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3


神成為人:耶穌族譜(上)

講員曾劭愷博士 |《基督論課程》第二課,2/20

第二課 神成為人:耶穌族譜(上)

弟兄姊妹平安,我是中華神學院曾劭愷,歡迎大家收看我們這一系列的基督論的課程。我們這一堂跟下一堂來思想耶穌的族普。上一堂我們講到耶穌是永生上帝,而永生上帝成為了人。祂在這個世界上有父母、有祖先。而這一堂就要來思想耶穌的族譜。

聖經裡面有二份耶穌族譜,一份在馬太福音,一份在路加福音,這是許多基督徒在讀經的時候會跳過的經文。馬太記載的耶穌族譜在第一章,路加記載的耶穌族譜在第三章2338節。這兩份族譜有許多相異的地方,其中一些出入比較好解釋,但是另一些地方可能需要比較仔細地去解釋。譬如路加說,耶穌是大衛的兒子,拿單的後裔。馬太卻說耶穌是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的後裔。所以耶穌到底是誰的後裔,一個人不可能同時有兩個爸爸。

十九世紀開始,很多的聖經批判學者就認為,聖經在這𥚃出現了矛盾,這是聖經有誤的一個證據。但是這些批判學者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也就是在新約正典形成的時期,初代教會制定聖經正典的時候,分辨哪一些書卷是上帝的話語,哪些書卷不是上帝的話語的時候,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我們上一堂所講到的非矛盾律,也就是韓非子所講的「不相容之事,不兩立也」。如果兩卷書亙相矛盾的話,這兩卷書不能夠同時作為上帝的話語被收録在聖經的正典當中。初代教會在篩選聖經正典的時候,把一切跟使徒傳下來的信仰有矛盾的書卷都剔除掉了。

古典希臘哲學𥚃面的非矛盾律在初代教會是非常重要的檢驗真理的標準。而就連當時一位非常排斥希臘哲學的神學家特士良,他都承認希臘哲學、希臘邏輯學𥚃面非矛盾律的重要性。所以他在為新約正典四福音辯護的時候就強調,雖然這四福音在敘事的順序上面有相異之處,但四福音之間沒有任何的矛盾,因為對他而言,只要是矛盾就不是真理。上帝的話語是不能自相矛盾的。所以初代教會用非常嚴格的標準來審視這些書卷之間是否有任何矛盾。

所以我們就要問了,大公教會在制定正典的時候,有可能收錄兩卷他們認為是明顯互相矛盾的福音書嗎?的確馬太筆下的耶穌族譜,跟路加筆下的耶穌族譜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如果我們仔細去研究,我們會發現這些不同的地方,不是互相矛盾,而是相輔相成。這份族譜對於我們基督徒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信仰基礎。

首先我們注意到,馬太的族譜使用正敘,而路加使用倒敘法。馬太講耶穌的族譜的時候,從亞伯拉罕袓先開始講,一直講到子孫,講到基督。路加則是從耶穌開始講,從子孫開始追溯回祖先,追溯回亞當。這兩位作者在此有什麼不同的用意呢?

亞伯拉罕我們曉得是以色列的始祖。以色列人稱亞伯拉罕作我祖亞伯拉罕,而基督徒說他是信心之父。上帝與選民立約的時候,一開始就是由亞伯拉罕作為代表,作為選民的代表。亞伯拉罕之約出自創世記第十二章到十七章,在這𥚃面神多次跟亞伯拉罕立約,祂應許亞伯拉罕要從他的後裔生出一個國度來。這個國度就是上帝自己的國度。神對亞伯拉罕在創世記第十七章說:「國度從你而立,君王從你而出」(6b),這𥚃講的君王是複數的,但是以色列歷史上所有的君王其實都指向一位,就是耶穌基督,祂是萬王之王。

換句話說,馬太用亞伯拉罕作為這份族譜的開始,要強調上帝與亞伯拉罕所立的那個約,就是建立上帝國度的那個約。神所差來的基督要作這個國度的百姓的救主,祂要作這個國度的君王。所以耶穌是以色列人的救主的身分,被放在這份族譜上面。但我們們發現,馬太在講到國度的時候,其實已經超脫了一種種族的侷限。很朋顯的證據在二十八章的大使館命當中,耶穌分咐門徒說,你們要去,使萬民都作我的門徒。所以馬太筆下的上帝國度,並不是亞伯拉罕肉身的後裔,而是應許的後裔。

馬太敘述完耶穌的族譜以後,接著就記載天使對約瑟顯現,吩附約瑟要給孩子取名耶穌。耶穌這個名字就是拯救的意思,因為祂要把祂的百姓從罪中拯救出來。而這個百姓並不是種族上的猶太人,這百姓誠然是亞伯拉罕的後裔。這個後裔不是從肉身生的,是從應許生的。所以聖子來到世界上,要作亞伯拉罕後裔的救主,要作這個國度的君王。這個是馬太所則重的,所以他以亞伯拉罕作為這份族普的始袓。

我們提到馬太講的天國,乃是召自萬民的一個國度,而這則重點在路加筆下的耶穌族譜就更加明顯了。所以路加筆下的耶穌族譜,不是以亞伯拉罕為始祖,而是直接追逆到亞當。他是全人類的始祖,這要告訴我們耶穌來,是要作萬族萬民的救主。

上帝與亞當立約,我們在神學上叫做亞當之約。神也與亞伯拉罕立約,我們叫做亞伯拉罕之約。我們剛才稍微解釋過亞伯拉罕之約。而神與亞伯拉罕立約的時候,亞當代表的是全人類,不光是上帝的百姓、上帝的選民。這個約在神學上又稱為行為之約或者工作之約(Covenant of Works)。只要亞當在行為上順服上帝,上帝就把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但是假如他不順服,假如他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就必定死。結果亞當選擇隨落。亞當作為全人類的代表,沒有満足行為之約的條件,因此得不到行為之約的應許。

而路加以亞當作為耶穌族譜上的始祖,是要告訴我們,亞當所失敗的那一點,就是基督為我們成就的那一點。亞當沒有成就的義,現在由基督成就了。亞當沒有順服上帝,耶穌卻已完全地信靠、順服了上帝。正如保羅告訴我們的,耶穌就是第二位亞當。亞當作為全人類的代表,離棄了神。現在耶穌作為上帝召自萬民的百姓的代表,就満足了祂作為人與神所立的約。祂滿足了上帝所要求的完美的義。所以在這裡我們看見,路加以亞當作為始祖,就強調了救恩是要賜給萬國萬民的百姓,而不是侷限於亞伯拉罕肉身的後裔。在這𥚃馬太的神學跟路加的神學是完全一致的。而他們不同的側重點相輔相成,告訴我們耶穌是以色列的救主,是萬民的救主。

我們再來講第二個不同點。這需要比較仔細地解釋。路加在記述耶穌族譜的時候,說耶穌是大衛的兒子,拿單的後裔。但馬太卻說耶穌是所羅門的後裔。所以從大衛之後,這兩份族譜分成了兩條線,一直到所羅巴伯,才有短暫的結合。兩代之後這兩份族譜又分開了,一直到約瑟跟馬利亞的時候才又合在一起。

所以很多聖經批判學者說,馬太跟路加是相互矛盾的。但其實有一個非常古老的理論,到今天仍然是福音派神學主流的解釋。這個理論告訴我們,馬太所記載的是耶穌的父系族譜,而路加所記述的乃是耶穌的母系族譜,也就是馬利亞家族的族譜。但是批判聖經的學者說,至今我們沒有發現任何的考古文獻顯示,在新約時代的人,不論是猶太人,或者是希臘羅馬人有記述母系族譜的習慣。母系族譜是非常不尋常的,既然極不尋常,幾乎沒有其他的例子就代表路加不可能是在記載母系族譜。 他的用意一定是記載父系族譜,因此路加跟馬太是相互矛盾的。

的確,我們承認在那個歷史文化背景當中,記述母系族譜是非常不尋常的。但是路加在記述耶穌族譜的時候,記述的乃是永生上帝道成肉身,而且記述的是歷史上面有一位童貞女生子,這是極不尋常的事件。極不尋常的事件用極不尋常的方式來記述就是最尋常的。不尋常的不尋常乃是尋常的。再者,路加筆下的耶穌族譜是從子孫的名字開始記載,記載追逆回到祖先。這種倒敘法在那個時代的族譜當中也是非常少見的。幾乎是沒有其他的例子是用倒敘法來記述族譜的,都是先記載祖先再記載子孫。所以這更加說服我們,路加是故意用不尋常的記敘法來記敘耶穌的族譜。所以倒敘法加上母系族譜這種不尋常的事件,這種不尋常的敘述法其實就最適合這麼一個不尋常的童女生子的事件。

所以馬太記述父系族譜,路加記述母系族譜,這有什麼意義呢?我們發現馬太跟路加都強調耶穌繼承了大衛的寶座,祂是猶太人的王,祂是上帝國度的王,祂是天國的君王。猶太人的王,祂自己說祂是為此而生。如果耶穌要繼承大衛的寶座,那麼首先在律法上祂的父親必須是大衛的後裔。所以馬太的族譜讓我們看見基督在律法上就是大衛的子孫。祂的父親約瑟就是大衛的子孫,所以耶穌在律法上,有資格繼承大衛的寶座。但這裡還有一個問題,耶穌不但需要在律法的名義上作大衛的後裔,祂必須在血緣上也是大衛的子孫,否則祂不能夠繼承大衛的寶座。怎麼辦呢?我們曉得耶穌跟約瑟之間沒有血緣關係,因為耶穌是童貞女馬利亞所生的,也就是馬利亞並沒有跟約瑟行房。約瑟在律法上是耶穌的父親,但是在血緣上並不是耶穌的父親。所以如果耶穌在血緣上心須是大衛的子孫,這個血緣就心須從祂的母親而來。所以耶穌的母親也必須是大衛的後裔,而這就是路加的側重點。路加用這份族譜要告訴我們,耶穌在血緣上也是大衛的子孫,所以馬太跟路加相輔相成,告訴我們基督在律法上,在血緣上都是大衛的後裔。因此祂作為完全的人、真人就順理成章地繼承了大衛的寶座,統治上帝那眼不能看見的天國,也就是無形的以色列。

第三點,馬太記載耶穌族譜記載了四十一代,路加記載了七十六代。這個沒有問題,因為猶太人記載族譜,總是有跳代的習慣。在這𥚃,路加是用比較客觀的方式來記載他所搜尋到的史料,他找到了耶穌的母系族譜,就照著他所找到的這份史料抄錄下來。這份族譜從亞當到耶穌記了七十六代,他就照抄這七十六代。而這中間我們相信肯定會有斷代的。那七十六是什麼意思呢?七十六的意思就是七十六,七十六沒有特別的意思。這份族譜並沒有記載耶穌所有的祖先沒有關係,這份族譜記載了七十六代,路加就照抄了七十六代。七十六就是七十六,它沒有特別的文學上的或者屬靈上的含意。

當然我們相信馬太所記述的這份耶穌族譜也是合乎史實的。但是馬太顯然沒有抄錄他所找到的那一份耶穌的父系族譜,而是選擇性地從他所找到的族譜記載了四十一代,又把這四十一代以十四為單位分成了三組,馬太自己在一章17節說:「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有十四代,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時候也有十四代,從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

那我們就要問了,十四是什麼意思呢?七十六就是七十六,但十四不光是十四。有的時候聖經用一些數字純粹是記載史實,沒有特殊的寓意,或者是屬靈的意義,或者是文學上的意義。但是有一些數字在聖經文學中是有特殊含義的。七這個數字在聖經當中是所謂的完全數,是屬於上帝的數字,正如十二這個數字代表的是上帝的揀選。所以舊約有十二支派,新約有十二使徒,十二是上帝揀選的意思。而七是屬乎上帝自己的數字,它代表的是上帝的完美、上帝的主權。所有七以及七的倍數都與上帝自己息息相關。所以馬太選擇性地抄錄耶穌族譜,以七的倍數作為單位,很顯然是要刻意強調,這段家族歷史是上帝在主導的,上帝是這個歷史的主宰。

其次我們看見馬太筆下的耶穌族譜以十四代為一組,而每一組都屬於不同的歷史時期。第一組的十四位是從列祖時期到士師時代,在這個時代以色列並沒有君王,因為耶和華親自作以色列的王。而這一組以大衛收尾,大衛又是第二組的第一位,這就突顯大衛在整個救恩歷史上面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的角色。當然他不是以色列第一位君王,第一位是掃羅。但他是第一位真正代表以色列領受上帝聖約的君王。耶和華沒有跟掃羅立約,但耶和華跟大衛立了約,在神學上叫做大衛之約。這份約使得大衛成為基督的預表。大衛因著這個約,所以他的寶座就指向萬王之王的寶座。

而第二組所記載是猶大的列王,當中有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也有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但是整體而言,從以色列有了君王開始,這個國度就已經開始悖逆上帝的旨意,偏行己路了。本來在士師時代,耶和華親自作以色列的王,士師是一種先知性的角色,他並不是君王,他只是傳達耶和華的旨意,所以耶和華藉著士師直接在以色列當中作君王。但是以色列人覺得沒有一個肉眼看得見的君王來統治他們,保護他們,他們就沒有安全感。他們羨慕周圍的國家都有自己的君王,所以他們求撒母耳為他們立君王。當時耶和華對以色列人發怒,撒母耳也發怒了,但耶和華卻答應了以色列人的要求,要替以色列真的就立了一個君王來管轄他們,這其實就是以色列人偏行己路的開始。上帝允許以色列人偏行己路,目的是要拯救以色列人脫離罪的捆綁。當我們看見不論以色列有這麼多行上帝眼中看為正的君王,列王時期就是注定指向被擄時期的。因為當他們不信靠那眼不能看見的耶和華,他們不要耶和華來統治他們,要一位眼睛看得見的君王來保證國土的安全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悖逆了耶和華,他們就是不信靠耶和華了。

所以以色列一旦進入列王時期,就注定指向他們要被擄於巴比倫。先是北國以色列,後是南國猶大,從亞述、巴比倫、波斯,一直到耶穌時代羅馬帝國。這被擄於異邦,是以色列人要為自己立君王的時候就已經注定的事情,因此馬太筆下的耶穌族譜到了第三組就是從被擄時期開始的,從巴比倫開始。那個時候大衛王朝已經被廢除了,然而以色列盼望彌賽亞的降臨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

回歸耶路撒冷以後,以色列人仍然被外邦人統治,沒有自己的君王,可是有很多敬虔公義的人,終日等候彌賽亞的降臨,等候耶和華回來統治他們。以色列人盼望等候他們的安慰者就是從被擄時期開始的。因為被擄時期教導了他們一個功課,就是他們需要耶和華親自來作他們的王。他們學會了不論在巴比倫或耶路撒冷,他們都是客旅,是寄居的,他們需要耶和華與他們同在,他們需要一位真正的救主在他們中間充充滿滿有恩典、有真理。

而基督的降生正好就回應了被擄時期以色列人的呼求,以及他們最深刻的難題,也就是神學上稱為惡的難題或者是神義論的問題的這個難題。所謂的神義論探討的就是上帝真的是公義的嗎?祂真的是慈愛的嗎?祂真的愛我們嗎?如果祂是全能者,祂有能力救撥我們脫離苦難。如果祂愛我們,祂不會願意我們遭受這些苦難,但是很明顯的以色列人被擄於巴比倫,眾人都嘲笑他們:「你們的神在哪裡呢?」 詩篇四十二篇詩人說我的心如鹿切慕溪水,那個切慕講的是鹿快要乾死的時候,那種呼吸的狀態是極其痛苦的。它說:「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人不住地對我說:你的神在哪裡呢?」(詩四十二13)你的神如果是全能者,祂又愛祢的,你現在為什麼被擄于巴比倫?這個在被擄時期是以色列人最深刻的難題。神在哪裡?人要找神,找不到。人找到的一定不是真神。人找神卻找不到。因此上帝親自來找人,道成了肉身就回答了被擄時期那個最深刻的問題。

我們看見馬太筆下那十四代一組,共四十一代的族譜在在指向耶穌基督。所以馬太跟路加這兩份耶穌族譜,在這裡也是相輔相成的。馬太強調的是上帝在整個歷史當中的引導,他強調人類歷史就是救恩歷史。反觀路加他所強調的是歷史的自然性。他作為一位史學家找到了一份族譜上面記載了七十六代,他就照著抄錄了這七十六代。他用最自然的方法記載耶穌族譜是要告訴我們,人類歷史也是救恩歷史,救恩歷史也是人類歷史。

所以我們再重複一遍,馬太筆下的耶穌族譜告訴我們,人類歷史就是救恩歷史。路加筆下的耶穌族譜告訴我們,救恩歷史就是人類歷史,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而以色列人被擄於巴比倫,他們曉得自己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他們在巴比倫的時候,終日以眼淚當飲食,他們時時刻刻都想要回到耶路撒冷去敬拜上帝。但是他們被擄歸回以後後,以色列人追憶到當年大衛王朝最輝煌的時候。在歷代志當中就記載了大衛在耶和華面前說,我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

而福音書讓我們看見,我們的主耶穌來到這個地上,狐貍有洞,飛鳥有窩,人子來卻連枕頭的地方也沒有。祂在地上走天路,為的是要帶領我們回到天上的耶路撒冷。因此馬太筆下、路加筆下所記載的這段歷史,最後這段被擄時期,一直到耶穌降生的時候,都仍然在羅馬帝國的統治底下。這就教導我們,我們基督徒就連在今天,也要有這樣子屬天的意念,要知道我們今天在地上,我們所想想的是主耶穌已經去到的那個地方。祂在父的家中,已經為我們預備了地方,我們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我們下一堂會接著來思考,馬太、路加筆下的耶穌族譜,看看這兩份族譜在基督論上面還教導我們哪一些真理,使我們更加認識耶穌基督。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