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馬可福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馬可福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01-04

 
馬可福音 1:15 “日期滿了”

誠之譯自:Edwards, J. R. (2002).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rk (pp. 45–48). Grand Rapids, MI; Leicester, England: Eerdmans; Apollos.
https://yimawusi.net/2021/12/03/the-time-is-fulfilled/
 
1:14-15是對耶穌和祂信息的概括,第14節提供了歷史背景,第15節則作出解釋。馬可使用了一個概念來總括耶穌全部的生活和教導,即“神的國”(1:15)。神的國最初來自於以色列人對神是君王的概念(出15:18;參12:12;詩5:2)。作為世界的創造者,上帝被高舉在祂的受造物之上,以威嚴的榮光施行統治,祂嘲諷木頭和石頭的神明,並使列國歸於無有。上帝的統治最初在以色列歷史中體現在出埃及和在西奈山賜下律法的過程,但它將在未來的彌賽亞降臨時得到最高的體現,彌賽亞的統治將迎來上帝永恆的、屬天的統治。
 
耶穌認可了上述對神國度的描述。但對於同時代人對國度的其他概念,祂卻與之分道揚鑣。這一時期的猶太文學,尤其是死海古卷中對“光明之子和黑暗之子”的標準套語的指涉,顯示出當時將人分為兩個族群的傾向,即義人和不義之人。可以預見的是,義人會把順服妥拉(摩西律法)的軛套在自己身上,而不義的人則不會;由於義人的順從,他們可以期待在上帝滅絕惡人之後,在未來會得到回報。根據猶太的主流觀點,神國最終取決於上帝,但它的到來是以人類的公義和順從為前提的,這可以被認為是對此交易的“配比基金”(matching funds)(譯按:指人作了多少義行,上帝就賜下相對等的恩典,一種典型的神人合作觀點)。
 
與這種理解相反,耶穌的教導大膽而創新。祂很少——在馬可福音中從來沒有——說上帝是君王,或祂對以色列或世界擁有主權。相反,祂把進入神的國說成是進入一種新的存有狀態(a new state of being)。神的國不是人類努力的結果,也不是朝向完成的自然演進,更不是與某種宗教觀點或歸屬的不謀而合。作為一個無法破譯和估算的奧秘(4:11),它最好以類比或比喻的方式來談論(4:26, 30)。神國在目前是隱藏的,儘管它正在等候未來前所未有的彰顯,包括權能和榮耀(9:114:2561)。即使它現在是隱藏的,但人們也必須做出接受或拒絕它的決定,而它未來的彰顯會使現今的選擇成為一個緊迫的問題。即使如今還處於一種萌芽的狀態,卻也會有一些驚喜出現。富人和對自己充滿自信的人很難找到入口(10:23-25),而貧窮、卑微的人和外人——甚至孩子——卻都能找到入口(10:14-15)。儘管國度還沒有完全實現,但心靈痛悔和誠心的人已經站在它的門檻上了(12:34)。因此,神的國不僅是耶穌教導的內容(1:15),更是與祂的位格和祂的傳道工作有著最密切的對應,也藉此得到確認。馬可對動詞的選擇似乎加強了國度與耶穌的位格的聯繫,因為在宣佈神的國“近了”(第15節)的時候,馬可使用了一個在《新約》裏經常出現,指的是空間上的靠近,而不是時間上的接近的動詞(Gk. engizein)。在拿撒勒人耶穌身上,神的國有了一個位格性的顯現。
 
“日期滿了”(the time is fulfilled;新譯本:時候到了),馬可將耶穌在加利利的首次亮相所宣告的國度作為歷史的決定性時刻。救恩的曙光,即保羅所說的“時候滿足”(加4:4;弗1:10),是上帝的護理和選擇時機的結果,這個日期(time, 希臘問Kairos)是指關鍵或適當的時刻”(相對於逐步漸進的時間段)。神已經使1:2-3的引文中所代表的預言時間結束,並開啟了歷史的最後階段。耶穌的到來並不是硬推或促銷這個國度。相反,祂耐心地聽從上帝對時候的安排,等待著這一準備已久的有利時機,而祂正是這一時機的預言者。神的kairos的到來要求思想的改變。福音中呈現給人的嶄新的、無與倫比的可能性,要求我們作出獨特的回應。這種反應包含在“悔改”一詞當中(1:15;見1:4對該詞的討論),它要求人作出決定性的改變。
 
與悔改的命令相配合的是“信”的命令。如果說悔改指的是一個人的轉向,那麼相信就是指一個人轉向的目標,即福音。這兩個動詞在希臘語裏都是現在語態的命令,也就是說,它們要求人生活在悔改和相信的狀態之中,而不是一時、短暫的行動。悔改和相信不能只表現在生命的某些方面,而不表現在其他方面;相反,它們要求信徒們完全、徹底的效忠。悔改(Gk. metanoein)被使用在施洗約翰(1:4)、耶穌(1:15)和門徒(6:12)的宣告的總結描述中,在馬可福音裏沒有再次使用。“悔改”和“相信”這兩個動詞的順序表明,相信是以悔改為前提的,並取決於悔改。“相信”在馬可福音中經常出現,包括其詞語和概念,並假設有悔改的行動。 馬可在1:14-15中對耶穌的宣告作了序言性的總結,其框架是根據《舊約》框架的特點,以神的祝福和人的責任來呈現上帝的啟示。上帝的恩典活動激發並要求人做出適當的回應(例如,出19~20章;申29:2-89-15)。同樣地,耶穌所宣揚的,並存在於耶穌身上的福音,可以非凡地概括在一個事實陳述(indicative)裏:神的祝福存在於“神的國”裏,而人的義務則包含在兩個簡單的倫理命令(imperatives)裏,即“悔改”和相信”。

2021-10-08

 
馬可福音簡介(環聖新譯本)
Introduction to Mark

誠之摘自環球聖經公會《聖經新譯本》
https://yimawusi.net/2021/10/04/introduction-to-mark/
 
一、作者
 
  作者:馬可,是彼得屬靈的兒子(彼前5:13),巴拿巴的表弟,曾經跟保羅和巴拿巴同工(徒12:2513:5;西4:10;提後4:11;門24)。
 
二、日期與地點
 
  寫作日期:約主後5060年間。寫作地點:羅馬。
 
三、內容剖析
 
  全書目的是要宣揚福音(1:1),而福音的主角是耶稣基督。「耶穌」是祂的名字,「基督」則是祂的身分。「基督」為希臘文,相等於希伯來文「彌賽亞」,意即「受膏者」。全書展示耶穌是一位怎樣的基督,可分為四大段:
 
  (一)福音的開始
 
  第一段(1:1~13)主要表明耶穌基督降生,應驗舊約有關福音的预言。因為施洗約翰是按著以賽亞先知預言,在曠野為基督預備道路,開始祂的工作。
 
  (二)耶穌在加利利及周圍地區的工作
 
  第二段(1:14~8:26)主要記載耶穌通過所言所行表明祂的身分,人卻不明白。祂一開始傳道,即已充滿權柄,祂呼召門徒,他們立即跟隨(1:14~20)。在典型一天的工作中,可見祂的教訓和醫治都滿有權能(1:21~34);人蜂擁而至反而妨礙祂的工作,所以祂只有遠離城鎮,退到曠野工作(1:35~45)。
 
  耶穌的工作引起經學家和法利賽人不滿,因為耶穌把祂從神領受的權柄展示出來,經學家和法利賽人卻眼瞎不能接受,以致發生衝突。這樣的磨擦,從五次對峙的事件中,可見一斑(2:1~1213~1718~2223~283:1~6)。
 
  跟經學家和法利賽人形成對比的,是大批擁到耶穌那裡求助的群眾(3:7~12),耶穌就在這時呼召了十二門徒協助祂工作(3:13~19)。這並不是說接近耶穌的人就會自然認識耶穌,即使耶穌的親人,也認為祂傳道過分癲狂。他們都是眼瞎的,跟那些經學家和以為祂是靠鬼王趕鬼的,不相伯仲(3:20~35)。
 
  人既是那麼無知,如何能明白耶穌真正的身分呢?啟示誠然是神主動的工作,耶穌行使的主權,通過比喻,把神國的奧祕向那些跟隨祂的門徒啟示出來,向拒絕的人,則隱藏起來(4:1~34)。耶穌的彌賽亞身分的確需要用信心去明白,耶穌不断展示祂的身分,通過勝過風和海(4:35~41)、污鬼(5:1~20)、疾病和死亡(5:21~43)三幕神蹟,分別顯出祂大有權能;無奈,甚至祂的鄉親也因不信而拒絕祂(6:1~6)。
 
  耶穌的工作逐步擴大,祂的名聲更加傳開,但也招致殺機。祂的厄運可以從祂的先鋒施洗約翰的遭遇看見伏線(6:7~29)。話雖如此,耶穌卻不是被動地走上死亡的道路,祂早已通過給五千人和四千人吃飽的神蹟,含蓄地预告要以自己的生命去滿足多人的需要,只是連祂的門徒也不明白,他們需要耶穌像開伯賽大瞎子的眼睛那樣,分階段去開他們屬靈的眼睛(6:32~8:26)。
 
  (三)耶穌往耶路撒冷的路程
 
  第三段(8:27~10:52)主要記載耶穌向門徒顯露祂的基督身分,門徒卻不明白。往耶路撒冷、面對死亡這條路上(注意「路」這字在這段重複出現:8:279:333410:17 [新譯本譯作「行程」]324652),耶穌逐步開啟門徒的屬靈眼睛,讓他們不但認識祂,是「基督」(8:27~30),更是一個受苦的基督(8:31~33),跟從祂的人也必須走受苦的道路(8:34~38)。耶穌三次預言自己受難(8:319:30~3210:32~34),門徒卻屢屢不明白(8:32~339:33~3710:35~41),需要耶穌不断教導,方能像瞎子巴底買一樣,經耶穌開眼後,就能立刻在受苦的路上跟隨耶穌(10:46~52)。
 
  (四)耶穌受難及復活
 
  第四段(11~16章)主要記載耶穌通過被釘及復活,完成最大的使命,作多人的贖價,表明祂是基督。耶穌抵達耶路撒冷後,因為堅持自己有從天而來的權柄,跟猶太領袖決裂,祂也宣告對耶路撒冷及聖殿的懲罰(11~13章)。自此,情勢急轉直下,耶穌猶大出賣,經猶太公會及巡撫彼拉多審訊後,被釘十字架及埋葬(14~15章)。到了星期日清早,馬利亞等婦女本來打算去膏耶穌的屍首,卻發現墓門已開,天使告訴她們。耶穌已經照祂的預言復活了,這個具震撼的消息實在難以置信,所以婦女驚慌之餘,不敢告訴別人(16:1~8)。
 
  整卷福音書在第十六章8節結束(9~20節記載主向門徒顯現,又吩咐他們往普天下傳福音,然後升天。但經版本鑒定,這部分為後人所加,雖然年期很早,但不屬原著),似乎有點突兀,但這結語正好總結全書,說明基督的福音──捨命作多人贖價──不是人能想像,若非祂開人心眼,人豈能相信?
 
四、與舊約的關係
 
  (一)舊約預告將會傳出一個大好消息,就是神的王權會介入,施行拯救及審判 (「傳福音」這動詞,參見賽40:941:2752:761:1;鴻1:15)。本書喜用「福音」這個名詞(1:1148:3513:1014:9),表明耶穌不但是舊約预言的那位傳福音者(1:14),更是福音的內容,因為祂捨命,多人得以被贖(比較10:4514:8~9)。
 
  (二)舊約多次預言神要通過祂的兒子執掌王權,施行公義(詩2:7~8;賽42:1 等),本書清楚指出耶穌基督就是神的愛子(1:11115:39)。
 
五、大綱
 
  A 福音的開始(1:1~13
  B 在加利利及周圍的工作(1:14~8:26
  C 往耶路撒冷的路程(8:27~10:52
  D 災難及復活(11~16章)
 
六、讀經提示
 
  (一) 群眾如何理解耶穌的身分?他們為何不明白或誤解呢?耶穌如何幫助他們明白祂的身分?
 
  (二) 作者如何介绍耶穌的身分?這對你認識耶穌有甚麼新發現?
 
  (三) 試述基督耶穌在本書中所走的路是怎樣的?你身為基督徒,會如何跟隨祂的腳蹤走這條路呢?
 
Mark
Introduction
The Gospel of Mark emphasizes that Jesus is the Christ, the Son of God. Jesus announced the Kingdom of God, healed the sick, and died as a ransom for sinners. In addition to Jesus, Mark features three main groups of people: the disciples, the crowds, and the religious leaders, none of whom understood Jesus. When the time came for Jesus to go to the cross, the religious leaders arrested him, the disciples abandoned him, and the crowds jeered him. Only when he died alone on the cross did a Roman centurion recognize that he was the Son of God. Though the book is anonymous, tradition identifies John Mark (Acts 12:12) as the author. He may have based his Gospel on Peter’s preaching, writing sometime in the 50s or 60s A.D.

 
聖經詞條:馬可福音的神學(Mark, Theology of

誠之摘自證主《聖經神學詞典》
https://yimawusi.net/2021/09/30/theology-of-mark/
 
馬可福音是要叫人藉著認識神兒子耶穌基督的話語和工作,明白神的屬性和作為。馬可福音的神學是以敘事形式寫成的歷史記載。
 
結構
 
施洗約翰作為神應許要差來「為主預備道路」的使者(一2-3),他的工作便是為耶穌的事奉揭開了序幕。耶穌以神兒子的獨特身分,成就了舊約預言大衛後裔將要作彌賽亞君王的應許;耶穌作為基督的事奉,就是「福音」(一111)。
 
馬可筆下的耶穌,充滿了神藉著聖靈所賜的能力(一8-10),四處宣講神的福音(一14)。耶穌宣告神的國近了,勸人當悔改信福音(一15)。
 
耶穌首先在加利利開始祂作為彌賽亞的事奉(一16至八26),祂在那裏呼召門徒、滿有權柄地教訓人、治病、趕走污鬼,還自稱是人子。然後,焦點便轉移到耶路撒冷(八27至十六8),祂在那裏受苦、受死,神使祂從死人中復活,作「多人的贖價」(十45)。
 
舊約的應許
 
比對於馬太福音把耶穌的位格和事奉──從祂降生以至受死──都從應驗舊約預言的角度來陳述,馬可福音則從一個較廣闊的層面來解釋耶穌與舊約之間的關係。
 
馬可福音一章23節把施洗約翰的出現和他的先知角色,直接與瑪拉基書三章1節和以賽亞書四十章3節有關末世的應許連上關係。同樣地,馬可福音十四章27節記載耶穌預言自己在被捉拿、受審和受死之後,羊就要分散,也是回溯撒迦利亞書十三章7節的末世應許。
 
耶穌自稱是「人子」,是馬可福音對舊約的末世應許作出全新解釋的一個最明顯證據。在馬可福音十三章那「袖珍啟示錄」中,但以理書七章13節提到的那位「人子」,是在發生大災難(十三19;參但十二1)和創造的秩序破毀殆盡之後才出現的(十三24;參賽十三9-10;珥二1013)。從聖經的救恩歷史來看,福音的時代就是應驗的時代。耶穌顯明自己是人子,為的是證明法利賽人錯誤理解彌賽亞的觀念,同時又預備祂的門徒明白祂如何為多人付出贖價,和教導他們如何效法祂對神的忠心。
 
馬可福音的基本神學是相當清楚的。馬可福音一章911節有關耶穌是神兒子和聖靈降臨的記載(參十二35-37),都暗指詩篇二篇7節、一一1節和以賽亞書四十二章1節有關神的國要臨到的應許。耶穌以拉比的身分,因應這國度的臨到而對律法的意義和應用作出全新的詮釋(十1-12,十二13-1728-34),並且根據舊約的權威宣稱,凡有耳可聽的人將按照他們如何回應祂的教訓,來判別他們是外人,還是屬祂的人(四10-12;參賽六9-10)。
 
馬可福音七章37節概括地道出耶穌所行眾多神蹟的意義,符合了以賽亞書三十五章56節當神出現時,救贖之民的盼望。縱然那些歡迎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群眾,高喊祂是出自大衛家的彌賽亞君王並非不正確(十一9-10;參詩一一八25-26),但耶穌所重新界定但以理書七章13節的人子角色──神的受苦僕人──卻是眾門徒要體認的最重要部分(八31,九31,十33-34)。耶穌回答大祭司的最後一句話,便是答覆他所提出的一個問題:「你是那當稱頌者的兒子基督不是?」(十四61)。
 
基督論
 
馬可一開始便敘述耶穌受洗、神的靈降在祂身上,以及被撒但試探的經過,藉此強調耶穌是神的兒子,是擁有神性的人。然而,隨著故事繼續發展,當耶穌表現出祂是一個與我們有著相類似的情感、願望和反應的常人時,矛盾便開始浮現。此外,再加上耶穌在不斷自稱「人子」的同時,卻堅持要將祂的彌賽亞身分保密,便成為增添基督論謎團的第三個因素。
 
至於「神子」身分的含義,可在記述耶穌的教訓帶有權柄,一方面使群眾感到希奇,一方面激起宗教領袖的憤怒和不信之有關經文中找到解釋。這些記述通常與祂治病的能力和赦罪的權柄有關(一21-28,二1-12,五21-43,六1-6)。耶穌在治病的過程中運用祂的權柄,阻止污鬼公開宣稱祂是神的兒子。從污鬼聽從祂的吩咐,不再作聲的反應,便證明祂真是神的兒子(一24-26,三11,五7-13)。
 
將「神兒子」的稱號與彌賽亞的觀念連結起來,似乎純粹是職能方面的表達方式(一1,十四61),但是,若將「愛子」這個修飾形容詞與耶穌連用,則顯示神證明耶穌與祂之間有著父子的關係(一11,九7;參十三32,十四36)。對於那名百夫長在耶穌快將斷氣的時候,承認祂真是神的兒子一事(十五39;參十二6),正好突顯出在這個看似是失敗的時刻,在人的層面亦開始意識到耶穌與父神之間的關係,表明十字架的意義在信的人眼中,正顯明是神的能力和智慧。
 
其後猶太人提出異議,認為耶穌的死正好表明祂的失敗,並否定祂先前宣稱自己擁有的身分。馬可福音的基督論正好反駁這異議。神子耶穌本身亦是一個人,祂出身於拿撒勒(一924,十47,十四67,十六6),會有憤怒的反應(三5,八33,十14,十一15-16),會表現失望(六5-6,九19,十一12-14)。祂不單會死(十五45),而且還會為這命運(十四33-44)及其意義(十五34)深感困擾。面對這個看似矛盾的情況,惟有相信的人才能看得出神子耶穌是憑著祂的自由意志甘願順服和受苦(十45),同時亦按著祂所應許的,從死人中復活(八31,九31,十34,十四28,十六6)。
 
耶穌在加利利和附近地區公開事奉時,祂的言行促使人不斷猜測祂究竟是誰。無論是群眾(一27)、宗教領袖(二7)、眾門徒(四41)和認識祂的人(六3),都不能推斷出祂是彌賽亞。是否要等到清楚解開耶穌的彌賽亞之迷,祂的真正身分才能揭開?耶穌告誡門徒不要告訴別人祂就是彌賽亞(八29-30),似乎印證了這個推論。
 
雖然不能靠一般人對「彌賽亞」這個稱號的理解來識別出耶穌的真正身分,神的國卻顯然是耶穌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教訓。無論是友是敵,都曾經指出祂是大衛的後裔,和祂曾宣稱擁有王的身分。不論馬可福音的神蹟還有什麼別的含義,它們其中一個意義就是證明耶穌的彌賽亞身分。耶穌藉著聖靈行「異能」(六1-6;參一32-34,三7-12,六53-56,七37),與假基督所行的神蹟奇事,實在有天壤之別(十三22)。
 
「人子」的稱號經常在含有詮釋意味的敘事部分中出現,證明它對馬可的基督論非常重要。這個公開的稱號,有別於表達認信的「彌賽亞」稱號,並與耶穌主要三方面的事奉有關。首先,祂在地上的事奉,明顯帶有神的權柄(二1028)。其次,耶穌甘願順服神,作受苦的僕人,祂從死裏復活,救贖了我們(八31,九91231,十3345,十四2141)。第三,祂應許到了末時,祂將以被高舉的王的身分再來,審判全地(八38,十三26,十四62)。即使不同的聽眾會對耶穌其他的稱號有不同的理解,「人子」的稱號卻界定了耶穌的事奉中的尊榮和謙卑。
 
救恩
 
馬可所記述的耶穌生平,始於祂在加利利的事奉。祂在那裏呼喚人「當悔改,信福音」(一15);至於事奉的終結,則是在耶路撒冷,一名百夫長在十字架前承認祂是「神的兒子」(十五39)。當中所發生的事,包括耶穌在許多不同的場合行神蹟、講論、用比喻教訓人,和對本身行動作出解釋。群眾對耶穌所作的這一切事如何回應,便是決定他們是否得著救恩的因素。
 
那些在馬可福音作出信心回應的人,主要是受感於耶穌所顯的大能(二5,五3436,九23-24,十52;參七29)。耶穌那些令人嘖嘖稱奇的作為,清楚顯示出一個新的世代已經來臨;眾人的反應亦清楚表明神藉著耶穌,能滿足人的一切需要。
 
那些對耶穌的教訓和大能作為感到希奇的群眾(一2227,二12,五2042,六2,七37,九15,十32,十一18,十二17),居住的地點幾乎遍及加利利全地,象徵了救恩的普世性。另一方面,當耶穌在耶路撒冷的敵人試圖除滅祂的時候,同樣擔心群眾會支持祂(十一18-32,十二12)。然而,當他們拒絕接受救恩所帶來的必然改變時,卻無意中使耶穌藉著在十字架上受死,成就了救恩。
 
門徒那種既懼怕又希奇的複雜反應,顯出他們對於如何協調耶穌自稱能滿足人的一切需要,以及祂有關受苦和受死乃是得生命之道的言論,感到非常困惑。因此,耶穌在兩次平靜風浪和平息門徒恐懼的事件中,都直指他們欠缺信心(四40-41,六50-52)。然後,當耶穌坦白說出祂要受苦的時候,門徒因害怕和不理解,便立即阻止耶穌(八32);第二次則保持緘默,不敢追問(九32);最後那次則在害怕中跟隨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十32)。那些來到墳墓去找耶穌的婦女,她們所表現的恐懼和驚奇,以及隨後不敢向人說出耶穌應許要在加利利見門徒一事(十六5-8;參十四28),均可以提醒門徒:類似婦女那種反應足以妨礙人用信心接受神兒子耶穌基督所賜的救恩。
 
門徒觀
 
瞭解門徒在耶穌事奉上的角色,是我們探究馬可福音中有關作門徒(discipleship)這課題的入門。福音書既為神所默示的紀錄,當中所記載的門徒事跡便不單反映歷史事實,更直接回應馬可以及我們時代的需要。它亦證明門徒中間對於基督論所存在的矛盾(耶穌既是神子,又是人子),和生命乃來自死亡這種對救恩的詮釋,感受到同樣的張力。門徒雖願意跟隨耶穌,可是他們對當中的含義卻並不明白,因此亦心裏害怕。
 
門徒的意義是隨著馬可福音的敘事而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耶穌在加利利的事奉(一16至八26)、在耶路撒冷的事奉(八27至十三37),以及祂的受苦和復活(十四1至十六8)。在加利利的事奉始於門徒接受耶穌的呼召,捨棄一切跟從祂,受祂的訓練(一16-20,二13-14;參十28)。
 
為了擴展在加利利的事奉工作,耶穌選立了十二人作祂的門徒,他們要跟隨祂,受祂差遣去傳福音,並奉耶穌的權柄去制伏污鬼(三13-19)。對耶穌而言,凡遵行神旨意的,就是祂家裏的人(三35)。但這顯然並不保證這些人全都能明白耶穌的教訓(四10-12)和祂的作為(四35-41)。
 
耶穌為了預備將事奉擴展至加利利以外的領域,進入外邦人的範圍,祂便像以前一樣差遣十二門徒出去。不同的是,他們要兩個兩個出去,住在傳福音的對象中間,靠他們的接待生活(六7-12)。他們的行動很成功(六1330),與其後他們不明白如何滿足別人的需要(六35-37;參八4),以及認不出前來幫助他們解困的正是耶穌(六49-52),成了非常強烈的對比。
 
三段有關作門徒的明確教導,分別出現在彼得認耶穌是彌賽亞(八29)之後,耶穌前往耶路撒冷和釘十字架的途中。耶穌那種甘願為順服神和服事人而獻上生命,以致於死的榜樣,正是門徒學習的典範(十45)。祂首先反對人想靠自己的能力來控制一切(八34至九1),然後再針對追求名譽(九33-37)和地位(十35-45)的慾望。祂教導門徒要從十字架的道路來學習人生的真義:想要獲得別人的尊重,就先要學習謙卑,也要甘願作眾人的僕人,謙卑服事、甘願受苦,甚至為別人犧牲。
 
末世論
 
對於馬可福音在寫到十六章8節時,突然結束所引起的種種疑問,初期教會便用後加的補篇(十六9-20的部分,可能是出於兩次的增補:分別是十六9-18和十六19-20),來圓滿化解這問題。這表示馬可福音並沒有馬太福音二十八章1820節,或路加福音二十四章5053節那樣(參徒一11),記載耶穌在復活之後表明祂會再來的經文。由於並不是明確地屬於末世的討論範圍,所以可視之為解釋耶穌復活的事,或是有關末世的事。
 
登山變像事件(九2-13)雖然突顯了以利亞和摩西的顯現,以及耶穌是神愛子的獨特身分,重點卻始終是人子的受苦和復活。這次事件清楚表明耶穌不是另一位像以利亞或摩西的人物──他們不需要經歷死亡。反之,耶穌將要經歷施洗約翰──別人以為是復活了的以利亞──的同一命運。不同的是,祂將從死人中復活。相信我們也會跟門徒一樣追問:「『從死裏復活』是什麼意思?」(九10)。
 
馬可福音十三章的橄欖山講論,或稱「袖珍啟示錄」,將可以為我們提供答案。耶穌提到在歷史完結前所發生的連串事件,在猶太人的啟示文學中亦有描述,當中包括假基督的冒名而來(十三621-23);戰爭、地震、饑荒(十三7-8)、逼迫(十三9-13),以及行毀壞可憎者(十三14)的出現;以至聖殿即將被毀(十三2-4)。耶穌亦敦促門徒,要把這時刻視為積極和忠心地向萬國傳揚福音的機會(十三10),並且無論遭遇任何境況,都要存著忍耐和忠心(十三11-1335-37)。
 
耶穌最後警告說,聖殿被毀之後,末時便要正式臨到。眾先知曾經預言的天象徵兆(十三24-25),將宣告人子的再來,祂所招聚的眾選民,都可以看見祂的能力和榮耀(十三26-27)。耶穌正是要提醒選民,祂必定再來,雖然惟有父才知道這事會在何時發生(十三32),他們仍要作好準備(十三28-31)。
 
馬可正是採用這種方式向人介紹耶穌是歷史的主,祂知道將來發生的事。祂又應許門徒,當他們跟從祂走十字架的道路,把神藉著耶穌基督從古至今所成就的福音傳開,祂就必與他們同在。
 
Herbert L. Swartz
 
參考書目:
 
J. D. Kingsbury, The Christology of Mark’s Gospel; W. J. Lane,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rk; R. P. Martin, Mark: Evangelist and Theologian; R. P. Meye, Jesus and the Twelve; W. M. Swartley, Mark: The Way for all Nations.

2020-06-11


稗子敵擋神國度的心| 馬太福音14:1-13 馬可福音 6:14-29

爾灣聖徒改⾧⽼會主信息|馬太福音14|11/10/2019|唐興牧師

唐興 牧師 經文:那時,分封的王希律聽見耶穌的名聲,2      就對臣僕說:“這是施洗的約翰從死裡復 活,所以這些異能從他裡面發出來。”         3          起先希律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的緣故,把約翰拿住鎖在監裡。4     因為約翰曾對他 說:“你娶這婦人是不合理的。”5   希律就想要殺他,只是怕百姓,因為他們以約翰為先知。 6    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羅底的女兒在眾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歡喜。7  希律就起誓,應許隨 她所求的給她。8    女兒被母親所使,就說:“請把施洗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裡,拿來給 我。”9        王便憂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給她。10          於是打發人去,在 監裡斬了約翰,11      把頭放在盤子裡,拿來給了女子,女子拿去給她母親。12      約翰的門徒 來,把屍首領去埋葬了,就去告訴耶穌。 13       耶穌聽見了,就上船從那裡獨自退到野地裡去。                                      
前言:聖經是本非常奇妙的書。不像許多科學的書籍,你必須具備某種程度的專業基本 知識才能讀懂。聖經是很容易讀的,因為它是本歷史的故事書。但是⽇⼦久了,如果你 仔細地去研究它,你會發現它經中有許多更深的意思。因為這些描述歷史的紀錄,都經 過特殊的安排,為了要表達更深層的意思。我們剛開始讀的時候會忽略的。傳道者的 作,就是要把這層的意思表達出來,因為這是聖靈在經中,所要傳達的信息。

經文的安排。今天的這段經特別彰顯了這樣的特質。因為,這段經收集了些當時 的事情,然後安排在耶穌的平的紀錄中。然,這些事情在時間發次序上,並不 是連續的。為什麼聖靈要讓太把這段描述施洗約翰被希律王殺害的歷史,放在13章天 國比喻之後呢事實上,施洗約翰的死應該是發年以前(A.D.29),並非發在這 個時間點上。這裡主要的是在講,希律王聽到耶穌的事之後,以為是施洗約翰復活了!為 什麼太要這麼仔細地描述希律王殺害約翰的事件呢為什麼要放在天國奧秘之後呢

基督的職事。我們看到的是:這是主耶穌在地上職事的個轉捩點。祂在加利利地區的職 事,雖然聲名噪,但是許多反應冷淡,麻不仁,不悔改。並且,法利賽開始公開敵擋祂。從13章開始,耶穌就比喻對眾談論神的國度,在與徒私下相處的時候才對 他們解釋。14章開始,描述了地上君王希律殺害神國度先驅者施洗約翰。耶穌知道後,便 退下到野地裡去。 神國度的敵擋已經正式浮現——基督職事的轉捩點。

內心的敵擋。另外,更深層,如果我們接續前天國的比喻來思想,我們可以看到 事:神國度的敵擋從開始。這是天國比喻的重要主題:撒旦如何在的內⼼⼯作, 敵擋神國度的發展。希律王是稗的代表。這段經告訴我們,雖然他受到⾃⼰的譴 責,但是因為本性扭曲的罪孽,使他的剛硬,最後殺死了神國度的先知。經表露了希 律王內的情形,也告訴我們本性為什麼無法接受神國的福。最後這種對神國度的敵 擋,像芥菜種和麵酵樣快速的在擴張,最後把耶穌釘死在字架上。這裡告訴 我們基督的先驅者被地上的君王殺害,後來他們起商議要除去耶穌。詩篇2説:「外邦 為甚麼爭鬧? 萬民為甚麼謀算虛妄的事? 2 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一同商議,要 敵擋耶和華並他的受膏者,3 說:“我們要掙開他們的捆綁, 脫去他們的繩索。”」
 中心思想:稗敵擋神國度的1-的譴責2-不服神律法3-扭曲的罪性。

經文解釋:
1-希律對耶穌名聲的反應:良心的譴責。 「那時,分封的王希律聽見耶穌的名聲,
2 就對臣僕說:“這是施洗的約翰從死裡復活, 所以這些異能從他裡面發出來。”」    
           
那時。「那時」是連接和轉換的語,並不具有時間順序上的意義。但是,「那時」[ἐν ἐκείνῳ τῷ καιρῷ,] (at that time)把兩個事件連接起來:耶穌教導天國的奧秘,以及天國先驅 者施洗約翰被地上君王希律殺害。施洗約翰的被殺害並不是發在耶穌教導天國奧秘的時 候。希律為對耶穌的名聲的反應,作為整個場景的轉換。把我們從耶穌教導徒的 場景,轉換到希律王和施洗約翰之間的衝突。

分封王希律。說希律是「分封王」原[τετραάρχης](tetrachis),四分之的統 治者。分封王是羅帝國統治下的地統治者。路3:1:「凱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本 丟彼拉多作猶太巡撫,希律作加利利分封的王,他兄弟腓力作以土利亞和特拉可尼地方分 封的王,呂撒聶作亞比利尼分封的王」   
 3

這裡的希律是希律王安提帕(Herod Antipas),他統治加利利和Tiberias地區30多年。 他是希律王(迫害嬰兒耶穌)的兒。安提帕到羅的時候,和同異母的弟弟腓 Herod Philippus)的妻希羅底(Herodias),也是他的姪女互相戀慕。回到加利利後 就與⾃⼰的妻 Phasaelis the daughter of Aretas 亞理達四世, an Arabian king of the Nabateans)離婚。他的意孤,造成了政治的動盪。主後36年,這場離婚事件導致亞 達王攻打,並打敗希律(http://www.bstwn.org/yii2/ cusb/essay/44-12-25)。因此,批評 希律王的再婚,是件與虎謀的事。是希律王和希羅底的中不能光的暗敏感地。 為什麼希律聽到耶穌的名聲,就說,「這是施洗的約翰從死裡復活,所以這些異能[大能] 從他裡面發出來?」這位沈迷於罪中的地上君王,聽到耶穌在他所統治的加利利地區所 的異能,他的良開始驚醒了!這些耶穌名聲的傳說,都在討論耶穌到底是誰。有說他 是以利亞,耶利,也有說耶穌是施洗約翰。

當時的都認為,神的先知會在他們死後,在這個世代的末了回到地上(太16:14)。希 律王對耶穌所施能的反應,表現出⾃⼰的譴責。這是接下來的經要解釋的: 地上的君王如何敵擋神國度的先驅者所傳講的信息。

2-希律對約翰職事的回應:不服神律法(3-5)。「3 起先希律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 底的緣故,把約翰拿住鎖在監裡。4 因為約翰曾對他說:“你娶這婦人是不合理的。”5 律就想要殺他,只是怕百姓,因為他們以約翰為先知。」第3-5節,太把場景轉換到希 律王與施洗約翰之間的交往接觸的時間上。太福4:12節,提到約翰被關監獄的事,耶 穌聽到以後就退到加利利。希律把約翰關到監牢,是因為約翰公開指責他與希羅底的婚姻。 希羅底是希律王弟弟腓的妻,也是希律的姪女。施洗約翰根據申命記20:2118:16 21 人若娶弟兄之妻,這本是污穢的事,羞辱了他的弟兄,二人必無子女)  

作為統治猶太的君王,希律對摩西律法是清楚的,並知道要遵的。其實,律法是已經 刻寫在所有裡的(羅2:14-15-是非之為之約)。所有,不論猶太還是非 猶太,都知道不應該犯姦淫罪,(不應該貪戀鄰舍的妻、僕婢、驢,並他切所有 -20:17-10誡)。然,因為罪的玷污,⼈⼼裡知道神的律法,但卻違背神的律法。

希律王與希羅底的婚姻就彰顯出他們的罪——他們不服神的律法,他們無法敵擋本性罪的 轄制。

律法是綑綁人本性罪惡的繩索。詩篇2講到「外邦為甚麼爭鬧?萬民為甚麼謀算虛妄的 事? 2 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一同商議,要敵擋耶和華並他的受膏者,3 說:“我們 要掙開他們的捆綁, 脫去他們的繩索。」 地上的萬名和世上的君王都要敵擋神和基督, 他們要掙開他們的綑綁,脱去他們的繩索。他們的「綑綁和繩索」就是神的律法。所有 類雖然有神的律法刻寫在裡,就是他們的是非之/,但類本性中的罪,就是要 掙開律法的綑綁,脱去律法的繩索。

施洗約翰的職事:他受神的差遣,他受聖靈的引導,向希律王發出了控告。可福 6:20,「20 因為希律知道約翰是義人,是聖人,所以敬畏他,保護他,聽他講論,就多 照著行,並且樂意聽他。」約翰向希律王傳講了神國度的福,可能有段時間(你們要 悔改,因為神的國近了)!」希律也接受和照著。我們看到,希律王的本性也有某種程 度的善。但是,當約翰指出他的罪的時候,並且是直不斷地指出他的罪的時候(按照希 法動詞語態-impf. )他就完全變成了另外:第5節說「希律就想殺他」。然 ,希律又怕引起百姓的怨恨,產暴動(神的先知的職分是神聖的),影響他的統治。 所以就把約翰關到監牢中了。(屬神的有聖靈的內住和管治,會為⾃⼰的罪悔改:⿆⼦ 和稗根本上最的不同則是無動於衷,或是反抗敵擋。)

本性的罪就彰顯在,無法認識和承認⾃⼰的不義。即使是重得救的基督徒,在本性中 仍然存留著這種「義」。義是根源就是把⾃⼰放在切事物之上:我,我的,me, I, myself義的永遠只看到事情的表,看不到⾃⼰的內發問題的根源,義的 遠先看到別眼中的刺,卻看不到⾃⼰眼中的梁義的看不到神做事的⼿,不認識 神的救恩法則。除非在恩典中,在聖靈藉著神的話的光照下,才有可能產悔改,意更 新變化的動

3-希律對神國先知的殺害:扭曲的罪性(6-11)。希律王的中還有某種程度的良善,顧 慮到百姓的反應。希羅底的內則是充滿了恨,⼀⼼要殺約翰(可6:17),因為希律王怕百姓的反應,她就只有暗地等待機會。第7節說,「到了希律的⽣⽇」。對希羅底來說, 這是動希律我的好機會,她計畫要除去希律中的障礙和怕百姓的軟弱。

⽣⽇的宴會是個容易引起罪的場合。   加爾指出:「準備場豪華的⽣⽇宴會的本身 也許並沒有什麼錯,但這是類思想意念隨便放蕩的傾向,當韁繩放鬆了,他們很快 就迷失了。古代每年歡喜過⽣⽇的本身並沒有會反對,因為⽣⽇天,應該是提醒我 們每,要感謝神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裡來,並且容許我們在祂的恩慈中,度過許多 年歲其次,就是要我們回想我們如何地虛度了許多時光,在不合神意和無的地 最後,就是我們應該要保守神所賜給我們的剩下來的命。」他說:「但是沒有件事不 會純潔到,點都不受到這個世界的罪玷污的。⽣⽇應該是神聖的,卻被不光彩的濫 了…先,更放鬆的喝酒,其次,骯髒和不合適的談話打開了⼤⾨最後,就沒有任何 適度的節制了。這就是為什麼,約伯要習慣性,在他兒們宴席之後,帶領他們獻燔祭, 『恐怕我兒犯了罪,中棄掉神』(伯1:5)」

希羅底利⽤⽣⽇宴會,要她的未婚女兒撒羅Salome可能16-17歲),以公主的身分跳 舞取悅眾(通常是女奴隸取悅客的)。經說:「使希律喜歡」。希律在這種氛圍下, 隨便地在眾⼈⾯前,起誓應許撒羅任何想的東西。撒羅就照著母親希羅底的話向希 律王要約翰的腦袋。希律起了個愚昧的誓,他應該拒絕這種不合理的要求。經說: 「王便憂愁」:他的良在譴責⾃⼰。但礙於情,他不願意在眾⼈⾯前失去他出必 的君王權柄,他的⼼⼤⾃⼰的良。他良中的律法,成為了他的困鎖。結 敵擋了良——他下令斬了約翰的頭,並且放在盤裡,拿來給女,女拿去 給母親。本性的恨,是多麼殘暴兇狠的罪!

施洗約翰已經把神國度的福向希律傳講說明了,希律也喜歡。但是在實際活應上, 他本性的良善,沒有聖靈的能,無法勝過⾃⼰——這裡彰顯了稗複雜扭 曲的罪孽。與施洗約翰的正直,成為⿆⼦和稗的對比。

今天,我們有內住的聖靈,我們有神國度的福傳給我們,我們認識神的律法。這段經 教導我們要認識我們本性的罪的根源在於我:⾃⼰的尊嚴於對神的話的順服。只有基 字架的原則才是通往天國的窄⾨⼩路。

4-耶穌對約翰被殺的反應:君王的對比。「12 約翰的門徒來,把屍首領去埋葬了,就去 告訴耶穌。 13 耶穌聽見了,就上船從那裡獨自退到野地裡去。」這段經中我們透視到 這些物內的情形:希律有個扭曲玷污的良希羅底是個邪惡懷恨、⼀⼼要報復 的女撒羅在如此年幼無知的時候,就被她邪惡的母親敗壞了她的良希律旁邊那 些世俗無知的朋友。對抗這些的就只是施洗約翰,他放膽講論神國的福

這些的背景之後,是主耶穌。經只在開始和最後提到祂。祂沒有參與在這個故事裡 祂卻是這個故事中的最重要的主角。祂是那位差遣施洗約翰的主,施洗約翰是服事祂的 。最後,我們看到地上君王與神國度君王基督的對比。
希律是為了我的權柄和統治活在地上的君王。基督為了祂的百姓,放棄⾃⼰作為神兒 的權柄和地位,在地上受盡侮辱和苦難。祂直沒有過希律的,直到他上字架之前。 路加福238「希律看見耶穌,就很歡喜,因為聽見過他的事,久已想要見他,並且指 望看他行一件神蹟,9 於是問他許多的話,耶穌卻一言不答。」希律的良雖然喜歡神 的道,他扭曲玷污的本性中的良善,只是像早晨的露⽔⼀樣,在瞬間就消失了。耶穌不 回答就是定他的罪了。

今天,我們是屬神的民,我們裡有內住的聖靈,我們認識⾃⼰本性中的罪,藉著基督 字架上完全的救恩,藉著聖靈的能和神的道,我們的新命可以勝過本性的罪,和 切虛假的良善。                  

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