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加爾文的禱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加爾文的禱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01-31


告的规则

转载自Timothy Keller所著的《祷告解密》Prayer: Experiencing Awe and Intimacy With God一书的第七章,希望之聲文化有限公司。

我们第三份论祷告的“大师作品”,是在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的《基督教要义》中。加尔文论述最突出的部分,也许就是他所称的“祷告规则”。

喜乐的敬畏

加尔文的第一项祷告规则,是当存敬畏的心或“敬畏上帝”。加尔文呼吁基督徒,首先,对于祷告是什么,要有恰当的严肃和庄重感。那是与主宰宇宙的全能上帝之间的个人聆听和交谈。没有比“毫无敬畏”更糟糕的了。[2]相反,我们来祷告的时候,必须“受到上帝的感化”,以至于“摆脱一切凡情俗虑”。加尔文在这里触及到圣经中最被误解、但却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即“敬畏上帝”。敬畏上帝显然是代表着害怕,但是是害怕什么,而又为什么害怕呢?

我们很自然会想,敬畏上帝代表着害怕祂惩罚我们。然而约翰一书4:18告诉我们,“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并且补充说明,所除去的那种惧怕,就“含着刑罚”。罗马书8:1教导说,在基督耶稣里的人就不被定罪了。由此我们可以结论说,基督徒的敬畏上帝,意思不可能是我们一直害怕着若没有过正直的生活,就会在属灵层面失丧。其他如诗篇130:4这样令人惊奇的经文也说,蒙赦免的经历实际上是增加了对上帝的敬畏。

所以,基督徒应该害怕上帝什么呢?要这么想。设想你突然被引荐去见某位你一直非常仰慕的人,你甚至曾把她当成英雄崇拜过。你伸手去与她握手,突然就呆住了。你不能相信自己实际上正在与她见面。你尴尬地发现自己在发抖流汗,而当试图说话的时候,你有点接不上气。这是怎么回事呢?你没有害怕受伤或受罚,你所真诚害怕的反而是――对那人在那样的场合做了蠢事,或说了不合适的话。你喜乐的仰慕里有一个敬畏的层面,你充满了敬畏,所以不想把事情搞砸。

即使在一位值得仰慕的人面前,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那在上帝面前,这该是多么正当的反应呢?在肯纳斯•葛兰姆(Kenneth Grahame)的名著《柳树间的风声》(The Wind in the Willows)里,有一章叫做“黎明大门前的吹笛人”(The Piper at theGates of Dawn),其中鼹鼠和河鼠两个人物遇见了动物界的神祗潘神,听到他在吹风笛。他们目瞪口呆:

  “河鼠,”他好不容易打着抖,发出一丝声音:“你害怕吗?”

“害怕?”河鼠眼中闪着无可言喻的爱,喃喃说道:“害怕!怕他?噢,绝不,绝不,然而——然而——噢,鼹鼠,我是害怕!”[3]

就我所知,这不输其他地呈现了“敬畏上帝”的概念。我们可以说,害怕惩罚是一种自恋型的惧怕,是纯粹只关心自己的人才会这样。相信福音的人,相信自己得到了不配得、但不动摇之恩典的人,会在一种吊诡性的爱慕且喜乐的惧怕中成长。因为在上帝里面有说不出的爱和喜乐,所以我们因有幸与祂同在的特权而颤抖,而当祂同在的时候,我们也因要尊荣祂的强烈渴望而颤抖。我们深深地害怕会让祂担忧。换个方式说:若有人把一个精美、无价的古代明朝花瓶放在你手里,你也会相当地害怕,你的颤抖不是因为害怕花瓶会伤害你,而是害怕你会伤害到它。当然,我们不可能真正地伤害到上帝,但基督徒应该非常在意于不让那一位担忧或蒙羞,因为祂是如此的荣耀,而且为我们做了这么多。

加尔文说,这种敬畏感是祷告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祷告是既要求它,也产生它。我们可以得到上帝的关注和同在这件事实本身,就应当让我们思想集中、心灵提升。

灵性缺乏

加尔文的第二项祷告规则是,“真正感到自己的需要就避免形式化”[4],加尔文在这里指的是可称作“灵性谦卑”的心态。它既包括强烈地感到我们在一般意义上依赖上帝,也包含了乐意去承认并悔改自己在具体意义上的错误。加尔文对中世纪(和现代)那种常见的观点提出警告,即以为祷告就是好像穿上你最好的属灵衣服,用你的虔诚来打动上帝。他完全拒绝上帝可以“用虔诚来讨好”那样的观念,或者是祂会“只因为表现好”就垂听祷告。[5]事实上,想要祷告有成效的人,态度必须完全相反。我们必须对自己的缺陷和软弱毫不留情地诚实。我们要尽量避免那种“不实在”,以为自己需要戴上最好的面具。我们来到上帝面前的时候应该知道,我们的唯一盼望就在于祂的恩典和赦免,所以我们也要诚实地说出我们的怀疑、惧怕和空虚。我们应该带着“乞丐的性情”来到上帝面前。

与“敬畏上帝”的呼吁一样,这项规则在现代人听来也觉得刺耳,但并不需要如此。加尔文只是在告诉我们,要丢弃一切伪装、逃避各种虚假。一位叫弗朗西斯•斯布福特(Francis Spufford)的作者,用非常现代的说法也这样地发出了相同的呼吁。他在讨论我们的有罪时说: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不只是我们倾向于摇晃、绊跌,偶然地把事情搞砸,好像我们只是让熵(编注:物理名词)得以增加的被动角色。这里指的是我们主动破坏东西的倾向,而这里的“东西”包括……承诺,我们关心的关系,我们自己的健康或别人的……“你”这个人的欲望很荒谬、不协调:你在最深处的渴望安排得乱七八糟,所以你在同一个时刻又想拥有又不想。你的个性,你意识到,更适合闹剧(甚或悲剧)而非圆满结局……你是人,那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那就是我们通常性的经验。[6]

除非我们完全承认,我们里面有被圣经称为“罪”的混乱,否则我们就活在加尔文所称的“不实在”之中。咨商师会告诉你,唯一能真正摧毁你的品格缺陷,就是你所不承认的那些。所以,对真正的祷告来说,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认罪和悔改。再一次地,祷告既要求、也产生这样的谦卑。祷告把你带入上帝的同在,而你的缺点在那里就暴露了,然后新的缺乏意识就驱使我们甚至更强烈地寻求上帝,求赦免和帮助。加尔文写道:“宣告专心寻求祂的人必寻见(耶29:13-14)……由此可见,蒙神悦纳的祷告少不了悔改。”[7]你若自以为是,把你的问题怪罪别人,不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你就不会全心寻求上帝。祷告既要求我们、也使我们能够放弃自以为义、推卸责任、自怜和灵性骄傲。

你能在多大程度上躲避自满的“不实在”,你的祷告生活就能在多大程度上变得丰富和深刻。

安心地信靠又确实地盼望

加尔文的第三和第四项祷告规则,应该并列地放在一起考虑。他的第三项规则是,我们应该顺服地信靠上帝。“当我们向神祷告时,要谦卑地将一切荣耀都归给神,弃绝一切的自夸和自我价值……”[8]即使当事情的发展并非如我们所想要的那样,我们还是要信靠祂。这也是耶稣的祷告“定律”,因为所有祷告的人都要说“愿你的旨意行”。祷告的一个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心信靠祂的智慧,而不是我们自己的。应当说,“我需要的就是这些――但你最知道”。应该用只有祷告才能做到的方式,把我们的一切需要和愿望都放在祂手中。这种转移所带来的安慰和安息,是任何其他方式都做不到的。

但是,第四项规则也一样至关重要,必须与第三项并列。我们要带着信心和盼望祷告。加尔文写道,“当我们心里充满真实的谦卑而虚己时,我们应当被激励祷告,因确信神必定应允我们。”[9]他立刻承认,“这二件事看起来似乎互相矛盾”。但他接下来论证表明,为什么这种矛盾只是表面的,并不是真的。

若上帝的旨意总是对的,而且顺服祂的旨意又如此重要,那为何要带着热情和确实的信心祷告任何事情呢?加尔文列出了原因。上帝邀请我们这么做,而且应许会回应祷告――因为祂是我们在天上良善又慈爱的父。[10]此外,上帝常常等到我们为之祷告的时候才赐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求而得到的好东西,我们心里通常会把它解释为,是自己聪明和勤劳的成果。从上帝而来的礼物,若我们不承认它们是礼物,那它们对我们的灵魂来说会是致命的,因为它们会强化自满的幻觉,导致我们过度自信,为失败铺平道路。

最后,加尔文论证说,这两项互相平衡的真理不仅不互相矛盾,而且互相补充。一方面,我们知道我们“得不着,是因为我们不求”(雅4:2)。上帝有很多好东西,但除非我们透过祷告尊荣祂,让我们的心可以安全地接受,否则祂就不会给我们。但另一方面,有哪一位深思熟虑的人,在知道自己智慧的局限,及以为上帝会完全按照他们的愿望满足他们之后,还敢祷告呢?有无数关于精灵、神灯和许愿的故事,都说明了那项几乎算老生常谈的真理,即我们的愿望,是如前面所看见的那样“安排得乱七八糟”,常常是致命的愚昧。然而,我们不需要害怕。上帝不会赐给我们任何与祂心意相左的东西,而祂的心意总括长远地来说,是对我们最好的(罗8:28)。所以,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祷告,因为祂不会随便我们要什么就给我们。“神照祂测不透的旨意调整事情的结局,好让圣徒的祷告(虽然有信心和谬误混杂在内)至终不致落空。”[11]

若我们把加尔文的第三和第四项规则放在一起,就会有巨大的祷告动力。“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太7:7-8)——带着确实的盼望祈求。不要怕你求错了。你当然会错!但上帝按照祂不可测度的智慧“调度万事”。呼求、祈求、恳求吧——你会得到很多回答的。最后,当你没有得到回答,或答案不是你所想要的,也要用祷告让你能够安息在祂的旨意中。

以一敌众的规则

加尔文阐述完了他的第四项祷告规则之后,又补充了一长段非常重要的“终曲”,所以大多数读者都把它理解为第五项规则。

第五项规则实际上是对规则一词的重大修饰。他说:“以上我所说关于祷告的四个原则并不是指神严厉要求到一个程度,若信徒没有完美的信心或悔改并完全照神的旨意热烈祈求,神就会拒绝他们。”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像出尔反尔,但其实不是。“从来没有人照神所要求的那般正直地祷告过……神宽容我们的不足……因我们若没有这怜悯,我们就无法自由地向神祷告。”[12]加尔文的第五项原则是恩典的原则。他力劝我们不要下结论说,只要遵循了任何一套规则,我们的祷告就配垂听。我们构想或做到的任何事情,都不能让我们有资格进到上帝面前。只有恩典才能——不是基于我们的表现,而是基于基督的救赎之工。

所以,这项“规则”的功能是什么?若一切都是恩典的话,我们如何祷告还有什么关系呢?答案是,祷告应该受到那种恩典的塑造,并与之相符。喜乐地敬畏,无助但确信,这些就近上帝的方式之所以可能,都只是因为我们与上帝的亲密关系并非赚来的,而是当作礼物所接受的。只有当我们看到自己是无法守规则,需要上帝怜悯的,我们才能变成开始守规则的人。规则并不赚得或配得上帝的关注,而是让我们的祷告与上帝是谁相符——上帝乃是白白赐恩的上帝——从而使我们与祂越来越联合。

这里有个例子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来思考这件事。你单击灯的开关,灯泡就亮了。灯的开关为灯泡提供了能量吗?不,能量来自于电力。开关本身没有能力,但它把灯泡与能量连在一起。同样,我们的祷告没有功德,无法为我们强取与天父的亲密关系,基督已经做到了那一点。但是,若祷告的方式符合“上帝有恩典”的认知,祷告就可以把我们与祂连结起来。若我们祷告不带着谦卑,若我们祷告充满了不耐烦的要求,那我们就与祂断开了。另一方面,若我们祷告不带着蒙垂听的信心或盼望,那也会阻隔祂同在的任何感受。这两种错误都是没有奉耶稣的名祷告,没有基于不配得的恩典而来到上帝面前。加尔文在下面这段文字中说出了这一点,若干世纪以来,它都为基督徒认识祷告指明了方向:

  因我们一旦想到神可怕的威严,除非基督作我们的中保,将神可怕、荣耀的宝座变成恩典的宝座,否则我们因自己的不配,将颤抖地从神面前逃走……“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约16:24)……就如保罗所说:“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林后1:20),即是神所肯定的和将应允的。[13]

所以,奉耶稣的名祷告,不是一种魔法咒语。我们一定不能以为它的意思是说,除非我们一字一句地说出了“奉耶稣的名”,我们的祷告才会得到响应。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上帝可以垂听和响应任何一个人的祷告,即使那些祷告的人没有相信耶稣。加尔文表明,上帝常常垂听和响应受压穷人的呼求,即使他们是在向假神祷告;加尔文为此还指出了圣经中教导此点的经文。这纯粹因为上帝是一位怜悯的上帝。[14]所以,“奉耶稣的名”不是一句魔法咒语。

奉耶稣的名祷告代表着,在祷告中来到上帝面前时,有意识地信靠耶稣所给我们的救恩和接纳,并不是依靠我们自己的信用或记录。它本质上是把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一再重新建立于耶稣的拯救工作上。它也代表着承认你是上帝儿女的地位,无论你里面的状态是如何。我们的父上帝委身于祂孩子的好处,就像任何一位好父亲一样。

耶稣在父神面前的权利

为什么我们因为耶稣的缘故就总会蒙垂听?澳洲神学家高伟勋(Graeme Goldsworthy)追溯了上帝如何自亚当被逐出家园以后,应许使我们再次成为祂的孩子。上帝称以色列民族为“我的长子”(出4:22-23),并在出埃及记中,从埃及召出了祂的儿子来(何11:1)。祂提名以色列受膏的君王(即大卫和所罗门)为祂的儿子。然而,以色列和以色列诸王的历史,是未能信靠顺服上帝、真正作祂儿子的历史。但在耶稣受洗的时候,上帝从天上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路3:22)如高伟勋所说,“我们几乎可以听到天堂松了一口气”,因为最后这里终于有了一位真正的神子,祂可以、也将要完美地信靠和顺服祂的天父,讨祂的喜悦。[15]

所以,祷告和亲密的特权唯独属于祂,在地上的所有人中唯独属于祂。唯有祂可以带着确信地对上帝说,“我知道你常听我”(约11:41-42)。但当我们相信耶稣基督的时候,我们也与祂联合在一起了。我们是“在祂里面”的,如保罗一再所说。这代表着对耶稣成立的,对我们也成立。因为祂是顺服的孩子,与其父神有完美和稳固的亲密关系,所以我们现在也有了这种亲密关系。“若圣父常听圣子,那么祂也常听那些在基督里作祂儿子的。”[16]所以,当我们奉耶稣的名祷告时,我们就带有极大的信心,却也谦卑地依靠我们不配得的恩典。

美国布道家托雷(R. A. Torrey)曾讲到他所遇过的一个人,那时托雷在澳洲的墨尔本讲道。有一天,他站在台上正准备开讲的时候,有人给了他一张匿名的字条。字条请他在讲道中处理一个祷告无响应的问题。字条上说:

  亲爱的托雷博士:我非常困扰。我为一件事祷告了很久,而且我确信那件事是符合上帝心意的,但我没有得到应允。我在一间长老教会当会友当了三十年,也一直都力求信仰与行为一致。我作为一间主日学的主管做了二十五年,也在一间教会当长老当了二十年;但上帝还是没有响应我的祷告,我无法理解。你能为我解释一下吗?

托雷认出了这套说辞下面的弦外之音,并予以迎头痛击。他走上讲台,读了纸条,然后用它说明了一个关键点。他说,问题并不难发现。“这人认为,因为他成为一间教会的好会友三十年,一间主日学的主管二十五年、一间教会的长老二十年,上帝就有义务回应他的祷告。他其实是在奉自己的名祷告。”毫无疑问的,这人每次祷告结束的时候,都会尽责地说出“奉耶稣的名”这几个字,但这只是他标准程序的一部分,好像完全遵守了各种规则后,就可以强取上帝的眷顾。“我们必须,”托雷接着说,“……放弃我们在上帝面前有任何权利的想法……但耶稣基督在上帝面前有伟大的权利,而我们在祷告中进到上帝面前,不是基于我们自己里面任何的好,乃是基于耶稣基督的权利。”聚会结束后,写字条的人露面走到了托雷跟前。“你抓到要点了,”他说。[17]

 [1]本文转载自希望之声文化有限公司出版的提摩太•凯勒所著的《祷告解密》一书的第七章。承蒙授权转载,特此致谢。本文注释保留原文格式,与杂志标准格式略有不同。——编者注

[2]约翰•加尔文,《加尔文基督教要义》,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翻译小组译,钱曜诚审订,第三卷,页715,加尔文出版社,2011McNeill, Calvin: Institutes, 3.20.5., 854.

[3]肯纳斯•葛兰姆,《柳树间的风声》,杨玉娘译,页142-144,小仓出版社,2010Kenneth Grahame, The Wind in the Willows,chapter 7,"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

[4]约翰•加尔文,《加尔文基督教要义》,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翻译小组译,钱曜诚审订,第三卷,页717,加尔文出版社,2011McNeill,Calvin: Institutes, 856. 这是第三卷,第二十章,第六节的小标。它标注了一个星号,代表此为编者所增,而非加尔文原著中所有。但它还是很好地总结了加尔文的第二项祷告规则。

[5]同上,页718(中译本)。

[6]Francis Spufford, Unapologetic:Why, Despite Everything,Christianity Can Still Make Surprising Emotional Sense (New York: Harper One, 2013), 27.

[7]约翰•加尔文,《加尔文基督教要义》,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翻译小组译,钱曜诚审订,第三卷,页719,加尔文出版社,2011McNeill, Calvin: Institutes, 3.20.7., 858

[8]约翰•加尔文,《加尔文基督教要义》,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翻译小组译,钱曜诚审订,第三卷,页720,加尔文出版社,2011McNeill,Calvin: Institutes, 3.20.8., 859

[9]约翰•加尔文,《加尔文基督教要义》,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翻译小组译,钱曜诚审订,第三卷,页722-723,加尔文出版社,2011McNeill,Calvin: Institutes, 3.20.11., 862

[10]约翰•加尔文,《加尔文基督教要义》,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翻译小组译,钱曜诚审订,第三卷,页725,加尔文出版社,2011McNeill, Calvin: Institutes, 3.20.13., 867

[11]约翰•加尔文,《加尔文基督教要义》,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翻译小组译,钱曜诚审订,第三卷,页731,加尔文出版社,2011McNeill, Calvin: Institutes, 3.20.15., 872

[12]约翰•加尔文,《加尔文基督教要义》,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翻译小组译,钱曜诚审订,第三卷,页731,加尔文出版社,2011McNeill, Calvin: Institutes, 3.20.16., 872

[13]约翰•加尔文,《加尔文基督教要义》,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翻译小组译,钱曜诚审订,第三卷,页733,加尔文出版社,2011McNeill,Calvin: Institutes, 3.20.17., 874-75

[14]约翰•加尔文,《加尔文基督教要义》,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翻译小组译,钱曜诚审订,第三卷,页730,加尔文出版社,2011McNeill,Calvin: Institutes, 3.20.15., 870

[15] Goldsworthy, Prayer and the Knowledge of  God, 48.

[16]Goldsworthy, Prayer and the Knowledge of  God,48

[17]R. A. Torrey, The Power of Prayer and the Prayer of Power (Grand Rapids, MI: Fleming H. Revell, 1924),106-07.



2019-01-11


查驗加爾文的禱告規則(二)Examining Calvin’s Rules of Prayer (Part 2)

[每日靈修] 1/3/2018,  駱鴻銘編譯

約翰•加爾文的第三個禱告規則是我們必須始終以真實的情感禱告。禱告是一種激情:「許多人以一種敷衍馬虎的方式禱告,拘泥於形式,好像他們正在向上帝執行任務......他們出於習慣履行職責,因為他們的思想既是冷冰冰的,也不思考他們祈求的是什麼。」

加爾文的第四個禱告規則是:它必須總是伴隨著悔改:「上帝不聽惡人;他們的禱告和獻祭都是上帝所憎惡的。因為那些關閉他們心靈的人,會發現上帝的耳朵對他們來說也是關閉的。」

加爾文說謙卑的順服是必要的:「關於這種摧毀一切傲慢的順服,我們在上帝的僕人當中見到許多例子。他們越是聖潔,當他們進到主的面前時,越是謙卑地俯伏。」

如果我可以簡潔地總結一下加爾文關於禱告的教導,我會這樣說:禱告的首要規則就是要記住上帝是誰並記得你是誰。如果我們記住這兩件事,我們的禱告將永遠以崇拜和認罪為標誌。

活在神的面光中(在神面前禱告):
你用真實的情感禱告嗎?你總是帶著悔改來禱告嗎?

進一步研讀:
腓四6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
雅五16 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彼前四7 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

Examining Calvin’s Rules of Prayer (Part 2)

John Calvin’s third rule of prayer was that we must always pray with genuine feeling. Prayer is a matter of passion: “Many repeat prayers in a perfunctory manner from a set form, as if they were performing a task to God … They perform the duty from custom, because their minds are meanwhile cold, and they ponder not what they ask.”

A fourth rule of prayer from Calvin was that it be always accompanied by repentance: “God does not listen to the wicked; that their prayers, as well as their sacrifices, are an abomination to them. For it is right that those who seal up their hearts should find the ears of God closed against them.”

Calvin said a humble submission is required: “Of this submission, which casts down all haughtiness, we have numerous examples in the servants of God. The holier they are, the more humbly they prostrate themselves when they come into the presence of the Lord.”

If I can summarize Calvin’s teaching on prayer succinctly, I would say this: The chief rule of prayer is to remember who God is and to remember who you are. If we remember those two things, our prayers will always and ever be marked by adoration and confession.

Coram Deo
Do you pray with genuine feeling? Do you always accompany your prayers with repentance?

Passages for Further Study
Philippians 4:6
James 5:16
1 Peter 4:7

Ephesians 6:18


查驗加爾文的禱告規則Examining Calvin’s Rules of Prayer (Part 1)

[每日靈修] 1/2/2018,  駱鴻銘編譯

對約翰加爾文來說禱告就像是上帝賜給祂子民的無價之寶。

加爾文的第一條祈禱規則是務要充分認識我們禱告的對象。祈禱的關鍵是敬畏和愛慕的心態:「正確禱告的第一條規則是:讓我們的心靈和思想的骨架有那些與上帝交談的人的樣式。」

加爾文寫道,我們在禱告時很容易走神。我們會變得不專心,好像我們正在和一個很容易令我們感到厭煩的人交談。這是羞辱上帝的榮耀:「那麼,讓我們明白,除了那些深受上帝的威嚴所感動,以至於他們在禱告中不再有任何屬世的煩惱和情感的人以外,沒有人能算是為禱告做好了準備。」

加爾文的第二條禱告規則是:我們只祈求上帝所允許的事。如果我們為我們的罪惡慾望而懇求祂的祝福,禱告就變成了一種褻瀆的行為:「我最近觀察到,在禱告中的人,比起他們在同等地位的人當中講一些笑話,更會輕易放行一些不正當的慾望。」

活在神的面光中(在神面前禱告):
你個人的禱告生活如何符合這兩條規則?你的心靈和思想是否有那些與上帝交談的人的樣式?你只祈求上帝允許的事嗎?

進一步研讀:
詩一〇九4 他們與我為敵以報我愛,但我專心祈禱。
林前七5 夫妻不可彼此虧負,除非兩相情願,暫時分房,為要專心禱告方可;以後仍要同房,免得撒但趁著你們情不自禁,引誘你們。
弗六18 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警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

Examining Calvin’s Rules of Prayer (Part 1)

For John Calvin, prayer was like a priceless treasure that God has offered to His people.

Calvin’s first rule of prayer was to enter into it with a full awareness of the One to whom we are speaking. The key to prayer is a spirit of reverence and adoration: “Let the first rule of right prayer be, to have our heart and mind framed as becomes those who are entering into converse with God.”

Calvin wrote of how easy it is for our minds to wander in prayer. We become inattentive, as if we were speaking to someone with whom we are easily bored. This insults the glory of God: “Let us know, then, that none duly prepare themselves [sic] for prayer but those who are so impressed with the majesty of God that they engage in it free from all earthly cares and affections.”

Calvin’s second rule of prayer was that we ask only for those things that God permits. Prayer can be an exercise in blasphemy if we entreat His blessing for our sinful desires: “I lately observed, men in prayer give greater license to their unlawful desires than if they were telling jocular tales among their equals.”

Coram Deo
How does your personal prayer life line up with these two rules? Is your heart and mind framed as becomes those who are entering into conversation with God? Do you ask only for those things God permits?

Passages for Further Study
Psalm 109:4
1 Corinthians 7:5
Ephesians 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