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聖靈的果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聖靈的果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05-20


圣灵的果子

洛杉矶华宗恩约教会主讲道|加拉太书系列| 2020.05.10|

经文:加 5:22-26
标题:圣灵的果子

前言
不只是道德提升,而是末世的张力。圣灵使基督的子民与基督联合,他们不再属于这个情欲的世界,而属于基督的国度。保罗在这里使用了一种农业用语,圣灵的“果子”。使用农业园艺的语言并不是新的事。在旧约圣经里,上帝的子民就被比作葡萄园。以赛亚先知提到,以色列家是上帝的葡萄园,上帝悉心呵护,可却结出了野葡萄(赛5:1-7),因此上帝要带来审判,拆毁自己的葡萄园,拆去篱笆,拆毁墙垣,不降雨在其上。但同时,上帝应许了拯救,就是将来要从耶西的根发出一条嫩枝,从这根生的枝子必结果子。因为耶和华的灵必住在他身上,他要使认识耶和华的知识充满遍地,把上帝的余民召聚回来建立和平的国度(赛11)。因此我们看到,当耶稣对他的门徒说:我是真葡萄树时,他是在表明,他就是旧约先知们所预言的那一位,那从耶西的根生出来的那一枝,上帝园中的真葡萄树(约15)。圣灵藉着信心,把他的子民接在真葡萄树上,使他们能够从根汲取养分,使我们能够结出好果子来。

保罗在这里给我们看到圣灵结出的果子都是什么(这不是一个完整的清单)。在进入具体项之前,有几点说明。1. 果子这个词是单数。我相信你们有人肯定听过解释说,一个果子然后多种不同的特性等等的说法。我想指出的是,果子这个词(karpos)是集合名词,也就是说单数表示复数。所以单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接下来,我会单独处理每个名词,甚至会把每项美德成为一个果子,也请你们不要感到惊讶。32 这些美德的确与肉体情欲的事有一定的呼应关系,但似乎没有一对一的关系。因此,分组似乎比较生硬(Longenecker)。


圣灵的果子

αγαπη如果提到过分解读的问题,那么没有什么比“爱”这个词更被被人过分解读。你们中间有人应该听说过,新约圣经里有4个不同的希腊文被翻译成“爱”。有亲人、家人之间的爱στοργη;有男女之前的情爱ἐρως ;有朋友间的爱 φιλια;然后有上帝的神圣无私的爱是αγαπη。不过,七十士译本里,agapeheros是经常互换的。例如agape被用来形容暗嫩对他玛的爱(撒下13:15),雅歌中常常用agape来形容恋人之间的爱。七十士译本之所以选择用agape似乎是因为这个词和希伯来文里的爱字אַהַב 拼写很像(F. F. Bruce)。不论如何,这个词在新约圣经里已经成为固定描述上帝对人的爱的词。而保罗也多次把这个词作为基督徒最重要的美德:Agape能够成全全部的律法(5:14),用agape来对待彼此,用agape来彼此服侍(v.13)。

到底这agape是什么样的?爱这个词已经被滥用,变得空洞无意义。但是在圣经里,爱永远是一种行动,而不是感觉。对爱的行动最好的表达是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十字架给了爱具体的形象。在我们还做罪人时,耶稣为我们的罪为上了十字架,上帝的爱就在此显明了(罗5:8)。不是在我们表现最好的时候,上帝才爱我们,是在我们还犯罪时,他爱我们。另一处,保罗说:我们还做仇敌时(v.10)。在我们还是他的仇敌的时候,在我们还恨他的时候,耶稣甘愿为我们死。我们就是那些在各各他山下向他吼叫、嘲弄他的人,但耶稣甘愿把自己交给那些他们。在那场争斗中,耶稣输了。他被钉了十字架。但这就是爱了。上帝在十字架上输了,好叫我们这些罪人能赢。这就是agape

这个爱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还要揪住仇敌把他钉在十字架上让他偿还你的恨吗?你还一定要吼叫嘲弄他直到你赢吗?或者,你愿意相信十字架吗?你愿意相信十字架真的翻转了一切吗?你愿意为了对方而输吗?如果你相信十字架,那么,用十字架去爱吧,用爱去舍己吧,拯救你的仇敌。

喜乐χαρα,这是希腊文化里非常流行的词。喜乐是一种快乐、幸福、愉悦的感受,在希腊文化里,这往往来自没有身体和精神痛苦的状态。因此,想要获得这种喜乐,就要尽量避免苦难,这包括身体、精神上的疾病,经济上的富足,关系上的融洽等等。

然而,基督徒的喜乐超越了这种属世的理解。圣经里的喜乐往往和苦难并列出现。在患难中、试炼中大有喜乐(林后8:2,帖前1:6,雅1:2)。这表明,基督徒喜乐的来源不是这世界,而是超越这世界的。可是为什么基督徒能够在苦难中喜乐?这是否只是一种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精神安慰呢?答案是否定的。基督徒喜乐的不是一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思想。基督徒的喜乐也不是掩饰否定苦难存在的自我麻醉。基督徒的喜乐是正视苦难的存在,但同时在苦难中依旧有极大的喜乐。苦难与公义上帝的存在始终是许多人对基督教提出的难题。但是,真正的答案在十字架上。

基督教的上帝不是在天上不食人间苦难的神明。我们必须从十架来认识上帝。在十字架上,上帝亲自经历了人类最大的不义和苦难,上帝被罪人杀死;正义亲自被邪恶所胜。在十字架上,那位不能受苦的上帝亲自受苦。在十字架上,上帝与一切受苦者、被欺压者、同列。但是,十字架却最终以复活颠覆这一切。耶稣的复活是确保公义最终胜利的证据,也因此是真正喜乐的源头。

因此,保罗说:我在主里大大的喜乐(腓4:10)。因为耶稣赐给我们他的喜乐(约15:11),他赐给我们这喜乐的方式是藉着圣灵的大能和工作,因此圣经说,这是“圣灵的喜乐”(帖前1:6)。而圣灵产生这个喜乐的方式是赐给我们的信心,因此我们是“在信心中喜乐”(腓1:25),而信心生发出盼望,因此我们是在“盼望中喜乐”(罗12:12)。这就是为什么基督徒可以在患难中依旧喜乐。因为我们有一位在十字架上受苦的义人,苦难因此就被这十字架翻转了。我们今天所受的苦,不是上帝的咒诅的记号,而是有份与基督的受苦,因此我们可以确定,既然我们既与基督一同受苦,就必与他一同的荣耀(罗8:17)。

和平。和平或者平安这个词,不论是在希腊语irene还是希伯来语salom,都不仅是消极的没有争端或冲突,而且还表达了积极方面的“和谐完整”,“健康”,“安全”,“安然”。这是指一个人与上帝和邻舍之间都有和谐的关系。犹太人问候语salom,基督徒平时问候是所说的“平安”就是包含这层意思。

我们在十字架上看到了真正的和平。上帝藉着最大的冲突带来和平。这个和平/平安不是人靠着自己力量去获得的,它的来源是上帝自己。上帝是赐平安的神(罗15:33),而耶稣也被称为“赐平安的主”(贴后3:16)。他在十字架上成就了真正的和平。使罪人与上帝和好,也是罪人之间彼此和好。因此保罗说“基督就是我们的和平”(弗2:14),他以自己的身体废掉了仇恨,藉着十字架是两方归为一体。因此基督的福音被称为“和平的福音”(弗2:17)。因此,在教会里,保罗劝勉信徒应当用和平彼此联合,竭力保守圣灵所赐的合一的心(弗4:3)。耶稣宣告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所做的就是耶稣自己所做的,因此他们被称为“神的儿子们”(太5:9)。

这种使人和睦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和事佬”。使人和睦不是忽略罪,或淡化冲突。我们与上帝和好的方式不是上帝对我们的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水让我们过了。我们与上帝和好,是承认自己的罪,但信靠基督替我们背负了一切的罪债,恳求上帝的赦免。因此我们彼此和好的前提也不是淡化罪,而是承认自己罪的真实和代价,但依旧信靠基督的宝血和恩典,彼此认罪、彼此赦免。在恩约教会,我们每个成员都要积极装备自己成为使人和睦的人,我们不仅需要懂得如何处理冲突和矛盾,也需要积极的建立一个和睦、安全、怜悯的教会环境。

忍耐。忍耐是一种能够面对苦难、恶待或挑衅时,保持持久的坚韧和冷静,不发怒,不进行报复。这种美德在希腊伦理学中很少见。但在圣经里却很常见。上帝是忍耐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出34:6)。而最终极的忍耐是在十字架上彰显出来。在十字架上,耶稣给我们做了忍耐的榜样。正如基督在极大的痛苦中忍耐,他忍耐对待那些恶待他、嘲弄他的人,没有向他们发怒,反而替他们祈求怜悯:父啊,赦免他们。因着他的忍耐,就得到了美好的结果。因此,保罗劝我们,不仅在患难中我们可以以基督的心忍耐,在面对别人恶待我们时,我们也可以真的忍耐宽容他们。

恩慈(χρηστότης)、良善(ἀγαθωσύνη。这两个词是近义词。恩慈(χρηστότης)的意思是指一种对他人有帮助、有益处的品质;善良、亲切、慷慨待人。良善ἀγαθωσύνη表示对乐于为他人的好处着想的品质,善良,慷慨,“做好事”。这个词常常与正义一同出现。两者都细微区分或许在于词根表达的侧重点:恩慈更多倾向于表达对别人有具体的帮助;而良善表达的是善良、正义的品质。不论如何,这两种品质都是上帝的属性。上帝的恩慈最具体的体现在与他对待罪人的方式,他的恩慈使罪人悔改(罗2:4),他的恩慈显明是在他藉着重生的洗和圣灵拯救我们,不是因着我们自己所行的义,而是照着他自己的怜悯(多3:4)。因此,那些被上帝恩慈相待的人,也应当彼此以恩慈相待(弗4:32),彼此怜悯、饶恕。上帝是良善的,好的。在耶稣的葡萄园工人的比喻里,上帝的良善(好)具体表现在他慷慨的把同样的工钱给了晚来的工人(太20:15)。与上帝慷慨的良善相反是那些恶仆对晚来的人获得同样工钱这件事产生吝啬的嫉妒。正如一位解经家正确的指出良善的具体表现是慷慨待人(Ronald Fung,  also F. F. Bruce)。上帝慷慨的良善也完美的体现在十字架上。上帝最大的良善就是慷慨的把自己赐给我们。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献上自己。上帝不是让一头驴为我们上十字架,而是向亚伯拉罕一样献上他最珍惜的,最舍不得的,就是他的独生爱子。这就是真正的良善,把最好的赐给别人。这位慷慨良善的上帝也藉着圣灵在我们里面结出这样的果子,我们也能以慷慨的良善对待彼此。这意味着,我们如今既然那领受了上帝慷慨的恩慈与良善,成为这世上最富足的,我们就不再吝啬,而是慷慨的,把我们最好的,赐给我们身边的弟兄姐妹。

信实(πίστις)。这个词和“信心”是同一个词,但在这里是指一个人是有信用,忠诚,值得信赖的。他的承诺是真实的,可信的。这种品质与正直和义相关。一个正直的人也是值得信赖的人,他不会为了利益而违背誓言。因此,信实是一个约的概念,对自己在立约中的保证坚定的执行。上帝是真正信实的、对他的子民忠心不渝,和值得信赖的(林前1:9;约壹1:9)。这体现在他对亚伯拉罕立约的承诺中。他信实遵守他的约。他承诺的话,他忠于他的话,从不反悔,绝不会出尔反尔。因此上帝的信实是我们得救的基础。如果上帝是出尔反尔的上帝,那么我们都没有得救的确据了。而上帝的信实终极体现就是在十字架上。藉着十字架,上帝真正实现了他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就是藉着那位真正的“以撒”被献上,上帝的承诺真实的实现,就是他祝福万国得到救恩。因此,圣灵在所有基督徒生命中结出的果子之一也是信实。特别是教会的职分担任者,他们必须经过试验,证明自己是值得信赖的,能够在压力和艰难的情况下坚持他们委身履行的责任。

温柔πραΰτης。这个词指的是不过分注重自己的重要性的一种品质,可以翻译成谦卑、忍耐、温和,但不是“缺乏勇气”。在古希腊的伦理学著作里,这个词表达一种在极度愤怒和懦弱之间的一个平衡状态(Longenecker)。因此,温柔也包含了节制和自制力(F F Bruce)。圣经里有许多温柔/谦卑的榜样,例如摩西,圣经说他为人非常温柔(和合本翻译成谦和,民12:3,七十士译本)。摩西的温柔体现在在面对不公批判和刁难时,他不但能够控制住怒气,而且能真心的为那些冒犯他的人代祷。而我们看到主耶稣是那位真正的摩西,他说我的心柔和谦卑(太11:29)。如果我们注意到,他说这句话时在他在各个城中宣教被人拒绝之后说的。他在登山宝训中宣告,那些温柔的人要承受土地的祝福,这句话的旧约背景很有可能是诗篇37篇(LXX36篇),在那里诗人说:谦卑人(温柔的人)必承受地土(v.11)。在整个诗篇的语境下,这种谦卑和温柔是在被恶人设计陷害的环境中体现出来的品质。这种温柔和谦卑的具体表现就是止住怒气,停止心怀不平,不为自己伸冤,而等候上帝的拯救:“当止住怒气,离弃愤怒,不要心怀不平,以致作恶。因为作恶的必被剪除,唯有等候耶和华的必承受地土。”(诗37:8-9)。因此,我们看到这种温柔的品质在主耶稣的十字架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被人设计陷害,甚至他自己非常清楚,但他没有为自己伸冤,反而为那些害他的人祷告,甘愿在十字架上静默等候上帝。上帝也真的为他伸冤,将他从死里复活。尽管十字架上似乎是温柔/被邪恶胜过,但基督的复活则是温柔最终的胜利。

这对我们来说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今,这位耶稣的温柔的灵,如今也在我们生命中结出同样的果子。这意味着,我们不必在面对不公对待时,为自己伸冤。这听起来是世人难以接受的,甚至是人们看来很愚蠢的。没错,十字架本身就是愚拙的。但是,我们相信十字架和复活,我们相信上帝的信实,他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他把我们的眼泪都装在皮袋里,我们经历的苦难,他都一一数算着,记在心上(参诗56)。

节制(ἐγκράτεια。自我控制的能力。指的是一种有能力控制过度饮食、性行为、怒气等的品质。从古希腊时期开始,这个词就被哲学家们描述为运动员必备的品质,他们必须能够克制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同样,保罗把基督徒的属灵操练比作上场竞技的运动员的训练:凡较力争胜的,诸事都有节制,他们不过是要得能朽坏的冠冕;我们却是要得不能朽坏的冠冕(林前9:25)。这是在教会领袖必备的品质(多1:8)。与节制相反的是自我放纵,特别体现在饮食、性和怒气上。因此,有节制的人能自控自持,他可以享受上帝所赐的美善之物,但却不会过度使用,沦为奴隶。饮酒却不醉酒,宴乐却不荒宴,享受性和婚姻却不滥性,以正义之心责备罪却不暴躁滋事。

最后,我们要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来思考这圣灵果子。

1. 这些圣灵结出的美德之果,虽然也出现在其他非基督教的哲学中,但他们的定义是完全不同的。十字架是这些美德的源头。

2. 这不是我们得救的条件,而是得救的结果。凡属于基督国度的子民都会结出这些果子,尽管程度不同。圣灵既然已经使我们复活重生,就继续生发这样的新生命在我们里面。好树必然结好果子。

3. 但这并不是消极主义,我们的生命既然已经被圣灵重生,就是有积极活力的,主动的去抵挡罪,主动的依靠圣灵,在我们生命中结出这些美好的果实。

4. 如果要培养任何教会文化的话,圣灵的果子是一个很好的镜子。流行的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把一间教会用几个词来定义,想要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但忠于圣经的教会应该是类似的。一间基督的教会的文化应该是新约圣经给我们定义的,而这个定义是丰富的,多彩的。

愿我们每个人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以基督的心为心,也愿我们作为教会整体,营造这样圣灵果子的文化,彼此扶持,彼此坚固。阿们。

2017-11-26

85 聖靈的果子The Fruit of The Spirit

作者: 史鮑爾 (R.C. Sproul)     譯者: 姚錦榮
摘自《神學入門》《Essential Truths of the Christian Faith229, 更新傳道會出版

聖靈的果子聖靈的果子是在教導成聖時,最被人忽略的部分,原因如下:

 1 .我們受外在衡量標準的影響。雖然作學生的在面對考試時,總免不了要埋怨,但事實上我們仍會希望被測驗;今天連書刊雜誌也經常提供衡量技巧、成就和知識的各種測驗。人都喜歡知道自己的水平,究竟我在某些事上是否勝人一籌?還是中庸之資?

基督徒也不例外,我們會用一些外在的標準來衡量自己成聖的程度。我說粗話咒餌人嗎?我喝酒嗎? 我看電影嗎?這些往往被當作度量靈性的標準,而真正的衡量標準—聖靈的果子一反被人忽略。這就是法利賽人所墮進的陷阱。

我們退避那真正的測驗,因為聖靈的果子不易察認,而且它對個人品格的要求遠比表面的外在衡量標準嚴格;不咒詛人比存著敬虔的耐心度日容易得多。

2. 我們傾向於只追求恩賜。聖靈不但引導我們成聖和結出屬靈的果子,祂也賜屬靈恩賜給信徒。雖然聖經清楚指明,擁有屬靈恩賜的人,可能在靈性上是十分 膚淺的,可是我們 對追求屬靈恩賜的興趣仍遠較追求聖靈果子為大。保羅寫給哥林多人的書信很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

 3 . 我們看到不少非信徒也有美德。當我們用聖靈果子的標準去衡量自己的成聖生活時,會發現聖靈果子中所列出的德行,有時非基督徒比基督徒還多,這真是令我們沮喪。我們都認識一些比基督徒更溫柔、更忍耐的非信徒。如果他們不靠聖靈也可結出「聖靈的果子」,那麼我們怎能用此衡量屬靈的長進呢?

其實在我們身上所結的聖靈果子,和在非信徒身上所見到的仁愛、喜樂 、和平 、忍耐等德行 ,在本質 上是有分別的。非信徒的德行在動機上最終是自私的,但信徒所結的聖靈果子,在本質上最終是為著神和別人。所謂被聖靈充滿,其意為一個人的生命被聖靈管理,而非信徒表現出的屬靈美德,只能達到人能力所及的程度而已。

保羅在加拉太書列出聖靈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 5 : 222 3 )   這些德行都應該是基督徒生命的特質。如果我們真的被聖靈充滿,就一定會結出這個聖靈的果子來。當然結果子是需要時間的,這不是在一 夜之間就能發生的事,也不是表面上的轉變,而是聖靈在人心深處所造成的改變,是需一生之久的成聖工作。

總結

1.我們常忽略研討聖靈的果子,因為 :⑴ 我們受外在衡量標準的影響;⑵ 我們傾向於只追求屬靈的恩賜;⑶我們看見不少非信徒的德行比基督徒還好。

 2 . 用外在標準去衡量屬靈的程度,比用聖靈的果子來衡量容易得多。

3.我可能擁有屬靈恩賜,但靈性卻十分膚淺。

4. 信徒與非信徒身上的屬靈美德,在本質上是有分別的。非信徒的德行全靠人的努力,但基督徒的美德則是有神位格的聖靈所產生的,遠超過人能力所及的程度。

思考經文:
12 1-21 ;林前12: 1--14 -40;加5 19-26 ;弗4 1--6 20


85.  The Fruit of The Spirit

The fruit of the Holy Spirit is one of the most neglected aspects of the biblical teaching on sanctification. There are various reasons for this:

1. Preoccupation with externals. Though students often murmur and grumble when facing tests in the classroom, there is a sense in which we really want to have them. Tests that measure skill, achievement, and knowledge are even standard fare in magazines. People like to know how they rate. Have I achieved excellence in a certain endeavor, or am I mired in mediocrity?
Christians are no different. We tend to measure our progress in sanctification by examining our performance against external standards. Do we curse? Do we drink? Do we go to movies? These standards are often used to measure spirituality. The real test—evidence of the fruit of the Spirit—is often ignored or minimized. This is the trap the Pharisees fell into.

We recoil from the real test because the fruit of the Spirit is too nebulous. It is far more demanding of personal character than superficial externals are. It is a lot easier to refrain from cursing than it is to acquire a habit of godly patience.

2. Preoccupation with gifts. The same Holy Spirit who leads us into holiness and bears fruit in us also gives spiritual gifts to believers. We seem to be far more interested in the gifts of the Spirit than the fruit, despite the clear biblical teaching that one may possess gifts while being immature in spiritual progress. Paul’s letters to the Corinthians make that abundantly clear.

3. The problem of righteous unbelievers. It is frustrating to measure our progress in sanctification by the fruit of the Spirit when the virtues listed among the fruit are sometimes exhibited to a greater degree by nonChristians. We all know nonbelievers who exhibit more gentleness or
patience than many Christians. If people can have the “fruit of the Spirit” apart from the Spirit, how can we determine our spiritual growth in this manner?
There is a qualitativ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virtues of love, joy, peace, patience, etc., engendered in us by the Holy Spirit and those exhibited by nonbelievers. Nonbelievers operate from motives that are ultimately selfish. But when believers exhibit the fruit of the Spirit, they are exhibiting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ultimately directed toward God and others. Being filled with the Spirit means that one’s life is controlled by the Holy Spirit; nonbelievers can only exhibit these spiritual virtues to the extent of human ability.

Paul lists the fruit of the Spirit in his letter to the Galatians: “The fruit of the Spirit is love, joy, peace, longsuffering, kindness, goodness, faithfulness, gentleness, self-control” (Galatians 5:22-23). These virtues are to characterize the Christian life. If we are filled with the Spirit, we will exhibit the fruit of the Spirit. But, of course, this takes time. These are not superficial character adjustments that happen overnight. They involve a reshaping of the innermost dispositions of the heart, which is a lifelong process of sanctification by the Spirit.

Summary 1. We tend to neglect the study of the fruit of the Spirit because: (1) we are preoccupied with externals; (2) we are preoccupied with spiritual gifts; and (3) we recognize that many nonbelievers exhibit the spiritual virtues better than Christians. 2. It is easier to measure spirituality by externals than by the fruit of the Spirit. 3. We can have spiritual gifts and still be immature. 4. There is a qualitativ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esence of the spiritual virtues in nonbelievers and believers. With nonbelievers, it is merely human effort. With Christians, it is God the Holy Spirit producing spiritual fruit in measure beyond mere human ability.

Biblical passages for reflection: Romans 12:1-21 1 Corinthians 12:1-14:40 Galatians 5:19-26 Ephesians 4: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