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卷三二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卷三二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01-25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卷三二章,呂沛淵牧師編著


目錄
卷一 卷三
卷四1~卷


論領受基督恩典的方式及其恩福和隨恩典而來的效果
第二章 信心的定義及其特異性


[3.2.1a] 信心的對象是基督
[3.2.1b-2a] 信心建立在真理知識上,並非假裝敬虔的無知
[3.2.1b-2a] 信心建立在真理知識上,並非假裝敬虔的無知
[3.2.2b-3] 天主教「盲從的信」,此教義是錯誤的
[3.2.4] 連真信心也總是被謬誤和疑惑所圍繞
[3.2.5] 「謙卑聽從」是真信心的前身
[3.2.6a] 信心建立在神的聖道
[3.2.6b-7a] 神在基督裏恩典的應許,在我們裡面產生信心
[3.2.7b] 信心的真義
[3.2.8] 所謂「成形」和「未成形」的信心
[3.2.9] 哥林多前書132節的正解
[3.2.10] 所謂「未形成」的信心,只是對信心的幻想
[3.2.11a] 非選民也有「信心」嗎?
[3.2.11b-12a] 真信心與假信心
[3.2.12b] 真實得救的信心
[3.2.13a] 「信」在聖經中不同的用法與含
[3.2.13b-14] 信心是真實的認識
[3.2.15] 信心是「實底和確據」
[3.2.16] 信的確據
[3.2.17a] 信心不斷面臨爭
[3.2.17b] 信心得勝試探
[3.2.18-19] 信徒心中的爭戰,真光照耀我們心中
[3.2.20-21a] 信心確信所知,以神的話作為盾
[3.2.21b] 神的道是信心的盾牌
[3.2.22] 應當有的恐懼
[3.2.23] 「恐懼戰兢」
[3.2.24a] 信心不朽的確據,建基在基督與我們的聯合

[3.2.24b-25a] 信心的兩層面
[3.2.25b-26] 信心尊敬並敬畏神
[3.2.27] 兒女的敬畏和奴僕的畏懼
[3.2.28] 信心的確據並非保證在世上成功,乃是神的恩眷
[3.2.29] 神的應許就是信心的支柱
[3.2.30-31a] 信心唯獨倚靠恩典的應
[3.2.31b] 神的話對信心的重要
[3.2.31c] 信心靠神的話得以堅固
[3.2.32a] 信心的應許在基督裡應驗了
[3.2.32b] 聖經中外邦人信主的特例
[23.2.33] 聖靈使聖道發揮功用,在我們裡面產生信心
[3.2.34] 惟有聖靈才能引領我們歸向基
[3.2.35] 沒有聖靈人不可能信神
[3.2.36] 信心是屬於內心的;疑惑無法除滅信心
[3.2.37] 在哪裡?
[3.2.38] 破除對「信心的確據」的謬說
[3.2.39a] 基督徒以聖靈的內住為
[3.2.39b-40a] 破除對「我們堅忍到底」的疑惑
[3.2.40b-41a] 根據希伯來書111
[3.2.41b-42a] 信、望、愛
[3.2.42b] 信心和盼望是密不可分的
[3.2.43] 信心和盼望的共同根基神的憐憫

———

[3.2.1a] 信心的對象是基督

我們對「信心」若有較清楚的定義就容易明白所討論的這些內容也使讀者明白信心的力量和性質。我們複習前面所說過的第一神藉著律法向我們宣告我們所當行的我們若違犯律法的任何部份則律法所宣告的恐怖永死刑罰必臨到我們。第二,按照字句來遵守律法,不僅是困難,更是超乎我們的力量,絕非我們能力所能做到的;所以,我們若看看自己的本相,思想我們配得什麼,就毫無盼望可言;乃是被神棄絕,並伏在永死刑罰之下。第三,前面已經說過,只有一個救法能救我們脫離這悲慘災禍,就是:救贖主基督來拯救我們,因為天父出於他無限的良善慈悲,藉著基督的手來憐憫我們,定意施行拯救。只要我們以堅定的信心領受他的憐憫,並以堅固的盼望投靠他。

現在我們應當查考此信心的性質,我們這些蒙神收納為兒女的人,是以此信心領受天國的福分;因為如此偉大的救恩成就在我們身上,絕非人的意見或勸服所能辦到的。我們也必須更加細心熱誠考察信心的真實特徵,因為關於此點,現今有許多人受迷惑落入危險。事實上,當大多數人聽到「信心」此詞時,所理解的只是停留在同意福音的歷史事實。其實,當信心在各學派中被討論時,他們只說神是信心的對象,並藉虛幻臆測誤導可憐的人們陷入迷途,而沒有引領他們他們達到正確目標。

因為「神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裏」(提前616),基督必須作我們的中保。因此,基督稱自己為「世界的光」(約812),也稱自己為「道路、真理、生命」;因為若不藉著基督沒有人能到父神那裏去,他是我們「生命的源頭」(約146;詩369);因為惟有聖子和聖子所願意指示的人,才認識聖父(路1022)。保羅據此而宣告「不知道別的,只知道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林前22)。保羅在使徒行傳二十章中敍述他所傳講的是「信靠基督」(徒2021)。在另一經文中他引述基督的話:「我差你到外邦人那裏去,要叫他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徒2617-18)。保羅也見證說:神的榮耀在基督身上向我們顯明,這即是「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基督的面上(林後46)。


[3.2.1b-2a] 信心建立在真理知識上並非假裝敬虔的無知

的確信心只仰望獨一真神。然而也必須加上「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173。因為若基督的榮光沒有照耀我們,則我們永遠無法認識父神。因這緣故,父神將他所要啟示的一切,交託他的獨生子,他在基督裡啟示我們;所以基督藉傳達父神的恩福,就彰顯了父神榮耀的本體真像(來一 3)。

前面說過,我們必須被聖靈吸引,才會被喚醒尋求基督;照樣,我們也強調:惟有藉著基督是神本體的真像,我們才能尋見那看不見的父神。在討論信心的目標時,我們必須曉得我們往哪裡去,以及走哪條路。那惟一正確並防範一切錯誤的途徑,就是那位既是神又是人的基督:因為他是神,他就是我們前進的目標;因為他是人,他就是引領我們達到目的的途徑。目標與途徑都在基督裏。在保羅講論勸人信靠神時,論到信心,他並無意推翻他所經常強調的:信心惟有全然在基督裏,才得堅穩。彼得最為清楚將「藉著基督」與「信靠父神」連結一起,說:我們藉著基督相信父神(彼前121)。

中世紀的經院哲學家,作了許多邪惡之事,其中之一就是用帕子蒙住基督,遮掩了他的真相。除非我們直接注目仰望基督,否則我們必在無盡的迷宮中徘徊流蕩。他們以模糊的定義磨損「信心」並且幾乎到完全消滅的地步,甚至捏造了「盲從的信」這虛構之詞。他們利用此詞語掩飾自己極大的無知,又迷惑可憐又悲慘的人們,害死他們。我們必須坦白指出事實的真相,此虛構之詞不僅埋葬了真信心,也完全毀壞了真信心。


[3.2.2b-3] 天主教「盲從的信」,此教義是錯誤的

天主教所說的「相信」,是指「不需要明白任何事情,只要情感上完全順從教會所說的」。這豈是「真實的信心」?信心不是建立在無知上,乃是建立在真知識上。並且這知識不僅是認識神,也是認識他的旨意。我們得救恩,並非因為聽從教會所定規的一切,無條件信以為真;也不是因為將查考和認識的責任都推卸給教會。我們得救恩,乃是因為認識惟神是我們慈悲的天父,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林後518-19),並認識父神使基督成為我們的公義、聖潔、生命。我們是藉此認識,不是藉著感覺,得以進天國。因為當保羅說:「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裏承認就可以得救」(羅1010)時,他表明:人不明白,也不去考察,就憑感覺去信,這是不夠的。反而,他要求我們清楚認識神的恩慈良善是我們稱義的根基。

我們不否認人人都有所不知,被無知環繞;我們承認對許多事情是模糊不清的,直到我們脫去肉體時,我們才能更親近神,更加清楚。對於這些我們不清楚的事,我們最好是保留判斷,不要作最後決定,勉勵自己持守教會的合一。然而,若以此為藉口,假謙卑的將「無知」稱為「信心」,則是極其荒謬的!

因為「信」在於認識神和基督(約173),並非在於敬畏教會。我們看見天主教利用他們自己「盲從的信心」,建造出此龐大迷宮!任何的事物,只要假冒在「教會」標籤之下(有時甚至是最可怕的謬誤),未受教育之人就毫不分辨的奉之為神諭。這種粗心大意且易於上當受騙,將他們帶到毀滅的邊緣,然而天主教卻為這種「盲從之信」辯護;只要說「這就是教會所信的」,人們就無條件的相信任何事。如此,他們幻想:他們在謬誤中擁有真理,在黑暗中擁有光明;在無知中擁有真知識。

我們無須多費時間駁斥他們;我們只是勸讀者將天主教這些教義,與我們所說的互相對照。真理本身就是自明的,足以駁倒他們一切的錯誤。他們從不問信心是否應該被重重的「盲從」包裹,反而將「信徒」定義為以無知麻痺自己的人,更稱讚這樣的人,只要他們在自己所不明白的事上,完全同意教會的權柄和裁判。這等於是假裝聖經沒有經常教導:「認識與信心是連結的」!


[3.2.4] 連真信心也總是被謬誤和疑惑所圍繞

當我們在世上寄居時,有時是以信心謙卑順從神的引導;不僅因許多事情仍向我們隱藏,也因為謬誤如密雲般籠罩我們,使我們無法知清萬事。對於最敬虔的信徒而言,智慧的道路就是以安靜、謙卑的心努力前行。所以,保羅勸勉信徒:若有人在任何的問題上彼此意見不同,就當等候神的指示(腓315)。經驗告訴我們,直到我們解除肉體的束縛,我們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們每日研讀聖經,都會遇到許多不明白的經文,這都見證我們的有限與無知。神以這界限約束我們,按照他自己的美意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羅12 3),連最有智慧的教師也需要謙卑學習。

在基督的使徒獲得完全的光照之前,他們的信心就是「謙卑順從」的明顯例證。我們看見他們在最初受教的啟蒙階段極為吃力,在最小的事上也裹足不前;雖然聆聽主的教訓,卻仍長進緩慢。當他們聽到婦女的報告時,奔向墳墓查證,卻仍然不真相信主的復活,仍未醒悟(路2411-12;約208)。既然基督先前見證他們是有信心的,所以若說他們毫無信心,則是錯誤的。事實上,除非他們相信基督將從死裏復活,否則必失去一切的盼望。婦女們以香料膏主的身體,並非迷信,顯然她們仍有盼望主會復活。

門徒相信主基督所說的話,因他們知道他是信實的,然而,無知仍盤據他們的心靈,使他們的信心陷溺在黑暗中,以致他們驚惶失措。聖經記載:最後到了基督復活向他們顯現,教導他們明白「為何主基督必須受害,又進入他的榮耀」(路2426),他們才真正相信基督肉身復活。

這並非說他們從那時才開始相信,乃是說:從前埋在心中「信心的種子」(在他們心中好像已死),在那時以新生的活力破土而出!因為原先他們心中有的,是真實的(雖然是隱藏的)信心,因為他們敬畏且領受基督為他們惟一的教師。然後,他們聽了他的道,領了他的教,確信他是他們救恩的根源。最後,他們相信基督是從天上而來,他藉著天父的恩典,將他們聚集帶到天上。所以在所有信徒身上,真實的信總是有不信的惡心在旁攪擾(可924),我們無須再找其他證據,來證明此點。


[3.2.5] 「謙卑聽從」是真信心的前身

我們可以稱「謙卑聽從」是「信心的預備」而非信心本身。福音書敍述許多人相信基督,僅僅只是因看見基督所行的奇妙神蹟,而被吸引來信基督是那被應許的彌賽亞。然而他們一點也沒有被福音的教訓所影響。這種敬畏的態度,使他們願意順從基督,就美其名被稱為「信」;然而這不過是「信的起始」。

例如,那位大臣來求基督醫治他兒子,他「信」主所說的「你的兒子活了」(約450),約翰記載說當大臣回到家後,他自己和全家都「信了」,再次相信基督(約453)。因為他先接受基督親口所說的話為聖言,然後服從基督的權柄,接受他的教訓。然而,我們必須知道他是先有受教的心,願意學習聽從,所以在前段經文中說他如此相信,表示已有某種信心,而到了下一段經文,就被稱為基督的門徒。

約翰記載撒馬利亞人信主的經歷,可作為另一例證。他們因為如此相信一位婦人的見證,就急忙來到基督這裡;但在聽到基督的話之後,對那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真是救世主」(約442)。這些例子使我們清楚看見:那些尚未領受基要真理卻願意聽從的人,一般而言被稱為「信的人」,然而這並非是真實的信。聖經稱他們為「信的人」,乃是出於神的恩慈,樂意恩待這些對主有尊敬之心的人。

然而,這有受教之心且願意學習,與無知盲從有天淵之別;那些滿足於天主教所發明的「盲從的信」而懶惰安逸的人,與上述的大臣與撒瑪利亞人是截然不同的。保羅嚴厲地斥責那些「常常學習,終久不能明白真道」(提後37)的人,何況那些故意高舉「無知盲從」的人,豈不是更加可恥麼!


[3.2.6a] 信心建立在神的聖道

我們接受父神所啟示的基督,就是福音所彰顯的,這才是對基督的真正認識。父神命定基督作為我們信心的對象,除非福音在前引領我們,否則我們無法走上引到基督的正路。福音向我們開啟了神豐盛恩典的寶藏;假若這寶藏是關閉的,則基督對我們就沒有益處。因此,保羅將「信心」與「教訓」連在一起,密不可分,他說「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正是因為真理在基督裡(弗420-21)。

我們將「信心」關連於「福音」時,同時說明這「福音」是按照摩西和眾先知所應許的(羅13),舊約的啟示足以建立歷代聖徒的信心。然而,因為新約的福音更加完整的彰顯基督,保羅稱福音為「真道的話語」(提前46)。為此,保羅在另一經文中說:當「因信得救的道理」來到時,就總結了律法,我們就不在律法手下了(羅1010;加325)。保羅所說的「福音」是指:基督是我們的教師,教導又新又活的生命之道,是比舊約更清楚的啟示天父的憐憫,也更明確的見證我們所得的救恩。

我們先從總論講起,再按次序談細節,就會更易於明白。首先,我們必須被提醒:信心和聖道之間,有永不可分的關係。我們不能分開這二者,正如我們不能將從太陽來的光線,和太陽本身分開。因這緣故,神在以賽亞書中宣告:「你們……側耳而聽,就必得活」(賽553)。約翰也指出聖道是信心的泉源:「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約2031)。先知為了勸百姓相信,說:「惟願你們今天聽他的話」(詩957)。「聽」在聖經上一般是指「信」。

簡言之,神在以賽亞書中區分他的兒女與外邦人,是以此為標誌:「他必教訓他的兒女」(賽5413),使他們聽他的教訓,向他學習(約645)。若恩福是毫無分別地賞賜給所有的人,那麼他為何只將他的話賜給少數人呢?同樣的,福音書作者通常將「信徒」和「門徒」當作同義詞來使用。路加在使徒行傳中,尤其喜愛這樣的用法(見徒61-2791101925-263811262913521420281510;以及1621章),甚至在徒936中甚至用「「門徒」指婦女多加。


[3.2.6b-7a] 神在基督裏恩典的應許在我們裡面產生信心

信心若稍微偏離它所當注目的目標「聖道」就失去了自己的性質反倒使心思成為盲從輕信和糊塗錯謬。神的聖道是支持和維持信心的根基;信心若偏離聖道,就必瓦解。所以,若挪去神的聖道,信心將蕩然無存。

神的聖道傳給我們,是啟示的明鏡,使信心藉著聖道來認識神。無論神使用人作為施恩的媒介,或唯獨以他自己的大能運行,他總是透過他的聖道,向他定意召來的人彰顯他自己。因這緣故,保羅將「信」定義為對福音的順服(羅15),並在腓立比書中稱讚信心的忠誠(腓13-5;帖前213)。信心不僅僅是知道神的存在,也特別包括知道神對我們的旨意如何。因為「信」不只是關心我們所認識的神是誰,也更是關心神對我們的旨意是什麼。

因此,「信心」的定義就是:我們從神的聖道中,認識神對我們的旨意。然而,這信心的根基乃是首先確信神的道是真理。只要人心裏仍懷疑神的道是否確實,則神的道對那人的權威是可疑與軟弱的,甚至毫無權威可言。事實上,神是信實的(羅33)、無謊言的(提12);除非你毫無疑惑的確信,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真理,否則單相信神可信靠,也是不夠的。

然而,神所說的話,並非每一句話都在人心裏產生信心,我們必須查考信心在神的話中所仰望的是什麼。神對亞當所說的是:「你必定死」(創217)。神對該隱所說的是:「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裏向我哀告」(創410)。這些話不僅無法在人心裏產生信心,反而只能叫人心搖動。

我們並非否認信心的功能是承認領受神的話,無論神在何時,或說什麼,或如何說,信心都接受他的話是真理。然而,我們在此所討論的是,信心在神的話中所能找到的依靠,作為安息的所在是什麼。若我們的良心所看見的只有神的震怒和報應時,它怎能不恐懼鎮戰兢呢?怎能不逃避它所懼怕的神呢?然而,信心應當尋求神,而不是逃避他。惟有神在主基督裡向我們施恩的應許,才能在我們裡面產生信心。


[3.2.7b] 信心的真義

「信心」的完整定義是什麼?若只知道關於神旨意的一些事情,這並不能稱為「信心」。因為神的旨意的宣告,常使人感到憂傷和恐懼,所以不會產生信心。若我們開始以「神的恩慈和憐憫」為出發點,這就更接近信心的真諦;因為當我們認識到「救恩出於神」之後,我們才被吸引來尋求他。當神宣告他看顧我們時,我們就確實相信他要拯救我們。因此,我們需要恩典的應許,因這能見證父神是慈悲的;因為恩典是我們親近神的惟一方法,而且是人心得平安的惟一依靠。

據此,詩篇常將「憐憫」和「真理」連在一起,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詩891424922983100510841151等);因為除非我們認識神是「憐憫的」而吸引我們歸向他,否則知道神是「真實的」也是毫無幫助。並且若神的憐憫不是隨著他的話(就是真理)而來,我們也無從領受這憐憫:「我已陳明你的信實和你的救恩;我在大會中末曾隱瞞你的慈愛和誠實……願你的慈愛和誠實常常保佑我!」(詩4010-11);「你的慈愛上及諸天;你的信實達到穹蒼」(詩365);「凡遵守他的約和他法度的人,耶和華都以慈愛和誠實待他」(詩2510);「因為他向我們大施慈愛;耶和華的誠實存到永遠」(詩1172);「我要為你的慈愛和誠實,稱讚你的名」(詩1382)。

先知書中同樣的見證:神的應許表明他是仁慈和信實的。若非神先向我們曉諭他的慈愛,以恩典召喚,並且顯明他的旨意既是確定又清晰,否則我們怎能魯莽斷言神要施恩給我們呢?然而,我們已經看見:神愛我們的惟一憑據是基督,若無基督,則我們到處所看見的都是神對罪人的恨惡和震怒。「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而來的」(約117)。

除非我們對神良善的認識,使我們倚靠這良善,否則我們就不會看重此認識。因此,我們當除去參雜疑惑的認識,因疑惑和認識是互相矛盾,不能共存。然而人心既因如此盲目黑暗,就不能深入認識神的旨意!人心也因不斷搖擺猶豫,不會堅定信靠神的旨意!因此,我們的心必須被光照並剛強起來,神的話使我們得著完整的信心。「信心」正確的定義就是:確實認識神對我們的慈愛,此確知是建立在神的真理上,就是他在基督裏白白賜給我們之應許,而且這應許是聖靈向我們顯明並印記在我們心中。


[3.2.8] 所謂「成形」和「未成形」的信心

我們必須指出一些對「信心」的錯謬解釋,因為這些會絆倒人。首先,我們必須反駁天主教經院哲學「成形和未成形之信心」的區分,這是毫無意義的。他們幻想說:某些不敬畏神、不敬虔之人,相信得救所必須知道的道理;他們的信心是所謂「未成形的信」。這是荒謬的說法,彷彿聖靈藉著光照人心,使人相信,卻不見證那人得兒子名分,不使他敬畏神!他們任意妄為,將相信神卻不敬畏神的心稱為「信心」,這與整本聖經的教導背道而馳。我們無須再與他們爭論其錯謬定義;我們只要說明聖經所解釋的「信心」真義,就能清楚顯示他們的愚昧喧嚷。

他們教導信心是某種空洞的認同,任何藐視神的人都可以接受聖經所說的。然而,他們應當先看明:人是否靠自己的努力獲得信心,或是聖靈透過信心見證神收納此人為兒女。他們幼稚地嘮叨詢問:信心加上其他特質,是否仍是原先的信心;或是產生一種新而不同的信心。從他們喋喋不休的辯論,可明顯看出,他們從未想過信心是聖靈賜給我們的獨特恩賜。因為從一開始相信,信心就已包含使人與神和好,使我們親近神。假若他們深思保羅的這話:「人心裏相信就可以稱義」(1010) ,就會停止捏造此種信心(空有冷漠的認同)。

我們只要以此理由,就足以結束爭端:「認同」本身是人心的認同,多過頭腦承認;是意志的導向,多過理智的知識。因此,信心被稱為「信服真道」(羅15),而這是最蒙神悅納的順服,這是理所當然的,因對神而言,沒有比他的真理更寶貴的了。根據施洗約翰的見證,信徒領受他的真理,就印上印,就如在上簽字一樣(約333)。既然這是毫無疑問的,我們用一句話總結:他們說信心只是「認同」,要等到加上「敬虔的心志」,才算是「成形的信心」,這是愚昧的說法。因為聖經中所啟示的「認同」,本身就是敬虔的心志!

還有比以上更清楚的論證。既然信心領受父神所賜給我們的基督(約629)。父神賜基督給我們,不僅使我們稱義、赦罪、得平安,也使我們成聖(林前130),並作生命活水的源頭(約738414)。毫無疑問的,沒有人能真正認識他,卻沒有同時領受聖靈的成聖。若有人要求更淺明的解釋,那就是:信心倚靠對基督的認識;並且若沒有基督的聖靈使我們成聖,我們就不可能認識基督。由此得知,信心絕不能與敬虔的意向分開。


[3.2.9] 哥林多前書132節的正解

經院哲學家想用保羅的話「我若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林前132)來支持其「未成形信心」的謬論。他們認為「信」可以沒有「愛」,如此從「信」中除去了「愛」而扭曲了「信」。他們沒有認清保羅在這經文中所說的是怎樣的「信」。保羅在前一章中討論聖靈不同的恩賜(包括各種恩賜,方言、異能、預言,林前124-10),也勸勉哥林多信徒「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為要造就教會,使整個身體獲益;然後他又說:他將「最妙的道指示我們」(林前十二 31)。

這一切的恩賜,不論他們本身有多奇妙,若非為了「愛」而事奉,就算不得什麼。因聖靈賜下這些恩賜,為要造就教會,若不達到此目的,就失去了恩賜的意義。為了證明此點,保羅詳細覆述他在前面所列舉的那些恩賜,只是以不同的稱呼。而且保羅使用「異能」和「信」(全備的信)描述同樣的恩賜,即行神蹟的能力。所以,這種異能或信心是神特殊的恩賜,而且連惡人也都可能自誇擁有和濫用,就如說方言、預言、其他恩賜一樣。難怪看來好像「恩賜」能與「愛」分開!這些人的整體錯謬在於:聖經所提到「信」有不同的含意,但是他們卻不留意同一字的多重意義,反而頑固堅稱「信」此詞在所有地方都是同樣含意。

我們承認為了教導的緣故,可說有不同形式的信心。雖然我們願意顯示惡人對神的知識是哪一種,然而根據聖經的教導,我們承認與宣告:在真信徒當中只有一種信心。當然大部份的人都相信神的存在,也認為福音書歷史以及聖經其他部分,所說的是事實。這種判斷,與我們聽到別人敍述已發生過的事,或與我們親眼目擊的事,所作的判斷並無兩樣。此外,也有些人更進一步,相信聖經是無可爭議的聖言;他們沒有全然忽略神的命令,並因神的警告和應許有所感動。這類人也被誤稱為是有信心的人,因為他們沒有以不敬之心公然敵擋神的道,也沒有否認、藐視神的道;他們乃是假裝外表的順服。然而,說這樣的人具有「未形成的信心」乃是大錯特錯。


[3.2.10] 所謂「未形成」的信心,只是對信心的幻想

所謂「未形成的信心」空有信心的外貌,根本不值一提,不配被稱為信心,這種假想的信與真實的信,是截然不同。我們現在簡要指出兩者之間的差別。聖經記載:連西門也信了(徒813),不久卻又顯露了他的不信(徒818)。聖經說「他信了」這句話,有些人解釋說:他口裡謊稱相信,心裏卻是不信。我們並非如此解釋,乃是認為:他當時被福音的大能所懾服,表示出某種暫時的信心,並外表認同基督為主,所以他願意受洗。另外,路加福音記載:有些人暫時相信福音(路813),然而他們心中聖道的種子在結果之前被擠住了,或在紮根之前就立即枯死了(路86-7)。

我們並不懷疑:這類人因嘗到聖道而受吸引,就熱切的接受聖道,也開始感受其屬神的大能;如此他們不僅在別人眼前,也在自己心中,製造假象以為自己有信心。因他們說服自己:尊敬神的話就是敬虔本身,因為他們以為:除非對「神的話」公開批評或藐視,不然就可算為敬虔。不論這是怎樣的「認同」,卻沒有深入心中,也沒有心裏固定紮根。雖然它有時看來似乎伸出根苗,但並非有生命的根。

人心有許多裂縫,隱藏虛妄詭詐;也有許多破洞,潛伏狡詐虛偽,甚至常常假冒為善,自己欺哄自己。然而,那些以此虛幻信心誇口的人當明白:他們在這方面並不比魔鬼強!如西門一類的人的確遠不如魔鬼,因他們愚昧的聽到並明白一些事,這些事連魔鬼知道了都戰兢(雅29),而他們卻不害怕。其他人在這方面也如魔鬼,即不論他們開始對神的話有什麼感受,至終都成為他們的恐懼和驚惶。


[3.2.11a] 非選民也有「信心」嗎?

若說未蒙揀選的人也有信心,對某些人來說似乎難以接受,因保羅宣稱信心是神揀選的結果(帖前14-5)。然而,這難題是易於解決的。雖然惟有神所預定得救的人,才領受到信心之真光,並真實感受到福音的大能;然而,經驗告訴我們,未蒙揀選的人有時像選民一樣,感受幾乎相同的感覺,甚至他們自己也覺得他們與選民(徒1348)沒有什麼差別。

所以,希伯來書作者說他們嘗過天恩的滋味(來44-6),這一點也不荒謬,並且他們對主基督有暫時的信心(路813);這並非因為他們確實得著屬靈恩典的能力,和確實經歷信心的真光;乃是因神為了定他們的罪,使他們無可推諉,使他們嘗到他的良善,卻沒有領受得兒子名分的聖靈。

假若有人反駁說:若是如此,就沒有什麼留給信徒,使他們能確認自己有兒子的名分。我們的回答是:雖然神的選民和擁有暫時信心的人,在感受上有極大的相似性,然而唯獨選民才有真實確據滿溢在心中(這是保羅所頌揚的)以致大聲呼叫「阿爸!父」(加46;羅815)。所以,惟有選民蒙神以不朽壞的種子重生他們(彼前123),使得撒在他們心中的生命種子永不枯萎,所以神在他們心中印記他已收納他們為兒女,表明這是堅定不移的保證。

以上所說並非表示聖靈不在非選民心中有一般性的工作。同時,聖經教導信徒當仔細和謙卑省察自己,免得肉體的自信潛入取代信心的確據。此外,被遺棄之人所領受的,只是模糊的意識到恩典,以致他們所抓住的是幻影,不是得著真正的救恩。因為聖靈惟獨在選民身上印記赦罪之恩,使他們藉著特定的信心,領受此赦罪之恩在自己身上。

若說被遺棄之人相信神憐憫他們,這是對的,因他們知道神的恩典要與世人和好,然而他們卻是糊塗不清。他們並非與神的兒女有同樣的信心或重生,他們乃是自欺,自以為開始相信了,與神的兒女相同。我們不否認他們蒙了神的普遍光照,知道他的恩典;然而,這樣的知道與神對他選民的特別光照截然不同;惟有選民才得到救恩的真實確據,非選民沒有得到全備的救恩果效。


[3.2.11b-12a] 真信心與假信心

神沒有拯救非選民沒有救他們脫離死亡沒有收納他們在他的保守看顧之下只是暫時向他們施恩憐憫。唯獨他的選民才領受了信心的生命之根,使他們堅忍到底(太2413)。對於反對者的異議,我們回答:如果神真正向人施行他的救恩,這救恩必是永遠確立的。因為什麼也不能攔阻神拯救他的選民到底,他們不可能蒙了光照,暫時意識他的恩典,後來消失無蹤。真信心是永不消逝的。

信心是認識神施恩福給我們,並對此恩福的確信;然而有些人感覺到神的愛,後來漸漸消逝,也不足為奇。因為此知覺與信心雖然近似,卻是大為不同。我們承認神的旨意是不改變的,並他的真理永遠始終一致。然而,未蒙揀選之人不能參透神奧秘的啟示,惟有聖經向蒙恩的選民顯明出來(羅1625-26)。因此,非選民不能明白神那不改變的旨意,也不會持久信靠這旨意的真理,因為他們僅是滯留在稍縱即逝的知覺裡。他們就如栽植不深的樹,雖然幾年後可能長葉開花,甚至結果;然而,一段時間後就枯萎死亡。

總之,就如亞當因他的悖逆,失去神的形像,心靈意念墮落了;照樣,神以他恩典的餘輝光照惡人,之後又容讓此光輝被惡人消滅,也不足為奇。沒有任何事物能攔阻他的主權旨意,他賜給一些人有關福音表淺的知識,卻賜給其他人對福音深入的認識。

同時我們應當牢記:神選民的信心,無論有多麼不足或軟弱,他們都有聖靈所賜兒子名分的確據與印證(弗114;林後122),此印記是刻在他們心中,永不磨滅。但在惡人身上的光照,後來會漸漸消失。因為撒在他們心中的種子,並無神所賜的生命大能,使它們常存(太1319-22)。然而撒在選民心中的是不能壞的種子,活潑常存永不朽壞(彼前123),所以聖靈的工作絕不失敗。


[3.2.12b] 真實得救的信心

根據聖經的教導和我們的日常經驗,我們看到惡人有時因意識到神的恩典而受感動,他們心中激發彼此相愛的欲望。例如掃羅的心中暫時興起愛神的敬虔衝動。他感受神是他的父親,神的良善在某方面吸引他(撒上9-11章)。但是因為對「神的父愛」的信念,並未深深栽植在非選民心中,所以他們就不會如神的兒女至誠之愛,來回應天父,而是像雇工一樣反應。父神唯獨將賜聖靈給基督,基督將聖靈充滿在他的肢體(子民)裡,使他們能真正的愛父神。顯然,保羅這話是單指選民:「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羅五5),這愛產生以上所提到的確信,使我們呼叫「阿爸父」(羅815;加46)。

另一方面來說,神雖然不會停止愛他的兒女,卻奇妙的向他們發怒;並不是因他定意恨惡他們,乃是要他們感到他的忿怒而懼怕,目的是挫折他們肉體的驕傲,除去他們的怠惰,喚醒他們悔改。如此,他們感受到神因他們的罪向他們發怒,同時也感受他的憐憫。他們誠懇的求神收回他的怒氣,同時也以寧靜與信靠之心投靠神,作為避難所。事實上,以上的證據顯示沒有真信心的人,無法偽裝有信心;他們出於熱情衝動的驅使,以錯誤看法自欺。無疑,怠惰充滿他們的心,使他們不能正確省察自己。

這一類人很可能就是約翰所說的那些人,雖然他們「相信」基督,基督「卻不將自己交託給他們,因為他知道萬人……因他知道人心裏所存的」(約224-25)。因為許多人從這「普通的相信」中墮落了(稱為「普通」,因為這是暫時的信心,與永活的信心頗為相似),所以基督對他的門徒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831-32)。因為他在對那些已經接受他教導的人說此話,勸他們在信上長進,免得他們因自己的懶惰,熄滅所賜給他們的亮光。因此,保羅說惟有神的選民才有真信心(多11),意即有許多人因沒有活的信心,沒有紮根。基督在馬太福音中也同樣的教導:「凡栽種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種的,必要拔出來」(太1513)。

另有一些人是假冒為善,他們欺哄神和欺哄人,也不知羞恥。雅各嚴厲地斥責這種人,他們詭詐地宣稱自己有信心,卻是玷污的信心(雅214-26)。許多人大膽誇口他們有信心,其實沒有,這是虛偽仿冒自欺欺人。所以保羅要求神的兒女要有「無偽的信心」(提前15)。因此,保羅「無愧的良心」比作持守信心的寶庫。因為許多人丟棄無愧的良心,「就在真道上,如同船破壞了一般」(提前119,對照39)。


[3.2.13a] 「信」在聖經中不同的用法與含

我們必須明白「信」此詞的含意是多層面的。「信」的客觀層面是指「信仰」,健全的真道,敬虔的真理(提前11939);保羅在提摩太前書也勸勉執事:「要存清潔的良心,固守真道的奧秘」(提前39),此處「真道」原文作「信」。同樣,他也在提到有人離棄「信」(真道,提前41)。他也說提摩太向來「在信仰(真道)的話語上得了教育」(提前46)。

他也說有許多人因「世俗的虛談和那敵真道、似是而非的學問……偏離了信仰(真道)」(提前62021;對照提後216);他在另一處稱這些人為「在信仰(真道)上是可背棄的」(提後38)。再者,他也吩咐提多勸他們在信仰(真道)上純全無疵(多11322),保羅使用「純全無疵」就是表示教義的純正,因為人心善變常常扭曲腐化聖經真理。因在基督裏「藏著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西23),而「信」是得著主基督,所以「信」的範圍延伸至一切屬天教義的總合,「信」與真道密不可分。

另一方面,「信」的主觀層面是指「信心」,信靠特定的對象,就如馬太記載,基督看見那些將癱子從屋頂縋下的人,有信心(太92)。並且,基督也稱讚那百夫長的信心,是他在以色列中沒有遇見的(太810)。然而,百夫長很可能只是全心關注他兒子得醫治(約447-51),並且滿心盼望如此。因為他滿足於基督簡單的首肯和答覆,並不要求基督親自到他家裏,所以他的信心大蒙讚揚。

有時,保羅用「信」指行神蹟的恩賜(林前129132),而且有些未被聖靈重生或不熱心敬拜神的人,也可能擁有此恩賜(太721-23)。在另一處經文中,保羅用「信」來指建立我們的真道教訓,使我們的信心得造就。因為當他說「信」是有限的,必歸於無有時(林前1310),他是指教會的教育事工,教導信仰教義,是在今世用來幫助我們的軟弱。

關於「信」此詞這些不同用法,顯然是相似類比。另外關於「信」的廣義用法,也有用來指外表的「信」在假冒或不信的人身上,如同「敬畏神」此詞用在不敬虔之人身上:聖經記載那些被亞述王遷徙到撒馬利亞和鄰近區域的外邦人,他們拜偶像假神,也「敬畏,懼怕」以色列的神(王下172441)。這表示他們將天上真神與地上假神混為一談。


[3.2.13b-14] 信心是真實的認識

然而,我們現在要問什麼是「真實得救的信心」?什麼是分別神的兒女與非信徒的「真信心」?我們是以真信心求告神為我們的父,我們藉以出死入生的是真信心,真信心使基督永恆的救恩和生命住在我們心中。真信心的力量和性質,與假信心截然不同。

現在我們要詳細解釋「信心」的定義。在根據聖經詳細解釋之後,可將疑惑一掃而空。當我們將信心稱為「認識」時,我們並不非指通常所說人藉著感官所獲得的認知。因為「信心」遠超過感官,所以人必須在自身之外才能獲得信心,信心超越人的心智。即使人在獲得信心之後,也不能完全明白所感受到的。然而人心確信自己所不完全明白的,這就證明人憑著信心的認識,是超過人憑己力所能認知的。

因此,保羅巧妙描述「信心」使我們「能以……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弗318-19)。他的意思是指:我們憑信心所領會的,在各方面是無限的,並且這種認識遠超過一切的知識。神「向他的聖徒顯明」他旨意的奧秘,「就是歷世歷代所隱藏的奧秘」(西12622)。所以,信心常被稱為「知道,認識,知識,明白」是極有道理的(弗117413;西19310;提前24;多11;門6;彼後221),而使徒約翰也稱它為「知道」,因他宣稱信徒知道自己是神的兒女(約壹32),顯然他們是確實知道。並且此「知道」並非只是來自理智上的證據,更多是來自神真道的說服。

保羅也指明此點:「我們……曉得我們住在身內,便與主相離。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林後56-7)。保羅的這話表明:我們憑著信心所知道的,是現今尚未得到的,是眼所未能見的。我們以此結論:信心的認識在於真實的「確據」,而不在於屬世的理解。


[3.2.15] 信心是「實底和確據」

「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未見之事的確據」(來111),「實底和確據」這些詞是用來表達「信心」是堅定不移的確信。信心不容許疑惑和易變的想法,也不容許模糊和混亂的觀念;反而是完全且堅定的確信,正如人所親自經歷證實的那樣。因不信在我們心裏根深蒂固,並且我們常被此不信的惡心所牽引(來312-13),各人都是靠恩典掙扎勝過不信的惡心,才能口裡承認眾信徒的告白:神是信實的。尤其當我們在受試探的實際場合時,人人動搖顯出心裏的軟弱(可923-24)。

因此,聖靈在聖經中顯著的敘述「神的道」是大有權能的,並非毫無理由。聖靈想藉此醫治人的疑惑小信,使我們滿心相信神的應許。大衛說:「耶和華的言語是純淨的言語,如同銀子在泥爐中煉過七次」(詩126);「耶和華的話是煉淨的;凡投靠他的,他便作他們的盾牌」(詩1830)。而且,所羅門以同樣的話語確證此真理:「神的言語句句都是煉淨的」(箴305)。詩篇119篇整篇都證明這點,我們就無需再列舉其他經文。的確,神經常提醒我們要聽他的話,這就間接責備我們的不信。神惟一的目的,是要從我們心中根除疑惑的惡心(來31-15)。

也有不少人因誤解神的憐憫,而幾乎不能從其中得到任何安慰。他們的心被悲慘的焦慮所佔據,同時又懷疑神是否會憐憫他們,因為他們自以為深信神的恩慈,卻將之局限於極為狹窄的範圍內。他們自己揣測:神的憐憫的確是偉大豐盛,賜恩給多人,為每一位信徒所預備的;但是他們卻懷疑這憐憫是否會臨到自己,或者懷疑自己會不會來領受。他們這種半途而廢的推理,是半調子,不僅沒有使自己的心靈在平安中被堅固,反而使自己的心因疑惑而不安。

然而與上述截然不同,聖經所說的真信心,必感受到充足的確據。真信心將神的良善清楚顯明給我們,使我們毫無疑惑(西22;帖前15;來6111022)。除非我們真實感受到神的恩典,並親身經歷其甘甜,我們就不可能有「充足的信心」。因這緣故,保羅從「信心」中獲得「確認」,並從「確認」中獲得「勇氣」。因為他說「我們因信耶穌,就在他裏面放膽無懼,篤信不疑的來到神的面前」(弗312)。保羅這話顯然表明:除非我們勇敢坦然無懼的站在神面前,否則我們的信心就出了問題。這種勇氣唯獨來自對「神的慈愛和救恩」的確認。因為這是如此真實,所以「信心」此詞常被用來代表「確據」。


[3.2.16] 信的確據

神施憐憫的應許,我們不應該認為只在別人身上是真實的,而與自己無關;乃是應從內心領受這些應許,使之成為自己的。這就是「信心」的主要關鍵,由此「確信」就產生了,這就是保羅所稱為「與神和好」的平安(羅51),也可說「平安」是「確信」所帶來的結果。這樣的確據使人的良心在神的審判台前平靜安穩。若沒有此確據,人的良心必定驚慌失措並幾乎崩潰,除非暫時因忘記神和自己而沉睡。這沉睡的確是暫時的,因它不可能長期處於這可悲的健忘之中,因為神的審判重複浮現在他腦海中,並強烈震撼他。

簡言之,惟有確信神是他的慈悲良善之天父,按他的豐富恩典應許萬事,這才是真正的信徒。真信徒信靠神的應許,神必恩待他,毫不懷疑持守對救恩的盼望。此即希伯來書作者所指出的:「我們若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便是他的家了」(來36)。因此,他指明:惟有以「確信」誇耀天國基業的人,才能在主裏有美好盼望。惟有那因倚靠救恩確據而勝過惡者和死亡的人,才是真信徒。

保羅在羅馬書8章精彩的總結,教導我們:「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將來的事,是現在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裏的」(羅838-39)。同樣,保羅在以弗所書也說:除非我們清楚神恩召我們所得的永恆基業,有何等的指望,否則我們心中的眼睛沒有被照明(弗118)。保羅書信各處的教導都顯示:除非我們從神的良善中獲得「確據」的結果,否則我們就不會清楚認識他的良善。


 [3.2.17a] 信心不斷面臨爭

有人會反對說:「信徒所經歷的並非是確據平安。他們雖然認知神對他們的恩典,然而心裏不斷地被恐懼不安所折磨,被重複來襲的恐懼所震撼。攪擾他們心靈的試探是如此強烈,看來與信心的確據不相稱」。我們相信聖經所教導的「信心是實底與確據」(來111),反對者誤以為:「實底」不被疑惑所縈繞,「確據」不被焦慮所攻擊。其實,實底與確據必會面臨考驗。

另一方面,信徒也一直不斷與自己裡面「不信的惡心」爭戰。信徒的良心並非完全平靜安穩,完全不受任何爭戰的攪擾。我們所強調的是:無論信徒遭受怎樣的患難,他們永不喪失「真信心的確據」,因為這是神的恩典所賜給他們的。

聖經中記載「信心」的例證,大衛是最顯著的一位;當我們查考他一生的經歷,就會印象深刻。雖然大衛是大有信心的人,然而他以歎息表明他心裏常常不安。我們只需列舉幾個例子。他內心受攪擾時,他責備自己的心,不就是在埋怨自己的不信嗎?他說:「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燥?應當仰望神」(詩42511435)。的確,這深深的憂鬱是不信的明證,顯示大衛以為神已離棄了他。大衛在別處更清楚告白:「至於我,我曾急促的說:我從你眼前被隔絕」(詩3122)。

另一處經文說到,他在焦慮痛苦的困惑中,與自己辯論;他甚至開始懷疑神的屬性:「難道神忘記開恩,難道主要永遠丟棄我嗎?」(詩7797)。他接著所說的更為明顯:「我便說這是我的懦弱,但我要追念至高者顯出右手之年代」(詩7710)。在絕望中,他責備自己是該死的,不但承認自己被疑惑所困擾,也覺得自己在爭戰中跌倒了,一切都完了。因為他以為神已離棄了他,並神的右手(大能膀臂)不再幫助他,使他遭難。所以,他對自己的心說:「我的心哪,你要仍歸向安樂,因為主耶和華用厚恩待你」(詩1167),因為他已經歷了暴風巨浪中的飄盪。


[3.2.17b] 信心得勝試探

非常奇妙的在一切的苦難震盪中屬神之人的心因信得堅固信心使他得勝如發旺的棕樹9212),因為信心爭戰得勝一切重擔並且日日向上成長。所以,當大衛看來似乎為苦難所壓倒時,他責備自己,卻仍沒有停止仰望神。人與自己的軟弱爭戰,在焦慮不安時仍持續信心,就已經獲得相當的勝利。關於此真理,有經文為證:「要等候耶和華!當壯膽,堅固你的心!我再說要等候耶和華!」(詩2714)。大衛顯示自己膽怯的心,他重複兩次的話,表明自己一再被許多不安情緒所騷擾。同時,他不僅因這些軟弱對自己不滿,也極力掙扎要克服它們。

我們若將大衛和亞哈斯作公平的比較,則就會發現他們之間極大的不同。神差派以賽亞去安慰在焦慮中的亞哈斯,他是邪惡偽善的王。以賽亞對他說:「你要謹慎安靜,不要害怕,也不要心裏膽怯」(賽74)。亞哈斯的反應如何呢?聖經先是說:王的心跳動,好像林中的樹被風吹動一樣(賽72)。他雖然聽見神的應許,卻仍然不斷戰兢。這是不信之心所得的報應與刑罰:當人不以信心敞開自己時,就會繼續懼怕,以致轉離神。

反之,信徒被試探擊打而幾乎被壓垮,雖然遭遇艱辛困苦,他們總是站立起來。因為他們深知自己的軟弱,就與先知一同禱告說:「求你叫真理的話總不離開我口」(詩11943)。這經文教導我們:信徒有時啞口無言,好像信心低落,然而他們卻不致失敗或轉身逃跑,而是在爭戰中堅忍到底。他們藉禱告激勵自己不可怠惰,免得放縱自己而變得麻木。


[3.2.18-19] 信徒心中的爭戰,真光照耀我們心中

為了明白信心如何得勝試探,我們必須認清靈魂與肉體的區分,並且二者之間的對抗在此更加顯明。敬虔的心認識自己裡面有兩種不同的感受:一方面因體會到神的良善而喜樂,另一方面則因意識到自己的災難而愁苦;一方面依靠福音的應許,另一方面看見自己的罪孽而戰兢;一方面因盼望永生而歡喜,另一方面因面對死亡而顫抖。這些掙扎變化是因信心不完全而產生的,因為我們在今生不會完全成聖,不可能除去不信的惡心而完全被信心得著與充滿。因此,信徒心中必有這些爭戰:就是當我們肉體中殘存的「不信」興起時,就會攻擊心靈中的信心(羅718-23)。

既然信徒心中的確據,常有疑惑來攪擾,我們是否應當說:信心並不確定清楚認識神對我們的旨意,只有模糊不清的概念?當然不是!因為我們即使被各種思想擾亂,也不致於完全失去信心。即使我們四面受敵,不信的惡心多方攻擊,也不致於因此陷入不信的深淵。我們若受擊打,也不會被丟棄而死亡(林後47-10)。因為爭戰的結局總是:信心至終必勝過那一切圍攻它的仇敵(約1633;約壹54-5)。

總之,真實的信心是踏不死的麥種,當它進入我們裡面,浸潤我們心中時,我們就開始注目神的面容,確信神以平安和恩典的笑臉恩待我們。雖然我們是從遠處望見神,卻已清楚到確信這是全然真實的。此後,我們越繼續前進,穩定的成長,越接近神,就越更確實看見神,藉此不斷的進步,我們就更加熟悉認識神。

如此可見,人心受光照認識神,在開始時是被不少無知包圍,後來無知的疑雲逐漸被驅散。然而,雖然信徒對某些事情無知,或是對所知道的仍有模糊之處,然而這些並不能攔阻他的心,清楚認識神對他的旨意。因他所確實知道的,是真道的首要與基本部分。這就如被關在監牢裏的人,陽光透過狹窄的窗戶照射入內,他無法看到整個太陽。然而,他的眼目注目在這明亮的光線,並從中受益。照樣,我們受地上身體的限制,無論四周圍繞我們的黑暗有多少陰影,然而真光照進我們心中,使我們得著所需要的確據;神的光照耀我們心中,即使我們所看見的甚小,也足以使我們確信神是憐憫拯救我們的(林後46;約壹1:8)。


[3.2.20-21a] 信心確信所知,以神的話作為盾

使徒保羅在不同的經文中清楚教導信心的兩方面:「所知有限」與「確信所知」。他論到信心的所知有限,因為他教導「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以及「如今仿佛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林前13912),他指出:我們在今生所領受到的,只是神真實智慧的微小部分。這些經文不僅說明:當我們在肉體的重擔下歎息時,我們的信心便不完全;並且也說明:正是因我們的不完全,我們必須經常不斷學習。然而,保羅也提醒我們:我們極其有限的才智能力,是無法理解那不能測透的。保羅宣告的也是指整個教會:每一位信徒的有限與無知都阻礙他親近神,使他無法達到所渴望的程度。

然而使徒保羅也在其他經文論到信心是「確信所知」,他顯示信心的點滴,都使我們親嚐真實的確據。他宣告:我們藉著福音,敞著臉沒有帕子遮蔽,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帶來的結果就是變成主的形狀(林後318)。由於我們的罪性本能是傾向不信,我們心中的懷疑與恐懼,常被無知所包圍。此外,還有各種無數的試探,不斷地猛烈攻擊我們。尤其是我們的良心在許多罪惡的重壓之下,有時抱怨且歎息,有時自責,有時暗中訴苦,甚至有時公開爆發怒氣。不論是患難顯明神的忿怒,或是良心發現自己受到刑罰,不信的惡心以這些作為顛覆信心的利器。這些利器都導向同樣的目標:要我們以為神反對並敵視我們,叫我們不要指望從神那裏得幫助,要我們將神視為我們的死敵。

為了抵擋這一切的攻擊,「信心」會以「神的道」作盾牌來武裝自己和堅固自己。當任何試探攻擊我們時(要我們以為神對我們不好,是我們的仇敵),「信心」回答說:雖然神使我們遭難,卻也向我們發憐憫,因為他管教我們是出於愛而非忿怒。當「神報應一切的罪孽」的思想打擊我們時,「信心」以赦罪的福音提醒我們:只要罪人投靠神的憐憫,神必赦免一切的罪孽。如此,屬神之人無論遭受何種怪異方式的痛苦騷擾,至終都必勝過一切困難,絕對不容他蒙神憐憫的確據被剝奪。反之,一切想要試探擾亂他的爭鬧,反而使他更加確信此確據的真實。


[3.2.21b] 神的道是信心的盾牌

信徒遭遇苦難反而加深了信心的確據。當聖徒似乎是遭受神的刑罰時他們向神傾訴苦衷當看來他們的禱告似乎不蒙垂聽時他們仍然繼續求告神。他們若不盼望從神那裏獲得安慰,那麼求告他有何意義呢?事實上,他們若不相信神早已預備救助他們,他們根本不會想求告他。所以,那些被基督責備小信的門徒,他們埋怨自己快要喪命了,卻仍然呼求他的幫助(太825-26)。基督雖然責備他們的小信,卻沒有不認他們為他的門徒,也沒有視他們為非信徒,反而勸他們離棄所犯之錯。

所以,我們重複上述:信心之根永不會從敬虔之人的心中被剷除,反而在內心深處根深蒂固;不論信心看來被動搖或起伏不定,其光永不消逝,即使隱藏在餘燼中也不致完全熄滅。這比方顯明神的真道是永不朽壞的種子,總是結出信的果實,其生命永不枯萎消逝。使聖徒失望的最大原因,是在患難中以為神將毀滅他們。然而,約伯宣告:他要信靠神到底,即使神殺他,他也不會停止仰望神(伯1315)。總之,「不信」絕不能在信徒心中作王統治,只能從外面攻擊。「不信」用其武器,必不致信徒於死命,只能騷擾他們,頂多傷害他們,其創傷也必得醫治。

保羅教導「信心」是我們的盾牌(弗616)。當我們舉起這盾牌,抵擋「不信」武器的攻擊時,它完全擋開它們,或至少削弱它們的力量,使它們無法擊中要害。所以當「信心」動搖時,就如勇士被長矛猛擊而退後幾步。當「信心」受傷時,就如戰士的盾牌被長矛劃裂,卻不會被刺透。因敬虔之人總必興起,與大衛一同說:「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詩234)。在死蔭的幽谷中行走,的確是可怕的;而且無論是多麼強壯的信徒也必驚懼。但是因為他們想到神與他們同在,確信就立刻勝過恐懼。

不論魔鬼所用的武器有多強大,牠無法進入我們心中,因為「信」在心中居住,牠必被趕逐。我們從爭戰結果來看,信徒不僅是從每一次爭戰中安然歸回(因此從新得力,預備好立即再入戰場);更是應驗了使徒約翰所說的「使你們勝了世界的,就是你們的信心」(約壹54)。他確認:我們的信心不只是得勝一場或幾場戰鬥,勝過某次的攻擊,乃是得勝千萬次的攻擊,至終將勝過全世界。


[3.2.22] 應當有的恐懼

有另一種「恐懼戰兢」(腓212),不僅沒有減低信心的確據,反而使之更加堅固。當信徒看到神向惡人所發的忿怒時,牢記在心作為鑑戒,免得以同樣的罪激怒神。當信徒反省自己所遭遇的不幸時,學習全然依靠神,並確信離了神,信心就搖擺不定,如風飄盪。當使徒保羅描述神對古時以色列人的管教懲罰時,就使哥林多信徒驚恐,免得他們被同樣的罪纏繞(林前1012;羅1120)。他這樣做並未削弱他們的信心,反而使他們脫去肉體的怠惰,因為那對信心有害無益。

他以猶太人的跌倒,作為例證勸勉信徒:「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需要謹慎,免得跌倒」(林前1012;羅1120)。他不是要我們懷疑自己是否站穩,反而是要除去我們的驕傲自大和魯莽自信;也使在猶太人被棄之後而被接納的外邦信徒,不可高興得意忘形。然而,在他的勸勉中,不僅是針對信徒,也包括那些只誇口外表之假冒為善的人。他的勸勉不是針對少數人,乃是比較猶太人和外邦人;他表明猶太人被棄,是因他們不信和忘恩負義而遭到神公義的刑罰。然後,他勸勉外邦信徒,不可因自高自大而失去蒙收納的恩典,這是他們剛剛 從神得到的。

正如在猶太人被棄的事上,仍有餘民沒有從收納子民的恩約裡失落;照樣,在外邦人中也有一些人會興起,他們沒有真信心,因愚昧倚靠肉體而驕傲自大,濫用神的恩典而自取滅亡。然而,即使我們將這經文運用在選民信徒身上,這也不會使他們失去得救的確據。因為這是勸阻聖徒避免驕傲,有時他們的肉體殘存罪性會滲透;如此的勸誡,免得他們以虛空自信放縱妄為。這樣的勸誡,並非要使選民的良心恐懼戰兢,使他們不能確信神的憐憫;乃是使他們不再倚靠自己,全然委身投靠神的主權恩典,得享真正平安的確據。


[3.2.23] 「恐懼戰兢」

當保羅教導我們應當「恐懼戰兢作成我們得救的功夫」(腓212)時,他是吩咐我們要慣於高舉神的大能,並同時要降卑自己。不信靠自己,並擔心靠自己會得悲慘下場,就能使我們全然信靠神而心中得著平安的確據,再也沒有比這更有效的方法。這就是大衛所說的意思:「至於我,我必憑你豐盛的慈愛進入你的居所;我必存敬畏你的心向你的聖殿下拜」(詩57)。他在此表明:信心投靠神的憐憫,帶來勇氣,這與我們敬畏之心連在一起,是非常恰當的;每當我們來到神的威嚴面前,必會經歷敬畏之心,因看見神的榮耀認識了我們自己是多麼的污穢。

所羅門也一樣真實地宣告:心中常存敬畏的人是有福的,因為若存心剛硬,則必陷入禍患(箴2814)。然而,他所指的是使我們更加小心的敬畏,並非那折磨我們並叫我們跌倒的畏懼。「敬畏」使紛亂的心在神那裏得康復,降卑的心在神那裏得高舉,對自己絕望的心因信靠神而重新得力。

因此,信徒能敬畏神而又同時擁有最確實的安慰;只要他們注目省察自己的虛妄,然後心思意念信靠神的真理。有人會問:敬畏和信心如何能住在同一顆心裏呢?反過來說,其理相同,怠惰和煩惱是同時在人心裏。雖然惡人力求自己免於痛苦,希望對神的畏懼不會煩惱他們,然而神的審判重壓在他們身上,使他們不能得著自己所想的。所以,神常以謙卑磨練自己的子民,使他們在英勇爭戰時,仍能以謹守之心節制自己。

腓立比書212的「恐懼戰兢」上下文清楚顯示:使徒表明信徒「恐懼戰兢」的原因,是討神所喜悅,因為是神賜給他子民正確立志、勇敢行事的能力,來成就他的美意(腓212-13)。先知的話與此含意相同:「以色列人必以敬畏的心歸向耶和華,領受他的恩惠」(何35)。因為「敬虔」不但使人「敬畏神」,也使因畏懼而降卑自己的人,被神甘美的恩典所充滿;同時也使他因渴慕而投靠神,並且謙卑自己伏在神的大能權柄之下。


[3.2.24a] 信心不朽的確據,建基在基督與我們的聯合

天主教為了維護經院哲學傳下來的有害哲學,他們說信徒沒有得救到底的確據,只有暫時的確據,此說法直到今日仍然迷惑人心。他們編造說:「確據」是與「不信」參雜混合在一起。他們承認:人何時仰望基督,就有充分的盼望;然而因為人總是不配得這一切的恩惠(神在基督裏所賜下的),他們說人看到自己的不配時,應該懷疑搖動和猶豫躊躇。簡言之,他們將信徒的良心放在「盼望」與「懼怕」之間,時而盼望,時而懼怕,輪流跳來跳去。他們將盼望和畏懼如此關連:盼望興起,懼怕被壓抑;懼怕興起,盼望就再次跌落。

當撒但發現牠從前慣用的詭計、摧毀信心的方法失效時,牠就嘗試採用更陰險的挖地道手段。牠從更改「信心」的定義下手。反反覆覆屈服於絕望的信心,能算是信心麼?他們說:若你仰望基督,就確定得救;若你倚靠自己,就必定滅亡;所以,不信和盼望必須輪流佔據你心。這等於是叫我們認為基督站在遙遠之處,而不是居住在我們心裏!

然而事實真相是:我們在基督裏盼望救恩,並非從遠處望見他,而是因他重生我們,連結我們在他身體內,不僅在他一切的恩惠上有分,也使我們在他自己裡面。因此,我們要用他們的論點「你若想到自己的不配,必然是滅亡」起始來反駁他們的錯謬。既然神已經將基督賜給你了,也將他一切的恩惠賜給了你,所以基督的一切都成為你的了,使你成為基督的肢體了,與他合而為一;有他的義遮蓋你一切的罪;他的救恩使你徹底脫離滅亡;他以他配得的替你代求,使得你的不配被遮蓋,所以在神眼中你已經被潔淨。

的確如此,我們不應當將基督與自己分開,或將自己與基督分開。反而,我們應當勇敢的抓住在基督裡的團契,他將自己與我們聯合。所以,保羅教導我們:「基督若在你們心裏,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羅810)。若按照這些人的無稽之談,保羅應當這樣說:「基督的確在自己裏面有生命;但是你們是罪人,仍然伏在死亡和咒詛之下」。然而,保羅所說的正好相反,因他所教導的是:我們自己應得的定罪滅亡,已經被基督裏的救恩吞滅了。而且為了證明此真理,他所採用以上所說的相同理由:「基督並非在我們外面,乃是居住在我們裡面」。


[3.2.24b-25a] 信心的兩層面

主基督與我們的連合,不僅是永不分離的團契,也是他藉著奇妙的交通,日日使我們與他更親密的合為一體,直到我們完全與他合而為一。我們並非否認「信心」有時會受干擾,因為信心軟弱時會處處受猛烈攻擊;所以在試探的密雲幽暗中,信心之光幾乎熄滅。但是無論如何,信心絕不停止迫切尋求神。

當我們靠神恩典省察自己的靈魂時,發現我們的靈魂似乎有兩個相反的層面。我們若考慮罪人靈魂的本身,我所能說關於這靈魂最真實的話是:它是愚昧無知,毫無價值的(詩7322)。我們無需列舉靈魂的各項罪惡;因為它是被罪壓制、被黑暗籠罩、作宴樂的奴僕、各樣私欲蠢蠢欲動、臣服於情慾引誘、充滿迷惑、總是傾向罪惡。總之,滿了羞辱和混亂。誠然,我們所有的義,若在真理之光的審察下,「都像污穢的衣服」(賽646),何況我們的不義,將要如何比擬呢?「你裏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太623)。那麼,無疑的「人好像一口氣……如同影兒」(詩1444),「如同畜類一般」(詩7322)。人一無所有。然而,神所顯為大的人怎麼可能是全然虛空呢?神所心繫的人怎麼可能是虛空呢?

弟兄姊妹們,我們不要灰心。即使我們自己心裡是一無所有,也許在神的心中我們仍是寶貴的。「發慈悲的父」阿(林後13)!悲慘之人的父阿!你怎麼會這樣專心顧念我們呢?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裏,你的心也在那裏」(太六 21)。既然我們是虛無的,我們又怎會是你的財寶呢?「萬民在你面前好像虛無,被你看為不及虛無,乃為虛空」(賽4017)。在你面前的確如此,在你心裏卻非如此;在你真理的審判裡的確如此,在你信實的心意裡卻非如此。你確實是「使(召)無變為有的神」(羅417)。我們的確是「無」,因為你所召的本是「無」;同時我們也是「有」,因為你召我們變為「有」。雖然我們本身是「無」,然而你卻將我們變為「有」。

「信心」承認自己本身是一無所有,然而在神裡面成為樣樣都有。


[3.2.25b-26] 信心尊敬並敬畏神

使徒所說「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911顯示信心不在於自己乃是在於神我們本身是「無」召我們的主使我們從「無」變為「有」。「我們毫無所有」與「主使我們變為有」之間的連結是奇妙的。的確,如此連結的這兩方面,是不會互相抵銷的!我們若從這兩方面殷勤省察自己,即從一方面看,我們是毫無所有;從另一方面看,我們被顯為大。這樣我們所誇的,就會顯得合乎中道,也許比以前更加有根有基,因我們所誇的不是自己,而是指著主誇口」(林後1017)。我們若思想「他若定意拯救我們,我們必要得救」(參考耶1714),我們就能安心。

攀上更高的瞭望台,讓我們尋求神的城、神的殿、神的居所,以及他的新婦。我們以敬畏的心說:『我們在神的心中,才算為「有」。唯獨因為神尊榮我們,我們才算為「有」,並非因為我們自己有尊榮。所以,真實得救的信心,必定敬畏主。

眾聖徒都見證以信心「敬畏耶和華」,聖經稱之為「智慧的開端」(詩11110;箴17),有時則稱之為「智慧的訓誨」或「智慧」本身(箴1533;伯2828)。「敬畏神」有雙重涵義,因為神是我們的父親,是我們的主。所以,凡是真誠敬拜他的人,都會竭力作他順服的兒子和盡忠的僕人。主藉先知稱兒子對父親的順服為「尊敬」,而稱僕人對主人的盡忠為「敬畏」。他說:「兒子尊敬父親,僕人敬畏主人;我既為父親,尊敬我的在哪裡呢?我既為主人,敬畏我的在哪裡呢?」(瑪16)。他雖然區別「尊敬」與「敬畏」,卻將此二用詞融合在一起。

所以,我們「敬畏耶和華」的心,是由「兒子的尊敬」與「僕人的敬畏」所組成的。同一心靈擁有這兩種情感,是天經地義的!只要思想神對我們是怎樣慈愛的父親,即使沒有地獄,我們也有足夠的理由不敢得罪他,因為這遠比死亡可怕。再者,我們的肉體情慾傾向於肆無忌憚的犯罪,為了採取一切手段治死這肉體,我們也必須隨時牢記:神是我們的主,我們在他的大能之下生活,他憎惡一切罪孽;而且凡是偏邪行惡的人,惹動神向他們發怒,必不能逃脫神的報應刑罰。


[3.2.27] 兒女的敬畏和奴僕的畏懼

使徒約翰說:「愛裏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裏含著刑罰,」(約壹418)。這與我們所說的「兒女的敬畏」沒有衝突。約翰所說的「懼怕」是出於不信的恐懼,與信徒的敬畏截然不同。因為惡人懼怕神並非怕招惹神的不喜悅,他們要的只是避免受懲罰;他們怕神是因他們知道神有報應他們的大能,當他們聽到神的怒氣時,就會恐懼顫抖。他們之所以如此懼怕神的烈怒,是因為他們知道神的烈怒必會臨到他們,害怕隨時會來。

然而,信徒們害怕得罪神勝過怕受懲罰,不像非信徒懼怕神的刑罰迫在眉睫。這使得信徒更小心謹慎,免得得罪神。所以保羅教導信徒說:「不要被人虛浮的話欺哄;因這些事,神的忿怒必臨到那悖逆之子」(弗56;西36)。他並非威脅說神的忿怒會降在信徒身上,乃是勸誡信徒思想神的忿怒,是為惡人預備的,根據他們惡行的罪案,免得信徒仿效行惡而招致神的忿怒。

然而,若單單是威脅警告,惡人很少理會。當神從天上以如雷貫耳的話語警告他們時,他們遲鈍剛硬的心仍然頑梗不化。當神的手一旦伸出擊打他們,他們就不得不恐懼害怕。此種恐懼是一般稱之為「奴僕的懼怕」,與神兒女「真誠自願的敬畏」作為強烈對比。

有些人提出取巧的說法:介於上述兩者之間,有另一種畏懼,是奴僕的且不敢過份作惡,有時此畏懼會征服惡人的心,使他們願意悔改,開始對神有正確的敬畏。其實,這不過是神改變罪人的「奴僕的畏懼」,來拯救他成為神的兒女,開始有「真誠的敬畏」。這只是罪人悔改過程中的經歷而已,並非另一種畏懼。


[3.2.28] 信心的確據並非保證在世上成功,乃是神的恩眷

信心仰望神的恩典,我們在他的恩典中明白自己獲得了救恩和永生。因為神恩待我們,我們就什麼好處都不缺;當他向我們保證他愛我們,我們就對他的救恩有豐滿充足的確信。先知說:「神阿,使你的臉發光,我們便要得救!」(詩803)。聖經以此為我們得救的總結,即基督廢去了神對我們所有的冤仇,接納我們進入恩典中(弗214)。這就表示當神與我們和好時,就沒有什麼能攔阻萬事互相效力使我們得益處。

所以,信心既然領受了神的愛,就擁有今世和來生的應許(提前48)與一切恩福的確證,就是從聖經所得知的。信心並非應許自己在今生長壽、榮華富貴,因為神預定給我們的救恩,並非這些屬世的事。信心反而滿足於此確據:不論我們在今生過日子有多少事物讓我們失望,神總不讓我們失望。信心主要的確據,在於來世的盼望,這是神的話所應許的,毫無疑問。

然而,神所愛的人在地上遭受的困苦患難,不論如何,都無法攔阻他們以神的恩典為他們全然的喜樂。所以,福氣的總結就是神的恩典;因為神的恩典是源頭,一切美善從此湧流至我們身上(雅117)。眾所周知,每當聖經論到永遠的救恩或我們所領受的任何好處,都提醒我們神的愛。為這緣故,大衛歌頌神說「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詩633),敬虔的心必感受「他的愛」比「生命本身」更甘甜和更可羨慕。

簡言之,即使臨到我們的一切都是萬事如意,但若我們不知神是愛我們或是恨我們,則我們的快樂也將變為悲慘和咒詛。但若神以父親般的愛向我們仰臉,則即使我們的苦難也將變為祝福。因為苦難將轉化成使我們得救的幫助。因此保羅列舉各式各樣的苦難,卻誇耀這一切都不能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羅83539);並且保羅總是以神的恩典作為他禱告的起頭,因為一切的興旺從神的恩典而來。同樣,大衛單單高舉「神的恩典」來得勝一切攪擾我們的恐懼:「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詩234)。除非我們的心在神的恩典中得到滿足,從中尋求平安,並深信詩篇的話:「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他所揀選為自己產業的,那民是有福的!」(詩3312);不然,我們的心總是動搖不安。


[3.2.29] 神的應許就是信心的支柱

神賜給我們的應許,是白白的恩典,這救恩應許是信心的根基,因為信心安穩立在其上。信心確信神在萬事上都是真實可靠的,無論是他所吩咐或禁止的,他所應許或警告的;信心也以順服領受神的誡命、不行他所禁止的、留意他的警告。無論如何,信心始於應許,並倚靠應許,以及在應許上成終。因為信心在神裏面尋求生命:生命不是在誡命或刑罰的宣告中找到,乃是在憐憫的應許中;生命只能在白白賜下的應許中找到。

因為有條件的應許,要我們再回去倚靠自己的行為來履行條件,這樣的應許不能使我們得生命。因為我們裏面沒有能力履行條件,所以得不著所應許的生命。所以,我們若不想使信心搖動戰慄,就必須以救恩應許來支撐信心。神顧念我們的慘況,甘心樂意白白將救恩應許賜給我們,絕對不是我們配得的。

所以使徒保羅如此見證:福音是我們所傳信主的道(羅十 8)。他將「福音」與「律法的誡命」和「應許」作區分。神用來叫世人與自己和好的「福音」是宏恩的媒介,惟有福音才能堅固信心(林後519-20)。這就是為何保羅經常教導「信心」與「福音」之間的密切關連。他說所交託他的福音事工,是使人「信服真道」(羅15),也教導「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因神的義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至於信」(羅116-17)。的確如此!福音是那使人與神和好的事奉(林後518),所以福音充分確證神對我們的恩慈,再也沒有其他證據可比擬;信心就是得著這樣的認識。

因此,當我們說信心必須建立在神白白的恩典應許上時,我們並非否認信徒當領受神話語的每一方面。我們乃是指出:信心正確的目標是神憐憫的應許。信徒應當承認神是審判的主,報應惡行;另一方面也恰當默想神的慈愛,因為聖經描述神「本為良善」(詩865),「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詩1038),「善待萬民,他的慈悲覆庇他一切所造的」(詩1459)。


[3.2.30-31a] 信心唯獨倚靠恩典的應

神的真理就是信心的對象,無論是警告的話或是賜恩的盼望。因此,使徒說挪亞出於信心,面對即將來臨的洪水災難(來117)。挪亞因著信,蒙神指示未見之事,就是世界將被毀滅,他動了敬畏的心。這就證明:信心帶來了敬畏,包括畏懼即將來臨的刑罰;所以信心的定義並未排除對刑罰的畏懼,這是正確的。信心相信神的話所說的每一部分。

我們特別強調這兩點:第一,除非人獲得神所賜白白的應許,否則他的信心不能站立得住;第二,除非信心將我們與基督聯合,否則這信心無法使我們與神和好。這兩點都值得我們注意。我們所區分神兒女的信心與惡人的信心、信徒的信與非信徒的信是截然不同。若有人相信神所吩咐的命令都是公義的,他的警告刑罰都是真實的,是否就能證明那人為信徒呢?斷乎不是!惟有依靠神憐憫的信心才是真實得救的信心。

我們討論信心的目的是什麼呢?豈不是為使我們明白何為「救恩之路」嗎?然而,除非信心使我們連結在基督身上,我們怎能稱它為「得救的信心」呢?因此,我們對「信心」的定義,強調信心必帶來得救的果效,以區分「信徒的信」和「非信徒的信」,這是合理且必須的。這就顯示為何保羅稱「福音」為「信主的道」(羅108),因為真實得救的信心,必定是信靠主基督,不是只知道神的誡命與刑罰。

真實的信心需要神的話,就如果子需要樹的活根。根據大衛的見證,惟有認識主名的人,才能仰望倚靠他(詩910)。然而,這認識並非出於任何人的幻想,乃按照神親自彰顯他慈愛的見證。詩篇確認此真理:「耶和華啊,願你照你的話,使你的救恩臨到我的身上」(詩11941);「求你救我,因我尋求了你的訓詞」(詩119424094)。我們在此必須先注意信心與「神的話」的關係,然後再注意信心所產生的結果,即「救恩」(詩篇119146-147)。


[3.2.31b] 神的話對信心的重要

信心必須倚靠神的話也必須倚靠神的大能因為信心依靠神的大能才能持續也惟有藉此才能將神所應得的榮耀歸給他。保羅說亞伯拉罕的信是單純的信心:他信神(羅43),相信神應許他必有蒙福的後裔,且滿心相信神的大能必能作成(羅421)。同樣,保羅說到他自己:「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後112)。

信心相信神的大能,然而人若反省自己的光景,許多小信懷疑常常滲入心中;並且充分承認那些稱頌神的大能、將他所應得的榮耀歸給他之人,他們的信心必大得長進。我們都承認:神能成就他旨意所定的一切事;然而,當微小的試探以恐嚇擊打我們,使我們恐懼不知所措時,這就表明我們偏離神的大能,寧可相信撒但的恐嚇,也不相信神的應許。這就是為何當以賽亞想要將救恩的確據深印在神的子民時,壯觀的描述神的無窮大能(賽4025-31),這常見於以賽亞書40-45章中。

當以賽亞開始論到「罪得赦免」和「與神和好」的盼望時,他常常轉論到一些似乎與主題無關的長篇大論:談到神何等奇妙的掌管天地萬物和整個自然界秩序。其實,他所談的正是與主題密切相關的。因為除非我們的眼睛看見神的大能成就萬事萬物,否則我們的耳朵就聽不進神的話,或認識其真正的價值。

聖經在此宣告神的大能是何等有效,因為敬虔之心總是支取神的大能來滿足需要;也特別注目神的大能作為,這些大工見證他是我們的天父。這也是聖經常常提到「救贖」的原因,要教導以色列人得知:神是救恩的創始者,也是救恩的永遠保護者。大衛以自己的經歷提醒我們:神賞賜各人的救恩福氣,必會堅固我們在未來繼續信靠他。事實上,在看來似乎神離棄我們時,我們必須伸展思想,回想神從前如何恩待我們,這必使我們的靈魂甦醒,正如詩篇所說:「我追想古時之日,思想你的一切作為」(詩1435);「我要提說耶和華所行的……記念你古時的奇事」(詩7711)。


[3.2.31c] 信心靠神的話得以堅固

我們無論是如何思想神的大能作為,若是沒有神的話引導,則必將稍縱即逝。所以,我們有充足理由宣告:除非神以他恩典的話語光照人心,否則人必不能有信心。

然而,也許有人會提出:我們當如何看待撒拉和利百加?這兩位婦人似乎有火熱的信心,卻違背了神的話。撒拉,因熱切地期盼神所應許的兒子,就將她的婢女交給她丈夫(創1625 )。不可否認,她在多方面犯了罪;但我們現在所說的是她因熱忱的誤導,沒有聽從神的話而出此下策。然而,我們確定她的渴望是出於信心。利百加確信神的聖言啟示,她兒子雅各蒙揀選,她卻以詭計為雅各獲得這福分(創279)。她欺哄了她的丈夫,以撒原是見證與傳承神恩典的。她強迫她的兒子說謊。她以各種手段和詭計敗壞了神的真理。總之,她因輕視神的應許,就盡全力用人的手段毀壞之(創27章)。

她的行為雖然是犯罪,應受譴責,卻並非是完全沒有信心。因為她必須克服許多困難,勇敢的追求這些並非世俗的利益,並且她這樣作必須面對許多的艱辛危險。同樣的理由,雖然族長以撒犯罪,我們也不會視他為全無信心的人。他雖然領受了同樣的聖言啟示(論到他小兒子蒙福得尊榮),卻仍然偏袒他的長子以掃。

這些例子確實教導我們:人的信心常有錯誤混雜,然而真信心總能勝過這些罪惡。利百加的錯誤並沒有使所應許福分的果效落空,所以這罪也沒使她的信心無效,因這信心在她心中作王,也是她行為的起始和原因。然而,利百加所犯的罪顯示:人心是多麼不可靠,只要稍微放縱情慾,就立刻轉向偏離神。然而,即使人的缺陷和軟弱阻撓信心,卻無法消滅信心。同時,人的缺陷和軟弱警告我們:應當如何儆醒等候神的帶領。並且也教導我們:信心若非被神的話堅固支持,否則必將消逝。若非神以慈繩愛索在暗中保守撒拉、以撒、利百加,使他們順服他的話,他們的信心早就被自己的詭詐伎倆所消滅


[3.2.32a] 信心的應許在基督裡應驗了

神一切的應許都包含在基督裏,因為保羅說整個福音包含在「認識基督」裡(羅117)。他也教導說:「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他也都是實在的」(林後120)。其理由非常明顯:當神應許任何事時,他藉此見證他的恩慈,所以神一切的應許都見證他的愛。即使是惡人,他們也領受了神豐富不斷的恩福(太545),他們給自己帶來更重的審判刑罰。因他們既不思想也不承認,這一切的恩福臨到他們,是出於神的手;即使他們承認了,也不在內心思念神的良善。

因此他們不能領會神的憐憫,如同野獸一般,因他們與禽獸一樣得著神豐盛的恩典,卻不領悟。他們慣於拒絕神向他們宣告的應許,因此為自己招致更嚴厲的報應。當神的應許在我們心裏喚起信心時,應許的果效才表現出來,然而我們的失信和忘恩負義永不能抹煞這些應許的力量和特性。所以,既然主藉他的應許呼召人,不僅領受他恩慈的果效,也勸人思考這些果效,他同時向人宣告他的愛。因此我們必須重申此要點:任何應許都是神見證他對我們的愛。

然而,若不藉著基督,沒有人能得著神的愛,這是千真萬確的。「這是神的愛子」(太317175),表示聖父的愛住在他裡面。並且,愛從他那裏澆灌到我們身上,正如保羅所說:「恩典是他在愛子裏所賜給我們的」(弗16)。因此,在基督親自為我們代求時,神的愛必定臨到我們身上(羅834;來725)。所以,使徒在稱他是「我們的和睦(平安)」(弗214);保羅又說基督使我們與神聯合,使神以父親信實的愛待我們(羅83-17)。因此,神賜給我們的每一應許,我們都應當注目仰望基督來領受。保羅教導:神一切的應許都是在基督裏,得以確立和實現(羅158)。


[3.2.32b] 聖經中外邦人信主的特例

神一切的應許都是在主基督裡賜下的也是在他裡面實現應驗。他是我們回到父神面前的唯一道路(約146);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

聖經中有些特例,他們看來似乎對彌賽亞沒有基本的認識,然而有信心。例如敘利亞人乃縵,他求問先知以利沙關於「敬拜神」的正確方法時,不知他有沒有被教導有關中保彌賽亞的預言。然而,聖經稱讚他的敬虔(王下51-14;路427)。哥尼流是羅馬的百夫長,敬畏真神的外邦人,知道一些猶太人的信仰(連猶太人對彌賽亞的認識也是蒙著帕子的),並不明白猶太人信仰的全部。然而,聖經記載他的施捨和禱告蒙神悅納(徒1031)。而且先知的反應也表明乃縵的獻祭蒙神悅納(王下517-19)。顯然這兩位是蒙神賜信心給他們,惟有藉信心才能被神悅納。

腓力所遇見的埃提阿伯太監,也是同樣的例子:除非他先有神所賜的信心,否則他不可能長途跋涉遠道前來,為要到耶路撒冷敬拜神(徒八827)。然而,當他被腓力問及時,他表示他對中保彌賽亞的無知(徒831)。我們承認這些人的信心,從某方面來說是無知的,因為他們不知道基督的位格,也不知道聖父所交託基督的權柄和職分。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他們蒙了教訓,至少對彌賽亞有一些基本認識。

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太監從遙遠的地方,趕路去耶路撒冷敬拜神,顯然不是敬拜未識之神。哥尼流在接受猶太人信仰後,經過一段時間,必是知曉真道信仰的基本教義。就乃縵而論,既然以利沙對於小事都加以指導,對於主要信仰要點,豈能緘默呢?若說乃縵對真神的信仰是完全陌生,則是說不通的。因此,雖然他們對基督的認識在開始是模糊的,但若說他們完全不認識基督,是難以置信的;因他們獻上律法所吩咐的祭,而且這些獻祭指向基督。因此,他們的獻祭,與外邦人的虛妄獻祭截然不同。


[23.2.33] 聖靈使聖道發揮功用,在我們裡面產生信心

假如沒有受到我們本性的盲目與悖逆之攔阻,聖道外在的直接傳講,就足以產生信心。然而,我們的心是如此傾向虛妄,以致無法領受神的真道;而且,我們的心遲鈍,總是無法看見神真理的光。因此,若無聖靈的光照,聖道就無能為力。由此可見,信心遠遠超越人的理解。聖靈光照人的悟性,並且同時以大能堅固和扶持人心,才能解決我們的問題。

關於此點,經院哲學家全然走入歧途。他們認為信心只是知識上的同意接受,而排除了心中的信靠與確據。從這兩方面來看,信心都是神獨特的恩賜:神潔淨人的思想,使他能領悟神的真理,也使他的心在這真理上得以堅固。因聖靈不但在我們裡面創始信心,也逐漸加添信心,直到至終藉著信心引領我們進天國。保羅說:「從前所交付你的善道,你要靠著那住在我們裏面的聖靈牢牢的守著」(提後114)。

保羅教導說:我們受了聖靈,是因聽信福音(以信來聽從,加32)。假如聖靈的恩典恩賜只有一個,則稱領受聖靈為「信心的果效」就是令人費解的,因他是信心的創始者和起因。然而因保羅宣告神所賜給教會並引領教會得以完全的恩典恩賜,有許多種類;我們是藉著聖靈所賜的「信心」領受了聖靈的諸般恩典恩賜,所以他說信心預備我們的心接受這些恩典恩賜。簡言之,我們藉著信心來聽從,領受了聖靈的諸般恩典。

聖經告訴我們,除非神賜給人信心,人就無法來信基督(約665);這實在是是敬虔的奧秘,表面看來有矛盾,其實是真理。一般人認為有矛盾,原因是:他們不思想天上的智慧是何等隱秘深奧,也不認清自己有多遲鈍,不領會神奧秘的事。另一方面,因為他們不注意:堅定不移恆定之心,乃是信心的主要成分。


[3.2.34] 惟有聖靈才能引領我們歸向基

保羅教導:「除了在人裏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像這樣,除了神的靈,也沒有人知道神的事」(林前211)。人如何能確知神的旨意呢?如果我們在現今眼見的事上,尚且不信靠神的真理,那麼如何能堅信神所應許的那些「眼睛未曾看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事(林前29)呢?既然屬血氣的人在分辨屬靈的事上,是完全無能為力,所以在神的學校裡,要長進的第一步就是摒棄屬血氣的智慧。因為,世俗的智慧就如籠罩我們的幔子,攔阻我們認識神的奧秘,這奧秘惟獨「向嬰孩顯出來」(太1125;路1021)。「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太1617);「然而,屬血氣的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林前214)。

所以,聖靈的扶持是必須的,惟有他的大能才能成就這事。因為「誰知道主的心,誰作過他的謀士呢?」(羅1134)。然而,聖靈「參透萬事,就是神深奧的事也參透了」(林前210)。惟有藉著聖靈,我們才有「基督的心」(林前216)。基督說:「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裏來的」(約644 )。「凡聽見父之教訓又學習的,就到我這裏來」(約645)。「從來沒有人看見神,除了父所差來的子」(約118537)。

除非被聖靈吸引,我們無法來到基督這裏;當我們被聖靈吸引時,我們的心思意念被提升,超越我們的悟性之上。因我們的心靈在聖靈的光照下,就被啟迪有新的看見,能思考天上的奧秘,就是那從前瞎眼如今得以看見其屬天榮光。人的悟性因受聖靈的光照,終於能開始真正領悟屬神國的事;這是人從前的愚昧遲鈍所無法領悟的。因這緣故,基督清楚向兩位門徒解釋天國的奧秘(路2427),他們卻仍不明白,直到「他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路2445)。雖然使徒們蒙基督親自教導過,他仍需要差派真理的靈,將他們以耳聽過的教義,澆灌注入在他們心裏(約14261613)。的確,神的道就如太陽,普照一切聽見的人,但對於心盲之人毫無果效。我們所有的人在這方面都是生來瞎眼的。因此,神的道無法進入我們的心,除非聖靈作內心的教師以光照來開路,使神的道能進入我們的心。


[3.2.35] 沒有聖靈人不可能信神

人與生俱來的墮落敗壞,顯明罪人不可能靠自己相信神。保羅說「我們既有信心」(原文作「既有信的心靈」,林後413),這是聖靈所賜給我們的,並非我們本性所原有的。保羅為帖撒羅尼迦信徒祈求:「願我們的神……用大能成就你們一切所羡慕的良善,和一切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帖後111)。保羅稱信心為「神用大能所成就的」,此處「信心所作的工夫」沒有用形容詞描述,乃是恰當地與「所羨慕的良善並列」。如此,他否認人能憑自己生發信心,也進一步說信心是神大能的彰顯。

保羅在哥林多書信中說明:信心並不倚靠人的智慧,而是建立在聖靈的大能之上(林前24-5)。他所說的是外在眼見的神跡;但是惡人因為心盲,無法看明這些神跡,所以他所說的「聖靈的大能」包含了內在的印記(弗113430)。而且神賜聖靈給我們,這是何等榮耀的恩賜,目的是更加全備的彰顯他豐富的恩典。神並未將聖靈賞賜給所有的人,乃是將此特別恩典賜給他所預定的人。

聖經許多經文證明此點。我們若忠於聖經按照正意解釋,必然贊同奧古斯丁所說:我們的救主為了教導我們信心是神的恩賜,而非出於人的功勞,說「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裏來的」(約644),而且這是「蒙我父的恩賜」(約665)。然而,奇怪的是,兩個人都聽到真理:一個藐視拒絕,另一個人醒悟起來!藐視拒絕的,要擔當自己的罪;醒悟起來的人,不可驕傲歸功自己」。

奥古斯丁在另一處說:「為何神將這恩典賜給這人,而不賜給那人呢?我不以為恥地說「這是十字架的奧秘」。深哉!神的判斷何其難測,我們無法明白……我們所能作的,都是出於神……我知道我能行的是什麼,我不知道我為何能如此行,除了我只知道一切都出於神。但為何這人如此,那人卻沒有呢?這對我而言非常有意義,這是深淵,是十字架的奧秘。我只能讚歎這奧秘;我不能以辯論來陳明」。綜上所述:當基督藉著聖靈的大能光照我們,賜給我們信心時,同時也將我們連結在他身體之內,使我們得享各樣的美善。


[3.2.36] 信心是屬於內心的;疑惑無法除滅信心

人的頭腦所吸收的真理,必須灌注入心裏。神的道若只漂浮在人的腦海裏,就不是以信心領受;唯有當神的道在內心深處紮根,才能成為牢不可破的堡壘,抵擋試探的一切詭計。若聖靈的光照使人的悟性真正明白,則人心裏的確信就更加彰顯聖靈的大能,因為人心裏的不信比悟性的盲目更嚴重。而且使人心有確據的保證,比使悟性得知識更困難。因此,聖靈作為印記,將他先前刻畫在我們悟性上的應許,印記在我們心中,作為堅固這些應許的憑據。

使徒保羅說:「你們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弗113-14)。可見保羅教導:信徒的心已經受了聖靈為印記;因這緣故,保羅稱他為「所應許的聖靈」,因他使我們確信福音。同樣,他也在哥林多書信中說:「那……膏我們的就是神。他又用印印了我們,並賜聖靈在我們心裏作憑據」(林後121-22)。並且,當保羅在另一處談到確信和坦然無懼的盼望時,說這些都是建立在聖靈的憑據之根基上(林後55)。

經驗常常提醒我們:信心受到各種疑惑的攪擾,所以敬虔之人的心很少有平靜的時候,至少不是一直得享安寧。然而,不論仇敵如何圍攻他們,他們必然興起脫離試探的漩渦,或是在儆醒守望中站立得穩。事實上,這確據本身就足以養育和保護信心,只要我們堅信詩篇所說「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462-3)。另一詩篇也頌讚此甘甜的信心:「我躺下睡覺,我醒著,耶和華都保佑我」(詩35)。

誠然,大衛並非總是處於安寧和喜樂的狀態中。然而,他所嚐過主恩的滋味,照著信心的程度,就坦然無懼,輕看那一切能攪擾他心中平安的事情。因這緣故,聖經為了勸我們信靠,就吩咐我們要安靜。以賽亞說:「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3015);詩篇說:「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他」(詩377)。與這些經文相對應的,是希伯來書所說:「你們必須忍耐,使你們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來1036)。


[3.2.37] 在哪裡?

[3.2.38] 破除對「信心的確據」的謬說

天主教經院哲學家的教導是何等的危險。他們說:人只能從自己的德行,來推測自己從神所得的恩典有多少;因為每一個人應該認為自己所行的配得恩典。其實,假如我們要憑自己的行為,來判斷神如何看待我們(論功行賞),則我們的任何推測都無法得著確據,因為這是靠行為得救。然而,真實的信心是單單倚靠神白白的恩典應許,就沒有疑惑的餘地。假若我們以為神施恩給我們,是因為我們過聖潔生活而配得的,則我們的確信是從何而來?這種倚靠自己行為的信,根本不是聖經所說真實得救的確信。所以,我們清楚看見天主教所說的,是自我猜測與懷疑的信,與真實得救的信截然相反。

這些經院哲學家邪惡地扭曲經文,強解傳道書中的經文:「或是愛,或是恨,都在他們的前面,人不能知道」(傳91)。他們引用錯誤的翻譯,所以錯解。連孩童都能明白所羅門在此的教導,即人們若想根據現今的外在光景判斷神所恨的是誰,神所愛的是誰,則他們必徒勞無功,自尋煩惱,沒有任何益處。因為「凡臨到眾人的事都是一樣,義人和惡人都遭遇一樣的事……獻祭的與不獻祭的,也是一樣」(傳92)。

此經文顯示:證明神並非總是以凡事興盛,來證明誰是他所愛的人;他也不總是立刻以苦難災禍,來刑罰他所恨惡的人。原因要證明人心本屬虛妄,因人心只看現世外表,對於最需要明白的事,卻是如此愚頑。就如所羅門在傳道書前面所說的:世人無法辨別人的靈魂與動物的氣息之間有何不同,因為二者的死看來似乎一樣(傳319)。若有人以此推論說:我們持守「人靈魂不滅」,完全是倚靠猜測,我們豈不應當視他為瘋狂的人嗎?我們無法單憑現今眼見的光景來明白神的旨意,然而那些人因此宣稱不能確知神有無恩典給我們,他們豈不也是癲狂嗎?

總之,我們行事為人不是憑著眼見,乃是憑著信心(林後57),信靠神的話,唯獨因信基督稱義,不是依靠自己的行為加上猜測。我們信被稱為義的人,是因信得生,因信而活(羅116-17)。


[3.2.39a] 基督徒以聖靈的內住為

反對者辯稱:我們若宣稱確知神的旨意,這是魯莽的驕傲自大。我們的回答:如果有人將神測不透的旨意計畫,擺在自己的有限悟性之下,宣稱自己確知神的旨意,則我們同意這樣的人是驕傲自大。然而,我們所說「信心確知神的旨意」並非如此,乃是按照保羅所說的:「我們所領受的,並不是世上的靈,乃是從神來的靈,叫我們能知道神開恩賜給我們的事」(林前212)。反對者向我們吼叫,豈不是褻瀆聖靈嗎?他們若指控聖靈的啟示是虛假或不確定或模糊不清,是極嚴重的褻瀆。我們宣揚這啟示的確實性,有何錯誤呢?

他們卻大聲指責說:我們竟敢如此魯莽以基督的靈為榮。這些經院哲學家希望被人視為世上的學術大師,竟在基督教最基要的真理上絆跌,真是可恥。事實上,若非他們的著作顯示他們的愚昧,我們簡直難以置信。保羅宣告:「凡被神的靈引導的,都是神的兒子」(羅814)。但這些人卻主張:神的兒女被自己的靈所引領,神的靈並沒有住在他們裏面。保羅教導聖靈使我們能稱神為「父」,惟有神的靈才能「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羅816)。

即使這些人沒有攔阻我們求告神,然而他們的教導卻奪去感動我們求告父神的聖靈。那些不受聖靈引領的人,保羅否認他們是基督的僕人(羅89)。這些人捏造了一種基督教,是不需要基督之靈的。然而保羅說,除非我們感受聖靈居住在心中,我們就沒有復活的盼望(羅811)。但這些人卻發明了一種沒有聖靈感動的盼望。

或許他們會辯說:他們不否認我們心裡應該領受聖靈,但是不確知自己有沒有聖靈內住,是謙遜有禮的表現。假若如此,保羅為何吩咐哥林多信徒「總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沒有」,為要確知自己「有基督在你們心裡」?他表明:除非人知道基督居住在他心裏,否則他就是被棄絕的(林後135)。使徒約翰說:「我們所以知道神住在我們裏面,是因他所賜給我們的聖靈」(約壹324413)。


[3.2.39b-40a] 破除對「我們堅忍到底」的疑惑

基督已經宣告要將他的聖靈澆灌在他一切子民的身上(賽443;珥228);假若我們希望被算為神的僕人,卻說不知有無聖靈的內住,這豈不就是懷疑基督的應許嗎?若我們將信心與聖靈分開,難道這不就是得罪聖靈嗎?因信心是聖靈的特別工作。確知自己有聖靈內住,確知他賜給我們信心,這是敬虔的起始;所以他們指控「以聖靈的同在為榮」的基督徒是驕傲自大,真是極為可悲的盲目。因為若不以聖靈的同在為榮且感恩,則基督教信仰就不能存在!其實,他們所說所行的,正是例證,顯明基督的話是何等真實:「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他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裏面」(約1417)。

天主教經院哲學家不單從一方面攻擊「信心的確據」,也從另一方面下手。他們說:即使人能因現在被稱義而判斷自己已蒙神恩,也無法確知自己是否能得救到底。他們說沒有任何信徒能確知自己必蒙神拯救,最終得榮耀。按照天主教這樣的說法,我們所得的是怎樣的救恩?若我們按我們的德行,判斷自己現在是蒙恩的人,但卻不知道我們明日將變成如何!對於未來,是完全茫然,要看自己的努力,這豈是聖經所說的救恩?

使徒保羅所說的與天主教截然相反:「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的」 (羅838-39)。他們企圖以膚淺的藉口回避此事實,狡辯說保羅的確據是來自神對他個人的特殊啟示,不是所有重生的人的真相。然而,此經文決不容許他們逃避。因為保羅在此所說的,是所有信徒同得一樣寶貴信心,所共享的救恩福分,不是他個人獨有的經歷。

保羅也在另一經文中,教導我們要知道自己的軟弱無常,使我們戒慎恐懼 :「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需要謹慎,免得跌倒」(林前1012)。這提醒是真實的;然而此懼怕並非要叫我們迷惑,反而使我們學習謙卑服在神大能的膀臂下倚靠他,正如彼得所解釋的(彼前56)。真實得救的信心必有永生的確據(約524),若將信心的確據局限於今世某一時候,這是何等荒謬的!


[3.2.40b-41a] 根據希伯來書111

信徒經由聖靈的光照並藉著信心,以默想屬天生命的永福為樂,並且將這一切歸於神的恩典。我們信靠神保守我們得救到底,誇口神的永遠救恩,決不是驕傲自大。反而言之,若任何人以承認此恩典為恥,則是何等忘恩負義,因為這顯示他以惡心貶低神的良善,而非見證他的謙卑拘謹。

神的應許是「信」的穩當根基,以應許的本質來解釋「信」的性質,是最佳與最明確的描述。所以,若挪去應許,則信心將全然倒塌或消失。我們對信心的定義是根據此事實,這與使徒的定義(對信心的描述)豪無分別,他教導說「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111)。他所用的「實底」這詞,是指屬神之人所依靠的基礎支柱。他等於是說:「信」就是確實穩固的得著神所應許我們的事。雖然有人喜歡將「實底」解釋為「確信」,我們也不反對如此理解。然而「基礎支柱」是更為普遍接受的定義。

另一方面,保羅也有意指出:即使到末日當案卷展開時(但7 10),我們的感官仍無法測透我們所得的救恩之事,這是超越我們眼睛所能看明,我們的手所能觸摸的。同時,我們得著這些事的唯一方式,是藉著「信」超越我們感官的一切限制,引導我們心靈的眼睛越過今世的萬事萬物,並超越自己。所以,他接著說,得著救恩之事的確據,是在於盼望,因此是「未見之事」。就如保羅所說:「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羅824)。

希伯來書作者稱「信」為未見之事的「確據」,奥古斯丁翻譯為「確信現今尚未成就的事」。希伯來書作者等於是說:信心是尚未出現之事的證據,是看見未見之事,看清模糊之事,擁有所缺之事,顯明隱藏之事。神的奧秘,特別是關於我們救恩的奧秘,這些事情的本身是人無法測透的,換言之,人無法理解它們的本質。我們只能從神的話來領悟這些事,神的話就是真理(約1717),我們應當如此確信神的話,將神所說的一切視為必然成就,已經應驗。


[3.2.41b-42a] 信、望、愛

當人心甦醒嘗到神恩美善的滋味時怎能不立刻全心熱切愛神以回報他的愛呢的確神為敬畏他之人所積存的恩福是何等豐盛與甘甜當我們明白之後就必立刻大受感動。任何人一旦受神的愛感動,這愛抓住他的心,吸引他歸向之。因此,難怪邪惡悖逆的人從未經歷過此愛的情感。我們藉此愛的感動被提到天上,引領我們進入神最隱藏的寶庫,到神國度至聖的所在。此至聖的所在,絕不容讓不潔之人進來而受其玷污。

論到「信」與「愛」的關係,經院哲學家教導說「愛」先於「信心」和「盼望」,此說法不過是癡人說夢。因為是唯有「信心」先在我們裡面產生愛,我們才會有愛。我們相信良心的見證,即保羅所說敬虔之人所誇耀的(林後112),包含三件事。第一,你必須相信,你不能得赦免,除非神憐憫你。第二,你不能行善,除非神賜恩給你。第三,你不能靠行為來換取得永生,因為永生是神的白白賞賜。知道這些仍不夠,因為這些只是信心的起始。當我們相信只有神才能赦罪時,我們確信聖靈的見證,救恩已為我們預備了,我們藉著信靠基督領受救恩。因為是神自己赦罪、賞賜恩典、賞賜永生,我們從「信」開始,因信得生,因信而活,信心帶來行為,信心生發仁愛(加56),所以「信」是先於「愛」。

論到「信」與「望」的關係,我們知道:只要信心是活的,就必有永恆救恩的盼望,因它們是密不可分的。更清楚地說,這信心產生盼望。若此盼望被奪去,無論我們如何高談闊論自己的信心,這信心根本就不存在。因為信心如以上所說,是確信神的真理,此真理不會說謊,不會欺哄我們,也不會落空。那些確信此事實且牢牢守著的人,在等待神實現他應許的時刻,因他們深信神的應許全然真實。總之,「盼望」就是等候「信心」所相信的,是神已經真實應許的。因此,「信」是相信神是信實的,「望」是等候神真理顯明的時刻;「信」是相信神是我們的父,「望」是期待神必親自顯明他是我們的父,直到永遠;「信」是相信神已將永生賜給我們,「望」是期望這永生至終必顯明出來;「信」是盼望所依靠的根基,「望」是培養和扶持信心。因為惟有已經相信神應許的人,才能盼望從神得到賞賜;照樣,我們「信心」的軟弱,必須被忍耐的「盼望」所扶持和培育,免得我們的信心跌倒與發昏。


[3.2.42b] 信心和盼望是密不可分的

使徒保羅說我們的得救在乎「盼望」824。因為「盼望」安靜等候神時,引導約束「信心」,免得「信心」因過於急躁而栽了跟斗。盼望增強信心,使它在神的應許中不至於動搖,也不至於開始懷疑這些應許的真實性。盼望更新信心,使之不至於疲乏困倦。盼望支持信心達到最終目標,使之不至於半途而廢,或甚至在開始時就跌倒。簡言之,因為盼望不斷地更新與重建信心,就持續強化信心,使之能堅忍到底。

若我們思想那領受神真道之人,所遭受的試探擊打是如此的多,就更能明白要使信心得堅固,必須有「盼望」在許多方面的支持。首先,神的應許有時在我們看來是遲延,他要我們學習等候的功課,常常比我們所想像的時間更長。先知吩咐我們:「雖然遲延,還要等候」(哈23),這就是「盼望」所要執行的功能。有時候,神不但容許我們軟弱無力,甚至向我們明明彰顯他的怒氣。在這樣情況下,何等需要「盼望」成為我們的幫助,如同另一先知所說:我們要「等候那掩面不顧雅各家的耶和華」(賽817)。

正如彼得所說:好譏誚的人也要起來質問:「主要降臨的應許在哪裡呢?因為從列祖睡了以來,萬物與起初創造的時候仍是一樣」(彼後33-4)。的確,肉體和世界也同樣在我們耳邊私語,試探我們要我們懷疑神的應許。在此,我們必須以恆久忍耐的「盼望」作為支持,來保守我們的信心;並且注目默想永恆,好叫「信心」能「看千年如一日」(詩904;彼後3 8)。

保羅在羅馬書51-5仔細說到「信心」與「盼望」的關係:我們因信基督稱義,得與神相和,也就因「信」歡歡喜喜的「盼望」神的榮耀。所以「信心」帶來「盼望」,而且「盼望」使「信心」不至於落空。信心是盼望的根基(來111;羅418)),盼望是信心的目標(加55;多213)。總之,信心與盼望是一體的兩面,都是在基督裡的人所蒙的恩典。


[3.2.43] 信心和盼望的共同根基:神的憐憫

因為「信心」和「盼望」有如此密切的連結,聖經有時交替使用此二詞。當彼得說我們是「因信蒙神的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著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彼前15),他的意思是說:神保守我們,是藉著「信」來等候末時要顯現的救恩。此「信」是對應「盼望」,等同於「盼望」。這是很有道理的,因為我們以上教導過,盼望就是信心的養分和力量。

所以,「信心」與「盼望」在彼得前書中緊密聯繫在一起:「你們的信心和盼望都在於神」(彼前121)。而在腓立比書中,保羅教導「切慕」是由「盼望」而生,因藉著忍耐的盼望,我們擱置自己的願望,直到神所預定的時間顯明(腓120)。希伯來書第十一章的教導,能幫助我們更清楚明白「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未見之事的確據」(來111)。保羅在另一經文中雖然用詞略有不同,但含意相同:「我們靠著聖靈,憑著信心,等候所盼望的義」(加55)。這是因為我們領受了福音對「神白白恩典的愛」的見證,就必等候我們盼望那日子,到那時神必公開彰顯如今隱藏在「盼望」中的。

中世紀經院哲學家說「盼望」有兩個根基:「神的恩典和人的功勞」。此說法是何等的愚昧,明明是「神人合作論」。根據聖經,「盼望」與「信心」的目標是同一的。我們已清楚解釋過:「信心」的惟一標竿的是神的憐憫,我們的信心,應是專心注目神的憐憫。然而,且看經院哲學家如何辯護其愚昧說法:「你若沒有功勞,還盼望得什麼,這不應當稱為「盼望」而當稱為「僭越」。親愛的讀者,難道我們厭惡這些經院哲學家,豈不是正當的嗎?他們竟然宣稱:如果人信靠神是真實的,唯獨倚靠他的恩典,則是輕率和僭越。聖經明說:神定意我們在一切的事上,都唯獨倚靠他的仁慈恩典,他們卻說唯獨依靠這恩典,是任意妄為。經院哲學家是以人本思想的功德觀,妄發謬論,真是誤人子弟!

至於我們,當神的話語吩咐我們罪人不可自以為義,要唯獨仰望救恩時,就應當樂意信靠「唯獨恩典」救恩真理,唯獨倚靠神的憐憫,而摒除倚靠自己的行為功勞,坦然無懼有這美好盼望。那位說:「照著你們的信給你們成全了」的主,必不會欺騙我們(太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