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讚美上帝護理的大能与豐盛的供應。 本網誌內的所有資源純屬學習交流之用。

2017-09-27

勿再以「加爾文主義」這容易誤導人的名詞來形容改革宗正統

摘錄自《神學的故事》The Story of Christian Theology書評曾劭愷著。(標題另加)

加爾文與後期改革宗正統經常被人們錯誤地視為雙重預定論的代名詞。這有一部份必須歸咎於亞米紐的學生在荷蘭改革宗教會當中所造成的爭議,以及為解決這爭議所召開的多特會議。多特會議針對亞米紐派所制定的五要點,經常被人們稱為「加爾文主義五要點」,並將十七世紀清教徒的改革宗正統與這種「加爾文主義」劃上等號。事實上,多特會議召開,並非為了制定改革宗信仰的整全規範,而單是針對亞米紐派的抗議文作出回應。多特信經所表述的立場,只不過是改革宗神學當中的一小部份,但許多人卻將多特的五要點與「加爾文主義」劃上等號,並將改革宗正統(Reformed orthodoxy)約化為所謂的「加爾文主義」。

用「加爾文主義」作為「改革宗正統」的同義詞,本身已是相當錯誤的。1980年代,改革宗研究學者肯道爾(R. T. Kendall)曾掀起一場「加爾文與加爾文主義相違」及「加爾文與加爾文主義相合」的論戰。肯道爾在牛津大學的博士論文以及後來出版的《加爾文與英國加爾文主義》(Calvin and English Calvinism to 1649)中,對「加爾文主義」一詞下了非常狹窄的定義,將之等同於所謂的「五要點」,甚至聚焦在「限定的救贖」這一點上。他聲稱,從改革宗經院哲學所發展出來的這套預定論,與加爾文自己的教導相違背。肯道爾的說法在改革宗研究的圈子裡引起了爭論,許多學者反駁肯道爾,堅持加爾文與加爾文主義者在神學上是完全一致的。

 到了2000年左右,學者們基本上已經認清,這場論戰所爭論的其實是個假議題。加爾文及改革宗研究大師慕勒Richard Muller在《不妥協的加爾文》The Unaccommodated Calvin: Studies in the Formation of a Theological Tradition一書中讓我們看見加爾文並非改革宗傳統的唯一奠基者。布靈爾對於後期改革宗神學的發展亦具有深遠的影響。此外,後加爾文時期的改革宗神學家並未自稱為「加爾文主義者」──那是別人對改革宗的虐稱。在四部《後宗教改革改革宗教理學》(Post-Reformation Reformed Dogmatics: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Reformed Orthodoxy, ca. 1520 to ca. 1725)當中,慕勒讓我們看見十六、十七世紀改革宗正統其實是相當多樣化、多面向的傳統。改革宗正統當中的神學家並不將自己視為加爾文主義者,因為他們並不將加爾文視為此傳統的鼻祖,抑或他們必須效忠、效法的對象。

慕勒的重要貢獻之一,就是讓我們看見,改革宗經院哲學並不是指一種立場,而是一種方法論。

慕勒近幾十年來致力勸說各界學者的一件事,就是勿再以「加爾文主義」這容易誤導人的名詞來形容改革宗正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