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八福默想系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八福默想系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08-16

八福默想系列③ 哀恸的人有福了

江河摘编


第二福:哀恸的人有福了

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太 5:1-12


莱尔论第二福
摘自《〈马太福音〉释经默想》,三联书店,2015.06

主耶稣称哀恸的人有福了。他指的是那些为罪忧伤,天天为着他们自己短处担忧的人。这些人是自己为罪忧愁,超过为地上任何事情忧愁。想起罪,这就让他们忧伤。罪的重担是他们无法忍受的。所有这样的人有福了!“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以及“忧伤痛悔的心”(诗5117)。有一天他们将不再哭泣:“他们必得安慰。”


司布真论第二福
摘自《马太福音通俗注释》,转自http://www.old-gospel.net/

这些人看起来比那些虚心的人处境更糟,因为他们是“哀恸的人”。尽管他们看起来是低一级,但却是高出一个台阶。在天国里升高的方法就是我们自己降卑下来。这些人因着罪而哀恸,被当今的邪恶试炼,但神为他们预备了一个安息和喜乐的将来。那些嘻笑的人要哀伤,但那些愁苦的人将要歌唱。哀伤是何等大的祝福,因为它为主施加安慰提供机会!我们的哀恸是蒙福的,因为它是我们和那位安慰人的神的接触点。登山宝训看起来像是矛盾的,但它是真实的,我们一些人对此非常清楚。我们悲伤的时刻要比我们欢笑的日子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安慰。


马太·亨利论第二福
摘自《马太福音注释》,转载自http://matthew-henry.blog.163.com/

哀恸的人有福了(4节)。这也是另一个令人稀奇的祝福;然而这与上面的祝福恰当相连。心里贫穷的人,常常哀恸;恩慈而心里贫穷的人,也会恩慈而哀恸。我们可能会想,欢乐的人有福了;但是,基督(他自己就是一个伟大的哀恸者)说的是,哀恸的人有福了。

有一种伤痛,是含着罪性的;这样的伤痛之情,不会得着祝福——这是为了世事的伤痛;在愁绪中绝望,在此生的、暂时的事情上哀愁。还有一种伤痛,是出于自然情感的的,或是对朋友的哀伤,或是对自己苦难的哀怨。但是,在前面这两种伤痛之外,有一种恩慈而哀恸的心,是蒙祝福的。

1.这是对己罪而忧伤痛悔的心;这是圣洁的、敬虔的哀恸;是一颗渴慕神之心的哀恸;是对罪的伤痛;是仰望基督的哀恸(撒迦利亚书1210节)。

那些因神而哀恸的人,他们的生命是一个悔改罪的生命;他们为罪的败坏品质而哀恸;他们为许多罪愆而伤痛;他们为与神隔绝而伤痛。他们出于对神荣耀的渴慕,所以,对他人的罪而心怀哀恸之情;为他们的可憎的罪恶而叹息哭泣(以西结书94节)。

2.这也是对他人所经历之患难的同情、哀恸之心。

他们与那哀哭的人一同哀哭,与那伤痛的人一同伤痛;他们为锡安的悲凉情境而哀恸(西番雅书318节)(诗篇1371节);他们尤其是为那即将永远灭亡、承受永刑的灵魂而哀哭,正如基督为耶路撒冷而哀哭一样。

让我们继续思想经文的内容。

1)这些哀恸的人,是有福的。

那些在这个世界上的虚浮与罪中、尽情欢笑的人们,终将永远地哀哭;然而,那些心中恩慈而哀恸的人们,必将有永远的喜乐和满足;这是那些不认识神的人所不明白的。哀恸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像主耶稣一样;基督是一个哀恸的人;我们没有看见他欢笑,却常常看见他哀恸、哀哭。这些哀恸的人,不会受世上虚浮欢愉的引诱试探;他们能够预备好,得到神的安慰与和平。

2)他们必得安慰。

虽然他们的安慰和满足或许不会立刻到来,但是,神有充分的供应,为他们而预备;在天上,我们更确知,他们将要得到安慰,正如拉撒路一样(路加福音1625节)。在天国的幸福之中,是完美而永恒的安慰;他们的一切眼泪,将要被擦干。这是属乎我们主的喜乐,是完全的、永远的喜乐;那天上的幸福与喜乐,对于那些哀恸的人来说,更是双倍的甜美。对于那些哀恸地进入天国之人来说,天国,真地是他们的天国;那里是收获喜乐的时刻,是流泪撒种的回报的时刻(诗篇12656节)。我们通向喜乐之山的路径,是流泪之谷。(以赛亚书6610节)。


卡森论第二福
摘自《主耶稣与神的国度》,美国麦种传道会,2003

这句经文很自然地是跟在前面的经文之后。哀恸可以理解成为——灵里贫穷在感情方面相对的部分。

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是喜爱欢笑的。娱乐的药剂师出售欢呼和咯咯的笑声,所作的都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他们把生命的至善(summum bonum)变为一段快乐的时光,希望立刻达到一个目标,就是下一次的高潮。这个世界不喜欢哀恸的人;因为哀恸的人是令人感到扫兴的。

然而,神的儿子坚持,“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这并不表示基督徒要终身愁眉苦脸,永远哭泣。还记得那个小女孩的惊叫声吗?她说:“那匹马一定是个基督徒;牠的脸是那样长!”基督徒千万不要落入这句话所要表达的那种刻板的模式中。这节经文更不是主张由奴颜婢膝的自怜所引起的悲痛。

那么,它是什么呢?在个人的层面上,这种哀恸是为自己的罪而悲痛。这样的哀恸,是当一个人越多暴露在神的圣洁中,就会开始经历并体认他的罪恶是何等的黑暗。以赛亚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得着神的一个异象,在异象中甚至连天上的天使也遮蔽他们的脸面,在神圣的敬拜中呼喊:“圣哉!圣哉!圣哉!”。以赛亚的反应是完全无法承受的(赛65)。这是一个人在经过凭自己的力量来追求圣洁,之后却发现自己无法达到时,所发出的呼喊:“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罗724)。

然而,哀恸也有可能是出自于更广泛的考虑。有时候是这世界的罪、缺乏正直、不公义、残酷、欺骗、自私,所有这些都压在敏锐之人的良心上,而使他哭泣。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倾向于仅仅谴责。我们都预备要与耶稣一同走过马太福音第二十三章,并重复他关于审判的宣告;但是我们还没有走到这一章的末尾,与耶稣一同为这城哭泣以前,就停下来了。教会历史上伟大的人士都学习哭泣——如加尔文(Calvin),怀特腓德(Whitefield)、卫斯理(Wesley)、沙夫茨伯里(Shaftesbury)和威伯福斯(Wilberforce)这种水平的人物。

基督徒要成为最真实的讲求实际者。他推理说,死亡是存在的,必须去面对它。神是存在的,所有的人都将认识他——或者是以他为救主,或者是以他为审判官。罪是存在的,而且在神的圣洁的光中是无法形容的丑陋和黑暗。永恒是存在的,而且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正在冲向永恒。神的启示是存在的,它所提出的选择也都会来到:生或死,赦免或定罪,天堂或地狱。这些都是实际并且不会离去的。

一个人如果活在这些实际的光中,并且在这样的光中恰当地评价他自己和他的世界,那么所能作的就只有哀恸了。他为他的民族的罪和亵渎而哀恸。他为真理的每一个概念遭受腐蚀而哀恸。他为贪婪、玩世不恭和缺乏正直而哀恸。他为只有少数的哀恸者而哀恸。

但是他必得安慰!那么是什么安慰呢?没有任何安慰或喜乐,可以和神给予那些哀恸的人的安慰相比。这些人用赞美衣代替哀哭的麻衣,用喜乐油代替悲哀的灰尘。

在个人的层面上,哀恸者为他的罪伤痛,因为他看见自己是何等的冒犯神;但是他学习信靠那位已经付了罪的赎价的耶稣(可1045)。当他在他自己的经历中发现,耶稣来要将他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1),他就沉浸在深深的喜乐中。

而且,当他为其他人哭泣时,他高兴地发现神回答他的祷告,很多时候甚至通过他解开罪的锁鍊,为他人带来新生和新的义。

但是就是这样大的安慰也还未臻于极致:有一天在新天新地里,神的国将完全实现,神要亲自擦去那些曾经哀恸的人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悲哀、哭嚎、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214)。


侯士庭论第二福
摘自《幸福真谛》,上海三联书店,2017.01

如果说,第一福违反了世俗的人之常情,那第二福更是如此了,因为没有人会自然地把哀恸与幸福连在一起想,哀恸绝对是任何人都避之唯恐不及的。不过,这里的哀恸是从属灵上说的。我们首先要为自己的罪、为自己带给世界的负面影响而哀恸。如果我们拒绝承认自己于周遭世界的堕落中有份,我们就永远无法成为其他人的祝福,因为骄傲拦阻了我们得到上帝的饶恕、怜悯,也拦阻了我们将恩典传给其他人。

属灵的哀恸,可以增强灵里贫穷的感受。这一类的哀恸是指意识到自己住在一个堕落的世界里,而里面的人们都过着孤单或破碎的生活。坦白面对自己不堪的真相,不虚伪,也不粉饰缺失,为自己生命忧伤、哀恸的心,能治愈我们的肤浅,好让我们作更多省思。

属于人格特质类型中的施予型的人,由于容易落入骄傲的陷阱,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资源分享给别人,所以尤其要从“哀恸的人有福了”多多学习。因为灵里的哀恸既然是切身感受到困苦和损失,所以哀恸就会剥除人的自满自足,以至于能在同等地位上与贫困者做伴、联合,而不在心里存着高人一等的想法。耶稣降世为人、取了人的身份地位,就显示出纡尊降贵、俯就卑微者的慈爱。耶稣曾在地上有过最深的哀恸,在我们的苦难中与我们一同受苦。

生了病的人,要赶快在一开始发现时就去医治,这也是耶稣面对人堕落的光景时所做的事。他深入贫穷、病痛、困苦人的当中,与他们一起生活,亲眼看见罪的龌龊,看见人背叛上帝,以及人对周遭苦难所表现的冷漠。他完全了解人类一切悲苦叹息的来源,他为这一切忧伤哀恸。

哀恸能使人无法再把世界上饿死的几百万人当作冷冰冰的统计数字,而是把他们视为独特的人,看他们也是上帝所爱的人,基督也是为他们而死的。这种哀恸会使我们愿意伸手救援、与穷苦人站在一起。

哀恸也能使人明白地球正面临的危险,只要再过一个世代,地球生物圈受到的破坏就无法再修补了。人类种族的存亡绝续,全系于此,倘若人们至此还没有哀恸之心,那未来的世代又怎么指望蒙福,以及使地球因他们而蒙福呢?

哀恸更能粉碎人的幻觉,可以暴露出自满自足的盲目,而且能帮助人看到苦难确实是人生的一部分。不过,哀恸也有它黑暗的一面,有可能导致人陷入苦毒、绝望之中。如果哀恸能带领我们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人类大家庭里的地位,意识到我们真是需要上帝的爱,那么,哀恸就带来了幸福。而只有将哀恸带到耶稣基督里面,它才能够转化为最后的喜乐。耶稣这样论说门徒的哀恸:“你们现在也是忧愁,但我要再见你们,你们的心就喜乐了。这喜乐也没有人能夺去。到那日,你们什么也就不问我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向父求什么,他必因我的名赐给你们。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16:2224

倘若我们只注视自己,就看不见我们起初认识上帝时所经历的丰富喜乐。我们在困苦中亲近他,就学会了为需要的一切祈求他并得着他,这既是我们今生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我们将来的盼望。

哀恸也会除掉自怜,事实上,自怜可能是另一种微妙形式的骄傲。哀恸可以清除人的自怜自艾,让人不再对生命真相存着盲目、幼稚的心态。哀恸还可以治愈沮丧感、挫败感,让人不再视这种心情为严重问题。哀恸还会帮助我们不再以牢笼形式看待事情,而能以宽广长远的角度来看;若从上帝的俯视角度来看一切,则更将完全不同了!

透过灵里的贫穷,我们开始逐渐领会生命的实况,以及我们自己内在的真相。这一场哀恸的课,纠正我们错误的期待,让我们不再肤浅地把所有的事物压缩进一个由自己掌控的简单世界里。


斯托得论第二福
摘自《基督教文化的挑战:登山宝训精研》,宣道出版社,2002.11

“哀恸的人有福了”。为要使人注意这句前后矛盾得令人吃惊的话,我们可以把它译成:“不快乐的人是快乐的。”什么痛苦能给人带来因基督的赐福而获致的喜乐?从这节金句的内容看,神应许要得着安慰的,主要不是那些因为丧失心爱之人而悲伤的人,而是为着失去纯真、公义和自尊而哀恸的人。基督所指的,不是丧失亲人朋友的哀伤,而是为罪忧伤痛悔。

这是得着属灵福气的第二个步骤。承认灵里的贫乏是一回事,为它悲伤哀恸又是另一回事。或者,以神学语句来说,认罪是一回事,悔罪又是另一回事。

因此,按照耶稣所说,我们要知道基督徒的生活并不全是喜乐和欢笑的。有些基督徒(尤其是他们被圣灵充满时)以为他们一定要永远挂着笑睑,常常喧闹嬉笑。基督徒怎能这样不合圣经原则呢?路加叙述耶稣的宝训时,在八福之外还加上了严重的咒诅:“你们喜笑的人有祸了。”(路625)基督徒流泪实在是很自然的事,只是我们太多人已变得无情无泪了。

耶稣曾为人的罪、人受审判与死亡的悲惨结果,以及那顽抗他、不肯接受他的城哭泣。我们也应多为世界的罪恶忧伤,像圣经时代众圣贤所作的一样。“我的眼泪下流成河。”诗人能对神这样说,“因为他们不守你的律法。”(诗119136)以西结听见神形容那些信心坚定的人为“因城中所行可憎之事叹息哀哭的人”(结94)。保罗谈到那些扰乱教会的假师傅时说:“因为有许多人行事,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敌,我屡次告诉你们,现在又流泪地告诉你们。”(腓318

我们不应单单为别人的罪流泪。也要为自己的罪哀伤。它们是否从未令我们伤心?克蓝麦(Cranmer)在1662年的一次圣餐崇拜中,教导会众说:“我们承认自己众多的罪,并为此痛哭”,是不是过分夸大呢?以斯拉“祷告、认罪、哭泣、俯伏在神殿前”(拉10:1)是不是错的呢?保罗痛哭呻吟说:“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罗7:24)以及写信给充满罪恶的哥林多教会,指责他们“并不哀痛”(林前5:2)是否不对?我认为不是。

我恐怕我们福音派基督徒由于着重神的恩典,有时会轻看人的罪。我们当中很多人都没有足够地为罪哀痛;所以应该多点体验基督徒“没有后悔的懊悔”(林后710)。就像十八世纪那位对圣灵敏感、有基督的性情,在美国印第安人当中传道的宣教士布雷纳德(David Brainerd),他于一七四〇年十月十八日的日记里写道:“我在清晨祈祷时,为着自己的罪恶和败坏,心灵极其痛苦哀伤,甚至融化。”这些眼泪,就像圣水一样,全给神装在皮袋里(诗568)。

这些为自己的罪痛哭哀恸的人,将会得着那唯一能减轻他们忧伤的安慰,就是神白白的赦罪恩典。“最大的安慰便是向每一个为罪痛悔的罪人宣布他的罪已蒙赦免。”按照旧约圣经先知所说,“安慰”就是弥赛亚其中一项工作。他是“安慰者”,要“医好伤心的人”(赛611,参401)。所以,这便是众圣徒像西缅一样,“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来到”(路225)的原因了。

基督会浇油在我们的伤口上,向我们疼痛的、结疤的良心说平安的话。可是,我们仍要为着那因遍布罪恶而被死亡和痛苦所蹂躏的世界哀恸;因为只有在最后的荣耀里,基督赐下的安慰才会完全,也不再有罪恶,“神也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启717)。


钟马田论第二福
摘自《活像基督:登山宝训释义》,种籽出版社,2002.10

世人会觉得“哀恸的人有喜乐”这句话滑稽可笑,因为他们正设法逃避令人哀恸的事;整个世界都假定哀恸是每个人想避免的东西。世人的哲学是:忘记你的烦恼;背过脸来,设法不要面对这些烦恼。世人说:“世上的事物本身已够坏够烦恼了,所以不劳你再去找烦恼,你应该尽量使自己快乐。”世人沉浸在属世的生活、无穷的享乐、金钱、名利和冲天干劲当中,这一切成为他们生活的最大目标,使他们脱离哀恸的意念和哀恸的灵。不过,福音书上说:“哀恸的人有喜乐。”不错,他们是唯一可以得看喜乐的人。

我们清楚知道这些话全是属灵方面的。我们的主并不说那些在自然感情上哀恸的人,都要欢喜快乐。主所指的是灵里的哀恸。正如灵里的贫穷,是和经济无关,只单单指属灵方面的事,灵里的哀恸,也与我们们世上的生活无关,而单在属灵方面而言。这一切的福气都是从属灵方面去看;那些受称赞的人,是在灵里哀恸的人,主说他们必得着喜乐。

“哀恸”是紧随“虚心”而来的。当我面对神和他的圣洁,默想自己应有的生活方式时,我见到自己,及自己内里全然的无助和无望。我发现这灵里本相时,便立刻哀恸起来;我必须为自己这景况哀恸,也是无法避免的。一个真正面对自己,检讨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的人,必定亦会为自己的罪和所做的事哀恸。

然而,基督徒不是停在这地步便算。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也会因其他人的罪而哀恸。他不但关心自己,也关心别人,用更关心社会的情况和世界的大局。当他读报纸时,不是只读过新闻,并且表示厌烦便算,他会为这些事,为这些人在地上过这样的生活而哀哭。他也会为其他人的罪而哀恸;当他看到道德沦亡、世人忍受痛苦,读到报纸上有关战争的谣言时,他更会为整个世界的情况而哀哭。他明白整个世界都陷在不正常而痛苦的情况下,他知道这一切都与罪有关。因此,他为此而哀恸。

不过,我们的主说到这些福气时,用的是完整的句子:“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基督说哀恸的人是真正快乐的人;这句话似乎很矛盾。在哪方面他是快乐的呢?答:是在个人感受方面。一个真正为自己的罪恶光景哀恸的人,便是一个准备悔改的人,事实上他已真正懊悔了。一个因圣灵的工作而真正悔改的人,自然会被领到主耶稣基督的面前,他看到自己的罪恶和无望,便要找寻一位救主。终于,在基督身上,他找到了。

一个人必须先知道自己要为什么哀恸,才能真正认识主是他个人的救主;当一个人懂得呼喊“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时,才能继续说:“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就像白昼随着黑夜而来,我们如真正哀恸,便随着会欢欣快乐,得着安慰。

当一个人见到自己落在一个完全绝望的景况时,圣灵才使他看到,主耶稣基督可使他得着完全的满足。藉看圣灵:他看到基督为他的罪而死,又站在神的面前为他辩护。当他看到神在基督里完美的供应,便立刻得着安慰。

这是有关基督徒生活的特色。至大的哀伤带来至大的喜乐,反之,没有哀伤便没有喜乐。不单在悔改的事上是这样,在基督徒的生活上也是如此。当一个人发觉自己有罪时,他首先会沮丧、哀恸,跟看他便转向基督。当他一转向基督时,便会重得平安与喜乐,又再得着安慰。一个真正哀恸的人必得着安慰喜乐,哀恸可立刻带来喜乐,也可立刻带来欢愉,这是基督徒生活中常见的事。

不过,基督徒不但可得到立即而来的安慰,还可得到另一种安慰,就是可称为“有福的盼望”的安慰。 这有福盼望的安慰,是那将要来的荣耀。他现在虽然痛苦,但因摆在他前面的盼望,便同时快乐起来,因为这是在永恒中最终的盼望。

在这永恒的国度里,我们会得着完全的况福,生活再不会受到任何破坏与干扰,也没有忧愁和叹息,一切眼泪都会擦去;我们永沐在永恒的阳光下,享受极大无穷的喜乐和属天的荣耀。

当基督徒仰望世界,甚至仰望自己时,他是不快乐的。他看见世上罪的重担——这重担是使徒和主自己都感觉到的,便会灵里哀痛。不过,他能立刻得到安慰,因他知道荣耀将要来临,他的主要在晨曦中降临,罪要从世上消除。那时会有“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何等有福的盼望!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这话多真实。如果我们不明白这点,便不是基督徒;如果我们是基督徒,便应知道这点,知道罪得赦免的喜乐、与人与神和好的喜乐、神把我们从罪中抓回的喜乐、摆在我们前面荣耀的喜乐和满足,及那从盼望永恒而来的喜乐。(未完待续)


八福默想系列② 虛心的人有福了

江河摘编

第一福:虚心的人有福了

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太 5:1-12


莱尔论第一福
摘自《〈马太福音〉释经默想》,三联书店,2015.06

主耶稣称虚心的人有福了。他指的是那些谦卑、思想谦逊和自我降卑的人。他指的是那些深信自己在神眼前为有罪的人,那些不“自以为有智慧、自看为通达的人。”他们不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他们不以为自己一样也不缺。他们看自己是“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 所有这样的人有福了!虚心是基督教信仰字母表的第一个字母。如果我们要建得高,就必须从低开始。(赛521;启317

司布真论第一福
【摘自《马太福音通俗注释》,转自http://www.old-gospel.net/

王首先的命令是祝福。他用大大的祝福来开始他的教训。旧约以“诅咒”结束,新约以祝福开始。有一些人把“有福”翻成“快乐”,但我们最喜欢“有福”。我们的主用他的教训,用他的国度给人带来真正的祝福。
主既命令也嘉许虚心,灵里贫穷的人,这是基督徒经历的基础。不感觉到虚心,灵里贫穷,人就没有正确的开始。然而只要有这恩典的第一个标记,主现在就把天国赐给人:“天国是他们的”。天国的问题不是,“你是贵族吗?”,而是“你虚心,灵里贫穷吗?”那些在自己眼中没有地位的人,是天上血亲的王族。只有这些人才有进天国的动因和资格,愿我是这样的人!

马太·亨利论第一福
【摘自《马太福音注释》,转载自http://matthew-henry.blog.163.com/

虚心的人,有着一个恩典的品格;这样的人,倒空自我,为要使耶稣基督在我们的内心里面装满。

1.虚心的人轻看这世上的财富;满足于神所给我们的分;谦卑于所身处的环境和境地。

许多这个世上的人,物质上虽然贫穷,但是心灵里面却高傲;他们贫穷而清高,抱怨和埋怨,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是牢骚满腹。但是我们必须要安于我们的贫穷,必须要知道如何身处卑微(腓立比书412节)。在我们所身处的贫穷之中,承认神的意旨安排的美意和智慧;我们应当坦然处事,耐心地忍耐不方便的事情和条件;为我们所拥有的、享有的而充满感恩;在我们的处境中,积极而乐观地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虚心的人,轻看这世上的财富,不把心系于其上;欢欣地对待损失与失望的事情;深深地知道,若是身处繁华,则会更容易跌倒。这并不是,出于骄傲和假意,故意使我们装作贫穷,抛弃神所赐给我们的产业;尤其是像罗马教会那样,他们表面上喜爱贫穷,但却实际上坐拥富可敌国的财富。而是,如果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富有,那么,我们仍然要虚心、心里贫穷;即,我们必须要屈尊地面对、同情穷人,体恤他们的软弱;我们必须要预备好接待穷人,接济他们;而不是害怕他们,或是躲避他们;是欢迎他们,尤其是我们应当以良心对待他们。(希伯来书1034节)。约伯是一个虚心的人;无论是神赏赐、还是收取的时候,他都赞美神。

2.虚心的人,谦卑而卑微地轻看自己。

虚心,就是卑微地看待我们自己——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所有,我们所做的事情。在旧约里,这样的人常常是谦卑而舍己的人;与之相对的,则是那些安逸、骄傲的人。在我们自己的眼中,我们应当把自己看作是小孩子,软弱,愚拙,不重要。(马太福音184节,1914节)。老底嘉教会虽然富足、看似什么也不缺,但是,他们在灵里的实际光景,却是贫穷、瞎眼、可怜的(启示录317节)。

另一方面,保罗虽然在灵里有着很多恩赐与恩典,但是,他却是虚心的;他把自己看作是使徒中最小的,是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要小的那一个;他在看自己的时候,觉得凭着自己,毫无可夸。
我们都应当这样圣洁地轻看自己,珍视他人;在与他人比较的时候,低看我们自己。我们应当愿意成为那廉价的、卑微的、渺小的、行善的;为了别人的益处,对一切人,成为一切事。我们应当承认,神是伟大的,而我们是渺小卑微的。神是圣洁的,而我们是有罪的。神是一切,而我们是无有,是虚空的虚空,甚至连虚空都不如。我们应当在神的面前谦卑自己,使自己俯伏在神的大能之下。

3.虚心的人,不看自己的义、自己的力量,而是完全地倚靠基督的恩典为我们的义,以基督的恩慈为我们的满足。
内心忧伤痛悔的灵,就像是那个税吏,哭泣着恳求神的恩慈怜悯;这样的人,是虚心的人。我们必须把自己看为是贫穷的,因为我们永远是需要神的恩典,永远是在神的面前祈求。
让我们继续思想经文的内容。

1)虚心的品格,是基督徒恩慈品格中的第一项。

哲学家们不把虚心看作是道德品格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基督把这件事情放在第一位。虚心、舍己,是在基督的课堂里的第一课;虚心的人,得到那第一个祝福。其他的恩慈品格,都是以这一点为基础。那想要建高的人,必须要起得低;这个品格,是对福音恩典中的灵魂的最好预备。只有预备好的土壤,才能迎接种子。那些劳苦担重担的人,是内心困苦、虚心的人;这样的人,愿意到基督这里来得到安息。

2)他们有福了。即使在这个世界里,他们也是有福的。神会恩典地看顾他们。他们是神的儿女,有天使在护卫着他们。神把更多地恩典赐给他们;他们的生命中得到安慰;他们满足于所处的环境,没有什么事情能够搅扰他们;然而,那些内心高傲、心骄气傲的人,却总是心中没有安宁。

3)天国是他们的。

在恩典的国度里,都是这样的人。在基督的教会里,也都是这样的人。诗篇7419节把他们称为是“困苦的人”。荣耀的国度是为他们所预备的。那些谦卑自己的人,那些遵从神的人(这样的人,即使神使他们在这个世界上降卑,他们也顺服神),将要被升高。那些心骄气傲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或许能够享受那些属世的荣耀和辉煌;然而,那些谦卑、温和、顺服的灵魂,则将要得着属天国度的荣耀。

那些满足于贫穷的人,以及那些以慈善的心来对待财富的人,都是在灵里面虚心的人。如果我身处贫穷,不能够欢欣地、为了主的缘故而花费财富、施慈善,而仅仅是欢欣地、为了主的缘故而甘愿忍受贫穷,那么,即使是这样,我也会得着主的奖赏。我们所服事的,难道不是一位良善的主吗?


卡森论第一福
 摘自《主耶稣与神的国度》,美国麦种传道会,2003

什么是虚心(直译为“灵里贫穷”)?它肯定不是指财务上的缺乏,或者物质的贫穷。也不是缺乏属灵的知觉。更不是指贫穷的灵,也就是活力或勇气不足。它肯定也不是指缺乏圣灵。

这样的表达方式似乎是在旧约时代就已经形成的。由于在经济上极度穷困,神的百姓常常被称为“穷人”或“主的穷人”。这种穷困通常是因为压迫所造成的。表示“贫穷”的希伯来字有好几个,其中有一些也可以表示“低微”或“谦卑”:这两个意义之间理所当然会有密切的关系。例如,箴言十六章十九节说:“心里谦卑与穷乏人来往,强如将掳物与骄傲人同分”。译作“穷乏人”的这个词(英文译为“低微的人”)在别处也指“穷人”;“穷乏”和“低微”都适合这里的上下文。

以赛亚书中有两节经文与耶稣所说的灵里贫穷在意思上接近:“因为那至高至上、住在永远,名为圣者的如此说:‘我住在至高至圣的所在,也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同居’”(赛5715《和合本》小字)。另一处是:“但我所看顾的,就是贫穷痛悔、因我话而战兢的人”(赛:662《和合本》小字)。

灵里贫穷就是承认自己的灵性破产。它是神智清醒地在神面前承认自己的不配。因此,它是悔改最深刻的形式。那个躲在圣殿角落的有罪的税吏可以作为实际的例子:“神哪!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它不是一个人承认自己在本体方面的渺小,或自己是毫无价值的,因为这是不真实的;相反,它是一个人承认自己有罪、背逆,完全没有高尚的品德,足够得着神的称许。

从这样一个架构出发,灵里贫穷就是人承认自己是全然需要神的,谦卑承认自己离开神就不能作什么。灵里贫穷的结局,可能是像基甸一样征服敌人的军队;但是它却是开始于一个像基甸一样的人,首先肯定自己不能胜任,而且坚持如果主不与他同去,他宁可留在家里打谷。

灵里贫穷不能以人工的手法,靠自己恨自己来引发。与虚有其表的谦卑更不相同。在属灵方面高傲的人纵使向往它的素质,也不能成功地模仿它。这样的努力也许可在同辈面前获得表面的成功,但却永远不能欺骗神。事实上,我们大部分的人都会对虚假的谦卑感到厌恶,无论这种虚假的谦卑是我们自己的或他人的。

有一种的骄傲是以热切的学习、外表非常的虔诚,或虚伪地护卫正统教派为基础的,我想再也没有比这更致命的骄傲了。我的这个想法并不是在怀疑学习、虔诚或正统的价值,相反,它乃是使自称信徒的人完全暴露在这个福分眩目的光芒下。骄傲如果以真诚的美德为基础,是最有可能变成自欺的;但是我们的主不会允许任何这一类的骄傲。耶稣所坚持的灵里贫穷是一完全地,诚实地、实际地、自觉地、认真地在神面前承认自己道德上的不配。正如我所说的,它是最深形式的悔改。

所以,天国属于灵里贫穷的人,也就不足为奇了。在登山宝训的开始我们就学到,我们没有属灵的资源,来将耶稣这篇讲章中的任何教训付诸实行。我们自己不能满足神的标准。我们必须来到他面前,承认我们灵性的破产,倒空我们的自义,道德上的自负,和个人的虚荣。倒空这些东西,使我们预备好让他来充满我们。登山宝训剩下的部分,绝大多数的目的是要除掉我们身上的这些自欺,并在我们里面培养一个真实的灵里贫穷。这种悔改的真实性和深度是进入生命的基本要求。


侯士庭论第一福
摘自《幸福真谛》,上海三联书店,2017.01

完美主义型的人需要知道耶稣是“虚心的”。我们可能会夸耀自己如何追求完美,但耶稣只是谦卑,而且他也呼召我们要谦卑地跟随他。当我们来到自己美德的尽头,并体会了自己内在的贫乏时,才会开始经历生命中的“天国”,活在上帝的治理之下。如果我们想在现今世代重新发现耶稣的生命,就必须贫穷且赤裸真实地来到他的面前,努力效法他的生命。除非我们能看见耶稣的贫穷所蕴含的深奥属灵真义,否则我们就别指望可以进入真正的幸福。

贫穷总是意味着软弱、羞辱、受欺负和毫无改善的希望。贫穷使人不得不面对自己生命全部的真相。而“灵里贫穷”的人,就是那些认清自己内心无助的人,他们承认自己像《万古磐石》这首著名圣诗中所描述的状态:

两手空空到主前,只有紧依十架边; 赤身求主赐衣服,无依靠望主恩助; 污秽奔至活泉旁,求主洗我免灭亡。

八福的第一福,就给世人投下了一枚震撼弹,因为它毫不客气地指出,真正的幸福是保留给小孩子和贫穷人的。它不给超级巨星,不给超人,不给只想实现自我的人,也不给追求成功的人。它抵触了世俗文化的一切假设:人能认识自我,只要拉着鞋带就能把自己提起来。这第一福是要除掉我们一切属世的幻觉和偶像崇拜,好来面对个人的根本需要。耶稣“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林后8:9),这是耶稣的生活方式。他是乡村木匠的儿子,而且从穷人、受鄙视的人当中挑选门徒。他与门徒共享一个钱囊,也让那日后出卖他的犹大为他保管钱囊。世上恐怕没有其他方式比这种方式更能显出人的骄傲是多么荒谬了。

阿西西的方济各也像耶稣一样,活出了这种福分。他追随耶稣的脚踪,甘心做贫穷人,好让他能以穷人的身份去接近穷人,随时帮助周围有需要的人。他毫无占有欲,这使他一无所惧,无欲则守正;他不怕损失,因为他根本没什么可损失的,没有名声,没有财物,就没有让他舍不下的东西。

但是,贫穷本身并非目的,而是为了能亲密地分享在基督里喜乐的方法。贫穷能挪走任何阻碍人与上帝之关系的事物,也是增加对周遭敏感度的方法,好让我们能对那些遭遇痛苦艰难的人感同身受。贫穷也可以将我们那渴望拥有、渴望成就的本能从“宝座上”拉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群体意识——我们与其他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塞拉诺的托马斯(Thomas of Celano)在他写的《圣方济各的生平》中描述,那些与圣方济各同住的弟兄们真是“渴望相聚,因他们在一起时多么快乐,分开时多么痛苦,离别时又多么忧伤”。正因为贫穷带来的超脱,释放了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真实亲近地彼此相爱,并且享受万物。圣方济各的门徒托德(Jacopone da Tod)这样赞叹:

贫穷啊!至深的智慧, 无一物能奴役你, 在超脱中,你已拥有了万物。 渴望拥有的人,自己竟被占据, 出卖自己,给他爱慕的事物。 上帝不会住进窄小禁锢的心灵! 爱有多丰盈,心就有多宽阔; 贫穷这宽阔的心灵啊, 有空处迎来上帝的进住。

除非 “灵里贫穷”,否则我们永远没有空间接受基督的进入;除非 “灵里贫穷”,否则我们永远看不出上帝的恩赐是何等地丰富。瓦尼埃(Georges Vanier)被选上担任加拿大总督时,深深觉得自己的才智不足以担负此一重责大任,便写信给一位朋友,他坦言自承:“我觉得只有在自己的软弱中,我才能够荣耀上帝。”是的,只有软弱无力、灵里贫穷的时候,我们才能经历上帝那排山倒海般的能力和丰富。


斯托得论第一福
摘自《基督教文化的挑战:登山宝训精研》,宣道出版社,2002.11

就字义上看,poor这个字可解作物质上的需要;但因为贫穷的人除了神之外,便没有避难所(参番312),所以poverty(英文poor[贫穷]的名词)这个字便逐渐有属灵的意味,是指谦卑倚靠神。

诗篇作者自称“困苦人”(this poor man),他在患难中向神呼求,“耶和华便垂听,救()脱离—切患难”(诗346)。在旧约圣经里,“困苦人”是指那些受尽折磨不能自救,唯有仰赖神的救恩,但又知道自己不配与神交往的人。在以赛亚书里,这种灵性上的贫穷得着嘉许。“困苦穷乏人寻求水却没有,他们因口渴,舌头干燥”,但神应允给他们“在净光的高处开江河,在谷中开泉源”,“使沙漠变为水池,使干地变为涌泉。”(赛411718

那些贫穷的人也被形容为“心灵痛悔谦卑”的人,神看顾他们,与他们同居(虽然他“至高至上,永远长存,名为圣者”)(赛5715,参6612)。神的受膏者要向他们宣告救恩的来临,就是耶稣在拿撒勒犹太人会堂所应验的预言:“主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因为耶和华用膏膏我,叫我传好信息给谦卑的人。”(赛611;路418;参太115)而且,富足的人倾向于与异教妥协,而贫穷的人则始终对神忠心。因此,财富与世俗,贫穷与敬虔是时常连在一起的。

所以,“虚心”(poor in spirit)就是在神面前承认自己灵里的贫乏,甚至灵性破产。由于我们是罪人,在神圣洁的怒气下,我们只配得神的审判,没有可献上的,也没有可恳求的,更没有什么可买赎天堂的荣宠。
两手空空无代价,单单投靠你十架。赤身就你求衣衫,无助望你赐恩典;污秽飞奔你泉旁,主啊洗我否则亡。

这是虚心的人听唱的。我们的境况,就如耶稣比喻中的那个税吏,他垂下头来喊着:“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正如加尔文说:“只有甘愿降卑,完全倚靠神怜悯的人,才是虚心。”

亦只有这些人才能得着神的国;因为在神的权能下,救恩是白白的恩典,赐给那些根本不配承受的人。人必须有像小孩子一般的谦卑和倚靠的心,才可以得着救恩。所以,耶稣在登山宝训里,一开首就反驳人对天国的评价和期望。

天国是赐给贫穷者,而不是富足的人;是赐给软弱者,而不是强大的人;是赐给能谦卑地接受它的小孩,而不是夸口凭自己本领可夺得它的长官。

在主耶稣的时代,那些自以为富足,以致可以为着自己的成就和功绩来感谢神的法利赛人,也不能进入天国;那些梦想要以鲜血和武力来建立国度的奋锐党员(Zealots),亦不能进去;只有税吏和妓女,那群遭社会排斥,又深知自己贫乏,没有什么可献上或成就的人,才能进入天国。他们只能向神呼求怜悯,神必会垂听他们的呼喊。

此外,有关这真理的最好例证,或许就是约翰因基督的感召而给有名无实的老底嘉教会写的信。他引述他们自满的话,然后加上自己的评语:“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启317)这有形的教会虽然自称是属基督的,但完全不是这回事。它自满而肤浅,由一群瞎眼和赤身的(如耶稣所说)乞丐组成。可是,他们并不承认,还以为自己在灵性上是富足,不是贫穷;这实在可悲。
时至今日,灵里的贫乏仍是我们承受天国的必需条件;神要“叫富足的空手回去”(路1:53)。正如司布真所说:“要升上天国,便要先降卑自己”。


钟马田论第一福
摘自《活像基督:登山宝训释义》,种籽出版社,2002.10

这里我们的主所关心的,是灵里的事,就是虚心;换言之,也就是关乎人对自己的态度,而不是关乎他的物质贫穷或富有。可是,这句经文不但不为世人欣赏,且常遭轻视。

今日的人极倚赖自我,只相信自己的力量、信心和自我表现。他们认为你若要适应这个世界,便要相信自己。这意念已全然控制了人类的生活,也控制了基督徒以外的世界。你若要在自己的行业中获得成功,便要给人一个成功的印象,你要使人感到你是个较本人实际上更成功的人,于是人家便会说:“这正是我要找的人。”现代的生活原则就是要表现自己,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权力,也让全世界人看到这一切。 基于这些信念,人便认为可以建立一个理想国度,以为议会法案可以制造完美社会,教育和知识能够救人、改变人,使人高贵。然而这些都只是假设,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有一首诗的内容,与这些人的想法刚好形成对比,因此这首诗曾受到这类人激烈的批评。它是查理士·卫斯理的“耶稣,爱我灵的主”,歌词是这样的:

主名至圣至公义,我完全一无良善,我污秽多有罪愆,主满有真理恩典。

那么“虚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虚心并不表示我们没信心或胆怯,也不表示我们缺乏勇气;虚心也不是要模仿一个极谦逊之人的形象;不是指伟大学者因感到学海无涯而有的那种谦虚;虚心更不是压抑自己的性格。

“虚心”是完全没有骄傲、自信及自恃,这表示我们在神面前的时候,知道自己一无所有。我们若真是基督徒,便不会倚赖自己与生俱来的才干;不会以自己属于某个家族、国家或民族而夸口,亦不会倚赖自己的地位或才干,也不会倚赖金钱财富,不会为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或自己曾在某间学校或大学攻读而夸口。保罗把这一切都看作粪土,他认为这一切会妨碍他作更大的事,因为这些东西要辖制他。

我们不可倚靠自己与生俱来的性格、聪明、一般或特别的才能,也不可倚赖自己的好行为,或靠赖自己生活,我们要以保罗的态度去看这些事情,这便是“虚心”;我们必须完全摆脱这一切,真正感到自己一无所有,完全顺服神和倚靠他的恩典和怜恤。我们要有以赛亚的那种经验,当他见到异象后,他说:“我灭亡了……我是嘴唇不洁的人。”这便是虚心。

让我们问自己一些问题:我是虚心的人吗?我像上面所说的吗?我在神面前感到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呢?在生活中,我说些什么话?我为什么事情祷告?我常想着什么与自己有关的事?我们若为一些与我们无关的事夸口,那是多么可怜,因为当那大日子来到,我们站在神面前的时候,这一切所夸的都一文不值。让我们像圣诗所说:“让我这可怜的自我愈来愈小,让基督在我里面日益增大。”

人怎样才可以成为虚心呢?有答案说,你不要看自己或要为自己作什么;这便是修道生活的大错误。那些想过修道生活的可怜人说:“我要脱离社会,使肉体受苦,并过清苦的生活。”这是不行的,你愈这样做,便愈关心自己,更愈不能“虚心”。

要能“虚心”的唯一方法是仰望神——读这本关于主的圣经,读他的律法,看他对我们的期望,并在他面前默想。我们要从四福音中察看我们的主,愈是这样,便愈能明白使徒在仰望主,看到主所作的事后,作出的反应如何。他们因觉得自己的信心非常贫乏软弱,于是说:“主啊,加添我们的信心。起初,我以为自己拥有了,因为我们既赶鬼,又传扬你的话语,但现在我们感到自己一无所有,所以求你加添我们的信心。”

愈仰望主,便愈感到自己一无所有:也就愈“虚心”。我们要一直仰望主,然后,我们便不需为自己做什么,因为一切都会成就了。如不感到自己是绝对的贫乏、空虚和一无所有,我们便不能真正的仰望主。我们虽然空虚、无望、一无所有,且满有罪孽,但主却是丰盛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