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救贖歷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救贖歷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06-29

 
創世記第卅八章的救贖歷史意義
誠之摘自John Walton, NIV Application Commentary 創世記註釋
https://yimawusi.net/2021/06/29/redemptive-historical-significance-of-genesis-38/
 
John Walton認為,第卅八章被安插在這裡,是一種「蒙太奇」手法——把一些看似沒有關聯的素材拼接在一起,以至於其中某部分內容可以為其他內容帶來一種特殊效果。第卅七章結束時,約瑟被賣到埃及為奴。不熟悉約瑟故事的人,多半會發出這些問題:他之後會怎樣?我們還會再看到他嗎?在聖約子民中,他還會起到什麼作用?第一次閱讀這故事的人,往往會因為突然插入第卅八章而感到大惑不解。這故事和聖約有什麼關聯呢?
 
第卅八章的高潮是猶大去辨認他的私人物品。在前一章中,猶大和他的兄弟也被雅各叫去辨認約瑟的外衣。這是這兩章敘事的核心事件。表面上看來,猶大的故事結束得很突兀,其中只提到一對雙生子出生,故事就結束了。不過,正因為故事結束得如此突兀,我們才會加倍注意其中的玄機。經文以法勒斯和謝拉的出生作為結束,描繪出小兒子勝過大兒子的情況——小兒子為自己撐開縫隙,突圍而出。猶大當時在家中雖然佔有重要的地位,而約瑟也似乎從卅七章後便消失了,但約瑟最終卻成為眾兄弟之首。當這個故事逐漸展開時,我們都很希望知道約瑟要怎樣為自己撐開縫隙,突圍而出。
 
總的來說,這些「突兀」的段落都含有神學意涵。在卅七1417和四十一4245這兩則較短的段落裏,我們都可以從約瑟的最後結果(被賣和高升),看到神的照管。至於那較長的段落(第卅八章)則預示了神的主權,因為那較小的兒子(約瑟;如同法勒斯),將要撐開縫隙,突出重圍。他一開始被人奴役和監禁,之後卻成為埃及的統治者,也成為眾兄弟之首,並幫助各國人民脫離災荒。神有時候會在人不可能應付的處境中,向世人彰顯祂的大能。

2021-05-18

 

救贖大計
Redemption Planned

作者Don Kistler 誠之譯自
http://www.ligonier.org/learn/articles/redemption-planned/
https://yimawusi.net/2021/04/17/redemption-planned/
 
在改革宗圈子裏,我們經常會聽到神的聖約。我們是投靠神恩約之信實的一群人。我們常常會聽到恩典之約和行為之約,但是我們很少聽到救贖之約。我們也常常聽到基督的救贖之工,但是很少思想這個事實,就是這個救贖工作——三一神的第二位格要拯救罪人所要作的工作——是三一神所構思的。
In Reformed circles, we hear much about the covenants. We are a people who place our trust in God’s covenant faithfulness. We hear about the covenant of grace and the covenant of works, but we hear very little about the covenant of redemption. We also hear much about the saving work of Christ, but give little thought to the fact that the triune God conceived the work that the second person of the Trinity would do that would save sinners.
 
簡而言之,救贖之約是父神與聖子在創立世界以前就立下的聖約,其內容是:若聖子獻上自己作為罪的獻祭,父神就會把所有基督為之而死的人賜給祂,作為一份愛的禮物。如此,選民就是父神賜給聖子,作祂受苦和為救贖他們而死的禮物。
Simply stated, the covenant of redemption is a covenant God the Father made with God the Son befo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world was laid, that if the Son would offer Himself up as an offering for sin, the Father would give Christ all those for whom He would die as a love gift. The elect, then, are a gift from the Father to the Son for suffering and dying to redeem them.
 
父神在永恆的過去,以其永恆和不變的諭旨,選擇要拯救一些人。聖子,在永恆的過去,同意要救贖這些人脫離墮落的境地(而他們會處在這個墮落的境地是神在永恆的過去所定旨的)。如果你要問神為什麼要定旨人的墮落,落入有罪的境地,答案是神定旨罪的目的,是要我們可以對祂的自我啟示有最豐滿的認識。如果神沒有定旨罪,我們就只會知道祂是創造主;但因為神定旨了罪,我們就可以知道祂是救贖主。因著罪,我們對神的認識會變得更加完整。
God the Father chose from all eternity past, in His eternal and unchangeable decrees, to save some people. God the Son, from all eternity past, agreed to redeem those people from the fallen state that God ordained, from all eternity past, they would be in. If you ask why God ordained the fall of man and the sinful state into which he would go, the answer is that God ordained sin so that we would know Him in the fullness of His revelation of Himself. If God had not ordained sin, we would know Him only as the Creator; because God has ordained sin we can know Him as the Redeemer. Our knowledge of God is much more complete because of sin.
 
在撒迦利亞書六章13節,救贖之約被稱為「兩職之間……和平的籌定。」counsel of peace between them both。譯按。呂振中譯本譯為:他們二人之間必有和諧合作的計劃。)也就是在父神和聖子,神和「名稱為『樹苗』」(12節;見呂振中譯本)的人之間。這是「萬軍之耶和華」所論及的在祂自己和「大衛苗裔」之間所定的和平籌定。當基督在約翰福音十七章說到父神要把一群百姓作為禮物賜給祂,祂向神禱告:「他們本是你的,你將他們賜給我。」(約翰福音十七6)「你」是指父神。這群百姓是父神所賜的。
In Zechariah 6:13, this is referred to as a “counsel of peace … between them both,” that is, between the Father and the Son, between God and “the man whose name is the Branch” (v. 12). It is “the Lord of Hosts” who is speaking about the counsel of peace that will be between Himself and “the Branch.” When Christ speaks in John 17 of having been given people as a gift, He is praying to God, whom, He says, gave them. “Thine they were, and thou gavest them me” (John 17:6 kjv). The “thou” and the “thine” both refer to God the Father.
 
在永恆的過去裏,父神決定要創造一個族類,在他們當中,祂要救贖一些人。父神是這個救恩計劃的作者。基督是我們信心的創始成終者(來十二2)。彼得前書一章20節告訴我們,基督是「世界創立以前被豫知」的(呂振中譯本)。以弗所書一章4節清楚說到,選民是「在祂裏面」被揀選的。根據提摩太後書一章9節,救恩的恩典是「萬古之先,在基督耶穌裏賜給我們的」。但這個計劃是由父神所構思,由基督所執行的。基督在這個世界所遭遇的一切,都是根據上帝永恆的定旨、預知,和確定的籌定。因此,父神的旨意是要透過神格的第二位格作為聖約的保證(Surety;譯按,見希伯來書七22,新譯本)來救贖。
From all eternity past, God the Father determined to create a race of people, of whom He would save some. It is God the Father who is the Author of the plan of salvation. Christ is indeed the Author and Finisher of our faith (Heb. 12:2). 1 Peter 1:20 tells us that He was “foreordained befo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world.” Ephesians 1:4 is clear that the elect are chosen “in Him.” And grace has been given to them “in Christ Jesus before the world began,” according to 2 Timothy 1:9. But it is God the Father who contrived the plan that Christ would carry out. Whatever Christ encountered in this world happened to Him according to the eternal decree, foreknowledge, and determinate counsel of God. So the Father’s will is to redeem by the agency of the second person of the Godhead as a Surety.
 
上帝選擇要拯救神在基督裏所揀選的那些人。選民屬於父神,上帝把他們賜給基督。「他們本是你的,你將他們賜給我。」(約十七6)基於這點,啟示錄說他們的名字是「寫在羔羊生命冊上的」(啟廿一27)。
God chose to save those who have been elected by God in Christ. The elect belong to God the Father, and they have been given by Him to Christ. “Thine they were, and thou gavest them Me.” Because of this, they are said to be written in the Lamb’s Book of Life (Rev. 21:27).
 
上帝以一種聖潔的方式定旨了人類祖先第一對父母,會因為他們對自由意志的運用,而有犯罪的可能,如此就有可能會被歸算為「可怒之子」(弗二3)。為了讓上帝無窮的憐憫和恩典可以賜給他們,拯救他們脫離這個境地,並帶給他們救恩,必須要有一個聖約的保證來滿足上帝的正義。
God, in a holy manner, decreed that our first parents would sin by their own free will, and thus would be reckoned as “children of wrath by nature” (Eph. 2:3). Now in order that the infinite mercy and grace of God should be bestowed upon them in delivering them from this state and bringing them into salvation, it was necessary that there be a Surety to satisfy God’s justice.
 
因此,父神把選民賜給祂的兒子,而聖子接納他們,把他們的名字記在祂的冊上(羔羊的生命冊),為他們所有的人——無一例外——成為保證,也只為他們,並應許要完成父神所喜悅的,帶給他們救恩。
The Father thus gave the elect to His Son, and the Son accepted them, recorded their names in His book (the Lamb’s Book of Life), became a Surety for all of them — none excepted — and for them alone, and promised to accomplish His Father’s good pleasure in bringing them to salvation.
 
我們在這裏也看到基督雖然是代表選民而死,祂也是為滿足父神的旨意而死的。祂是代表選民而死,但基督受死是為了上帝的旨意。
We see here also that while Christ died on behalf of the elect, He also died to fulfill the Father’s will. His death was on behalf of the elect, but it was a death that was suffered for the will of the Father.
 
這是父神為救贖恩約所定下的條件:聖子必須取得一個真正的人性,然而卻沒有罪(來四15,十5)。以馬內利必須成為他們的代替,除去他們的罪,他們的罪要算在基督的帳上,有如基督自己犯了罪一般(加三13)。作為他們的代表,基督必須承擔他們的罪所配得的一切刑罰,而祂必須受苦,受死,然後復活(約十18)。作為他們的代表,祂必須成全所有的公義,好讓他們成為義(羅五19)。祂必須藉著向他們宣告福音,重生他們,賜給他們信心,保守他們,使他們從死裏復活,並引領他們進入天堂,好讓選民能參與到這個靠功德賺得的救恩當中。
Here is what God the Father laid down as the conditions of the covenant of redemption: The Son must assume a true human nature, however, without sin (Heb. 4:15; 10:5). Emmanuel must become their Substitute, remove their sins from them, and take their sins onto His account as if He Himself had committed them (Gal. 3:13). On their behalf, He must bear all the punishment which their sins had merited, and He must suffer, die, and rise again (John 10:18). On their behalf, He must fulfill all righteousness in order to make them righteous (Rom. 5:19). He must make the elect to be partakers of this merited salvation by declaring the Gospel to them, regenerating them, granting them faith, preserving them, resurrecting them from the dead, and ushering them into heaven (John 6:39).
 
這是父神向基督所作的應許,作為基督所完成的工作的結果:父神應許上帝喜悅的事會透過基督而亨通(賽五十三10)。父神應許要為聖子預備一個身體,好讓祂作為合適的會幕(來十5)。父神應許要賜給基督必要的恩賜和恩典以執行祂的工作,並賜給祂無可限量的聖靈(賽四十二1;參約三34)。父神應許會支援執行祂的工作,從死亡的權勢中拯救祂,而使祂有能力摧毀撒但的統治,並建立上帝的國(賽四十二1-7)。父神應許基督會成為所有選民的君王(詩二6-8)。父神應許基督擁有對所有被造物的權能(太廿八18),為了祂選民的益處來管治他們。父神應許基督會以一種極為莊嚴和奇妙的方式得榮耀,而被祂所有的造物所看到並承認(來一3)。父神應許,基督會成為天地的審判者(約五27)。父神應許要把眾多、沒有人能數得過來(詩篇廿二27)的後裔,賜給基督,作為祂救贖工作的獎賞。父神應許所有的選民都會透過基督得到恩典之約的福益:赦罪,與上帝和好,被收納作上帝的兒女,平安,成聖,和永遠的榮耀(路十二32)。
Here are the promises made by God to Christ as the result of Christ’s finished work: The Father promised that God’s good pleasure would prosper through Christ (Isa. 53:10). The Father promised to prepare the Son a body which would be a fit tabernacle for Him (Heb. 10:5). The Father promised to endow Christ with the necessary gifts and grace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His task, and to give Him the Spirit without measure (Isa. 42:1; cf. John 3:31). The Father promised to support Christ in the performance of His work, deliver Him from the power of death, and thus enable Him to destroy the dominion of Satan and establish the kingdom of God (Isa. 42:1–7). The Father promised that Christ would be King over all the elect (Ps. 2:6–8). The Father promised that Christ would have power over all creatures in order to govern them for the benefit of His elect (Matt. 28:18). The Father promised that He would be glorified in an exceedingly magnificent and wondrous manner that would be observed and acknowledged by all His creatures (Heb. 1:3). The Father promised that Christ would be Judge of heaven and earth (John 5:27). The Father promised to give Christ, as a reward for His accomplished work, a seed so numerous that it would be a multitude which no man could number (Ps. 22:27). The Father promised that all the elect would receive the benefits of the covenant of grace through Christ: forgiveness of sin, reconciliation, adoption unto children, peace, sanctification, and eternal glory (Luke 12:32).
 
這個救贖之約向我們所啟示的,是一種無可比擬的、超乎我們理解的愛。試想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福分,在這個恩約中,上帝竟然會如此看待我們,認識我們,把我們賜給基督。試想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福分,你我的名字可以被聖子記在祂的生命冊上。試想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福分,你我竟然是聖父和聖子在永恆裏所共同喜悅要拯救的人!
This covenant reveals a love which is unparalleled and exceeds all comprehension. Think of what a blessing it is that you and I have been considered and known in this covenant, to have been given by the Father to the Son. Think of what a blessing it is that you and I have had our names written by the Son in His Book of Life. Think of what a blessing it is that you and I have been the objects of the eternal mutual delight of the Father and the Son to save us!
 
父神和基督的行動都不是出於必要或受到強迫,而是出於永恆的愛和主動的選擇。耶利米書三十一章3節說到,「我以永遠的愛愛你」。愛推動聖父神,愛推動聖子。這是在充滿愛的位格之間的愛的恩約,而這份愛是從祂們自己裏面流瀉出來的。
Neither God nor Christ were moved by necessity or compulsion, but by eternal love and volition. Jeremiah 31:3 states, “Yea, I have loved thee with an everlasting love” (kjv). Love moved the Father and love moved the Son. It is a covenant of love between those whose love proceeds from within themselves.
 
靠著這個恩約,主耶穌成為拯救選民的執行者。父神把他們交在祂的手中,把我們交託給祂。聖子以愛來接納我們,並矢志不會失去任何我們當中任何一人,而要在末日時要使我們復活。基督是無所不能的,信實的,愛我們的,不變的,擁有我們的救恩所需要的一切。
By virtue of this covenant, the Lord Jesus is the Executor of the salvation of the elect. The Father has given us into His hand and entrusts us to Him. The Son, in love, has accepted us and committed Himself not to lose one of us, but to raise us up again at the last day. Christ is omnipotent, faithful, loving, immutable, and possesses everything necessary for our salvation.
 
想想我們安息在祂裏面,把我們的所是和所有完全交託給祂是多麼地安全!「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詩篇廿三1)而詩篇第二篇12節說到,「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這對信徒的意涵是巨大的。如此,選民的救恩就是確定的,是無可動搖的。這是因為父神和聖子,對於選民的救恩,以及基督應驗聖約的條件所完成的工作,是完全且彼此互相滿足的。
Think of how safely we can rest in Him, surrendering everything we are and have to Him! “The Lord is my Shepherd: I shall not want” (Ps. 23:1 kjv). And, Psalm 2:12: “How blessed are all they that put their trust in Him” (kjv).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for the believer are staggering! The salvation of the elect, then, is unmoveably sure. This is because both parties, the Father and the Son, are fully and mutually satisfied concerning the salvation of the elect and the finished work of Christ in fulfilling the conditions of the covenant.
 
選民不需要靠自己保守自己,留在基督裏,因為根據這個恩約,他們乃是被保守在基督裏的;他們乃是被一隻安全的、大能的、和信實的手所保守的。此外,比起單單是我和我的救恩,穩固的救恩是一件更大的事。選民是上帝根據基督「補贖」(satisfactory;或譯為滿足)的工作(譯按:指基督在十字架上受罰替贖,平息父神的忿怒的工作)而賜給基督的禮物,而不是我自己所作的補贖的工作。如果一個人會失去他的救恩,就只能是因為父神對基督所完成的工作感到不滿足。但是祂已經一次而永遠地宣告,也無謬誤地寫在聖經的扉頁裏,父神已經得到滿足。而若父神已經滿足於基督所完成的工作,問題就定案了。
The elect do not need to keep themselves, but according to this covenant they are kept in Christ; thus they are kept by a sure, almighty, and faithful hand. Besides, the issue of a secure salvation is a much greater one than simply me and my salvation. The elect person is a gift from God to Christ based on Christ’s satisfactory work, not on my satisfactory work. If a person could lose his salvation, it could only be on the basis of God’s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finished work of Christ. But He has declared once and for all, and it is written infallibly in the pages of Scripture, that He is satisfied. And if God is satisfied with what Christ has done, the issue is settled.
 
譯後:這篇文章從救贖之約的角度來說明救恩的穩妥。選民救恩的基礎是創世以前,三一神之間的「救贖之約」。聖經雖然沒有用這個詞,但是從一些經文可以得到這個推論,就是三一神之間的確有這樣的約定存在。在路加福音廿二章29節,主耶穌說:「我將國賜給你們,正如我父賜給我一樣,」這裏的「賜」,原文是διατίθεμαι,即與你立約的意思,所以這節經文可以翻譯為:「我把國約定給你們」。其隱含的含義是:父神和聖子之間有一個永恆的約定。這是救贖之約很強的支持經文之一
 
原載:Tabletalk雜誌,20042月。
 

 

救贖歷史預表論
Redemptive-Historical Typology

誠之摘譯自:Dennis Johnson, Him We Proclaim, pp. 234237
https://yimawusi.net/2021/04/09/redemptive-historical-typology/
 


為舊約的事件、職分、制度(簡稱OTEOIOld Testament Events, Office, and Institutions)披上了屬靈的意義,作為祂扭轉罪及其果效的悠久歷史工程的最核心步驟……這些OTEOI所指向的,乃是超越了它們自身,而象徵那全面的、末世性的救恩,這是神賦予歷史的目的,而且這個目的已經藉著基督,在祂第一次降臨時被展開了,並且會在祂第二次降臨時得到完滿成全。
 
為了明白任何一個OTEOI如何能宣講基督,並在祂裏面找到其應驗,我們首先必須按照它自己在救贖歷史中的地位,以領會其象徵性的深度(從E T1),其次,我們必須考慮OTEOI原始的象徵深度(以影子形式所指向的救贖層面)如何在基督裏找到其最終和完整的應驗(from T1 to Tn)。最後,我們必須辨識並闡釋此信息如何應用在我們自己和我們聽眾的身上。使徒宣講基督是上帝一切應許的應驗,使這個好消息可以在個人紀律、家庭生活、教會生活、職場上的公眾生活——以及有必要的話,在一個囚徒,如保羅身上,提供豐富的指南。(參見Dennis Johnson, Him We Proclaim, pp. 234237
 

2020-10-18

 聖約如何成為救贖歷史的架構?
How do covenants structure redemptive history?

作者:貝爾徹(Richard Belcher  譯者:誠之
https://rts.edu/resources/how-do-covenants-structure-redemptive-history/
https://www.h-land.us/blog/40e78c20-0a75-11eb-bbb3-c773907a43b5?fbclid=IwAR2y1ENDOYbf3pKvUWrxhlfsWpdUVaf1ozsdlQ06xRIlVSDiKi9ybFCuRHs
短片: https://youtu.be/Bk7kmj7bIBo
 
聖約如何架構救贖歷史?貝爾徹(Richard Belcher)博士解釋了聖約如何幫助我們理解上帝的救贖計劃。
How do covenants structure redemptive history? Dr. Richard Belcher unpacks how the covenants help us understand God’s plan for salvation.
 
聖約是一個複雜的話題,關於聖約神學,我們可以說的有很多,但我認為瞭解聖約如何使聖經信息具有結構上的統一是有幫助的。盟約就像建築物的結構圖,為救贖歷史提供了結構框架。在解釋聖約神學時,理解聖經中有兩個主要的聖約是有益處的:行為之約和恩典之約。這兩個聖約彼此之間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們共同提供了一個雙重聖約框架,這是福音的基礎。
Covenants are a complex topic, and there’s a lot we could say about covenant theology, but I think it’s helpful to understand how covenants give a structural unity to the message of Scripture. Covenants are like the architecture of a building, giving a structural framework for redemptive history. Now in explaining covenant theology, it’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at there are two overarching covenants in Scripture: there’s the covenant of works and the covenant of grace. These two covenant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but together they give a bi-covenantal framework that is foundational to the gospel.
 
行為之約
The Covenant of Works

 
我們將從行為之約開始。當亞當背叛了上帝時,行為之約就正式結束了。但是,重要的是要認識到,人必須完全遵守上帝律法的要求並未就此結束。它不會被刪除。我們所有人都有義務完全遵守上帝的律法。問題是我們不能遵守上帝的律法,因此我們受到律法的定罪。如今,末後的亞當基督來了,完全遵行了上帝的律法,通過祂在十字架上受死,祂擔當了罪的刑罰,也就是背約的咒詛,這是我們所有的人都必須承擔的這咒詛。
We’ll start with the covenant of works. When Adam disobeys God, the covenant of works formally comes to an end. However, it’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at the requirement to perfectly keep the law of God does not come to an end. It is not removed. All of us are under the obligation to perfectly keep the law of God. The problem is we are not able to keep the law of God, and therefore we stand condemned by the law. Now Christ, the second Adam, came and perfectly kept the law of God, and through his death on the cross, he bore the condemnation, the covenant curse, that all of us stand under.
 
基督把這咒詛擔在自己肩上,好叫神可以藉著這歸算的義,稱凡信基督的罪人為義。因此,我們可以說,救恩在某種意義上是通過行為——不是通過我們的行為,而是通過由信心所接受的基督的行為。
He took that upon himself so that God justifies sinners through the imputed righteousness of Christ for those who believe in him. So we could say that salvation in one sense is by works, not our works, but the works of Christ received by faith.
 
恩典之約
The Covenant of Grace

 
恩典之約是上帝對亞當未能守約的回應。為了開始這個救贖的過程,在伊甸園裏的上帝以一種滿有恩典的方式對亞當做出了回應,為他披上了動物皮,以遮蓋他的裸體,遮掩他的羞愧和罪惡感。上帝還應許會有一位即將來臨的救贖主,將與那蛇爭戰,並戰勝蛇。許多人把創世記三章15節中的這個應許稱為第一個福音。儘管盟約的詛咒使上帝賦予亞當的任務更加難以實現,但亞當仍以信心回應,稱呼他的妻子為「夏娃」,意思是眾生之母。
The covenant of grace is God’s response to the failure of Adam. To begin that process of salvation, God right there in the garden responded in a gracious way to Adam by providing him animal skins to clothe his nakedness, to cover up his shame and guilt. God also promised that there would be a coming redeemer who would do battle with the serpent and would have victory over the serpent. Many call this the first gospel there in Genesis 3:15. And even though the covenant curse made the mandate that God had given to Adam more difficult to fulfill, Adam responds in faith by naming his wife Eve. Eve means the mother of all living.
 
救贖歷史在諸約中展開
Redemptive History Unfolds in Covenants

 
救贖歷史和上帝救恩的發展與推進是藉由舊約聖經中的各個盟約中實現的:挪亞之約,亞伯拉罕之約,摩西之約,大衛之約。這些盟約都由耶穌基督應驗了。我提到的每一個盟約都有各自獨特的重點,但它們共同代表了基督在祂第一次降臨時帶給我們的救恩的豐滿,而且在祂第二次降臨時會完全應驗。這些盟約中的每一個都不是通過取代早期盟約的承諾而取得進展,而是藉著擴充這些承諾,並在這些承諾的基礎上得到發展。這些聖約代表了耶穌基督所成全的我們救贖的盛豐。當神在救贖歷史中、在新天新地裏完成我們的救贖,並最終復興所有受造物的工作時,在這個涵括一切的恩典之約裏有極大的統一性。盟約是救贖歷史的結構框架,而救贖歷史則是上帝實現我們完整救恩的方法。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redemptive history and God’s salvation is worked out in the various covenants of the Old Testament: the covenant with Noah, the covenant with Abraham, the covenant with Moses, the covenant with David. All of these are fulfilled by Jesus Christ. Each of these covenants that I’ve mentioned have their own distinctive emphasis, but together they represent the fullness of salvation that Christ initially brings to us in his first coming and completely fulfills in his second coming. Each of these covenants progress not by replacing the promises of the earlier covenants but by expanding upon those promises and building upon those promises. These covenants represent the fullness of our salvation fulfilled by Jesus Christ. There’s great unity in the overarching covenant of grace as God in redemptive history works out our salvation and ultimately the restoration of all creation in the new heavens and the new earth. Covenants are the structural framework for redemptive history, God’s method to bring about our full and complete salvation.
 
貝爾徹(Richard P. Belcher
 
Richard Belcher (Ph.D.,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 is the John D. and Frances M. Gwin Professor of Old Testament at RTS Charlotte and the Academic Dean at both the Charlotte and Atlanta campuses. He is an ordained minister in the PCA and pastored an urban nondenominational church in Rochester, NY for ten years before pursuing the Ph.D.
貝爾徹(威斯敏斯特神學院博士)是夏洛特改革宗神學院(RTS Charlotte)的舊約教授(the John D. and Frances M. Gwin Professor of Old Testament),以及夏洛特和亞特蘭大校區的院長(Academic Dean)。他是PCA按立的牧師,在取得博士學位之前曾在紐約州羅切斯特市的一間無宗派城市教會牧會十年。

2020-07-10


上帝的故事、我们的故事

作者Michael S. Horton  译者王一
译自Core Christianity: Finding Yourself in God's Story一书的简介

你带着三岁的女儿赶到急诊室,你本以为她只是得了普通感冒。一小时后,医生告知你她得了致命的基因疾病。你的第一个念头是祈祷。为什么?因为你相信有一位上帝在干预这个世界。你的祈祷行为说明,你相信这个世界,包括你和你的女儿在内,并不是自我创造而来的,也不是自我维持的。有一位上帝,本身超越世界,也创造了这世界。他既是良善的也是全能的。你的祈祷证明了你拥有一种世界观,即使你不清楚具体细节或是缘由,但这个世界观来源于一个具体的故事,就是圣经讲述的关于上帝的故事。

你的邻居有着类似的经历。但是他并不祈祷,因为他不相信上帝。对他而言,世界就是自然加上机会,仅此而已。在他看来,这个故事没有作者。或者说,没有上帝的情况下,他在书写着自己的故事,他就是故事的主角。那么问题来了,他是如何得出结论,认为自己女儿的缺陷是一个问题呢?当然,他感受到这是个问题。可他的感受与他对现实的信念却互相矛盾。如果进化论是真的,适者生存,那么他的女儿或许应该死掉。毕竟,这是自然选择的过程,这样她就不会把缺陷的基因传递给其他人。

我们相信的故事决定了我们如何面对生命。这不是零零散散的信仰,好像我们从整个故事中随意抽出某条线索一样。相反,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从开幕直到最终篇章。我们经历并扮演着这个大叙事中的各样角色。

很多时候,我们都把自己正在生活着的故事视为理所当然。无论是信徒还是非信徒,人们时常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按着某种特定的方式思考、感受和生活。当你第一次学习骑脚踏车时,你会全神贯注在车把手和踏板上。当你开始学钢琴时,你会聚精会神于手指和键盘。当人们经历某些重大改变时,通常他们会特别有意识的注意到改变发生的原因和过程。

而当我们谈及生命的改变时,有些人并不会意识到自己之前所经营的故事已经不再有意义,而是被全新的故事取代。还有些人会回想起改变的过程,但是自己既无法解释抛在脑后的旧故事,也无法解释正在塑造他们身份、希望、恐惧和行为的新故事。

许多基督徒将他们的故事,就是那些激发他们产生信仰的事,当作是理所当然。他们做祷告、去教会、甚至读圣经。但是,倘若陌生人问他们所信的是什么,为什么相信时,他们或许会陷入困境,不知如何回答。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帮助你了解基督徒心中盼望的原因,让你可以自如与他人谈论信仰。这本书是献给那些厌倦了在自己的故事里扮演主角儿的人们。你想要被写入到上帝的故事中。但是,从哪里开始呢?在进入这段旅程之前,请允许我先简短地谈一下为什么这件事如此的重要。让我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挑战你。(p15)

1. 为什么我要对教义感兴趣?我们关心什么就会研究什么。我们研究某个专业是因为想要在这个领域工作。人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体育、文化、商业、育儿、学习新技术和各样爱好上。因为这是人们关心的。这就是欲望。我们究竟热爱什么?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对有些人来说,教义看似无关紧要,因为他们认为在信仰与理性、相信与思考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有的人会说“我就是相信。”但是他们相信的是什么?他们为什么相信?有些人把宗教信仰视为非理性的感受,而非事实,因此对其不予理会。对于这类人而言,信仰完全是主观的。问题的重点不在于它是否属实,而在于这个信仰是否适合你。或许,对于其他宗教或自助哲学来说的确是如此,但是基督教信仰却不是这样。基督教是建立在历史的、公开的真理宣告。这些宣告要么是真的,要么假的;但是它们不可能只对一些人来说是真的,而对另一些人来说是假的。

2. 难道我们不能简单的爱耶稣并继续生活吗?设想你刚刚被告知自己得了癌症,需要立刻手术。你将自己的境遇告诉了你的配偶或朋友,他们立刻询问你有关诊断、症状和治疗方案等详细信息。你却耸耸肩说: “哎呀,我不确定,我又不是医生,我就跟着流程走呗。”

好吧,他们继续追问,这个医生的情况你了解吗?他的医师资历证明你有研究吗?外科手术医师是否曾经进行过类似的手术呢?成功率是多少?

你又耸耸肩,“嗯,我还没有真的查询过。”

显然,任何一位爱你的人都会劝你把整件事看得更严谨认真点,并且做些调查研究。

“好了好了,”你答道,“我需要的就是相信这一切都会顺利并且盼望一切都会好起来。现在,只要我这样想就能好起来。”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个荒唐的场景。我们会比这个人更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是,我们的属灵健康又如何呢?尽管医疗不断进步,但总有一天你和我都将面临死亡。无论我们的生命周期多长,与永恒相比,人生都显得那么短暂。我们今生的时间是用来考查人生最重要的问题,并找到答案。所有人都必须真正了解自己的属灵疾病和症状的严重性。我们还需要研究上帝的资历证明,因为他承诺一个非常具体而强效的治疗方案。当我们听到一些成功案例之后,我们对他的信任度也会随之增强。这不仅是个单纯的意志行为——主观上信心的跳跃。这是合理的信任,是有根据的,根据就是从《创世记》到《启示录》的历史中彰显出来的大能行动。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调查研究。这便是神学和教义的本质:探索那些塑造我们的观点、欲望、希望和生活的最重要的信念。

信仰与理性之间的防火墙必须被拆除。你的心只会信赖你了解的人。为了避免讨论教义,有些人会说:“基督教不是宗教,而是个人关系。”但是如果你仔细思考就会发现,我们生命中最紧密的关系都不是与那些我们不了解的人建立的。只有当我们了解他们,看到他们显明了自己的品格、爱心和关怀时,我们才能逐渐产生出对其陪伴的渴求。苏格拉底说,“未经检验的人生不值得活。”同样,未经检验的信仰也不值得信。

上帝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但是,想象上帝的存在和性情取决于你个人选择则是荒谬的。如果上帝真的存在,那么他就是这故事的作者,这故事里也包括了你。基督教信仰所宣告的福音,即“好消息”,非真即伪,但是福音绝对不是封闭在毛绒玩具箱子里的童话故事。福音的真实性不取决于它是否适合你,或是它如何将你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或是它如何给你提供道德指引和励志鼓舞。相反,福音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真理宣告,它基于有据可查的历史,它的意义关系着整个宇宙。

为了表达知识、经验和生活是如何相互关联的,我们用四个D开头的英文词来描述基督教信仰的主要教义:叙事(drama)、教义(doctrine)、颂赞(doxology)、门徒训练(discipleship)。这四个D将引导我们的探索路线。我们会看到教义(doctrine)是如何从上帝渐进展开的叙事(drama)当中产生,并转变了我们的经验和日常生活。

首先,教义出于圣经的叙事(drama)。上帝揭示了自己的形象,不是在象牙塔上的臆测,而是在真实历史的记录中。许多基督徒觉得圣经很难,这是因为他们还没看出圣经各部分是如何构成一个渐进展开的完整叙事,从创造和堕落到出埃及和救赎,一直到新创造。整个剧情都是以基督为核心主角。圣经中的各个故事不是指向我们,或是告诉我们如何拥有最美好的人生。而是首先指向基督,以及上帝精心策划的一切是如何在基督里成就救赎大工的。

其次,叙事产生具体的教义(doctrine)。在叙事里悸动的动词和副词中,我们得到了稳定的名词。上帝亲自教导我们,他之所以行事有智慧、公义、怜悯、全知,是因为他本身就是智慧的,公义的,怜悯的,全知的。其实,教义并不是无关紧要或抽象的;教义告诉我们叙事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从叙事中我们得知基督被钉十字架并且复活了(林前151-5)。但是,从教义中我们明白他“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罗425,作者强调标记)。我们坐在观众席中,看着叙事的剧情不断发展,当圣灵这位选角导演把我们推上舞台,加入演出。我们曾经“算不得子民”并且“未曾蒙怜恤”,但是现在我们是上帝子民的一部分,与基督共同继承他的全部产业,并领受他的恩典(彼前210)。

第三,基于叙事的教义使我们充满感恩的心来颂赞(doxology),也就是赞美。叙事情节或许令人惊奇,可一旦脱离了教义,它也会变的遥不可及。发生在历史上的事件,远远超乎我们的最大期待,然而那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当上帝将我们写进剧本里的时候,我们感到的不仅是惊奇;而是被感恩之情淹没。无论我们如何回应,叙事和教义都是真实的。然而在敬拜中,我们把这个叙事内在化。历史中那些在我们以外发生的事,如今都成了我们的故事。在敬拜中,我们加入演出名单,并被赋予了剧本中属于自己的故事线。这不仅是充满有趣教义的伟大故事;更重要的是,它俘获了我们的心。

第四,颂赞能结出爱和善行的果子,这就是门徒训练(discipleship)。我们的目光开始改变,脱离向内关注自我,因信心开始向上仰望上帝,并向外爱我们的邻舍。我们不再是自己人生电影里的主角。相反,我们已经与基督一同受洗、埋葬并且复活了。我们原来扮演的那个穷途末路的角色已经死了,我们终于进入了那段真实美好的叙事情节中。活在这部叙事里,被这教义浸泡,被这敬拜经验塑造,我们就能活出故事中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无论上帝将我们安置于哪里。

你可以看到这一点在圣经赞美诗集《诗篇》当中体现出来。这些诗歌扎根于历史叙事中,这是一个有关上帝用信实对待其不忠子民的故事。《诗篇》并不是一本教义手册。但是教义已经在叙事里很显而易见了:上帝的行为定义了他是谁,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为什么要相信他。虽然《诗篇》基本上都是用来歌唱的祷告文,但它们却不只是自我情感的表达。诗篇作者没有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我们敬拜你”。相反,哀哭、赞美、赞叹和敬拜都与上帝的工作(即叙事)有关,因为他解释了他所做的(即教义)。这一切也造就了我们在世界上全新的生活方式。

你可以在保罗写给罗马人的书信中看到同样的模式。它以叙事开始,“这福音是上帝从前借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论到他儿子,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上帝的儿子。”(罗11-4

而后,保罗阐述了教义的论证,整个世界都被上帝的律法定罪,却藉着在基督里的信心,靠着他的恩典而称义(15-830)。在教义的部分,他解释了福音的意义——上帝在基督里为我们成就的,从拣选到十架,再到圣灵的恩赐,即信心、称义、成圣以及得荣耀。

登上这个顶峰后,他赞叹道:“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上帝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831)的确,所有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839)。他不仅是在解释教义;他在歌唱这教义!在进一步解释了上帝的计划之后,他再次高呼:

深哉,上帝丰富的智慧和知识!
他的判断,何其难测,
他的踪迹,何其难寻,
谁知道主的心?
谁作过他的谋士呢?
谁是先给了他,
使他后来偿还呢?
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
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门。(1133-36

阿门!的确要阿门!

最后,保罗转而讨论这一切应该产生的门徒的样式:“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121)。当我们思考他为我们成就的一切时,便会发掘这一切侍奉都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不再效法这个世界,而是借着上帝的话不断转变更新自己的心意(122)。

每种世界观都遵从类似的四个环节。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自由民主主义,或是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文化,每种思想都基于一个独特的叙事,人们透过这独特的叙事来解读自己生命并生活在其中。这类故事甚至曾经使人类发动过战争。故事的力量很强大。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去哪里?没人否认这些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思考的重大问题。而不同的答案则引导着各个不同的人类文明。

因此,如果我们是基督徒,我们就需要知道这个故事是什么,以及这个故事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我们需要将这个故事内在化,以合宜的方式回应这位行动的上帝。然后,我们需要不断按照故事里的核心角色的形象样式被塑造,作他的自由子民,服侍我们的邻舍。换句话说,我们需要讨论神学,神学就是对上帝的研究。如果我们对上帝感兴趣,就应当对神学感兴趣。圣经教义不仅关乎头脑。这是一个渐进展开的故事,而上帝邀请我们扮演特定的角色,就是他在创世以先所预备的(弗210)。知道自己所信的并且知道自己为何而信,这不是消遣,而是你作为基督徒的体验、敬拜和日常生活的核心。

此外,信心不是主观的飞跃;信心是对那位在福音中清楚启示自己的上帝的合理信任。整个基督教信仰不是建立在我们的集体感受、体验或是道德信念上,而是建立在上帝在历史中将我们从罪恶和死亡中拯救出来的公开宣告上。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基督教的这个核心宣告吧。

2018-10-30


历史中的救恩

诚之编译自TableTalk 杂志 2010年三月

1.神呼召亚伯兰 
2. 绝境中的力量
3.亞伯拉罕的祝福 
4.应许之地 
5.被逐出应许之地
6.专文:新天新地
7.埃及地
8.埃及得赎
9.神的儿子被召 
10.從埃及出走
11.神召出祂的儿子 
12.我们的离罪出埃及
13.要刚强壮胆 
14.耶利哥城的陷落
15.罪的严重性
16. 迎战敌人的同盟
17. 分地
18. 专文:新约书亚  
19. 专文:王国的建立
20. 希西家的愚蠢决定
21. 永恒的治理
22. 神拣选以色列王
23. 与大卫立的永约
24. 专文:大卫之子,神的儿子
25. 在西乃山山脚
26. 更完全的启示 
27. 不能震动的国  

** **

历史中的救恩

基督教与世界上其他宗教或哲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所宣扬的救恩,是根植于历史的救恩。上帝给我们的救恩,不是一个超脱于历史以外的救赎过程,好像我们要得拯救,只需要抓住一些抽象的“真理”概念,并不需要靠赖那些教导此真理的人,或产生出此真理的历史事件一样。不,主耶和华的确具体地进入到历史当中,透过真实的人、真实的事件来工作,拯救祂的百姓。圣经的信息是永恒的,超越时空的,但是它却无法与历史中的人物、事件分开,因为上帝乃是透过这些人物、这些事件来启示祂的救恩。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旧约如何在新约得到应验。神在旧约中,透过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事件,不同的风俗习惯,来拯救并治理以色列。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查考亚伯拉罕,约书亚,大卫等人物,以及迦南,埃及和西乃山等地方,还有出埃及,以及设立以色列亡国的历史事件。透过学习这些细节,我们会看它们如何说到基督和祂的教会,也从中学习如何在今天讨神的喜悦。


1. 神呼召亚伯兰

经文:创世记121-9

12:1-3 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亚伯拉罕是圣经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无论是在旧约或新约中,神的子民的救赎,都是以亚伯拉罕的信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若我们认识圣经对亚伯拉罕的描述,我们对此浩大的救恩,也会有更清楚的理解。

今天这段经文是神第一次对亚伯兰发出呼召,要他离开他的本族本乡,离开那个异教崇拜的环境,进入到与独一的真神耶和华的圣约关系之中。虽然全能者在一开始呼召亚伯兰时,没有正式把立约的印记(见创1517)给亚伯兰,不过,神的确向他宣告了约中的福分,条件是如果亚伯拉罕信靠神在约中的应许。这些福分包括了一块肥美的土地,许多的子孙,一个伟大的名,以及能成为“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的管道(创121-3)。

上帝在一开始呼召亚伯兰时,如果我们考量他的处境,我们不难想象他所要作的决定是何等的困难。亚伯兰必须抛弃他所熟知的一切,他在那里有个温暖的家,有着稳定的生活,衣食无缺(创1127-32),却要到一个不知名的土地,他唯一能信靠的就是耶和华神的供应,而不是他自己的计划或他家族的庇荫(来118)。创世记121-3的原文,把这些祝福和亚伯兰忠心地跟随上帝的呼召联系在一起,说明亚伯兰不可以三心二意。他必须义无反顾地走出去,才能蒙上帝的祝福。只有当他他靠与他立约的上帝,会在那块新的土地上赐福给他,他才能得到应许的福分。

上帝给亚伯兰的第一个信息,清楚说明了上帝会照着祂的计划,向那些全心信靠祂的人,完成所有的应许。祂应许亚伯兰,使他成为一个大国。祂保证要赐福给他,使他的名为大。上帝说祂会赐福给所有祝福亚伯兰的人,并咒诅那些咒诅亚伯兰的人(1-3节)。不是因为亚伯兰作了什么,平;配得这些福分;他唯一能作的,是信靠耶和华,并透过顺服神的呼召来彰显他的信心(156;参雅214-26)。

亚伯兰的回应说明他活出了这样的一个原则,就是彭柯丽(Corrie ten Boom,注)后来所描述的,我们“绝不要怕把未知的未来托付给一位已知的上帝”。亚伯兰后来得到一个新名,亚伯拉罕,意思是万国之父。他也真的成为所有信靠神的子民的父亲,因为带给万人祝福的弥赛亚就是他的后裔(加拉太书315-29)。

延伸阅读:
2215-19;书241-15;罗4。来119-12

注:彭柯丽(Corrie ten Boom)和她姊姊、父亲住在荷兰的哈林,照管一家世代相袭的钟表店。在二战中,他们因为藏匿犹太人,遭到纳粹逮捕,被送入集中营。她在百般的逼迫中,仍坚持为集中营的妇女阅读圣经,带领人信主。她的姐姐后来死在集中营,她则最后获得释放。


2. 绝境中的力量

经文:以赛亚书51章。

51:2 要追想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和生养你们的撒拉;因为亚伯拉罕独自一人的时候,我选召他,赐福与他,使他人数增多。

亚伯拉罕的名在旧约中一再被重复提起,特别是当神根据祂圣约的应许而行动,好叫以色列国可以获得拯救(出223-25;王下1322-23)时。旧约的先知们常常回顾耶和华神在亚伯拉罕身上之大能的作为,好叫以色列人在他们历史中的黑暗时刻,可以获得盼望。

在以赛亚书51章中,以赛亚就是这样以亚伯拉罕的事迹来训诫以色列民。他首先向那些被掳到巴比伦,在那里受苦的以色列民说话。由于以色列国的不忠,以及大卫王朝的君王老是宁可仰仗外邦的结盟而不信靠耶和华,那位独一的真神耶和华,就起誓要把南国犹大从应许之地赶逐出去,让他们被掳到巴比伦(以赛亚书39章)。不过,被掳并不是以色列人最后的命运,因为以赛亚也预言到,神会让一批余民回到那地,在以色列国的大卫君王身上施行祂圣约的咒诅,并引进一个新天新地(40-66章)。

因为只有很少数的以色列人愿意离开被掳之后已经定居的家,回到犹大,也就是巴比伦人在几个世纪前已经掳掠一空的土地,耶和华知道从被掳之地回去的余民有时会感到灰心丧志。因此,在以赛亚书51章中,神呼召以色列要回想他们先祖亚伯拉罕和撒拉的事。正如他们人数稀少,且面对不可能的处境,无法生育一个子嗣,同样地,余民也是人数不多,从人看来更是势单力薄。然而,正如神从“仿佛已死”的人中生出子孙(来1112),同样地,神也会在余民身上完成那不可能的事。如果在犹大的余民能信靠耶和华,他们就会得到复兴,而他们的复兴也会为万国带来祝福。以色列民和列國都會看到上帝的公義和正直,并得到祝福(赛515),这正是耶和华神在几个世纪之前应许亚伯拉罕的(创121-3)。

许多被掳归回的人缺乏信心,因此,复兴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像可能的那样荣耀。但是会有一群余民会继续信靠耶和华,而这群余民的信心会在神差派祂的儿子降临时,得到证明。神的儿子也同时是大卫的子孙,要来成全神给亚伯拉罕的应许(路167-80)。

延伸阅读:
47;赛2922-24;太85-13;路146-56


3.亞伯拉罕的祝福 

經文:加31-9

3:7-9 所以,你们要知道:那以信为本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 …… 可见那以信为本的人和有信心的亚伯拉罕一同得福。

神最初应许亚伯拉罕,祂会让亚伯拉罕为大,赐给他许多的后裔;他也会成为上帝赐福给地上万国的管道(创121-3)。旧约时代的以色列国,从来没有认真看待这个应许,也没有努力去实现这个应许,这大概是因为他们的国家老是失败,以至于没有能成为万国的见证,世上的光。 他们不但没有带领外邦人认识耶和华,这位创造宇宙的独一真神,认识祂圣洁的道路,大部分的以色列人反而“随从耶和华在他们面前所赶出外邦人的风俗和以色列诸王所立的条规。”(王下178)。这促使神把他们赶逐离开应许之地。但是出于祂的怜悯,以及祂对亚伯拉罕之约的信实,神呼召一群忠信的余民,来记念亚伯拉罕这位先祖,并仰望耶和华在这群余民身上行奇妙的大事,就像祂曾经作在亚伯拉罕身上一样,守祂的约,赐福给地上的万国(赛511-5)。

神的应许在时候满足的时候到来了。如同以色列中一些个别的人,如马利亚和撒迦利亚所认识到的,神在耶稣基督身上,成就了这个应许,让祂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得到了应验(路146-80)。如同使徒保罗在今天这段经文中所说的,世上的万国,如今唯独是透过对耶稣基督的信心,才能得到神的祝福。这个祝福是神保证要透过亚伯拉罕和他的诸多后裔(加37-9),赐给万国的。

保罗的教导最突出的地方是,地上的万民,只要他们信靠耶稣,就能享受这个祝福,不只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只能得到部分的祝福,而是能领受完全的、所应许给亚伯拉罕和他所有后裔的祝福。旧约中的先知,他们总是预言,上帝的救恩是要给世上的万民的,而我们如今清楚,在新的约中,列国的万民,在神的国度中,不是次等公民,而是会倂入神的以色列——也就是所有信靠基督的人,无论他们的血统是以色列人或外邦人(加329)。

马丁?路德对今天这段经文的评注是:“如果我们想从罪中得释放、得拯救,必须牢牢地抓住基督,祂是我们的公义,是我们的拯救。亚伯拉罕同样是靠信心领受基督,也借着基督得到祝福。”如果我们信靠耶稣,我们就能从罪的刑罚与权势中得拯救,这是第一件我们能享受到的,神要给亚伯拉罕的祝福。而我们所继承的产业,就不在只是迦南地,而是一个“有义居在其中”的“新天新地”(彼后313)。

延伸阅读:
105;太11-17;约812-59;罗96-9


4.应许之地 

经文:申命记87-10

8:7 因为耶和华你神领你进入美地,那地有河,有泉,有源,从山谷中流出水来。

亚伯拉罕之约里,最重要的部分是神应许亚伯拉罕,会赐给祂和祂的后裔一块丰美的土地(创121-315171-8)。在圣经的上下文中,这个地的应许首先是指迦南地(178),约略相当于现代以色列国的疆界。在旧约中,特别是在摩西五经(创世记到申命记)中,经常提到这地,而这是神对教会的应许,让他们得以预嚐神要赐给他们的产业(启211-4)。

圣经到处说这地是“美地”,是一块“流奶与蜜”之地(出37-8)。今天研读的经文就是这样描述迦南地,强调以色列人在得到这地之后,所要获得的农耕土地范围(申87-10)。如果和摩西在申命记第8章前面所回顾的,他们在旷野流浪时的土地比起来,迦南地的确是一块肥美的土地,其上所收获的五谷和果树,足可满足这个饥渴的国家的需要。旷野是一段匮乏的时期,在那个时期中,以色列人几乎唯独依靠吗哪维生(1-6节)。然而,当以色列人住在迦南地之后,只要顺服耶和华,就是那创造万物的真神,以色列民就可以享受各样的食物,各种的资源。

申命记第8章所强调的顺服,实在值得我们特别留意,特别是神呼召以色列民,要他们知道感恩(第10节)。耶和华知道,一个富饶和满足的民族,很快就会忘记他们的丰盛是神的恩赐。因此,他们要“称颂”耶和华,感谢祂的恩赐——他们要赞美祂的慷慨,感谢祂的恩慈。这种感恩的态度,会确保他们不至于忘记神,并谨守祂的约(11-20节;耶1815)。

一个感恩的生活会如何帮助我们过一个荣耀神的生活呢?我们可以借用一位著名的英国诗人弥尔顿的笔来描述:“感恩会带来敬畏,让我们每天经历神的同在;那些充满敬畏的超越的时刻,会永恒地改变我们对这个世界之生活的体验。”如果我们知道感恩,我们就会敬畏祂,而这种敬畏感会帮助我们去省察我们的生活,看我们要如何活在祂的面前——过一个讨祂喜悦的生活,一个不至于羞愧的一生。

Deu 8:7-10 因为耶和华你神领你进入美地,那地有河,有泉,有源,从山谷中流出水来。 8 那地有小麦、大麦、葡萄树、无花果树、石榴树、橄榄树,和蜜。 9 你在那地不缺食物,一无所缺。那地的石头是铁,山内可以挖铜。 10 你吃得饱足,就要称颂耶和华你的神,因他将那美地赐给你了。」

延伸阅读:
49285014;代上1614-18;俄1921;徒71-34


5.被逐出应许之地

经文:利未记1824-30

18:26-28 故此,你们要守我的律例典章。这一切可憎恶的事,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都不可行,……免得你们玷污那地的时候,地就把你们吐出,像吐出在你们以先的国民一样。

当神在古时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时,祂吩咐以色列人说,他们如果想要保有那地,就必须要顺服。例如,申命记819-20警告古时的以色列人,不可忘记耶和华神,以免全能者会毁灭他们,如同迦南人在约书亚的手中遭到祂的毁灭一样。显然,神知道以色列无法完美地守住这个约;因此,祂设立了献祭的制度。然而献祭无法为滔天的罪行、不悔改的罪代赎(撒上1522-23;何66),因此,以色列人必须在大致上顺服律法;与此同时,他们也必须明白他们的邪恶多么深重,必须仰望弥赛亚,来代表他们完美地遵行律法(加310-29)。

要保有迦南地,神呼召以色列民遵行律法,喜爱律法,也就是说要充满信心来遵行祂的旨意,为罪痛悔,并认识到他们自己里面的无能,无法成为圣洁(赛661-2)。如果外邦的迦南人因为没有尊崇上帝,不感谢祂而最终使他们从那地被赶出去,那么,神岂能不把以色列也同样赶出去,特别是因为他们违反了神唯独只对他们颁发的典章呢?这就是今天的信息。迦南人明明地偏离神的道路——行淫乱、同性恋行为,儿童献祭,兽交等等滔天大罪,使得他们失去他们的土地,而如果以色列也跟随这些异教徒的脚步,他们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利18章)。

Isa 66:1-2 耶和华如此说: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脚凳。你们要为我造何等的殿宇?那里是我安息的地方呢? 2 耶和华说:这一切都是我手所造的,所以就都有了。但我所看顾的,就是虚心(原文作贫穷)痛悔、因我话而战兢的人。

我们在这段经文中看到,罪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侮辱创造主的圣洁,玷污了创造的本身。24-30节把迦南地予以人格化,上帝对外邦人的审判和地吐出它的居民被联系在一起。也许我们会猜想,当托尔金(J. R. R. Tolkien)在他的小说的《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中,描述树精(Ents)被萨鲁曼(Saruman)和属他的半兽人(orcs)的邪恶所激怒,是不是想到这段经文。托尔金这样描述树人,他们“吼叫、咆哮、吹号,直到石块崩裂,发出巨响……一次再一次……树精迈开大步,像暴风呼啸而过……把石板像树叶一般抛入空中……”应许之地是为神的荣耀所造,当其上的居民不知悔改,拒绝上帝的律法,地也要拒绝其上的居民。

延伸阅读:
2022-26;启612-17


6.专文:新天新地

长久以来,读者和圣经注释家一直对启示录的内容感到困惑。他们对一些关键经文的意义,也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宗派对一些经文上的观念更是南辕北辙。也许,有些人会认为启示录实在是太隐晦了,对现代社会中的教会是不会有太大帮助的。

然而,使徒约翰当初写这卷书的目的,绝对不是故意要让人看不懂。这是一个启示——天启或揭示,是圣灵透过使徒约翰,好让我们对一些事请看得更为清楚,并不是要遮蔽这些事情的真相。启示录可以说是整本圣经的房角石,它启开了舞台的布幕,使我们得以见到宇宙的大脑,好让我们信心的眼睛不至于被我们生活的处境所蒙蔽。

对生活在拔摩岛的约翰来说,这个地球只是一个冷酷、充满敌意的地方,一个试炼与迫害的舞台(启19)。当地中海的海浪击打拔摩岛岸边的礁石的时候,天堂一定显得非常遥远。

因此,耶稣基督赐给约翰一个未来的异象,好鼓舞约翰,也透过约翰激励所有世代的神的子民。主耶稣揭开历史的帕子,让我们得以“听见这书上的预言”(启2218)。

祂使用一个非常特殊的方式,在人能够理解的层面,显明祂的恩慈——约翰的异象充满着一些用词,图像和图画,是初代新约教会所非常熟悉的。对他们来说(也同时是对我们说的),启示录中并没有什么新的内容;其实,它只是把圣经中一些重要的主题结合在一期,这些主题是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启示给但以理,撒迦利亚,以西结和摩西等先知的。如果我们能像早期的基督徒那样熟悉旧约,我们就一定会和他们一样,能很快明白启示录的主题。

如此,我们不会感到意外,当启示录来到结尾时,圣经的车轮已经转了一大圈,新回到一开始的主题。起初,上帝创造了天地(创11)。最后,上帝创造了新天新地(启211)。约翰在创世记之原先创造叙事的基础上,描述了一个新的——也是最后的——乐园。这个最后的乐园,不仅反映出原先乐园的细节,更是超越了原先的乐园,呼应着上帝为第一个人亚当所预备的新妇(创222-25)。约翰写到,教会就像个新娘子,已经为婚礼打扮好、预备好,准备迎接耶稣,这位末后的亚当。旧约的会幕具有重大的意义,代表神与祂的子民同在。这个图象,从创世记就已经开始描绘。约翰在这个基础上写到,将会有一个天上永恒的帐幕,神要与祂的子民同在。

约翰所看到的异象,即神的子民的一个新的居所,布满了旧约的暗示、语言和比喻,那是从创世记就开始描绘的场景。这完全是因为从一开始,上帝对未来就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目前的这个创造,如同会幕一样,是照着天上的样式作的(来923),它的意义乃是指向最终的实体。即使是在第一个创造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上帝对最终创造的心意。当上帝起初创造天地时,祂脑海中已经有了永恒的新天新地。

9:23 照著天上样式作的物件必须用这些祭物去洁净;但那天上的本物自然当用更美的祭物去洁净。

这意味着,在约翰的异象中,他看到的是恩典最终恢复了罪所破坏的一切。第一个亚当被赶出旧的乐园;而今,末后的亚当重新进入新的乐园。无论我们是把这个新天新地看作一个全新的创造,或是把它视为一个对原有之创造的恢复,它都是神的子民所切望等候的最后居所(彼后313);当最后的那日来临时,会消弭眼前的创造所发出的叹息(罗822-23)。

彼后 3:13 但我们照他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
8:22-23 我们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 23 不但如此,就是我们这有圣灵初结果子的,也是自己心里叹息,等候得著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

这个新造有一个有趣的特色,就是海不会再有了(启211)。对约翰来说,被放逐到一个岛上,而把所有的海都除去,意味着神的子民彼此再也不会再有分隔。但是从神的子民的经历这个背景来看,这也意味着再也不会有任何的危险——毕竟,那邪恶的兽是从海而来的(启131)。邪恶的兽是教会的对头,从人那里接受敬拜。而代表淫乱的古代另一座城市——巴比伦,也是一座靠海的城市。她因为靠海而成就了她的富裕(启1817-19)。不再有海是一个象征,代表咒诅不再有了,而且,那最后的争战已经结束,神已经得胜。

因此,约翰是从圣经的叙事中,汲取出这些伟大的主题,描绘出有福之人最后景况的一幅文字图画。在这幅图画中,神为祂的子民重新创造了一个乐园,完成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成圣的工作,好让他们配得成为祂儿子的新妇,且住在他们当中。

但上帝所作的远超过这个。祂扮演温柔的父母的角色,擦去祂儿女的眼泪(启214)。让他们哭泣的事——死亡,悲哀,疼痛,都会从这个得赎的新世界中被抹去。在这个花园中,不再会有刺,因为将刺戴在头上作为冠冕的那位,如今已经为那些配得事奉祂的君王和祭司,预备了一个地方。最终,耶稣就是这个世界的荣耀。


7.埃及地

经文:出埃及記18-14

1:8-9 有不认识约瑟的新王起来,治理埃及, 9 对他的百姓说:「看哪,这以色列民比我们还多,又比我们强盛。

以色列在获得神的拯救脱离埃及之后,才获得神应许的产业,进入应许之地。因此,埃及在救赎历史当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是象征性的角色)。起初,埃及十分优待亚伯拉罕肉身的后裔,在饥荒中,为雅各和他的儿子们提供食物和居所(创4614712)。然而,这个好处不是永恒的,当以色列人渐渐壮大,古埃及帝国也变成以色列最大的敌人。

埃及成为以色列的敌人,大概发生在约瑟死后230年左右,当时的法老是阿摩西斯(Amosis),许多学者认为他就是出埃及记18所说的“新王”。这位法老(当时是埃及的西克索Hyskos王朝)把闪族人赶出埃及,这说明他对其他闪族人,包括以色列人也缺乏同情心。无论如何,今天这段经文中所提到的这位法老,表明他对以色列人的惧怕,怕他们人数太多(9-10节),随时会与埃及的敌人联手,以便逃离埃及。

法老王所担心的,间接帮助历史学家肯定了出埃及的史实。歌珊地,就是以色列人定居之地(创4727)。传统上,那是从西奈半岛入侵埃及的战略要地。因此,法老王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何况,埃及人也许仍然记得雅各的葬礼,以及以色列人多么盼望移居到其他地方(创501-14)。不过,我们也要留意,法老王的担心恐吓也多半是政治宣传的技俩,因为以色列人早已过惯了安逸的生活,已经没有与埃及帝国敌对的雄心大志了。

有一位圣经注释家提到,神在约中赐给信徒的祝福,常常会引起非信徒的嫉妒,这似乎也是法老王仇恨以色列人的原因之一。因此,他压榨以色列人,奴役他们,想要阻止这个国家的成长(出111)。然而,和历史上其他的例子一样,压迫神的百姓带来的往往恰是另一种后果,以色列人越受压迫,“他们就约发多起来,越发蔓延”(12-14节)。对埃及的领导层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讯号,说明他们对以色列人的敌意,绝对达不到它想要达成的目的。

延伸阅读:
撒上18章;赛301-17;结291-16;罗1111-12


8.埃及得赎

经文:以赛亚书1916-25

Isa 19:21 耶和华必被埃及人所认识。在那日,埃及人必认识耶和华,也要献祭物和供物敬拜他,并向耶和华许愿还愿。

在摩西的一生中,埃及一直是以色列人最大的敌人之一。但是,在摩西五经(创世记到申命记)中,有一些线索表明,这种仇敌的状态并不是永远的。当以色列人要进入应许之地前,上帝向摩西启示,当时与以色列一起离开埃及的埃及人的第三代子孙,可以加入神子民的会(申237-8)。这一个世代的埃及人,大概已经不像出埃及时的埃及人一般,那么仇视以色列人,他们愿意事奉真神——万军之耶和华。
23:7-8 「不可憎恶以东人,因为他是你的弟兄。不可憎恶埃及人,因为你在他的地上作过寄居的。 8 他们第三代子孙可以入耶和华的会。」

之后,在以赛亚的生涯中,全能者更清楚显明,埃及不再是以色列的敌人。今天这段经文在期待有一天,埃及人会加入神的子民,一同来敬拜耶和华,以色列的圣约之主。我们在以赛亚书1918看到这个教导,那里说埃及有五座城的人会说迦南话——希伯来话,占领迦南地的以色列人所用的语言。埃及会变成以色列的盟友,接受以色列的信仰,就是根植于对耶和华的敬畏的信仰。
Isa 19:18 当那日,埃及地必有五城的人说迦南的方言,又指著万军之耶和华起誓。有一城必称为「灭亡城」。

以赛亚接着在19-22节教导,埃及在末日时会认识耶和华,不是以审判官来认识祂,而是以救赎主来认识祂。异教的祭坛和假神终将消逝,因埃及人不会再敬拜偶像。在出埃及时,耶和华显现祂的荣耀,在红海消灭了埃及的军队(出1417-18)。而在末后的时代(末后的日子),祂要借着打碎埃及的硬心,代之以愿意事奉祂的肉心,来显明祂的荣耀。

最特别的是,以残酷著名的亚述军队也会与埃及和好,在末日时也会敬拜耶和华(赛1923-25)。传统上,埃及和亚述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但是当这两个国家间的大道被建立起来后,他们会变成朋友(23节),他们之间的沟通会毫无拦阻。此外,亚述也会和埃及一样,加入以色列人,成为耶和华圣洁的百姓(24-25节)。当福音向外广传,教会中“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都被建造成为永生上帝灵宫的一部分是,这个预言就得到了应验。

参考经文:
19:23-25 当那日,必有从埃及通亚述去的大道。亚述人要进入埃及,埃及人也进入亚述;埃及人要与亚述人一同敬拜耶和华。 24 当那日,以色列必与埃及、亚述三国一律,使地上的人得福; 25 因为万军之耶和华赐福给他们,说:「埃及我的百姓,亚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产业,都有福了!」

3:28 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

彼前2:4-6 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弃的,却是被神所拣选、所宝贵的。 5 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藉著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 6 因为经上说:看哪,我把所拣选、所宝贵的房角石安放在锡安;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

延伸阅读:
121-3;诗6882篇;赛21-4;徒21-11


9.神的儿子被召  

经文:马太福音213-15

太马2:15 这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说:「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

虽然埃及与以色列为敌(出11210),神从奴役中拯救祂的百姓,并摧毁法老王的军队(出14章),并不是祂对埃及这个国家的人民最终的旨意。耶和华拯救以色列人的目的是要让他们成为外邦人的光(赛491-6)。神赐下这个呼召,好让所有民族的人都会信靠耶和华,甚至包括埃及人(诗6829828;赛1916-25)。

49:1-6 众海岛啊,当听我言!远方的众民哪,留心而听!自我出胎,耶和华就选召我;自出母腹,他就提我的名。 2 他使我的口如快刀,将我藏在他手荫之下;又使我成为磨亮的箭,将我藏在他箭袋之中; 3 对我说:你是我的仆人以色列;我必因你得荣耀。 4 我却说:我劳碌是徒然;我尽力是虚无虚空。然而,我当得的理必在耶和华那里;我的赏赐必在我神那里。 5 耶和华从我出胎,造就我作他的仆人,要使雅各归向他,使以色列到他那里聚集。原来耶和华看我为尊贵;我的神也成为我的力量。 6 现在他说:你作我的仆人,使雅各众支派复兴,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归回尚为小事,我还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极。

以色列被召的目的,就是要完成全世界的救恩。神从埃及召出以色列,就是要让以色列成为救赎埃及的器皿。然而我们知道,以色列国作为一个整体,并没有完成这个呼召。的确,圣灵使用个别以色列人的信心,例如拿俄米和被送到耶利哥城的两个探子,呼召个别的外邦人归信,如路得和喇合(书2;得1)。然而,以色列百姓作为一个整体,没有能完成他们的任务,反而去追随外邦的假神,在他们周围的列国中敬拜(耶1614-21)。

16:14-21 耶和华说:「日子将到,人必不再指着那领以色列人从埃及地上来之永生的耶和华起誓, 15 却要指着那领以色列人从北方之地,并赶他们到的各国上来之永生的耶和华起誓,并且我要领他们再入我从前赐给他们列祖之地。」 16 耶和华说:「我要召许多打鱼的把以色列人打上来,然后我要召许多打猎的,从各山上、各冈上、各石穴中猎取他们。 17 因我的眼目察看他们的一切行为;他们不能在我面前遮掩,他们的罪孽也不能在我眼前隐藏。 18 我先要加倍报应他们的罪孽和罪恶;因为他们用可憎之尸玷污我的地土,又用可厌之物充满我的产业。」 19 耶和华啊,你是我的力量,是我的保障;在苦难之日是我的避难所。列国人必从地极来到你这里,说:我们列祖所承受的,不过是虚假,是虚空无益之物。 20 人岂可为自己制造神呢?其实这不是神。 21 耶和华说:「我要使他们知道,就是这一次使他们知道我的手和我的能力。他们就知道我的名是耶和华了。」

上帝大可放弃祂塑造以色列的计划。祂从埃及召他们出来,成为外邦人的光,然而他们却没有完成对外邦人见证的任务。然而神并没有这样做,如同今天的经文所启示的。马太福音213-15描述耶稣逃到埃及,并回到加利利,要应验最先在何西阿书111所作的预言。在原来的上下文中,这个在何西阿书中的预言,本来是指耶和华首先呼召以色列(祂的儿子)离开埃及,好成为世上的光。因为以色列没有成为那光,上帝就差派祂的儿子来完成祂的百姓所没有完成的。耶稣会成为新的以色列,毫不犹豫地来遵行祂天父的旨意,并成为世上的光(约812),拯救各种背景中的男男女女,进入到与那位唯一的真神相交的团契之中。耶稣基督是真以色列,祂会把许多人倂入祂的身体,和他们分享祂作为世界的光的职分,吸引万国来归向祂(太514)。

耶和华从埃及救赎以色列,以拯救埃及,也包括全世界。当他们失败后,祂就差祂忠心的独生子,带祂离开埃及,以救赎埃及,亚述和全世界(赛1919-24;约316)。

延伸阅读:
25;林后41-6;腓214-18;彼前29-10


10.從埃及出走


经文:出埃及記14章。

14:31 以色列人看见耶和华向埃及人所行的大事,就敬畏耶和华,又信服他和他的仆人摩西。

圣经中描写救恩最重要的一个象征(metaphor)就是从敌人的手中得到释放。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就是救恩的一个象征性的行动。它是神的救赎作为,搭救祂的百姓脱离奴役。

以色列人从法老王和他的军队手中得救,最后終于在度过红海时完成了(见出埃及记14章)。在这个记载中,我们可以学到关于神如何行事的几件事。首先,我们学到一个事实,就是有些事情虽然不在我们的意料之内,但是神为了推展祂的计划,却是祂喜悦做的。在1-4节,耶和华吩咐摩西,要祂的百姓“转回”,好迷惑埃及人,让埃及人以为以色列人迷路了。神没有引导以色列人走最直接的路径,反而要他们绕远路,这当然是以色列人难以明白的。但是我们在第4节看到,上帝拯救百姓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他们的好处,而是为了祂的荣耀,而在出埃及这个例子上,要百姓转回、绕道,是要藉此在法老王身上彰显神的荣耀。当事情没有照我们所理解的发生,或上帝呼召我们去做我们感到困惑的事情时,我们可以确定,神是要在这件事上得到荣耀。

不出意料之外,神的计划完美地实现了,法老王果真误解了以色列人转回的动作,他以为他会重新得到这些刚刚才逃离他手中的奴隶(5-8节)。这也让以色列人处于一个危险的处境中。当埃及军队奋力追赶,快要追上他们时,以色列人就直接面对死亡的威胁。因此他们向上帝哭求。在危急时,这永远是正确的抉择(10-14节;参约拿书第2章)。这样,以色列人就被困在大海和当时最强盛的军队之间(出149)。除了造物主自己以外,以色列人没有可以倚靠的。

这正是神要祂的百姓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功课——救恩唯独出于神自己。在祂的吩咐下,摩西举起他的仗,大海在长夜中就分开为两半,以色列人安全地从中走过,而埃及军队则全军覆没,被淹死在海中(15-31节),这阐明了耶和华的拯救的两面:祂百姓的救恩,以及对敌人的审判。靠我们自己,无法击败罪这个残酷的主人——撒但和牠的爪牙。只有神可以拯救我们。

延伸阅读:
99-11;诗136;何134;提后18-11


11.神召出祂的儿子 

经文:何西阿书11

11:5 他们必不归回埃及地,亚述人却要作他们的王,因他们不肯归向我。

以色列人脱离埃及的奴役,离开埃及后,本应该从此信服,他们需要以感恩的心来事奉耶和华,因为神从法老和他的军队手中,搭救了他们(出1430-31)。然而,正如后来的以色列历史所告诉我们的,以色列百姓作为一个整体,从来没有学会这个重要的教训。就在神搭救他们离开红海之后,以色列人就在西奈山山脚下,背弃耶和华,用错误的方法,藉著敬拜金牛犊来敬拜祂(出32章)。这个事件只是预告将来的背道,因为接下来的整个旧约历史,主要是在记录以色列如何地不忠,背弃了全能的主耶和华(王上1421-31;王下177-23)。

在这段历史中,上帝一再差遣先知,呼召祂的百姓悔改,离弃偶像,回到对唯一真神的敬拜。其中一位是何西阿。他是主前8世纪时,北国以色列的一位先知。在今天经文中,他控诉以法莲(就是指整个北国),对偶像的敬拜。何西阿提醒以色列百姓,上帝曾搭救他们脱离埃及,收养他们,做祂的儿子。他哀哭以色列百姓的不忠,竟然离弃他们的救赎主,转而敬拜别神,就像一个不贞的妻子,转而追随别的恋人(何112-4;见12)。

因为他们犯罪不知悔改,以色列百姓就会流落到亚述,而不是到埃及(5-7节)。实际上,这应验了一个预言,就是不忠的以色列会回到“埃及”——这里的埃及,在申命记2868是指奴役的状态。何西阿说,北国不会回到埃及,因为他们实际上不是回到埃及帝国去作奴隶,反而,他们会被掳到亚述帝国,在那里为奴,事奉亚述人。就这个意义来说,他们会回到埃及,因为他们会回到被奴役的状态。
Deu 28:68 耶和华必使你坐船回埃及去,走我曾告诉你不得再见的路;在那里你必卖己身与仇敌作奴婢,却无人买。」

因此,第一次的出埃及,是作为一个未来事件的预表(type)。神的子民必须要经历一个新的出埃及,以脱离罪这个主人的手,因为這個主人不断引诱他们離棄耶和华。何西阿书118-12也预告了这个新的出埃及,在这里,上帝保证最终不会离弃以法莲和犹大。这个出埃及,最终会在神的儿子自己身上得着应验(太213-15)。

2:13-15 他们去後,有主的使者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著小孩子同他母亲逃往埃及,住在那里,等我吩咐你;因为希律必寻找小孩子,要除灭他。」 14 约瑟就起来,夜间带著小孩子和他母亲往埃及去, 15 住在那里,直到希律死了。这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说:「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

延伸阅读:
6210-12;加41-7


12.我们的离罪出埃及
作者:Ken Jones

罗马书第6章是以一个有力且深刻的假设性问题开始的。这个问题源自在前几章(特别是3-5章)中,使徒保罗对靠着恩典、藉著信心而称义的教义的阐释。保罗已经论证到,上帝以祂的恩典,白白地称罪人为义,而不是因为他们顺服律法(324-28451-11)。这是因为基督的义已经归算给信徒,正如亚当的罪孽已经归算给所有的人类一样(512-19)。保罗对神的恩典的颂赞,在520达到了顶点:“罪在那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保罗知道反律法主义(antinomianism)的人会针对这个说法提出质疑,因此他在第6章一开头,就先做出回应:“这样,怎麽说呢?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一个斩钉截铁的“断乎不可”!保罗用这种强烈的口气的原因,是因为在耶稣基督里拥有信心的人,已经“向罪死了”。在3-4节中,保罗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真理,然后在第6章剩下的部分,他展开加以解释。基本的要点是,我们的信心使我们与基督的死、埋葬、复活联合——这个联合是由洗礼来表征的。我们可以考虑我们受洗归入基督的三个相关或重复性的真理:我们与基督的联合,这个联合的果效,以及根据这个果效所带给我们的劝勉。

首先,使徒保罗提出这个论点,就是信徒已经向罪死了,因为我们已经在基督的死和复活上与祂联合。在2-58节中,保罗用许多方法来复述这个事实,就是信徒已经在基督里死了,或与基督一同死了。歌罗西书33是这样表达的:“因为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 换句话说,与基督联合意味着祂不仅在我们的位置上为我们而死,祂也为我们承受了神的忿怒,因此,我们可以被神看为(藉著基督)我们实际上已经死在十字架上,并实在地承受了神的忿怒。在罗马书512-19中,保罗已经把我们与亚当的联合,和我们与基督的联合作出对比,但是在第6章中,他关心的焦点集中在我们与基督的联合。

在确立了我们与基督的死、埋葬、复活联合之后,保罗讨论了这个联合所带来的果效。在64,保罗说到,“我们藉著洗礼归入死,和祂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藉著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 这个新生的样式,不是一个“罪的奴仆”(被罪捆绑)的生命(6节),而是一个“脱离了罪”(第7节)的生命。保罗心中当然已经考虑到我们未来得荣耀的景况(58节),不过,他所关心的,更是直接与我们的成圣有关。与基督同死,意味着基督已经为我们的罪的刑罚付上了代价,使我们得以与神和好。神的忿怒已经得到平息,我们与神之间因此存在着和平。我们与基督一同复活,进入一个“新生的样式”,说明我们现在向神是活的(alive to God)(11节)。这与我们在得到重生、与神和好之前,是完全相反的状况(弗21-3)。你会注意到,罗马书62-10是用一个祈使的语气。换句话说,保罗不是在提出一个命令或条件,反而,他只是表达在基督耶稣里的人,真实的情形是什么。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接下来的劝勉,不能被视为要得到基督的死的福分的条件,而是参与基督的死、埋葬、复活的结果。

这就带领我们来看保罗根据我们与基督的联合及其果效,所提出的劝勉。在11-13节中,保罗说我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所以,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也不要将你们的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相反地,我们“倒要像从死里复活的人,将自己献给神,并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这整章的论证是说,我们与基督联合意味着基督已经付上了罪的刑罚,而罪的辖制就被打破了。所有在基督里的人,如今有能力对不义的事说不,并有意识地(时时刻刻思想着)向神的荣耀而活。保罗在这里没有铺陈整个成圣的过程(77-25),只是简单扼要地说明神藉著祂儿子所赐给我们的恩典,不应该会让我们过一个放荡的生活。相反地,无穷的恩典应该成为我们每天追求公义生活的动力与能力,使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


13.要刚强壮胆 

经文:约书亚记第一章

1:9 我岂没有吩咐你吗?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因为你无论往那里去,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

出埃及之后,并经过旷野漂流的时期,以色列这个国家终于进入迦南地,要夺取神应许他们的土地。约书亚带领这个征战,让以色列可以在应许之地确立他们的生存,他也成为一个关键的人物,在整本圣经正典中,被视为信徒的一个典范。我们在接下来的几周当中,会更仔细地查考约书亚的生平和经历。

约书亚可以和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将领齐名。我们应该留意到,他的生涯应该早在他在摩西死后,被任命为以色列人的领袖(书11-2)之前就开始了。他是摩西最重要的左右手之一(出2413),也是两个相信神必定会与以色列同在,征服迦南地的两个探子之一(民145-10)。

根据耶和华的旨意,摩西任命约书亚继承他的职位(民311-8)。摩西死后,全能者也临到约书亚,确认这个拣选,并鼓励他出发去占领那地(书11-9)。神吩咐约书亚占领迦南地,其实只是呼召他在历史中实现神早在约书亚诞生前就决定好了的事情。既然神起誓要把迦南地赐给祂的百姓(第6节;见创15),约书亚可以确信,他必定可以达成他的任务。毕竟,我们的创造者一定会信守祂的应许,而祂应许要与约书亚同在,无论他到哪里,都会与他同在,赐给他力量(书159)。

这个圣约之同在(covenantal presence)的保证,是神赐给祂百姓的最伟大的福分之一,也是一个对先祖的应许的复述(创2810-15)。此外,这也是今天透过基督要给我们的应许(来135)。不过,我们应该记得,这是与我们同在的应许,而不是应许我们的生活中不会遭人伤害,遭受苦难或困难。的确,神保证我们会经过死荫的幽谷,不会遭害,但是同样确定的是我们的大牧人会与我们同行,一起走过这个幽谷;祂不会撇弃我们(诗234)。

然而,神没有应许,我们时时刻刻都会感觉到祂的同在。感谢神,我们不必用感觉来决定神的话是否真实,无论我们是否感觉到祂的同在,神一定会帮助我们。

延伸阅读:
431;王上191-18;约1415-31;林后1311


14.耶利哥城的陷落


经文:约书亚记第6

6:20 於是百姓呼喊,祭司也吹角。百姓听见角声,便大声呼喊,城墙就塌陷,百姓便上去进城,各人往前直上,将城夺取;

约书亚得到神赋予的使命,要带领以色列人进迦南。他派遣敬畏耶和华的探子进入迦南等地(第2章)。在过了约旦河后,以色列人来到耶利哥。约书亚在这里遇见一个人。许多学者认为这个人是道成肉身前的神的儿子的显现(3-5章)。

耶利哥城位于应许之地的外围,以色列人若要占领迦南地,这是一个关键的城市。这解释了在约书亚记第6章,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的篇幅来解释以色列人如何攻取耶利哥城。如同古代世界的习惯,耶利哥城也建有围墙,主要的目的是护卫,抵抗敌人的攻击。有了这道障碍,耶利哥城算是滴水不漏了,可以抵挡外敌的入侵,因为要夺占此城,必须先通过这道坚固的城墙。

当然,这道围墙是挡不住我们伟大的造物主的,而我们也都熟悉祂是如何带领以色列人夺取了这个城市。以色列人抬着约柜围绕耶利哥城,一天一次,一连六天,祭司且要不停地吹着号角(书61-14)。根据神的指示,以色列人在第七日绕城七次,吹着号角,然后他们就呼喊,之后,城墙就被耶和华的能力所摧毁,而百姓就攻占了那城,将所有人杀尽,夺取了其中所有的物,只除了喇合和她的全家(15-27节)。

这种连孩童和动物都殺尽的做法,让许多人感到困扰,但是这种做法在古代战争中并非罕见。更重要的是上帝是赐生命的主,祂也有权柄取人的性命,而在进攻迦南地时,祂吩咐以色列百姓消灭所有的东西,不是因为以色列人本身是圣洁的,而是因为在迦南的异教徒自己的罪孽(创1512-21)。然而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并没有判定哪些人该杀,反而,是耶和华吩咐他们打一场在迦南地的圣战,是一场有限定范围,限定时间的圣战。神从来没有吩咐祂的百姓在任何时候都要消灭他们所有的敌人。最后,喇合与她全家的获救,表明即使是这场对抗迦南人的圣战,其对象也不是所有的迦南人。任何愿意转离罪、事奉耶和华的人,都会得到这位向以色列启示祂自己的创造主的赦免。

延伸阅读:
3350-56;书9;太1521-28;来1130-31


15.罪的严重性

经文:约书亚记第7
7:1 以色列人在当灭的物上犯了罪;因为犹大支派中,谢拉的曾孙,撒底的孙子,迦米的儿子亚干取了当灭的物;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以色列人发作。

昨天我们对我们的研读作了一个初步的总结,就是我们如何看待圣战,以及以色列人借着把耶利哥城所有的东西都灭尽了,把这些东西都献给耶和华(书620-21)。上帝给以色列人的这个“除灭”或cherem(指“当灭之物”)的战争的命令,实际上可以追溯到摩西的时代,这是神向祂百姓所启示的律法(利2728-29)。事实上,要想在占领迦南地的战争中获胜,取决于以色列百姓是否忠心地执行这个命令(申2017-18)。

Lev 27:28-29 「但一切永献的,就是人从他所有永献给耶和华的,无论是人,是牲畜,是他承受为业的地,都不可卖,也不可赎。凡永献的是归给耶和华为至圣。 29 凡从人中当灭的都不可赎,必被治死。」
Deu 20:17-18 只要照耶和华你神所吩咐的将这赫人、亚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都灭绝净尽, 18 免得他们教导你们学习一切可憎恶的事,就是他们向自己神所行的,以致你们得罪耶和华你们的神。

今天的经文记载了这么一个事件,以色列人从这个事件中学到不顺服这个重要的命令,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的教训。在耶利哥城陷落后,约书亚派遣了一队大约3000人的武力,去进攻艾城。但是以色列的军队却着实打了一个败仗,有36个人被杀害(书72-5)。这让约书亚在极度伤痛中向耶和华哀求,神带领以色列人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却让他们在艾城打了这样的败仗(6-9节)?

约书亚不明白这事。但是,当我们读到第一节所说的,我们就知道以色列民没有能像占领耶利哥城一样占领艾城的具体原因了。亚干(属犹大支派,就是君王的支派)没有把耶利哥城所有的物献给耶和华,反而为自己保留了一些东西(71)。而当我们的创造主对约书亚解释这点,所有的事情就开始水落石出了(10-12节)。这个罪之所以这么严重,需要对付,是因为这说明了神的圣洁,以及以色列的责任,而神也吩咐约书亚告诉百姓,他们为什么会在艾城受到审判,以及他们该怎么做(13-15节)。

这个初步的对以色列民的警告,应该让亚干直接来到神的面前悔改认罪。很不幸,这并没有发生。反而,亚干一直等到神在百姓面前指认他,他才承认犯罪(16-21节)。也许我们会以为,耶和华似乎是不公义的,因为即使在亚干和他全家都“悔改”之后,耶和华还是消灭了亚干和他的全家(22-26)。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亚干并不是出于自愿而认罪的,他的家人也是如此,说明他们不是真心的悔罪。加尔文解释这段经文时说,亚干并没有给出“悔改的确实证据;他只是在恐惧之下,公开地曝露了他本来想要隐瞒的事”。上帝总是会赦免真正悔改的人,但是没有真正的悔改,最终只会带来永恒的咒诅。

延伸阅读:
101-3;申1228;书8;徒51-11


16. 迎战敌人的同盟

经文:约书亚记第10

10:24 带出那五王到约书亚面前的时候,约书亚就召了以色列众人来,对那些和他同去的军长说:「你们近前来,把脚踏在这些王的颈项上。」他们就近前来,把脚踏在这些王的颈项上。

亚干的罪,从以色列人当中被除去(书710-26)之后,对艾城的第二次攻击就成功了。约书亚和以色列百姓夺取了那城,并把艾城中的一切居民尽行杀灭(81-29)。为了证明他们已经学会这个教训,约书亚就带领以色列人,重新与耶和华立约(830-35)。接着,以色列人受基遍人的骗,与他们讲和,容他们活着;基遍人甚至成为神的百姓的仆人(书9)。

在约书亚的时代,基遍是个很重要的城市。他们的领袖知道了艾城和耶利哥城的毁灭后,了解到他们无法和万军之耶和华对抗(922-27)。不过,约旦河西边其他的迦南地的王,仍旧形成一个对抗以色列的联盟(101),他们担心会永远失掉基遍,就想方设法要把基遍夺回来(101-4)。因此,耶路撒冷王,希伯崙王,耶末王,拉吉王,和伊矶伦王就率领大军北上,攻打基遍,想为迦南的居民夺回这座城市(第5节)。

紧接着就是约书亚的军队和迦南人的军队之间的战争——这是一场耶和华代表着以色列人,所介入的争战(6-15节)。在打败他们的敌人后,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就把脚踏在那些被打败的王的颈项上,作为这些王完全臣服与被击败的象征。随后,以色列人并杀了那五个敌对的王(16-28节)。

这章所描述的事件,以及迦南人强力地抵挡上帝与祂的百姓,让我们想起诗篇第2篇。那里描述地上的君王一起抵挡耶和华和祂的受膏的大卫式的君王(诗21-3)。竟然有人会以为他能成功地抵挡耶和华,实在是有够愚蠢的了,因此,每次当人展现他们的傲慢时,耶和华必这样嗤笑他们(4节)。上帝已经保证要把列国赐给大卫的儿子,作为他的基业,将地极赐给他作为田产(5-8节)。

这首诗篇最终在大卫的子孙,也是上帝永恒的独生子身上得到终极的应验。祂会把祂的脚放在祂敌人的颈项上,祂的敌人要臣服与祂,无论他们是否乐意(9-12节)。有些人会甘心乐意地荣耀圣子,以祂为避难所,其他人则会被迫臣服与祂的铁杖之下(9节),但是所有的人必要屈膝,向万王之王、万主之主跪拜(腓210)。
Php 2:10 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

延伸阅读:
撒下211-14;诗72;林前1525-27;启5


17. 分地

经文:约书亚记20

20:2-3 「你吩咐以色列人说:你们要照著我藉摩西所晓谕你们的,为自己设立逃城, 3 使那无心而误杀人的,可以逃到那里。这些城可以作你们逃避报血仇人的地方。

约书亚记的前半,记载了以色列大军进入应许之地,根据神的应许征服迦南居民的细节(1-12章;见创1512-21)。当以色列百姓顺服耶和华,并根据祂的命令争战,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就可以一再得胜,如同在耶利哥城,艾城,已经其他城市一样。

虽然以色列人节节获胜,但是约书亚并没有带领百姓完全征服迦南,而当他来到生命的终了时,还有许多“未得之地”(书131)。完全战胜迦南人的任务就留待未来的领袖来完成,这个事业要等到几百年后,到了大卫的时代才会完成;而即使是那时候,这个胜利也只是暂时的。不过,既然因着神信实的应许,这地必然会属于以色列,耶和华就要约书亚在以色列十二支派之间进行分地的事,虽然他们都还没有真的拥有这块土地的任何一部分(1321951)。

在以色列的土地中,一旦他们得到这地,就要设立逃城,这是我们在今天的经文中读到的。这些逃城实际上也是摩西律法的一部分(民359-15),显明在神在西奈山上所赐的律法中,也有神的恩典。古代世界中,家族的世仇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你杀了我的姐妹,即使是无心的,我也可能会杀了你的兄弟。然后,你的家族会要杀我的侄儿,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为那些犯了过失杀人罪的,预备一个地方,好让他们可以逃到那里,找到法律的保护,就为这种家族血仇的报复设下一个有力的检查点,而无辜者的生命就可以得到保护(书20)。

对过失杀人和预谋的谋杀作出区分,也澄清了人们关于旧约的一些错误观念。有许多人,无论是在教会中还是在社会上,以为摩西律法下的生活是非常艰困而严厉的,好像只要犯了一点“小”罪,就会遭到处决。这并不是真的。民数记3531告诉我们,只有那些不属杀人的死罪(即使我们今天所说的一级谋杀罪)才能用赎價来代替。在其他的情况,死刑是最严重的惩罚,而这要靠法官有智慧地使用法律,根据每个人特定的情况来断案。

35:31 故杀人、犯死罪的,你们不可收赎价代替他的命;他必被治死。

延伸阅读:
191-13;罗712


18. 专文:新约书亚
作者:Kim Riddlebarger

当耶和华的天使向马利亚(她已经许配给约瑟)显现时,天使告诉她,虽然她还没有出嫁,但是她会从圣灵的能力怀孕。天使也向约瑟显现,指示他关于他未来妻子的事:“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1)“耶稣”这名对我们来说太熟悉了,以至于我们会很容易就忽略了这个名在救赎历史上的重要性。

我们的主的名——“耶稣”说明了祂为何要来到地上——要把祂的子民从罪恶中拯救出来。Yeshua(“耶稣”)在希伯来文中是约书亚(Joshua,希伯来文是Yehoshua)的一个缩写,意思是“耶和华是救恩”(Yahweh is salvation)。“耶稣”这个名字的希腊文是Iesous。这个名字也把耶稣和救赎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联系起来——神使用他来拯救祂的百姓,带领他们进入应许之地。这个人就是Yehoshua(或希腊文的Iesous)。这个名字以拉丁文的“Joshua”(中译:约书亚)传递下来。

约书亚是以色列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他最早是以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在一场对抗亚玛力人的战役中,指挥以色列军队而崭露头角的(出178-16)。他被人视为摩西的帮手,和摩西摩西一同上西乃山领受耶和华的十诫(出2413以下)。圣经说,当摩西带领以色列人时,约书亚不曾离开会幕(出3311),也帮助摩西治理以色列这个国家(民1128)。

约书亚也是进入迦南地的十二个探子之一。他和迦勒从来不曾怀疑耶和华要把应许之地赐给以色列的应许,他们毫不惧怕残暴的迦南人。神因为其他十个探子的不信,以及百姓竟接受了这样的观念,就是神不会使以色列应许的胜利,就惩罚以色列。耶和华迫使这些不信的百姓在西奈旷野流浪,直到这不信的一代全部过去为止。约书亚因为信从耶和华的应许,神就允许他进入迦南地(民1430382665)。

约书亚从来没有被膏立行使先知、祭司或君王的职分,但是他被摩西,更重要的是耶和华神自己分别出来,担任以色列的领袖。摩西在百姓面前按手在约书亚头上,赐给他带领神的百姓的权柄(民2720-23)。摩西死后,耶和华下那个约书亚显现,确认他将要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书11-8)。

约书亚虽然不是耶稣的直系血亲,但是从许多方面来说,约书亚是基督的一个预表。约书亚不只是带领以色列百姓进入应许之地,他也在耶和华面前代表百姓,并作为耶和华的牧者来服事他们。约书亚虽然不是君王,却是以色列的领袖,具有君王的功能。他也执行一些弥赛亚的功能,预表大卫君王的职分。他虽然不是正式的先知,但是也把神的旨意传达给以色列百姓。他并没有作为圣约的中保,但是却是圣约的牧者,从这个角度来说,是提醒以色列人上帝的话,也就是在西奈山上所启示给他们的话(出34章),以及在何烈山(西奈山)平原所重新立的约(申52)。

不过,最重要的是约书亚带领神的百姓得到某种的“救恩”——不是指脱离罪的权势及罪带来的罪咎,而是指打败以色列进入应许之地时,阻挡他们的迦南部族,他们从这些敌人手中“得救”,并进入流奶与蜜之地。这是给以色列人奇妙的祝福,只要他们遵守约中的条件,他们会享受到这些福分——这些地上的福分如同约书亚的职事一样是转瞬即逝的。约书亚在110岁时过世。神如此记念他:“约书亚在世的日子,和约书亚死后,那些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一切事的长老还在世的日子,以色列人都事奉耶和华。”(书2431;新译本)

因此,天使吩咐约瑟,要他为马利亚受圣灵怀胎所生的孩子命名为“约书亚”,乃是具有非凡意义的。虽然约书亚是个有罪的人,他自己也需要救主,但是他带领神的百姓胜过迦南人的角色,是在预表那将要来的耶稣。主耶稣带领神的百姓胜过我们最大的仇敌——罪和死——透过耶稣的十字架与空坟。约书亚带领以色列百姓进入神应许给他们的地;而更伟大的约书亚,拿撒勒人耶稣则是要带领我们进入天上的城,一块充满纯净之喜悦的土地,那里不再会有悲哀,哭号与疼痛,我们会住在上帝的居所,直到永远。


19. 专文:王国的建立

经文:申命記1714-20

17:15 你总要立耶和华你神所拣选的人为王。必从你弟兄中立一人;不可立你弟兄以外的人为王。

在经过约书亚初步征服迦南地,以及士师这段时期之后,以色列人表达出他们想要有一个王的意愿(撒上第8章)。他们所以提出这个要求,是希望能像其他列国一样,有一个王能为他们争战(撒上820),而不是仰望耶和华,祂应许要为祂的百姓争战(出1414)。在撒母耳的年代,要求一个王就暗示着不让上帝作他们的王(撒上87-9)。

14:14 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你们只管静默,不要作声。
撒上 8:7-9 耶和华对撒母耳说:「百姓向你说的一切话,你只管依从;因为他们不是厌弃你,乃是厌弃我,不要我作他们的王。 8 自从我领他们出埃及到如今,他们常常离弃我,事奉别神。现在他们向你所行的,是照他们素来所行的。 9 故此你要依从他们的话,只是当警戒他们,告诉他们将来那王怎样管辖他们。」

重要的是,在百姓之要求的背后,透露出百姓的罪。这就是为什么撒母耳会皱眉头的原因。以色列想要一个王,这件事本身并不是邪恶的;如果他们以纯净的动机来寻求一个王,耶和华神一直是喜悦透过一个人间的代理,来治理祂的百姓的。今天这段经文就清楚说明了这点,而这段经文是早在以色列人要求撒母耳一个王之前就写好了的。的确,申命记1714-20期待着以色列会有一个王,这个王是神自己所拣选的(14-15节)。

这段经文定义了神所要的是怎样的君王。首先,这个王必须是一个以色列人,而不是外邦人(15节)。这会防止以色列人臣服于其他的王国,并防止他们受外人影响,引进假神。对这个王不能立许多妃嫔的警告,也是为了防止他们去敬拜偶像,以免他们的心偏离了他们的创造者(17节)。很不幸地,所罗门自己的一生,显明了这条律法的智慧(王上111-8)。这个王也必不可寻求过多的军事力量,无论是马匹或过多的金银(申1716-17)。

古代近东的君王,乃是以他们军队的大小,财宝,和妻妾的多寡来显明他们的尊贵。如此,我们就可以看到,以色列的王应该会迥异于异教国家的君王。以色列的王必须要臣服于上帝的律法(18-20节)。作为百姓的仆人,这个王也不能自外于神的律法,因为他和其他民众一样,都要受同样的命令和刑罚的管制。这就是西方的法律理论所强调的法律治理观。我们明白,这正是英国的《大宪章》(Magna Carta)第45条的精神:“不深通或不愿遵法律的人,不得委派担任法官、皇家总管、警察或地方官。”虽然我们不像以色列人一样生活在一个神权治理的国家,但是无论是世俗政府或教会的领袖们,他们自己都不是律法的本身。

延伸阅读:
撒下121-15上;王上21;徒1220-23;啟13


20. 希西家的愚蠢决定


经文:王下2012-21

王下20:16-17 以赛亚对希西家说:「你要听耶和华的话, 17 日子必到,凡你家里所有的,并你列祖积蓄到如今的,都要被掳到巴比伦去,不留下一样。这是耶和华说的。

昨天我们看到以色列的王,和寻常的百姓一样,都必须要顺服上帝的律法(申1718-20)。以色列的王作为百姓的代表,实际上有更大的责任,在所有的以色列面前,作为守约者的榜样,是所有以色列人可以效仿的。

然而,在旧约的王国中,没有多少时候,被拣选的王能履行这个责任。更多见的,是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的王,带领着百姓在事奉外邦的神(例如,王上151-8;王下1章),以及严重地违背了摩西的律法。不过,这个记录也不是全无可取之处,因为像犹大国的希西家和约西亚这样的王,还是对耶和华忠心的(王下181-8221-2)。

他们是公义的王,但是仍然无法毫无瑕疵地遵守上帝的约。列王纪下20章记录了巴比伦王比罗达巴拉但派遣使者到希西家那里,希西家就把他所有的财宝和军器,展示给这些使者看(12-13节)。显然,这是个错误,因为先知以赛亚斥责他,说这个来勘察希西家的实力的万国,就是那会掳掠他子孙的同一个王朝(14-19节)。以赛亚认为这个错误太大了,以至于也在他的书中记载了这件事(赛39)。申命记1766解释了希西家的错误。神的百姓的王不应该到埃及,为自己加添马匹(埃及是古近东军队的一个集中地)。

17:16 只是王不可为自己加添马匹,也不可使百姓回埃及去,为要加添他的马匹,因耶和华曾吩咐你们说:『不可再回那条路去。』

这实际上是个警告,要以色列不要与外国势力形成军事同盟,来加强以色列的军力,而希西家是清楚这个警告的。马太?亨利说,巴比伦王“发现他自己很感谢希西家……因为亚述的军力正在衰退,而他有理由认为他再也找不到一个更有价值,更强而有力的同盟了”。希西家已经成功地抵抗了亚述的西拿基立(王下18131937),而巴比伦前来叩门,看犹大是否能帮助他们抵抗这个共同的敌人——亚述帝国。希西家展示他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暗示形成一个同盟是可能的。

如果像希西家这样的好王也失败了,以色列对王国的盼望在哪里呢?他们唯一的盼望是上帝会把祂的弥赛亚放在大卫的宝座上(诗110)。

延伸阅读:
代下18;诗146;赛366;代下18-11


21. 永恒的治理

经文:哥林多前书1520-28

林前15:24-25 再後,末期到了,那时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与父神。 25 因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敌都放在他的脚下。

希西家和以色列与犹大国中其他公义的王,不是完美的人,他们无法保证以色列的王朝可以永久地确立。他们没有能完美全地信靠神(王下2012-19),伴随着其他恶王拜偶像的行为,招致了神公义的审判,使得神的百姓被掳到巴比伦,并夺去他们所曾享有的大卫宝座的荣耀(王下24-25章)。

然而,那些明白神的应许的百姓知道,王国不会永远失败。在第一世纪中,以色列忠心的儿女,如马利亚,撒迦利亚,西面,亚拿,他们明白终会有那么一天,大卫王国会得到恢复,会有一个新王要坐在上帝的右边(路146-5667-80222-38)。当然,这个王就是基督耶稣,祂复活之后,要升到天上,坐在大卫的宝座上(徒229-33)。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章描述了我们伟大的王的治理。

基督的复活是祂治理的起点(林前1520),因为若不是胜过死亡,耶稣无法坐在大卫的宝座上。保罗把我们救主的复活描述为是死人中初熟的果子,将犹太人对复活的期望彻底地更新,却仍然完全在圣经的架构之中。根据如但以理书121-2这样的经文,第一世纪的犹太人期待所有的人都会同时复活,但这不是神实现祂的计划的方式。祂在适当的时候,以恩典差下祂的儿子,高举祂,作为一个凭据,就是所有属祂的人在末日是会得到复活的身体,承受永生。如同犹太人献上初熟的果子,就代表来年的丰收一样(利239-14),同样,耶稣的复活也证明所有的死人都要复活(林前1521-23)。

我们的王耶稣,最后坐在大卫宝座上的君王,已经开始了祂的治理——这是一个无形的治理,直到祂所有的敌人都服在祂的脚下(24-28节)。

延伸阅读:
110;但231-45;太211-11;启1911-21


22. 神拣选以色列王

经文:撒上161-13

撒上16:7 耶和华却对撒母耳说:「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拣选他。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

要完整地讨论以色列的王国,就不能忽略大卫这一位旧约时代中,以色列最伟大的君王。在整本圣经中,大卫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重要性在旧约中逐渐发展,且进入到新约之中。

虽然扫罗是以色列的第一个君王,但是他的统治在上帝为祂的百姓设立一个忠心的王的计划中,只是一个短暂的过度。古谚说,“要谨慎你所许的愿,因为你有可能会达成这个愿望。”耶和华就是这样回应了以色列人的祈求,他们求耶和华像其他的列国一样,为他们立一个王(撒上81108)。扫罗并没有遵行神的命令(1510-11上),耶和华就丢弃了他,不过,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我们的创造主立扫罗为王,只是暂时“依从他们的话,为他们立王”(撒上822),和后来神说,“我已经为我自己预备了一个王”(I have provided for myself a king),实有天壤之别。就大卫而言,上帝不是“屈服”于以色列人的请求,给他们想要的,作为对他们的罪的审判(见罗124-25);反而,神是膏立大卫是要祝福祂的百姓。

撒上8:22 耶和华对撒母耳说:「你只管依从他们的话,为他们立王。」撒母耳对以色列人说:「你们各归各城去吧!」

撒上16:1 耶和华对撒母耳说:「我既厌弃扫罗作以色列的王,你为他悲伤要到几时呢?你将膏油盛满了角,我差遣你往伯利恒人耶西那里去;因为我在他众子之内,预定一个作王的。」

1:24-25 所以,神任凭他们逞著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体。 25 他们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称颂的,直到永远。阿们!

当神膏立大卫,带领祂的百姓,祂所看重的特质不一定是以色列人所看重的。我们所选的官员也许会根据他们的外交经历,教育背景,过去担任过的政治职位,或其他的要件。这些事情虽然不是不重要,但是当耶和华立大卫和他的后裔在以色列的宝座时,这些就只能是次要的。正如祂告诉撒母耳的,一个好的领袖,最重要的特质是在他的心(撒上167)——因为人的心是我们心灵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会掌管我们的理性,道德判断,敬虔,和感情。当耶和华拣选大卫时,祂要的是一个能“合祂心意”(撒上1314)的人。

撒上16:7 耶和华却对撒母耳说:「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拣选他。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

撒上13:14 现在你的王位必不长久。耶和华已经寻著一个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为你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你的。」

耶和华拣选了大卫这样的人,他是他兄弟中最小的,是一个谦卑的牧人,完全称不上有什么雄心大志(168-13)。大卫是合神心意的,不是因为他是完美的,而是因为他对圣灵的引导很敏感,而且当他犯罪时知道悔改(撒下2410-25;诗51)。愿神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合祂的心意。

延伸阅读:
王上153;代上1525-29;太313-17;帖前519


23. 与大卫立的永约

经文:诗篇8919-37

89:35-36 我一次指著自己的圣洁起誓:我决不向大卫说谎! 36 他的後裔要存到永远;他的宝座在我面前如日之恒一般。

如同撒母耳记上161-13所启示的,大卫自己没有什么好处,使他配得坐在以色列的宝座上。作者并没有详细说明他父亲耶西的血统,这正就是要说明他的血统是无关紧要的。大卫也是耶西的儿子中最小的,当他被膏立时,也许只有十一、二岁,而耶西也从来没有想到他是以色列王可能的候选人(11-12节)。的确,大卫有这俊美的容貌(12节),但是他一定不是以色列这块土地上唯一英俊的牧童。

因为大卫最后仍旧配不上这个宝座,他和他的子孙需要明白,他们唯独必须倚靠神才能坐在这个位子上,也必须信靠神会信守祂的应许。大卫的家人很难明白这个真理,但是对诗篇89篇的作者以斯拉人以探来说,并不困难。这首诗篇颂赞大卫的约,对大卫之约的祝福的描述,甚至比撒母耳记下第七章和历代志上第17章更为详尽。

我们在诗篇89篇看到,我们的创造主与大卫的关系,不是普通的圣约关系,因为在这个约中,耶和华喜悦与大卫分享祂的主权。有一位解经家证明到,如果我们比较论及大卫王的事,和论及上帝的事,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平行之处,对他们的描写是很类似的。例如,耶和华被高举(16-18节),而大卫的王位也被高举(19节);上帝打败祂的敌人(9-10节),大卫的仇敌也会在他面前被打碎(22-23节)。此外,耶和华掌管万有(5-12节),而大卫王则是“世上最高的君王”〈24-27节〉。

当然,只有上帝自己是配得所有这些尊荣的,而大卫和他所有的后裔,除了一位之外,并不配这些尊重。不过,耶和华仍然以恩典应许永远不会完全背弃大卫的世系。祂指着祂的圣洁起誓,来确认祂的爱,因没有比祂更大的可以指着起誓的(35-37节;参来613)。

然而,大卫其中的一个后裔配得与上帝分享尊荣,我们的造物主最终且要把荣耀唯独赐给祂的儿子。祂要为大卫百姓的罪承担仗的刑罚,这是大卫和他其他的后裔永远无法做到的(诗8930-34)。神应许大卫和他的后裔要赐给他们福分,但正如约翰?加尔文所写的,“从耶西的根所发的枝当中,这些话在最丰富的意义上得到了应验。”耶稣基督是道成肉身的神,大卫的子孙,耶西的枝,唯独能分享祂父神的荣耀。

延伸阅读:
11;路126-38


24. 专文:大卫之子,神的儿子
作者:John P. Sartelle

“……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後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罗13-4)道成肉身是基督教的必要条件(如果缺乏这个条件,基督教就无法成立)。神的儿子成为肉身,是耶稣基督的福音最基本的真理。使徒保罗在他写给罗马教会的神学论述,开头的这个陈述,大概会让罗马教会的信徒摸不着头绪。“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後裔生的”,暗示着基督从人而生的、属地的特性(希腊文的字面意义是“从大卫的精子[sperm]造的”(made of the sperm of David)。这对希腊人和罗马人来说简直是个丑闻。他们的神祗有时候会以人形来出现,但是他们是远超乎人类生命的原始与粗糙的。当他们出现时就已经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成人。任何一个尊贵的神都不会受从人而生这样的羞辱。

人的出生是最能代表人性,代表人地上的特质的一件事。即使是在美丽而干净的产房,一个婴孩的出生也是一个属地的画面。其中有疼痛,难忍的疼痛;还有汗水,血水,人的体液,胎盘,带血的脐带,等等,这些都是基督诞生时真实的情况。另外,还有母亲和婴孩的裸身。

耶稣的诞生就是这样——和你我的出生没有两样。不过,祂的成孕就和我们不同了。圣诞颂歌“马槽圣婴”(Away in a Manger)搞错了一件事,“众牲畜呜呜叫 圣婴忽惊醒 小小的主耶稣 却无啼哭声”。耶稣作为一个婴孩,不仅大声啼哭,祂也会遭受婴孩常见的病痛,也会长尿布疹。

耶稣的肉体被鞭子抽的皮开肉绽,深可见骨,彼拉多指着祂说:“你们看这个人!”(约195)的确,在那个时刻,耶稣的确看起来狼狈到了极点,非常值得人同情。人们转头不敢看这个快要被打成肉酱的人。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神祗是不会遭遇这种血淋淋的出生和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的。

这就是保罗所说的,“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的人。如假包换!保罗所宣讲的这个人,同时是人,也是神。然而,祂与其他的假神或其他所有的人都不同。雅典、罗马神庙中的神不会死,而血肉之体的人也不会从坟墓里复活。墓碑是为了纪念逝去的英雄人物的,而为这位神-人所立的纪念碑是血腥的十字架和一个空坟。没有神会以十字架来夸耀,也没有人会以空坟来自豪。

十九世纪一位非常博学的神学家James Henley Thornwell ,曾经写到耶稣所忍受的死亡与祂的复活。我特地影印了他书中的一页,以便可以时常翻看。以下是其中的一个片段:

“如果祂比神微小,祂就无法逃过死亡的毒害;祂永远无法脱离阴沉的黑暗,以祂的灵魂为罪献上馨香的祭。第三日的清晨——地上再没有一天的清晨会比那天更为荣耀的了——就这样为所有明白这个事件以及耶稣的神性的人,永远立定……除非祂能发出像神一样的雷声,担当无尽苦难的重担,祂就将永远沉睡在约瑟的坟中,不再醒来。那第三日,宣扬着祂的得胜,也按圣善的灵说,因为从死人中复活,以大能宣告祂是神的儿子。”

祂的使命完成了,但是祂并没有脱离祂复活的身体。祂带着在祂手上,脚上以及肋旁争战的伤痕升天了。早期教父亚他拿修曾经努力为耶稣的神性奋战,也付出许多代价,但是,他也深爱耶稣的人性:“地上的尘土如今坐在父神的右边。”当祂回来时,仍然会是这位同样的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後裔生的。

彼拉多大喊:“你们看这个人!”然后他问群众一个所有世代都要面对的问题:“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十字架吗?”(约1915)教会有时以拥抱耶稣的人性、排除祂的神性来回应这个问题。也有时候,教会是以拥抱祂的神性、排除祂的人性来回应这个问题。无论是否认祂的神性,还是否认祂的人性,都是一个邪恶的渎神的行为,是从撒但而来的。今天许多基督徒,对他们的宗派赞成堕胎或按立同性恋的牧师,觉得受到冒犯,这是正确的。然而,当同一个宗派在否认道成肉身的历史事实时,他们为什么不同样感觉受到冒犯?当他们的牧者,神父,或教会的成员说我们必须去掉这个耶稣同时是神和人的神话是,他们为什么不跳起来,竭力地反对?亲爱的读者,要否认耶稣的人性或祂的神性,就是在攻击福音的核心。如果我们否认这个必要的真理,那么,我们就失去了任何其他的圣经立场了。


25. 在西乃山山脚

经文:出埃及记19

19:18 西乃全山冒烟,因为耶和华在火中降於山上。山的烟气上腾,如烧窑一般,遍山大大的震动。

申命1714-20为以色列万国和大卫的治理立下了根基,说明神的子民唯一合法的君王是那能遵行祂律法的人。这个律法是在西乃山,用旧约(old covenant)的语言,以一种影子的形式所启示出来的。我们发现,在圣经中,西乃山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在旧约中逐渐展开,并在新约(new covenant)中得着应验。

西乃山是在出埃及记第三章首先出现的,不过,在那里,它被称作何烈山,也就是西乃山(按:和合本有时翻译为西奈山)的别名。上帝最早在西乃山向摩西启示祂自己,神呼召他去见法老。以色列人脱离埃及的奴役,离开埃及后,也来到西乃山,在这里领受神的律法。如此,西乃山可以被认为是耶和华启示1山,因为我们的创造主在这里把自己揭示出来。

在出埃及记19章,摩西给了我们一个默示的记载,说明当以色列人到达西乃山时所发生的事。神在第三天早晨,神在火中降在西乃山,伴随着雷轰,闪电和密云(16-19节),让以色列人知道祂的同在。这真是一个壮观的景色,而这是要提醒以色列民,那位拯救他们的主,不是一个他们可以轻慢的神。其他的圣经经文告诉我们,天使也与神同在(加拉太书319),他们对耶和华的降服,进一步表明了神的荣耀和权能。神的圣洁也是祂在西乃山向以色列民显现时,一个大有能力的主题。神也警告他们,不可摸那座山,以免他们被消灭(出199-15)。

虽然神在西乃山向祂的子民颁布了律法,出埃及记19章也告诉我们,神仍然是隐藏的。正如许多圣经注释家提到的,密云和烟气的出现,说明我们的主将祂完全的荣耀隐蔽起来,不让百姓看见。神颁布了祂的命令,但是祂没有向我们说明关于祂的所有的事情。这是一个我们需要谨记的重要原则,我们须要明白,神只向我们启示了我们所该知道的,我们不可以窥探神没有要启示给我们的事。正如马丁路德所说的,“神无论在哪里隐藏祂自己,不让我们知道的旨意,哪里就不是我们该关心的。”

延伸阅读:
申命记2929;伯411-6;但128-9;来21-4


26. 更完全的启示 

经文:诗篇681-18
68:8 那时,地见神的面而震动,天也落雨;西乃山见以色列神的面也震动。

西乃山虽然很重要,但它从来不是要作为神最后的启示,或甚至是祂启示作为的最高峰。这在耶和华在西乃旷野与以色列人会面时,就可以看出来,因为我们看到造物主如何用密云与烟气把自己遮盖起来(出1916-19),说明祂在这时候还不打算把自己完全显明出来。以色列人没有能在摩西上到西乃山上领受神的律法时(32章),不去拜偶像,也是另一个记号,表明虽然这是很重要的时间点,但是要把人从罪和撒但的捆绑中拯救出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诗篇68篇让我们确认这个观念,就是西乃山不是救赎历史的顶点。这首诗篇在颂赞耶和华在以色列历史上的工作,复述神伟大的救恩,以带领百姓赞美祂。大卫描述在旷野的一代,他们的出埃及和悖逆(第6节),然后是应许地的征服和定居(8-14节),最后,他记载了耶和华如何升到高天的圣所(15-18节)。这个理解部分是来自17节,而17节的希伯来原文是很难翻译的。不过,NIV的英文翻译似乎是最好的,直译为“主从西乃山来到祂的圣所中”(the Lord has come from Sinai into his sanctuary)。(按,中文引自新译本)。这是因为紧邻的上下文强调以色列从西乃山进入应许之地。神从西乃山出发;祂没有停在那里。如此,以色列也不应该认为在那里的启示就是神最后的话。

大卫在17-18节说到神要进入圣所,他实际上是在说耶和华要在耶路撒冷锡安山的圣殿作王。祂要以约柜为脚凳(王上282),至圣所和天上的宝殿就融合成为一体了。在那里,神要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住在那里,从那里,而不再是西乃山,耶和华要再次对祂的百姓说话。

以色列犯罪不知悔改,污染了圣所,使圣所不再适合作为神的宝殿,所以神最终是离开了圣所(以西结书第10章)。然而造我们的主应许,有一天要回到圣殿,在圣城中,以审判和救恩最清楚地显明祂自己(玛拉基书31-5)。而这在2000年前已经得到了应验,因祂在十架上,已经完全地显明祂的忿怒与怜悯(罗321-26)。

延伸阅读:
502536;赛42-6;亚81-8;启141-5


27. 不能震动的国  

经文:希伯来书1218-29

12:18-19 你们原不是来到那能摸的山;此山有火焰、密云、黑暗、暴风、 19 角声与说话的声音。那些听见这声音的,都求不要再向他们说话;

神在西乃山向祂的百姓显现,在救赎历史中是一个关键点。摩西领受了关于会幕及其布置细节的命令,以建造活动的圣所(出25-313544033)。圣所虽然及其华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进入圣所,享受耶和华的同在。只有利未的后裔,就是祭司支派,才能在会幕事奉。不过,既然以色列整个国家要作为祭司的国度在神面前事奉(191-6),如果一般的百姓不能进入会幕,这个职分最终如何得到应验呢?这暗示着西乃山仍未臻完美。必定还有一些事情有待成就,好让神的子民可以自由地进到神的面前。

之后,我们的造天地之主从西乃山进到锡安的圣殿(诗6815-18),进一步确认了西乃山,和在那里颁布的律法,其本质只是预备性的。但是即使在那里,一般的以色列民并无法直接进到耶和华的面前。要让神的百姓完全成为神的祭司,必须要有后续的步骤。

如同在今天的经文中看到的,这最后的一步,在主耶稣基督一生的事工中成全了。希伯来书一再清楚说明,西乃山之约只是天上实体的影子(来101-4)。主耶稣,以祂的赎罪大功,进到天上的圣所,流出宝血而洁净祂的子民,并让我们成为神真正的祭司(911-28)。因此,我们能充满信心、满有确据地来到父神面前(1019-22)。

因此,我们不是来到西乃山,那里有闪电雷鸣、暴风咆哮。反而,我们是来的“天上的耶路撒冷”,也就是我们能更清楚认识神的恩典的地方。我们比起在西乃山敬拜的以色列人,更具体地体验到了神的信实与守约(1218-24)。然而,伴随着这个来到天上圣所的特权,我们也有更大的责任,在信心中坚忍到底。在西乃山不知敬畏耶和华的人,没有能逃过审判。因此,我们若弃绝祂,怎能盼望可以逃罪呢(25-29节)?但是我们知道圣灵会在那些真心悔过归信的人身上工作,带领我们留心这个警告,并在信心中保守我们到底(腓16)。

1:6 我深信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

延伸阅读:
9;耶111-11;林前101-13;加4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