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王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王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09-26

 
何理解“降在阴间”?
|王一
http://www.reformedbeginner.net/%e5%a6%82%e4%bd%95%e7%90%86%e8%a7%a3%e9%99%8d%e5%9c%a8%e9%98%b4%e9%97%b4%ef%bc%9f/

使徒信经里或许没有其他任何一句话,比“降在阴间”更引发争论。有一些人,例如十五世纪的皮科克(Reginald Peacock)建议把这句话从使徒信经中去掉。在当代学者中也有不少持这种论调者,例如奥托(Randall Otto),古德恩(Wayne Grudem)等[1]。然而,与这些大胆的学者相比,绝大部分改教家和正统派神学家们则坚持认为,“降在阴间”对我们的信仰有重要的含义。加尔文说,我们若遗漏了“降在阴间”这句话,“基督死的功效多半会落空。”[2] 十七世纪荷兰正统派神学家维修斯(Herman Witsius)说,“降在阴间”这句话是我们神圣的基督信仰中“最奥秘、最根基、最有用的教义之一”,尽管在圣经中找不到这个确切的短语,但“我们真诚地相信并宣扬它。”[3]
 
在教会历史上,对“降在阴间”有许多不同的解释:1. 继续受苦说;2. 第二次机会说;3.向圣徒宣告胜利说; 4. 向撒旦宣告胜利说;5.文学修辞说:“阴间”是对“埋葬”的死亡状态的文学性阐述;6. 象征说:“阴间”象征耶稣在十字架上承受的极大的痛苦。其中56的解释是改革宗传统的解释,分别以西敏大要理问答50问(第5种解释)和海德堡要理问答44问(第6种解释)为代表。在阐述这两种解释之前,我们先简单看看前几种解释。
 
非改革宗主流的解释
1种解释“继续受苦说”是近代出现的。其代表人物有Frederick K.C. Price1932-2021),Kenneth Copeland1936- 。此观点认为,耶稣死后的灵魂进入到地狱里,继续为罪受苦,好完成救赎工作。例如Price说:“你认为对我们罪的惩罚是死在十字架上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两个强盗就可以就能为你付出代价。不,惩罚是进入在地狱里服刑,与上帝分离……撒旦和地狱里所有的魔鬼都认为他们已经把耶稣捆住了。他们在耶稣身上撒了一张网,把他拖到地狱里。他们把耶稣拖到了地狱的最深处,让他服刑。”[4] 这种观点是我们需要拒绝的,因为它否认了基督钉十字架受死已经完成了代赎工作,耶稣在十字架上说:“成了!” (约19:30)。
 
*更新:此外,20世纪神学家卡尔·巴特(Karl Barth)似乎也持守某种“持续受苦”的观念。他说:“当耶稣的身体进入坟墓时,他的灵魂进入地狱,即进入与上帝的远离,在那里上帝是他的敌人。” (Karl Barth, The Faith of the Church, p.95) 尽管巴特不认为让耶稣继续受苦的是魔鬼,但他似乎认为是上帝让耶稣死后继续经历地狱的痛苦(欢迎巴特研究者们的指正)。
 
2种解释称为“第二次机会说”。近代代表人物为圣公会神学家李顿(E.A. Litton, 1813-1897)和路德宗神学家潘能伯格(Wolfhart Pannenberg, 1928-2014)。此观点认为“降在阴间”是发生在耶稣复活之后,复活的耶稣进入到阴间去给之前死去的人第二次机会听福音。他们所尝试解决的是耶稣降生之前的人如何听到福音的问题。这种观点我们也需要拒绝,因为它没有任何圣经依据,完全出于理性主义的臆想猜测。这类解释也没有理解福音在旧约时期是以预表的形式施行。
 
3种解释“向死去圣徒宣告胜利说”,这是罗马教会和一部分圣公会学者的观点。这种解释在初代教父中有爱任纽(Irenaeus, 130-202),萨迪斯的梅利托(Melito of Sardis, d. 180);在中世纪被阿奎那(Thomas Aquinas, 1225-74)主张,并渐渐成为罗马天主教的主流观点,并且最后在天特会议(Council of Trent, 1545-63)被确立为天主教正式的教理。十六世纪改教家中,意大利神学家威尔米利(Peter Martyr Vermigli, 1499-1562)持这种观点,在20世纪福音派圣公会神学家巴刻(J.I.Packer, 1926-2020)也是如此理解的。
 
在天主教神学里,“阴间”(Hades, δῃς)被称为Limbus Patrum,是地狱的边缘地带,在这个Limbus中,有义人所在的乐园(Paradise, παράδεισος),也被称为“亚伯拉罕的怀抱”(Sinus Abrahae),与天堂(Heaven, ορανός)是不同的地方。;也有恶人受苦的地方,叫做“炼狱”,或叫“欣嫩谷”(Gehenna,γέεννα)。信徒和婴儿死后就进入阴间里的乐园等候释放。耶稣死后,他的灵魂继续与他的神性位格联合,并且进入到这里,把胜利的福音传给他们,并将他们释放,他们才能进入天堂。常被引用的一些经文包括:“他打破了铜门,砍断了铁闩”(诗107:16);“将你中间被掳而囚的人从无水的坑中释放出来”(亚9:11)。
 
回应这个观点,新约圣经很明确的教导乐园就是天堂。例如在哥林多后书12章,保罗在第2节说的“第三层天”(这里是天堂这个词 ορανός)就是第4节说的乐园(παράδεισος),此外,乐园也在启示录里指新天新地(参启2:7; 22:2, 14)。耶稣对与他同钉的强盗说,今日他就在这个乐园里(路23:43)。
 
4种观点“向撒旦宣告胜利说”,是路德宗的立场。在《协同条款》(Formula of Concord, 1580)中这样写道:“我们相信神人在埋葬之后,降入地狱,战胜了魔鬼,摧毁了地狱的权势,并剥夺了魔鬼一切的能力。”路德把这“降在阴间”与耶稣的捆绑壮士的比喻联系在一起(参太12:29)。
 
这前四种解释的相似之处是“字面解释”(literal interpretation),有趣的是当代一些反对“降在阴间”的学者,如古德恩反对这句话的原因也是因为他自己“字面解释”这句话。这种字面解释背后,是中世纪盛行的观点“地狱劫”(Harrowing of Hell)。所谓“地狱劫”就是指耶稣直捣黄龙,进入地狱。这虽然并不是圣经明确的教导,但却是古代和中世纪时期是普遍流行的大众观点,在各种艺术作品中随处可见。
 
改革宗主流的解释
谈完了改革宗主流之外的解释[5],下面我们来看看改革宗历史主流对“降在阴间”的解释。在改革宗内部,有两种解释:文学阐述说和象征说。
 
5种解释“文学再阐述说”。西敏大要理采取的是“文学性阐述”,用“阴间”这个词再阐述了“埋葬”和“死亡”的事实。强调耶稣的身体留在坟墓里,伏在死亡的权势之下,作为降卑的最后一步。代表这种观点有《西敏大要理问答》(1647) 50问:
 
问:基督死后的降卑在于什么?答:基督死后的降卑是在于祂被埋葬(林前15:3-4),持续处于死亡的状态中,处在死亡的权势之下,直到第三日(诗16:10;徒2:24-27, 31;罗6:9;太12:40);用另外的词汇表达,就是祂降在阴间。
 
西敏大要理,50
这种理解并不是西敏大会时才首次出现,有一些早期改教家例如布塞尔(Martin Bucer),贝扎(Theodore Beza)也采取这个立场。此观点的好处在于,延续整个信经的时间先后顺序:从被钉十字架、受死、埋葬,然后降在阴间指持续在埋葬的状态下,然后复活、升天、坐下。这是非常整齐的时间先后顺序。
 
6种解释是“象征说”,代表有加尔文(John Calvin),乌尔西努(Zacharias Ursinus)以及《海德堡要理问答》(1563)。海德堡44问这样说:
 
四十四问:为何加上“降在阴间”呢?回答:为使我在极大的愁苦和试探中确信,我的主耶稣基督,藉他在十字架上所受无以言表的痛苦、疼痛和灵魂的恐惧,已经拯救我脱离了地狱的痛苦和折磨1153; 18:5-6; 116:3; 26:36-46; 27:45; 5:7-10
 
海德堡要理问答,44
这第6种是我个人所持守的观点,但我也接纳第5种观点作为改革宗内部合理的解释。让我来具体解释一下我持守此观点的原因。我认为加尔文的解释说服了我。加尔文在他的《基督教要义》里,乌尔西努在他的《海德堡注释》里都提到了第5种立场,但他们没有选取这个解释立场。加尔文认为,如果“阴间”是指“埋葬”文学性的阐述,指耶稣继续服在死亡权势之下的状态,那么“埋葬”这个词是已经是很清晰的表达了这个意思,而“降在阴间”反而是非常模糊的表达方式。用模糊的表达去解释清晰的表达是不符合常规[6]。 乌尔西努几乎复制了加尔文的理由。因此,加尔文以及跟随他的乌尔西努认为,信经之所以加上“降在阴间”这句话,不是要重复表达“埋葬”,而是要表达“埋葬”所不能表达的内容。受死、埋葬这些只是描述身体的死亡。但是身体的死亡并不最可怕的,也不是整个十字架事件的核心所在;整个十字架代赎的核心,是耶稣的灵魂在十字架上承受被上帝审判、烈怒、弃绝所带来的极大的痛苦。而地狱的痛苦和折磨也无非是因为在地狱中人经历被上帝审判、烈怒和弃绝。所以加尔文认为“降在阴间(地狱)”是用“地狱”来象征十字架上耶稣灵魂经历的痛苦。尽管这种解释并没有严格遵照时间先后的顺序,但却是强调了耶稣所受的痛苦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灵魂上的。
 
后期的改革宗正统派们一般不会过多强调两种解释的区别,而是认为这两种解释都是合理的,甚至是互补的。例如清教徒之父珀金斯(W. Perkins)提到他承认这两种解释:1. 阴间表明基督的灵魂在十字架上的痛苦;2. 阴间表明基督身体继续伏在死亡和坟墓的权势之下。写作《理所当然的侍奉》的作者荷兰神学家布雷克(A Brakel),这样解释:“埋葬”指身体继续伏在死亡权势下,“降在阴间”指灵魂在十字架经历与父隔绝的痛苦。荷兰神学家维修斯(Herman Witsius)则把这两者都放在“降在阴间”这一句话里:即“降在阴间”既包括身体伏在死亡权势下,也包含灵魂在十字架上承受的痛苦。
 
我认为,这两种解释,不论哪种都是在改革宗大传统里的。从历史角度来看,西敏传统和海德堡传统对这一节的理解基本属于一个大的路线,这两种观点都拒绝了中世纪的“地狱劫”的概念,也都拒绝对“降在阴间”的字面解释,一个是寻求文学解释,另一个是象征解释。
 
处理一些解经问题
以弗所书4:8-10 8所以经上说:“他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 9 既说升上,岂不是先降在地下(τ κατώτερα τῆς γῆς)吗? 10 那降下的,就是远升诸天之上要充满万有的。
 
一些持“地狱劫”解释的人喜欢用以弗所书第4章这段话来证明他们的观点。因为这里第9节“降在地上”原文是τ κατώτερα τῆς γῆς,直译过来是“大地的较深处”(lower region of the earth)。然而,这“大地的较深处”并不是指耶稣死后降到“阴间”或“地狱”,而是指耶稣的道成肉身,由马利亚怀胎而降世为人,以及他随后的死。因为同样的用法出现在圣经其他地方。诗篇139:15:“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处(ν τοῖς κατωτάτοις τῆς γῆςLXX 138:15)被联络。这里诗人并不是说他在“地狱”里被造,而是说他在母亲的腹中。除此之外,这个表达方式在圣经中指死亡。在以西结26:20:“那时我要叫你…与古时的人一同在地的深处(בְּאֶ֨רֶץ תַּחְתִּיּ֜וֹת)。”这里“地的深处”指死亡。因此,以弗所书4:8-10所说的降在地的深处,并不是指耶稣进入“地狱”,而是指耶稣降世并受死。
 
彼前3:18-1918 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按着肉体说,他被治死;按着灵说,他复活了。 19 他借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20 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当时进入方舟,借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
 
持“地狱劫”思想的人喜欢使用这节经文。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看上下文就可知道这段经文是什么意思。首先,基督照着灵复活了,指的并不是他的人性灵魂,而是指“照着圣灵的大能”复活(参罗1:48:11;弗1:20)。因此,并不是耶稣死后的灵魂去传道,而是耶稣借着圣灵传道。圣灵是借着属神的人去传道(彼后1:21),而在挪亚那个时代,圣灵就是借着挪亚来传义道,而用洪水审判了不信从的人(彼后2:5),挪亚是耶稣基督的预表。因此,这段经文的意思很明确了:道成肉身之前的圣子借着圣灵,使用挪亚去传讲自己的福音。而不是耶稣死后,灵魂进入地狱。
 
总结
“降在阴间”这句话向我们表明了福音的核心真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不仅经历了身体上的痛苦和死亡,这种痛苦不仅是短暂的,而是他在坟墓里服在死亡的权势下,一直降卑,直到第三天复活;而且他的灵魂在十字架上替我们经历被上帝审判、烈怒、弃绝所带来的极大的痛苦,以至于我们如今可以在今生最痛苦的时刻,甚至面对死亡的时刻可以确定,他已经拯救我们,使我们不再经历与上帝隔绝的地狱般的痛苦。主耶稣,你是何等伟大的救主!你配得一切的颂赞和敬拜,阿门!
 
[1] J. N. D. Kelly, Early Christian Creeds (New York: 1950), 5. Randall E. Otto, “Descendit in Inferna: A Reformed Review of a Creedal Conundrum,” WTJ 52 (1990). Wayne Grudem, “He Did Not Descend Into Hell: A Plea for Following Scripture Instead of the Apostles Creed, JETS 34:1 (March 1991). 这里前面的部分主要来源于海德牧师Daniel Hyde的文章Daniel R. Hyde, In Defense of the Descendit: A Confessional Response to Contemporary Critics of Christ s Descent into Hell, The Confessional Presbyterian volume 3 (2007).
 
[2] Institutes, 2.16.8
 
[3] Herman Witsius, Sacred Dissertations on What is Commonly Called the Apostles’ Creed, trans. Donald Fraser, 3 vols. (Phillipsburg: P&R, reprinted 1993 2:148, 141.
 
[4] 引用并翻译自Hyde, 106.
 
[5] 我之所以说改革宗主流之外,是因为例如威尔米利也属于改革宗神学家,但他在此观点上不能代表改革宗主流思想。
 
[6] Institutes, 2.16.8.

 

圣子是自存的吗?
|王一http://www.reformedbeginner.net/%e5%9c%a3%e5%ad%90%e6%98%af%e8%87%aa%e5%ad%98%e7%9a%84%e5%90%97%ef%bc%9f%ef%bc%88%e7%8e%8b%e4%b8%80%ef%bc%89/
 
问题:请问我们是否可以说圣子上帝是自存的?如何理解自存性。
 
回答:这是一个非常好、也是很有神学深度的问题。相信能问这个问题的人,对许多神学概念已经有了解。所以让我花一点时间来更深入的解释一下。当我们谈圣子时,我们所谈的不是没有本质的位格,而是拥有完整神性本质的第二位格上帝。所以,直接正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非常确定的宣告,圣子上帝是自存的。但其自存性并非因其位格的受生性(gennesia),而是来自于神性本质的传递(communicatio essentiae)。
 
我们要从以下几步来讨论:首先,我们从自存性作为本质属性(essential property)的角度来讨论;其次,再从自存性作为位格特性(personal property)的角度来讨论;最后,我们引用加尔文的用词“autotheos”来看改革宗三一论里“本质-位格”的神学区分。
 
自存性作为本质的属性(attribute of divine essence
 
自存性(aseity)是神性本质的属性。自存所指的是上帝的生命是源于自己、依靠自己、在自己里面的,而并不源于其他生命。上帝本身就是生命,祂是“永生的耶和华”,是其他一切可见与不可见生命的源头。换句话说,上帝的生命本身就是祂的本质(essence)。因此,加尔文正确的解释,当上帝指着自己性命起誓时,就是在指着自己的神性本质起誓(加尔文,注释申命记32:40)。
 
既然自存性属于神性本质的属性,那么自存性就是用来区分上帝与受造物的关键属性。上帝的生命本身是必存的(necessary);而受造物的生命是偶存的(contingent)。因此,上帝必然存在,必然活着,但受造物的生命则不是。因此,我们说上帝本于自己而活着(of himself),靠自己而活着(by himself),且在自己里面活着(in himself),而这些概念用拉丁文来表达就是上帝的存在是 a sé(自存的);自存性aseitas 这个词就由此而来。只有上帝是自存的,而受造物则不自存。
 
从上帝的外在工作(ad extra)来看,祂是一切生命的源头,祂创造了一切在祂之外的存有,因此祂应当被敬拜、尊崇为创造主。而从祂内在工作(ad intra)的角度来看,上帝的自存具有三一性,可以被应用在每个位格身上。因此,圣经说父“在自己有生命”(约5:26);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约5:26),“靠父有生命”(约6:57),同时是“生命的主”(徒3:15),祂有永恒生命的大能(来7:16);圣灵也被描述为赐生命的主(罗8:2,正如尼西亚信经宣告:圣灵是“赐生命者”)。圣经所表达的就是神圣生命本质性的自存性(essential aseity),是父、子、圣灵所共有的属性。
 
这里所表达的概念是神性本质的传递(communication of divine essence)。父生子,就是父把神性本质完整的传递给了圣子。所以,子与父同质(homoousion)。而这被传递给子的本质中包括自存的属性,所以,子是自存的。因此,耶稣既说自己是“靠父有生命”(约6:57),但同时说他“在自己有生命”(约5:26)。“自存”不仅可以用来指三一上帝的本质,也可以用来指每个位格,因上帝相同的本质完整的传递给了每个位格。因为我们这里所说的圣子,不是没有本质的位格。乌尔西努解释道:“神性所有的一切都是三个位格所共有的。上帝的一切本质属性,就如永恒、无限、全能、智慧、良善、自存(a se ipsa exsistentem)、在自己是神(autotheos)”(Commentary, p.135)。若父传递给子的本质中不包含自存性,那么子就不再是从真上帝所出的真上帝了。查理·穆勒观察到,从加尔文的时代开始,在改革宗正统派的神学中,圣子的自存性就被用来保证三位格之间的平等性(Muller, PRRD, vol.3, p.378)。
 
自存性作为位格的特性(personal property
 
在谈过上帝本质性的自存之后,我们接下来要谈是位格特性中的自存。在谈到父的位格特性时,我们会说父的位格具有“非受生性”(agennesia),祂是圣子位格和圣灵位格的源头。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圣父的位格特性是自存的(a sé)。这里的“自存性”可被理解为“非受生性”的同义表达。由于“自存”这个词被应用于两个层面,即本质和位格,易造成混淆;我个人倾向于把“自存”(aseitas)限定在神性本质的属性范畴来使用,而在位格特性中使用“非受生”(agennesia)、“受生”(gennesia)这些词。这样避免了语言上的表面矛盾。如果我们一定要用“自存”来指圣父“非受生”,那么我们必须加以说明,这父位格性的“自存”,指的不是本质性的自存,因为本质性自存是父、子、圣灵所共有的(Muller, PRRD, vol.4, p.253)。这里的自存属于圣父的位格特性。因此,不论从神性本质,还是从位格特性来说,父都是自存的;而子和圣灵仅从神性本质来讲是自存的,因为从位格上讲,子和灵是从父而出的。这并不意味着父在时间、本质、因果(casuality)、尊荣上优先或优越于圣子和圣灵。我们不能把“非受生性”(或位格自存)当作神性本质的属性,也不可把“受生”视为“偶存”,这会陷入到亚流异端或次位论(subordinationism)的错误思想中。在三位格之间,不存在任何神性上的等级制度,因为神性本质是一。
 
因此,回到我前面的回答。圣子是否可以被称为自存的呢?我的回答是:是的,按照他的神性属性而言,圣子是自存的;但按照位格特性而言,或相对于父而言,祂不是。改革宗神学区分:神性本质的自存(essential aseity of divine nature)与父位格特性的自存(hypostatic aseity of the Father)。
 
加尔文的Autotheos以及本质与位格的区分
 
在此,稍微提及一下历史上关于加尔文使用autotheos的辩论,以及其背后的神学思路。Autotheos就是“自己为神”的意思。加尔文在神论上最有名的贡献之一就是祂称三位格都是autotheos。当时有一些人,例如卡洛里(Peter Caroli),和纳沙泰尔(Neuchâtel)的牧师们,因没有领会加尔文所做出的神学区分,而指控他造成三神论。加尔文回复卡洛里说:“我坚持两个真理,基督作为第二位格是从父而来的,但单纯来看祂的神圣本质,他是自存的(a se ipso)” (Calvin, Defense Against the Calumnies of Peter Caroli [1545])。加尔文写信回复纳沙泰尔的牧师们,解释到:“当我们说基督是自存的时候(a se ipso),我们不是在谈祂的位格(person),而是在谈祂的本质(essence)。”(Calvin, Letter 607, to the Neuchâtel pastors [1545])。因此,我们看到,加尔文毫无避讳的谈及圣子的自存,是因为祂做出了位格与本质的区分。
 
加尔文的autotheos是对苏西尼主义者们的坚决打击,他也因此常遭受苏西尼派的指控,例如瓦伦蒂诺·詹蒂莱(Valentino Gentile, 1520-66)。另外,有一些天主教神学家,例如 Gilbert Génébrard,曾指控加尔文的观点是异端。但罗马天主教的杰出神学家贝拉明主教(Robert Bellarmine)出来为加尔文的正统性辩护,这也证明加尔文的神学能够赢得对手的赞许。在加尔文之后,莱顿大学的亚米纽斯(Ariminius)反对加尔文的autotheos以及圣子的自存。亚米纽斯认为,我们只能说子是 vere Deus est(真上帝),但不能说他是 a se Deus est(本于自己的上帝)。亚米纽斯坚持认为,圣子的位格和本质都是受生的(generated)。换句话说,他拒绝了改革宗三一论中把位格和本质加以区分的进路。
 
改革宗正统派都延续了加尔文的用词和思路:例如珀金斯(Perkins)说:“圣子要么是按照自己的本质(essence)来思考,要么则按照他作为圣子的位格(Sonship)来思考。按照本质,祂是autotheos,就其自身而言是真上帝;因为神性是三位格共有的,神性并不受生。但祂作为位格,作为父的子,祂并非源于自己,而是源于另一位,因为他是父的永恒之子。”(Perkins, Golden Chain, chap.5
 
日内瓦正统派神学家图伦丁(Francis Turretin)在他的《要义》3.28.40 中论证“圣子被恰当地称为Autotheos”:尽管子从父而出,但祂仍可被称为autotheos(自己为神),不是因着祂的位格(person),而是本质(essence)。
 
因此,改革宗神学在回答“圣子是否自存”的问题上,做了一个重要的区分。按神性而言,祂是上帝,是自存的(a sé);按位格而言,祂是子,源于父(a Patre)。
 

2020-06-25


《多特信经》简释07 - 信徒持守到底


多特学习|洛杉矶华宗恩约教会


多特信经简释07 信徒持守到底

我们一起来祷告:天父,我们来到你的面前,再一次地感谢你,让我们有机会来学习《多特信经》,学习你400年前借着教会所总结下来的这些真理。求你继续用你的灵来引导我们,叫我们能够有一个谦卑的心来学习《多特信经》,好叫我们因着学习这份信条,能够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救恩。我们这样的感谢祷告是奉靠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我们已经讲到了《多特信经》的第五项教义了,记得《多特信经》整个大的结构吗?《多特信经》总共分几个部分?有五个部分,哪五个部分?

第一项教义是什么?上帝的拣选和遗弃。这个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什么?救恩的计划。

第二项教义是什么?基督的死与人的救赎。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什么?救恩的成就。

第三项和第四项教义绑在了一起,对吧?为什么这两点要绑在一起说?首先,第三、四项教义说的是什么?论人的败坏、回转向上帝,以及回转的途径。这几个词非常重要。首先是人的败坏(corruption)和人的回转(conversion),然后它的方式(the way it occurs)。败坏和回转要放在一起说。这个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什么?救恩的施行,救恩施行在每个人身上。

最后,我们来到第五项教义,讲的是什么?圣徒的持守到底(或者坚持到底)。这个是救恩的保守,或者救恩的持守。

我们今天来看的是这第五点。这第五点跟前面是密不可分的。整个救恩是持续延续下来,所以第五点不能够跟前面一、二、三、四分开。同样的,救恩在上帝永恒的计划当中,在历史当中成就,借着圣灵在历史当中施行在我们身上,也借着圣灵一直保守我们一直到最后。所以,我们需要把第五点和整个的前面的联合在一起看。第五点,持守到底的教义是改革宗对基督教教义的一个独特的贡献。也就是说,在整个新教的大的传统当中,路德宗、改革宗里面,路德宗最后把这条教义放弃掉了,现在只有改革宗的传统是坚持这项教义。但是很有趣的是,你会发现初代的教父们也都相信这项教义。

这个教义到底在说什么?这条教义其实是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所有信徒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今天相信耶稣了,我今天得救了,到底我最后会不会得救到底?也就是说,我信耶稣了之后我还是会犯罪,我还是会抵挡上帝,我还是会有许多的罪,我该怎么办?对吧?我不知道你们在做基督徒的生活当中有没有这样的挣扎。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的。为什么我信耶稣了之后我还是继续犯罪?圣经说:“凡从上帝生的,就不犯罪”(约壹3:9)那为什么我还会继续犯罪?我犯了罪之后,我该怎么办?是不是我还要重新受洗,我还要重新把自己再献身一次?我到底有什么样的保证是可以确信我最后是得救的?等等。这些是非常实际的问题。

我最近在读一个第二世纪使徒教父的作品,叫做《黑马牧人书》(The Shepherd of Hermas)。这个作品里面,它在谈论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受洗之后你所犯的罪该怎么办?作者在这里面提到的就是,你受洗之后还有一次悔改的机会,如果这次机会你再浪费了,你再继续犯罪,你就没机会了。这个是历世历代的基督徒们一直在挣扎的问题:我怎么样才能够得救到底?怎么样才能够最后保守到底?这个是《多特信经》在这边处理的问题。

我们就先一起来看《多特信经》的第五项教义,圣徒的持守到底。

第一条、重生的人并未完全摆脱罪

凡是上帝按照祂的安排呼召,与祂的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相交、又蒙圣灵重生的人,上帝也拯救他们脱离今世罪恶的辖治与奴役,尽管他们在今生,还没有完全脱离肉体的软弱和有罪的身体。

第一条所说的是重生的人。就算今生已经重生的人,已经与耶稣基督相交了,并且已经重生的人,而且上帝已经拯救他们脱离罪恶的辖制与奴役了,但是他们在今生还没有脱离肉体的软弱和有罪的身体。这个是所有人都会同意的,对吧?

第二条、信徒对软弱之罪的回应

因此,罪会因软弱而每天出现,即使上帝子民最好的善行也都会有污点;这会使他们一直在上帝面前谦卑自己、逃奔到钉十架的基督那里寻求庇护、更加通过祈求的圣灵和敬虔的操练来治死肉体,向着完全的标竿直跑,直到他们至终脱离这取死的身体,与上帝的羔羊在天上一同作王。

我第一次读《多特信经》的时候,最感动的一段话就是这个。信徒在今生依旧是软弱的,但是他们对软弱之罪的回应是什么?是不是就是“好吧,反正我会犯罪,我就继续肆无忌惮犯罪”,还是“我如果这样软弱的话,我是不是就是不得救了?”这里面《多特信经》给我们看到的是信徒对软弱之罪的回应,非常振奋人心,但是同时也是以谦卑的心态。就算是我们最好的善行,也是有罪的;就算是我们最好的善行,也是被罪污染。了解这一点会怎么样?会使我们不断地在上帝面前谦卑自己。如果你觉得你的善行已经好到不得了了,已经是没有任何的污秽,那你需要知道就算是我们最好的善行,也是被罪污染的。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错误的概念:我犯的罪和我做的善行是完全分开的两件事。他们认为,罪是一回事,善行是另一回事(sin is one thing, and good work is another)。但是,《多特信经》告诉我们,不是的,就连你的最好的善行(best good work),也是被罪污染的(defiled)。也就是说,你的善行里面也是有罪的,你的善行也包括了罪在里面。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靠着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在上帝面前夸口,这使我们在上帝面前谦卑自己。《多特信经》是在对基督徒说,它在这里所处理的问题,不是我们信主的那一刻,而是你已经信主了、受洗了,已经做基督徒很久了,还是要这样做,你还是要不断地逃奔到钉十字架的基督那里,寻求庇护。这不是一次性的事件,是持续的,每一天都来到十字架面前。所以,一定要记得《多特信经》在这里面说的不是一次性的信主的经历,《多特信经》在这里面说的,是作为基督徒持续的、每天的经历。每天在上帝面前,你每天来到上帝面前,首先第一件事情就是向上帝悔改:“主啊,我今天做的,哪怕是今天做的最好的善行也是被罪污秽的,所以我在你面前谦卑我自己,我只有回到十字架。”所以,你每天都回到十字架面前寻求上帝的庇护,寻求基督的庇护。

你说这个是不是太消极了?有没有积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就是更加通过圣灵和敬虔的操练来致死肉身,然后向着完全的标杆直跑,直到我们今生最终脱离这取死的身体,直到我们死的那一天,这是基督徒一生的过程。我们的盼望是我们有一天会与上帝的羔羊一同坐在天上作王,这是非常荣耀的。信徒的软弱与最终上帝赐给我们的荣耀是多么不成比例。我们今生如此的软弱,但是最终上帝的应许是,你可以与我的羔羊一同坐在宝座上,一同作王。这不是我们靠着自己的善行可以赚得的,完全是他的恩典。

第三条、上帝对回转之人的保守

因为仍有罪残留在人里面,加上世界和撒旦的试探,那些已经回转的人如果只靠自己的力量,无法留在这恩典中。但上帝是信实的,祂以怜悯在赐给他们的恩典中坚固他们,以大能保守他们在其中,直到末了。

这里面提到我们蒙保守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而是上帝的信实。信徒的坚持到底,不是出于他们自己,而是出于上帝。

第四条、真信徒陷入大罪的危险

虽然肉体远不能胜过上帝坚定保守真信徒在恩典中的大能,但是回转的人并不是一直被上帝影响并推动,有时在特殊情况下因自己的过犯,离开上帝恩典的引导,受肉体私欲引诱偏离,顺从肉体。因此,他们必须持续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试探。他们如果忽略这些事,不但有可能会被肉体、世界与撒但诱入罪中,甚至是严重可怕的罪,而且上帝有时候会按着祂公义的许可,真的让他们陷入这些大罪——例如圣经里见证的可悲的例子,如大卫、彼得和圣经中其他圣徒陷入罪中。

第四条话锋一转,上帝如此的保守,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会陷入到大罪中,反而真正的信徒也会陷入到非常严重的罪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是真信徒。我们需要非常谨慎。

第五条、这些大罪的结果

他们犯下如此大罪,大大冒犯了上帝,配得死亡的判决,使圣灵担忧,使自己无法发挥信心,严重伤害自己的良心,有时会失去对上帝恩典的意识一段时间——直到他们真心悔改,归回正道,上帝慈父的面光就会再照在他们身上。

第六条、上帝的拯救干涉

但是上帝有丰盛的怜悯,按照祂永不改变的拣选旨意,并不从祂子民那里收回圣灵,即使他们严重的堕落跌倒。祂既不会让他们堕落太深,以致丧失收养的恩典和称义的地位,也不会让他们犯下至死的罪(即抵挡圣灵的罪),自甘堕落,完全被祂遗弃,陷入永远的灭亡中。

这里提到上帝的干涉。什么是致死的罪?这里面讲的就是亵渎圣灵的罪,指的是抵挡圣灵的重生工作的罪。

问题:今天讲到《哥林多前书》(十章),以色列人过红海,经过洗礼,要到应许之地,但是神说,因为他们发怨言抵挡神,除了迦勒和约书亚都没有活下来。所以我在想,这些倒毙了的人,他们是得救吗?如果说他们都死了、都不得救的话,他们只有两个得救,是吗?这个该怎么看?

回答:从救赎历史的角度来讲,那段历史是有着预表性的,也就是说进入到迦南地相当于最终得救。但是有很多人没有进到迦南地,摩西自己没有进迦南地,但是我们可以肯定摩西是得救的。新约圣经使用那段历史是一种预表式来使用,它并不是一对一的对等,说那里面所有人都不得救;而是说在这预表阶段,他们进入迦南地、进入到应许之地的预表的救恩的话,他们没有在预表阶段得到那个救恩,但是他们本身的预表所代表的真正的救恩,他们都没有得到吗?圣经没有明确说。但是,其实有可能整个一代人都没有得到救恩,有可能,对吧?人类很多民族许许多多代人都没有听过福音,都有可能没得救。

问题:什么叫亵渎圣灵?

回答:亵渎圣灵就是这里面所说的拒绝圣灵施行的救恩。

问题:举个例子,比如说有时候我有点固执,我不想去教会。那弟兄姐妹来关怀我,可是我很刚硬不理他们,我这是亵渎圣灵吗?

回答:不是。但是,并不代表你这样做是对的。

问题:还有,如果像不信的人,他们骂那些信基督教人脑子有毛病,这是亵渎圣灵吗?

回答:也不是。圣经给我们看到亵渎圣灵非常明确的例子,就是法利赛人,当时他们看到耶稣行神迹的时候,他们明明知道这个神迹在圣经当中是上帝才能做的,但他们说这是魔鬼做的,所以他把圣灵彰显的弥赛亚的大能当做是魔鬼的工作,故意说成是魔鬼的工作。这是非常明确。

问题:也就是说你明知道是圣灵,但你还非说他是不好的?

回答:不是说不好,而是说他是鬼魔。这是完全两回事,一个你觉得那个是骗人的,这是一回事;但是当你说你真的相信这是撒旦做的,魔鬼做的,这是另外一回事。你把上帝的工作当作是撒旦的工作。(听众的回应:而且也是一直到死前都拒绝圣灵,都不愿意把救赎工作归给神。这是一生的抵挡,单一次发生的不算,一次性的不算,看的是整个过程。)

第七条、重新悔改

因为首先,他们这样堕落时,祂仍然保守他们里面那不能朽坏的重生种子,使这种子不致消失,或完全丧失。其次,上帝必然会借着祂的道和祂的灵有效地更新他们,使他们真心按着上帝的意思为罪忧伤;通过信心和忧伤的心,寻求并获得中保之血带来的赦罪;再次经历上帝的眷爱、与上帝和好;凭信心赞美祂的怜悯;并且从此以后更加殷勤、恐惧战兢作成自己得救的工夫。

这是上帝保守的结果。上帝保守的结果就是上帝使我们重生的种子不会消失,而是会让我们为罪忧伤,然后重新与他和好。

第八条、上帝保守的确定性

这样看来,他们之所以没有完全失去信心和恩典,也没有继续背道至终灭亡,并不在于他们自己的功德或力量,而在于上帝白白的怜悯。如果只从他们自己来看,他们不但可能灭亡,更是必然灭亡;但是从上帝来看,他们完全不可能灭亡,因为祂的旨意不能改变,祂的应许不能落空,祂选召的心意不能撤回,基督的功劳、代求与保守不能失效,圣灵的印记也不能失效作废。

这个是上帝保守我们的确定性。这个确定性是不在于人,而在于上帝。如果以人的角度,这个保守是我们自己做成的话,那么这里说我们不仅可能会灭亡,而且我们一定会灭亡。换句话说,如果是我们把耶稣做成我们生命的救主的话,耶稣永远做不上我们的救主,不是我们让耶稣去做主,而是耶稣本身他的大能保守,所以这个是完全两个不同的角度。

第九条、这保守带来的确据

关于选民蒙保守得救,真信徒持守信心的事,信徒按照自己信心的程度,可以得到,也确实得到确据,借此他们就坚定相信自己是且永远是教会里真实活泼的肢体,并且自己的罪得赦免和拥有永生。

所以这里谈到的是保守带来的得救的确据。这个是基督新教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说你作为一个基督徒,你应该有这样得救的确据。真信徒会有这样的确据。天主教会说,你如果有确据的话是不好的一件事情,你有了确据之后,你就可以随便想干什么干什么了。但是,基督教新教改教家们,他们会说:不,得救的确据是真信心的一部分,而且是对我们的救恩有益处的。所以我们需要去寻求得救确据。

第十条、这确据的根据

然而,这个确据并不是出于任何圣经之外的私下启示,而是出于我们对上帝应许的信心,这应许是上帝为了安慰我们,而在祂话语中丰富启示的;并且出于圣灵的见证,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上帝的儿女(罗八16);最后,出于我们的对清洁良心和善行切慕追求。如果上帝的选民在这世上失去这种坚实的安慰,不确定自己至终会得胜,失去对永恒荣耀的确实把握,就比众人更可怜。

这段教义这一整条就提出了一处圣经,对吧?它是要证明这个得救确据的根据,是出于圣灵,也是我们自己的心里知道的。所以当我们有得救的确据的时候,我们就会切慕行善,我们不会因为有确据而不去行善,而是因为我们有这个确据,所以才会去行善。而当我们没有确据的时候,我们就比众人更可怜。这是得救的确据。

第十一条、对这确据的怀疑

圣经见证,信徒在今生一定会遇见各种属肉体的疑惑,经过极大的试探,以至于他们未必能一直体会到信心完全的确据和持守到底的确定性。但是上帝,赐诸般安慰的父,必不叫他们受试探过于他们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他们开一条出路(林前十13);并会藉圣灵在他们里面生发持守到底的确据。

也就是说信徒不是一直都会体会到这种确定性,当我们犯很严重的罪的时候,可能我们会暂时失去这种确定性,但是上帝永远会借着圣灵重新使我们恢复到这种持守到底的确定。

第十二条、这确据是对敬虔的鼓励

然而,这种对持守到底的确据,决不使真信徒骄傲,有属肉体的自我安全感,反而使他们有真谦卑、对上帝孩童般的敬畏、真正虔诚、在各样患难中忍耐、竭力祷告、在苦难和见证真理中坚定不移,确实以上帝为乐。所以,思想这确据鼓励我们认真持续操练感恩和善行,正如圣经的见证和众圣徒的榜样所表现的。

这是直接回应天主教和亚米念派对确据的攻击。

第十三条、确据不会使人大意

那些背道的人回转之后,持守的信心得以更新,这不会使人放荡,忽略敬虔,反倒使他们更留心谨慎遵行主预备的道路。他们如此遵行主的道路,就可以一直拥有持守到底的确据,恐怕当他们滥用天父的慈爱时,上帝会收回祂面上的荣光,使他们的良心受更痛苦的折磨,因为对属上帝的人来说,瞻仰上帝面上的荣光比生命更宝贵,这荣光如果收回,就比死更痛苦。

当时这个是宗教改革的敬虔观,我们渴望看到上帝的荣光,这荣光是什么?就是他在福音当中给我们的安慰。一个不讲福音的讲台,是要比地狱还可怕的,是像地狱一样可怕的地方,是使人良心受折磨的地方。从讲台里,没有每周日听到福音的宣讲的话,就是一片黑暗,没有烛光。

第十四条、在持守中上帝使用媒介

就如上帝乐意通过福音的宣讲在我们里面开始这恩典的工作,祂也照样通过福音的聆听和阅读、默想、劝勉、警戒、应许,以及圣礼的使用,保守、持续、并最终完成祂的工作。

这个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上帝的持守工作也不是完全、直接、没有媒介的,像雷劈下来的,你就知道自己得救了。这是天主教的观点。天主教观点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知道自己会持守到底呢?就是那些得到特殊启示的人,上帝突然从天上跟你说话,你得救到底了,你才能知道。但是这里《多特信经》提到说不是的,上帝持守你到底的方式是借着福音的宣讲,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然后通过聆听福音。你每天来教会听福音,就是上帝做工的方式,然后你自己在家读经,这时候你看到他提到的读经、默想、劝勉、警戒、应许,然后以及圣礼的使用,就是同样的上帝的蒙恩管道的使用,来完成他的持守工作。你说好了,我已经做决志祷告了,我已经受洗了,我这辈子就不用去教会了,我这辈子就一次得救永远得救。针对这样的说法,《多特信经》会怎么说呢?你就忘记了上帝做工是使用媒介的,而这些媒介只有在教会里才能够找到,圣道跟圣礼的媒介。所以当弟兄姐妹给你打电话说,该来教会了,这是非常敬虔的、有益处的提醒。不是因为这个是你非得要完成的一个任务,而是因为这是上帝保守我们到底的方式,就是借着他的圣道跟圣礼。

第十五条、对持守到底教义的不同回应

这个圣徒持守到底的教义和确据,上帝已经为了荣耀祂的名、安慰敬虔人的心,在圣经中多次启示它,上帝也把这教义印在信徒心中。但属肉体的心思不能明白这教义,撒但痛恨它,世界也嘲笑它,无知之人、假冒为善之辈妄用它,异端反对它。然而,基督的新妇却一直热爱这教义,视为无价珍宝不断护卫它。而且上帝也定意要确保教会继续这样坚持到底,没有任何计谋权势能胜过祂。愿尊贵、荣耀唯独归给这样一位上帝,圣父、圣子与圣灵,直到永远。阿们。

《多特信经》不是冰冷的、毫无感情的。“你们加尔文主义者都是天天大头脑袋,天天就知道讲教义。”这是来自反对者的攻击。正确的教义会带来颂赞。当我们真的思考上帝对他的教会的保守,当我们看到这个教义不断受到攻击,不断在世界的浪潮中被羞辱、被嘲笑、被反对,但是上帝借着他的百姓护卫这教义。当你去思考这个时候,你的心里会生发出这种由衷而发出的赞美,所以《多特信经》是非常好的一个榜样,让我们看到教义、敬虔和实践如何统一起来。

我的系统神学教授荷顿(Michael Horton)经常喜欢用四个D来讲(DramaDoctrineDoxologyDiscipleship)。首先第一个DDrama(剧情、事件),就是指的圣经给我们展示的救赎历史:上帝起初创造,然后人类的堕落、救赎。第二个DDoctrine,由救赎历史(Drama)我们会得出教义(Doctrine),教义就是这些真理,是我们需要相信的。但是并不是就停在这了。接下来这个教义(Doctrine)会使我们生发Doxology(颂赞),就像《多特信经》在这里所做的,会使我们生发颂赞(Doxology)。当我们明白正确的教义的时候,我们会由心的发出赞美,而这个赞美也会落实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我们被训练成为基督的门徒,跟随耶稣成为基督的门徒,那就是第四个DDiscipleship(门徒的身份)。这四个D开头的词是彼此相连的。我们在《多特信经》的第五项教义第十五条看到了。

我们留着剩下的“错误教导”和最后的结论到下一次。

对于第五项,有什么问题、感想、评论?

问题:我们信徒得救以后还是会犯罪,最好的善行也被罪玷污。从这个角度来说,得救以后还是在犯罪。那以《约翰壹书》的经文来说,“从神生的就不犯罪”,是否矛盾呢?

回答:《多特信经》在这里解释“从神所生的就不犯罪”的罪指的是什么?指的是致死的罪就是抵挡圣灵的罪。从神所生的不会犯那样的罪。软弱的罪。所以信徒所犯的罪是软弱的罪。那里面指的并不是说我们作为基督徒之后就可以达到无罪的状态。你可以有这样几种解释。

一种是说信徒的罪没有归算给他们,而是归算给了基督。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说信徒是无罪的,这指的是他们的罪没有被归算给他们,像大卫所说的(诗32:1-2):“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凡心里没有诡诈、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

但是另外一种解释就是,约翰这里所说的罪是致死的罪,就是抵挡圣灵的罪。真信徒是不会犯这样罪。这是《多特信经》里,刚才我们也提到了,真信徒是不会犯这种致死的罪,第六条提到了,不会犯下致死的罪去抵挡圣灵。如果你看错误教导四:“真信徒即使重生,仍能犯那至于死的罪,就是抵挡圣灵的罪。”《多特信经》反对理由:使徒约翰在《约翰壹书》五章16-17节刚说到有“至于死的罪”,不可为他们祈求之后,立刻在18节说︰“我们知道凡从上帝生的,必不犯罪(意思是上面说的那种罪),从上帝生的,必保守自己,那恶者也就无法害他”(约壹五18)。

这里解释了《约翰壹书》那里所提到的不是泛泛的罪,而是前面说的“至死的罪”。“人若看见弟兄犯了不至於死的罪,就当为他祈求,神必将生命赐给他;有至於死的罪,我不说当为这罪祈求。凡不义的事都是罪,也有不至於死的罪。我们知道凡从神生的,必不犯罪,从神生的,必保守自己(有古卷:那从神生的必保护他),那恶者也就无法害他。”(约壹五16-18)所以,《多特信经》解释那节圣经是说那里所说的罪不是泛泛的罪,而是致死罪,也就是抵挡圣灵。

我们做一个结束祷告:天父,我们来到你的面前,再一次的感谢你教我们思考。你借着你的圣灵的大能,借着你在教会里所设立的蒙恩的管道,还保守你自己的百姓持守到底。主啊,我们特别的感谢你,因为我们知道我们都是软弱的,如果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我们必定会失落。但主你自己亲自的看顾我们,我们也有幸能够成为你的儿女,就求主你能够在我们心中生发这样的感恩之心,也愿你自己的真道、自己的福音,能够一直到世界的末了,愿你自己的名得到尊荣,我们这样感谢祷告是奉靠你的儿子,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多特信经》简释06 - 人的回转


多特学习|洛杉矶华宗恩约教会

多特信经简释06 人的回转

我们先做个祷告:天父,我们再一次来到你的面前,我们感谢你将你的话语赐给我们,喂养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也祈求你继续带领我们来学习《多特信经》,给我们同在。我们这样祷告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我们上一次讲了第三、四项教义的第十二条关于重生的教义。重生这个教义是《多特信经》非常重要的教义,也是理解人如何才能够回转向上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在这一点上《多特信经》就和亚米念派有着一个非常截然不同的重生观。我们所谈的重生是上帝圣灵在我们内心生发这种新的生命,然后使我们能够改变,这个在十一条、圣灵在人回转中的工作里面提到:圣灵把新的属性注入到意志当中(He infuses new qualities into the will)。

有的时候如果你们要学到一些关于神学上的概念,比如这里提到的“注入”(infusion)。天主教也谈这个“注入”,但是天主教谈的这个“注入”指的是称义。当然这是我们不同意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认同天主教认为“称义是把恩典注入到我们的生命当中”,但是我们的确相信“圣灵在重生的过程当中把新的属性注入到意志当中”。我们的意志从一个死亡的状态变成一个活的状态,这个是很重要的重生的一个概念。

亚米念派他们讲的重生是什么?这个等到我们接下来谈错误教导的时候再谈。

我们就直接来看第十三条。从第十三条开始,这是讲重生的一些属性。

第十三条、重生不可透知的方式

在今生,信徒不能完全领悟这工作发生的方式。虽然如此,他们知道并经历到,自己是蒙上帝这样的恩典,才能真心相信、爱主的。

这里面第十三条说的是什么?第十三条说的是虽然我们谈重生,但是我们不知道重生到底是怎么发生的?重生说到根上是一个奥秘,说到根上是我们不能再说了,我们只能说我们被上帝重生,但是我们不能说我们如何被上帝重生。我们只能知道我们被重生这个事实,但是我们不知道这个事实发生的方式是什么样的。

第十四条、上帝赐信心的方式

因此,信心是上帝的礼物,不是说上帝把信心提供给人,让人自己来选择,而是说上帝真的赐人信心,将它吹进、注入到人里面。这信心是礼物也不是说上帝仅将相信的能力赐给人,然后期待人自己选择同意,就是相信的行动;说信心是礼物,意思是说,那使人立志行事,甚至在众人里面行作万事的主,不但在人里面生发想要相信的意志,也产生相信本身的行动。

这个是上帝赐人信心的方式,这个非常重要。因为今天你可能会听到,当然首先一个是人会说:“信心不是上帝所赐,信心就是你自己生发的,信心是你自己选择的”。但是,你要看到亚米念派当时说的没有这样极端,亚米念派说:“是的,我们可以说信心是上帝所赐的。”但是这是什么意思?这指的是上帝把这个信心摆在你面前,或者上帝给你一个可以相信的能力,但是你最后真的相信的那个动作是你自己做出来的。这个后面讲到错误的教导时,你会发现。但是今天自称为亚米念派的人,他们已经走到一个极端,就是说信心本身,连这个都不能算是信心的礼物,就是信心不是上帝给你的,信心是你自己产生的。这个基本上就已经变成是伯拉纠主义了。

第十五条、对上帝恩典的回应

上帝不欠这恩典给任何人。人既然没有先给祂什么,祂为何会亏欠呢?对于除了罪恶和虚伪之外一无所有的人,上帝有什么亏欠他的呢?因此,领受上帝恩典的人是亏欠了上帝,并永远单单感谢祂。那些不领受这恩典的人,要么完全不重视这些属灵之事,满足于自己的现况,要么是在自我安全感中愚昧的夸口自己所没有的。此外,那些外表承认信仰、改进生命的人,我们必须遵照使徒的榜样,当我们提到他们的时候要用最大的善意,因为我们不知道人内心深处的隐秘。至于其他尚未蒙福音呼召的人,我们要为他们向上帝祷告,因为祂是使无变有的上帝。但是,我们绝不自傲比他们强,好像我们与别人不同是我们自己的功劳一样。

上帝赐的信心,这是上帝的恩典,对吧?所以上帝不欠任何人,也就是上帝不必要使任何人相信他,上帝不需要我们去相信他。但问题是,你怎么知道一个人真的相信他?你可以进到一个人的心里面看看他里面是不是有信心吗?不可以,对吧?我们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我们不是上帝,我们看不到人的内心,所以这个是它这里面所说的:那些外表承认信仰、改进生命的人,我们必须对待他们,用最大的善意。也就是说我们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信徒,是凭着外表。我们只能凭着外表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信徒,这是教会执行教会惩戒也好、执行成员制度,纳入一个人成为成员等等,都是凭着外表。因为我们不是上帝,我们看不到人的内心。所以我们怎么能够说这个人是信徒?他表面上承认耶稣基督是主,并且他的生命有改进,这都是外表,而且这些都是可以伪装的。但是这里说“我们要凭着最大的善意”,也就是说我们不知道,因为上帝生发信心是个奥秘的事情,所以我们不知道,我们没有办法确定,只能向上帝尽量确定,但上帝知道自己的百姓是谁。这也是为什么教会在地上永远是一个混合体,教会里面永远有稗子和麦子,教会里面永远有真信徒和假信徒,这是一定的。这也是为什么教会要有教会惩戒。

但是,我们不能够极端,耶稣也教导我们不要去这样做。就是假设我们可以分辨出来哪些是稗子,然后我们去把稗子薅出来,耶稣禁止我们去这样做,假设我们可以看透人的内心,然后去把真信徒当作假信徒来看待,或者是我们设置一个标准,严格到一个程度,我们把很多的真信徒都排除出去,为了保证教会一定是100%的真信徒组成。这个是耶稣禁止我们做的。这个是一种教会的文化。

这个在很多极端的重洗派当中出现,他们强调要净化教会到一个地步,就是“宁可错杀一万,不能放过一个”,教会一定完全都是真信徒组成的。那怎么才能表现他们是真信徒?他们必须要有极端的灵恩的现象,他们才是真信徒,否则的话他们就要被教会惩戒。这是当时重洗派非常极端的表现。

但是,到了清教徒运动,在英国和苏格兰,也在后期出现了这样一些的现象,包括在德国的敬虔主义。就是说,因为大家都是教会,整个城市的人都在教会里面,那肯定有很多是没有真信的人也在教会里面。他们的动机是好,他们要净化教会,但是他们走到了一个极端。还有在当时的美国的,因为美国当时还在殖民地的时候,殖民地的这些教会都是这样:“我宁可拒绝1000个真信徒进入教会,也不容许放过一个假信徒进教会来污染教会。”这是他们当时的激进的做法。

但是,你看到《多特信经》采取立场是非常温和的。

《多特信经》采取的立场是我们不要去假设我们自己能够看透人心,我们就要满足于上帝给我们知道的。上帝告诉我们知道的是:如果一个人承认耶稣基督是主,并且他生命上有改变,那么我们就以最大的善意来对待他,我们就相信他是一个真信徒,我们不去过多第评判他;直到他自己承认自己不是真信徒,直到他的生命彰显出来,他自己不是真信徒,那个时候教会惩戒才进入。

包括这里面提到了我们如何面对非信徒,我们面对非信徒的态度是什么?至于其他尚未蒙福音呼召的人,我们要怎么样?我们就拒绝和他们相交,我们把他们都排除在教会之外,不许进来。你是非信徒不能进,对吧?不是的。我们要为他们祈祷,为他们祷告。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神是使无变有的神,所以他会从无到有的生发信心,而且我们不能够自恃自己比他们更强,好像我们因为我们比他们更优秀一样。所以,拣选的教义是真正使我们谦卑的教义。你真的明白上帝拣选我们使我们得救,不是因为我们比别人更强,才能真正使我们谦卑。

第十六条、重生的果效

但是,正如人并未因着堕落停止为人,而依旧拥有智力与意志;正如罪虽然散布全人类,但并未废除人性,而是使其败坏,在灵性上杀死它;同样,这重生的恩典在人里面工作并非仿佛人是石头,也没有废除人的意志和他各种属性,也没有强迫不甘愿的意志屈服,而是在灵里复苏、医治、改正,并且甘甜的、却有大能的折服人的意志。因此,过去那肉体的悖逆和抵挡完全掌权的地方,现在则是圣灵生发的真诚的顺服开始掌权。这才是我们的意志真正的、属灵的恢复和自由。因此,除非主在我们里面动工,人不能指望靠自己的自由选择脱离堕落的败坏,就是人当初从无罪的状态自甘陷入的败坏。

先读到这儿,先简单的来看《多特信经》在这里面说的是什么?这一点对我们理解真正的加尔文主义的“重生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人会扭曲或者是丑化加尔文主义或者改革宗的“重生观”。就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是把人当做是一块石头,人就完全被动,什么也做不了。但是你看到这里面,《多特信经》非常非常有智慧地把重生的果效和堕落产生的果效作为比较。“重生怎么可能是把人当作石头呢?你堕落的时候(我们现在是不是堕落的?),是全然堕落了。”

亚米念派也会承认人是全然堕落的。那我们堕落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还依旧拥有智商,还依旧拥有意志?我们是不是还有这种自由选择?我们可以有这种不是石头一样的生活,对吧?如果堕落给人产生的影响没有像石头一样,那么同样重生的恩典在人里面工作也不会是这样。看到了吗?这一个平行的比较,堕落和重生是相对应的。人的灵性全然败坏,并没有影响人正常使用自己的理智和意志;同样重生,也没有影响人使用自己的头脑和意志。

 “因此,过去那肉体的悖逆和抵挡完全掌权的的地方,现在则是由圣灵生发的、真诚的顺服开始掌权。”这才是我们的意志真正的、属灵的恢复和自由。当我们说:“我们是谈自由意志,加尔文主义是谈自由意志的”。这个自由意志是被圣灵复苏、被圣灵重生、被圣灵激活的意志,这才是真正的自由的意志,而不是被罪捆绑的意志。

“因此,除非主在我们里面动工,人不能指望靠自己的自由选择脱离堕落的败坏,就是人当初从无罪的状态自甘陷入的败坏。”这是重生的果效,所以下一次你再听到有人说:“你们加尔文主义者都是把人当作机器当做石头。”你知道该怎么回复他们吗?用堕落的比喻来回复他们。你是罪人吗?是。罪有没有把你变成一块石头?没有。所以,圣灵也不会把你变成一块石头,对吧?

第十七条、上帝在重生中使用媒介

正如上帝藉着大能的工作,生发并维持我们自然的肉身生命,但这并不排除,反而需要使用媒介,上帝以祂无限的恩慈与善良,希望用这些媒介来运用祂的大能。同样,前面提到的上帝重生我们的超自然工作,也决不排除或取消使用福音,这福音在上帝伟大的智慧中被定为重生的种子、灵魂的食粮。

因此,使徒们以及之后的教师们以敬虔的方式教导人们上帝的这个恩典,使上帝得荣耀,使一切自高的降卑,又不忽略同时通过福音中圣洁的劝诫,用圣道、圣礼、和纪律管教保守上帝的子民。照样,即使是今天,上帝按着祂的美意紧密联合的,在教会里的教师或受教者,都决不可以将它们分开。既然恩典是通过劝诫被赐下,那么我们越甘心乐意履行责任时,通常上帝在我们里面工作的益处就越明显,他的工作也更好的进展。愿一切救恩媒介和果效的荣耀都归给上帝,直到永远,阿们。

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所以它这里面又把重生用比喻做平行的比较。比较的是上帝供养我们肉身的生命,也就是上帝护理的工作。上帝在维持我们肉身生命的时候,怎么维持的?借着我们中午吃的午餐,借着我们买的面条、菜来维持,对吧?上帝没有从天给你降下吗哪,没有直接使圣灵在你们胃里面自动工作产生食物,是吧?所以,上帝都是使用媒介,使用管道(means),就是我们今天早上所谈到的means of grace里面的means。同样的,上帝在重生我们,给我们造成新的生命的时候,上帝也使用管道,也使用媒介,祂所使用的是福音。接下来这句话非常非常的美,“这福音在上帝伟大的智慧中被定为重生的种子,灵魂的粮食”。你只有在教会里能够找到这个福音!

如果你知道上帝的重生的工作是超自然的,是上帝所赐给我们的恩典,那么你在哪能够找到上帝这样的工作?你在哪能够找到上帝的重生工作?就在上帝所赐的恩典的媒介当中,在上帝所赐的蒙恩管道当中。这也是为什么你要来教会,不是因为你来教会可以(check)一下你的(to-do list),好,我今天来了。而是因为,只有在教会里、只有在圣道跟圣礼运行的时候,这个重生的种子才播撒在我们生命当中。所以,我们不可以把上帝重生的工作和上帝所使用的媒介分开。说如果上帝重生超自然工作,圣灵随己意行万事,那我就不用去教会了,我就在家里面看Netflix,圣灵也可以照样在我身上工作,对吧?这就是把上帝重生的工作和使用的媒介剥离开。在圣经里面,上帝应许他的工作的渠道是借着圣道跟圣礼,所以我们就需要使用上帝所赐给我们的这一切。

那我们接下来就要来看错误的教导,等看错误教导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小心。因为他会先阐述错误的教导是什么?所以在你听那个的时候,你的脑子里面要提醒自己:这是错误的!这是错误的!所以,划阴影的部分都是错误的教导。

在阐明正统教义之后,本总会反对以下的错误教导︰

错误教导之一  不应该说原罪本身就足以定罪全体人类,或足以使全体人类当受今世与永远的刑罚。

这是错误的教导。亚米念派说:你这样说就太残忍了。这是我们上次讲到的,就是直接归算和间接归算(immediate imputation and mediate imputation)。他们反对直接归算——亚当原罪的直接归算,也就是在这里。《多特信经》回应的反对理由:

反对理由:这与使徒保罗的教导相反︰“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五12);“原来审判是由一人而定罪”(罗五16);“罪的工价乃是死”(罗六23)。

全人类都死了,所以全人类都在原罪的定罪之下。

错误教导之二 人起初第一次受造时,属灵的恩赐或美好的本性与美德,如善良、圣洁、公义等,都不在人的意志里,所以当人堕落时,这些也没有与人的意志分离。

反对理由:这教导与保罗的描述冲突,使徒在《以弗所书》四章24节用公义和圣洁来描述上帝的形像。这些当然在意志里。

错误教导之二在讲什么?他们是想要把这些美德不放在人的意志里,因为他们说:“堕落影响到意志了,所以如果你把这些美德放到意志里,那就跟着堕落了。所以我们把这些美德从意志当中抽离出来,这样哪怕你说人堕落也没关系,我们还保留这些美德。”所以,亚米念派多么努力的想尽办法,一定要说人有多好。

错误教导之三 当人在属灵上死亡时,属灵的恩赐并没有与人的意志分离,因为意志本身从未被败坏,只是被思想的昏暗和情感的放荡所阻碍;一旦这些阻碍被挪去,意志就可以按照它原来的自由能力运行,即当各样的善摆在它面前时,意志本身就可以决定、选择,或是不决定、不选择。

反对理由:这是人的发明,也是错误的教导,企图高举自由选择的能力,违反先知耶立米的话︰“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耶十七9);和保罗的话︰“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弗二3)。

简单的总结一下错误教导三,这些人在说什么?还是在维护人在堕落当中意志没有被侵犯,堕落没有影响到意志,意志本身没有败坏,这败坏的是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这些思想和情感产生了意志上的阻隔,所以我们只要修理了思想和情感上的问题,意志就可以自由地运行,意志没有败坏。

错误教导之四 未重生之人并没有真正或完全死在罪中,也没有完全失去寻求属灵之善的能力,而是还能饥渴慕义,追求生命,还能献上上帝喜悦的忧伤痛悔之心的祭。

反对理由:这违反圣经清楚的见证:“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弗二1,5);“人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创六5;八21)。此外,只有那些重生的、被上帝称为有福的人,才会渴望脱离罪恶的愁苦、寻求生命,以痛悔的心为祭物献向上帝(诗五十一17;太五6)。

这同样的都是在说,没有重生之前,人没有完全的败坏,都是在这样说。

错误教导之五 败坏的自然人,能善用普通恩典(他们用这个词表示自然之光)或是那些堕落后仍保留在他里面的恩赐,而能逐渐得到更大的恩典——就是福音或得救的恩典——和拯救本身。这样看来,上帝表明祂愿意将基督启示给每个人,因为祂已经将得到基督、信心、悔改的必经方法充分而有效地提供给每个人。

总结一下他在说什么?它在这里面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普遍的恩典。这里是说:“已败坏的自然人,但有能力使用自然之光或者叫做普遍恩典,然后用这个普遍恩典,他们可以逐渐的得到更大的恩典(这也需要上帝工作)。”所以这里有一个问题,这个错误教义说,上帝表明祂愿意将基督启示给每个人。你们都要想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也就是说他这里面也说到恩典,人是需要恩典,但是前面的恩典是普遍恩典,是给所有人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不能算是伯拉纠主义。因为伯拉纠主义是说:“人天生有能力,不需要靠上帝恩典,天生有能力行善,都能够得到上帝的赏赐,不需要恩典。”既然是这样,那伯拉纠主义为什么还要在教会讲恩典?原因就是他们认为说恩典不是必须的,但恩典能够帮助我们更容易达到目的。但是本质上来讲,我们不需要恩典。

但是,半伯拉纠主义就会说:“我们当然需要恩典,但是你向上帝迈出的第一步,不能靠恩典,你必须有责任迈出第一步,然后从第一步之后的第二步往后,你做了那个决定之后,上帝恩典才给你。”这是半伯拉纠主义。

亚米念派是说:“上帝是把一种普遍的恩典先给全人类,使得他们可以迈出第一步。”所以这几种不同的观点,有的时候会容易混淆。但归根到底,他们想要说的就是:“上帝愿意把基督给所有人,这是普遍的恩典。然后他们通过运用这个普遍的恩典,就是给所有人的这种恩典,可以使自己的得救,但是这个恩典并不是有效的直接使你得救,而是你需要运用的它,你需要自己去使用它。”

反对理由:因为圣经和历史的经验都证明,这种说法不是事实:“他将他的道指示雅各,将他的律例典章指示以色列。别国他都没有这样待过;至于他的典章,他们向来没有知道”(诗一四七19-20);“他在从前的世代,任凭万国各行其道”(徒十四16);“圣灵既然禁止他们(保罗和他的同工)在亚西亚讲道,他们就经过弗吕家,加拉太一带地方。到了每西亚的边界,他们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稣的灵却不许”(徒十六6-7)。

因为它主要反对的是“普救”的这种概念。圣经说到上帝没有叫其他的国家知道他的律法。上帝的启示,这种自然之光,这种普遍的恩典没有给所有的人,这个是它主要说。

错误教导之六 在人真正的回转中,上帝并没有把新的品质、性情或恩赐放在人的意志里;因此,使我们回转并被称为“信徒”的信心(或相信的行动)并不是上帝注入的一种品质或恩赐,而只是人的行动,它不能被称为礼物或恩赐,除非我们讲的使我们获得信心的能力。

简单总结一下它在说什么。这个错误教导讲的就是上帝给人的信心并不是一种上帝直接给我们的品质,而信心是人的行动,不是上帝的恩赐。但是,他说你也可以称这个是礼物,不过我们说这是礼物的话,我们只是说它给你这种能够产生相信行动的能力而已。然后,你至于你具体有没有相信,那是你自己运用能力的结果,有可能不运用这个东西,是吧?

反对理由:这与圣经相反,因为圣经说,上帝的确把信心、顺服的新品质以及对祂爱的经历放到我们的心里︰“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耶三十一33);“我要将水浇灌口渴的人,将河浇灌干旱之地,我要将我的灵浇灌你的后裔”(赛四四3);“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上帝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五5)。这也与教会一贯的作法相反,就是用先知的话祷告︰“求你使我回转,我便回转”(耶三十一18)。

错误教导之七 我们藉以回转的恩典只不过是一种温和的劝说,或者像有人解释的,上帝在人回转中的行动方式是最高尚、最符合人性的,是在于劝说,并且单靠这种道德劝说的恩典,就足以使属血气的人变为属灵的人;上帝只通过这种道德劝说,产生意志上同意。上帝这样工作的功效超过撒旦的工作在于上帝应许的是永恒的益处,而撒旦只承诺暂时的益处。

这里面讲的是什么?就是说他认为人的回转是可以靠外界的力量,比如“道德劝说”来达到,而不是从上帝的做工。这里面它的区分,就是说“道德劝说”是在我们意志之外的,没有给意志任何新的品质。我们所说的人可以回转是为什么?是因为上帝注入到意志里面内在的工作,圣灵进入到我们的意志当中,给我们注入新的品质,使我们的意志从死里复活,是吧?但是错误教导这里说:“不,上帝不会在内在工作,上帝只是外在的工作,给你一些道德的劝勉,然后让你向善,然后你的意志没有改变,你的意志只是认同了他的这种说法。但是你的意志本身的品质没有改变。”

反对理由:这完全是伯拉纠主义的思想,与整本圣经冲突。圣经在承认劝说之外,在《以西结书》告诉我们,圣灵在人回转时还有一种更有力、更神圣的行动方式︰“我也要赐给你们一个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又从你们的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你们肉心”(结三十六26)。

圣经里面提到的是圣灵进入到我们的内在,改变我们的内在,才使我们回传。

错误教导之八 上帝在使人重生时,并不是说用祂无所不能的力量,强而有力、万无一失地折服人的意志,使人相信而回转,而是说上帝用来使人回转的一切恩典都运行完毕之后,人还是可以,并且的确时常抵挡上帝与圣灵重生他的计划和旨意,以至于他可以完全阻止他自己的重生。所以一个人得重生与否,还是在于人的能力。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简单总结一下它到底在说什么?这里有一个说法就是在强调人的能力,他仍有他的一个选择,就是说他的意志到底是要选择是走A和或者是走B,不是完全由神来决定一切,就好像这个主权不是单单是在神那里,好像人还有一个主权,有他的自由意志。简单说,人的能力比上帝的恩典能力更大,也就是人有能力抵挡上帝的恩典到一个地步,是上帝的恩典胜不过他。这个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这个“加尔文五要点”(TULIP)里面讲到一个叫做“不可抗拒的恩典”(irresistable grace)。错误交易讲的就是,他们认为恩典是可以被抗拒,并且被完全拒绝,恩典是没有能力,这个完全战胜你的意志。所以这个很有意思。到后期的路德宗也会说恩典是可以被抗拒,甚至被抗拒到一个地步,是恩典没有办法胜过你的抗拒力。

反对理由:这种说法无异于否认上帝的恩典在我们回转时有效, 又使全能上帝的工作听命于人的意志,与使徒的教导相反︰“知道他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弗一19);“又用大能成就你们一切所羡慕的良善”(帖后一11);“上帝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彼后一3)。

错误教导之九 恩典与自由选择都是一部份的原因,二者合作才使人开始回转。并且从因果关系的次序来讲,恩典不在意志有效行动以先;换句话说,上帝不会在人的意志本身主动推动、决定自身之前有效地帮助人的意志进行回转。

这个里面说的是神人合作,对吧?恩典跟人的自由选择,在一起合作才使人回转得救。并且错误教导说这个在次序上来讲,恩典在后,就是说你必须在意志上先迈出第一步,然后恩典才帮助你。这个在我我刚才提到了这个,伯拉纠主义、半伯拉纠主义,亚米念主义,是哪个?是半伯拉纠主义。所以你看《多特信经》在这里直接点出来了,但是他直接用的是伯拉纠主义。

反对理由:古代教会很早以前就定罪伯拉纠主义这种教导,根据是使徒保罗的话︰“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上帝”(罗九16);“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林前四7);“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二13)。

这个是第三、四项教义的讲解,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有没有什么感想?

问:是不是说,光是原罪不足以定罪人类,使他受刑罚?原罪会带来本罪,是不是产生本罪时,才会受刑罚?

答:但如果你没有机会犯本罪的话,原罪也足以使你受刑罚。除非是信徒夭折的儿童,他们得救是因为他们属于恩典之约,那在恩典之约里面,上帝就不把罪归算给他的百姓。只有这个是一个例外的。

问:非信徒的孩子,原罪有没有归算给他们?

答: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他们的原罪没有被归算给他们。圣经给我们的总原则是,亚当原罪的罪责归算给全人类。在这个总原则之下有一个例外,就是恩典之约的子民。恩典之约的子民,他们的原罪、本罪都被耶稣基督的宝血洗净,包括他们的儿女在恩典之约之内。这个是我们在第二项教义第八条里面提到的:原罪本罪都被洗净。所以,除了恩典之约之内的百姓之外,也就是其他全人类,关于他们没有生下来的孩子、夭折的的孩子,我们没有其它的依据,也没有恩典之约的根据,说他们的原罪是没有被归算给他们的。

问:圣经在哪里提到说在恩典之约之内的孩子,他们的原罪本罪都被洗净?

答:因为圣经说,在恩典之约里面的孩子是圣洁的,这个圣洁性不是因为他们道德性有多良善,不是因为他们自己本性是圣洁的,是因为恩典之约的缘故是圣洁的。

问:如果没有这一项教义的话,会动摇其他的教义吗?只不过没有教会的就是恩典之约里的夭折小孩得救的话,会动摇其他的教义吗?还是说这是衍生出来的一个教义?

答:这个不是一个主要的教义,它应该算是在教义的“大树”里面的一个细枝末节的一个地方。它是一个推论,它不是一个基础性的教义。然后在这个问题上产生很大的分歧,因为跟信徒的生活非常直接。路德宗,甚至他们允许接生婆可以直接给孩子施洗。如果接生婆接生孩子后,发现这孩子快不行了,就直接给孩子施洗。但是改革宗在洗礼上认为,一个人得不得救跟他受不受洗没有直接关系。

(听众评论:圣经里也提到大卫和拔示巴生的一个孩子死掉了,但是他死了。然后,大卫说他以后要到他孩子那里去,他相信他孩子在上帝那里。所以这也是一个设计,就说有一个例子,虽然不算是一个直接的教义,但这个例子告诉信徒有这样的事。这样上帝给个别信徒一个应许,一个安慰。然后我们可以握住上帝的这个应许,这个安慰。上帝要给我们的安慰,我们不要吗?)

问:现在的普通的福音派不强调这个的话,其实他们根本没有?

答:他们可能会有人说所有夭折的婴儿全部都是得救的。这个当然没有特别明确的声明依据,这跟末世论的一定的看法有关系,比如说像查尔斯·贺智(Charles Hodge)或者当时的类似的这一派的神学家,跟他们的后千禧年派末世论有一定的关系。那么什么是后千禧年呢?后千禧年说大部分人都会得救,到了末世大部分人都会得救,那是怎么样算大部分人呢?就是婴儿也算是大部分人里的,所以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多特信经》的立场是比较保守,就是说我们唯一的声明依据是恩典之约。

问:《多特信经》里有很多错误教导,那《抗辩五点》5点有没有列出什么呢?

答:因为抗辩五点就五点。那个是1610年写的,等到他们开会的时候是1618年。九年之后,他们的教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发展,有很多新奇的教义出现。在当时他们很头痛,就是说抗辩派派的神学乱七八糟的,抓不着一个主线,抓不着一个系统,东一下、西一下,这让他们很头疼,因为没有系统性。


我们做一个结束的祷告:天父,我们再一次来到你的面前,感谢你在今天这一天给我们丰富的供应。所以我们祈求你的恩典能够伴随我们这一周的生活工作当中,叫我们能够仰望你,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忘记你的恩典,与我们同在,把我们平安的带回到你的教会当中来敬拜你。我们这样的祷告祈求是奉靠耶稣基督的名。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