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安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安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07-08


永恒的安息

洛杉矶华宗恩约教会主讲道|十诫系列| 2020.07.05|

导言:在六日创造之后,上帝进入到了他的安息。上帝的安息是整个天地最终的完结点。而亚当起初被造的使命就是通过自己的工作,来带领全人类,进入到上帝那永恒的安息之中。然而,自从亚当失败之后,人类在日光之下的劳苦,变成为虚空的虚空,永远无法靠自己的努力达到上帝那日光之上的永恒安息。直到那位末后的亚当来,完成了那起初的亚当所没有完成的,带领他的子民进入到真正永恒的安息之中。

第四条诫命:永恒的安息

经文:出埃及记 20:1-11,希伯来书 4:1-11
标题:第四条诫命:永恒的安息
要点:
1.解析第四条诫命
2.违背诫命的两种不同表现
3.耶稣成全了第四条诫命

出埃及记 20:1-11 和合本
神吩咐这一切的话说:“我是耶和华-你的 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 神是忌邪的 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 神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 神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

希伯来书 4:1-11 和合本
我们既蒙留下,有进入他安息的应许,就当畏惧,免得我们(原文是你们)中间或有人似乎是赶不上了。因为有福音传给我们,像传给他们一样;只是所听见的道与他们无益,因为他们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但我们已经相信的人得以进入那安息,正如 神所说:“我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其实造物之工,从创世以来已经成全了。论到第七日,有一处说:“到第七日, 神就歇了他一切的工。”又有一处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既有必进安息的人,那先前听见福音的,因为不信从,不得进去。所以过了多年,就在大卫的书上,又限定一日,如以上所引的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若是约书亚已叫他们享了安息,后来 神就不再提别的日子了。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 神的子民存留。因为那进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 神歇了他的工一样。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

前言

我们首先来回顾前三诫。第一诫:只能敬拜独一的真上帝;第二诫:只能以上帝规定的方式来敬拜他;第三诫:尊崇他的名;第四诫:我们作为上帝子民的一员对上帝的敬拜要塑造我们的生活规律和时间。上帝是时间的主宰,我们的时间是属于上帝的。上帝在他的律法中规定了,我们生活的重心是以公共敬拜为核心,然后延伸出进入到我们每个星期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

1. 解析第四条诫命

什么是安息日?在第四诫中,上帝规定了“六”和“一”的时间规律。六日是工作的时间,而一日是休息的时间。安息日就是指这休息的一日。在旧约中(犹太人的日历中)这一日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周六。旧约中的安息日是作为在基督里真正安息的预表,保罗在《歌罗西书》中说:“不拘在饮食上或节期、月朔、安息日,… 这些原是后事的影儿,那形体却是基督。”(西2:16-17)因此,基督是安息日真正的实体,安息日是对基督的预表和影像。基督来之后,预表的影子便不再有了。今天,随着基督十字架上的死与复活,我们不再用旧约中的周六作为安息日,而在新约中的安息日是基督复活的日子,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主日,是七日的头一日这一天(即周日),作为基督里的安息日。

安息日都需要做什么呢?首先,在安息日要做的是休息,停止日常的工作:“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 不仅仅是我们个人,也包括在我们权柄之下的所有的,包括我们的儿女,工人,甚至城市集聚的客旅。除了休息,休息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敬拜。安息日是敬拜上帝的日子。安息日是归耶和华为圣的日子,在这一天上帝的子民要赞美他(诗92),向他献祭(民28:9-10);并且要聚集成会,进行敬拜活动:六日要做工,第七日是圣安息日,当有圣会,你们什么工都不可做。(利23:3),要崇敬耶和华的圣所(利26:2)。在出埃及的时候,以色列人会来到摩西的会幕,来一同献祭敬拜;等来到迦南地的时候,他们要来到圣殿去敬拜(耶路撒冷的人),在其他地区的人要在他们所在的地区举行盛会敬拜。在被掳之后,圣殿已经被拆毁了,圣殿的敬拜已经停止了,会堂则成为散居各处的犹太人们聚集敬拜的场所。我们在福音书里看到,耶稣在安息日进入到会堂中敬拜、讲道(路4:16; 6:6)。今天新约教会的敬拜仪式很大程度上延续了会堂敬拜的形式。

因此,在安息日我们要做两件事:1)休息;2)敬拜。

休息和敬拜是不分离的,是相辅相成的。在安息日,上帝的子民不仅从日常的工作中抽身,享受身心的休息;他们同样也要去分别这一日为圣,用这一天来敬拜上帝。因此,我们不能把这两者分开。在安息日中只休息而不参加公共敬拜活动,或者以繁忙各种敬拜活动充斥着这一天,使人疲倦不堪都是偏颇的。我们在安息日放松身心,是为了更好地敬拜上帝;更好的敬拜上帝帮助我们放松身心。来到主日敬拜,我们要预备我们的心,去享受上帝赐给我们的恩典——他的圣道、圣礼。

为什么我们要遵守安息日?第一,创造:“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于安息日,定为圣日”(出20:11)。上帝创造工作的规律,就成为我们这些按照上帝形象所造的人的生活的规律,我们的生活反映了起初上帝定下的生活的规律。第二,救赎: “你也要记念你在埃及地做过奴仆,耶和华你神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将你从那里领出来,因此耶和华你的神吩咐你守安息日”(申5:15)。守安息日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上帝的创造,也因为上帝救赎的工作。以色列人要纪念自己曾经做奴仆,没有这样的安息,而上帝拯救他们,因此他们要用安息日来纪念上帝带给他们的救恩。

尽管关于安息日的诫命本身是在摩西之约里颁布的,但是这个七日的规律则是从创造世界之处就有的。就像起初,在创造周当中,上帝用六日创造了天地,并在第七日进入安息,同样上帝的子民也要以类似的方式在六日工作之后进入安息。

上帝在起初创造的规律有非常深刻的含义。如果我们仔细查考《创世记》1-2章,我们发现,上帝做事的规律是:创造的工作、审判他的工作、进入安息。首先,上帝先工作,然后他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审判:这是好的;最后等他审判完一切所做的工作之后,他就进入到安息。这个上帝的安息是整个天地最终的完结点。宇宙被造是有一个终极的目的的,人类被造也是有终极的目的的。而亚当起初被造的使命就是通过自己的工作,来满足行为之约(或称工作之约)的要求,通过上帝的审判,来带领他的后裔,也就是全人类,进入到上帝那永恒的安息之中。但是,可悲的是,亚当失败了,他没有遵行上帝的旨意,他违背了上帝的诫命,结果全人类堕落了,被逐到伊甸的东方,在咒诅之下劳碌。从此,人类在日光之下的劳苦,变成为虚空的虚空,永远无法靠自己的努力达到上帝那日光之上的永恒安息。人内心是空虚的,找不到永恒的意义,人们在各个地方去追逐,寻找,但是最终获得这个世界上最大成功的人,他们最终也没有办法在这个世界上找到真正的安息,因为人堕落了,人没有按照上帝创造的旨意去正常的运作,这就是原因所在。

尽管在本质上,上帝在西奈山上颁布的安息日的诫命重述了他曾经在伊甸山上颁布给亚当的行为之约,然而,以色列民在堕落之后无法靠自己的努力进入那真正的安息。这安息日是为了提醒他们,亚当的失败,和如今他们在亚当里陷入罪的悲惨境况。同时,这安息日也提醒他们,最终进入那安息的途径是唯独通过上帝的恩典。上帝告诉以色列:“你们务要守我的安息日,因为这是你我之间世世代代的证据,使你们知道我耶和华是叫你们成为圣的。”(出31:13)安息日表明是上帝亲自拯救他的子民,而不是他的子民靠自己自救。在《申命记》的十诫重述中,上帝把安息日的诫命与出埃及的拯救联系在一起。以色列被拯救是唯独出于上帝的怜悯。

这安息日的诫命也附带着上帝的祝福与咒诅。

上帝对遵守第四条诫命的祝福:

“你若在安息日掉转你的脚步,在我圣日不以操作为喜乐,称安息日为可喜乐的,称耶和华的圣日为可尊重的,而且尊敬这日,不办自己的私事,不随自己的私意,不说自己的私话,” 你就以耶和华为乐,耶和华要使你乘驾地的高处,又以你祖雅各的产业养育你。”这是耶和华亲口说的。(以赛亚书 58:13-14

上帝对不遵守第四条诫命的咒诅:

 “所以你们要守安息日,以为圣日。凡干犯这日的,必要把他治死;凡在这日做工的,必从民中剪除。”(出埃及记 31:14

上帝如此重视这条诫命,上帝非常重视我们对他的公共敬拜。然而,就如在伊甸园中悖逆上帝的亚当一样,以色列不断的违背上帝的律法,最终被逐出了迦南地。甚至在他们被掳归回之后,他们依旧无法靠自己遵守上帝这条安息日的诫命。

2. 违背诫命的两种不同表现

1)反律主义:在安息日工作

先知们曾经不断的提醒以色列民要遵守安息日,然而他们却依旧我行我素。阿摩司谴责当时的北国以色列民:“你们说:“月朔几时过去,我们好卖粮;安息日几时过去,我们好摆开麦子。”(阿摩司书 8:5)阿摩司先知形容北国以色列民,他们憎恶安息日,想要出去做生意赚钱。因此上帝的审判临到,把北国、南国相继逐出。

或许你会想,这惨痛的失去家园的经历会让上帝的百姓吸取教训。然而,圣经却毫不掩饰他们刚硬的心。圣经记载了以色利人被掳之前和之后归回的状况。当尼希米带领被掳归回的人回到迦南地之后,他们痛悔、承认自己的罪,并立约签字发誓忠心遵守上帝的诫命:“这地的居民若在安息日,或什么圣日,带了货物或粮食来卖给我们,我们必不买。”(尼10:31)可是,好景不长,等到尼希米再次回来考察时发现,耶路撒冷城门口的集市在安息日热闹无比。犹大人贩卖着他们的葡萄酒,推罗人吆喝着卖鱼和各样的货物(尼13:15-16)。他们很快又违背了安息日的命令。

这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场景难道不是很像吗?有多少基督徒在主日为了工作而不去教会敬拜上帝?有多少人在敬拜中只是匆匆走个过场,结束后赶快继续赚钱?或者在敬拜时,思绪早已不再上帝身上,而是想着自己的生意?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遵守安息日是极其反时代的事,遵守安息日是不容易的,是要牺牲自己的。就像以色列人一样,他们需要牺牲掉自己的利益去遵守安息日。曾经有人采访世界巨富比尔·盖茨时问他为什么不相信宗教。他回答道,因为宗教会禁锢他的工作效率,如果不在周日工作,他会损失很多很多的钱。对于那些不肯信靠上帝,想要自己控制一切的人来说,安息日是他们的阻碍,他们巴不得要把这诫命删掉。然而,上帝的律法不容我们挑三拣四,上帝来规定我们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而我们必须以谦卑和顺服的心来回应。

因此,我们看到第四诫不仅是表面上行为而已,而是直击我们的内心。到底我们内心看重的是什么?依靠的是什么?是上帝吗?还是我们自己?你愿意把这一天分别为圣归给他吗?我们是否相信上帝的应许,他说,如果你尊重这日,你要分别这个日子为圣,在这日不办自己的私事,而专心以耶和华为乐,我必以我的产业养活你?你肯相信吗?

安息日的诫命所要求的是信心。这第四诫不是可有可无的规条,而是检验我们信心的重要标准。上帝的子民啊,你们是否愿意勒住自己内心的私欲,把你们的生活交在上帝手里看管吗?

2)律法主义:法利赛人守安息日的方式,不依靠上帝

除了这种反律主义式的违背安息日的诫命,还有另外一种错误的对待安息日的方式,这种错误有着敬虔的外衣,是人们时常难以察觉的,那就是法利赛人式的守安息日。

法利赛人是两约期间出现的一个犹太教派,他们以严格执行摩西律法为名。为了防止人们违背诫命,他们制定了非常详细的禁止事项:例如播种、锄地、播种、纺织、生火、搬运等等。织超过两根线或者写超过两个字母的文字都不可以。

我们看到这种做法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他们在圣经之外建立了古人的传统,越过圣经的界限去限制人的良心。他们认为,一个人在安息日十分饥饿时手掐了麦穗就算是收割工作,犯了诫命;当耶稣在安息日医治枯干手的人,这也算是工作,必须等到第二天才可以做;安息日有人拿起被褥走路,也犯了诫命。在这样的律法主义下,安息日不再是喜乐的,而是一种禁锢,本来是让人安息的日子,却践踏着人们软弱的良心,让人无法安息。

耶稣则一语戳破这敬虔伪装下的虚假。律法主义者永远是这样虚伪的:他们把律法严格地应用在别人身上,但是在自己身上却不会运用同样的标准(双重标准)。他们的牲畜如果在安息日被困住,他们尚且去救;但是耶稣在安息日医治拯救人,他们却禁止。法利赛人对安息日过分的要求,并不是上帝设立安息日本来的心意。耶稣亲自告诉我们上帝本来的心意是什么:安息日是为人而设立的,而不是反过来,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安息日是为了让人在这一日从日常的劳苦中解脱,回到上帝面前,敬拜他,依靠他,在上帝里面找到真正的安慰。安息日是为了把我们的目光从这个世界和我们自己身上挪开,定睛在上帝身上。可是法利赛人的做法却本末倒置。

讽刺的是,法利赛人的做法和前面提到的不肯遵守安息日的反律主义者们的做法都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不依靠上帝,而依靠自己。律法主义者想通过自己对律法的遵行,自己的努力,来得到上帝的祝福。他们只关心外表上的敬虔,却失去了真正对上帝的信心。

因此弟兄姐妹,我们要用这条诫命来审视我们自己,要敬重和尊上帝的日子为圣。

3.新约:耶稣成全了第四条诫命

耶稣,那位真正上帝的儿子,完成了最终的工作。他是顺命的儿子,他是末后的亚当,是真正顺服的以色列。耶稣完全依靠上帝,遵行上帝的旨意,在十字架上背负了我们一切的罪,承受了死亡的咒诅;然而,他又以大能复活、升天进入到真正永恒的安息中。因此,旧约中的安息日的预表随着主耶稣的死而进入了坟墓,而耶稣的复活则赐给了我们新的安息日,就是主日。在基督里,我们找到那位真正拯救我们的上帝;在基督里,我们通过信心已经进入了那真正的安息(来4:3)。如今我们已经与基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弗2),直等到我们最终得赎的日子。

同样,与旧约的安息日相连的圣殿敬拜也随着耶稣的到来而不再有了,基督就是那真正的圣殿,他是以马内利,与人同在的上帝。因此,如今在基督里,我们都成为上帝的圣殿中的活石。我们不再需要像旧约的利未祭司一样不停的用动物献祭,因为基督才是旧约利未祭祀系统所预表的实体,他是真正的大祭司,他不是用那永不能除罪的动物的血,而是用自己的血,一次永远的洁净了上帝的子民。

今天那地上的耶路撒冷也不再是真正的圣城。那真正上帝之城就是基督的教会,有基督亲自为她的房角石,甚至阴间的权柄也不能胜过她。在这座城里,在教会里,我们有真正的安息。每个主日,我们来聆听上帝在基督里向我宣告的福音,使我们被罪压伤、疲惫不堪的心得以安息;并且领受圣礼,借着他所设立的饼和杯,基督亲自喂养我们饥饿干渴的灵魂。每个主日,上帝都通过圣道和圣礼提醒我们,他所应许的最终新天新地里的安息不是靠着我们的努力,而是基督靠着自己的工作赚得并白白赏赐给我们的。在基督里的安息日,才真正成为我们的喜乐的日子。在基督里,我们可以与诗人一同赞美:耶和华的作为叫我高兴,我要因你手的工作欢呼(诗92:4)。

总结

因此,弟兄姐妹们,让我们珍视这在基督里真正的安息日。

 1. 休息,从日常的工作中抽离出来。不要叫你在世界上的劳苦愁烦阻拦你来到上帝的教会来领受他的恩典。

2. 敬拜,特别是在安息日的时候,我更当殷勤参加上帝的教会,来学习上帝的话语,领受圣礼,与会众一起公开求告上帝

3. 怜悯,奉献帮助穷人。

4. 期盼永恒的安息。每个主日都是在提醒我们:这世界不是我们真正的归宿,我们的家乡在天上。我一生的日子要止息我一切恶行,让主藉着他的圣灵在我里面作工,这样今生便开始了那永恒的安息。

愿我们真正地重视在耶稣里的安息日,因为耶稣为了我们的安息而舍弃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让我们把这一日都分别为圣归给他,来赞美他、荣耀他,那位坐在宝座上的羔羊。

2019-01-11


/大牛

作为一名改革宗信徒,笔者相信上帝所有圣约的永恒有效性(诗89:28,加3:15),笔者也相信新约是要实现前约的要求,把律法刻在我们的心版上(耶31:33),并且基督到来,绝对不是要废掉律法,乃是要成全(太5:17-18)。律法是上帝对他国度的子民永恒的“训诲和教导”(妥拉的含义),所有的天国子民都应当因着“尽心、尽性、尽意爱主我们的神”以及“爱人如己”而遵守律法(太5:19-20,罗8:4,太22:37-40),过一个成圣的生活,正如奥古斯丁所言:“恩典的赐下,是要实现律法。”(引用自F. F. Bruce《罗马书注释》)并且实际上,律法是一体的,是一次性作为一个整体赐给以色列民的,摩西律法中从来没有任何经文将其作“道德律,礼仪律和民事律”的划分,这种划分更多是后来教义神学讨论的需要。所有的律法作为整体都对今天的天国子民具有权柄和约束力,当然,根据圣经神学,所有的律法都必须在新约中作有机的调整,根据耶稣和新约作者的解释,我们知道,对于今天的信徒,律法中所有的道德层面(包括道德律,以及所谓礼仪律和民事律所包含的道德原则)都具有绝对的权威,需要我们以爱神爱人的心来遵守。

在这个意义下,对于每一个真诚的改革宗信徒来说,以爱神爱人的心来遵守道德律的核心——十诫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改革宗神学的传承中,对于应当如何遵守第四条诫命,也就是“守安息日”的诫命,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守安息日”诫命的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来自于加尔文,在《基督教义》第二卷第八章中,他认为第四条诫命包含了“道德律和礼仪律”的成分,其中,守安息是神的命令(他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谈的:需要有公共崇拜、操练敬虔和个人在劳碌中得歇息),而安息日这个日子本身却是预表,指向他在世界末日将完成的安息。并且,主耶稣的到来,已经完全实现了安息日作为礼仪律的预表。他说:“无疑的,主基督的降临废止了这诫命仪式的部分。因他自己本身就是真理,他的降临废除了一切对他的预表……他是安息日的应验。(《基督教要义》,中文钱曜诚版),”我们遵守主日并不是遵守安息日,而是“保守教会聚会的次序”,以及公共崇拜和歇息的需要。他是在这个意义上称主日为“安息日”。并且,加尔文甚至用了很严厉的词句反对将”七日中取一日”看作道德律,他说:“他们(假先知)宣称神只有取消这诫命仪式的部分(他们是指第七日),然而道德部分却仍被保留,即神指定七日中的一日。然而这样说无异于羞辱犹太人,因为只是改变日子,却仍然保留将七日中的一日分别为圣……那些跟随他们的人对安息日的迷信比犹太人更甚。”

这种观点,在随后的瑞士改革宗信条《第二赫尔韦替信条》(The Second Helvetic Confession,由贝扎、布林格等人制定)得到了全面地体现。在该信条的第二十四章“关于圣日、禁食和食物的选择”中如此说:

1、必须敬拜的时间:虽然敬虔(原文使用的是“religion”)并不与时间有必然的关系,然而如果没有适当的时间分配和安排,敬虔无法得到培育和操练。因此,每一个教会,应当选择一个确定的时间进行公共祷告,福音宣讲,圣礼施行,没有人可以因为自己的喜好而推翻教会的这个安排。因为,除非命定特定的时间和闲暇进行敬虔外在的操练,人们无疑会被他们自身繁多的事务所牵引远离。

2、主日:因此,我们看到在古代的教会,他们不仅在一周中设立时间举行各种聚会,特别的,从使徒时代开始,也特别设立了主日,作为神圣的安息,这正是我们的教会为了敬拜和爱的目的所存留的。

3、迷信: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可以向犹太人的恪守安息日和迷信屈服。因为我们不相信一日比另一日更神圣,或者认为在那一日安息是讨神喜悦的。并且,我们庆祝主日而不是安息日,是作为一个自由的惯例。

第二种观点

另一种观点来自于清教徒,他们认为整个十诫作为一个整体都是道德律,因此,不应当将第四条诫命“人为”的区分为道德部分和礼仪部分,守安息日整体作为道德律应当被完全的遵守,而主日正是在新约中对安息日的代替,因此在新约中守主日正是守安息日。

这种观点在《威斯敏斯特信条》第二十一章“论敬拜和安息日”中得到了最完全的体现:

7、一般而言,把适当的时间分别出来敬拜上帝,乃是自然之理;同样,上帝在圣经中用一种积极的、道德的、永久的诫命,特别指定七日的一日为安息日,要万世万代的人都向祂遵守此日为圣日。这圣日从世界的起头到基督的复活都是一周的末一日;从基督的复活起,改为一周的第一日,在圣经中称为主日,而且要持守它作为基督徒的安息日,直到世界的末了。

8、人人都当向主遵守这安息日为圣,要适当预备自己的心灵,提前调整日常事务,然后不仅要整日停止自己的工作及有关属世职务和娱乐的言谈与思想,守圣安息日,而且要用全部时间,或同众人,或在私下,举行礼拜,并尽本分行必要和慈善的事。

两种观点的简单总结

简单来说,第一种观点(简称为“加尔文观”)认为:守安息日包含道德部分和礼仪部分,其中安息在神里面是道德部分,应当继续持守,而具体的日子则是礼仪部分,指向末日在基督里的安息,这已经在基督里实现了,所以不需要在强调特别的日子,而是每天安息在基督里。而主日并不是代替安息日(加尔文称其为迷信),而是出于教会的次序和公共崇拜、操练敬虔的需要。第二种观点(简称为“清教徒观”)则认为:守安息日整体都是道德律,所以应当整体持守,主日正是在新约中对安息日的代替,所以基督徒应当以爱神爱人的心守主日。

根据“加尔文观”,守主日是教会形成的传统,不守主日是不善用“蒙恩之道”和不尊重教会次序,是不适当的;根据“清教徒观”,守主日是圣经明确的要求,不守主日是不遵守道德律,是很严重的罪。

那么,究竟哪种观点更合乎圣经的教导呢?文本拟从“圣经神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一主题,期待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上帝在“安息日”这件事上的心意。


二、与本主题相关的“圣经神学”原则和研究方法简介

在开始讨论之前,笔者需要简单罗列一些与本次探讨相关的“圣经神学”的原则和研究方法,帮助一些不是很清楚“圣经神学”的读者更多了解笔者的思路。

圣经神学的基本原则

改革宗圣经神学相信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神启示的渐进性和一致性;

2、所有圣约的永恒有效性(其中有六个圣约具有特别的意义,分别是:亚当之约,挪亚之约,亚伯拉罕之约,摩西之约,大卫之约,新约,具体请参看“第三千禧年神学课程”《旧约的国度、圣约与正典》);

3、所有的圣约都有一个统一的主题,有人认为是“救赎历史”,有人认为是“创造和新创造”,有人认为是“以马内利”,笔者则认同很多改革宗学者的观点,认为是“神的国”,即整本圣经所体现的神的心意,就是他如何透过他所造的人在地上拓展他的国度,根据圣经,神是透过立约的方式来与人建立关系,来拓展他的国度。每一个圣约在国度的拓展中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4、前约对后约具有约束性的权柄(参看创9:1-7,亚当之约如何约束了挪亚之约;出2:24,申7:7-11,亚伯拉罕之约如何约束了摩西之约;代下6:16,摩西之约如何约束了大卫之约);

5、后约不是废掉前约,而是成全前约(参看创10章,挪亚之约如何通过确保稳定的自然界而使得亚当之约中“生养众多,遍满全地”的应许(也是命令)得以实现;约书亚记,摩西之约如何通过确立正确的方法(遵守律法)使得亚伯拉罕之约中对迦南地的应许和祝福得以实现;而新约则是成全前面所有的约);

6、前约在后约中的延伸需要作有机的调整,而后约则在前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比如,敬拜这个主题如何从亚当之约下“修理看守神的园子”(意味着堕落前,工作本身就是敬拜),到挪亚之约下必须通过献祭,建立祭坛来敬拜(创8:20-21,这是献祭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再到亚伯拉罕之约下,族长作为中保为全家献祭敬拜概念的出现,那时是随处都可以筑坛;再到摩西之约,祭司代替族长成为中保,并且有了具体的敬拜条例和会幕,开始预言一个特定的地方敬拜,再到大卫之约下圣殿的建立,最后在新约中,基督自己就是圣殿(约2:19-21),我们与基督联合就成为神的殿(弗2:21-22),我们在基督里,就是在真实的圣殿敬拜(约4:22-24,“诚实”翻译成“实体”更好,指向基督),并且因为第45点,新约中的敬拜观必须建立在前面所有约的启示上,即在基督里的敬拜使得为着拓展神的国度的工作也成为敬拜,必须透过基督的宝血才能敬拜,基督作为我们的中保是敬拜所必须的,在基督里的敬拜不是随心所欲的,乃是要符合摩西律法敬拜条例中相应的道德原则,必须在基督里敬拜,因为唯有他是独一真正的圣殿,这意味着我们若不与基督联合就没有敬拜……)。

7、上帝作为盟约的主,在历史中是透过约与人建立关系,也是按照圣约来处理他和人类的关系。圣经所启示的神,不是一位随心所欲的神(虽然惟有他具有绝对的自由),而是在约中自我约束的神。他的所有心意,是透过约,以及在约中的发展(约的亚结构)所体现出来的。

8、上帝在整个启示中不断的自我解释,圣经的自我解释具有最高的权威。

圣经神学的研究方法

于此同时,我们需要仔细研究上帝在渐进性启示中,如何透过次序延伸的约,将他一致的心意越来越完全的体现出来,通常采用两种基本的方法,即“共时综合”和“历时发展”(请参看“第三千禧年神学课程”《建立圣经神学》)。所谓“共时综合”是对一个相对稳定的启示时间段中,上帝所启示的各个主题进行综合研究。整个救赎历史可以基本划分为六个大的“共时”时段:亚当之约时期,挪亚之约时期,亚伯拉罕之约时期,摩西之约时期,大卫之约时期,新约时期。每个时段中,神的启示相对比较稳定,基本上约的内容构成了这一时期所有上帝作为的原因和依据,因此可以对不同主题进行归纳性综合,当然,实际上,“共时”时段还可以更加细分,比如亚当之约时期,还可以细分为堕落前,堕落后。不仅如此,我们也需要对一个“共时”时段的主题作“历时发展”研究,就是研究这个主题如何从最初的约延伸到随后的约,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最终成为新约里的样式。

简单介绍了一些“圣经神学”的原则和方法,我们现在来正式探讨“安息日”这个主题。


三、从“圣经神学”的角度探讨“守安息日”

亚当之约时期

“安息日”这个主题最初出现在“亚当之约”中,在创世记2:1-3。正如《威斯敏斯特大要理问答》所说:

20问:上帝对起初受造状态中的人有什么护理?

答:上帝对起初受造状态中的人有以下的护理:
1)把他安置在乐园里,吩咐他修理看守,赐给他吃地上各样果子的自由;
2)万物都置于他的治理之下,并设立婚姻帮助他;
3)为他提供与上帝的交通;
4)设立安息日;
5   以个人、完全、持续的顺服为条件,与他立生命之约,生命树就是此约的信物(;
6    禁止他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违约的惩罚就是死。

根据创21-3,有关“安息日”,上帝至少向我们启示了三点:

1、安息是神自己的安息;
2、安息是在创造后的安息;
3、第七日,也就是创造后的日子,是被分别出来的(圣的),是神安息的日子。

然而,这里并没有明确的说,安息日和人有什么关系。不过,根据神启示的渐进性和一致性,我们从摩西之约中上帝将设立以色列人的安息日与创2:1-3相连(后面会更详细分析),我们发现,让人享受在他的安息里,是神的心意(因为他在圣约中所启示的心意是永恒不变的,请记得,神是盟约的主,是在约中自我约束的主,而所有的圣约永恒不变),那么,亚当之约是如何体现出这个暗示呢?是透过设立人为神的形象。因为人是神的形象,这不仅使他成为神的代表,也使他像神。人作为“神的形象”也应当享受神自己的安息,这是神永恒的心意。然而,为什么亚当之约中没有进一步明确启示呢?我们需要注意上帝设立安息日的时间,是在他造男造女之后。也就是说,是在他创造亚当(和随后的人)为“神的形象”,命令亚当修理看守伊甸园,设立祝福(生命)和咒诅(死亡)的条例,创造夏娃帮助亚当侍奉,命令他们生养众多,治理这地之后,上帝设立了安息日。这里体现了上帝的心意,是要亚当和夏娃作为“神的形象”享受这样的安息,然而,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亚当和夏娃需要“有生命”,因为安息,就其本源,是神的安息,亚当和夏娃如果没有和神有生命的连接,他们没有办法进入神自己的安息。但是亚当和夏娃堕落了,承受了约的咒诅(死亡),他们与神的生命隔绝了,他们也因此无法享受在神里的安息。因此,在亚当之约随后的时期,人类没有安息。

挪亚之约时期

根据“历史发展”,我们来看“挪亚之约”时期,这个时期里,有关安息日的启示保持了沉默。上帝重申了亚当之约里的很多内容(如生养众多,治理万物,人仍然是神的形象)等,但是却没有再次提到安息日。实际上,这也与挪亚之约的性质相符合,因为挪亚之约是一个“稳定之约”,神制定它的目的是要为“亚当之约”最终的实现提供一个稳定的自然环境。有关“安息日”的进一步的启示,还留待以后的约。

亚伯拉罕之约时期

在“亚伯拉罕之约”中,“安息日”的进一步启示仍然保持了沉默,因为“亚伯拉罕之约”是“应许之约”,它在应许将来的新创造(指上帝透过摩西救赎以色列人出埃及,成为神的子民,进入迦南地,关于这一事件如何成为带预表性的“新创造”,请参看“第三千禧年神学课程”《太古历史》),而在新创造没有实现之前,安息也不可能(注意在亚当之约中,所体现的安息的三要点的第二点)。

摩西之约时期

在“摩西之约”中,“安息日”这个主题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因为“摩西之约”是“亚伯拉罕之约”的实现之约,也是某种程度上“新创造”的“实现之约”。上帝在“空虚混沌”中,以他的灵的运行救赎了他的子民(申32:10-11,“荒凉”就是创1:2的“空虚混沌”,“骟展”就是创1:2的“运行”),带领他们重回伊甸园(即迦南地,比较创2:10-1415:18),使他们重新修理看守(比较创2:15,民3:7-8),上帝当然也要他的子民得享新创造后的安息。

“摩西之约”是如何来看待“安息日”的呢?我们先看“十诫”中如何表述。

20:8:当记得安息日,将它分别为圣。(根据希伯来文的直译,在出埃及记20章这里,原文没有“守”这个词)

“记得”这个词的希伯来文,当主词是人,宾语是物的时候,可以翻译为“记得”或“记念”,我倾向于翻译为“记得”,因为这里是要以色列人回想起之前所设立的安息日(不是亚当之约那里,在亚当之约中,没有出现“安息日”这个词和这个概念,而是在出16:21-30,在那里上帝正式设立了安息日)。简单来说,在出16:21-30,上帝所启示的“安息日”的概念是上帝供应以色列人身体的需要(吗哪),要以色列人在工作中身体得到休息,而以色列人需要以信靠顺服来回应。当然,这背后所反映的是上帝已经和他们建立生命的联系。以色列人并不是在西奈山才开始有安息日,而是在之前的旷野中就已经开始操练安息日不工作了,所以在“十诫”中,上帝只是提醒以色列人“记得”之前的所设立的安息日。不过,“十诫”这里提供了以色列人守安息日的原因:守安息日是出于上帝永恒的心意,即上帝在“亚当之约”中所暗示的,那在创造后的神圣安息(这里显示出“摩西之约”对“亚当之约”某种程度的成全)。

(有人认为,“十诫”中关于“记念安息日”只是要求第七日,但并没有说明确定是哪一天,所以犹太人可以是星期六,新约的信徒可以是主日,这样不算是违反守安息日的诫命。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问题,从上面的解经,“十诫”中“记念安息日”应该放在出16章的上文背景下来看,在出16章中,很明确的透过降吗哪与否将安息日定在了星期六,所以“十诫”中所“记得”的安息日正是出16章所确定的星期六,考虑到圣约的永恒有效性,以“主日”来代替“安息日”这种说法需要更强有力的圣经证据。)

那么,为什么之前的约没有在某种程度上成全“亚当之约”,而在“摩西之约”中才成全了呢?这在申5:12-15复述“十诫”中得到了解答(严格来说,是“摩押地之约”申1:529:1,是“西乃山之约”的有机发展)。因为安息是创造后的安息,只有在救赎(新创造)下,在神与人建立生命的关系之后,才能享受神自己的安息。

实际上,在摩西之约中,上帝进一步启示安息不仅是神的心意,也是福音,是人自身的需要(出23:12),是神所赐给人的礼物(出33:14),使人可以恢复活力(出31:17,翻译为“舒畅”一词原文意思为“恢复活力”),透过安息日,以色列人可以知道自己已经被神所救赎,分别为圣了(出31:13),以色列人要以信靠之心“管理”和“保护”这个安息日(翻译为“守”这个词,原文有“看守”、“护卫”的意思,表明它所看护的对象很珍贵,见创2:153:24)。

从“亚当之约”到“摩西之约”,我们看到神的子民进入“安息”是神永恒的心意,这个心意最初暗示在“亚当之约”中,却在“摩西之约”中得到确定。并且,神要以色列人从福音的角度看待安息,就是安息不是人所赚取的,乃是神所赐下的,是透过救赎(或者说透过“摩西之约”)而换来的。每一个神的子民都应当竭力的“保护”安息(背后是信心,以及由信所生发的爱神之心),不仅仅是自身的需要,也以此来证明自己是盟约中的子民,否则就会遭受约的咒诅(出31:14-15)。

然而,在“摩西之约”中,是否安息日这个日子本身具有道德性呢?(注意:我们不能根据是否有约的咒诅来判断道德性,否则不洁净的食物也具有了道德性。)我们需要稍微仔细的分析。

之前说过,安息是在创造之后的,正是因为“摩西之约”是新创造,所以在“摩西之约”下才有了“安息日”的实际。然而,“摩西之约”是完全意义上的“新创造”吗?显然不是。很明显,“摩西之约”仍然只是部分程度上的“新创造”,或者更准确的说,是“预表”意义上的“新创造”。我们只要稍微比较一下伊甸园和迦南地的不同点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1、在伊甸园中,神是完全的同在;而在迦南地,神只承认会幕中的“至圣所”是其完全的同在的地方(实际上,“至圣所”才是真正意义上“小伊甸园”)。

2、在伊甸园中,有很多黄金和宝石(创2:11-12);而在迦南地,这些是在会幕(尤其是至圣所和圣所,以及大祭司的服饰)上体现出来。

3、在伊甸园中,基路伯在东边把守;而在迦南地,基路伯的塑像只有在“至圣所”的东边出现。

可以说,摩西自己也有意要让以色列人明白迦南地,甚至会幕,都不过是最初的伊甸园的“模型”罢了。从这个意义上,神透过摩西所设立的安息日,也只是那真安息的预表罢了。

不但如此,摩西也表明“安息日”是圣约的“记号”(出31:13,17),以色列人以此知道自己是被分别出来的。

大卫之约时期

实际上,“安息日”这种预表的意义在“大卫之约”中有了更深的体现。在诗95

95:7:因为他是我们的神。我们是他草场的羊,是他手下的民。惟愿你们今天听他的话:……

95:11:所以我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

诗篇第95篇没有说明作者是谁,但是希伯来书的作者肯定其为大卫(来4:7)。简单来说(在希伯来书第四章中我们再详细考察),正如希伯来书作者所言,如果约书亚已经叫以色列人得享安息(或者说,如果安息日已经是真安息),那么,神就不会再提另一个日子了。但是神却透过大卫,指出真正的安息还在将来,要大卫世代的以色列人“今天”要听他的话,免得像过去的列祖那样不能进入安息。大卫之约已经遥遥指向一位真正的“神的儿子”,他会建立真正的国度和圣殿,他会成就真正的平安,真正的安息,直到永远(代上17:11-14,诗132:11-18,结37:24-28)。

新约时期

那么,在新约中,“守安息日”这一主题又有怎样的发展呢?最重要的一段经文在来4:3-11,我们需要仔细看看这段经文(由于和合本没有翻译出一些关键性的字词,笔者在此选用新译本):

  3   然而我们信了的人,就可以进入那安息。正如 神所说:“我在烈怒中起誓说,他们绝不可进入我的安息!”其实 神的工作,从创立世界以来已经完成了。

 4   因为论到第七日,他在圣经某一处说:“在第七日 神歇了他的一切工作。”

 5   但在这里又说:“他们绝不可进入我的安息。”

 6   既然这安息还留着要让一些人进去,但那些以前听过福音的人,因为不顺从不得进去;

 7   所以 神就再定一个日子,就是过了很久以后,借着大卫所说的“今天”,就像前面引用过的:“如果你们今天听从他的声音,就不要硬着心。”

 8   如果约书亚已经使他们享受了安息, 神后来就不会再提到别的日子了。

 9   这样看来,为了 神的子民,必定另外有一个“安息日”的安息保留下来。

 10   因为那进入 神安息的人,就歇了自己的工作,好像 神歇了自己的工作一样。

 11   所以,我们要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随着那不顺从的样子就跌倒了。

第三节谈到进入安息的条件是信心,接着又解释了安息日的设立是指向创造的终了。紧接着希伯来书的作者作了一个简单的“历时发展”,从“亚当之约”中神设立安息日,与“大卫之约”中所指向的真安息联系起来。第七节非常关键,这里指出真安息是在一个大卫所说的“今天”这个日子,第九节接着解释,这个“今天”就是“安息日”,在这个真正的“安息日”,人可以凭着信心进入神的安息。那么,这个“今天”究竟是指什么日子呢?这里需要注意上下文,在希伯来书3:12-
14,解释了“今天”正是指我们现在所处的末世。

 12   弟兄们,你们要小心,免得你们中间有人存着邪恶、不信的心,以致离弃了永活的 神;

 13   趁着还有叫作“今天”的时候,总要天天互相劝勉,免得你们中间有人受了罪恶的诱惑,心里就刚硬了。

 14   如果我们把起初的信念坚持到底,就是有分于基督的人了。

 在这里,希伯来书作者指出,“今天”是一个“时候”(原文指“每个日子”),根据上下文,这个日子正是基督来到的日子,就是“末世”(来1:2),是救赎历史的最后的日子,也就是“将来的世代”。

这也与基督在其他地方的宣告相吻合,他宣告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可2:27,这意味着安息日是福音性的),他宣告自己是安息日的主(可2:28,这意味着他是安息日的实际,与他同在就是在安息日中,请记得,“亚当之约”中向我们表明,安息,就其本源,是神自己的安息),他宣告所有劳苦担重担的人,都可以到他那里得安息(太11:28,安息惟有在基督里才能得到)。

并且,保罗也明确指出,安息日不过是影儿,那实体却是基督(西2:16-17,这里的“安息日”原文是复数,根据清晰经文解释模糊经文的原则,这里应当理解为所有的“安息日”,包括第七日,以及各种节期中的安息日,都是影儿,都是指向基督)。

结论:

从“亚当之约”一直到“新约”的历时发展,并且考虑到新约所具有的“末世性”特征,我们可以就“守安息日”这个主题得出以下结论:

1、安息是神永恒的心意,是神在创造时就定意要赐给人类的;

2、安息是神自己的安息,他要人与他分享这样的安息;

3、安息是在创造后的日子,也是最后的日子才有的,第七日(安息日)是这个日子的预表;

4、堕落后的人,需要借着救赎才能进入神的安息;

5、安息日所指向的真安息已经因着耶稣的到来而来到,基督的到来正是新创造(林后5:17),他所开启的“将来的世代”也是“最后的日子”,正是享受真安息的日子;

6、每一个有真信心的人都借着与基督联合而得到了真安息(不再是预表意义上的安息);

7、每一个有真信心的基督徒都应当在每天享受在基督里的真安息;

8、由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末世”是一个“现在的世代”(今世)和“将来的世代”(来世)重叠的日子,天国处于“已然和未然”之间,所以,真安息在我们生命中的彰显并不完全(但却不是预表,只有到了基督再来,天国完全彰显的那个时候,真安息才能在我们的生命中完全),并且,我们自身既是“新人”,然而“旧人”却没有消失,今世(包括世界和魔鬼)对我们有很大的攻击和诱惑,我们需要竭力“保护”和“管理”我们的安息,用生命维护它,因为这是基督用他的宝血为我们换来的。

因此,“主日”并不是在新约中代替“安息日”,通过圣经神学的分析,我们看到,旧约的安息日所指向的是基督第一次来所开启的“将来的世代”,在今天表现为“末世”,真信徒如今每一天都在基督的真安息中,而且每一天都需要来到基督面前,享受这安息。我认同加尔文的观点,“主日”是教会的传统,是考虑到信徒的软弱(因为平时常常缺乏力量和信心“保护”安息),是出于教会的次序,以及公共崇拜、操练敬虔的需要而设立的。


四、对清教徒观的简单回应

那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清教徒的观点呢?清教徒的观点中,一个很大的理由是“十诫”是作为整体都是道德律,圣经没有赋予我们权力将其分割为道德部分和礼仪部分。实际上,笔者需要指出,从“摩西之约”的角度,整个妥拉都是一体的,是上帝一次性作为一个整体以圣约的形式赐给以色列人的,圣经根本没有赋予我们权力对其进行道德律,礼仪律和民事律的分割,这更多是出于教义神学系统性讨论的需要。上帝对于所有的圣约都是严肃的,所有圣约中的要求都是永恒有效的,那么,凭什么我们可以废去这个,存留那个?实际上,这里涉及到对于福音更深层次的认识。那就是,整个人类历史,真正成就所有的约的,只有一个人——耶稣基督(太5:17-18,林后1:20,耶稣成全了包括道德律、礼仪律和民事律在内的所有律法),我们都是因为与他联合,而被上帝看作满足了所有的约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耶稣救我们脱离了律法的轭(罗7:6),好使我们按照重生的心和神的心意行出律法的义(罗8:4,所有律法的道德要求,包括礼仪的和民事的,而不只是所谓的道德律,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好好想想,“十诫”中就一定没有礼仪的成分吗?)。我们不是在摩西之约里,我们乃是在基督的新约里,虽然新约并不是废掉旧约,乃是成全,然而,这个成全中需要有机的调整,这个调整,必须严格根据基督和他所差派的使徒的解释(基督作为最后和最伟大的先知,对所有的经文具有最终的解释权,申18:15-19,太17:5-8,来1:1-2)。

清教徒的观点中,还有一个理由是认为基督遵守安息日,教会也逐渐开始守主日,这说明安息日没有废去,而成为了主日。笔者要说明,这个理由缺乏相应的圣经经文支持。基督一定会严格遵守安息日,因为他要成全所有的律法(包括礼仪律,因为是在圣约中所订立的,就都是永恒有效的),好使我们可以在他里面被上帝看作是满足所有的律法而被称义。圣经为什么没有说耶稣复活后也遵守安息日或者主日?如果说,主日真的是代替了安息日,那么按照圣经神学,基督从死里复活后,就应当开始严格的遵守主日(作为道德律),因为十字架是一个扭转性的事件,它标志着来世的开始,基督的作王,新约的正式成就。可是,我们却看到教会没有一来就遵守主日(如同一开始就施行洗礼和圣餐一样,因为洗礼是割礼的代替,圣餐是逾越节的代替,请记得,所有的圣约都永恒有效),反而是天天聚会(徒2:46,这里提到了圣餐,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崇拜性质的聚会),开始时,使徒们经常参加安息日聚会,却没有提到他们有主日的聚会(徒13:1413:4216:1317:218:4),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使徒在向犹太人传福音,但我们不能说,使徒因为传福音的需要,连基督徒的安息日(主日)也不守了吧?也有人说,早期教会默认主日代替安息日,然而,这却很难得到教父文献的支持,实际上,加尔文指出,早期教父看这条诫命为预表(他说:“早期的教父习惯将这诫命称为预表,因它吩咐当时的人谨守一日为圣,而这一日与其它的预表一样,在基督降临时被取消了。”参看《基督教要义》第二卷第八章第28节)。实际上,从新约圣经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教会传统逐渐形成的过程


2017-03-27


你曾經歷過睡了幾個小時醒了但精力仍然未恢復也許你還記得華盛頓歐文Washington Irving所寫的《李伯大夢》Rip van Winkle这短篇故事。樂天派樵夫李伯是個怕老婆的丈夫,有一天為躲避妻子,遊蕩到山林,在那裡遇到一個陌生的船員,之後睡著了,他這短短的一覺竟然是世間的二十年。當李伯醒來時,世界已經改變了,妻子早已過世,他的鄰居羨慕他的睡過頭,比他嘮叨的妻子的自然生命還長。

歐文的故事最突出的一點是,李伯的睡眠不是安睡。這種睡眠並沒有恢復精神。這是一種沒有真正益處的休息。有時候,我們知道那是什麽样的感覺,因為我們的心和頭腦都塞得太滿,恨不得能好好地休息。有時我們醒來,或度假回來,盡管休息了,但精力仍未得到恢復。

第四條誡命的恩典是,上帝應許當我們在祂裡面找到安息,祂會賜給我們真正的安息與真正的心靈復蘇。當我們記念安息日,當我們把它守為聖日,我們就會發現,我們開始進入上帝提供的安息,並獲得將要到來的天上的安息,即新天新地的安息的預嘗。

上帝的有益命令

出埃及記廿章8–10節清楚記載了上帝賜下安息日要休息這道命令。然而,我們常常忽視:當我們「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時,上帝計劃讓我們為祂使用這一天:「第七日是耶和華你的 神的安息日」。這是什麽意思?這是指一周的一日-------不是我們揀的,而是上帝親自揀的一日,不象其他日子--------為事奉上帝而分別出來。

這道命令以創造與救贖為根基。在出埃及記廿章,創造為背景之用:「因為耶和華在六日之內造天、地…….第七日就歇息了」(第11節)。創造周可作為我們所有創造性的星期的模式:就像上帝六日工作,一日休息,我們也應該如此。

在申命記第五章,我們看到這道命令的救贖根据:「你要記住:你在埃及地作過奴僕;耶和華你的 神用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把你從那裡領出來」(15節)。因為上帝用頭生羔羊的血,將祂在奴役中的百姓拯救出來,所以祂的百姓的生命與時間都屬於祂。祂在救贖中把生命與時間還給祂的百姓,並要求他们要将一周的「初熟的果子」------安息日作為證據,見證祂的救贖工作。

基督的恩典禮物

這種對安息日的期盼和命令,在基督裡可找到它們的應驗和持續的效力。這是因為耶穌本身指向這一天的解除,即解除這一天所代表的舊約律法條文。但耶穌絕非要廢除安息日,而是為祂的子民賦予它的意義。

在路加福音四章16–21節,耶穌在安息日「照著習慣」去了會堂。祂展開書卷,讀以賽亞書六十一章,宣告,「這段經文今天應驗在你們中間」。安息日和彌賽亞之間的聯系顯而易見:在創造與救贖裡所描繪的,對安息日的休息和成果欣賞(rejoicing)的應許,在耶穌身上實現了。耶穌帶來好消息: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受壓制的得自由。

耶稣喜欢在安息日医治,在路加福音十三章10–17节有清楚的记述。一个「被邪靈附著,病了十八年」女人被医好,她頌讚,归荣耀给上帝。法利赛人对耶稣大发雷霆。耶稣回答:「不應當在安息日解開她的捆綁嗎?」」这不合适和正当吗?创造与救赎在安息日汇集,指向耶稣基督的恩典的礼物:真正的恢复、安息、与心靈複蘇。

耶穌做這些事情是因為祂是安息日的主(可二23–28)。祂是安息日的賜予者,就如造物者那樣。祂是安息日要見證的那一位。而且,作為救贖主,藉著復活,祂開始新的時間;復活的星期日,時間重新開始;新創造的第一天開始了。安息日的休息確保復活的星期日的意義,定為基督徒的崇拜日(林前十六2;啟一10)。我們記住這一天要敬拜和憐憫服伺,以回應上帝的命令和耶穌基督的恩賜。

我們信靠耶穌,我們的靈魂不僅周而復周地得享安息,而且我們更擁有進入最後的安息這一應許(來四9–10)。每一周都我們見證了,我們從我們的工作------甚至從我們試圖與上帝和解,或者賺取祂的恩寵,甚至在我們如何「記念安息日」中,得享安息。我們「安息於和接受」耶穌。在祂裡面,我們得著心靈的安息(太十一28-30)。

這就是為什麽安息日帶來了真正的安息和心靈復蘇。我們不是極努力去賺取上帝的恩寵。相反,安息日的主在我們因過犯死了的時候,使我們與祂一同活過來,又使我們在祂裡面,與他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弗二4–6)。

本譯文所引用的經文均出自聖經新譯本。

本文原刊於Tabletalk雜誌。

The Sabbath Day Brings Real Rest and Refreshment
FROM Sean Michael Lucas

 Have you ever slept for several hours, woke up, but remained unrefreshed? Perhaps you remember Washington Irving’s story “Rip Van Winkle.” Rip is a henpecked husband who wanders to the mountains to escape, meets a strange crew, falls asleep, and snoozes for twenty years. He wakes up to find the world completely changed, his wife dead, and his neighbors envious that he had outslept his nagging wife’s natural life.

What’s striking about Irving’s story is that Van Winkle’s sleep wasn’t restful. It was sleep without refreshment. This was a kind of resting that did no real good. And sometimes, we know what that’s like because our hearts and minds are too full and anxious to rest well. We sometimes wake up or come back from vacations unrefreshed despite having rested.

The grace of the fourth commandment is that God promises to give us real rest and real refreshment when we find our rest in Him. As we remember the Sabbath day, as we keep it holy to the Lord, we find that we begin to enter into the rest that God offers and gain a foretaste of the heavenly rest to come, the rest of the new heavens and new earth.

God’s Good Command

In Exodus 20:8–10, it is clear that God gives Sabbath rest as a command. However, we often miss that as we “remember the Sabbath day, to keep it holy,” God intends for us to use that day for Him: “The seventh day is a Sabbath to the LORD your God.” What does this mean? It means that one day in seven—not a day of our choosing, but a day of God’s own choosing and a day unlike other days—is to be set apart for the Lord’s service.

And this command is rooted in both creation and redemption. In Exodus 20, creation serves as the ground: “For in six days the Lord made heaven and earth … and rested on the seventh day” (v. 11). The creation week serves as a pattern for our creative weeks: just as God worked six and rested one, so should we.

But in Deuteronomy 5, this command finds its basis in redemption: “You shall remember that you were a slave in the land of Egypt, and the LORD your God brought you out from there with a mighty hand and an outstretched arm” (v. 15). Because God redeemed His people out of captivity with the blood of firstborn lambs, their lives and their time belonged to Him. He gave it back to them in redemption and required the Sabbath day as a witness, a “firstfruits” of the week, a testimony to His redemptive work.

Christ’s Gracious Gift

This Sabbath expectation and command find their fulfillment and continuing validity in Christ. That is because Jesus Himself pointed to the release that the day represented. Far from doing away with the Sabbath, Jesus filled it with meaning for His people.

In Luke 4:16–21, Jesus went to the synagogue on the Sabbath day “as was his custom.” He took the scroll and read from Isaiah 61, declaring, “Today, this Scripture has been fulfilled in your hearing.” The link between Sabbath and Messiah was plain: the promised Sabbath of rest and rejoicing, pictured in creation and redemption, has come in Jesus. He brings good news, the Lord’s favor, liberty, sight, and freedom.

Jesus loved to heal on the Sabbath. That seems clear in Luke 13:10–17. A woman bound by a “disabling spirit for eighteen years” is healed and she glorifies God. The Pharisees are furious with Jesus. His response: “Ought not this woman be loosed from this bond on the Sabbath day?” Isn’t it fitting and right? Creation and redemption come together on the Sabbath day to point to Christ’s gracious gift of real renewal, rest, and refreshment.

Jesus does these things because He is the Lord of the Sabbath (Mark 2:23–28). He is the giver of the Sabbath as the Creator. He is the One about whom the Sabbath testifies. And, as Redeemer, He has started time anew through the resurrection. Indeed, on the Sunday of His resurrection, time began again;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creation started. The Sabbath rest secures its meaning on Resurrection Sunday, setting the day for Christian worship (1 Cor. 16:2; Rev. 1:10). We remember this day to the Lord’s service in worship and mercy, in response to God’s good command and Christ’s gracious gift.

We who trust in Jesus not only find rest for our souls Sunday by Sunday, but we also have the promise of entering into the final Sabbath rest (Heb. 4:9–10). We testify each week that we have rested from our works—from our attempts to placate God or earn His favor, even in how we “remember the Sabbath.” Instead, we “rest in and receive” Jesus. In Him, we find rest for our souls (Matt. 11:28–30).

That’s why the Sabbath day brings real rest and refreshment. We aren’t in a frenzy trying to earn God’s favor. Rather, the Lord of the Sabbath Himself has raised us and will raise us from the dead (Eph. 2:4–6).


This post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Tabletalk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