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安息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安息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07-26


得著應驗的安息日TheFulfilled Sabbath

作者Craig Blomberg  譯者誠之

基督徒越來越少在每週保留一天的時間來敬拜和休息,不做任何形式的工作。我們該對此感到不安嗎?複臨安息日會和第七日浸信會的人回答說「是的」,並宣稱安息日必須在星期六。
Increasingly, few Christians reserve one day each week for both worship and rest from all forms of work. Should we be disturbed by this? Seventh-day Adventists and Seventh-day Baptists answer “yes,” and claim that the Sabbath day must be Saturday.

某些長老會和改革宗基督徒,以及其他受清教徒遺產影響的人,同樣堅定地回答「是」,但他們堅持星期日是基督徒的安息日。還有一些人主張七天中應休息一天的原則,但不必擔心究竟是一周中的哪一天,因為例如傳道人幾乎不能在他們帶領敬拜禮拜的那一天休息。這三種觀點都對嗎?並不儘然。
Certain kinds of Presbyterians and Reformed Christians, along with others influenced by the legacy of the Puritans, equally adamantly answer “yes,” but they insist that Sunday is the Christian Sabbath. Still others argue for the principle of resting one day in seven but don’t worry about which day of the week it is, since preachers, for example, can scarcely rest on the day they lead worship services. Are any of these three perspectives right? Not really.

耶穌宣稱:「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太五17)。這是個非比尋常的對比。正常情況下,如果有人說他不是要廢掉什麼,他是意思就是說他是要完整地保存它。但在聖經中並不是這樣使用「成全」(或譯為應驗)這個詞的。單單在馬太福音中,它最常見的意思是「使那所預言的事發生」,或「使曾經只部分披露的事有完整的意義」(例如:一22,二151723,三15,四14)。各式各樣的基督徒都認識到,他們不必帶動物到教會去宰殺,作贖罪的祭物,儘管這種做法是整個舊約敬拜制度的核心。基督是我們一次獻上就永遠成全的贖罪祭,所以今天我們遵守利未記中許多獻祭律法的方式,就是信靠耶穌,以求罪得赦免。新約聖經在舊約律法中引入了許多其他的變化,所有的食物如今在禮儀上都是潔淨的,所以可以吃豬肉或蝦(可七19)。我們不需要去一個固定的地點舉行聖殿崇拜儀式,因為我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在聖靈和真理中」聚集敬拜(約四24)。基督徒不需要受割禮,儘管那是猶太人最基本的命令之一,甚至在西奈山的律法頒佈之前就有了(創17章)。相反,今天上帝在「生仁愛的信心」的基礎上,平等地悅納所有的人(加五6)。類似的變化有很多。
Jesus declared, “Do not think that I have come to abolish the Law or the Prophets; I have not come to abolish them but to fulfill them” (Matt. 5:17; NIV here and throughout). It’s an unusual contrast. Normally, if someone says he is not abolishing something, he goes on to say he is preserving it intact. But that’s not how the word fulfill is used in the Bible. In Matthew alone, its most common meaning is “to bring about that which was predicted” or “to give the complete meaning of something that was once only partially disclosed” (for example, 1:22; 2:15, 17, 23; 3:15; 4:14). Christians of all kinds recognize that they do not have to bring animals to church to be killed and offered as sacrifices for their sins, even though that practice was central to the entire old covenant system of worship. Christ is our once-for-all sacrifice for sin, so the way that we obey the many sacrificial laws in Leviticus today is by trusting in Jesus for forgiveness of sins. The New Testament introduces many other changes in the Old Testament law as well—all foods are now ritually clean, so it is okay to eat pork or shrimp (Mark 7:19). We need not go to one fixed location for temple rituals because we worship anywhere we can gather “in the Spirit and in truth” (John 4:24). Christian men need not be circumcised, even though that wa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of all Jewish commands, preceding even the giving of the law at Mt. Sinai (Gen. 17). Instead, today God accepts all people equally on the basis of “faith expressing itself through love” (Gal. 5:6). The list of similar changes is a long one.

但十誡怎麼說呢?當然,它們在某種程度上是特殊的,尤其是永恆的,而舊約律法的其餘部分卻不是這樣。儘管基督教沿用這種思路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但聖經中卻從來沒有任何地方這樣說過。整本聖經被看作是一個統一體(雅二8-11)。猶太人相信他們所有的律法都是不可改變的。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中的許多人很難接受耶穌是天上差來的,因為祂在挑戰他們永恆的律法。儘管祂完好無損地保留了許多律法,但這並不重要;祂教導說,祂正在開創的人類歷史的新時代,甚至會改變其中的一些律法,這才讓許多猶太人感到憤怒。只有上帝才能改變上帝的律法。但如果基督是上帝,那麼祂就有這個權利。如果祂不是,祂的教導就是在褻瀆上帝。然而,基督徒相信耶穌是上帝。所以,即使一條律法出現在十條誡命中,我們也不能認為它必須一成不變地延續到新約時代。我們必須先看看耶穌和使徒們是如何對待它的,然後才能明白它是否還具有約束力。
But what about the Ten Commandments? Surely they are somehow special and specially timeless in ways the rest of the old covenant law is not. Despite a long history of Christian thinking along these lines, nothing in the Bible ever says this. All of Scripture is viewed as a unity (James 2:8–11). Jews believed all their laws were immutable. That’s what made it so hard for many of them to accept Jesus as heaven-sent; He was challenging their eternal laws. It didn’t matter that He left many of them apparently intact; His teaching that the new age of human history He was inaugurating would alter even some of them left many people incensed. Only God could change God’s law. But if Christ were God, then He had this right. If He were not, His teaching was blasphemy. Christians, however, believe Jesus is God. So even if a law appears in the Ten Commandments, we may not assume that it carries over to the new covenant age unchanged. We must look to see how Jesus and the apostles treated it before we can understand whether it is still binding.

那麼,新約聖經對安息日律法,即著名的十誡中的一條誡命(出廿10)有何教導呢?耶穌並沒有像我們所希望的那樣明確地回答這個問題;如果祂這樣做了,我們今天就不會爭論這個問題了。但是在祂與祂子民的宗教領袖的所有遭遇中,祂責備他們如何限制祂在星期六行善,特別是在醫治人的時候。但奇怪的是,祂從來沒有醫治過生命瀕臨危險的人。有一個女人已經殘廢了十八年(路十三10-11)。有一個男人已經病了三十八年(約五59)。
What, then, does the New Testament teach about the Sabbath law, one commandment out of the famous ten (Ex. 20:10)? Jesus doesn’t answer this question as explicitly as we would like; had He done so, we wouldn’t be debating it today. But in all His encounters with the religious leaders of His people, He rebukes how they restrict Him from doing good on Saturdays,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healing people. Curiously, though, He never heals anyone whose life is in imminent danger. One woman had been crippled for eighteen years (Luke 13:10–11). One man had been an invalid for thirty-eight (John 5:5, 9).

我們可以想像法利賽人懇求基督祂當然可以多等一天來醫治這些人這樣祂就不會褻瀆上帝的安息日了。有一次耶穌的門徒在安息日在田裏摘了一些麥穗,大概是要吃麥穗,但沒有任何跡象暗示他們快要餓死了(可二23)。然而耶穌對他們的行為所作的辯護,卻為改變樹立了一個全面的先例:「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可二26)
We can imagine the Pharisees pleading with Christ: surely He could wait one more day to heal these people so He wouldn’t desecrate God’s Sabbath. One time Jesus’ disciples picked some heads of grain in a field on the Sabbath, presumably to eat them, but nothing implies they were on the verge of starvation (Mark 2:23). Yet Jesus’ defense of their behavior sets a sweeping precedent for change: “the Sabbath was made for man, not man for the Sabbath” (Mark 2:26).

通過在安息日醫治一個手枯乾的人耶穌教導人們在安息日行善是合法的可三4。任何幫助別人、美化世界、促進神的旨意,獎勵誠實的勞動,或為上帝的子民提供休養或歡樂的行為,在聖經中都被認為是「善的」,因此在安息日就被視為是合法的。這就是第一代基督徒的態度,使他們可以自由地把敬拜從猶太教的安息日或第七日轉移到一周的第一日——主日(徒廿7;林前十六2)。這就是導致星期日被命名為「主日 」的原因(啟一10)。
By healing a man with a shriveled hand on the Sabbath, Jesus teaches that it is lawful on the Sabbath to do good (Mark 3:4). Any behavior that helps someone, that beautifies the world, that furthers God’s will, that promotes honest labor, or that provides recreation or pleasure for God’s people is considered “good” in the Bible and is therefore lawful on the Sabbath. This is the attitude that gave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Christians the freedom to transfer worship from the Jewish Sabbath or seventh day to Sunday,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 (Acts 20:7; 1 Cor. 16:2). This is what led to the naming of Sunday as the “Lord’s Day” (Rev. 1:10).

但基督徒幾乎沒有把猶太安息日的一切從星期六轉移到星期日。從第一世紀中葉開始,占教會大多數的外邦人信徒,在他們的社區裏就沒有每週的休息日。希臘人和羅馬人根據他們遵循的各種宗教節日日曆,每個月都有幾個節日。但是,除非其中一個節日是在星期天,否則外邦基督徒都必須在一周的第一天(星期日)工作一整天,並在星期天早上黎明前或星期六或星期天黃昏後擠出時間與其他信徒敬拜和團契。直到四世紀初,君士坦丁成為第一個基督教皇帝,星期日才被羅馬帝國合法化為聖日(從而成為假日)。
But Christians scarcely transferred everything about the Jewish Sabbath from Saturday to Sunday. Gentile believers, who comprised the majority of the church from the middle of the first century onwards had no weekly days in their communities on which to rest. Greeks and Romans had several holidays each month according to the various religious festival calendars they followed. But unless one of these holidays fell on a Sunday, Gentile Christians had to work a full day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 and squeeze in worship and fellowship with other believers either on Sunday morning before dawn or Saturday or Sunday night after dusk. Not until Constantine became the first Christian emperor in the early fourth century were Sundays legalized as holy days (and thus holidays) in the Roman Empire.

許多二、三世紀的基督教作家甚至把守安息日說成是「猶太化」——退回到基督來所要結束的律法主義。他們的說法可能是一種過度反應,除非守安息日的人,無論是守星期六還是守星期天,是想要求別人都必須跟隨他們。畢竟,保羅在羅馬書145-6節中寫道:「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裏要意見堅定。」。這個命令是在第14章其餘部分的背景下出現的,在這裏,保羅解決了羅馬基督徒分裂的問題。爭論的核心是安息日和其他節期,以及飲食律法,關於這些問題,保羅說,總之,不要再互相論斷了(13節)。
Many of the second- and third-century Christian writers even spoke of keeping the Sabbath as “Judaizing”—reverting back to the legalism that Christ had come to end. Theirs was probably an overreaction, unless the people keeping the Sabbath, either on Saturday or Sunday, were trying to require others to follow them. After all, Paul in Romans 14:5–6 had written, “One person considers one day more sacred than another; another considers every day alike. Each of them should be fully convinced in their own mind.” This mandate com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rest of chapter 14, where Paul addresses issues that were dividing the Christians in Rome. At the heart of the debate were the Sabbaths and other feast days, along with the dietary laws, about which Paul says, in a nutshell, stop judging each other (v. 13).

歌羅西書216更簡單。「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在這裏,我們看到了猶太人常見的三合一聖日——每年的節日,如逾越節、住棚節或贖罪日;每月的節期;以及每週的安息日。基督徒可以自由地慶祝這些或不慶祝,其他信徒不能因為他們的選擇而論斷他們。基督的道成肉身是聖日所預示的現實。耶穌的追隨者來到祂面前,祂就給他們24小時、七日完整的安息,就像我們今天要說的,因為祂的軛是容易的,祂的擔子是輕省的(太十一28-30)。我們的一生都是安息日的安息,預示著我們永恆的安息(來四9-11)。
Colossians 2:16 is even plainer: “Therefore do not let anyone judge you by what you eat or drink, or with regard to a religious festival, a New Moon celebration or a Sabbath day. These are a shadow of the things that were to come; the reality, however, is found in Christ.” Here we see the common Jewish triad of holy days—annual festivals like Passover, Tabernacles, or the Day of the Atonement; monthly feast days; and weekly Sabbaths. Christians are free to celebrate these or not, and other believers must not judge them for their choices. Christ’s incarnation is the reality that the holy days foreshadowed. Jesus’ followers come to Him and He gives them rest 24–7, as we would say today, for His yoke is easy and His burden light (Matt. 11:28–30). Our whole lives are a Sabbath rest, foreshadowing our eternal rest (Heb. 4:9–11).

那麼,我是說敬拜和安息對基督徒來說是可有可無的嗎?絕對不是。我們需要兩者,而且我們經常需要兩者。我要說的是,新約聖經堅持認為,我們不敢立法或要求七天中的某一天來敬拜或安息。每個人的身體都是不同的,他們的工作要求、與信徒同工聚會的機會,以及整體的屬靈需要也是不同的。在這個醉心與工作的世界裏,家庭和教會經常因此分崩離析,讓我們得到我們所需要的休息,經常與聖殿的子民一起敬拜。並且讓教會在週六晚上甚至是周間晚上,為那些不能或不願在周日來的人創造更多的崇拜服事。的確,讓我們在如何向未信主的人和完全未得救的人傳福音方面更具有創意。但是,我們不要假裝教會或社會的弊病的靈丹妙藥是回到一些所謂的田園詩般的安息日,而這主要是清教徒首先發明的。
Am I then saying that worship and rest are optional for Christians? By no means. We need both and we need both frequently. What I am saying is that the New Testament insists that we dare not legislate or require one specific day in seven for either. Each person’s body is different, as are their work requirements, opportunities for gathering with fellow believers, and overall spiritual needs. In a workaholic world, which so often fractures families and churches, let us get the rest we need and worship with God’s people often. And let churches create more services on Saturday nights or even weeknights for those who can’t or won’t come on Sundays. Indeed, let’s get far more creative in how to reach the unchurched and the unsaved altogether. But let us not pretend that the panacea for our ills in the church or society is returning to some supposedly idyllic Sabbath that was largely the invention of the Puritans in the first place.

Craig L. Blomberg博士是美國丹佛神學院的新約聖經教授。
Dr. Craig L. Blomberg is professor of New Testament at Denver Seminary in Denver, Co.



2019-07-05



安息日是末世原则的表达,人类生活就是按照这个原则来建造的。整个世界的进程将会有一个终曲,正如有一个序曲一样,而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放弃其中一样,就等于放弃另一样,而放弃其中任何一样,就等于放弃了圣经历史的基本架构。甚至连犹太教师也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安息日这一深刻的意义。他们当中的一个人,在被问到将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时,他回答说,会像安息日一样。在摩西律法中,这个思想的确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只有上帝最初所说的,上帝在第七日安息,并将这日分别为圣。因为安息这项制度在十诫中得到强化之后,就听任它为自己辩解了,正如律法中其他的制度一样。希伯来书在最大的尺度上给了我们关于安息日的哲学,部分也有赖於诗篇95篇(来34章)。

安息日以一种象征性和预表性的方式呈现出这个末世历史结构的原则,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它借着人在六日有节奏之连续不断的工作、以及接下来一日安息的周期,来教导这个功课。借由这种方式,它提醒人,人类生活不是一种漫无目的的存在,而是有更长远的目标。这一点无论在救赎之前、还是在救赎之外都是正确的。末世的启示是一个比救恩论更古老的主题。所谓的“行为之约”(Covenant of Works)不过是安息日原则的体现。要是亚当成功地通过行为之约的考验,那么安息日这个圣礼所预表的安息就会成为事实,而人类接下来的整个历史就要完全改写了。我们现在所期待的这个世界的终点会发生的事,反而会成为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起点。

从以上讨论的关于安息日的预表性、圣礼性含义,可以推论说,人若把守安息日的根据建立在其功效上,就必然是错误的。安息日不是一种反常事态所产生的结果,彷彿人除非先指定固定的一天,否则就不可能对人类生活的宗教利益投入足够的关心。针对这种观点,我们可以说,要是人有足够的空闲,把他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培养敬虔的事上,那么守安息日就不是人应尽的义务了。欧陆的一些改教家为了反对罗马弥撒日(holy days)的体系,曾经按这种方式来推理。但他们的推论是错误的。安息日首先不是一种促进敬虔的途径。除此之外,安息日的主要意义是指向人类生活和历史的永恒主题,即使是最敬虔的心灵也不能不让自己参与其中。现代教会是否因为把这一日几乎完全作为宗教宣传的工具,因而忽略了这点,牺牲掉它预表永恒的价值,是非常严肃的问题。当然,毋庸置疑的是,如果不积极培养对宗教事务的关注(这些事务与他最终归宿的问题是密切结合的),就无法适当地守这个节日——这是专门用来记念人永恒命运的日子。但是,就连在这一点被承认的情况下,人还是有可能太过于把仅仅用来作宗教宣传的事物挤进这一天当中,反而失去了固定的(static)、以上帝和天国为导向的对敬虔的专注。

在恩典之约下,普世性的安息日律法获得了一种修正的意义。带来安息的,如今不再是人本身的工作,而是基督的工作。这是旧约和新约共同的观点,但它们却是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工作和安息。鉴于旧约仍旧是期盼、展望着弥赛亚工作的完成,那么很自然地,期盼着弥赛亚工作的劳作之日会先出现,安息日则落在一周结束之时。但是在新约之下,我们乃是回顾基督所完成的工作,因此,我们在原则上会先庆祝基督所实现的安息,尽管安息日还是展望最终末世安息的记号。旧约时期上帝的子民要借由他们的生活来预表救赎在未来的进展。所以在他们的年历中会表达出这样的顺序:劳作在前,安息在后。新约教会则不再需要执行这样的预表功能,因为预表已经得到应验了。但它仍旧是一个需要纪念的伟大历史事件:基督工作的实现,以及祂、也包括祂的子民借着祂进入永不止息的安息状态。早期教会如何深刻地意识到弥赛亚的显现,尤其是弥赛亚的复活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我们对此缺乏足够的了解。弥赛亚的复活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带来一个新的、第二次的创造。而且他们感到,这点应该通过他们把安息日放在与一周其他日子不同的地位上具体表达出来。信徒在某种程度上知道自己是有分于安息日之应验(Sabbath-fulfillment)的人。如果一种创造要求一种次序(编按:先工作、后安息),那么另一个创造就会要求另外一种次序(先安息、后工作)。有人特别留意到,我们的主是在犹太人安息日当天晚上离世的,也就是在这些预表性的劳动周期的最后一日过世的(这些劳动周期预示出基督的工作及其终末成全)。而基督是在七日的头一日进入祂的安息(祂新的、永恆生命的安息),以至于介于这两者(劳作日和七日的头一日)之间的犹太人安息日,可以说就被除去了,被埋在祂的坟墓里(德里慈)。如果新约中关于这个变化没有正式颁布法令,其原因就在于这种做法根本是多余的。无疑地,犹太基督徒一开始是守安息日和主日,但是渐渐地,他们本能地意识到主复活之日的神圣性。

2019-01-11


/大牛

作为一名改革宗信徒,笔者相信上帝所有圣约的永恒有效性(诗89:28,加3:15),笔者也相信新约是要实现前约的要求,把律法刻在我们的心版上(耶31:33),并且基督到来,绝对不是要废掉律法,乃是要成全(太5:17-18)。律法是上帝对他国度的子民永恒的“训诲和教导”(妥拉的含义),所有的天国子民都应当因着“尽心、尽性、尽意爱主我们的神”以及“爱人如己”而遵守律法(太5:19-20,罗8:4,太22:37-40),过一个成圣的生活,正如奥古斯丁所言:“恩典的赐下,是要实现律法。”(引用自F. F. Bruce《罗马书注释》)并且实际上,律法是一体的,是一次性作为一个整体赐给以色列民的,摩西律法中从来没有任何经文将其作“道德律,礼仪律和民事律”的划分,这种划分更多是后来教义神学讨论的需要。所有的律法作为整体都对今天的天国子民具有权柄和约束力,当然,根据圣经神学,所有的律法都必须在新约中作有机的调整,根据耶稣和新约作者的解释,我们知道,对于今天的信徒,律法中所有的道德层面(包括道德律,以及所谓礼仪律和民事律所包含的道德原则)都具有绝对的权威,需要我们以爱神爱人的心来遵守。

在这个意义下,对于每一个真诚的改革宗信徒来说,以爱神爱人的心来遵守道德律的核心——十诫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改革宗神学的传承中,对于应当如何遵守第四条诫命,也就是“守安息日”的诫命,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守安息日”诫命的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来自于加尔文,在《基督教义》第二卷第八章中,他认为第四条诫命包含了“道德律和礼仪律”的成分,其中,守安息是神的命令(他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谈的:需要有公共崇拜、操练敬虔和个人在劳碌中得歇息),而安息日这个日子本身却是预表,指向他在世界末日将完成的安息。并且,主耶稣的到来,已经完全实现了安息日作为礼仪律的预表。他说:“无疑的,主基督的降临废止了这诫命仪式的部分。因他自己本身就是真理,他的降临废除了一切对他的预表……他是安息日的应验。(《基督教要义》,中文钱曜诚版),”我们遵守主日并不是遵守安息日,而是“保守教会聚会的次序”,以及公共崇拜和歇息的需要。他是在这个意义上称主日为“安息日”。并且,加尔文甚至用了很严厉的词句反对将”七日中取一日”看作道德律,他说:“他们(假先知)宣称神只有取消这诫命仪式的部分(他们是指第七日),然而道德部分却仍被保留,即神指定七日中的一日。然而这样说无异于羞辱犹太人,因为只是改变日子,却仍然保留将七日中的一日分别为圣……那些跟随他们的人对安息日的迷信比犹太人更甚。”

这种观点,在随后的瑞士改革宗信条《第二赫尔韦替信条》(The Second Helvetic Confession,由贝扎、布林格等人制定)得到了全面地体现。在该信条的第二十四章“关于圣日、禁食和食物的选择”中如此说:

1、必须敬拜的时间:虽然敬虔(原文使用的是“religion”)并不与时间有必然的关系,然而如果没有适当的时间分配和安排,敬虔无法得到培育和操练。因此,每一个教会,应当选择一个确定的时间进行公共祷告,福音宣讲,圣礼施行,没有人可以因为自己的喜好而推翻教会的这个安排。因为,除非命定特定的时间和闲暇进行敬虔外在的操练,人们无疑会被他们自身繁多的事务所牵引远离。

2、主日:因此,我们看到在古代的教会,他们不仅在一周中设立时间举行各种聚会,特别的,从使徒时代开始,也特别设立了主日,作为神圣的安息,这正是我们的教会为了敬拜和爱的目的所存留的。

3、迷信: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可以向犹太人的恪守安息日和迷信屈服。因为我们不相信一日比另一日更神圣,或者认为在那一日安息是讨神喜悦的。并且,我们庆祝主日而不是安息日,是作为一个自由的惯例。

第二种观点

另一种观点来自于清教徒,他们认为整个十诫作为一个整体都是道德律,因此,不应当将第四条诫命“人为”的区分为道德部分和礼仪部分,守安息日整体作为道德律应当被完全的遵守,而主日正是在新约中对安息日的代替,因此在新约中守主日正是守安息日。

这种观点在《威斯敏斯特信条》第二十一章“论敬拜和安息日”中得到了最完全的体现:

7、一般而言,把适当的时间分别出来敬拜上帝,乃是自然之理;同样,上帝在圣经中用一种积极的、道德的、永久的诫命,特别指定七日的一日为安息日,要万世万代的人都向祂遵守此日为圣日。这圣日从世界的起头到基督的复活都是一周的末一日;从基督的复活起,改为一周的第一日,在圣经中称为主日,而且要持守它作为基督徒的安息日,直到世界的末了。

8、人人都当向主遵守这安息日为圣,要适当预备自己的心灵,提前调整日常事务,然后不仅要整日停止自己的工作及有关属世职务和娱乐的言谈与思想,守圣安息日,而且要用全部时间,或同众人,或在私下,举行礼拜,并尽本分行必要和慈善的事。

两种观点的简单总结

简单来说,第一种观点(简称为“加尔文观”)认为:守安息日包含道德部分和礼仪部分,其中安息在神里面是道德部分,应当继续持守,而具体的日子则是礼仪部分,指向末日在基督里的安息,这已经在基督里实现了,所以不需要在强调特别的日子,而是每天安息在基督里。而主日并不是代替安息日(加尔文称其为迷信),而是出于教会的次序和公共崇拜、操练敬虔的需要。第二种观点(简称为“清教徒观”)则认为:守安息日整体都是道德律,所以应当整体持守,主日正是在新约中对安息日的代替,所以基督徒应当以爱神爱人的心守主日。

根据“加尔文观”,守主日是教会形成的传统,不守主日是不善用“蒙恩之道”和不尊重教会次序,是不适当的;根据“清教徒观”,守主日是圣经明确的要求,不守主日是不遵守道德律,是很严重的罪。

那么,究竟哪种观点更合乎圣经的教导呢?文本拟从“圣经神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一主题,期待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上帝在“安息日”这件事上的心意。


二、与本主题相关的“圣经神学”原则和研究方法简介

在开始讨论之前,笔者需要简单罗列一些与本次探讨相关的“圣经神学”的原则和研究方法,帮助一些不是很清楚“圣经神学”的读者更多了解笔者的思路。

圣经神学的基本原则

改革宗圣经神学相信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神启示的渐进性和一致性;

2、所有圣约的永恒有效性(其中有六个圣约具有特别的意义,分别是:亚当之约,挪亚之约,亚伯拉罕之约,摩西之约,大卫之约,新约,具体请参看“第三千禧年神学课程”《旧约的国度、圣约与正典》);

3、所有的圣约都有一个统一的主题,有人认为是“救赎历史”,有人认为是“创造和新创造”,有人认为是“以马内利”,笔者则认同很多改革宗学者的观点,认为是“神的国”,即整本圣经所体现的神的心意,就是他如何透过他所造的人在地上拓展他的国度,根据圣经,神是透过立约的方式来与人建立关系,来拓展他的国度。每一个圣约在国度的拓展中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4、前约对后约具有约束性的权柄(参看创9:1-7,亚当之约如何约束了挪亚之约;出2:24,申7:7-11,亚伯拉罕之约如何约束了摩西之约;代下6:16,摩西之约如何约束了大卫之约);

5、后约不是废掉前约,而是成全前约(参看创10章,挪亚之约如何通过确保稳定的自然界而使得亚当之约中“生养众多,遍满全地”的应许(也是命令)得以实现;约书亚记,摩西之约如何通过确立正确的方法(遵守律法)使得亚伯拉罕之约中对迦南地的应许和祝福得以实现;而新约则是成全前面所有的约);

6、前约在后约中的延伸需要作有机的调整,而后约则在前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比如,敬拜这个主题如何从亚当之约下“修理看守神的园子”(意味着堕落前,工作本身就是敬拜),到挪亚之约下必须通过献祭,建立祭坛来敬拜(创8:20-21,这是献祭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再到亚伯拉罕之约下,族长作为中保为全家献祭敬拜概念的出现,那时是随处都可以筑坛;再到摩西之约,祭司代替族长成为中保,并且有了具体的敬拜条例和会幕,开始预言一个特定的地方敬拜,再到大卫之约下圣殿的建立,最后在新约中,基督自己就是圣殿(约2:19-21),我们与基督联合就成为神的殿(弗2:21-22),我们在基督里,就是在真实的圣殿敬拜(约4:22-24,“诚实”翻译成“实体”更好,指向基督),并且因为第45点,新约中的敬拜观必须建立在前面所有约的启示上,即在基督里的敬拜使得为着拓展神的国度的工作也成为敬拜,必须透过基督的宝血才能敬拜,基督作为我们的中保是敬拜所必须的,在基督里的敬拜不是随心所欲的,乃是要符合摩西律法敬拜条例中相应的道德原则,必须在基督里敬拜,因为唯有他是独一真正的圣殿,这意味着我们若不与基督联合就没有敬拜……)。

7、上帝作为盟约的主,在历史中是透过约与人建立关系,也是按照圣约来处理他和人类的关系。圣经所启示的神,不是一位随心所欲的神(虽然惟有他具有绝对的自由),而是在约中自我约束的神。他的所有心意,是透过约,以及在约中的发展(约的亚结构)所体现出来的。

8、上帝在整个启示中不断的自我解释,圣经的自我解释具有最高的权威。

圣经神学的研究方法

于此同时,我们需要仔细研究上帝在渐进性启示中,如何透过次序延伸的约,将他一致的心意越来越完全的体现出来,通常采用两种基本的方法,即“共时综合”和“历时发展”(请参看“第三千禧年神学课程”《建立圣经神学》)。所谓“共时综合”是对一个相对稳定的启示时间段中,上帝所启示的各个主题进行综合研究。整个救赎历史可以基本划分为六个大的“共时”时段:亚当之约时期,挪亚之约时期,亚伯拉罕之约时期,摩西之约时期,大卫之约时期,新约时期。每个时段中,神的启示相对比较稳定,基本上约的内容构成了这一时期所有上帝作为的原因和依据,因此可以对不同主题进行归纳性综合,当然,实际上,“共时”时段还可以更加细分,比如亚当之约时期,还可以细分为堕落前,堕落后。不仅如此,我们也需要对一个“共时”时段的主题作“历时发展”研究,就是研究这个主题如何从最初的约延伸到随后的约,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最终成为新约里的样式。

简单介绍了一些“圣经神学”的原则和方法,我们现在来正式探讨“安息日”这个主题。


三、从“圣经神学”的角度探讨“守安息日”

亚当之约时期

“安息日”这个主题最初出现在“亚当之约”中,在创世记2:1-3。正如《威斯敏斯特大要理问答》所说:

20问:上帝对起初受造状态中的人有什么护理?

答:上帝对起初受造状态中的人有以下的护理:
1)把他安置在乐园里,吩咐他修理看守,赐给他吃地上各样果子的自由;
2)万物都置于他的治理之下,并设立婚姻帮助他;
3)为他提供与上帝的交通;
4)设立安息日;
5   以个人、完全、持续的顺服为条件,与他立生命之约,生命树就是此约的信物(;
6    禁止他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违约的惩罚就是死。

根据创21-3,有关“安息日”,上帝至少向我们启示了三点:

1、安息是神自己的安息;
2、安息是在创造后的安息;
3、第七日,也就是创造后的日子,是被分别出来的(圣的),是神安息的日子。

然而,这里并没有明确的说,安息日和人有什么关系。不过,根据神启示的渐进性和一致性,我们从摩西之约中上帝将设立以色列人的安息日与创2:1-3相连(后面会更详细分析),我们发现,让人享受在他的安息里,是神的心意(因为他在圣约中所启示的心意是永恒不变的,请记得,神是盟约的主,是在约中自我约束的主,而所有的圣约永恒不变),那么,亚当之约是如何体现出这个暗示呢?是透过设立人为神的形象。因为人是神的形象,这不仅使他成为神的代表,也使他像神。人作为“神的形象”也应当享受神自己的安息,这是神永恒的心意。然而,为什么亚当之约中没有进一步明确启示呢?我们需要注意上帝设立安息日的时间,是在他造男造女之后。也就是说,是在他创造亚当(和随后的人)为“神的形象”,命令亚当修理看守伊甸园,设立祝福(生命)和咒诅(死亡)的条例,创造夏娃帮助亚当侍奉,命令他们生养众多,治理这地之后,上帝设立了安息日。这里体现了上帝的心意,是要亚当和夏娃作为“神的形象”享受这样的安息,然而,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亚当和夏娃需要“有生命”,因为安息,就其本源,是神的安息,亚当和夏娃如果没有和神有生命的连接,他们没有办法进入神自己的安息。但是亚当和夏娃堕落了,承受了约的咒诅(死亡),他们与神的生命隔绝了,他们也因此无法享受在神里的安息。因此,在亚当之约随后的时期,人类没有安息。

挪亚之约时期

根据“历史发展”,我们来看“挪亚之约”时期,这个时期里,有关安息日的启示保持了沉默。上帝重申了亚当之约里的很多内容(如生养众多,治理万物,人仍然是神的形象)等,但是却没有再次提到安息日。实际上,这也与挪亚之约的性质相符合,因为挪亚之约是一个“稳定之约”,神制定它的目的是要为“亚当之约”最终的实现提供一个稳定的自然环境。有关“安息日”的进一步的启示,还留待以后的约。

亚伯拉罕之约时期

在“亚伯拉罕之约”中,“安息日”的进一步启示仍然保持了沉默,因为“亚伯拉罕之约”是“应许之约”,它在应许将来的新创造(指上帝透过摩西救赎以色列人出埃及,成为神的子民,进入迦南地,关于这一事件如何成为带预表性的“新创造”,请参看“第三千禧年神学课程”《太古历史》),而在新创造没有实现之前,安息也不可能(注意在亚当之约中,所体现的安息的三要点的第二点)。

摩西之约时期

在“摩西之约”中,“安息日”这个主题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因为“摩西之约”是“亚伯拉罕之约”的实现之约,也是某种程度上“新创造”的“实现之约”。上帝在“空虚混沌”中,以他的灵的运行救赎了他的子民(申32:10-11,“荒凉”就是创1:2的“空虚混沌”,“骟展”就是创1:2的“运行”),带领他们重回伊甸园(即迦南地,比较创2:10-1415:18),使他们重新修理看守(比较创2:15,民3:7-8),上帝当然也要他的子民得享新创造后的安息。

“摩西之约”是如何来看待“安息日”的呢?我们先看“十诫”中如何表述。

20:8:当记得安息日,将它分别为圣。(根据希伯来文的直译,在出埃及记20章这里,原文没有“守”这个词)

“记得”这个词的希伯来文,当主词是人,宾语是物的时候,可以翻译为“记得”或“记念”,我倾向于翻译为“记得”,因为这里是要以色列人回想起之前所设立的安息日(不是亚当之约那里,在亚当之约中,没有出现“安息日”这个词和这个概念,而是在出16:21-30,在那里上帝正式设立了安息日)。简单来说,在出16:21-30,上帝所启示的“安息日”的概念是上帝供应以色列人身体的需要(吗哪),要以色列人在工作中身体得到休息,而以色列人需要以信靠顺服来回应。当然,这背后所反映的是上帝已经和他们建立生命的联系。以色列人并不是在西奈山才开始有安息日,而是在之前的旷野中就已经开始操练安息日不工作了,所以在“十诫”中,上帝只是提醒以色列人“记得”之前的所设立的安息日。不过,“十诫”这里提供了以色列人守安息日的原因:守安息日是出于上帝永恒的心意,即上帝在“亚当之约”中所暗示的,那在创造后的神圣安息(这里显示出“摩西之约”对“亚当之约”某种程度的成全)。

(有人认为,“十诫”中关于“记念安息日”只是要求第七日,但并没有说明确定是哪一天,所以犹太人可以是星期六,新约的信徒可以是主日,这样不算是违反守安息日的诫命。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问题,从上面的解经,“十诫”中“记念安息日”应该放在出16章的上文背景下来看,在出16章中,很明确的透过降吗哪与否将安息日定在了星期六,所以“十诫”中所“记得”的安息日正是出16章所确定的星期六,考虑到圣约的永恒有效性,以“主日”来代替“安息日”这种说法需要更强有力的圣经证据。)

那么,为什么之前的约没有在某种程度上成全“亚当之约”,而在“摩西之约”中才成全了呢?这在申5:12-15复述“十诫”中得到了解答(严格来说,是“摩押地之约”申1:529:1,是“西乃山之约”的有机发展)。因为安息是创造后的安息,只有在救赎(新创造)下,在神与人建立生命的关系之后,才能享受神自己的安息。

实际上,在摩西之约中,上帝进一步启示安息不仅是神的心意,也是福音,是人自身的需要(出23:12),是神所赐给人的礼物(出33:14),使人可以恢复活力(出31:17,翻译为“舒畅”一词原文意思为“恢复活力”),透过安息日,以色列人可以知道自己已经被神所救赎,分别为圣了(出31:13),以色列人要以信靠之心“管理”和“保护”这个安息日(翻译为“守”这个词,原文有“看守”、“护卫”的意思,表明它所看护的对象很珍贵,见创2:153:24)。

从“亚当之约”到“摩西之约”,我们看到神的子民进入“安息”是神永恒的心意,这个心意最初暗示在“亚当之约”中,却在“摩西之约”中得到确定。并且,神要以色列人从福音的角度看待安息,就是安息不是人所赚取的,乃是神所赐下的,是透过救赎(或者说透过“摩西之约”)而换来的。每一个神的子民都应当竭力的“保护”安息(背后是信心,以及由信所生发的爱神之心),不仅仅是自身的需要,也以此来证明自己是盟约中的子民,否则就会遭受约的咒诅(出31:14-15)。

然而,在“摩西之约”中,是否安息日这个日子本身具有道德性呢?(注意:我们不能根据是否有约的咒诅来判断道德性,否则不洁净的食物也具有了道德性。)我们需要稍微仔细的分析。

之前说过,安息是在创造之后的,正是因为“摩西之约”是新创造,所以在“摩西之约”下才有了“安息日”的实际。然而,“摩西之约”是完全意义上的“新创造”吗?显然不是。很明显,“摩西之约”仍然只是部分程度上的“新创造”,或者更准确的说,是“预表”意义上的“新创造”。我们只要稍微比较一下伊甸园和迦南地的不同点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1、在伊甸园中,神是完全的同在;而在迦南地,神只承认会幕中的“至圣所”是其完全的同在的地方(实际上,“至圣所”才是真正意义上“小伊甸园”)。

2、在伊甸园中,有很多黄金和宝石(创2:11-12);而在迦南地,这些是在会幕(尤其是至圣所和圣所,以及大祭司的服饰)上体现出来。

3、在伊甸园中,基路伯在东边把守;而在迦南地,基路伯的塑像只有在“至圣所”的东边出现。

可以说,摩西自己也有意要让以色列人明白迦南地,甚至会幕,都不过是最初的伊甸园的“模型”罢了。从这个意义上,神透过摩西所设立的安息日,也只是那真安息的预表罢了。

不但如此,摩西也表明“安息日”是圣约的“记号”(出31:13,17),以色列人以此知道自己是被分别出来的。

大卫之约时期

实际上,“安息日”这种预表的意义在“大卫之约”中有了更深的体现。在诗95

95:7:因为他是我们的神。我们是他草场的羊,是他手下的民。惟愿你们今天听他的话:……

95:11:所以我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

诗篇第95篇没有说明作者是谁,但是希伯来书的作者肯定其为大卫(来4:7)。简单来说(在希伯来书第四章中我们再详细考察),正如希伯来书作者所言,如果约书亚已经叫以色列人得享安息(或者说,如果安息日已经是真安息),那么,神就不会再提另一个日子了。但是神却透过大卫,指出真正的安息还在将来,要大卫世代的以色列人“今天”要听他的话,免得像过去的列祖那样不能进入安息。大卫之约已经遥遥指向一位真正的“神的儿子”,他会建立真正的国度和圣殿,他会成就真正的平安,真正的安息,直到永远(代上17:11-14,诗132:11-18,结37:24-28)。

新约时期

那么,在新约中,“守安息日”这一主题又有怎样的发展呢?最重要的一段经文在来4:3-11,我们需要仔细看看这段经文(由于和合本没有翻译出一些关键性的字词,笔者在此选用新译本):

  3   然而我们信了的人,就可以进入那安息。正如 神所说:“我在烈怒中起誓说,他们绝不可进入我的安息!”其实 神的工作,从创立世界以来已经完成了。

 4   因为论到第七日,他在圣经某一处说:“在第七日 神歇了他的一切工作。”

 5   但在这里又说:“他们绝不可进入我的安息。”

 6   既然这安息还留着要让一些人进去,但那些以前听过福音的人,因为不顺从不得进去;

 7   所以 神就再定一个日子,就是过了很久以后,借着大卫所说的“今天”,就像前面引用过的:“如果你们今天听从他的声音,就不要硬着心。”

 8   如果约书亚已经使他们享受了安息, 神后来就不会再提到别的日子了。

 9   这样看来,为了 神的子民,必定另外有一个“安息日”的安息保留下来。

 10   因为那进入 神安息的人,就歇了自己的工作,好像 神歇了自己的工作一样。

 11   所以,我们要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随着那不顺从的样子就跌倒了。

第三节谈到进入安息的条件是信心,接着又解释了安息日的设立是指向创造的终了。紧接着希伯来书的作者作了一个简单的“历时发展”,从“亚当之约”中神设立安息日,与“大卫之约”中所指向的真安息联系起来。第七节非常关键,这里指出真安息是在一个大卫所说的“今天”这个日子,第九节接着解释,这个“今天”就是“安息日”,在这个真正的“安息日”,人可以凭着信心进入神的安息。那么,这个“今天”究竟是指什么日子呢?这里需要注意上下文,在希伯来书3:12-
14,解释了“今天”正是指我们现在所处的末世。

 12   弟兄们,你们要小心,免得你们中间有人存着邪恶、不信的心,以致离弃了永活的 神;

 13   趁着还有叫作“今天”的时候,总要天天互相劝勉,免得你们中间有人受了罪恶的诱惑,心里就刚硬了。

 14   如果我们把起初的信念坚持到底,就是有分于基督的人了。

 在这里,希伯来书作者指出,“今天”是一个“时候”(原文指“每个日子”),根据上下文,这个日子正是基督来到的日子,就是“末世”(来1:2),是救赎历史的最后的日子,也就是“将来的世代”。

这也与基督在其他地方的宣告相吻合,他宣告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可2:27,这意味着安息日是福音性的),他宣告自己是安息日的主(可2:28,这意味着他是安息日的实际,与他同在就是在安息日中,请记得,“亚当之约”中向我们表明,安息,就其本源,是神自己的安息),他宣告所有劳苦担重担的人,都可以到他那里得安息(太11:28,安息惟有在基督里才能得到)。

并且,保罗也明确指出,安息日不过是影儿,那实体却是基督(西2:16-17,这里的“安息日”原文是复数,根据清晰经文解释模糊经文的原则,这里应当理解为所有的“安息日”,包括第七日,以及各种节期中的安息日,都是影儿,都是指向基督)。

结论:

从“亚当之约”一直到“新约”的历时发展,并且考虑到新约所具有的“末世性”特征,我们可以就“守安息日”这个主题得出以下结论:

1、安息是神永恒的心意,是神在创造时就定意要赐给人类的;

2、安息是神自己的安息,他要人与他分享这样的安息;

3、安息是在创造后的日子,也是最后的日子才有的,第七日(安息日)是这个日子的预表;

4、堕落后的人,需要借着救赎才能进入神的安息;

5、安息日所指向的真安息已经因着耶稣的到来而来到,基督的到来正是新创造(林后5:17),他所开启的“将来的世代”也是“最后的日子”,正是享受真安息的日子;

6、每一个有真信心的人都借着与基督联合而得到了真安息(不再是预表意义上的安息);

7、每一个有真信心的基督徒都应当在每天享受在基督里的真安息;

8、由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末世”是一个“现在的世代”(今世)和“将来的世代”(来世)重叠的日子,天国处于“已然和未然”之间,所以,真安息在我们生命中的彰显并不完全(但却不是预表,只有到了基督再来,天国完全彰显的那个时候,真安息才能在我们的生命中完全),并且,我们自身既是“新人”,然而“旧人”却没有消失,今世(包括世界和魔鬼)对我们有很大的攻击和诱惑,我们需要竭力“保护”和“管理”我们的安息,用生命维护它,因为这是基督用他的宝血为我们换来的。

因此,“主日”并不是在新约中代替“安息日”,通过圣经神学的分析,我们看到,旧约的安息日所指向的是基督第一次来所开启的“将来的世代”,在今天表现为“末世”,真信徒如今每一天都在基督的真安息中,而且每一天都需要来到基督面前,享受这安息。我认同加尔文的观点,“主日”是教会的传统,是考虑到信徒的软弱(因为平时常常缺乏力量和信心“保护”安息),是出于教会的次序,以及公共崇拜、操练敬虔的需要而设立的。


四、对清教徒观的简单回应

那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清教徒的观点呢?清教徒的观点中,一个很大的理由是“十诫”是作为整体都是道德律,圣经没有赋予我们权力将其分割为道德部分和礼仪部分。实际上,笔者需要指出,从“摩西之约”的角度,整个妥拉都是一体的,是上帝一次性作为一个整体以圣约的形式赐给以色列人的,圣经根本没有赋予我们权力对其进行道德律,礼仪律和民事律的分割,这更多是出于教义神学系统性讨论的需要。上帝对于所有的圣约都是严肃的,所有圣约中的要求都是永恒有效的,那么,凭什么我们可以废去这个,存留那个?实际上,这里涉及到对于福音更深层次的认识。那就是,整个人类历史,真正成就所有的约的,只有一个人——耶稣基督(太5:17-18,林后1:20,耶稣成全了包括道德律、礼仪律和民事律在内的所有律法),我们都是因为与他联合,而被上帝看作满足了所有的约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耶稣救我们脱离了律法的轭(罗7:6),好使我们按照重生的心和神的心意行出律法的义(罗8:4,所有律法的道德要求,包括礼仪的和民事的,而不只是所谓的道德律,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好好想想,“十诫”中就一定没有礼仪的成分吗?)。我们不是在摩西之约里,我们乃是在基督的新约里,虽然新约并不是废掉旧约,乃是成全,然而,这个成全中需要有机的调整,这个调整,必须严格根据基督和他所差派的使徒的解释(基督作为最后和最伟大的先知,对所有的经文具有最终的解释权,申18:15-19,太17:5-8,来1:1-2)。

清教徒的观点中,还有一个理由是认为基督遵守安息日,教会也逐渐开始守主日,这说明安息日没有废去,而成为了主日。笔者要说明,这个理由缺乏相应的圣经经文支持。基督一定会严格遵守安息日,因为他要成全所有的律法(包括礼仪律,因为是在圣约中所订立的,就都是永恒有效的),好使我们可以在他里面被上帝看作是满足所有的律法而被称义。圣经为什么没有说耶稣复活后也遵守安息日或者主日?如果说,主日真的是代替了安息日,那么按照圣经神学,基督从死里复活后,就应当开始严格的遵守主日(作为道德律),因为十字架是一个扭转性的事件,它标志着来世的开始,基督的作王,新约的正式成就。可是,我们却看到教会没有一来就遵守主日(如同一开始就施行洗礼和圣餐一样,因为洗礼是割礼的代替,圣餐是逾越节的代替,请记得,所有的圣约都永恒有效),反而是天天聚会(徒2:46,这里提到了圣餐,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崇拜性质的聚会),开始时,使徒们经常参加安息日聚会,却没有提到他们有主日的聚会(徒13:1413:4216:1317:218:4),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使徒在向犹太人传福音,但我们不能说,使徒因为传福音的需要,连基督徒的安息日(主日)也不守了吧?也有人说,早期教会默认主日代替安息日,然而,这却很难得到教父文献的支持,实际上,加尔文指出,早期教父看这条诫命为预表(他说:“早期的教父习惯将这诫命称为预表,因它吩咐当时的人谨守一日为圣,而这一日与其它的预表一样,在基督降临时被取消了。”参看《基督教要义》第二卷第八章第28节)。实际上,从新约圣经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教会传统逐渐形成的过程



崇拜的圣日

作者: D.G. Hart and John R. Muether 翻译:诚之
以虔诚与敬畏 With Reverence and Awe: Returning to the Basics of Reformed Worship第四章 崇拜的圣日

第四章 崇拜的圣日

问:当如何守安息日为圣?

答:受安息日为圣,当在那一整天中有合乎圣洁的休息,连平日正当的世事和娱乐也不可做;除了必要的和怜悯人的事外,那一天所有的时间都当与众人或个人私下敬拜神。(威敏思特小要理问答,问答60

安息日是基督徒应该分别出来,私下并与众人一起敬拜神的一天。我们假设归正信仰和长老宗的人明白,他们应该要在主日,也就是基督徒的安息日去敬拜神。本章的目的不是要确立“何时”应当敬拜——圣经和我们的信仰告白已经确立了这点,反之,我们的目的是要检视“如何”敬拜。也就是说,我们想明白恰当地守安息日,会如何提醒我们怎样思考并操练崇拜。

我们的重点是,在普遍的北美新教主义(American Protestantism)中,忽略或在某些情况下违反安息日,是与对崇拜的混淆息息相关的。而这种混淆,是造成关于是否要把十诫张贴在法院和公立学校的墙上的讨论,如此具有讽刺意味的主要原因。归回十诫,不只是会消灭说谎、欺骗、偷窃,和不当的性行为,也会影响我们当中许多人过礼拜天的方式。因此,从守安息日为圣的角度来理解崇拜,会让我们深刻地明白聚会敬拜的本质。

崇拜的节奏The Rhythm of Worship

为什么守安息日在北美新教中会逐渐没落?为什么一个从1776年直到1960,在北美新教中得到普遍认同的习俗,会在二十世纪的下半叶基本上消失了呢?一般的解释是把责任归咎于享乐活动和专业运动的兴起,工业革命和科技所带来之工作性质的改变,以及因着汽车工业的胜利,把周末的旅游圣地带到中产阶级垂手可及之处有关。用社会学的语言来说,就是世俗化,特别是工作与休息(被读成「休闲」)的世俗化观点。

这些都是真的,但并不是事情的全貌。当美国的新教徒改变了他们守主日的习惯时,他们也发展出一种奇特的灵性生活形式,一种对灵命如何成长的特殊理解。这种敬虔形式与废除国教制(religious disestablishment)的文化背景是相连的。从独立战争之后,北美教会发现到她们正身处于一个宗教自由市场中,最成功的对手,是那些能提供最吸引人的产品给宗教消费者的教会。缺乏来自国家的经济支持,许多教会被迫使采用市场策略,才能成长与发展。

宗教自由和废除国教如何塑造基督徒的敬虔呢?答案在当代福音派教会的群众生活中可以找到大部分,也就是包括各种精心策划的活动,一整个礼拜排满了给各种年龄和有兴趣的小组活动。如果没有这种活动,潜在的会员就会去寻找另一个有正确组合之节目的教会,这些节目是为母亲、小孩、青少年和父亲,以及单身和年长者所提供的。对这种“全天候”的教会来说,主日崇拜会变成只是另一个节目,不会好过、也不至差于其他的教会活动。

另一个对守安息日同样有害的,是复兴主义(revivalism)的广受欢迎。教会不只是把灵命复兴聚会(revivals)当作使人归信,和获得新会员的方法,也把这些聚会当作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真正灵命的主要方法。这些强烈、热切的灵命苏醒时刻,被用来决定一个人是得救的,还是失丧的人。这些是信徒重新肯定他们的信心,并在此感觉到神救赎大能的时刻。换句话说,这些复兴聚会表明神的灵仍在作工。这种关于复兴聚会的思维,促成了一种看法,就是真正的敬虔和属灵的成长,来自可以量化的教会节目和宗教体验的强度。高峰经验(mountaintop experiences)被认为是属灵成长所必须的,因此,教会的回应就是提供会产生这种经验的活动。

和这些强烈的经验比起来,安息日就显得平淡无奇了。然而,圣经和归正信仰告白对基督徒生活所需要的属灵操练,有着非常不同的描述。在出埃及记中,当摩西从西乃山上下来,上帝在祂离去时的教导中,重述了安息日的吩咐:「你们务要守我的安息日。」(出3113)安息日是世世代代「永远的约」(3116)。上帝的意思是要他们借着持续和有意识地守这一天,来赐福给祂的百姓,周复一周,年复一年。信徒借着一生持守安息日而成圣。换句话说,安息日是被设计用来缓慢地、安静地、不知不觉地工作,把信徒的胃口重新导向天上。它不是权宜之计,也不一定是属灵的兴奋。它是“明显而常用”的定规(“outward and ordinary ordiance)(小要理问答88),是稳定、健康之蒙恩管道的一部分。

我们注意到,北美的新教徒,通常没有和这种节奏同步。他们受到内在和特殊经历的吸引,常常受到属灵的暴饮暴食症(bulimia)所害,只会追着“特会”跑,却对神嘱咐的常规饮食毫无兴趣。这种属灵高峰经历的问题,就是没有人可以永远生活在山上。我们都需要回到平日的工作中。当人们离开退修会或圣经营会,或甚至是周间的小组,他们会发现到他们的生活还是老样子:工作会让人厌烦,婚姻岌岌可危,仍然受疾病所苦。相比之下,安息日是一种属灵的操练,是作为天路历程之沙漠中的绿洲,他们生命的特征就是受苦。不像教会的活动把一周中其他的时间搞得乱哄哄的,安息日是信徒在锡安山上把自己的灵性整备起来,去会见他们的上帝,听祂说话,也分享他们救主的身体和血。如同希伯来书的作者指出的,“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里有千万的天使,有名录在天上诸长子之会所共聚的总会,有审判众人的神……”(来1222-23

此外,殷勤地操练守安息日,会帮助基督徒学习我们在上一章提到的,基督徒崇拜的文法。在崇拜当中,基督徒是在从事一项活动——学习锡安山的语言。透过守安息日,并忠心地持守蒙恩的管道,信徒透过可靠稳定的重复的方法,会逐渐学会这个语言。

定安息日为圣

第四诫这样说:“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出208)据此,安息日是个圣日,因为上帝借着祂在创造之第七日的神圣安息,将这一天定为圣日。“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出2011)安息日的神学必须强调这个日子的独特性。只有当我们明白安息日的圣洁,我们才会开始欣赏基督徒崇拜的圣洁。但是在新约中,安息日的观念正遭受攻击,特别是一些神学家主张,基督既然降临了,我们每天的生活就都是“安息日的安息”。有些人甚至主张,安息日不再具有任何特殊性,也没有必要再受守安息日的约束了。

如果我们把这个逻辑应用在十一奉献上,这个论证的错误就很容易被察觉出来了。我们应当把安息日与我们对时间的使用,和我们对十一奉献与我们对金钱的管家职分,一样的看待。把我们一部分的收入分别出来,归给教会的圣工,不是为了承认我们所拥有的十分之一是属于神的。反之,它是要表达我们的信念: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属于主的。然而,神对我们拥有的一切的主权,并没有除去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我们把我们拥有的一部分交给祂,作为祂教会的圣工之用。同样地,虽然我们的每一天都应该用来服事上帝,上帝仍然吩咐我们要把七天中的一天分别出来,用在特别的敬拜和事奉中。虽然我们所有的生活都是与神同在,都在祂的目光之中,但只有在主日的敬拜,我们才是进到至圣所(诚之按:这个推论有点奇怪)。基于这个理由,以赛亚把安息日称为上帝自己的“圣日”(赛5313)。

我们千万不能把安息日想成仅只是旧约仪式的制度,因为新约也做出同样的判断,特别是用来描述基督徒安息日的词汇:“主日”。例如,约翰是“当主日,被圣灵感动”,要他写下启示录的书信(启110)。这个语言和“主的晚餐”(林前1120)类似,其意义也相同。正如后者是属于主的晚餐,同样地,前者也是被分别出来归给主的一天。主的晚餐是圣餐,它是属于主的,是主所定的,好让我们能记念祂救赎的工作。我们不能把主日视为平日,正如我们不能把主的晚餐视为普通的一餐一样。在早期教会中,主日和敬拜的关联是很明显的。属于主的人,在属于主的那一天,也就是基督徒的安息日,聚集在一起敬拜。在新约(New Covenant)中,如同在旧约,这是“圣会”的日子(利232-3)。

安息日,圣洁,与崇拜

那么,把一天分别出来的这个观念,会如何让我们学习对崇拜的态度呢?回答这个问题的一种方式是进行推论:如果安息日是分别出来、独特的一天,那么,这一天中所有的活动也一样。因为圣经教导,安息日是圣洁的,很自然的,我们也要把崇拜当作是圣洁的活动来理解。正如主日是从一周中其他的日子分别出来的,崇拜的行动也是圣洁的,是从生活中其他的活动中分别出来的。

虽然这个结论看起来是很明显的,但是在我们的时代中,它却受到不小的挑战。我们正在失去圣洁的观念,因此崇拜是圣洁的活动这个观念,也正在消逝当中。这个挑战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有许多基督徒,特别是在归正和长老会的世界,强调基督的主权涵盖所有的面向。基督徒的世界和生活观(world-and-life view)会扩展到生活所有的领域和阶层中。这个教导正确地肯定了创造的良善,以及所有合法呼召的正当性。一个人不需要成为牧师或宣教士,才能在他或她所从事的工作上荣耀上帝。无论谁被呼召成为农夫或面包师傅,都可以荣耀上帝。此外,农夫和面包师傅所生产的属世的东西,并不会就因此是不道德的,或是比基督徒低下的。它们都是上帝美善的恩赐,祂宣告祂所造的都是好的。在上帝美善的造物中工作,并不是进入一个与宗教影响或上帝分隔的领域。

但是这份工作,也不是进入一个圣洁的领域,这里是基督徒的世界生活观会让基督徒走偏之处。有些归正神学家建议,把教会和世界,或把圣、俗进行区分,是拥抱一个二元论,而这个二元论会妥协整全的归正世界生活观。这种的区分,这个论证说到,会否认被造界的良善。

对崇拜是圣洁的活动这个观念的第二个挑战,是与第一个挑战直接相关的。它主要是来自现代崇拜的提倡者,他们想要移除传统敬拜事奉中,他们所认为的令人窒息的和形式化的元素移除。因为生活的多样化,都是为了敬拜神与事奉神,有些人主张,为什么不能在崇拜中表达这个多样性?为什么不能鼓励有恩赐的艺术家和音乐家,透过短剧、特殊的音乐、舞蹈和类似的形式,在崇拜中表现上帝赐给他们的天赋?肯定的是,大部分现代崇拜的倡导者,会发现有必要做出一些区分。例如,John Frame 写道:“……我们所谓的『广义』和『狭义』的崇拜观念,是有一些不同,”但是他继续写道:“这些差异并不总是能很精确地加以界定。”(注1)。因此,当我们讨论到主日的公众崇拜时,他否认说“我们在聚会中所作的和聚会外所作的,有截然的区分……全地都是上帝的圣殿。”(注2

我们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就会看出这条思维的路向可能被滥用了。傅兰姆继续说道:

我们也必须将圣经中这一类隐含,却并不明确的,加以区别。例如,圣经并没有明确禁止崇拜聚会时有杂耍的演出。但是圣经的确提出崇拜聚会的目的;而娱乐——虽然在其他时候是合法的,通常(normally)并不是与这些目的相符的。我们甚至可以说,娱乐如果与圣经的标准相符,就是一种“广义的崇拜”形式。但是它就大体而言(generally),是与崇拜聚会的目的不相符的。(注3

注意按照这个逻辑,对崇拜所带来的伤害。所谓的归正世界与生活观——就是在广义来说,所有的生活都是敬拜的这种观念——很快地模糊了圣经关于圣洁的教导。傅兰姆对杂耍唯一能说的,就是它通常与崇拜是不相符的,这大体而言是不符的。这就给一种可能开了后门,因为这是一种广义的崇拜形式。但是这就给各种的发明(约翰加尔文称之为『轻薄』 frivolity)开了一条路,可以进入崇拜当中。

换句话说,这些对我们守安息日,以及崇拜聚集来说,是基础性的区分,就在许多当代的作品中瓦解了,这类作品拒绝强调圣经关于圣洁的教导。如果我们不继续强调教会和世界的差异,以及「圣洁的活动与时间」和「一般的工作与时间」的差异,我们总有一天会破坏这个观念——在崇拜中,我们是与所有的圣徒和天使,在神的宝座前聚集,也就是无异于是在至圣所聚集。

稍后我们会详细检视一些在崇拜中是合宜的具体活动。但圣洁的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目前,我们可以说只有圣洁的活动是合宜的,因为上帝已经指定它们作为祂圣洁的百姓,用来荣耀祂的名,在恩典中成长的管道。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能避免关于崇拜的许多混乱。

渎神的与一般的 The Profane and the Common

圣经坚持我们要把圣洁和守安息日联系在一起。安息日是圣洁的,因为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神的子民能淋漓尽致地集体表达他们作为圣徒的呼召。要了解安息日和崇拜的圣洁,我们必须用圣经对渎神的教导加以对照。守安息日变得世俗化,就是亵渎了这一天,轻视、世俗化并污染了神所分别出来,归祂为圣的日子。神透过祂的仆人以西结,把这个罪名加在犹大身上:

其中的祭司强解我的律法,亵渎我的圣物,不分别圣的和俗的,也不使人分辨洁净的和不洁净的,又遮眼不顾我的安息日;我也在他们中间被亵慢。(结2226

类似的例子,来自利未记。因为亚伦的儿子,拿答和亚比户,献上凡火,用神所没有吩咐的方式来敬拜,祂就“把他们烧灭,他们就死在耶和华面前。”(利102)。这背景是上帝已经吩咐以色列的祭司“将圣的、俗的,洁净的、不洁净的,分别出来”(利1010.如此,区别圣洁的和渎神的,是圣经关于安息日与崇拜之教导的核心。

在这些例子中,神所惩罚的亵渎神的举动,是祂未曾吩咐的事。所以,圣经对神圣洁的子民清楚的诫命,是不要用神所没有吩咐的活动来亵渎安息日。不仅如此。归正的信条在它们对主日的教导中,进一步区分了圣洁,渎神,以及一般或合法的事。如何将安息日守为圣日,或保持其圣洁呢?威敏思特大要理问答的回答是:“受安息日为圣日,乃是整日都有圣洁的安息,不仅停止那些平常就被算为有罪的恶事,还要停止平日合法的属世职业和娱乐……”(问答117)要理问答是在指出第三种分类,评估什么是安息日允许的事。有些事是我们在周间所作,是合法的,也是值得的。他们是我们的职业的一部分,例如烤面包和耕种。也有些娱乐是有价值的,神所允许的,甚至如杂耍这类的活动。但是要理问答住宅,杂耍不仅在崇拜中是不被允许的,也不是我们在主日可以作的事。虽然它在一周中一般的日子是合法的,但不能保证它在圣日就是适当的。

在这里举旧约中另外一个例子会有帮助。在耶利米书,上帝教导祂的百姓:“不要在安息日从家中担出担子去。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只要以安息日为圣日,正如我所吩咐你们列祖的。”这些一般性的活动,在一周其他的六天当然是合法的,但它们在保留给圣洁活动的日子里,是被禁止的。在耶利米书,我们也同样看到这些合法的工作明确地被定罪为是邪恶和亵渎的:“们怎么行这恶事犯了安息日呢?从前你们列祖岂不是这样行,以致我们神使一切灾祸临到我们和这城吗?现在你们还犯安息日,使忿怒越发临到以色列!”(耶1317-18)在安息日禁止这些合法和一般的活动延伸的范围超过工作,并甚至包括在其他天是合法的对休闲娱乐的追求。只有当我们转离我们自己的喜好,我们才会把安息日当作是喜悦的,并尊它为主的圣日(赛5813)。

有些人在这点上会控告我们是在支持一种有害的二元论。但是这种罪名误解了圣洁关于圣洁的教导。尊安息日为圣日,不是让其他六天就可以放纵,变成世俗化。我们所有的生活都有神的同在。但是信徒在周间所参与的活动是一般性的,是不信的人也参与的。然而,只有信徒会在圣日聚集,参加敬拜神的圣洁的活动。他们集体来到锡安山,在祂(祂是烈火)面前聚集,在主日在施恩座前与耶稣想会。

从另一个观点来看,二元论的指控是假的,因为严格说来,它的批评并不到位。圣经的图画应该被称为三元论,而不是二元论。圣经教导我们要区分圣洁的活动,本身是有罪的活动,以及那些在其他的日子中是一般和合法的活动。这三种分类在守主日为圣,和理解什么是在崇拜可接受的,是很紧要的。除非我们保存这些分类,崇拜和安息日的圣洁性就会被扭曲。

重寻圣洁

上帝呼召基督徒要活出圣洁的生活。祂呼召我们要住在世界中,但要颤惊恐惧地作成得救的功夫。祂也吩咐我们,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参与圣洁的事——与世界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上帝给了我们圣餐(主的晚餐),圣水(洗礼),圣言(讲道),以及圣职(话语的职事)。祂也给了我们神圣的时间:用一天来敬拜与安息。与流行说法相反地,归正的基督徒的确相信一个崇拜礼仪的日历表,但这个日历表是按照星期来排列的,而不是按照季节。它也不是根据大教会的节目或教会机构的职事。不是的,它是守安息日之外在而平凡(outward and ordinary)的节奏。

我们相信,归正的敬拜的危机发生在一个逐渐不守安息日的时代,不是偶然的。一旦基督徒忘记了安息日的圣洁,模仿电视情景喜剧的短剧,和用深夜电视节目的“十大新闻”(top ten lists)作开始的讲道,就成为可能。但是借着重拾安息日,将它尊为圣日,分别开来做圣洁的活动,教会就有机会回到可以被神接纳,讨神喜悦的敬拜当中。当我们在主日进入至圣所,我们是在从事一些“外在而平凡”的规矩。但是它们也是不平凡的,因为它们是圣洁的。

注意到把安息日分别为圣,并分辨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守安息日的规矩,也会让我们对敬拜的本质有更多的认识。因为守安息日为圣,就是要遵守构成对唯一永生真神的崇拜之圣洁的活动。

(诚之按:作者在这章中表达的信念,是把「主日」当作基督徒的「安息日」,于是把与守安息日的相关规定,照样搬到基督徒的生活中,要求基督徒要像旧约时代一样,守主日[基督徒的安息日]为圣;他因此把平日正当的活动说成在主日整天都不能做,我觉得有点律法主义——虽然小要理问答也是这么教导的。个人认为,崇拜的内容的确要按照神的吩咐,不可以自己乱创作,但是主日可以作什么,不能做什么,就不必要像作者所说的,作出这样的区分,否则,按照作者的逻辑,平常可以做的事,礼拜天都不能做,包括开车,包括读书......等等,这就又回到犹太人的律法主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