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詩篇九十五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詩篇九十五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04-22


祂是我們的神詩篇九十五篇

講員:駱鴻銘
爾灣聖徒改革宗長老會4/8/2018主日信息

中心思想:祂是我們的神

經文解釋:

I. 正確的敬拜(17c

II. 正確的生活(7d11

這是我們關於讚美詩篇的第四篇講解。這個系列是要對每個禮拜輪流頌唱的十首詩篇作一個簡單的介紹,好叫我們更喜愛詩篇,成為「活在詩篇中」的百姓。我們從聖經看到,當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還活在地上的時候,祂的頭腦是被詩篇充滿的。詩篇的話語成為祂每天默想的食糧,所以我們才會有祂在十字架上說的那句話:「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詩篇廿二)。祂深知,詩篇的每一句話都是指著祂說的,都可以套用在祂一生的經歷裏。

背景:詩篇九五篇在整卷詩篇中的位置

我們之前講過廿九、卅四、四七這三篇,他們分別屬於第一卷和第二卷。我們知道,整本詩篇可以分成五卷,每一卷的最後一首都是以讚美的話結束的,這是詩篇本身就有的結構。但是如果仔細去分析,我們還可以看到這五卷書還有一個救贖歷史的動向:第一卷說到以色列君王和他百姓的苦難,他們即使面對苦難,卻仍然表現出對上帝的信心;Godfrey在他的書(Learning to Love the Psalms)中,給第一卷下的標題是:「以色列君王對上帝的眷顧的信心」。第二卷特別把這個信心和上帝指派的君王連在一起,以色列君王在上帝的聖城裏維護上帝的子民、堅固上帝的道路,直接和列國對話。Godfrey給這卷書下的標題是:「以色列君王對上帝國度的委身」。這個視角也反映在詩篇第二卷中,上帝的統稱(Elohim)出現的次數(共164次)遠遠多過上帝的約名(耶和華)出現的次數(30次)。對比來看,在第一卷裏,耶和華這個稱謂出現273次,Elohim 卻只有15次。

接下來,第三卷的主題是「以色列君王的危機」,以色列的王權似乎失敗了。這可以從第三卷的最後一篇,也就是詩篇八九篇的最後(49節),是以這句強而有力的呼喊看出來:「主啊,你從前憑你的信實,向大衛立誓要施行的慈愛在哪裏呢?」我們可以看到,這是詩篇第三卷的吶喊。我們敬拜禮儀的呼召詩歌,並沒有選第三卷的詩篇,以後有機會再來看。第四卷的主題則是「以色列君王在上帝的信實裏得著安慰」,這是描繪以色列君王和百姓,他們在創造世界的上帝裏得著安慰,因為祂是與以色列在西奈山立約的上帝。

我們今天要看的是第四卷的一首詩篇:第九十五首。這是第四卷的第二部分。前面說到,第四卷是回應第三卷書出現的危機:當上帝對他們君王的應許似乎失敗之時,他們要到哪裏尋找盼望、得著幫助呢?第四卷的第一部分,九十~九十四篇,是說上帝的子民可以在上帝的偉大裏得著安慰,祂是創造主、也是救贖主。第四卷的第一首,也就是詩篇第九十篇,帶領我們穿越以色列人的歷史,回到創造的本身。詩篇九十篇的第一句話說到:「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你是神。」詩篇第四卷會一再提醒我們,神的百姓只有在祂的創造作為中,以及祂與百姓的立約行動中,才能得著安慰。這些主題提醒上帝的百姓,他們的神是一位怎樣的神:祂大有能力、可以從無造有,並且從埃及地救贖祂的子民。祂是有計劃的神,祂按照祂的形象創造人,並且在西奈山更新祂的律法;祂也藉著安息日與祂的百姓相交,賜給他們諸般的應許。

這部分的敬拜呼召是由三個動詞開啟的:第1節的來啊(?????? {halak}),第2節的要來(????? {qadam}),和第6節的來啊(????? {bo})。這三個動詞在原文裏是不同的動詞。這種變化有可能只是詩歌的表達,但是一位注釋者解釋說(WBC),這也有可能是暗示一種「禮儀上的動向」(liturgical movement):「第一次呼召(1節)是召喚朝聖隊伍前往聖殿;第二次呼召(2節)是對已經進入外院的隊伍,要我們進入內院,來到神面前;第三次呼召(6節)則是要他們穿過內院,來到聖所的入口。第6節大概是真正敬拜時的套語,督促敬拜者要俯伏敬拜,屈身跪下,好叫他們可以看見、聽見敬拜的各項活動。」無論如何,這些呼召是強調,來到神面前,必須做好敬拜的準備,因為祂是唯一配得讚美的偉大君王。

我們可以將這大段分成兩個小段,有兩次的呼召,也說明兩個敬拜的理由。

A. 第一次呼召在15節。

1. 敬拜的呼召:

a. 詩篇一開始呼召百姓要向耶和華歌唱,向拯救我們的磐石歡呼(v. 1)。上帝在這裏被稱為磐石,這是接著上一篇的結尾,請看九四篇22節:我的神成了我的磐石。在舊約中,「磐石」這個稱謂經常用來指耶和華(詩十八2;參十八3146。十九14,廿八1;申卅二3;撒上二2;撒下廿二3;哈一12),因為磐石是穩固的,是可靠的基礎。這個稱謂也是來自以色列人在曠野的經歷,記載在出埃及記十七17;民數記廿213,也就是磐石出水的故事。這個經歷在811節裏會重新被提出來,因此把這個稱謂放在這裏是很恰當的。

b. 2節說:我們要來感謝祂,用詩歌向祂歡呼。直譯應該作:讓我們藉著感謝來到祂面前(????? {qadam}, ??????? {panim});讓我們藉著詩篇向祂歡呼。

i. 「感謝」??????? {todah})可以是指「感謝祭」。詩篇五十1423提到,「你們要以感謝為祭獻與神……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而根據利未記七章1118,感謝祭(sacrifice of thanksgiving)是平安祭的一種(另外兩種是還願祭[vow]、甘心祭[freewill]),是為了感謝神,特別是在災難中蒙神拯救時獻上的(參:一一六17,我要以感謝[??????? {to-daw'}]為祭獻給你)。

ii. 詩歌(?????? {zamir}),根據撒下廿三1,這個詞是「詩篇」的專門用語;大衛被稱為「美歌者」,直譯作美妙的詩人(?????? {zamir})。「詩歌」之前的「用」(????  {beth}),是媒介(medium)、伴隨的意思。

因此,詩人在這裏是說,我們要藉著感謝來到祂面前,藉著詩篇向祂歡呼。我們教會相信,除了聖經命令的方式以外,不可以用別的方式敬拜祂(HC 96)。因為上帝是忌邪的,祂吩咐我們,特別是在敬拜的事宜上要求我們:「凡我所吩咐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申十二32)。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第21章第1條也總結說:「敬拜真上帝惟一蒙悅納的方法乃是由祂自己設立的,並限於祂自己所啟示的旨意,因此我們不可按照人的想像和設計,或撒但的建議,使用任何有形的代表物或聖經所未吩咐的其他任何方法,去敬拜祂。」我們在舊約裏,有神明確的命令,祂要求我們要藉著「詩篇」來敬拜祂。而在新約裏,保羅也吩咐教會,「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弗五19 這幾個詞,「詩章、頌詞、靈歌」,在七十士譯本裏,都用來指詩篇。無論你是否同意,至少這些都是指聖靈默示的詩歌。所以,最保險的方法,我們應該用聖靈默示的詩歌來讚美主。而就我們所知,只有詩篇是聖靈默示的。這就是我們教會為什麼只唱詩篇的其中一個理由。

2. 敬拜的理由:耶和華是創造君王(vv. 35)。

在第一次呼召裏,詩人說明上帝配得讚美的理由:因祂是大神、大王,超乎萬神之上(3節),新譯本翻譯作:耶和華是偉大的神,是超越眾神的大君王;第45節進一步說明這是什麼意思:因為祂創造萬有、掌管萬有。

a. 3節:詩人稱耶和華為「大神」。這裏的「神」原文是el??? {el})。迦南神話給天地的至高神起名叫伊勒(el),是巴力的父親。詩人說耶和華是「大伊勒」,因此有可能是在取笑這個神明,耶和華比伊勒還大。

b. 耶和華是「大王,超乎萬神之上(或譯:超越眾神的大君王)」。這裏的萬神(???????? {elohim}),在詩篇九六4,九七79,還有其他地方,都是指自然界和人類世界的各種能力和權勢。沒有神的特殊啟示的外邦人,將自然界裏令人敬畏的力量神格化,稱它們為君王(例如摩洛,是被神格化的火,見王下廿三10,耶卅二35),而這些其實都只是被造物,只有耶和華是自有永有的,不是被造的,超乎萬神之上。詩九六4,九七9都明白說到,這些所謂的神明都是虛無的,只是人自己的想像,只是自然宗教的產物。

c. 45節說到:「地的深處」、「山的高峰」都在祂手中(4節),這是一種希伯來文慣用的兩極表達法(merism),也就是說,地的深處和山的高峰之間的萬物,都受祂掌管。而「海洋」、「旱地」都是祂造成的(5節)。只有我們的神是「超乎萬神之上」的(參:出十五11),因為萬有都是祂創造的。外邦列國有他們自己虛構的神明,這些神明的主權只限於它們統治的範圍:地的深處、山的高峰、海洋、旱地,每個領域有它們各自的神明,就像華人喜歡拜的土地公一樣。但是詩人說,耶和華是大神,是超越眾神的大君王。祂統管萬有。

另一本注釋書(EBC)解釋說:「神的創造行動(祂造的……祂手造成的)構成了祂王權的基礎(參:廿四1,八九11)。因為上帝創造萬有,因此沒有人可以將受造物的任何一部分分別出來,當作神明來膜拜。耶和華統管海洋(九三34),統治群山(九十12)。它們因『創造諭令』(creative fiat)而屬乎耶和華。因此,神的創造和祂的統治權是互為因果的。」看到了嗎,為什麼只有上帝配得敬拜?因為祂是造物主。沒有其他神明配得我們敬拜,因為祂是「大神」、「大王」,祂統管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