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1


詩篇90  永居真智

聖經歸正教會 主日證道 12/09/2018,呂沛淵牧師

前言: 詩篇90篇是摩西所寫的,論到人生的目的意義、墮落光景、如何得拯救、感恩的呼求與心願。永生的主是我們永遠的居所,是我們最終的歸宿,是更美的家鄉(11:16)。自從始祖亞當犯罪墮落之後,人生在世的年歲是短暫有限,且是活在神公義的震怒之下,唯有在主基督的救恩裡,我們才得著真實的智慧,住在永遠的居所、天上更美家鄉。

1. 永生真神是我們的居所    90:1-2
(1) 「主阿,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神人摩西在曠野中的祈禱,是在米甸曠野牧羊時或在曠野四十年漂流時,總之人需要居所,永遠的家,以馬內利是真正的答案,「我一生一世……我且要住在主的殿()裡直到永遠」(23:627:4)
(2) 「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你是神」,認識獨一真神與唯一的中保,這就是永生(17:3),唯有藉著主耶穌基督,我們才能回到父神那裏(14:63:16)

2. 因人犯罪墮落,要歸回塵土   90:3-11
(1) 「你們世人歸回塵土」,創3:19說到這是人犯罪所遭的公義刑罰: 汗流滿面,直到歸了土。
(2) 神是永生的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後3:8),不在時空限制之下。然而人是受造物,活在時間與空間之內,是有限的。由於犯罪墮落,更是有罪的,罪的工價乃是死,唯有在主基督裡的恩賜,乃是永生(6:23)
(3) 人生虛空且短暫,在90:5-10以連串的圖畫表明出來: 如水沖去,如睡一覺,如一日之草、如一聲嘆息、如轉眼之間、如飛而去。
(4) 並且人活在神的震怒之下,因為罪人都是不虔不義(1:183:23)。所以我們都有憂慮煩惱、恐懼驚惶,因被罪綑綁,且怕死而為奴僕(2:15;弗2:1-3)
(5) 「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人生幾何? 人生的算術,加加減減也就是如此。
(6) 「誰曉得你怒氣的權勢? 誰按著你該受的敬畏曉得你的忿怒呢?」,誰曉得who knows……顯示罪人驕傲自大,都知道神卻不感謝榮耀他,他們無可推諉,心中一點都不存真正敬畏真神之心,所以製造出許多假神偶像(有形與無形),見羅1:21-32

3. 悔改信主的人才真正禱告祈求
(1) 摩西和舊約眾聖徒抓住神的救恩應許,彌賽亞是女人的後裔(3:15),亞伯拉罕的後裔 (12:1-322:18)。他們在熱烈盼望彌賽亞來拯救他們,祈求以馬內利的來臨(1:21-23)。摩西的禱告,第一求是求真實的智慧。
(2) 第一求「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指教teach, make known, cause to know使我們曉得(對照前一節中的「誰曉得who knows),怎樣屬算是指正確數算。我們如何數算自己的日子? 人的數算都是虛空枉然(4:13-17)
(3)「好教我們得著智慧的心Wisdom of heart」我們的心如何得著智慧? 必須有主基督在我們心中做主(西3:15-16),他是真實的智慧,西2:2-3

4.  主基督是使我們得救的智慧
(1) 世人追求這世上的智慧,是將要敗亡之人的智慧(林前2:6-10)。就我們蒙召得救的人而言,主基督才是神的智慧,神的能力。摩西的禱告已經應驗了(1:16-17),主基督已經來拯救了我們,藉著十字架受死復活,我們已蒙救贖,得著真正的智慧(林前1:18-31)
(2) 神使主基督成為我們的智慧(林前1:30),這智慧就是公義righteousness、聖潔holiness、救贖redemption,這是救恩的全部。
(3) 約壹5:20-21: 我們也知道神的兒子已經來到(1:14),且將智慧賜給我們,使我們認識那位真實的,也在那位真實的裡面,這是真神,也是永生。

結論:
1. 我們如何面對今世的虛空迷惘與恐懼死亡? 你是否仍然活在神的震怒之下? 信子的有永生,不信子的不得見永生,神的震怒一直在他身上(3:36)
2. 如今那些在主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再定罪了,因為他已經做了挽回祭,救我們脫離了咒詛,使我們與神和好(8:13:24-26)
3. 死亡對於信徒的意義為何? 是靈魂搬家、身體安睡(林後5:1-10)。你我聖徒之死極為寶貴(116:15),有五大要點: 第一,死亡不再是咒詛,因為主基督已經為我們承擔了咒詛(3:13);第二,死亡是離開世界的通道,因為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23:4);第三,死亡表示主託付我們在今生的工作已經完成了,我們息了地上的勞苦(提後4:6-8);第四,死亡顯示成聖的漸進過程也告畢業,不再有爭戰痛苦、眼淚哀哭(21:4);第五,死亡是離世與主同在,好得無比(1:21),與主面對面,是最大的喜樂(約壹3:1-3)
4.人的主要目的是榮耀神,以他為樂直到永遠(詩篇73:25-26);我們今生或吃或喝、說話行事,都要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榮耀父神(林前10:31)

問題討論:
1. 詩篇九十篇是摩西所寫的,他是在怎樣的時空背景下寫此篇? (過去或現在)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讀到此詩篇? 你真的感受到此詩篇的震撼與安慰麼?
2. 永生的神是你的居所,這如何解釋? 為何世人流離失所,沒有真正永遠安居之所?
3. 你曉得神的怒氣權勢麼? 你有否按著他當受的敬畏來信靠敬拜他呢? 如何才能來真正敬拜侍奉他?
4. 求主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我們當如何數算,才是心中有真智慧? 這與林前1:18-31有何關聯? 約壹5:20-21如何幫助你明白詩篇90篇的禱告已經應驗了在你的生命中?
5. 為何說基督徒之死極為寶貴? 死對於我們的意義是「靈魂搬家、身體睡覺」,這是甚麼意思? 信徒之死的真相有哪些要點? 哪一點你的感受最深最深? 你如何勝過對自己或親友死亡的恐懼?


谁曲解了神的爱?──神的爱,这困难的教义(系列四之一)

作者: 卡森(D. A. Carson)译者: 薪人
On Distorting the Love of God──The Difficult Doctrine of the Love of God(Bibliotheca Sacra, Vol.156, Jan-Mar 1999, number 621)

〈神的爱,这困难的教义〉系列,单看题目,可能有人会以为我精神有问题!如果我探讨的是〈三位一体的困难〉,或者〈预定论的困难〉,题目至少还协调一点。比起这些高超奥秘的教义,神的爱不是简单许多吗?

神的爱怎么会有困难

这项教义,至少有下列五种困难。

第一,绝大多数信神的人,不论他如何界定所信仰的神是祂、她、还是它,都一致相信神是爱。但是,当愈来愈多人传播神是爱,却又不合圣经教导,在见证上,会给基督徒带来困扰。结果,当基督徒有识之士谈论神的爱,很可能和周遭文化在认知上,有相当差异。更糟的,可能双方都还没认清这事实。

在美国,电影业最能塑造并反映文化,让我们看看几部最近推出的影片。一般太空科幻片可分成两类,目前最流行的,大概是打打杀杀的动作片,如July Forth或〈异形〉(Alien)系列,沉溺于邪恶的主题。当然这类影片里,外星人必须杀气腾腾,不然就无由产生威胁,也缺乏冲突对象了。这类影片,很少传达宇宙哲学性的信息,更遑论属灵思想。另外一类,就是在娱乐之外,还企图推销某种信念的电影。它们几乎清一色,描绘一种像是有爱心的终极权力。例如在〈星际大战〉系列,是「一股力量」;在〈外星人〉(ET)里,套用安可瑞(Roy Anker)的话:「一颗发红的心,道成肉身、至终复活升天的故事。」在Judie Foster饰演的〈第三类接触〉(Contact),那位不可思议的智者,充满慈爱、具有远见智慧、慈祥而又可畏。安可瑞认为这类「间接指涉」,对领人信主大有帮助;一如托尔金和鲁益师的作品,这些影片也能间接帮助人认识神的美善和慈爱。

然而托尔金和鲁益师,究竟还是处在犹太和基督教信仰的大环境底下,他们作品中的「间接指涉」,很容易被承袭同样文化遗产的读者看懂,即使大多数不是笃信圣经的基督徒。但是《第三类接触》的世界观,却是一元论、自然主义或多元主义并行(此部电影献给Carl Sagan),特别和新纪元和盲目乐观的多元主义息息相关。这一来,彻底颠覆圣经的神爱观。这项教义,于是变得困难。

第二,换个角度看,目前西方文化,普遍拒绝大部份有关神的信仰。基督教信仰一旦抽离掉神的主权、神的圣洁、神的忿怒、神的护理、以及神的位格这些不可或缺的要素,圣经所讲神的爱,在世人心里就无法生根。

结果,当然就是将神的爱,不受文化欢迎的部分排挤掉。神的爱被消毒、被大众化,特别是被歪曲,染上浪漫色彩。这种排挤过程已经持续好一阵了。我这一辈的人,学唱的是:「现在世界需要的是爱,甜美的爱」,我们坚定地告诉全能者,我们不需要另一座高山(已经太多了),我们想要多点爱。那是连狂妄之士,也束手无策的年代。

现在情形却大不相同。在过去,多数人都相信神公义的世代,有些人可能有困难相信神的爱。因此传讲神的爱,就成为大好信息。然而今天,你若告诉人神爱他,他一定不会惊讶,只会说「神当然爱我;祂就是爱,不是吗?祂怎么会不爱我呢?我不是很可爱吗──至少和我的邻居一般可爱。我是好人,你也是好人,神爱你也爱我。」

即使在八○年代中期,根据Andrew Greeley的报告,四分之三受访者在一项重要民调,表示更喜欢把神当成「朋友」而非「君王」。我在想如果把选择换成「朋友」或「审判者」,不知结果会如何。今天,现代人毫无困难相信神是爱;却较难接受神的公义、神的忿怒、以及和神的全知不相矛盾的现实。在「神」的定义逐渐瓦解后,圣经所教导神的爱,是否还能维持原来的样式?

基督徒也难免受影响。Marsha Witten在一本很重要的着作,对更正教讲台作了番研究。调查对象一端是(自由的)美国长老教会(PCUSA),极少会有福音派认信者的堡垒;另一端,则以(保守的)美南浸信会为主。很明显的,这两个教派传统,对多数重要议题,只有统计上微不足道的差距。另一重大缺陷,就是她调查的讲章,全都围绕浪子的比喻(路十五),讲章取向明显偏差。

然而,幸好书上大量引用这些讲章内容,结果相当令人震惊。这些讲章都强烈偏向「呈现神内在特性,强调神的情感──和人相近的部分…神似乎倾向『感觉』超过『行动』,倾向『思想』胜过『说话』。」或像是:

至于人类面对未来的焦虑,却几乎完全缺乏推论和建构,以致神令人可畏的审判能力,被突显成弱点。如前所述,这些讲章不论是讨论罪、或作其他系统论述,倾向于将人类因远离神而引起的焦虑戏剧化,超过其他现世层面。但是,即使直接针对未信主的听众,也只有两篇讲章,极其模糊的,以探讨其他主题为缓冲,藉着描述人对救赎的焦虑,间接激起对神审判的畏惧…至于路德和加尔文所认识那位超越一切、威严而又可畏的神──这形象为早期更正教,界定神人关系的异象──如今随着美国更正教经验的变迁,渐趋温和,只有少数例外…许多讲章所描述的,是一位行为正常、有规律可循并可预期的神;神的行为,总是前后一致,祂的作为无不遵循「爱」的原则。”

将神这般浪漫化的趋势,在更正教会日益增加,我们实在不必再引多少例子,就可以知道要捍卫圣经的神爱观,有多困难。

第三,后现代主义发展中的一些更大模式,也和这问题有关。因着西方认识论大幅转向,愈来愈多人相信,唯一的异端只剩那称别人为异端者。他们主张基本上,一切宗教都相同,因此若强拉人信教,不但粗鲁,而且是极端无知又不合时尚的举动,这样作,无异宣告别人的观点是较差的。

这一立场,发端于西方,现在却影响世界各个角落。例如,最近由Calab Oluremi Oladipo所着的新书,显示在非洲本土教会,基督教信仰和约鲁巴传统宗教,正相互影响。作者写到关于「神的本质是普世的爱这项基本主张。这主张预先假定西方宣教士,一面宣称神的本质就是普世的爱,然而大部分却否定地球上多数地区的救恩,且多随己意而行。」他指出「这观点如此不一致,他本人企图调和基督教和一般其他宗教,特别是约鲁巴传统宗教。」

简言之,后现代主义──目前最蓬勃的文化风潮,正以最浪漫、最调和、而且常是多元论地强力推销神的爱,除了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论以外,并无任何权威基础。但是,这使得圣经中的神论和神爱观,在表达上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前三项困难,均源自文化发展,使神爱观在理解和表述上,相当具挑战性。

第四项原因,在某一层面上,是更根本的问题。关于神的爱,当文化急速转向浪漫、有时甚至非一神的观点时,就连基督徒都会被袭卷到一个程度,以致忘了在基督教信仰里,神的爱本来就会引起困难。只要看看两次世界大战,在苏联、中国、德国的灭种屠杀;非洲大饥荒;希特勒和高棉的波帕;全球贪婪无厌的腐败,全都发生在本世纪──神的爱真是显而易明的教义吗?当然,这是从经验层面来看问题。我们也同样可以从系统神学的角度讨论。更准确地说,我们该如何将圣经所说神的爱,和圣经所说神的主权调和起来,甚至当问题延伸至罪恶的领域?当一些经文描述「存在者」,似乎冷酷无情时,爱又该如何定义?神的爱和神的公义到底该如何联系?

换言之,这种当代浪漫版的爱,对教会最危险的冲击,在于使教会普遍无能力深思最根本的问题,而这些却是维护圣经中神论协合的关键。不论这任务有多尊荣并值得称道,却一点不简单;因为,我们处理的是神,任何将问题愚蠢地简化,注定存有偏见又会带来危险。

第五,教会圈子,有时也将神的爱,描述成显而易见的道理,偏离了圣经本意;牧者会犯这样的错,是因阅读圣经所描述神的爱时,忽略了经文新添入的一些特性。

圣经如何阐述神的爱

下面的讨论,并非所有引用经文,都含有「爱」字。有些经文并不用这字眼来描述神的爱,例如耶稣所讲述的两则恩典的比喻,就不用这字。

圣经提到神的爱,有下列全然不同的五个层面。当然,这里不是完全透彻的分析,不过具有启发作用。

第一,父对子、子对父特有的爱。约翰福音对于这主题,表达最为详尽;两次提到父爱子,在原文一次用「亚迦贝」的动词(5),一次用「菲力欧」( 20)。约翰也特别强调,世人必须认识耶稣爱父(十四31)。三位一体之间的爱,不只将基督教的一神信仰,和其他一神论区隔开来,而且和启示、救赎有惊人的密切关系。(这点在本系列之二会进一步阐述。)

第二,神对一切受造爱的护理。圣经似乎避开用「爱」一字,不过这主题不难发现。神创造万有,在人类犯下一点罪之前,神宣告祂所造都是「好的」(创一41012182531)。这正是爱的造物主之作为。

主耶稣也描述神为田园装扮荣美的野花──可能只在无人居住之地,单被神看见。狮子咆哮、攫获掳物,其实都是神在养活。空中的飞鸟,不种也不收,都是神爱的护理;若非神许可,一只麻雀也不会掉落在地(太十29)。这些若非慈善又慈爱的护理,那耶稣所阐明的道德教训,亦即神的百姓应信靠神的护理,就不合逻辑了。

第三,神对堕落世界的救赎之心。神爱世人,甚至赐下祂的儿子(约三16)。有学者尝试将世人(kosmos)解释成选民,实在不通,因为根据约翰福音的用法,证据不利此一提议。事实上,「世人」或「世界」在约翰福音,与其说指涉其大,不如说指涉其坏的程度。约翰用这字主要指道德秩序上,因故意犯罪而背叛神。约翰福音三章16节,神赐下主耶稣,令人赞叹其爱心,并非因为救恩及于全世界,而是因为祂拯救的对象这般坏;重点不在祂要救许多人,而是祂愿意救如此邪恶的罪人。然而,约翰曾在别处使用「全世界」(约壹二2)一词,结合这字大而坏的含意。更重要的,约翰说到门徒曾经属这「世界」,却被「世界」恨恶(参约十五19)。从这点来看,神对世人的爱,不可能解成神对选民的爱。

同样的教导,出现在许多经文和圣经主题。不管神有多严厉将审判世人,祂同时也是那位向世人发出悔改邀请的神。神更命令祂的子民,要将这福音传至地极、到处宣告。祂向叛逆者呼喊道:「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断不喜悦恶人死亡,惟喜悦恶人转离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啊,你们转回、转回罢,离开恶道,何必死亡呢?」(结卅三11)

第四,神对选民特别的、有效力的、拣选的爱。选民可以指以色列全国、教会整体、或个别基督徒。不论哪一类对象,神对选民的爱,在某种程度上,祂不这样爱其他人。摩西曾告诉以色列百姓:「耶和华专爱你们、拣选你们,并非因你们的人数多于别民,原来你们的人数,在万民中是最少的。只因耶和华爱你们,又因要守他向你们列祖所起的誓,就用大能的手领你们出来,从为奴之家救赎你们,脱离埃及法老的手」(申七7~8;参四37)。又说:「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地和地上所有的,都属耶和华你的神。耶和华但喜悦你的列祖,爱他们,从万民中拣选他们的后裔就是你们,像今日一样。」(14~15

很突出的,当这些经文,将以色列和全宇宙或其他国家对照时,丝毫未提个别或国家的优点;最显着的特点只是神的爱。神对以色列的爱,肯定在某一程度上,不是这样对待其他国家。因此,很显然这一种爱,和上面三种方式不同。神的爱这样有所区隔的特性,在圣经中并不少见。比方说,神宣称:「我喜爱雅各,恨恶以扫」(玛一2~3)。当然,在犹太人心里,很可能视这种绝对声明,为纯粹偏爱的表达方式;然而,这类经文事实上,是讲到神对选民特别的爱。

新约里也有相似的宣告:「基督爱教会」(弗五25)。新约一再陈述神的爱,是向着那一群组成教会的子民。

第五,神对祂子民暂时性或有条件的爱──基于顺服的条件。这是认识神之关系结构的一部分;不一定和个人如何成为永生神的真实跟随者有关,但是和一个人在认识神之后,与神的关系有关。「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犹大书这样劝勉信徒(21),可见有人无法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很明显,这里不是指离开神护理之爱,那是很困难逃离的;也不是指神渴望堕落族类回转的救赎之爱;更不是祂永恒的拣选之爱,如果永恒这字有意义,人没有可能离开这爱。

犹大并非唯一这样讲的。主耶稣也吩咐门徒,要常住在祂的爱里面(约十五9),然后主接着说:「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爱里;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祂的爱里」(十五10)。让我举个小类比: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我对自己子女的爱永远不变,不在乎他们行为如何,但在另一层意义上,孩子很清楚他们必须保守自己在我的爱中。假如缺乏任何正当理由,我那几个十几岁的孩子,逾时不归,我至少会把他们痛骂一顿,他们也可能受到更严厉的制裁。这时提醒他们,我这样做是因为爱他们,实在无益。那当然是真的,但是我对孩子的爱,彰显在──我处罚他们的时候,和我带他们上馆子、或带儿子钓鱼、或带女儿听场演奏会什么的──是两种相当不同的情况,感觉也自然不同。

这一现象并非新约独有。十诫宣告神发慈爱「向爱祂守祂诫命的,直到千代」(出廿6)。是的,「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祂不长久责备,也不永远怀怒」(诗一○三8)。在这段经文前后,神的慈爱与神的怒气相对应。这和待会要看的经文有所不同,神的百姓活在祂的慈爱或祂的怒气底下,照着他们对盟约的信实程度:「祂不长久责备,也不永远怀怒。祂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天离地何等的高,祂的慈爱向敬畏祂的人,也是何等的大……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祂的人……但耶和华的慈爱,归于敬畏祂的人……就是那遵守祂的约,纪念祂的训词而遵行的人」(一○三9~111317~18)。这种语言,是用来描述神和与祂立约子民之间的关系。

两点初步观察

第一,针对圣经里这五种阐扬神爱观的论点,如果将其中任何一项绝对化、并排除其他点,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假如我们从三位一体之间的爱开始,以它作为模式,来说明神和一切受造的关系,我们将无法认识这爱的特性。父爱子和子爱父,是表达在一种完美的关系中,没有被罪玷污过。不论三位一体之间的爱,有多少成份,可以作为耶稣和其跟随者间爱的模式(这点稍后讨论),它绝对不含有父的爱能救赎子、或子的爱表达在祂所承受的赦免上。三位一体之间的爱,诚然极其宝贵并奇妙,但若将焦点完全放在这一方向,就会疏于考虑,神如何向带有祂形象的叛徒──在怒中、在爱中、在十架彰显祂自己。

假如神的爱,不过就是祂对万有的护理,这实在和一股和蔼可亲、带点神秘的「力量」相差无几。这样的立场,很容易和泛神论、或其他形式的一元论结合。绿色环保主义,也可能因此大受重视,但却不是基于──创造要更新、天地要变成新天新地,藉着我们的主钉十架和复活来成就──这样的大前提。

假如神的爱,单单描绘成祂呼天唤地、渴望寻回罪人的一腔热情,反会增强亚米纽主义、半伯拉纠主义、伯拉纠主义,和那些只对神内在情感有兴趣,却不谈祂的公义和荣耀者的立场──不过,代价将极为惨重。这幅神爱的图画,当然也有根据;不过一旦被绝对化,不止对那些互补性经文,视而不见,更偷窃了神的主权以及我们的把握和安全感。它所支持的恩典学说,不同于保罗的恩典神学;最糟的是,让神变成索然无味,既不能介入拯救事工,也不能动用刑杖管教我们:因祂的爱绝对「无条件」。这断非经文所描述的世界。

假如神的爱,专指向祂对选民的爱,则很容易陷入绝对简化的分歧:神爱选民却恨恶祂所弃绝的。将这项主张,正确地摆在适当位置,也是有根据的;但若剥去圣经互补部分的真理,同样的主张,却会造成过度的加尔文主义。所谓「过度的加尔文主义」,是我特意使用的术语,称呼那些属于改革宗传统,但却不许福音白白赐予人的团体。司布真在他的时代与他们对抗。今天,在美国这样的团体,人数并不多;不过在改革宗里,那些明白福音是白白恩典,但不知该如何作,才不会和他们改革宗的神学观、相抵触的年轻传道中,却可以发现类似的声音。

假如将神的爱,和论到人的顺服与神的爱之经文(例如,「保守自己在神的爱中」),完全连在一起分析,那对信徒的威胁,又是不同的危险。的确,在一个偏向废弃道德律、讲求个人偏好的教会,这样的经文很需要。但是,若偏离圣经其他互补性的神爱观,这些经文只会带我们走回功德神学的老路,让我们陷入永无止境的焦躁不安,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足以讨神的喜悦;并陷入只有十字架本身,才能将我们释放出来的罪恶感。

总之,我们需要圣经在这个课题上,一切的教导;否则在教义和教派上,所产生的分歧,将是大灾难。

第二项初步观察,是信徒绝对不要将这些神爱观的表达方式,看成是独立的,是神的爱之分割。如果常常将神护理的爱、拣选的爱、三位一体的爱等,拆开成像是各自密封绝缘的部分传讲,是没有帮助的。任何一点,都不应该因其他点,而变小;也不该有任何一点,将其他点盖过。神就是神,祂是一。我们应该欢喜领受,祂按着完美的智慧,以不同的方式说明祂的爱。这些真理,应该按照圣经着重的比例,平衡地结成一体;具体而微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以及我们所牧养的对象之中。

结论:为忠于信仰,基督徒得在宣告神就是爱的同时,要求自己对其含意,有愈来愈深的体会。

D.A. Carson is research professor of New Testament at 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 in Deerfield, Illinois. He is a founding member and currently president of The Gospel Coalition, and the author of How Long, O Lord?


的愛有三種層次

誠之摘譯自John Frame 著,“Doctrine of God, p. 415-416by Francis Torretin, Institutes of Elenctic Theology

1.Love of Benevolence
God willed good to the creature from eternity
上帝從永恆起便以良善對待所造之物。
e.g. He loves us before we were(約316

2.Love of Beneficence
He dose good to the creature in time according to his good will.
上帝在時間中也根據其良善的旨意,以良善來對待所造之物。
e.g. He loves us as we are. (弗525;啟15

3. Love of Complacency
He delights himself in the creature on account of rays of his image seen in them
因在所造之物中看見其形像的光輝所生的滿足之愛。
e.g. He loves us when we are. (賽623116

從第三個層次說上帝對其所愛的對象的愛並不是沒有分別(indifferece)的。

例如︰上帝特別喜愛義人(詩3728,  1468-9)。
37:28 因為,耶和華喜愛公平,不撇棄他的聖民;他們永蒙保佑,但惡人的後裔必被剪除。
146:6-9 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他守誠實,直到永遠。 (7) 他為受屈的伸冤,賜食物與饑餓的。耶和華釋放被囚的; (8) 耶和華開了瞎子的眼楮;耶和華扶起被壓下的人。耶和華喜愛義人。 (9) 耶和華保護寄居的,扶持孤兒和寡婦,卻使惡人的道路彎曲。

這些經文中告訴我們一個事實人的正直會激發神的愛。
例如︰以色列人的順服激發上帝對他們的愛(申713)。
7:12-13 「你們果然听從這些典章,謹守遵行,耶和華你神就必照他向你列祖所起的誓守約,施慈愛。 (13) 他必愛你,賜福與你,使你人數增多,也必在他向你列祖起誓應許給你的地上賜福與你身所生的,地所產的,並你的五谷、新酒,和油,以及牛犢、羊羔。

當然上帝對以色列人的愛不是因為他們先順服而是上帝先愛他們揀選亞伯拉罕並且信守他對亞伯拉罕所立的約神對以色列人的愛是在以色列人的順服之前(申77)這是帝對以色列人的“專愛”(揀選的愛)。而且即使他們不順服上帝仍然守約守慈愛(申94-6)。這是神在約中的愛。(誠之注︰但是,別忘了,當以色列人不斷背約,他們大部分都沒有進迦南地。雖然,不表示他們沒有得救,但是,至少,他們在地上的生命沒有獲得神最豐富的賜福)

7:7-10 「耶和華專愛你們,揀選你們,並非因你們的人數多于別民,原來你們的人數在萬民中是最少的。 (8) 只因耶和華愛你們,又因要守他向你們列祖所起的誓,就用大能的手領你們出來,從為奴之家救贖你們脫離埃及王法老的手。 (9) 所以,你要知道耶和華你的神,他是神,是信實的神;向愛他、守他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直到千代; (10) 向恨他的人當面報應他們,將他們滅絕。凡恨他的人必報應他們,決不遲延。
9:4-6 「耶和華你的神將這些國民從你面前攆出以後,你心里不可說︰『耶和華將我領進來得這地是因我的義。』其實,耶和華將他們從你面前趕出去是因他們的惡。 (5) 你進去得他們的地,並不是因你的義,也不是因你心里正直,乃是因這些國民的惡,耶和華你的神將他們從你面前趕出去,又因耶和華要堅定他向你列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所應許的話。 (6) 「你當知道,耶和華你神將這美地賜你為業,並不是因你的義;你本是硬著頸項的百姓。

箴言817也說︰愛我的,我也愛他;懇切尋求我的,必尋得見。

但這個背景是神先愛我們然後神要求我們要用愛來回應(約壹429)。
1Jo 4:19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請看整段經文47-21

有關上帝的滿足之愛的其他經文
14:21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
14:23 耶穌回答說︰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里去,與他同住。

所以對神的愛必須從這三個層次來思考才會有一個立體的、正確的看法。
我們可以作這樣的結論︰是上帝先愛我們(benevolence and beneficence),然後因為他在我們身上的工作而愛我們(complacency)這其中包括因為我們的順服的回應。


問最重要的問題Asking the Most ImportantQuestion

[每日靈修] 12/11/2018,  駱鴻銘編譯

許多人相信永恆救恩的確據既不存在、也不可能得到。要求這種確據被認為是在掩飾至高無上的傲慢,是自負的極點。

然而,如果上帝宣告擁有得救確據是可能的,甚至命令我們去尋求它,那麼,否認它或忽視它,就是極其傲慢的。

事實上,上帝確實命令我們尋求救恩的確定性:「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彼後一10)。

這個命令不容許任何合理的疏忽。它談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得救了嗎?」這個問題是我可以自問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我需要知道答案。我必須知道答案。這不是一件小事。

沒有救恩的確據,基督徒生活就是不穩定的。它很容易受到情緒變化的嚴重影響,並容許異端的豺狼伏在門口。

在成聖過程裏的進展需要堅定的信仰基礎。沒有它,基礎就會崩潰。

活在神的面光中(在神面前禱告):
求上帝用你對救恩的神聖保證鞏固你信仰的根基。

進一步研讀:
彼後一10 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
弗二4 然而,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他愛我們的大愛, 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
彼前一5 你們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著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

Asking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
Many believe that assurance of eternal salvation is neither possible nor even to be sought. To claim such assurance is considered a mask of supreme arrogance, the nadir of self-conceit.

Yet if God declare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have full assurance of salvation and even commands that we seek after it, it would be supremely arrogant for one to deny or neglect it.

In fact, God does command us to seek certainty about our salvation: “Therefore, my brothers, be all the more eager to make your calling and election sure. For if you do these things, you will never fall” (2 Peter 1:10, NIV).

This command admits of no justifiable neglect. It addresses a crucial matter. The question “Am I save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s I can ever ask myself. I need to know the answer. I must know the answer. This is not a trifle.

Without the assurance of salvation, the Christian life is unstable. It is vulnerable to the debilitating rigors of mood changes and allows the wolf of heresy to camp on the doorstep.

Progress in sanctification requires a firm foundation in faith. Without it, the foundation crumbles.

Coram Deo
Ask God to cement the foundation of your faith with divine assurance of your salvation.

Passages for Further Study
2 Peter 1:10
Ephesians 2:4–5
1 Peter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