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聖經中的基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聖經中的基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03-08


经真的都是在讲耶稣吗?

摘自《释经学40问》40 Questions About Interpreting the Bible,罗伯特·普拉默(Robert L.Plummer)/言盐译,上海三联书店,2019.11

编者按
经常有人为读经读不到耶稣而苦恼:“牧师说我们读经总要与主相遇,我却几乎都读不到这样的内容,为什么?”如果这些肢体想起“字句叫人死,精意叫人活”的圣经教导,应该不会那样着急,反而会安静下来去寻找,并且需要一些释经学的帮助,正如今天的文章所引导的。愿上帝祝福你!

基督徒知道耶稣是神的儿子,是神自我启示的顶峰(来11~3)。的确,耶稣漠视任何最终不指向祂自己的圣经学习(约539)。然而,如果随意打开圣经,特别是旧约圣经的某一页,有时还真不容易从某些特定事件或命令中看出它以基督为中心的性质。从哪方面来理解,圣经都是在讲耶稣?当我们说释经应该以基督为中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新约圣经以耶稣的位格为中心

新约圣经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它见证了神对一个新的约(拉丁文 testamentum)之应许的应验,这新约以耶稣的位格为中心(耶3131~ 34;路2220)。和旧约圣经相比,新约圣经以基督为中心的特质格外明显。

1. 耶稣是启示的内容。新约圣经以四福音书,也就是耶稣生平的神学传记开始。福音书中几乎每一句话都记录了耶稣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或其他人对耶稣所说的或所做的。新约圣经的第5卷书《使徒行传》,记录了圣灵推动初期教会向外见证耶稣。使徒和因他们的服侍而回转的人无论去到哪里,都宣告在耶稣里的新生命和赦罪。《使徒行传》是耶稣故事的继续。耶稣现在已被高举,且仍在教会不断的增长中,通过祂的灵和启示的话语活着并掌权(徒11~8)。

2. 耶稣是启示的源头。当耶稣还在肉身中和门徒同在时,祂曾清楚地说,祂祂会差派他的灵,圣灵要使他们想起耶稣对他们的教导,并将进一步的事情教导他们(约1425~261613~25)。因此,新约圣经既提到圣灵赋予人能力,让他们回想起耶稣的言行(主要是在福音书中),也记载了耶稣指定的见证人对教会所作的进一步教导(主要是书信文献)。

我们不应把书信看作是独立的、“附在”耶稣故事之后的伦理道德教训,相反,新约圣经的所有内容都与耶稣和祂的工作紧密地、有机地连为一体。有时,这种联系可以从经文直接看出。比如,当使徒保罗开始介绍他的基督论或圣灵论时,这一点就很明显(比如,“我在基督里说真话,并不谎言,有我良心被圣灵感动,给我作见证。”[罗91])。

3. 耶稣是启示的基础。我们要如何理解新约圣经不同的道德训诫都是以基督为中心的呢?这些道德指令(道德鼓励)是否应被当作只是圣洁的神永恒的道德要求,并不特别关涉耶稣的生活和工作?不,不能这样看。耶稣通过祂自己和祂的作为,为神子民预期的回应提供了根基(神学基础)。

请注意保罗是在《以弗所书》开始他的道德训诫的:“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弗41)以弗所信徒是被神在基督里恩慈、救赎性的干预所“呼召”或拣选的。他们那永远无法还清的债已经被免除了,现在受圣灵默示的使徒正吩咐他们自觉倚靠他们的救主活出改变了的生命(参太614~151823~35)。也就是说,以弗所信徒的生活应该与他们的呼召相称。

人如果不再单纯地相信耶稣赎罪之死的充分性,群体冲突和不道德行为就无可避免(见保罗给加拉太信徒的书信,当中提到的教义和道德问题必须联系起来看待)。太多的基督徒作者和传道人,因为没有把圣经里的道德教训与基督已经完成的工作以及祂接着赋予祂子民的能力联系起来,结果就陷入了道德主义的错误中(“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界定我们堕落状况的一个因素,就是我们罪的性情使我们倾向于在神面前立自己为义(罗103~4)。我们喜欢积功德,尤其喜欢看我们表面的义超过别人的地方(加114)。

4. 耶稣是启示的解决之道和全备的救主。宣称在基督里和神建立关系,却没有表现出知罪或义行,就表明他们的认信是虚假的(太715~27;雅214~26;约壹24)。同时,圣经一贯教导,所有人,包括基督徒和非基督徒都常常没有遵守神的诫命(诗1303~~4;罗39~20;雅32;约壹18~10)。

当我们面对神圣洁的终极标准~~不论是记载于旧约圣经还是新约圣经~~我们总是得提醒自己与生俱来的不配,并被指引去看基督的全备性。

我们的罪是问题的所在。耶稣是解决之道。在这种意义上,马丁•路德正确地把整本圣经划分为“律法”和“福音”。圣经的每段经文都是硬币的两面,一面显明了我们的需要(律法),另一面显明了神在基督里面的供应(福音)。当面对我们无法除去的罪性时,我们会和使徒保罗一同呼求:“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罗724~25
以下是《天路历程》中基督徒和恶魔亚玻伦的对话,表明了基督徒人生中持续的争战。

亚玻伦:“你在服侍他的事上已经有过不忠了,怎么还想从他那里得到工价呢?”

基督徒:“哦?亚玻伦,我哪里对他不忠了?”

亚玻伦:“你刚一出门就畏畏缩缩,差点在灰心沼里给呛死;本该等你的王把你身上的担子卸去,却想另找出路摆脱它;你犯罪贪睡,把你的宝物弄丢;你一见狮子就差点跟别人往回跑;你一边谈你的旅途见闻,一边暗地里想从所谈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中讨取一份虚荣。”

基督徒:“一点不错,还有更多的你没讲到呢,但我所侍奉、所尊敬的王是满有怜悯、乐意赦免人的罪;更何况那些软弱都是在你的国中沾染上的,在你的国里养成的,我在它们的重压下呻吟,我为它们感到痛悔,但这一切都已得到我王赦免了。”

旧约圣经的经文如何指向耶稣?

多数基督徒都知道旧约圣经中有一些指向耶稣的弥赛亚应许。至少,每当圣诞节临近,教会都会诵读这样一些经文。但是,旧约圣经中那些表面看起来与耶稣及其救赎工作无关的经文,比如旧约圣经中关于洁净的规条,或者关于不出名的战争和被遗忘君王的叙述,又当如何理解呢?我们怎能合理地说,这些经文都指向耶稣呢?

5. 耶稣是命题式被应许的弥赛亚。旧约圣经中有一些经文明确应许耶稣到来,这些经文很明显只可能应用在耶稣身上。比如,在《以赛亚书》533~6中我们读到:

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

多数基督徒认为,新约圣经对旧约圣经有关弥赛亚的经文引用都属于这一类。实际上,这些引用大部分都不是命题式的预言。以下这一类更为常见。

6. 耶稣是预表意义上人们期盼的救主。很多新约圣经作者引用旧约经文时,都把这些经文应用到耶稣身上,尽管这些经文原来有不同但又相关的含义。圣经的众作者对救赎历史有着共同的观点。也就是说,他们把神看作是护理历史的主,祂以一致并渐入高潮的方式干预历史。

神干预的高潮是弥赛亚耶稣的生、死和复活。比如,圣经作者对救赎历史的理解是这样的:神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出1~15章),这预示了祂要把他们从被掳之地亚述带回来(何111~2)。而且,如果神按照祂不变的应许,不容神拣选的“儿子”以色列在为奴或被掳中灭亡(出422~23),那么,当耶稣这位独一的儿子面临死亡和被掳的危险时,父神更要保守祂,并把祂带回应许之地(太213~15)。否则,这位儿子怎能完成拯救以色列迷失的羊的使命呢?(太1061524)在这种渐入高潮的历史干预中看到神的意图,就叫作预表式释经。

我们必须让圣经作者明确的预表性见解引导我们,因为几乎所有的旧约经文都可以按这种方式合理地理解。

旧约的献祭让以色列人想起罪来,但耶稣一次献上的祭永远除去了罪(来101~10)。

旧约的饮食条例指出神的子民需要分别出来归神为圣,但耶稣洁净人心,成全了洁净的条例(可714~23)。

大卫是一位伟大的君王,拯救了以色列,但耶稣,身为大卫的子孙,是真正永恒的君王,是把人从罪和死中拯救出来的伟大拯救者(路2041~44;徒222~36)。

谦卑的摩西作为先知领导神的百姓,但现在,一位前所未有的先知,讲述他直接从父神那里得来的见闻(约646838;徒322737)。

事实上,在耶稣之前,几乎所有神的干预和启示,都可以接续以下这句话:“在耶稣里岂不更是……”这就是合乎圣经的预表解经。

7. 耶稣是解决之道和救主。像以上所说的,人应当明白,圣经的所有要求都是堕落之人最终不能达到的。在圣洁的神面前,我们一贯的失败指明我们需要一位救主。

保罗在信中反复讲到这个主题。比如,在《罗马书》320他写道:“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类似地,在《加拉太书》323~24中保罗写道:“但这因信得救的理还未来以先,我们被看守在律法之下,直圈到那将来的真道显明出来。这样,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




Journal Of The 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ociety – 54/2 – Page 374-376
 40 Questions About Interpreting the Bible.  By Robert L. Plummer.  Grand Rapids: Kregel, 2010.  347pp., $17.99 paper

作為克雷吉爾(Kregel)出版社出版的“40個問題”繫列叢書(主編是Benjamin L. Merkle)的第二部,羅伯特·普拉默(Robert Plummer)所著的《聖經解釋四十問》可以用於“釋經學導論”或“《聖經》概論”的教科書。教學恐怕是普拉默寫作這本書主要的目的,為此,他在他自己的網站上(www.robplummer.com),還提供了許多的教學資料,包括學生練習、課程設計以及教學投影片。

去年我教了壹門大學本科壹二年級學生的必修課,“舊約文學和解釋”。其間,我使用普拉默這本書作為補充教材(我還使用了另外壹本即將出版的書,《舊約作者們真正關心的是什麽》,[What the OT Authors Really Cared About, Kregel, Fall 2011])。所以,在這篇書評中,我會根據我個人使用本書的感受和學生反饋,特別談壹下普拉默這本書實用性。

作者將40個問題(實際上就是40章)分成四個部分。

第壹部分:經文,正典和翻譯

這個部分有七章,涵蓋了《聖經》的目的、《聖經》的結構、《聖經》的作者、《聖經》的歷史真確性、《聖經》的經文流傳、《聖經》的正典以及《聖經》英文譯本的翻譯原則等七個問題。

第贰部分:關於《聖經》的壹般性話題

這部分內容廣泛,包括《聖經》的解釋(8-13章)和《聖經》的意思(14-20章)兩個大的方麵,具體內容包括:《聖經》解釋的壹般原則,對教會歷史上《聖經》解釋的總結,《聖經》作者的寫作動機,聖靈的角色,貫穿《聖經》的信息,《聖經》以基督為核心的特徵,以及解經的實用性指導,如,怎樣提高解經技巧,怎樣處理對《聖經》中某些經文的不同解釋,等等。

在前麵這兩個部分所涉及的各個問題上,普拉默表現出完全福音派和相對保守的立場。在《聖經》無誤性上,普拉默非常從容地地表達了《聖經》的默示性、準確性和合壹性;在方法論上,普拉默均衡地把握了文學-歷史的研究方法和以基督為核心的治學方法;在意圖的表達方式上,普拉默遵循了傳統的理性態度。

我作為壹所保守院校的教師,發現普拉默的書對於頭壹次碰到這些問題的學生相當“安全”。在這壹點上,普拉默多我幫助很大,使我不必分心於那些高年級才需要解釋的那些問題。

盡管我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來自教會和基督徒家庭,但許多“基本”問題,還是很讓他們迷惑而不知其然的。普拉默寫作的智慧在於,他始終以理解初學者麵對這些問題的困窘為出發點來組織起文字,這樣就讓初學者在讀這本書時麵對那些問題的緊張心理大大降低了。比如,書中使用的術語,無論是技術性的還是非技術性的,普拉默都清楚地不厭其煩地加以解釋,而不是假設學生們應該知道牠們。

普拉默的文字表達,簡明清晰,有時代氣息,而又中規中矩。每章內容短小(平均每章少於八頁),使學生非常容易吸收所學的內容;每章後的思考題可以幫助學生馬上將本章所學的運用到實際問題上。(我有的學生組成小組,在我上課講述這些問題前就自發地把普拉默的那些問題拿來討論。效果非常好)

最後,學生們非常喜歡普拉默屬靈和實踐相結合的風格。普拉默總是反複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禱告和默想相結合的操練,併鼓勵學生提出個人的問題。書中壹些章節非常強調實踐性和實用性,比如,“作為解經者,如何提高解經水平?”(12章),“有哪些幫助解經的書籍和工具”(13章)。

全書的下半部主要是針對聖經文體的具體解經問題。

第叁部分,特定文體的解經原則

21章到35章,普拉默分析了各種《聖經》文體。除了分開討論舊約文體(包括箴言,詩歌,詩篇等)和新約文體(包括比喻,書信等)外,他還討論了如歷史敘述、預言和啟示文學這些新舊約都存在的“通用”文體,以及通用的文學手法(包括誇張和人物分析)。

由於篇幅和預想閱讀對象的程度,普拉默這裏的分析不如費(Fee)和斯托得(Stuart)合著的《如何讀出《聖經》的價值》(How to read the Bible for All Its Worth, 2d, ed.; Zondervan, 1993),或者杜瓦爾(Duvall)和海耶斯(Hays)合著的《把握上帝的話語》(Grasping Gods Word 2 nd ed.; Zondervan, 2005),那麽詳細而麵麵俱到。但盡管如此,我覺得普拉默這本書的簡潔以及書中的那些實例,對我剛起步的學生幫助更大。

總的來說,普拉默處理聖經文體的手法清晰明確。當然不是所有人對所有的章節都滿意(沒有人能做到這壹點),我也壹樣。作為舊約專業人士,我更希望在討論歷史敘述體的時候,作者採用更多的舊約歷史書的例子,但普拉默卻使用福音書來做例子(22章)。既然普拉默自己意識到歷史敘述的重要性,因為他自己說到過“歷史陳述佔了整部《聖經》大約60%的篇幅(191頁)”,那麽,為什麽不採用三章,分別討論《舊約》敘事、《福音書》敘事和《使徒行傳》敘事,就像費/斯托得或杜沃爾/海耶斯所作的那樣呢?

還有,在這討論《聖經》文體的部分中,舊約律法沒有作為單獨壹種文體來討論,這是很奇怪的。不過還好,這個話題在前麵第二部分中第19個問題“《聖經》中所有的命令今天都要遵行嗎?”(19章)中有很充分的介紹。

壹般而言,作為教師,通常會根據他自己的思路,對資料有所取舍,或者不同的安排。這是無可否非的。

第肆部分:當前討論的問題

全書這最後的部分介紹了目前仍在討論的問題:末世論,《聖經》批判學,語言表達理論(Speech Art Theory),經文的神學解釋,和最新趨勢。

在我的課上,這部分不是必修的,但我會根據需要,利用不同的機會,向我的學生介紹這些程度較高的話題。

同時,這部分內容,對學生是個很好的提醒,讓他們知道,所謂“學無止境”,要想成為壹名成熟的解經者,需要畢生的努力。就是對教會而言,《聖經》解釋也是壹個沒有終點、持續不斷的過程。

對於委身於神的話語的基督徒、教會領袖、學校老師或神學院教授,可以找到的解經導論性的好書很多。《《聖經》解釋40問》這本書,對我的教學事工非常合用。在普拉默這本書的幫助下,從我課堂上畢業的學生,繼續他們的學業的時候,可以知道如何問正確的問題,同時,當遇到別人問他們這些問題的時候,他們能夠非常自信地、謙卑地借著禱告來“按著正意分解神的道”(提後215)。

 Ken Turner
Bryan College, Dayton, TN

附:《40個《聖經》解經問題》目錄

第壹部分:經文,正典和翻譯
《聖經》是什麽?
《聖經》是怎麽組織起來的?
誰寫了《聖經》 是人還是神?
《聖經》中有錯誤嗎?
所流傳下來的古代《聖經》抄本是否精確?
哪部書包括在《聖經》中是誰決定的?
哪個譯本是最好的英文譯本?

第贰部分:關於《聖經》的壹般性話題
一、《聖經》的解釋
為什麽《聖經》解釋非常重要?
教會歷史上是如何解釋《聖經》的?
《聖經》解釋的壹般原則是什麽(1)?
《聖經》解釋的壹般原則是什麽(2)?
作為壹名解經者,如何提高解經水平?
有哪些幫助解經的書籍和工具?
二、《聖經》的意思
誰決定了經文的意思?
經文可能有多重意思嗎?
在確定壹段經文意思的過程中,聖靈的角色是什麽?
貫穿《聖經》的意思是什麽?
《聖經》真的都是關於耶穌的嗎?
《聖經》中所有的命令今天都要遵行嗎?
為什麽人們對《聖經》意思的理解不壹緻?

第叁部分:特定文體的解經原則
一、《舊約》和《新約》通用的文體
怎麽來確定文學體裁 為什麽這很重要?
怎麽解釋歷史敘述?
怎麽解釋先知信息(壹般原則)?
怎麽解釋先知信息(類型)?
怎麽解釋啟示文學?
怎麽解釋誇張性語言?
怎麽解釋文中的人物?
二、《舊約》中出現的特定文體
怎麽解釋箴言?
怎麽解釋詩歌體?
怎麽解釋詩篇(詩篇的分類)?
怎麽解釋詩篇(解經原則)?
三、《新約》中出現的特定文體
怎麽解釋比喻(比喻解釋的歷史)?
怎麽解釋比喻(解經原則)?
怎麽解釋書信(書信的結構和特點)?
怎麽解釋書信(壹般原則)?

第肆部分:當前還在討論的壹些問題
《聖經》告訴我們的未來是什麽樣?
什麽是《聖經》批判?
什麽是“語言表達理論?”(Speech Art Theory)
什麽是“經文的神學解釋?”
近來解經的趨勢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