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0


神人二性:聯合與區別

講員曾劭愷|《基督論課程》第八課8/20
目錄

第八課 神人二性:聯合與區別

弟兄姊妹平安,我是中華福音神學院曾劭愷,歡迎大家收看我們這一系列的基督論的課程。我們上一堂課解釋了道成肉身基督論的原則也就是神成為人其之為神的存有卻未曾改變God became human without ceasing to be God

今天我們要接著来思想,迦克墩信經如何用兩大原則來解釋這樣子的基督論。而這兩大原則提供給我們所謂的四面圍牆,替我們界定正統以及異端。其實從上一堂課我們就已經開始討論一些教會裡面流傳的異端的理論,而今天我們也會繼續地來分辨正統與異端。但是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希望各位帶著一種心態,一種謙卑的心態,不要在教會𥚃面說哪一個牧師是異端,哪一個教師是異端。我們應該對事不對人,除非是有異端的團體,異端。如果是教會𥚃面的牧師,或者是傳道人,或者是老師,他們教導的理論是大公教會已經定為異端的理論,那我們可以指出「這種理論是異端的理論」,但是我們不要說「這個人是異端」。

道成肉身基督論告訴我們,上帝成為人,但其之為神的存有未曾改變。 這句話就暗示基督是一個位格,聖子的位格。祂必然具有神性,而祂又在這末世成為人,擁有了神人二性。神性在祂而言是必然的,是在永恆當中就有的 ;而人性是在末世的時候,祂取了人性,祂完全是神,完全是人,是真神,是真人。而我們今天這堂課就要來探討基督位格所擁有的兩個本質,就是祂的神人二性如何在一個位格內彼此聯合。

迦克墩信經用四個副詞,提出了基督神人性聯合的兩大基本原則。第一個原則是「不可分離的聯合」(inseparable union),而第二個原則是「不可磨滅的區別」(abiding distinction)。論到基督神人二性不可分離的聯合的時候,迦克墩用了二個副詞:「不可割離」(inseparably)及「不可切分」(indivisibly)。論到基督神人二性不可磨滅的區別的時候,用了另外兩個副詞:「不可改變」(unchangeably) 及「不可相混」(unconfusedly)。這四個副詞合稱為「迦克墩的四面圍牆」, 這四面圍牆分別表述了迦克墩的兩大原則。而只要逾越這任何一面圍牆,就會變成異端。

我們先來討論第一個大原則:「不可分離的聯合」。首先,迦克墩信經宣稱基督神人二性聯合於一個位格之內,而這聯合是「不可割離的」(Inseparable without separation )。也就是說,基督是一個位格,不能夠割離成二個位格。我們不能說基督所做的,所經歷的,所思想,所感受的,有些屬於神性的部分,有些屬於人性的部分,因為這就等於把基督切割成兩個部分。我們上一堂講到基督的神人二性是「完全-完全」「全部-全部」,而不是「部分-部分」。所以我們不能說,馬利亞是拿撒勒人耶穌的母親,卻不是聖子的母親 。我們也不能說,死在十字架上的是拿撒勒人耶穌,而不是聖子。因為基督是一位,不是二位,我們不能把祂分割成兩位。我們前幾堂提到位格的概念,還有位格跟本質的區別。人性以及神性是人之為人,神之為神的本質,而位格則是這個本質的主體。

我們可以打個比方:人之為人是需要休息的,這個是人性,這個是人的本質。只有耶和華不睡覺也不打盹,這是上帝的本質。但是當我睡著的時候,睡著的是我這個人,是我的位格,而不是我的本質。本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本身不會睡覺,不會走路,不會經歷痛苦,不會經歷死亡。經歷死亡的是這個本質的存在主體,也就是位格。所以我們不能說「基督的人性死了」,這個在語義上是謬誤的。經歷死亡的是基督的位格。而假如我們說死在十字架上的不是聖子,而是拿撒勒人耶穌,就等於把基督割裂成兩個位格。因此《多特信經》認信在二章3第二項教義第三條宣告說聖子之死The death of the son of God 。使徒行傳二十章28節說,上帝用祂自己的血救贖了教會。上帝能流血嗎上帝有血嗎這個血明明是拿撒勒人耶穌的血。但是拿撒勒人耶穌與聖子上帝不是二位,而是一位。因此拿撒勒人耶穌的血就是上帝的血。祂的死就是上帝的死,就是聖子的死。這就是為什麼使徒行傳二十章28節講到上帝用自己的血救贖了教會。

在迦克墩會議之前,有兩位重量級的神學家為了馬利亞在神學上的稱謂進行了一場辯論。亞歷山大的區利羅(Cyrillus Alexandrinus)主張,馬利亞應該被稱為「上帝之母」(the mother of GodTheotokos)。他的對手聶斯多留(Nestorius)則堅持馬利亞應該被稱為「基督之母」(mother of Christ, Christotokos)。聶斯多留的基督論本身其實是正統的,可是他的用語卻錯掉了,以至於他的立場遭到誤解,然後被定為異端。假如我們說馬利亞只是基督的母親,卻不是聖子的母親,我們就等於將基督分成了兩個位格,這就是所謂的「聶斯多留主義異端」。

迦克墩會議裁決馬利亞正確的稱謂是「上帝之母」。更確切地說,我們不應該否認馬利亞是聖子上帝的母親。誠然按神性說,基督是自有永有、無始無終的聖子上帝,祂沒有母親。但是按人性說,祂在這末世為我們及我們的救恩,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按人性說,基督是馬利亞的兒子,馬利亞是基督的母親。但基督是一位,不是二位,祂的位格就是聖子的位格。而成了馬利亞的兒子的那一位就是聖子,所以我們可以說馬利亞是聖子的母親。我們不能夠拒絕承認馬利亞是「上帝之母」,就如同我們不能夠拒絕, 使徒行傳廿章28節所教導的拿撒勒人耶穌的血就是上帝的血。假如我們否定「上帝之母」的稱謂,就等於把基督割離成兩個位格。所以迦克墩信經遵照聖經的啟示,堅持基督的神人二性聯合於一個位格, 是「不可割離」的。這是迦克墩信經的其中一面圍牆。

而迦克墩信經論及神人二性不可分離的聯合的時候,所用的第二個副詞是「不可切分」(indivisibly,或者是withou division)。所謂division「切分」就是把一個東西給分割開來。譬如說一塊pizza, 竪切一道,橫切一道,斜切二道,就變成了八塊,這叫division

基督的神性不能夠被切分,我們不能把祂的公義與慈愛切分成兩個區塊,再把智慧切分成另外一個區塊,然後說基督的神性某一些區塊聯於祂的人性,某一些區塊又還在永恆裡面與人性分離。成了肉身的是聖子的整個位格,祂擁有聖子完整的神性。

同樣地,基督的人性不能夠被切分成不同的區塊。祂擁有完整的人性,正如祂擁有完整的神性。迦克墩信經開宗明義宣告我們的主耶穌「有完整的人性完整的神性,或者在神性上完整,人性上亦完整(Perfect in Godhead and perfect in humanhood)」。我們不能把人性切分成不同的區塊,然後說,聖子所取的只有人性的身體,沒有靈魂。我們也不能說,基督作為人的心思意念只有情感與本能,卻沒有理性。或者是說,基督只有身體有靈魂,卻沒有人的意志,只有神的意志。基督的人性是完整,而且不可以切分的。

基督在擁有完整的神性完整的人性。祂完全是神,完全是人。「不是一部分神,一部分人」(partim- partim),而是「完全-完全」(totus-totus)。所以聖子道成肉身之後,仍然是無所不在的,但同時又只能一次出現在一個地方;祂同時是無所不知的,也是有所不知的;祂是無限者,但同時祂有限的身量與智慧卻漸漸增長;祂是不能死的,祂卻真的死了。祂並不是一部分死掉,一部分活著。在十字架上,祂完全活著,也完全死了;真的活著,也真的死了。活著,因為祂是永生上帝的兒子;死了,因為祂是婦女所生的。死在十字架上的不是聖子之外的另一個位格,而是聖子自己。正如始終活著的,不是拿撒勒人耶穌之外的另外一個位格,而是聖子自己,人子自己。基督的神人二性聯合於一個位格,不可以割離,不可以切分。

「不可割離」這面圍牆強調基督位格的完整性;「不可切分」這面圍牆強調「神人二性各別的完整」。基督的神性始終保持完整,而祂的人性也始終保持完整。這兩面圍牆就構成迦克墩信經的其中一大原則,就是神人二性「不可分離的聯合」inseparable union)。

迦克墩信經的另一個大原則就是「不可磨滅的區別」。信經宣告:「二性的區別不因互相聯合而消失,反而每一性的本質都得以保存。」 這不可磨滅的區別由迦克墩信經另外兩面圍牆所表達:「不可相混」、「不可改變」(inconfusedlyunchangeably)。

基督的神人二性不可相混。也就是二性始終是二性,是兩個本質。祂有神的本質,也有人的本質。這兩個本質聯合在一個位格之內的時候,不會混合成為一個本質。基督不是神性與人性的混合體。祂有神的意念,也有人的意念,不是神的意念與人的意念混合成一個意念。天怎樣高過地,神的意念也怎樣高過人的意念,而基督同時具有上帝的意念以及人的意念。這兩個意念不會混合成一個意念,以至於祂作為上帝的意念當中,又有人的有限。假如基督的神性的意念混入了人性在知識上的有限,那麼上帝的意念其實就有所改變了,上帝的本質就有了改變。但是神是不能改變的,神的意念也是不能改變的。同樣地,基督神性的大能不能夠混進人性的軟弱當中,把人性給神性化。神性的大能與人性的軟弱始終屬乎這兩個本質,不能夠混合成一個本質。

在這裡我們看見,「不可相混」這面圍牆已經預設了「不可改變」。我們這門課一開始就提出非此即彼的原則,神是神,人是人神不是人,人不是神。是神就不是人,是人就不是神。但是基督是神又是人。在基督的位格當中,祂的神人二性之中始終有這麼子「非此即彼」的區別 。基督的神性不會人性化祂的人性也不會神性化。所謂「不可改變」,意思就是聖子道成肉身之後有人性的軟弱但同時按神性而言,祂仍然是全能的,仍然是全知的,仍然是全在的。祂的智慧仍然是無限的,祂的存有仍然是無始無終的,祂與父神仍然是同尊同榮的。祂之為神的本質不會因著道成肉身而有任何的改變。不會因為祂作為人必須要順服上帝,敬拜上帝,聖子也就變成了一個次等的神。不是的。道成肉身不會使聖子變成一個比聖父低等的位格。祂取了奴僕的樣式,但祂的神性始終沒有任何的改變,祂神性的榮耀也沒有任何的遞減。

在神人二性的聯合當中,不改變的不只是基督的神性。人之為人的本質也不會因著聯於基督的神性而被神性化。初代教會有一個異端叫作「人性變質論」(Actistetae,或者是Actistetism),人性變質論是另外一個異端,歐迪奇派異端(Eutychianism)的分支。歐迪奇派主張,在基督神人二性的聯合當中,因為神性如此地強大,因此就把人性給吞噬了, 人性就融入祂的神性當中就被神性化了,以致祂的人性在本質上與我們的人性有所不同,甚至截然不同。而人性變質論是這種歐迪奇主義底下是一個非常極端的分支。我們曉得人之為人在本質上是受造的,受造是人之為人的本質。然而人性變質論說,基督取了人性之後,人之為人受造的本質在基督身上就有了改變: 基督是神,而基督是造物主,祂不能夠有受造的屬性,因此祂所取的人性是改造過的人性。人性本來應當是受造的,但是基督所取的人性改造了,變成永恆、非受造的。這種理論當然顯然自相矛盾,非常可笑!所以連歐迪奇派的其它分支都不苟同。

我們第一堂課論及基督神人二性非此即彼的關係的時候,提到了造物主與受造者之間不可磨滅的區別。聖父、聖子、聖靈是造物主,其他一切都是受造者沒有第三種東西,沒有第三種存有,既不是造物主,又不是受造者。你說那罪怎麼解釋?罪不是上帝造的,但是罪又不是造物主。那罪是什麼?所以在神學上我們會講罪不是一種存有。嚴格上來說,它不是一種東西。但這需要很仔細地解釋,我們今天不去講。總而言之,在造物主與受造物之間沒有第三種存有---它既不是造物主,又不是受造者。如果不是造物主,就是受造者。而人既不是造物主,那麼人在本質上就是受造的。人性乃是受造者的屬性,人之為人的本質與屬性不會因為連於基督的神性,就變成永恒自存而非受造的。因此人性變質論在初代教會就被定為異端。

當然神性與人性之間不可磨滅的區別,也意味神性之「不可改變與人性之「不可改變,這兩種不可改變之間有無限本質的差異。上帝的本質是不改變的,但人在本質上卻是會改變的。人本來不存在,因著上帝從無到有的創造,就從本來不存在變成存在。因此約翰說萬物是藉著祂造的,他用那個「造」的原文是「變成」的意思,是「從無變成有」。人本來不存在,因著上帝的創造從無變成有,這就是一種改變。原初受造的時候,人是不會死的,是沒有疾病,是自由的,是活在上帝的面前的。墮落了以後,人變成會朽壞的,會受苦的,被罪捆綁的,全然敗壞的,這是改變。在基督裡又有了改變,必朽壞的將要變成不朽壞的,必死的將要變成不死的。所以人性不同於神性,神不改變,但是人會改變。

但是人再怎麼改變,人之為人的本質卻不可以改變,因為這些本質一旦改變,人就不是人了。這就像一個三角形,它的邊長可以改變,角度可以改變,等腰三角形可以變成直角三角形,都仍然在本質上是三角形。但是假如改變它的本質,把三個角變成四個角,內角總和從180變成360,它就不再是三角形,它就不再是三角形的本質了。亞當在伊甸園裡面是人,墮落了以後還是人,沒有原罪的時候是人,全然敗壞的時候還是人。他之為人的本質沒有改變。

人之為人在本質上是受造的,是有限的。人之為人有開始存在的一天,就算可以進入永生,他也不可能變成永恆自存的。只有上帝是從亙古到永遠from everlasting to everlasting) 。人的存在可以從歷史到永恆,但是不可能變成從永恒到永恒。人有些屬性是偶然的。譬如說人會朽壞,這是偶然的。人性的敗壞是偶然的。這些都不是必然的。因為亞當原初受造的時候,不會朽壞也沒有原罪。這些偶然的屬性不是人之為人的本質。

那麼人之為人的本質包括什麼?最重要的是人是上帝造的,上帝的形象作為受造者,他是有限的他本於神、依靠神、歸於神。他不是永恆自存的。而這些人之為人的本質,不會因為神人二性的聯合就有所改變。受造者就是受造者,不會因為神人二性的聯合變成了永恆自存。就連基督升天之後,必朽壞的成了不朽壞的人,但是人之為人的本質還是沒有改變,仍然是有限的。基督復活升天之後,按人性說仍然是有限的,不會變得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不會現在在父上帝的右邊,又同時祂的人性、祂的身體又臨在在主餐桌上。基督的人性不會神性化基督的神性也不會人性化。在基督的位格裡面,神人二性都是不可改變的。

現在我們解釋了迦克墩信經關於基督神人二性的兩大原則以及四面圍牆。迦克墩信經宣告,主耶穌基督具有二性,不可相混、不可改變、不可割離、不可切分,二性的區別不因聯合而消失,反而每一性的本質都得以保存,會合於一個位格、一個存在的主體(subsistence)之內, 而非分離成為兩個位格,卻是同一位子,獨生的,上帝的道主,耶穌基督。

這四面圍牆在教會歷史上面一直是正統與異端的試金石。我們會發現所有的基督論異端幾乎不外乎兩大類,第一大類就是強調基督的人性,而妥協基督的神性第二大類就是強調基督的神性,而妥協基督的人性。有一些人認為,相較於基督的人性,祂的神性對於我們的救恩更加重要。這是錯誤的。妥協基督神性與妥協基督的人性的異端是一樣嚴重的。

我們會發現,這兩大類異端都必然觸犯迦克墩信經兩大原則與四面圍牆的其中一部分。舉幾個例子,以妥協基督神性來強調基督人性的異端當中,有所謂的「嗣子論」(Adoptionism)。「嗣子論」的異端主張,基督的位格是拿撒勒人耶穌的位格,是人的位格,本來不存在,由馬利亞與約瑟行房以後,才在馬利亞母腹裡面有了這個位格。然後生下來之後,者或是在母腹當中的時候,聖靈充滿這個位格,把祂領養成為上帝的兒子。換句話說,這個異端主張,基督本來是人本來不是聖子,是聖靈使祂變成聖子,被上帝領養的。第二大類的異端,以妥協基督的人性來強調基督的神性。初代教會很重要的一位神學家俄利根(Origenes Adamantius)否定基督的人性是受造的。因為他不能接受永恆聖子的位格當中,有任何受造的部分,他甚至教導靈魂都是永恆先存。第五次大公會議就把俄利根的這個學說定為異端。另外幾個例子是我們過去都提到過的聶斯多留派的異端---主張基督有兩個位格,這個不是聶斯多留自己的教導。但這種異端為了避免將人性的卑微聯於聖子的位格,因此就把基督分開成兩個位格,以免人性或者是以免基督的位格會沾染到人性。此外,我們剛剛提到的歐迪奇主義以及人性變質論都屬於這類的異端。

研究這些古代異端的謬誤,對我們來說並不是只有歷史研究的價值。其實如果我們留心,會發現今天教會的講台,以及教會當中一般信徒的思維,其實充斥著各類古代異端的理論或者是傾向。有許多牧師說,基督是受生於馬利亞,但沒有成為受造者,這是俄利根的異端。許多牧師堅持說,聖子沒有死在十字架上,受死的是拿撒勒人耶穌,這個是聶斯多留派的異端。有些牧師主張說,耶穌有原罪, 這個明顯違反迦克墩正統,更加違反聖經。有時候我們唱的一些詩歌,也會反映出各種異端。譬如說, 有一首聖誕歌曲《馬槽聖嬰》𥚃面唱到說,在馬槽中的聖嬰並不會啼哭。這背後那一套神學傳統或者寫這一首詩歌的作者的那一套神學傳統,其實已經妥協了基督完整真實的人性。好像基督在馬槽裡面要表達挨餓的時候,可以不用啼哭, 而直接用言語來表達,只是祂佯裝不會說話而已。祂不會啼哭,這個我們唱詩歌的時候, 我們甚至會覺得理所當然。馬槽聖嬰本來就不會啼哭的,因為祂是聖子,但是這明顯違反聖經。耶穌在拉撒路墳前哭了,在馬槽裡面為什麼不會哭呢?

所以我們會發現初代教會的異端並不是過去就過去了,日光底下沒有新事。我們再強調討論異端,分辨異端的時候要對事不對人。有許多我所尊敬的牧師,由於神學思想不夠嚴謹,或者是沒有機會接受嚴謹的神學訓練,講出來的道有的時候帶著一些異端的理論。但是我們仍然應該尊敬這些上帝的僕人,承認他們是主內的弟兄。他們會犯錯,我們也會犯錯。而我盼望我們今天所學到的迦克墩信經四面圍牆以及兩大原則的試金石,不是成為我們彼此指控、定罪的工具,而是幫助在教會裡作教導的弟兄姊妹,更加嚴謹地來認識上帝所設立的真理和柱石的根基上面所認信的耶穌基督。也盼望所有的弟兄姊妹能夠更加嚴謹地認識歷代大公教會從聖經當中所認識的基督。我們今天先講到這裡,下次再見。


主恩更大  雅各書4:5-6

聖經歸正教會主日證道|雅各書系列|05/17/2020|呂沛淵牧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2iHzbvNO2A

前言:雅各告訴我們:「凡想要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了」。屬靈爭戰是絲毫不能妥協的,我們是屬神的人,不能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因為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壹2:15)。如何能得勝私慾、勝過世界呢? 神賜給我們更多(更大)的恩典,因為那在我們裡面的,比在世界上的更大(約壹4:4)

1.「你們想:經上所說的是徒然的麼?

(1) 原文在句首有「或者Or你們想……」,表示雅各用反問句來質問讀者。「經上所說的」,雅各引證舊約聖經的總原則(例如約7:38),說明「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而敵擋神的人,其下場是悲慘可怕的! 因為神是嫉邪的(20:534:14;亞8:2),例證: 挪亞時代的世人、曠野中背逆的會眾、參孫、以利的兒子、掃羅、所羅門、基哈西…。新約的例證:猶大、底馬等

(2) 雅各要求讀者作一善惡不兩立的抉擇(例如太6:24;王上18:21;書24:15)。「或者」: 難道你們認為「與世俗為友」沒有這麼嚴重,等同於「與神為敵」? 「經上所說的是徒然的麼?」,主耶和華說:「我口所出的話,決不徒然返回…」(55:11)

2.「神所賜住在我們裡面的靈」

(1) 這是指聖靈(林前2:12-16;羅8:9)。所賜住在sent to dwell此動詞指差遣來內住,屬基督的人有聖靈內住,因為父神差遣聖靈進入我們心中(4:6),使我們成為屬靈人(林前2:146:19;林後6:16)。屬血氣的人,沒有聖靈重生,沒有聖靈內住,當然是「屬乎墮落敗壞世界、順從今生今世的風俗、與世俗為友」(2:1-4)。我們信徒裡面的私慾(4:1)是殘存的罪性,不斷的爭戰鬥毆,牽引誘惑我們(1:13),是與住在我們的聖靈相爭的(6:16-17)

(2) 「是戀愛至於嫉妒麼?」,戀愛long for此動詞在新約裡出現9次,譯作渴想、切切想念(1:11;腓1:8;帖前3:6;提後1:4)。「至於嫉妒unto jealousy」從上下文(3:14164:2)是指我們裡面的私慾(老我、肉體)貪戀帶來的結果,嫉妒分爭、鬥毆爭戰,是貪愛世界、與世俗為友,走世界的道路,所以說是私慾戀愛至於嫉妒。相反而言,聖靈在我們裡面的工作,叫我們愛神,與神為友。所以雅各反問讀者: 聖靈會叫你戀愛至於嫉妒、貪愛世界、與世俗為友麼? 當然不會。

(3) 雅各表明: 在我們裡面,聖靈與情慾相爭,這兩個是彼此為敵。聖靈要我們親近神、抵擋治死私慾、不要與世界為友(5:18-26),是反對從私慾來的嫉妒。所以,雅各要讀者弄清楚真相: 你想,聖靈會叫你戀愛(渴想)至於嫉妒麼? 這是你裡面的私慾(4:1)叫你與世俗為友,來敵擋神。

3.「但祂賜更多的恩典」

(1) 「但but」表示與上文的對比。經上說: 神是嫉邪的,必追討罪(20:5),所以凡是與世俗為友的,必是他所敵擋的,因為善惡不兩立。不可叫神的聖靈擔憂,免得祂轉過來敵擋我們,攻擊我們(63:10-14)。這也是使徒保羅的警告(4:30-32)

(2) 神藉著聖靈賜更多的恩典,聖靈是施恩叫人懇求的靈(12:10);我們要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靠著聖靈行事,這是治死情慾的唯一方法(5:1626),因為聖靈使我們切慕渴想神的同在(詩篇42:184:2),而私慾叫我們戀愛至於嫉妒。

(3) 我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順從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8:13)。我們既然得著聖靈的恩膏,知道這一切的事,就按著聖經(這恩膏的教訓)住在主的裡面,就必得勝世界與老我(約壹2:2026)。因為這是「更多的恩典」,更多greater在原文是更大之意,那在我們裡面的聖靈,比私慾與世界的力量更大更強(約壹4:4),所以這更多的恩典,必使我們得勝神的敵人(約壹5:4-5)。雅各在4:6說到恩典,是書中唯一的一次,顯示意義非凡。

4.「所以,經上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1) 這是引用箴言3:34的希臘文譯本 (彼前5:5也引用)。「驕傲的人」是自我中心、放縱私慾、淫亂的人,是貪愛世界、與世俗為友的人。神阻擋驕傲的人,驕傲是罪惡的彰顯,必定帶來嫉妒纷争(箴言16:18),聖經處處提醒我們: 神必除滅驕傲作惡的人,施恩憐憫謙卑悔改之人(詩篇18:2734:1851:1772:4138:6;賽61:1;番3:11-12)

(2)「謙卑的人」是存謙卑的心(1:92:5)忍耐等候(1:125:8),與神同行、與神為友的人(2:23),是靈裡貧窮的人(天國是他們的,太5:3),心裡柔和謙卑、負主的軛、學主的樣式(11:29)。謙卑是領受恩典的唯一方法(18:423:12),神繼續賜(4:6兩次都是現在進行動詞)更多的恩典,給謙卑的人。謙卑悔改也是4:7-10的主題。

(3) 祂賜更多的恩典給謙卑人(1:104:10),這恩典饒恕赦免我們原本驕傲嫉妒、貪愛世界的人,這恩典是使我們倚靠從天上來的智慧,作謙卑悔改的人、與神為友。主的恩典實在是豐富夠用,恩上加恩力上加力(1:15;林後12:9-10),主的恩典格外豐盛,使我們在主基督裡有信心與愛心(提前1:14),此真愛必得勝情慾,此信心必得勝世界!

結論: 主恩更大,主恩更多

1. 聖靈與情慾相爭,這是屬靈爭戰的關鍵。神賜聖靈在我們心裡,我們是神的兒女,領受了得著神兒女名分的聖靈the Spirit of Sonship,靠著聖靈,我們呼叫 「阿爸父「(8:15;加4:6)

2. 我們如何得勝 「情慾」? 必須禱告(4:3),在聖靈中禱告(4:5;猶20),謙卑順服聖靈的引導,將肉體的邪情私慾釘死在十字架上(5:24)

3. 我們如何得勝「世界」? 只誇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藉此十字架將世界釘在十字架上(6:14)。信靠主耶穌是神的兒子,是得勝的秘訣;凡從神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約壹5:4-5)

問題討論
1. 雅各為何在4:5說「或者你們想經上所說是徒然的麼」? 這與前面經文1-4節有何關聯? 「經上說」是指甚麼?
2.「神所賜住在我們裡面的靈」所指為何? 甚麼時候所賜住的? 這如何使我們不與世俗為友? 有哪些經文例證?
3.「戀愛至於嫉妒」是甚麼意思? 是指誰戀愛至於嫉妒? 這嫉妒與4:1-4所說的有何關聯?
4.「但他賜更多的恩典」,這與前一節4:5作何對比? 恩典才能得勝嫉妒,原因何在? 嫉妒是與世俗為友的特徵,恩典是與神為友的記號,你能解釋其中原委麼?
5. 神阻擋驕傲的人,驕傲是嚴重的罪惡,認為自己不需要恩典。驕傲從何而來? 導致甚麼結果? 如何才能得勝驕傲呢?
6. 主的恩典更多就是更大,是甚麼意思? 有哪些經文例證? 我們如何才能得勝私慾? 如何得勝世界?


在圣灵中行走

洛杉矶华宗恩约教会主讲道|加拉太书系列| 2020.05.17|

经文:加拉太书 6:1-18
标题:在圣灵中行走

要点:
1. 在圣灵中行走的属灵层面表现
2. 在圣灵中行走的物质层面表现
3. 最要紧的事

这些果子具体的表现怎么看出来?在圣灵中行走、由福音驱动的基督徒生活是什么样的?两种彼此相爱的方式:属灵层面上,物质层面上。

属灵层面:律法主义(因行为称义的思想)的属灵生活是贪图自己的虚名,彼此相争,彼此揭短。恨不得看到别人受大试探,好能落井下石。哈哈,你看,你不够属灵,你犯罪了,你做的很差,耶!我比你强!保罗在第3-5节说:人如果没有,还自以为有,就是自欺了。个人应当察验自己的行为。这样,他所夸的就专在自己,不在别人了,因为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这似乎和上面说的意思相反。2节说,各人互相担重担,5节说各人自己担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保罗并不是自相矛盾。保罗在第5节所说的是我们最后在末日审判时在上帝面前交账。每个人都要向上帝交自己的账,不是和别人的账对比。我们无法因着别人的失败而变得更有义。我们永远能发现别人身上的错误,与此比较自以为义。这是律法主义的表现。永远去在其他人身上找罪,来对比显示自己的义。

法利赛人捉拿行淫妇女的例子。
我们虽然都明白这个道理,可在生活中却常常都犯了法利赛人的错误。

但是基督来了,背负了我们的重担,如果说有任何人有资格足够圣洁拿起石头打另一个罪人的话,耶稣是唯一一个。但他非但没有看我们笑话,他亲自背负我们的罪。因此保罗呼吁基督徒们: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就是主耶稣在临上十字架之前祝福他的门徒们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要彼此相爱。因此,彼此分担重担就是满足了彼此相爱的命令。

这就是1-2节所说:“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 2 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6:1-2)这是特别提到当有人犯罪时的场景,这里保罗提到两个角度:一个是教会的属灵领袖的反应;一个是教会全体会众的反应。

首先,当有人犯公开罪时,教会领袖不能忽略罪,遮掩罪的存在,或者放弃教会管教和惩戒。这是很多福音派教会的错误。教会惩戒是维持教会健康的重要途径。中世纪晚期教会的腐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教会管教和惩戒。而宗教改革很严肃的反思,提出教会惩戒作为真教会的标记之一。这并不是天主教的异端裁判所,用残酷高压的手段去压迫一切异议者。讽刺的是,许多没有合乎圣经的管教机制的教会,反而更容易陷入专制独裁式的模式。在福音派教会里这种情况很常见,要么就是教会的主任牧师,或者教会里一个主要长老,一般都是奉献最多的,然后就独揽教会的权柄。这种模式下,往往会徇私情面,遮掩一些拥有特权人的罪,教会慢慢就被罪的权势控制了。

新约圣经要求新约教会建立健康成员制度、需要属灵的惩戒和管教,好叫我们对教义和生活负责。当一个人犯罪却拒绝悔改时,上帝要求教会的领袖以爱心对其进行管教和惩戒。教会惩戒的目的从来不是惩罚,而是挽回。“挽回”这个词的意思是使某人或某物从不正常的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教会的惩戒

第二个角度,是教会全体会众,他们应当彼此分担重担。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彼此分担重担是说,当一个人在教会里犯罪跌倒时,在罪中挣扎时,我们不去论断他、不去冷眼旁观、不去背后八卦,不去孤立他,而是以温柔、同情和同理心对待他。用律法帮助他悔改并改变,用赦罪的福音安慰他、扶持、给与帮助和陪伴。对那些犯了公开罪,却已经真诚的公开悔改的人,接纳、扶持;为那些教会惩戒之下的人祷告,祈求他们悔改,为你们的牧长会祷告,愿他们以爱心和耐心来牧养这些迷失的羊。保罗这里主要谈的是罪的问题。但彼此分担重担还包括苦难、艰难的处境、情绪上焦虑、关系的破碎等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帮助,也都需要帮助他人。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参与到这其中,营造一个彼此分担重担的文化。在这条天路上,我们要并肩同行。


物质层面彼此相爱:接下来,除了属灵层面的彼此相爱,保罗也提到了物质层面的。同样,这也有两个角度。一个是教会会众对牧师的经济支持;另一个是信徒之间的爱心。在第6节:“在道理上受教的,当把一切需用的供给施教的人。”物质层面上的彼此相爱,包括很多,例如向贫穷的肢体提供怜悯事工,向周边的社区服务等等。保罗在后面提到向众人行善,特别向信徒的家庭。这也是教会怜悯事工的原则。但保罗在这里特别提到在物质层面上支持福音的事工。这是上帝在教会里设立的最与众不同的工作:福音的事工。而这个工作的继续就决定了教会存亡的关键。加尔文:“这世界自古以来的倾向就是,把各样奢华都倾注在撒旦的使者身上,却无法供养敬虔的牧师们日用的饮食。” 那些假教师们吸引着大批的追随者,过着奢侈的生活,坐拥亿万豪宅甚至拥有私人飞机,但是真正福音的仆人却担心下个月的房租交不上。

这篇道原本是在3年前在实习的教会讲的,当时讲的时候心里没有任何负担,因为我不是那间教会的主任牧师。但是今天我也必须要讲,因为这是上帝的话写在这里,我必须尽我传讲圣道的职责。或许有人听到会评论我,这牧师在台上讲钱、奉献。

今天许多福音派教会,特别是华人教会,在奉献供养牧师传道人上大大的犯罪。他们对牧师或传道人工作的要求几乎是离谱的,但同时却不肯为他们提供合乎圣经的供养。牧师或者传道人需要每周从希腊文、希伯来文精心预备讲道,持续的准备高质量的讲道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每篇讲道需要参考至少5-6本注释书,有的难点还需要参考其他的资料)。而牧师能够持久保持这种高质量的圣道服侍,就需要定期休息调整,并且学习充电。除了讲道之外,牧师还要准备带领整个敬拜流程,教导主日学,带祷告会,小组学习,传福音,同工训练,婚姻辅导,会友探访,教导儿童,安排会议,组织活动,协调敬拜音乐,甚至许多时候牧师要兼顾教会秘书的角色,打印周报,公共通讯,网站更新,甚至打扫卫生等等。然而,许多人似乎认为牧师的工作很清闲,不值得他们提供太多的经济投入,甚至有人认为牧师收入就应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才合理。这是不符合圣经,甚至是不道德的思想。

教会不按照圣经的教导合理体面的供养牧师,这就逼得牧师要做兼职,而这样是恶性循环。牧师无法专注于圣道事工,或者他长期服侍以至于疲惫不堪,那么自然,他的服侍的质量就下降,这会体现在各个方面,他的讲道质量下降,他的服侍激情减退,甚至慢慢出现抑郁症。有数据统计表明,牧师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而服侍质量的下降,反过来更让人们觉得这个牧师不值得供养。

因此,基督徒们的责任为自己教会的牧师提供体面的经济收入。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甚至保罗加上了一句: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v.7)。拒绝或忽视在经济上支持福音事工,供养牧师传道人,是轻慢上帝的表现。(我这样说,不是为了我自己。不论以后恩约教会的牧师是不是我,上帝给你们的命令是不变的。如果以后上帝带领另外一个牧师来牧养你们,你们也要善待他)

或许你们会问,那么我们该怎么供养牧师呢?在保罗的时代,或许人们许多时候是把财物直接给到牧师、传道人的手里。这或许也是在中国大陆许多地方的做法。不过,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下,我们的教会在母会的监管下,是有比较完善的财政运作机制的。牧师不个人参与财政,牧师不会知道谁奉献了多少,也不会因此而有任何的偏心产生。奉献的钱不是直接给牧师,而是进到教会公共的银行账户里。教会的财政运转属于议会的责任。议会每年制定年度预算,其中也制定牧师的供养费用。每年的成员大会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投票通过议会制定的年度财政预算。因此,供养牧师的责任就是通过奉献来满足教会年度预算来实现的。

教会的财政运作因着地区、文化、历史时代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但不论教会财政运作的方式如何,新约圣经给教会的命令是不变的。教会有责任在经济上供养牧师,牛在场上踹谷时,不可拢住它的嘴,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提前5:18);因此,传讲福音的也靠着福音养生(林前9:14)。

除了供养牧师之外,保罗也提到向众人行善,特别是向信徒的家。这节经文建立了教会怜悯事工和其优先次序。是的,作为教会整体,我们有对所处社区邻舍之间的责任。保罗告诉我们,有机会就要向众人行善。这次新冠病毒,我们看到许多教会向当地医疗机构捐献防护用品。这就是很好的向众人行善的体现。这些人并不都是信徒,但圣经依旧告诉我们,有对他们行善的责任。然而,教会的优先次序应该是信徒的需要。首先是委身本教会的信徒,既然他们是委身的成员,他们理当受到优先的考虑和照顾;其次是我们身边的其他的信徒朋友;最后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信徒。

保罗最后的话

最后,在结束这封信之前,保罗亲自拿起笔来写下了这段话,在11节他说:“请看我亲手写给你们的字是何等的大呢!” 大部分时候,保罗是用口述的方式,由一名书写员听写下来他的书信,然后最后他会亲笔署名,或自己写上最后的祝福。这里保罗写了很多话,不仅写得很多,写的字也很大。他想要让加拉太教会的信徒知道,到底什么才是最要紧的事。

对于那些靠肉体行事的人,保罗在12节告诉我们他们最关心的三件事:1. 炫耀外表,2. 自我权威:他们强迫你们受割礼,3. 不受逼迫:他们怕为基督的十字架受逼迫。首先,受割礼炫耀的是自义,是律法,是教导人不能吃、不能碰、不能做等等。我曾经认识的一位传道人说,他告诉所有来教会的新成员的头件事就是:如果是男孩子,不能留长发;如果是女孩子不能穿迷你裙。或许穿着打扮上的朴素是个不错的建议,但这难道就是教会最关心的事吗?
第二、靠肉体行事的人所关心是他们的权威。他们能够强迫人受割礼。这坚持不可思议。想想割礼是个很痛苦的手术。因此这不是单纯的劝诫而已,这是用权威来强迫。或许他们会美其名曰为了上帝的荣耀。福音派教会领袖的属灵虐待经常被曝光,一些曾经所谓的名牧都被指控滥用权柄。
第三、靠肉体行事的人所关心是不受逼迫。这里保罗所说的很具体,他们不愿意为十字架受逼迫。因为十字架对世界来说是讨厌的,因为十字架的福音拒绝了人自己努力的价值。因此,这些假教师们不想受逼迫的意思是,他们想要讨好人,给世人想听的自我帮助的心灵鸡汤。他们因此也更显得成功。

但保罗揭露这些人的虚假,“就算是他们受了割礼,他们也不守律法。” 今天的律法主义者已经换了花样,今天没有人夸耀受割礼这件事,他们开始夸耀其他的事,例如病得医治,获得成功,心想事成等等。成功神学的核心是律法主义。如果你没有获得想要的成功,那么你就是不够努力的,你信的不够。宣讲成功神学的教会大多存在属灵虐待的问题,但问题是,他们是否真的遵行上帝律法呢? 他们所最关心的事往往是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这就体现出他们到底是出于圣灵还是出于肉体。

而保罗最后告诉我们,对于那些行走在圣灵中的人,什么才是最要紧的。保罗说,我们不要以其他的东西夸口,不是受不受割礼,不是有没有获得世界的成功,不是有没有病得医治,不是有没有心想事成,而是只夸十字架。对于世界来说,他们与基督已经同钉十字架了。也就是说,他们不再属于这个世界,而属于新的创造。这里的中文译本都翻译的有问题。第15节那里说要紧的是做新造的人,是一个过分的解释性的翻译。原文直译是最要紧的是新创造。保罗强调的不是主观上的“做个新造的人”。而是客观的,基督的十字架与复活,客观的开启了新的创造,就是那个将来的世代,末世的新世界已经闯入了这个旧世界,并且将要审判这个旧世界。因此,与基督联合的人不再属于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来说,这个世界已经被钉在十字架上了,从新创造的角度来回头看这个现今的世界,这世界已经被审判了。

对你来说,什么是最要紧的?是这个肉体统治的世界,还是那个将来的圣灵充满的世界?如果今天你已经品尝了那个新创造的真实,那么你必定视这罪恶世代为粪土。

最后,保罗向我们宣告了他使徒的祝福:对于一切照此而行的人,愿平安、怜悯加给他们和上帝的以色列。如果你行走在圣灵中,你就活在新创造中,你就是上帝的以色列,不是靠着肉体血统,而是靠着圣灵的大能,你属于那座天上的圣城耶路撒冷,不是人手所造的,而是上帝亲自预备的。因此,上帝把真正的平安和怜悯赐给你,这不是说你在今生会有最美好的人生,相反,我们今生一定会为十字架受逼迫,形式不一,或许是人们的嘲笑、讥讽、排斥,或许是监牢、身体受苦甚至死亡。那些假教师们夸口自己身上的印记,不论是割礼的印记,还是自己的成功,还是其他狂妄的自义。而保罗却以他身上基督的印记为荣。他为了基督十字架的福音被鞭打了195下,被棍打,被石头打,遭遇船难。因此,每个真正的基督徒都像保罗一样身上背负上基督的印记。这基督的印记,非但不是上帝的咒诅,反而是他的平安和祝福。正当我们背负十字架时,就更加欢喜仰望那将来的荣耀。

加拉太书的系列我们就到此讲完了。我盼望你们和我一样能够再次从这卷书信中看到福音的光芒:律法与福音,行为与信心,夏甲与撒拉,肉体与圣灵。上帝藉着保罗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导。也愿他一直保守我们在这福音的光中行走。

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们心里。阿们!


圣灵的果子

洛杉矶华宗恩约教会主讲道|加拉太书系列| 2020.05.10|

经文:加 5:22-26
标题:圣灵的果子

前言
不只是道德提升,而是末世的张力。圣灵使基督的子民与基督联合,他们不再属于这个情欲的世界,而属于基督的国度。保罗在这里使用了一种农业用语,圣灵的“果子”。使用农业园艺的语言并不是新的事。在旧约圣经里,上帝的子民就被比作葡萄园。以赛亚先知提到,以色列家是上帝的葡萄园,上帝悉心呵护,可却结出了野葡萄(赛5:1-7),因此上帝要带来审判,拆毁自己的葡萄园,拆去篱笆,拆毁墙垣,不降雨在其上。但同时,上帝应许了拯救,就是将来要从耶西的根发出一条嫩枝,从这根生的枝子必结果子。因为耶和华的灵必住在他身上,他要使认识耶和华的知识充满遍地,把上帝的余民召聚回来建立和平的国度(赛11)。因此我们看到,当耶稣对他的门徒说:我是真葡萄树时,他是在表明,他就是旧约先知们所预言的那一位,那从耶西的根生出来的那一枝,上帝园中的真葡萄树(约15)。圣灵藉着信心,把他的子民接在真葡萄树上,使他们能够从根汲取养分,使我们能够结出好果子来。

保罗在这里给我们看到圣灵结出的果子都是什么(这不是一个完整的清单)。在进入具体项之前,有几点说明。1. 果子这个词是单数。我相信你们有人肯定听过解释说,一个果子然后多种不同的特性等等的说法。我想指出的是,果子这个词(karpos)是集合名词,也就是说单数表示复数。所以单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接下来,我会单独处理每个名词,甚至会把每项美德成为一个果子,也请你们不要感到惊讶。32 这些美德的确与肉体情欲的事有一定的呼应关系,但似乎没有一对一的关系。因此,分组似乎比较生硬(Longenecker)。


圣灵的果子

αγαπη如果提到过分解读的问题,那么没有什么比“爱”这个词更被被人过分解读。你们中间有人应该听说过,新约圣经里有4个不同的希腊文被翻译成“爱”。有亲人、家人之间的爱στοργη;有男女之前的情爱ἐρως ;有朋友间的爱 φιλια;然后有上帝的神圣无私的爱是αγαπη。不过,七十士译本里,agapeheros是经常互换的。例如agape被用来形容暗嫩对他玛的爱(撒下13:15),雅歌中常常用agape来形容恋人之间的爱。七十士译本之所以选择用agape似乎是因为这个词和希伯来文里的爱字אַהַב 拼写很像(F. F. Bruce)。不论如何,这个词在新约圣经里已经成为固定描述上帝对人的爱的词。而保罗也多次把这个词作为基督徒最重要的美德:Agape能够成全全部的律法(5:14),用agape来对待彼此,用agape来彼此服侍(v.13)。

到底这agape是什么样的?爱这个词已经被滥用,变得空洞无意义。但是在圣经里,爱永远是一种行动,而不是感觉。对爱的行动最好的表达是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十字架给了爱具体的形象。在我们还做罪人时,耶稣为我们的罪为上了十字架,上帝的爱就在此显明了(罗5:8)。不是在我们表现最好的时候,上帝才爱我们,是在我们还犯罪时,他爱我们。另一处,保罗说:我们还做仇敌时(v.10)。在我们还是他的仇敌的时候,在我们还恨他的时候,耶稣甘愿为我们死。我们就是那些在各各他山下向他吼叫、嘲弄他的人,但耶稣甘愿把自己交给那些他们。在那场争斗中,耶稣输了。他被钉了十字架。但这就是爱了。上帝在十字架上输了,好叫我们这些罪人能赢。这就是agape

这个爱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还要揪住仇敌把他钉在十字架上让他偿还你的恨吗?你还一定要吼叫嘲弄他直到你赢吗?或者,你愿意相信十字架吗?你愿意相信十字架真的翻转了一切吗?你愿意为了对方而输吗?如果你相信十字架,那么,用十字架去爱吧,用爱去舍己吧,拯救你的仇敌。

喜乐χαρα,这是希腊文化里非常流行的词。喜乐是一种快乐、幸福、愉悦的感受,在希腊文化里,这往往来自没有身体和精神痛苦的状态。因此,想要获得这种喜乐,就要尽量避免苦难,这包括身体、精神上的疾病,经济上的富足,关系上的融洽等等。

然而,基督徒的喜乐超越了这种属世的理解。圣经里的喜乐往往和苦难并列出现。在患难中、试炼中大有喜乐(林后8:2,帖前1:6,雅1:2)。这表明,基督徒喜乐的来源不是这世界,而是超越这世界的。可是为什么基督徒能够在苦难中喜乐?这是否只是一种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精神安慰呢?答案是否定的。基督徒喜乐的不是一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思想。基督徒的喜乐也不是掩饰否定苦难存在的自我麻醉。基督徒的喜乐是正视苦难的存在,但同时在苦难中依旧有极大的喜乐。苦难与公义上帝的存在始终是许多人对基督教提出的难题。但是,真正的答案在十字架上。

基督教的上帝不是在天上不食人间苦难的神明。我们必须从十架来认识上帝。在十字架上,上帝亲自经历了人类最大的不义和苦难,上帝被罪人杀死;正义亲自被邪恶所胜。在十字架上,那位不能受苦的上帝亲自受苦。在十字架上,上帝与一切受苦者、被欺压者、同列。但是,十字架却最终以复活颠覆这一切。耶稣的复活是确保公义最终胜利的证据,也因此是真正喜乐的源头。

因此,保罗说:我在主里大大的喜乐(腓4:10)。因为耶稣赐给我们他的喜乐(约15:11),他赐给我们这喜乐的方式是藉着圣灵的大能和工作,因此圣经说,这是“圣灵的喜乐”(帖前1:6)。而圣灵产生这个喜乐的方式是赐给我们的信心,因此我们是“在信心中喜乐”(腓1:25),而信心生发出盼望,因此我们是在“盼望中喜乐”(罗12:12)。这就是为什么基督徒可以在患难中依旧喜乐。因为我们有一位在十字架上受苦的义人,苦难因此就被这十字架翻转了。我们今天所受的苦,不是上帝的咒诅的记号,而是有份与基督的受苦,因此我们可以确定,既然我们既与基督一同受苦,就必与他一同的荣耀(罗8:17)。

和平。和平或者平安这个词,不论是在希腊语irene还是希伯来语salom,都不仅是消极的没有争端或冲突,而且还表达了积极方面的“和谐完整”,“健康”,“安全”,“安然”。这是指一个人与上帝和邻舍之间都有和谐的关系。犹太人问候语salom,基督徒平时问候是所说的“平安”就是包含这层意思。

我们在十字架上看到了真正的和平。上帝藉着最大的冲突带来和平。这个和平/平安不是人靠着自己力量去获得的,它的来源是上帝自己。上帝是赐平安的神(罗15:33),而耶稣也被称为“赐平安的主”(贴后3:16)。他在十字架上成就了真正的和平。使罪人与上帝和好,也是罪人之间彼此和好。因此保罗说“基督就是我们的和平”(弗2:14),他以自己的身体废掉了仇恨,藉着十字架是两方归为一体。因此基督的福音被称为“和平的福音”(弗2:17)。因此,在教会里,保罗劝勉信徒应当用和平彼此联合,竭力保守圣灵所赐的合一的心(弗4:3)。耶稣宣告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所做的就是耶稣自己所做的,因此他们被称为“神的儿子们”(太5:9)。

这种使人和睦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和事佬”。使人和睦不是忽略罪,或淡化冲突。我们与上帝和好的方式不是上帝对我们的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水让我们过了。我们与上帝和好,是承认自己的罪,但信靠基督替我们背负了一切的罪债,恳求上帝的赦免。因此我们彼此和好的前提也不是淡化罪,而是承认自己罪的真实和代价,但依旧信靠基督的宝血和恩典,彼此认罪、彼此赦免。在恩约教会,我们每个成员都要积极装备自己成为使人和睦的人,我们不仅需要懂得如何处理冲突和矛盾,也需要积极的建立一个和睦、安全、怜悯的教会环境。

忍耐。忍耐是一种能够面对苦难、恶待或挑衅时,保持持久的坚韧和冷静,不发怒,不进行报复。这种美德在希腊伦理学中很少见。但在圣经里却很常见。上帝是忍耐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出34:6)。而最终极的忍耐是在十字架上彰显出来。在十字架上,耶稣给我们做了忍耐的榜样。正如基督在极大的痛苦中忍耐,他忍耐对待那些恶待他、嘲弄他的人,没有向他们发怒,反而替他们祈求怜悯:父啊,赦免他们。因着他的忍耐,就得到了美好的结果。因此,保罗劝我们,不仅在患难中我们可以以基督的心忍耐,在面对别人恶待我们时,我们也可以真的忍耐宽容他们。

恩慈(χρηστότης)、良善(ἀγαθωσύνη。这两个词是近义词。恩慈(χρηστότης)的意思是指一种对他人有帮助、有益处的品质;善良、亲切、慷慨待人。良善ἀγαθωσύνη表示对乐于为他人的好处着想的品质,善良,慷慨,“做好事”。这个词常常与正义一同出现。两者都细微区分或许在于词根表达的侧重点:恩慈更多倾向于表达对别人有具体的帮助;而良善表达的是善良、正义的品质。不论如何,这两种品质都是上帝的属性。上帝的恩慈最具体的体现在与他对待罪人的方式,他的恩慈使罪人悔改(罗2:4),他的恩慈显明是在他藉着重生的洗和圣灵拯救我们,不是因着我们自己所行的义,而是照着他自己的怜悯(多3:4)。因此,那些被上帝恩慈相待的人,也应当彼此以恩慈相待(弗4:32),彼此怜悯、饶恕。上帝是良善的,好的。在耶稣的葡萄园工人的比喻里,上帝的良善(好)具体表现在他慷慨的把同样的工钱给了晚来的工人(太20:15)。与上帝慷慨的良善相反是那些恶仆对晚来的人获得同样工钱这件事产生吝啬的嫉妒。正如一位解经家正确的指出良善的具体表现是慷慨待人(Ronald Fung,  also F. F. Bruce)。上帝慷慨的良善也完美的体现在十字架上。上帝最大的良善就是慷慨的把自己赐给我们。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献上自己。上帝不是让一头驴为我们上十字架,而是向亚伯拉罕一样献上他最珍惜的,最舍不得的,就是他的独生爱子。这就是真正的良善,把最好的赐给别人。这位慷慨良善的上帝也藉着圣灵在我们里面结出这样的果子,我们也能以慷慨的良善对待彼此。这意味着,我们如今既然那领受了上帝慷慨的恩慈与良善,成为这世上最富足的,我们就不再吝啬,而是慷慨的,把我们最好的,赐给我们身边的弟兄姐妹。

信实(πίστις)。这个词和“信心”是同一个词,但在这里是指一个人是有信用,忠诚,值得信赖的。他的承诺是真实的,可信的。这种品质与正直和义相关。一个正直的人也是值得信赖的人,他不会为了利益而违背誓言。因此,信实是一个约的概念,对自己在立约中的保证坚定的执行。上帝是真正信实的、对他的子民忠心不渝,和值得信赖的(林前1:9;约壹1:9)。这体现在他对亚伯拉罕立约的承诺中。他信实遵守他的约。他承诺的话,他忠于他的话,从不反悔,绝不会出尔反尔。因此上帝的信实是我们得救的基础。如果上帝是出尔反尔的上帝,那么我们都没有得救的确据了。而上帝的信实终极体现就是在十字架上。藉着十字架,上帝真正实现了他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就是藉着那位真正的“以撒”被献上,上帝的承诺真实的实现,就是他祝福万国得到救恩。因此,圣灵在所有基督徒生命中结出的果子之一也是信实。特别是教会的职分担任者,他们必须经过试验,证明自己是值得信赖的,能够在压力和艰难的情况下坚持他们委身履行的责任。

温柔πραΰτης。这个词指的是不过分注重自己的重要性的一种品质,可以翻译成谦卑、忍耐、温和,但不是“缺乏勇气”。在古希腊的伦理学著作里,这个词表达一种在极度愤怒和懦弱之间的一个平衡状态(Longenecker)。因此,温柔也包含了节制和自制力(F F Bruce)。圣经里有许多温柔/谦卑的榜样,例如摩西,圣经说他为人非常温柔(和合本翻译成谦和,民12:3,七十士译本)。摩西的温柔体现在在面对不公批判和刁难时,他不但能够控制住怒气,而且能真心的为那些冒犯他的人代祷。而我们看到主耶稣是那位真正的摩西,他说我的心柔和谦卑(太11:29)。如果我们注意到,他说这句话时在他在各个城中宣教被人拒绝之后说的。他在登山宝训中宣告,那些温柔的人要承受土地的祝福,这句话的旧约背景很有可能是诗篇37篇(LXX36篇),在那里诗人说:谦卑人(温柔的人)必承受地土(v.11)。在整个诗篇的语境下,这种谦卑和温柔是在被恶人设计陷害的环境中体现出来的品质。这种温柔和谦卑的具体表现就是止住怒气,停止心怀不平,不为自己伸冤,而等候上帝的拯救:“当止住怒气,离弃愤怒,不要心怀不平,以致作恶。因为作恶的必被剪除,唯有等候耶和华的必承受地土。”(诗37:8-9)。因此,我们看到这种温柔的品质在主耶稣的十字架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被人设计陷害,甚至他自己非常清楚,但他没有为自己伸冤,反而为那些害他的人祷告,甘愿在十字架上静默等候上帝。上帝也真的为他伸冤,将他从死里复活。尽管十字架上似乎是温柔/被邪恶胜过,但基督的复活则是温柔最终的胜利。

这对我们来说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今,这位耶稣的温柔的灵,如今也在我们生命中结出同样的果子。这意味着,我们不必在面对不公对待时,为自己伸冤。这听起来是世人难以接受的,甚至是人们看来很愚蠢的。没错,十字架本身就是愚拙的。但是,我们相信十字架和复活,我们相信上帝的信实,他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他把我们的眼泪都装在皮袋里,我们经历的苦难,他都一一数算着,记在心上(参诗56)。

节制(ἐγκράτεια。自我控制的能力。指的是一种有能力控制过度饮食、性行为、怒气等的品质。从古希腊时期开始,这个词就被哲学家们描述为运动员必备的品质,他们必须能够克制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同样,保罗把基督徒的属灵操练比作上场竞技的运动员的训练:凡较力争胜的,诸事都有节制,他们不过是要得能朽坏的冠冕;我们却是要得不能朽坏的冠冕(林前9:25)。这是在教会领袖必备的品质(多1:8)。与节制相反的是自我放纵,特别体现在饮食、性和怒气上。因此,有节制的人能自控自持,他可以享受上帝所赐的美善之物,但却不会过度使用,沦为奴隶。饮酒却不醉酒,宴乐却不荒宴,享受性和婚姻却不滥性,以正义之心责备罪却不暴躁滋事。

最后,我们要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来思考这圣灵果子。

1. 这些圣灵结出的美德之果,虽然也出现在其他非基督教的哲学中,但他们的定义是完全不同的。十字架是这些美德的源头。

2. 这不是我们得救的条件,而是得救的结果。凡属于基督国度的子民都会结出这些果子,尽管程度不同。圣灵既然已经使我们复活重生,就继续生发这样的新生命在我们里面。好树必然结好果子。

3. 但这并不是消极主义,我们的生命既然已经被圣灵重生,就是有积极活力的,主动的去抵挡罪,主动的依靠圣灵,在我们生命中结出这些美好的果实。

4. 如果要培养任何教会文化的话,圣灵的果子是一个很好的镜子。流行的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把一间教会用几个词来定义,想要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但忠于圣经的教会应该是类似的。一间基督的教会的文化应该是新约圣经给我们定义的,而这个定义是丰富的,多彩的。

愿我们每个人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以基督的心为心,也愿我们作为教会整体,营造这样圣灵果子的文化,彼此扶持,彼此坚固。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