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2


亞坡里拿流異端

講員:曾劭愷|《基督論課程》第十一課,11/20
目錄
https://yibaniba.blogspot.com/2020/04/120-httpswww.html

第十一課 亞坡里拿流異端

弟兄姊妹平安我是中華福音神學院曾劭愷歡迎大家收看我們這一系列的基督論的課程。我們今天這一堂課要一起來思想一個古代的異端叫做亞坡里拿流主義Apollinarianism。但是在這之前我們會把上一堂還沒有解釋完的迦克墩信經的內容先解釋完。

我們上一堂提到,迦克墩信經遵照尼西亞信經的三一論正統宣告: 按神性說祂在萬世以前受生於父按人性說在這末世為了我們與我們的救恩由上帝之母童貞女馬利亞所生有一些人會說不承認基督神性的異端比不承認基督人性的異端更嚴重。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講法。至少對於人類的救恩而言,基督中保的神人二性是缺一不可的。因此,迦克墩信經宣告了基督作為聖子的位格與神性之後就宣告: 基督按人性說,為了我們及我們的救恩,由上帝之母童貞女馬利亞所生。這就讓我們看見基督的人性對於我們的救恩有絕對的必要性。為了我們與我們的救恩,由上帝之母童貞女馬利亞所生。我們過去已經多次解釋過上帝之母這個稱謂,是要表達基督只有一個位格乃是聖子的位格。而在這裡信經其實是在用上帝之母這個概念來解釋童貞女馬利亞或童女生子的聖經記載。童女生子是聖經非常明確的教導,但這個真理的神學意義何在呢?

過去有一個異端叫做嗣子論」(Adoptionism,主張基督是約瑟跟馬利亞行房生下來的。因此,本來是木匠的兒子的位格是一個人的位格,然後因著聖靈充滿把母腹中的嬰孩,收養成上帝的兒子。童女生子的神學含義就在於基督的位格乃是聖子的位格,不是馬利亞與約瑟行房生出來的位格。而是聖子自己的位格由聖靈感孕進到馬利亞的母腹,所以馬利亞腹中的那一位就是聖子。也因此馬利亞不只是基督的母親,馬利亞是聖子的母親。永恆的聖子成為女人的兒子。如果只承認馬利亞是基督之母,而不承認她是是聖子上帝的母親,就等於是把基督與聖子分成兩個位格,這個是聶斯多留異端。

因此信經緊接著就宣告: 聖子、主耶穌同是一位基督,是子,是主,同是獨生的。在這裡又再次強調聖子的位格。而緊接著信經在文字上加快速度,提出了不可磨滅的區別」(abiding distinction,以及不可分離的聯合」(inseparable union兩大原則,還有迦克墩信經的四面圍牆。這些內容是我們過去仔細解釋過的。

我們先再次誦讀迦克墩信經最後這一段緊湊的文字:「是同一位基督,是子,是主,是獨生的;具有二性,不可相混,不可改變,不可割離,不可切分;二性的區別不因互相聯合而消失,反而每一性的本質都得以保存,會合於一個位格,一個存在的主體之內,而非分離成為兩個位格,卻是同一位子,獨生的,上帝的道,主耶穌基督;以上所說的,正如先知從起初向我們宣告有關基督的事,也如主耶穌基督所教導我們的,及聖教父的信經所一脈相傳下來給我們的。

在我們對基督論正統的認知的基礎上面,我們在這一堂就要專門來思考前幾堂已經提到過好幾次的亞坡里拿流主義(Apollinarianism)這個古代異端。基督論的異端有很多,有一些錯誤非常明顯。例如:否認聖子的永恆自存,或者是否認聖子人性受造。但是亞坡里拿流承認,基督有人性,承認基督有身體,有靈魂,有人的情感,有人的本能。只是他說,基督只有神的意念,沒有人的意念,或者是理性靈魂。這種錯誤其實不那麼明顯,這種錯誤是許多基督徒,甚至絕大多數的基督徒會犯的一個錯誤。

有一次,有一個神學生寫信給我。他說他讀了正統的基督論。他相信,按人性說,基督的靈魂是受造的。然而他對自己的立場又感到不確定。因為在邏輯上,假如基督有受造的靈魂,受造的理念、意志,那似乎就暗示,基督除了聖子的意念之外,還有人的意念。那基督不就有兩個意念嗎?在回信當中,我向這位兄弟保證,根據迦克墩信經的正統,基督按人性說,的確擁有理性的靈魂,基督的確有兩個意念,有兩個意志。反而有一種理論主張基督只有一個意念,或者是一個意志,就是神的意念或意志,這種理論叫做「基督一志論」Monothelitism。在第七世紀的大公會議上被定為異端。而在這個異端形成之前,在第四世紀老底嘉的主教亞坡里拿流就提出了一種類似基督一志論的理論。他的主張被稱為亞坡里拿流主義,在主後第四世紀的大公會議上被定為異端。

基督論的異端有許多,我們為什麼要特別講亞坡里拿流主義呢?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指標性的異端。我們前兩堂課提到,在尼西亞會議制定三一論的正統之前,許多關於基督論的異端是沒有正確地認識聖子的位格就是神的位格,也沒有正確地認識基督的神性。然而一旦大公教會確立了基督的神性以後,絕大多數的異端都是藉由妥協基督的人性,給基督的人性打折扣,來確保基督完整真實的神性。

聶斯多留(Nestorius)自己並未教導的聶斯多留派(Nestorianism)異端,為了避免使永恆的聖子成為一個女人的兒子,就把基督分割成兩個位格。歐迪奇主義(Eutychianism)強調神性的強大,人性的卑微,于是就聲稱基督的人性被神性吞噬了。人性變質說(Actistetae)的異端不能接受聖子的位格當中有任何受造的成分,就聲稱基督在人性上從被造者變成永恆自存者。因此,按人性說,祂不是受造的。「基督一志論」的異端為了使聖子有分於人意志上的軟弱,就聲稱基督只有神的意志,沒有人的意志。

這許許多多的異端背後都有一種嚴重的柏拉圖式的二元論(Platonic dualism),他們其實屬於同一類的異端。他們為了強調基督真的是神,以至於不願意在實質的意義上承認,聖子成為與我們本質相同的人,在精神上有軟弱,在身體上會朽壞,是女人的兒子,祂的智慧、身量都有限,需要成長學習。亞坡里拿流主義是這類異端中的典型。

聶斯多留的教導本身其實不是異端,只不過使用了錯誤的神學用語,然後就誤導了許多人把基督分割成兩個位格。歐迪奇主義的謬誤其實本來不在於否認基督人性的完整,而是出於強調基督神性的強大。結果太過強調的時候,就導致基督的人性被神性吞噬。但似乎這個異端跟其他一些還稱不上異端的偏差,主要的差別是程度上的差別,而不是本質上的差別。譬如我們之前提到過〈馬槽聖嬰〉,這首詩歌裡面反映的那種神學傳統其實並不是異端,而是福音派裡面一個非常多人接受的傳統。而這個傳統所教導的基督論會主張說,基督在馬槽裡面是一個不會啼哭的嬰孩。假如祂沒有用語言表達飢餓,其實只是佯裝不會說話,這個明顯不符合聖經。但這只能稱為謬誤,頂多是偏差,但還算不上是異端。但是這種謬誤或偏差,跟毆迪奇主義的異端只有程度上的差異而已。總而言之,毆迪奇主義這個異端會變成異端,以及我們剛才提到的異端變成異端,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偶然的因素,可以說是出於不謹慎因而落入異端。

然而在這類的異端當中,亞坡里拿流主義卻是刻意切分基督的人性,排除基督人之為人的理性,以致將基督的人性描寫為不完整的人性。它不是因為在程度上越來越錯而變成異端,在本質上它就錯掉了。所以它非常有代表性。我喜歡把這一大類的柏拉圖式二元論的思維所造成的異端稱為亞坡里拿流式的異端。這種異端為了強調基督真的是神,以至於不願意在實質意義上承認聖子成為與我們本質相同的人。

我們前幾堂課看到,迦克墩信經所駁斥的幾乎都是這一類的異端。其中用以駁斥聶斯多留主義的那一段,我想在這裏也可以稍作解釋。迦克墩信經稱馬利亞為「上帝之母」,我們過去已經解釋過好多次了。這個稱謂是為了強調基督是一個位格,乃是聖子的位格。聶斯多留反對「上帝之母」的稱謂,說:「馬利亞只是基督的母親,卻不是聖子的母親。」這樣子的說法其實反映了一種思維,就是把聖子與基督割裂成兩個位格。基督是馬利亞的兒子,聖子是聖父的兒子。基督是馬利亞的兒子,聖子卻沒有成為馬利亞的兒子。基督跟聖子被分裂成兩個位格。而我們會發現這,也是一種我所謂的亞坡里拿流式的思維。雖然在歷史上亞坡里拿流從來沒有影響到聶斯多留,但是這類的異端背後的思維是同出一轍的。聶斯多留派切割聖子與基督,不願承認聖子成為馬利亞的兒子。

這就好像後來許多人不願意使用「聖子之死」這樣子的用語。其實背後的深層思維,或者背後那思維的深層結構,是想要藉由否認基督完整真實的人性以及作為人的經歷,來確保基督真實完整的神性。這種亞坡里拿流式的思維會把基督變得遙不可及,變得跟我們本質不同,凡事跟我們不一樣。我們發現,這些異端真的極盡所能地想要把基督變得跟我們不一樣。許多人指控,迦克墩信經裡「上帝之母」這個稱謂,造成了後來中世紀天主教的馬利亞敬禮,以及向馬利亞禱告的這些傳統,也就是將馬利亞神性化。實質上不只是敬禮,而是在崇拜馬利亞的這種偶像崇拜。事實其實正好相反,其實造成天主教馬利亞敬禮這種謬誤的,並不是「上帝之母」這套基督論,反而是聶斯多留派那種反對「上帝之母」稱謂的時候,所帶著的那種異端的思維,也就是我所謂的亞坡里拿流式的思維。聶斯多留派反對稱呼馬利亞為「上帝之母」,就是怕把聖子的地位貶低了,害怕承認聖子成為一個女人的兒子。他們總是想要把聖子講成遠在天邊,越遙遠,越超越,他們才會越安心。問題是,假如基督如此地遙不可及,凡事與我們不一樣,與我們本質不同,祂怎麼來作神與人之間的中保、橋樑呢?

所以這類異端的深層思維結構,在基督與我們中間就畫下了一道巨大的鴻溝。使人覺得,我們跟基督中間還要有一位中保。到了中世紀,雖然這些異端在檯面上都已經被教會駁斥,但是他們這種亞坡里拿流式的深層思維結構卻繼續在教會裡面發酵。教會的信徒想出越來越多的方式,把基督講得遙不可及。督講如此遙不可及的時候,最後教會就終於發明了一個教義,叫做「中保馬利亞」(Mediatrix) 。這是天主教的教義,聖經根本沒有這個教導。而發明出中保馬利亞這個教義的這些人,是那種不願意承認,他們其實所帶著的思維是那種不願意承認馬利亞是上帝之母的思維。他們不願意承認聖子成為一個女人的兒子,他們想要把聖子推到遠在天邊。所以最後他們只好找馬利亞來當聖子與我們中間的中保。所以「中保馬利亞」的教義就產生了。這是非常錯繆的教義,而馬利亞既成為基督與信徒中間的中保,信徒就漸漸把馬利亞給神格化,然後馬利亞敬禮的傳統就越來越盛行!

結果到後來,連馬利亞都變得遙不可及,天主教開始相信,馬利亞是沒有原罪的。所以跟我們完全也不一樣並並不是馬利亞這個人無原罪,而是她在懷胎的時候並沒有原罪。把馬利亞想得聖潔到一個地步,她也被神格化了。怎麼辦?她也如此遙不可及,信徒就開始把初代教會就有的一種壞習慣給發揚光大,就是向聖徒祈禱。他們會說自己其實不是在向聖徒祈禱,而是請在天上的聖徒替我們向基督轉達我們的禱告。再後來,連天上的聖徒都太過遙遠,太過聖潔,以致於十九世紀的天主教終於把「宗座無誤論」(Papal infallibility)這個流行已久的觀點,變成天主教官方的教理,使得教宗順理成章地變成基督在地上的代言人,變成教會與基督中間的一個中保性的人物。

今天華人福音派教會當然不會接受這些天主教的傳統,但我們會發現華人文化有許多地方跟柏拉圖主義非常相似。我們認為「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我們喜歡把身體看成臭皮囊,因此我們也有很嚴重的亞坡里拿流式的思維。譬如,许多牧師不願意承認「聖子之死」。他們不願意,不接受造物主會成為受造的人。他們主張基督人性永恒自存這種異端理論。這種異端理論在華人教會由來已久。就連在今天都有許多有名望的牧者採取了這種錯誤的觀點。說:「基督按人性說,也是永恆自存而非受造的」,這都是出於我所謂的亞坡里拿流式的思維。這些人生怕承認聖子與我們本質相同,凡事與我們一樣。他們口頭上承認,但是實質上卻極盡所能地去否認。

結果呢?他們雖然沒有把馬利亞還有天上的聖徒找來當中保,可是他們就直接在地上設立了基督代言人的職位。近年來,發現亞洲出現越來越多這種基督代言人形象的教會領袖。因為在一個錯誤的基督論四圍的框架底下,基督如此遙不可及的時候,那些領袖就以基督的代言人自居,為所欲為!所以我們看到在基督論上承認「基督的臨在性」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每一個人,不管是牧師,還是長老,還是執事,還是會眾,還是小組長,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對基督負責。因為基督是臨在的基督,在教會裡沒有一個人的權柄可以絕對化,因為獨有基督是教會的頭!所以我們看見基督論對教會的信仰與生活有多麼實際而直接的影響。

現在為了能夠更深刻地洞悉亞坡里拿流式的思維,我想用這兩堂課跟各位剖析亞坡里拿流主義的謬誤。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亞坡里拿流的理論。亞坡里拿流主義是一種所謂的「原基督一志論」,一種(proto-monothelitism)。這種理論主張基督的人性當中沒有理性的靈魂。我們在這裡可能要補充說明一下,我們在漢語的語境當中講到靈魂,想到鬼啊這種(東西),在希臘的語境並不是這個樣子。初代教會論及靈魂的時候,帶有希臘文化的背景。在希臘語境當中,靈魂跟我們文化當中的理解不太一樣。希臘文的靈魂通常分成三個部分,就是理性、情感,還有本能,而後面二者往往被歸於肉體的範疇。靈魂跟身體有區別,但是也並不一定絕對二分。

總而言之,亞坡里拿流主義基督的人性當中有受造的身體,也有受造的低等靈魂,就是情感跟本能的部分,但沒有理性的靈魂,也就是思想以及意志。他認為受造的意念,也就是所謂的理性的靈魂,乃是罪的溫床,必然是有罪的。而為了確保基督是完全的神,不受罪的玷汙,亞坡里拿流就否認了基督擁有理性的靈魂。這等於是在說「基督的人性與我們的人性有本質上的不同」。亞坡里拿流其實也毫不猶豫地承認這一點。如此,亞坡里拿流否認基督的人性與我們完全一樣,也否認基督擁有完整而真實的人性。但是希伯來書二章17節明確教導:「基督凡事與我們一樣。」所以亞坡里拿流的理論在主后381年的第一次君士坦丁堡會議上被定為異端。而主後451年迦克墩會議,針對亞坡里拿流主義,宣告基督的人性擁有理性的靈魂。亞坡里拿流的思想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呢?為什麼大公會議看得如此嚴重呢?

二十世紀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總結正統教父對亞坡里拿流主義的四點批評。第一、亞坡里拿流否認基督擁有人類的思想與意志,等於剝奪了基督完整的人性以及作為人的經歷,使得基督無法完全參與在人類的處境當中。如此基督就無法代表人類站在上帝面前,而人也無法藉著基督來到神面前敬拜祂。

第二、亞坡里拿流否認基督有完整的人性,就等於否認了上帝救贖的工作。因為基督如果不是與我們本質相同,凡事與我們一樣,祂就在基督這個位格裡面,就不可能有神性與真實完整人性的聯合,那這樣子我們的罪怎麼能夠歸算於基督呢?誠然罪滲透我們全人,我們的理性、思想、意志、情感、身體都是墮落的,但不可否認,我們的罪都源自我們的意念、我們的理性、我們的意志,也就是所謂的理性的靈魂。意念是罪的溫床,亞坡里拿流講的這點沒有錯。正如以賽亞書六五章2b節說人犯罪「隨自己的意念行不善之道」。而假如基督沒有受造之人的意念,那麼源自我們意念的罪怎麼能夠算是祂所犯的罪呢?祂如果沒有受造之人的意念,那祂所行出來的那個完美的義,也不是人性上的義,那麼這個義怎麼能夠算為我們的義呢?

此外保羅教導我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5)緊接著馬上提到基督道成肉身作為中保的工作。這個意思是作為受造的人、墮落的人,我們沒有辦法在心思意念上直接與造物主的心聯合。我們必須要聯於基督中保的意念,才能夠有分於造物主的心。我們應當較法基督,較法基督的人性上的心思,以基督的心為心。而基督如果沒有跟我們一樣的受造者的理性的心思,只有造物主的心思,我們又怎麼能夠以基督的心為心?基督如果只有造物主的意念,那我們受造堕落的意念,怎麼與基督的意念之間就還會有一道不可跨越的鴻溝。我們就仍然沒有辦法與基督聯合,所以我們怎麼能夠以基督的心為心呢?我們怎麼能夠將我們的敬拜在祂裡面獻給神呢?

亞坡里拿流主義導致的第三個問題,是我們稍早已經暗示過的。基督如果沒有受造的意念,就沒有辦法承擔人的罪,因為人的罪都是源於意念。正如聖經所說:「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四23)。基督如果沒有受造的意念,那麼出於我們意念的一切罪歸於基督的時候,是歸於祂的什麼?這是亞坡里拿流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而這個後果是當敬拜上帝的時候,只能用情感跟本能去敬拜,沒有辦法在心靈和真理當中敬拜神。也就是和合本翻譯成的「心靈和誠實」當中敬拜神。因為我們心思意念的罪沒有解決,持續攔阻我們用心靈跟真理來到上帝的面前。

最後,亞坡里拿流否認基督凡事與我們一樣。實質上等於否認了基督祭司的職分,使得我們無法與基督一同向神獻上敬拜。希伯來書二章17節說得很清楚:基督「凡事該與他的弟兄相同,為要在神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百姓的罪獻上挽回祭」。而基督如果沒有人的心思,怎麼能夠敬拜神呢?造物主能敬拜造物主嗎?非受造者能夠成為敬拜者嗎?難道基督的位格次於聖父的位格嗎?這個就變成古代「次子論」的異端了。所以我們發現,亞坡里拿流主義,這許許多多的救贖論上所帶來的不可解決的難題,最後有一個結果,就是切斷了神與人中間唯一的橋樑、中保耶穌基督。而這就使得我們沒有辦法來到基督以及三位一體的上帝面前獻上敬拜,而敬拜乃是至關重要的。

我的恩師巴刻(J. I. Packer)博士有一句名言:「神學的目的就是敬拜。 (The purpose of theology is doxology.)」如果一套神學沒有辦法引導人在靈與真理當中敬拜神這套神學一定是假神學。所以初代教會毫不猶豫地把亞坡里拿流主義定為異端。我們下一堂課會繼續地來剖析亞坡里拿流主義,並且提出正統的基督論的解決之道。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