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家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家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09-28

 家庭與教會孰重孰輕
——當家庭比教會更重要的時候,我們的優先次序就走偏了
Our Priorities Are Off When Famil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hurch

作者:JOSEPH HELLERMAN   譯者:誠之
https://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16/august-web-only/if-our-families-are-more-important-than-our-churches-we-nee.html
https://www.h-land.us/blog/a24ccb70-012d-11eb-8a5d-9fd7b4dc7724
https://yibaniba.blogspot.com/2020/09/our-priorities-are-off-whenfamily-is.html

幾年來,我在一個以致力於普世宣教而聞名的教會中服事。我們當中的許多大學生都蒙召去做全職的跨文化事工,其中包括一個名叫比爾的聰明年輕人。然而,他父母對這件事的反應使比爾大吃一驚。他的家人一直在經濟上支持宣教士,為他們禱告,甚至在他們離開禾場休假時,還為他們提供主日午餐。但是,他們的兒子要把自己的生命獻給海外宣教的想法,對比爾的父母來說,卻實在難以接受。他們希望比爾能找到穩定的工作,養育一個美好的基督教家庭——當然是像他們那樣支持宣教。
For several years, I served in a church that was known for its commitment to world missions. Many of our college kids were called into full-time cross-cultural ministry, including a bright young man named Bill. The reaction of his parents, however, caught Bill by surprise. His family had supported missionaries financially, prayed for them, and even fed them Sunday lunch when they were on furlough from the field. But the idea of their son giving his life to overseas missions was too much for Bill’s parents. They wanted Bill to find steady employment and raise a nice Christian family—one that supports missions, of course—like they had.
 
比爾的父母很難說是獨一無二的。根據巴拿機構最近的一項研究,美國成年人「最有可能指出他們的家庭構成了他們個人身份的一個重要部分」。其次是國家和上帝。基督徒也不例外;自然血緣家庭已經取代了上帝和祂的家庭,成為大多數教會信徒的主要身份標誌。
Bill’s parents are hardly unique. American adults, according to a recent Barna study, are “most likely to point to their family as making up a significant part their personal identity.” Country and God come next. Christians are no exception; natural family has usurped God and his family as the primary identity marker for most church-goers.
 
我們大多數人把對家庭的承諾放在優先於對教會的承諾之上。這是很不幸的,因為聖經為我們提供了一套不同的關係優先順序。
Most of us prioritize our commitment to family above our commitment to the church. This is unfortunate, because the Bible offers us a different set of relational priorities.
 
耶穌:是支持家庭還是反對家庭?
Jesus: Pro- or Anti-Family?
 
許多基督徒正確地說道,神愛家庭。在整本聖經中,家庭被賦予了在主裏養育孩童的任務。丈夫和妻子被命令要彼此忠誠,兒女要孝敬父母。保羅寫道:「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裏的人,更是如此。」(提前五8)。
Many Christians rightly say that God loves family. All throughout Scripture, families are given the task of rearing children in the Lord. Husbands and wives are commanded to be faithful to one another, and children to their parents. Paul writes that “Anyone who does not provide for their relatives, and especially for their own household, has denied the faith and is worse than an unbeliever” (1 Tim. 5:8).
 
然而,在福音書中,我們發現關於家庭的指示是五花八門的。在一些地方,比如馬太福音十五章3-4節,耶穌似乎是支持家庭的,質疑法利賽人對第五條誡命「孝敬父母」的承諾。但在其他地方,祂似乎是反對家庭的。例如,在路加福音中,祂說:「人到我這裏來,若不愛我勝過愛(愛我勝過愛:原文作恨)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十四26)。
Yet in the Gospels, we find a mixed bag of instructions about family. In some places, like Matthew 15:3–4, Jesus appears to be pro-family, questioning the Pharisees’ commitment to the fifth commandment to “honor your father and mother.” But in other places, he seems to be anti-family. For instance, in Luke he says, “If anyone comes to me and does not hate father and mother, wife and children, brothers and sisters—yes, even their own life—such a person cannot be my disciple” (14:26).
 
雖然我們感到震驚,但耶穌在路加福音中所說的這句話,其含義對祂第一世紀的聽眾來說,尤其具有挑戰性。古代地中海社會是一種強勢的群體文化。群體的健康和生存,優先於個人的目標和欲望。對家庭的忠誠構成了《新約》世界中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人際關係美德。
While shocking to us, the meaning of Jesus’s statement in Luke would have been especially challenging to his first-century audience. Ancient Mediterranean society was a strong-group culture. The health and survival of the group took priority over the goals and desires of individual members. Loyalty to family constituted the most important relational virtue for persons in the New Testament world.
 
但跟隨耶穌就意味著會隸屬於兩個家庭,一個是自然血緣家庭,一個是信仰家庭。與祂周圍的文化不同,對耶穌來說,最重要的是信仰家庭。耶穌「伸手指著門徒,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太十二46-50)。
But following Jesus meant belonging to two families, a natural family and a faith family. Unlike his surrounding culture, what is most important to Jesus is faith family: “Pointing to his disciples, he said, ‘Here are my mother and my brothers. For whoever does the will of my Father in heaven is my brother and sister and mother’” (Matt. 12:46–50).
 
耶穌呼召我們加入一個新的家庭,這就產生了不可避免的忠誠衝突。我現在該向哪個家庭效忠呢?
Jesus’ call to join a new family generates an unavoidable loyalty conflict. Which family do I now owe my ultimate loyalty?
 
擺正我們的優先次序
Getting Our Priorities Straight
 
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對自己人際關係的優先等級進行這樣的排序:
1.  上帝
2.  我的家庭
3.  上帝的家(教會)
4.  其他
Most of us would rank our relationship priorities like this:
God
My family
God’s family (church)
Others
 
但聖經和基督教歷史都強化了神的家應該高於自然血緣家庭的觀念。耶穌主要不是呼召個人與祂建立私人的關係,而是呼召我們加入一個運動,成為新的家庭的一部分。對上帝的忠誠可以與對神的家的忠誠分開的觀念,對耶穌和早期的基督徒來說是陌生的。正如第三世紀迦太基的神學家居普良的名言:「不以教會為母親的人,也無法以上帝為父親。」
But both Scripture and Christian history reinforce the idea that the family of God should rank higher than natural family. Jesus did not primarily call individuals into a private relationship with him. He calls us to join a movement, to become part of a new family. The notion that loyalty to God could somehow be separated from loyalty to God’s family would have been foreign to Jesus and the early Christians. As third-century theologian Cyprian of Carthage famously said, “He who does not have the church for his mother cannot have God for his Father.”
 
西方福音派傾向於將耶穌視為個人的屬靈訓練師,與祂進行一對一地交流,導致我們把對上帝的忠誠和對神的家的忠誠區分開來。但對耶穌來說,與上帝建立關係的唯一途徑是在祂的家的共同體中。因此,耶穌的人際關係優先等級是這樣的:
Western evangelicals tend to think of Jesus as a personal spiritual trainer with whom we interact one-on-one, leading u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loyalty to God and loyalty to God’s family. But for Jesus, the only way to relate to God is within the community of his family. Thus, Jesus’ relational priorities look something like this:
 
1.  
2.  我的家庭
3.  其他
God and his family
My family
Others
 
雖然這個排序對大多數西方福音派來說很難接受,但卻能更好地理解耶穌的 「反家庭」言論。如果上帝和祂的家優先於我們的自然家庭,那麼家庭忠誠度衝突的問題就解決了。因為耶穌生活在一個家庭忠誠度至上的文化中,如果祂打算建立一個新的信仰家庭——一個優先于自然家庭的家庭——在祂在地上的職事中,祂顯然必須一次次地挑戰對自然家庭的忠誠度。這正是我們在福音書中所發現的。
While this ranking is tough for most Western evangelicals to embrace, it makes better sense of Jesus’ “anti-family” statements. If God and his family take priority over our natural families, the problem of conflicting family loyalty is solved. Because Jesus lived in a culture where family loyalty reigned supreme, if he intended to establish a new faith family—one which would take priority over the natural family—he would obviously have to challenge natural family loyalty time and again during his earthly ministry. This is precisely what we find in the Gospels.
 
儘管我們的自然家庭仍然是我們在世間最重要的關係,但我們必須學會將我們的自然家庭置於神的家的總體框架之下——不是作為爭奪時間和注意力的不同社會實體,而是作為同一個家庭的成員。
While our natural families are still the most significant earthly relationships we have, we must learn to situate our natural families under the overarching rubric of the family of God—not as distinct social entities competing for time and attention but as members of the same family.
 
由家庭塑造
Formed by the Family

 
耶穌的人際關係優先事項幫助我們明白,教會——神的家——在這裏不是為了服務於我們家庭的利益、它的喜好、欲望和需要。相反,我們的家庭是來服務神的家的。
Jesus’ relationship priorities help us understand that the church—the family of God—is not here to serve the interests of our family, it’s preferences, desires, and needs. Rather, our families are here to serve the family of God.
 
埃裏克·哈迪(Eric Hardie)在洛杉磯地區的玩具行業工作。像大多數年輕夫婦一樣,哈迪夫婦面臨著南加州房價過高的挑戰。他們最終在一個不太理想的社區安了家,這裏的學校體系不太受重視(哈迪夫婦有兩個女兒),小戶型房子的平均價格還在40萬美元左右。
Eric Hardie works in the toy industry in the Los Angeles area. Like most young couples, the Hardies have faced quite a challenge with the overpriced Southern California housing market. They finally settled on a home in a less-than-ideal neighborhood, where the school system is marginal (the Hardies have two daughters), and where the average price for a small single-family house is still about $400,000.
 
幾年前,跨國玩具和桌上棋盤遊戲公司「孩之寶」(Hasbro)給埃裏克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工作機會,而且還大幅加薪。孩之寶的總部位於羅得島州的波塔基特市,20萬美元可以買到一戶3-4居室的好房子。學校的收費標準也明顯高於哈迪夫婦現在所在的社區。搬到新英格蘭,對哈迪一家來說是個大勝利。大多數夫妻都會熱情地接受這份工作,舉家搬遷。
Several years ago, Hasbro, a multinational toy and board game company, offered Eric a once-in-a-lifetime job opportunity that came with a significant salary increase. Hasbro’s headquarters are located in Pawtucket, Rhode Island, where $200,000 buys a family a nice 3–4 bedroom home. The schools rat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Hardies’ current neighborhood, as well. A move to New England would have been a big win for the Hardie family. Most couples would have enthusiastically accepted the job and relocated their family.
 
埃裏克和他的妻子珍妮卻拒絕了這個提議。哈迪夫婦深深地紮根於教會的大家庭中,無法想像少了他們在〈海濱市基督教團契〉(Oceanside Christian FellowshipOCF)多年培養的人際關係的生活。由於他們的長期任職,埃裏克和珍妮對OCF其他人的生活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無論是在正式的靈命培養和藝術領域,還是在非正式的,他們與教會中的弟兄姐妹的日常關係中,這些弟兄姐妹都非常愛護和尊重哈迪夫婦和他們的女兒。
Eric and his wife, Jeannie, declined the offer. The Hardies are deeply embedded in their church family and could not imagine life without the relationships they had cultivated during their years at Oceanside Christian Fellowship. And because of their long tenure, Eric and Jeannie are highly influential in the lives of others at OCF, both formally, in the areas of spiritual formation and the arts, and informally, in their day-to-day relationships with brothers and sisters in the church who have come to dearly love and respect the Hardies and their daughters.
 
雖然我們可能不會面臨搬遷的決定,但我們當中的許多人以更微妙的方式優先考慮自然家庭。我們讓我們的家庭忙得不可開交,以至於幾乎沒有時間去發展神為祂的信仰家庭所預備的那種關係。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就會教給我們的孩子錯誤的人際關係優先等級。
While we may not be faced with a decision to relocate, many of us prioritize natural family in more subtle ways. We keep our families so busy that little time remains to develop the kinds of relationships God intends for his faith family. When we do this, we teach our kids the wrong relational priorities.
 
布蘭登·卡什是我教會的一位牧師,他是一位有四個孩子(5歲到16歲)、很明智的父親。布蘭登和他的妻子每次只允許每個孩子參加一項非學校、非教會的活動。卡什夫婦希望他們的孩子每週都有時間和教會的家人在一起,即使是在非正式的場合,以便和所有年齡段的基督徒建立有意義的關係。卡什夫婦意識到,與其他愛耶穌的人交往是培養基督徒品格的最佳途徑。我們被造是為了在神的大家庭中茁壯成長。
Brandon Cash, one of the pastors at my church, is a wise father of four children, ages 5 to 16. Brandon and his wife allow each child to participate in only one non-school, non-church activity at a time. The Cashes want their kids to have time each week to spend with their church family, even in informal settings, in order to develop meaningful relationships with Christians of all ages. The Cashes realize that Christian character is best developed by associating with others who love Jesus. We were made to thrive in the community of God’s family.
 
為了教會的健康
For the Health of the Church
 
回歸早期基督教的人際關係優先等級,不僅可以增進個人的靈性成長,也可以改善西方教會在現在已經成為後基督教文化中的健康狀況。
A return to early Christian relational priorities will not only enhance personal spiritual growth, but also will improve the health of the Western church in what has now become a post-Christian culture.
 
許多人都對近年來千禧年一代基督徒大規模離開教會感到惋惜(根據2011年巴納集團的研究,59%的人離開教會)。雖然大家都在關注為什麼這麼多千禧年一代離開教會,但其餘人選擇留下來的原因同樣令人著迷。根據2013年巴拿的一項研究,「千禧年一代中最積極的教會體驗是關係型的」。但不是任何關係都可以。在年輕人保持與信仰團體聯繫的原因中,跨世代關係(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位居榜首。那些留下來的人與教會中的成年人有親密的個人友誼的可能性,是離開的人的兩倍(59%對比31%)。
Many have lamented the mass exodus of Millennial Christians from the church in recent years (59% according to a 2011 Barna Group study). While everyone focuses on why so many Millennials leave the church, the reasons that the rest choose to stay are just as fascinating. According to a 2013 Barna study, “the most positive church experiences among Millennials are relational.” But not just any relationship will do.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 topped the list of reasons young people remain connected to their faith communities. Those who stayed were twice as likely to have a close personal friendship with an adult in the church as those who left (compare 59% with 31%).
 
正如巴拿的總裁David Kinnaman所說,
As Barna president David Kinnaman said,
 
培養跨世代關係是有效能的信仰群體在年輕人和老年人當中開展出蓬勃發展的信仰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在許多教會中,這意味著要改變說法,從簡單地把接力棒傳給下一代,轉變為更實用、更符合聖經的身體(即整個信仰群體,跨越人的一生)的圖景,一起努力實現神為我們所設定的目的。
Cultivating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in which effective faith communities are developing flourishing faith in both young and old. In many churches, this means changing the metaphor from simply passing the baton to the next generation to a more functional, biblical picture of a body—that is, the entire community of faith, across the entire lifespan, working together to fulfill God’s purposes.
 
把神的家看成是我們主要的家庭,也會減少把婚姻、教養兒女和家庭活動當成特權的情況,而有關單身和獨身的神學也會更加健全。根據《新約》聖經,神的家——而不是婚姻——是靈性成長的主要共同體。在早期的基督徒中,婚姻和單身都從屬於教會是一個家的總體模式之下,以及接受大使命、為基督贏得世界的總體熱情之下。
Seeing the family of God as our primary family will also lead to less privileging of marriage, parenting, and family dynamics, and a more robust theology of singleness and celibacy. According to the New Testament, the family of God—not marriage—is the primary community in which spiritual growth occurs. Among the early Christians, marriage and singleness were both subordinated to the overarching model of the church as a family and to an overarching passion to accept the Great Commission and win the world for Christ.
 
在《新約》聖經中,宣教、婚姻和單身在哥林多前書第七章中有最清楚的交集,婚姻被看作是對我們肉體欲望的「讓步」(第6節;「容許」),而單身則被稱讚為「身體靈魂都獻給主」(第34節;《和合本》作:身體靈魂都聖潔)的上等方式。保羅甚至說,男人不結婚是好的。因為單身的人,無論男女,都是「為主的事掛慮」(32節)。
In the New Testament, mission, marriage, and singleness intersect most clearly in 1 Corinthians 7, where marriage is viewed as “a concession” to our physical desires (v. 6) and singleness is commended as the superior way to be “devoted to the Lord in both body and spirit” (v. 34). Paul even says, “It is good for a man not to marry,” because a single person, male or female, is “concerned about the Lord’s affairs” (v. 32).
 
這是聖經中唯一一處將單身和婚姻並列評價各自服侍神的能力的地方,保羅的優先次序與我們今天在大多數教會中看到的優先次序看起來很不一樣。
This is the only place in the Bible where singleness and marriage are evaluated side by side for their respective abilities to serve God, and Paul’s priorities look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priorities we see in most of our churches today.
 
如果我們不把神的家擺在第一位,我們就會因為無意中忽略了教會家庭的成員而阻礙了教會的事工。大多數成年人會結婚,但很多人不會。而那些結了婚的人,都是在人生中很晚才結婚的,往往在青春期和婚姻之間留下了十幾年的單身成年生活。在我們中間也有弟兄姐妹在與同性的吸引力作鬥爭。一個將自然家庭淩駕於神的家之上,將婚姻讚美為人際關係的縮影的基督教團體,對於那些為了以主所喜悅的方式生活而必須承諾暫時獨身,甚至是一生單身的人來說,沒有什麼可以提供給他們。
If we don’t put the family of God first, we can stunt the ministry of the church by inadvertently ignoring members of our church family. Most adults will marry, but many will not. And those who do are marrying much later in life, often leaving a decade or more of single adulthood between adolescence and matrimony. There are also brothers and sisters among us who struggle with same-sex attraction. A Christian community that privileges the natural family over the family of God, and which extols marriage as the epitome of human relationships, has nothing to offer those who must commit to celibacy for a season—or even for a lifetime—in order to live in a manner pleasing to the Lord.
 
聖經中對教會的看法是把神的家作為人際關係的第一優先事項,把單身和婚姻都置於神的家的大標題之下。它鼓勵來自各種背景的單身的人和家庭,無論老少,彼此建立有意義的關係。它還動員社區中的每一個人運用他們的恩賜,以適合他們當前生活狀況的方式,為基督的身體謀福利,推動福音的發展。
A biblical view of the church that places the family of God as the first relational priority situates both singleness and marriage under the overarching rubric of the family of God. It encourages singles and families from every background, young and old, to cultivate meaningful relationships with each another. And it mobilizes everyone in the community to use their gifts for the benefit of the Body of Christ to advance the gospel in a way that fits their current life situation.
 
神希望祂所有的兒女都能長成「滿有基督的身量」(弗四13),而我們的屬靈福祉取決於正確地安排人際關係的優先次序。我們需要學習採用耶穌的人際關係優先順序,把神的家擺在第一位。
God wants all of his children to grow up into “the fullness of Christ” (Eph. 4:13), and our spiritual wellbeing depends upon rightly prioritized relationships. We need to learn to adopt Jesus’ relational priorities and put the family of God first.
 
譯按:這篇文章必須按照「在基督裏的自由」,也就是在福音裏的自由這個總原則來閱讀,不能作為華人教會常見的、用來轄制基督徒良心的律法主義式的教導來應用。
 
約瑟夫·H·海勒曼是塔爾伯特神學院(Talbot School of Theology)新約聖經語言和文學教授,最近的著作是《擁抱共享的事工》(Embracing Shared Ministry: Power and Status in the Early Church and Why It Matters Today (Kregel Ministry)
Joseph H. Hellerman is Professor of New Testament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t Talbot School of Theology and author, most recently, of Embracing Shared Ministry: Power and Status in the Early Church and Why It Matters Today (Kregel).

2020-03-15


84 家庭——基督徒的家乃一属灵单元The Family - The Christianhousehold is a spiritual unit

《简明神学》Concise Theology: A Guide to Historic Christian Beliefs,巴刻(J. I. Packer)著/張麟至译,更新传道会,2007年。


家庭——基督徒的家乃一属灵单元
The Family - The Christian household is a spiritual unit

“基督徒的家乃一属灵单元”又当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顺服。(弗5:21

家庭(指家人,包括双亲、小孩,不论其外有无亲戚、朋友和仆人)是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制度。圣经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视它为一属灵单元,又是培训人有成熟品格的场所。

家庭有其自身内在权威的结构——丈夫是妻子的头,而父母则是小孩的领导。所有的领导权都应以服事的形态出现,而非作一暴政者,而且家中领导权的角色得在爱中付诸实践(弗5:22-6:4;西3:18-21;彼前3:1-7)。十诫中的第四戒要求家中的头要领导全家守安息日;第五诫要求小孩敬重并顺服他们的父母(出20:8-12;弗6:1-3)。耶稣自己也摆下了好榜样(路251)。日后,祂强烈地反对人以敬虔为藉口,来逃避自己对父母应尽之责(可7:6-13);祂自己死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为祂母亲未来的生活作好安排(约19:25-27)。

家庭是教导、学习有关神和敬虔道理的社区。小孩一定要受这方面的教导(创:18:18-19;申4:96:6-811:18-21;箴22:6;弗6:4);且要受激励把这些教训当作生活的根基好好学习(箴13:2419:1822:1523:13-1429:15,17)。正如同神家中的管教是有目的的、是凭着爱心执行的(箴3:11-12;来12:5-11),世人家中的管教也必须如此。

家庭应视为属灵的单元来运作。旧约时代的逾越节就是一个以家庭为单元而举行的活动(出12:3)。当约书亚说:[至于我和我家,必定侍奉耶和华](书24:15),他就立下了一个榜样。在新约时代,家也成了基督徒委身的单元(徒11:1416:15;,31-33;林前1:16)。担任教会职务的候选人,要看他们是否善于治理自己的家,来评估他们的适任与否(提前3:4-5,12;多1:6)。

当我们服事神的时候,建造稳固的家庭生活,永远应是我们的努力重点。


THE FAMILY
THE CHRISTIAN HOUSEHOLD IS A SPIRITUAL UNIT

Submit to one another out of reverence for Christ. EPHESIANS 5:21
The family (i.e., the household, consisting of parents and children, with or without relatives, friends, and servants in addition) is the oldest and most basic of human institutions. The Bible stresses its importance as a spiritual unit and a training ground for mature adult character.

The family has a built-in authority structure whereby the husband is leader to the wife and the parents are leaders to the children. All leadership is a form of ministry rather than of tyranny, and these domestic leadership roles must be fulfilled in love (Eph. 5:22-6:4; Col. 3:18-21; 1 Pet. 3:1-7). The fourth commandment requires the head of the house to lead his whole family in Sabbath-keeping; the fifth requires children to respect and submit to their parents (Exod. 20:8-12; Eph. 6:1-3). Jesus himself set an example in this (Luke 2:51). Later, he fiercely opposed supposed gestures of piety that were really evasions of responsibility toward parents (Mark 7:6-13), and his own last act before he died was to provide for his mother’s future (John 19:25-27).

The family is to be a commun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bout God and godliness. Children must be instructed (Gen. 18:18-19; Deut. 4:9; 6:6-8; 11:18-21; Prov. 22:6; Eph. 6:4) and must be encouraged to take the instruction seriously as a basis for their living (Prov. 1:8; 6:20). Discipline, which means directive and corrective training, is necessary to lead children beyond childish folly to self-controlled wisdom (Prov. 13:24; 19:18; 22:15; 23:13-14; 29:15, 17). Just as there is purposeful, loving discipline in God’s family (Prov. 3:11-12; Heb. 12:5-11), so there must be in the human family.

The family is meant to function as a spiritual unit. The Old Testament Passover was a family occasion (Exod. 12:3). Joshua was setting an example when he said, “As for me and my household, we will serve the LORD” (Josh. 24:15). Households became the units of Christian commitment in New Testament times (Acts 11:14; 16:15, 31-33; 1 Cor. 1:16). The fitness of candidates for church office was assessed by observing whether they had led their family well (1 Tim. 3:4-5, 12; Titus 1:6).

The building of strong family life must always be a priority in our service of God.



2019-12-29


教徒的家庭

摘自《加尔文主义导论 为了上帝的荣耀》,周毕克 Joel R. Beeke)等著/陈知纲、安娜译,经典传承出版社

一个圣洁的家庭是一处安舒之地,是上帝的教会。.... 愿上帝兴起人们的心,将他们的家庭建造成小教会。这样,即使有邪恶的掌权者或是牧者,也无法扼杀信仰,无法在任何地方消灭敬虔!——理查德·巴克斯特

清教徒认为,基督徒和家庭的关系是与个人的成圣分不开的。圣经提供了正直生活的方式,既然其中有很长的篇幅教导家长和孩子应当如何相处,那么这种关系就是成圣的一个迹象。所以,基督徒应当认识到圣洁是从家中开始的,然后才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

清教徒牧者花很多时间教导父亲应当如何在家中操练属灵的带领,他们也建议基督徒母亲按照圣经的方式承担自己的角色并教导孩子向家长表示适宜的尊敬,以此作为对上帝的侍奉。在强调家庭时,他们的目标是只依照圣经而行,正如他们所说,圣经将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圣经告诉我们,要为着社会、教会和家庭本身的益处养育子女,以此来荣耀上帝,如巴克斯特所说:做敬虔后裔的家长绝不是一种小恩惠,这正是婚姻制度的目标。”以撒•安布罗斯认为,家长有责任“在家中兴起和建造基督荣耀的国度”。

清教徒通过他们的著作和自身的榜样,为我们提供了理想的改革宗基督徒家庭的样式,并将这一样式直接而具体地留传给了我们。本章将讲述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孩子是上帝的礼物

虽然清教徒相信婚姻最根本的目的是陪伴,但他们也相信生育孩子是婚姻之爱的自然结果。孩子被视作上帝所赐的福分,而且上帝显然经常地、充足地赐下这种福分。当时清教徒的家庭是很大的,平均有七到八个孩子,不过,婴孩的存活率并不是很高。通常,一个家庭中的孩子只有一半能长大成人。

虽然清教徒丈夫喜欢大家庭,但他们并非只想着繁衍后代,而不考虑自己的妻子。根据艾伦•卡登(Allen Carden)的记载,他们通常会在20 年的跨度中生育孩子,每两个孩子的出生时间一般相隔两年,因此孩子们的年龄差距非常大。

清教徒也非常敏锐地意识到,孩子意味着巨大的责任。家长将家庭视作教会和社会的苗圃,因此,他们希望尽一切可能确保孩子遵守圣经的律例和训词,特别是顺服父母的诫命。

家庭中的权柄

清教徒将丈夫和父亲做头的地位视为圣经的诫命,他们期望男人操练在属灵、社会和教育方面带领妻子和孩子的能力,并且为家庭提供充足的供养。

虽然妻子被认为应当顺服丈夫的权柄,但丈夫做头的地位并不意味着妻子是他的仆人。清教徒认为家中有各样不同的责任领域,其中有一些领域丈夫可以交给妻子管理,特别是与孩子和家中的仆人相关的事务。撒母耳•威拉德说:

 “上帝赐给了她对于他们的权威;她的丈夫应该允许她执行这权威。虽然丈夫是妻子的头,但妻子是家庭的头。”

在那些妻子比丈夫更有能力的领域,比如管理家庭财政,他通常可以将这些责任交给她。并且,男性做头的原则也并不妨碍女人在信仰上教导和劝诫男人。“女性可以并且应当在私下里、在家庭中劝勉他人,”撒母耳•托谢尔(Samuel Torshel)在《女性的荣耀》(The Woman's Glory)一书中写道,“她们也可以在私下里劝导男人,责备他们。”尼古拉斯•拜菲尔德(Nicholas Byfield)说,“当他的意愿违背上帝的意愿时,她的灵魂和信仰”并不受丈夫的约束。他又说:“如果她确认自己所反对的事是有罪的、有害的,她就不必如此顺从,并且可以劝导和建议她的丈夫,对他进行某些告诫。”

利兰•赖肯说,虽然归根结底而言,丈夫是家庭的头,但是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丈夫和妻子分享着这一权柄。比如,清教徒相信父亲对孩子的教育负有主要责任,但由于这一责任是被视作父母共同承担的,所以丈夫常常把大部分的教育权柄交给妻子。1677 年,马萨诸塞州多切斯特教会订立盟约,就清教徒父母对于孩子的共同责任和权威进行了出色的总结,要求父母起誓:“归正我们的家庭,努力认真地建立和维护家中对上帝的敬拜,在家中以纯全的心肠忠实履行一切家庭责任,即教育、训导、照顾孩子和全家,使他们行在上帝的道上。”

清教徒基于第五条诫命(参见《威斯敏斯特大教理问答》,第124- 133 问),将家长和子女的关系引申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如同孩子应当尊敬上帝授权以管理他们的父母,雇员应当尊敬雇主,学生应当尊敬老师,市民应当尊敬官员,教会成员应当尊敬教牧人员,在生活的每一方面,人人都应当明白自己的位置一或者是服从的角色,或者是领导的角色。一切的掌权者都应当操练依照圣经、在上帝的权柄之下进行领导,因为正是上帝赐下了圣经和自己的儿子,又把天上、地下一切权柄交给了自己的儿子。

养育子女的原则

虽然清教徒关于养育子女的许多观点我们都比较熟悉,但是对当时来说,他们的某些观念却是革命性的。以下列出了一部分他们推进圣经式子女教育的成果。

  1)养育子女从怀胎时开始。有远见的父母在孩子出生前有两大主要任务。第一,他们要每日为孩子的救恩祷告,因为孩子是在罪中怀胎的。(诗51: 5; '"他们也应当每日祈求上帝保护母亲和孩子。理查德•亚当斯(Richard Adams)写道:“虽然只是胚胎,但父母不仅有必要为他的分别为圣而感恩祷告——耶利米和约翰即是在母腹中就被分别为圣了(提前4: 5; 1: 5; 1: 15),还需祈求上帝照顾、看护这幼小的生命。”第二,当时自然流产是很常见的,所以,必须小心地保护母亲的健康。妻子在怀孕生产期间,丈夫要温柔地帮助她。如果他没有这样做,而孩子流产了,他将被视为“犯了罪,将面临审判”。孕妇不能骑马,她要仔细安排饮食,不可吃有害的食物,不可吃得太多或太少;如果因为她的疏忽造成了流产,人们会认为她“至少在上帝的良心审判上”,对孩子“犯了流人血的罪”。堕胎的父母则犯了“故意谋杀”的罪,将被判为有罪,在上帝的法庭和人的法庭上都要被“报复”

  2)母亲对照顾新生儿负有主要责任。清教徒强调母亲的责任包含哺乳,不可以交给接生婆或奶妈来做。威廉•古奇写了长达10 页的文字讲论母亲哺乳的重要性,并反驳了12 种反对意见。丈夫应当鼓励妻子哺乳,并且尽自己所能地帮助照管婴儿。

  3)为婴儿施洗是父母对上帝当尽的约中义务。清教徒养育孩子,其根基在于确信孩子是上帝与信徒所立之约下的礼物(徒2: 39; 林前7: 14),这在洗礼中得以显明。洗礼作为一项圣礼,是上帝隐秘恩典的可见记号和印证,正如旧约中以色列人信靠上帝,就为自己的儿子行割礼,因此在新约中,信靠上帝的基督徒也应当为孩子施洗,以确认他们进人恩典之约。巴克斯特说,上帝“命定将洗礼作为所有将要进入祂的教会、进人上帝之约之人的神圣起点”。

在洗礼中,基督徒父母为自己的孩子承担立约的责任。这样,上帝就宣告这些孩子是属于祂的;父母是为上帝管理孩子的人。托马斯•华森甚至说,基督徒父母“要努力使他们的孩子更多地成为上帝的孩子,而不是自己的孩子”。

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属于上帝的,并不意味着清教徒相信孩子从出生起就得救了。他们认为所有的孩子,不论被拣选的还是没被拣选的,降生到世上来的时候都是堕落的身份,在他们归信基督以前都是在罪中失丧的。因此,孩子在恩约之“下”,却不一定在恩约之“中”。他们在恩约的应许之下生活,但他们仍然需要有信心与这应许相称,通过悔改、信靠基督和圣洁的生活加以证实。清教徒确信上帝并没有“孙子”,每一代人都需要自己经历悔改。

然而他们相信,上帝使用父母来带领孩子经历个人的归正。日常的讲道经常教导父母如何抚养子女,以使孩子在洗礼中得到的圣约应许能在他们的生命中成就和实现。新英格兰的清教徒托马斯•科贝特(Thomas Cobbett)写道:

 “父母作为约民,能够向上帝和与他们一起加入到上帝之约中的孩子所表达的最大的爱和信实,就是教育孩子,使之达成这圣约中的条件,使圣约因此得以全然成就。”

  4)应该从小以主的道来养育和训诫孩子。孩子的得救和敬虔是教育的主要目的。这一目标只有通过圣灵所光照的上帝话语才能实现(罗10)。清教徒立法规定父母必须教孩子识字,这样他们就能阅读圣经和其他属灵资料,使灵魂得益。盖厄斯•戴维斯(Gaius Davies)总结了清教徒教导的方式:“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虽然教育应该全面,但敬虔比学知识更重要,应该选择有这样观念的人担任教师。应当注意到孩子的才能和恩赐,使他们能够为着某种合适的呼召接受训练。要记住基督事工的需要,若一个儿子有这样的能力,就应当激励他进入侍奉。”

阅读使教义的世界向孩子们敞开,甚至连清教徒的阅读教材也在传讲着神学,比如《新英格兰识字课本》(New England Primer, 1683 年版)。这一课本里教导了神学的基础知识:从A 条目的“在亚当(Adam)的堕落里,我们都犯了罪”开始,到乙条目的“撒该(Zacchaeus)爬到树,上,去看他的主”结束。

这种教材与教理问答一同使用。清教徒总是尽可能早地教导孩子教理问答;大部分父亲每周都会教每个孩子一个小时教理问答。为了帮助他们,清教徒牧师以问答形式撰写了关于基督教基本教义的书籍,提供经文支持。父亲讲解教理问答所包含的神学内容,通过圣经故事加以说明并与孩子们进行对话。

教理问答的目的是使盟约之下的孩子们更加明白讲道和圣礼的含义,预备他们进行信仰的宜认并教导他们捍卫信仰,抵制谬误;

孩子们也受到教导要爱真理,按照真理生活。清教徒传道人的教理问答书籍和讲道显示出孩子们被教导了诸如亚当的堕落、罪、定罪以及在基督里的救赎、基督的公义、永远的福分等真理,这些资料也向他们的意志和心灵发出邀请,逃向基督去除罪恶。教理问答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把他们的心装满知识,而是使他们在意志和心灵中热切地喜爱上帝的真理,这样,孩子就可以过一种圣洁的生活。巴克斯特建议道:“愿你在他们的一切教育中所关注和努力的首要目标是:使他们将圣洁当作最必要、最可贵、最有益、最愉悦、最欢乐、最可羨慕的生活状态;不要使他们将圣洁视为不必要、不光彩、有害或不舒服的,特别是要通过讲述圣洁的可爱,让他们爱慕圣洁。”威廉•帕金斯建议说:“在知识和信仰上教导孩子,必须要以这样的方式来安排,让他们能够欢喜接受。”

父母抚养和训练孩子敬虔地生活,不仅要使用言传,更重要的是,还要注重身教,理查德•格里纳姆为此写道:“经验告诉我们,孩子通过表情、姿势和行为所学到的,比从规矩、教义、概念或教导中学到的更多。”同样地,他们也认识到坏榜样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如格里纳姆所言:“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在教会和学校里蒙福,自己就要小心,不要在家里给孩子做出坏榜样,比如各样的疏忽、亵渎和不敬虔。另外,父母在家里可能带来的伤害,比在外面的牧师和教师能带给孩子们的伤害更大。”

  5)家庭敬拜是养育子女最有利的方式。清教徒家庭每天会聚集起来敬拜一两次。清教徒撰写的《威斯敏斯特家庭敬拜指南》(The Westminster Directory for Family Worship, 1647 年版)中写道:“每个家庭都应当进行家庭敬拜,一般是在早晨和晚上,包括祷告、读经和唱诗。”

典型的清教徒家庭敬拜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第一,祷告。清教徒相信,那些不呼求上帝之名的家庭,上帝会将自己的愤怒倾倒其上(耶10: 25)。家庭祷告既是家中的义务,也是一种特权。清教徒父亲通常会祷告5 10 分钟;他们的祷告力求浅显而不浅薄,他们努力在祷告中荣耀上帝,同时也很具体提出自己的需求;他们为家人认罪,求上帝赐福给家庭,代表家庭献上感恩;他们的祷告既自然又严肃,其中很大部分是用上帝的话向上帝说话。

第二,读经。这通常是由身为一家之主的父亲来做,一些父亲也会把这一部分交给有阅读能力的家人来做。一家人常常是按着次序读全本圣经,因为他们确信整本圣经都是,上帝所赐的,使基督徒的生命成为整全。在特别的场合,比如圣餐、亲友去世以及全国性的祷告和禁食日,父亲会选择一段相应的经文来诵读。

第三,来自圣经的教导。根据《申命记》6 6-7 节和11 18 -19 节,清教徒相信父亲应当通过提问、回答和教导的方式,就上帝的真理每日与家人进行交流。清教徒认为,父亲应当勤勉而热心地进行这项操练。《家庭敬拜指南》中记载了他们应当怎样做:

应当常常向家人诵读圣经;读完之后应当做出解释,以讨论的方式将所读和所听的内容好好应用。例如,如果所读的话语中责备了什么罪,所做的应用就是让所有家人谨慎小心,不要犯这样的罪;如果所读的经文中发出了哪些审判的警告,所做的应用就是让家人要畏惧同样的甚至更重的审判降临到他们身上,他们也应当对引致这些审判的罪加以警醒;最后,如果经文中要求了什么样的责任,或是应许了什么样的安慰,所做的应用就是激励家人向基督寻求力量,完成所吩咐的责任并使用上帝所提供的安慰。一家之主应当主导这一切事;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都可以提出问题和疑惑,寻求解答。

父亲在带领灵修时,要努力保持教义的纯洁,所做的应用要与内容相关联,他的态度也应当是热切的。他会提问,也鼓励大家提问,并且时不时检察孩子们的灵性状况。拜菲尔德(Byfield)说家庭教导中有八个合适的主题:敬畏上帝、圣礼的意义、上帝的律法、对上帝审判的思考、。上帝在子民身上伟大的作为、如何仰望上帝、圣经的整体大意,以及对教会讲道信息的强调。近期全家都认真参与的讲道,家庭、教会和国家中发生的神迹事件以及相关的例证,都是可供父亲耕耘的肥沃土壤,借此努力将罪、基督、恩典、属灵生活、圣洁和其他教义与话题带到家庭中。

第四,通过歌唱诗篇来敬拜上帝。大多数清教徒都像著名的释经家马太,亨利之父腓力•亨利(Philip Henry)一样,相信《诗篇》118 15 节(“在义人的帐棚里有欢呼拯救的声音”)指的是以色列家庭每日在帐棚里的歌唱。亨利又进一步说,清教徒家庭也应当每日在家中歌唱,发出欢呼拯救的声音,这样的歌唱将荣耀上帝、教化家人。唱诗会促进敬虔,因为它能够触动人的理智,温暖人的心灵,圣灵的恩典由此在我们中间被激发,我们在恩典中的长进也得到激励(西3: 16)。唱诗必须依据圣经,歌曲在教义上必须是纯正的,要发自内心、带着感情来唱(西3: 23)。

每日的家庭敬拜对于典型的清教徒家庭是必需的,也是一大荣幸,它被认为是帮助父母养育孩子的有力工具。对上帝荣耀的爱和对教会福祉的爱要求他们进行家庭敬拜。在家庭敬拜方面的失败,就是做父亲的失败,因为没有任何父亲可以忽视家庭敬拜却仍能保持全家的良心。威廉•惠特利说,若一位父亲不以属上帝的方式,即以家庭敬拜带领家人,就是“养了一家子的恶人,他的家庭也就成了魔鬼的学校、地狱的温床、死亡的国度”。

 6)管教是养育孩子的重要部分。清教徒以敬畏上帝的心养育孩子,包括严格的管教。这样的管教不只是包括教导或塑造正确的行为。“只有教义和榜样是不够的,”约翰•诺顿(John Norton)写道,“管教是主培养人的一个重要部分。”

清教徒说责备与杖打能教会人智慧。如果孩子不顺服,首先应该对其进行言语上的责备。父母在此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向上帝、向人犯了罪,必须悔改。如果言语的责备没有效果,就应当使用杖责作为“上帝所指示的方法”。古奇说:“这有助于更好地养育和教导孩子。这是父母可以使用的最后的手段——当其他方法都无效时,这一手段可以带来益处。”应当根据其过犯的大小来决定责打的程度,并且必须做得及时;责打的时候要带着爱心、怜悯、祷告和自制。

帕金斯警告说,在管教的时候不要过度使用暴力,这样会惹动孩子的愤怒(弗6: 4),也不能过于轻柔,像以利对他儿子所做的那样(撒上2: 23)。一方面,必须要破碎孩子天然的邪恶意志“要训练他们好好地顺服你,要破碎他们自己的意志。”巴克斯特建议道。另一方面,清教徒在破碎孩子意志的过程中并不希望破碎孩子的灵魂,所以他们主张管教应当公正、温和,要考虑到孩子的秉性。父母应当让孩子顽固的意志和自私受到约束与抑制,即便孩子的那些迷人特质是值得赞许的。

这样,清教徒就在严格和温柔之间建立了一种平衡。虽然他们确信孩子的内里是败坏的,但他们仍然乐观地相信上帝会拯救这孩子,因为他们相信上帝通常总会做工拯救自己立约的后裔。科顿•马瑟说:“小圣徒会被造成一个大天使;而且,蒙上帝赐福,世界上确实有这样的小圣徒。”他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我那敬虔的父母对我最好的照顾,就是从小以主的教导和劝诫养育我。因此,我得以远离许多明显可见的罪,如果没有受到这样的教导,我很可能就会犯下那些罪。因此,我对上帝的灵在我身上的工作拥有许多美好的印象,甚至从襁褓时期就开始了。”

  7)孩子在做重大的人生决定时,应当欢迎父母帮助。在17 世纪,年轻男子和女子都是准备终身从事某种职业的。清教徒论道,上帝事先为每个信徒定下了某种职业,他们在其中为着上帝的荣耀工作和生活。孩子们进人青春期的时候,父母应当帮助他们确定自己应当从事什么职业。亚当斯对他们的任务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基督徒父母不仅要关心如何为世上的工作训练孩子,还要尽其所能地为他们建议诚实、适宜而有益的呼召和职业,他们可以藉着这职业,按照上帝的意愿、上帝所赐给他们的能力、上帝在他们心中所栽培起来的倾向服侍自己的同辈人(徒13: 36),在这一领域,他们能够最有效地推进基督的国度。”

同样地,基督徒父母也要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人生伴侣。父母至少要考虑到五个主要条件,以下按其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列:

1)候选者会在婚姻中与自己的子女一同智慧地、真正敬虔地度日吗?

2)候选者符合圣经对婚姻伴侣的描述吗?候选的男子是否有良好的带领能力,其举止是否有恩慈?候选的女子是否顺服和尊敬自己的父亲?具有合乎圣经的思维方式,并且拥有反映出这种思维方式的性情,这是最为重要的。

3)候选者是否成熟,进入婚姻的动机是否正当?一定要避免出于错误的动机进入婚姻,比如爱慕金钱或权力。

4)候选者在社会阶层和经济方面是否与自己的子女相配?一定要避免在文化和社会方面让不相配者“同负一轭”的情况,因为在3 个世纪以前,改变社会阶层并不常见,也不容易。

5)自己的孩子是否认为候选者有吸引力?虽然清教徒教导说大部分的浪漫都是婚后才发展起来的,但他们也认为,一开始的时候就至少应该有一些浪漫的火花。注意,外貌是最次要、最微小的需要考虑的事情,婚姻更多的是建立在性情上,而不是外貌上。

清教徒牧者建议父母和孩子避免两个极端。第一,父母不要强迫孩子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职业,以及和不感兴趣的人结婚。“虽然父母可能认为这一对人很般配,但他们也不能强迫孩子。”古奇写道,“虽然在此事上父母有不可侵犯的权利,但应该采取一种中立的态度,要让双方都甘心乐意地结合在一起。”第二,孩子即使一时不赞同父母的建议,也不可轻忽对待。他们应当认真地思想,父母是为他们最大的好处而考虑的,因为父母比孩子们更有智慧,通常知道什么对孩子最好。如果父母的建议和孩子的心愿差异很大,孩子应当为这建议而祷告,认真地考虑它,然后在必要时礼貌而尊敬地告知父母,自己内心里无法赞同他们所推荐的配偶或职业。

父母全方位的参与

清教徒父母还有许多别的重大任务,比如物质上的供应、娱乐方面的指引、拟订遗嘱,等等,无法在这里详述。从怀胎到婚姻,我们完全可以说,父母全方位地参与到孩子的生命中;在每一方面,父母的任务都是带领孩子归向上帝,按上帝的旨意而行。清教徒父母以祷告的心等候上帝赐福给他们的这些努力,衡量蒙福的标准主要是孩子与上帝同行,在生命中显为圣洁,为家庭、教会和社会的福祉操练自己的恩赐。

清教徒蔑视那些忽视养育孩子之责的人,认为他们是愚人和恶棍。清教徒传道人常常严肃地警告那些忽视养育孩子的父母。理查德•马瑟说,在审判日,将会有一些孩子被定罪,部分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忽视了教养他们敬畏上帝,这些孩子将会用如下的话来控告自己的父母:

我们所承受的这一切都是因为你们;你们应该教给我们关于上帝的事,然而你们却没有;你们应该阻止我们犯罪,纠正我们,然而你们却没有;你们是我们最初堕落和犯罪的源头,然而你们却从不关心我们能否从中被拯救。我们有这样属肉体的、冷漠的父母,我们有祸了!你们不阻止自己的孩子遭受永远的悲惨结局,毫不同情,毫不怜悯,你们也有祸了!

在这样的警告下,清教徒父母通常都极为认真地履行养育孩子的责任,并且采取神学性的、客观性的、一丝不苟地遵照圣经的方式,而不是理论性的、主观性的、实用主义的方式。这样的结果就是许多家庭都像一个迷你版的教会,清教徒约翰•格里(John Geree) 1646 年所写的小册子《老式英国清教徒,即不从国教者的品格》(The Character of an Old English Puritan, or Nonconformist)里说道:“他(典型的清教徒)在成员和活动方面都努力将自己的家庭变成一个教会,只允许敬畏上帝的人进入其中,并且努力使那些出生在这里的人也在上帝里面重生。”

清教徒认为,本地教会和社会的福祉有赖于孩子们在家庭中所学到的。科顿•马瑟说,井然有序的家庭“自然会使其他的群体也井然有序”。他总结道:“家庭是教会和国家的根基;摧毁家庭,就摧毁了一切。”

本章中所总结的许多观念都是我们所熟知的,这也见证了清教徒的教导对后世教育家的影响。当然,归根结底,他们的观念之所以优秀,是因为这些观念出自圣经。他们极为擅长将个人的敬虔与全面的基督徒世界观结合起来,而后者是合乎圣经的加尔文主义的特点之一。他们以圣经是可靠的真理宝库这一信念为前提,因此,将基督信仰应用到婚姻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有了根基。

巴刻总结说,清教徒“创造了英国基督徒婚姻和英国基督徒家庭”。,我们需要恢复他们那样的加尔文主义异象,用腓力•亚瑟(Philip Arthur)的话来说:

“我们要恢复清教徒的观念,像他们那样盼望在生命的平凡小事上忠于上帝(如此就必获得奖赏),相信在一切关系上都尊荣,上帝并在其间艰难地维持平衡是高尚、宝贵的,认为必须在本地教会、社区和国家向上帝尽到应尽的义务,尊重和服侍配偶、父母、孩子、雇主和雇员。换句话说,就是靠着上帝做好一切日常小事,深知谁尊重上帝,上帝也尊重谁。这就是真实的、可贵的、实际的加尔文主义,在现今这个自鸣得意和不敬权柄的时代里,在这个人人都按着自以为正确的方式行事的时代里,是值得效法和极为必需的。”


2018-10-30


“完美的不完美家庭”讲座系列05:学习真喜乐 & 活出新身份

Original BC生命树 生命树辅导研究中心
作者 | 洪奕蕾博士

家是我们学习真正喜乐的地方

你们应该都听过圣经中拉撒路的故事(注:参见约翰福音111-45)。耶稣收到一个很紧急的信息,马利亚和马大的弟弟拉撒路得了重病,她们希望耶稣立刻赶过去。耶稣素来都爱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这一家人,但祂听见拉撒路得重病之后,却在原地多住了两天(11:5-6)。结果等祂到的时候,拉撒路已经死了。马利亚俯伏在耶稣脚前说:

“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11:32)

你能想象这个场景吗?马利亚心痛欲绝,耶稣其实也很伤心,因为这是祂所爱的人。

可是,耶稣的爱不是为了取悦别人,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即使这些期望看起来是完全正常的。谁希望自己所爱的人死呢?但耶稣一开始就讲了祂的理由。

“乃是为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11:4)

“拉撒路死了。我没有在那里就欢喜,这是为你们的缘故,好叫你们相信。如今我们可以往他那里去吧。”(11:14b-15)

耶稣希望每个人都能认识到祂是神的儿子,是救赎者,能够战胜死亡。在11章到2526节,祂对失望的马大说: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

耶稣知道马大和马利亚很伤心,可是祂并没有专注于她们短期内对祂的看法,因为祂知道结果是什么。耶稣让人打开坟墓,祂大声呼叫拉撒路出来,每个人都看到拉撒路复活了。祂提醒他们:
“我不是对你说过,你若信,就必看见神的荣耀吗?”(11:40

那一天,他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老师和一个医治者,他们看到了如马大之前所说的:
“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就是那要临到世界的。”(1127)

很多时候,我们把婚姻里的喜乐和爱划上等号;觉得我爱你,就是要让你喜乐,让你高兴。但这是一个常见的错误,也是我们在婚姻中常常会感到受挫的一个地方。
有时我们在婚姻中遭受痛苦,是因为我们对爱的理解是建立在错误的基础、建立在我们自己的欲望和惧怕之上。

因为要爱一个罪人——而我们也是罪人——就肯定会发生一些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要像耶稣爱你一样爱另一个罪人,意味着要与他进行艰难的对话,可能是意见不合,甚至要对罪恶和破坏性的行为说不。换句话说,如果你真的爱你的配偶像耶稣爱你一样,有时你就会面对和耶稣一样的处境:冲突和拒绝。

当我们看到配偶做的事真是得罪神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为爱他的缘故而进入冲突?很多时候,我们的爱不一定意味着要喜乐,就好像我之前说到,我先生因为爱我的缘故,为了让我看到我不是为神而只是为自己在做事情,他会愿意跟我吵架。
弟兄姐妹,我们在婚姻里通常讲什么样的话题?是关于买车子和房子吗?我并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说我们能深入一点吗?

我们是否有这样的心态:“如果你什么地方改变了,我就会幸福,我们的婚姻就不会有问题。” 没错,我们希望配偶改变是因为我们确实看到了他们的弱点。但是我们该怎么做呢?是站在上帝的位置上?还是要帮助配偶看见基督?我们愿不愿意因为爱对方的缘故甚至跟他争吵呢?这样的爱才会带来真正的喜乐。

因为,真正的喜乐并不是建基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是我会学习更多地像神。

最近我辅导一位婚姻遇到问题的姊妹。她说:“我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我老公还会有很多问题,可是我现在学习不再害怕他,而是去敬畏神。我不再想得到一些我以为是喜乐但其实不是喜乐的东西。以前我要的是家里不吵架,但这不是真的喜乐。”
享受美好的事物很容易;但是那些痛苦的事情呢?我们能在其中有喜乐吗?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答案可以回答“为什么”;但是,不知道答案并不能阻止我们感到喜乐。


就像圣经中的保罗,当他讲到自己爱当时的那些教会时,那些教会里面是有很多问题的。可是,他爱他们。

哥林多教会中有乱伦的罪、有几个人是骗子,还有几个人互相攻击;可是保罗说:
“我大大地放胆向你们说话,我因你们多多夸口,满得安慰,我们在一切患难中分外地快乐。”(林后7:4

加拉太的教会中很多人离开恩典的福音,回到了律法主义;腓立比教会里面的同工有很多个人之间的纷争,可是保罗说:
“我每逢想念你们,就感谢我的神,每逢为你们众人祈求的时候,常是欢欢喜喜地祈求。”(腓13-4

帖撒罗尼迦的教会中,有一些人越来越懒,可是这个长期受苦的使徒在告诫他们之后又说:
“因为你们就是我们的荣耀,我们的喜乐。”(帖前2:20

尽管这些教会有很多挣扎和失败,保罗却发现爱他们是极大的快乐。

我想说的是,真爱会带来真正的喜乐。当我们真爱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有真正的喜乐。

无论这个人有多么麻烦,多么不容易去爱,如果神给我们从祂而来的慈悲去爱,祂也会给我们从祂而来的喜乐。

我曾经听过一句话说:一个家庭的喜乐,不在乎这个家有多漂亮,而在于家里的人让我开心。但我却会说:一个家庭的喜乐,不只在乎家里的人是谁,不在乎这个人让我喜乐,而是在乎这份喜乐是从哪里开始。答案是:从我开始。我是家里的一份子,我不可能永远都等着对方改变,然后我才改变。改变从哪里开始?从我开始。

家是我们操练活出新身份的地方

我们其实一直都在改变;可是我们是从哪里开始改变?又是怎样改变的呢?当神说祂要怎样帮助以色列改变的时候,祂说:
“看哪,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国之上,为要施行拔出、拆毁、毁坏、倾覆,又要建立、栽植。”(耶1:10

圣经所讲的改变有两个方面:首先要拔出、拆毁、毁坏、倾覆,把所有不好的东西连根拔出;然后才可以做建立和栽植的工作。

为了婚姻的健康,同样也需要这两种力量;我们需要有拆毁,同样也需要有建立。只清理表面而忽略深层的东西是不够的。

很多时候,心理学的书、甚至是某些基督教婚姻辅导类的书会说,婚姻的问题可能是沟通的问题。然而,圣经却讲得非常清楚:沟通的问题、金钱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表面的问题。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心里敬拜的是谁”。这才是导致上述这些表面问题的原因。

《提摩太后书》222节说: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

《以弗所书》421-24节说:
“如果你们听过祂的道,领了祂的教,学了祂的真理,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当圣经讲到改变的时候,所说的是“完全的”改变。先要把你心里不好的东西“全部”拿出来,然后才可以放新的东西进去。因此,当你说你想要改变自己的婚姻、改变你的配偶时,我会说:先停一停,看一看,有一些什么东西在你心里,是神想要帮你拆毁、拔出、毁坏、倾覆,然后帮你建立、栽植的?

例如:

第一,我们的生活和婚姻是不是出自于自私和自我为中心?

如果你对自己诚实,如果你愿意看到自己内在的一些问题,你应该就会发现,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自私。
保罗区普说:“我们不一定自私得比其他人少一点,我们只是自私的地方不一样而已。”

第二,我们是不是自我为义?我们是如何面对批评在?

想一想,当你的配偶跟你说你需要改变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反应?你会说“谢谢你帮我看到我的问题,谢谢你帮我指出来”;还是你会说这是对方的错,或指责其他人?经常发生的情形是,当配偶说他看到我们需要改变的地方时,我们就会回答:“对啊!我需要改变;可是你先改,你也有你的问题。”

第三,我们是不是忙碌在错误的地方?我们是不是因为太忙碌而没有将时间留给婚姻?

如果把婚姻比喻成一个盆栽,盆栽里面的植物不需要漂亮的房子,不需要别人的称赞;它需要阳光、水和土壤,同时它需要时间,需要有爱心的人--婚姻,是需要花时间的。想一想我们是在为什么忙碌?很多时候我们工作上有很多压力,需要加班。或者我们有孩子,还有事工。可能有时我们会想,“如果这个事工没有我,那就做不下去了”;或者“如果我少为孩子做点什么,孩子的人生就会搞砸。”如果是这样的话,恭喜你,我要告诉你,你错了。因为如果你会这样想,就表示你还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天父正在掌管一切。当我们看到一个事工上好像没有工人的时候,我们要明白如果这是神兴起的事工,就一定会有人去完成;不要觉得你自己那么重要。我的意思不是说,弟兄姐妹就不要服侍了。我不是这个意思。当我们去服侍人的时候,其实是在服侍神。可是我们需要想一想,我们的平衡在哪里?

或者更具体地说:我们做事工是为了什么?是因为需要得到别人的称赞呢?还是真的是为了服侍神而做?这两者表面看上去是一样的,可神知道其实我们的心并不一样。

第四,我们有没有专注于我们的婚姻?我们有没有把婚姻看得足够重要?

健康的人为什么健康?因为他很在意吃什么,有没有运动,会不会生病。很多时候我们把婚姻当作理所当然,把彼此视为理所当然。结婚之前,我们会为对方花很多时间,学习他爱什么、不爱什么,了解这个人的个性、他的家庭背景,和他的梦想。可是结婚之后,我们就把这些都忘了。我们在结婚前给予彼此的这种积极性的关注,在结婚后似乎消失了。我们不会这么说,但我们就是这么生活的。我不是说我们必须回到约会的时候,因为那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有了不同的责任:我们有孩子,还要操心柴米油盐的很多事情--可是一个健康的婚姻是需要花时间的。你们愿意抽出时间给彼此关注吗?就好像前面讲过爱是一份工作。

我们可不可以有弹性地去规划一下,怎么样给我们的配偶更多时间、更多精力?
这不是在计算一个礼拜要多少个小时给配偶,而是说我们是不是尽力在做。

举个例子,我知道对我来说时间太有限,三个孩子在家教育,又有自己的工作;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三个孩子要往哪里放。有时候我们夫妻会把孩子放在一个朋友家,请他帮我们看一个小时;我们就一起出去吃东西,有一点可以专心沟通的时间。同样地,当我朋友他们夫妻需要出去的时候,我就帮他们看孩子。这样的情形,虽然不会让我们多出很多时间,可是我们都知道彼此在尽力地找时间约会,尽量不要因为有很多事情就忽略了婚姻的关系。

第五,我们是不是太在意配偶对自己的看法?是不是经常过着惧怕人的生活?

看重配偶、想要帮助我们的配偶、认识我们的配偶是好的。可是有时候我们是不是太在意配偶对自己的想法了呢?前面说到,我们认识配偶,是为了帮助他更加地像神,而不是为了让我知道怎样得到他的喜悦。

我们常常试图从配偶那里得到我们只会从上帝那里得到的东西。被接纳和尊重的欲望本身并没有错,它们提醒我们上帝把我们设计成群体性的存有。可惜的是,通常这些欲望却变成了我们内心的主宰。

第六,懒惰的问题。

老实说,我们每个人都很懒惰,常常想要偷懒。有时候,在婚姻里我们会看到一些情况需要我们去讲一些话;可是因为太累了,我就不愿意讲,我宁愿去玩游戏或者看韩剧,因为我不愿意花时间在配偶身上;或者是我害怕花这些时间,因为我不想吵架。

可是却没有想过,懒惰其实是因为自爱,也是自私的一种表现。

懒惰允许我们不去做我们知道应该做的事;让我们相信美好的事物应该会自动出现在面前,而不是必须努力去得到。懒惰让我们选择自己觉得舒服的,而不是对配偶最好的事情。懒惰总是自我关注和自我辩解,没有纪律和动力,使我们在需要果断和爱的行动时变得被动,在应该投入的时候选择逃避。懒惰使我们对别人的期望超过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懒惰需要好的东西,却不愿意投资。这是我们婚姻中的一个大问题。

最后,为什么我会用“完美的不完美家庭”作为讲座的名字。当我们还活在罪里面的时候,没有人有办法完美。就算我们很想要完美——不论是完美的自己或是一个完美的家庭——我们还是没有办法做到。这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罪,也是因为这个世界的罪。可是,基督徒也是活在神的国度里的。当我们活在神的国度里时,我们就可以变成完美的。不是因为我们完美,而是因为我们的主耶稣是完美的。
同样的,在我们想要的完美婚姻里,若是靠着自己,我们就没有办法去爱对方;除非我们靠着主耶稣。当然,在这个世界里,我们还是会碰到罪恶;还是有犯罪的机会;还是会做错事情——可是,这些东西在基督里都已经完全被洗净了。就算这个婚姻里面会有错的地方,我们愿不愿意看到我们的婚姻是在基督里已经被洁净的一个完美婚姻?

这同时也是因为:我不单只是活在现在,而是活在将来。这样说的意思是:我不是只活在现在,我现在还有确据是来自神给我的将来的盼望。所以,当我看配偶的时候,我不再只是看他现在怎么样;我更要从神永恒的眼光去看我的配偶和他的现在。因此,虽然生活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我们还是可以享受神的恩典,还是可以透过神的眼光去爱我的配偶。而我们不完美的家庭,就是爱我们的神给我们的完美处境;让神的儿女可以在其中靠着神、也透过神的眼光操练彼此相爱,就能越长成耶稣基督完美的样式。

注:婚姻中的自我反省例证参Paul Tripp's What Did You Expect? (Wheaton: Crossway, 2010), 191-201.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生命树辅导研究中心”微信平台。版权所有,转载请先与本号后台联系,并请注明:“转自生命树辅导研究中心微信公号”。未经授权,请勿修改文章原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