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讚美上帝護理的大能与豐盛的供應。 本網誌內的所有資源純屬學習交流之用。

2020-07-10


上帝的故事、我们的故事

作者Michael S. Horton  译者王一
译自Core Christianity: Finding Yourself in God's Story一书的简介

你带着三岁的女儿赶到急诊室,你本以为她只是得了普通感冒。一小时后,医生告知你她得了致命的基因疾病。你的第一个念头是祈祷。为什么?因为你相信有一位上帝在干预这个世界。你的祈祷行为说明,你相信这个世界,包括你和你的女儿在内,并不是自我创造而来的,也不是自我维持的。有一位上帝,本身超越世界,也创造了这世界。他既是良善的也是全能的。你的祈祷证明了你拥有一种世界观,即使你不清楚具体细节或是缘由,但这个世界观来源于一个具体的故事,就是圣经讲述的关于上帝的故事。

你的邻居有着类似的经历。但是他并不祈祷,因为他不相信上帝。对他而言,世界就是自然加上机会,仅此而已。在他看来,这个故事没有作者。或者说,没有上帝的情况下,他在书写着自己的故事,他就是故事的主角。那么问题来了,他是如何得出结论,认为自己女儿的缺陷是一个问题呢?当然,他感受到这是个问题。可他的感受与他对现实的信念却互相矛盾。如果进化论是真的,适者生存,那么他的女儿或许应该死掉。毕竟,这是自然选择的过程,这样她就不会把缺陷的基因传递给其他人。

我们相信的故事决定了我们如何面对生命。这不是零零散散的信仰,好像我们从整个故事中随意抽出某条线索一样。相反,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从开幕直到最终篇章。我们经历并扮演着这个大叙事中的各样角色。

很多时候,我们都把自己正在生活着的故事视为理所当然。无论是信徒还是非信徒,人们时常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按着某种特定的方式思考、感受和生活。当你第一次学习骑脚踏车时,你会全神贯注在车把手和踏板上。当你开始学钢琴时,你会聚精会神于手指和键盘。当人们经历某些重大改变时,通常他们会特别有意识的注意到改变发生的原因和过程。

而当我们谈及生命的改变时,有些人并不会意识到自己之前所经营的故事已经不再有意义,而是被全新的故事取代。还有些人会回想起改变的过程,但是自己既无法解释抛在脑后的旧故事,也无法解释正在塑造他们身份、希望、恐惧和行为的新故事。

许多基督徒将他们的故事,就是那些激发他们产生信仰的事,当作是理所当然。他们做祷告、去教会、甚至读圣经。但是,倘若陌生人问他们所信的是什么,为什么相信时,他们或许会陷入困境,不知如何回答。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帮助你了解基督徒心中盼望的原因,让你可以自如与他人谈论信仰。这本书是献给那些厌倦了在自己的故事里扮演主角儿的人们。你想要被写入到上帝的故事中。但是,从哪里开始呢?在进入这段旅程之前,请允许我先简短地谈一下为什么这件事如此的重要。让我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挑战你。(p15)

1. 为什么我要对教义感兴趣?我们关心什么就会研究什么。我们研究某个专业是因为想要在这个领域工作。人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体育、文化、商业、育儿、学习新技术和各样爱好上。因为这是人们关心的。这就是欲望。我们究竟热爱什么?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对有些人来说,教义看似无关紧要,因为他们认为在信仰与理性、相信与思考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有的人会说“我就是相信。”但是他们相信的是什么?他们为什么相信?有些人把宗教信仰视为非理性的感受,而非事实,因此对其不予理会。对于这类人而言,信仰完全是主观的。问题的重点不在于它是否属实,而在于这个信仰是否适合你。或许,对于其他宗教或自助哲学来说的确是如此,但是基督教信仰却不是这样。基督教是建立在历史的、公开的真理宣告。这些宣告要么是真的,要么假的;但是它们不可能只对一些人来说是真的,而对另一些人来说是假的。

2. 难道我们不能简单的爱耶稣并继续生活吗?设想你刚刚被告知自己得了癌症,需要立刻手术。你将自己的境遇告诉了你的配偶或朋友,他们立刻询问你有关诊断、症状和治疗方案等详细信息。你却耸耸肩说: “哎呀,我不确定,我又不是医生,我就跟着流程走呗。”

好吧,他们继续追问,这个医生的情况你了解吗?他的医师资历证明你有研究吗?外科手术医师是否曾经进行过类似的手术呢?成功率是多少?

你又耸耸肩,“嗯,我还没有真的查询过。”

显然,任何一位爱你的人都会劝你把整件事看得更严谨认真点,并且做些调查研究。

“好了好了,”你答道,“我需要的就是相信这一切都会顺利并且盼望一切都会好起来。现在,只要我这样想就能好起来。”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个荒唐的场景。我们会比这个人更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是,我们的属灵健康又如何呢?尽管医疗不断进步,但总有一天你和我都将面临死亡。无论我们的生命周期多长,与永恒相比,人生都显得那么短暂。我们今生的时间是用来考查人生最重要的问题,并找到答案。所有人都必须真正了解自己的属灵疾病和症状的严重性。我们还需要研究上帝的资历证明,因为他承诺一个非常具体而强效的治疗方案。当我们听到一些成功案例之后,我们对他的信任度也会随之增强。这不仅是个单纯的意志行为——主观上信心的跳跃。这是合理的信任,是有根据的,根据就是从《创世记》到《启示录》的历史中彰显出来的大能行动。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调查研究。这便是神学和教义的本质:探索那些塑造我们的观点、欲望、希望和生活的最重要的信念。

信仰与理性之间的防火墙必须被拆除。你的心只会信赖你了解的人。为了避免讨论教义,有些人会说:“基督教不是宗教,而是个人关系。”但是如果你仔细思考就会发现,我们生命中最紧密的关系都不是与那些我们不了解的人建立的。只有当我们了解他们,看到他们显明了自己的品格、爱心和关怀时,我们才能逐渐产生出对其陪伴的渴求。苏格拉底说,“未经检验的人生不值得活。”同样,未经检验的信仰也不值得信。

上帝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但是,想象上帝的存在和性情取决于你个人选择则是荒谬的。如果上帝真的存在,那么他就是这故事的作者,这故事里也包括了你。基督教信仰所宣告的福音,即“好消息”,非真即伪,但是福音绝对不是封闭在毛绒玩具箱子里的童话故事。福音的真实性不取决于它是否适合你,或是它如何将你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或是它如何给你提供道德指引和励志鼓舞。相反,福音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真理宣告,它基于有据可查的历史,它的意义关系着整个宇宙。

为了表达知识、经验和生活是如何相互关联的,我们用四个D开头的英文词来描述基督教信仰的主要教义:叙事(drama)、教义(doctrine)、颂赞(doxology)、门徒训练(discipleship)。这四个D将引导我们的探索路线。我们会看到教义(doctrine)是如何从上帝渐进展开的叙事(drama)当中产生,并转变了我们的经验和日常生活。

首先,教义出于圣经的叙事(drama)。上帝揭示了自己的形象,不是在象牙塔上的臆测,而是在真实历史的记录中。许多基督徒觉得圣经很难,这是因为他们还没看出圣经各部分是如何构成一个渐进展开的完整叙事,从创造和堕落到出埃及和救赎,一直到新创造。整个剧情都是以基督为核心主角。圣经中的各个故事不是指向我们,或是告诉我们如何拥有最美好的人生。而是首先指向基督,以及上帝精心策划的一切是如何在基督里成就救赎大工的。

其次,叙事产生具体的教义(doctrine)。在叙事里悸动的动词和副词中,我们得到了稳定的名词。上帝亲自教导我们,他之所以行事有智慧、公义、怜悯、全知,是因为他本身就是智慧的,公义的,怜悯的,全知的。其实,教义并不是无关紧要或抽象的;教义告诉我们叙事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从叙事中我们得知基督被钉十字架并且复活了(林前151-5)。但是,从教义中我们明白他“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罗425,作者强调标记)。我们坐在观众席中,看着叙事的剧情不断发展,当圣灵这位选角导演把我们推上舞台,加入演出。我们曾经“算不得子民”并且“未曾蒙怜恤”,但是现在我们是上帝子民的一部分,与基督共同继承他的全部产业,并领受他的恩典(彼前210)。

第三,基于叙事的教义使我们充满感恩的心来颂赞(doxology),也就是赞美。叙事情节或许令人惊奇,可一旦脱离了教义,它也会变的遥不可及。发生在历史上的事件,远远超乎我们的最大期待,然而那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当上帝将我们写进剧本里的时候,我们感到的不仅是惊奇;而是被感恩之情淹没。无论我们如何回应,叙事和教义都是真实的。然而在敬拜中,我们把这个叙事内在化。历史中那些在我们以外发生的事,如今都成了我们的故事。在敬拜中,我们加入演出名单,并被赋予了剧本中属于自己的故事线。这不仅是充满有趣教义的伟大故事;更重要的是,它俘获了我们的心。

第四,颂赞能结出爱和善行的果子,这就是门徒训练(discipleship)。我们的目光开始改变,脱离向内关注自我,因信心开始向上仰望上帝,并向外爱我们的邻舍。我们不再是自己人生电影里的主角。相反,我们已经与基督一同受洗、埋葬并且复活了。我们原来扮演的那个穷途末路的角色已经死了,我们终于进入了那段真实美好的叙事情节中。活在这部叙事里,被这教义浸泡,被这敬拜经验塑造,我们就能活出故事中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无论上帝将我们安置于哪里。

你可以看到这一点在圣经赞美诗集《诗篇》当中体现出来。这些诗歌扎根于历史叙事中,这是一个有关上帝用信实对待其不忠子民的故事。《诗篇》并不是一本教义手册。但是教义已经在叙事里很显而易见了:上帝的行为定义了他是谁,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为什么要相信他。虽然《诗篇》基本上都是用来歌唱的祷告文,但它们却不只是自我情感的表达。诗篇作者没有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我们敬拜你”。相反,哀哭、赞美、赞叹和敬拜都与上帝的工作(即叙事)有关,因为他解释了他所做的(即教义)。这一切也造就了我们在世界上全新的生活方式。

你可以在保罗写给罗马人的书信中看到同样的模式。它以叙事开始,“这福音是上帝从前借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论到他儿子,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上帝的儿子。”(罗11-4

而后,保罗阐述了教义的论证,整个世界都被上帝的律法定罪,却藉着在基督里的信心,靠着他的恩典而称义(15-830)。在教义的部分,他解释了福音的意义——上帝在基督里为我们成就的,从拣选到十架,再到圣灵的恩赐,即信心、称义、成圣以及得荣耀。

登上这个顶峰后,他赞叹道:“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上帝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831)的确,所有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839)。他不仅是在解释教义;他在歌唱这教义!在进一步解释了上帝的计划之后,他再次高呼:

深哉,上帝丰富的智慧和知识!
他的判断,何其难测,
他的踪迹,何其难寻,
谁知道主的心?
谁作过他的谋士呢?
谁是先给了他,
使他后来偿还呢?
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
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门。(1133-36

阿门!的确要阿门!

最后,保罗转而讨论这一切应该产生的门徒的样式:“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121)。当我们思考他为我们成就的一切时,便会发掘这一切侍奉都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不再效法这个世界,而是借着上帝的话不断转变更新自己的心意(122)。

每种世界观都遵从类似的四个环节。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自由民主主义,或是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文化,每种思想都基于一个独特的叙事,人们透过这独特的叙事来解读自己生命并生活在其中。这类故事甚至曾经使人类发动过战争。故事的力量很强大。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去哪里?没人否认这些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思考的重大问题。而不同的答案则引导着各个不同的人类文明。

因此,如果我们是基督徒,我们就需要知道这个故事是什么,以及这个故事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我们需要将这个故事内在化,以合宜的方式回应这位行动的上帝。然后,我们需要不断按照故事里的核心角色的形象样式被塑造,作他的自由子民,服侍我们的邻舍。换句话说,我们需要讨论神学,神学就是对上帝的研究。如果我们对上帝感兴趣,就应当对神学感兴趣。圣经教义不仅关乎头脑。这是一个渐进展开的故事,而上帝邀请我们扮演特定的角色,就是他在创世以先所预备的(弗210)。知道自己所信的并且知道自己为何而信,这不是消遣,而是你作为基督徒的体验、敬拜和日常生活的核心。

此外,信心不是主观的飞跃;信心是对那位在福音中清楚启示自己的上帝的合理信任。整个基督教信仰不是建立在我们的集体感受、体验或是道德信念上,而是建立在上帝在历史中将我们从罪恶和死亡中拯救出来的公开宣告上。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基督教的这个核心宣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