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講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講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04-24


58讲问题解答-特殊启示与圣经-讲道的权柄

伯克富《系統神學》導論| 林慈信牧師講授
目錄

Q1:请问牧师:哪一些是正确的教导?哪一些是错误的?

A:问的很好。在特殊启示与圣经的第一页开始和默示的第一页都有。好,很明显的,在特殊启示与圣经的那个诺斯底主义那些跟马基安是异端。但是,他说所有其他教父都承认圣经是神的话,那就是在这一点上是正确的,游斯丁在这一点上是正确的。但是游斯丁说,所有按照那个道生活的都是基督徒,包括苏格拉底。所以他们那些护教的教父,也有很多、很有问题的看法。然后,革利免也是有很多的问题的,他对哲学太过友善。但是在这一点上他们是正确的。

大贵格里后来成为教皇,所以到了大贵格里,就是590 年之后,罗马天主教有了教皇。后来,天主教说:是的,圣经是神所默示的、是无缪的。但是,教皇、教会也是,也有神默示的传统。所以后来就是使圣经再加上他们的权威,而基督教的自由派是使圣经剪掉超自然的因素;天主教的问题是多加了人的传统在圣经之上,基督教的自由派是把圣经扯下来,剪掉,削减了圣经的权威。

好,还是继续讲特殊启示与圣经。在中古时期,就是这个问题。宗教改革,我们基督教都认同马丁路德跟加尔文,还有其他几位的,慈运里,Bullinger, Buzer,等等。然后,十七世纪的圣经论,特别首选的就是《威敏斯特信仰告白》,这个是正统的。

过了这个正统的时期之后,有自由派和新正统派就是不正确的。 不正确的。

好,来看《圣经的默示》这一段。犹太人对旧约圣经的权威,这个是正确的,主耶稣基督当然是正确的;早期教父一般来说,在这一点上都是正确的;而孟他努主义是异端。俄利根呢?俄利根是一位饱读哲学的一个早期……你可以不叫他教父,他是一位思想家,带出很多创意的新的看法,后来直接、间接影响到亚流这个异端。所以,就好像今天中国很多研究基督教、饱读哲学的,他们的观点也会一代、二代之后,会导致教里面出现异端的。神秘主义也是有问题的,因为它不承认圣经是最高的、客观的权威。经院主义的问题是,圣经加上亚力士多德的哲学。第二页,路德跟加尔文是正确的,跟十七世纪下面的,特别是理性主义开始那些就不正确了。

Q2:林牧师,就是在第5页,就是在那个《特殊启示与圣经》的第 5 页这边,B,您谈到说“启示”一词有不同用法,上帝直接、超自然的讲话,从这种意义上特殊启示与圣经不是一码事,特殊启示包含在圣经里。

你看,他这边说,从这种意义上特殊启示与圣经不是同一码事,特殊启示包含在圣经里。就是据我所了解,特殊启示有 3 个途径,第一就是神的显现;第二是神迹奇事;第三是神的话语。

A:对对对,我们也可以加上先知传言。

Q2:先知传言。 是不是可以说特殊启示在这边有一个定义是“神的话语”,所以它是包含在圣经里面的。 或者说您可以再解释一下。

A:不是。这句话,很好,《特殊启示与圣经》的第 5 页:假如特殊启示是指神直接的、超自然的讲话(,不论异梦或者是先知传言等等,或者道成肉身,那是圣经所记载的,当然包含在《圣经》里面,《圣经》有记载),那就不是,就是圣经就是另外一码事。所以有人就把默示这段分开,用另外一个词,用“默示”来表达。前面那一段是神当时在救赎计划成就的时候,所直接做的。因为今天我们已经没有了嘛,今天我们只有圣经。所以圣经时代,神所做、神所说的,假如那个是特殊启示,神直接的向人传递的话呢,(315 那现在是神是间接地透过一本书给我们说话,它只不过在用词上把它分开而已。

当然这里一点都不是说,圣经不是神的默示、神的启示,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在词汇上把它分开。

好。还有几位的,请来。

Q3:牧师,那个如果特殊启示跟圣经的关系,能不能说特殊启示的范围比较广,就是说神祂所做、祂所说的,而圣经只是记录了其中的一部分?

A:嗯,问的好。

当然,在特殊启示,也就是神的救赎计划成就,就是圣经时代,神的确做了其他的事情,圣经没有记录下来,当然有。但是我不太愿意说特殊启示比圣经广。不过,你这样说也没有错,可能我没有想过,没有用“广”这个字。我会说,整个救赎计划跟启示计划,一直到了圣经被默示写下来,那是最后一步。前面那些有些是圣经没有记录的,神按照祂的美意没有记录的。

Q3:然后就是说来到特殊启示的意义来讲,从广义上讲,就是说圣经所记录的就是特殊启示,(是。)那么从狭义上来讲是什么?就是说特殊启示的广义和狭义是什么?

A:你问得好。我翻翻,我能不能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哦,狭义是什么呢?就是圣经本身是神的特殊启示(第7页前面,因为现在圣经时代已经过了)。 广义上就是,所有圣经里面所记的那些事情,包括圣经,整个是特殊启示。狭义的就是说,现在我们手上 66 卷书,那些事已经过去了,所以对我们来说这就是狭义的,就是圣经。

Q3:那么就是说,特殊启示就包括整个圣经时代神所做、所说的,包括圣经记载圣经里面的,(是。)这是广义;狭义范围就是我们手中的这本圣经,就是特殊启示,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A:既然被写下来了,我们这些后人就只有圣经这本书,狭义的特殊启示。

Q3:然后还有我要问的就是说是,关于巴特的看法,跟我们正统神学的看法,就是有一些话语似乎是很相同的。(是的,请说。)好比,巴特他说“来电”的那一刻和圣经这里有一段,他讲到圣经,讲到圣经的永恒性(在那个第7面): 启示在圣经中永远活着,直到今天仍然为人带来……

A:那已经不是巴特讲的,那里是伯克富了。

Q3:我知道,那是正统神学。那么伯克富的观点跟巴特的那个“来电”,好像有一点相同,能不能请您把它清楚地界分一下。然后还有一个,巴特认为,圣经是人记录神的话,(是。)那么我们知道圣经是神跟人,神说话,神做事,然后人记录下来,这二者有什么区别?

A:好,先回答第二个问题,就是既然巴特说圣经是人对神的话的记录,那没有错!岂不是吗?是的。问题是:巴特或者新正统,包括富勒神学院这类的神学院,他们的教导是:圣经是神的话语的记录,但是不是神的话语本身——直到在来电的时候,圣经就变成神的话了。 再来一次。圣经是什么?是神的话--的记录,那个话就是火山爆炸、来电。圣经是神的话记录,但是,不是那个火山爆炸。圣经不是神的话,圣经是神的话的记录。

我再把两个名词放在一起,圣经不是神的话,或者神的启示,圣经是神的话或者神的启示的、见证和记录而已。 这是第一点,这是你问题的第二部分。现在回到第一部分。巴特的句子很像的,比方说,启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那跟上帝来电有什么分别呢?分别是:我们先讲正统的,自从圣经写完,墨水一干,有圣灵的自我见证,也就是说圣灵与圣经同工,圣灵为圣经做见证、圣灵与圣经一同作见证,叫我们扎心知罪,我们的悟性觉悟过来,明白真理,接受主耶稣、顺服祂的话等等。那我们的来电,肯定是圣灵和圣经这本书同工的。

也就是说,我们正统的,不相信圣灵会绕过圣经,来在我们身上做工,感动我们、责备我们等等。巴特的那个“来电”呢,是你抓不到的永恒再一次接触时间,不是好像我们这么清楚说明,耶稣基督透过圣灵跟圣经,在我们身上做工。因为巴特接受康德的二分法,然后祁克果这种存在主义的说法,认为真理是吊诡的、是似乎矛盾的,是永恒与时间、是与不是、定罪与称义,什么都是二方面的、辩证的。那个不是我们基督徒所相信的“来电“,不是合乎圣经的“来电”。

我再说,Okay,刚才你问这个问题,我的答案背后有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我们这次系统神学第三个星期,终于来到圣经的默示了,在整个系统神学导论里面,我们抓到我们所信的,关于启示,什么是(P316 神学?什么是宗教、敬虔?什么是普遍启示、特殊启示、圣经的默示?这整个我们叫做系统神学导论。你的导论的信仰,决定你一切其他的信仰:你相信神怎么样启示,你相信圣经是怎样的一本圣经,就决定你对三位一体、耶稣基督、救恩、宣教,辅导的看法。这是一个很基本的原则,所以叫导论,是基础、是房角石。

而我们在这里批判巴特,你看到吗?来来去去批评他的圣经观,他的启示观跟圣经观,或者是默示观。所以今天很多人,从巴特开始,说的话都很像我们正统和福音派所讲的——都很像,但是就不是。甚至乎有些临近的地方,像到一个地步,那些跟我们福音派的信仰离开很远的,一些独立机构,他们会推销归纳式查经的材料,那够像我们了吧!很好的材料,是美国进口的(我不是说美国就是好,美国很多东西是不好的,不过刚好这个是很好的)。但是带领你们教会去用这些材料,训练组长查经的,却不是正统信仰的。巴特跟新正统神学都有这种、很微妙的一些东西,很像很像的。所以你要问他的圣经观究竟是什么。不论你讲什么问题,最后你要问圣经观,或者用哲学的名词是“知识论”——你怎么知道你所信的是真的。那我们说,我们所信的一切都是从圣经而来,而且我们对圣经是神的话又有这么仔细、彻底的交待。很多神学教授或者是外面一些机构的同工,他们会用一些非福音派的,如巴特、莫特曼、Pannenberg等等。他们用这些不信圣经的默示跟无误的神学家,他们的名句、他们的观念的时候,又不交待那些人是不信圣经默示的,那就搞到我们教会非常混乱。

我第一次注意到这件事情是 1980 年到 1990 之间,华福中心,《今日华人教会》杂志,这个杂志够保守了吧?福音派的佼佼者,他每一期的封底,或者是另插一份的海报,是一幅很漂亮的彩色图画或者是照片,下面加一句新派神学家的名句。一年、几年都是这样子的,它不评论的。所以你推介什么或者你说什么,或者你不说什么,你没有说批判的话,就让主耶稣基督的教会受损。 我不是说不能用巴特的话,偶而我也用一二句,但是我说明,这么多东西里有一点点可以借用一下。所以,是的,巴特的话很像我们的敬虔主义,因此,我们必需要要懂得从康德以来……或者说,我感受得到各位的问题,比方说有人问,究竟这些东西是理性主义还是反理性主义,这个问题背后你的理性工具是不足够解剖巴特的,因为他即不是理性主义,也不是迷信科学主义,也不是神秘主义,他是存在主义。所以你必需要懂一点点存在主义。存在主义的第一位是祁克果,在理论上、学术上开花结果的是 Heidegger(海德格尔),在文学上开花结果的是沙特跟卡缪(,就是法国的一些小说家)。

那存在主义讲什么的?你假如要很快的认识到,特别是在中国的大环境里面,我就推荐你看一本非常存在主义的,假基督教文化的名来推荐存在主义的书,就是《走向十字架的真》或者是《走向十字架的真理》(按:刘小枫著)。比方说有一篇小说,他里面都是一些哲学家或者是文学家的欧洲著作,其中一篇俄国的短篇小说,叫《墙》the Wall,很短的,几页,讲什么?一个人在一面墙上碰,碰, 碰,碰到流血,短短的一个短篇小说。什么意思?人生就是那么荒谬,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整本的《走向十字架的真》这一类的基督教哲学、基督教文化、基督教思想——我所指的基督教,是 指中国众多大学的哲学或者宗教系所开的基督教研究专业。他们很多所推荐的欧洲思想就是存在主义。所以我们在这里谈巴特的存在主义,不是纸上谈兵的。所以拜托各位自己去搞清楚存在主义,或者是祁克果是怎么一码事,这样子你再回来就明白,就对巴特的理解就会更深,对潘霍华的理解也会更深。Yeah,一言难尽,我会尽量不断的解释,解释,再解释。

好。还有什么问题?有的,刚才休息的时候有的。好请。

Q4:林牧师:想问你。巴特是认为圣经是 contain sometruth of God A:圣经是包含了一些的神的真理,是的。

Q3:还是,他是认为圣经只是,仅仅是一个 medium,一个媒介,一个管道而已?

A:还是说圣经只是一个媒介,一个管道?

圣经包含了一些神的真理,这个要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就是当圣经有神的话临到的时候,就有真理了。不然的话,这本书里面有没有真理, P317 就算有了也是低层次的。

Q3:所以他是前者、还是后者,还是仅仅只是一个媒介,只是当圣灵光照的时候,对他讲:你的来电。当他用我们的词汇,或者是圣灵的光照的时候,才会是上帝的话。

A:对,应该是这样说,有圣灵的光照,圣经才是、才变成神的话。

Q:所以我们可以定义,他只是把圣经看成是一种的媒介。

A:是,圣经只是一个载体、是一个媒体,一个 medium,是的。

Q3:所以我可以这样说,我们正统的信仰,圣经就是客观的真理,objectivetruth

A:圣经就是真理,不仅仅是真理的媒体。是不是真理的载体?是。但是它本身也是神的 话。所以“圣经是神的话”,这几个字不能扔掉的,不是只能说圣经是真理的载体。

Q3:可以用这样的词、这样的表达吗?圣经是 Objectivetruth of God

A:我们可不可以用圣经是神的客观真理?可以的。不过,我们这样讲的时候,我们在耶稣基督大家庭里面,可以这样讲,我们都明白是什么意思。问题是今天在后现代的大气候里面,我们这样讲肯定被人家耻笑,因为 Objective 客观或者绝对真理这些词呢,是哲学家拼命地在摒弃的、在丢掉的。

Q3:所以对我们来说,就是客观的真理就是上帝的话语的本身 thevery word of God

A:对,是上帝的真理,就是上帝真理本身。我也愿意用客观绝对真理这些名词,不过我知道我是被打成老古董的。

Q3:所以我们说,就算圣灵不光照那个人的时候,那一本的圣经还是上帝的话语,是客观的存在。

A:对了,我们正统的说法,当圣灵不光照的时候,这本圣经还是神的、绝对的、永恒的真理,就是神的话本身。因为神的话本身不光是有光照那个效用的,另外还有审判、还有任凭。神的话是两刃的剑,一方面赐福给那些被光照的,一方面是审判、定罪。

Q3:所以可以这样说,巴特跟我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认为如果圣灵没有光照的话,那个其实不是上帝的话。

A:对,巴特说,如果圣灵不光照的话,那个不是上帝的话。

Q3:只有当圣灵光照的时候,那本圣经才变成上帝的话。

A:是的,在《教会教义学》卷一第一本,第一卷、第一本里面。

Q:是这样区分的。

A:是,就是这样区分的。

Q4:刚才我们谈到说,天主教他们认为,像解释圣经的权威是在教会或者教皇。

A:是的。

Q4:就是,不是要我们去看到这个真理。巴特他是认为说,圣经它是一个medium,就是一个媒介。然后当讲员在讲台上讲的时候,啪!来电了,那个才变成上帝的话。

A:对。

Q:也就是说,可不以讲说,都变成讲道人在台上他有解释圣经的权威,而不是他讲什么,然后我们才能够认为说,那个才是真理?那样跟那个天主教那个教皇解释圣经的权威有什么区别?

A:是,有区别。其实有三方面,巴特、天主教跟我们。巴特的那个就是把神的话说成是耶稣基督,那个来电的那个,然后圣经、然后讲道。表面上我们可以同意,但是,正因为他背后的圣经观是完全不正统的,所以我们就暂时搁在那里不理他,因为他基础是不正统的。天主教是认为教皇跟大公会议本身就有这个权柄,来为信众解释圣经,无谬的权威。

好。我们来从正统的角度来看。我们基要派、福音派认为,圣经是最高的,我们相信圣经是最高的、绝对的、客观的、永恒的真理。而当圣灵光照,比方说传道人,研读圣经,在台上宣讲神的话,我们也是代表神说话的,但是这种代表神说话不像先知、使徒,受默示那种的代表神。现在我们这个职份是牧师、教师、宣教士等等,而讲道的权柄在那个传道、牧师、宣教士、教师等等,讲道的权柄在那个职位本身,不在这个人。而这个职位的权柄,又来自耶稣基督,透过圣灵跟圣经来到教会。所以讲道的权威是绝对是相对的。就是,一定不像天主教这样子说,我们是教会,教会就是绝对的,是有权威的。不是的。我们所做的,用我的老师傅兰姆所用的话,我们是 apply, application,我们是把神的话语应用、带到主耶稣的羊的生命中,他们的心田里面。那个权柄,是因为圣经本身有权柄,所以我们是把有权柄的话透过圣灵的光照,我们理解,对圣经的理解跟感动,又加上主耶稣基督设立教会、所设定的职位,不是我们,是我们的职位,有权威的说出去。简单地说,讲道就是做什么?除了查经、我们自己研经之后,得到的一些结果,一些归纳之后,讲道就是说:弟兄姊妹,今天神对你说什么什么,按照经文哈。按照经文把神、圣经里的道,带到会众的心中,这个叫讲道,是有权威的。使徒时期的教会有四个字;教导,传福音,见证,讲道。教导、讲道、传福音,见证,这四个字从不同的角度,都在讲“讲道” 是有权柄的。神的美意就是要透过讲道,使人扎心,知罪,重生,然后过圣洁的生活。所以传道人本身没有权柄,权柄在那个职份。所以传道人下台了,就是跟弟兄姊妹一样,但是当他执行这个职份的时候,是有权柄的。


2020-01-22


金主立教授解釋道德行為式的講道與福音的信息之間的差異
Julius Kim talks about and explain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oralistic preaching and gospel preaching.

我们在西敏斯特神学院常常谈论道德行为式的讲道。首先应该要说明的是,传讲要有好的道德行为事实上是一件好事。神要我们成为有道德和聖洁的人,但同时,作为一个传道人,我们不能仅仅传讲道德行为的信息。我们必须清楚地分辨,大家常常听到的某种讲台的讯息,(举例来说)主要在传讲和描述旧约中的许多人物。这些人物都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所以要以这些人的道德行为为榜样。传讲和描述道德行为和道德人物,並且以他们为模范,并非不好,或是有罪。但是,从本质而言,难道这就是基督教吗?因为,若是观察世上所有的宗教,它们基本上都教导:要作一个好人。这些宗教都具有关于其创始人的历史传统和故事。他们说:菩萨是好人,莫罕默德是好人。但是,基督教基本上是关于作一个好人吗?事实上,基督教告诉我们:我们不够好。因为神是如此的聖洁,以致于无论如何努力行善,我们都永远无法达到神的道德标准。所以,福音根本上的信息就是:我们无法作一个好人,但是有一个人替我们做成了。藉着信心,那个人的完美道德就归算给我们了,我们基于对那个人的感恩而爱祂;在此基础上,我们乃是要按照神的标准作一个好人。
Here in Westminster Seminary we often talk about moralistic preaching, and we ought to say out front that preaching moral is actually a good thing. God wants us to be moral, holy creatures, yet at the same time, what we do as preachers is more than just preaching morals. I think that we need to make that distinction. That is, oftentimes we hear in our pulpits preaching that basically says this, for examples, you have character examples in the Old Testament. They are good characters and do good moral things so we preach and describe these characters in the Old Testament, we say, ultimately, moral is be like this person. Again, that is not bad or sinful to describe a moral act or moral person and say try to be like that person. But essentially, is that Christianity? Because if you look all the religions of the world, every religion says essentially: be a good person. They can come up with illustrations and stories of their own traditions of their own past of their own founder. They talk about how Buddha was good, how Mohammad was good. But essentially is Christianity just about being good? Actually, Christianity tells us : we are not good enough that God is so holy that no matter how hard we tried to be good will never be good enough. So the essential message of the gospel is that you are not good but someone was good for you. And is because of someonelse’s  goodness is credited to you by faith that we out of gratitude love for that other who is good for us perfectly; we can then be good.

所以,道德行为和道德主义的本身并非一件坏事,但是必须被放在正确的观点下,或是正确的範围内,也就是福音的范围。所以,我们必须传讲福音的信息;我们必须传讲以基督为中心的信息;我们必须传讲基督教的信息,福音主要是说:我们不够好,我们永远无法达到好的标准,但是感谢神,基督为我们成就了完全的好,所以,我们要行善,要以基督为榜样。因为我们现在已经藉着信心与基督联合了,我们会越来越像祂。
 So, you see morals and moralism in and out for itself is not a bad thing, but it has to be put in a right perspective, or in the right paradigm, that is, the gospel paradigm. So we have to preach gospel sermons; we have to preach Christ centered sermons; we have to preach Christian sermons that essentially say: you are not good enough, you are never able to be good enough, but pray to God, someone was, and because what Jesus has done, be good, be like Him! Because you are now united to Him by faith, you will be more and more like Christ.

所以,道德行为式的讲道是一件坏事吗?若是离开福音的范围,就是不好的了。但是,在讲道中我们就不讲关于道德行为的事吗?不是的,我们要讲,但是道德行为必须被放在正确的观点和范围中。
 So, is moralistic preaching bad? Well, in and out itself, yes. But, should we not to have morals in our sermons? No, we want to have morals in our sermons, but it needs to be placed in the right paradigm or in the right perspective.  


2020-01-21


的使者──西敏會議與講道的改革

主講:范德恩博士 Dr. Chad Van Dixhoorn/口譯:呂沛淵博士/逐字稿紀錄:阿文
(本篇內容編輯自范德恩牧師於改革宗神學院神學講座「上帝的使者」內容)《改革宗神學院2019秋季院訊》和《改革宗神學院2019冬季院訊》

一、西敏會議

之所以稱為「西敏大會」或「西敏會議」是因為會議是位於國會大廈對面的英國西敏寺大教堂召開的,約有三十位國會議員、一百二十位牧師和神學家與會,主要是英國聖公會的會員。會議召開時正處於英國內戰(爆發於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三個國家間),而內戰的結果是國王被斬首,在另外一次內戰之後克倫威爾成為英格蘭的掌權者。開會期間制定了西敏信仰告白以及大小要理問答,還有一些手冊如「崇拜指南」或「教會治理指南」。做為指引教會如何來進行教會治理以及教會敬拜。

從在英國國會的議員,以及在那些向國會的上訴請願的人眼中來看,促成開會的原因是因為一年前發生的、英王查理一世和他子民之間的內戰,而內戰的主因是宗教。當時主導聖公會的大主教威廉勞德(William Laud)不但讓英格蘭的教會痛苦,也讓蘇格蘭的教會痛苦。國會召集這些神學家和牧師來開會,希望解決教會的混亂情況。但當他們請求國王的同意時,卻被英王查理一世拒絕。直到國會逕自發出通知給會員,於是在英王反對下大部分神學家和牧師卻都來了。

此外,1643年九月時英格蘭國會和蘇格蘭國會簽訂了「神聖聯盟公約」,並將愛爾蘭也被拉入這公約中。根據聯盟公約,蘇格蘭會派遣最好的神學家牧者來幫助英格蘭並派軍隊駐守,也要求英格蘭教會信仰的歸正。整個大會超過十年,共一千四百次的議程。最後,西敏大會總共制定了超過一百份以上的文件,包含信仰告白,包含大小要理問答之外,還有前面提到的崇拜和教會治理指南等。

二、傳道人

會議中花費最長時間的,並不是這些會員們原本預期他們所要做的事──那就是「考核及審查牧者」,因為除了政治和經濟以外,講道與牧者的宗教問題是內戰延長的主因。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在位時,曾與教會達成妥協,卻留下了問題,特別是「講道」方面。許多當時的主教,以及大部分的清教徒,希望多加強教會裡面的講道,更多訓練傳道人、增加講道時間,這促成了牧者們聚在一起「操練講道」。

當時這些敬虔的牧者們在一起操練講道──他們在家鄉瑞士蘇黎世的時候,「作先知講道」就是這樣。這群傳道人在一起來組成團隊,一起操練講道。第一個人先把經文讀出來,並且加以解經。之後,第二個傳道人說明這段經文的教義、基要真理。之後,第三個傳道人說明這段經文所講到的教義、基要真理對教會的益處。最後一位傳道人思考如何將這段經文應用出來?甚至會問一些關於個人靈命省察的問題。這樣的團隊在一起操練講道,對大家的幫助可想而知。不但讓他們聆聽,思考回應,也順便紀錄下來,倘若自己要準備講這篇講章,又該怎麼講?這幫助人們學習講道,學習思想。當時這種訓練的團隊,十分流行。

當時的大主教格潤多(Edmund Grindal)尤其支持「操練講道」。然而就在他成為大主教 之後不久,因為有負面的謠言,女王便召見格潤多,並希望解散這種操練講道。然而大主教勇敢並忠心地告訴女王說:「女王妳錯了!公開傳講神的話,乃是神拯救人所使用的施恩媒介,普遍恩典的手段。使徒保羅稱其為神勸世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藉著傳講主的話,神的榮耀被高舉,人的信心得到餵養、愛心得以增加。藉著講道,無知的人得到教導、疏忽的人被勸勉、剛硬的人被勸戒、軟弱的良心得著安慰。」

格潤多也針對「君王跟教會的關係」提出勸告,他說:「女王陛下請容我陳述。若要我選擇冒犯至高神屬天的權柄,我寧可冒犯您──屬地的權柄。」然後他接著說:「陛下,請您記住,您也是一個必死的世人。」發表了空前絕後的言論,不久就被伊莉莎白給革職了。

繼位的蘇格蘭王詹姆士喜歡聽道,也支持「操練講道」,但之後繼任的查理一世和勞德 Laud)大主教則持反對態度。即使有些被按立為傳道或聖職人員,並不表示他能講道,因為要講道還得通過考試許可。在當時的英國,傳道人的質與量都成了問題。所以,當英國發生內戰的時候,大部分的人也都支持國會,而在這個國會裡的議員大多數都是與清教徒有關。他們開始由國會來改革教會,並把教會有醜聞的牧者都驅逐了。

當時有位國會的議員叫「約翰懷特」,著書表明國會趕走這些「醜聞牧者」的原由,並說明前一百位被革除牧職的牧師和他們所犯的罪。這些令人難過的事情,發生在倫敦和周圍的城市。除了被「教皇洗腦」和「醉酒」是最常犯的罪之外,也還有性侵、強暴、同性戀、人獸戀、偷竊、賭博,破壞守安息、言語暴力、家暴、收賄、不尊重講台、破壞聖餐以及公開批評國會等等。

懷特書中記載的事件都是有憑有據,並且指名道姓的列出這些「醜聞牧者」。書上的事件經過國會法庭公開審問,以倫敦附近的教會為主。然而,全國各地都有類似問題的牧師,所以西敏大會首先就請求國會,先開除這些不悔改、造成分裂的牧師。

三、採取行動立即改革

其次要盡快找人來接替教會空缺的牧職,所以國會要求西敏大會盡快組成「考核委員會」來考核牧師及候選人,並選立約翰李(John Ley)成為考核委員會的主席。之後,西敏大會 就開始審核牧師,包括新進來的傳道人。只是還來不及定下審查規矩,直等到兩個 1643 9月)之後。

他們列出審查的牧師名單,和等待考試的牧者。先由委員會審查,再報知大會全體,經大會通過就頒發許可證,再到國會登記,最後下議院就根據通過審核的許可證,差派他到某個缺牧師的地方去牧會。除了需要主要的審核委員會之外,若其他相關問題,也設立了五十位委員會來處理特殊難題。西敏大會前後(從16431653年)一共審查了四、五千位牧者之多,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

四、講道與講道者品格的指南

西敏大會立下規矩:任何人要牧會,或者轉換牧養的地方,都需要經過西敏大會的委員會考核,即使要耗盡多少的人力與心力。西敏大會旨要改革並重建教會的牧養事工,但與其說是改變講道的方式,不如說改變講道的人。儘管如此,西敏大會並不會永遠召開,所以經過諸多的討論,制定出一項長期計劃。其中之一,就是在《公眾崇拜指南》中詳細描述什麼是合適正確的講章,以及一個敬虔的傳道人應該有的形象。
在《西敏公眾崇拜指南》當中「傳講神的道」這部分提到,大會所期望的講道者應兼具以下這六種特質:有學問的人、敬拜的人、善演講的人、護衛福音的人、牧養的人、主的僕人。

有學問的人:

講道的人應該是一個研究聖經的學者,比《公眾崇拜指南》更早出版的《教會按立聖職人員指南》裡面說道:講道的牧者應該是一位有恩賜、有能力講道事奉的人,並要熟悉原文聖經、有解經技巧,因為他們是事奉上帝的僕人。講道事奉不只是門科學也是藝術。講道的人要熟悉整個系統神學的全貌,並整本聖經。能講出聖經的精義,又能按照正意分解真理的道,還要講明經文的教義和基要真理。因此講道的人要研究聖經並用簡單明白的話表達精義,如此做乃是為了別人靈魂的益處,不是只為自己能力而已。

敬拜的人:

講道的人除了是聖經的學者之外,也必須是敬拜的人。講道者的感受和他的心必須時常多於一般信徒,他要信靠聖靈的光照以及神所賜給的教導恩賜,認真查考學習聖經,以謙卑的心禱告尋求神,並領受他所學到的真理。一切神藉著聖經所告訴他的,都要來學習。西敏大會的神學家認為講道是敬虔的行動,是敬拜和成聖的經歷。不論是對個人或是對公眾的講道都是一個成聖過程中的敬虔表達。講道的人要真正生命被改變、真正過敬虔生活,才能上台公開傳講主的話,就是基督的真理教訓。而無論在私下或公開,他都是非常真誠地、努力地為了將神所賜的恩典帶給祂的百姓,儆醒地省察自己並看守羊群,因為是神立他為群羊的牧者監督。

善演講的人:

傳道人雖不是受薪來演講的「講道專家」,但是他必須有能公開的來講解神的道能力。他們必須好好準備,講章要清楚明白、口語通順易懂、又有勸服力。大會指南說,先有講章的導言,然後有次序地表達論證,以例證來表達屬靈生命的喜樂。這個指南也要求講道人要能勸勉。傳道人並非只是演說家,或是修辭學的講師,並非要求每個牧師都成為口若懸河的演講大師,而是強調每位講道者能將神的話語交通、傳遞、講述,讓即使最單純沒有學問的人都能聽得懂是在講什麼?也不是用人的智慧諂媚聽眾,是彰顯聖靈神的大能,免得基督十字架落了空。所以這個講道的人是一個會講說的人,他需要智慧,需要熱忱,需要默想才能勝任,所以大會要求講道者要讓聽眾能夠感受到這是神的道在傳講,是賜生命大能的神在掌權的。如果有不信的人在其中聽道,他心中的秘密被刺入剖開,他若果承認有神在我們中間,便將榮耀歸給上帝。

護衛福音的人:

指南中也強調講道的人必須是能夠回應那些錯誤教訓和異端邪說,護衛福音──講道的人也是護教的人。每一個來參加崇拜聚會的人都會相信講道人所講的。這就是為什麼講道人一定要傳講聖經的經文,要來證實所傳的道是真實的。所以講道人用的經文是要清楚明瞭,不要使用一大堆經文,卻使人家聽不懂。講道人是要用的論證論說必須是有說服力的,壓倒性的,很清楚的傳講出來。

如果當中有聽眾懷疑,心中稀奇的話,不論是因為這些聽眾他們有偏見,或是他們聽不懂,或是不願意接受,講道人要把聽眾心中的疑惑要除去,與他們原來了解的不同。也要回答反對的意見,把人心中造成偏見的理由和原因要除掉。當然有些傳道人他有專門批評異端的嗜好,因此這個大會加上一個解釋──不要浪費你聽眾的時間。講道的人不需要常常講出這些邪惡的錯誤的東西,為它做免費的廣告所以大會提醒這些講道人,不要把那些褻瀆神的話在講壇上講出來,你不需要重複他們講的。如果會眾在當時異端教導洗腦的危險之下,你要來針對異端的錯誤教導,從聖經來回答。所以傳道人是一個牧師,是一個護衛福音的人。

牧養的人:

同時大會指南也告訴講道人也是一個牧養主羊的牧者。當牧者講道的時候,會眾要知道這個牧師是有愛人的心腸來愛他們,來勸戒他們。講道的人走在群羊前面做榜樣,他也是記住會眾的弱點,他們的需要、他們的罪。講章不要太複雜,也不要太多論點,讓會眾群羊的記憶力短路;不要講過多新奇聽不明白的神學字眼。講道的人,他的關切是群羊靈魂的需要,關切這些群羊受到造就。好的牧者不是告訴會眾該做這個,該做那個!他要幫助會眾看見如何能夠悔改歸正活出神的話語。講道的人要指出罪惡的危險跟帶來可怕的後果,帶來安慰力量來勝過試探;要提出心裡良心有爭扎的,讓會眾清楚福音。講道的人在會眾當中生活,並應該發現如何用最好的例證來牧養這些會眾。

主的僕人:

正如這個大會所說:傳道的牧者會把群羊他們的心靈歸向基督,回到這個平安亮光聖潔的泉源,所以講道的人是牧師、牧者。但最重要的來說,講道的牧師是僕人。講道是最偉大,是最棒的工作,但講道的人仍然是要勞苦做功的工人。當主聽他們講道的時候,他們便不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有愧的工人。講道的人是基督的使者,基督的僕人,也是群羊的僕人。

講道的人努力認真的講道,不要讓聽道成為會友的負擔。他的職分是要除去群羊心中的懷疑和疑惑的,跟除掉他們心中造成疑惑的軟弱。既然講道的人是僕人,他就不可以混日子,隨便用一些雜草來餵養群羊,隨便的講道,只給一些例證故事,而是盡全力幫助會友在屬靈生命基督徒生命的成長。每一個講道的例證是認真準備的,不是開罐頭炒冷飯,即使講道的準備對牧者是一個很辛苦的工作。《公眾崇拜指南》也勉勵講道的人,基督的僕人,不論用什麼方法講道,還要敬重他所有的職分,小心謹慎,認真勤勉的做主工作。他盡全力的,忠心的單純地事奉,反映出基督耶穌的比喻裡面所說的工人。所以這些群羊的牧者工人不斷的注目仰望基督,榮耀基督。神子民的悔改歸正得救是神僕人的工作,不是為自己的利益,不是為自己的榮耀。為主求一切,不會有任何的懶惰或攔阻。主的僕人,必須要有智慧和愛心。他要把他一切所作的工作,交給主手中,求主來賜福。西敏大會也寫著說,講道的人使神的真理在教會中傳講,被保存,不會隨流逝去不會腐化,因此許多靈魂被拯救,並被建造。那麼這個工人,最後收割莊稼得許多百倍的恩典,在今生就得百倍了,在來世就得到榮耀的冠冕。

讓我來講清教徒講壇的七個標誌來結束:

一、神的使者:被按立的傳道者

清教徒的講道講壇第一個特徵,是由被神分別為聖,按立成牧者的人來做的。吉列士比(George Gillespie )這位神學家談到按立時,指向使徒保羅所說到重要的題目—若是沒有奉差遣他們怎能傳道呢?吉列士比說到 顯然這個傳道人蒙召,講到一個特別的呼召。不是每一個國家的公民都是大使。當時有些人說他們沒有所謂特別神聖的呼召,也不用特別按立一個人要特別從事這個祈禱傳道,吉列士比認為這既不實際,又不符合聖經。如果每一個人都可以講道的話,那教會將會如何的混亂呀!回到使徒保羅所說的話,有些人是特別被分別為聖出來,有些人被差遣,這是所謂的按立聖職最核心的觀念。

二、被訓練的傳道者

講道的人必須要被按立,他們必須被造就。萊富他說到:每一個人都需要讀書學習,但是對保羅而言,傳道者更是需要研究學習聖經。傳道者需要聽道,要查考聖經,要默想,要遵行。因此在傳道者被差遣之前,他們要專心地在做這樣的工作,專心地在基督耶穌裡學習、被裝備。
有些人反對,或者不覺得傳道人需要有學習、有學問。古德溫(Thomas Goodwin)說到:連提摩太都需 要認真的查考聖經,認真的學習。如果講道不查考聖經,不是有學習研究的話,等於跟聖經說的相反。以提摩太為例,這是一個很有看見的論點。有些人說講道就憑著感動講,何必要做研究、準備講章呢!這些人在用他們所聽到的東西去講,去準備,他們喜歡講自己所有的知識或經驗。有人說沒有人上台腦筋是一片空白的,一開始講不是這樣的。我知道有些人上講台腦袋一片空白的亂講。也許你也有!

但並不是說你要在講台上彰顯你做了多大的學問,做了多大的研究,不需要這樣。西敏大會中有長時間辯論這個題目:那麼講道人是不是可以引用其他人。史密斯(John Arrowsmith)反對,說到:其實可以在台上 可以簡單地引用。他也用拉丁文引用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說:引用並不是一個新的教導。

三、敬虔的傳道者

傳道人不但需要被按立、被造就訓練,他們更必須是敬虔的傳道者。事實上,西敏大會敦促講道的改革,並呼籲必要是敬虔的人擔任牧師。西敏大會向國會請願,強調只按立並差派敬虔的牧者;他們希望這些有醜聞、持續犯罪的牧師被革職,並由忠心盡職的牧師取而代之。大會不斷地強調牧者必須是敬虔的,敬虔又可敬、敬虔又信實、敬虔又有能力、敬虔又有學問、敬虔又有正確判斷力的牧者,無論如何,他們都需要必須是敬虔的。在討論準備進入牧職、被考核的候選人時,西敏大會要「敬虔的又有盼望的」預備成為傳道人;而當考慮培訓下一代服事的人,西敏大會寫下要「敬虔的又有盼望的」學生。

使徒保羅所寫的兩封教牧書信(提摩太和提多)都強調,牧師的清潔或聖潔更遠遠超過他的學問。西敏大會當中的一位最為年長的牧者奧利弗鮑爾斯(Oliver Bowles)更寫了一本書叫作《牧會神學》,書中有三分之一講到牧師的生活和他的靈修。

四、傳講神的話

第四個清教徒講台的特徵,那就是向會眾傳講神的話語。傳道者不只去傳講,他自己是一個聆聽聖道的人。傳道人必須是按立的,必須是敬虔的又有學問的人,也必須是一個聽道行道的人。所以他領受從牧者口中傳講神的話,是神的話,這是希伯來書十三章所講的。所以你要記得從前在你們當中引導你們的人,他們向你們傳講神的道。所以也許聽起來是人在說話,然而一個真正神的傳道人,他們在履行教會裡面的服侍,他所講的道就是神的話。巴羅夫(Jeremiah Burroughs)從以賽 亞書六十六章的講道這樣說:「那些因我的話戰兢的人」。巴羅夫希望在聽眾當中興起敬畏神的心,所以真正敬畏神的弟兄姊妹們並非把聽神的道當成平凡普通之事,就是花個時間,或來看看講員講的怎麼樣罷了。無論是讀聖經,或者聆聽講壇上的牧者講解聖經,你一定要存著敬畏的心來領受。我們可以用心分辨講道所講的,但我們不會去反對他們講道中的聖經真理。巴羅夫引用士師記裡面的這個摩押王,他說摩押王應該成為一個歷史,讓後來的聖徒們紀念。不是因為他是異教徒、錯誤的、拜偶像的,也不是因為他被那樣刺死─讓人覺得很厭惡的死法。乃是因為他站起來領受以笏─神的使者來傳信息,他至少是站起來,以一種敬畏的心來迎接神的使者。巴羅夫把刀插的更深,他直接問聽道的人:「你們有沒有聽到神的話語傳到你們的心,讓你們的心冒冷汗呢?你們會眾到底認為講的道如何呢?」他警告那些雖然逃離世界、卻沒有認真領受神話語的人。當討論到不敬虔和驕傲自大,巴羅夫所要講的假設是,清楚的忠實傳講聖經的講道,就是在傳講神的話語。因為這是神的話,從祂的使者口中傳出來的,所以如果你是懷著不敬虔或者驕傲的心來聽的話,便是犯罪和醜聞了。

五、講道是神施恩的媒介和普遍的管道

所以既然傳講神的話就是神的話,那在基督徒的生活中「敬拜」又扮演什麼角色呢?這個西敏大會的答案是─也是第五點─講道是神使用的施恩的媒介、蒙恩之道正常的管道。柏吉斯(Anthony Burgess)這樣說──忠 實傳講聖經的講道是神使用的正常方法來帶領人悔改歸向基督。他甚至可以強烈地說:「所以這個傳講神的聖道是神唯一所設立的。」是賜下恩典的開始,或繼續增加恩典,都是藉著神設立的傳道人繼續講道,因為信道是從聽道而來的。所以哥林多前書第三章這個說到神使用他的僕人保羅亞波羅來教導你們能接受的,他們的朋友葛林希爾(William Greenhill)說了類似的話。當 神的話在哪裡沒有傳開,沒有正意講解經文的話,沒有按著施行實施的話,民就滅亡了。難道這不一直都是真的嗎?

那到底人們聽講道能得到什麼益處。亨德遜(Alex-ander Henderson)在一個講道裡面承認說:我知道 你們當中許多人聽完道出來之後會跟牧師說,「聽完道之後靈魂並未提升,也依然故我。」那個時代也許人們對牧師比較坦誠。那若真是如此,清教徒們就有會質疑「到底這個傳道人有沒有傳講主基督?」

六、以基督為中心的講道

賽玖(Obadiah Sedgwick)牧師說到,無論傳道人 怎麼樣勞苦地講道,都是要使基督成形在人的心中。所以講道者一定要以基督為中心,如果講道不是以基督為中心的話,所講的這一切都是白費功夫,不會有什麼結果的。古德溫(Goodwin)說到,如果以基督為中心的話,那你的腳蹤就更加佳美了。在清教徒著作裡面多處出現提醒要傳講這個真正的福音,少講這些世界上的話。清教徒的講道事奉是以基督耶穌為中心。真正的傳道人是在高舉基督在他們的事奉裡,他們很高興,並能夠滿足來傳講以基督為中心,在群眾當中來高舉基督在他們的肩膀上。傳道人不讓燈光掌聲歸給自己,只要人們注意仰望基督,基督得到一切榮耀,因為「不見一人,只見耶穌」。

七、聖靈的工作

最後,第七點這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依靠聖靈。清教徒承認說,講道看來似乎不是人們立刻感受到,被傳揚出來的福音。即使在十七世紀,講道聽起來好像是對人的理性相反、是不容易接受的,但講道本身就是真正的答案。神刻意要揀選這個謙卑的管道方式,世人所看輕的管道,來成就聖靈所成就的大工。柏吉斯帶我們回到哥林多前書第三章,保羅說:講道的是撒種,是澆灌的。我們都知道是誰叫他生長,正如在這個施行聖禮不是立刻見效,講道也是如此。無論這個神的話語聖道是聽到的,或是領受聖禮是可見的、是彰顯的,都是需要藉著聖靈所工作的信心來領受的。聖經中看到講道的傳道人是神的同工,而柏吉斯這個所說成功的果效並不是傳道人所能做的,是神的大工。羅斯福也說了同樣的類似的話,他把這個引伸到其他的方面,我們所做的一切,不只講道,一切都要只依靠聖靈。當人們想到我們教會講道的牧師是不是失職,讓我們記住聖靈的大能。神藉著基督耶穌所賜的恩典。不只是為我們自己,乃是為了我們的聽眾。


2020-01-07


《以基督為中心的講章》摘錄

柴培爾著,湯定民譯,麥種,2019年五月

序言:為何要以基督為中心的講章?13-14

引言:以基督為中心的講章(1) 15-22


…………..

序言:為何要以基督為中心的講章?13-14

我喜愛教導講道。當一個用心的學生、或一個盡責的講道者發出「啊哈!」,說:「現在我終於明白該如何把神的道宣講得更好了」,對我來說,再也沒有比那一剎那更令我感到欣慰的了。這本書正是要簡單探索更多這樣「啊哈!」的剎那。當《以基督為中心的講道》(Christ-Centered Preaching)於二十年前初版,我萬萬沒有想到,甚至可以說是不敢期待,主會使用那本書來大大地幫助別人,教人學習從整本聖經來傳講福音的一些原則。我亦未曾料到,經常還有人找我提供有關於這些原則的一些例子。

在接下來的篇幅中,本書擬提供兩類範例:(1) 講章範例:體現《以基督為中心的講道》所教導的信息類型;(2) 結構範例:示範有助於解經溝通的各種講道技巧及方式。

《以基督為中心的講章》第一部分專注於結構,這部分會提供一些範例,包括正式格式、非正式格式、解經性,和歸納式的講章結構範例。在每一篇講章範例中,都會穿插教導性的說明和參考,用來講解信息每一階段所運用的原則或方式。我的目標是盡可能營造出一種效果,好似我坐在每位讀者身旁,說:「我現在要運用這個原則,或這個結構,是為了這個緣故。」

第二部分探討了從救贖角度解釋經文的各種進路。每篇講章都是以不同進路講述聖經神學的範例,示範如何傳講一些經文,是預言、預備、反映基督事奉的,或基督事奉所產生的結果。其中,教導性的說明和參考會繼續擴展讀者的視野,觸及各式各樣的溝通思考和技巧。

第三部分提供的講章,示範了如何將從聖經挖掘出來的救贖真理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上。這部分包含了一個重要的討論—不同的講章範例以不同側重點探討恩典是如何推動基督徒,並賜給他們獻身的力量的。此外,本書這部分信息將會探索我們與基督聯合的超自然層面以及神話語的能力,為要讓講道者得著在挑戰的環境中傳講神的話語所需要的盼望和勇氣。

這篇序言之後的引言概述了《以基督為中心的講道》所教導的一些原則,為隨之而來的講章範例奠定了基礎。在此,我的禱告是,讓這些原則和本書的實例結合,為讀者提供清晰的指引和信心,以備他們一生傳講以基督為中心的講章。


引言:以基督為中心的講章(1) 15-22

解經講道有一個簡單的目的:說神所說的。解經講道者假設,真實的屬靈健康只能藉著神的靈產生。聖靈默示神的道,作為獨一無誤的見證,向祂子民的心和思想說話(提後三1617)。當聖靈藉著神的道、與神的道一同在我們心裏作工時,神就教導我們所需要的真理,以致我們可以明白、經歷、和尊崇祂。[1] 因此,凡渴望傳揚神真理的講道者,其首要目標都應當是講聖靈已經在聖經上說過的話。欲達到此一目標,最可靠的辦法就是解釋經文的意思,並且說明這些經文當如何應用在信徒的生活中。這樣的解釋將促使講道者認真研讀神的話,以便清楚說明經文的原意,及其現今的意義。要神的子民確實明白神到底說了什麼,以及祂為何如此說,這是解經講道一前一後的目標。[2]

以神的目的來講道

我們必須明白,講道者所關注的,不應當只在於教導。神的道是活潑的,能責備人心、更新思想,以及剛強意志。也就是說,講道不單單是一堂教導式的授課,它乃是關乎救贖事件。如果我們將講道僅僅作為傳遞資訊的途徑,那我們的信息將充斥著歷史事實、道德教訓,和保存記憶的方法,這似乎都是為了預備聽眾以後的考試—正規的教義或事實知識方面的考試—而設計的。這樣的考試是少見的。若一個講道者的主要目的是要會眾在教義或聖經知識上有所增長,那最為傷害他自尊的就是,幾天之後,大部分人就已不復記憶講章的內容。

講道者需要調整講章的優先次序,並非將聖經的內容從講章中倒空,而是講道者應以裝備神的子民進行屬靈爭戰、以及得到屬靈的福祉為目的來預備講章。我們講道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預備神的子民將來接受思想或行為的考試,而是為了在此時此刻使每一位聽者的心謙卑,並且強化其心志。神的道是活潑的,因此每逢講道時應帶著這樣的信念:就在我們講道時,神的靈要使用祂真理的道,現在就改變人的心!人心改變了,生命也就改變了—儘管聽眾對講章的細節將不復記憶(箴四23)。

預備人心來領受從任何一段聖經經文傳講的、轉化生命的真理,皆需要小心研讀神的話,並具有關心神百姓的洞察力(提後二15)。單單背誦註釋書上的資料並非講道。忠心的講道者應當有條不紊地列舉事實、教義、例證,和應用,並靈活有力地結合牧者心腸的信息(logos)、熱情(pathos)、品德(ethos),按聽眾的需要及領受的能力來說話(帖前二213)。[3] 幫助溝通聖經真理的組織工具,連同上述媒介,佔據我那本《以基督為中心的講道》的最初幾章,而在這本姐妹書的第一部分,我列舉了一些講章範例來強調這些工具。這些範例包含正式格式和非正式格式兩種結構,其中穿插一些有關技巧的評語,可以幫助聽眾明白和記憶信息。

這些組織上的輔助工具並非任何講章的核心,它只是幫助溝通講章的內容而已,後者才是核心。假如我們的講章乏味、不清楚,或缺乏組織,那我們的可信度將受到質疑,我們傳講的真理可能會受到虧損。因此,學習一些語言和結構的工具非常重要,這會使我們的信息點燃想像力、啟發理解力,且激發記憶力。但是,這些果效—儘管令人渴慕,並且有用—並非我們主要的關注點。講章的終極目的不是為了使人著迷、獲取知識,或產生記憶,而是為了使人的思想和內心面對聖經真理,以至於聽者的意志能夠順從基督的意旨。我們對於講道的評判,主要不是從人們從這篇講章中感受、學習、或記住了什麼,而是要看他們在聽完我們所傳講的信息之後是如何活出來的。

講道者除了擔負著告知的責任,也擔負轉變人的責任,這迫使我們確保我們的講道是強化恩典的器皿和傳遞所需真理的管道。我之所以關注從整本聖經來挖掘恩典的原則,和我個人經歷有密切關係。過去,我在講道中的不充分一直折磨著我,我曾考慮是否該放棄這個事奉了。我想不通到底在什麼地方出了錯。教會會友讚揚我的講道,但他們的生活仍然不斷被沮喪、沉溺,和彼此惹氣所折騰。我必須問,「如果我是這麼好的一位傳道人,為何我所服事的會眾會表現得如此糟糕?」最後,我總結出一個至關重要的功課:他們之所以沮喪、想要逃避現實、彼此沒有耐心、相互論斷,都是我在不經意間鼓勵出來的思考模式。

傳講神的全部計劃

我所強調的思想模式起初對我來說並不十分明朗,因為我相信我的講道是忠於神無誤話語的吩咐。這本聖經證實我救主由童貞女降生、一生無罪、替代贖罪、肉身復活、大使命,和掌權統治,同樣也呼召神的百姓聖潔。我知道,我若不同樣全然地接受聖經的命令,就不能全然接受神的道令我喜悅的一切。因此我按著我所能瞭解的傳講神的全部計劃(編按:參,徒二十27《新譯本》)。

週復一週,我告訴我教會裏不完全的人去「做得更好」。但這敦促改進的鼓聲,卻沒有一點點恩典的鼓勵和加力,這實際上是在暗中破壞了我所勸導的聖潔。當神的百姓只聽到神話語中的命令語氣時,他們會不由自主地認為,義行是他們努力的產物。對這樣的講道只有兩種可能的反應:絕望或驕傲。有些人會這樣想,「我將永遠無法達到神的要求」,這導致他們毫無指望;而其他的人則會這樣認為,「至少,比起其他的人,我已合乎神的要求」,這亦導致屬靈的傲慢,無法容忍別人。

傳講救贖的脈絡

我承認這些反應都是屬靈疾病的徵兆,但我並不知道如何去治療它。我必須學習,補救之道不是少講聖經,而是多講。特別是,我需要學習從救贖的脈絡來傳講每一句經文。保羅在羅馬書裏寫道,「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羅十五4)。當使徒全面審視律法與眾先知,他才能夠說整本聖經是為要給我們盼望。全部聖經有一個救贖的目的。聖經中沒有任何一卷書將目的只限於單單給我們道德教導,或匡正我們的生活形態。保羅甚至說過,律法的功用有如「訓蒙的師傅,引我們到基督那裏」(加三24)。耶穌也說過,律法和眾先知都是給祂作見證的(見:路二十四27;約五39)。

如果我們只是根據有關基督位格的直接記述來思想彌賽亞的啟示,那我們一定會懷疑保羅和耶穌所宣稱的一切是否準確。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大部分內容都沒有直接提到基督。甚至連包含有許多彌賽亞降臨預言的先知書,也沒有以耶穌作為直接的主題。基督當然知道這一點;路加記載,救主復活之後這樣教導關於祂自己:「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路二十四27)。假如經文沒有直接提到祂,那耶穌如何能如此釋經,相應地,我們又如何能如此釋經呢?[4]

在討論到神的律法如何顯明聖經救贖盼望的層面時,使徒保羅幫助我們回答了這個問題。儘管保羅從未否認過順服的重要性、正確性,或必要性,但他解釋說:藉著律法,他向律法死了。意思就是說,神的聖潔所要求的公義始終超乎他能力之所及,這意味著人根本不可能得到屬靈的生命,這是毫無盼望的。聖潔之神的道德教導顯明,無人能因自己的努力成就聖潔。在舊約聖經裏,我們最好的行為亦被看作不過是污穢的衣服(賽六十四6),救主也是如此回應,「這樣,你們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應分做的』」(路十七10)。

啟示出神聖潔要求的律法同樣也啟示出我們的不聖潔,這是無可逃避的現實。因著我們最好的行為和神的公義之間「巨大的差距」,我們永遠無法獲得那使我們與聖潔之神和好的公義。[5] 這似乎不像是一篇救贖性的信息。假如它不是要求另一種途徑的話,那麼它必然是如此。

藉著顯露出這位提供救贖之神的聖潔本性,以及顯露出需要救贖之人的有限本性,律法指向人需要一位救贖主,並且預備人心去尋求祂。無論如何,律法只是聖經幫助顯明基督位格和祂工作的一個層面,但卻並沒有清楚地提到祂。

以基督為中心的解經講道,並不需要我們藉寓意法或預表法的神祕魔力來揭示耶穌,而是需要我們指出每段經文如何使我們能更加明白基督是誰、父神差祂來做什麼,以及為何差祂做這些。以基督為中心的解經講道,其目的不是從希伯來敘事的草蛇灰線、或希伯來詩歌的每一個隱喻(引發寓意的錯誤)具體指出耶穌神奇的出現,而是要指出每段經文如何有助於神恩典的重大揭示,並在基督的位格和祂的工作中達到高峰。

這一種解釋方法,總是要求講道者在整本聖經中分辨神那至高無上主權恩典漸進且永遠臨在的啟示,使他貼近救贖主的心。在祂的啟示裏辨識出神恩慈的特性,也會救我們的神學脫離抽象。藉著堅持傳講這位神—祂穿越祂所創造的宇宙,為要用祂的寶血救贖祂所造之物—我們才與這位永活和慈愛的神緊密相連。[6] 我們的聽眾也變得如此密切聯結—誠心與神相連,不因別人的無知或不夠好而驕傲,自認為在思想或行為上高人一等。

分辨救贖的脈絡

分辨聖經經文的救贖性質的一個主要方法,是指出一段經文如何從基督的位格和祂的工作來預言、預備、反映、或產生什麼果效。[7] 本書的第二部分將提供一些講章範例,示範如何針對一段經文採用一種或數種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是聖經神學的一個版本,使用救贖歷史的解讀方法。

救贖歷史的方法是從聖經的任何一部分辨識出,這段經文如何擴展我們對基督在救贖歷史上已成就、或將要成就之事的認識。先知的預言明顯是預言基督,並且解釋祂將要做的許多事。聖殿獻祭預言基督將要做什麼,但也預表性地預備神的百姓明白救主代贖工作的性質。何西阿與歌篾之間的關係,不僅預備聖約百姓的心,叫他們明白神仍然愛以色列—儘管她有罪—同時也反映出世世代代都需要神赦罪的憐憫以及這憐憫的性質。我們能夠在祂施恩的寶座前尋求赦罪的憐憫,是我們的大祭司走在我們前頭、預備道路,為我們祈求所產生的果效。

[1]   《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一57

[2]   本章經許可改編自作者的 The Necessity of Preaching Grace for Progress in Sanctification”,出自 All for Jesus: A Celebration of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Covenant Theological Seminary, ed. Robert Peterson and Sean Lucas (Ross-shire, UK: Christian Focus, 2006)

[3]   參《威斯敏斯特大要理問答》(Westminster Larger Catechism)第159問,有關「聽眾的需要和程度」。關於相關的討論,見:拙著,賀宗寧譯,《以基督為中心的講道》(E. Brunswick, NJ:更新傳道會,2010年)的第一章(該書分別譯作理性的說服〔logos〕、情感的訴求〔pathos〕,和講員的信譽〔ethos〕)。《以基督為中心的講道》第四章和第六章主要論及組織與結構的議題。

[4]   見:《以基督為中心的講道》,385-387頁。

[5]   《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十六5

[6]   Sidney Greidanus, Preaching Christ from the Old Testament: A Contemporary Hermeneutical Method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99), 54=桂丹諾著,陳永財譯,《從舊約傳講基督》(South Pasadena:美國麥種傳道會,2015),96-97頁。

[7]    見:《以基督為中心的講道》,394-405頁。



以神的目的來講道
傳講神的全部計劃
傳講救贖的脈絡
分辨救贖的脈絡
(續   引言:以基督為中心的講章(1)
死路與橋樑

前面四種類別的救贖歷史解釋是不能—也不應該—作嚴格劃分的。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要將每段經文妥適地套在一個人為的解讀類別上。恰恰相反,當講道者明白,他們所要顯明的是福音真理—指明並應用神在基督裏的救贖工作—就能產生最大的釋經果效。

聖經中所有的時代和體裁都是出於聖靈的設計,為要顯明恩典的不同層面,它至終在基督裏成就,並在祂裏面應用。[1] 聖經中這些廣泛的層面可能包含了救贖啟示的多種表達,其中也告知了一些在屬靈上並不安全的路徑。例如,士師時代不單顯示神大能的幫助,它也表現出人愚蠢的行徑,他們為了保持聖約子民的身份而尋求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以色列的王權統治亦復如此,它表現出倚靠人類的領袖來為聖約子民建立公義統治的愚蠢。舊約聖經帶我們來到許多諸如此類的救贖死路,目的是要扭轉我們,從倚靠人轉向倚靠神。[2]

相反的,聖經某些面向則具有救贖橋樑的功能,它讓聖約子民逐步瞭解救贖的恩典。譬如說,主呼召並保護這人數極少的以色列國,這就可作為永久的宣告,讓人知道神的憐憫不單只給強壯的、有能的,和配得的(申七7)。神在曠野賜下嗎哪,以及供應話語給先知,這些都幫助無數後代繼續相信神供應生命之糧—祂的道(約六35;林前十316)。沒有任何一個單一事件能顯示出我們應當知道的所有事,每一個事件都是跨越人類認知縫隙的橋樑,直到引向基督的救恩大道完成為止。

再次,這些死路和橋樑的類型不應當一成不變。聖殿的獻祭,就某一層面而言,它是一條死路,顯示出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完全除罪(來十14)。然而,從另一層面看,獻祭制度也是一座橋樑,叫人明白神日後藉祂的羔羊為萬國所作的事(來十59)。要意識到這些不同類別的主要原因是:(1) 我們不致將聖經的每一部分都當作恩典的正面表達;有時神會藉著說「不要走這條路!」來救你,(2) 我們不致將聖經的某段話當作神救恩計劃的最終陳述,它可能只不過是一座橋樑而已。

本書第二部分的講章範例也將指出,聖經經文如何具有救贖的死路和/或橋樑的功能,好引導我們更多明白基督的必要性和目的。強調這些目的並非要排斥其他的洞見。將經文分門別類,是為了將不同的聖經經文與基督的位格和工作關連起來。[3] 這樣做的目的不是要決定一個主要的隱喻,然後將所有的經文安置得適得其所。如此將經文分類,基本上是限制了聖經中豐富多樣的隱喻的含義,這些隱喻是用來表明與救贖真理的關聯的(譬如:國度、家庭、安息日、樹)。在許多與救贖有關的解釋之合理可能性中,我們不可忽略揭示神恩典的必要性,這是整本聖經要幫助我們看到的。[4]

宏觀與微觀的解釋

我們應時常透過一副以這兩個問題為鏡片的眼鏡來觀察聖經的經文:聖靈如何在這經文裏啟示提供救贖之神的本性?以及聖靈如何在這經文裏啟示需要救贖之人的本性?只要我們使用這兩個鏡片,就可以像基督當時對門徒講解整本聖經如何講述祂自己那樣來解釋經文。

問這兩個問題(或使用這兩面鏡片)能保持忠實的釋經,並且證明,救贖性的解釋並不需要講道者在每篇講章中都從創世記到啟示錄來講解經文的救贖真理。儘管如此宏觀的解釋並沒有錯,但還有其他一些可能的方法—這樣做往往更有果效—就是在緊鄰的經文中指出教義性的陳述或關係的互動,這些經文彰顯了神恩典的某一面向。在對關係互動的這種微觀解釋中,可能包含神如何對待祂百姓的作為(例如,賜力量給軟弱者、赦免罪惡、在缺乏中供應,以信實回應不信實),或一個人如何代表神去供應別人(例如,大衛照顧米非波設,所羅門的智慧為了智慧不及他的人記載下來)。[5] 宏觀和微觀的救贖解釋的範例見本書第二部分。

墮落景況的焦點(神的解決方法)
本質上,救贖性的解經講道需要我們識別出,聖靈在每一段經文所針對的我們墮落景況的一面,祂默示該段經文是要造就我們;然後,我們要指出神救我們脫離人類兩難境地的解決方法。[6] 這本書的每一篇講章都將指出一個適當的「墮落景況焦點」(fallen condition focus; FCF)。當我們關注聖經的這一種模式,就會發現,它不但能暴露出人類的窘境,看到人需要神的救助,它也強迫講道者去專注於神的解決方法。我們的拯救在乎神的供應,而講章最高的目的永遠是榮耀神。在這樣的講道中,不再有人吹噓自我的能力,也不再有人因驕傲而膨脹,這並非出於將神律法的命令縮減至最低限度,而在於神永遠是聖經經文裏的英雄。[7] 祂使人公義、赦免我們的不義、賜我們力量,並且救我們脫離人類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

[1] Sidney Greidanus, The Modern Preacher and the Ancient Text: Interpreting and Preaching Biblical Literature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8), 166=桂丹諾著,李永卓譯,《從釋經到講道》(South Pasadena:美國麥種傳道會,2015)。

[2] 見:《以基督為中心的講道》,432-433頁。

[3] Edmund P. Clowney, The Unfolding Mystery: Discovering Christ in the Old Testament (Phillipsburg, NJ: P&R Publishing, 1988), 9-16=克羅尼著,王子瑋譯,《揭開奧祕—發現舊約中的基督》(台北:改革宗出版社,2011),9-17頁。

[4] 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在他致紐澤西學院董事會(Letter to the Trustees of the College of New Jersey)的信上提出此一策略性的建議,他說:「整體而言,它〔基督教神學〕的每一部分都關係到耶穌基督偉大的救贖工作」,它是「所有神聖作為與命令的總歸(summum)和終極(ultimum)」。見:Clarence H. Faust and Thomas H. Johnson, eds., Jonathan Edwards (New York: American Book, 1935), 411-12

[5] 見:《以基督為中心的講道》,433-434頁。

[6] 見:《以基督為中心的講道》,41-48頁和422-432頁。

[7] 見:《以基督為中心的講道》,405-4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