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基要神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基要神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09-27

摘自《基要神學》,呂沛淵著,海外校園出版。

“神学”乃是“学神”,就是透过“圣经─神的话”来学习认识祂,而认识祂就是永生;所以,神学是生命的学习,是灵修、敬拜、赞美的生活。本书的目的,是以浅显易明的短篇文字,介绍基督信仰的基要真理,阐明灵命生活的关联。因此本书的写作重点,并非哲学思想辩论或介绍各派理论,乃是根据圣经本身所说的,精简扼要说明福音信仰的要点。所以,内容讨论尽可能加注圣经经文引据,以助读者深入查考默想,反省信仰生活,遵行主的话,唤起灵修敬拜,活在神面前。 全书根据圣经三一真神的信仰,共分三卷:卷一“创造的神 God revealed as the Creator”,以“上帝的启示晓谕”为中心,来查考“圣经论”与“神论”;卷二“救赎的神 God revealed as the Redeemer”,以“基督的十架代赎”为焦点,来研究“人论”与“基督论”;卷三“施恩的神 God revealed as the Applier”,以“圣灵的实现救恩”为重心,来解释“救恩论”、“教会论”、“末世论”。每卷皆为八课,每课都有阅读内容与讨论题目,可作个人研究或小组讨论之用。
第一课 神学:以信学神

一、何谓“神学”

“神学 Theology ”是由希腊字“Theos 神”与“logos 学”所组成,意即“学习认识神”。简言之,“神学”即是“学神”,乃是灵修、敬拜、赞美的生活。诚如中世纪神学家阿奎纳 Thomas Aquinas 所言:“神学乃是为神所教导、教导我们认识神、引导我们归向神”。所以“神学”就是“灵修,灵命造就”,就是圣经所说的:“属灵的人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将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给属灵的人听”(林前二13)。“神学”是以“圣灵所指教的言语”(即圣经,神的话)来学习认识神。我们必须照着神自己所启示的来做神学讨论与研究。正如现代神学家巴刻 J. I. Packer 给“神学”所下的定义:学习聆听圣灵在圣经中所说的话,照着遵行来改正指引我们的生活。因此,在谈论神学之前,必须先以“主啊请说,仆人敬听”的心谦卑聆听神的话。唯有如此,神学研究才会正本清源,才会带来生活的实效。如此的神学才会使人真正认识神,学神。

真正认识神的人,必然爱神、服事神。所以,“神学”就是学神、爱神、事神,这是一体的三面,缺一不可。诚如十二世纪的著名祷文“每日求主三件事”所说的:“更清楚认识你,更亲密爱你,更紧紧跟随你”。这应是每一位神的儿女(学神的人)的心态与心愿。由此可见,神学并非只是研究一些关于神的事情,乃是亲身认识神,与祂有生命连结的关系。神学即是生命的工作,也就是信仰与生活,并非理论与空谈。所以,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就不能从事真正的神学研究。

二、“神学”的前提

希伯来书十一章六节告诉我们,人必须有“信”才能到神面前来从事神学研究(即过“学神”的生活),得神的喜悦,此即神学的前提。凡到神面前来学习认识神、爱神、服事神的人,必须“信”两件事,即在信仰的“根基 foundation ”与“功用 function ”两方面:

1. “信有神”──信仰的根基

照原文直译应为“believe that He is 信神是神,如其所是”。换句话说,来到神面前的人,首先不只是要相信有神的存在,更是要相信这位神是自有永有,绝对的真神;人不可照着自己有限的想法,不论是来自意念(赛五十五89)、理性(伯十一7)、经验(赛四十18),或传统(可七89)自以为是地来认识神。人必须照着神所定规的方式来学习认识祂,即照祂在主基督耶稣里所启示的,不然神学研究就变成“世人的理学、虚空的妄言”的俘虏,依循“人间的遗传、世上的小学”求新求变(西二6-10)。换言之,神学乃是藉着“信”来学习认识神、传讲神、荣耀神、享受神。“信”是从听道而来的,而听道是从基督的话(即圣经)而来的(罗十17)。神学可说是以研读神的话、信靠神的话来认识神。所以,以圣经为本的“信”才是神学的根基。

2. “信神赏赐那寻求祂的人”── 信仰的功用

不信的人、没有信心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因此,神学的出发点必须是信心,寻求神在基督里的启示。此处“寻求”是指“专心真诚寻求”(耶廿九13;徒十五17),也就是以心灵和诚实,在圣灵里按真理来敬拜神。换句话说,寻求神的人必须以在圣灵里的心灵,按真理的诚实来学习认识敬拜神。事实上,天父同时在寻找这样的人来敬拜祂(约四23-24)。主应许凡寻找的就必寻见,叩门的就给开门(太七7-11)。神对那寻求祂的人所给的赏赐是极大的(创十五1),那“赏赐”是永生、荣耀、尊贵、平安(罗二7-10),是灵魂的救恩,与那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彼前一8-9)。诗篇四十三篇三至四节(诗篇43:3 求你发出你的亮光和真实,好引导我,带我到你的圣山,到你的居所。诗篇43:4 我就走到神的祭坛,到我最喜乐的神那里。神阿,我的神,我要弹琴称赞你。) 乃是每一位寻求学神之人的祷告与所得的赏赐,因为神自己就是我们最大的喜乐。我们的好处不在神以外,唯有神才是人的最大福分,所以“追求神自己、讨神喜悦、得神赏赐”才是神学的真正的任务与功用。

三、“信”的真谛

既然“信”是学习认识神的先决条件,是神学的根基且带出神学的真正功用,我们必须弄清楚“信”的真谛是什么。圣经所说的“信”并非现今世人众说纷纭流行的看法,如“随意乱信、迷信、自信”等;“真实的信”也不等于同意接受圣经道理而已。


基督代赎的范围

摘自《基要神學(二)救贖的神》,呂沛淵著,海外校園出版。

基督牺牲献祭赎罪,其价值无比,功效无限,足够洗净古往今来全人类之罪;福音的传讲也是向听到的世人普遍发出的;然而,圣经与经验都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人都得救,只有一部分的人是得救的(太七13-14;路十三23-24)。原因何在?基督的代赎,其对象范围包括谁?至终得救的范围又包括谁?基督代赎的人,是否就是至终真正得救的人?关于“代赎范围”与“得救范围”是否同一,我们必须根据圣经来面对此重要课题。

1. 确定的 Definite 代赎

主耶稣基督说:“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我为羊舍命”;又说:“……你们不信,因为你们不是我的羊,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约十14-1526-29)。这显明基督清楚认识每一只属神的羊,为他们舍命,并且他们蒙救赎得永生,是永远确定的。换言之,基督舍命代赎的对象就是至终真正得救的人,神为属神的人死在十架,“代赎范围”与“得救范围”是同一的,因此,“基督的代赎”是“确定的 Definite”。

2. 亲自的 Personal 代赎

基督舍命代赎,是为神的羊(即信靠神的人);神认识自己的羊,并且按着名叫自己的羊,领他们出来(约十3);他们的名字,都记在羔羊的生命册上(启十三8,十七8,廿一27;路十20);主对属神的人说:“你不要害怕,因为我救赎了你,我曾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属我的”(赛四十三1)。此即显明基督认识属于神每只羊的名字,神知道为谁舍命于十架,神的代赎是按着我们的名字。因此,基督“确定的代赎”是“亲自的 Personal”。

3. 得救的确据

圣经明说:父神拣选了属神的人,并差遣基督降世来拯救我们(约六37-40,十27-29,十一51-52;罗八28-39;弗一3-14;彼前一20);基督已经为属神的人死,实际付出赎价,我们的得救是百分之百的确定(约十14-1827-29;罗五8-10,八32;加二20,三13-14,四4-5;约壹四9-10;启一4-6,五9-10)。

当基督于上十架受死的前夕,在神“大祭司的祷告”(约翰福音十七章)里,神只为父神赐给神、属神的人祷告,不为世人祈求(约十七920)。此事实显明基督是在为神所舍命代赎的人祷告。既然,大祭司的代祷与代赎是不能分开的;所以,基督身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来二17),神为属神的人代求,也就必然为他们舍命代赎。换言之,“确定的代祷”证实了“确定的代赎”,“确定的代赎”保证了“确定的得救”。凡靠着神进到神面前的人,神都能拯救到底,因为神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谁也不能定他们的罪,因为神已经为他们死了,为他们复活,为他们祈求(来七25;罗八34)。凡父神所拣选的人,因基督为他们代求与舍命代赎,一个也不失落,没有一个灭亡(约六39,十28,十七12)。因着基督的替死与代求,神能拯救我们到底,什么也不能叫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罗八31-39;来七25)。所以,基督“确定的代赎”带给我们在基督里“得救的确据”(约壹五11-13)。

4. 拣选的恩典

“确定的代求、代赎、得救”是根据“神的主权拣选”的救恩真理。主基督说:“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约六37)。神从起初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得救(约十五1619;罗九11-16;帖前一4;帖后二13)。因为神不是预定我们受刑,乃是预定我们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救;神替我们死,叫我们无论醒着,睡着,都与神同活(帖前五9-10)。“基督为我们替死代赎,使我们能与神同活”是根据“神的预定”;这真是大哉敬虔的奥秘,超过人所能理解的。

“神的主权拣选”丝毫未减轻“人的责任”。如前所述“在神的主权之下,人有责任”。“主知道谁是属神的人;凡称呼主名的人,总要离开不义”(提后二19)。虽然我们不知道谁是主的羊;但是,主的羊必听从主的声音,以“相信悔改、离开不义”来回应。我们所确知的是:凡到主面前来的人,神一个也不丢弃(约一12,六35-3747-5154-57;徒十六31;罗一16,十8-13)。那些拒绝接受基督宝血救恩的人,是出于自己的选择不信(太廿二1-7;约三18);我们接受基督的人,应为神十架舍命代赎之恩,永世感恩不尽,赞美不完(启五6-14)。



聖餐

摘自《基要神學(三)──施恩的神》(救恩論.教會論.末世論),海外校園出版,呂沛淵著,海外校園出版

主耶穌基督在離世前,設立“聖餐”(太廿六17-30;可十四12-26;路廿二7-22;林前十一23-30)。神吩咐我們要時常吃這餅(代表“主的身體為我們擘開”)、喝這杯(代表“主的寶血為我們流出”),為的是“記念主”,表明宣揚“主的死”,直等到神來。“聖餐”的基本意義是“已領受基督舍身流血救贖之恩”(弗一7,二13;啟一5;林前五7,十16,十一26);所以,藉著外在的餅杯之禮來表明印證(出十二14;詩一一六13;太廿20-23,廿六26-29;林前十一24-25)。

“聖餐”的關鍵是“享受基督、與神團契 Communion with Christ”,表明:在基督裏,享受基督與神所賜給我們的恩福,使我們的靈命得到餵養成長(約六54-58;林前十16-17;耶卅一31);在基督裏,我們永屬神,與世人截然不同(林前十20-21);在基督裏,我們與神同活、為神而活,享受神的同在團契(羅十7-9;林後五14-15);在基督裏,熱切期盼神的再來(林前十一26)。所以,“聖餐”是在基督裏的記念、賜福、同享、宣揚、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