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6

 圣经没有说的事|自由意志的辩护

 作者/ John M Frame 译者/廖和美 
摘录自《卫道学概论》Apologetics to the Glory of God  P.194,  中华福音神学出版社(2003

在今日专业的哲学家中,最普遍的辩护是基于人的自由意志。自由意志的辩护说:恶的来到,是因为有理性的受造物( 撒但、亚当或是「每个人」)自由的选择。由于自由意志不是神所掌控或注定的,因此,祂不用为此负责任,也因此,恶的存在并不会危及神的良善。

圣经确实教导人在某方面是自由的。1. 他能做他想要做的事;他根据他的欲望行事,无论是圣洁或邪恶的事。2.亚当有自由或能力来选择善或恶。堕落已经把这个自由从我们当中挪去,因为堕落的人类所能做的只有恶事(创六5;八21;赛六十四6;罗三10及下文),但是,对那些相信的人,救赎使我们恢复了这个自由(林后五17)。3. 救赎带给我们一个更高的自由,就是能从罪和其捆绑中脱离的自由(约八32)。「从罪中得自由」是新约对「自由」常用的意义。4. 我们是自由的,这是指我们不是历史宿命论下无助的受难者。圣经并不容我们以遗传、环境、心理的平行、自尊等种种不足,作为干犯神命令的藉囗。我们在一切的行动中(林前十31),都有责任顺服主。

再者,圣经确实是自由意志的辩护者,它教导说,犯罪的责任在人身上,而不是在神。即使圣经特别提到,神事先注定有恶事,然而,在恶行的责任上,人类仍然是原凶(看创五十20;徒二23;四27)。

然而,圣经并没有教导-------事实上却否定------自由意志的辩护者所用到自由意志的观念。因为从那个观点所提到的自由,人类的自由选择并非神事先预定和引导的。但是,圣经却经常提到神决定我们的自由选择(看创五十20;徒二23;四27;还有撒下廿四1,特别是指恶的选择;也在箴十六9;路廿四45;约六4465;徒二47;十一18;十三48;十六14;罗八28及下文;九;弗二8-9;腓一29)。当然,人类的自由选择是包括在罗马书十一章36节和以弗所书一章11节原则性的声明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罗马书第九章明显提到恶的问题时,保罗并没有诉求自由意志的辩护,反而他反对那种辩护的假设。他提到为什麽只有少数犹太人相信基督这个问题。对他来说,这是令他伤痛的事(2-5节),因为这些人是他的同胞,从历史来说,也是神的百姓,是应许的后裔。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它强烈预设了神绝对主权的观念。为什麽恶的问题竟会在这里被提出来?除非保罗假设信心是神的恩赐。问题就在神已经收纳以色列人为祂的百姓,但是,衪对他们大部分人却扣留了信心的恩赐。

保罗的回答是,自从亚伯拉罕的时代,在「神的百姓」当中就有显着的分野,就是那些因信而确实属于神,和只在肉身上属于亚伯拉罕后裔的人之间。是什麽原因造成这个分别呢?保罗可以在此简单地说,就是「人类的选择」,但是,他并没有这麽说,反而将这分别溯及「神拣选人的旨意」(11节),还加上「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11节)。诚然,在还没有出生之前,神就预告了以扫和雅各的命运,显示出祂已经预先注定他们的命运(1213节)。

14节,邪恶的难题跳了上来:难道神不公平,因为祂在以扫还没有出生之前,就命定他是恶的?保罗说,不是的。为什麽呢?自由意志的辩护者会说,神预先看见以扫会做出自主的自由选择,因此,定意处罚他。但是,保罗却溯及这恶是神本身的自由选择:「我要恩待谁,就恩待谁;要怜悯谁,就怜悯谁」(15节,引用出卅三19)。

然后,他再说一遍:「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 神」 16节)。然后17节告诉我们,神兴起邪恶法老的目的,是要将神的名传遍在地上。「如此看来,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18节)。

在第19节,恶的难题再次出现:为什麽神还要责备我们呢?再一次说明,答案不是「因为神没有掌控我们的自由选择」。答案反倒是祂对我们有完全的权利,去做衪选择去做的事(以主权!)

圣经从来没有哪处经文在讨论恶的难题时,採用自由意志的辩护。你无法在约伯记、诗篇卅七篇或诗篇七十三篇找到。而这些经节,却预设了强烈而常见的观点,就是神的主权。

所以,自由意志的辩护是不合圣经的,它也有内在一致性的困难。就象典型的亚米念主义所言,如果我们的自由选择是没有起因的,那麽就不是出于个性或欲望所发动的,也不是由神所肇始的。如果真是如此,那麽我们的「自由选择」就完全是偶发事件,与过去发生的事没有任何关联。这些都是意外,比在尴尬的场合打嗝还要糟糕。一个个性正直,先前没有偷窃倾向的人,却在经过一间银行时,突然基于某些奇怪的冲动,走到里面,抢劫银行,即使他不愿意这样做。当然,这不是我们正常对自由选择的想法。并且,如此的偶发事件很难作为道德责任的基础,就如我们在先前的篇章所看到的,它基本上是不理性的,是没有第一因的事件,也不是源于一个绝对的位格。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亚米念的自由派者认为,自由选择是由个性和欲望所造成的,那麽,他就是在引用遗传和环境上的肇因,这肇因是在个人有意识的生命之前。那他就是以非位格的宇宙决定论,取代圣经基督教的位格「决定论」,但我看不见这对道德责任有任何好处。

人的自由与责任

摘录自《救恩出于主耶和华》第一部分第七章 人,上帝的形象
原着:John M Frame   翻校编:刘立国 何新东 陈彪

在前面几章,特别是第一和第二章中,我强调了上帝掌管的主权属性,就是他对万事拥有主权能力。我提到上帝的主权掌管让很多人在思想里引发出一个关于人的自由和道德责任的问题。如果上帝使万事发生,我们怎么可能是自由的呢?如果我们不是自由的,如果上帝掌管我们一切的思想和决定,我们怎么可能对我们所做的负责?我曾答应过要在以后谈论这个问题,现在似乎就是来看这个问题的最佳时机。

首先,圣经讲得非常清楚,我们是在道德上要负责任的行为者。上帝对我们的行动作出奖罚,是按照这些行动是否讨他喜悦。在道德责任和上帝的主权之间其实并不存在着张力,或者似是而非的冲突。上帝的王权,上帝的主权,不仅包括掌管这个主权属性,还包括权柄这个属性。对于我们来说,在他的主权之下,这意味着我们是服在他的权柄之下,要受他的问责,所以是要对他负责。

但人的自由是的的确存在的,对于伦理责任来说是很重要的。上帝审判人所行的事情时,他有时候会考虑我们能做什么,我们不能做什么。在路12:47-48我们看到:

仆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却不预备,又不顺他的意思行,那仆人必多受责打。惟有那不知道的,作了当受责打的事,必少受责打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

这里的意思就是,在上帝的审判中,无知是一种减刑的因素。对那些有更多知识,更多资源去作正确决定的人,他的审判就更严厉。换言之,对于那些更有能力做正确的事的人,他要更严厉审判。对那些能力较少的人,他的审判就没有那么严厉。或者我们可以说,对那些有更多自由去做正确事情的人,上帝的审判就更加严厉。

但到底什么是自由呢?如果上帝掌管万事,我们怎么可能有任何的自由?在神学文献的讨论中,存在着三种关于自由的概念。第一种概念经常被称为自由主义。它教导说,人自由的举动根本就不是由任何事情引发的。它们不是由上帝引发的,它们不是由我们的品格引发的。它们甚至不是由我们的愿望引发的;因为如果我们的行动可以完全按着我们的愿望来解释,那么按照自由主义的理论,它就不是自由的。如果你做了某些事,这很简单只是因为你要这样做,那么自由主义者会告诉你,这不是一个自由的选择。按照这种观点,自由的选择是完全独立在你的愿望之外的;如果你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在花园里散步,你的自由意志就会反对这种愿望,你就可能会呆在屋子里。按这种观点,愿望可能影响你的最终决定,但如果愿望催逼决定,那么这决定就不是自由的。

我不相信这样的自由。依我看,圣经没有教导这样的自由,而它把我们的经历弄得一团糟。第一,圣经没有倡导这样的自由,甚至没有提到这种自由。确实,正如我们在第一章看到的,圣经教导说,上帝通过掌控我们的品格、思想、愿望和行为,以此控制我们所做的事情,这样圣经就是反对这种自由观的。请记住,圣经不仅教导说上帝掌管我们做的事,而且人的行为是出于我们的心,我们的品格的。如果我们的心是善的,我们的行为就是善的,如果我们的心是恶的,我们的行为就是恶的。自由主义容不下这样的事。

另外,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是完全无故自发,并与我们的品格和愿望分割开来的,它就是一种偶然的事故,而不是一种负责任的选择。如果你想在花园里散步,但却留在屋子里面,违背你的愿望,你就是做了你不想做的事。

你为什么会做你不愿做的事?为什么你的行为与你自己的品格,本性和愿望相反?我不知道。这只能是一种古怪,偶然发生的事,是不恰当的,是一种事故。它就像你在睡梦中,或者吸食毒品后做的事情一样,是和一件在道德上负责任的事完全相反的。所以,按照我的判断,自由主义的自由并不是道德责任的基础;事实上,它摧毁了道德责任。

神学家们谈论的另外一种自由的概念被称作是相容论的自由。按照这种观点,人的行为可以是自由,也可以是因故而发的。就算你要做你想做的事,就算它们是由你的性格促成的,就算它们是由上帝预定的,你的行为仍然是自由的。

这种奇怪的被称为是相容论的自由到底是什么东西?它其实根本就不奇怪。很简单,它就是我们做我们想要做之事的能力。这就是在日常说话的时候,我们对自由这个词常用的说法。当我能做凡我要做的事的时候,我是自由的。如果我要去花园散步,我这样做了,那么我就是自由做这件事的。这几乎是和自由主义完全相反的,因为自由主义者会说,如果你想做某件事,你做了,你就是不自由的。

圣经教导说,在相容论的意义上我们是自由的。恶人是自愿行恶,按照他们自己的心愿;类似,义人也是如此。正如我们在路124748看到的那样,有时上帝作出他的审判,是把这种自由考虑在内的。

在这种意义上,人的自由和上帝的主权、上帝掌管我们的选择和决定并不是不一致的。按照这种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圣经为什么说我们的选择和行为很重要。我们做错事的时候,我们是因为想这样做而这样做的,因为我们是自由地选择这样做的;为此上帝审判我们,这是合理的。是的,在我们自由的选择背后是他永恒的计划。但是正如一位用泥土造我们的陶匠一样,他有权利判断我们是否达到合他心意的标准。

还有第三种自由的概念,是对神学,对圣经来说很重要的。这就是我们犯罪或行善的自由,我们把它称作道德自由。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圣经没有教导自由主义的自由,圣经预设了相容论的自由,但没有给它下定义,或者直接教导我们这自由。但是圣经非常清楚讲到道德自由。我们是罪的奴仆,耶稣解放我们,所以在他里面我们是“真自由了”(约8:36)。保罗在罗马书68章也告诉我们基督是怎样使我们脱离罪的捆绑,进入上帝儿女自由的荣耀的 ( 8:21)

奥古斯丁和其他人用四个阶段追溯这种解放的过程。第一个阶段是在堕落前的无罪阶段,在当中亚当和夏娃是好的,但是可能犯罪堕落 (按奥古斯丁的拉丁文原话,就是posse peccare)。第二个阶段是因堕落造成的捆绑,在当中我们变为恶,不能行任何的善,不能不犯罪(non Posse non peccare)。第三个阶段,以基督的作为为基础,圣灵重生的工作,这使我们能够不犯罪(posse non peccare),最后是我们活在荣耀中,在当中我们要为善,不可能犯罪(non posse peccare)


基督论

摘自《基督教护教学》 (Christian Apologetics) P.30-31, 改革宗出版有限公司
第一章 基督教真理的系统  系统神学之基督论
作者: 范泰尔Cornelius Van Til翻译吕沛渊

现在我们有了知识交流的两点。然而,既然罪已经进入世界,我们就不能看见「基督教观点]的全貌,直到我们能看见上帝与人在分开之后是如何復和的。上帝与人復和的唯一方法,是上帝赐救恩,使人与上帝重聚。基督来是要领人回归向上帝。

1,基督的位格

为要达到此目的,基督必须是真神。因这缘故,教会强调基督是上帝的位格,并非人的位格这一事实。祂是「本体的三位一体」的第二位格,是与圣父完全同本质的,所以是从永远就与圣父同在,在道成肉身时祂取了人性。

这并非指:祂放下了祂的神性,变成了人的位格。这也不是指:祂变成了「神——人」位格,神性与人性溷合了。甚至当祂在伯利恒马槽时,祂仍是上帝的位格,然而,上帝的位格在己身取了人性,与其神性紧密的联合。《迦克墩信经》为要表明这一切的真理,就说:在基督裡,神性与人性的联合,是不溷乱的,不改变的,不分开的,不离散的。前两个形容词保障真实教义「神人二性绝不可溷乱」;后两个形容词保障真实教义「神人二性是真实的联合」,虽然前两个形容词所坚持的区别是存在的。

在此要注意的是:此「道成肉身」观是完全符合上述的「神论」与「人论」。如基督真是「本体的三位一体」的第二位格,祂享有上帝的属性。另一方面,祂的人性是上帝所造的人性。因此,甚至在道成肉身时,基督并未溷合了「永恒」与「现世」。「永恒」必须一直是独立于「现世」之外之前。

以上叙述基督的位格,此外也必须略述祂的职分。

2,基督的职分

基督是真先知,祭司,君王。《威敏斯特小要理问答》(West Short Catechism)第24问:「基督如何执行祂的先知职分?」答案是:「基督执行先知职分,是借着祂的道与灵,启示我们上帝的旨意,叫我们得救恩。」当人成为罪人时,人为自己设立了虚假的知识理念,即人失去了真智慧。在基督裡,人重新恢復真知识。在基督裡,人明白了自己是上帝所造的,人不应寻求自创,全括的知识。基督是我们的智慧。祂是我们的智慧,不单是说祂告诉我们如何上天堂,祂是我们的智慧,也包括教导我们真知识,即我们所应知道的一切真知识。

《要理问答》又问(第25问):「基督如何执行祭司职分?」答案是:「基督执行祭司职分,是一次献上自己为祭来满足神的公义,并且使我们与上帝和好,并且不断为我们代求。」我们不需在此细谈,只要指出:基督的祭司工作,不能与他的先知工作分开。基督不能赐给我们对上帝与宇宙的真知识,除非祂是祭司,为我们代死。知识的问题是伦理的问题。对上帝有理论上正确的知识却不爱上帝,这的确是有可能发生的,鬼魔就是此点的写照。然而,圣经裡说到「认识上帝」的意思,就是「认识与爱上帝」,这才是对上帝有真实的认识。其他一切对上帝的认识,都是虚假的。

第三,《要理问答》(第26问):问到:「基督如何执行君王职分?」答案是:「基督执行君王职分,是制服我们归向祂,治理并保护我们,并且制服与得胜祂与我们的一切仇敌。」 再次,我们看见:基督做为君王职分的工作,是与其先知和祭司工作有机能性的连接在一起的。为要赐给我们真智慧或知识,基督必须制服我们。祂为我们死,以制服我们,如此就赐给我们智慧。唯有借着强调基督各层面工作的关联,才能在知识问题上避免将理智与道德作各种机械式分割。

非基督教思想的「基督」是假想「自主之人」的投射。此「基督」甚至被说成「全然另一位」,正如「非基督教思想」的「神」有时被说成是「全然另一位」一样。然后,「基督」据说是赐下上帝的客观启示,为上帝的名,也奉上帝的名以权柄说话。即便如此,本质上来说,此「基督」不过是人心思的投射,是人为自己所设的理想。

既然这样的「基督」已被高抬,就被说是「成为肉身」,降卑自己以致于死。但是此降卑至死,是为了要使人升高。所以,就宣称:「在基督裡」所有人都得救了。

要注意的是:在此看法中,构成论述的主题是「普遍性实体」,包括基督与人。是这「普遍性实体」经历了那过程。根据巴特的说法,整个上帝(全然另一位的上帝)与人同死,然后提升人(人类)与自己一同死脱离死亡。

根据此实质上是「一元论」的体系,人一直仍是自己的先知,祭司,君王。基督的工作,在其降卑与升高的状态中,是人自己的工作。人仅仅是用了基督与上帝为理想,为要藉此来实现人自己的理想。而这些理想的始与终,都是在人自己裡面。

可想而知,罗马天主教的基督论,是此「非基督教」的观念与「基督教」观念的杂烩。只要「普遍性本体」观念在天主教掌握,天主教就不能忠于《迦克墩信经》。天主教必定会(也的确是)在实体上溷乱了基督的二性。带来的结果是,基督身为先知,祭司,君王的工作都降格贬值,很像上述的非基督教的立场。基督身为先知,却不能有上帝的权柄,为上帝说话,也不能掌控整个实体界。本体就某程度而言,与「祂是上帝」无关。所以,祂不能经由写成的「圣经正典」说话。如果祂能够的话,祂的说话也必须以教会的「现存声音]来作媒介传达给人。那就是说:必须以「教皇的声音」做媒介,教皇是对「普遍性本体」有洞见的专家。

基督身为祭司,却不能献上定案的祭,来满足上帝的公义:「普遍性本体」内有其「不定性」,以致不可能有定案的祭献上。所以,基督的献祭必须是一过程,是「普遍性本体」过程的一部分。

基督身为君王,却不能治理与保障我们,要借着权威的「现存声音」在教会中说话。天主教未以「创造主与受造物有所区别」作为其思想基础,导致堵塞了上帝命令之声。天主教神学中,受造物并未清楚的面对祂的上帝。所以,上帝的命令也并未以毫不含煳的方式临到祂。既然在「普遍性本体」内有不定成分,所以连上帝也不能借着基督的献祭,彻底得胜邪恶。邪恶在人身上与里面一直具影响力。基督不能保护属祂的人得胜撒旦。当祂说撒旦的国度不能胜过上帝的国度时,祂还不足够明白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潜能」绝不可能变成完全是「事实」。

所以,看来只有在「抗罗宗」(或称为更正教,新教或基督教)的立场,才能以圣经之基督的位格与工作,来对付属血气的人。

最后,为要完整描绘「基督的工作」,还需简述「救恩论」,「教会论」,「末世论」。


正统神学的起点﹕圣经裡有教义系统 


/林慈信

笔者对系统神学的可能性和必需性﹐所持的信念是﹕
《圣经》裡教导一套教义 (真理)
我们透过依赖圣灵的引导研读圣经﹐
可以发现﹐认识它。
我们可以﹐也应该笃信它﹐
爱它﹐遵行它﹐
宣讲它﹐教导它﹐
并为他辩护。
There is a system of doctrine taught in the Bible.
We can study the Bibl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Holy Spirit,
To discover and know this system of doctrine.
We can, and should believe, love, obey, proclaim, teach, and defend this system of doctrine.

我们有道可传吗﹖我们可传的道(信息)来自《圣经》﹐唯独来自《圣经》。因此谈到 「认信」﹐背后有一个很基本的预设观念 (presupposition)﹕《圣经》裡有一套教义真理。《圣经》是历史;《圣经》是神在时间﹐在历史﹐文化中向人的启示。可是这「启示」的结果﹐是一本不自我矛盾的书﹐裡面有一套真理 (教义) 。在《圣经》裡﹐透过《圣经》﹐神教导我们一套一贯的教义(真理) 。《圣经》是启示的记录,可是,本身也是启示,就是上帝的话。

《圣经》不仅给我们救恩的道理﹐其他部分就是一些互不相关的故事。不是。《圣经》是神的启示﹐裡面含有一套教义系统。英文讲法是﹕There is a system (body) of doctrine (truth) taught in Scripture。注意﹕我们这裡不是指某一个神学传统﹐如《威敏斯特信仰告白》 (参﹕www.reformed.org 上﹕Historical Church Documents)所宣称的系统﹔或 《浸信会信仰宣言》(1689) 等。圣公会﹐卫理宗﹐时代论者﹐和每个教会传统﹐都自有一套神学(信仰)。我们在这裡说的是﹕在《圣经》本身裡﹐有一套教义系统。

《圣经》本身教导一套教义 (真理) 系统。

「《圣经》教导一套真理」 这个信念﹐在21世纪的今天读来﹐好像有点奇怪﹐不晓得是否从什麽星球降落而来的。其实这只不过是历代正统 / 福音派的信仰!

《圣经》裡有一套真理﹐背后还有一点预设﹕《圣经》是有神自己所设定的﹐单一的﹐固定的﹐不变的意义的 (stable meaning) 。《圣经》的原意 (intended meaning)﹐与人的解释 (interpretation) 不一样。《圣经》有自己原来的意义﹐就是原来的作者 圣灵 的意思 (authorial intention)﹐这意义是单一的﹐不变的。

摘录自:
神学导论(一)阅读材料﹕第11-24
023A 有道可传﹐以经解经﹕建立一套认信的神学的迫切性 144


论信条

摘录自《致年轻加尔文主义的信》11封信
------改革宗思想之旅P.66-7o
Letters to a Young Calvinist: An Invitation to the Reformed Tradition
詹姆士.史密斯(James K. A.Smith)着,李晋 马丽译,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当一个教会或信仰传统描述自己是「告白性的」(正如许多改革宗教会那样),这意味着,此教会或传统把信经和信条作为它教义准则的陈述,也作为理解圣经的可信向导,以及对塑造基督门徒的清晰教导。如果我们以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讨论,可能会对你更有帮助。

首先,要注意信经和信条之间是有区别的。「信经」(Creeds)通常是指教会的历史文献,这些文献形成于公元1世纪教父时期。它们是大公教会会议的成果,当时这些会议聚集了广泛的教会人士, 一起讨论,因此有时它们也被称为「大公信经」。信经也是在教会首次大分裂之前所形成的表述文字,那是东方教会和西方教会的一次分裂(大致形成了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这些早期的信经是所有基督徒都公认的,因为它们可以算得上是最古老的教会记忆。所以,当我们提到信经时,我们是指《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和《阿塔那修信经》。《使徒信经》是对基督教信仰最简洁明瞭的总结,教会为让信徒在冼礼时作出信仰告白,从而产生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和《阿塔那修信径》包含对信仰更为完整的陈述。这两个信经更为全面、具体、细微地描述了对三一真神的信仰。

另一方面,「信条」(Confessions)则涉及效为后期的信仰文献和信仰陈述,它们都接受并建立在早期信经基础之上。「要理问答」通常被理解为是这些信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信条」和「要理问答」一般都出现在宗教改革时期或之后,特别是在16世纪和17世纪。我通常把这些称为「大陆信条」,因为它们产生于欧洲大陆。「盎格鲁信条」则是英格兰和苏格兰宗教改革的产物。因此,大陆信条当然包括路德的《奥格斯堡信条》,但更多是指加尔文主义的准则,即《多特信条》、《海德堡要理问答》和《多特信条》。盎格鲁信条包括了《三十九条信纲》和《威斯敏斯特信条》,以及《威斯敏斯特大小要理问答》和《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改革宗教会通常都服从于我所说的大陆信条,而长老教会则釆用盎格鲁信条,特别是《威斯敏斯特信条》。

目前,没有哪一个教会把自己描述为「有信条的」传统或教派,将他们的信经或信条等同于圣经,也没有哪一个教会宣称他们的信经或信条是无误的。信条、甚至包括信经都应该服在圣经权威之下,唯独圣经是无误的。这些信经和信条都是服务于圣经的,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看待它们。例如,《海德堡要理问答》把《使徒信经》描述为福音的《总结》。因此你在这裡可以看到一种有趣的分层现象:《海德堡要理问答》也是一个较后期的信条。而且,在《海德堡要理问答》中,最显着的一部分就是对基督教信仰的总结和解释(见第23-58问)。然而,这个要理问答已经视信经为相比于圣经更为清晰的信仰结晶。因为根据《海德堡要理问答》,对于我们而言,「信经条款中的基督教信仰已经为我们总结出了福音,这福音是不容置疑的,也为全世界的基督徒所承认。」

第二个例子,你可以把信经和信条作为一种故事情节的总结。说它们是学习指南可能并不准确,不如把它们视为对信仰的总结和概览。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要代替故事本身,而是为进入更宏大的故事提供一个入口。要记住,要理问答的写作目的,特别是为了帮助年轻人在信仰中成长,因此它具有一种教育的功能。

最后,你可以把信经和信条理解为是表达信仰之语言的语法。它们本不应该用来代替所说的语言!但是,它们提供了一种学习第二语言的方式。如果我正在学习希腊语法,这并不是说我明白希腊语语法,而是说我能借此去阅读希腊文,也可能明白一些希腊文新约圣经的语法。因此,我也可以学习信经和信条所清晰表达的那个信仰的语法,但信经和信条自身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它们可以邀请人更好地阅读圣经,并且也可以作为信仰实践的指南。

尽管如此,在改革宗传统中,这些「有信条的」教会也把信经和信条作为上帝的恩赐来领受。如果说按圣经所应许的,升天的主赐给教会很多恩赐,如使徒、先知、教师和牧师,目的是「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4:12-13)。而且,主赐予我们这些恩赐,是为了我们「不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14节),那麽我们应当说,改革宗传统就是把这信经和信条也看为上帝的恩赐。也就是说,信经和信条是历代教会那些因蒙圣灵引导而有智慧的教师们所结的果子,并作为恩赐传递给我们。

我希望你能够看出,这些讨论是从我上次信里谈到的属灵识别力中延伸出来的:这强调了教会历史的根本性作用。而对教会历史的重视又建基于对圣灵应许的信靠----圣灵应许带我们进入真理。事实上,或许我们应该换一个说法,那就是:改革宗传统是一种有信经或有信条的传统,正是因为这一传统从根本上信靠基督的灵以道成肉身的方式在历史中的工作。教会就是基督的身体,正如基督所应许的那样;祂就不会撇下我们成为孤儿,而是赐下圣灵------能力和啓示之灵。这圣灵在基督的身体中是活的,是有功效的而这个身体就是我们,也就是教会。的确,如果我们按照这应许而行,我们也许可以说,那些基督教国度中的「反信经」派别,就他们对历史的质疑而言,实际上是接近于诺斯替主义的。正如很多异端否认基督具有人性,我认为,那些不继承正统信经和信条之传承的教派,也是在某种方式上再次拒绝接受基督的身体。最终,这些唯独圣经、反对信条的传统(这些反『传统』的传统),正是蔑视、唾弃基督通过圣灵而应许给我们的恩赐。


路德的禱告

本文摘錄自《神的聖潔》The Holiness of God P.97-99 史鮑爾 (R.C. Sproul)   ,  黃一亭 ,顧華德譯 。財團法人基督教中國主日學協會出版及發行。(標題另加)

「神哪!全能而永活的神哪!这个世界是如此可怕!祢看它正张著大嘴要吞噬我,而我对袮的信心却是这麽脆弱!……哦!人的軀幹是這麼不堪一擊,而撒旦卻威猛無比!倘若我企圖依賴任何屬於這個世界的力量------一切就付之一炬了??喪鐘已經敲響?? 死刑的旗幟也招搖前行??。喔,神哪!我的神!求祢扶持我抵擋屬于這個世界的一切智慧。我懇求祢成全我的心願!求祢務必扶持我??只要藉著祢的神通妙領??這些事不單單關乎我,更是與祢息息相關。在這個世界上,我沒有什麼可以眷戀的??我并沒有必要和這個世界上的達官顯要爭權奪利!我寧願安享餘年。但是,這些是與祢相干的事??這是關乎公義和永恆的大事。主啊!幫助我!喔!信實而永恆不變的神啊!我不冀求倚靠世人,那是虛幻的!舉凡屬於血氣的,都搖擺不定,從他?面發出的定歸失敗。我的神哪!我的神哪!難道祢不願傾聽我的呼求嗎?我的神!難道祢已經不復存在了嗎?不行,祢絕不能死,祢只不過是把自己隱藏起來。祢揀選了我來完全這件任務,這是我深信不疑的事!??因此, 神啊,求祢成成就自己的旨意吧!為了祢的聖子耶穌的緣故,不要丟棄我,因衪是我的避難所、我的盾牌、我的山寨。

主啊------袮在哪裡?我的神啊, 袮在哪裡???請祢出來吧!我祈求袮,我已經准備好了??祢看我已經准備要為真理而犧牲性命??就像一個受苦的羔羊。因這些事是聖潔的。這是袮自己的事??我絕不松手放祢走開!絕不,為了一切關乎永恆的緣故,我也絕不放祢走開!雖然這個世界上遍滿魔鬼的爪牙------雖然我只數尺之軀,但這也是祢手中的傑作:如今他將被遣棄,遭人踐踏碎屍萬斷,??化為塵土,但是我的靈魂屬於祢,並且要與祢同在一直到永遠!神啊!求祢賜下扶持的手!??阿們!」

引自埃瓦爾德(Ewald M , Place)所編輯,《路德說什麼》What Luther Says ( St. Louis: Concordia,1959), 1107-1108




使徒傳統與書成的經文

摘自正典的意義《The Heresy of Orthodoxypp. 109-113, 第四章 踏出正確的第一步:早期基督教之正典的意義4. Starting in the Right Place: The Meaning of Canon in Early Christianity
作者: Andreas J. Kostenberger 譯者: 誠之

最早的基督教文獻,新約聖經本身,很清楚告訴我們,使徒的信息帶有基督的權柄,因此被視為是神的信息,帶著和舊約聖經同樣的權柄(至少不低於)。雖然使徒對教會的監管顯然是透過講道,教導和探訪教會,由口頭來執行的(帖後二15),但它最後是以書成的形式來保存與傳承的。如同先前所討論的,舊約聖經的聖約模式是:當新約奠基之後,會伴隨著一份新的聖約文件。我們必須記得,在這樣的背景下,使徒的作用是什麽。鑒於耶穌關於祂要設立新約的詳盡教導,以及使徒的猶太身份和他們浸泡在舊約聖經的聖約架構中,還有耶穌基督已經把權柄直接交托給使徒,讓他們代表祂說話,把使徒的信息直接透過書成的文字來傳遞,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使徒的信息以文字的形式被保存下來,成為神對教會有關新約的永恒見證。

此外,這個朝向書成文字的動向,也受到基督親自賜給使徒的使命(太廿八19)所驅動。當教會繼續擴展到世界各地,進入更多的地理區域,很明顯地,使徒的權柄要能有效地傳遞和準確地維系,就只能靠文字的形式了。顯然,使徒無法為不斷擴張的宣教工場裏的每個教會提供個人的關照。此外,他們有限的生涯也說明他們絕無可能親自把使徒的信息帶到地極,而需要一種方法為未來的世代保存他們的信息。如此,使徒要完成把基督的信息帶到萬國的使命,就必須讓他們的信息刻成文字,這是無可避免的。以賽亞的話提醒我們:「現今你去,在他們面前將這話刻在版上,寫在書上,以便傳留後世,直到永永遠遠。」(賽卅8

其結果是,不僅是使徒自己寫了許多新約的文件,而且,在更廣的意義上,他們也照管了由非使徒作者制作此類材料的過程。使徒的功用是確定基督的信息被穩固而準確地為將來的時代保存下來,借著聖靈的幫助,無論是直接由使徒寫成的,還是透過他們身邊的追隨者。最終,新約正典不再是使徒著作的集成,而是「使徒性著作」(apostolic writings)的集成。這些著作帶著使徒權威性的信息,並且要來自基礎性的使徒時代(即使不是直接出自他們的手)。因此,新約書卷的權威,和「是誰」寫沒有太大的關系,而和「何時」寫的有很大的關系。它是和一卷特定的書卷在救贖歷史的範疇內的地位有關的。

如此,一卷書成的新約書卷,不是由教會在後來正式開會「決定」的,而是它是使徒在救贖歷史上的功能,很自然地完成的(natural outworking of the redemptive-historical function of the apostles)。有鑒於經文被視為是使徒信息的化身,它就保留了使徒的權柄,也就是基督自己的權柄。正是在這裏我們看到我們先前提到的受到Bauer影響的方法的鮮明對比。那些方法主張,把這些耶穌傳統寫下來,是發生在他們被視為具有權威之前(它們被視為有權威發生在相當後期),而歷史的證據說明,在它們被寫下來之前,傳統就被視為是有權威的(因為他們與使徒的關聯)。如此,我們不難看見,為什麽早期基督徒已經從一開始就把一些經文視為是有權威的。新約正典的觀念不是在第二世紀(或更後來),當教會在緊迫的需要下,才發展出來的,而是從一開始就由早期教會所傳遞並繼承下來的。它是教會的根基,而不是教會的結果(the foundation for the church, not consequence of the church)。因此,正典的觀念,正式來說,不屬於教會歷史,更正確地理解,應該是救贖歷史的中心要點。

當我們更仔細地查考新約書卷,他們的內容就確認它們是以書成的形式帶著使徒(因此是帶著神的)權柄的。換句話說,在新約的作者當中,似乎他們意識到他們正在制作具有權柄的文件,而這些文件會具有教會正典書卷的功能。雖然這裏沒有空間讓我們詳盡地解釋新約經文,但可以思考以下的經節。林前十四章37-38節,「若有人以為自己是先知,或是屬靈的,就該知道,我所寫給你們的是主的命令。若有不知道的,就由他不知道吧!」保羅不只是把他自己的權柄和耶穌基督的權柄等同,而且具體地把這種權柄應用在他書信中寫成的文字上,他稱之為grapho,這個字在其他地方常常被用來指書成的聖經。此外,保羅把他的屬靈權柄視為是如此清楚,以至於他對那些拒絕承認這個權柄的人,提出了「先知的審判」。根據這樣的經文,我們很難想象當麥道衛(Lee M. McDonald)對新約的資料是公正的,他宣告說保羅「不清楚他自己的忠告具有神的默示的地位。」N. T. Wright總結得很好:

「過去人們常說,新約作者『不認為他們正在寫〔聖經〕』。但是今天在歷史上是很難成立的。他們的著作,在各種意義上,是“偶發的”……並不是重點。正是因為出於急迫的需要(例如,在寫作加拉太書或哥林多後書時),保羅很清楚他是被充分授權而寫作的,這個使徒的呼召是他從耶穌基督所領受的,以聖靈的能力,借著他的話把生命和秩序帶給教會。」







在敬畏上帝的事上成長的八種方法8 Ways to Grow in the Fear ofGod

 作者:Tim Challies      駱鴻銘譯自:

Albert Martin在他的新書《被人遺忘的敬畏》(The Forgotten Fear)中,列出八項具體的指示,以維持並加增我們心中對上帝的敬畏。以下是這八條指示,以及每一點的總結。請思考以下的策略,幫助自己越來越像基督:
In his book The Forgotten Fear, Albert Martin lists eight “specific directives for maintaining and increasing the fear of God in our hearts.” What follows are his eight directives along with summaries of each point in his own words (lightly tweaked). Consider following these strategies for your own growth in Christlikeness.

1.      要確定自己對「新約」有興趣。1) Be certain that you have an interest in the new covenant.

耶穌基督已經以新約中保的身份而死,而新約所應許其中的一個祝福就是上帝會使百姓有敬畏祂的心(譯按:參耶三十二40)。要這樣禱告:「主耶穌,因為祢已經捨身流血,我懇求祢加添我對祢的敬畏,讓我對祢的敬畏與日俱增。這是新約的血所保證的,也是已經為我確保的。」The argument you ought to press before God should be that Jesus Christ has died as the Mediator of the new covenant, and that one of the blessings promised in that covenant is that God would put His fear into your heart. Pray, “Lord Jesus, on the basis of Thy shed blood I plead for an increase of Thy fear. Give me as much of Thy fear as the blood of the covenant warrants and has secured for me.”

2.      用聖經來餵養我們的心思意念。2) Feed your mind on the Scriptures in general.

在敬畏上帝與上帝在聖經中所作的特殊啟示之間,有一個無法分割的關連。這個關係的結果是,就其意圖和目的來說,敬畏上帝可以被當作敬畏上帝的話的同義詞。聖經所有的真理,其總體效果是培養對上帝的敬畏。無論如何,那些消化了最多經文、把經文屬靈地整合到他心裡、生活、整個存有的人,是最能明白什麼是敬畏上帝的人。
There is an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cial revelation God has made in Scripture and the fear of God. And this relationship is such that, for all intents and purposes, the fear of God can be used as a synonym for the Word of God. The overall effect of every truth of Scripture is to feed the fear of God. In one way or another, the individual who absorbs the most Scripture, spiritually assimilating it into his heart, life, and very being, is the one who will know most of the fear of God.

3.      用上帝赦免的事實來餵養我們的靈魂。3) Feed your soul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forgiveness of God.

當我們認識到這位偉大、聖潔、公正、無所不知的上帝真的會赦免罪,而祂所有榮耀的屬性已經完全用來賜給我公正的赦免與完全的接納,我們除了敬畏祂之外,還能做什麼呢?赦罪之恩的事實和奇妙深入到你的靈魂有多深,你對上帝的敬畏就會有多深。因此,假若你想要維持你心裡對上帝的敬畏,就用上帝的赦免來餵養你的靈魂吧。
When we discover that this great God, holy and just and omniscient as He is, actually forgives sins, and that all of His glorious attributes have been fully engaged to grant me a just pardon and full acceptance, how can we help but fear Him? The measure to which the fact and wonder of forgiving grace sinks into your soul will be the measure of your fear of God. Therefore, if you would have the fear of God sustained in your heart, feed your soul on God’s forgiveness.

4.      學會用上帝的威嚴偉大來餵養你的靈魂。4) Learn to feed your soul on the majestic greatness of God.

我是指祂的性情和屬性的一些方面,例如祂絕對的主權、聖潔、權能、無所不能、廣大無邊。當我們默想祂的威嚴偉大,任何有理性的被造物卻不會敬畏這樣的上帝是無法想像的。倘若一個被造物能照著上帝所啟示的來認識祂,他就無法不敬畏祂。上帝的百姓務要遵守的原則是:倘若你想要在敬畏上帝的事上成長,你就必須用上帝的威嚴偉大來餵養你的靈魂。
By that, I mean those aspects of His character and attributes such as His absolute sovereignty, holiness, power, omnipotence, and immensity. As we contemplate His majestic greatness, it is unthinkable that any rational creature would not fear such a God. If a creature knows God as He is revealed, he cannot help but fear Him. The principle for us as God’s people is this: If you would grow in the fear of God, then you must feed your soul on the majestic greatness of God.

5.   努力培養上帝的同在感。5) Seek to cultivate an awareness of Gods presence.

行在敬畏上帝當中,必須培養對祂的同在感。你無法敬畏一位遙遠又被遺忘的上帝。我們若要敬畏上帝,祂就必須是一位臨近我們、被我們記念的上帝。上帝就在那裡。大衛在詩篇一三九不是把上帝放在那個場景,而是祂已經在那個場景裡。不過,那是承認祂在那裡,這會成為轉化我們生命的經驗。因此,願上帝幫助我們培養對祂的同在感。
To walk in God’s fear is to cultivate this awareness of His presence. You cannot fear a distant and a forgotten God. If God is feared, it is as a God who is near and who is remembered. God is there. David’s setting Him there [in Psalm 139] did not put Him there; He was already there. But it is the recognition that He is there that becomes the transforming experience in our lives. May God therefore help us to cultivate this awareness of His presence.

6.      試著去培養對上帝的義務的意識。6) Seek to cultivate the consciousness of your obligations to God.

敬畏上帝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元素是,在所有的處境當中,基督徒都明白,祂與上帝的關係是他所擁有的最重要的關係。我們每天早上的第一個禱告應該是:「主啊,幫助我行在對祢的敬畏之中。」耶穌來是要把新約的祝福栽種在人心中,好叫他們可以敬畏祂,到一個程度,即使他們必須斬斷與地上最深的牽連,他們也願意為了祂的緣故這樣做。
One indispensable element of the fear of God is that in each situation the Christian realizes that his relationship to God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lationship he has. Our first prayer every morning should be, “Lord, help me this day to walk in Thy fear.” Jesus came to implant the blessings of the new covenant in the hearts of men so that they will fear Him to the extent that, even if they must sever the deepest of earthly ties, they will be willing to do it for His sake.

7.      與那些敬畏上帝的人作好友。7) Associate closely with those who walk in the fear of God.

在你有機會和權利去選擇你的摯友時,要選擇那些敬畏上帝的人作你的好友。人與人之間的效法、吸收和感染是大有威力的,以至於你會變得像你最親密的朋友一樣。這就是為何上帝警告我們不要與惡人建立親密的關係的原因——好叫我們不會變成和他們一樣。你想要在敬畏上帝的事情上成長嗎?若這是你要的,就和那些行在敬畏上帝的道路中、有聖約教會會友身份的人同行,和他們交友——成為摯友,而不是泛泛之交。
Where you have the opportunity and privilege to select your intimate friends, they ought to be God-fearing people. There is a power of imitation, absorption, and contagion between individuals such that you will become like your most intimate associates. That is why God warns us against forming intimate associations with evil men—so that we don’t become like them. Do you desire to grow in the fear of God? If you do, then associate yourself—intimately, not loosely—with those who walk together in His fear in covenantal church membership.

8.      熱切禱告,求上帝加添你對祂的敬畏。8) Fervently pray for an increase of the fear of God.

上帝國度一個恆久不變的規律是:「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太七7)或者用反面來說,「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雅四2 當我們為加添對上帝的敬畏而禱告,我們必須以無可動搖的信心來禱告,即我們的確是照著上帝的旨意而求。有了這個信心,我們可以滿心期待,上帝的確會聽這個加添敬畏的禱告,並回應這個禱告。
One of the unalterable laws of God’s kingdom is, “Ask, and it will be given to you” (Matt. 7:7). Or to put it negatively, “You do not have because you do not ask” (James 4:2). When we pray for an increase of the fear of God, we ought to pray with unshakable confidence that we are indeed asking for something that is in accord with God’s will. Having this confidence, we can pray for this increase in the firm expectation that God will indeed hear and answer such prayer.

Again, for those interested, I have reviewed Martin’s book, The Forgotten Fear.
 有興趣的人,可以讀我對這本書的書評:《被人遺忘的敬畏》( The Forgotten F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