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神學專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神學專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12-23

两约之间的时期

摘录自《新译本研读版圣经》,  1458页,环球圣经公会
 
  新旧两约之间是一个动荡和充满变化的时期。新崛起的政治军事势力取代了传统列强在各区域的霸权,而近东文化传统那近3,000年的主导地位也成为过去。
   
  在圣经历史上,从尼希米到基督出生相隔约有400年;这段被称为两约之间的时期(约主前4335),有时也称为“沉默”的岁月,但其实一点也不沉默。这些年间所出现的事情、著作和社会趋势都塑造了新约的世界。
  
  历史
      
  随着被掳至巴比伦之后,以色列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只是在一个接一个的强大帝国统治下的一小片领土。对于波斯统治后期所发生的事情,我们所知的不多,因为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约主后37100)对于这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情几乎一点也没有记载,而他的资料是我们了解两约中间时期的主要来源。
      
  亚历山大大帝取得圣地之后(主前332),一个崭新而更隐伏的威胁在以色列出现。亚历山大致力用希腊语言和文化去建立一个统一的世界,继位的人都追随这个政策。这个称为希腊化的政策对犹太人有深远的影响。
      
  亚历山大一死(主前323)  ,他所赢取的江山由属下的几名将领所瓜分。其中两个分别建立了两个王朝,即是埃及的多利买和叙利亚与米索不达米亚的西流基,双方为取得圣地控制权而相争超过一个世纪。
      
  多利买王朝尚能体谅宗教对犹太人来说是十分敏感的事情。但到了主前198年,西流基王朝取得圣地的统治权。犹太历史上其中最壮烈的一段,就是在这个新的局面开展之后发生的。
      
  西流基王朝早年主要承续多利买王朝的宽容统治政策,直到安提阿古四世伊皮法尼(Antiochus IV Epiphanes;这称号的意思是“神显现”,他从主前175164统治),才改用激进的手段推行希腊化,企图巩固日渐衰败的帝国。虽然一班犹太贵族已接受了希腊的生活方式,可是大部分的犹太人仍为此而感到愤怒。
      
  安提阿古采取了残暴的手段,目的是要彻底消灭犹太人的信仰。他下令禁止犹太人遵守一些核心的宗教习俗,企图消毁所有律法书(摩西五经),又要求犹太人向希蜡神宙斯献祭。当中最令犹太人感到愤怒的,是在耶路撒冷圣殿内竖立宙斯神像和用猪来献祭。
      
  反抗安提阿古的领导人是一位来自祭司家族的年老村民玛他提亚,和他的五个儿子:犹大(马加比。意思可能是“锤击者”)、约拿单、西门,约翰和以利亚撒。玛他提亚摧毁了家乡莫顶的希腊祭坛,又杀死安提阿古的特使。由此触发了马加比革命,一场历时24年的斗争(主前166142),为犹大带来独立,直至主前63年罗马人取得耶路撒冷控制权为止。
      
  玛他提亚家族所取得的胜利可说是有名无实。随着玛他提亚最后一个儿子西门去世之后,他们所建立的哈斯摩尼朝代也变得贵族化和希腊化,甚至看不出跟西流基政权有什么分别。西门的儿子约翰许尔堪(John Hyrcanus)统治期间,曾经支持马加比的正统犹太人已然失势。其余的哈斯摩尼家族,除了少数例子外,大部支持希腊化的犹太人。法利赛人更遭亚历山大杨纽(Alexander Janneus,主前103-76)所迫害。
  
  主前63年,国势日隆的罗马帝国介入杨纽两个儿子亚里多布二世(Aristobulus II)和许尔堪二世(Hyrcanus II)之间的一场宫廷斗争,哈靳摩尼朝代也就此宣告结束。将军庞贝为罗马征服了东方之后,包围了圣殿三个月,最后占领了耶路撒冷。庞贝又屠杀正在执行任务的祭司们,且进入了至圣所,这亵渎圣殿事件,就这样的开始了罗马统治的岁月,对犹太人来说是无法宽恕又难以忘怀的。
  
  著作
   
  犹太人在饱受压迫和经历内乱的悲苦岁月里,写下了大量的作品,内容既记录当时所发生的事情,也针对当代人而写。其中较重要的三种作品是《七十士译本》、次经和死海古卷。《七十士译本》。根据犹太人的传统说法,在多利买非拉铁非斯(Ptolemy Philadelphus,约主前250)的赞助下,72名学者聚集在亚历山太港附近的法罗斯岛,在72天里把旧约圣经翻译成希腊文。根据这个传统,教会后来就用了拉丁文“七十” (septuaginta)这个字作为译本的名称,而用罗马表示70的数字LXX来作为它的简称。

    个传说背后的历史真相可能是,旧约圣经中至少律法书(摩西五经)约在主前250年就已被译成希腊文,供移居亚历山太港说希腊文的犹太人使用。至于旧约其余的经卷和部分非正典的书卷,则在基督教时代来临之前也陆续被收纳进《七十士译本》里,虽然不清楚详细的过程和日子。
      
  《七十士译本》。迅即成为居住在圣地以外的犹太人的圣经,因为他们也像亚历山太港的犹太人一样已不说希伯来话。《七十士译本》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因着它,圣经可以同时在不懂得祖辈语言的犹太人和整个希腊语的世界中通行。后来更成为早期教会所使用的圣经。由于《七十士译本》是那么普及,部分基督教宗派因为《七十士译本》的缘故把次经也保留下来。
    
  次经。源自希腊文“隐藏”一字,后来被赋予“冒充”之意。然而,从专门的含意来说,它是指一批特定的著作。当中包括各种不同的书卷和对某些正典书卷的增补。除了以斯得拉贰书(约主后90)之外,其余都在两约中间时期成书。它们得到罗马教会和东方教会所认可,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进程的结果。
  
  希伯来文旧约正典的范围很可能在主后二世纪初已定下来,并且得到今天大多数新教徒所接受。纵使教父之间对于那些经卷该定为正典意见不一,好些包括在《七十士译本》里的次经在基督徒中间一直得到广泛使用,直到宗教改革为止。当时,大多数新教徒决定追随希伯来正典,而罗马天主教会则在天特会议(1546)和较近期的第一次梵蒂冈大公会议(186970)上确认那些收纳在拉丁《武加大译本》的次经的正典地位。
      
  次经地位得到认可主要是靠教会的力量,否则根本不可能称为正典文献。没有证据显示耶稣或使徒曾经像引用圣经一样引用次经的作品。次经虽然是由犹太人所撰写,但却不为犹太社群所接受,使徒行传里使徒复述犹太人历史的讲道中,也没有片言只字提及这时期的历史。即使是较为可靠的(马加比壹书),也因为书中的历史记载有许多错误和时代错配的字眼而失色。
  
  次经的神学价值在正典中都能找得到,反而次经有很多内容并不符合圣经的教导。尽管如此,这些作品的内容为研究两约中间时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来源。
    
  死海古卷。1947年春,一个阿拉伯牧人无意中在对着死海西南岸的山区中的一个洞穴,发现了被称为“近代最重大发现的手抄本”。在那些洞穴中所发现的文件和文件残片,包括旧约经卷、部分次经、启示文学作品、伪经(声称是某些古代信心英雄所著的书卷)和这个宗派独有的一些书卷,统称为“死海古卷”。
   
  死海古卷约有三分之一属于圣经经卷,当中又以新约引用得最多的诗篇、申命记和以赛亚书为数最多,最值得注意的发现之一是一卷有大约7公尺长的以赛亚全书。
      
  这些经卷的发现,对于探索旧约经文的原稿版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原稿的真貌,较现存所知的手抄本距原著写作的时间拉近了1,000年。此外,也大大增加了我们对古代希伯来文和亚兰文的认识,并提高了我们对两约中间犹太教发展的了解。对于圣经读者来说,死海古卷的重要性,在于证明了旧约经文是经过小心抄录而保存下来,为经文的可靠性提供了客观的证据。
  
  社会发展
      
  犹太社群因为要回应两约中间时期的压力而产生了各种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改变塑造了耶稣时代的犹太教。
      
  散居的犹太人。以色列人自被掳后开始散居各地,这种情况在两约中间时期迅速加剧,甚至有位当代作家可以说犹太人已经遍布“所有的地与海”。     
    
  散居圣地以外的犹太人,远离圣殿,宗教生活集中于研读律法书和会堂的生活(见下文)。早期教会的宣教士使用旧约的希腊文译本(《七十士译本》),在散居的犹太人当中开始向外族人传道。   
      
  撒都该人。在圣地,希腊世界透过撒都该党派发挥出最大的影响力。他们是由贵族组成,形成圣殿党派。基于他们的地位,撒都该人想保持已有的势力架构。   
      
  人数虽然相对较少,他们却掌握政治实权,并且操纵着大祭司一职。除了律法书以外,他们不接受其他一切宗教著作,也不接受五经以外的教义(如死人复活)
  
  会堂。以色列人被掳至巴比伦期间,远离圣殿,国破家亡,处身在异教的环境之中。原来的宗教信仰受到灭绝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掳的人只好把信仰的焦点由已失去的转到仍然拥有的——律法书和他们是神子民的信念上。他们所专注的是律法而不是国家,是个人敬虔的操练而不是正确的礼仪,并且以祈祷代替献祭。
  
  被掳回归以后,他们把这种新的宗教表达形式和会堂(这种新形式的核心)一起带回故土。从此哪里有律法书,那里就有犹太教。强调个人敬虔的操练和与神的关系,是会堂敬拜的特点,这特点不仅让犹太教保存下来,而且为基督教所传的福音信仰铺路。   
      
  法利赛人。作为会堂党派,法利赛人致力于重新诠释律法。他们为律法筑上“篱笆”,帮助犹太人虽然身处一个自摩西以来一直急剧转变的世界上,仍然能够在神面前活出公义。虽然他们的人数相对较少,却享有民众的支持,他们所发表的意见虽或不能改变国家政策,却受到欢迎和影响民意。他们是主后70年圣殿被毁之后,唯一依然存在的党派,且成为现代犹太教的属灵先驱。   
      
  爱色尼派。直到死海古卷被发现之前,这是一个差不多已被遗忘的犹太教派别(但约瑟夫曾提及)。爱色尼派是一个独立的小团体,在充满斗争的马加比年代诞生。像法利赛人一样,他们着重严守律法,但他们认为当时在圣殿供职的祭司堕落,因此拒绝遵守许多圣殿的仪式和献祭的制度。有好几位古代作者曾经提到爱色尼派,但对这个团体的性质至今仍未能确实肯定,仅管普遍都同意抄写死海古卷的昆兰社团属于爱色尼派。   
   
  因为他们确信自己是真正的遗民,这些在昆兰的爱色尼派将自己从犹太教中分别出来,追求自洁,并为“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最后一役作好准备。他们实践一个为末日作好准备的信仰生活,一方面回顾过去“公义的教师”的贡献,一方面期待两位,也可能是三位弥赛亚的来临。主后70年圣殿被毁,对他们一心盼望末日到来是致命的一击。

有人尝试将昆兰社团的信仰跟基督教的起源相提并论。他们在“公义的教师”身上看见耶稣的模样,又指施洗约翰和耶稣都是这个派别的成员。可是这些推论都只是建基于表面的推测。


2017-11-17

宗教改革的精神

/李日堂博士
摘錄自《新譯本研讀版聖經》p. 2066環球聖經公會(2013

「唯獨聖經」、「唯獨信心」、「唯獨恩典」

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以「唯獨聖經、唯獨信心、唯獨恩典」為口號,回應當時羅馬教廷錯誤的救恩觀和教會觀。改革運動強調「唯獨聖經」,視神的話語為最終的權威,而非羅馬教宗。「唯獨信心」則強調神的信實,而非認信一些羅馬教會的教條;「唯獨恩典」指出人的得救完全是出於神的恩典典,而非靠賴人的成就。

昔日歐洲的宗教改革影響著每個時代的信徒和教會,鞭策他們努力建立那些能夠榮耀神、以神為中心的事工;又積極除去不符合聖經的教導與傳統,和不適切時代及社會需要的服侍。今天,宗教改革的精神始終如一:教會須要不斷建立、不斷改革(forming and re-forming)

信徒借著神的道和聖禮就能成長

十六世紀的宗教運動雖然以改革教會整體為目標,但對個別信徒也有相當的影響響,尤以在靈命更新及成長上。羅馬教廷認為信徒的靈命成長,必須透過教會施行的各種聖禮和好行為來達成,其中包括購買贖罪券以積存功德;但改革家如路德及加爾文則認為教會的標記只有兩個:就是對神話語的宣講和正確地執行聖禮。他們相信信徒參與在教會的群體中,靈命就能借著神的道和聖禮得以成長,無須靠賴教宗及教會的制度。同時,他們認定教會只有兩個符合聖經教導的聖禮:洗禮和聖餐。

強調靈命成長及敬虔生活

宗教改革家亦強調信徒的靈命成長和敬虔生活的操練。加爾文將靈命成長的課題建基在聖經的救贖觀上。他認為被神稱義的人必定有成聖的實際行動,信徒的稱義(即罪人成為基督徒)和成聖(即基督徒的靈命成長)雖然是兩個不同的課題,但卻唇齒相依。[註釋1]筆者用簡單的架構來表達加爾文的靈命成長觀:
1
a.人先要認識神及自己;
b.要歸榮耀予神;人要對他有信心,服侍和順服他;
c. 並全然倚靠道成肉身的基督。
2
然後以敬虔及敬拜回應神。

人必須先認識神的本質,並祂的心意,然後以成聖來回應祂,而信徒應以耶穌基督的受苦及順服作為成聖的榜樣,借祈禱、認罪、舍己、背負十字架、盼望、順服神及參與改善社會的服務,來操練靈命成長。所以,信徒長期或終身獨自修行,或在崇拜時只主觀、感性地追求超自然的經歷,並非宗教改革運動所期望的。同時,信徒必須首先在稱義、成聖、敬虔等神學觀念上作出改革,否則靈命就難以突破。

宗教改革對英國清教徒的影響

歐洲大陸的宗教改革運動,對十六及十七世紀的英國清教主義影響頗大,他們非常認同加爾文的神學觀,尤其在神的話語和個人靈命成長的關系上,他們認真地理清有關的神學觀念,花了多年的時間討論,訂立了《西敏斯特信仰宣言》,宣言的重點包括:

1.強調悔改,並指出人的得救全賴神的作為;
2.高舉聖經,強調信徒必須遵守聖經的命令,甚至不應該作那些聖經沒有明文禁止的事情;
3.支持政教分離,提倡建立基督化的家庭,使之成為教會的延伸;要讓信仰進入個人、家庭、社會,甚至國家制度。他們認為,除非他們真心悔改,經驗被神更新的生命,否則,即使有些人對教義有正確的認識,而且自稱為基督徒,他們也不是真正的信徒。只有經驗真實悔改的信徒,才會追求屬靈的事情,遵守聖經的命令,回應上帝的恩約。這樣的悔改更新經驗,才是正統的最佳明證。

今日華人教會的回應

改革家的神學與清教徒的火熱及正統教義,[註釋3]深深影響著福音派華人教會,並成為重要的傳統。對於改革神學,今天的華人教會應如何回應呢?昔日,清教徒支持加爾文主義,在英國將之本土化後加以發揚光大,華人教會也要以此借鏡,了解及分析當前華人社會的意識形態和現代文化,從而建立適切華人本土文化的現代改革神學。其次,除了高舉聖經權威、持守正統的信仰外,無論在信徒個人或教會整體上,也須強調有一顆火熱的心,重視各方面的屬靈經歷及成長操練。清教徒在實踐改革時曾作出美好的見證,可是也遇到不少困難,例如意見上的分歧,故此華人教會也要謹慎,在再思宗教改革精神的同時,也須抱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向著目標前進。願一切的努力歸榮耀給三而一的真神。

尾註從略。


人間君王:立王有錯嗎?

摘錄自《新譯本研讀版聖經》p.408環球聖經公會(2013

很多基督教傳統認定神的王權與以色列人的君權是無法相融的。這種普遍盛行的觀點,通常是建基於撒母耳記上第八章122節的記載。以色列民眾請求撒母耳「為我們立一個王」(撒上8:6),於是神對撒母耳說:「他們不是厭棄你,而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撒上8:7)。許多立意良好的基督徒相信,神對以色列的理想藍圖是,一直以祂作為獨一君王,而設立人君只能說是祂對子民罪性的讓步。

但實際上,在以色列中,神的王權與人的王權是相融的,只要人君忠於作神的攝政副手便可以。像歷代各地的統治者一樣,以色列的人君都要服從耶和華;他們所肩負的責任,是順從祂的命令。事實上,以色列的君王有可能嚴重違反作神的攝政副手的角色,以致喪失管治神子民的權柄(撒上15:26-28;王上2:1-4)。不過,以色列人君的權柄,是神以主權賜給祂子民的福分;聖經在這一點上是一致的(創17:16;傳10:17;何3:4-5)。

首先,聖經記載,在撒母耳記上第八章之前,神已表明祂的旨意是要在適當時候立適當的人君。(1)早在創世記第十七章6節,神已賜福給亞伯拉罕,應許他「君王必從你而出」。神給亞伯拉罕的未來異象,包括了他的後裔要出君王。(2)雅各祝福兒子時,他解釋猶大支派已被命定為以色列的王裔家族:「權杖必不離開猶大,王圭必不離他兩腳之間,直到細羅來到,萬族都要臣服他。」(創49:10)。(3)摩西律法預告了王的出現(申17:14-20),律法並非禁止以色列立人君,而是為立王設定規範。王必須由神揀選,必須是以色列人,必須沒有許多馬匹或許多妻妾,必須沒有積蓄大量錢財。王必須勤勞謹守摩西律法,在這方面須與以色列的同胞看齊。摩西應允,如果以色列王遵守這些規矩,他們便可長期執政。(4)當哈拿為誕下撒母耳而讚美耶和華時,她以盼望作為結束:耶和華「要賜力量給他所立的王,高舉他膏立之人的角」(撒上2:10)。(5)神與大衛及其後裔立約(撒下7章;代上17章;詩89132篇)以來,這些經文表明從最早期開始,以色列立君王的事早已在神的計劃中。

第二,撒母耳記上第八章122節的記載顯示,當時立王的問題,是出在以色列民違反了神所定的王權規矩。他們不願意等候神,在適當時間替他們揀選,卻要求立即選出來,表明了他們不信任神有能力照顧他們,給他們豐富的供應。撒母耳警告過他們,他們這樣的王,幾乎會違反申命記第十七章1420節所列明的所有規矩。神不是禁止他們設立人君,而是警告他們若以不良的動機,在不適當時機,又無視神的律法立王,就要面對很多麻煩。神的警告後來證明是準確無誤的:即使以色列最好的王也慘淡收場。他們違反神的律法,替以色列帶來很多麻煩,最終更導致神的子民被擄流亡國外。

第三,人君的最高階段是基督作君王,一種無可比擬的福分。作為大衛的後裔,基督應驗了神賜給大衛王朝的偉大應許(撒下7章;代上17章)。大衛的王位毀於流亡時期,但基督來了,重建大衛的王位,引入神的國度,最終令這國度圓滿實現(太1:1)。事實上,到新約的時候,「基督」(即「受膏者」)這個稱謂實質上已與「君王」同義(可15:32;路23:2)。耶穌是那期待已久的完美君王,祂要永遠坐在大衛的寶座上(路1:30-33)。耶穌借著復活和升天,開始了祂作世上那永無窮盡的統治(弗1:20-23;啟2:26-27)。祂將繼續從天上統治,直到所有仇敵都服在祂的腳下(林前15:25)。之後,末世來臨。耶穌和祂所有的忠心仆人,將在新天新地裏一同作王(提後2:12;啟11:1522:5)。耶穌這種人君權柄既不是一項錯誤,也不是神對人的軟弱讓步。君王耶穌是應驗了神的子民自亞伯拉罕時代以來,就持守著的盼望。


耶穌是人又是神的事實,解決了人間君王與神的君王之間的張力。神子耶穌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都有永恒的統治權。作為大衛無罪的後裔,耶穌以人的身分,擁有永久統治的權力,作其子民的彌賽亞,並代表子民承受神的約的福分。在基督裏,神的君權與人的君權得以完全和諧。

神的臨在:神啊,祢在哪裏?

摘錄自《新譯本研讀版聖經》p.518環球聖經公會(2013

神在哪裏?這個問題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它卻是我們所問最深奧的一個題目之一。它是一個傳統的神學疑問,而可以從神的存在,神的引導,與神相交和敬拜神這四方面的經文來解答說明。

在一個傳統的、神學的觀念裏面,我們可以說神是無處不在的。祂是全在的(Omnipresent),存在於一切地方和一切時間之內。作為純靈體,祂超越萬有,貫徹萬有,並且在萬有之中(譯按:弗4:6),非我們這些有限形體的受造物所能夠理解。祂完完全全的,充滿權柄的,臨在世上每個地方。由於神是全在的,沒有事物能夠避過祂的察覺;在同一時間中,祂能夠以祂無限的注意力,關注著每個情況和個體。詩篇第一百三十九篇710節,耶利米書第二十三章2324節和使徒行傳第十七章2228節的記載,都反映出神是全在的這種觀念和信仰。因為神基本上是全在的,所以神不可能與人相距甚遠,而人也不可能離開不在祂的臨在之下,甚至連撒但自己也時常在神的面前。

經上也有記載,神的臨在是為要對特定的人物或地方,作出特別的看顧和引領。在這種觀念裏面,神的臨在,是要顯出祂在那個時間對某些人有特別多的關注。當神應許會與祂的子民同在的時候,祂並不是說他們去哪裏,祂就在那裏——祂是全在的,早就在那裏了;祂的意思是,祂將會更加深切關注他們的需要和憂慮。祂應許要保護,供應,跟他們在一起,支持他們。這方面的神聖臨在,在創世記第三十一章3節,以賽亞書第七章42節,歷代志下第十三章12節和馬太福音第二十八章20節都闡述過。有些時候,神轉離祂的子民,暫時任由他們隨己意行(代下12:5;結29:5)。因為他們犯罪,對神不忠,離開祂的道(彌2:8-10),所以神使自己遠離他們。當神的子民失去神同在的明證時,他們就會尋求神所喜悅的;而當神再次顯明祂仍然看顧時,祂的子民就會全心感謝祂。

神臨在的第三種觀念,是指到祂與祂的子民在世上有神跡性的相遇。雖然神是永遠全在的,也常常給予祂子民獨特的看顧和引領,但是,在極少數的情況下,神會進一步的臨在,向人顯現。這樣做,有時是為了賜福給人(創32:24-32),有時是為了作出審判(代下20:9)。而論到在世上的人,能與神如此相交者,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在世上工作時的耶穌(約1:14;來1:1-4)。

神臨在的第四種觀念,是指到當敬拜的時候,祂與祂的子民親密相交。在伊甸的園子裏,神以個人交談的方式與亞當和夏娃同在(創1:27-312:7-25)。神也曾榮耀地臨在西奈山上(出24:15-18),在會幕中(出40:33-35),以及在聖殿中(王上8:10-13)。保羅期望未信者在敬拜的會中,能夠確信神真的是在他們中間(林前14:25)。這些經歷是我們生命裏的神聖時刻,因為我們親近神,神也親近我們(雅4:8)。


當基督徒未能緊記神是這樣的臨在世上時,他們就會落入嚴重的迷失之中。我們應當確信,我們或去哪裏,或作何事,我們那位慈愛和信實的神,都與我們同在。作為祂特別揀選的立約之民,我們可以放心認定一個事實,就是神必看顧我們,引導我們,以及保護我們免受災害。雖然直至主在榮耀中再來的一刻,我們都不應期望神會神跡性的與我們相遇,像在聖經中的那些歲月;不過,如果我們未能真摯地親近神,未能在敬拜中經歷與神親密的時刻,我們的基督徒生命就會極度貧乏。因為親近神和在敬拜中經歷神,能讓我們的心意更新,能使我們更加有力去活出信仰。

撒但:這是撒但驅使我做的嗎?

摘自:《新譯本研讀版聖經》p.748環球聖經公會(2013


相信上帝和祂的話語也會導致我們相信撒但是真實的。正如其他墮落的天使一樣,只有在新約聖經裏才得見牠們的首領撒但的全貌。在希伯來文裏,牠的名字解作「敵對者」(與神及祂的子民為敵),意為天國法庭的法律控告者,而舊約也以這個角色介紹牠(代上二一:1;伯一至二章;亞三:1-2)。值得留意的是在天國的法庭裏,撒但並沒有合法的角色:他只是提出虛假指控的不速之客。在約伯記裏,撒但來到天國的法庭裏,為要「侍立”在耶和華面前(伯二:1;參一:6),而並非為法庭效力;在撒迦利亞書第三章2節,上帝斥責撒但的誣告;在歷代志上第二十一章1節,撒但與耶和華的選民為敵,引誘他們的王犯罪。在新約裏,我們可從撒但的名稱清楚了解牠的本質:魔鬼(diabolos)意為「作虛假指控者」或「敵對者」(即與上帝的子民敵對;啟一二:9-10);阿波倫(啟九:11)解作「破壞者”;試探者(太四:3;帖前三:5)及惡者(約壹五:18-19)的意思正如這些字所指,而「這世界的王」和「這世代的神」則突顯出撒但主導人類的犯罪生活方式(約一二:31,一四:30,一六:11「這世界的王」;林後四:4「這世代的神」;參弗二:2「空中掌權的首領」)。耶穌經常指出撒但一直是殺人的兇手,並且是說謊的人的父;撒但從起初就是說謊者,並鼓動隨之而來的虛假和謊言(約八:44)。最後,牠被稱為在伊甸園裏欺騙夏娃的古蛇(啟一二:9,二○:2)。撒但對上帝,上帝的真理和那些獲得上帝施予救贖之愛的人充滿着無法想像的惡意,怨怒和殘暴。

現今大部分基督徒所熟知有關撒但在天上背叛神和墮落的詳細描述,其實是來自文學想像的成分多於沿於聖經。保羅暗示撒但是由於驕傲而墮落(提前三:6),但他並無詳細闡述。至於以賽亞書第十四章12節「晨星」的身分,雖然某些版本譯作「路西法」(參彼後一:19),但是上文已表明是「巴比倫王」(賽一四:4;參以西結書第二十八章對推羅王的相同描述)。儘管我們不難理解以賽亞書第十四章12節假設撒但是巴比倫國的「王」(見但一○:13,20),或暗指過往有關撒但在遠古時代墮落的傳統說法,但那些只是猜測,在聖經裏沒有實質的支持,也沒有外在資料的證實。總括而言,從聖經裏我們對撒但的起源所知不多。

儘管我們對撒但的認識不多,但經文卻提醒我們不能對牠的敵對勢力掉以輕心,乃須留意牠的計謀,並謹記我們時刻與牠爭戰(林後二:11;弗六:16)。我們知道撒但會迷惑人,而且狡猾。牠裝作光明的天使,把邪惡的裝成善良(林後一一:14)。聖經裏把牠描述成吼叫的獅子,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8)和大龍(啟一二:9),可見牠是如何兇猛殘忍。由於牠以往是基督的死敵(太四:1-11,一六:23;路四:13;約一四:30;參路二二:3,53),故此現在牠也成為基督徒的死敵,牠經常尋找可攻擊的弱點,令我們錯誤運用自己的長處,打擊我們的信心,昐望和勇氣(路二二:31-32;林後二:11,一一:3-15;弗六:16)。我們不應對牠疏於防範,因為牠惡毒和狡猾,非常可怕。


然而,跟隨基督的人毋須害怕撒但。撒但是受造之物,暫時在人類之上,但是牠並不是神;牠雖擁有許多知識和力量,但是牠並非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或無所不在。牠是可以被擊敗的,事實上,基督已經全然勝過牠。耶穌在世上傳道,展開神國的時候,便曾經與撒但正面交鋒。耶穌不僅成功抵抗撒但的引誘(太四:1-11;路四:1-13),也賜門徒能力驅趕歸屬撒但的邪靈(路九:1),因此耶穌說祂「看見撒但,像閃電一樣從天墜落」(路一○:18)。憑着耶穌的生命,死亡和復活,撒但這個「壯漢」被綑綁起來(太一二:25-29),能力被大大削弱了(來二:14)。牠曾經統治外邦國家(太四:8-9),但現已不能迷惑「列國」(啟二○:1-3)。因此,隨着上帝的國在教會的歷史裏不斷發展,福音也成功地傳遍全地。只要基督徒靠着基督所提供的資源抵抗撒但,他們也能在生活裏戰勝牠(弗六:10-18;雅四:7;彼前五:8-10):「在你們裏面的比那在世上的更大」(約壹四:4)。當耶穌再來時,祂會實現上帝的國。到時,撒但和他的軍隊會被永遠丟在火湖裏(啟二○:10)。牠必然會被定罪。

智慧的定義

摘自:《新譯本研讀版聖經》p.740環球聖經公會2013

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界定智慧。從較表面的層面來說智慧是重要的枝巧即是擁有生存必備的技巧3024-28、技術上的技巧283361和行政及司法的技巧115-18王上31-28。然而,從較深入的層面而言,智慧根源自創造的秩序。聖經解釋說,上帝在創造萬物之先已造出智慧。因此,所有大自然和社會關系都以智慧為根基(箴319-20822-31)。認識和了解這個創造秩序,有助我們深入了解智慧的意義。聖經𥚃的智慧透過上帝的靈的啟示,詳細解說這宇宙性的智慧(箴252;傳129-12)。

盡管一般的觀察是獲取智慧的重要步驟,但對信仰的委身也是不可缺的一環。撰寫和匯編智慧書的智者不時參照摩西和大衛的教導,作為詮釋生活體驗的指標。舉例說,箴言的開巻語讓讀者知道 :大衛的兒子以色列王所羅門的箴言(箴11)。所羅門以他作為以色列立約君王的身分說話:他不僅放眼世界和社會行為,也憑著源於虔誠傳統的信心,倚靠以往的啟示完成這個任務。甚至是亞古珥(來自瑪撒的皈依智者)也向他的讀者表明,他只能從以色列的信仰中找到智慧。他首先引述大衛(詩1830),然後引用摩西的話(申42)指出:

「神所說的話句句都是煉淨的,
投靠他的,他就作他們的盾牌。
他的話語,你不可增添;
恐怕他責備你,你就表明是說謊的。」
(箴卅5-6


经文:
箴言 30
24地上有四樣小東西,非常聰明:
25螞蟻是微小的昆蟲,卻能在夏天預備糧食。
26石獾並不是強壯的動物,卻能在巖石中做窟。
27蝗蟲沒有君王,卻能成群列隊出發。
28壁虎雖可以用手捕捉,卻住在王宮中。

出埃及記 28
3你又要吩咐所有心中有智慧的,就是我用智慧的靈充滿的,給亞倫做衣服,使他成聖,作事奉我的祭司。
出埃及記 36
1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以及心裡有智慧的,就是蒙耶和華賜予智慧與聰明,使他們知道怎樣製造供聖所使用的一切工程的人,都照著耶和華吩咐的一切去作。

申命記 1
15我就選出你們眾支派中的領袖,就是有智慧有經驗的人;按著你們的支派,立他們作管理你們的首領,就是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和其他官長。
16「那時,我吩咐你們的審判官,說:『你們在兄弟中聽訟,無論是兄弟彼此訴訟,或是與同居的外地人訴訟,都要按著公義審判。
17審判的時候,不可偏袒人;無論貴賤尊卑,都要一樣地聽訟;不可怕人的情面,因為審判是屬於 神的;如果你們遇見難斷的案件,可以呈到我這裡來,讓我審斷。』
18那時,我把你們當作的一切事,都吩咐了你們。

王上31-28

319-20
19耶和華以智慧奠定大地,以聰明堅立高天。
20因他的知識,深淵就裂開,天空也滴下甘露。

創世以前已有智慧

822-31
22在耶和華創造的開始,在太初創造一切以先,就有了我。
23在亙古、在太初,在未有大地之前,我已經被立;
24沒有深淵,沒有大水的泉源以先,我已經出生。
25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以先,我已經出生。
26那時,耶和華還沒有造大地和田野,也沒有造地上的泥土。
27他立定諸天的時候,我在那裡;他在淵面上界劃地平線的時候,我在那裡;
28他上使穹蒼堅固,下使深淵的水泉穩定;
29他為海洋定出界限,海水不能越過他的命令,他又劃定大地的根基;
30那時,我在他身邊作工匠,每天都充滿喜樂,時常在他面前歡笑,
31在他的大地上歡笑,和世人一同喜樂。

252
2把事隱藏,是 神的榮耀;把事察清,是君王的光榮。

129-12
9傳道者不但有智慧,還將知識教訓眾人;他既揣摩,又查考,也編撰了許多箴言。
10傳道者搜尋可喜悅的話,正確地寫下真理。
11智慧人的言語像刺棒,他們所彙集的箴言像釘牢的釘子,都是一位牧者所賜的。
12我兒,還有,你當受勸勉: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

1830這位 神,他的道路是完全的;耶和華的話是煉淨的;凡是投靠他的,他都作他們的盾牌。


42 2我吩咐你們的話,你們不可增加,也不可減少,好使你們遵守我吩咐你們的,就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