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讚美上帝護理的大能与豐盛的供應。 本網誌內的所有資源純屬學習交流之用。

2020-03-24


牧者的恳求

洛杉矶华宗恩约教会主讲道|加拉太书| 2020.03.22|

经文:加4:12-20
标题:牧者的恳求

前言

在前面一段冷静、理性的、晓之以理的神学论证中,保罗提醒加拉太人曾经在“世俗小学”的奴役下,想使他们调转离开福音的脚步。而在这一段经文中,我们看到了保罗柔软的内心,他以动之以情的方式,提醒加拉太人回想曾经和保罗在一起的时光。加拉太人曾经因为福音而热心的接待保罗,而如今,被那些假教师们虚情假意的引诱而与保罗为敌。这种教牧关系的破裂让保罗伤心欲绝。然而,更让保罗痛心的,不是个人关系的破碎,而是加拉太人偏离了福音。保罗的话,也是许多福音仆人的心声。不要误会,我气愤不是因为你们不听我的,跑去听了别人的道;我气愤是因为你们离弃了福音。尽管个人关系很重要,但是对于保罗而言,更重要的是基督耶稣的福音。今天,让我们再次来聆听保罗牧者的恳求。

1. 曾经的美好(12-15

保罗在第12节,说:“弟兄们,我劝你们要像我一样,因为我也像你们一样。”)(v.12)保罗在这里的话有几层的含义。首先,保罗是在说,我是犹太人,我曾经是法利赛人,我曾经严格的遵守摩西律法。但是耶稣基督的福音向我显明之后,我就脱离了犹太人的律法,我像你们外邦人一样。所以,你们也要像我一样。不要再跑到律法之下去。另外,保罗是说,我对你们是有感情的,我在基督里爱你们,我视你们是在基督里的朋友,弟兄姐妹,也请你们这样看待我,不要敌视我。

接下来,保罗回忆起他起初传福音给加拉太人的场景:“你们一点没有亏负我。你们知道我头一次传福音给你们,是因为身体有疾病。” v.12-13)保罗没有给我们更多的细节,因为他的读者都知道他在说什么。“疾病”(ἀσθένεια)这个词翻译的有点狭隘。这个词是指软弱,包括疾病,受苦等。保罗在林后12:9也提到这个词,“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紧接着,他描述了这些软弱是什么:“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林后12:10)。因此,这里的疾病很可能指的是保罗在路司得被犹太人用石头差点打死这件事(徒14:13)。

保罗继续回忆道,“你们为我身体的缘故受试炼,没有轻看我,也没有厌弃我,反倒接待我如同神的使者,如同基督耶稣。” 他说,加拉太人因为保罗的身体“受试炼”。不论是犹太人还是希腊人,都认为苦难代表上帝的惩罚。还记得门徒们问耶稣:那个生来瞎眼的人,是因为自己的罪还是父母的罪。可以想象,保罗被石头差点打死,他的身上浑身是血,甚至可能有多处骨折。他一瘸一拐,遍体鳞伤,然后给加拉太人传耶稣的福音,说上帝在基督里赐下恩典。你的上帝既然这么有恩典,为什么还让你受这么多苦呢?这是加拉太人受试炼的意思。今天也是一样,一个教会的传道人如果是成功人士,那么很多人就被吸引。然而,这是成功神学在作祟。按照世界的标准来看,最失败的人就是耶稣,就像犹太人和罗马人嘲笑他的那样:你连自己的救不了。保罗很也失败,本来出身贵族,生来就是罗马公民,事业平步青云的法利赛人,信了耶稣之后,又丢了工作,又被人鞭打、逼迫,生活窘迫。谁会相信这样的福音呢?然而,保罗说,加拉太人听到耶稣基督的福音,没有轻看他,也没有厌弃他,反而接待他如同神的天使,他们相信他所传的福音是从上帝而来的,他们接待他如同基督耶稣自己。真正从十字架明白基督福音的人,能看清事物的真相。为福音受苦,乃是真正的荣耀。

加拉太人起初明白这福音。甚至他们如此珍视这福音,保罗说“你们若能行,就是把自己的眼睛剜出来给我也都情愿。”(v.15)他们因为明白福音而产生对保罗的爱是如此之深。或许,保罗当时眼睛有受伤,他们甚至乐意牺牲自己来帮助保罗;或者这只是一种文学表达方式,眼睛是人最宝贵的器官之一。不论如何,当时加拉太人与保罗的关系十分亲密,那是极其宝贵的、亲密的教牧关系。

2. 热心与假意(16-18

然而,这曾经的美好,瞬间被那些假教师们打破了。如今,保罗再对加拉太人传讲基督的真理,却反而被加拉太人仇视,视为敌人(v.16)。因为,他们被那些假教师们迷惑了,他们开始转去死心塌地的跟着假教师们走。保罗说,“那些假教师们热心待你们,但不是好意,是要离间(这个词直译:排除)你们,让你们热心待他们。”(v.17)这些假教师们的热心是假意的。保罗这样说不是出于嫉妒,好像小孩子玩过家家,你跟他好了,我就不跟你好了。保罗的困扰不是因为加拉太人跟他关系不好了。实际上,在第18节保罗说,你们热心是好的,不只是对我,对任何人都热心接待。问题是,那些假教师们传给他们传的是假的福音。我们必须谨慎,我们必须看重宣讲的内容胜过宣讲的人。

不但如此,他们也让加拉太人不要听保罗的。“离间”这个词,原文直译是排除的意思。这或许是指,这些假教师们把自己受割礼等身份高举,自诩为真正遵行律法的人,而加拉太人则是低一等的,因此,让加拉太人崇拜他们,追随他们,服侍他们,却让他们与真正用福音服侍他们的使徒保罗疏远。

今天,许多假教师也是如此。他们标榜自己是真正属灵的,他们有各种异能、异象,他们的钦定本圣经里能流出油来;他们发明各样的人造律法让人去遵行保证他们能达到属灵高峰,属灵成功的7大秘诀;他们自称自己是真正受祝福的,标榜自己很成功。靠这些手段,他们就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他们使用一种市场营销的心理暗示,引诱信徒相信,只要追随他们,服侍他们,就能像他们一样成为属灵的,成功的人。然而,这些假教师们并不是真心爱护这些追随者,他们不过是要利用他们谋取自己的利益。相反,保罗,这位真正的基督的牧人,是真正关心加拉太人的灵命的,他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拉人。而是为了让他们回到基督的福音中来。

3. 再受生产之苦(19-20

保罗对这些加拉太人的感情至深,他甚至称呼他们是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们啊”(v.19)。保罗对加拉太的感情从这称呼就表达的淋漓尽致。这是一位牧者的恳求:我的孩子们啊。在加拉太教会里,也许有许多比保罗年长的人,然而保罗这样称呼他们并非不合适。从属灵的角度,这些人就是保罗的孩子,是他用福音生了他们,并且继续用福音喂养他们长大。

保罗说,“我的孩子们啊,为了你们,我还要再经受生产的痛苦。”(v.19)任何经历过、或见过生产之痛的人,都会记忆犹新。我曾经两次陪着妻子去生产,虽然我自己没有感受过那个痛,但是我见过。当我看过妻子生产之后,我开始慢慢理解保罗的这句话。向一个人传讲福音,用福音生出一个新生命,那个过程是痛苦的。因为我们的本性的罪,是没有人天生会依靠基督的,我们都想依靠自己。因此,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真的明白福音的时候,真的开始明白他在上帝面前无法依靠自己的义,而必须单单依靠基督的义的时候,那个喜悦也和一个新生儿降生的喜悦一样。

如同胎儿在腹中怀胎十月才能降生,同样,一个在基督的新生命的降生也是如此。这并不是说我们做了一个决志祷告就等于在基督里降生了。今天许多人这样以为。不,保罗说的是真正明白福音,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罪,意识到上帝的审判,并且真正信靠基督,只在基督里寻求拯救。

保罗说,你们之前已经明白了福音,可你们却又被迷惑了,如今偏离了。我如今再次经历这产痛,我要不停的向你们宣讲基督,直等到“基督在你们里面成形”(v.19)。这就是所有福音仆人的工作:不停的宣讲基督,直等到基督在我们刚硬的心里面慢慢成形。我们必须每周听到基督被宣讲,好叫我们对基督的信心向一个胚胎一样慢慢长大,出生,长成一个孩子,最终长大成人,满有基督的身量(弗4:13)。每当我们觉得,我已经听够了基督了,我现在要听点别的,讲讲我该怎么做这个,怎么做那个。这时,我们就要警惕,我们正在陷入加拉太人的错误之中。

因此,我要不停的向你们宣讲上帝的律法,不是为了让你们抱有幻想自己可以遵行那神圣的律法,而是让你们意识到在上帝威严的律法面前,我们的自义是多么的污秽和无用;我也要不停向你们宣讲基督的福音,让你们看到他才是你们唯一的盼望和安慰。我会每个主日不停的宣讲基督,直到有一天,当你们被问到,“你在生在死唯一的安慰是什么?”的时候,你们能从心底真诚的说出那个答案:我的安慰就是我的身体灵魂,都不属于我自己,而属于我信实的救主耶稣基督。

保罗为着加拉太人离弃福音而十分困扰,他不知道是该严厉还是该温和。他生怕自己的严厉会让加拉太人变得更加疏远,然而,他却为他们捉急。只有当进入教牧生涯一段时间之后,我才慢慢开始理解保罗的心情。
  
4. 应用

今天,我们能从保罗的这段真诚的恳求中学到什么呢?

我想,首先,我们必须不厌其烦的聆听福音。如果使徒亲自建立的教会都有可能偏离福音,那么今天任何教会或个人都有可能。福音不是我们刚信主时听的10分钟的属灵四律而已,也不是只有当归信时只需要听一次的因信称义的教义。福音是我们整个基督徒生活的动力和源泉。我们必须一生不厌其烦的聆听福音。

其次,我想说的是,我们必须端正教牧关系。我们必须看重宣讲的道,而不是宣讲者这个人。那些假教师们或许很有个人魅力,但是他们所讲的道是假的。因此,我想让大家思想的是:你们来到这间教会是因为什么?我的盼望是,你们不是为了我来的(当然,我也没有什么个人魅力),而是为了我所讲的福音而来的。

在教牧关系中,存在这两方。一方面是牧师、长老们,一方面是会众。对于牧师和长老们而言,我想保罗的这段牧者的恳求非常值得学习。我们看到保罗在福音教义的问题上毫不妥协,但他也展示出他对加拉太教会信徒个人性的关爱。他冒着被加拉太人敌视的危险,去提醒他们教义上所犯的错误。作为教牧我们有时会陷入两种极端的错误:一种是过分看重个人关系的和睦,以至于我们发现了错误或犯罪行为却不敢去劝诫会众;另一种则是只顾揪住错误或罪不放,过分严厉的对待会众。这两种错误,我们都必须避免。

不过,教牧关系不是一方构成的,作为会众一方,我们必须意识到,教牧的劝诫是为了我们灵命的健康。有时候,教牧关系会如同保罗起初和加拉太人在一起时一样甜蜜,他们非常热心接待保罗,个人关系非常融洽,这当然是所有人都希望的。但有的时候,教牧关系可能会出现紧张,尤其是在教会成员出现教义错误(如同加拉太教会一样),或生活上犯罪时出现。这时,教牧的劝诫和警示是必须。而这种劝诫很多时候会激起人们的敌意,我们看到加拉太人对保罗的反应。所以,我们必须从谨慎,从中汲取教训。

最后,我们要在自己的软弱中信靠福音的大能。尽管我们在今生,依旧要面对许多的试炼,我们自己个人的天路历程不会一帆风顺;同样,作为教会,我们也会面对许多困难。然而,让我们一起在耶稣基督的福音里找到真正的力量和安慰,他不但成就了十架上的救恩,也赐给我们所应许的圣灵,引导我们奔向那永恒的国度。面对未来,我们必须惧怕,因为基督曾应许我们,“看哪,我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愿主耶稣的的恩惠常与你们同在。阿们!


版权所有 © 2020 。作者保留发表、出版、署名、修改、改编权利。请勿于商业途。欢迎转载,请保留件格式完整


既律法,何应许?

洛杉矶华宗恩约教会主讲道|加拉太书| 2020.02.23|

经文:加拉太书3:15-18
标题:律法不能废掉应许
要点:
1.上帝给亚伯拉罕的应许
2.律法不能废掉应许
3.上帝的信实


我们今天继续来看保罗回应加拉太的律法主义危机。在第三章开始,保罗比较了行律法与听福音。那么接下来,保罗对比了另外两个概念,就是律法与应许。他在这里提到了上帝给亚伯拉罕的应许与400年之后上帝藉着摩西赐下的律法之间的关系。

保罗论证说:上帝的应许是立定的,不能被后来的律法废掉,因此我们要相信上帝的信实。

1. 亚伯拉罕的应许

保罗从15节开始,他提到了约的概念:“弟兄们,我且照着人的常话说:虽然是人的文约,若已经立定了,就没有能废弃或加增的。”(v.15 在整本圣经中,上帝做事的方式,上帝与人建立关系的方式是通过立约。约是一种具有约束力的关系。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见约的关系。比如,我们去银行贷款,去买车子或者买房子的时候,我们要签一大堆的文件,这就是约,银行向我们保证借给我们一大笔钱,而我们保证要每个月把钱还给银行。比如我们参加婚礼的时候,新郎和新娘在上帝面前,和所有见证人面前,宣布婚姻誓言时,这是立约行为。我们加入某间教会时,我们也是在立约,我们在上帝面前与基督在这里设立的有形教会立约。因此,约是非常严肃的事。

如果人类没有对约的尊重,不断违约,人类社会就出现危机。我们看到如果许多人借银行钱不还,就会产生次贷危机,好像美国2007-08年经历的。如果人们不遵守婚约,家庭的单元不稳固,一代的儿童失去健全的家庭。如果教会成员不守约,就会对基督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保罗说,就算是人立的约已经立定了,就产生约束力,不能随便废弃或更改,更何况上帝立的约呢?第17节保罗说,上帝给亚伯拉罕的应许是一个约。我们必须回到创世记去看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的约。在创世记第15章,这里是上帝与亚伯拉罕正式立约的过程。上帝应许他要赐给他后裔和土地。

然后在第8节,亚伯拉罕问上帝:我怎么才能确定你的应许是真的呢?于是上帝让他去取来一些动物(v.9)。在亚伯拉罕生活的时代,把动物劈成两半是一种常见的立约方式。,实际上,在希伯来原文里,立约直接翻译是“切一个约”。而这种立约仪式一般是在两个国家君主之间,宗主国和附庸国。宗主会承诺附庸方一些军事上的帮助,而附庸国会保证忠诚于宗主。在立约时,附庸国的君主会从这些劈开的动物尸体中走过,来起誓,如果不遵守这个约,愿我自己就像这些动物一样被劈开。

因此,亚伯拉罕一下子就明白上帝要干嘛了:上帝要与我立约,给我一些律法和规定让我遵守,然后让我从动物尸体中间走过去。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如果我们继续读这个立约的故事,从肉块中间穿过的,竟然不是亚伯拉罕,而是上帝!在第17节,上帝以烟和火的形象显现,从肉块中间穿过(创3:17)。这节经文应该成为你冰箱上贴的一节经文。圣经说:当那日,耶和华与亚伯兰立约。(创3:18

上帝为了向亚伯拉罕证明自己的应许是确实的,上帝在向亚伯拉罕起誓,如果我不遵守对你的应许,愿我像这些动物一样被劈开。上帝说:如果我不遵守承诺,愿我的永恒变为灰烬,愿我的全能变为无能,愿我的全知变为无知,正如希伯来书说的,“当上帝应许亚伯拉罕的时候,因为没有比自己更大的可以指着起誓的,就指着自己起誓!”(来6:13)上帝指着自己起誓,就是那永恒的、全知全能的存有,那超越宇宙、超越空间、时间,创造万有的存有,起誓!就如上帝的存有永不改变一样,他赐下的应许也必永不改变!

2. 律法不能废掉应许

16节,保罗说:所应许的原是向亚伯拉罕和他子孙说的。不是说众子孙,指着许多人;而是说你那一个子孙,指着一个人,就是基督。虽然“子孙”这个字在希伯来语里是可以指集体性的单数,但是保罗有意识的把这个单数指向了耶稣基督。因为不是所有亚伯拉罕的肉身生的都是他真正的子孙,而只有上帝拣选的才是应许之子。以实玛利和以撒,只有以撒才被算做亚伯拉罕的子孙;以扫和雅各,只有雅各是上帝所爱的。十二个支派,最终剩余的只有犹大支派。不是所有人都有应许。保罗说,那个终极的亚伯拉罕的子孙,就是耶稣基督。保罗把历史连在一起,从亚伯拉罕到基督是同一个应许。

17-18节,保罗提出他的论点:“我是这么说:上帝预先所立的约,不能被那430年以后的律法废掉,叫应许归于虚空。因为承受产业,若本乎律法,就不本乎应许。”如果最终这个应许的产业是否赐下,取决于人是否遵行律法的话,那么上帝应许就归于虚空。这样做就把上帝的信实压在了人的身上。但是上帝是藉着起誓应许给亚伯拉罕产业,而不是通过给他律法。是上帝亲自穿过肉块,而不是亚伯拉罕。

因此,是上帝,赐下了应许之子,以撒,藉着亚伯拉罕如同已死的身体里生出生命;又通过以撒,生出雅各,雅各十二支派,到整个以色列。上帝一直遵守他的承诺,他不会让人的失败拦阻他应许的实现。

以色列从出埃及开始就一直悖逆上帝,他们从旷野就开始拜偶像,最后他们变得比索多玛还要邪恶,因着他们的悖逆,上帝凭着律法降下惩罚,他们被掳走。如果是靠人的努力,我们只能给自己带来咒诅,而不是祝福。但是,尽管如此,上帝依旧承诺要藉着剩余的余民,产生那位亚伯拉罕真正的一个后裔,一个子孙。当我们打开新约圣经第一句时,看到:“亚伯拉罕的子孙,耶稣基督的家谱”(太1:1)。而藉着这个唯一的、真正的亚伯拉罕的子孙,上帝应许的终极的永恒产业才最终实现,就是新天新地,新的创造。上帝的应许没有被律法废去,上帝的应许没有因着人的悖逆而无法实现。他是信实的上帝,遵守他的约! 

3. 信靠上帝的应许

明白律法与应许之间的区别,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首先,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把我们的目光从自己身上转移到上帝身上。我们思维的方式常常和加拉太人一样,总是想自己可以为上帝做些什么来换取他的青睐。保罗说,不!那是律法。你什么也做不了,回去看看以色列人的历史。他们做了什么?他们只是不断的犯罪,为自己招致了咒诅。不是我们对上帝的承诺有多信实,而是他对我们的应许是信实的。因此,我们必须对自己绝望,才能在上帝的应许找到安慰和盼望。

明白律法与应许之间的区别,也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自己的故事,进入到上帝的故事里来。今天许多人把信耶稣说成邀请上帝进入到自己的生命中。但是这种说法依旧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依旧是我自己人生故事的主角,我只是允许上帝进来,担任一个角色而已。我需要他时,他在我身边满足我的需要。但我不需要他的时候,他可千万别来烦我。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必须放弃这亵渎的想法,不是上帝进入我们的故事,而是我们进入到他的故事里,这个故事从创世记直到启示录,跨越整个人类历史,远比我们个人的人生故事更宏大、更美妙,就是他藉着耶稣基督,信实的实现自己的救赎应许,把那座永恒之城赐给亚伯拉罕的子孙。

我们在这个故事里才找到自己真正的身份和定义。我们不再需要去自己成就什么大事去掩盖我们的自卑,因为那真正的大事已经被耶稣基督成就了,而在他里面我们得到了真正的价值,就是被称为上帝的儿女,品尝着来世的全能。因着上帝的应许,我们可以坦然面对世上一切的苦难和逼迫,因为我们知道,到了那日,上帝必要更新一切,擦去我们一切的眼泪。

结语

因此,亲爱的弟兄姐妹、朋友们,让我们丢掉一切的伪装,拥抱上帝的应许吧,甘心摆上我们的一切来服侍那位为我们成就大事的救主,并热切的盼望他将来在荣耀中的显现!阿们。


版权所有 © 2020 。作者保留发表、出版、署名、修改、改编权利。请勿于商业途。欢迎转载,请保留件格式完整


奴隶还是后嗣

洛杉矶华宗恩约教会主讲道|加拉太书| 2020.03.08|

经文:加拉太书 4:1-11
要点:
1. 律法下的奴役
2. 基督里的收养
3. 不要再做奴隶


曾经有一个奴隶,从小就卖身为奴,每天被残酷的看守鞭打,压迫,折磨。有一天,一位王子看到了他,怜悯他,买赎他,给他自由,甚至还把他带回到自己的王宫,请求父亲收养他成为儿子与自己一同做王国的继承者。他给他清洗身子,涂抹伤口,并为他披戴荣耀的王袍,把自己的继承的产业,就是这王国与他分享。他用怜悯和爱来对待他。然而,没过多久,有一天这个奴隶对王子说,他想回去做奴隶,他要回到曾鞭打他的看守手下生活。

当你听到这里的时候,你怎么会怎么想?这个人是不是疯了?然而,这恰恰就是加拉太人和那些律法主义假教师们所做的。

保罗在提醒他们:在上帝儿子的恩典中,我们都被收养成为后嗣、继承人,因此,我们不应该在回到律法的奴役之下。

1. 律法下的奴役

延续着加3:26-29节的话题,保罗继续展开:在基督里,我们都是后嗣,是继承人,将要继承将来上帝的新创造。他要想让加拉太人意识到,他们跟随那些律法主义的假教师们所做的,是一个非常愚蠢的事。因此,他再次提起这个第一世纪非常常见的例子。

在加4:1-2节,他说:“那承受产业的(继承人),虽然是全业的主人,但为孩童的时候却与奴仆毫无分别, 乃在师傅和管家的手下,直等他父亲预定的时候来到。” 在加3:24我们看到保罗提到了παιδαγωγός这个词,在那儿被翻译成“训蒙的师傅”。我们之前提到,在古罗马世界,当孩子尚未成年时,他们会派一个奴隶来看管这个孩子,接送上学,管教督促学习。而在加4:2这里的“师傅”( ἐπίτροπος)和“管家”(οἰκονόμος)则是侧重另外一个层面。他们更多是在经济层面上来进行监护。ἐπίτροπος 是负责维护、运作未成年继承人的财产(参The Dictionary of Greek and Roman Antiquities)。当继承人尚未成年之前,他虽然是自己合法财产的拥有者,但他的财产处理都是通过epitropos来进行的。等到他成年之后,他才真的获得财产的直接控制权。因此,尚未成年的继承人和没有财产的奴隶没有什么区别。

接下来,在第3节,保罗说:“我们为孩童的时候受管于世俗小学之下,也是如此。” 他把基督到来之前的时候称为上帝子民的“孩童时期”,而这里的“受管”的原文是“被奴役”(新译本翻译出来“受奴役”)。这呼应了前面加3:23,保罗说,我们被“看守”在律法之下。因此,前面提到的“被看守在律法之下”,就是保罗在这里说的在“世俗小学之下受奴役。”

什么是世俗小学?“世俗小学”这个表达方式,直译过来是“世界的基本元素或原理”。小学(στοιχεῖον)指的是基本序列,例如字母表,或数字,另外,它也指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这些也恰恰是孩子在小的时候要学的东西。保罗的论点很简单,在摩西律法下,犹太人像没有财产的孩子一样,受奴役,学习一些基本的元素,基本的原理,也就是什么是律法、上帝要求的义、人的罪、咒诅和死亡。

不过,更令人惊奇的是,在第8-9节,保罗用了同样的字“小学”(στοιχεῖον)来形容加拉太人曾经的异教崇拜:“但从前你们不认识神的时候,是给那些本来不是神的做奴仆。现在你们既然认识神,…怎么还要归回那懦弱无用的小学。” 保罗的话非常令人惊奇,他把摩西律法等同于“小学”,然后他又说希腊人的多神异教敬拜也是“小学”。所以,保罗是在说,犹太人在摩西律法下,就像外邦人在世界各种宗教下一样,学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元素。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保罗非常敢提出这么大胆的想法。首先,在旧约中摩西律法特别是礼仪律所规定的敬拜,与许多其他宗教有相似之处。保罗在10节提到,这些“小学”其中一种表现是“守日子、月份、节期、年份”等等。这是一种出于宗教性的守节,例如摩西律法中曾经规定的安息日、月朔、和其他节日。类似的宗教日历在许多其他宗教中也存在,例如在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的宗教日历(俗称拜火教),罗马多神宗教也有这种日历。这些加拉太人对宗教的狂热,使他们陷入了迷信之中,认为必须遵守这些日子和礼仪,才能保证上帝的恩惠。

然而,在遵守宗教礼仪的表象下,保罗是在挑战加拉太人更深层的问题:律法主义的思想。加拉太人的问题不仅仅是迷信那些外在的宗教形式,而是他们认为必须用某种善行才能换来上帝的恩典。这并不只是加拉太人,这是全人类的天生的固有思维方式。这是律法,而保罗说,律法的工作刻在所有人心里(罗2:15),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基本上都是律法主义,行善的奖赏的模式,不论是古希腊罗马的多神宗教,第二圣殿时期的犹太教,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统统都是这样的模式。这叫因果报应。按照本性,不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都知道要想得到上帝的奖赏,人就必须行善;而保罗说,这是世界的“小学”。

在第9节,保罗说,这个世界的小学是“懦弱无用”的。因为尽管律法本身是好的,圣洁的,但是律法本身无法赐给我们所要求的义,因此律法是软弱的,懦弱的。律法和规条不论多么好,只能谴责罪人,杀死罪人,却无法拯救罪人,因此保罗说律法,不论是摩西律法还是其他宗教里的律法,都是在奴役罪人,无法给他们带去安慰,因此对于罪人来说,是无用的。律法封住了人的口,我们在律法的审判之下。在这个死寂黑暗的世界中,在被律法奴役的世界里,我们听到有一位大有能力的这样说:“我来不是来审判,而是来拯救”(约12:47)。这就带我们进入到第二点:在基督里的收养。

2. 基督里的收养

当我们在律法下受尽奴役之后,保罗宣告:“及至时候满足,神就差遣他的儿子,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v.4)。上帝的儿子来到世界上,“为女子所生”。难道我们不都是女人生的吗?没有一个人是男人生的。但这句话却充满了奇妙的应许。还记得起初,亚当夏娃犯罪时,上帝就承诺要从女人生出一位后裔,摧毁罪恶的权势。导致我们被谴责的罪起初是源于一位女人,我们的公义和救赎也要由一位女人诞生。上帝的儿子为女人所生,这是说,他来成为真正的人,与我们一样,有真实的身体和灵魂。他成为我们当中的一份子。在这部救赎历史大戏中,主角是基督,他是上帝,却披戴了人性。仔细想想,这绝不是律法的“小学”,这是“大哉敬虔的奥秘”:就是上帝在肉身中显现!(提前3:16)律法只能叫我们那些基本的道理:如何爱上帝,如何爱邻舍;然而福音却向我们彰显这极大的奥秘:在肉身中的上帝亲自来爱我们!

保罗继续说,上帝差遣他的儿子,不仅为女人所生,而且还要生在律法之下。道成肉身足以令人惊奇和折服,然而道成肉身本身并不足以实现拯救。基督“为女人所生”的目的是为了“生在律法之下”。生在律法之下,就是服在律法的奴役之下。因此,保罗说:这位上帝竟然取了奴隶的样式(腓立比2:11)。虽然,圣子上帝按照本质而言是律法之上的主,可他竟然甘愿服在律法之下为奴仆,好拯救我们这些被律法奴役的罪人。为此,他必须付上律法对罪索要的赎价,就是死。他生在律法之下是为了在律法的审判下死。不是因为他自己有罪,而是背负我们的罪。

这就是我们凭着自然本性的“小学”所无法知道的真道,因为这一切都是超自然的奥秘。或许在多神文化里,神成为人显现并不足为奇,但是神成为人去死?这不仅是超自然,也是超过我们任何人类的理性,实际上保罗说,这在人看来是愚蠢的!没错,这福音是没有人能靠自己认识的,只有上帝亲自藉着圣灵转变我们的心才能接受。因此,保罗说,不是我们认识上帝,而是上帝认识我们(v.9)。没有人会去十字架上寻找上帝,但是上帝却亲自挂在十字架上,来寻回我们。十字架是上帝自我启示的高峰。在人看来最软弱的时刻,上帝的大能彰显;在人看来最愚拙的地方,上帝的智慧绽放!在亚当里,我们都把自己卖给了罪,在律法下成为罪和死亡的奴隶;然而上帝独生子替我们在律法之下受尽奴役,买赎我们归给上帝,使我们得着了上帝儿子这荣耀的名分(v.5)。

律法教给我们什么是罪、忿怒、定罪、咒诅,而福音则教给我们什么是赦免、喜乐、平安、祝福;罪藉着律法把我们推向地狱和死亡的威胁,而恩典藉着福音把我们迁入了天堂和永生之家。上帝取了肉身,在律法之下成了奴隶,为我们这些奴隶洒下自己的鲜血,还有什么比这福音更荣耀的吗?

上帝不仅差派他的儿子,他也差派他的圣灵,进入我们的心里,呼叫:“阿爸,父啊!” 如果你在基督里,你就领受了圣灵,被收养成为上帝的儿女。你领受的是儿子的灵,不是奴隶的灵。你已经脱离了过去为奴的身份,在你的阿爸天父的家中开始了新的生活。你的名字不再是“罪”,而是承受了你的长兄的名“基督”(参来2:11),你的名字是“基督徒”,因此,你获得了承受天国产业的名分。如今基督用他自己的王袍,换下了你那污秽的奴隶的外衣。

因此,保罗呼吁我们所有人,不要在回去做奴隶了!

3. 不要再做奴隶

保罗向加拉太人疾呼到:“不要再回去做奴隶了!” 有谁会傻到回去做奴隶呢?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然而,这恰恰就是现实。加拉太人被那些律法主义的假教师们诱惑,正要回去再做奴隶。纵观教会历史,你也许会惊讶的发现,教会常常陷入律法主义的错误。我们看到从使徒时期,以加拉太教会为代表,这种律法主义就已经出现了。

实际上,新约教会一开始面临的教义争端,并不是三位一体的教义,而是救恩论的教义。在初代教会我们看到伯拉纠主义的泛滥,伯拉纠主义教导人可以靠自己行善而得到上帝的救恩。尽管在奥古斯丁的强烈抵抗下,教会谴责了伯拉纠主义,可奥古斯丁还没去世多久,教会慢慢被半伯拉纠主义征服,半伯拉纠主义是说,我们需要恩典的帮助,但我们自己必须迈出第一步。

中世纪的教会慢慢又变回到旧约的律法宗教,禁戒食物,禁止嫁娶,守各样的日子,月朔,年份。牧师变成祭司,圣餐变成献祭。中世纪教会发明了一整套的圣礼系统,看似保证了许多恩典,但是实际上只是给人发明了更多靠自己努力与恩典的合作的途径。

宗教改革不是革命,不是创新,而是努力从中世纪各样新律法的发明回到最初的纯正福音。因此,改教家们称自己是“福音派”,是说,我们是相信福音的人。然而我们看到,过了500年之后的福音派,不断又陷入了律法主义的错误:不论是新修道主义的兴起,还是左派的社会福音运动,都是要奴役人,把人再次捆绑在律法之下。

结语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朋友们,我们的奴性太重,以至于我们对福音麻木,反而对各种律法规条充满了好奇。历代的基督徒们都受到这样的试探。因此,我们今天和当年的加拉太人一样,都必须重视保罗的警告。不要像那再回到奴役中去,在基督里,我们已经得到了真自由。把我们的目光定睛在基督身上,他是我们公义,拯救,永恒的安慰。阿们!



洛杉矶华宗恩约教会主讲道|加拉太书| 2020.03.01|

经文:加拉太书 326-29
标题:我们在基督里的新身份
要点:
1.     我们披戴基督成为神的儿子
2.     我们不分彼此成为一
3.     我们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继承产业


我是谁?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世界和我的人生的目的和目标在哪里?你是否问过自己这些问题?当现代主义期盼的人间天堂随着20世纪初的两次世界大战而轰塌之后,对世界和自我身份的定义成为后现代人在世代废墟里再次思考的话题。这些问题是很古老的话题,然而却在这个虚无茫然的时代变得更加响亮了。

每一个人都试图从某些地方获取身份和定义,这在任何时代都一样。我们无法在真空中完成自我定义。人们在日光之下寻找有许多自我定义的途径:我们所属的族群、民族、种族、国家、政治、宗教、文化、语言、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社会地位、家庭角色、性格特点等等。然而,自从上帝摧毁人类的巴别塔之后,人类只会因着这一切标签而变得更加分离、孤独。我们如同该隐一样,在旷野行走着,却不知道要往哪里去。我们必须听到那从日光之上传来的声音,那位超越这虚空世界的造物主的呼召,才能重新寻回失去的身份和自我定义,正如奥古斯丁在《忏悔录》开篇所说的:“主啊!祢为自己的缘故,创造了我们。我们的心若不安息在祢里面,就得不着安息。”

上两周,我们看到保罗从救赎历史的全景,为我们展现了亚伯拉罕之约与摩西之约的关系,应许与律法的关系,让我们看到上帝客观的、外显的应许。而今天,我们要来看这个客观的、在我们之外成就的应许,对我们产生的内在的、主观的影响。这个应许不仅改变了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更改变了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使我们获得超越这个世界的新的定义和身份。这就是我们要从今天保罗这段话来一起思考的:我们在基督里获得了新的身份和自我定义。

1. 我们披戴基督成为神的儿子


首先,我们要来看,福音如何改变基督徒个人的身份定义。保罗在第26节,这样说:“所以,你们因信基督耶稣,都是神的儿子。” 保罗在告诉加拉太人,也告诉我们,我们在基督里获得了一个超越一切的身份:我们是神的儿女!这个身份超过我们的性格类型、职业分类和家庭角色,这个身份超越了我们的政治立场和社会阶级,这个身份超越了我们所属的民族和文化,实际上这个身份超越了整个受造界,我们在基督里成为上帝的儿女。这个身份和现实如此的尊贵,我们必须把它高举超过任何其他在人类社会中的标签。

另外,这个身份不是透过遵守律法获得的,是透过信心获得的。在旧约里,以色列被称为上帝的儿子;如果外邦人想要成为上帝的儿子,他们必须遵守摩西律法,行割礼,成为以色列人,才能进入耶和华的殿中。然而,如今,基督,永恒的圣子上帝已经到来,我们不再需要通过遵守摩西律法与以色列联合,来得到儿子的名分。如今,我们有一位比以色列更大的,耶稣基督。我们与基督联合,不是通过遵守律法,而通过信心。基督,永恒的圣子,在永恒中按照本质就是父上帝的独生子,他道成肉身,取了与我们相同的人性,藉着圣灵赐给我们信心,因此,我们与他联合,收养进入上帝的家,成为上帝的儿子。儿子是和产业继承权联系在一起。

我们透过信心与基督联合成为上帝的儿女,这个伟大的现实如何从外在彰显出来呢?你如何表明自己是上帝的儿女?我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相貌,服饰,或者什么特别的风俗习惯,使得别人一眼就看出来我们是基督徒(世界上大部分宗教都有这些外在标志:比如犹太人的小帽子,伊斯兰教的妇女头巾,佛教和尚的衣着等;很可惜,很多基督教的团体也都制造一些外在标志,但是新约圣经并没有给我们规定这些宗教标志)。那么,这个身份是如何在外在体现的呢?保罗在第27节回答了:“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

我们的身份在洗礼中被彰显出来。在洗礼中,我们披戴了基督,因此,我们不再需要披戴其他的身份。“我已受洗”是最重要的身份宣告。今天,我们常常忽略了圣礼对建立我们属灵身份的重要作用,跑去发明各样的属灵消费品:参加各样的繁琐的礼仪,佩戴各样属灵的饰品,使用各种灵修手册,参加特别的属灵特会等等来表明你的身份,好像那些才是真正属灵的标志。但是保罗在这里告诉我们,不,我们要回到平常朴素的蒙恩管道中来,回到你的洗礼中来,来找到你的身份。当我们与我们的儿女经过洗礼的水时,我们就如同穿过红海的以色列人一样,离开了埃及为奴之地,获得了上帝儿女自由的身份,开始进入那迈向应许之地的天路之旅。

保罗说,当我们受洗的时候,我们就披戴了基督。这里他把基督形容成一件外衣。我们所穿的衣服代表了我们的身份。当一个军人身着军装时,他在表明自己的身份。当一名运动员身着队服上场时,他在表明自己的身份。当一名法官身着法官袍时,他在表明自己的身份。同样,当我们说披戴基督时,也是表明我们的身份,表明我们也是在基督里的人。

当你信心软弱的时候,当你遇到试探的时候,当魔鬼来在你心中埋下怀疑和恐惧的时候,你不必东奔西走,在那些属灵消费品中寻找安慰,你要回到基督设立的洗礼中来,这不是说你要再次受洗,而是说你要默想你已经受洗的现实。是的,在这通往天国的旷野之路上,我们都会经历许多的艰难,然而回头看看你已经经过的红海,回头看你已经受过的洗礼,看那大水已经把你的仇敌淹没在你的身后。你不必惧怕,那洒在你身上的水就是基督在十字架上为你流出的宝血,遮盖了你一切的罪,为你披上他完美的义袍。这个洗礼才是你真正的身份和定义,你的主必与你同行。


2. 我们不分彼此成为一

除了基督徒个人的身份定义之外,保罗也告诉我们,基督徒群体的身份定义。这是我们要谈的第二点:我们在基督里的彼此合一。保罗在第28节这样说:“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 保罗在向我们展现,披戴基督的群体,也就是基督的国度,与这世界中的其他群体自我定义方式都不同。他在这里举了三个例子:

首先,保罗提到“犹太人、希腊人”的区别。这种群体自我定义的方式是通过国籍、地缘政治和民族文化的区别。这是一种集体主义式的个人主义,并不是以个人为中心,而是以我所属的一个集体为中心。这种思维方式也渗透到教会里。从保罗的话语中,暗示了在加拉太教会,人们似乎强调自己是犹太人或希腊人的身份。或许,这是从那些犹太地区来的假教师们引发的,他们可能在强调自己的犹太身份。然而,我们看到,在今天的教会里依旧存在这种思维方式:我们用国家、政治、文化来定义教会。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些政治身份抬升超过在基督里的身份,这样做是分裂基督的身体!

但是保罗在说,停止这样分裂基督的身体,你们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还是罗马人,哪个国家地区的人,不要用这些来划分彼此!不论你是谁,不论你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如果你已经受洗进入教会,那你就披戴了基督。而那些与你有不同政治立场的人,也披戴了基督,所以,把那些国家、政治、文化的外衣脱掉吧,穿上基督,你们在基督里是一体的。

然后,保罗提到了“自主的、为奴的”的区分。这是古罗马非常普遍的区分。现在,这种群体自我定义的方式是社会地位、财富或职业。今天的教会也因此分门别类:这间是知识分子的教会,商人的教会,学生的教会。有些人会说,和不同类的人没有共同话题。难道基督不应该是教会的共同话题吗?教会内部的歧视,富人歧视穷人,社会地位高的歧视社会地位低的。保罗说,不!你们不分自主的,为奴的,你们要在基督里合一。

接下来,保罗提到了“男、女”的区分。这是用性别、家庭角色来区分。今天关于性别和家庭角色在教会里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在左边,有女权主义者们和平等主义者们;而在右边,有父权主义和男性沙文主义。这两边都破坏了男女在基督里的合一。我们不必限定某种文化运动来定义彼此的身份。在新约里,不论性别,我们都领受同样的洗礼,披戴同一位基督。然而,保罗的说法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在古希腊罗马社会,女性并没有继承权。因此在她们结婚时,会给她们嫁妆,但不会给她们家族的产业。保罗在这里是说,在基督里,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拥有继承天国产业的权利。

难道这不正是教会不同于世界的地方吗?当人类社会因着各种意识形态、风俗习惯、政治立场、文化消费等彼此为敌时,在基督的教会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和平与合一。因此今天的教会必须拒绝用任何其他的方式来定义自己,来维护并彰显与世界不同的合一。

3. 我们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继承产业

最后,保罗把我们的目光再次引导向了历史。他告诉我们,我们今天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这一点我们在之前已经谈过,但是似乎保罗一直不断的重提“亚伯拉罕的后裔”这个概念。这让我们这些现代人有点想不明白。为什么保罗不断的提一个几千年前,与我们似乎毫不相干的人呢?这显示了我们今天现代的个人主义与保罗所生活的集体主义的区别。

在北美对自我的认知是个人主义式的。我们的简历上写的是自己的成就。在这种思维下,信耶稣成了个人灵性消费的一种选择。而在保罗生活的社会,血统和家族意味着一切。这一切定义了你的地位、身份,甚至是财产。因此,当一个人信耶稣之后,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选择,而是整个身份的转变。这意味着他必须离开原本自己血统的家族,加入到另一个家族中,在那里获得新的身份。

这就是保罗说的,我们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的意思。而我们的确真的加入到亚伯拉罕的家族中来,不是靠着平常的血,而是靠着基督流出的宝血,不是凭着血肉,而是靠着圣灵。因此,我们也成为这家族产业的合法继承人,这产业就是亚伯拉罕所盼望的属天的家乡(来11:16),那座上帝亲自为他和他后裔预备的城,就是将来要从天而降的新城。上帝应许要将整个世界变成天国。这也是使徒约翰在最后的异象中看到的:“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装饰整齐等候丈夫。我听见有大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做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做他们的神。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示录 21:1-4

结语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你们今天在基督里,获得了一个无比尊贵的身份,你们如今是上帝的儿女,在基督里脱去一切世界给你们披上的外衣,而穿上了基督,成为亚伯拉罕后裔,将要继承那永恒的产业,就是新天新地,属天的家乡,永恒之城,上帝的国度!让我们为此向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献上感恩,他为我们成就了这一切,也让我们珍视这新的身份,从今以后为他而活。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