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國度的權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國度的權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03-08


基督的學校-02  認識基督與認識自己,神國度的權能統治大自然

講員:唐興

基督的學校-02  認識基督與認識自己神國度的權能統治大自然
The School of Christ-01  The Principles of Being Christ’s Disciples
爾灣聖徒改革宗長老會2/11/2018主日信息
馬太福音 Matthew 8:23-27

A.    前言:

自然神論。我們相信只要是基督徒都相信神的存在。不相信神存在就不可能成為基督徒,因為這是作為基督徒的必要條件。但是,不一定每一個基督徒都對神有一種共同的認識。也就是說,這個神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神?祂是一位創造萬物的神,但是在祂創造了萬物之後,祂是否還繼續掌管著祂所創造的一切?祂若是掌管一切,那麼為什麼還會有疾病、痛苦、自然災害、戰爭…等等。

因此,教會歷史中有許多基督徒,雖然相信神的存在,但是卻認為神在創造萬物之後,沒有繼續管理、統治所有發生的事。神就好像是一位鐘錶匠,把祂所創造的世界,像鐘錶一樣上緊了發條之後,這個世界就開始按照祂設定的自然定律運轉,神不再介入其中。神學家把這種不正確的看法稱為:「自然神論」(Deism)。自然神論認為神是一種超自然的概念;神不是具有位格的神,神不是與人有親密交往關係的神。

許多基督徒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認為撒但今天仍然是這個世界的王,所以神必須在某個時候介入,才能扭轉局勢,轉變自然災害,疾病,痛苦和戰爭,等等。

因此就會把今天的經文解讀為風暴海浪是神無法控制的自然現象。但是,只要基督徒有信心禱告,神就會介入撒但對自然界的掌控,把基督徒從苦難中拯救出來。若是信心不夠,神就可能不會扭轉環境。或者神沒有能力掌控所要發生事。(這不是經文正確的解釋)

我們知道聖經不是這樣教導的(徒17:26-28;箴16:920:2419:21;耶10:23;雅4:13-15)。聖經告訴我們:即使神容許撒但掌管世界,撒但還是在神的統治掌控之下。一切所發生的事,都出於神全權的旨意,包括疾病、痛苦和自然界的災難。並且萬有都在這個更新的過程中,萬有都是為了基督、為要成就神的國度(西1:16)。

國度的權柄。馬太記錄了耶穌作為神國度的君王,醫病趕鬼、平息風暴,這啟示我們:基督的國度在地上正式開始建立了。神的國度進入終極完成的階段。神的國度就是神掌權的地方:登山寶訓啟示我們,基督的國度如何在人的心中掌權(7:29 說,耶穌「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醫病趕鬼的神蹟啟示我們:基督的權能實際上勝過撒但的權勢(今天經文的結尾,眾人都稀奇耶穌的能力,說:這是怎樣的人?)。

門徒訓練。馬太在這一段經文中,除了要啟示基督話語的權柄,和基督國度的擴展之外,也教導我們基督如何把登山寶訓的祝福,實際地成就在祂的門徒和祂每一個百姓身上 。在這個祝福成就的實際經歷過程中,基督與祂的百姓建立了親密的個人的關係(聖經中的「認識/知道」是指一種最親密的關係)。我們稱這樣的門徒訓練過程是:「基督的學校」。基督的學校包括了兩個不可分開、不可或缺的部分:真理的教導和生活的應用。

經文背景。前面的經文描述了耶穌藉著與兩個要跟隨祂的人之對話,啟示出作門徒、作基督徒的兩個主要的、基本的原則:「否定自我」(捨己)和「離棄世界」。我們若是仔細思想登山寶訓的教導就會發現,事實上這兩個原則是貫穿其中的。登上寶訓包含了六個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論述:論動怒,論姦淫,論休妻,論起誓,論報復,論愛仇敵。這些教導的背後都是在闡釋「否定自我」的原則。四個與神有關的論述;其中三個與敬拜有關:論施捨,禱告,禁食;一個與神和偶像有關:從天上的財寶,心裡的光,到神和瑪門。這些教導,其實就是「離棄世界」的原則。

前面的經文,耶穌藉著與兩個要跟從耶穌的人的談話,教導了這兩個原則。今天的經文描述了主耶穌的權柄勝過大自然的力量:27節,眾人都稀奇,說:「這是怎樣的人?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我們若是順著前面經文的思路,從基督的學校,基督教導訓練門徒的角度來看,這段經文是描述:耶穌彰顯祂的大能,統治大自然,來教導祂的門徒。

 B.     中心思想:進入基督的學校,認識基督、認識自己。

主耶穌在這裡主要是要教導門徒認識祂,認識祂的權柄和能力會勝過大自然,勝過撒但的權勢。祂也是在真實的經歷中教導門徒「認識基督」和「認識自己」。這是兩個不可分開的真理和經歷(脫下舊人,穿上新人),這是基督徒稱義成聖所必須的:對真理的認識、對自己的認識;不認識基督就不會認識自己,不認識自己就不認識基督。

 C.     經文解釋:

 1-場景的改變:救主的引領。23 耶穌上了船,門徒跟著他。

 1a-事件的本身。這裏的門徒至少包括了西門彼得,和他的弟兄安德烈,以及雅各和約翰(太4:18-22)。他們都是以打魚為生,熟悉加利利海情況的職業漁夫。他們跟著從內陸來的、作木匠的耶穌上了船。當時的漁船(若是與當地發現的古物一樣)大約有8米長,2米多寬,可以坐13個人。根據馬可福音對此事件的敘述(可4:35-41),當時不只一條船,還有其他同行的船。

 1-b-經文的意思。馬太在這前面和今天的經文中的特殊編排,與馬可和路加福音有所不同,他特別強調門徒的跟從。特別是今天的經文,馬太用了最簡潔的文字,描述耶穌在前,門徒在後跟隨祂上船。馬可說是「門徒把耶穌一同帶去」(可4:36);路加說 「耶穌和門徒上了船」(路8:22)。馬太仔細的用字和安排,似乎說明這是門徒跟從耶穌的經歷:耶穌把門徒帶入經歷中學習作門徒。

 1c-福音的原則。馬太凸顯耶穌的引領,和門徒的跟隨,進入經歷中的學習。這可以延伸到普遍一致的福音原則:「聖靈的引導」。我們在以前的許多信息中也提到過這個寶貴的真理。雲柱火柱引導以色列人進入曠野受試驗;聖靈引導基督進入曠野受試驗;這裡基督引導祂的門徒上船,接受信心的試驗。同樣地,今天我們的遭遇也是基督藉著聖靈引領我們進入的。我們如何看我們生活中的遭遇,與我們對福音的認識,與我們對基督的認識有關。

 2-進入遭遇中:奇妙的安排。24 海裏忽然起了暴風,甚至船被波浪掩蓋;耶穌卻睡著了。

 2a-事件的本身。當耶穌引導門徒到了船上,這時候已經是晚上了。 加利利海比海平面要低(低於636呎),使得從附近高山來的風,會突然成為向下的氣流,這往往會造成高達七呎高的浪潮。吃水淺的小船,很容易就會被打翻。

 2b-經文的意思。經文一開始就用了馬太慣用的字:「看哪」!表示奇特的事情要發生了。馬太沒有用「風暴」這個字。他用的是「震動」[σεισμ??]。新約出現14次,8次都是講到末世時候地的震動(啟6:128:511:1311:1916:18,太24:7,可13:8,路21:10)——海裡起了大震動,甚至船被波浪掩蓋。小小的船隻,被大浪掩蓋。這個環境使所有當時跟隨耶穌的人,立刻進入一個面對死亡的情況。人無法在水中生存,即使是游泳好手在大浪的海中,也是會被海水吞沒的。被水吞沒,就如同被埋葬。聖經許多地方都用水作為死亡威脅的描述:約拿在魚腹中三天三夜,被耶穌用來比喻祂自己經歷死亡;詩篇69:1-2,大衛向主禱告:「15 求你不容大水漫過我,不容深淵吞滅我,不容坑坎在我以上合口。」

耶穌卻睡著了。希臘原文直譯:祂自己卻睡了。  在此面對死亡的經歷中,耶穌居然自己睡著了(馬可說祂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這是令門徒匪夷所思的事!門徒在遭遇中是單獨面對的經歷,因為耶穌自己卻睡了。

 2c-認識基督的神人二性。耶穌在這裡讓我們看到祂的人性和我們一樣,祂也會累,為了我們的罪來到地上工作。但是我們也看到祂人性的美麗:完全順服父的旨意,祂完全順服天父的安排,祂內心是完全平靜的。馬太亨利(Matthew Henry)說這是一種聖潔的寧靜(holy serenity),不受外面風浪的影響。 祂的神性卻是無所不在的,一切所發生的事都是神的安排,包括風浪淹沒船隻。加爾文說,這一切都是神奧秘的護理:風浪和耶穌的睡著。 也就是說:耶穌睡著了,不表示祂無法控制一切發生的事,這是因為祂的神性。

 2d-福音的原則。主耶穌沒有引導門徒進入風和日麗、風光明媚的環境下去認識基督、認識自己。祂把祂的百姓帶到一個環境和遭遇中,祂藉著各樣的環境,使祂的百姓認識祂、也認識自己。這是一個普遍的原則:聖靈總是把我們帶到一個真實的生活遭遇中(也許不一定是面對死亡的遭遇)去認識基督、認識自己。因此,進入基督的學校必須知道我們的遭遇是基督的引領,一直到我們認識到基督是神的同在:以馬內利為止。

 3-門徒的呼求:彰顯真本相。25 門徒來叫醒了他,說:「主啊,救我們,我們喪命啦!」

 3a-事件的本身。門徒熟悉在加利利捕魚,在他們最熟悉的生活環境中,他們知道暴風和海浪無情的力量,他們面臨死亡的威脅,他們害怕了。 耶穌引導他們進入環境中,彰顯他們內心深處的本相。這不是為了負面的定罪,而是正面的教導和光照。

 3b-經文的意思。他們發現自己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毫無能力。被情況驅使,他們來到主面前祈求:「主啊,救我們,我們喪命啦!(我們要滅亡了)」。他們相信他們的主會拯救他們。當然,門徒在這裡只是求肉身生命的拯救,他們對基督的救贖計劃還不是很清楚。在他們更清楚基督和基督的工作的時候,他們就會從基督救贖的計劃來看自己的生命和死亡。他們就會理解自己肉身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了。

14:8節,說「7 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8 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

 3c-福音的原則。疾病、痛苦、死亡都告訴我們人類的罪所產生的結果。身體的朽壞和死亡是我們每一個人必須面對的。身體的朽壞和死亡是罪的咒詛,同時也是屬靈的死和與神隔絕的結果。惟有基督具有權柄和能力,除去咒詛,賜下新的生命。基督的學校要教導的,就是關於生命和死亡的真理。加爾文說:「因此,讓我們學習,無論什麼時候,發生任何困難的遭遇中,主都是在試驗我們的信心。如果憂傷高漲幾乎掩蓋了我們,讓我們相信神這樣做,是用同樣的設計來操練我們的忍耐,或藉著這種方式把我們隱藏的軟弱帶到光下;我們看到,當使徒們被浪掩蓋的時候,他們以前是隱藏的軟弱,就被顯露出來了。」

 4-耶穌的回答:經歷認識自己。26 耶穌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膽怯呢?」於是起來,斥責風和海,風和海就大大地平靜了。

 4a-事件的本身。耶穌醒來,不但沒有安慰他們,反而責備他們。耶穌要他們認識自己的信心, 耶穌要他們認識自己。於是祂起來,斥責風和海,風和海就大大地平靜了。祂彰顯了祂話語的權柄,勝過大自然,也把門徒生命的威脅解除了。

 4b- 經文的意義。耶穌為什麼要責備門徒呢?加爾文指出,「耶穌不是因為他們害怕才責備他們,而是因為他們膽怯。馬可用「如此膽怯」來形容,表示他們的警報超過了尋常的界線。另外,主耶穌用信心和膽怯作對比,因此是講到過度的害怕,使得他們不但沒有操練他們的信心,反而把信心拋諸腦海之外了。不是每一種害怕都與信心相對。很明顯地,當我們想到:我們若是不害怕任何事,一種懶散的、世俗的安全感就會偷偷地佔據我們;信心就變得毫無生氣了,不想禱告,對神的認識也漸漸消失了…因此,我們看到,害怕會使信心醒過來。害怕本身並沒有錯,除非超過了限度。過度的害怕,攪擾削弱信心的鎮靜沈著,信心是安息在神的話上。」

他又說:「基督徒從來都不會控制自己到一個地步,使得他們的信心不受傷害,他們的懼怕幾乎總是帶著罪的。」 這是基督學校的必修課:認識自己。要認識的不僅是罪行,更是罪性的問題(羅7章)。

 4c-認識基督。基督的神性並沒有因為祂人性的疲憊睡著了而受到壓制。耶穌彰顯祂話語的權柄,控制大自然。馬太的用詞使我們想到舊約聖經中神控制風浪的經文:詩篇89:8-9說,「9 你管轄海的狂傲;波浪翻騰,你就使它平靜了。」這裡是描寫神勝過仇敵的權勢。詩篇107:23-30,說:「因祂一吩咐,狂風就起來,海中的波浪也揚起…祂使狂風止息,波浪就平靜…但願人因耶和華的慈愛和祂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稱讚祂。願他們在民的會中尊崇祂,在長老的位上讚美祂!」這裡是描述神把人帶到風浪中,試驗他們,並使人在真實經歷中認識神的能力和拯救(與門徒的遭遇非常類似):1)基督是那一位施行奇事控制大自然的耶和華(參:伯38:8-11);2)基督是那一位勝過仇敵撒但的耶和華。

 4d-福音的原則。在基督的學校,學習在負面遭遇中思想神永恆的救恩:為什麼主把我帶到這樣的遭遇中?我內心的攪擾到底顯露了什麼罪性?主是否在教導我認識自己,學習否定自我,不要愛這個世界?我是否在遭遇中順服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呢?

 5-眾人的反應:經歷認識主。27 眾人希奇,說:「這是怎樣的人?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

5a-事件的本身。馬太在27節,描述了當時經歷耶穌平息風浪的神蹟的人的反應。這些在船上的人,在驚慌懼怕中,看到耶穌責備門徒、斥責風浪。他們感到人居然可以控制風和海是稀奇的事。

 5b-經文的意義。馬太在這裡沒有用門徒,用了「眾人/人們/人類」[?νθρωπο?]anthropos)這個字,特別刻意地把耶穌和旁邊的人(包括門徒)做一個區分,因為祂的所行超乎人類,凸顯耶穌的神性和完美的人性。並且這些人必須認識到祂的權柄,祂所行的神蹟證明祂是舊約的耶和華,祂具有控制大自然的風和水這些屬於神本身的特權。

 5c-認識基督。 門徒在這時候對耶穌的神性的認識,在這個階段就限於他們所發出的讚嘆。耶穌會繼續帶領他們認識自己,認識基督。到了14:33,他們說:「你真是神的兒子」;16:16節,彼得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對基督的認識是漸漸增長的。

 5d-福音的原則。在門徒面對死亡、卻蒙耶穌拯救的經歷,象徵了耶穌把門徒從永恆的死亡中拯救出來。耶穌不但把他們從身體的死亡中拯救出來,祂更把他們從屬靈的死亡中拯救出來。耶穌拯救我們,與祂自己的受死和復活是不可分割的。為了我們的緣故,祂蒙受死亡和與神隔絕的痛苦。是祂勝過了死亡的權勢,得著了永生。不但是祂自己得著永生,那些信祂的人,也就是我們,也在祂裡面得著了永生。這個新的生命在祂不斷的帶領下,越來越認識祂,也越來越認識自己;使我們有能力按照福音的原則回應祂的恩典:否定自我,捨棄世界。


禱告:

錄音檔下載:

更多講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