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聖靈的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聖靈的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04-20


圣灵的洗(Baptismin the Spirit)

聖經辭條

Baptism in the Spirit 圣灵的洗
此问题最好分开下面三部分来处理。

圣经方面

新约宣告具位格的圣灵(Holy Spirit)住在所有信徒的心中(徒二18;罗八9;加三2),作他们的印记、保证、媒介及初熟之果(罗八23;林后一22;弗一1314),以致他们的生命能永远与父及子有交通(约十七3;约壹一3)。新约启示的圣灵是一个有位格而又清楚明显的个体,祂说话、显示、见证、帮助、代求,而且是可以被伤害,可以向之撒谎的(约十六1315;罗八1626;弗四30;徒五3);透过圣灵,基督与人同在(约十四1618;弗三1617),使人与基督联合(弗四34)、重生(约三58;林后三6;多三5)、被光照(林前二1316;弗一17)、被改变(林后三18;加五2223),见证我们是被收纳为神的儿女,因而改变我们的自我认识(罗八16),帮助我们祷告(加四6;弗六18;犹20),并且赐下事奉所需的一切恩赐(林前十二411)。这种新约下的事工,全是以耶稣重回荣耀为基础(约七39,另参十七5;约二十22是一种预言行动),在五旬节开始(徒二),也是应验耶稣升天前说门徒要受圣灵的洗的预言(徒一5,十一16);约翰也曾作这样的预言︰那以后要来的主,将用圣灵施洗(可一8;太三11;路三16;约一33)。使徒行传则指出,圣灵的洗与成人的水礼是并行的(徒二38等),而灵洗似乎都是有些非常的事情发生,如说方言等;若没有,则看作是不正常或无效(徒八1417,十九16)。

上述种种与洗礼有关的圣灵恩赐,都有启导作用,在整个过程中与其它因素配合,能令信徒意识到他在基督里真是一个新造的人,是已被接纳,又是活在基督身体内的一个肢体(保罗就是用这样的意象来描写的,林前十二13)。五旬节发生的事告诉我们,圣灵的洗叫人活过来、被改变,又赐勇气,使人有能力,且在事奉上是有用的。
 
历史方面

按使徒行传第二章的记载,有人认为使徒时代的经验是一个模式,也是每一个基督徒应该追求的经验;这个看法在更正教较倾向敬虔的群体中,有好几种说法︰1.傅勒彻尔(John Fletcher, 172985)是约翰.韦斯利(J. Wesley)指定的继承人,他和其它改教教师均认为,圣灵的洗是可以重复的,目的是加强人过圣洁生活和事奉的能力。2.芬尼(Finney 芬尼)、慕迪(D. L. Moody, 183799)、妥锐(R. A. Torrey, 18561928)、慕安得烈(Murray 慕安得烈)、宣信(A. B. Simpson, 18441919)以及其它人同意上述的意见,但把圣灵的洗合并入韦斯利「第二次蒙福」的概念,指把生命提向一个恒久的新层次。3.五旬节会(Pentecostal Theology 五旬宗神学}*及灵恩运动的团体,大体上都是跟随韦斯利对圣灵的洗的看法,指个人生命完全接受圣灵的浇灌,并且借着个人的生活和表现,让圣灵彰显出来,包括满有确据,又热情洋溢,说方言,为基督说话的内在自由,以及为事奉而有的种种恩赐,包括(按他们的自称)先知和医治的恩赐。他们常认为说方言是灵洗的试金石(参圣灵的恩赐,Gifts of the Spirit)。
 
神学方面
1.哥林多前书十二章说所有信徒均已受圣灵的洗,明显地不是指所有信徒都会说方言(30节),因此很难说说方言是灵洗的试金石。2.使徒的经验是有两个阶段的,就是先悔改重生,然后得着圣灵,两个阶段在时间上是有距离的,最自然的解释,就是因为他们得救的时候,还未赐下圣灵(圣灵的降下开始了新约事奉的时代);再者,他们均希望信徒自得救后,就开始投入事奉(徒二38,五32),因此我们不能把使徒两个阶段的经验,看作是普世的标准。3.既然一切灵浸的经验,基本上都是加强见证神的爱,以及帮助信徒在这爱中得以信心稳固,因此要解释他们这种经验,最妥当的方法,就是从神学的角度,按上述二点来解释(罗五5,八15173839;另比较约十四1623)。4.使徒的经历既是珍贵又可羡慕的,而今日教会之软弱,正因为我们缺乏这些经验,故此最适当的态度,就是求神引导我们进入这种经验,不管我们叫它作什么名字,也不管我们用什么神学来表达之。林前十13;徒十一1517;约一33以及徒一5,二43338,就是我们的背景,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圣灵的洗,包括透过由信心生发的相交和委身,好实际地进入基督复活的生命;这种进入的行动,正是水礼所描述和肯定的(罗六211;西二1113)。

关于圣灵的洗的经文:

[ 44:3]
  因为我要将水浇灌口渴的人,将河浇灌干旱之地。我要将我的灵浇灌你的后裔,将我的福浇灌你的子孙。

[ 2:28]
  以后,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老年人要做异梦,少年人要见异象。

[ 2:29]
  在那些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我的仆人和使女。

[ 12:10]
  「我必将那施恩叫人恳求的灵,浇灌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们必仰望我(或作:他;本节同),就是他们所扎的;必为我悲哀,如丧独生子,又为我愁苦,如丧长子。

[ 3:11]
  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叫你们悔改。但那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

[ 3:16]
  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他开了,他就看见神的灵彷佛鸽子降下,落在他身上。

[ 1:8]
  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他却要用圣灵给你们施洗。」

[ 3:16]
  约翰说:「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来,我就是给他解鞋带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

[ 3:22]
  圣灵降临在他身上,形状彷佛鸽子;又有声音从天上来,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

[ 24:49]
  我要将我父所应许的降在你们身上,你们要在城里等候,直到你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

[ 1:32]
  约翰又作见证说:「我曾看见圣灵,彷佛鸽子从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

[ 1:33]
  我先前不认识他,只是那差我来用水施洗的、对我说:『你看见圣灵降下来,住在谁的身上,谁就是用圣灵施洗的。』

[ 3:5]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

[ 1:5]
  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

[ 2:1]
  五旬节到了,门徒都聚集在一处。

[ 2:2]
  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象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

[ 2:3]
  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

[ 2:4]
  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

[ 2:38]
  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

[ 8:15]
  两个人到了,就为他们祷告,要叫他们受圣灵。

[ 8:16]
  因为圣灵还没有降在他们一个人身上,他们只奉主耶稣的名受了洗。

[ 8:17]
  于是使徒按手在他们头上,他们就受了圣灵。

[ 8:18]
  西门看见使徒按手,便有圣灵赐下,就拿钱给使徒,

[ 10:38]
  神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这都是你们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因为神与他同在。

[ 10:44]
  彼得还说这话的时候,圣灵降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

[ 10:45]
  那些奉割礼、和彼得同来的信徒,见圣灵的恩赐也浇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

[ 10:47]
  于是彼得说:「这些人既受了圣灵,与我们一样,谁能禁止用水给他们施洗呢?」

[ 11:15]
  我一开讲,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正像当初降在我们身上一样。

[ 11:16]
  我就想起主的话说:『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你们要受圣灵的洗。』

[ 19:2]
  问他们说:「你们信的时候受了圣灵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也未曾听见有圣灵赐下来。」

[林前 12:13]
  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

[ 3:5]
  他便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他的怜悯,借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



2017-04-11

摘自《賴氏新約神學》, 26 教會
轉載自[聖經神學研究推廣小組] :

 聖靈洗的意義,可以從研究該詞的數次使用中發現。一百二十位門徒在五旬節受聖靈的洗,且同時被聖靈充滿(徒二2)。這兩個詞——受洗和被充滿——並非完全同義,因為使徒行傳記載聖靈充滿會重複發生,但從未記載信徒會第二次受聖靈的洗。五旬節聖靈洗的恩賜是應許給一切要悔改與受水洗的人(徒二38)。五旬節之後,每一次提到聖靈的洗都從來不是那些已經一度受聖靈洗之信徒的再次經歷,只是新的、被帶領信靠基督之人群的頭次經歷。

當腓利把福音帶到撒瑪利亞,聖經記載:撒瑪利亞人相信並且受洗;但他們沒有立刻接受聖靈,『他們只奉主耶穌的名受了洗』(徒八1216),也就是說:他們沒有立刻受聖靈的洗。只等彼得和約翰從耶路撒冷下來,祈禱,按手在這些信徒身上,聖靈的恩賜才賜下。現在他們不只奉主耶穌的名受洗,也受了聖靈的洗。

哥尼流和他一家信主之時,使徒行傳清楚提到有聖靈的洗。彼得還在講道的時候,聖靈的恩賜就賜下來(徒十44及以下),這聖靈的恩賜被認為是受聖靈的洗(徒十一16);但這次卻毋需按手。

上述這兩次不是五旬節經歷的重複,而是五旬節經歷的延伸,延伸到猶太信徒的圈子之外,首先到撒瑪利亞人,然後到外邦人。我們可以說,有一次猶太人的五旬節,一次撒瑪利亞人的五旬節,並一次外邦人的五旬節。最後一次記載五旬節經歷是發生在以弗所,保羅發現有一小群門徒,他們從未聽聞五旬節聖靈的恩賜(徒十九2)。他們只受約翰的洗,也就是說,他們知道施洗約翰傳講耶穌是彌賽亞,並曾受悔改的洗,潔除罪孽,等候即將來臨的神國。他們未曾聽聞耶穌受死與復活,並聖靈降臨。他們可能是亞波羅的信徒,亞波羅在遇見百基拉和亞居拉之前,只曉得施洗約翰的洗禮(徒十八2526)。當他們奉主耶穌的名受洗,保羅按手在他們頭上,他們就都受了聖靈的洗,並且說方言,又說預言(徒十九6)。

上述這些考察路加報導聖靈降臨的事件引起下面的問題:按手在聖靈的恩賜上有沒有作用?有什麼作用?有些基督徒挑出撒瑪利亞人的五旬節經歷,這次聖靈的恩賜是在信主之後,並且是按手才有的結果,所以這些基督徒主張:受聖靈的洗是因信得救之後『第二次恩典的工作』,信徒藉此得著能力,能過聖潔生活或能有效傳道。使徒行傳顯然沒有單一的模式。問題是:那一個才是標準模式,撒瑪利亞的,還是哥尼流的?如果撒瑪利亞是標準模式,那麼聖靈的洗是因信得救之後的經歷這種看法便可振振有辭。

然而,撒瑪利亞似乎不是標準模式,只是例外。哥尼流全家和保羅,都在信的時候賜下聖靈;在以弗所施洗約翰的門徒是在奉耶穌的名受洗時,領受了聖靈。撒瑪利亞人信主是福音在耶路撒冷以外的第一次行動。初代基督徒開頭並不明白,向全世界傳福音是他們的使命。他們留在耶路撒冷,普世宣教的使命連開始都沒有,直至逼迫來臨,把說希臘話的猶太人驅出耶路撒冷首府之外。可是,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打從心裡就彼此排斥:『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約四9)。所以,『需要有些特殊的證據,確認這些撒瑪利亞人是完完全全獲准加入神百姓的新團體。因為撒瑪利亞人一向受耶路撒冷的百姓鄙視、看為局外人。』不只這樣,彼得與約翰是猶太人基督教會的領袖,他們要經歷到神的確是向外邦世界邁進,因為他們顯然還沒有這普世宣教的異象。彼得認為他自己是個好猶太人,並企圖繼續作個好猶太人(徒十14),縱使他是個基督徒。我們可以下結論:通常的模式,聖靈的洗發生在因信得救之時,新約聖經的時代,實際上與受水洗、信徒獲准加入教會同時。
使徒行傳沒有一處說明聖靈洗的神學意義。整本新約聖經也只有一句話申述聖靈洗的意義。雖然這句話在保羅的書信裡,但使徒行傳記載的幾次五旬節經歷的延伸,可以按這句話的亮光來瞭解——『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林前十二13)。聖靈的洗是聖靈的工作,把不同種族血統和不同社會背景的人連合在一起,成為屬靈合一的百姓,使他們組成基督的身體——the ekklesia(教會)。 嚴格來說,the ekklesia(教會)於五旬節誕生,那時聖靈澆灌在一小群猶太籍耶穌的門徒身上,使他們構成基督身體的核心。五旬節之前的門徒,只能算是胚胎教會。 The ekklesia不應被看作只是人的團契,由共同宗教信仰與經驗維繫一起之人的團契而已。教會是如此,但不僅如此。教會是神借聖靈所創造。因此,應該只有(也只能有一個ekklesia(教會)。The ekklesia(教會)單一性的事實是使徒行傳中五旬節經驗數次延伸的神學意義。 聖靈首先臨到猶太信徒,然後臨到撒瑪利亞信徒,然後臨到外邦信徒,並且最終臨到施洗約翰的一小撮門徒。{這四次聖靈降臨標示出 the ekklesia(教會)伸展的四個戰略階段,並且教導:只有一個ekklesia(教會),所有信徒,不論是猶太人、撒瑪利亞人、外邦人、或施洗約翰的跟隨者,都進入這教會,都受同一位聖靈所洗。}
聖靈的洗並不等於聖靈充滿。聖靈的洗是一次完成永遠完成的事件,發生在人歸信基督之時。使個別信徒構成基督的身體是聖靈的工作。因此,不可能有既是信徒卻又不在ekklesia(教會)裡面的事。因為當人一相信,他就與一切其他信徒一同受洗。聖靈的洗只能發生在個別信徒身上,但聖靈的洗基本上是群體性、教會性的事實。聖靈充滿基本上是個人經歷,而且是可以重複發生的,並與基督徒的敬虔有關(弗五19及以下),也與傳道事工有關(徒四8;十三9)。新約聖經沒有一處吩咐信徒要受聖靈的洗,像吩咐信徒要被聖靈充滿一樣(弗五19),因為靈洗是剛信時發生的事實。

the ekklesia(教會)的單一性,可從五旬節那天的兩個現象看出。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徒二3),這暗示合一性與多元性。這些像火的舌頭不應解釋為成就了施洗約翰所說,彌賽亞將要用聖靈與火施洗的應許,因為用火施洗是指末世審判的洗,正如四福音的上下文所證明的。糠秕要被不滅的火燒盡了(太三12)。再者,五旬節的現象不是火的舌頭,而是『像』火的舌頭,並且,毫無疑問是為了說明神奇妙的顯現降臨,有點類似摩西見荊棘叢中火焰的經歷。

說方言的現象也暗示ekklesia(教會)的單一性及其普世性。五旬節方言的現象與教會中日後出現的方言不同,正如我們從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二和十四章討論聖靈的各樣恩賜中知道,方言是一種身外境界的講話方式,帶給講者極大屬靈提升的感覺,但對聽眾來說是不能明白的。除非有另外一個人在場,他也蒙同一聖靈恩賜把那不明白的話語,翻譯成聽眾聽得懂的語言才能明白。五旬節的時候,並不需翻譯人員。雖然不肯定這究竟是「講」的神蹟,還是「聽」的神蹟,最簡單的結論是:門徒以未知的言語講話,聖靈就把這些話翻譯成聽眾的各種鄉談。這樣的神蹟並不是為了提供溝通方式,因為希臘普通話人人聽得懂,正如彼得的講道所顯示。五旬節的方言有象徵的意義,暗示這項救贖歷史裡的新事件,是為了全世界,並要把不同語言的種族聯合在ekklesia(教會)的新合一裡。



誠之譯自
A New Systemic Theology of the Christian Faith
by Dr. Robert Reymondpp.764-765
轉載自[聖經神學研究推廣小組] :

聖靈的洗是得榮耀後譯按指耶穌復活升天後的基督的工作相當於聖靈重生的工作。它發生在信心之前,是人信靠基督的前提,而聖靈的印記則發生在信靠基督之後。路加記錄了四次聖靈的洗禮(或聖靈的「降臨」):使徒行傳第二章的猶太人;第八章的撒瑪利亞人;第十章的外邦人;和第十九章施洗約翰的門徒。這標記出當教會的擴張和教導的延伸發生時,仍然只有一個教會,所有的人──無論是猶太人、撒馬利亞人、外邦人或約翰的門徒,所有歸主的人都是受同一位聖靈的洗禮。

換句話說,使徒行傳中四次的「五旬節事件」(譯按:其實是同一個事件的延伸進展)具有啟示上的含義,是一個不可重複的救贖歷史過程。它們是為了教導「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的真理(弗44-6),不受到人為的混雜。因此,「聖靈的洗」作為使徒行傳所記錄的事件,不能視為教會歷史上持續性和常規的事件。得榮耀的基督在這個救恩歷史中清楚說明,不同種族、不同背景的人,都「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弗36),同為一個教會。既然如此,這些具有啟示作用的事件就沒有持續的必要了。

不過,雖然路加記錄這些「聖靈降臨」的事件為這個偉大的真理──神的子民的合一──作出見證,他並沒有詳細闡述它們在救恩論上的重要性。這個說明的工作要留待給保羅。保羅用一個句子來說明:「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林前1213)保羅的意思是這個「聖靈的洗」──是榮耀的基督和聖靈聯合的工作,也是每一個基督徒都會經歷的──這四次的聖靈降臨標示出「the ekklesia」(教會)擴展的四個戰略階段,並且教導:只有一個ekklesia(教會),所有信徒,不論是猶太人、撒馬利亞人、外邦人、或施洗約翰的跟隨者,都進入這個教會,都受同一位聖靈所洗。(參見賴氏新約神學)


使徒行傳的四次「五旬節」(徒二、八、十、十九)可以按賴德的闡釋來理解。從神學上來說,它們標記出聖靈洗禮工作的重要性──洗禮的聖禮是記號與印記──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得到重生,並被放在一個屬靈的基督的身體當中。
/黃子嘉
21世紀基督徒裝備100 5

許多人都認為,論到聖靈有關的題目,最困難的是「聖靈的洗」,而最重要的則是「聖靈充滿」。基督徒都需要親身經歷「聖靈的洗」與「聖靈充滿」。然而什麼才是聖經所論的正確含義呢?信徒是在什麼時候及怎樣的情況下,才會領受聖靈的這些恩典呢?很可惜,兩千年來的教會歷史,竟常出現為此「靈恩」相互爭吵、彼此攻擊,甚至「老死不相往來」,誠然只讓「親者痛,仇者快」。但願眾信徒都以聖經為基礎,順從在聖靈默感下的聖經教訓,以求明白這重要的真理。
首先要說明,除了在五旬節那天「聖靈的洗」與「聖靈充滿」是同時發生之外(參徒1521-4),其餘經文皆分別二者為不同之事件。「聖靈的洗」是一次過之經歷,而「聖靈充滿」則是一生之久常常要經歷的。

聖靈的洗

全部聖經只用七次「聖靈的洗」這詞句。其中五次皆預指五旬節的聖靈降臨(太311;可18;路316;約133;徒15。前四次是施洗約翰的預言,第五次是主耶穌的預告),第六次指聖靈降在哥尼流一家人的身上,使他們重生得救(徒1044-481114-17)。最後一次乃保羅論到所有哥林多的信徒,全都「一次過」地領受了「聖靈的洗」,致使他們成為基督的身體(林前1213)。另外還有二處經文論到「受聖靈」(徒238192,很可能就是「聖靈的洗」),也當一同研討。這其中最值得思考的問題如下:

一、聖靈重生與聖靈的洗是一件事(即靈生等於靈洗)呢?或是兩件事(即先靈生後靈洗)呢?(有關聖靈重生之意義,詳見21世紀基督徒裝備100課第1課。)

二、「靈洗」是否定然伴隨著特殊的現象?如:說方言、說預言、見異象、仆倒、蹦跳、大笑、大哭、吼叫、神醫等。

三、聖靈的洗與聖靈充滿有何關聯呢?

第一個問題的正確答案,是「聖靈重生」即等於「聖靈的洗」。但有兩個特殊的例外。一是,五旬節受聖靈洗的門徒,可能是已經先被聖靈重生的信徒(徒 21);另一是,撒瑪利亞的信徒,在受洗歸主之後,經使徒按手才「受聖靈」(徒84-17,雖未用「聖靈的洗」這詞句,但「聖靈降臨」及「受聖靈」之用法應指此而言;另參徒104447)。至於為何有此二特例,則容後再述。而其他各處之經文皆支持「靈生」既是「靈洗」。

首先,主後30年,由五旬節當天悔改信主的三千門徒來看,他們都是聽了福音,被聖靈感動而覺扎心,以至悔改認罪、信主受洗、並且領受了所賜的聖靈(徒二37-41)。經文雖未明言,但應該就是受「聖靈的洗」。在他們的經歷中,「靈生」就是「靈洗」,二者同時發生,並且沒有說方言或說預言等的特別表現。

其次,約在主後38年,當該撒利亞的哥尼流一家人正聽福音時,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叫他們悔改信主並得救;以後彼得對此加以說明,那就是受了「聖靈的洗」(徒1115-18)。這情況同樣是靈生等於靈洗,而且二者同時發生,並且有說方言和稱頌神為大的表現。

第三,大約主後52年,以弗所城裏有12位只知道約翰洗禮的門徒,聆聽保羅傳講信靠主耶穌之道而受洗歸主,當時就有聖靈降在他們身上(徒191-7)。若這可稱為「聖靈的洗」,則又是靈生等於靈洗,也是同時發生,並且有說方言及預言之特別表現。

最後,約在主後55年,保羅由以弗所寫信給哥林多教會,說明了「聖靈洗」的基本神學含義,那就是「成了一個身體」,並強調所有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不分是猶太 人或外邦人,都已經一次過地受了「聖靈的洗」(林前1213)。但事實上,當聖靈重生一個人時,也就是他與基督產生了生命的關連,並已經成了基督身上的肢體了。

因此,「聖靈的洗」與「聖靈重生」乃是同一件事,而且不一定會有任何特殊的表現。因保羅在下文明白地說:豈都是說方言的嗎? 豈都是翻方言的嗎?豈都是行異能的嗎?豈都是恩賜醫病的嗎?(林前1229-30)既然這些答案全都是否定的,更遑論那些聖經中未曾提到大的怪異經歷了!事實上,「都從聖靈受洗」之動詞是簡單過去被動式,意指過去一次成就的動作,故那是指初信主時的那一次「聖靈重生」了。

那麼為何會有五旬節及撒瑪利亞的兩個特例呢?首先,五旬節時的門徒有許多位已跟從主耶穌兩三年,並也真心相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和死而復活的救主。雖說五旬節之 前,聖靈尚未正式降臨,但他們很可能是已經奇妙地被聖靈重生了的信徒。因主耶穌曾確切地說:「信他的人有永生。」(參約315 16524640等)但為何那些已經得到「靈生」的人還要接受「靈洗」呢?主要原因是教會要在五旬節那天「有形地」被成立起來。神要藉聖靈「公然 正式的降臨」而形成基督的身體,並使分散在15個地區之猶太歸國僑民,以後也因信基督耶穌而加入這嶄新合一的團體。故不論門徒是否已經被聖靈重生,都要藉 五旬節之聖靈的洗而形成一個「身體」。故這先靈生後靈洗的情況是一個特例。

其次,「撒瑪利亞信徒」(徒84-17)也是一個不得已 的特例。由於撒瑪利亞人與猶太人互相為仇已有五六百年,彼此之間隔閡極深,若無發生像五旬節聖靈降臨之特別情景,實難將撒瑪利亞信徒和猶太信徒連結成一個 身體。故神讓撒瑪利亞的信徒先得著聖靈重生,再特別藉彼得與約翰為他們按手(或許這也是應驗主耶穌的預言:要把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及把天國的鑰匙交給彼 得,讓他在各族群中開始教會),使他們經歷到特殊現象之「受聖靈」(應該就是「聖靈的洗」),而讓猶太信徒與撒瑪利亞信徒,在彼此心靈中真正成為一體,而 且是「合而為一」的基督教會。

總之,除在耶路撒冷及撒瑪利亞剛成立教會時,有兩個可能是「先靈生後靈洗」的特例之外,其後教會開始發展並 逐漸定型,靈生與靈洗乃為同一件事。都是聖靈感動人悔改認罪,信靠耶穌,得著神的生命,並連結成為「基督的身體」;並且可能有說方言、說預言之表現,但也 可能都沒有。因為這些都是聖靈按照自己的意思所要分給各人的恩賜(林前1211),信徒自己不應該錯誤地強求某一特別的表現。
事實上,有關屬靈恩賜之表現,最重要的原則是:「舉凡聖經曾有的經歷,都當被尊重;舉凡聖經沒有的現象,都不要羡慕。尤其特例不可當成通例;個人之特別經驗, 也不可要求人人都要有。一切屬靈的恩賜,都要讓聖靈作主。」故此,凡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不必再切慕追求聖靈的洗,因他已經在聖靈重生的同時得到了聖靈的 洗,雖然不一定有特殊的表現。然而基督徒應當持續切慕常常被「聖靈充滿」,好使自己不僅有豐盛的生命與果子,也有屬靈的恩賜和能力。

論到聖靈的洗與聖靈充滿的關係。首先要注意的是,聖靈的洗是一次過的。而聖靈充滿是一生之久常要經歷的。在新約書信中惟一出現聖靈充滿的地方是以弗所書5 18節:「要被聖靈充滿。」保羅於此使用的動詞是現在時態(表示持續發生)、命令語氣(表示必須如此),又是多數形態(表示全部信徒)和被動語態(表示聖靈作主)。聖經中僅在五旬節那天聖靈降臨時,講到門徒同時經歷到「聖靈的洗」與「第一次的聖靈充滿」。固然以後在使徒行傳中,門徒仍然常被聖靈充滿,但並沒有人再接受第二次的聖靈的洗。

聖靈充滿

全本聖經使用「聖靈充滿」這個詞 共有19次,其中四次在舊約。前三次論到摩西的巧匠,有智慧建造會幕及相關用品(出2833133531);後一次是描寫摩西的接班人約書 亞,有智慧帶領百姓(申349)。這四次無須特別研討。然而在新約的15次中,也有較特別的四次,亦不在此申論(即施洗約翰在母腹中被聖靈充滿,參 115;施洗約翰的母親歌頌主,參路141;施洗約翰的父親說預言,參路167;主耶穌自己被聖靈充滿,參路41,等等)。剩 下的11次則與基督徒關係密切。除了以弗所書518節之外,其餘十次都記在使徒行傳中。
但要注意,「聖靈充滿」在希臘文聖經的使徒行傳中,有四次是形容詞用法(徒6357551124),其他六次是「動詞」用法(徒24483191713952)。

一、聖靈充滿的形容詞用法

「聖靈充滿」的形容詞用法乃形容一種「情況」、說明一種「狀態」。是描寫人靈命成熟,品格美好,結出豐盛之聖靈果子,並彰顯出基督的榮形。就如當年(徒 62-5)選出七位同工管理數千人的飯食。這七位被聖靈充滿的「表現」是甘心服事、任勞任怨、智慧充足、名聲良好。再者,被聖靈充滿的司提反還通曉聖 經,熟悉聖史,而且他懂得傳揚聖道,甚至能從創世記講到尼希米記。當他快要被石頭打死之前,不但對仇敵心無怨恨,反而真心饒恕並求主赦免他們的罪 (徒760)。
另一位被聖靈充滿的巴拿巴,是個完美奉獻歸主為聖的人。除了房屋、田產、積蓄、財富,全部奉獻給主使用之外,更是順 主感召,奉獻一生,甚至為主獨身,四處傳道。尤其可貴的是巴拿巴心胸寬廣,又樂於提攜後進;當年保羅最先承蒙他接待,又不斷被舉薦,持續同工;以後又甘於 讓保羅取代他同工團領袖的地位。如此聖靈充滿的表現,真是令人佩服,且不愧被譽為「好人」。

至於為了「馬可事件」導致與保羅之間的摩擦, 並雙方因此分道揚鑣(徒1536-41),引起不同之揣測。但合理的解釋如下:這不是巴拿巴的錯(被認為包庇其表弟),也不是保羅的錯(以為他缺少 寬廣包容),甚至馬可也沒有嚴重的問題。並不是巴拿巴和保羅失去了被聖靈充滿的人生,也不能歸咎馬可蒙召不清或不肯受苦,或貪愛世界或意志不堅,這應該只 是馬可不能適應外邦文化與生活習俗使然。
因為馬可自幼即嚴守「猶太主義」──奉行割禮(西410-11),其生活習俗皆遵照猶太傳統之律例、禮儀、節日、飲食、潔淨等等之規條──直到主後61年,保羅寫歌羅西書推薦馬可時仍是如此。

主後4748年,當馬可跟隨巴拿巴和保羅去塞浦路斯等地宣教時,實在難以放棄猶太習俗,或像保羅一般地豁達,故馬可到了別加就先行離去。保羅被聖靈充滿, 並一心要把福音傳給外邦人,因而堅決不讓任何猶太習俗成為福音的攔阻。為此之故,保羅不肯再帶馬可前去。巴拿巴也是被聖靈充滿的人,並懂得體恤寬容年輕尚 有待磨練之同工,因而再給馬可學習的機會。事實證明,神使用這兩位被聖靈充滿的前輩,讓後生馬可獲得屬靈的益處,而能漸漸地成為神重用的器皿。

所謂形容詞的聖靈充滿,就是基督徒表現出甘心服事、任勞任怨、智慧充滿、名聲良好、勤研聖經、通曉聖道、饒恕仇敵、為敵代求、全然奉獻、讓主使用、心胸寬廣、提攜後進、堅持真理、全為福音等的美好態度與德行。今日主的教會,何等需要真正被聖靈充滿的基督徒!

二、「聖靈充滿」的動詞用法

使徒行傳講到六次動詞的被聖靈充滿。所講的對象包括:使徒(24)、彼得(48)、門徒(4311352)和保羅(917139)。

使徒行傳在提到他們被聖靈充滿時,所使用的動詞皆為簡單過去時態,是指「過去一次完成之動作」,特別強調當時在某次事奉之中的能力、膽量、智慧、講道、神 蹟、恩賜等。很明顯這六次的「聖靈充滿」,都與熱誠傳講福音並見證基督有關。這正應驗了主耶穌的預言:「但聖靈降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直到地 極,作我的見證。」(徒18

(一)論到使徒被聖靈充滿(24)。五旬節時,門徒為了要向15種方言的人傳道,聖靈就賜下說方言的恩賜給他們,結果是講道見證主大得能力,有三千人歸服了主;

(二)在殺害主耶穌的眾官員面前,彼得大膽高舉主名和他的十字架救恩,就經歷了聖靈所賜的膽量、能力和口才(48);

(三)彼得和約翰放膽講道(413),卻險遭公會的官長為難,被釋放之後,將所發生之事告訴眾門徒。當眾人同心禱告時「聚會的地方震動」(431),而且大家都被聖靈充滿而放膽講道;

(四)保羅信主之後數日,經亞拿尼亞按手醫治眼瞎,又特蒙恩被聖靈充滿而開始熱心傳道(917);

(五)保羅在傳道過程中,因面對屬靈爭戰而又被聖靈充滿,並得著大能敗壞了惡者的權勢(139);

(六)最後保羅和巴拿巴因傳揚主道遭受逼迫,被人逐出彼西底的安提阿,轉往以哥念。門徒又被喜樂和聖靈充滿(1352)。

上述這些被聖靈充滿的表現是暫時性的,事過之後就隨之消失,但卻又可重新再被聖靈充滿。當信徒有心為主作見證或面對屬靈爭戰時,聖靈會一次又一次地充滿那些 為主而活的人,並賜下從天而來的屬靈恩賜與大能,使基督徒得勝一切罪惡的權勢,攻破一切堅固的堡壘,讓人願意歸服基督。

基督徒需要不斷地 被聖靈充滿。不但需要有「形容詞的被聖靈充滿」──滿有基督豐盛的生命及聖靈美善的果子;也需要有「動詞的被聖靈充滿」──滿有屬靈的能力與恩賜,能夠大膽地為主傳揚真道並作主見證,直到地極。但願基督徒都為廣傳福音、見證主名而盡心竭力。又要切慕經常被聖靈充滿,將自己更完全地獻上給神,並讓聖靈更自由地管理運行。深信主耶穌升天前的應許──「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就是聖靈充滿的經歷(徒18),仍然會繼續不斷地實現在眾基督徒的身上。

作者為前台灣中華神學院院長,曾任美國新澤西州若歌教會主任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