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林後三12-13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林後三12-13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01-11


三、新約的勇敢  林後三12-13 

哥林多後書,  聖徒歸正長老教會講道大綱 
牧師:John Sawtelle   駱鴻銘編譯

「帕子」在聖經裡具有非常豐富的象徵意義。保羅在林前十一章吩咐妻子們在崇拜中禱告或說預言時,必須要蒙著頭。這是要表明他們對丈夫的順服,沒有逾越上帝所賜下的權柄。
另一個例子是聖所裡分開至聖所和其他地方的幔子。這是象徵上帝住在祂的百姓中間的神聖居所,大祭司一年只有一次可以進到至聖所。
當耶穌在十字架上喊著,把祂的靈魂交在上帝手中,聖殿的幔子就從上到下裂成兩半,這不僅象徵與上帝同在的攔阻藉著基督的血已經除去,更表明這是一個神蹟,不是人或被造物能完成的行動。
今天的經文裡,帕子也有很豐富的象徵意義。這次,保羅提到帕子,這是他在第7節已經提到的。他說到摩西用帕子遮住那漸漸退去的榮光(這榮光是在他在西奈山面見上帝後照射出來的)。那裡的背景是出埃及記三十四章。
7節只說到摩西蒙著帕子,代表舊約職事披戴著極大的榮光。但是和新約職事相比,保羅用三重的例子證明新約職事的榮光遠遠勝過舊約職事的榮光。在作完比較後,保羅回到帕子的主題。他論證說,摩西的帕子是象徵他的職事隱藏的本質,不止這樣,還象徵主舊盟約中的福音,是被帕子遮住的本質。作為對比,保羅解釋他作為新約的執事,他完全沒有使用帕子;反而,保羅是以大膽和誠實,直言不諱地講說福音。
今日經文的重點是新約職事更加優越的榮光,使得保羅能以極大的精力,大膽地宣講福音。

I. 基於他新約的職事,保羅敢於放膽行事
A. 經文脈絡
12節:「因此」,是回顧7-11節,保羅闡釋新約職事的榮光遠遠超過舊約職事的榮光。
1. 保羅說到舊約職事大有榮光。
a. 7節,舊約職事是「屬死的職事」。
那用字刻在石頭上屬死的職事尚且有榮光……(2Co 3:7)
1) 摩西在西奈山從上帝的手領受律法後,臉上放射出榮光
2) 它揭示了上帝的公義。
屬死的職事是榮耀的,因為它發布了上帝公義的標準,不悔改的罪人配受審判。
b. 律法的職事也是定罪的職事。
因為它宣告所有違背律法的人,要受公正的咒詛。讓罪人知罪,知道他們被定罪。
c. 與新約的榮光相比,它是個漸漸退去的榮光,但是至少它顯明了真正的榮光。
2. 保羅展示律法的榮耀是為了說明新約職事更有榮耀。
12節的「因此」,是回顧新約職事三重卓越的榮耀。
a. v. 8,它是聖靈的職事。
與屬死的職事對比。
新約職事更有榮光是因為聖靈的職事叫人活。
b. v. 9,它是稱義的職事。
與定罪的職事對比。
宣告罪人為義,其基礎是基督的義的歸算,並藉著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血,罪得赦免。
c. v. 11,它是長存的。
與那漸漸廢掉的榮光對比。
B. 保羅基於盼望大膽講說
1. 「我們既有這樣的盼望」:指7-11節新約職事的榮光。
a. 保羅的盼望建基於新約的事實上,它轉化了我們對所有事情的看法。
b. 稱義的職事意味著他自己的義在律法面前是毫無用處的。
1) 保羅在腓立比書說:因為真受割禮的,乃是我們這以神的靈敬拜、在基督耶穌裡誇口、不靠著肉體的。 (Php 3:3)
2) 保羅說他本來可以靠肉體:
我第八天受割禮;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憫支派的人,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就律法說,我是法利賽人; 就熱心說,我是逼迫教會的;就律法上的義說,我是無可指摘的。 (Php 3:5-6)
3) 這個盼望轉化了保羅對萬事的理解,這毫不誇張。
保羅藉著新約職事歸信基督,使得他的人生完全轉向。
這個徹底的心思的轉變,是建立在他的盼望上,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2. 保羅在12節說這個盼望使得他放膽講說
a. 「放膽」:使用他的膽量
b. 「膽量」
1) 在敵對的世界中講說福音的勇氣
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Rom 1:16)
2) 「講說」:宣講福音
和摩西遮住他臉上的榮光相比,保羅大膽宣講福音。
誠懇、公開、大有勇氣,不畏懼任何後果。
3) 直言不諱。
自由的、公開的、坦誠的批評,以促進道德的改善。
也許是要反駁假教師的指控。
對那些有敵意的人,不恥於宣講福音。
C. 應用
1. 賀治(Hodge)說:如果這個盼望讓保羅可以放膽,也同樣應該讓牧師和基督徒放膽。福音難以言說的榮耀是我們大膽宣講的基礎。
2. 基督的福音不是一個隱藏的、藏在奧秘裡的信息,要等到進入教會大門之後才能開始參與學習的。
a. 這和我們周圍的許多異端大異其趣。異端都善於隱藏他們的信息。
b. 基督教完全是有案可查的,在聖經裡完全可以找得到。基督信仰並沒有秘密。

II. 保羅和摩西的對比解釋了保羅的膽量。
不像摩西將帕子蒙在臉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將廢者的結局。 (2Co 3:13)
摩西遮臉是為了遮住他職事的榮光,而保羅沒有遮住他的職事,而是放膽講說。
A. 和出埃及記三十四章30節以下的關聯
1. 保羅是在對出埃及記三十四章33-35作註解。
a. 出三十四30,解釋摩西為什麼習慣性地用帕子遮臉。
摩西從山上下來,帶著律法,他的面皮發光,百姓害怕接近他。
b. 31-32節,摩西把百姓召聚在一起,頒布律法,要他們遵行。
c. 33節,摩西說完話就用帕子蒙上臉。
保羅在林後三13節可能就是說這裡。他說,他不像摩西把帕子蒙在臉上。
d. 34-35節說,摩西進到耶和華面前與祂說話就揭去帕子,而當他去和百姓說話,就蒙上帕子。
保羅似乎是在說這個蒙上帕子和揭去帕子的過程。
這整個過程是:摩西從上山下來,面皮發光。當他接近百姓,百姓害怕他。此外,34節似乎暗示,當摩西回到耶和華面前,他臉上的榮光就重新充電。當他和百姓說話,就蒙上帕子。
B. 保羅對出三十四章的闡釋
1. 保羅把自己和摩西對比
保羅沒有蒙上帕子。
a. 「(我們)不像摩西」
b. 摩西蒙上帕子,保羅沒有。
保羅說,摩西「習慣used to」將帕子蒙在臉上。
不只一次,而是好幾次。他是在把他的職事和摩西在出埃及後整體的職事拿來對比。
2. 摩西蒙上帕子是為了遮掩。
a. 保羅說摩西刻意遮住臉。
1) 保羅說摩西重覆用帕子遮臉。他似乎是說,摩西去見耶和華時會重新充電。
2) 保羅說這個蒙臉是刻意的
a) 摩西臉上的榮光讓百姓感到害怕。但是出埃及記三十四章沒有說摩西遮臉是對這個害怕的回應。
經文沒有告訴我們他為什麼要遮臉。
b) 但是保羅說摩西遮臉是刻意的。
「叫so that」:說明這是有目的的。
b. 保羅說摩西遮臉的目的是隱藏
1) 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
「定睛」:專注地看。
2) 不能定睛看到「那將廢者的結局」
關鍵詞:將廢者,結局。
a) 「結局」:終了,結束。
摩西遮住臉為了不讓以色列人看見某件事的結局。
b) 「將廢者」
1] 正在廢去的
2] 是指摩西的臉
3] v. 7。指摩西臉上漸漸退去的榮光
摩西遮臉是為了不讓以色列人看到他臉上的榮光的結局,為了不讓以色列人看到其漸漸退去的榮光。
3) 涵義
a) 舊約的榮光是短暫的,不是永恆的
摩西不要以色列看到舊約漸漸退去的榮光。
b) 每當摩西遮臉,是為了戲劇化地表現這個剛剛設立的秩序的短暫性
摩西之約的榮耀是暫時的。
c) 賀治的解釋
1]賀治說,摩西遮臉不只是要隱藏舊約榮光漸漸退去的本質,也是要隱藏他的職事真正的本質和意圖。摩西遮臉是為了不讓百姓知道他的職事的本質和意圖,即摩西時期的治理是暫時性的。
2]摩西要隱藏他的教導方式和內容。
賀治說,摩西遮臉不讓百姓見到其榮光的結局,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意思是摩西隱藏光芒,或模糊地教導,好叫百姓不會明白他職事真正的本質和意圖。
摩西故意遮住臉,隱藏其漸漸退去的榮光,這個隱藏是一種象徵性行動,和啟示給他的內容有關。摩西的教導,其特色是把福音的光遮掩在朦朧的人物、預表和影子之下。
上帝的意圖就是如此。
加爾文則認為錯在百姓。
猶太人藉著他們的頑梗和心硬,遮蔽了福音,讓福音包含在影子和預表裡。
如果賀治說的是對的,保羅的說法就更有意思了。保羅說他的新約職事,其特色是放膽,而摩西舊約職事,其特色是隱藏。新約職事是直白地展示基督和祂拯救的恩典,而不是預表和影子。
3. 保羅闡釋出埃及記三十四章是為了解釋他使徒性的新約職事和,摩西先知性的舊約職事之間的特質或本質。
12節,保羅說他的大膽來自新約榮耀的事實。因此,13節的目的是為了對比摩西舊約職事和新約職事的大膽。
13節重點是說摩西職事不是大膽的。這是保羅說我們不像摩西的意思。
保羅的新約職事不像摩西的職事是隱藏的。
摩西刻意隱藏他臉上漸漸廢去的榮光,這是象徵舊約整體漸漸廢去和暫時性的本質。
保羅放膽講道,其特性是公開的,透明的。
這也是新約啟示的本質:不再以預表和影子來呈現基督,而是用大寫的字母!

III. 應用
保羅在12-13節是在解釋聖經。
A. 以經解經
1. 威敏思特信仰告白1.9
只有一種解釋聖經的原則不會產生錯誤,就是以經解經。所以當我們對任何一處聖經的真實完整意義(每處聖經都只有一個意思,而沒有多種意思)有疑問時,就當查考聖經其他比較清楚的經文,以明白其意義。
解釋經文必須查看前後文。
對真理的確信是我們堅忍到底的基礎。
2. 以經解經清楚說明我們的經文
3. 聖經是自己最佳的解釋者。
B. 對福音的清晰性要感到歡喜
福音真理被隱藏在摩西工作的預表和影子裡。
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 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 (Col 2:16-17)
保羅的大膽在於他不是在傳講影子。
我們救恩的確據和知識不是建立在舊約模糊和影子式的儀式中。
我們是直接望向基督的十字架。祂的空墳。祂的升天。祂在五旬節的聖靈澆灌,以及保羅所認信的這些客觀的救贖歷史事件:基督是福音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