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耶利米哀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耶利米哀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09-26

 
 
聖經詞條:耶利米哀歌的神學
Theology of Lamentations

誠之摘自 證主《聖經神學詞典》
https://yimawusi.net/2021/08/25/theology-of-lamentations/
 
耶利米哀歌是作者的一篇獨白。當中雖有提及神,但神卻沒有親自說話。除了最後那章之外,本書的結構是一組離合詩(acrostics,中、英譯文均難以反映此文體)。至於它的體裁,則屬一首哀歌。某些傳統的觀念──例如罪與罰的關係──在本書隨處可尋。背景是耶路撒冷被毀的歷史危機。那位獨白者,既目睹悲劇的發生,本身亦是災難的受害人。神是出現在整篇獨白的主要人物;對於有分牽涉在過程當中的人──例如巴比倫人(沒有指名道姓)和以東人──作者亦表達了他的看法。在表達方式方面,作者加入了不少比喻的說法。只要留意本書的形式、體裁、表達的傳統觀念、處境和人物,便是尋索本書神學的最佳方法。
 
痛苦的哀聲
 
作者在本書所表達的,基本上是屬於今世的看法。作者赤裸裸地面對耶路撒冷如今遭到巴比倫人蹂躪(主前587年),以及百姓被擄的悲慘現實(一3,二8-9)。百姓受盡屈辱,陷於極度困境中(一1-21上,五1-18)。巨大的苦難和痛苦的哀號便成了本書的主題(參三1-20)。作者透過詩體而不是散文的形式來抒發他的哀嘆。全書採用了輓歌的語調(一、二、四章)。在全書五章中,有四章用希伯來字母以離合詩的形式寫成,作者也許是想藉此來盡情表達他的哀傷。那用以形容苦痛的措辭和比喻,是非常活現鮮明和有血有肉的。那個先前充滿自豪的城市,如今竟如寡婦,又如王后成了奴僕(一1)。那強調這城和聖殿是固若金湯的「錫安神學」(詩四十八,一三二13;耶七4),已被證實是一堆空話。昔日那充滿喜樂、佳餚、財寶和繁榮的美好日子,已經去而不返(一7,三17)。昔日儀表出眾和服飾華麗的貴冑,現在的面貌比煤炭更黑,而且還骨瘦如柴(四8;參一6)。婦女被玷污(五11),兒童哭求食物(二12);無人去安慰錫安(一17)。作者毫不掩飾地描述殘酷的現實。他既沒有抑壓自己的哀聲,也沒有歪曲事實,雖然他所寫的內容會引來人對神產生一大堆疑問。正如我們在約伯的例子中所見,人必須透過言語來表達哀傷,才能對創傷的心靈產生治療的作用。
 
作者在痛苦之中向神說話,因為他知道神垂顧受苦的人。於是,他首先要讓神看見他的哀傷。他繪形繪聲地描述財物的被毀,強調名副其實地盡失所有,以及意志的極度消沉──讓神看個清楚!饑荒成為焦點(二20,四10),這也許是因為在傳統上,神總是藉著饑荒來成就祂的旨意(創十二10;路得記;耶十四章)。作者在苦難之中,不忘呼求神的醫治和復興(五21-22)。
 
積極干預的神
 
一首接一首的詩除了描述實況之外,亦代表了作者對與當前情勢有關的傳統觀念加以分析。這傳統觀念包括犯罪與苦難之間的關係。成書日期很可能早於本書的約伯記,已經清楚指出一切苦難皆是犯罪的報應,這理論實在過於簡化。不過,自從人類在伊甸園犯罪之後,便知道犯罪會帶來懲罰。
 
作者在本書一開始,便清楚指出罪與苦難之間的關係:「因耶和華為她許多的罪過使她受苦」(一5)。罪造成了關係的破裂。按照比喻的講法,以色列已經被繫上重軛,以致她的力量逐漸衰敗(一14)。她在苦難中訴說神「使他轉離正路,將〔他〕撕碎,使〔他〕淒涼」(三11)。以色列以傳統的觀念來解釋她的處境:「我們犯罪背逆……殘害和毀滅,都臨近我們」(三4247)。全部五首詩均認定犯罪是導致災禍的原因(一8,二14,三42,四13,五7)。
 
儘管她的罪無可赦免,但是,從另一個傳統來理解卻可能更為恰當,那就是先知應有的事奉。眾領袖都要負上罪責(四12-13)。以色列的傷口如今之所以大如海,全因為眾先知沒有揭露她的罪行,以致她不能避開被擄的惡運(二14)。在背後支持這指控的理據,乃在於神要先知履行的其中一項任務,就是要指出社會中的各種罪狀(參耶七1-15)。二章14節提到說虛假神諭的先知,很可能是向罪人宣告平安,以及曾經與耶利米激烈辯論的那些先知(二十三16-18)。
 
另一個在耶利米哀歌顯示的傳統思想,就是神會攻擊祂的百姓。以賽亞曾經簡潔地指出:「他〔神〕就轉作他們的仇敵,親自攻擊他們。」(六十三10;參民十四39-45)「主如仇敵」這句話(二5),正是本書作者發出的共鳴;它只是在另一層面解釋主前587年的悲劇。禍患至終是出於神的作為(三38)。神使祂的居所如荒廢的庭園;祂又毀壞祂的聚會之處(二617;參一12,二1,三1)。
 
神是統治者(五19),亦是救主,故此,人因著相信神的信實而常存得救的盼望。咒詛仇敵(一21-22,三59-66,四21-22)和發出悔改的禱告(三40-41),兩者都是心存盼望的表現。
 
公義、憤怒和憐憫的神
 
一般認為神的屬性既使人畏懼,又使人樂於親近。本書肯定神的公義(一18)。然而,鑑於百姓的罪惡,本書論到神發怒的經文便較論及祂公義的經文多。發怒正是公義的神之正常反應。每一組離合詩──尤其是第二組──都有提到神的發怒(一12,二12342122,三43,四11)。若用比喻的說法,神倒出的憤怒就如火(二4;參四11),以致猶大的保障被傾覆(二2),君王和祭司遭到唾棄(二6),老老少少都死於刀下(二21)。耶利米和在他之前的眾先知都警告過以色列,當神發怒的時候,將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三十23-24;摩一3-561011)。
 
對於神的憤怒和神的憐憫這兩者之間似乎出現的分歧,聖經作者沒有嘗試作出任何調協;事實上,兩者皆是神的屬性,沒有主次之分。傳統對神的看法,都認定祂是全然憐憫和溫柔的,卻堅持要公正地施予懲罰。那粗略地可算為本書核心部分的第三首離合詩,其主要部分是描述神的信實極其廣大和不斷更新(三23)。前兩首離合詩所築起的情緒洪流,如今被正確的神學所控制。神的憐憫和慈愛永不斷絕(三2232)。神基本上不願意使人憂傷(三33)。神是滿有憐憫這個信念,為這個陷於痛苦中的城、其中的居民和被擄者帶來了一絲的盼望(三21)。
 
彷彿遙不可及的神
 
本書充滿了哀歌的色彩──無論是個人的哀嚎(三章),或是群體的哀歌(五章)。哀歌的要旨主要是向神抱怨,但形式則可以有別(參詩六、十三篇)。耶利米哀歌所抱怨的事情,基本上是神好像不見了、無人可以來到祂面前,甚至感到遭神離棄。比喻又再一次派上用場。神用黑雲遮蔽自己,以致「禱告不得透入」(三44)。
 
然而,我們卻要繼續禱告。正如摩西不單提出懇求,更力陳各種理由求神答允(出三十二11-14),因此,作者在這裏藉著指出仇敵對他的辱罵和攻擊,來「激發」神為他申冤(三61-63)。另一個「刺激」是指出受害者的完全無助和身心所遭受的痛苦(一20;參摩七2)。最後還有一個,就是重提神從前曾施予援手:神曾經臨近和使人得以安心(三55-57)。抱怨的基礎,在於認識神始終是神──即使人感到神好像不見了,祂始終關心遭遇困苦的人,正如在出埃及所經歷的一樣,只要向神呼求,神就會施行拯救。因此,作者不斷呼喊神:「求你觀看」(一911,三63,五19-21)。最終,神總會垂聽。
 
Elmer A. Martens
 
另參:「耶利米書的神學」;「以色列」。
 
參考書目:
 

B. Albrektson, Studies in the Text and Theology of the Book of Lamentations; R. B. Chisholm, Jr., A Biblical Theology of the Old Testament, pp. 359-63; N. K. Gottwald, Studies in the Book of Lamentations; B. Johnson, ZAW 97/1 (1985): 58-73.

 

耶利米哀歌簡介(環聖新譯本)
Introduction to Lamentations
誠之摘自環球聖經公會《聖經新譯本》
https://yimawusi.net/2021/08/24/introduction-to-lamentations/
 
一、書名
 
  本書名字始自《七十士譯本》,日後的拉丁文《武加大譯本》,以及其他語文的譯本也沿用這名字。
 
二、作者與日期
 
  作者:耶利米。寫作日期:約主前580年。
 
三、內容剖析
 
  本書的結構十分巧妙精密,首四章都是離合詩(acrostic),即每章都是按照希伯來文二十二個字母次序開始每節的第一個字母,第三章則每三節都重複同一個字母,所以合共六十六節。耶利米在猶大亡國前後擔任先知,以親臨其境的悲痛經驗,用離合詩來憑吊亡國的悲痛。全書分為五段,現分述如下:
 
  (一)耶路撒冷的外觀:被滅後的悲痛
 
  第一章共二十二節,分為兩大段,各有十一節,都以修辭的問題開始(1:112)。首段記錄城陷的史實,末段論述城陷的意義。這章先描繪耶路撒冷的災難,步步漸進,直到被擄、饑荒,達到高潮,最後闡述他們被擄是因耶和華發怒的日子來臨(1:21)。原來從外觀看,耶路撒冷之所以被毀滅是因為神發烈怒,降火毀滅聖城,使聖城絆跌、愁煩、被綁、氣力衰弱(1:13~15)。這章為下一章鋪路:罪帶來苦難,因為犯罪招惹公義的神忿怒。
 
  (二)耶路撒冷的內觀:神因罪忿怒
 
  在第二章,先知的視野從耶路撒冷外觀,轉到城裏來,闡述這城被滅的原因。本章也可分成兩大段,首段敘述史實,先從神的忿怒說起(2:1),描繪耶和華所滅的,包括人民、國家、首領、宮殿、君王、祭司、祭壇、聖殿、城牆、長老、處女、孩童、吃奶的等,悲哀之情節節高升,在第11節以饑荒為高潮。末段解釋以色列為何成為耶和華的仇敵(2:57):因為假先知的異象(2:14),以致耶和華作成祂定意去作的(2:17)。先知更呼籲讀者為這城禱告(2:19),因為城中所有人,全都被耶和華忿怒日子的氣氛籠罩(2:20~22)。
 
  (三)耶路撒冷的上觀:苦難中的盼望
 
  作者以第一身代替全以色列民,從耶路撒冷往上看,尋求聖城在苦難中的盼望。第三章121節論苦難,第2239節論希望,第4051節記載先知為國家祈求,第5266節記述先知為自己祈求。全詩從困惑的深夜(3:1~18)到希望的黎明(3:19~21),更發展到烈日當空(3:22~40)。因為神的慈愛燃亮了先知信心的火把後,就再回到黃昏的暮色(3:40~42),最後又進入苦難的黑夜(3:43~66)。這時正好是全書的核心,在第一、二章描述聖城的苦難越來越嚴重,到這章可說是如同火山爆發,達到頂點;但因為耶和華永不斷絕的慈愛(3:21~23),流淚先知激盪的情懷才逐漸平靜,預備讀者進入第四、五章。
 
  (四)耶路撒冷的全觀:罪惡使城黯淡
 
  第四章又可分為兩大段,首段(4:1~12)描繪聖城荒涼的情況,如飢餓,及聖城黯淡的原因:“我黎民的罪孽比所多瑪的罪惡更大”(4:6),招惹神震怒(4:11)。末段(4:13~22)解釋聖城荒涼黯淡的緣由:君王和居民不信巴比倫能進聖城(4:12),先知和祭司以血污穢聖城(4:13~15),全國仰望不能救他們的人間帝國:埃及(4:17)。最後,神的烈怒從錫安轉向以東,闡述公義的神統管全地:聖城犯罪受責罰,仇敵的兇暴惡行自然也在審判之列。
 
  (五)耶路撒冷的前觀:禱告帶來盼望
 
  全書唯獨第五章不是離合詩。它記載先知目睹自己預言、但不願見到的情景:聖城淪陷(5:14~15)。流淚先知耶利米撫摩著聖民被擄後留下的斷壁殘垣(5:18),無力回顧聖城所受的凌辱(5:1~3),以禱告將聖城將來的盼望放在坐寶座的神手中:“耶和華啊,你永遠坐著為王;你的寶座代代長存。你為甚麼永遠忘記我們?為甚麼長久離棄我們?耶和華啊!除非你真的棄絕我們,你向我們所發的怒氣難收,不然,求你使我們歸向你,好使我們回轉過來;求更新我們的日子,像古時一樣。”(5.19~22
 
四、與新約的關係
 
  聖民慘遭敵蹂躏,飽受亡國之痛,耶利米先知在哀歌中引導他們將盼望放在耶和華身上,要他們確信祂的慈愛永不斷絕,祂的憐憫永不止息(3:22),祂不會永遠丟棄人(3:31)。新約時,保羅眼見世人被罪捆綁、蹂躏,飽受罪惡、死亡之苦,他通過福音引導他們寄望於神,使他們靠著聖靈的大能滿有喜樂、平安和盼望(羅15:12~13)。
 
五、大綱
 
  A 耶路撒冷的外觀:被滅後的悲痛(1章)
  B 耶路撒冷的內觀:神因罪忿怒(2章)
  C 耶路撒冷的上觀:苦難中的盼望(3章)
  D 耶路撒冷的全觀:罪惡使城黯淡(4章)
  E 耶路撒冷的前觀:禱告帶來盼望(5章)
 
六、讀經提示
 
  (一)全書如何描繪耶路撒冷城淪亡的慘況,這令你對犯罪的後果有甚麼提醒?
  (二)從全書的大綱,你看到軟弱信徒可以如何走出靈性低迷的情況?
  (三)本書幫助你了解神哪些屬性?
 
Lamentations
 
Introduction
 
The book of Lamentations is made up of five poems, each an expression of grief over the fall of Jerusalem. Like a eulogy at a funeral, these laments are intended to mourn a loss—in this case, the loss of a nation. The latter half of chapter 3 implies that the purpose behind Lamentations’ graphic depictions of sorrow and suffering was to produce hope in the God whose compassion is “new every morning” (v. 23) and whose faithfulness is great even to a people who have been condemned for their own unfaithfulness. Lamentations was probably written shortly after Jerusalem’s fall in 586 B.C. The author, while not identified in the book itself, may be the prophet Jeremiah, who was said to have “uttered a lament for Josiah” (2 Chron. 35:25).

2017-11-15

研经日课耶利米哀歌


耶利米哀歌Lamentations

 引言

耶利米哀歌包括五首诗歌或哀歌,以犹大和耶路撒冷被围与城被毁的悲哀为主题。追溯这些灾祸的原因乃由于百姓的罪招致上帝的惩罚。这些诗歌包括认罪,表明信心和盼望,以及求上帝复施恩宠的祷告。

从七十士译本那时的传统就已经把这些诗歌的来源归诸于耶利米。然而,在希伯来文圣经中,本书是不具名的,而且非置于「诸先知书」之列,而是列于所谓「圣卷」之中。这卷书当然与耶利米有极密切的关系。14章似乎是耶路撒冷陷落时目击者之作;如果不是出自耶利米自己的手笔,极可能就是他的一个或多个同工的作品,如巴录。第5章的日期大概是属于稍后的时期。

这些诗歌是依照希伯来文字顺序为开首字母的体裁写成的。124章,每一节都依次使用不同的希伯来文字母开始,从始至终都是如此。3章的诗歌则依次分为21组,每组3节,每节都用同一字母开始。5章就不再按照字母顺序的体裁。这种依字母顺序的写法,部分原因有助于记忆。但似乎也是要把认罪和悲伤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

纲要

1 耶路撒冷深切的愁苦和痛悔认罪
2 一切都是上帝照着祂的话而行。在祷告中寻求祂。
3 作者替本国在上帝面前倾吐自己的悲哀,并亲自等待耶和华,恳切祈求拯救。
4 被围时的惨状。众先知众祭司之罪过。耶路撒冷城的陷落。
5 描述国家所受的苦难,认罪,并祈求拯救的祷告。


Study 1
Lamentation 1

1-11节描写立约之民如同一个寡妇。本章的下半部是这个凄凉的寡妇自己的哀悼。

1. 耶路撒冷所饮的苦杯是由哪些成分调成的呢?例如孤单、剥夺、倒运等。试把那些成分列成一表。耶路撒冷怎样并怎会遭遇如此下场?特别参阅5891214171820节;并比较来1029-31;利2627-33

2. 在这诉苦中你发现有任何愤恨的语调吗?「认识悲剧本是可避免的,就更加增悲剧的意味。」本章中有什么态度是值得称赞的呢?注意18节,并比较诗5134;但96-8;罗34-6

注:
1. 2节。「亲爱的……朋友」:就是她想和他们结盟的邻邦。比较耶3014
2. 6节。「她的首领……」:比较耶3945


Study 2
 Lamentation 2

1-9节特别论及犹大和耶路撒冷建筑物的遭到破坏,而本章其余各节则论及各阶层人士所受的苦。
1. 试设想这里所描绘的荒凉的情景和百姓忧患的深重。比较11234节怎样论及上帝的「右手」?把这段经文与出15612;诗63813910作一对比。
2. 在本章中有什么证据暗示惩罚所带来的灾祸已得到所预期的一种效果?比较代下71314。我们作为上帝的儿女,对祂的管教是否敏感,就像我们本来应该的呢?

注:
1. 2节。「住处」:就是乡居,以与「保障」作对比。
2. 4节。「帐棚」在这里是城邑。
3. 6节上是指圣殿。「祂拆毁祂的会幕,像拆毁园中的茅屋一样」(Gottwald 译法)。
4. 22节上。上帝非但不是召集敬拜祂的人来守节,却把「四围的惊吓」都招聚了来,好使祂的百姓无一人逃脱。比较赛2821


Study 3
Lamentation 3

1. 1-20节中,诗人替群众发言,「在主面前倾心如水」(219)。注意21节从短音调转为长音调的变化。这是什么缘故呢?在诗篇421-5731617a里面,诗人们的经历是否提供了线索?

2. 试思考出现在22-42节这里的一段经文,对上帝怜悯的确信作出这样崇高的表达是多么值得注意。在这些经节中,把上帝性格的哪几方面特别加以强调,在受苦或受责罚时,我们心思和心灵的态度应当怎样?比较珥212-14。为什么人在受责罚时,诉苦和抱怨都是愚蠢而又错误的呢(37-39节)?比较耶519-24;箴193

3. 43-54节中,诗人再次替百姓在耶和华面前倾心吐意,既已这样做了,便得到力量又再祷告,而且获得了安慰。他怎样做祷告(55-66节)呢?在诗人所处的景况中,有哪些因素会使我们不致太苛刻地谴责这篇求主报复的祷告呢?

注:
1. 20节。经文的另一种版本是:「你必定会记得,并且俯就我」(Gottward译法)。
2. 38节。「祸」(evil)字在这里是按不幸或灾难的意义来用的。比较摩36;赛457
3. 63节。比较伯309


Study 4
Lamentation 4

1. 在本章中特别强调上帝惩罚的严厉。试把其中所说的话列成一表。注意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怎样受到影响?导致这样大的灾难在这里要归咎于什么特别的原因呢?比较耶239-14
2. 17节与耶236373778作一比较;又以20节与诗14634;耶1756作一比较。

注:
1. 6节上。注意在(英文)旁注中的各种不同的形式。(译者按:「罪孽」,在旁注中作:「或作『对……罪孽的刑罚』。」同样,「罪」在旁注中作:「或作『对……罪的刑罚』。」)
2. 20节。指西底家王;比较耶394-7


Study 5
Lamentation 5

1. 你从本章的经文会怎样推断这卷书是耶路撒冷陷落相当时日之后撰写的呢?你会怎样总结该地的光景呢?本章怎样把来1211所说的阐明出来?把百姓目前的意向与他们从前所说的作一对比(耶511121818)。他们依然缺少什么呢1

2. 16节与耶1318作一比较,并把21节与耶3118作一比较。试思考上帝从前藉著耶利米所说的话在这样的时候对百姓具有多大意义。比较约13191429164

注:
9节。这是指百姓冒险去收割的时候,会有旷野的强盗来袭击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