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出埃及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出埃及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10-08

 
擄與出埃及
Exile and Exodus

作者: Thomas Richard Wood  誠之譯自:Zondervan 聖經神學研讀本聖經
https://yimawusi.net/2021/09/29/exile-and-exodus/
 
儘管「出埃及」和「被擄(或放逐)」這兩個詞彙指的主要是以色列民族生活中的兩個歷史事件,但它們在聖經故事情節中的神學意義遠遠超過了希伯來奴隸在摩西領導下戲劇性地離開埃及,以及在亞述和巴比倫的驅逐中被放逐之人的困境。更廣泛地說,被擄(放逐)標記著上帝與祂子民之間破裂的關係。另一方面,出埃及記應許要恢復以色列與耶和華的關係,並讓她回到她祖先的土地。因此,以色列的故事聽起來非常像人類的故事,這個故事從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開始,而且要一直等到上帝的子民復活與基督再臨,信徒最終重新聚集的時候,才會完滿結束。要真正理解以色列的被擄和出埃及的神學意義,就必須按照《聖經》的描述來看待這些事件,也就是在人類的創造、墮落、救贖、復活的大背景下進行。
 
一、人類從天堂被放逐
 
最首要的,《聖經》中的被擄概念是指罪人被放逐,離開神的面(神的同在)。它如果完全實現,就會使我們被罪和死亡所奴役,無法從它們的統治中得到自由。我們得救的唯一盼望在於上帝的干預。
 
1. 放逐開始
 
由於亞當和夏娃故意決定不相信造物主的美意,「耶和華神便打发他出伊甸園去」(創三23;《新譯本》:耶和華神就把他趕出伊甸園)。園子代表著這樣的一個地方:人可以進到上帝面前,上帝的祝福也可以從祂手中白白地流瀉出來。在他們墮落之前,亞當和夏娃彼此和諧相處、與他們周遭的受造世界和諧相處,也與創造他們的上帝和諧相處。罪進入到這樣的環境中,大大地戕害了每一種關係,使亞當與他的妻子疏遠、與土地疏遠,也與他的創造主疏遠了。死亡的詛咒玷污了人類互動的每一個層面。
 
2. 放逐持續
 
放逐的故事在創世記第四章中繼續進行著。在該隱殺害亞伯後不久,上帝宣佈了更多的詛咒,該隱必須生活在這些詛咒之下。該隱的反應非常生動:「今日你趕逐我離開這地,我就要從你面前隱藏」(創四14)。儘管亞當和夏娃已經失去了在園子裏與耶和華同行的特權,但上帝會不時向他們的後代慷慨地顯明自己。由於謀殺了他的兄弟,該隱經歷到一個全新的疏離程度——一個完全隱藏在上帝面前的人生。耶和華還將他從他曾高效率工作的土地上趕逐出去,迫使他成為「在地上流離飄蕩」(創四311-12)。正如在他面前的父親一樣,該隱也被趕逐出那「地」,反映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無論他與創造主先前的關係如何,現在都已經破裂了。人類與上帝的目的越來越疏遠的故事在拉麥(創四19-24)、洪水(創六~八)和巴別塔(創十一1-9)的記敘中重覆出現。當亞伯拉罕的後裔發現自己在埃及遭到奴役之時,被擄就成為他們內在的屬靈狀況的外在表現。
 
二、以色列第一次被擄和出埃及

 
聖經作者在敍述以色列的動盪歷史時,進一步具體說明了亞當和夏娃與上帝、花園和彼此疏遠的影響。
 
1. 在埃及的「被擄」

 
從嚴格的時序角度來看,以色列從埃及出走的時間早於亞述和巴比倫的被擄。然而,將以色列在埃及的奴役時期稱為她的「第一次被擄」是公平的說法。後來的聖經作者把以色列在亞述和巴比倫的被囚說成是歸回埃及(申廿八63-68;結十九4;何八13,九3,十一5;亞十9-10),這進一步導致他們將未來的重新聚集描述為第二次出埃及(賽十一1115-16,十四1-2,六十二11-12;結廿32-38;何二14-15,十一11;撒下十8-12)。創世記的作者也同意這一點:「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的確知道,你的後裔必寄居別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四百年』」(創十五13)。雖然他沒有用希伯來語的「被擄」一詞來描述亞伯拉罕的後裔在埃及的悲慘處境,但「寄居」、「服事」和「苦待」的組合讓人聯想起同樣的內涵。他們或許不是作為被擄者下到了埃及,但他們還是成為了俘虜。
 
2. 出埃及
 
上帝在埃及土地上連續釋放出十次災禍,最終使祂的子民獲得了自由。每一次新的苦難都會使法老暫時被迫承認以色列上帝的事實和權能。但是,他仍然沒有屈服於摩西的要求,「容我[上帝]的百姓離開」(出十3),直到他在最後一災中失去了他的長子。與此同時,以色列人免於這樣的災難,並不是因為他們是無辜的,不應該遭受與埃及人相同的命運,而是因為他們遵守了摩西的指示,將羊羔的血塗在門柱上。因此,當滅命天使對其他人施行上帝的審判時,就從他們身上越過。因此,逾越節羔羊的血將以色列人從奴役中救出來,同時將她的罪孽所應得的懲罰(死亡)轉離。
 
出埃及記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耶和華再次與以色列人同在,這在白天引導他們的雲柱和晚上引導他們的火柱中得到了戲劇化的體現。此外,當耶和華指示摩西建造會幕,將耶和華的榮光安置在營地中央時,上帝就宣告祂的心意,要與祂的百姓永願住在一起。為了完成他們的出埃及,剩下的就是讓以色列人佔領應許之地了。然而,以色列人卻埋怨摩西,暴露了他們不信的心。結果,耶和華使他們在曠野中滅亡,從約旦河對岸等候著他們的神聖祝福中被放逐。儘管更忠心的一代以色列人最終會進入那塊應許地(完成了出埃及記),但隨後的幾代人都轉而追求迦南人的神明。這種悖逆在以色列歷史上或多或少給她帶來了「被擄」般的狀況。最後,當她的偶像崇拜變得不可容忍時,上帝就把祂的子民趕出了那地,把他們從祂面前趕走,並把他們再次推入到被擄的完全黑暗之中(賽八22)。
 
三、以色列的第二次被擄和出埃及
 
早在以色列人聽說亞述王撒縵以色或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之前,摩西就警告過他們,如果他們背離耶和華去敬拜偶像,他們最終會被連根拔起(申廿九28),分散到全地(申廿八64),四散在各國之中(申卅1)。但祂還是給他們留下了盼望:「你和你的子孫若盡心盡性歸向耶和華─你的 神,…… 那時,耶和華─你的 神必憐恤你,救回你這被擄的子民;耶和華─你的 神要回轉過來,從分散你到的萬民中將你招聚回來。…… 必領你進入你列祖所得的地,使你可以得著」(申卅2-5)。
 
1. 再次被擄
 
以色列的北國和南國分別在主前722年和586年遭受了第二次被擄。《列王紀》和《歷代志》詳細描述了導致撒瑪利亞和耶路撒冷淪陷的原因。釀成他們滅亡的不是亞述和巴比倫帝國排山倒海的力量,而是以色列和猶大對耶和華的不忠。這些所謂的世界強國不過是被其主人的哨子召喚來的哈巴狗,目的是執行上帝對祂百姓的審判(賽五26)。當尼布甲尼撒圍困耶路撒冷的時候,以上帝榮耀雲彩(shekinah glory)的形式所表明的上帝的同在,就已經離開了聖殿和聖城(西十418-22;十一22-24)。這個國家的命運已經註定。大衛的王室血統似乎已經滅絕,聖殿成為廢墟,以色列的倖存者被鎖鏈帶到遙遠的地方,何西阿的預言應驗了:「你們不作我的子民,我也不作你們的神」(何一9)。最後,以色列人被迫面對這樣一個現實:他們在耶和華眼中的地位並不比外邦人高。只有未來得著復興的應許才能在他們的苦難時期支撐著他們(何二23)。
 
2. 第二次出埃及
 
在巴比倫時,以色列真正的屬靈問題變得非常明顯。但以理、以斯拉和尼希米都認識到,是他們的祖先無視上帝的律法,不願意聽從先知的話語,才導致了他們的被擄。因此,他們向耶和華呼求,獻上悔改的禱告,祈求祂恢復祂的子民、祂的聖所和祂的聖城(拉九6-7;尼一5-11;但九4-19)。作為對但以理禱告的回應,並根據耶利米的預言,「耶和華就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詔通告」(拉一1),以色列的倖存者可以自由返回耶路撒冷,開始重建聖殿(拉一2-4)。詔書發佈後不久,為數不多的以色列人在設巴薩和所羅巴伯的帶領下踏上了返回應許之地的旅程。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其他流離失所的猶太人抵達了耶路撒冷。到尼希米時代,以色列的第二次出埃及似乎已經停滯。儘管聖殿和城牆已經重建,上帝的子民中有一部分人回到了這片土地上,但這個重新聚集的社群看起來並不像先知們所說的應許的恢復。回歸者繼續在外國的征服下受苦,耶和華的榮耀似乎沒有回到聖殿,大衛王沒有坐在王位上,絕大多數以色列人仍然留在外邦人的國家裏。更重要的是,與新的約相關的新心和新靈的承諾並沒有在選民的生活中實現。儘管有跡象表明耶和華重新眷顧那些返回耶路撒冷的人,但倖存的餘民繼續嚴重地無視祂的定旨(瑪一6-14,二10-16,三7-8)。因此,他們錯過了更大的復興和上帝的祝福重新湧現的機會(該二15-19;亞八9-19;瑪三10-12)。
 
四、人類從被擄之地出埃及
 
隨著《聖經》故事的展開,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以色列人之所以不能保持對上帝的忠誠,是因為他們傳承了自亞當墮落以來荼毒全人類的罪性。他們被放逐出應許之地,被囚禁在萬國之中,這暴露出一個更深刻的問題:他們是被罪和死亡所奴役的。上帝要想將祂的子民從這種困境中拯救出來,就必須差遣一位具有上帝屬性的拯救者,一位能夠改變人心並征服死亡本身的人。
 
1. 新出埃及
 
在瑪拉基寫下對以色列的最後警告的四百年後,應許的大衛之子來到了現場,祂的任務是將上帝的子民重新聚集到自己身邊。儘管當時這個國家正感受到羅馬佔領的沉重壓力,但以色列的彌賽亞卻將祂的注意力轉向人民受苦的真正原因。耶穌來是為了讓被擄的人從罪和死亡的權勢中獲得自由(太一21;路四18-19;羅八2;來九14-15),並重新開闢一條來到上帝面前的道路(太廿七51;來十19-22)。為了做到這一點,祂心甘情願地與祂來要拯救的人分擔苦難(腓二6-8),並以這樣的方式捨棄了自己的生命,以遮蓋他們的罪孽,轉離上帝對猶太人和外邦人的審判(約壹二2)。在祂死在十字架上時,神的兒子成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林前五7)。隨著耶穌從上帝(可十五34)、土地(太八20)和其他人(太廿六31)那裏「被放逐」,只有一個新的、更大的「出埃及」(即復活,包括屬靈的和肉體的)才能把祂從可怕的死亡中解救出來,這使祂與祂的父、祂的產業和祂所愛的門徒分離。換句話說,期待已久的彌賽亞不只是一個新的摩西,被派來拯救以色列人脫離最近降臨的災難。相反,祂是一群擁有新心的新百姓的共同元首(the corporate head),並提供一種新的「出埃及」,同時也是第一個參與其中的人。作為唯一完美順從上帝的以色列人(來四15,五8)——一個忠心的餘民,耶穌(而不是不信的以色列民)是對亞伯拉罕、以色列和大衛的所有盟約應許的唯一後嗣(來一2;參太廿一38,廿八18;徒二29-33)。永恆的生命,流著奶和蜜的土地,像星星一樣多的後裔,對一切受造物的永久統治,以及沒有攔阻地進入天父的身邊,都唯獨屬於祂。其他人可以加入這個新的出埃及,成為亞伯拉罕「後裔」的共同後嗣(加三16-2029),但條件是必須接受祂作他們的救主和彌賽亞(徒三22-26;羅八17;加三26~四7;弗二11-13,三6)。
 
2. 出埃及的完成
 
當來自各國、各民、各方言的人接受耶穌作他們被放逐的困境的神聖解決方案時,創世記第三章中對亞當和夏娃的詛咒就開始失去了控制他們的權勢。復興(或歸回)的過程已經開始,這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要解決人類被罪和死亡所束縛、他們彼此之間破碎的關係,以及他們被放逐離開上帝的同在的諸多問題。對於基督徒來說,「生命之靈的律,[使他們]脫離了罪和死的律」(羅八2;見《新譯本》)。耶穌,我們的和平,使猶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裏合而為一,「廢除了那隔在中間仇恨的牆」(弗二14;《中文標準譯本》)。上帝的兒女「坦然進入至聖所,是藉著祂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來十19-20;參看來四16)。因為儘管他們一度「沒有指望,沒有上帝」,「與基督無關」,甚至「遠離」(即被放逐),但他們現在已經「靠著基督的血,已經得親近了」(弗二12-13)。
 
然而,跟從基督的人仍然看自己是「客旅,是寄居的[被放逐的]」(彼前二11)——是在這地上「寄居的」,「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來十一1316)——他們「卻是天上的公民」(腓三20)。死亡的訂購可能已經被克服了(林前十五55),但死亡的現實仍然是一個需要考慮的「仇敵」(林前十五25-26)。最後,耶穌的門徒雖然已經從罪的權勢中獲得了自由,但他們仍然有義務靠著聖靈而活,並治死身體的惡行(羅八12-13)。他們不再是死在罪中的,但他們目前還在與罪的最後堡壘「肉體」進行一場浩大的戰鬥。上帝子民最後的出埃及可能已經隨著耶穌的復活而開始了,但它的完成要等候祂的第二次降臨,屆時「號筒末次吹響」,「眨眼之間」,「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還活著的信徒都要穿上不朽壞的衣服(林前十五51-54),天使「要從四方,從天這邊到天那邊,召聚[主的]選民」(太廿四31),全部選民要「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帖前四17)。這將是新的出埃及的一個多麼偉大的結局啊!

2020-03-25


如何从神学角度读出埃及记How to Read ExodusTheologically

作者:T. Desmond Alexander  译者:诚之

《出埃及记》记录了旧约中最伟大的救赎事件。神拯救以色列人,并且在西奈山上与以色列人相会,这个记载具有丰富的神学意义。它是整本圣经救赎故事的典范,因为上帝救赎以色列民脱离邪恶的控制,把他们从死亡的权势中赎出来,洁净他们脱离罪恶的污秽,并将他们分别为圣,过圣洁的生活,以至于他们可以与神建立友好的盟约,有可能「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十九6)。出埃及记启示出一个民族如何亲自认识上帝,部分扭转了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背叛上帝所造成的疏离(创三1-24)。上帝对以色列人的拯救预示着更有效、更普遍的神圣拯救,因为出埃及记的故事预示了耶稣基督的到来,祂要赎回、洁净万国万民,使他们成圣,他们最终会在新天新地,在新的、更好的盟约下,与上帝至圣的同在同住。
he book of Exodus records the greatest salvation event in the Old Testament. The record of God’s rescue and rendezvous with the Israelites at Mount Sinai is theologically rich. It models the salvation story of the whole Bible, as God redeems the Israelites from the grip of evil, ransoms them from the power of death, cleanses them from the defilement of sin and consecrates them for holy living so that they may enter into a friendship treaty with God,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becoming a ‘kingdom of priests and holy nation’ (Exod. 19:6 NIV). Exodus reveals how one nation comes to know God personally, reversing in part the alienation created by Adam and Eve’s betrayal of God in the Garden of Eden (Gen. 3:1-24). God’s rescue of the Israelites foreshadows a more effective and more universal divine rescue, for the Exodus story pre-figures the coming of Jesus Christ to redeem, ransom, cleanse and sanctify people from every nation, who under a new and better covenant with ultimately dwell in God’s holy presence on a renewed earth.

认识神
Knowing God

认识上帝的主题贯穿整个出埃及记,因上帝乃是藉着话语和作为来启示自己。从本来是高高在上的神明,上帝如今降临、住在以色列民当中。法老对摩西说:「耶和华是谁,使我必须听祂的话,让以色列人离开呢?我不认识耶和华,此外,我也不让以色列人离开!」(出五2;作者的翻译)透过这番话,认识上帝的概念就得到了强调。接下来的叙事充满了各种指涉,说明上帝如何藉着神迹和奇事,使埃及人和以色列人认识祂(出六3-7,七517,八1022,九41629,十1-2,十一7,十四418)。
The theme of knowing God relationally runs throughout Exodus, as God reveals himself through word and action. From being a distant deity, God comes to live among the Israelites. The concept of knowing God is highlighted when Pharaoh says to Moses: ‘Who is Yahweh that I should heed him by releasing Israel? I do not know Yahweh and moreover I will not release Israel’ (Exod. 5:2; author’s translation). The continuing narrative abounds with references to how God makes himself known to both Egyptians and Israelites through signs and wonders (Exod. 6:3–7; 7:5, 17; 8:10, 22; 9:4, 16, 29; 10:1–2; 11:7; 14:4; 18).

对于以色列人来说,认识神的过程涉及到神学上各个重要的阶段。以色列人从在一个恶毒的、仇外的独裁者统治下(这个独裁者被自己的人民视为神明),过渡到成为一位满有恩典怜悯的上帝的「宝贵产业」。他们用一位君王代替了另一位君王,但是两位君王是截然不同的。从出埃及记的一开始,法老就被描绘成是反对上帝的,而且本质上是邪魔。他预表了钳制和剥削人民的邪恶力量。在这个背景下,上帝前来解救以色列民,这一动机反映在出埃及记六章6节和十五章13节所使用的希伯来语动词gaal ,即「赎回」。出埃及记一到十五章有力地说明了神的救赎如何使那些被奴役的人民得到释放。
For the Israelites the process of coming to a personal knowledge of God involves various stages that are theologically significant. The Israelites transition from being under the control of a vicious, xenophobic dictator, who is considered a deity by his own people, to becoming the ‘treasured possession’ of a gracious and merciful God. They exchange one king for another, but the two kings are diametrically opposite. From the outset of Exodus, Pharaoh is portrayed as being anti-God and demonic in nature. He typifies the powers of evil that incarcerate and exploit people.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God comes to free the Israelites, a motif that is reflected in the use of the Hebrew verb ga’al ‘to redeem’ in Exodus 6:6 and 15:13. Exodus 1-15 illustrates powerfully how divine salvation involves setting free those who are enslaved to the evil one.

但是,从邪恶中赎回只是亲密认识上帝过程的第一步。百姓要活在圣洁的上帝面前,就必须克服其他障碍。唯有圣洁的人才能认识上帝,与祂建立关系。
Redemption from evil is, however, only the first stage in the process of coming to a personal knowledge of God. Other barriers need to be overcome before people can live in the presence of a holy God. Only those who are holy may know God relationally.

圣洁
Holiness

出埃及记为了强调神的圣洁本质(例如,出三4-5,十九10-25),记录了三种奉献礼,阐明了有罪的人成为圣洁的过程。为了拯救以色列人的长子脱离死亡,逾越节的仪式使他们成圣,使他们归属上帝(民三13,八17;出十三1)。出埃及记十二到十三章暗示长子是透过逾越节的祭物而从死亡中赎回(反映在出埃及记十三章1315节中使用的动词padah,意思是「赎回」),并藉着洒血的仪式得到洁净,也藉着食用无酵饼和献祭的肉成为圣洁。后来,利未人要把长子赎出来(民三12-1345-51,八:16-18),使利未人在可移动的圣所服侍上帝。逾越节说明了与救赎有关的重要神学概念。
Emphasizing God’s holy nature (e.g. Exod. 3:4-5; 19:10-25), Exodus records three consecration rituals that shed light on the process by which sinful people may become holy. To deliver the Israelite firstborn males from death, the Passover ritual sanctifies them so that they belong to God (Num. 3:13; 8:17; cf. Exod. 13:1). Exodus 12-13 implies that the firstborn males are ransomed from death through the sacrifice of the Passover animals (reflected in the use of the verb padah ‘to ransom’ in Exod. 13:13, 15), ritually cleansed through the sprinkling of blood, and made holy through eating sacrificial meat with unleavened bread. Later, the firstborn males are ransomed by the Levites (Num. 3:12-13, 45-51; 8:16-18), enabling the Levites to serve God at the portable sanctuary. Passover illustrates important theological concepts associated with salvation.

当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与上帝立约时,第二种奉献礼就出现了,这包括献祭和洒血(出廿四3-8)。因此,一些以色列长老和其他人上到了西奈山山麓,看见以色列的上帝(出廿四9-11)。出埃及记廿九章1-46节则记载了另一种奉献礼的指示。这与亚伦作大祭司,他的两个儿子作祭司有关。亚伦的奉献礼与以前的奉献礼平行并存,但却是最复杂的,因为大祭司在每天与上帝的会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色列人想要亲切地认识上帝,就首先要被上帝分别为圣(参出卅一13;利廿8,廿一1523,廿二91632)。
A second consecration ritual, involving sacrifices and the sprinkling of blood, occurs when the Israelites seal the covenant with God at Mount Sinai (Exod. 24:3-8). Consequently, some of the Israelite elders and others ascend the lower slopes of Mount Sinai and see God (Exod. 24:9-11). Instructions for another consecration ritual are recorded in Exodus 29:1-46; this concerns Aaron as high priest and his sons as priests. Parallels exist with the previous consecration rituals, but Aaron’s consecration ritual is the most complex because of the high priest’s role in meeting daily with God. The process of knowing God relationally requires the Israelites to be made holy by God (cf. Exod. 31:13; Lev. 20:8; Lev. 21:15, 23; 22:9, 16, 32).

在上帝与以色列人同住之前,他们必须庄严地承诺单单效忠于祂(出廿四37;约十九8)。当法老违背以色列人的意愿、奴役他们时,耶和华却邀请他们自愿顺服在祂的统治之下。为了确认这一承诺,以色列人与上帝立下圣约或友好条约。由于神的圣洁反映在祂的全德上,所以约中的义务对以色列人作出了重要的伦理要求。这些都包含在十诫之中(参:出廿2-17)。盟约的封印使以色列人建造了一个特殊的可移动的圣所,好叫上帝可以住在以色列民当中,反映出这种已经在西奈山建立的新关系。
Before God comes to dwell with the Israelites, they must solemnly promise him their exclusive allegiance (Exod. 24:3, 7; cf. 19:8). While Pharaoh enslaved the Israelites against their will, Yahweh invites them to submit voluntarily to his rule over them. To confirm this commitment, the Israelites seal a covenant or friendship treaty with God. Since God’s holiness is reflected in his moral perfection, the covenant obligations place important ethical demands upon the Israelites. These are encapsulated in the Ten Commandments (cf. Exod. 20:2-17). The sealing of the covenant lead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special portable sanctuary so that God can reside among the Israelites, reflecting this new relationship that has been established at Mount Sinai.

出埃及记:救赎的典范
Exodus: Paradigm of Salvation

尽管出埃及记说明了与神疏离的人如何与上帝和好,但西奈之约并没有消除使人们与上帝隔绝的一切障碍。连摩西也看不到上帝的面(出卅三18-23)。百姓期盼会有另一次更伟大的出埃及。
Although Exodus illustrates how alienated humans are reconciled to God, the Sinai covenant does not remove all the barriers that separate the people from God. Even Moses cannot see God’s face (Exod.  33:18-23). The expectation develops that there will be another and greater exodus.

旧约对以色列的记载证明了百姓无力履行西奈之约的义务。从埃及获救之后的几个世纪,许多先知宣告上帝将与祂的子民立一个新的约(例如以赛亚书五四10,五五3,六一8;耶卅一31-34,卅二40;结卅四25,卅七26-27)。后来,这一新约由耶稣基督开启(路廿二20;林前十一25;林后三6),希伯来书的作者大胆地宣称它比旧的西奈之约更美(来八8,九15,十二24)。
The OT account of Israel testifies to the inability of the people to keep the obligations of the Sinai covenant. Centuries after their rescue from Egypt, various prophets announce that God will establish a new covenant with his people (e.g. Isa. 54:10; 55:3; 61:8; Jer. 31:31–34; 32:40; Ezek. 34:25; 37:26-27). This new covenant is later initiated by Jesus Christ (Luke 22:20; 1 Cor. 11:25; 2 Cor. 3:6), with the author of Hebrews boldly asserting its superiority over the older Sinai covenant (Heb. 8:8; 9:15; 12:24).

重要的是,新约作家接受出埃及记的救赎典范来解释耶稣基督的一生、死亡、复活和升天。使徒保罗写道:「因为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林前五7)。使徒彼得形容耶稣基督为「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彼前一19),说那些蒙基督的血救赎的人(彼前一18)是「君尊的祭司,圣洁的国民上帝特殊的产业」(彼前二9;参见KJV),与出埃及记十九章6节遥相呼应。福音书的所有作者都把耶稣的死放在逾越节当天,约翰观察到耶稣的骨头一根也没有折断,就像逾越节的羔羊那般(约十九31-37;参见出十二46;民九12 )。希伯来书的作者反映逾越节的奉献,称耶稣是「使人成圣的」(来二11)。后来,他写道:「我们凭这旨意,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祂的身体,就得以成圣」(来十10;参见十三12)。主的晚餐借鉴了旧约逾越节的图象和西奈之约的印记(太廿六26-29;可十四22-25;路廿二19-20;林前十一23-26;参见约六53-58)。
Importantly, NT writers embrace the Exodus paradigm of salvation to explain the life, death, resurrection and ascension of Jesus Christ. The apostle Paul encapsulates this when he writes, ‘For Christ, our Passover, has been sacrificed’ (1 Cor. 5:7; ESV). Describing Jesus Christ as ‘a lamb without blemish or defect’ (1 Pet. 1:19), the apostle Peter states that those who are ransomed by Christ’s blood (1 Pet. 1:18) become ‘a royal priesthood, a holy nation, God’s special possession’ (1 Pet. 2:9), echoing Exodus 19:6. All the Gospel writers place the death of Jesus at Passover, with John observing that Jesus’ bones were not broken, like those of the Passover sacrifice (John 19:31–37; cf. Exod. 12:46; Num. 9:12). Reflecting the consecration dimension of Passover, the author of Hebrews states that Jesus is ‘the one who makes people holy’ (Heb. 2:11). Later, he writes, ‘We have been made holy through the sacrifice of the body of Jesus Christ once for all’ (Heb. 10:10; cf. 13:12). The Lord’s Supper draws on the OT image of Passover and the sealing of the covenant at Mount Sinai (Matt. 26:26-29; Mark 14:22-25; Luke 22:19-20; 1 Cor. 11:23-26; cf. John 6:53–58).

在西奈山,上帝在祂一切的荣耀中降临,藉着帐幕住在百姓中间,约翰记载到:「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一14)随后,由于圣灵的内住,耶稣的信徒成为一个有机的圣殿(弗二19-20),取代了会幕/旧约的圣殿。同时,随着耶稣在天上的圣殿成为大祭司,旧约的祭司制度和习俗就显得多余了(来七12)。当神赐恩赐给以色列人,藉着神的灵建造会幕时,圣灵就赋予信徒恩典的恩赐,来建造神的灵宫。就像比撒列监督会幕的制造一样,使徒保罗也将他的使徒职事描述为一个工头,立好根基,让其他人在上面建造(林前三10;参见出卅一2-5,卅五30-35)。
Whereas at Mount Sinai, God comes in all his glory to dwell among the people in a tent, John records how ‘the Word became flesh and made his dwelling among us. We have seen his glory, the glory of the one and only Son, who came from the Father, full of grace and truth’ (John 1:14). Subsequently, due to the indwelling of the Holy Spirit, Jesus’ followers become an organic temple (Eph. 2:19-20), replacing the tabernacle/temple of the old covenant. Concurrently, the priesthood and practices of the old covenant are made redundant as Jesus becomes high priest in the heavenly temple (Heb. 7:12). As God empowered Israelites with gifts to construct the tabernacle through the Spirit of God, the Holy Spirit endows believers with grace-gifts to build God’s organic temple. Like Bezalel, who oversaw the manufacture of the tabernacle, the apostle Paul describes his apostolic ministry as being that of a master builder who lays a foundation on which others can build (1 Cor. 3:10; cf. Exod. 31:2-5; 35:30-35).

这些粗略的描绘让我们大致意识到出埃及记有何等丰富的神学内涵,但这些描绘仍未充分道尽出埃及的故事会如何增进我们对上帝为我们所作的救赎作为的理解。
These broad-brush strokes give a general sense of how the book of Exodus is theologically rich, but they do not exhaust all the ways in which the Exodus story enhances our understanding of God’s redemptive activity on our behalf.

T. Desmond Alexander (PhD, 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 is Senior Lecturer in Biblical Studies and Director of Postgraduate Studies at Union Theological College, Belfast. He is the author of numerous books including Apollos Old Testament Commentary: Exodus, From Paradise to the Promised La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entateuch, From Eden to the New Jerusalem: An 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Theology;中译本:《圣经神学导论》,麦种) and The City of God and the Goal of Creation.

2017-11-15

研经日课:出埃及记


出埃及记 120Exodus 1 20

简介

出埃及记这个名字,采自七十士译本,以及「出去」。将「救赎」一词应用于从埃及拯救出来这一件大功上(出661513)。这卷书本身就给我们指明寻求那藏在史实后面之属灵意义的方向。这20章圣经的确满了教训;不但出埃及这件事本身,连红海、玛拉、以琳、吗哪、盘石,和赐生命的水,仅举出这些主要的例子,也都对我们讲述属灵的真理。

在这20章中,我们可以读到:
(a) 靠大能而脱离奴役的捆锁,和藉流血而脱离死亡。
(b) 神的爱,首先表现于其受苦子民的同情上,然后表现于拯救他们的行动上,并且对他们的顽梗不信表现出无比的忍耐。
(c) 神的圣洁要求人献身,要求人分别出来,要求人圣洁,并颁布一种必须遵行的律法。
(d) 人的忘恩负义令人惊讶,不理神降给他无数的恩宠,以及人信口应承担行神所吩咐的一切(而随即又食言了)。
(e) 但也有一个人,就是摩西,他像以前的亚伯拉罕和约瑟一样,意识到自己是活在神的面前,并且表现出高度的忠诚和卓越的信心。

大纲
11 75 以色列民被奴役;摩西的蒙召及训练
78 1521 以色列民得蒙救赎;十灾,逾越节,和过红海。
1522 1827 以色列民在旷野;随忘恩又不信,然而他们的困难都蒙神代为解决。
19-20 以色列民在西乃山;神威严地彰显颁布十诫。


出埃及记 Study 1
Exodus 1-2
1. 如本段经文所示,以色列人对于他们所处的环境有什么可作对比的态度?比较来1123-25。神对于这种处境的态度如何?特别参阅223-25
2. 摩西自生下来,神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来预备他,使他能承担他终身的工作呢?比较徒720-29。这一点如何显示神做工的方法?


出埃及记 Study 2
Exodus 3:1-4:17
1. 试思考神在燃烧的荆棘中显现的事。在这个事件中,你如何概括神的本体和神的性格?
2. 摩西迟疑不愿接受神的呼召,这种做法值得称赞吗?比较林后35;罗123。神为什么向他发怒?


出埃及记 Study 3
Exodus 4:18-6:9
1. 试将429-31520-21做一对比。发生了什么事,而使百姓的态度转变了呢?摩西如何回应?
2. 试思考神对摩西之呼求的答复。这件事关于神的信实及其应许之可靠,对于我们有什么教训?
1. 424。这似乎是指摩西患了一种严重又危急的病,是他忽略为儿子行割礼的结果;幸而西坡拉迅速行动,救了他一命。他不遵守神的约,便不能作神的器皿。比较创1710
2. 63。「他们未曾知道」:指未曾让他们知道祂的名字是「耶和华」或「我是」。比较314。在创世记,神只用过这个名字一次来称呼自己,既未曾加重语气,也未曾加以解释(创2823)。


出埃及记 Study 4
Exodus 6:10-7:25
1. 神呼召了摩西,并且应许要搭救百姓。祂为什么拖延那么久才履行祂的应许呢?摩西从这些困苦的经历及拖延中学到什么教训呢?
2. 法老为什么这么大胆,又这么顽固地不听神的命令呢?特别参阅711-132223。这种反抗神的事情,今天是以怎样的面貌出现的呢?比较提后31-9
注:「拙口笨舌」:原文作「亲嘴未受割礼」。未受割礼象征无法承担神的同在。因此,更广义的意思,是不适任他的工作。比较410


出埃及记 Study 6
Exodus 9
1. 法老的态度如何显出为罪的后果而伤心,以及真悔改,二者间的差别?
2. 试照本章所载,将信神的话与不信神的话二者之性质及后果做一对比。


出埃及记 Study 7
Exodus 10-11
1. 法老一生顽固,不理会神的警告,结果如何?特别参1029
2. 摩西在有关神的命令上,始终不肯与敌人妥协。我们可以从这件事学到什么教训?摩西大有勇气的秘诀何在?也比较来1127


出埃及记 Study 8
Exodus 12:1-36
1. 灭命的天使为什么越过以色列人的房屋呢?这件事如何说明我们在基督里的救赎?比较彼前118-19
2. 以色列人怎样利用羊羔的血和肉呢?新约中与此相似的是哪件事呢?为什么要用无酵饼呢?比较林前56-8;提后219


出埃及记 Study 9
Exodus 12:37-13:22
1. 神期望那些蒙救赎的人会有哪两种主要的反应?
2. 1317-22中,教导了关于引导的什么功课?


出埃及记 Study 10
Exodus 14:1-15:21
1. 14章。在这一章中,关于神,关于信心,与关于神完全的救恩,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功课?
2. 15章。关于怎样敬拜神,这一章的凯歌对我们有什么教导?我们如何学习这个榜样呢?


出埃及记 Study 11
Exodus 15:22-16:36
1. 在这里曾两次提到什么理由,说明神容许祂被赎的百姓遭受饥渴与失望呢?比较申823;彼前167
2. 那些获神供应的人,对于祂应该要有什么反应?神的供应在哪些方面会考验这种反应呢?
注:
林前101-6指出以色列人在旷野的这些经历有身体和物质方面的意义,也有属灵方面的意义。


出埃及记 Study 12
Exodus 17
1. 记载在本章中的这两件事先后的顺序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2.关于祷告的重要,以及教会生活和见证活动的关系,在这里给我们什么教导?神要以色列民在打败亚玛力人这件事上学习什么进一步的功课呢(14-16节)?


出埃及记 Study 13
Exodus 18
1. 试思考本章中叶忒罗,摩西,和神所扮演的角色。我们从这件事能学到什么关于引导的功课呢?
2. 要选派哪一种人来作神的百姓的首领呢?比较徒61-4


出埃及记 Study 14
Exodus 19-20
1. 在本章中,关于:(a) 神的本性,和(b) 祂对于祂的百姓的目的,有什么启示呢?
2. 神期望祂的百姓之敬拜和行为的标准是什么?试用你自己的话将它们简单地概括起来。

出埃及记第15-29课,待续。


Study 15 Exodus 211-32 
EXODUS 21-40
引言

虽然出埃及记的第20章将这卷书分为明显的两部分,我们必须记着:这卷书的确是一卷。由前半卷的叙述,而引进了后半卷颁布的律法的记载,而且前后都有密切的联系。本大段开始时,以色列人是正在西乃山麓扎营。在此以前是他们所经历的神对埃及人的审判,逾越节,过红海,和旷野旅程的伟大经历。「连一蹄」也未「留下」(出1026)。神拯救以色列民脱离束缚,将他们与埃及分开,使祂可以选召他们归于自己,并将祂的旨意向他们显明出来。照样,神也是这样把我们从罪和世界的束缚之中选召出来,用基督的宝血买赎我们,用祂的圣灵给我们施洗,并将我们分别出来归于祂自己。以色列民在西乃山遇见了神。我们也遇见了祂,不但在律法的雷霆中,也在耶稣基督的面上。祂的目的是要我们成为圣洁,正如对于他们一样。

这就表明这几章圣经的关联性是多么重大。有许多景象不但是我们可以应用在我们自己身上只圣洁和圣洁生活的生动描写,也是赎罪,而尤其是我们的救主救赎我们脱离罪的伟大原理与教义的生动描写。

承上启下的中间章

神的声音在西乃山上宣告了十诫(出201-16)。百姓因为害怕,都远远逃避那山(出201819),并请求摩西将神的吩咐传给他们。因此摩西就上到山上去(202122),廿一章的话是神在山上单独对摩西说的话,并且吩咐他要将这些话传达给百姓。

纲要
211 2313 民法和刑法
2314-33 宗教方面的各种律例和应许。
24 立约。
25 31 建造会幕的法则及崇拜的礼仪。
32 34 百姓的罪及其赦免。
35 40 建造会幕。


出埃及记 Study 15
Exodus 211-32
这一部分的律例是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主仆之间的关系。在奴隶制度容许之际,只得用各种方法来缓和其严酷性。
1. 关于对待人之律例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尤其是在2-6节中所期待的是主仆之间的哪一种关系呢?也比较申1512-18;耶3412-17
2. 哪几种过犯会需要处以死刑呢?也参2218-203115。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比较可943-48


出埃及记 Study 16
Exodus 2133 23:19
2133 2215的律例,主要是关于财产的问题,这一段其余的部分则包括各种不同的领域。
1. 2133 2215中,列举了哪些因疏忽而引致别人受伤或损失的例子呢?在这些例子中,神对于触犯者有什么要求呢?你能想出现代的事例与这里所描述的疏忽相似吗?
2. 请将神在2216 2319里面关于自己所要求之真理的例子,归纳在一起。关于这些要求,请参2227237。祂说祂要对什么罪恶发烈怒呢?
注:
在这些律例中,有些与汉谟拉比(Hammurabi)之著名法典上所见的那些律例相类似,但这些条例具有更强的怜悯性。(比较 新圣经词典,501502页。)请注意在2231提及归神「为圣洁的人」。比较利114445


出埃及记 Study 17
Exodus 2320 2418
1. 2320-33。请思考神向百姓所作的应许,和祂对他们的要求。你能想到在基督徒生活上,对基督徒所作相似的属灵的应许和要求吗?
2. 241-18。为什么这一日在以色列历史上是重要而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日呢?百姓将自己委身于什么呢?为什么这约称为「定罪的职事」(参林后379)呢?神对所造成这种情况的答覆是什么?比较利1711;来922


出埃及记 Study 18
Exodus 25
1. 会幕有什么双重的目的?特别参考822节。
2. 请注意本章所描述的三样陈设,特别注意约柜和2022节所论及它的话。只有在施恩座上面,神才能与人相会和交谈。这个事实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呢?比较约壹212节。
注:
17-22节.「施恩座」或挽回座的罩,是一块精金的薄板,两端各有一个基路伯。这是用来作约柜的盖,遮掩约柜里面的两块法版。大祭司洒血在其上为人赎罪。比较利161516


出埃及记 Study 19
Exodus 26 & 27
1. 26章。用那四重慕幔遮盖会幕呢?从外面看会幕是什么样子?从里面看又是什么样子呢?比较从外面看基督×赛532)与从里面看(腓38)之间的对比。
注:
请尽量照这两章所描述的画出一幅会幕的平面图,要有外院、圣所,和至圣所、祭坛、陈设饼的桌子、灯台和约柜,各按其固有的位置,这在对会幕的理解上是很有帮助的。


出埃及记 Study 20
Exodus 28
1. 关于穿戴祭司圣服的次序,请参利87-9。每一件圣服都有某种重大的意义:细麻布的内袍(39节)表示大祭司是一个公义的人;蓝色的外袍(31-35节)表示他是一个属天的人;刻着各支派名字的以弗得(3-29节)表示他是人的代表;冠冕上面的金牌(36-38节)表示他是一个圣洁的人。试从这几方面思考穿戴祭司圣服之以色列的大祭司如何作了基督的一个预表。
2. 我们从这一章中关于为别人而进到神面前的方法可以学到什么教训呢?我们必须怎样披戴,我们有应当注意作什么呢?
注:
1.以弗得是一件马甲,遮住胸部和背部。
2. 胸牌大概是一个系在以弗得上面的小袋或囊,又叫做「决断的胸牌」,因为它里面装着乌陵和土明,它们是用来判断神的旨意的。比较民2721;拉263。它们的正确形状及用法现在已不可得而知了。
3. 亚伦把各支派的名字负在他的肩上(能力的部位)和他的胸前(爱情的部位)。


出埃及记 Study 21
Exodus 29
1. 在这个关于祭司授任圣职典礼的指示中,请将典礼的各项仪节,就是洁身、穿戴、膏抹和献祭,一一地区别出来。我们的大祭司与亚伦对比起来有何显著的不同?比较来726-28
2. 38-46节。每日早晚所献的燔祭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呢?我们能有份于类似这些活动的事情是什么呢?


出埃及记 Study 22
Exodus 30 & 31
1. 30章。香坛和洗濯盆二者说明祷告和每日得洁净的必要。比较诗篇1412;约1310;约壹189。我们从这一章所论这些重要的主题中,能学到什么功课呢?
2. 31章。在设计和建造会幕的事工上,神和人各有什么责任呢?参1-11节,并比较2529


出埃及记 Study 23
Exodus 32

1. 当基本要义濒于危险之际,亚伦怎样说明妥协的危险呢?妥协导致了什么结果?神的怒气为什么向百姓发作?
2. 在这一章中显出摩西的性格有什么特色?我们从他的榜样可以学到什么教训呢?


出埃及记 Study 24
Exodus 33
接着是一段延宕的时期。这期间,百姓悲哀,摩西也将帐棚支搭在营外。神在云柱中降临,与他说话。
1. 这时神的态度:(a)对百姓如何?(b)对摩西又如何?
2. 本章的祷告和答覆怎样表明:(a)摩西的愿望和信心之增长,和(b)神的恩典之丰富呢?

注:
11-3节.百姓悲哀的原因似乎是为了神势将取消258294546所作的应许,而回复从前藉著祂的使者来引导的方法(比较14191820-23)。
2.7节。这会幕(tent of meeting)不可能是26章所说的会幕(the Tabernacle)(虽然有时也用这名称来称呼它;如2942-443521),因为后者尚未建造。这显然是一个普通的帐棚,在延宕期间支搭在营外的。


出埃及记 Study 25
Exodus 34
1. 试说明神如何充分地答覆了摩西的请求,成就了祂在3319所作的应许。作百姓之代表的摩西,受到严厉的警告,要他慎防什么事情呢?
2. 摩西与神交通的结果,使他的脸面发光。在基督徒来说,他们默想基督的荣耀,会产生什么结果?比较林后318;路1136


出埃及记 Study 26
Exodus 351 367
1. 从这一段经文中,我们可以找到什么例证,说明神在祂的教会中,对于祂所有的子民,不论他们的才干、地位或年龄如何,在事奉上都要有所贡献呢?比较林前1558
2. 从百姓服务或奉献的精神以及他们所奉献之价值及丰富上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榜样呢?比较林后81-7


出埃及记 Study 27
Exodus 368 379
1. 368-38。试想像一下圣所的内景。它的四面、罩棚、带卯的座,和地板是用什么制作的呢?这些象征什么呢?
2. 371-9。约柜和施恩座怎样预表基督呢?
注:
361011(原文),14等节里面的代名词「他」,并非代表某一个人。最好是像莫法特(Moffatt)的译本一样,将他译作「他们」。但约柜(371)是比撒列自己的制作。


出埃及记 Study 28
Exodus 3710 3831
1. 会幕表示神来接近人,也表示人来亲近神的途径。由此看来,陈设饼的桌子、灯台和香坛,各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呢?比较约657812;来416
2. 制造洗濯盆的铜是从哪里来的呢?试思考妇女在建造圣所所担任的工作。制造圣所之卯座的银子是从哪里来的呢?也比较3011-16。会幕使用赎银建成的,这个事实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吗?


出埃及记 Study 29
Exodus 39 & 40
1. 试描绘并叙述这里所描述之会幕及其陈设。它预表新约中的哪些真理呢?例如,比较来98-12
2. 在这段经文中,哪一句关于建造会幕的话重複地出现呢?这对于我们自己对神的事奉有什么教训呢?比较约1514
注:
4026。「金坛」:就是香坛,称之为「金」坛,乃有别于那在外院燔祭所用的铜坛(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