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是末世新造的開始
Resurrection
as Inaugurated End-Time New Creation
誠之摘自G. K. Beale著 《新約的聖經神學》,陳志文譯,美國麥種,2018, pp. 339-345
https://yimawusi.net/2023/03/31/resurrection-as-inaugurated-end-time-new-creation/
第8章 舊約聖經——猶太人對復活的看法,和福音書及使徒行傳以復活為已啟動的末世新造和國度
猶太人/舊約聖經堅稱復活要在歷史盡頭時發生,所以基督的復活就是末世的開始。要記得,身體的復活只會在這世代的末了時發生,那時一切受造物的敗壞要停止,一個新造要開始。在觀念上,復活等於新造,這是因為被救贖的人之參與這新造,是因為有被更新變化、新造的身體。在本章和之後三章裏,我要從解經和神學角度說明,整本新約聖經裏的復活觀念,對於基督及與祂認同的人而言,就等於末世的新造和王權。(注1)我將深入說明這觀念,因為本章和之後三章是本書其餘部份的關鍵。實際上,我已經主張,耶穌的復活就是新造國度,這個觀念是我在前面幾章中所擬新約聖經故事主線的核心。(注2)在本章和之後三章裏證明這點是很重要的,因為本書的其餘篇章就是要嘗試說明,新約聖經最重要的觀念是「已經實現卻尚未完全實現,末世、新造國度」這顆鑽石的各個刻面。
舊約聖經中的末世復活和新造的盼望
在創世記一~三章可以覺察到關於復活生命的第一個可能的線索。創世記二章16~17節裏因為悖逆而死的應許,在創世記第三章開始實現,那時亞當和夏娃違背了神的命令。死的臨到就開始了:首先是這對夫婦與神隔絕,表示屬靈死亡的開始,在這之後的某個時間就是身體的死。創世記三章15節說,女人的後裔要決定性地打敗蛇,這應許可能也是暗示要逆轉蛇引入死亡的作為。
此外,之後神給這對夫婦衣服穿,表示回到神面前,以致這已經啟動的死亡所造成的隔絕已經開始以某種看不見的方式(一種屬靈的方式)被克服了。我們會在後面看到,這衣服象徵亞當和夏娃要在某個時候承受的產業(見第十四章)。實際上,有重要的研究顯示,在古代近東和在舊約聖經裏,對於穿戴的人或物而言,衣服表示一種產業,也是身份的改變,不論那是偶像(作為神祇的像)、一般人、或特別是君王和祭司。君王會特別在登基儀式中穿戴,作為他們的新王權地位的象徵。而因為君王通常被視為他們的神的活形象,他們的穿著很可能被視為是反映那形象。因為亞當應該是位祭司——君王,實現創世記一章28節的命令,在他犯罪和開始被恢復後,他的命運可能就是要領受適合他的王者位分的穿著,關於這點,神以「皮子做衣服」來穿戴他,就是象徵以後那更偉大的穿著。若是這樣,這就「表示,在創世記第二章末了提到亞當和夏娃赤身露體的原因,是要在讀者心中激發一個期望,就是會有個王者著裝,是符合創世記第一章中人在地上所具統治性的『神的形象』的地位」(注3)。
衣服不僅象徵開始回到神面前,也可能關乎反映神的榮耀(注4),這一切都牽涉到與神之間的活潑關係,並且要在將來某個時候充分表現出來。這樣,靈命和肉體的死就要在某個時候被逆轉。把亞當的妻子命名為「夏娃〔『生命』〕,因為她是眾生之母」(創三20)這進一步指向一個觀念,就是死的咒詛正被挪去。創世記一章28節的命令被傳遞給像亞當的人物,包括不同的個人和集體的人物,他們的使命有一部份是生養生命的兒女,可能是關乎生命的盼望和應許,並逆轉會妨礙他們完成這使命的死亡的咒詛。這特別適用於那位最後、末世的「後裔」,祂要打敗那引入死亡的蛇,終極並完全地實現創世記三章15節的應許。
在這裏務必指出舊約聖經以各樣方式表示的復活的盼望,其中想到的是「日後」(latter days)的觀念,但卻沒有明確使用這個詞語:申命記三十二章39節(參:出三6);比較約伯記十四章14節及十九章25~26節;撒母耳記上二章6節;詩篇十六篇9~10節,二十二篇28~29節,四十九篇14~16節,七十三篇24節;以賽亞書二十五章7~9節,二十六章19節,五十三章10~11節;以西結書三十七章1~14節;但以理書十二章1~2節;何西阿書六章1~3節,十三章14節。(注5)
對於復活的觀念多早出現在舊約聖經中,學者們有爭議。許多人認為,但以理書十二章2節是復活的盼望章舊約聖經中最清楚的表達:「睡在塵埃中的,必有多人復醒,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遠被憎惡的。」這個事件,連同之前患難的時候,都要在「末世」(Cēt qès〔但十二4])和「末期」(lèqes hayyāmîn〔但十二13])發生。但是,甚至在但以理書之前,以賽亞書二十五章8節就有了對未來復活的清楚盼望了:神「已經吞滅死亡直到永遠。主耶和華必擦去各人臉上的眼淚。
同樣地,以賽亞書二十六章19節說:「你的死人要復活,屍首要興起。睡在塵埃的啊,要醒起歌唱!因你的甘露好像菜蔬上的甘露,地也要交出死人來。」(注6)以西結書中「枯骨的山谷」些骨頭被加上筋與肉並且復活的異象,被許多人理解為僅是隱喻性地預言以色列從巴比倫的被擄中歸回。即使猶太教通常把這段經文理解為預言已死的以色列聖徒實際的身體復活,這卻似乎不是它主要的焦點。雖然如此,儘管這預言是關乎從被擄歸回的隱喻,其中卻可能包含了實際復活的觀念。以西結書三十七章1~14節乃是發展三十六章26~27節所說的,當以色列被帶回應許之地時的屬靈更新。以西結書三十六章26~35節的預言說:
「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裏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裏面,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你們必住在我所賜給你們列祖之地。你們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你們的神。我必救你們脫離一切的污穢,也必命五穀豐登,不使你們遭遇饑荒。我必使樹木多結果子,田地多出土產,好叫你們不再因饑荒受外邦人的譏誚。那時,你們必追想你們的惡行和你們不善的作為,就因你們的罪孽和可憎的事厭惡自己。主耶和華說:『你們要知道,我這樣行不是為你們。以色列家啊,當為自己的行為愧蒙羞。』主耶和華如此說:『我潔淨你們,使你們脫離一切罪孽的日子,必使城邑有人居住,荒場再被建造。過路的人雖看為荒廢之地,現今這荒廢之地仍得耕種。他們必說:這先前為荒廢之地,現在成如伊甸園;這荒廢、淒涼、毀壞的城邑,現在堅固,有人居住。』」
「住在這地」(第28節)是神「賜給以色列一個新心和新靈」(第27節),並且把祂的「靈」放在「他們裏面」(第26節)的結果。這是指以色列歸回這地,並且在靈命上得重生。以西結書三十七章1~14節指相同的事情,這是這個異象部份結尾的片語所表示的:「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裏面,你們就要活了。我將你們安置在本地,」第一個片語是逐字重複三十六章27a節,最後的子句則是改述三十六章28a節(「你們要住在這地」)。這個與以西結書三十六章的平行表示,以西結書三十七章裏以色列復活的預言是指新創造,但卻是以靈命復活來表達。而靈命的復活與身體的復活有無法切割的連結,後者是猶太教中大多數人對以西結書三十七章這個預言的理解。(注7)
甚至在更早時,何西阿書十三章14節就說,「我必救贖他們百脫離陰間的權勢,救贖他們脫離死亡。死亡啊,你的刺在哪裏呢?陰間哪,你的毒鉤在哪裏呢?」(我的翻譯)。(注8)詩篇四十九篇14~15節說,「他們如同羊群派定下陰間,死亡必作他們的牧者。到了早晨,正直人必管轄他們。他們的美容必被陰間所滅,以致無處可存。只是神必救贖我的靈魂脫離陰間的權柄,因祂必收納我。」因此,撒母耳記上二章6節也同樣肯定說,「耶和華使人死,也使人活;使人下陰間,也使人往上升。」
舊約聖經中最早明白提到復活的經文,或許是申命記三十二章39節:「我,惟有我是神,在我以外並無別神。我使人死,我使人活;我損傷,我也醫治,並無人能從我手中救出來。」
以賽亞書中關於新創造的預言(四十三18~21,六十五17,六十六22),似乎也包含了在那要來世代中復活的觀念。以賽亞書四十三章裏新創造的預言以「看哪!我要做一件事」(第19節)開始,而以「這百姓是我為自己所造的,好述說我的美德」(第21節)結束。以賽亞書四十三章和六十五章中預言緊鄰的上下文暗示復活的觀念(參:四十三21)。尤其是以賽亞書六十五章對新創造情況的描述,表示同樣的觀念(見:第17~23節),特別是第22節的《七十士譯本》譯文:「因為我民的日子必像生命樹的日子;他們要長久享用親手勞碌得來的。」《七十士譯本》把希伯來文的「樹木的日子」解釋為伊甸園裏的「生命樹」,早期猶太教和基督教都相信它是賜永生的。同樣的觀念,就是在神的百姓中有一種無限、長存的新造生命,在以賽亞書六十六章22節也很明顯:「耶和華說:『我所要造的新天新地怎樣在我面前長存,你們的後裔和你們的名字也必照樣長存。』」像新創造存在那樣長久(它要永遠存留),這就是新創造的人類後裔要存活的時日。(注9)以賽亞書六十六章的預言似乎是接續以賽亞書二十六章19節的預言(上面所討論的),那裏把復活描述為地要「交出死人」。以賽亞書六十六章的預言顯然也提到先前所描繪的受苦的義僕,祂會死,但是以賽亞書五十三章第10b~11a節說,雖然如此,這義僕「必看見後裔,並且延長年日,……祂必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便心滿意足」。(注10)最好把這理解為是指這義僕從死裏復原,而祂的復原將包括產生一個「後裔」,以賽亞書六十六章22節說那就是神的新的百姓,他們要在新創造裏活到永遠。(注11)
這樣,復活可能是新創造在舊約聖經裏的觀念。我們也會看到,以賽亞書四十三章和六十五~六十六章中新創造的預言(特別對保羅而言)形成了基礎,支持基督的復活是新創造的開始,可是新約聖經也認為,同樣這些預言要在基督最後回來時完全實現。(注12)
2023-04-09
標籤: 神學入門、呂沛淵、Tabletalk、R.C. Sproul、林慈信、护教、学习、译作、
G. K. Beale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