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員:唐興
爾灣聖徒改革宗長老會-2/25/2018主日信息
馬太福音 Matthew 9:1-8
A.
前言:
馬太對耶穌醫病趕鬼的神蹟奇事的描述,是經過非常仔細的安排的。從第八章開始到第九章結尾,他描述了9個神蹟,每3個神蹟為一組,共三組(8:1-17;8:23-9:8;9:18-34)。第一組和第二組,以及第二組和第三組之間都插入了非神蹟的敘事:第一個敘事教導作門徒的代價;第二個敘事是耶穌呼召門徒馬太 。 第九章的結尾是35節:「35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裏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我們發現在登山寶訓之前,同樣的經文出現在第四章的結尾:「23 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裏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這兩節經文好像是廣角鏡頭,把耶穌在地上的職事,在地上執行恩典之約的祝福,在地上建立神的國度分為兩個部分:1)在會堂裡教導人、宣講天國的福音,2)醫治各樣的病症。所以,登山寶訓和9個神蹟奇事,好像是近距離的鏡頭,描述了這兩個部分:登山寶訓是說明耶穌教導人和宣講天國福音的內容;9個醫病趕鬼神蹟說明了耶穌醫治神蹟背後所要傳達的救恩真理,以及基督徒在生活上的經歷。
今天的經文是第6個醫治的神蹟,是第二組中的第3個。這個事件是馬太第一次提到耶穌赦罪的權柄。
A. 中心思想:基督醫治的大能彰顯祂赦罪、賜新生命的權柄。
B. 經文結構:
這段經文分為5個部分:1)場景轉換。2)第2節:基督彰顯祂赦罪的權柄 。3)第3-5節:文士心裡不服基督的權柄。耶穌向文士提問題 。4)6-7節:耶穌醫治了癱子 。5)第8節描述了眾人的反應。整個事件中只有主耶穌在說話。
C. 經文解釋:
D1-場景的轉換:基督回到迦百農,繼續祂的職事(v1)。1
耶穌上了船,渡過海,來到自己的城裏。
1a-事件本身。這一節經文重複了前面的情節,從加利利海對岸上船,渡過海,然後到了對岸。在加利利海,門徒經歷了耶穌斥責風浪的神蹟,在這段經文中,門徒完全沒有出現在鏡頭之內,直到下一段呼召門徒的經文。當然我們知道門徒也在場。
1b-經文本意。馬太說耶穌「來到自己的城裡」,當然是指迦百農(4:13)。耶穌回到了祂先前開始職事時所住的地方(太4:13)。
D2-癱子的罪得赦:基督彰顯赦罪的權柄(v2)。2 有人用褥子抬著一個癱子到耶穌跟前來。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
2a-事件本身。 在這裡,事件的主角除了耶穌以外,就是癱子和抬著他來的人。馬太立刻說耶穌「看見」他們的信心,就赦免了癱子的罪。很奇怪的一件事是:他們似乎是來求身體的醫治的,但是耶穌卻首先赦免了癱子的罪,並沒有先醫治他。顯然他的癱瘓病與他的罪有關,這是我們下面要探討的問題。
經文本意。馬太省略了許多細節的描述,要讀者專注在耶穌赦罪和醫治的權柄上。馬太從登山寶訓結束的經文開始,就一直在證明耶穌的權柄。一直到整個馬太福音的結尾:天上地下的權柄都…這個主題是我們不可忽略的。除了這個主題之外,這段經文包含了其他豐富的啟示。
癱子與罪。 我們不知道這個癱子生病的原因、是什麼造成他的病。但是,我們可以推論,癱子和抬他的人心裡知道他的病的根源是罪。因為這是當時的人普遍的想法:疾病是罪的結果。約翰福音第九章,門徒看到一個天生瞎眼的人,就問耶穌是他本人的罪,還是他父母的罪造成的。耶穌回答說都不是,而是為了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生病並不都是與生病的人的罪有關;神也許有其他的目的。但是所有的疾病都是一種對人類的罪的果效的一種活生生的描述。同時聖經也告訴我們,生病在許多時候也的確與生病的人的罪有關(雅5:14-15,林前11:30)。另外,約伯記告訴我們,約伯的朋友認為約伯的苦難與他的罪有關。這應該是當時普遍的看法。今天我們的社會文化,甚至連基督教都不再存這種觀念了。
「見」他們的信心。馬太在這裡說:耶穌「見」他們的信心。為什麼說耶穌「看見」「他們」的信心?耶穌如何看見他們的信心?癱子本身的信心呢?畢竟是他的罪被赦免了。
我們知道只有惟有神才知道人裏面的信心,但是癱子的朋友的行為,見證了他們的信心。馬可和路加福音對這件事有詳細的描述 。這四個人沒有因為四周都沒有接近耶穌的通道而放棄。他們把房子的屋頂拆了,把癱子從屋頂垂下、放到耶穌面前(路5:17)。你可以想像這個畫面: 癱子必須在眾人面前顯露他身體的軟弱,他等於是來到耶穌的腳前公開認罪。這是真正的謙卑,這是真正的靈裏的貧窮,這是神國度的祝福。耶穌看見了他的信心。他沒有說一句話,他的朋友也沒有說任何話,但是耶穌看見了他們的信心。
加爾文說,「許多不配的人也常被基督醫治他們身體的疾病,就好像神叫日頭照歹人也照義人(太5:45),但是除了信心以外,神沒有用其他的方法與我們和好。這裡的「他們」是一種「提喻法」(synecdoche)——即以小見大,因此,耶穌見到他們的信心,表示耶穌不但看到那些帶他來的朋友的信心,也看見了病人的信心。」加爾文的意思是,基督的醫治包括許多不得救的人,但是基督是唯獨藉著人的信心使人與神和好,使人的罪得赦免的。因此耶穌赦免癱子的罪,一定是因為他本身的信心,而非靠他朋友的信心(有的人這樣解釋)。
小子,放心吧。耶穌對罪人的回答: 「小子/小孩」,是一種親密的稱呼,「放心」(take courage)意思是:「剛強起來,不要害怕」。這是一種非常溫柔,充滿安慰鼓勵的話語。癱子是社會上的邊緣人,背負著內心的罪疚。他知道自己是罪人,他相信耶穌具有神的權柄和能力,但是他害怕。因為他來到了聖潔的神面前。這就是為什麼耶穌說:放心,「不要害怕」的意思。耶穌對癱子的回答更告訴我們,這位身體癱瘓的人,他在屬靈上也是癱瘓的:他知道自己的罪是疾病的根源(雖然,疾病不是絕對與生病的人的罪有關,但耶穌的話暗示了他內心的罪疚。另外,馬太福音許多的醫治都與信心有關,如8:10節的百夫長,9:22節的血漏的婦人,9:29節的兩個瞎子,15:28節的迦南婦 。)因為耶穌看見癱子的罪疚和信心,所以赦免了他的罪!
你的罪赦了。耶穌宣告:「你的罪被赦免了」加爾文說:「耶穌似乎在這裡應許了一件與癱子所求的身體醫治不同的事,祂先除去了疾病的根源,同時也提醒癱子他身體疾病的根源,他應該按照這樣的方式禱告祈求。」
福音原則。加爾文對這裡的經文作了如此的應用:「人通常不會去想,他們所遭到的苦難是出於神的管教,除了想要減輕肉身的痛苦之外,他們什麼都不想要 ,並且同時完全不會想到他們的罪:就好像一個生病的人不去想他所得的是什麼病一樣,只想到減輕眼前的痛楚。但是,若要從各種邪惡中被解救出來,惟有神與我們和好。」
他接著說:「因此,聖經中通常一般的說法是:要祈求減輕管教,要先求罪的赦免。這是適合的禱告順序。當痛苦的感覺提醒我們的罪的時候,首先,讓我們留心祈求饒恕,當神與我們和好的時候,祂就會收回管教我們的手。」
D3-耶穌與文士:文士不服基督的權柄(v3-5)。3 看哪!有幾個文士心裏說:「這個人說僭妄的話了。」4 耶穌知道他們的心意,就說:「你們為甚麼心裏懷著惡念呢?5 或說『你的罪赦了』,或說『你起來行走』,哪一樣容易呢?
3a-事件本身。路加福音告訴我們,那時候文士和法利賽人都在旁邊聽耶穌的教導。他們並沒有說話,但是耶穌的「知道」,希臘原文是「看見/注意到/意識到」他們心裡在想什麼(這正證明了耶穌的神性,馬可說「耶穌的靈知道」):他們認為耶穌赦免罪是在說「僭妄的話」。僭妄的意思是:「超越本分的狂妄」。因為他們知道惟有神才具有赦免人的罪的權柄。耶穌赦罪,就等於說自己是神。
耶穌在登山寶訓對文士法利賽人的神學提出質疑(5:20),說自己是審判人的(7:23我不認識你們),7:29節的結尾講到人都稀奇祂說話、具有與文士不一樣的權柄。當法利賽人的神學受到挑戰的時候,他們本身的權柄受到了威脅。 他們不認識自己,也不認識基督,所以不服基督的權柄,所以他們最後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
3b-經文本意。馬太用了「看哪」(和合本沒有翻譯出來)!說明這又是一樁奇事,因為耶穌在這裡開始正面挑戰文士和法利賽人。 這是馬太福音中耶穌首次主動與文士/法利賽人發生正面衝突。到了十九章,就形成了馬太福音的中心事件。當然,這裡的文士還只是加利利地方的律法教師,不是耶路撒冷的重量級文士和法利賽人。耶穌一方面對文士內心的質疑提出挑戰,一方面要啟示和教導人,祂是那一位有赦罪權柄的神——耶和華。
太1:21節,主的使者在夢中向約瑟顯現,說:「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祂起名叫耶穌,因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1:22節,「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祂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當耶穌宣告癱子的罪被赦免了,祂教導和啟示祂自己:祂是神,祂是耶和華,祂與祂的百姓同在。
3c-赦罪和醫治。耶穌向文士提的問題:「5 或說『你的罪赦了』,或說『你起來行走』,哪一樣容易呢?」(v5)這個問題似乎是很明顯的,既然「赦罪」是神的權柄和作為,當然對人來說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是,醫治一個癱瘓的人,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兩件事對人而言都是不可能的。
耶穌在這裡問的是:「5 或說『你的罪赦了』,或說『你起來行走』,哪一樣容易呢?」文士法利賽人知道兩者都是不容易的。他們的神學告訴他們罪與疾病是絕對不可分的:所以有能力赦罪的是神,那麼有能力醫治所有疾病的人也必定是神。耶穌順著他們的思路,讓他們認識祂的權柄。耶穌是在告訴他們:如果祂可以醫治癱瘓,祂也有權柄赦罪。那麼,祂宣告赦罪就不是在說「僭妄」的話了。
3d-福音原則。1)審判的兩種意義:法庭裡面的宣判;君王權柄的宣告 。2)福音書告訴我們,耶穌醫治了所有到祂面前來求醫治的人,包括不信的人,但是,祂卻只把祂的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而祂把祂的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不一定會醫治他們身體的疾病。聖經和教會歷史中許多最敬虔的聖徒,神也沒有醫治他們。但是,他們認識基督赦罪的權柄,內心被主更新,結出聖靈的果子,見證了神的榮耀(例如:保羅身上的刺,司布真一生的病痛)。
今天流行「健康財富的福音」、「成功神學」和「民間宗教求富貴平安」的思想,在教會沒有持守教義(即保羅所說的:「純正話語的規模」、「道理的模範」 the pattern of sound teaching,提後一13)下,把神的福音扭曲、模糊和誤導了。許多的事工在沒有受到正確的神學和嚴謹教會體系的監督下,把許多對基督工作錯誤的認識,憑著「善心和愛心」下傳播出去了。這些都是不自覺地沒有順服基督的權柄。
D4-癱子得醫治:基督賜新生命的權柄(v6-7)。6 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7 那人就起來,回家去了。
4a-事件本身。 耶穌不但赦免了那人的罪,也醫治他的癱瘓病。耶穌用祂的話赦罪,耶穌也用祂的話醫治癱瘓病。耶穌沒有說:你的病得醫治了;祂命令癱子說:「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本來癱瘓的人,不但起來行走,並且還有力量把自己的褥子拿回家。
4b-經文本意。 「要叫你們知道」[ο?δα](oida)!耶穌的醫治神蹟是為了教導真理。
耶穌在宣告並教導祂自己:祂不僅是救恩的執行者(聖約的中保),祂更是救恩的作者/發動者(神)。祂是那位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34:6)。祂滿有豐盛的慈愛和恩典地說:「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起來」這個字[?γε?ρω](egerou),與「復活」是同一個字。太10:8,講到耶穌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太27:63,64,28:6,用同一個字講耶穌本身的「復活」。羅馬書6:4說:「4 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裏復活一樣。」這正是馬太所描述的那個癱子得救之後的情形 。他不但有了一個新的生命,並且有能力順服基督的命令:「那人就起來,回家去了。」(不像前面的第一個被醫治的大痲瘋病人,被醫治後沒有聽耶穌的吩咐。[可1:45])
福音原則。基督宣告我們的罪被赦免了,這是基督的死替我們承受了律法的懲處(基督被動的順服passive obedience-羅4:25),這是福音的一面。福音的另外一面,是基督替我們滿足了律法的要求(基督主動的順服active obedience-羅5:19-21),祂的復活使神藉著信心賜給我們新生命,賜下恩典之約的祝福。感謝主,短短的8節經文,越思想越有豐富的教義!
5-人群的反應:敬畏基督的權柄(v8)。8 眾人看見都驚奇,就歸榮耀與上帝,因為他將這樣的權柄賜給人。
事件本身。如果耶穌只是說:「你的罪赦了!」 這些人絕對不知道祂所作的是什麼。但是當耶穌說:「起來!拿著你的褥子回家吧。」那人就起來行走了。他們唯一的結論就是:祂有能力和權柄醫治癱子,祂就有能力和權柄赦罪,因為這都是人無法作的事。 在他們面前所看到的這個人,祂的權柄和能力一定是神所賜的,但祂並不是神。這時候人並不知道祂是神在肉身中——祂是神與人同在。
經文本意。 這些人的反應不只是「驚奇」,希臘文的這個字[φ?βο?路加
, φοβ?ω馬太](phobos, phobeo),也是敬畏/尊敬的意思。這是一種在經歷上認識到一個人具有超越的能力和權柄之後的反應。當門徒看到耶穌斥責風浪的反應用了這個字(可4:41),門徒看到耶穌在海上行走的反應用了這個字(太14:26);門徒和群眾看到耶穌叫死人復活的反應用了這個字(路7:16);徒10:2,22哥尼流「敬畏」神;西3:22說要存誠實「敬畏主」 。經文裡的文士代表了另外一種人,他們驚奇基督的權柄和能力,卻抵擋祂、要把祂除掉!當然也有人驚奇基督的權柄和能力,卻是飄忽不定地走開了。但是門徒不但驚奇並且敬畏基督!
福音原則。所以,使徒保羅在教導我們的身體是神的殿,神應許我們要住在我們中間,他說(林後7:1)1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上帝,得以成聖。腓立比書2:12,說:「當恐懼[φ?βο?]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13 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你們心裏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敬畏主」是基督新生命的本質;「敬畏主」是基督徒新生命行為的根源。以弗所書5:21告訴我們基督徒相處的關係的基礎:「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在敬畏基督中,彼此順服)。」
結論:這一段醫治癱瘓者的經文教導我們,基督醫治的大能彰顯了祂赦罪賜新生命的權柄。罪的赦免和新生命的賜與是福音的核心祝福。我們在本性上都是像那一位癱子一樣,沒有能力進入神的國。但是基督賜給了我們新的生命,從這個新生命產生出信心、回應了福音,以至於能夠在基督的道理中漸漸長大,敬畏主,順服主的命令,在成聖生活中長進!
錄音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