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規範性原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規範性原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07-11


何為規範性原則?WhatIs the Regulative Principle?

作者:  Derek Thomas 譯者: Maria Marta

敬拜的規範性原則簡單說來就是集體敬拜上帝必須以聖經的具體指示為依據。我們很難從表面理解為何重視聖經權威的人會感到這樣的原則令人反感。難道人生本身不應按照聖經的原則生活嗎?  這一原則是所有自稱合乎聖經的基督徒心裡所珍視的。提出相反建議,就是向反律法主義和放縱敞開大門。

但事情卻很少會如此簡單。 畢竟,聖經並沒有告訴我,是否可以從聆聽馬勒交響曲(Mahler Symphony)中獲益;是否可以找到集郵的回報;是否可以享受繁殖雪貂這種有益的消遣,盡管善意但被誤導的相信聖經的基督徒,以教條式信心斷言,上述任何或所有例子都違反了上帝的旨意。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知道上帝的旨意,是每個基督徒生命中重要的職責,而要知道上帝的旨意,則必須願意順服在任何時代和環境下都是上帝權威話語的聖經。 但在上述情況下,聖經權威究竟是什麽意思呢?

聖經作出一些具體規定:例如,我們要在主日與上帝的子民一起敬拜;我們應該從事有益工作,並賺取日用的飲食。 此外,聖經亦針對任何可能出現的情況作出一般的原則:「要把身體獻上,作聖潔而蒙 神悅納的活祭;這是你們理所當然的事奉(『理所當然的事奉』或譯『屬靈的敬拜』)。不要模仿這個世代,倒要藉著心意的更新而改變過來,使你們可以察驗出甚麼是 神的旨意,就是察驗出甚麼是美好的、蒙他悅納的和完全的事。」(羅十二1-2; 《聖經新譯本》)    顯然人生必需受聖經管理,無論藉著明確的命令或禁令,抑或藉著一般的原則。因此在某種意義上,有一項規範性的原則為人生而設。因此我們必須在所做的一切事上,以這種或那種形式遵從聖經的教導。

然而,改教家(尤其是約翰加爾文)和西敏斯特神學家(作為十七世紀清教徒的代表)對集體敬拜有不同的看法。在這種情況下,遵從聖經的一般原則是不足夠的;  必須有(並且是)具體指示,管制全體會眾如何敬拜上帝。我們不能隨意忽視或增加對公眾敬拜所作出的明確規定。加爾文的說話是典型的表述: 「上帝不許可一切未經祂說話明確準許的敬拜方式」(《關於教會改革的必要性》); 另外《1689年倫敦第二浸信會公認信條》也聲明:「敬拜真神惟一蒙悅納的方法乃是由祂自己所設立的,並限於祂自己所啟示的旨意,因此我們不可按照人的想象和設計,或撒但的建議,使用任何有形的代表或聖經所未吩咐的其它任何方法,去敬拜祂。」(廿二1

聖經何處出現這一教導?在多處出現,比通常想象的要多,包括出埃及記中關於建造帳幕的永久規定,一切建造都要「照著在山上指示你的樣式」進行(出廿五40;  上帝對該隱獻祭的宣判,暗示他的供物(或他的心)不符合祂的要求 (創四3-8);第一和第二誡命顯示上帝特別關注敬拜(出廿2-6; 金牛犢事件教導我們,不能只按照我們自己的價值和喜好來敬拜;拿答和亞比戶獻「凡火」的故事(利十); 上帝拒絕掃羅的非規定性的敬拜------上帝說「聽命勝於獻祭」(撒上十五22;  耶穌根據「古人的遺傳」拒絕法利賽人的敬拜(太十五1-14)。所有這些例子表明,要拒絕一切按照有別於聖經具體規定的價值觀和指示獻上的敬拜。

保羅在歌羅西和歌林多對錯誤的公眾敬拜的回應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保羅在歌羅西書一度將公眾敬拜描述為私意崇拜(ethelothreskia)(西二23),此字被譯為「意志崇拜」(欽定版)和「自制宗教」(標準版)。歌羅西人引入某些元素,顯然無法讓人接受(盡管他們聲稱自己的行為來自天使---- 歌羅西書二章18節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敬拜天使」)。也許正是哥林多人對方言和預言的使用(濫用),我們才從中找到最明確的證據,顯示使徒願意「規範」集體敬拜。他不是以一種適用於「一切生命」的方式來管理屬靈恩賜運用的數量和次序:  沒有翻譯就不要用方言(林前十四:27 - 28),只可以有兩至三個先知說方言,且要輪流著說(29-32)。至少,保羅對哥林多人的教導強調了集體敬拜應該受到管制,並且其應用方式有別於適用於一切生命的方式。

有何結果呢?敬拜的特別元素得到強調:閱讀聖經(提前四13; 宣講聖經(提後四2; 唱聖經(弗五19; 西三16------詩篇和聖經歌曲,這些歌曲反映了在耶穌誕生 - 生活- -復活 - 升天過程中所層現的救贖歷史的發展;   按聖經禱告-----天父的殿是「禱告的殿」(太廿一13;   領會教會兩個聖禮,洗禮和主餐的聖經義意(太廿八19;  徒二38-39;  林前十一23-26;  西二11-12)。 此外,一些特殊場合的元素,如宣誓、許願、嚴肅的禁食、感恩等也得到承認和強調 (參看西敏信仰告白廿一5)。

認識這一點非常重要,即規範性原則應用在公眾敬拜,教會就避免出現不正當和愚蠢的行為-----例如,我們不任意宣傳,在下周的主日崇拜,小醜將以默劇的形式演繹聖經課程。然而,此原則並非讓教會訴諸「千篇一律」,或禮拜儀式的同一性。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仍存在著巨大的變化空間------在聖經沒有具體處理的事当中(adiaphora,即聖經沒有絕對命令與絕對禁止的事)。因此,規範性原則本身不可被引用來決定采用現代歌曲抑或采用傳統歌曲;閱讀聖經三節抑或三章;作長時間禱告抑或幾次短暫禱告;主的晚餐用單個杯抑或用盛有真葡萄酒或葡萄汁的杯。對上述這些問題,必須采用「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的原則(林前十四40)。然而,假如有人提議舞蹈或戲劇在公眾敬拜中有其正當合理性的一面,那麽必須提出此問題-------聖經對它的解釋在哪裏?(提議傳道人在講台上走動或采用「戲劇性」的聲音是在上述意義上的「戲劇」,就是對辯論的輕視。舞蹈和戲劇都可能是「好主意」(口語表達) 的事實是有爭議的,而且是無關緊要的;這兩者都毫無聖經的證據,更別提命令了。用詩篇的詩歌或大衛在約櫃前跳舞的例子(當然是赤裸的)來辯論是多余的,除非我們願意放棄所有公認的聖經解釋規則。這是一個有參考價值的事實,殿裏不存在「編舞家」或「制片人/導演」辦公室。舞蹈和戲劇都是基督徒的合理追求這一事實,也是不切正題的。 

有時在這些討論中被人遺忘的是良心的重要作用。倘若沒有規範性原則,我們只能任由「敬拜領袖」和跋扈牧師擺布,他們指責不順從的崇拜者不討上帝喜悅,除非崇拜者按照某種模式和方式參與。對惡霸受害者來說,人類寫過最甜蜜的句子是: 「惟獨上帝是良心的主,使良心自由;出於 的道理與吩咐 任何事情若違背聖經、在信仰或敬拜的事上若越過聖經,良心都 不能順從。所以,如果任何人丟棄良心去相信人的道理 、聽從人 的吩咐,就是出賣良心的真自由;如果要求人接受強制的信仰 要人絕對盲從,就是毀滅良心的自由,也是毀滅理性。」(西敏信仰告白廿2)。遵守上帝的明確規定乃真自由; 其他一切都是束縛和法律主義。

本文原刊於Tabletalk雜誌。

What Is the Regulative Principle?
FROM Derek Thomas
Put simply, the regulative principle of worship states that the corporate worship of God is to be founded upon specific directions of Scripture. On the surface, it is difficult to see why anyone who values the authority of Scripture would find such a principle objectionable. Is not the whole of life itself to be lived according to the rule of Scripture? This is a principle dear to the hearts of all who call themselves biblical Christians. To suggest otherwise is to open the door to antinomianism and license.

But things are rarely so simple. After all, the Bible does not tell me whether I may or may not listen with profit to a Mahler symphony, find stamp-collecting rewarding, or enjoy ferretbreeding as a useful occupation even though there are well-meaning but misguided Bible-believing Christians who assert with dogmatic confidence that any or all of these violate God’s will. Knowing God’s will in any circumstance is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every Christian’s life, and fundamental to knowing it is a willingness to submit to Scripture as God’s authoritative Word for all ages and circumstances. But what exactly does biblical authority mean in such circumstances?

Well, Scripture lays down certain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example, we are to worship with God’s people on the Lord’s Day, and we should engage in useful work and earn our daily bread. In addition, covering every possible circumstance, Scripture lays down a general principle: “present your bodies as a living sacrifice, holy and acceptable to God, which is your spiritual worship. Do not be conformed to this world, but be transformed by the renewal of your mind, that by testing you may discern what is the will of God, what is good and acceptable and perfect” (Rom. 12:1–2). Clearly, all of life is to be regulated by Scripture, whether by express commandment or prohibition or by general principle. There is therefore, in one sense, a regulative principle for all of life. In everything we do, and in some form or another, we are to be obedient to Scripture.

However, the Reformers (John Calvin especially) and the Westminster Divines (as representative of seventeenth-century puritanism) viewed the matter of corporate worship differently. In this instance, a general principle of obedience to Scripture is insufficient; there must be (and is) a specific prescription governing how God is to be worshiped corporately. In the public worship of God, specific requirements are made, and we are not free either to ignore them or to add to them. Typical by way of formulation are the words of Calvin: “God disapproves of all modes of worship not expressly sanctioned by his Word” (“The Necessity of Reforming the Church”); and the Second London Baptist Confession of 1689: “The acceptable way of worshiping the true God, is instituted by himself, and so limited by his own revealed will, that he may not be worshiped according to the imagination and devices of men, nor the suggestions of Satan, under any visible representations, or any other way not prescribed in the Holy Scriptures” (22.1).

Where does the Bible teach this? In more places than is commonly imagined, including the constant stipulation of the book of Exodus with respect to the building of the tabernacle that everything be done “after the pattern … shown you” (Ex. 25:40); the judgment pronounced upon Cain’s offering, suggestive as it is that his offering (or his heart) was deficient according to God’s requirement (Gen. 4:3–8); the first and second commandments showing God’s particular care with regard to worship (Ex. 20:2–6); the incident of the golden calf, teaching as it does that worship cannot be offered merely in accord with our own values and tastes; the story of Nadab and Abihu and the offering of “strange fire” (Lev. 10); God’s rejection of Saul’s non-prescribed worship — God said, “to obey is better than sacrifice” (1 Sam. 15:22); and Jesus’ rejection of Pharisaical worship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 of the elders” (Matt. 15:1–14). All of these indicate a rejection of worship offered according to values and directions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Scripture.

Of particular significance are Paul’s responses to errant public worship at Colossae and Corinth. At one point, Paul characterizes the public worship in Colossae as ethelothreskia (Col. 2:23), variously translated as “will worship” (KJV) or “self-made religion” (ESV). The Colossians had introduced elements that were clearly unacceptable (even if they were claiming an angelic source for their actions — one possible interpretation of Col. 2:18, the “worship of angels”). Perhaps it is in the Corinthian use (abuse) of tongues and prophecy that we find the clearest indication of the apostle’s willingness to “regulate” corporate worship. He regulates both the number and order of the use of spiritual gifts in a way that does not apply to “all of life”: no tongue is to be employed without an interpreter (1 Cor. 14:27–28) and only two or three prophets may speak, in turn (vv. 29–32). At the very least, Paul’s instruction to the Corinthians underlines that corporate worship is to be regulated and in a manner that applies differently from that which is to be true for all of life.

The result? Particular elements of worship are highlighted: reading the Bible (1 Tim. 4:13); preaching the Bible (2 Tim. 4:2); singing the Bible (Eph. 5:19; Col. 3:16) — the Psalms as well as Scripture songs that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of redemptive history in the birth-life-death-resurrection- ascension of Jesus; praying the Bible — the Father’s house is “a house of prayer” (Matt. 21:13); and seeing the Bible in the two sacraments of the church, baptism and the Lord’s Supper (Matt. 28:19; Acts 2:38–39; 1 Cor. 11:23–26; Col. 2:11–12). In addition, occasional elements such as oaths, vows, solemn fasts and thanksgivings have also been recognized and highlighted (see 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 21:5).

It is important to realize that the regulative principle as applied to public worship frees the church from acts of impropriety and idiocy — we are not free, for example, to advertise that performing clowns will mime the Bible lesson at next week’s Sunday service. Yet it does not commit the church to a “cookie-cutter,” liturgical sameness. Within an adherence to the principle there is enormous room for variation—in matters that Scripture has not specifically addressed (adiaphora). Thus, the regulative principle as such may not be invoked to determine whether contemporary or traditional songs are employed, whether three verses or three chapters of Scripture are read, whether one long prayer or several short prayers are made, or whether a single cup or individual cups with real wine or grape juice are utilized at the Lord’s Supper. To all of these issues, the principle “all things should be done decently and in order” (1 Cor. 14:40) must be applied. However, if someone suggests dancing or drama is a valid aspect of public worship, the question must be asked — where is the biblical justification for it? (To suggest that a preacher moving about in the pulpit or employing “dramatic” voices is “drama” in the sense above is to trivialize the debate.) The fact that both may be (to employ the colloquialism) “neat” is debatable and beside the point; there’s no shred of biblical evidence, let alone mandate, for either. So it is superfluous to argue from the poetry of the Psalms or the example of David dancing before the ark (naked, to be sure) unless we are willing to abandon all the received rules of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It is a salutary fact that no office of “choreographer” or “producer/director” existed in the temple. The fact that both dance and drama are valid Christian pursuits is also beside the point.

What is sometimes forgotten in these discussions is the important role of conscience. Without the regulative principle, we are at the mercy of “worship leaders” and bullying pastors who charge noncompliant worshipers with displeasing God unless they participate according to a certain pattern and manner. To the victims of such bullies, the sweetest sentences ever penned by men are, “God alone is Lord of the conscience, and hath left it free from the doctrines and commandments of men, which are, in anything, contrary to His Word, or beside it, in matters of faith or worship. So that to believe such doctrines, or to obey such commands out of conscience, is to betray true liberty of conscience: and the requiring of an implicit faith, and an absolute and blind obedience, is to destroy liberty of conscience, and reason also” (WCF 20:2). To obey when it is a matter of God’s express prescription is true liberty; anything else is bondage and legalism.

This post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Tabletalk magazine.


2017-07-21

改教家論規範性原則



公眾崇拜與屬靈對立 經文:創四3-5

聖徒歸正長老教會講道大綱
牧師:John Sawtelle   誠之編譯

加爾文在1544年寫給當時的皇帝查理五世時,為了解釋教會宗教改革的必要性,曾提到:基督教最重要的內容是認識正確敬拜上帝的方式,其次是認識如何得救。
如何正確敬拜上帝是宗教改革最關切的。
然而時至今日,已經沒有人在關心如何敬拜上帝。
真敬拜是按照上帝所說,如何敬拜祂的方式來敬拜祂。
偽敬拜是根據人的意見,或情緒性經歷,讓人感到對上帝充滿熱情。
不按照上帝所吩咐的敬拜方式來敬拜,就是私意崇拜。即使我們認為自己很虔誠。
今天我們要看的是該隱和亞伯的敬拜形式。
上帝為何拒絕該隱的祭物,卻悅納亞伯的祭物?究其根由,是因為亞伯的敬拜是根據正當的敬拜形式,即上帝所吩咐的;而該隱的敬拜方式是上帝所沒有吩咐的。
這段經文充分說明了加爾文提到的敬拜的限定性原則。
我們敬拜的形式會會反映上帝所定旨的,放在女人的後裔和蛇的後裔之間的對立。
按照上帝所吩咐的話來敬拜的,是女人的後裔,反之,就是撒但的後裔。


I. 在崇拜中反映出來的對立形式
創三15說到女人的後裔與撒但後裔之間的對立。摩西在這段經文給我們看到這種對立是以什麼形式表現的。
A. 兩種對立的敬拜方式
有一日,該隱拿地裡的出產為供物獻給耶和華; (Gen 4:3)
1. 該隱的敬拜方式
a. 該隱獻上供物來敬拜
1) 供物(minkah):
獻給上帝的貢物,禮物,祭物。
可以是穀物或動物。
2) 利未記和民數記對這個詞有特殊的定義
3) 不過,在這裡,供物只是指獻給有權威者的禮物或貢物。
亞伯也是獻上供物。
b. 該隱所獻的是地裡的出產。
因為該隱是種地的(四2)。
加爾文:該隱的生活看似十分有節制,他培養對上帝的敬虔的責任,並努力靠誠實和正當的勞力來養活自己,成為一個樸實的家庭供應者。
該隱是把他的勞動所得奉獻給上帝,並呼求上帝,來敬拜祂。
因此,單就他所獻的來說,似乎在形式上是可接受的。
2. 亞伯的敬拜形式
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Gen 4:4)
a. 亞伯所獻的,是「羊群中頭生的」。
1) 羊群中頭生的(bekor):和「長子」同義,指最好的。(創四4;利廿七26)。
出十三2和利廿七26說,頭生的要分別為聖歸給耶和華。
亞伯獻上頭生的,表示他把最好的獻給上帝。
2) 「羊群中」:動物的供物。
亞伯是牧羊的。他也是把勞動所得獻給上帝。
b. 亞伯獻上羊的「脂油」。
1) 「脂油」:脂肪
2) 也是指最好的部分。
要把一切蓋臟的脂油與肝上的網子,並兩個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都燒在壇上。 (Exo 29:13)
上帝如何看待這兩種敬拜的「形式」

B. 上帝的評估是根據客觀的標準(minha
為什麼亞伯的崇拜形式是蒙悅納的,而該隱的卻不蒙悅納?
1) 這裡的文法表明,這裡的敘述是要藉著對比來教導。
Bruce Waltke說:敘事者要對比的是該隱帶的來,和亞伯也(even he = gam hu)帶來的。
一個常見的錯誤詮釋。
2. 有些人用獻祭是否帶血,作為評價標準。
a. 亞伯的供物蒙悅納是因為這是帶著血的祭物,而該隱是獻上不帶血的。
引申為,亞伯是表達他對創三15所見證的,那即將要來的救贖主的流血犧牲的信心。
b. 但是經文本身不支持這種詮釋。
1) 該隱和亞伯的供物是在他們的天職的背景下提出的。
他們都是獻上他們勞動的成果。
2) 摩西沒有用帶血的獻祭(zebaḥ)的語言,也沒有提到罪,燔祭,贖罪祭,平安祭等等。
因此,亞伯的獻祭不是因為帶血而蒙悅納。
3) 供物(minkah [מִנְחָ֖ה])也可以指穀物。
若向耶和華獻初熟之物為素祭,要獻上烘了的禾穗子,就是軋了的新穗子,當作初熟之物的素祭。 並要抹上油,加上乳香;這是素祭。 (Lev 2:14-15)
Bruce Waltke:摩西使用minkah [מִנְחָ֖ה] 這個字,排除了上帝不是因為該隱所獻的,是因為沒有帶血而不蒙悅納。
Minkah只要求獻祭的人帶來符合他們社會地位和天職的禮物。
3. 上帝評價的標準要從這個陳述被放置的位置來看。
a. 「看中」:
接受,悅納。
b. 這個說法被放置的位置很重要
1) 作者在說完亞伯獻上「頭生的」、「脂油」後,就馬上說,上帝「看中」和「看不中」。
2) 亞伯和該隱的供物,其關鍵差別在其形式。
a) 亞伯所獻的是「頭生的」和「脂油」,也就是最好的,經過選擇的。
b) 但是該隱所獻的,沒有說是最好的,經過選擇的。
c) 耶和華沒有看中該隱的祭物是因為它不是最好的。
因此,我們可以小結說,上帝不悅納該隱的供物是因為這供物不是最好的部分。
也就是說,上帝評價的標準是和形式有關。

c. 這裡強調的是形式。
1) 亞伯供物的形式被強調出來:
「頭生的」和「脂油」
2) 聖經對此形式的意義的解釋
a) 在以色列的崇拜中,頭生的和脂油具有重要地位。
1] 頭生的(bĕkōr):是屬於上帝的。
「惟獨牲畜中頭生的,無論是牛是羊,既歸耶和華,誰也不可再分別為聖,因為這是耶和華的。 (Lev 27:26)
2] 要把一切蓋臟的脂油與肝上的網子,並兩個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都燒在壇上。 (Exo 29:13)
亞伯獻上頭生的,表徵出他承認上帝是生命的源頭和主人。
耶和華看中的是形式!
b) 該隱的供物不蒙悅納是因為他所獻的缺乏「頭生的、脂油」這個要素。後來的經文和律法證實這點。
1] 律法說,獻祭要把地裡出產最好的帶來。
凡油中、新酒中、五穀中至好的,就是以色列人所獻給耶和華初熟之物,我都賜給你。 (Num 18:12)
奉給你們的一切禮物,要從其中將至好的,就是分別為聖的,獻給耶和華為舉祭。 (Num 18:29)
2] 該隱的問題是他只帶來出產,而不是帶來最好的出產。
3]許多註釋提到這點。
例如Keil and Delitzsch
耶和華不看中該隱的供物是因為錯誤的形式。
敬拜形式會反映上帝所定旨的,女人的後裔和撒但的後裔之間的對立。


II. 應用
A. 上帝看中亞伯的供物,因為它的形式是正確的,即按照上帝的吩咐。
1. 經文也說到雅各的供物蒙悅納的其他要素。
例如:獻祭的主觀因素:信心。
亞伯因著信,獻祭與神,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就是神指他禮物作的見證。(Heb 11:4)
b. 正確的形式是崇拜所必須的。
該隱的獻祭缺乏正確的形式,因此不蒙悅納。
正確的形式就是上帝所吩咐的。
如果獻上最好的是蒙上帝悅納的,我們必須假設,該隱和亞伯知道這些基本要素,否則他們就無法獻上上帝所吩咐的。他們的敬拜就是出於無知和自己的想像。
因此,雖然我們同意敬拜的主觀層面,但是不可忽略上帝拒絕該隱的供物是和形式有關的。(譯按:信心必須是對準上帝的命令)


B. 因此,形式是重要的,因為它反映出人對上帝在崇拜上的吩咐的順服。
這正是敬拜的限定性、規範性原則(REGULATIVE PRINCIPLE OF WORSHIPRPW)的核心。
RPW說,我們只能按照上帝在聖經裡所吩咐的方式來敬拜祂。


1. 改革宗信仰告白對RPW的表述
a. 海德堡要理問答96
上帝在第二條誡命吩咐什麼?
答:我們絕對不可為上帝描繪、雕刻任何的像;除了聖經命令的方式以外,不可用別的方式敬拜祂。
b. 比利時信條,第七條。
既然神所要求人敬拜祂的方式,都已經完全記載在聖經中,所以任何人的教導都不能違反聖經,連使徒也不例外。……因此,任何違反這無謬信仰準則的教導,我們都全心拒絕,正如使徒所教導的:「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若有什麼人到你們那裡,不是傳這教訓,不要接他到家裡,也不要問他的安」。
c. 比利時信條,第32
我們反對人一切的發明,以及人所引進教會崇拜上帝的一切規條,藉以捆綁人的良心。
d. 威敏思特信仰告白21.1
敬拜這位真神,必須要按照祂自己設立的法則,限於祂自己啟示的旨意,才可蒙祂悅納。所以我們不可按人的想像和道裡,撒但的提議,或以任何可見的表象,或其他非聖經所規定的方法來敬拜祂。
e. 大要理問答108列出第二誡命的一些責任:
第二誡吩咐我們要盡的責任是:對上帝在聖經中所指定的宗教崇拜和典章,要接受遵行,保持純全……譴責、痛恨、反對各樣的偽崇拜。
大要理問答109,列出禁止的罪行
第二誡禁止的罪行是:以各種方式發明、提議、命令、使用、認可任何不是上帝設立的宗教崇拜;
不能用除了上帝吩咐的方式以外來敬拜上帝,是它們公同的主題。
如果你不接受這個原則,你不能說你是改革宗。RPW是所有改教家一致的共識。


2. RPW的聖經證據
a. 舊約
1) 凡我所吩咐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 (Deu 12:32)
2) 亞倫的兒子拿答、亞比戶各拿自己的香爐,盛上火,加上香,在耶和華面前獻上凡火,是耶和華沒有吩咐他們的, 就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把他們燒滅,他們就死在耶和華面前。 於是摩西對亞倫說:「這就是耶和華所說:『我在親近我的人中要顯為聖;在眾民面前,我要得榮耀。』」亞倫就默默不言。 (Lev 10:1-3)
b. 新約
1) 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Mat 15:9)
2) 這些規條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Col 2:23)
私意崇拜(ethelothreskia = 人為的宗教。
是人自己慾望的產物。
偽崇拜來自人,不是來自上帝。
上帝所沒有吩咐的崇拜就是偽崇拜。
3) 新約對RPW的應用
a) 凡事都當造就人。 若有說方言的,只好兩個人,至多三個人,且要輪流著說,也要一個人繙出來。 若沒有人繙,就當在會中閉口,只對自己和神說就是了。 至於作先知講道的,只好兩個人或是三個人,其餘的就當慎思明辨。 若旁邊坐著的得了啟示,那先說話的就當閉口不言。 因為你們都可以一個一個的作先知講道,叫眾人學道理,叫眾人得勸勉。 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 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 (1Co 14:26-33)
b) 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1Ti 3:15)
保羅在第二、三章裡已經把這些事都寫下來。
但是,不是所有的新教教會都同意這個原則。


3. 其他基督徒所採用的敬拜原則。
聖公會《三十九條信綱》,第20條:
教會有權柄設立禮儀,並有議決信仰爭辯的權柄。但是,教會不可設立與聖經相反的禮儀。
這是所謂的敬拜的基準原則(NORMATIVE PRINCIPLE)。
這是羅馬天主教,東正教,路德宗,聖公會,浸信會,和現代福音派教會所遵循的準則。
今日大部分歐陸改革宗和長老會都在實踐這個準則,而不是崇拜的限定性原則。
這個準則無異於說,在崇拜裡,什麼都可以作。可以跳舞,可以畫畫,可以演戲……因為聖經沒有禁止!


4. 那些以改革宗傳統的敬拜方式不同的人,仍然宣稱他們是持守RPW,是因為他們說,聖經只籠統說到我們在崇拜裡該作的,但是沒有具體在所有的層面刻畫出崇拜裡當做的事。
聖經只說我們要歌唱,但是沒有告訴我們該唱什麼。聖經只告訴我們禱告,沒有告訴我們要禱告什麼內容。聖經也沒有告訴我們聖餐要用哪一種餅或酒。
結果是,雖然改革宗和聖公會、浸信會承認的是完全不同的敬拜原則,但是他們實際的敬拜方式卻是一樣的。
要不是加爾文和其他改教家頭腦不清楚,不明白他們自己的原則,就是今天的改革宗是錯的。
沒有人有資格定自己的RPW
如果你不持守RPW,你就不要說你相信RPW


5. 聖經具體說到RPW的內容。
a. 創四3-5
上帝拒絕該隱的供物,是因為它缺乏正當的形式。
a) 該隱沒有獻上初熟的果子。
b) 如果聖經沒有具體說明如何敬拜,該隱就可以向上帝據理力爭,「但是我獻上了土產!」
該隱的問題出在形式上,不是他帶來的是土產,而是他帶來的不是初熟的果子。
他沒有遵守上帝明確的吩咐。
c) 如果按照現代改革宗的論述,RPW只是籠統的說法,沒有具體說明如何敬拜,那麼該隱就有理由對上帝生氣。
聖經許多經文教導我們,RPW是很具體的。
今天沒有時間列出其他經文,說明RPW是很具體的。
b. 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 (Act 2:42)
這是新約崇拜的一個縮影。
1) 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
他們恆心持守使徒的教導或命令。
2) 他們「彼此交接」(koinonia):
指經濟上的施予。施捨、救濟。
為窮人和教會的開支收奉獻。
可以參考林後八和林前十六關於新約奉獻的原則。
3. 「擘餅」
又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Luk 22:19)
七日的第一日,我們聚會擘餅的時候,保羅因為要次日起行,就與他們講論,直講到半夜。 (Act 20:7)
指主的聖餐。
使徒行傳說明,主餐是崇拜中規律的元素,也提到RPW的應用的具體細節。
4) 「祈禱」
各式各樣的禱告。
例如: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 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 (1Ti 2:1-2)

c. 弟兄們,這卻怎麼樣呢?你們聚會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繙出來的話,凡事都當造就人。
(1Co 14:26)
1) 聚會:宗教集會,指公眾崇拜。
2) 這節經文列出新約崇拜的一些元素。
3) 這節經文不是給我們崇拜元素的保證,而是如何施行這些元素。
這段經文的重點是糾正。
哥林多教會有這些元素,只是以混亂的方式在施行。
他們是根據自己的智慧來施行,結果是混亂,沒有秩序。
因此保羅教導他們如何按照上帝的話來施作這些元素,好叫「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
保羅給了他們具體的指示。
「詩歌」:指上帝默示的,因為這是和「方言」、「說預言」放在一起的。
「方言」(27-28節):方言需要被翻譯。否則就要閉口。
「說預言」(29節以下;和合本:先知講道)。
RPW所吩咐的這些崇拜元素,都有明確具體的,如何施行的指示。
因此,那些說RPW只是籠統的原則,是錯誤的。
因此,我們必須注意我們是如何敬拜的。
如果我們希望上帝看中我們的敬拜,就必須明白,上帝所關心的,不只是一般的原則。
我們敬拜的形式必須根據上帝的吩咐。
如果我們不按照上帝的吩咐,我們的崇拜就不會蒙悅納。
如果我們真的是改革宗,就必須注意小要理問答的對第二誡的闡釋:
50:第二誡吩咐我們做什麼?
答:第二誡吩咐我們要領受、遵從上帝在聖經中所規定一切有關崇拜的規則,並保守其純全與完整。
有些人會說這太僵化,是形式主義,沒有給人想像和發揮創造力的空間。
但是馬太亨利在註釋創四4時說得很正確:所有宗教行為的目標是蒙上帝悅納。如果我們錯失這點,我們的崇拜就是枉然。
我們的敬拜要關心的是上帝的悅納,不是人的悅納。
亞伯獻上的敬拜是考慮到上帝的旨意,因此上帝看中亞伯的供物。
該隱不看中上帝的榮耀,上帝就不看中他的敬拜。
我們的敬拜會反映上帝所定旨的,在女人的後裔和撒但的後裔之間的對立。
這個對立會反映在我們的敬拜形式上。
該隱所獻的,不是上帝所吩咐的,因此上帝拒絕他的敬拜,而亞伯所獻的,是上帝吩咐的,因此蒙悅納。
我們要拒絕與該隱認同。他是根據自己的想像,用上帝在聖經裡所沒有吩咐的方式來敬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