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使徒行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使徒行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01-04

 
加福音使徒行傳的神學(Luke-Acts, Theology of| 聖經書卷的神學(聖經詞條)

摘自證主《聖經神學詞典》
https://yimawusi.net/2021/12/01/theology-of-luke-acts/
 
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的第一章經文,都指出該書是為一人而寫的──但我們除了知道這人名叫「提阿非羅」之外,其他便別無所知。使徒行傳一章13節提到作者曾寫了「前書」,記述耶穌的生平和教訓,這顯然是屬路加福音一類的作品。在作者的心目中,使徒行傳便是這作品的下集。屬於2世紀文獻的「穆拉多利經目」(Muratorian Canon)曾經指出,第三卷福音書和使徒行傳都是由路加執筆所寫的。歌羅西書四章14節、腓利門書24節和提摩太後書四章11節都分別提起路加的名字,我們從中認識到路加是保羅的同工和「親愛的醫生」。使徒行傳十六章1017節,二十章516節,二十一章118節和二十七至二十八章的代名詞,都由原來的第三人稱轉變為第一人稱的「我們」,顯示作者本人亦有份參與這些經文所敘述的事件。除此之外,我們對路加所知甚少,僅知道他可能是一位來自敘利亞的外邦人。當代學術界對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的作者問題(即懷疑他是否就是那位不時隨同保羅四出傳道的同工路加),雖然提出不少異議,但是始終沒有確實理據作另一個結論。與此同時,這裏亦必須一提,路加在其福音書的頭三節經文,坦白承認一個事實,就是他在寫作的過程中,引用了不同來源的資料。
 
要確定那些記載在路加福音以至使徒行傳的歷史事件,是發生在哪個時期,並不十分困難。根據馬太福音第二章的記載,耶穌降生的時候,希律王還未死。按照歷史的考證,希律是在主前4年逝世的。路加福音三章12節所提供的歷史背景,幫助我們推算出施洗約翰的事奉和耶穌開始露面的年期,大約是主後2728年間。使徒行傳二十四章27節提及羅馬官員的調動,由非斯都接替腓力斯的職任,時值約主後59年。保羅大約花了一年的時間才抵達羅馬(徒二十七章),然後在羅馬住了兩年(徒二十八30),故此,使徒行傳結尾部分所記載的事情,大約發生在主後62年。
 
路加的神學包含兩個部分:(1)他與其他福音書作者──尤其是馬太和馬可福音的作者──的共通點;(2)在其福音書和使徒行傳中,屬於他本身的獨特素材、重點、組織和貢獻。路加記述耶穌事奉的基本大綱,與其他符類福音的作者大同小異,而且在內容方面亦有很多相同之處。在路加的筆下,彼得認信耶穌為基督(路九18-19),亦是全書的一個重要轉捩點。此外,無論從篇幅所佔的比重,以及所包含的內容去衡量,路加都是想把耶穌被捉拿、受審、受死和復活這部分,描述為全書的重點和高潮。他亦與符類福音的看法一致,斷定耶穌本人是大衛的彌賽亞子孫、作王的彌賽亞、主的受苦僕人,以及「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路二十四44)所預言的那位天上的人子。
 
路加和馬可之間的分別計有:(1)路加以其獨特的方式來表達兩者所共有的資料內容,而且側重點亦有所不同;(2)主要在路加福音六章20節至八章3節和九章51節至十八章14節出現,和馬太福音共通,卻不見於馬可福音的「講論」(“Q”材料);和(3)路加福音獨有的資料。路加的獨有資料(“L”材料),可分為以下七大類:
 
1. 施洗約翰和耶穌:約翰的使命(路三1-610-1418-20)和耶穌的家譜(路三23-28)。
 
2. 耶穌在拿撒勒遭到厭棄(路四16-30)。
 
3. 某些大能的作為/神蹟,包括打魚的奇蹟(路五1-11);使拿因城寡婦之子復活(路七11-17)。
 
4. 特別的訓勉和教導:在撒瑪利亞教訓眾門徒(路九51-56);訓勉七十人(路十117-20);教訓馬大(路十38-42);有關主人和僕人的教訓(路十七7-10);對十個痲瘋者的講話(路十七11-21);與撒該的交談(路十九1-10)。
 
5. 路加獨有的比喻:好撒瑪利亞人(路十25-37);半夜前來求助的朋友(路十一5-8);無知的財主(路十二13-21);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路十三1-9);選擇首位和請客之道(路十四7-14);迷羊、失錢和浪子(路十五章);不義的管家(路十六1-12);財主和拉撒路(路十六19-31);糾纏不休的寡婦(路十八1-8);法利賽人和稅吏(路十八9-14);十錠銀子(路十九11-27)。
 
6. 警告和爭論:來自法利賽人的攻擊(路十一53至十四4);有關守安息日的爭論──治好駝背的女人(路十三10-17)和臌脹的人(路十四1-6);有關希律安提帕(路十三31-33);計算代價(路十四28-33)。
 
7. 耶穌最後一次進到耶路撒冷:將近到城(路十九37-44);末世的預言(路二十一11下、1825下、26上、2834-36);受難和復活(路二十二14-24)。
 
路加福音有頗多的獨特重點,包括他特別關注時間、地點和歷史背景。稍一瀏覽路加這套分成兩部的作品,就會發現他對歷史極其關注和興趣濃厚。在他敘述事件的同時,往往提及當時的執政者,或同一時期在社會和世界上所發生的某些事情,以致讀者能大概知道事件發生在哪段期間。在記述耶穌的事奉之前,他先清楚交代了背景。路加詳述了耶穌降生的經過、祂在12歲那年的一次特殊經歷(路一至二章),以及耶穌的家譜(路三23-28)。他好像要把某些主題與事關重要的地點串連起關係。他的著作雖然不是關乎耶穌或初期教會的完整歷史書,可是,歷史──可靠的歷史──卻是其作品的一個重要元素。
 
本身是外邦人的路加,不忘強調耶穌的事奉是關乎所有人的──祂不單是猶太人的救主,更是全人類的救主。因此,他通常都會指出事件中人物的種族和國籍背景。他把教會主要看成是一個建制和一個組織;他亦十分關注教會與國家的關係。路加很看重聖靈在耶穌和教會兩者事奉上的角色。解經家通常都會指出路加十分關心地位卑微的社群:窮人、生活潦倒的人、婦女、兒童、稅吏、病患者、外邦人、撒瑪利亞人。他對「社會關懷」亦同樣表現出特殊的熱衷,不時記述耶穌和教會如何回應人的需要。路加透過引述耶穌的教導,和回溯初期教會的經驗,讓讀者認識禱告的重要性,以及作門徒的代價。他強調基督的再來,以及諸如讚美、寬恕、榮耀、喜樂、哀哭、和平與愛的觀念。
 
當然,路加的著作與其他福音書的最明顯差別,在於他接續寫了第二冊。使徒行傳記述了教會的成立,以及教會初期在耶路撒冷的活動(徒一至七章),同時,它亦報導了門徒因遭受逼迫而分散各地,以至及後在其他地方廣傳福音的經過(徒八至十一章)。特別值得留意的是,除了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之外,還有其他人加入了信徒的群體──撒瑪利亞人、埃提阿伯的太監、以色列沿岸的居民、一名外邦人(哥尼流)、在敘利亞的安提阿中許多不知名的猶太人和希臘人。這部分的著作更記述一位原初逼迫教會的猶太人掃羅信主之經過,他後來改名為保羅(徒九1-31)。第十二章標記著教會的領袖由原初的十二使徒,轉移為雅各和保羅二人,地理上的中心點亦由耶路撒冷轉移到安提阿。最後的15章(徒十三至二十八章)清楚顯示福音工作在保羅的帶領下擴展開去,遠至羅馬,同時亦有為數極多的外邦人加入,成為教會的一分子。耶路撒冷會議(徒十五章),則記錄了教會在聖靈的引領下,清楚表明她認定救恩是本乎恩和藉著信。
 
救恩歷史
 
我們必須從兩方面來理解路加福音至使徒行傳的救恩歷史。首先是一個基本的假定:神在一個特殊的歷史環境中進行祂的救恩計劃,而那個特殊的歷史環境本身也是世界總體歷史的一部分。彌迦呼籲他的讀者回想以色列歷史中的某些事件,「好使你們知道耶和華公義的作為」(彌六5)。這段歷史始自創造和人類因犯罪而墮落,一直到基督再來和已知世界的終結──其實就是人類歷史的全部。在神那更闊更悠長的啟示和救贖歷史中,路加所記述的事件只是當中的一部分,它們具體地刻劃了神在這個時空的作為。
 
其次,在路加眼中,耶穌的一生並非只是救恩歷史中的其中一件事;耶穌的一生根本就是救恩歷史的最重要事件。耶穌藉著童貞女懷孕的神蹟而降生,而之前更有天使預告祂的出生。祂還是嬰孩的時候,便已經有義人認出祂是神的「救恩」(路二30),並且將祂與「耶路撒冷得救贖」(路二38)相連。只得12歲的孩童耶穌,便已經曉得自己與神有著特殊的關係,並肩負特殊的使命(路二41-51)。路加在他的福音書中,自始至終都在暗示耶穌的生平事蹟不是肉眼所看見的那麼簡單,當中牽涉的事情包括:受洗和受試探(路三21-22,四1-13)、比喻和神蹟、神國同在的意識(路十七20-21)、門徒傳道時撒但也要落荒而逃(路十17-18)、登山變像(路九28-36)、進入耶路撒冷(路十三34-35,十九41-44)、在希律(安提帕)和彼拉多面前受審(路二十三6-16),甚至是當祂踏上釘十字架之路,沿途有耶路撒冷的女子為祂哀哭(路二十三27-31)等事。
 
路加直接引用舊約的次數,在比例上雖然比馬太和馬可福音少,但他卻為他所敘述的事件,清楚確立了與舊約之間的關係。他有無數個地方是暗指到舊約的事件和觀念。到了一個關鍵性的時刻,就是當復活了的耶穌向門徒顯現的時候,他便指出耶穌親自從整本舊約的背景來解明自己的一生和事奉(路二十四12-49)。這亦是使徒行傳的方式──它經常引用舊約來作為理解耶穌生平的背景。耶穌是神拯救工作的最高峰。因此,「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四12)。
 
救恩的日子
 
整本舊約所講的「那日」,乃是指神在審判和拯救這兩方面採取果斷行動的關鍵性時刻。在一般猶太人的觀念中,歷史可分為兩個「世代」。第一個是宣講和預備的世代,神在這段時期往往會以間接和象徵方式來施行祂的作為。第二個是「應驗的世代」,神在這個時期將會親自和直接地處理人的罪,和罪所帶來的問題;同時,祂亦會重新確立祂主權的統治(神的國)。這第二個時期會持續至「末世」臨到,神的作為和人類的歷史到達圓滿的終局。猶太人預期由第一個世代通往第二個世代的過程,會明顯有神的親自介入──不管是祂親身介入抑或透過祂所使用的中間人(彌賽亞)。到了那一刻,不論是神的國、應驗的世代、彌賽亞的世代,或救恩的年代,都會成了眼前的現實。
 
根據路加的記載,耶穌在拿撒勒會堂的那一幕,正式為祂的事奉揭開序幕(路四16-30)。耶穌所讀的經文,是以賽亞書六十一章12節上,先知在那裏預言將來神要釋放和拯救的日子(「神悅納人的禧年」)。耶穌繼而戲劇性地宣告祂本人的出現,正代表著這世代已經臨到:「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路四21)。耶穌刻意停在以賽亞書六十一章2節中間,略去有關審判日子的預言部分──在耶穌的觀念中,審判的日子將會在這個剛引進的時期到達尾聲的時候出現,而不是在開始的時候出現。耶穌遭到同鄉的排斥,不是因為祂聲稱自己是彌賽亞(這是祂那句話的本意),乃是因為祂挑戰傳統的信念,指出神的工作和恩典會伸展至超越猶太人的範圍。
 
使徒行傳一開始,亦宣告應驗的世代已經臨到。當彼得為門徒在五旬節那種心醉神迷的表現作出解釋的時候,在講論之中特別引用了約珥書(徒二28-32),該書預言神會在末後的日子以一個獨特的方式進入歷史。約珥所預言將來會發生的事(「我要……澆灌……」,徒二28),彼得宣稱現在已經發生了(「這正是先知約珥所說的」,徒二16)。這兩段經文的目的不容忽視。耶穌的出現,是歷史中的一個關鍵時刻。祂和祂的事奉不是歷史中的「中間時期」(Conzelmann所主張的),而是最主要的決定性時刻,是神整個救恩歷史中的「那日」。無論是耶穌的教導,抑或眾使徒的講論和表現,都認定舊約作者看為未來的事,如今已經成真。耶穌曾經嚴詞斥責那些不懂分辨這事實的人(路十二56)。神的工作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事情已大不相同。因此,一切舊有的模式、律法、習俗等,都必須重新評價。在這個救恩的新世代已經來臨,並邁向終局的時期,人將要如何生活,正是路加福音以至使徒行傳,以及其他新約著作所論述的主題。
 
救恩的使者
 
耶穌、祂的門徒,以及所有傳揚祂的所是所作及其意義的人,都是救恩的使者。耶穌本身正是救恩的使者;祂是那位拯救之神的自我啟示;祂是傳講神同在、神國和神旨意的那一位;祂亦是實行神的旨意和作神的工的那一位。路加的整套基督論──救恩信息的一部分──與此息息相關。
 
其他在路加福音出現的使者包括十二門徒和被耶穌差出去的七十人(路九1-610,十1-1217-20)。在耶穌升天之前,祂亦交付其他人為祂作「見證」(路二十四48)。十二使徒和愈來愈多的初信者,成了使徒行傳中的「見證人」。十二使徒是經過特別揀選的人,他們「從約翰施洗起,直到主離開我們被接上升的日子」(徒一21),都一直隨同耶穌出入。這個特殊的群體後來似乎擴闊至包括諸如巴拿巴、雅各(耶穌的兄弟)和保羅等人。他們的任務是要傳揚耶穌和祂的作為,讓人明白其中的意義。
 
救恩信息
 
在路加的心目中,耶穌不單是救恩的使者,更是救恩信息本身。救恩信息的內容先是耶穌自己,然後才是耶穌的工作。有關耶穌的位格和屬性的資料,不時穿插在整卷福音書當中。這位以超自然方式出生的嬰兒,將要被稱為「神的兒子」(路一35)。天使報喜訊,向人宣告祂是「救主……主基督〔相等於彌賽亞〕」(路二11)。耶穌受洗的時候,神宣告祂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路三22)。耶穌「被聖靈充滿」(路四1),對魔鬼的試探斷然拒絕,然後便開始祂的事奉(路四1-14)。祂的教訓和表現充滿權柄,污鬼也承認祂是「神的聖者」(路四32-34)。在記述耶穌回答施洗約翰派門徒來質詢的事上,路加與馬太一樣,均指出耶穌的回應,是要他們從祂的言行表現來評價祂(路七18-23;注意:耶穌在此引用了以賽亞書預言彌賽亞言行的有關經文,參賽二十九18-19,三十五5-6,六十一1-2──祂的所言所行在在表達祂的身分。彼得承認耶穌是「神所立的基督」(路九20)。緊接著的登山變像(路九28-36),似乎正好為彼得那句話提供證據、解說,並引伸其意義。身為彌賽亞的耶穌,有當作的工,有「當受的洗」(路十二50)。神的國由祂來開展,由祂來詮釋,亦由祂來實現。耶穌清楚知道自己與父神有著獨特的關係(路十21-22,二十二29-3042,二十三3446,二十四49)。
 
路加與其他符類福音的作者均記載耶穌對自稱「人子」的偏好。這稱號在路加福音更為常見。至於它的來源和含義,一直引起激烈的爭論。這片語見於但以理書七章1314節,指「駕著天雲而來」和「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的那一位。他得了一個不受種族、國籍、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國度。耶穌採用這個片語,似乎是為了澄清祂所肩負的,乃是一個屬靈的使命,與當時傾向帶著政治和民族主義有色眼鏡去理解的「彌賽亞」相距甚遠。路加與其他福音書作者對耶穌復活的報道,正是我們對耶穌的位格之最後評定。最後,路加比其他福音書更重點地描述耶穌的升天。
 
對耶穌來說,祂透過行動去傳遞的信息,正是「神國的福音」(路四43)。祂亦代表神國,作先鋒與撒但的國爭戰,取得了勝利(路十一14-22)。因著耶穌的身分,又因著祂帶來新秩序,昔日的傳統、習俗和期待都需要重新評價。人要進入神的國,就必須徹底的否認己,與耶穌認同(路五10-11,九23-2659-62,十二8,十四25-33)。路加福音的信息,主要是宣佈和講明這些事實。耶穌的信息總是以十字架為大前提。路加與其他符類福音一致提到彼得認耶穌為基督之後,耶穌便公開一個事實,就是祂必須被棄絕,必須受苦、受死和復活(九21-22)。
 
使徒行傳首幾章記載了不少初期信徒對耶穌的稱呼,包括基督(即彌賽亞)、主、主僕、聖者、君王(這些都是希臘字詞archegos所包含的意思,徒三15,五31)、救主、像摩西的先知、石頭、審判者和人子。上述每一個名稱都有其舊約的根源,經過兩約時期猶太教的改動,再由初期信徒採用來表達耶穌多方面的身分和使命。耶穌是初期教會的信息主體。人惟有透過祂才可以認識神,罪過得蒙赦免和得著救恩。祂亦是教會的頭,是全體信徒樂於聽命的主。
 
此外,使徒行傳所記載的使徒講道內容,亦主要以耶穌和祂的救恩工作為中心。自從陶德的《使徒宣講及其演變》(C. H. Dodd, The Apostolic Preaching and Its Development)發表後,學者都普遍喜歡從使徒行傳的佈道性講章(kerygma)中,把重複出現之重點歸納起來。以下是其中一個歸納出來的結果:
 
1. 應驗舊約預言的世代已經臨到,應許已經應驗,彌賽亞已經降臨。
 
2. 這一切都在拿撒勒人耶穌身上應驗了。
a. 祂是大衛的後裔。
b. 祂藉著神的能力四出教訓人、行善,和施行大能的作為,神亦透過這一切表明對祂的認可。
c. 祂按照神的旨意被釘十字架。
d. 祂藉著神的大能從死裏復活。
 
3. 教會是這些事的見證。
 
4. 耶穌已經被高舉,升到天上神的右邊,祂在那裏成為新以色列的彌賽亞君王,被稱為「主」。
 
5. 在教會中的聖靈如今成了基督的印記,證明祂現今的能力和榮耀。
 
6. 耶穌將要再來,到時祂會審判和復興萬物。
 
7. 因此,所有聽這信息的人,都必須悔改和受洗,才能得著赦罪。
 
使徒的信息亦可以用保羅的一句話概括起來:「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十六31
 
救恩的普世性
 
救恩信息本身已經證明救恩是沒有界限的。這方面至少有三個特點。首先,在耶穌時代的猶太人,雖然大都假定神只關心他們的民族──特別是敬虔的猶太人──耶穌卻一直堅持事實並非如此。祂經常與平民百姓,甚至是稅吏、妓女和罪人來往(路五30-32,七34,十五1)。祂曾經尖銳地指出,即使在舊約時代,遇到面對同樣需要的外邦人和希伯來人,神有時也會施恩給前者(路四23-27)。祂讓猶太人極其憎惡的撒瑪利亞人成為一個比喻中的救命英雄,相比之下,猶太人的宗教領袖都面目無光(路十25-37)。喜樂是來自失喪的人的至終悔改,而不是為到原本已身在福中的人(路十五1-32;留意浪子比喻中的大兒子,他大概是代表法利賽人要得神悅納的心態──「我服侍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路十五28﹞)。普世救恩是使徒行傳的一個重要主題。耶穌在升天之前囑咐門徒要作祂的見證,「直到地極」(徒一8)。該書的餘下部分便描寫門徒如何在履行這命令時,踏出最艱辛的幾步。
 
普世救恩這信息的第二個特點是:救恩並不局限於某個特定的文化群體。另外,人不能透過遵守某些源於種族文化的宗教義務和律法──即使是猶太人的宗教律法──而賺取到救恩。初期教會對這個真理的理解還不透徹,因此,隨著基督教擴展至超越猶太人的種族及地區的時候,便有必要作出澄清。在聖靈的帶領下(徒十五28),耶路撒冷會議公開承認神對人是一視同仁、不分界限的(徒十五9);人得著救恩乃是本乎恩和藉著信(徒十五9-11),表示除了猶太人之外,「剩下的人,就是凡稱為我名下的外邦人」(徒十五19),神同樣悅納他們。一切有關地域的限制、禮儀上的潔淨、種族和諸如割禮等規條,都不再成為得著神救恩的條件。
 
不過,此脫離律法束縛的福音卻同時帶有責任。信徒既與神和好,他們的言行品德,就必須討神的喜悅,以及與神的屬性相符。他們不可參與任何牽涉拜偶像的活動,要遵循道德倫理的基本準則,同時還要敏感於其他信徒的需要(徒十五19-2129──這是以另一種方式來表達路十27要愛神和愛鄰舍的要求)。
 
普世救恩的第三個要素,就是信徒有責任向全世界傳揚救恩。事非湊巧,教會在司提反看見耶穌在天上,成了得榮耀的人子這異象之後,便開始宣稱耶穌已得了權柄,如但以理書七章14節所言的將要作王,「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他的權柄是永遠的,不能廢去;他的國必不敗壞。」普世救恩跟佈道和宣教的託負是分不開的。隨著保羅在羅馬傳講「神國的道……耶穌的事……神這救恩,如今傳給外邦人」(徒二十八2328),路加-使徒行傳的記載便正式完結。如此,救恩的福音便傳至當時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的重要首府。
 
J. Julius Scott, Jr.
 
參考書目:
C. K. Barrett, Luke the Historian in Recent Study; F. F. Bruce, Bulletin of the John Rylands Library 65/1(1982): 36-56; H. Conzelmann, The Theology of St. Luke; M. Dibelius, Studies in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J. A. Fitzmyer, Luke the Theologian: Aspects of His Teachings; H. Flender, St. Luke, Theologian of Redemptive History; E. Franklin, Christ the Lord: A Study in the Purpose and Theology of Luke-Acts; W. W. Gasque, A History of the Criticism of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E. Haechen,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A Commentary; C. J. Hemer, The Book of Acts in the Setting of Hellenistic History; M. Hengel, Acts and the History of Earliest Christianity; J. Jervell, Luke and the People of God: A New look at Luke-Acts; L. Leck and L. J. Martyn, eds, Studies in Luke-Acts: Essays Presented in Honor of Paul Schubert; I. H. Marshall, Luke: Historian and Theologian; J. C. O’Neil, The Theology of Acts in Its Historical Setting; J. J. Scott, Jr., JETS 21/2(1978): 131-41; C. H. Talbert, ed., Luke-Acts: New Perspectives from the Society of Biblical Literature Seminar.

2021-10-08

 
何閱讀福音書和使徒行傳
Reading the Gospels and Acts

誠之摘自《聖經研修本》
https://yimawusi.net/2021/10/05/reading-the-gospels-and-acts/
 
四卷福音書和《使徒行傳》都記述了耶穌和門徒的事蹟,每一卷書都是一份完整的記錄。福音書呈現的主題,即許多以色列人拒絕了上帝原本賜給他們的信息和應許,同樣可以在《使徒行傳》中看到。明白這些敍述的關鍵,就是追溯其中的負面回應及其隱含的教導:人是如何回應上帝,上帝又是如何繼續做工吸引人歸向祂。
 
體裁
 
  古代有一種類似福音書的文學體裁叫做“行述”(希臘文bios;誠之按:或譯為“生平”)。行述就是古代的傳記。但它不像現代的傳記那樣強調對某人生平的描述、思想的追蹤以及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而是凸顯那些圍繞某人發生的重大事件和他的教導。福音書大體就是這樣。福音書的主角是耶穌和上帝;耶穌執行父上帝的計劃。
 
  《使徒行傳》採用了另一種體裁,是一份證明教會具有合法性的文書。《使徒行傳》為早期教會及其淵源辯解是有必要的,因為在古代世界,人們評價一個宗教是看它是否擁有悠久的歷史,是否具有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品質。基督信仰在當時被認為是一個新興宗教,所以有必要解釋為什麼它雖然是新興的,卻值得相信。答案是,雖然基督信仰的表現形式是新的,但這個信仰本身是古老的,它的源頭是上帝對以色列民的應許和承諾。實際上,這個新運動起初並不是要組建一個新的宗教實體,只是在進到傳統猶太教拒絕和逐出會堂後,才轉到一個新的方向,結果(按照上帝的計劃,如《使徒行傳》所言)福音也傳給了外邦人《使徒行傳》講述上帝的應許如何實現,以及福音如何傳播到遠方的羅馬。
 
  雖然福音書是歷史著作,但不是所有事件都嚴格按照時間順序記敍。有些事件是按照主題來鋪排的,例如《馬可福音》2:1~3:6連續記載了五場辯論,但在《馬太福音》中,這些辯論卻散落在8~12章裏面。
 
觀點
 
  雖然每卷福音書記載的內容各有不同,但看法是一致的:耶穌是《舊約》應許的那位彌賽亞,祂與上帝有獨特的關係,要成就上帝的應許和拯救。前三卷福音書有許多重疊的記載,所以稱為“符類語音”(或稱為“同觀福音”),意思是說,它們屬於同一類作品,用相同的角度來記載耶穌的事蹟。符類福音是以“從地上仰望”的角度來記敍耶穌的事蹟,按一定的順序記述人是如何明白耶穌與天父的獨特關係。《馬可福音》以施洗約翰的事蹟作為敍事的開始,而《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則以耶穌獨特的降生開始。至於《約翰福音》,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從天上俯瞰”的角度來記敍耶穌的事蹟。作者約翰以“道成肉身”作為敍事的開始,直接明確地說明耶穌就是上帝的兒子。符類福音卻採用不同的進路,讓讀者逐漸認識到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像當時的人逐漸認出耶穌是誰那樣。各卷福音書如何鋪排敍述雖有不同,但並不表示它們對於耶穌事蹟的記載互相矛盾,只是表明它們各自用獨特的角度,著重描述耶穌的身份和事蹟。
 
  《使徒行傳》記述這個信仰耶穌的新群體,如何從耶路撒冷一直擴展到羅馬。在整個敍事中,上帝和耶穌是焦點,藉著聖靈來指導門徒的各個行動:在人的方面,彼得、司提反、腓利和保羅都是故事的主角。許多人認為《使徒行傳》是為保羅辯護,然而,《使徒行傳》要辯明的是,保羅向外邦人傳道的事工表明上帝的應許已經實現,萬民藉著耶穌與上帝和好,並彼此複和。
 
《馬太福音》的特點
 
  馬太主要關注耶穌與以色列人的關係,解釋色列人為什麼拒絕耶穌。那些成為基督徒的猶太人沒有想要與猶太教決裂,但因為猶太人拒絕接受上帝藉著耶穌成就《聖經》中的應許,所以基督徒從猶太教中分離出來。然而,猶太人的拒絕無法阻止上帝的應許實現,還使外邦人也可以作門徒,並產生了一個新群體——教會。《馬太福音》的信息不僅是對以色列人說的,也是對全世界的人說的。《馬太福音》由五大段、一共六篇耶穌的長篇講論組成:5~7章、10章、13章、18章和24~25章(24~25章有關末世的講論之後是比喻部分)。和其他福音書一樣,從《馬太福音》中可以看到耶穌的言論和行動相輔相成,交相輝映,耶穌以其行證其言。耶穌的受難是上帝的計劃,藉以證明耶穌是無罪的,並藉以完成祂的使命。耶穌的門徒就是那些就近祂、與祂建立個人關係的人,他們信靠祂,尋求仁慈的上帝所賜的赦罪和稱義。
 
  倘若把《馬太福音》的重要主題大致羅列一下,就可看出作者對許多方面都很感興趣。下列主題(楷體字)有些是《馬太福音》獨有的,有些也出現在其他福音書裏。《馬太福音》呈現的基督論是:耶穌是彌賽亞君王,祂作為上帝的兒子降世,啟示上帝的旨意,擁有上帝的權柄。作為猶太人所期待的那位應許中的君王,耶穌施行醫治,將《舊約》各方面的真正意義教導人;祂呼籲百姓行公義;祂開創新的國度,祂教導人關於上帝的應許中所隱藏的奧秘。馬太用一個他稱為天國的概念把這一切貫穿起來。這天國既是現在的,也是將來的(太12:2813:1-5224:1~25:46)。耶穌在猶太各地,向以色列家迷失的羊宣告這個盼望。祂呼召百姓悔改,對他們現行的做法提出挑戰,顯明祂有權柄勝過罪惡,祂也是安息日的主,並且呼籲他們以憐憫的心解讀律法。以色列人大都拒絕耶穌傳講的信息;但不可思議的是,儘管這應許遭到拒絕,卻仍然成就了。有一天,天國會在全地上實現(參太13章的比喻)。當這事圓滿成就時,耶穌在天國的權柄將在對全地的審判中向所有人顯明(太24~25章)。因此,在馬太看來,天國的計劃、末世和救恩歷史和是緊密相連的。
 
《馬可福音》的特點
 
  目前,學者普遍認為《馬可福音》是最早寫成的福音書,但也有少數人認為《馬太福音》成書最早。雖然《馬可福音》有些章節大概是按照主題而不是時間順序來編排的(如可2~3章記載的衝突),但本書對耶穌傳道事工的勾勒,仍然為追溯耶穌的生平提供了基本框架。《馬可福音》第一個大段落(可1:16~8:26)分為三個小段落,並且結構相同:以關乎門徒的故事開始(可1:16-203:13-196:7-13),以眾人拒絕耶穌或一段總結結束(可3:7-126:1-68:22-26)。門徒承認耶穌基督(可8:27-30)是《馬可福音》的轉折點。全書有一半篇幅是為耶穌最後一周的事工做鋪排,關於這一周的記載就占了全書的四分之一。在馬可看來,最後一周發生的事件是整個故事的中心。
 
  《馬可福音》的關鍵主題在其敍事中顯而易見。《馬可福音》開宗明義講述福音。上帝的國是《馬可福音》的一個主題,但敍述的深入程度不及《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馬可福音》指出,有些事情顯明上帝的國度已經初步臨到,但強調這國度將來有一天會圓滿實現。上帝國度的奧秘就是,雖然開始時微不足道,但它終會成就上帝要它成就的一切。它將成長結實,碩果累累。
 
  《馬可福音》記敍耶穌的行動多於耶穌的教導。事情立刻或就發生(immediately),是馬可常用的描述。《馬可福音》只記載了兩篇講論:天國的比喻(可4:7-33)和關於末世的講論(可13:1-37)。馬可記載的神跡非常多,有二十個。這些神跡加上治病的記載,占了整卷書的三分之一,幾乎用了前十章的一半篇幅。在馬可的筆下,耶穌的教導帶著權柄。對馬可而言,描述耶穌的權柄很重要,因為權柄顯明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可1:18:2915:39)。馬可的基督論指明,耶穌就是上帝所應許的那一位。耶穌宣告祂在以下方面擁有權柄:勝過罪惡、人際關係、潔淨的禮儀、安息日和聖殿。這導致耶穌與猶太人的領袖產生矛盾,使他們一開始就決心要阻止耶穌。這種由耶穌宣告擁有權柄而引起的衝突,是《馬可福音》的一個主要特徵。
 
  然而,耶穌的權柄不是一種強權。就篇幅而論,《馬可福音》比其他福音書更強調耶穌是受苦的人子和受苦的僕人。祂降世的使命是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10:45)。明白耶穌的受苦角色很重要,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耶穌對那些認出祂是基督的人和汙鬼下封口令(可1:443:115:439:9)。若不理解耶穌的受苦,就無法明白祂的彌賽亞呼召。這裏也讓我們看到,作門徒的要求包括必須有牧者的心腸(可10:35-45,參8:31-389:33-37)。與《馬太福音》相似,《馬可福音》表明耶穌受苦之後是得榮耀,並證明祂是無罪的。這位人子有朝一日還會再來施行審判,正如那篇關於末世的講論(可13章)指出的。馬可毫不掩飾地記載門徒的失敗,清楚表明人必須持守作門徒之道,真正聽從耶穌。門徒不能光憑血氣之勇行走正道,他們還必須信靠上帝和祂所指引的道路。此外,《馬可福音》比其他福音書更多記敍耶穌和門徒的情感。
 
《路加福音》的特點
 
  在篇幅上,《路加福音》是四本福音書中最長的。路加將耶穌的教訓、神跡和比喻合在一起來記述,記載的比喻比其他福音書都多。馬太把耶穌的教訓編排成幾段長篇講論,路加則把耶穌的教訓散佈在整卷福音書中,通常篇幅較短。在《路加福音》中,許多重要的講論都出現在用餐的場合(路7:36-5011:37-5214:1-2422:1-3824:36-49),這使人聯想到那種在談笑中顯示智慧的古希臘式“會飲”(拉丁文symposium;人們在競技或者節日之後聚在一起,一邊吃喝,一邊談天的交際場合)。
 
  《路加福音》的關鍵主題圍繞著上帝的計劃。在《路加福音》中,許多事情的發生都是“必須”和“應當”(希臘原文dei)的(路2:494:439:2224:72644-47)。上帝已經定下計劃,要拯救那些貧窮的、受壓制的,以及受撒但折磨和轄制的人(路4:16-1811:14-23)。上帝的計劃呈現出一個應許與成就的架構,其中的主要人物展示這計劃如何按照《聖經》來實現(路7:2816:16)。開篇記載耶穌降生的段落,採用了富有舊約聖經風格的頌歌,凸顯那貫穿整卷福音書的喜樂。此外,書中記載的事情也是即時發生的,許多經文都談及“今天”所發生的事情(路2:114:215:2619:922:3423:43)。故事按著從加利利向耶路撒冷前進的地理進程推演,表明耶穌的福音正向前傳揚(9:52~19:44)。
 
  耶穌在書中以彌賽亞、僕人和主的身份出現。祂最基本的身份是彌賽亞(路1:31-353:21-224:16-309:18-20);隨著故事的發展,耶穌擁有極大權柄這個主題逐漸明朗。作者藉著審判者人子的形象,或者主的概念(路5:2420:41-4421:2722:69),來表明這個主題。所有這些身份聯繫,都反映出《舊約》所描述的上帝的計劃。耶穌也擁有摩西那樣的先知職分,是人們應當聽從(路4:20-309:35)的領袖、救主和先知。耶穌所行的神跡證明上帝的國已經來臨。上帝的國度最終會帶來拯救和撒但的敗亡(路1:14-2317:20-21)。這國度仍有待將來圓滿實現,那時耶穌要再來統治以色列民和地上萬民,以可見的方式彰顯祂今日宣告的王權(路21章)。耶穌的拯救實現了上帝對亞伯拉罕、大衛和以色列民的立約的應許(路1:45-54)。
 
  雖然以色列人的領袖堅決拒絕這個信息,但無法阻止上帝的計劃推進。以色列將要因不忠不信而受到審判(路19:41-4421:20-24)。耶路撒冷將要被毀,預示最後審判的情景,並表明上帝的計劃正在進行。儘管以色列人拒絕接受上帝的愛和祂所應許的那一位,但上帝仍然竭力呼喚他們忠心信靠祂。
 
  與此同時,耶穌建立了一個新的群體(《使徒行傳》稱之為“信奉這道的人”)。這群體由那些回轉過來、接受耶穌的信息,並憑著信心跟從祂的人組成。《使徒行傳》確實是《路加福音》的續篇,它講述在面對頑固抵擋的情況下,上帝如何使用那些依靠聖靈、值得效法的勇敢見證人,把福音傳入羅馬帝國的心臟地帶。
 
《約翰福音》的特點
 
  《約翰福音》強調耶穌是上帝差來的那一位,祂的行動與天父一致。《約翰福音》藉著宣告道成了肉身,記敍七個神跡,以及結合耶穌的講論與對話,來強調耶穌是獨一無二的。《約翰福音》對耶穌的刻畫清晰,具有很強的文學感染力。
 
  《約翰福音》的主題集中在基督論。與符類福音的作者不同,約翰很少談到天國。他用永生這個關鍵主題來表達符類福音中的“天國應許”。“永生”所強調的,不僅是生命的長度(永遠),也是生命的質量(真正的、無盡的生命)。認識天父和祂所差來的耶穌基督就是永生(約17.3),因此這生命現在就可以得著(約5:24-26)。永生帶來的不止是得生命的機會,還有將來對拒絕這生命之人的審判(3:16-2136)。
 
  上帝所差派、成為肉身的道(希臘原文Logos,音譯“洛格斯”;英文Word)帶來永生的應許。那些“我是……”宣告,表明耶穌代表上帝的道的各個方面。每一個比喻(世界的光、復活和生命、好牧人、生命的糧、葡萄樹)都具體說明耶穌的某個重要角色。作為子,耶穌只做父指示祂的事。約翰特別強調耶穌在執行使命上是與父合一的。耶穌是百姓期待的彌賽亞,也是在天與地之間上去下來的人子。耶穌將以這個身份審判世人(約5:27),被舉起來(約3:14),並擔當救恩的中保(約3:136:27)。即使在耶穌被視為先知的時候,祂也是一位像摩西那樣的領袖和先知(約6:147:40)。
 
  七個神跡占了《約翰福音》的前三分之二篇幅。當時的人對這些神跡的回應各不相同,有抵擋的(約12:37-39),也有接受的(約9:25)。有趣的是,《約翰福音》沒有像符類福音那樣記載耶穌趕鬼的事。約翰把焦點放在耶穌治病、挽回和供應的行動上。這些神跡特別強調耶穌超越猶太人的典章制度(約1:172:19-217:37-399:3810:1-18)。大部分神跡都發生在猶太人的節期,強調耶穌對這些節期所賦予的意義。《約翰福音》的結尾提到,那些沒有看見這些神跡就相信的人有福了(約20:29)。
 
  耶穌把上帝啟示出來。祂如真光照耀(約1:14-18),使世人得見天父和祂的道。耶穌的捨命顯明天父對祂百姓的愛,並為門徒樹立了相愛的榜樣(約13:111-17)。耶穌的捨命也聚攏了上帝的百姓(約10:1-18),使人可以藉著祂得生命,聖子和聖父因此得著榮耀(約3:14-16)。
 
  在約翰看來,聖靈也非常重要。聖靈又稱為保惠師(希臘原文paraklétos;見約14:16182615:2616:7-1420:22),是耶穌升天以後被差派下來的。《使徒行傳》也特別強調這一點。這位鼓勵人、賜人能力的聖靈,帶領門徒進入真理,賜給他們侍奉和傳道的能力,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14:25-3116:8-11)。維持人生命的正是這位聖靈(約4:8-107:37-39)。
 
《使徒行傳》的特點
 
《使徒行傳》告訴讀者,上帝如何指引門徒把外邦人也納入教會當中,並把福音從耶路撒冷傳到羅馬,藉此指出教會這個新群體是植根於古老的應許上的。《使徒行傳》的中心人物是彼得(徒1~510~12章)、說希臘話的信徒群體中的傳道者,如司提反、腓利(徒6~8章)和保羅(徒913~28章)。無論是呼召人信主的宣教講道,還是解釋基督徒使命的護教講道,這些講論在書中都非常重要。最後,《使徒行傳》清楚說明這個原本屬於猶太人的信仰,如何發展到連外邦人也有份。福音能夠傳到整個世界,這是因為:(1) 耶穌是主(《舊約》中提到的耶和華);(2) 上帝吩咐基督徒把福音傳給世人。儘管信徒為傳福音而遭受了不公正的對待,經歷了身體上的迫害,但《使徒行傳》仍以得勝的音符——福音傳到了羅馬——結束全書。

2017-11-15

研经日课: 使徒行傳

使徒行传Acts

简介
Acts 11 1224
使徒行傳11 1224

 引言

路加在圣經里極動人的一卷書中敘述福音怎樣從耶路撒冷(猶太世界的首府),傳到羅馬(外邦世界的首府)。他指出基督教如何從猶太國這個體制之内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普世性的宗教。这些发展都可前后一贯地追溯到那位复活升天之基督继续的活动与圣灵的动工。
这卷书的主题见于开头的那一段话(11-11),路加在这里叫我们注意:(a) 复活升天之耶稣继续的活动;(b) 使徒们作了基督所拣选的领袖; (c) 圣灵为能力的源头;以及(d) 耶稣对于未来的计划。这些事实自始至终支配着这卷书。

大纲
使徒行传可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112章,里面叙述教会在耶路撒冷之兴起,以至扩大至犹大,撒玛利亚和安提阿的经过;而13-28章,则记述保罗三次旅行传道,被监禁于该撒利亚,以及赴罗马的旅程。不过,若作更精密的分析,就发现可以将它分为六大段或六个时期(不计11-11引言的那一段),每一段都对其过程作了简略的总结。

11-11 引言
1. 112-67 在耶路撒冷的进展
2. 68-931 扩展到犹大和撒玛利亚
3. 932-1224 接纳外邦人加入教会
4. 1225-165 向外邦人敞开了信心之门
5. 166-1920 扩展到马其顿,亚该亚,和亚细亚
6. 1921-2831 保罗赴罗马的行程


Study 1
Acts 1:1-11
1. 耶穌升天以后,祂對于祂的使徒们将来的工作有什么指示?这个指示对我们今天还适用吗?
2. 这几节关于:(a) 父神的权柄;(b) 神圣灵的能力,与(c) 神子耶稣的活动,说明了什么?这整卷书的故事都是这些事实的发展。这些事实是否改变了你的生命?

Study 2
Acts 1:12-26

1. 在这个等待的时期中,门徒做了哪两件事?你能举出一些原因吗?
2. 试将犹大(特别是1617节)和耶稣的弟兄(14节)作一对照。比较约75。他们给了你什么警告和鼓励呢?


Study 3
Acts 2:1-13
1. 这里提到哪三种现象是与圣灵的降临有关的?请参2-4 6811各节。它们以象征将我们的主已经说过的话(比较18)表达出来,即圣灵的降临会带来能力、受灵感的口才,以及普世性的见证。神的哪些计划是如此赐下的圣灵所应验的呢?
2.,门徒们、群众,和讥诮的人,他们对圣灵的降临各自的反应为何?你想,你的反应会如何?
注:
1. 五旬节(pentecost)是旧约「收割节」(the feast of the harvest,出2316),或「七七节」(the feast of weeks)的希腊文名称。它意味着谷物收获的终结,并且从逾越节之安息日的次日算起之第50日开始。每年的这个季节是最适宜旅行的,因此,那时候耶路撒冷挤满了来自各地的犹太人(徒29-11)。
2. 如果可能,请参阅Tyndale新约注释之使徒行传中关于「方言」的解释。


Study 4
Acts 2:14-36
1. 彼得讲话时印证哪三段旧约经文,并用它们来支持福音的哪些事实呢?关于旧约在今日的地位以及应用,我们从这件事可以学到什么功课?
2. 彼得在讲道时显示了他的哪些特性?要记得八周前他是怎样的光景。何以有这种改变?这点能应用在你的基督徒事奉中吗?


Study 5
Acts 2:37-47
1. 38节作了哪两项吁请,根据的是什么条件?
2. 根据42-47节,这些新信徒与初代教会的生活有些什么特征?在你的经验中,哪些对你也是同样真切的?
24的领受圣灵,是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而238的领受圣灵,则是新约通常的模式。请注意水的洗礼如何象征福音带来的两种好处:1) 罪得洁净,2)借着圣灵的洗而从上头而来的生命。


Study 6
Acts 3:1-26
1. 瘸腿者肉身得到的医治(1-11节),乃是救恩福音之属灵真理的一幅图画。请注意它怎样显示:(a) 人的需要;(b)信心的需要;(c)个人见证的重要性;(d)得救的确据;(e)得救的神迹本身。(彼得在12-16节解释神迹如何发生。)你曾像彼得一样,做了基督与一个有需要的人之间的环节吗?
2. 彼得对自己的同胞演说时,他指责他们哪些罪恶呢?他向他们作了哪些应许,并且是基于哪些条件呢?他的话对于我们这些非犹太人可以应用到什么程度呢?
注:
1. 6节。「奉……耶稣……的名」,意思就是指「凭耶稣的权柄」,「用耶稣的大能」。比较16节,412
2. 1326节。「仆人」:比较赛5213(也比较421-44956501-10)。彼得是以大无畏的精神宣称主是弥赛亚。比较42730


Study 7
Acts 4:1-31
1. 1-22节。逼迫。宗教集团的领袖们现今公开地逼迫门徒。是什么使彼得和约翰被捕(3节)和释放(21节)呢?彼得为他们辩护时,提供了什么言词上和可见的证据?当我们应当挺身而出仗义直言时,有时却会因惧怕人而缄默下来吗?
2. 23-31节。祷告。二人回到他们的同道那里,他们就一同祷告。试在他们的祷词中探索那三重的理由(24-28节),祈求(2930节)和结果(31节)。你能在类似的困难情况下,以如此的勇敢和乐意来祷告吗?


Study 8
Acts 4:32-516
在这个对初期教会团契的透视中,将巴拿巴真诚的自我牺牲,与亜拿尼亚和撒非喇之假冒为善与贪婪,作了鲜明的对比。
1. 432-37节里,彰显了团契的哪些本质?请参考33节其中的一个结果。
2. 是什么是亜拿尼亚和撒非喇的罪显得这样严重,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犯这种罪呢?为什么神必须施行这种审判呢?它产生了什么效果呢?
3. 你能从巴拿巴的行动学到什么榜样?你从亜拿尼亚与撒非喇的态度,又能避免什么危险呢?
注:
1. 54。这节经文就证明,434-37所说的奉献完全是自愿的。
2. 59。「试探」:这词的意思是使神受考验,向祂挑战或激怒祂。比较出1727;徒1510


Study 9
Acts 5:17-42
1. 使徒们不理会逼迫和警告(比较417-21),继续作见证。试思想一下这件事之所以可能,天使(19节)、圣灵(2032节)和迦玛列(34-40节)所扮演的各种不同角色。你经历过同样的限制而去对人谈论基督吗?
2. 试思考来自宗教对立的四种不同反应(17242633节)。最后他们责打使徒们。比较彼前22021。你是否怕为主作忠心的见证而受苦呢?


Study 10
Acts 6:1-78
1. 使徒们如何处理61所提之初期的那些困难呢?各对寡妇、七执事,与12使徒造成哪三种后果?我们从他们对这件事的处置可以学到什么教训?
2. 试注意关于司提反的生平和工作的三件事(65-15):(a) 他生命突出的特色(58节);(b) 他所受逼迫的本质(11-13节);(c) 所加于他的控告(13.14节)。比较可145758,和徒212728。忠实地为基督作见证,不可少的条件是些什么?所可能的后果又是什么?
注:
1. 61。「说希利尼话的人」,指那些住在外国并且说希腊语的犹太人。「希伯来人」,是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他们说犹太语。
2. 司提反的工作使初期教会的增长进入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他的教训「首先在犹太教与基督教间劈开了一个缺口」(见Tyndale 新约注释,第75页)。


Study 11
Acts 7:9-43
司提反的讲论是要证明:(a) 神与祂的百姓同在并不限于一个特别的场所或建筑物(291030-343844-49各节);和(b) 基督绝非打倒摩西,祂像摩西一样,是所应许的先知,也是摩西自己曾经讲论过的那一位(37节)。
1. 神要约瑟(9-16节)和摩西(20-43节)拯救祂的百姓脱离奴役。请注意:(a)他们居住的那些地方;(b) 他们要做的工作, (c) 他们的弟兄怎样对待他们,以及(d) 他们的成就。他们在哪些地方预表了耶稣基督的工作呢?
2. 以色列民灵性上的盲目,在25-43节中都有描述。它首先怎样表现在思想、意志和愿望上(39节)?最后又如何表现在行动上呢(40-43节)?其所招致的刑罚是什么?神今日仍然这样对待祂的百姓吗?


Study 12
Acts 7:44-84
1. 司提反在结论中怎样教训人关于会幕或「法柜的帐幕」,以及所罗门所建的圣殿或「圣所」之神圣起源,并指出它们仍然是不完全的呢?他怎样指责那些控诉他的人呢?我们应当注意这里所明示或暗示的什么积极性的真理呢?
2. 试思考司提反和他的主在生活、性格,及受死上相似之点。这种相似之点是从什么而来的呢?比较林后318
3. 司提反:(a) 受难的见证(参813 ),和(b) 门徒的散布(参845111920),对教会造成的结果是什么?请注意一个完全献身与神的工作的人,神能藉著他成就何等大事。


Study 13
Acts 8:5-25
1. 试用腓利所要克服的那些困难来衡量他在撒玛利亚之工作的成就。比较约49。他成功的原因何在?比较约1412;徒18。当神的大能显出来时,便有什么结果随之而来呢?参618-21各节。这样的记载应当使我们注意到哪些方面呢?
2. 西门在理智上已信服福音的真理与大能,但他的心并没有改变。这种真面目是怎样显露出来的呢?我们羡慕神的灵的能力,怎样才对?怎样才不对呢?
注:
14-17节。无疑地,圣灵所以还没有降在撒玛利亚的信徒身上,其缘故是因为这是教会第一次扩展到犹太人的疆界之外,圣灵的印记(弗113)应当藉著使徒们的代表彼得和约翰赐下,是很恰当的。在同样的方式下,彼得被拣选往尼哥流那里去(105),但腓利可能那时是在该撒利亚。

圣灵的洗的意义(《赖氏新约神学》)


Study 14
Acts 8:26-40
1. 请注意在腓利遇见这个埃提阿伯人以前,他对于主已经表现了多少实际的兴趣和反应。在他能“欢欢喜喜的走路”回去之前,他还需要什么呢?有什么类似的帮助,我们可以用来寻求神,并为我们自己发现更多祂的真理呢?
2. 当一个人指导另一个人信靠基督之时,从腓利身上我们能体认到:(a) 所需要的素质,和(b)所用的方法。你愿意奉派去担任这种使命(2629节)吗


Study 15
Acts 9:1-19

1. 这几节经文怎样显示了基督的大能、尊严和威荣,又怎样表现出祂的怜悯、爱心与恩典呢?比较提前112-14
2. 主叫亜拿尼亚担任什么任务?他在哪一方面是我们去帮助初信者时应当学效的一个好榜样呢?


Study 16
Acts 9:19b-31
1. 保罗怎样从一开始作基督徒就表现出他的真诚呢?比较约壹314;徒261920
2. 31节和67做一比较。请注意教会如何扩展了它的境界。也请注意31节特别提到之健全的灵性生活的两个记号。这些记号,与那些在保罗的生活上所见到的(见本课问答题1),也见于你的生活中吗?
3. 试将保罗所遭受犹太人的反对和他在大马色(22-25节)和耶路撒冷(26-30节)所经验的基督徒团契做一比较。今日一个人成为基督徒,仍然可能会使他碰到新仇敌和新朋友吗?
注:
保罗在加117所说往亚拉伯去的事,大概应该介于徒9这个故事之21-22节之间。


Study 17
Acts 9:32-42
1. 在这几节经文中,你找到哪些证据证明当时正进行着一个广泛的奋兴运动,以及那位在祂百姓里的基督,仍然以救主、导师、医师,和朋友的身份在人们中间运行呢?这种记载,应当经历我们起来为什么事情祷告呢?
2. 你对多加的印象如何?在她身上有哪些理想的品格和事奉,可以作基督徒的表率呢?你能找到机会效法她的所行所做吗?
3. 彼得继续奉主耶稣的名医治人。(a) 也比较36716430512-1668;和867的其它例子。 (b)试将彼得所作的,与他的主的工作作一比较。关于34节,请与可211和约58做一比较。 (c)彼得正经历着基督在约1412所应许的。彼得相信基督的应许,并且经验到神圣灵合作的大能。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也如此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缘故呢?


Study 18
Acts 9:43-10:33
1. 参注1和注2。试将约帕和该撒利亚这两座城,以及那两个家人和哥尼流作一对比。这背景现在已经准备好,要让外邦人来接受福音了。这件事要实现,谁的介入是必须的呢?我们能接受福音,应当感谢谁呢?
2. 神如何同时对彼得和哥尼流教导新的真理呢?请注意所需要除去的成见和所显明的顺服。当神将一些新的,和与你天然的成见或偏好不同的事物教导你时,你也愿意顺服祂吗?
注:
1. 943。这一节其实应该属于哥尼流的故事之中。约帕是一个十足犹太化的城镇,保持着古代的传统;该撒利亚是一个半异教化的城市,处处仿效罗马。
2. 101。哥尼流是个外邦人,而且是个敬畏神的人,他参加犹太人的崇拜,不过没有成为犹太教徒。
3. 104。「已蒙记念了」:这词语在利22使用过,是与记念之祭有关的字眼。天使所传的信息向哥尼流保证,虽然他未受割礼,无份于圣殿中的献祭,然而他的祷告和赒济,都已蒙神悦纳了。


Study 19
Acts 10:34-48

1. 彼得从那异象认识了什么新约的真理呢?参34354,并比较28节。请注意,除非彼得认识了这一点,否则工作便不能发展。我们不愿意学习某一种神所启示的真理,是否拦阻了神在我们里面,并藉著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呢?
2. 当彼得向犹太人讲话时,他用哪些真理来唤醒他们的良心呢(比较236313-15)?他现在用了什么真理?你在这篇讲词中发现有任何其它的迹象,足以表明这篇讲词是对异邦的听众而讲的吗?我们向非基督徒传福音时,我们应当从这些特色学习到什么教训呢?
3. 试思考本章所示之哥尼流的品格。如果他从前是这样虔诚的人,他信耶稣之后有什么收获呢?比较1113-15
注:
3435节。彼得这些话的意思,并不是说人能靠他们的善行得救,而是说,像哥尼流及其友人们这样的人,并不会因为他们的国籍而不蒙神眷顾。在神的眼中,他们敬虔的心灵,正如在犹太人中同样的心灵和行为一样,会蒙神悦纳的。


Study 20
Acts 11:1-18
奉行割礼的门徒团体(2节),是耶路撒冷教会的保守派,他们强调一切的人都必须行割礼。比较1515。彼得要向我们解释他对哥尼流所采取的行动。
1. 彼得在详述他会见哥尼流这件事时,他强调哪个要点?请注意彼得关于祷告,关于神的异象和行动,关于天使和圣灵所担任的角色这些事情所说的话。神对于:(a) 外邦人(141718节),(b) 奉行隔离的门徒团体(18节),和(c) 彼得(1617节)所采取的行动,产生了什么结果呢?
2. 试将15的经文,与111617,和弗36做一比较。彼得要认识到在神的话中含有更多的真理,是他起初所未体会到的,而且体认到神已经将社会的、国家的、和宗教的藩篱除掉时,他绝不可能将它们再竖立起来了。你和别人之间是否保留着任何必须除掉的某一种藩篱呢?


Study 21
Acts 11:19-30
安提阿城,是罗马帝国叙利亚省的省会,是这帝国的三大城市之一。它以商业,艺术和文学著称,亦以邪恶及浮华而臭名远播,它后来成了保罗多次游行佈道旅程的终点。
1. 福音传到安提阿,一开始就有什么显著的特点,与什么影响广泛的结果呢?
2. 那里的教会的建立有哪些显著的阶段?而巴拿巴又担任了什么角色?我们能怎样教导并鼓励青年基督徒呢?
3. 27-30节。一个幼小的外邦教会给予耶路撒冷较成长的教会以援手。请注意这教会的活力,影响,以及基督徒精神。比较24445434-37。你的基督信仰,有像这个教会一样在实际的奉献上表达出来吗?
注:
26节。旁观的世人,体会到这教会明显地不是犹太人的一个会堂,就给他们起了一个新名字:「基督徒」。


Study 22
Acts 12:1-24
1. 请从1-4节和18-23节,将希律的品行概括起来。他怎样,并且为什么暴毙呢?我们现在是为荣耀神而活吗?比较林前1031
2. 祷告时教会使彼得重获自由的武器。请注意:(a) 其性质(5节),(b) 其障碍(6-11节),(c) 其结果(12-17节)。那些作祷告的人,并不相信所发生的事情是真的(1415节)。你相信代祷能行大事吗?比较林后18-11节,和弗320-21


Study 23
Acts 12:25-13:12

随着巴拿巴和扫罗回到安提阿(1225),福音在异邦大大扩展的事便开始了。

 1. 在新的进展的发轫上:(a) 圣灵,和(b) 当地教会,各担任了什么角色?请注意:当神的引导借着一个得了默示的先知而临到时,教会可能已经为他们的工作将来的发展祷告多时了。这件事让你关于神的引导学到什么功课?
2.保罗和以吕马起了正面的冲突(6-12节)。(a) 冲突的原因;(b) 保罗严厉指责以吕马的原因;(c) 所加于他身上那有目共睹的审判的目的是什么?你是否准备好像保罗一样,斥责并抵挡直接反对主耶稣的举动呢?
注:
1. 6-8节。作为一个官场中的魔术师,巴耶稣或以吕马,怕方伯若成为基督徒,他的工作就有危险了。
2. 9节。「扫罗又名保罗」:路加将使徒的犹太名换上他外邦化和罗马化的名字,以代表他现在开始作外邦使徒的特别工作。也请注意保罗已经取代了巴拿巴,作了领袖:比较1节与13节。无疑地,因为保罗是个罗马公民,方伯在地位上看待他高于巴拿巴。


Study 24
Acts 13:13-43
保罗从帕弗到安提阿的旅程,包括一段三千六 百尺从海边攀登至高原的斜坡路,这高原顶是一个繁盛的罗马文化的地区。这也许可以说明那称呼马可的约翰可以回去的缘故,他遭遇到过于他启程时所预料到的清 形。也请注意在安提阿会堂中有两个人——犹太人和敬畏神的的外邦人(1626节)。
1. 保罗在他头一部分的讲词中(16-25节),如何表明耶稣的降临乃是记载在旧约里,神在历史上的作为的顶点呢?
2. 保罗论到复活时(30-39节),他怎样说到:(a) 耶稣复活的原因;(b) 旧约关于耶稣复活的预言;以及(c) 耶稣复活的结果呢?什么特别的福气是神所赐的一种保证呢?比较罗435
注:
39节。保罗在这里将两种称义的方法对比地并列在一起:一种是靠遵行律法,却达不到所想达到的目的;另一种是借着信靠耶稣,将人立刻带进完全称义的福气之中。比较腓36-9


Study 25
Acts 13:44-52
安提阿的犹太人,因保罗所传藉基督得蒙赦罪的信息而将那些敬畏神的人吸引去了,便满心嫉妒(45节),他们原希望那些人最后会完全归附犹太教的。
1. 犹太人这次因嫉妒而反对保罗和巴拿巴之工作带来了什么结果?比较18562828。你是否会因为别人的反对而使你的见证沉寂,或使你的基督徒工作停顿下来呢?有些人拒绝回应,能说明什么?
2. 保罗和巴拿巴现在转向外邦人。在4647节列举了哪两种理由?(参注1)在:(a) 他们将福音作更广的宣讲与召聚更多的信徒上,以及(b) 归主者的经验上,得到了哪两种结果?
注:
1. 47节。比较赛496。这引证的话,至高的意义是指耶稣基督,但保罗视自己是在继续耶稣所开始向外邦人传福音的使命。
2. 46-48节。犹太人被弃绝是因为他们自己的错。外邦人被收纳,全然是由于神的恩典和祂预定之目的实现了。这便说明了属灵真理的两方面,这两方面是时常需要保持平衡的。


Study 26
Acts 14:1-12
保罗继续在小亚细亚大小城市做游行布道的工作。他时常选择那些具有战略性的中心地带,从那些地方开始工作。以哥念是位于从东到西一条主要商道上的一座商业繁盛的城市,在那里有犹太人和外邦人。路司得是一座较小而且比较乡村化的城市,居民也比较朴实,教育程度也较差。
1. 1-7节的每一节都叙述在以哥念发生的事件以后的新发展。从这些发展就可以辨认出这工作的三个主要阶段。在你的基督徒工作中你是否曾发现反对(来自人或撒但)却带来了祝福?
2. 8-12节。在路司得,有一个瘸腿的人得痊愈了。(a) 那个人的病况如何?(b) 他的信心的性质和起因如何? (c)众人的反应又是如何?


Study 27
Acts 14:13-28
1. 保罗在15-17节中列举出关于神的哪五种基本的真理?他怎样应用这些真理呢?比较111415节。你想保罗今天会将这种信息传给谁呢?
2. 19-25节。保罗和巴拿巴不顾犹太人的反对,回到设立了教会的那些城市去,坚固那些教会。他们在哪些方面鼓励这些刚刚成为基督徒的人呢?对在信仰上彼此帮助,我们从这些事可以学到什么功课?
3. 保罗和巴拿巴对差派他们出去的教会做报告。比较131-31426-28。他们的报告注重的是什么?


Study 27
Acts 14:13-28
1. 保罗在15-17节中列举出关于神的哪五种基本的真理?他怎样应用这些真理呢?比较111415节。你想保罗今天会将这种信息传给谁呢?
2. 19-25节。保罗和巴拿巴不顾犹太人的反对,回到设立了教会的那些城市去,坚固那些教会。他们在哪些方面鼓励这些刚刚成为基督徒的人呢?对在信仰上彼此帮助,我们从这些事可以学到什么功课?
3. 保罗和巴拿巴对差派他们出去的教会做报告。比较131-31426-28。他们的报告注重的是什么?


Study 29
Acts 15:13-34
1. 14-21节。主的弟弟雅各,是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他可能是这次会议的主席,在这里做了一个总结。他作了什么判断,而且是根据哪些理由呢?你认为这种判断会使犹太人和外邦人都满意吗?
2. 2223节。这结论用什么方式通知外邦人,而其结果有如何呢?在基督徒同伴中对于:(a) 基本要道,与(b) 非基本要道和那些只凭个人良心有关的事情发生歧见时,你能从整个辩论中引申出哪些原则来作你的指导呢?


Study 30
Acts 15:35-16:5
 1. 保罗和巴拿巴因何事而起争论呢?谁是对的,还是二人都错了呢?比较约212122;提后411。你能不赞同别的基督徒,而又能不与他争吵吗?
2. 当保罗失去巴拿巴和那称呼马可的约翰的帮助时,神为他作了什么准备呢?他们在这阶段工作的方针是什么呢?比较1421-231823。你能在哪些方面帮助初信的基督徒坚固信心呢?
3. 1225-165。在此第四阶段(指信心之门对外邦人敞开)发生的进展有哪些,试列举出来(参大纲)。



注:
1634 保罗坚决反对给外邦信徒行割礼为得救所必需的说法。这一点在他将耶路撒冷议会的决议交给门徒遵守这件事上就表明了。但是在犹太人眼中,提摩太一生下来就是 犹太人。而且,如果他不带着他犹太国籍的记号,在传播福音的新工作中,将会引起不必要的攻击。比较林前920;加56615


Study 31
Acts 16:6-15
一个新的时期在这里开展了,记录了保罗向外佈道最大的努力和成果;在马其顿,亚该亚,和亚西亚这三个罗马帝国重要的省份,福音被传遍。
1. 6-10节。保罗在这时期受到哪几种不同方法的引导呢?试在地图上查考一下这引导是多么值得注意。有什么迹象可以从这件事看出神并非时常照我们所期望的方式引导我们呢?
2. 11-15节。福音临到欧洲。有什么证据表明:(a) 使徒行传的作者路加在这时期加入了保罗的佈道团? (b) 工作开始时规模很小(关于13节,请比较1314-161412,和亞410上),和(c) 吕底亚真正从圣灵重生了?你曾否尝试为神组织庞大的工作,而不让神开始小规模而能持久的工作呢?


Study 32
Acts 16:16-40
1. 16-24节。这次逼迫的起因如何?它在哪一方面与一般所记载的逼迫有所不同?请从路加那非常生动的叙述中,注意这次逼迫的连续过程。在你的基督徒生活中,你发现自己受到新的方式的试探或逼迫吗?
2. 用棍打(22节)是非常吃不消的。然而保罗和西拉很安静,而且很喜乐。是什么使他们得胜呢?比较腓413;提後178。保罗坚持要官府公开宣告他们 是无辜的(37节)。这样做对推广福音有什么用处呢?是否有任何方式可以使我们能用政府当局或公共机构协助推广福音呢?
3. 是什么是狱卒相信的呢?他的得救,什么是不可少的呢?在他的生活上,有什么立即的改变呢?比较8391352。你的得救使你有主的喜乐吗?
注:
2021节。作为罗马的一个殖民地的腓利比,是以其和罗马的关系和特权为荣的。所以,对那些宣教师的控诉会惊动群众和官府。


Study 33
Acts 17:1-15
帖撒罗尼迦是马其顿的首府和人烟最稠密的城市,也是内陆河沿海的贸易中心。庇哩亚是一座较小的城市,位于其西南方约60哩。
1. 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和庇哩亚访问和传道,关于:(a) 他传达的地点,(b) 他传道的特色,(c) 他主要的信息,(d) 那些相信的人,和(e) 所发生的逼迫,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教训?保罗在帖前11-216记述了同一事件。你有没有体会到具有战略性之基督徒见证的机会,可能稍纵即逝呢?我们应 当怎样行呢?
2. 1112节。经文中怎样描写那些在庇哩亚犹太会堂敬拜神的人,并且为什么对他们加以赞许呢?在你的生活中和查经中,有这些特色吗?


Study 34
Acts 17:16-34
保罗在雅典面对一群哲学家,他们极想听取别人的意见,好让他们能将这些意见装在他们观念的破布袋中,而且,他们对于旧约的背景也一样一无所知。关于保罗这次访问雅典的事,如果可能,试参考Tyndale新约注释136-146页(中文版),以得到最有帮助的解释。
1. 1621节。保罗传扬福音,是出于什么动机?并且用什么方法呢?基督有要求人效忠的权利,人不承认祂这种权利,必会惹起神的忌邪,你对这一点有所认识吗?
2. 22-34节。试研究保罗的讲章,并注意:(a) 他怎样赢得他的听众的兴趣(2223节),(b) 关于神与宇宙,与人类,与偶像及雕像的关系,他都有什么教训(24-29节),和(c),他劝告人对神必须起的反应(30-34节)。保罗极力使基督教的 信息与他的听众的思想和背景发生关系。他不用华而不实的词句。关于今日的讲道,你可以从这点学到什么呢?


Study 35
Acts 18:1-17
哥林多城是亚该亚省的省会,而且是罗马帝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它以商业及学术著名,但亦以罪恶臭名四播。
1. 试思考保罗在一个邪恶的异教城市中,想在那里建立一个教会所面对的艰巨工作。请注意:(a) 基督徒团契的价值(23578各节),和(b) 神对保罗所作的吩咐和应许(9-11节)。比较林前23。这是神对一个气馁之基督徒工作者的答覆吗?这些事对你在困难的情况中有所鼓励吗?
2. 试比较47,和12各节所提保罗工作的三个不同的场所。保罗遇见什么拦阻,并且得到什么鼓励呢?请注意新的机会和新的鼓励会随拦阻而来。让我们祷告,使我们有此同样忠心的恩典。


Study 36
Acts 18:18-28
1. 保罗旅行了一千多哩后,结束了他第二次游行布道的旅程(18-23节)。路加很简略地回顾过去几个月的情形。请在地图上找出保罗所访问过的地方,和他希望达到的目的地。
2. 24-28节中,有一篇属于亚波罗之简明的描写。(a)关于他的圣经知识;(b) 他的热心; (c)百基拉和亚居拉对他的帮助, (d)他讲的道,和 (e)他的工作的价值(比较林前36),说了什么呢?试用这五点问问你自己,看看你从亚波罗身上能学习到什么。
注:
1. 18节。「他因为许过愿」:保罗为什么许愿,不得而知。虽然如此,这种举动在犹太人中是常见的。
2. 22节。「(他)就上……去」:就是上耶路撒冷去。


Study 37
Acts 19:1-20
以弗所是幅员广大而又富庶之亚西亚省的首府,是商业和宗教的中心,以其为女神所建庙宇及所铸神像而著名。
1. 亚波罗在以弗所只将约翰的洗礼教训人(182425)。保罗到了以弗所的时候,他发现这些门徒在知识和确实的经验上还缺少了什么呢?这也是你的经验吗?你想正确地教导别人,自己就必须先充分了解,你体会到这是多么重要吗?
2. 20节概括了1661920保罗在以弗所的工作和路加的这一整段经历,即在马其顿、亚该亚,和亚细亚传福音的经过。用什么方法和特别事件而使他们在 以弗所有这种结果(8-19节),并且靠着什么能力而在这三个省份收到这样巨大的成果呢?比较1414189,和1911。这个回顾将你的基督徒 生活上的如何弱点显露出来了吗?


Study 38
Acts 19:21-41
路加对以弗所之动乱的生动描写,是对保罗及其同伴所面对之逼迫的一篇忠实记载,也是对群众心理的一篇透彻研究。
1. 2122节。保罗对于将来有什么计划呢?他的目光转向何处呢?但他必须先作那两件事呢?比较罗15192324。你的基督徒工作是有计划的,或是偶然为之的呢?
2. 动机和逼迫的起因为何?它怎样蔓延开,又怎样平息下来呢?请特别注意:(a)基督教信仰对一个人的事业和财富所带来的挑战(2527节);(b)热心宗 教之人群的盲目(比较26263536节);(c)保罗在布道工作上所付的代价,所享受到的团契,和所得到的保护(28-3137-41节)。在 这些真理中,哪一样是我个人最需要留意的呢?


Study 39
Acts 20:1-1
保罗再访问马其顿省的各教会,鼓励他们。
1. 关于1921,请与201-6,和13-16做一对比。保罗怎样修订了原来的计划?何故?试在地图上探索保罗所走的路线,并看看这一次的敌对对他有何益处。比较创5020
2. 保罗设法鼓励并坚固那些幼小的教会。在这件事上,(a)个人的榜样(4节),(b)团契(7节),和(c)教导,各扮演了什么角色?关于7-12节,请比较242。这些犹太教和和外邦教会的精神和标记,在你身上和你今日所在的教会上,有表现出来吗?


Study 40
Acts 20:17-38
保罗对以弗所教会领袖们的临别赠言(17-35),以及他上耶路撒冷(36-38)。
1. 17-27节。保罗回顾他在以弗所的工作。请特别注意关于他的行为、事奉、忠心传讲基督,和他生平最大的雄心所说的话。若以保罗为标准,来衡量你外在的事奉和内在的心态,你觉得你在哪些方面有亏欠呢?
2. 28-35节。保罗对那些蒙神赐予领袖地位的人,有什么忠告?他们怎样能保护群羊,使它们远离威胁他们的危险呢?你已开始经历到35节所引述之基督的话的真实了吗?


Study
41 Acts 21:1-16
1. 保罗继续其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试在地图上探索这一次的航程。请特别注意5节动人的情景,和接待门徒的事(47816节)。这件事在基督徒家庭对访客及儿童的影响上,给我们什么洞见?
2. 我们对圣灵的这些警告该怎样去了解呢?在保罗的友人看来,那些警告似乎是说「不要上耶路撒冷去」。但保罗自己并不这样去解释那些警告。是不是可以这样解释:圣灵将对遭遇的危险和苦难提出了清楚的警告,保罗的友人从人的情感这一方面,做出一种解释,而保罗是从更深的另一方面来看呢?比较202324 1621-23。在同样的情况下,你的反应将会怎样呢?


 Study 42
Acts 21:17-36
1. 17-26节。保罗到达耶路撒冷。他将神在外邦人中所作的一切,述说给耶路撒冷的领袖们听。(a) 雅各认为这样一来会发生什么问题呢?(20-22节)(b) 建议保罗采取什么实际的行动呢?(23-26节)(c) 是些什么原则决定了保罗的行动呢?比较2024;林前920-23103233。这些原则会怎样影响你自己对别人的态度呢?
2. 27-36节。保罗在耶路撒冷被捕。试想像那幅生动的情景。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试探索人们对待保罗与对待基督之间的相似处,至少有五点。你想人们对待你会比他们对待基督要好吗?
注:
23节。「我们这里有四个人」:这些人是犹太籍的基督徒,他们藉著献上所规定的祭物,即将完成拿细尔人的愿(参民613-21)。替贫穷的拿细尔人支付所需的费用,被认为是一种有功的行为。


Study 43
Acts 21:37-2216
保罗在一群想谋害他的暴民前面,也在得到千夫长的首肯(千夫长起先误以为他是一个匪首)之下,为自己辩护。
1. 保罗不是用一篇讲章,而是用个人的见证。请注意他关于自己的背景,宗教活动,悔改归正,和蒙召服事主耶稣这几方面所说的话。你曾体会到在你个人的基督徒见证中拥有何等有力的武器吗?你会使用这武器吗?
2. 保罗尽量设法避免触怒犹太人;请注意他所使用的言语,和他所说关于一个犹太人亜拿尼亚所说的话。这里有一个人,既完全忠于基督,又关心他的仇敌。你能同样关心你那些恶待你的人吗?


Study 44
Acts 22:17-29
1. 保罗在1920节辩称,他确有资格将福音传给犹太人。何故?然而,神吩咐他往外邦人那里去(21节)。我们从这件事关于基督徒的工作和神作工的方法,可以学到什么实用的教训呢?
2. 关于22-29节,请与16222337-39各节做一比较。保罗提到他的罗马国籍,以免受鞭打;然而在腓利比他没有这样行。试将两环境做一比较,并思考保罗採取不同行动之理由。你准备为了神的荣耀而放弃你个人的权利吗?比较林前912


Study 45
Acts 22:30-2310
1. 保罗怎样为自己的行为和信仰作见证呢?比较2416,和提后13。他总是求使神得荣耀。关于你的行为和信仰,你能作出同样的见证吗?
2. 试思考保罗在法庭中的策略:(a)他的义怒(3-5节);和(b)他使法庭中的人分裂(6-10节)。审讯再次放弃了。保罗关心他自己的安全和整个事情的了结,更多于关心真理吗?
注:
1. 231。「行事为人」:直译是「作为一个公民的行事为人」。保罗的意思是:「诸君和弟兄们,我在神面前都是凭着良心,尽我对以色列国的义务,直到今日。」
2. 235。这并不是有大祭司出席之犹太议会的正式会议,而是那个千夫长所召集的一个会议,而且无疑地是由千夫长自己担任主席。所以保罗并不晓得那个说话的人是千夫长。


Study 46
Acts 23:11-35
1. 试思考一下保罗多么需要鼓励,因为(a)他在身体方面所遭受的辛劳, (b)以色列人的不信使他内心感受到的痛苦, (c)他的见证似乎落了空,和(d)他次日就会遭遇的危险。那异象和主所说的话,会怎样满足这一切的需要呢?你在这样的时候,曾从圣经上所说的什么话得到 了帮助呢?你记得那些话吗?
2. 神用不同的方法施行拯救。这一次祂怎样施行拯救呢?保罗必定因他的外甥所作的而大得鼓励。你能作出什么慈善的行动,使某些在窘迫、孤寂或焦急中的人转忧为喜吗?


Study 47
Acts 24:1-21
1. 犹太人这次诉讼中聘请了一个受过训练的辩士帖土罗来。他对保罗提出了四种控诉,是哪四种呢?有什么证据来支持这些控诉呢?
2. 保罗怎样反驳这些控诉呢?参11-1314-161718各节。特别注意:(a)保罗不得不要与那些无根据的诬告争论(19-21节);他坚决又沉 着地驳斥那些控诉。你处在同样的情况下会这样吗? (b) 保罗能为自己的盼望举出一个理由(14-16节)。你能吗?(c)保罗真正地在受审,因为他相信死人复活的道理(21节)。这个真理使你的生活确实有所改 变吗?


Study 48
Acts 24:22-2512
1. 2422-27节。保罗在腓力斯前卫自己分诉。腓力斯对待保罗,受了那四种动机的支配呢?你曾否因自利和惧怕而不按正道而行呢?
2. 251-12节。保罗在非斯都钱为自己分诉。保罗为什么拒绝非斯都的建议,上耶路撒冷受审,反而以罗马公民的权利要求上告于该撒呢?你想保罗是采取了正确的行动而不顾后果吗?
注:
2511。一个罗马公民对于他的判决,或在审讯他的任何过程,能上诉于更高的罗马法庭。保罗现在是上告至尼禄。


Study 49
Acts 25:13-27
1. 非斯都善待保罗,有什么证据可以嘉许呢?虽然如此,他显示了什么重大的错误呢?(比较可1515;徒2427259)你相信神有时用非基督徒,就是利用他们的错误,来成就祂自己的目的吗?比较赛451。这件事应该使我们对当权者的态度有所改变吗?
2. 神的那些应许现在在保罗的经历上应验了吗?比较徒915162215。保罗曾满足了什么条件呢?神的话会怎样使他不至感觉到过去两年等候提审的光阴并未浪费呢?


Study 50
Acts 26:1-18
1. 保罗在亚基帕王前为自己辩护。 他论及三个主题:(a)他归主以前的生活(4-11节),(b)他归主的经过(12-25节),以及(c)他所受服事耶稣基督的委派(16-18节)。试 将保罗生平这三个时期各用几句话作概况。是什么造成这种改变,而且在这次审讯中什么是争论中的真正问题呢?参6-8节,13-15各节。
2. 主耶稣在委派保罗时(16-18节),怎样描述:(a)人类失丧的情形,(b)救恩的内容,与(c)得救的方法?


Study 51
Acts 26:19-32
1. 你从保罗的榜样学到什么关于顺服的功课(19-23节)?请特别注意:(a)他作见证的地方,(b)他所传的信息,(c)他所付的代价,与(d)神所给的帮助。你的顺服使你付出任何代价吗?
2. 什么动机使保罗能在像非斯都和亚基帕这样的人面前勇敢直言而又这样有礼貌呢?请将29节与林前916-22,以及林后514做一比较。在你的生活上也是如此吗?


Study 52
Acts 27:1-20
1. 试在地图上探索这一次的航程。在这一次的航程中,有些什么显著的事件,以及在这次航程的初期,保罗得到了什么鼓励?你在困难的时候,神有赐给你意想不到的福气吗?
2. 为什么保罗的劝告起先不为人理会,到后来才受重视呢?比较9-12节,与21-25节。
注:
9节。「禁食的节期」:就是赎罪日,这节期是在9月下旬,而且是犹太人大致认为航海安全季节的终了。


Study 53
Acts 27:21-44
1. 所有在船上的人经历考验和危险时,试将保罗的反应(242533-36节)与水手们的(30-32节),和兵丁们的(4243节)作一比较。为什么保罗能这样沉着,并且用自己的榜样鼓励别人呢?你有内在的资源帮助你在这样的情况下站立得住吗?
2. 请注意船只失事时由于不听保罗的劝告。参第52课之问答2。这件事对你是否是一个警告,要你不要违背神某一个明显的命令,以免你生命的船只失事?(例如,林后614,太633)。


Study 54
Acts 28:1-16
1. 这次多灾多难的旅程将近终结了。保罗在米利大得到什么机会作工兵作见证呢?当你觉得事事似乎不如意时,你发现有为基督作工的机会吗?
2. 「这样,我们来到罗马」(14节)。比较19212311;罗113152223。这是目的的,但是神是用其它的途径来达到这个目的,不是保罗起初体会到的,我们从这一个事实能学到什么教训呢?


Study 55
Acts 28:17-31
1. 保罗在罗马(17-22)。抵达罗马时保罗所最关切的是什么事呢?他似乎渴望别人不要因他受软禁而对基督教信仰有所怀疑。你是否时常渴望用你的生活来推荐基督教信仰呢?
2. 23-28节。保罗传给在罗马之犹太人的信息是什么?他指出偌多人的坚决不信的原因是什么?他期望外邦人会有什么反应呢?今日是否仍是这种情形?
3. 试列举路加所概述保罗囚于罗马时所作的主要工作(30-31节)。试思考保罗在那些年间对来见他的人,以及借着他写的书信对他访问过之各教会的影响。


Study 56
复习
1. 试查考这卷书中如下之钥节:1867931122416519202831。你能从其中列举出初期教会茁壮的原因是什么吗?你从顺服神的道,依靠神的大能,以及见证主耶稣基督上学到什么教训呢?
2. 在如下的经节中:2018-352113-1423124162619-23;和2722-25,我们洞察到保罗的真正人格和精神。试列举出那些显著的素质。这些素质是天生的,还是神所赐的呢?能成为你的素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