端) 就是忘記了聖禮,譬如他們廢丟了告解禮、認罪禮,不需要向神父認罪。但是他們又擔心另一個極端,叫做矯旺過正。如果沒有了認罪禮,那信徒不認罪是怎麼樣呢?所以他們仍然要維持一個屬靈傳統,但是禮多必詐。如果我們又回到天主教的傳統裡面,又變成有一個基督教的認罪,結果每個人經常這樣認罪也不是真心的,結果也變回了他們當初改教所要針對的這些屬靈的虛假。這兩個極端都是他們想避免的。因此聖餐應該是每天一次,這個很像天主教,大部分連西方的基督教都不會用的。

但如果大家去過倫敦,你知道在聖保羅大教堂,他們每一天都有晚禱。如果你去過牛頓大學、劍橋大學、基督教的大學,他們也是每天都有禱告會。禱告是可以,但是很少有基督教會是每天有聖餐。天主教有,但是每個禮拜有聖餐。少數的西方教會他們基督教有,但天主教是每個禮拜一定有聖餐。

因此你講到我們到底可不可以用網上聖餐呢?這個在天主教教會從來沒有出現過。到現在為止我在網上還沒有聽到有這種討論。因為天主教的神學,聖餐是變質,化質論,是基督真的變成了餅和酒,所以沒有辦法電子化(說一個笑話)。今天我們對於要不要將崇拜全部上網?或者我們現在開始爭論到底怎麼解決聖餐的問題?華人教會好像開始分開兩派,一派叫做肉身聚會派,很強調還是要見面,不見面,不在一起崇拜還是不行的。第二是電子聚會派,全部上網。好像現在在中國一些的疫區,慢慢的好像再沒有很嚴重的情況了,但是還可能會有傳播。所以有些教會可能還是網上的崇拜。有些教會可能有網上崇拜,但是可以有很少數的人回到聚會的地方,大家一同來敬拜。所以這個肉身聚會和電子聚會就好像是兩個不同的立場。

在這𥚃不是講笑,它是帶出了西方教會對於聖餐討論的一個重點,也是我們華人教會的一個盲點,就是聖餐最重要的那一句話:「這是我的身體」(This is my body),是身體,身是肉體。西方教會就是從這個聖餐論結果產生了他們對基督論不同的解釋。但是不管是路德、加爾文還是其他的宗派,從循道會到浸信會再到不同的小的宗派,大致上立場都是正統的。但他們對基督論卻有不同的解釋,那個是沒差別,都是在正統的範圍當中。但因為是關乎到基督論,最後也關乎到三一論,所以是輕慢不得的。華人教會相對來講我們只注重基督最後講的那句話,「為的是記念我」。那我們就將聖餐看作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只是記念。

但這里有個問題?你說聖餐是記念主的死,記念十字架。那絕對有可能很多兄弟姊妹包括我自己,有時候唱那古老十架,我越唱心裡面越有感動,比我領聖餐的時候更有感動,那你怎麼樣來解釋呢?如果要記念主的死會不會唱「十字架永是我的榮耀」更加能夠記念主的死。

華人教會在聖餐上面一直都不是很重視。因此這個也成為我要講的第叁方面,就是在中國教會、華人教會的處境當中,我們應該怎麼樣來處理現在在疫區、瘟疫當中我們不能夠肉身崇拜,那我們要怎麼樣來處理聖餐?在這𥚃,我要提醒大家,我們絕大部份的華人教會的聖餐立場都是浸信會會派的、都是弟兄會派的、都是「記念的」,因此這個不應該成為我們有不同意,有爭吵的情況。

現在在瘟疫當中,我們應該大家同心彼此禱告、支持,特別關心有需要的弟兄姐妹。神學的論爭一直不是華人教會的強項,所以現在不需要特別的提出來。我這個視頻的目的也是希望幫助大家明白一點來朧去脈,但絕對不是讓你明白之後去產生爭端。但是作為教會的傳道人、長老、牧者、執事在討論這件事情上面的時候,大家也應該有聖經的根據、有神給的智慧。

華人教會不單只不注重神學,華人教會其實也從來很不注重禮儀的。我們相反來講,我相信教會𥚃面,我們覺得最神聖的禮儀是婚禮。但是婚禮不是基督所設立的,是上帝在伊甸園設立的。基督只設立了有洗禮或者叫淨禮、有聖餐。所以婚姻當然是神聖的,但婚禮的本身它不是一個聖禮,因為聖禮有很特別的定義。

在這裡舉一個例子,我們起碼有三種不同的方式在這個疫區我們可以解決聖餐的問題。第1)個方式,就是傳道人去到不同信徒的家,為他們施行聖餐。但這個有問題,因為可能有些人住得太遠,或者有各種的原因太危險,傳道人不能夠去到他那個家,那些家庭就不能領到聖餐。並且這種做法太象神父,好像不像基督教,所以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採用,我也不贊成。但這個就觸動了聖禮的一個定義,聖禮是全包的,你不能夠單單的只給教會一部分的人。我們當然聖餐只給受洗的弟兄姐妹,但也仍然要全包所有(受洗)的弟兄姐妹。所以如果傳道人去一家、二家、三家,但結果你因教會超過一百人你就沒有辦法。第二(另外)如果有些家庭所在的地區是很危險,傳道人去不了,長老去不了,這個也不是好的做法。

2),現在越來越多教會考慮採用的就是網上聖餐,或者我叫做聖餐的電子版(digital comunion),  這個做法也分開三種,好複雜阿。A種,就是教會舉行聖餐,跟著聖徒在家來領受。但是是很高檔的,就是預定那一些一杯一餅包好的小聖餐,並且傳道人,不要傳道人,()這麼忙了,長老、執事或者主要同工送到每一個家庭當中。所以當傳道人拿起杯來,拿起餅來的時候,那他們也同樣在家𥚃面就會拿起來。不過這個有它的好處,就是大家都有杯有餅。但是有個問題,就是如果教會是五百人,我知道新加坡有教會他們的教會只是幾十人,所以傳道人、教會同工很辛勞,  他們每一家都送去,使他們在家𥚃面來領聖餐。不過大教會就沒有辦法。
  
B種,是在網上聖餐,但是是信徒自己在家預備。所以自己去買葡萄汥、葡萄酒,自己買聖餐餅,或者自己烤餅。這一個做法就很像個體戶的做法,就𣎴是分銷了,沒有總代理,自己做。有它的好處,就是能解決供應問題,供應鏈(supply chain)(的問題),   所以牧師不需要這麼頭痛,長老也不需要這麼擔心。但是它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好像在這過程當中是弟兄姐妹開始自己來預備聖餐。

跟著這個也牽涉到第C種模式,就是沒有電子聖餐,但是弟兄姐妹自己在家舉行聖餐。可能有爸爸,一家之首,或者媽媽好像夏娃一樣,眾生之母來主持聖餐。猶太人的安息日的臘燭是首先由媽媽來點的。但是安息日的晚餐是爸爸來主持,所以父母是一同的同工。這個做法在舊約當中很像逾越節的晚餐。那它的好處也跟剛才一樣,就是敎會不需要成為總代理跟分銷,每一家自己來舉辦。但是它的不太理想的,如果不是壞處的話呢,   仍然是變得弟兄姐妹要開始辦理一個屬靈的領導長者的位份。如果那個家庭𥚃面有一點點家庭的問題和分爭,如果孩子們他們有一些對父母的意見,他們不太看中父母的榜樣,而父母可能也在聖經,如果不是神學上也無完全沒有裝備,他們也沒有想過聖餐是什麼?那他們自己來舉行聖餐,當然是很不理想。

在改教運動的時候,路德、加爾文,  和其他的改教家都對聖餐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舉行聖餐的時候,好像在方式上有些微的差別。但是他們有一點是完全共同,從來沒有起過爭論,就是聖餐是以聖道來設立的,代表了聖餐是需要有真理的教導。如果父母們沒有這個裝備,那就很危險。

跟著有沒有可能有第 3)種(方法解決聖餐的問題)呢?有可能。第3)種的做法就是我們可以在網上找到一個照片,就是有天主教的神父,他們現在學南韓,有這個不下車的驗病毒的服務。於是現在天主教的神父就有不下車的告解的服務,這個是講笑了。如果我們教會開始有這個Drive-Thru不下車的服務的話,那也可能解決這個聖餐是用總代理分銷,還是自己來領受的問題。這個當然是說笑了,我自己也不贊成。

所以最後的結論一定有一個在所有這些立場之外的立場,就是教會暫時不舉行聖餐。禮多必詐。太多聚會,太多禱告,或者聖餐的禮儀,有時會令到弟兄姐妹沒有一個尊敬的心。所以教會因為特殊的這個全球的危機,暫時沒有聖餐。但是使到牧師、長老、執事、同工有更多的機會,好像我這個視頻一樣,大家討論聖餐的意義,更加堅定對於神的話,神的真理和神的恩典了解,這個豈不是一件好事嗎?

不過每個教會都有它的傳統,所以我最後的結論一定是兩點。第1點,請弟兄姐妹尊重教會同工們他們經過磋商、討論、禱告之後的決定。不管用哪一種方式,我相信一定是對你們教會來講是最好的方式。在這一個特殊時期我們也避免爭端,希望大家都在教會裏面同心。我們不應該將聖餐當作是莫屬,所以不需要產生到底是灑水禮還是浸禮的爭端。同樣在這𥚃也不需要為聖餐是如何舉行?多久舉行一次產生爭端。

但是第2點,我相信作為傳道人、作為長老、作為執事、教會同工都應該要有基本的聖經根基,還有基本的神學訓練。我們大部分華人教會都是浸信會或者弟兄會的聖餐觀,是以記念作為聖餐的立場,這個無可厚非。但是我仍然提醒大家,我們在計劃聖餐,安排聖餐的時候,不應該將聖餐看作好像是個可有可無的一個象徵,好像最神聖的是婚禮,絕對不是,最神聖的是聖餐,基督說「這是我的身體」。

教會歷史當中有些很深的神學討論,我們現在大家都在家,很可能現在是個很好大家學習的時間,我在這里很簡短的用了三十分鐘,太長了,本來只想録十分鐘,跟大家來分享。希望不同的教會用不同的方式,但是希望大家在討論這些方式的時候謹慎,盡可能採取一個最好的方式,並且不會誤導弟兄姐妹對於聖經真理的了解。

願神的恩典特別與大家同在,但願我們都在這段危險的時間里面經歷到上帝特別的平安,我們作個很筒短的禱告:親愛的主,感謝,帶領我們在這段困難的時間里面我們一同思想上帝的真理。我們的傳統都不是以神學或者禮儀為主的,但是聖餐不是個禮儀。它是基督真真實實所設立的。但願我們領受的時候都知道這是我的身體、這是我的寶血,基督與我們特別同在在聖餐當中。我們記念基督的死,我們記念基督的愛。雖然可能有些教會可能停止了聖餐,有些教會可能有特殊的方式來安排聖餐,但願我們都能夠找到一個最合適的方式使到弟兄姐妹繼續得到屬靈的餵養,屬靈的供應。感謝上帝垂聽我們的禱告,奉基督的名求,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