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上帝的藍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上帝的藍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01-21


約的箴言  雅各書1:5-8

聖經歸正教會 主日證道 01/19/2020|呂沛淵

前言:雅各書說到我們在人生考場中,會遭遇「百般的試煉」,這是極大的喜樂,因為真實的信心經得起考驗,恆久忍耐必會成功,最終使我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然而,在考驗的過程中,會測驗出我們缺欠的所在。如何面對自己的缺欠呢? 雅各書是新約的箴言,教導我們實際可行的方案。

1. 向主求智慧

(1)「你們中間any of you若有缺少智慧的」,我們最大的缺欠就是「真實的智慧」,上頭來的智慧(1:16-173:13-18)。「智慧」是:對神的旨意有深入的認識(道理),並且在實際生活中遵行之(道路),見箴言2:10-213:13-149:6

(2)「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神是智慧的源頭(箴2:3-68:35),祂賜智慧給凡真心求告祂的人「眾人all(所羅門的例證,王上3:9-10)。並且是「厚generously, bountifully, liberally」賜,此字的名詞見林後8:29:1113作厚恩,多多;弗6:5;西3:22作誠實),字根意義是一心真誠,全然專一,毫無保留。神對待我們是一心一意,而我們卻常是心懷二意(1:8),真是可悲可恥。

(3)「也不斥責人」太7:7-11說到天父垂聽兒女的祈求,我們祈求就得著。連那半夜來求的朋友仍得著勉強的答應(11:5-8),切求的寡婦也得著不義的官給她申冤(18:1-8),何況是我們的天父呢?「主就必賜給他」,他歡喜我們來求告他,必定施恩給我們。

2. 憑著信心求

(1)「只要憑著信心in faith求,一點也不疑惑」,祈禱必須出於信心(5:15;可11:24),不可疑惑(21:21-22),因為真實的信是排除疑惑的(11:1)。疑惑doubting字根意義是在區分二者之間,在此是指不專一。此字在2:4作「偏心」,指不專心、不持定、不忠誠。疑惑的人徘徊在上帝與世俗之間,在神與瑪門之間(4:4;太6:24)

(2)「若有疑心…凡出於不信的,都是罪」(14:23)。那懷疑的父親對全能的主說「你若能作什麼,求你……」,這是懷疑的表現,主的回答是「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因為他相信主能行作萬事;真信心與疑惑是不能並存的,那人立時悔改說「我信,求主幫助我勝過不信」(9:22-24)

(3) 「不要怕,只要信」(5:36),信就是「阿們(實在)」(林後1:20);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未見之事的確據」(11:1),這真信心是主創始成終(12:1-2),是主所賜給我們的(3:16),並不是出於我們自己,乃是從主領受的(2:86:23;彼後1:1)

3. 心懷二意的祈求必得不著  

(1)「因為那疑惑的人……」,禱告是一心尋求祂,這人必為有福(119:2)。「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22:37),禱告當然是要盡心盡意,一心一意的祈求。

(2) 「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海中波浪翻來覆去(57:20;弗4:14),「因為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裏得甚麼anything」,這樣的人是「心懷二意double-minded的人」,對主心懷二意(分心,兩條心)就是有罪的人(4:8)。詩12:2說「心口不一」(心懷詭詐)是不忠不信的人;何10:2說「心懷二意,定為有罪」。這樣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unstable」,沒有定見此字原意是站立不住(1:5),搖擺不定(3:8作不止息restless),不堅固(彼前2:143:16)

(3) 真信心是實底與確據,使我們不會心懷二意、像海中波浪翻來覆去。真心專心信靠主的人,如同「靈魂的錨,又堅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內」(6:19)。一心一意、全心專心禱告仰賴主,是2-8節的主題,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求他賜給你智慧(3:5-6)

結論:

1. 基督徒的生活,要通過考驗,邁向「成全完備」,必須有「專一的心志」,不可心懷二意。真實的智慧是:真理的認識與敬虔的生活,專心信靠神,凡事「憑著信心求」。

2. 真實的「信」就是「信有神believe God as He is」與「信神賞賜那尋求祂的人」(11:6);真實的信心來自神(1:29),是從基督的話而來(羅10:17),是實底與確據,使我們立在主基督耶穌這磐石上(林前3:11)

3. 「信」就是「注目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主耶穌」(12:2),因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裏, 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為我們的智慧…」(林前1:30)

問題討論
1. 我們在人生考場中,會遭遇「百般的試煉」,為何這是極大的喜樂?
2. 我們人生最大的欠缺是甚麼? 何謂智慧? 真實的智慧從何而來?
3. 神是厚賜與眾人的「厚」是甚麼意思? 聖經有哪些經文說到神是如此恩待求告他的人(參考提前617;羅10:12;多3:6) ?
4. 何謂「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也不疑惑」? 一心一意的祈求帶來甚麼結果?心懷二意的人像什麼呢?
5. 何謂「信」? 何謂真實的信心? 真信心的來源為何?
6. 基督徒的生活,要經歷百般的考驗,邁向「成全完備」,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請解釋原因。

2018-12-06


神的國度the Kingdom of God

摘自《上帝的藍圖》God's Big Picture23-27頁,Vanghan Roberts/林千俐譯 ,改革宗出版社,2013,標題另加。(從「神的國度」來解讀聖經)

典型的國度。我們在伊甸園中,可以看到起初所設計的世界。神的子民(亞當和夏娃)生活在神的地方(伊甸園),他們接受神的治理并順服衪的話語。而在聖經中,接受神的治理就等於是亨受祂的賜福;這是最美好的生活方式。神起初的創造向我們顯明祂國度應有的樣式。

失落的國度。令人悲哀的是,亞當和夏娃認為若不靠神而活,他們的人生會過得更好,這帶來災難性的結果。他們不再是神的子民,他們遠離神,而神也以離棄他們來作為回應。他們不能繼續住在神的地方,而是從伊甸園被驅逐出去。他們不接受神的治理,所以他們也無法享受神的賜福。相反地,他們要活在神的咒詛和審判之下。他們的處境非常黯淡,但是神因著祂的大愛,已決定要恢復祂的國度。

應許的國度。神呼召亞伯拉罕并向他表明一些無條件的應許,祂要透過亞伯拉罕的後裔,來重建祂的國度。亞伯拉罕的後裔將成為神的子民,住在神的應許之地和亨受祂的賜福,而且地上的萬民都要因他們而蒙福。

局部的國度。聖經記載了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如何部分地在以色列歷史中實現。透過出埃及的事件,神使亞伯拉罕的後裔成功祂的子民。在西奈山,神賜下祂的律法,好叫以色列人可以活在祂的治理之下,並享受祂的賜福,如同亞當和夏娃在犯罪之前接受神的治理和賜福一樣。這福份主要是以神在會幕中與祂子民同在作為記號。在約書亞的時代,以色列人進入了應許之地,而在大衛和所羅門作王的時期,他們就在這塊土地上享受和平繁榮,這是以色列歷史的巔峰期。他們是神的子民並住在神的地方(迦南地),接受神的治理並因此享受衪的賜福。但是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仍然尚未完全實現。以色列人還有犯罪的問題,他們繼續不斷地悖逆神,而這些很快就導致此局部國度的瓦解,正如以色列國分成兩半一樣。

預言的國度。所羅門王死後就爆發了內戰,以色列國也一分為二:北部的叫以色列國,南部的叫猶大國,而兩國的國力都不強。在經過兩百年的分裂局面之後,北國以色列被亞述人所滅,南國苟延殘喘,多撐了一個世紀,但後來還是淪陷,而且它的居民也被擄到巴比倫去了。在他們歷史上的這段低潮時期,神透過一些先知來向以色列和猶太的百姓說話。神說他們之所以會受到這樣的懲罰,乃是因為他們犯了罪,但是神仍然賜給他們對未來的盼望。先知們預先指出一個時間,到那時神就會透過祂所設立的君王(彌賽亞)來採取决定性的行動,好實現祂所有的應許。當猶大百姓從被擄之地歸回的時候,他們一定以為這個時間已經到了,但是神卻清楚表明,真正施行拯救的偉大时刻尚未來臨。舊約在這𥚃結束了,留下神的子民等待神所應許的君王出現,好引進祂的國度。

同在的國度。舊約完成之後,又過了四百年,這時耶穌公開傳道,祂宣告說:「」(可一15)。神子民的等 待結束後,神的君王已經來到,要建立神的國度。耶穌的生平、教導和神蹟都證明祂對自己的介紹:神自己以人的樣式顯現。祂有能力更新萬物,而且祂選擇一個出乎人意料的方式來成就這事,也就是軟弱地死在十字架上。耶穌藉著祂的死解決了罪的問題,並且使人類有可能跟天父重新建立關係。耶穌的復活證明祂在十字架上成功地完成救贖的使命,並宣告我們的世界是有盼望的。那些信靠基督的人,可以期盼那有祂同在的永生。

宣揚的國度。耶穌的死亡和復活,滿足了一切必要條件,使祂可以更新萬物和完全恢復神的國度。但是他沒有在第一次降世時就完成這項工作。祂先升天並不表明在祂再來之前,會有一段等待的時期。這等待是為了使更多的人聽到基督的福音,好叫他們可以信靠基督,並預備迎接祂的再來。我們就是生活在這個時期,聖經稱此時期為「末世」。這段時期從五旬節開始算起,而五旬節就是神赐下聖靈來裝備教會的日子,好叫信徒有能力將基督的福音傳遍世界。

完美的國度。有一天,基督將要再來,那時將會有一個極大的分隔。祂的仇敵會與祂隔离並進入地獄,但祂的子民會在一個完美的新天新地中與祂同在。福音的應許會在最後完全地實現。啓示錄描述了一個完全恢復的國度:神的子民(從萬國來的基督徒)將在神的地方(新天新地),接受神的治理,並因此享受祂的賜福。沒有什麼能破壞這歡樂的结局,這不是童話故事;從此神的子民真的可以永遠過著幸福的生活。




師記:罪與恩典的循環

《上帝的藍圖》God's Pig Picture92頁,Vanghan Roberts/田春鳳譯/彭彥華編譯,改革宗出版社,2013

士師記所講述的是約書亞死后,以色列人在應許之地的故事,這是一段令人沮喪的歷史。以色列人沒有留意摩西和約書亞的警告,而是反抗神的治理。在整卷書中,不斷重複著相同的循環:以色列人背離神,轉去服事異教的偶像;神以審判來回應他們,讓他們被敵人擊敗;接著他們向神求助,神就興起某位「士師」或「治理者」,這些士師靠著聖靈的大能擊敗了敵人,使應許之地恢復和平,但這些情況沒有持續多久,百姓很快又背離神,再次重袙複落入下一個循環(例如士三7-12)。

為什麼神要在以色列人不斷悖逆之後,不厭其煩地拯救他們呢?這些士師彰顯了神的偉大恩典,但他們不足以解決以色列人的問題。他們是一群良莠不齊的人,而且絕對不是敬虔生活的好榜樣。耶弗他可能殺了他的親生女兒,而參孫則是一個沈迷女色的惡棍。如果我們把他們當成偉大的英雄,並且要在主日學的小孩效法他們,那我們就錯失了整個重點。當我們讚美神透過士師來完成拯救時,我們應該期盼一位更好的領袖,他會為以色列犯罪的問題,帶來一個長久的解決方案;我們應該期盼一位君王。士師記暗殺示我們,如果設立一位君王,那麼整個情況將會好轉。士師記的結語在這卷書中出現了四次:「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廿一25

2017-03-14



典型的國度The Pattern of the Kingdom 
 作者: 沃恩羅伯茨Vanghan Roberts田春鳳譯/彭彥華編譯
摘自:《上帝的藍圖》《God's Pig Picture》第二章p.29-37改革宗出版社,台北

創世記的第一至二章是聖經的頭兩章向我們顯明神起初的完美創造並讓我們看見這世界原本應該有的樣子。我希望大家註意有關創造的四項重要真理。

一、神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

聖經以這個宣告作為開始:“起初,神創造天地。”(創一1)唯獨神是永恒的,沒有任何一個時間點是三一真神不存在的。當耶穌出生在伯利恒的馬槽裏時,祂才道成肉身,取了人的樣式;但這不是祂存在的起頭。神永遠都是三位一體的神:聖父、聖子和聖靈。在其他任何事物存在之前,神早就存在了。然後祂只是開口說話,宇宙就從無變有了。無論神完成創造的時間是“一天24小時”的六天,還是經過了一段更長的時間,這些都不重要(基督徒對如何詮釋創世記第一章有不同的意見);重要的是以下這個事實:神是萬物的創造者。

父神主動進行創造,但創世記告訴我們聖靈也參與在其中:“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一2)。而新約教導我們,耶穌(神的兒子)是祂的父創造的媒介:“萬物是藉著祂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祂造的”(約一3);“一概都是藉著祂造的,又是為祂造的”(西一16)。

聖經強調說,神非常滿意祂的創造。除了頭兩天以外,神在每一天完成祂的創造之工後,聖經就說:“神看著是好的”;而且,當祂完成整個創造後,創世記的作者就說:“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一31)。

這種對物質世界的看法,跟許多哲學和宗教對物質世界的看法截然不同,後者真正關心的只是心靈的世界和靈魂。其他所有一切頂多只能算是次要的事物,甚至被看成是邪惡的事物。在他們的理解裏,救贖意味著靈魂從身體的監牢中得著釋放,並進入神所居住的非物質世界裏。但聖經並沒有這樣的觀念,聖經從來不允許我們把靈魂看得比身體高尚。物質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神創造了它們,它們是“好的”。神不只關心我們的靈魂,祂也一樣關心我們的身體和我們所居住的世界。人類的罪敗壞了世上的一切事物,包括身體和靈魂。神出於祂的恩典,決定要更新一切的事物,而且祂不會半途而廢。祂的救贖計劃包括拯救我們的靈魂和身體。當我們觀看聖經這幅藍圖時,我們的旅程會從起初的創造一路看到新的創造。神在起初創造了一切,而祂也會在最終更新這一切。聖經所朝向的結局是新天新地,因為神對這世界的計劃將在那裏達到高潮。從許多方面來看,這都會使我們回想起最初的創造,想到萬物在受造之初的樣貌,因為新天新地就是一個新的伊甸園。

二、神是宇宙萬物的君王

既然神是萬物的創造者,那麽祂就是萬物的主宰。祂理所當然是受造萬物的君王。對這真理的唯一正確回應,就是承認祂的治理和敬拜祂。詩篇作者寫道:

因耶和華為大神,為大王,超乎萬神之上。地的深處在他手中,山的高峰也屬他。海洋屬祂,是祂造的,旱地也是祂手造成的。來啊,我們要屈身敬拜,在造我們的耶和華面前跪下。因為祂是我們的神,我們是祂草場的羊,是祂手下的民。(詩九十五3-7

許多東方宗教認為,自然界是從神散發出來的。因此主張萬物都是神的一部分。你不能殺死一只螞蟻或是蒼蠅,因為它們是神聖的,其他你所能想到的事物,包括樹、山、人類,也都是這樣。但是,聖經反對這種看法。聖經說神是超乎萬有之上的,祂和祂所造的萬物有清楚的分別。這個真理解釋了聖經為何會恨惡偶像崇拜(參第二誡,出二十4-6)。如果神創造了萬物,那麽敬拜任何受造物,把它們當作神,必定會汙辱神,因為它們很明顯是比不上神的。只有神配得我們的敬拜。身為祂的受造物,我們的責任就是順服我們的大君王,將神應得的榮耀歸給祂。

我們的主,我們的神,禰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禰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禰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啟四11

三、人類是神創造的高峰

人類學家莫裏斯寫道:“人類是動物。他們有時候像魔鬼,有時候很崇高,但永遠是動物。”這句話從某種層面來說是正確的。我們是受造物,跟走獸在同一天被造,並且有很多跟它們相似的地方。但我們不僅僅是動物,不只是“高級靈長類動物”而已;在所有受造物當中,只有我們是按照神的形像被造的: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像造男造女。(創一27

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真實的:包括男人和女人、黑人和白人、年輕人和老年人、出生的和未出生的、身體健全的和有殘疾的,都是一樣。

有人可能會這樣描述兒子:“他很像他的父親,跟他父親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這不是說兒子跟他父親百分之百相同,而是說他承襲了家族的相似之處。你可以在兒子身上看到他父親的影子,而我們跟神的關系也像這樣。有一位學者說得好:“人類是受造物,因為人是神所創造的。但人類也是獨特的受造物,因為人有神的形像。”我們在某些方面反映出神的本性,這是其他受造物所沒有的。

人類既是獨特地照著神的形像受造,就擁有極大的尊貴,並且被神賦予高過其他一切受造物的責任。神說:“使他們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創一26)。這當然不是一個可以濫用的特權,神是一位慈愛的管理者,而我們既然擁有祂的形像,就被要求以慈愛的方式來管理。我們是神的管家,被委任來照顧祂寶貴的受造物。

四、“安息”是創造的目的

聖經章節的劃分不是原作者加上去的,而是由後期的編輯所添加的。令人遺憾的是,編輯章節的人在神創造男人和女人之後,就結束了創世記第一章。這給我們一個印象,即人類是神創造的高潮,但真正的高潮是在創世記第二章一開頭,對於第七天的描述:

天地萬物都造齊了。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安息了。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神歇了祂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創二1-3

創世記的作者在結束其余六日的描述時寫道:“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第二……)日。”但是第七日沒有記錄這樣的結尾,第七日將一直持續下去。從某種意義來說,神從此就安息了。祂生活在一個持續的安息日(第七日)中。這不代表神現在沒有作工,祂持續地保守祂的受造物;若沒有祂,萬物將分崩離析。然而,神既已歇了祂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當一項工作已經完美地做成時,就不需要再多做些什麽了。而且神要人類在第七日與祂同住,分享祂的“安息”,並享受祂完美的創造。這正是接下來的經文所發生的事,創世記第二章4-25節提供了有關創造的第二次記載,它不僅沒有跟第一次記載相矛盾,反而補足了第一次記載的內容。在第一次記載中,人類只是眾多受造物中的一種,但是第二次記載的焦點卻集中在人類身上。第一次記載顯示出創造的目的,而第二次記載則描繪出神要我們活出的生活。生活的特色應當是一連串完美的關系。

神和人類

神慈愛地照顧著祂所造的人,祂把亞當安置在一個美麗的園子裏,並且供應他一切的需要,包括創造女人來成為他的幫助者和伴侶。亞當和夏娃被賦予極大的責任,但毫無疑問地,神才是最終的掌管者。神為他們制定了規則,但不是要欺壓他們,而是為了他們的益處著想。神只有提出一條禁令,其目的也是為了保護他們:“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二17

男人和女人

神先創造男人,然後才創造女人來幫助他。男人是男女關系中的領袖,但他並沒有濫用權柄,而女人也沒有反抗他的權柄。他們享受婚姻的祝福:“當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並不羞恥。”(創二25)在他們全然親密的關系中,沒有任何懼怕或罪惡感。

人類和受造界

亞當和夏娃都可以行使神所賦予的權柄來管理受造物,但我們再次看到,他們並沒有濫用這權柄。他們遵守神的教訓,既“修理”也“看守”這地(創二15)。人類和受造界和諧地運作,地就生產出果實來。

神的國度

這是一幅充滿田園風光的美好生活畫面,呈現出生活原本應有的樣貌。我們在伊甸園看到神國度的樣式。神的子民(亞當和夏娃〉住在神的地方(伊甸園),接受神的治理,並因此享受神的賜福。悲哀的是,這幅美好的圖畫沒有持續多久,萬物就被人的罪敗壞了。從此以後,神就一直在重建祂的國度,並呼召一群百姓回轉,與祂建立親密的關系。神要我們享受創造的目的,並進入祂那完美的安息當中。安息日律法(出二十8-10)的部分目的,就是要提醒以色列人,安息才是神對我們生活的最終心意,神不要我們一直掛慮現今的世界。如果我們信靠耶穌,那麽即使在這墮落的世界中,我們也能經歷到某種程度的安息。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而且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可以盼望當耶穌再來之後,我們就能在新天新地享受那完全的安息。希伯來書的作者用這些話來鼓勵我們盼望未來:“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因為那進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祂的工一樣。”(來四9-10



失落的國度  The perished kingdom
作者: 沃恩羅伯茨Vanghan Roberts田春鳳譯/彭彥華編譯
摘自: 《上帝的藍圖》《God's Pig Picture》第二章p.41-49改革宗出版社,台北http://www.crtsbooks.net/product/godsbigpicturetracingthestorylineofthebible.aspx

一條會說話的蛇

創世記第三章記載了一個悲哀的故事訴說神完美的創造被敗壞的經過。這一切都起因于一條會說話的蛇:「耶和華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對女人說:『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創三1

這立刻引發了各種問題:這條蛇是誰?牠從哪里跑出來的?圣經真的要我們把這當成真實事件嗎?有誰聽說過蛇會說話呢?

新約指出這條蛇就是撒但(啟十二9,廿2),但圣經從來沒有說牠是從哪里來的。牠肯定不是永恒存在的。有些科幻電影認為善與惡是兩股勢均力敵的力量,并且會在宇宙中永無止境地爭斗下去,但圣經從來不支持這種二元論的思想。撒但的確很有能力,但牠并不是與神同等,只有神才是永恒的。因此,這就告訴我們,撒但是一個受造物。牠原本屬于最初完美創造的一部分,但牠后來一定是背叛了神。新約兩次提到發生在天使界的反叛(彼后二4;猶6),但創世記第三章沒有提到這樣的事。創世記的作者并不打算回答我們所有的問題,他只是告訴我們那些我們需要知道的事。我們是否明白罪惡從哪里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知道它確實存在。

我們要如何理解創世記第三章呢?墮落的記載只是一個虛構的神話嗎?還是它確實發生了?圣經的其他部分都認為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件。保羅將亞當和耶穌基督拿來對比(羅五12-19;林前十五20-22),正如耶穌是一個真實的人,祂的死完成了真正的救恩;亞當也是一個真實的人,他的罪導致了真正的墮落:「死既是因一人而來,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而來。」(林前十五21)但蛇會說話依然是個問題。我們應該照字面意義來理解此事嗎?這就要看我們認為作者采用哪種文學手法了。我個人認為,創世記第三章所描述的是一個真實事件,但作者在描述此事件時,使用了一些象征的手法。

一個叛逆的行動

神透過祂的話語來治理伊甸園,而這正是撒但發動攻擊的地方。牠一開始先扭曲神說過的話,使神的命令聽起來比原本更加嚴格:「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創三1

夏娃很快地糾正牠,表明神只是不許他們吃其中一棵樹上的果子:「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神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創三3

撒但依然沒有放棄,牠現在開始質疑神的話:「你們不一定死」(創三4)。牠甚至把神說成是世界上最見不得別人好的人:「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創三5

這一招果然奏效了:「于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創三6

為什么這是一件糟糕的事呢?吃一點水果又有什么錯呢?他們所犯的錯,就是在于神已經告訴他們不能這樣做了;這是一種公然不順服神的行動。但是為什么神不讓他們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能夠分別善惡不是很好嗎?是的,但是「分別善惡」不單是指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同時更是指決定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亞當和夏娃所犯的罪不只是違背律法而已,同時也是在于他們想要自己制定律法。他們的舉動表明:「神啊,從現在開始,我們想要成為這世界上制定律法的人,為自己設立生活的標準。」這是試圖變得像神,但不是就好的意義而言。他們是在篡奪神的權柄,想要獨立自主,不想受神管理。從此以后,這就成為罪的本質了。

遭到破壞的關系

這舉動所帶來的結果是毀滅性的。神開始審判他們,而創造時所建立的一切美好關系也遭到破壞了。

男人和女人的關系

男人和女人不再有完美的信任和親密關系,他們找東西來掩蓋自己的赤身露體(創三7)。不久他們就開始爭吵,因為他們誰也不愿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男女之間的大戰開始了。神對女人說:「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創三16)。女人會「戀慕」她的丈夫,這個詞可能只是指兩性之間的戀慕,但它可能也暗示女人想要掌控她的丈夫(這個詞在創世記第四章7節就有這種意思)。如果真是如此,這句話就是說,女人將不再樂意順服丈夫的帶領,而丈夫也不再以慈愛、自我犧牲的方式來帶領妻子。創世記第二章那種把愛擺第一的關系,如今變成了嚴厲的「管轄」關系。

人類和受造界的關系

人類與受造界的和諧關系也結束了。從此時開始,人類需要經過艱苦的奮斗才能夠管理受造界。神說:

「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里得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 (創三17-18)

從此,人類在這塊土地上工作,將要投入許多的汗水和勞苦。自然界不再只是人類的朋友,同時也是一個敵人。

人類和神的關系

這些懲罰是人類罪有應得的。人因為悖逆而遠離神,神就在審判中遠離他們。人類以往可以享受跟神同在的親密關系,但現在都被破壞了。當神要靠近他們的時候,他們就躲藏起來,但是神依然來尋找他們:「耶和華神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哪里?』」(創三9)神一直都出于恩典來尋找有罪的人類,呼喚我們回到跟祂的團契當中,但我們的天性總是想逃離神。亞當既害怕又羞愧,意識到自己在神面前是赤身露體的。過去的純真無邪已不復存在。而神也言出必行,要審判他們的罪。撒但錯了,神對亞當和夏娃的警告,說他們吃的日子必定死,這不是一種威脅而已;這個警告此刻就要實現了。他們被驅逐出伊甸園,而且神設立守衛來防止他們再回到生命樹那里(創三24)。他們雖然繼續在肉身當中活著,但是他們的屬靈生命卻死亡了,他們失去了神的同在。他們的身體也終將死亡,這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

罪與死的蔓延

自從人類墮落以來,所有人一出生都要面對與亞當、夏娃一樣的困境;因為人類始祖的悖逆,我們都要面對靈性和身體的死亡。我們都是罪人,背叛了神的治理,而且我們也要面對死亡、永遠與神隔離的懲罰。創世記第四章至第十一章描述了罪與死在人類歷史初期的蔓延,以及神對罪的審判。

該隱和亞伯(第四章)

第三章記載亞當和夏娃所犯的罪,而下一章緊接著就記載了第一起謀殺事件,也就是他們的兒子殺死自己兄弟的故事。這不足為奇,一旦人跟神的關系遭到破壞,人跟人的關系也必然會遭到破壞。該隱嫉妒他的兄弟在神眼前蒙悅納,于是他就殺死亞伯,而神的審判也隨之而來。該隱被趕出自己的家鄉,一生注定流浪受苦。

身體必定死亡(第五章)

創世記第五章記載圣經的第一個家譜。神吩咐人類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創一28),而他們也照著行了。即使是在墮落以后,人類的后代依然具有神的形像。創世記的作者強調說,正如亞當是神「照著自己的樣式」造的,他的兒子塞特也擁有和他相似的「形像樣式」(創五1-3)。但這是一個損毀的形像,人類仍帶著犯罪的記號。其結果正如第四章所記,罪流傳到了下一代,而第五章就告訴我們,人類的后代也繼承了犯罪的后果——死亡。早期這些人可以活得很久,但整章有一句重復的話提醒我們,他們還是會死的:「就死了……就死了……就死了」(創五5811等)。我們總是盡可能地削弱死亡這個殘酷的事實,我們甚至盡量避免提到這個詞。最近我聽說美國一家醫院將死亡說成是「病患的不幸結果」(negative patient care outcome)。但無論我們用什么婉轉的說法,也無法避免死亡。每個人終將一死。

洪水(第六至九章)

好幾代過去了,但罪的力量一點也沒減少。創世記作者做出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評論:「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耶和華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憂傷。」(創六5-6)神因此決定施行審判:「耶和華說:『我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并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因為我造他們后悔了』」。(創六7)隨之而來的洪水,導致了可怕的毀滅,并逆轉了創造的秩序。陸地與水之間的分界線被取消了。回到了創造之前的混亂,水再一次地覆蓋大地(參創一2)。

巴別塔(第十一章)

神在洪水中存留了一個家庭,使人類的歷史得以延續。但不幸的是,罪和神對罪的公義審判,也延續下來了。第十一章讓我們看見人類當時陷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敗壞景況,人類驕傲地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創十一4)。巴別塔生動地象征著我們想要高抬自己的有罪欲望,代表我們想要建立自己的國度,脫離神的治理。但是神不會對這種傲慢置之不理,祂使人分散在全地之上,并變亂他們的語言,藉此來打消他們想要建立王國的念頭。人類從此不但與神疏離,同時也彼此疏離。

失落的國度

神所建立的那個完美世界,如今已成為一個遙遠的夢想,典型的國度已經被罪破壞了,人類在本質上不再是神的子民;我們已經背離神了。我們不再住在神的地方;我們已經從伊甸園中被驅逐出來了。我們拒絕神的治理,并且活得好像我們才是這世界的統治者。神仍然繼續施行統治,但卻是透過審判來統治我們。其結果就是我們不再享受祂的賜福,而是承受祂的咒詛。這實在是太悲哀了,一個完美的世界已經因為人類的悖逆而遭到破壞了。

故事的發展

圣經在這里就可以結束了,神沒有理由再作些什么來幫助我們。但祂是一位滿有恩典的神,祂決定更新這一切并恢復祂在地上的國度。當然,神會繼續施行統治,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改變這一點。祂是至高無上的神,即使人們背叛祂,祂還是掌管一切。但祂想要得回一群樂意順服祂統治的子民。這就是「神的國度」的含意:不是指神所治理的某個區域(因為祂一直在全地作王),而是那些甘心樂意接受神治理的一群人。我們在下一章將會看到,神打從一開始就朝著這個美好的目的來動工。



穌同在的國度 The present kingdom
節選自《上帝的蓝图》第六章p128-140  同在的國度  
作者: 沃恩.罗伯茨(Vanghan Roberts)田春凤译/彭彦华编译 改革宗出版社,台北

神的子民

擁有神形像的第一個人類亞當,沒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且被趕出伊甸園。神揀選以色列人作為一個新的開始,他們被稱為神的神圣子民,當他們遵行神律法的時候,他們就反映出神的屬性。但以色列人也失敗了,并且被逐出應許之地。然而,在亞當和以色列人失敗的地方,耶穌成功了。他活出神子民應有的樣子:他是真亞當和真以色列人。  

耶穌是真亞當   

四福音都強調耶穌是一個真實的人。他以嬰孩的樣子出生,他跟普通人一樣會睡覺、會哭泣、會疲倦、甚至會死亡。他是亞當的后裔(路三23-38),并且在他的受洗上與我們認同(路三21-22)。但他跟亞當不同的是,當他被試探時,他沒有犯罪。他是唯一完全遵行父神旨意的人,因此他是唯一配得神同在的人。但是他在十字架上,甘心承擔我們應有的懲罰。我們都是罪人,第一位亞當是我們的代表。十字架所帶來的結果就是,如果我們信靠耶穌,我們便可以成為新造的人,罪人亞當不再是我們的代表,耶穌才是我們的代表,他是新的亞當,有完全的公義和圣潔。保羅寫道:“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了。”(羅5:19)   

耶穌是真以色列人 

當耶穌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約瑟和馬利亞帶他去埃及躲避希律的追殺。馬太解釋到:“這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太二15)。有一些解經家認為,這里引用這句舊約經文是不合乎常理的。這里引用的何西阿書第十一章1節,那里并不是提到有關一位彌賽亞的應許。原本的上下文很明顯是提到以色列民族的出埃及。然而,馬太并非不曉得這點,他也不是隨便引用經文。他知道自己在寫些什么,他可以將耶穌等同于以色列。不過,耶穌也有跟以色列不同的地方。雖然他像在曠野里的以色列人一樣被試探,但他卻沒有犯罪。(太四1-11

耶穌接著呼召第一批門徒。他揀選十二個門徒并不是一種巧合,而是一種慎重的宣告。他在召聚一個新的以色列,并以十二個門徒代替十二個支派,作為新以色列的根基(太四18-22)。舊以色列拒絕耶穌,結果他們被神棄絕。耶穌說:“神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太二十一43)。他曾預言耶路撒冷的毀滅,而這毀滅就反映出這可怕的審判(路十九43-44)。神在主后70年藉羅馬人的手實現了這個毀滅。從那時起,神的真以色列民不再集中于巴勒斯坦這片土地上,他們也不再是由亞伯拉罕肉身的后裔所組成;相反地,神的真以色列民是由亞伯拉罕的屬靈后裔所組成,其中有猶太人也有外邦人,他們跟隨亞伯拉罕的榜樣,并且相信耶穌實現了神的應許:“人得為后嗣是本乎信,因此就屬乎恩,叫應許定然歸給一切后裔,不但歸給那屬乎律法的,也歸給那效法亞伯拉罕之信的。”(羅四16)  

神的地方  

在墮落之前,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享受與神同在的生活。神也同樣與以色列人同在,他藉著會幕和圣殿而住在他們當中。然而,耶路撒冷的圣殿只是一個影子,我們在基督里所得到的才是實體。基督是那真的圣殿,我們可以藉著他完全進到神的面前。基督不但是真實的人,同時也是真實的神。在基督里,神自己來親近我們并與我們同在。  

耶穌是真會幕  

 “道成了肉身,住(或作‘搭會幕’)在我們中間”。(約一14)  

耶穌是真圣殿  

耶穌趕出那些在圣殿里作買賣的人之后,有一些猶太人就挑戰耶穌,要他證明有什么權柄做這事。耶穌回答說:“你們拆毀這圣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約二19)。他們以為他所指的是外在的建筑物,但約翰告訴我們:“耶穌這話,是以他的身體為殿”(約二21)。在耶路撒冷的圣殿沒過多久就被毀滅了,如果我們希望親近神,我們不需要去圣殿,而是要去耶穌那里(參約四21-24)。耶穌曾在圣殿的院子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里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七37-38)耶穌一定是想到以西結書中所應許的新圣殿,有一條河從那里涌流出來,并帶給萬物生命(結47章)。耶穌就是這新圣殿,而那活水就是圣靈,他要賜給凡信靠他之人。  

神的治理和賜福  

耶穌引進新的約  

耶穌來不是要廢掉律法,而是要成全律法(太五17)。他完全滿足了律法的要求,因此也只有他不需面對審判的咒詛,也就是所有違背律法的人必須接受的懲罰。但在十字架上,“基督既為我們受了咒詛,就贖出我們,脫離律法的咒詛。”耶穌的死是承擔我們當受的刑罰,好叫我們因為信靠他而領受圣約的福份(加三13-14)。他為我們活出一個完美的生命,然后又替我們而死,好叫“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身上”(羅八4)。我們在此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交換發生了,如果我們信靠基督,我們就可以確定他已經承擔我們的罪以及神對罪的審判,以致他可以將他那完全的義賜給我們:“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里面成為神的義。”(林后五21)耶穌的死也因此引進了新的約:“他作了新約的中保,既然受死贖了人在前約之時所犯的罪過,便叫蒙召之人得著所應許永遠的產業”(來九15)。  

耶穌是新的君王  

眾先知明確地說神的應許將由一位新的君王(大衛的后裔)來實現。他將設立神的治理,引進一個新的時代,并消除墮落所帶來的罪惡后果。耶穌所行的神跡指出他就是這位君王。這些神跡是他要更新受造界的記號,當耶穌醫治一個被鬼附、又瞎又啞的人時,眾人都驚奇地問道:“這不是大衛的子孫嗎?”  

法利賽人回答道:“這個人趕鬼,無非是靠著鬼王別西卜(撒但)啊。”  

但耶穌卻指出他們的邏輯是有矛盾的:撒但怎么會趕逐撒但呢?但“我若靠著神的靈趕鬼,這就是神的國臨到你們了。”(太十二22-28)神的國臨到是因為神的君王已經來了。有時他看起來不像是一個君王,尤其是當他軟弱地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然而,十字架正是他取得最偉大勝利的時刻,他在這個時刻擊敗他的仇敵,并釋放他的子民得以自由(西二13-15)。然后,他在第三天從死里復活,之后升天坐在父神的右邊。耶穌的復活肯定地宣告他不僅是大衛的子孫,同時更是神的兒子(羅一4)。

耶穌是神賜福的源頭

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里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安息”是神創造的目的,這并不代表神要我們無所事事,而是意味著神要我們分享他的安息;安息日就象征著神創造的完全。正如創世記第二章所描述的,亞當和夏娃在墮落之前享受著安息,但他們的罪卻破壞了這一切。在應許之地的局部國度中,以色列人或多或少知道一些有關安息的含義。然而,那只是些微地反映出神如今要在基督里賜給我們的安息。耶穌藉著復活,引進了一個新的時代。他承擔了死亡的刑罰,并從死里復活。他的復活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如果我們信靠他,我們也可以從死里復活。我們可以經歷到新的生命,也就是愛我們的造物主原本要我們活出的生命:“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后五17)  

十字架:藉代贖施行拯救  

主耶穌像一名普通罪犯一樣,受盡屈辱的死在十字架上,但初代基督徒并沒有絲毫為此事感到丟臉;保羅甚至說:“但我斷不以別的夸口,只夸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加六14)保羅知道十字架不是悲慘的失敗,而是極大的勝利。這是神的國降臨的唯一方式,神必須以此來解決罪的問題和處理他對罪的忿怒。神不能平白無故地停止他對罪的忿怒,如果他這么做了,他就不是神了。因為神的公義使他不能對罪視而不見,他必須懲罰罪惡。神本著他的恩典,差他自己的兒子來代替我們接受罪的刑罰。耶穌是代替我們死,并承擔神對人類犯罪的忿怒;逾越節的羔羊以及舊約所有獻祭都是指向他。因此,神公義的忿怒就得到了滿足或“挽回”。如果我們信靠基督,我們就不需再承受神的忿怒。“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受苦有古卷作受死),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神面前”(彼前三18;另參羅三21;約壹二2)。  

四福音書

對觀福音書(馬太福音、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有很多相似的記載,這三位作者之間似乎有某種寫作上的關聯,然而沒有人確切知道他們誰參考了誰的作品,或者他們是否共同參考了另一份資料。約翰福音的寫作風格極為不同,它大部分的內容都沒有出現在其他福音書。這些福音書并沒有互相矛盾,而是對耶穌的言語行為做了互相補充記載。雖然它們有很多相同之處,但同時也各有獨特的貢獻,來幫助我們認識耶穌。  

馬太福音:耶穌是舊約當中的基督  

馬太福音主要是針對猶太人來寫作,他強調耶穌的到來實現了舊約。這卷福音書提到舊約超過一百次,其中有12次用類似的話引用舊約的經文:“這一切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太一22,二1517)。  

馬可福音:耶穌是受苦的仆人并呼召我們一同受苦  

馬可福音可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的結尾是彼得承認耶穌是基督(可八29),后半部分則把焦點放在十字架:“從此,他教訓他們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并且被殺……’”(可八31)而且他的門徒也要跟隨他的腳蹤行:“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可八34)  

路加福音:耶穌是世界的救主  

在路加福音中,救恩是由兩大福份所組成的:罪得赦免和圣靈賜下。這個救恩不只局限于猶太人,而是提供給列國和各式各樣的人。我們在書中看到男人和女人、大人和孩子、夫人和窮人、猶太人和外邦人都領受了從耶穌而來的恩典。路加所寫的第二卷書——使徒行傳,就是在說明耶穌的福音如何傳到世界各地。  

約翰福音:耶穌是賜下永生的神的兒子  

新約福音主要是將耶穌描述為父神的永恒、獨特的兒子。因此,我們在書中看到耶穌使用一些“我是……”的詞句,來作出驚人的自我宣稱,例如“我是世界的光”,以及“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八12,十四6)。這些宣稱可以從書中一連串的神跡得到證實,而作者約翰的目的就是要增進人們對耶穌的信心:“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并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樂隊指揮回來了  

當我去聽古典音樂會的時候,總是會感到非常驚訝,因為一支管弦樂隊包含那么多不同的成員和樂器,竟然能夠一起演奏出如此優美的音樂。他們整個樂隊是依靠兩個重要因素:樂譜(告訴他們該演奏哪一個音符)和指揮(指引他們演奏的時間點)。如果樂隊想要擺脫指揮,那他們一定會很慘,他們不知道何時該演奏,也不知道用什么速度演奏;如果他們撕掉樂譜,那后果將更加糟糕。    

然而,這正是我們人類所做的事情。神是這個世界的作曲家,他創造了這世界,而且他指示我們該如何生活,這些指示就如同他要我們演奏的樂譜。但我們卻對這樂譜視而不見,寧愿按照自己的節拍和音符來演奏,我們不理他,又撕毀了他的樂譜,因此這世界陷入一團混亂也就不足為奇了。如果我們都堅持演奏自己的旋律,那世界怎么會和諧呢?結果一定是造成可怕的噪音。如果我們要重新演奏正確的曲調,那就絕對需要一位樂隊指揮,否則這世界便沒有希望。耶穌既是作曲家,也是智慧。他來是要恢復秩序。他要改變我們的生活和世界中的可怕噪音,把它轉變成神心意中的美妙音樂:一首贊美造物主的交響樂曲。當耶穌活出完全順服父神的生命時,他就演奏出這完美的音樂。透過他在十字架上的死亡,他使我們有機會回到神的管弦樂隊中,即使我們曾經拒絕過神。然后,藉著他的復活,耶穌也成為永遠的樂隊指揮。如果我們遵從他的帶領,我們就會再次在神的世界里找到適合我們的位置。我們的生命將會變得有意義,并且會開始演奏出美妙的音樂,將贊美歸給我們的神。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在目前依然會演奏出許多不和諧的音符,而且我們仍然活在一個充滿噪音的世界。雖然指揮已經來到,但我們有時還是不順服他,而且還有許多人完全拒絕承認他。用圣經的話說就是,神的國度已經來到,但它尚未完全降臨。耶穌告訴他的門徒說,他會離開這個世界,在他再來之前,將會有一段等候的時間。只有當他再來的時候,萬事萬物才會得到更新,所有的噪音也才會永遠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