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7

 以「宗教改革的精神」研讀聖經

/方鎮明博士
摘錄自《新譯本研讀版聖經》p. 2068環球聖經公會(2013

引言

基督教(Protestantism,或稱基督新教)是十六世紀宗教改革(reformation)的結果。當時,宗教改革家認為羅馬天主教在中古時期發展出來的一連串教義,違背了聖經的教導和初期教會所奠定的基礎,特別在對救恩的理解上,與聖經原本的意思背道而馳。他們積極在羅馬天主教內推行宗教改革,期後因改革不遂而創立了基督教。所以,如果要理解基督教,必須清楚認識「宗教改革的精神」與聖經的關系。

改革家加爾文亦「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這口號表達「宗教改革的精神」,這口號指出改革的精神建基於兩方面:

第一,高舉聖經的權威,這權威是超越羅馬教宗的權柄或天主教建基於聖經以外的「人為傳統」或「額外傳統」,[1] 並且認為聖經本身是神的話語或神的啟示(太5:18;約10:35),聖經是「尋找神的最佳方法」、[2]是一切屬靈經驗、神學教義和道德標準的最終權威,只有通過聖經的內容,人才能夠正確的認識神,並正確地構建合乎真理的「交易傳統」。

第二,「宗教改革的精神」強調使用建基於聖經權威的「聖經批判研究」和「教義傳統」去詮釋聖經。本文探索這兩種方法如何成為推動宗教改革的動力。


源自宗教改革的「聖經批判研究」

「聖經批判研究」或稱為「聖經評鑒研究」(Biblical Criticism)是一種深入研究和評論聖經(神的話語)的文體、字句、寫作性質、資料來源、日期和作者等問題的方法,這方法本身是中性的,並沒有必然反對聖經的神跡。改革家借這方法測試和分辨教義傳統是否建基於聖經,這方法幫助他們糾正羅馬天主教在中古時期發展出來錯誤的「人為傳統」(例:「因功德稱義」、售賣贖罪卷、煉獄及聖餐是獻祭等等),並從聖經中發現「新」的真理。

改革家解釋「人為傳統」並不是建基於聖經的教義,這些傳統並沒有絕對的權威,只有聖經(即神的話語)本身才是權威的來源。因此,一切「教義傳統」都不是無誤的(Infallible),並不能從聖經分隔出來而獨自存在,必須受聖經本身所評估,只要借信徒根據聖經的標準發現任何一條教義並不是從聖經產生的,其權威也必然消失。簡言之,教義的權威是聖經賦予的、是建基於聖經而產生出來的,所以,教義的地位是次要的,並不能取代聖經的地位而成為信仰團體的標準,它的角色是仆人而不是主人。

面對天主教錯誤曲解聖經而發展出大量的「人為傳統」,改革家馬丁路德解釋,有時候神喜歡使用屈曲的棍子打擊教會,這打擊對教會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因它幫助教會知道基督教信仰群體並不能簡單地接收教會的「教義傳統」而又靜態地把它傳遞給後世,相反,每一個世代的基督徒必須註重聖經的權威,並根據聖經權威發展出來的「聖經批判研究」去詮釋聖經的信息,把聖經的真正意義發掘出來,並把錯誤的「人為傳統」除去。


受啟蒙運動影響的「聖經批判研究」

然而,「聖經批判研究」大概在十七世紀五十年代出現轉變,到了十八和十九十九的歐洲,「開放派」的聖經學者和神學家受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影響,他們否定聖經的世界觀,並預設宇宙世界是封閉的,世界的運作全然由當中的自然定律所帶動,創造世界的神不會和不能參與這個世界,因此,神跡事件沒有可能在這世界內發生,歷史也只不過是一連串因果關系構成的事件所組成的。

「開放派」人士根據以上的預設研究聖經,發展出一種源自啟蒙運動的「聖經批判研究」。根據這具有預設性的「聖經批判研究」,開放派認為一位「客觀」的學者必須完全拒絕聖經的神跡奇事(例:耶穌復活)因這些神跡是不科學或不合理的。結果,開放派完全拒絕宗教改革家提出的教義和對聖經的理解,認為只有根據開放派所謂「客觀」(或「非神跡化」)態度去研究聖經,人才能夠明白聖經「真正」要表達的信息。然而「開放派」這種開放的「聖經批判研究」與宗教改革家那種註重聖經權威的「聖經批判研究」截然不同,它們的不同在預設上:

一方面,開放派預設歷史中的神跡(例:耶穌復活)是不真實或可商榷的,並根據這預設去詮釋聖經和對神的體驗。然而,這預設忽略了基督教是建基於歷史的,這「歷史的基督教」建基於過去的聖徒(特別是初代教會的使徒權威、大公教會的信經、宣言、教父著作的遺產所達成的一致意見)對聖經的理解。

另一方面,宗教改革家注重聖經本身的權威,因而肯定聖經記載的神跡是真實的,改革家認為聖經本身的權威高於啟蒙運動理性主義的預設,聖經的權威也高於任何詮釋聖經的方法、傳統的教義和宣言(Confessions)等等。


強調「教義傳統」對聖經的詮釋

如果教義傳統的權威是次要的,為什麽「宗教改革的精神」強調「教義傳統」對聖經的詮釋呢?「宗教改革的精神」並不是要廢去「教義傳統」在詮釋聖經中的地位,也沒有忽視二千年來神在歷史中,興起了先賢先聖對聖經的理解,和對神的體驗所形成的「教義傳統」對聖經的詮釋。雖然有時候某些「教義傳統」被錯誤的「人為傳統」汙染,但是這並不是說所有「教義傳統」都是錯誤。改革家強調是建基於聖經的「教義傳統」(或「教義」都是好的,這些教義是從聖經產生出來的,以便信徒正確詮釋聖經,教義就像研讀聖經的地圖,幫助人發掘聖經的真理。因此,信徒應該以誠實和負責任的態度聆聽教義對聖經的詮釋,不應該隨意把它丟掉。

基於以上的理解,改革家把「人為傳統」丟掉,但卻主動制定和發展「教義傳統」;他們指出教義的出現,是由於人渴望能夠在聖經的基礎下,有系統的把信仰群體對神的理解傳遞給後世信徒,因此,教義的制定並不是要高舉個人對聖經的理解和體驗,乃是出於回應神的話語或經驗神的真實後的自然反應,為的是要幫助信徒正確的理解和經驗神。換言之,教義本身是詮釋聖經的架構,教會制定和發展教義的目的,是要確立正確詮釋聖經的方法,讓信徒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聖經的真理。

例如「因信稱義」的教義能夠有效詮釋有關法利賽人和稅吏在聖殿禱告的故事(路189-14),讓我們認識神是鑒察人心的主,神看重的不是只有外表的敬虔生活(例:法利賽人)乃是願意完全依靠神恩典的人(例:罪人稅吏)。另一方面,如果人要更有效理解「因信稱義」的教義,稅吏的故事提供適切的例子具體說明這概念,使我們確實知道應該怎樣過一種蒙恩的生活。

以上例子說明聖經和(那些穩妥地建基聖經的)教義傳統是互相補足的。教義遺產不僅在初代教會的使徒傳統上發展出來,更有承先啟後的作用,幫助後世的信徒知道應該如何詮釋和理解聖經的真理。面對這些屬靈的遺產,加爾文指出我們應該看自己是偉大「教義傳統」的一分子,尊敬地探索歷代先賢先聖所建立的「教義傳統」如何能幫助我們理解聖經。


總結

面對「宗教改革的精神」,今日的基督教理應讓聖經的權威、「聖經批判研究」和過去的「教義傳統」成為建構今日神學的重要元素。宗教改革家強調他們推行的宗教改革和提出的教義,並不是要「創新」,相反,乃是根據聖經而發展,並且秉承傳統,不斷改革,向前發展。改革家給今日的教會留下寶貴的屬靈遺產,幫助我們正確詮釋和理解聖經的真理,而書的出版就反映宗教改革時期在這方面的重要發展。
作者: Burk Parsons   譯者: Maria Marta  

我們是健忘的人。我們常常忽略創造的威嚴以及它是如何將我們的視線引向我們主權、聖潔、恩慈的造物主的。我們忘記歸榮耀給創造與維持我們的上帝。我們忘記為所有的福份向上帝感恩。我們忘記向上帝禱告,我們忘記讚美上帝。我們忘記上帝有豐盛的慈愛。我們忘記耶穌基督為了我們,在我們裡面,藉著我們所做的工作。我們忘記耶穌基督成全律法的一生,我們忘記祂贖罪犧牲之死。我們忘記祂的復活,我們忘記我們正在等候復活。我們忘記耶穌基督正在父上帝的右邊,替我們祈求。我們忘記耶穌基督將會回來,審判活人、死人。我們忘記上帝無所不知,祂知道我們的心思意念。我們忘記聖靈的位格和大能。我們忘記聖靈住在我們裡面,我們是上帝的殿。我們忘記上帝按照祂的旨意和良善的美意在我們身上作工。我們忘記上帝使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祂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我們忘記我們與基督聯合,在基督裡我們的救恩是保障的。我們忘記我們與耶穌基督一同坐在天上。我們忘記上帝在新天新地把一切都更新。我們忘記上帝的應許。我們忘記法律。我們忘記福音。我們忘記上帝的信實。然而,上帝永遠不會忘記我們。

在整本聖經裡,我們信實,立約的上帝不斷提醒我們:「我記念」(創九15;利廿六42;結十六60)。上帝不會忘記我們,以及祂對我們的永恒的承諾。雖然我們很容易懷疑和忘記上帝,但上帝曾應許,祂決不允許我們在最後會忘記祂。為了幫助我們記住祂,上帝為我們提供了充足的管道,使我們能夠記住祂。上帝賜給我們祂默示、可靠、無誤的聖言,祂賜給我們能力,使我們能夠明白它,愛它,並把它藏在心裡。此外,上帝在耶穌基督的位格與工作中,把祂自己賜給我們。耶穌基督是上帝道成肉身,祂是永恒的道,「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來一3)。對基督的基礎性認識是聖靈的工作,聖靈征服,蘇醒,釋放我們的心,使我們能夠認識耶穌基督。

如果上帝讓我們最後忘記祂,就不會有祂(預先所安排的)兒子的基業(譯按:參弗一4新譯本)。但因為在基督裡上帝不再記念我們的罪,為了基督的緣故,為了祂的榮耀和我們永遠的好處,上帝會讓我們永遠記住祂。

本文原刊於Tabletalk雜誌2016年十二月號 。


God Never Forgets Us
by Burk Parsons

We are a forgetful people. We too often overlook the majesty of creation and how it directs our gaze to our sovereign, holy, and gracious Creator. We forget to give God glory for creating us and for sustaining us. We forget to thank Him for all blessings. We forget to pray to Him, and we forget to praise Him. We forget His steadfast and abounding love. We forget what Christ has done for us, in us, and through us. We forget Christ’s law-fulfilling life, and we forget His sacrificial, atoning death. We forget His resurrection, and we forget that we are awaiting resurrection. We forget that Christ is interceding for us at the right hand of the Father. We forget that Christ is coming back to judge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We forget that God is all-knowing and knows the intentions of our hearts. We forget the person and power of the Holy Spirit. We forget that the Holy Spirit dwells within us and that we are the temple of God. We forget that God is at work in us both to will and to work according to His good pleasure. We forget that God is working all things together for good for those who love Him and are called according to His purpose. We forget that we are united to Christ and that our salvation is secure in Christ. We forget that we are seated with Christ in the heavenly places. We forget that God will make all things new in the new heaven and new earth. We forget God’s promises. We forget the law. We forget the gospel. We forget God’s faithfulness. And yet, God never forgets us.

Throughout Scripture, our faithful, covenant Lord reminds us, “I will remember” (Gen. 9:15; Lev. 26:42; Ezek. 16:60). He will not forget us and His everlasting promises to us. And though we are prone to wander and forget God, God has promised that He will never allow us to forget Him in the end. In order to help us remember Him, our Lord has provided us with abundant means to remember Him. The Lord has given us His inspired, authoritative, and inerrant Word, and He has given us the ability to know it, to love it, and to hide it in our hearts. Moreover, the Lord has given us Himself in the person and work of Jesus Christ. As God incarnate, Christ is the eternal Word, the “radiance of the glory of God and the exact imprint of his nature” (Heb. 1:3). And foundational to knowing Christ is the work of the Holy Spirit who has made us know Christ by conquering, quickening, and liberating our hearts.


If God were to let us forget Him finally, there would be no inheritance for His Son. But because God remembers our sin no more in Christ, He will, for the sake of Christ, cause us to remember Him now and forever, for His glory and our eternal good.

 使徒:今天還有使徒嗎?

摘錄自《新譯本研讀版聖經》p. 1825環球聖經公會(2013

改革宗神學一直認為現今不會再有具權柄的使徒。然而,某些基督教傳統仍然按立使徒。例如:羅馬天主教堅稱若幹曾屬於使徒的職能和權柄已經透過使徒傳承(或稱使徒統緒)傳給眾主教,盡管個別主教並不像使徒那樣擁有個人的特權。因此,他們認為眾主教以集體的身分保留了對教義作出權威判斷的權力,正如使徒個人所擁有的相同權柄。就這意義來說,他們相信使徒職分以一種不同的形式延續下來。盡管部分新教徒傳統亦相信使徒的職權仍然保留至今,但他們大多把現代使徒和原來的使徒分別開來。

聖經從兩個不同層面采用「使徒」一詞。一方面,它大多指耶穌最初那「十二門徒」之一(太102-4),後來由馬提亞取代加略人猶大(徒115-26),並加入保羅(例:多11)。這個層面的用法所指的是一個行奇跡、由基督任命,並帶著權柄的職權,而這是新約聖經𥚃較常見的用法。在描述使徒職能必備條件的經文𥚃所指的,也是這個層面的意思(徒115-26;林前91-2157-8;林後1212;加11)。這些必備條件包括:見過主耶穌,並接受過祂的教導(徒120-26;林前91;加111-18);行神跡、奇事和大能(林後1212),以及由神親自任命(徒124-26)。當改革宗神學家否認今時今日尚有使徒時,所指的正是這個職能。

改革宗神學家提出以下理由,解釋為何現今不再有具權柄的使徒:(1)保羅是最後一個得見主顯現的人,而此亊發生的情況是很不尋常的,我們不應預期它會重演(林前158)。由於與復活了的主見面成為使徒的條件之一(林前91),故不可能有現代使徒。(2)使徒的職能具創立建基的作用,即是只在教會創立初期適用(林前310-12);弗220)。(3)保羅視使徒位份為最大的屬靈恩賜,並鼓勵信徒追求更大的恩賜(林前1228-31)。然而,他鼓勵信徒追求的最大恩賜卻是次大的恩賜:先知講道的恩賜(林前1228141)。這顯示他假設再無人能擔任使徒的職能。


另一方面,由希臘文翻成「使徒」的詞語亦指十二門徒和保羅以外的人。例如安多尼古和猶尼亞(羅167)、巴拿巴(林前95-6)、沒有提及名字的弟兄(林後823翻譯成「所派的」)、雅各(加119)、以巴弗提(在腓225翻成「差來.......的」),以及西拉和提摩太(帖前26-7;參11)。他們不可能全都符合以上提及的要求;以提摩太為例,他從沒見過復活了的主。再者,聖經並無證據顯示這些人直接由神呼召投身服侍的工作。在這些情況下,「使徒」一詞的含義效為廣泛,指的是由教會委派差遣去辦聖工,或是純粹是信差的工作;他們並沒有基督賦予的權柄。這個含意與使徒的具權柄職能之分別或可見於以下一點:保羅和彼得被稱為「基督耶穌的」使徒(林前11;林後11;弗11;提前11;提後11;參多11;彼前11;彼後11),而某些沒有提及名字的弟兄則被稱為使徒或「眾教會所派的」(見林後(823,在別處譯成「使徒」的希臘文在此翻成「所派的」。這類教會中的使徒職分在今日或仍存在,但現今再也沒有「使徒」的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