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3


改革宗神學十大特點TenCharacteristics of Reformed Theology

作者:  John TweeddaleReformation Bible College)譯者:  駱鴻銘

1. 改革宗神學就是基督教神學(Christian Theology)。

改革宗神學有時候會被許多人描述為一種「改革的」(reformed)信仰。但是很不幸,這種描述會給人一種印象,即改革宗信仰代表著一種宗派、黨派的價值和信仰。但是這完全不是事實。套用司布真的話說:改革宗神學就是基督教神學的暱稱。有些人甚至說,改革宗神學就是基督教信仰的獨立自主(comes into its own)。

當更正教的宗教改革在十六世紀開始時,像馬丁路德、加爾文這樣的人,他們並不想要獨立創造(reinvent)基督信仰,他們只是要重新發現(rediscover)基督信仰。他們論證說,天主教已經離棄了聖經的教導,尤其是在聖經的權威和因信稱義的教義上。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裏,吸收了這樣的觀念:新的永遠比舊的好;明天的iphone 一定比今天的好。但是改教家卻不如此認為。他們堅持文藝復興的精神:Ad Fontesto the sources回到本源),回歸到古老教會的來源。改教家不是要獨立創造基督教,而是要重新發現基督教。他們回歸到初代教父的教導,認同古代教父的教導和古代信經,如尼西亞信經、迦克墩信經。更重要的是他們回歸到神的道,這是神用希臘文和希伯來文賜下的。改教家試圖傳承一次交付給聖徒的信仰,並將此信仰保留在神的話裏。這點在改教家教導三位一體上可以明顯看出。改教家的教導是建立在古代信經的基礎上,他們確認只有一位真神,但這位真神卻不是一個沒有分別的單一體(undifferentiated monad),也不是沒有位格的能力。改教家確認,在三個不同卻完全神聖的位格之間,有一種統一性(a unity of three distinct yet fully divine persons):父、子、聖靈。每一位格有其獨特的特性和責任。但是改教家和古代教父很快會補充說,這並非暗示有三個不同的神。這三位格的神就是那獨一真神;同質、同權、同榮;祂們在計劃和目的上是合一的,同樣配得我們的敬拜和讚美。因此,基督徒的神觀和所有其他的神觀不同:自然神論,神位一體論(unitarianism)、三神論(tritheism)。更重要的,這種基督教神觀是所有教義、靈修、敬拜的基礎。因此,在某種層次上,改教神學並無任何特殊之處。它只是單純地肯定教會一直以來所教導的古典的神論。聖經向我們啟示的是三一而永活的神:父、子、聖靈。例如,加爾文在他著名的《基督教要義》的第一卷裏(I.13.17),引用古代教父拿先斯的貴格利(Gregory Nanzianzen)的教導說:「我一想到三,就不能不被三的榮耀照亮;我一區分三,就不能不被帶回到一。」加爾文刻意重覆貴格利的話,他是要顯明他肯定、擁抱、宣揚從古代教會就一直傳承下來的真理。所以,在一個層次上,改革宗神學沒有什麼新鮮之處。但是在另一個層次上,改革宗神學對一種健全的三一神論的委身,是它的獨特貢獻。改教家並沒有從神論出發,然後就置之不理,而是圍繞在神論周圍來建造所有的神學。他們徹底追求一種以神為中心的神學。因此,假設他們要討論人論,他們總是會提到神;他們若要討論救恩論,總是會談到神在基督裏、藉著聖靈拯救罪人。如此,所有的神學就是來自神、關於神、為了神。所以,對改教家來說,在一個真實的意義上,他們明白,神是所有神學的焦點。所有的神學,都是為了要讓我們認識這位三一真神。因此,當改教家以古代教會的教導為基礎來教導時,他們不是要引進新的教導,而是要恢復古代的教導。因此,英國清教徒柏金斯(William Perkins),寫了一本書,書名是《改革宗大公教會》(Reformed Catholics),就不是偶然的了。因為改革宗信仰乃是回歸到古代教會,回到普世教會,回到合乎聖經的真教會裏,這個教會建基在使徒一次交付的真理上,焦點是聖經的三一真神。因此,第一點我們要說的是,改革宗神學是基督教神學,其焦點是上帝。
Christian Theology
Ad Fontes (to the sources)
Main Point: God is the focal point of theology

2. 改革宗神學是合乎聖經的神學(Biblical Theology

在改教家的一切著作中,無論是關於教義、辯護、教牧、方法論的著作,他們都積極地投入到解釋聖經的任務裏。即便是粗略地閱讀他們的作品,也可以看到他們對聖經的高度委身,把聖經當成一切教理在知識論上的基礎(Epistemological Foundation of Knowledge)。聖經是一切爭論、敬虔的規範標準、敬拜最終的權威。這反映在「principium cognoscendi theologiae」(知識論原理)的理論上。若上帝是一切神學的根基,所有的神學就必須建基在神的話上。改教家論證到,要體會神的心意,只能靠闡釋神的話。他們堅定地肯定申命記廿九章29節的教導:「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我們對神的認識,只在祂在自己的話中已經啟示自己的範圍之內。因此,我們若想要認識神,就需要神向我們啟示自己;祂已經在聖經裏,向我們俯就自己。改教家也教導,聖經是神所默示的,是神所呼出的,因此它是無繆無誤的。凡是它所肯定的,就都是真實的。因為有這些屬性,神的道就是充足的。因此,改教家持守「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 Scripture alone)的教義。聖經是信仰和實踐的終極標準。他們這樣作,是建基在保羅在提後三16的教導:「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簡而言之,我們可以說,更正教所認定的六十六卷聖經正典,就是神的話,是聖潔的、神默示的、無誤無謬的、充足的、有權威的。它是一個基準,規範了神的百姓所應當相信的、我們當如何生活、敬拜的對象、如何敬拜,以及我們被吩咐要作什麼、為什麼要做。因此,身為基督徒、身為牧師、身為神的百姓的領袖,我們的基本責任,就是成為神的道的僕人。而改教家堅持,所有的神學、所有的事奉、生活的全部,都應該建基在神的話上。因此,重點是:我們信仰和實踐最終的權威是聖經,而不是人類的經驗、理性、傳統。人對於神當信的真理,以及神要求人當盡的本分(WSC QA3),都應當建基在神的話上。因此,改革宗神學既是基督教神學,也是合乎聖經的神學。
Biblical theology
Epistemological Foundation of Knowledge (principium congnoscendi theologiae)
Main Point: The Bible is the ultimate authority in faith and practice

3. 改革宗神學是福音派神學(Evangelical Theology

改革宗神學的核心是福音,the evangel,耶穌基督的好消息。馬丁路德的故事是最佳的例證。大家都很熟悉這個故事。馬丁路德對自己在一位聖潔而公義的上帝面前的罪所折磨。他擔任威登堡神學教授之前,他會花幾個小時懺悔。但這只會讓他絕望,因為他無法計算他自己的罪。路德是個良心不安的罪人。儘管他是個無可挑剔的僧侶,但他知道他無論做什麼,都無法逃避一位公義、公正的上帝的怒氣。在路德的生命裏,有一件是發生了改變。他正在研讀新約的羅馬書。他經歷到他後來所說的「一個令人釋放的發現」(a liberating discovery),一個福音性的突破,從此改變了他對上帝的看法。在此之前,他把「神的義」理解為神的屬性,以及神對他的要求:成為公義的人。他看著自己的生命,知道自己達不到這個標準。然後他看到羅馬書第一章裏的那個句子:義人必因信得生。他理解到,他的救恩不是憑著他自己本身擁有的義,而是憑著神賜給他的、在他之外的義,而且他不是靠行為,而是唯獨藉著信心、唯獨在基督裏,來領受這個義。當這事發生時,路德說,彷彿天堂的門為他敞開了。他明白到,救恩是唯獨靠著恩典,唯獨藉著信心。對改教家來說,對一個人來說,稱義乃是唯獨藉著信心。他們說這句話的意思是,稱義是一件完整的、一次而永遠的法庭上的行動(a forensic act)。藉著上帝白白的恩典,祂赦免人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一切罪孽,並且在祂面前接納他們為義人。這不是根據個人的功德,而是因為基督在十字架上主動順服、完全滿足的義被歸算給人。稱義唯獨是靠著恩典,而不是根據我們個人的功德。但稱義也是唯獨藉著信心。稱義是神所賜的禮物,唯獨藉著信心——一雙張開的空手來領受。這信心使我們伸手緊緊抓住基督,安息在祂在福音裏所提供的一切。稱義是神滿有恩典的禮物,要藉著信心來領受。然而,那信心從來不是孤零零的,它必定會伴隨著屬靈的生命和愛心的順服。因此,改教家贊同保羅在以弗所書第二章所肯定的,救恩不是靠(by)好行為,而是為了(for)好行為(弗二10)。因為福音一旦在我們生命裏扎根,它必定會結出「信、望、愛」的果子。因此,總結一下,基督是我們得救的基礎;信心是我們得救的工具;好行為則是我們得救的果子。這完全是滿有恩典的福音的工作,其根基是神在基督裏所賜的永生的三個禮物。因此,這裏的重點很簡單:唯獨因信稱義是與神建立關係的樞紐(justification by faith alone is the hinge upon which a relationship with God turns)。(譯按:加爾文,《基督教要義》,III.11.1, the main hinge on which religion turns.”)要想與聖經裏的三一神建立一種愛的永恆關係,你不能看你自己,看你自己的義。不,這種關係取決於你是否接受耶穌基督所賜給你的福音,耶穌基督的好消息。
Evangelical Theology
Martin Luther’s Evangelical Breakthrough
Main Point: Justification by faith alone is the hinge point upon which a relationship with God turns

4. 改革宗神學是加爾文神學(Calvinistic Theology)。

在許多時候,當人們聽見「改革宗神學」這個詞的時候,他們會立刻想到「加爾文主義五要點」。加爾文主義五要點總結了多特會議(16181619)對亞米念主義者《抗辯文五大要點》(Five Articles of the Remonstrance)的回應。《抗辯文五大要點》是十七世紀初期的一個文件,目的是修正加爾文在宗教改革時期的教導。為了反駁這個文件,在英格蘭和歐陸的神學家,聚集在荷蘭的多特市,發表了一份信仰告白的文件,以反駁亞米念主義者的這五項聲明。今天,這些真理往往被總結為「TULIP」這個簡稱。加爾文五要點的內容,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初期,但是「TULIP」這個名稱大概只有一百來歲。它大概出現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它也被人稱為「恩典教義」(doctrine of grace),因為這些教義是以神為導向,而不是以人為導向。五要點最好的背誦方式就是TULIPT代表Total Depravity(全然敗壞)。它教導說,每一個人生來都是有罪的,因此會悖逆上帝,無法與神和好。Unconditional Election(無條件揀選)說明神滿有恩典地,並且在永恆裏揀選了一群百姓,成為祂的產業,並且公義地略過其他的人。Limited Atonement(限定的救贖),說明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只為祂的百姓確保了救恩。基督的心意是為祂的新婦而死的,而且祂的死是有功效的(efficacious),祂確保他們會有永恆的喜樂,祂也完成了父神交給祂的工作。Irresistible Grace(不可抗拒的恩典)聲明,聖靈保證所有的選民會憑悔改和信心來到基督面前。基督為他們而死的人,藉著聖靈的職事,必定會來到祂那裏。最後,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聖徒的堅忍)教導,凡被基督寶血所買贖的人,必定會堅忍到底,從今世堅忍到來世。因為救恩是神創始成終的工作,正如保羅所說,「那在你們心裏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腓一6),祂是信實公義的。雖然我們談論到的是加爾文的五要點,但是這五要點基本上是要說明一項真理,就是神主權地在基督裏拯救罪人(God sovereignty saves sinners in Jesus Christ)。它的內容僅僅是關於神在基督裏為我們做了什麼,而不是我們為祂做了什麼。
Calvinistic Theology:
Five Articles of the Remonstance (1610)
The Synnod of Dordt (16181619)
TULIP: Five Points of Calvinism
Main Point: God sovereignty saves sinners in Jesus Christ
加爾文神學的中心思想:神主權地在基督裏拯救罪人。

5. 改革宗神學是以基督為中心的神學(Christ-Centered Theology

a. Two States of Christ: Humiliation & Exaltation
加爾文主義的核心說到:神「在基督裏」拯救罪人。改革宗神學嘗試要高舉基督的位格和工作。改教家說,在基督的位格裏,有兩種「狀態」(Two States of Christ),或兩個時期:祂的降卑(Humiliation),祂的升高(Exaltation)。改教家斷言,耶穌,道成肉身的主,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他們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道成肉身當中,神的兒子變成祂原來所不是的(became what He was not):一個人。然而,神的兒子仍然保持祂原來的所是(remained what He always was):三一神的第二位格。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然而,道卻成了肉身。神的兒子變成祂原來所不是的,卻仍然保持祂原來的所是。在這裏,正如道成肉身的主,祂的降卑的狀態,是指祂從天降下,一直到死。因此,神的兒子,榮耀的主,穿上了(assume)了人的肉身,祂取了奴僕的形象。而祂降卑的工作,是從道成肉身開始的。祂的一生遵守了律法的每一個層面,一直到死、埋葬。而祂的高升是指祂展示祂繼承的榮耀。在復活當中,基督確保了我們的稱義,這是對祂所作的一切,完成了父神所賜給祂的所有工作的確認。在祂的升天中,祂向天使、祂的百姓、祂的門徒顯明祂的榮耀。祂如今坐在天上的寶座,坐在父神的右邊,祂祈求祂寶血的功德會天天賜給祂的百姓,祂在十字架上為祂的百姓所確保的救贖福祉會臨到他們身上。有一天祂會在榮耀中再來,使新天新地終末成全。

b. Three Offices of Christ: Prophets, Priest & King
改教家不只看到基督的降卑與升高,他們在祂中保的工作中,還看到三個獨特的職分:先知、祭司、君王。身為先知,基督向我們宣告神的話;身為祭司,基督為我們而死,並繼續為我們代求;身為君王,祂以公義統管治理我們。但是這裡的中心思想是:基督身為神而人者(God-man),祂是神與人之間唯一的中保。

Christ-Centered Theology:
Main Point: Christ as the God-man is the only Mediator between God and man.

福音是排外的。主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十四6)因此,福音宣告說,凡是到基督那裏的,都會得救;任何歸向基督的人,都會得救。但只有那些歸向基督人,才會得救。因為基督是那神而人者,祂是神與人之間唯一的中保。

6. 改革宗神學是一種聖約神學(Covenantal Theology

聖約神學是改教家嘗試要在聖經救贖故事的背景下解釋福音。聖約神學是一種組織原則,是我們了解聖經的框架:神是誰,基督降生要做什麼,我們該如何回應。正如普林斯頓神學院的華腓德(B. B. Warfield)所說的很著名的話:「聖約神學是改革宗神學的建造原理」(Covenant theology is the architectonic principle of reformed theology),它是聖經的基礎結構(infrastructure),把聖經所有的內容連接在一起。因此,聖約神學的基本要素(nuts & bolts)就是:祂是用聖約來表達的神學。它主要的焦點是上帝。但更重要的是,它是合乎聖經的、神學性的、釋經學的框架,來解釋、闡釋,甚至是讚美神與人的關係、人與神的關係。聖約神學瀰漫在聖經的所有經文中,把創世記到啟示錄的所有經文統一在一起。因此,聖約神學是一個鏡片,神的話要藉著這個鏡片得到解釋。但它不只是我們穿戴上為了用來讀聖經的一付眼鏡。改教家說,不只是這樣,聖約神學是聖經給我們的,來看神、人、教會、世界的唯一一付眼鏡。正如司布真所說,「聖約教義是所有神學的核心」(The doctrine of the covenant lies at the heart of all theology.)。他只是呼應像偉大的英格蘭清教徒約翰歐文所說的話:「所有的神學都奠基在聖約,以聖約為基礎」(All theology is founded or based upon covenant)。改教家說,有三個基本的聖約:行為之約、恩典之約、救贖之約。

Covenant Theology
Three Covenants: Covenant of Works, Covenant of Grace, Covenant of Redemption

行為之約是墮落之前神與人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是神主權地、直接地(immediately)施行的。因為那是神與亞當立的約,其中沒有中保,沒有中間人。而這個關係在伊甸園中是以亞當完美的順服為條件的。他應當耕種大地、治理(制服)全地,但是他不能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因此,這個關係乃是帶著神的祝福和神的咒詛。神以這個關係賜福給他,但是警告他,當他不順服的那日,就必定會死。在行為之約裏的關係,其本質也是盟約性的(federal in nature)。亞當是全人類的代表。我們都知道故事的來龍去脈,不是嗎?當亞當不順服,他所有的後裔就在他裏面犯罪,和他一同墮落,並使他們不可能遵守此約的條件。因此,緊跟在行為之約之後,神以祂的恩典設立了一種新方式,來和亞當交往。神差遣祂的兒子,祂的獨生愛子,女人的後裔,不只是順從行為之約,更承擔起行為之約的咒詛,為我們確保了它的祝福。因此,恩典之約就是在墮落之後,神與祂百姓之間的關係。它是神以主權和恩典施行的。它的條件不是建立在亞當的順服或我們的順服之上,而是建立在基督中保已經完成的工作之上,而且它是藉著悔改和信心來接受的,更無可置疑是盟約性的。因此,當改教家談到盟約神學(federal theology),他們是意思只是說,我們與神的關係,完全是奠基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之代表性的工作(representative works)上。盟約就是一種由「代表」來建立的關係。美國的聯邦政府(federal government)是由我們所選出,代表人民聲音的人所組成的。亞當在行為之約裏代表全人類,而基督在恩典之約裏代表所有的選民。在這個恩典之約背後,支持這個恩典之約的,是改教家所謂的「救贖之約」。這是在歷史中的恩典之約,在永恆裏、在三一神裏面的約。約翰歐文曾說,救贖之約是神與基督關於人所立的約;而在恩典之約裏,是神與人關於基督所立的約。恩典之約始於亞當,然後到挪亞、亞伯拉罕、摩西、大衛,然後在基督裏達到終末成全。因此忠心思想是:我們與神在基督裏的關係,是奠基在恩典之約之上。我們無法離開基督而認識上帝。

Covenant Theology
Main Point: Our relationship with God in Christ is founded upon the covenant of grace.

7. 改革宗神學是一種教會神學(Ecclesiastical Theology

Ecclesiastical這個詞是根據希臘文的ecclesia,意思簡單說就是教會,代表一群被神呼召出來的人,由基督門徒組成的會眾(congregation),被基督寶血買贖之罪人的聚會(assembly),被福音驅使之聖徒的聚集,得贖之人的團契。它強調的是整本聖經中的教會,神自己的產業,一群屬神的百姓。因此,聖經一再說的一句標準的話就是:我要作你們的神,你們要作我的子民。確實,這是聖經最後說的一句話之一,在啟示錄廿一章,神說:我要作他的神,他要作我的兒子(7節)。教會構成了神在世上工作的中心。來基督在馬太福音第十六章也說到,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教會是基督降世所要作的工作的核心。然而,基督說,這是「我的」教會。擁有教會的不是任何大學、任何公司、任何組織,它也不接受任何宗派或傳統的驅使。改教家教導,教會不是你們的、我們的、他們的教會。教會是基督的教會。祂把祂的家留在天上,好叫祂能為自己在地上買贖一位新婦。祂為祂的新婦流行捨命。因此,教會是神在這世上的工作的核心。因此,改教家思考教會的重要性,並發展出一種以教會為中心的神學;離開教會,救恩就是不可能的,正如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所說的。對一些人來說,「母親」教會(mother church)這樣的觀念,是難以下嚥的。這個觀念的重點是:要與上帝建立關係所需要的任何東西,都可以在教會裏找到。我們在教會裏聽見福音的宣講;在洗禮和聖餐的聖禮中,我們看見福音真正的體現;我們是在教會裏認識基督的。因此加爾文引用居普良的話說:「除非你以教會為你的母親,否則你就不能以神為你的父親」(You cannot have God as your Father unless you have the church for your Mother)。基本上,他們是要強調,教會是新約聖經的核心,也就是說,聖經並不承認一個沒有教會的基督徒。實際上,一個沒有教會的基督徒是一個矛盾詞。你若不是一個教會的會員,就不可能遵守聖經裏的每一句話。因此,這就引出一個問題:真教會有哪些記號(Marks of the Church)?我怎麼知道我是屬於一個相信聖經的教會?改教家主張,在有福音的宣講、正確地施行聖禮、神的百姓得到牧養和管教的地方,就有教會的存在。重點是,教會是神救贖計劃的核心。

8. 改革宗神學是認信的神學(A Confessional Theology

在許多方面,要成為改革宗的信徒,就是要有信仰認信。但是,究竟什麼才是一個「認信的教會」(a confessional church)呢?我認為,我們已經論證過,改革宗神學是一種合乎聖經的神學。我們如何維護改革宗「唯獨聖經」的教義,又同時持守一種信仰告白呢?如此,聖經和傳統之間有什麼關聯呢?當我們思考聖經與傳統(例如:信經和信仰告白)之間的關係,人們常會犯兩種錯誤。第一種錯誤是所謂的「不要信經,只要聖經」(No creed but the Bible)的錯誤。我記得在大學時,有一個朋友有一次對我說,我什麼需要讀神學呢?我所需要只有我的耶穌和我的聖經。但是他沒有能明白的是,當他這樣說的時候,他是以一整套神學的預設前提為基礎的。誰是耶穌?我們如何明白聖經?要明白,每個人都有信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告白。問題是在於,你的信經和信仰告白是公開的,還是私下的。問題是在於,你的信條是否願意接受公眾的檢驗?我們是否像庇哩亞人那樣,用聖經的經文來查驗我們的信仰告白。要明白,聖經不是一種異教思想(cult),我們不會把我們所信的隱藏起來。教會是一個身體,是由一群承認他們信仰內容的人所組成的,他們會向世人宣揚,他們相信聖經所教導的是什麼。

另一個錯誤,是相信信經、信條本身就是聖經。這種錯誤相當於是把教會所說的,等同於聖經所說的。因此,若有人質疑教會的傳統,就是在質疑聖經的教導。因此,對一些人來說,例如羅馬天主教會,教會及其職員是在歷世歷代傳遞聖經之外的神的真理的所在,而這個使徒傳統是與聖經平分秋色的。然而,比這兩種觀點更正確的看法是說,信經或信條是次於聖經的。信經與信仰告白只是幫助我們明白聖經。它們總結歸納出聖經的教導,好叫眾人可以知道我們所信的是什麼。因此信經和信條是用主題來概括聖經的教導。我們不相信,例如說,威斯敏斯特信仰標準就是聖經;我們相信它們是聖經教導的重點的總結。因此,這裏的大致藍圖是:信條是神的百姓對神的話的真實性的正式宣告。我們要讓所有的人認識聖經所教導的。

Confessional Theology
Main Point: Confessions are formal declarations by God’s people of the truthfulness of God’s word.

9. 改革宗神學是一種經驗式的神學(An Experiential Theology
Experiential Theology: A Heart for God

也就是說,改革宗神學不只是把焦點放在理性、心智上,也強調內心。正如巴刻在多年前觀察到的,「認識關於神的事」和「認識神」之間,有著天壤之別。我們必須培養一種能接納真理的心智,也培養愛神的心。這在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的第三卷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他在那裏用「背起十字架」和「捨己」來總結基督徒的生活,這是反思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的教導。基督徒的生活是一種捨己(否認自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耶穌的生活。我們不是屬自己的,而是以重價——神兒子的血——買來的,因此我們要過捨己、背起自己十字架的生活,跟隨祂的帶領,無論祂要帶我們去哪裏。正如加爾文在他對彼得前書的注釋裏所說的,「死亡是通向生命的道路,而十字架是通向勝利的道路」(Death is the way to life, and Cross is the way to victory)。因此,基督徒生命的特徵是受苦,是否定自我,是治死罪(mortification),是穿上新生命,活過來(vivification),穿上基督的特性。我們和改教家一樣確認,比起罪在我們裏面,在基督裏有更多的憐憫,因此我們過著努力要在基督裏認識這位三一神的生活。這是一種經驗式的神學,一種針對內心的神學。我們要更新我們的心智,我們要轉化我們的內心,更新我們的意志,好叫我們認識永生神。

因此,這裏的核心思想是:神學是為了制定教義,並豐富生活。

Experiential Theology
Main Point: Theology 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doctrine and the flourishing of life

柏金斯Perkins神學是過著永遠蒙福的生活的科學Theology is the science of living blessedly forever。他的學生埃姆斯Ames神學就是為神而活Theology is living for God

10. 改革宗神學是頌榮神學A Doxological Theology

1543加爾文在他的朋友馬丁路德的指示下寫了一篇小論文題目是〈改革教會的必要〉The Necessity of Reforming the Church在這本小冊裏,加爾文把宗教改革的主要關切濃縮成兩個基本問題:一、 如何敬拜上帝?二、如何得救?因此,在加爾文的心目中,改革宗神學最重要的元素是它對敬拜的教導。對加爾文和改教家來說,要認識宗教改革對敬拜的教導,其關鍵是要認識聖經所扮演的核心角色。聖經明確地規範了對上帝的公眾崇拜。換句話說,「唯獨聖經」不只是應用在救恩論上,更應用在讚美上。聖經必須塑造對上帝的敬拜。因此我們確認經常被稱為「敬拜的管制性原則」(Regulative Principle of Worship)。這個原則是說,神的話統管著對上帝的敬拜。當主的百姓在主日聚集時,他們必須按照主的方式,按照主的話來敬拜主。他們誦唱祂的話,用祂的話禱告,讀祂的話,宣講祂的話,也施行祂的話(在聖禮中看見祂的話)。因此,改教家認識到,神的律例激發出對神的讚美(Gods precepts fuel Gods praise)。因此,對改教家來說,所有的神學都必須是為了神的榮耀(Soli deo GloriaTo God Alone Be the Glory)而作的。他們知道,神的話為了神的榮耀而統管神的百姓。改革宗神學可以在羅馬書第十一章3336節保羅的讚美中找到最佳的總結:「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阿們!」改革宗神學堅持認為,神學必須來自神、關於神、為了神,唯獨歸榮耀給神。阿們!
Doxological Theology:
Regulative Principle of Worship
To God Alone Be the Glory (Soli Deo Gloria)


聖經無誤論與世界觀:從聖經神學看上帝的道

作者: 溥偉恩 (Vern S. Poythress)   譯者: 呂沛淵牧師

[Vern S. Poythress,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a special lecture at China Evangelical Seminary, Ting Chou Road, Sec 3, Taipei, Taiwan, 11:00am, June 15, 2013.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and published in two parts in the China Evangelical Seminary Bulletin (Sept. & Oct., 2013). Used with permission.]

聖經無誤論與世界觀(上):從聖經神學看上帝的道

已有很多關於聖經權威的書,如傅瑞姆(John Frame)教授所著《話語的教義》(注1),以及我最近所寫本關於無誤的書可供考(注2)。所以,我現在是選擇性地討這個主題。先從聖經學觀點思考的道,然後討世界觀如何左右我們對聖經的看法。

信仰的核心
基督徒信仰乃是我們是耶穌基督的門徒。「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錯,我本是。」(約十三13)主耶穌自己親口,祂是我們的主。音十四章27節解釋,作主門徒的意義。

「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祂轉過對他們: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愛我勝過愛:原文是恨)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能作我的門徒。凡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能作我的門徒。」(十四25-27)這裡說要成為耶穌的門徒,必須將一切都交託給主。跟隨主關乎你整個生命,也包含你的心志。這樣講絕非性上的自,乃是以全心全意及事奉主耶穌。耶穌是我們的夫子、師,我們則是祂的門徒、學生。

到聖經的權威,主耶穌談到舊約的權威是怎麼一回事。穆約翰(John Murray)曾在一本《可能錯的聖經》中一篇文章「聖經的證明」(注3)引用耶穌的話:「莫想我要廢掉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廢去法的一點一畫也能廢去,要成全。」(太五17-18)在此主耶穌肯定整本舊約聖經包括法、眾先知書的權威及真實,甚至是用字的一點一劃是準確的。耶穌也,「經上的話是能廢的…。」(約十35)基督的門徒對待舊約應有的態從這可以明。

「道」的聖經神學
現在簡單地從聖經來了解聖經,從我們熟悉的約翰音一章1起。「太初有道。」這的「道」,就是話語。上帝在永恆中話,這「話語」與上帝同在,這「話語」就是上帝。聖父是話者,「道」是永恆中父所的話,就是三位一體的第二位格,聖子上帝。這永恆的交通一直在進中。

回到創世記一章3節,上帝的話開始創造的第一天。「上帝:要有光,就有光。」另一處經文,「天藉耶和華的命而造;萬象藉祂口中的氣而成。」(詩卅三6)我稱這些為創造性的話語。要知道上帝所的話並非受造界的一部份;上帝的話,具有上帝的屬性,有無比的權能!這也是上帝的智慧、真實、善的話語。上帝的話彰顯、啟示祂自己。上帝有、就有;命、就;帶來了受造界。後上帝要摩西把創造的作為記在創世記

,耶和華在西乃山上,從火中、雲中、幽暗中,大聲曉諭以色會眾;也把所的話,親自寫在塊石版上,交給摩西。(申五22)以色民在山腳聽到上帝話,就顫兢發抖。上帝話是用人聽得懂的語言。頒布法的語言與創造天地的語言相同,具備上帝的大能與屬性。傅瑞姆邀請我們思想,我們也在西乃山腳的話,有人敢向上帝提出挑戰嗎?當你面對上帝時,你沒有選擇。你的心是對的,就會全然順服。上帝要我們完全以順服、信靠的心地接受祂的話。耶穌是要救我們脫的背逆。重點是,我們當如何回應上帝的話?

上帝在西乃山以人聽懂的聲音頒布十誡,分別記在出埃及記廿章及申命記前面五章。在申命記五章22節,摩西塊石版是上帝親手寫的。出埃及記卅一章18節也明這是超自然的記錄,是上帝親手所寫。此時摩西並未開始寫作。我們必須承認上帝親自寫成文字的道,等同於上帝的話語。寫在石版上的聖言與祂口所出的話語具有同樣的權威。現在有些人擔心寫成的文字是死的,但上帝的話語是祂親自所、活潑的聖言,無論是的或寫的,是活的。寫成文字的好處是可以長久保存下。以色人是悖逆的百姓,他們時常忘記在西乃山上帝所的話,但石版一直在那證上帝所的話,永改變。

上帝的道,除上帝親口、親手寫以外,還有第三種方式傳遞給我們。以色人在西乃山下對摩西:「求你近前去,聽耶和華我們上帝所要的一話,將祂對你的話傳給我們,我們就聽從遵。」摩西回答:「你們對我的話,耶和華見了。耶和華對我:這百姓的話,我聽見了;他們所是。」(申五27-28)上帝的子民以色要求摩西做中保或媒介。當上帝親口向他們話時,他們聽而感到害怕,求上帝摩西作為祂話語的媒介。上帝答應這要求。從此,摩西成為媒介,將上帝的話語寫成文字。摩西五經記載上帝藉著摩西向以色傳達的啟示。所以,上帝既藉著口,又藉著寫成文字傳達祂的話。請問,藉摩西所寫下的話語,以色人會失去麼真內容或能嗎?答案是:會有任何損失。上帝的話雖是透過摩西傳講,仍然是上帝的話。畢竟是上帝創造了摩西,祂的主權掌管摩西的一生;祂帶摩西到中保的職分,使用摩西人格所有的功能,藉摩西來說話。上帝藉由摩西所的,與上帝直接所的,具有同等的權威,會打折扣。所以我們可,摩西所寫的話,就是上帝大能所的話。摩西寫成的文字是奉上帝的名所寫,與上帝在西乃山上所的話,具有同樣的權威。雖然像在山頂上有閃電轟,但重要的是上帝所的話。閃電轟等現象,只是襯托上帝的話具有何等的權柄大能。

今天我們沒有到閃電、轟、火光等,就失去對上帝話語敬重的心嗎?如果是,那就是我們的罪所產生的問題。有人會問,如果上帝關心我的話,為何象中向我顯現讓我看看呢?為何聲中話呢?如果上帝真的如此做,你就要三思一下,說不定你會如以色人一樣,嚇得魂附體。重點是上帝的主權與祂所揀選的方式向我們話。上帝的確是向你話。好好聖經,就是受上帝對你所的話。

上帝指示摩西將石版放在約櫃,這明上帝的話是何等聖。約櫃是上帝寶座的腳凳,上帝彰顯其統治王權,是藉著祂的話語的。從古代近東文獻可以看到,摩西所記載的,正是古代君王約的情景。大君王條約是放在君王的廟。上帝使用這種古代約的文化,表達祂的話語在祂百姓的生命是佔何等聖與核心的地位。

十誡寫成的文字,是個起點,量不是很大。上帝的旨意是將祂啟示的內容繼續擴張,就是要說更多的話。上帝清楚吩咐摩西把上帝其他的話語寫成書。在西乃山,除石版上的十誡外,還有上帝其他的啟示。上帝其他的話語又是如何處?頭一批補充的啟示,稱為「法書」。

「摩西將這法的話寫在書上,及至寫完,就吩咐抬耶和華約櫃的未人:將這法書放在耶和華─你們的約櫃旁,可以在那裡見證以色人的是。」(申卅一24-26

摩西把「法書」交給祭司放在約櫃的旁邊,仍然是在聖所。至此,就有聖經正典(注4)的觀。「正典」是現代用詞,表達上帝的話語具有至高的權威。上帝用寫的所賜下的話語,要與其他的話語分別出,在上帝的子民當中具有最重要位置,成為正典。申命記十八章,上帝會藉著未的先知話。摩西死後,上帝仍要藉著眾先知話。上帝藉眾先知的話具有麼權威呢?上帝藉他們所的話,與摩西所的具有同樣的權威。我們要視眾先知的話、摩西的話,與上帝在西乃山親自所的話具有一樣的權威

當主耶穌,道成肉身的主,到世上的時候,祂所的話,是上帝的啟示。耶穌是那永恆的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所以,主耶穌的話具有上帝的話同等的權威。當時的百姓聽到耶穌像文士的話,因祂的話具有權柄。主耶穌差遣使徒。使徒代表差遣他們的主。所以,主耶穌藉使徒的話,是新約的啟示。使徒們所講的話,也是上帝的話,與舊約眾先知所講的話擺在一起。以上是整本聖經的聖經學,明整本聖經如何教導我們,聖經就是上帝的話。

或許有人會問為麼要相信聖經的權威呢?你可以從基督的位格開始。你相信耶穌就是祂自己所宣稱的那一位嗎?你相信你是個罪人,與上帝隔絕嗎?當主耶穌:「我就是道、真、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去」,你相信這話嗎?當聖靈來到你生命中責備你,要你悔改時,你就開始明白這信息真的是上帝的話。這世上一的宗教,沒有一個教主像主耶穌這樣宣講的。主耶穌是唯一到上帝面前的道

當你到上帝面前,你就成為耶穌的門徒。日一日,你漸漸麼是作主耶穌門徒的意義。主的門徒要抓住這真:聖經就是上帝的話,具有上帝的權威。聖經就是上帝自己的話;只是聖父的話,也是聖子,聖靈說的話。順服基督,乃是順服耶穌所的每話。只是祂在地上所,因祂是永遠存在的。這樣說來,整本聖經是主耶穌基督的話,是基督徒信仰與生活最高的權威。

注釋:

1. John M. Frame, Doctrine of the Word of God, A Theology of Lordship, vol. 4 (Phillipsburg, N. J.: Presbyterian & Reformed, 2010).
2. Vern S. Poythress, Inerrancy and World View: Answering Modern Challenges to the Bible (Wheaton: Crossway, 2012); Inerrancy and the Gospels: A God-centered Approach to the Challenges of Harmonization (Wheaton: Crossway, 2012).
3. John Murray, “The Attestation of Scripture,” in The Infallible Word: A Symposium by the Members of the Faculty of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 (Philadelphia: Presbyterian Guardian, 1946), pp. 1-52
4.所謂「正典」,就是一個書目。聖經是由許多卷書所組成的。哪些書卷具有上帝的話語的權威,是聖所默示的?這些書卷就應該包含在正典


聖經無誤論與世界觀(下):如何讀聖經?

上帝知道你讀聖經時心裡的掙扎與懷疑,因為總是有一些難題,是自己無法回答的。有些不信的人說,你看:聖經裡有錯。我們要怎麼回答呢?我建議我們還是需要問,到底上帝是怎麼說的?換句話說,我們需要回到聖經,更深入地了解聖經。

終極的委身
有不少反對基督教的人士說,你們說,到上帝面前只有一條路,這是不對的,是驕傲自大!怎麼可能只有一個真的宗教,其他都是假的呢?每一種宗教信仰都是對的,因有一位慈愛的上帝。這種反基督教的說法強調宗教的共同本質,就是彼此相愛。可是,這樣描述宗教,不完全對,因為有些宗教是鼓勵人恨惡異教徒的。所以,宗教不一定都是好的。若不幸信錯了宗教,會非常悲慘。若有人對你說,宗教都是勸人為善,你可以這樣回答:持這樣的論點是驕傲自大,因為這無異於是說,我比其他的人更了解各個宗教,所以能說宗教都是勸人為善的。認真的基督徒、猶太教徒、回教徒,彼此之間有很大的差異。這些信仰者都不會說所有宗教都有共同本質。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宗教性的委身,包括說一切宗教都一樣的那位。他那種堅持就是他所委身的宗教。每一個人都有終極委身,無一例外。我們要問的是:你的根據來自哪裡?你是否從上帝那裡得到啟示說,所有宗教都是一樣的呢?答案是,那種講法是他們自己腦袋想出來的。聖經說,人不能跟隨自己的頭腦。上帝創造我們,是要跟祂有交往、團契。人活著,是要靠上帝口中所出的一切話。聖經清楚告訴我們,上帝是獨一真神。祂在基督耶穌裡顯示真理;救恩唯獨藉著基督。聖經教導絕對性的真理。我是基督的跟隨者,不能改變祂的話。當別人責問你時,你要說,我不能改變上帝所說的話。這不是我驕傲自大,乃是服從聖經。

唯物世界觀
不同的世界觀不停地彼此衝撞。所謂世界觀,就是人們心中的預設,關於他所在世界的真相如何。那些說所有宗教都一樣的人,他們的世界觀與聖經的世界觀是不同的。許多人之所以讀聖經會遭遇困難,就是他們背後的世界觀在作祟。對基督徒而言,上帝還在改變我們。我們在一個過程中,就是上帝將我們從「老我的黑暗中拯救出來」的過程。我們還未完全成聖,所以讀經時,有時候也會遭遇困難。

西方世界所流行的世界觀,其中一個是唯物論。其論點是,世界是物質的運動與能量所構成的。你、我不過是分子運作的產品而已。如果你根據這世界觀來看一切,你會說,所有宗教都是錯的。所謂的上帝根本不存在。如果你要與唯物論者對話,關鍵是你要與對方討論,雙方的看法所根據的預設是什麼。如果他們繼續堅持以自己的預設來讀聖經,當然會覺得聖經有許多的難題。

西方世界有好些人不喜歡聖經所給的道德教訓。他們會說道德好像是緊身衣在轄制人。「我們要有自由去發現自己是誰;要自己訂定道德標準!但事實上,他們做了一個來自他背後世界觀的假設,那就是:要發展自己,要自我膨脹。他們認為自由與繁榮來自於自己當家作主。可是,如果唯物論是對的話,人不過是物質、分子與能量。人生沒有絕對真實的意義,而且最終人要死。若唯物論是真的,人就沒有來生,到死為止。這是一幅很悲慘的圖畫。

基本的問題
聖經告訴我們,這是一幅錯誤的圖像。聖經所說的人生的意義,與這世界流行的世界觀截然不同。聖經說,上帝創造我們是按祂的形像;整個人類是一體的。上帝有完全的智慧,祂知道人類為何被創造出來,以及人存在的目的何在。祂的誡命不是像緊身衣那樣,要把人緊緊束縛著,而是告訴人真正的自由、豐盛的生命在哪裡。「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十10)主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祂知道你該如何生活。祂藉聖靈賜給你新的生命、生活的能力。基督徒應該將上帝的誡命擺在一個來自聖經的世界觀裡。

在今日的社會裡,人不斷在爭論關於性行為的問題。許多屬世的人說,「讓人可以自己決定性行為罷!只要按自己的性慾來發展,就可過快樂的人生。」這是個謊言。上帝創造人,惟有祂才能充實我們的生命,賜我們真正的喜樂。惟有與上帝交往,我們才能得到這豐盛的生命,但前提是,我們要與上帝和好。聖經所給的「性」的標準,來自聖經本身的標準。除非一個人接受了聖經整全的世界觀,否則讀聖經讀到這些標準,就很難接受。

我們的心才是最根本的問題。我們裡面的老我是背叛上帝的。按我們的本性,都想自己當家作主,作自己的上帝,偏行己路。我們裡面的老我預設了錯誤的世界觀,心裡暗藏著恐怖的黑暗,所以讀經時就會誤解上帝的話。上帝的道路超過我們的道路。祂是滿有智慧的。問題是,你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可以不理會上帝,過自己的人生呢?答案是:你會搞砸自己的人生,過著很糟糕的生活。如果我按著我的意思行,我一定也是這樣。我們需要在基督耶穌裡順服上帝,把自己完全交給祂。在路加福音十四章耶穌說:要跟從我的就當「捨己」。那是徹底、奇妙的「捨己」。當你「捨己」跟從耶穌,就會發現新生命的喜樂。這會深深影響你如何讀聖經。

世界觀與位格
聖經記載許多神蹟,這些神蹟來自神的大能,是上帝的特殊作為。主耶穌行了許多醫治的神蹟,例如使瞎眼的得以看見、瘸腿的得以行走,等等。摩西記載上帝降在西乃山,在角聲、火光、雷聲中說話。現代唯物論者聲稱不相信這些事情。他們認為所有事情都不可能違背科學的定律,因此神蹟就不可能發生。把唯物論擴大來看,其實是一個沒有位格(personhood)的世界觀。人的位格根本沒有意義。可是,聖經的世界觀是具有位格的。上帝是有位格的主,掌管祂所造的世界。星球是透過祂的位格而造的。上帝所創造的人,也是有位格的。上帝關心你,是因為你有位格,因此祂不斷地在你生命中動工。所謂的科學定律,不過是上帝大能話語在掌管這個世界。上帝是信實的,所以祂使所造的世界有規律地運行。科學家可以研究自然現象,並找出其中的定律,也能運用數學公式表達自然律。可是,他們有什麼依據預先假定這世界是按照規律運行呢?如何解釋這宇宙是有規律的呢?正確的答案是:上帝是信實的。在創世記第八章,上帝應許挪亞說:「地還存留的時候,稼穡、寒暑、冬夏、晝夜就永不停息了。」(創八22)上帝親口應許,祂會繼續信實地維持這世界的秩序。

有位格的上帝若是有特別的旨意,可在自然律以外行事。主耶穌從死裡復活,使每個人都感到吃驚,連門徒也沒想到耶穌會復活。現代的唯物論者不相信復活。其實連耶穌的門徒也曾作如是想,但是主耶穌還是從死裡復活了!上帝有主權行神蹟。耶穌從死裡復活,在上帝的救贖計劃裡絕對是有意義的。耶穌復活證實祂的自我宣稱;主的復活使我們藉著聖靈得到新生命。在上帝的計劃裡,這些是非常合理的;但這對唯物論者來說,卻一點也不合理,因他們持有錯誤的預設。因此,採取什麼世界觀是生死攸關的事!聖經教導我要接受聖經全面的教導,得到正確的世界觀,並以這世界觀來讀聖經。這樣,當我們讀到耶穌復活,就不會被絆倒。這原則可同樣應用在其他的科學問題上。

有些人以為聖經是過時的。有人說,聖經是以地球為中心,而現在我們已知地球是繞著太陽轉。現代科學已按力學的公式算出行星運轉的軌跡。可是,上帝不只關心科學家,也關心凡夫俗子。在新幾內亞的土著們,從未聽聞現代科學,上帝也差遣宣教士將福音傳給他們。如果上帝差人教他們現代天文學,他們一定聽不懂。但祂關心他們,也關心我們。從我們的肉眼來看,太陽的確從東方升起;上帝肯定這是對的,也肯定天文學是對的。天文學家不過是發現已存在的真理。上帝有何等的智慧,祂用人能懂得的語言向人說話。

歷史研究
歷史研究也受世界觀的影響。現代許多史家認為這世界是唯物的。他們認為無情的定律在帶領歷史前進。這樣講也算有一點真理。上帝是信實的,所以世界是有規律的。史家是依靠這些規律而從事研究,但他們不去想上帝在歷史中可以有特殊作為(神蹟)。當這些史家以錯誤的預設來研究聖經的時候,發現聖經裡有神蹟,就無法接受。他們提出別的解釋,例如把神蹟當成是古代人所發明的故事。讀到上帝在西乃山說話,現代史家說這些神蹟不可能發生。可是,他們怎知不會發生呢?又怎知上帝不能在西乃山說話呢?他們如此先入為主,是因唯物歷史觀所致。他們早就否認聖經所說上帝的存在了。如果聖經中的上帝存在的話,當然可以做祂所要做的事,包含許多超出自然律以外的事。上帝在西乃山這樣做的理由是什麼呢?因為祂要和以色列人建立一個位格與位格之間的關係。祂要向以色列人彰顯祂位格的屬性,要將這些屬性透過雷聲、角聲、火焰彰顯出來。火焰、雷聲、角聲是彰顯上帝造物者的大能,向以色列人表明:我不只是愛你的上帝,也是創造全宇宙的主宰。所以由聖經的世界觀來看,這一切都極有意義。

後現代世界觀
廿一世紀的世界已進入「後現代」。按照後現代的講法,語言與文化像監獄般把我們捆住,令人無法逃離。結論就是,我們永遠無法知道上帝存在,因為祂遠在這監獄之外。因此,語言本身沒有能力說明關於上帝的存在。為何他們這樣堅持呢?他們清楚知道人是有限的。這一點我們同意。除非上帝來選召我們,我們根本不認識祂。後現代學者否認上帝,預設了文化與語言把上帝關在門外。他們將語言與文化當成一個沒有位格的「機械盒子」。我們以箴言十章一節作為例子: 「……智慧之子使父親歡喜;愚昧之子叫母親擔憂。

後現代學者看到這一節,會說,這不過是古時候的人所想出來的智慧的話。這裡提到「父親」、「兒子」、「母親」。我們明白這些是什麼意思。這些話所講的,是人類可以知道的,是有限語言所能傳遞的。我們只能知道這個層次,沒有更高的層次了。後現代學者說:即使上帝要跟我們說話,祂說的話透過人的語言,就變得有限了。「後現代」已將上帝排除在外,假設祂是缺席的,文化與社會是自生自滅的。但後現代思維背後的預設是錯誤的。聖經說上帝不只是創造這世界,更托住這世界,連你頭髮的數目祂都數過。祂若不許可的話,連一隻麻雀都不會掉在地上。所以,這世界的規律並沒有將上帝趕出去。世上的定律是顯明上帝如慈父般眷顧、護理這被造的世界。

語言的啟示
為何你有語言可以跟人溝通?那是從上帝而來的恩賜。上帝的主權深入人生每個細節。聖經有許多處教導上帝掌管細微的事。列王紀上廿二章說,有人隨意放箭,竟射入亞哈王盔甲的縫隙裡,而亞哈王的死正好應驗上帝所說的預言。上帝掌管英文與中文語文裡的細節,也掌管其他的語言。文化也是如此由上帝所掌管(當然不是說上帝同意文化裡發生的每件事情)。

如何解讀上面引用的那節經文呢?那段經文擁有更深的一個層面,就是人類的父子關係指向聖父聖子在永恆裡的關係。「智慧」這詞是什麼意思?智慧之子的智慧從哪兒來呢?人之所以有智慧,是上帝賜給他的。基督耶穌是上帝永恆的聖子,祂有智慧討天父喜悅。「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指向基督是上帝的智慧,使天父喜樂。那段經文有深度,並邀請我們思想智慧的來源。聖經說,「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祂裡面藏著。」(西二3)基督是上帝的智慧。從上帝而來的智慧衍生出人的智慧。既然如此,語言文化對上帝而言是完全敞開的。上帝賜給我們世上這麼多種語言,而祂本身就是語言學大師。祂可以用中文與你說話,用其他語言向其他的人說話。祂的話語告訴你祂是誰。祂說:我希望在基督耶穌裡收納你們為兒女;我成為你們的父親。這話是有意義的。上帝設計的語言不僅是為了人與人交通,也是透過語言來啟示祂自己。因此,我們否定後現代思想所構造的「機械盒子」。我們應接受聖經所教導的世界觀。憑這世界觀,我們能看懂聖經,也可以藉聖經的信息,成為上帝的兒女。

注釋:
1. Ph.D., Harvard University; Th.D., University of Stellenbosch. 西敏斯特神學院(費城)資深新約 解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