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亞伯拉罕之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亞伯拉罕之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05-18

 

第六講 亞伯拉罕之約:盟約記號及其涵義
#6 The Abrahamic Covenant – Covenant Signs


《聖約神學十三講》CovenantTheology
講員: J. Ligon Duncan  編譯:誠之
第一講 聖約神學簡介
#1 Introduction to Covenant Theology
http://www.fpcjackson.org/resource-library/classes-and-training/introduction-to-covenant-theology
https://yimawusi.net/2021/05/03/introduction-to-covenant-theology/
https://yibaniba.blogspot.com/2021/05/1-introduction-to-covenant-theology.html
第二講 聖約神學歷史概覽
#2 History of Covenant Theology
http://www.fpcjackson.org/resource-library/classes-and-training/history-of-covenant-theology
https://yimawusi.net/2021/05/04/history-of-covenant-theology/
https://yibaniba.blogspot.com/2021/05/2-history-of-covenant-theology.html
第三講 行為之約
#3 The Covenant of Works
http://www.fpcjackson.org/resource-library/classes-and-training/covenant-of-works-creation
https://yimawusi.net/2021/05/05/the-covenant-of-works/
https://yibaniba.blogspot.com/2021/05/3-covenant-of-works-covenanttheology-j.html
第四講 行為之約與恩典之約
#4 Covenant of Works and Covenant of Grace
https://www.fpcjackson.org/resource-library/classes-and-training/covenant-of-works-and-covenant-of-grace/
https://yimawusi.net/2021/05/06/covenant-of-works-and-covenant-of-grace/
https://yibaniba.blogspot.com/2021/05/4-covenant-of-works-andcovenant-of.html
第五講 存留之約:挪亞與亞伯蘭
#5 The Covenant of Preservation
https://www.fpcjackson.org/resource-library/classes-and-training/covenant-of-preservation/
https://yimawusi.net/2021/05/07/the-covenant-of-preservation/
https://yibaniba.blogspot.com/2021/05/5-covenant-of-preservation.html
第六講 亞伯拉罕之約:盟約記號及其涵義
#6 The Abrahamic Covenant  Covenant Signs
https://www.fpcjackson.org/resource-library/classes-and-training/abrahamic-covenant/
https://yimawusi.net/2021/05/10/the-abrahamic-covenant-covenant-signs/
https://yibaniba.blogspot.com/2021/05/6-abrahamic-covenant-covenant-signs.html
第七講 改革宗洗禮論與新約的實踐
#7 The Reformed Doctrine of Baptism & New Testament Practice
https://www.fpcjackson.org/resource-library/classes-and-training/the-reformed-doctrine-of-baptism-new-testament-practice/
https://yimawusi.net/2021/05/11/the-reformed-doctrine-of-baptism-new-testament-practice/
https://yibaniba.blogspot.com/2021/05/7-reformed-doctrine-of-baptism.html
第八講 摩西之約
#8 The Mosaic Covenant
http://www.fpcjackson.org/resource-library/classes-and-training/the-mosaic-covenant
https://yimawusi.net/2021/05/12/the-mosaic-covenant/
https://yibaniba.blogspot.com/2021/05/8-mosaic-covenant-covenanttheology-j.html
第九講 時代論:改革宗的評估
#9 Dispensationalism – A Reformed Evaluation
https://www.fpcjackson.org/resource-library/classes-and-training/dispensationalism/‘’
https://yimawusi.net/2021/05/13/dispensationalism-a-reformed-evaluation/
https://yibaniba.blogspot.com/2021/05/9-dispensationalism-areformed.html
第十講 大衛之約
#10 The Davidic Covenant
https://www.fpcjackson.org/resource-library/classes-and-training/the-davidic-covenant/
https://yimawusi.net/2021/05/14/the-davidic-covenant/
https://yibaniba.blogspot.com/2021/05/10-davidic-covenant-covenanttheology-j.html
第十一講 舊約聖經對「新約」的預言
#11 Old Testament Prophecies of the New Covenant
https://www.fpcjackson.org/resource-library/classes-and-training/ot-prophecies-of-the-new-covenant/
https://yimawusi.net/2021/05/16/old-testament-prophecies-of-the-new-covenant/
https://yibaniba.blogspot.com/2021/05/11-old-testamentprophecies-of-new.html
第十二講 對觀福音、使徒行傳和保羅著作裏的盟約
#12 The Covenant in the Synoptics, Acts and Pauline Writings
https://www.fpcjackson.org/resource-library/classes-and-training/covenant-in-the-synoptics-acts-and-pauline-writings/
https://yimawusi.net/2021/05/17/the-covenant-in-the-synoptics-acts-and-pauline-writings/
https://yibaniba.blogspot.com/2021/05/12-covenant-in-thesynoptics-acts-and.html
第十三講 希伯來書裏的盟約
#13 The Covenant in Hebrews
https://www.fpcjackson.org/resource-library/classes-and-training/covenant-in-hebrews/
https://yimawusi.net/2021/05/18/the-covenant-in-hebrews/
https://yibaniba.blogspot.com/2021/05/13-covenant-in-hebrews-covenanttheology.html

 
第六講 亞伯拉罕之約:盟約記號及其涵義
#6 The Abrahamic Covenant – Covenant Signs

https://www.fpcjackson.org/resource-library/classes-and-training/abrahamic-covenant/
https://yimawusi.net/2021/05/10/the-abrahamic-covenant-covenant-signs/
 
如果你有帶聖經,請和我一起翻到創世記十七章。請看十七章1-14節:
 
亞伯蘭年九十九的時候,耶和華向他顯現,對他:「我是全能的神。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  我就與你立約,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  亞伯蘭俯伏在地;神又對他  「我與你立約:你要作多國的父。  從此以後,你的名不再叫亞伯蘭,要叫亞伯拉罕,因為我已立你作多國的父。  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國度從你而立,君王從你而出。  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作你和你後裔的神。  我要將你現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永遠為業,我也必作他們的神。」  神又對亞伯拉罕:「你和你的後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約。  你們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禮;這就是我與你並你的後裔所立的約,是你們所當遵守的。  你們都要受割禮(原文作割陽皮;十四、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節同);這是我與你們立約的證據。  你們世世代代的男子,無論是家裏生的,是在你後裔之外用銀子從外人買的,生下來第八日,都要受割禮。  你家裏生的和你用銀子買的,都必須受割禮。這樣,我的約就立在你們肉體上作永遠的約。  但不受割禮的男子必從民中剪除,因他背了我的約。」
 
以上是上帝的聖言,願賜福給讀的人。讓我們禱告:
 
我們的主我們的上帝,我們讚美你,因為我們再次有這個特權從世界被分別出來,委身研讀聖經。我們為那些走在我們之前的、忠心的聖徒而感恩,他們努力活出了這段經文的真理,還有你的聖言全部的真理。我們為了走在我們之前忠心的教師而感謝你,他們花費了許多月研讀你的話語,以便能將這些話語的意義解釋得更清楚、更準確。我們承認當我們和這些真理奮戰時;把它們按照邏輯順序排列,以便我們能理解它們,並且加以默想,最後能把它們傳達給別人時,我們非常依賴他們忠心的擺上。上帝啊,我們懇求你的恩典。當我們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吸收這麼多容時,求你賜給我們聰明這個恩典。但是最重要的是幫助我們,對我們所學習到的真理常懷驚奇與讚美,使我們驚訝地不出話來。求你感動我們來敬拜你,也藉由我們所學到的真理來敬拜你。奉耶穌的名。阿們。
 
今天,我要在亞伯拉罕的生平中考恩典之約的這個視角。這會教導我們許多東西,不只是關於亞伯拉罕之約,也包括盟約的記號。我們已經開始展開我們對亞伯拉罕的研究。我們已經在創世記十二章、十五章的小型圖案中看到上帝如何和亞伯拉罕打交道。在創世記十七章,上帝再次向亞伯拉罕確認的應許。不是與亞伯蘭創立一個新的關係,這個關係是原本就已經存在的。現在,要藉著賜給他肉體一個記號,為他改名,來確認這個關係。你會注意到,當亞伯拉罕的耐心在多年月中一再受到試煉,上帝多麼有恩慈,繼續激勵亞伯蘭,好叫他會信耶和華。在創世記十五章,上帝臨到亞伯蘭,向他保證的應許。現在到了十七章,再次臨到他,不只是給他一個外在的記號,向他保證盟約的應許,並且在亞伯蘭的肉身上賜給他一個記號,向他保證盟約的應許。
 
好,在考創世記十七章的過程中,我要你們特別注意兩件事。我們時代論的朋友喜歡把舊約的盟約分成兩大類:其一,他們是有條件的,另一個他們會是無條件的。換句話,他們會基本上舊約有兩類的盟約。有些是有條件的,有些是無條件的。很自然地,他們會舉摩西之約為例,這是有條件的盟約,因為那裏強調的是律法,然後他們會舉亞伯拉罕之約為例,這是無條件的盟約。但是我要你們看到,在這個對亞伯拉罕之約的視角下,當你們讀創世記十七章,你們會看到,很多地方強調亞伯蘭的責任。
 
你們要明白,我不是要把恩典的層面挪走,這不是要廢去上帝恩典的一點一劃。但是在接受上帝在這個盟約中賜下恩典的應許的同時,也非常強調亞伯拉罕的義務,因為上帝提醒亞伯拉罕,他在耶和華面前必須作完全人。
 
好,要明白,上帝不是對亞伯拉罕,要得到我的祝福的條件是你必須完美。好,你們的翻譯可能會讓你感到困惑。「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上帝不是要求亞伯拉罕要完美。但是要求亞伯拉罕要全心全意行在面前;也就是,完全委身跟從,並且相信在十二章、和在十五章所作的應許。是在要求亞伯拉罕作一個全心全意的人,從到外徹底愛上帝的人,一個正直的人。
 
從約伯記你會熟悉這個語言。你知道,約伯一再抗議,「耶和華啊,我是個有人格的人,我在整個過程中是個正直的人。」約伯是否宣稱他無罪?沒有。但是他的是:「我在整個過程中從來沒有失去對你的信靠。」當然,到了約伯記的結尾,約伯失去了這份信賴。到他最後一次在書的結尾與耶和華相遇時,他不得不承認錯誤。但是約伯在他受苦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他可以名正言順地:「我維持了我的正直」。你會記得他的妻子很早就鼓勵他放棄他的正直,去咒詛上帝。但是約伯堅持他的正直。換句話,他所的是:「耶和華啊,我已經全心全意委身給你,我信靠你,雖然我周圍的世界正在我的耳旁崩塌,但是我仍然信靠你。我繼續相信你。」因此,在這裏上帝用這些話重述了盟約:「在我面前行事為人,做個完全人,做個正直的人。」
 
這是那裏的用語的意思。不要搞混了。不要認為上帝是呼召亞伯蘭要成為無罪的人。這裏不是這種情況。但是即使是這樣,有趣的是在這個滿有恩典的盟約裏,這章的用意是要對亞伯拉罕保證上帝的恩典,上帝在一開始就吩咐亞伯拉罕,「你要在我面前行事為人,然後你就會成為完全人。行在我面前,做個正直的人。」
 
你聽得懂我在這裏的嗎?在盟約裏,我們馬上看到對亞伯蘭的責任的強調。所以,這是個滿有恩典的盟約嗎?是的。這是個無條件的盟約嗎?這要看你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上帝對亞伯拉罕的恩典、對他的愛,是以亞伯拉罕對的愛為條件的嗎?不是!否則,我們就全毀了。
 
但是在這個關係中有責任嗎?在這個關係中有彼此的義務嗎?對有!在這章裏你逃避不了這點。事實上,即使是上帝給亞伯蘭的記號,作為上帝對他的應許的確據,也有它的另一面,你在最後幾節經文可以讀到:「亞伯蘭,如果你沒有對你和你的後裔施作這個記號,你就會從我的盟約中被剪除。你拒施作這個記號,就是刻意的背叛和不順服,因此你要從我的盟約中被剪除。」
 
因此,這整章充滿了彼此的義務的特點。這是上帝與亞伯拉罕所立的滿有恩典的盟約嗎?對是。這意味著亞伯拉罕沒有責任嗎?對不是。
 
這是個應該牢記的美妙典範,因為它會幫助你避免誤解保羅。你明白,有些人認為,倘若我們接受保羅恩典的教義,就意味著在基督徒生活中真的就沒有義務了。它的法會像這樣:「上帝以恩典拯救了你,所以你不必順服,只不過你會想要順服而已。」你會聽到這種分別。你不必順服上帝,但是你會想要順服上帝。這不是保羅的倫理觀。保羅的倫理觀沒有你沒有順服上帝的義務,你是因為想要順服而順服的。你想這麼做,是因為你愛,等等。不是這樣的。在保羅的倫理觀裏,還是有義務的。因為保羅的倫理觀是舊約的倫理觀。恩典和義務不是對立的。這是我在這裏要強調的。恩典和義務不是對立的。事實上,保羅在羅馬書第五章得很清楚,屬靈恩典最重要的一個作用(恩典是聖靈在我們裏面的工作)是什麼呢?就是使我們有能力完成我們的責任。這就是為什麼保羅「恩典藉著義作王」的原因。
 
順帶一提,猶太規條派的基督徒攻擊保羅,:「保羅啊,你因信稱義的教義會帶來不順服。相信的人會變得被動,因為他們會:『好,如果我已經因信稱義了,我做什麼就都無關緊要了。我怎樣過活都不打緊了。』」保羅的回應不是針對這點,:「不,你誤解了稱義的教義」。他乃是退後一步,基本上是,「不,你對因信稱義的誤解是在更深的層面,你不明白恩典的作用。」
 
恩典其中的一個作用是使信徒可以完成上帝呼召信徒去做的事。因此不能信徒在新約之下沒有義務了,而是在基督裏沒有新的義務了。這裏不是在對比舊約和新約,而是,在律法以下的人,也就是在行為之約下的人,在基督以外的人,無論他們是在舊約或新約裏,都是被律法定罪的人。律法是他們的審判官,律法是他們的咒詛。但是當他們被帶到基督之下,以基督為他們盟約的頭,無論他們是在舊約之下或在新約之下,在他們裏面作王的恩典,就會使得他們和大衛一同:「耶和華啊,我多麼喜愛你的律法。」因此律法就不再是他們的咒詛了。
 
好,在完這點後,我要集中焦點來看這段經文裏的幾件事。首先,我要聚集在盟約記號的本質上,它在亞伯拉罕之約的作用。其次,我要看盟約記號的本身。當我們在研究挪亞之約時,在創世記第九章,關於雲彩裏的彩虹的記號,沒有得太多。這是因為我要在這裏談盟約的記號,好讓你們明白在舊約裏盟約的記號是怎麼運作的。如果你明白舊約裏盟約記號的作用,會大大地幫助你們明白新約裏的聖禮,會讓你避免許多神學群體所陷入的各種麻煩當中。
 
讓我事先提這些麻煩當中的幾個,好讓你們稍微看到我們的方向。顯然,基督新教對聖禮的看法,與羅馬天主教對聖禮的看法有最大的不同。他們有七項「聖事」(即聖禮),而我們只有兩項。羅馬教會是怎樣得出這些聖禮的容的呢?它如何定義其聖禮呢?它是怎麼得出聖禮如何發揮作用的看法的呢?我的論點是羅馬天主教目前對聖禮的看法,和合乎聖經觀點的盟約記號對沒有任何共同之處。它是在神學因為其他事情遭到忽略的歷史背景下發展出來的。之後我會粗略談到這些其他的事情究竟是什麼。
 
不過,即使是在基督新教,對這些記號也有不同的看法。你們許多人也許接觸過,甚至是從這個背景出來的,就是:「基督的教會」(Church of Christ)。他們認為悔改、相信,加上由「基督教會」牧師所作的洗禮(當然是指浸禮,因為這是「基督教會」唯一承認的洗禮),是得救所必需的。特別是假如你是來自一個浸信會的背景,我猜你大概曾經與「基督教會」的教導有過嚴重的衝突,因為浸信會的一個特色是不相信洗禮對得救來是必要的。183040年代在美國發展出來的一些異端,如「基督的教會」、「基督門徒會」(Campbellites)等等,他們在這點上與浸信會有很大的分歧。他們都相信浸禮,他們都相信只有成人才可以接受浸禮,但是浸信會不相信浸禮對得救是必要的,而「基督的教會」則這樣相信。
 
好,「基督的教會」是怎樣得出這個看法的呢?再次,我會主張這是他們不明白聖禮的記號的本質的緣故。那麼,安息日會、門諾會的信徒呢?那些相信「洗聖禮」的信徒呢?我們為什麼不為彼此洗呢?耶穌不是在約翰福音十三章設立了這個聖禮了嗎?我們為什麼不這樣作呢?
 
答案是:這和你怎麼看待聖禮的記號這個教義有關。我認為只要對什麼是聖約記號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解釋所有與這些問題相關的議題。因此我今天的目標就是讓你們對上帝與亞伯拉罕所立的恩典之約的本質有基本的了解,也會到盟約的記號。
 
聖禮
 
讓我一開始先為你們定義什麼是聖禮,然後我們會在今天的課程裏把這個定義變得更為精準。好,我們改革宗浸信會的朋友們不喜歡用聖禮(sacrament)這個字,對他們來,這聽起來太像天主教了。因此他們會用「ordinance」(律例)這個字,這是完全可以的。他們用這個字只是想和羅馬教會對聖禮的誤解保持距離,而他們強調這是個律例,只是想表明這是上帝吩咐的。因此,當你看到有人使用律例這個字,就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這麼用。
 
聖禮是上帝所設計的盟約事實的記號和印記,這盟約的事實是由上帝的聖道所傳遞出來的。人軟弱、脆弱的信心,喜歡得到保證。再次,盟約的記號都是為了向信徒保證,上帝在盟約裏所作的應許都是真的。你在聖經裏找不到這種法:盟約記號可以使一個關係生效。盟約的記號只是反映一個關係,盟約記號並不會使一個關係生效,它們只是反映一個關係。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的意思是,當上帝給亞伯拉罕割禮這個聖約記號時,並不是藉由這個盟約記號來與他立約,而是相反。上帝本來就與亞伯拉罕有一個盟約的關係,而為了向亞伯拉罕保證對他所作的應許,上帝就給他一個盟約記號來證實這個應許。在這裏,你就可以看到反駁羅馬教會對聖禮的看法的論證。羅馬教會認為,單單是施行盟約記號就可以實際上拯救一個人,會讓任何有自尊的希伯來人感到困惑,因為盟約記號從來就沒有這樣的作用。這種看法是徹底與舊約或新約的世界觀相異的。好,我們天主教的朋友在這方面真的是毫無招架之力的。盟約的記號不會使一個盟約關係生效,只是反映一個盟約的關係。它們的作用是讓我們軟弱的信心有確據。
 
順帶一提,加爾文對以賽亞書七章14節的註釋裏,有一段很美妙的註解。你還記得這段榮耀的經文嗎?論到以馬利的經文。這是以賽亞給亞哈斯王的以馬利的應許,雖然當時亞哈斯拒要求一個記號。我們很快翻到以賽亞書第七章。亞哈斯一直在作準備,要和亞述作戰,而猶大國所有的人都擔心,猶大國會被敵人殲滅。上帝差遣以賽亞到亞哈斯那裏,向這個邪惡的王保證,亞述人不會徹底消滅猶大國。還不止這樣,上帝對以賽亞:「告訴他要向我求一個兆頭,我會給他一個兆頭向他保證。」因此,以賽亞就進去對亞哈斯:「求一個兆頭」。請看11節:「你向耶和華你的神求一個兆頭:或求顯在深處,或求顯在高處。亞哈斯:『我不求;我不試探耶和華!』」
 
加爾文給這節經文一個精彩的討論,為什麼亞哈斯實際上不是敬虔,而是背叛。表面上看來,亞哈斯是:「我不會試探耶和華。我的意思是我不會向耶和華要求一個兆頭。」當先知來到亞哈斯面前,對他:「你當求一個兆頭」,而亞哈斯我不會求一個兆頭,好像這是個敬虔的表現一樣。加爾文的註釋是,上帝決定,亞哈斯和猶大需要一個記號。當上帝告訴你,你需要一個兆頭,而你,「我不會求一個兆頭」,這不能算是敬虔的表現。加爾文把這點用在洗禮上。許多人:「我們為什麼需要洗禮,或者我們為什麼需要守聖餐?我們為什麼不廢除洗禮和聖餐,只講道就好了呢?」加爾文,因為上帝告訴你,你需要一個記號(兆頭),這個記號是要扶持軟弱的信心的。好,你們可以讀這段註解,這是加爾文很精闢的解釋。去考加爾文對以賽亞的註釋,以賽亞書第七章10-14節左右。這是很精彩的註解。
 
讓我們回到創世記十五章,給設立割禮的記號作一點背景介紹。如果你記得,上帝在創世記十二章、十五章與亞伯蘭立了約。而在創世記十六章發生了什麼事呢?亞伯拉罕的信心變得軟弱。他作了什麼呢?我的意思是亞伯拉罕基本上是想藉著人的方法帶來上帝的應許。他:「好,耶和華你知道,我已經等了很長一段時間,還看不到我自己的孩子。我妻子來找我,建議我和使女夏甲同寢,讓她替我生個孩子。」這是當時的習俗,在社會上完全得過去。這是亞伯蘭的策略。他是試圖藉著人有罪的方法來實現上帝的應許,結果當然是給他的家庭生活帶來災難,而在他未來的家庭生活中,有很長一段時間繼續造成許多災難。
 
因此,在這個亞伯拉罕的失敗、反映出他信心軟弱的背景下,上帝為他和他的後裔設立了一個永遠的記號:割禮。上帝把割禮賜給亞伯拉罕,是提醒他盟約的應許,並且提醒亞伯拉罕自己會讓這些應許實現。上帝更新了先前對亞伯拉罕所作的應許,把這些應許重新再一次。
 
我們來看這段經文出現的應許,至少有五點。在創世記十七章2節,(1) 上帝再次告訴亞伯拉罕,會與他立約,或者會確認這個約。在十七章7節,上帝會把亞伯蘭的後裔包含在這個盟約裏面,這是在重新確認盟約的承諾。(2) 重新確認亞伯蘭的後裔會被包含在這個盟約裏。 (3) 7-8節重述了這個以馬利的原則,祂說:「我要作你和你後裔的上帝。」上帝重述,我要作你們的上帝,你們要作我的子民。(4) 在十七章8節,祂說祂會把迦南地賜給亞伯拉罕和的後裔。因此,土地的應許得到更新。然後, (5)重新:亞伯蘭的後裔會極其繁多,他要作多國的父。國度和君王都要從他而來,請看2456節。
 
割禮的記號是在這個背景下設立的,上帝重述的應許。我先前過,請留意,伴隨著這些應許,也強調了亞伯拉罕的責任。我們可以從兩方面看到這點。首先,在第1節,上帝對亞伯蘭所的話裏可以看到:「我是全能上帝,你當在我面前行事為人,你要作完全人。」請再次思考,根據十六章裏,亞伯拉罕的失敗,這個陳述的意義是什麼?再次,這不是要求亞伯拉罕做個完美的人。上帝不是:「好,亞伯拉罕,你在十六章犯了罪,不要再犯了」,雖然這個意思也隱含在。重點不是你那時犯了罪,從此不要再犯罪了。重點是:「亞伯蘭,你所作的是明你的心正在掙扎,因此,要全心全意,做個正直的人。繼續和我同行,繼續信靠我,繼續相信我。」這是一個命令,是一個勸勉。亞伯拉罕以信心回應上帝的盟約應許,是一個命令。因此這是你看到的第一部分的責任。
 
但是第二部分的責任是亞伯蘭要忠心地把盟約記號施作在他和他的後裔的身上。因此亞伯蘭要證明他在盟約裏的責任,必須要靠他相信上帝的應許,並且順服上帝的命令,施作上帝所賜的記號。請看第9節:「上帝又對亞伯拉罕:『你和你的後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約。你們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禮,這就是我與你並你的後裔所立的約。」
 
這是很有趣的法。從創世記十二章開始,亞伯拉罕和耶和華之間的盟約關係就已經存在了。如今,在十七章,上帝是(請看經文,特別是第10節),「你和你的後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約。你們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禮,這就是我與你並你的後裔所立的約」。用這種方式來定義約,不是很有趣嗎?上帝在第9節首先,你要遵守我的約。然後給盟約下定義,不是從他與亞伯拉罕之間關係的角度來的,而是用割禮的記號來的。這不是一種有趣的法嗎?在這個脈絡下,盟約的記號和盟約本身,可以看到它們之間所可能有的、最緊密的關聯。(重覆)事實上,它們的關係如此緊密,以至於我們可以,記號就是約,約就是記號。你們當中所有的男丁都要受割禮,這就是我的約。
 
我認為,如果用動態對等的原則翻譯成:「你們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禮,這就是我的盟約記號」,不能不對。但是字面的法是:「你們要受割禮,這就是我的盟約」。因此,我們在這裏看到是盟約和盟約記號的關係,上帝強調這兩件事情之間的緊密性。在盟約記號裏,就是在盟約裏。拒盟約的記號就是拒盟約。
 
在出埃及記四章24-26節這個奇怪的故事裏,我們也可以看到盟約和盟約記號之間緊密的關係。摩西走在路上,耶和華遇見他,想要殺他。摩西是盟約的傳令官,賜律法給以色列的人,他作為上帝的代表正要去找法老,向他挑戰,但是摩西自己卻違背了創世記十七章的命令。耶和華在半路遇見他,想要殺他。經文當他妻子把他兒子的陽皮丟在摩西前,耶和華才發憐憫放了他。摩西是在給我們一個暗示,這段經文裏的爭論,其本質究竟為何。顯然他米甸的妻子不想讓她的小嬰孩受割禮。但是當耶和華找到摩西,她知道事情的原委,於是很快地行了割禮,陽皮被丟在摩西前,摩西這個盟約的傳令官才被釋放了。這裏明了這個命令的嚴重性。
 
盟約記號的作用
 
1. 割禮這個盟約記號是提供進入外在的盟約群體的一個外在記號。上帝在創世記十七章得很清楚,接受割禮就代表成為盟約群體的一部分。再次注意到,接受割禮記號的本身,不能使你成為這個有形的盟約群體的一部分,它只是證實這個事實,就是你已經是盟約群體的一部分,無論你是大人還是小孩。
 
因此,當有人歸入以色列,如以斯帖記第八章,他們不是因為接受割禮的記號,使他們得以進入這盟約群體。不,那只是他們進入盟約群體的印記。在舊約裏,就和新約一樣,你作為一個成人也是以信心進入這個盟約群體的。當然,在舊盟約底下,不只是成人被視為盟約群體的一部分,他們的孩童也被視為盟約群體的一部分。
 
但是,再次,使孩童進入盟約群體的,不是因為給孩童施行了這個記號。不,這個記號只是一個印記,證明這個孩子是盟約群體的一部分。換句話,它只是確認,其目的是給我們確據。話雖如此,倒過來也是一樣:拒接受盟約記號是什麼呢?是否認這個盟約群體。這不是因為記號本身有魔法,而是因為拒這個記號代表拒耶和華的主權。倘若耶和華:「要行割禮」,而你,「,我不想受割禮」,你就是在拒絕祂的主權。因此,成為的群體的一部分,和拒絕祂的主權是互相排除的。順帶一提,這是很好的,用來反對「反主權救恩」(anti-Lordship salvationists)的人的論證。有些人你不必讓上帝作主,就可以讓上帝作救主。把這個論點用在創世記十七章試試看:我要成為以色列的一部分,但是不要行割禮。不可以的。耶和華是主,當祂說,「當受割禮」,拒這個記號就會使你從這個盟約裏被剪除。這不是因為割禮有魔法,而是因為拒這個記號,你就是在拒上帝的統治。這還不明顯嗎?
 
2. 其次,這個記號的作用是什麼?它象徵需要潔淨罪,而且潔淨是可能的。在整個摩西五經裏,贖罪儀式、挽回祭的儀式,整個過程中都用到血,而獻祭血淋淋的本質,提醒我們在盟約關係中潔淨的必要性,以及當你與上帝進入盟約的關係時,提供了這個潔淨。
 
3. 這個記號還有其他什麼作用呢?這個記號也有為選民得到永生的業印上印記的意義。選民藉著這個印記,確保最終會得到永生。我用了選民這個字,馬上會引起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只有等到創世記後面,以撒和以實瑪利的故事,以及雅各和以掃的故事出現時才會變得明顯。在創世記十七章論到選民,有點時代錯置的感覺,但是我要指出,創世記在前面已經介紹了家族世系的觀念,特別是在第三、四章。夏娃是該隱、亞伯和塞特的母親,而這三個男孩中有兩類的人。該隱是一類,亞伯和塞特是一類,他們屬於完全不同的家系。摩西把這點得很清楚,不只是在創世記第四章,也在第五章,然後在第十、十一章得很清楚。因此同一個家庭裏有一個敬虔的世系,一個不敬虔的世系,在創世記裏不是前所未聞的事,而這個主題會在以掃和雅各的生平中得到發展,也會在以實瑪利和以撒的生平中,在較小的程度上得到發展。因此,這點雖然在創世記十七章沒有被強調出來,以實瑪利受了割禮,以撒在之後也會受割禮。好。雖然這裏沒有被強調出來,但是這是很重要的主題。
 
盟約記號有什麼作用?一是確認,然後是保證,簡言之,是作為印記。在改革宗傳統裏,印記的法是來自以弗所書第一章,保羅在那裏到聖靈的印記。
 
根據保羅的法,什麼是印記呢?這是一個定金,保證一定會付清所承諾的款項。這是一個記號,一個戳印,一個官印,保證上帝一定會履行的應許。以弗所書那裏的法顯然很能反映保羅的時代,有關商業上的印記和憑據的做法。有點像是出現在文件上的戳印,確認在這份文件中做出誓言的人,必定會實現他的義務,就像我們今天的公證人會作的一樣。我剛收到一份郵件。因為房貸利率很低,我的房子重新貸款。但是放貸的人想要確認我們的房子沒有白蟻,我們必須找人來檢。經過檢過後,檢的單位沒有白蟻的問題,但是有些情況可能會讓白蟻生長。因此,你必須和公證人簽署一份文件,承認這點:假如你不處理,就要負責任。是你們擁有這個房子,因此我要你負責這點。我的意思是我們受他們的擺佈。他們的意思是,我要你負責這種可能導致白蟻的情況。所以我要一個公證人簽名,你有義務要作你的部分。
 
這也可以從另一方面來。這個記號有點像是一個人:「我承諾會給你一百萬元,這是你一千元的前金。這是我的印記,是如果我沒有把剩下的錢給你,你可以把我告上法庭。」或者,這個印記實際上是指定金本身。在保羅的時代,這兩種方式都得通。因此,一個盟約記號的作用是作為盟約應許的印記。明白了嗎?
 
好,當你這樣的同時,就會帶來一個問題:「那些在盟約群體裏,最後卻變成不信的人,要怎麼呢?例如以掃、以實瑪利等人。」實際上,你是在問:「那些被遺棄的人怎麼呢?那些不信的人怎麼辦?那些不接受盟約的人怎麼辦呢?」
 
3. 好,當我們,盟約的記號具有給選民一個印記的意義,保證他們可以得到永生的業,我們強調這點是因為盟約記號不是因為我們把這個記號施作在某人身上就有效用;盟約記號會作用在那些靠恩典相信的人身上。對那些拒盟約的人來,盟約的記號只會給人帶來定罪。但是對那些相信的人來,這是一種恩典的管道,藉著這個管道,選民可以得到保證,他們可以得到永生的業。
 
順帶一提,在這點上,我們還沒有討論到使改革宗浸信會和改革宗嬰兒洗禮的人分裂的問題,也就是那些在改革宗群體裏,不相信必須要為嬰兒施行洗禮的人,還有那些在改革宗群體裏,相信要為嬰孩施行洗禮的人。在有形的盟約群體裏,總是有些人是選民,有些人不是選民。或者不用加爾文主義的方式來,總是有些人會相信,有些人雖然口裏相信,但是事實上卻是不信的。有些人從外表來看似乎是上帝百姓的一部分,但是事實上卻不是真的在盟約群體裏面。
 
盟約印記的作用,就它對人有益的層面來,只會使選民得益,只會嘉惠那些相信的人。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在這點上是很正確的。信仰告白在到確據之前,先到稱義、成聖、納認、堅忍到底,因為對你所不曾擁有的東西,你不會有確據。
 
因此,既然盟約記號是在確認的這個範圍起作用,它們使人是否能得到益處,就完全取決於那個得到這個記號的人是否真的有信心。因為對他們所不曾擁有的東西,你無法向他們作出保證。
 
第四,因為這個記號象徵並印記被納入外在的上帝恩典之約的群體,割禮不會帶來自以為是,而是帶來個人的責任。換句話,這個記號不會使你被動,而是根據恩典原則帶來責任感。記號和印記本身不會帶來盟約祝福。記號是證明並保證盟約的祝福。但是盟約關係必然會包含立約者的責任,盟約的關係也許會以祝福或咒詛的方式得到應驗。如果一個接受了盟約記號的人拒了盟約,因為他是個不信、不悔改的人,因為他拒在心裏真正接受盟約,那麼這個人,藉著這個盟約記號,藉著割禮的記號,就被印上雙重咒詛的印記。這個人不只是要受到行為之約的咒詛,也要受到誤用恩典之約的咒詛。就是因為這樣,才有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所的話:如果你不分辨主的身體,就不要吃喝聖餐,以免吃喝自己的罪。
 
我們已經談過盟約記號的作用,也談到設立割禮的背景,和賜下割禮的記號。我提出割禮的作用這個問題,是為了當你們與那些相信聖禮的記號真的會傳遞救恩的人談話時,假如你在和一個相信洗禮會實際上洗去原罪,並且使他們能進入一個可以傳遞恩典的聖禮系統的羅馬天主教徒談話時,你必須清楚這和聖經所的盟約記號是沒有關聯的。
 
但是我談到這點是因為我們這些在基督新教傳統裏的人,會反對這種法,就是給人盟約記號,或在主的晚餐領受盟約記號,實際上會傳遞恩典,我們這些反對這個看法的人,會發出一個問題:「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施行聖禮呢?聖禮有什麼作用呢?」我的意思是,如果光不練,我們會期待有人問,「好,這有什麼用,我們為什麼要作這個?」這就是我為什麼花了這麼多時間討論這個,因為你會碰到有人問你這個問題,我只是在預備你回答這個問題。
 
割禮

 
好,我們已經討論過記號本身的作用。但是讓我先談談割禮這個記號不是什麼。割禮的記號不是進入成人的記號。以實瑪利的確是在13時行了割禮,以色列周圍的國家也行割禮,但是他們喜歡在男孩被認為成人時施行割禮。但是創世記十七章設立的割禮的盟約記號,是施行在八天大的男嬰身上。因此,很清楚,這個記號,雖然以色列周圍的國家有類似的風俗,但是其意義有很大的差異。
 
有學者研究第八天的凝血因子是濃度最高的時候(S.I. McMullen , None of These Disease)。我不知道這是否就是上帝選擇第八天的理由。不過這是很有趣的,就是上帝選擇第八天行割禮,而凝血因子在這天的濃度是最高的。我的意思是耶和華造了人的身體,知道在作什麼。
 
其次,讓我接著,割禮的記號不只是猶太血統的記號。這從創世記十七章就可以看得很清楚。誰要受割禮呢?在這家中所有的男丁都要受割禮。這是否也包括那些被這個家的家長用錢買回,住在這個帳棚裏的奴隸呢?是的!即使他們是米甸人?是的!即使他們是摩押人?是的!不管他們是誰。倘若你是在一個家庭裏的盟約的頭之下,在他的權柄之下,你就要接受這個割禮的記號。這在十七章是很清楚的。這個記號要施作在亞伯拉罕、他的後裔、以及所有住在他帳棚裏的人。
 
因此,割禮不只是一個種族的記號。我要提醒你們,直到以色列國的最後,人們仍然是這麼理解的。你去看以斯帖記,你記得當哈曼的詭計被破除了,末底改最終獲得勝利,而即使王無法撤銷這個法律,讓國民可以殺滅猶太人,但是他也立了另一個律法,容許猶太人自我防衛,可以殺害任何攻擊他們的人。此外,倘若猶太人受到攻擊,而猶太人打敗了他們,猶太人有權利掠奪他們家中所有的財物。他們可以合法地奪取財物。而到了以斯帖記第八章,經文什麼呢?因為這個諭旨,有許多人因為懼怕猶太人,就入了猶太籍。所以,在這裏,你是在亞哈隨魯王的統治之下,在一個非猶太人的王的統治下,一個敬拜偶像的外邦人之下。在以斯帖記當中,以色列是散居在各國的。然而,在這裏有些人變成了猶太人。因此,割禮的觀念只僅適用於純粹的血緣,沒有出現在創世記十七章,也沒有出現在以斯帖記,以色列國家歷史的最後。因此,很明顯的,這既不是進入成人的記號,也不是種族的記號。
 
最後,讓我們明確,記號本身不能帶來救恩。這個記號只是證實了盟約的應許。盟約的應許是如何領受的呢?藉著信心。倘若你很快翻到羅馬書第四章,你會看到這點。保羅到亞伯蘭被上帝算為義(羅四10)。然後他到:「是怎麼算的呢?是在他受割禮的時候呢?是在他未受割禮的時候呢?」保羅為什麼這麼?因為創世記十五章6節發生在創世記十七章之前。亞伯蘭在創世記十五章6節就被耶和華宣告為義,在割禮被設立之前。因此,這是保羅的論證的一部分。他接著,他受了割禮的記號,作他未受割禮的時候因信稱義的印證。因此,割禮的記號是為了證實應許這個目的。這些應許傳遞給亞伯拉罕,是藉著什麼來領受的呢?藉著信心。
 
有一點很重要,要知道信心這個元素也是舊約一個很重要的層面。因為很多時候,當我們爭論你是否要為嬰孩施洗,或者你是否要為盟約的孩童施洗,其中一個論證是在舊約裏,信心不是問題的焦點,割禮只是外在盟約群體的一部分,而在新約當中,信心是重大的問題。好,保羅在羅馬書第四章,盟約記號的作用是為上帝在盟約裏對我們所作的應許印上印記,這些記號唯獨是藉著信心領受的。保羅在羅馬書第三、四章堅決地論證這點。
 
但是以撒在第八天大時,無法運用他得救的信心。這樣,這會讓創世記十七章的命令成為無效、成為虛空嗎?不會。我們等一下會再回來討論。
 
好,這有什麼涵義呢?我提到羅馬書第四章的用意,是要明記號施行的本身並不能帶來救恩,因為信心只是聖靈所使用的工具,把救恩的福祉傳遞給上帝的百姓。因此,以實瑪利在創世記十七章可以接受盟約的記號,但是這不代表以實瑪利真的是上帝的選民。以掃可以領受盟約的記號,然而以掃因為沒有運用信心,就拒了盟約。因此單單擁有盟約記號,並不會使你得救——有些人認為只要人領受了盟約記號,就可以得救。這是很多教會流傳的觀念,不只是在羅馬天主教,也包括摩門教會。他們不只是相信這個記號具有拯救你的功效,他們也認為你可以回家為你死去的祖先施洗,使他們也可以進入天堂。為死人施洗,這個觀念不是聖經的觀念。至少創世記十七章不是這麼的。
 
盟約的洗禮
 
好,盟約洗禮有什麼涵義呢?我們已經了盟約不是什麼,也略微到記號的作用,但是割禮這個盟約的記號有什麼涵義呢?至少有三個。首先,從創世記十七到廿五章,割禮的歷史很明顯可以看到,血緣的後裔並不能讓你成為上帝的兒女。因此,單單因為你是亞伯拉罕血緣的後裔,單單因為你領受了盟約的記號,倘若沒有實際的信心,並不代表任何意義。這從以實瑪利的故事就可以看得很明顯,從以掃的故事就很清楚,從約瑟兄弟的故事就很清楚。這是創世記的一個主題,這個主題也重新出現在整本舊約當中。在同一個家庭裏,有敬虔的父母,有些人是義人,有些是惡人。因此,盟約的記號本身並不能讓你成為上帝的兒女。光是施行這個聖禮,不能讓它的祝福普遍發生作用。
 
在基督教會早期,關於主餐也有同樣的爭議。有些人開始認為只要領受主餐,就可以得到恩典,任何領餐的人都可以得到。事實上,相當早期就有人主張,在聖餐當中,基督實際上是在聖餐的元素當中,實體地與人同在、是人可以觸摸得到的。因此,任何吃餅喝杯的人,實際上是吃喝基督,因此,任何吃喝的人都可以領受到恩典。這個觀點是,當你實際上領受主餐,就因為這個事實無可避免地(ipso facto )會領受恩典。
 
好,這個觀念是怎麼起來的呢?讓我們舉出三個理由。再一次,我什麼要跟你們解釋這些?因為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有許多基督新教的孩童,在基督新教的教會中長大,他們不知道因信稱義是什麼意思。等到他們上了大學,碰到一個靈恩派的天主教徒,很有活力,也很熱情,他告訴他們,基督新教一直誤解了羅馬天主教對稱義的立場。然後,轟隆一聲,下一件事就是這些孩子回到家,已經加入了一個羅馬教會。
 
因此,我們有許多不認識任何教義的孩子。我昨天和一位改革宗牧師談話,他和一位在PCA教會長大的年輕人是同事。這個年輕人在去年轉信天主教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對教義一無所知。如果這不能作為青少年事工要教導聖經,要作釋經講道的事工,教導基督徒教義,等等的理由,我就不知道還有什麼理由了。
 
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沒有人知道任何教義,他們也不認為這很重要。我們也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人們在各宗派間遊走,在教會之間跳來跳去。他們從基督新教到羅馬天主教,或基督新教到東正教,等等。我們必須準備好回答這方面的問題。
 
錯誤看法的來源
 
好,我們在這裏需要花點時間,因為我認為這會幫助你明白天主教的觀念是從哪裏來的。首先,我認為這是很清楚的,就是在早期的基督教會,缺乏從盟約的角度來理解聖禮的教義,特別是主餐的聖禮。他們沒有從盟約的角度來理解整本聖經。當你浸泡在舊約的思想世界,你熟知逾越節晚餐,你知道盟約晚餐是有形地證明你和一個與你立約的人有團契的關係,然後你讀到最後的晚餐和逾越節的敘事,然後你看到耶穌強烈暗示出埃及記十二章、廿四章、以賽亞書五十三章、耶利米書三十一章,你也聽到並感受到這個盟約的語言,然後你記得耶穌在全部的福音書裏,明確使用盟約的語言是在哪裏?在主的晚餐的敘事裏。這些是diatheke這個字在福音書裏,從嘴裏冒出來的地方。
 
這是否意味著從來沒有在其他地方到盟約呢?不。不是這個意思。但是有趣的是,上帝、聖靈,決定了耶穌會強調的死和舊約之間所具有的盟約關聯的地方。就在這些敘事中,你看到這件事和舊約的盟約神學有非常驚人的關聯。但是早期教會並沒有看到這點。我可以帶領你們考早期教父,證明給你們看,他們多半錯過了主的晚餐這個特殊的元素。因此最主要的問題是教會的教父們,很少有人會希伯來文。你必須知道這點。俄利根會希伯來文,亞歷山大的革利免稍微知道一些,耶柔米會希伯來文。早期教會、特別是西方教會最偉大的神學家奧古斯丁,不會希伯來文或希臘文。你可以注意到。每當奧古斯丁陷入困難時,都和他不認識希伯來文和希臘有關。因此,這是要學習原文的一個很好的理由。要學好語文。好,我們這裏的問題在於,我們不認識主的晚餐的盟約背景。
 
其次,早期教會,包括東方和西方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教導其神學和教義的,特別是在前四世紀,當時最流行和最主要的哲學思潮是柏拉圖學派。你當知道,有各式各樣的柏拉圖主義。有早期的柏拉圖主義,中期的柏拉圖主義,新柏拉圖主義等等。當時最主要的是新柏拉圖主義,早期教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事它的工作的。當然,柏拉圖主義是提倡一種稱為實在論(realism,或譯為唯實論)的認識論。從一個意義上來,所有基督徒的認識論都是某種形式的實在論。但是新柏拉圖主義所作的其中一件怪事,當早期的聖禮神學正在發展之際,是它採用了這個觀念,認為在每一個殊相當中,都實際上是某種形式的顯明。這會讓你想起大學或高中時學到的哲學嗎?你還記得形式和殊相嗎?柏拉圖,當你看見一個物體,比如一張椅子,你會知道這是椅子呢?因為這張椅子具有椅子的形式。而這個椅子的形式是以一種實在的方式反映在、顯明在我們現實世界裏一個殊相的表達上。形式比起這個實體其實是更真實的,但是它乃是反映在、顯明在這張椅子特殊現實的一部分。這就是你為什麼從本能上知道這是椅子的原因。你本能地知道牛、馬、樹,以及所有的事物。
 
你可以看到這有多容易會被用在聖禮神學上。聖餐的餅杯,是耶穌基督的「形式」,存在於其殊相中。因此柏拉圖哲學在這裏出現,促使我們用一種哲學的角度來看主的晚餐,這個哲學角度就是相信實體是存在於殊相中的。
 
最後再加上一件事。你還記得早期教會第一個基督論的異端是幻影派(Docetic heresy)。Docetic來自希臘文,意思是似乎,好像。幻影派主張,基督不是真正的人,只是以人的樣式顯現。而為了回應幻影派,愛任紐和特土良這些早期教父,會主張倘若基督只是看起來像有血有肉,那麼當我們吃聖餐時是在吃什麼呢?我相信後來的天主教神學家追溯回去,他們會把許多原本不存在的東西讀進這個論證裏。我認為早期教父,特別是愛任紐和特土良,在他們話的方式上有點不嚴謹。但是我認為從神學上來,他們用這種方式來反駁是對正確的。
 
我的意思是你可以看到如果正確地理解這個論證,這是個很有力的論證。倘若基督,「你們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代表我的贖罪的意義,我把我的身體和我的血捨了,代表通過這個盟約的筵席,這個身體、這個餅代表我的身體,這杯葡萄汁,代表我的血,如此行,好記念我。這是一個合理的論證。如果你明明知道基督不是有血有肉的,為什麼還要設立主的晚餐,強調的人性本質,的位格所提供的完全贖罪的功能呢?
 
好,這些記號的本質強調了基督的人性,這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到後來,天主教神學家回頭,「啊哈!你看到他們在那是論證的是聖餐的元素本身實際上就是基督的血肉」,我就無法確定你能讓愛任紐安靜坐在那裏,「這是你的意思嗎?」我不確定他不會跳起來,「什麼?!你在什麼?我是在反駁幻影派的異端!」他不會想到九百年後,這個論證會發展成變體論(transubstantiation)的教義。因此,他在語言上有點不嚴謹,為了反駁幻影派,他的法也許有點過頭了,但是你可以看到,缺少對希伯來文的認識,缺少對聖禮的盟約背景的認識,加上柏拉圖哲學,加上這個不嚴謹的反駁幻影派異端的法,你可以得出基督這個結論,基督的身體實際上在聖禮當中,而這個聖禮,只要你領了聖餐,就實際上使我們與基督有救恩上的聯合。
 
因此,聖禮的唯實論是從哪裏來的呢?我懷疑這就是它的來源。倘若你和一個羅馬天主教徒對話,你要坐下來進一步和我討論這個,我願意和你坐下來討論,把這件事展開來談。因為我認為當我們與羅馬天主教徒談話時,有一件事可以幫助我們的是尊重他們的歷史;越是聰明的天主教徒,他們對他們自己的歷史就越尊重。而如果你證明你知道他們的歷史,而且你尊重這個歷史,但是你以尊重的態度表明你的不同意,你在討論中會比較容易有進展。
 
第二個涵義——上帝是和家庭打交道的
 
割禮這個盟約記號的第二個涵義是:上帝是和家庭打交道的。上帝在的盟約記號裏,是和家庭打交道的。在上帝的救贖預備中,並沒有忽略創造的秩序。家庭是創造諭令的一部分,也是上帝與挪亞立約時,救贖的應許的一部分。而令人驚訝的,我們在上帝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中再次看到這點。上帝承諾要在的救贖計劃中恢復家庭的單位。這不是我們信靠自然感官,把自然感官當成救贖盼望的基礎,但是它的確意味著,這對我們在教會中,和在外面如何進行青少年事工具有很重大的影響。你不是通過兒女給一個家庭傳福音,你乃是通過父母給一個家庭傳福音。而基督徒群體已經因為許多的好理由,反過來作了五十年了。
 
我明白,我很同情,我感受到你的痛苦。但是我們,一個孩子歸正了,然後你把這個孩子送回家。好,所有的人,無論是基督徒還是非基督徒的心理學家,或非心理學家,都在教養小孩的過程中,影響這個小孩最大的因素是什麼?不只是父母的教導,而是父母的模範。正如你所知的,當你把一個得贖的孩子送到一個沒有得贖的家庭單位,你是在招致屬靈和發展上的精神分裂。有許多好意的人會,好,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這些孩子向父母傳福音。不,不,顛倒了。順帶一提,這是青少年事工的新浪潮。我的意思是這正在影響所有的人。如果你還沒有讀過Mark DeVrie的書:Family Based Youth Ministry, 你應該去買一本來看。許多人正在認識到這點。你該怎麼辦呢?是否應該透過孩子接觸父母?不!你要牧養家庭。當你牧養孩子時,要同時牧養父母,你要把家庭當成一個盟約單元。這是Jim Hurley已經推廣好多年的輔導觀點。他要我們看見,就傳福音和門徒訓練來,無論我們是否相信,我們都不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是一個彼此相關的盟約單元的一部分。要解決一個問題,這個單元裏其餘的人問題不能被忽略掉。我們必須向整個家庭傳福音。因此青少年事工必須包含要幫助父母,要呼召父母盡他們責任,在盟約裏教養他們的兒女。而忽然之間,你不再是個代理人,而是個幫助者,你只是個助手,你是父母的資源,幫助父母做好裝備,來盡他們教養兒童的責任,養育他們愛主,聽從主的教訓。這是個全新的觀念,會翻轉一切,尤其是如果你對教會結構和教會機構的看法在過去五十年來是我們先前到的那種。但是這是合乎聖經的方式,得我們反芻思考。
 
盟約割禮的第三個涵義
 

割禮作為盟約的記號的第三個涵義是提醒我們,這不只是表示我們被納入以色列國之中。這個記號不是一個國家性的記號,而是一個宗教性的記號,是一個屬靈的記號。保羅在羅馬書第四章強調這點。他沒有割禮是這個已經發展出來的民族實體的記號,是你被納入這個民族的記號。他割禮是因信稱義的記號。保羅得很清楚,這個記號是一個宗教性的記號,是一個屬靈的記號。當然,這會引來和洗禮的平行對比。我要花幾分鐘時間來比較。
 
割禮在新盟約裏已經變成洗禮了
 
首先,記得創世記十七章的語句。請再次翻到創世記十七章,納入這個約有三個層次。十七章7節:「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然後這個詞句重覆了好幾次。然後我們看第10節(新譯本):「我與你和你的後裔所立的這約,是你們應當謹守的,就是你們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禮。你們都要割去身上的包皮,這就是我與你們立約的記號了。你們中間世世代代所有的男子,無論是在家裏生的,或是用銀子從不是屬你後裔的外族人買來的,生下來第八日都要受割禮。」因此,哪些人當領受盟約記號呢?亞伯拉罕,這個家的盟約的頭。各位,這是成人割禮。他的後裔,通常是指嬰孩割禮,但是在這章中,是年輕人要受割禮,例如以實瑪利。因此,這是個盟約的割禮,涵蓋了所有在亞伯拉罕家中權柄之下的男丁;不只擴及到他血緣的後裔,也擴及到所有在他帳棚裏的僕人,即使他們是外族人的血統。他們是從外人那裏被買來的。因此,經文,無論是家裏生的,還是用銀子買來的,都必須受割禮。
 
好,根據這點,請看使徒行傳第二章。我們一直在強調亞伯拉罕之約怎樣具有宣教的構想。亞伯蘭受祝福,是要成為祝福。他不只是受祝福要成為一個祝福,他要成為地上萬族的祝福。注意彼得在使徒行傳二章38-39節重覆了創世記十七章的語句:
 
「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  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主我們上帝所召來的。」
 
因此,在新約時代一開始的宣告,彼得所作的福音宣告,就重新使用了創世記十七章亞伯拉罕之約的語言,而且被直接和洗禮連在一起。
 
另一個割禮和洗禮之間的關聯的證據,在歌羅西書二章11-12節。要記得在歌羅西書第二章,尤其是在前15節左右,使徒保羅希望歌羅西的基督徒明白他們與基督聯合的涵義。而在11-12節,他就他們與基督同死的事情,談到他們與基督的聯合的涵義。在11-12節,保羅提醒基督徒,他們必須記得他們與基督同死,從這件事上所流溢出來的恩惠。這是11節的論證,而12節和這點是連在一起的。在13-14節,他要他們考慮到從他們在基督裏所流溢出來的赦罪。然後在15節,他要他們看到他們在基督裏所流溢出來的自由。
 
因此,我們至少看到這裏強調了三種益處:享有的死的救恩、赦罪、自由的福祉。保羅論證,這三件事都是在基督裏的一部分。而在11-12節,他論證
 
「你們在他裏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禮,乃是基督使你們去肉體情慾的割禮。  你們既受洗與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與他一同復活,都因信那叫他從死裏復活神的功用。」
 
請注意這裏的邏輯:「你們在裏面受了割禮,已經在洗禮中與一同埋葬」。如果你把附屬字句拿掉,這就是邏輯的思路。「你們在裏面受了割禮,已經在洗禮中與一同埋葬」。因此,這是很明確的,保羅把割禮的語言和洗禮的語言連在一起。
 
好,我明白,當我討論洗禮時,我一般會試著聚焦在改革宗浸信會的論證上,而不是其他浸信會的論證上,因為改革宗浸信會的論證,從經文和解經上來是比較強的。我寧可回答一個比較強的論證,而不回答比較弱的。大多數時間,改革宗浸信會在這裏會論證:「但是請看,保羅在這裏的不是身體的割禮,而是屬靈的割禮。他是在比較屬靈的割禮和水的洗禮,而不是身體的割禮和身體的洗禮。」而改革宗浸信會通常會認為,「這樣,我們就排除了這個觀念,就是洗禮和割禮是同一回事。保羅在這裏其實不是在肉體的割禮,而是屬靈的割禮。」
 
好,David Kingdon,一位優秀的改革宗浸信會者,在他的書中,《亞伯拉罕的兒女》(Children of Abraham)承認這個論證是無效的。因為你一旦把割禮和洗禮連在一起,無論你是在談到屬靈的割禮或身體的割禮,無論你是在談到屬靈的洗禮還是身體的洗禮,你都是把洗禮和割禮的觀念連在一起,而身體的割禮要表達什麼呢?就是屬靈的割禮。摩西明白這點,他在申命記第十章到這點:「你們要將心裏的穢除掉。」(16節)不要這是行肉體的割禮,而是要行心裏的割禮。不是摩西引入了肉體割禮的觀念,然後先知們才發明屬靈割禮的涵義。摩西從一開始就明白這些。因此,這兩個觀念間是有關聯的。保羅所的,是這些事情傳遞相同的意義。它們反映了相同的實際。這是他的論證,而這意味著,有關新約裏的盟約洗禮,有關你是否要施行盟約的洗禮,這實在是一個很單純的論證。
 
兩個問題
 
如果你想要回答這個問題,「你是否要為嬰孩施洗」,其實只有兩個問題是你必須問、必須回答的。
 
你必須問的第一個問題是:洗禮是不是一個盟約的記號?有些浸信會者想要論證洗禮不應該被理解為一個盟約的記號,他們想要藉此減弱盟約論證的力道。但是再次,David Kingdon,以及幾位優秀的改革宗浸信會神學家會主張並接受洗禮的確是一個盟約記號,有強烈的理由接受這點。新約的語言表明新約作者把洗禮理解為一個盟約記號。歌羅西書二章11-12節就是一個例子。保羅把洗禮和舊約的一個盟約記號拿來作平行對比,他實際上是,它們是同一回事,它們代表同樣的事。但是他在羅馬書第六章作了類似的論證,他在羅馬書第六章使用了盟約唯實論的語言。
 
但是或許這類盟約唯實論的語言最佳的例子是在彼得前書第三章。請你們與我一同翻到那裏。這是一段備受爭議的經文,彼得前書第三章,從18節開始:
 
「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上帝面前。按著肉體被治死;按著靈性復活了。藉這靈曾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裏的靈聽……」(彼前三18-19
 
當你用這段經文講道時,一定會停下來解釋彼得到底在什麼。這是一段很難的經文。
 
「……就是那從前在挪亞預備方舟、上帝容忍等待的時候,不信從的人。當時進入方舟,藉著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個人。」(20節)
 
好,他引進了洪水的觀念,然後,21節:
 
「這水所表明的洗禮……也拯救你們……」。
 
我們天主教的朋友和「基督教會」的朋友,最喜歡引用這節經文。你怎麼回應呢?「這水所表明的洗禮……也拯救你們……」我們接下去看。彼得準備解釋這句話。但是在他解釋之前,讓我們停一下,回憶創世記十七章的語言:「你們要受割禮,這就是我的約」。好,讓我們思考彼得到目前為止所的話。你們受洗禮,這就是救恩。你看到彼得,猶太人,把聖禮唯實論的語言用在洗禮上,正如摩西用在割禮上一樣,而摩西從來不曾夢想過割禮可以拯救人。事實上,羅馬書第四章和加拉太書裏,保羅已經深入論證,反對割禮可以拯救你的觀念。因此,保羅已經為你完成了神學的基本功。那麼,彼得要什麼呢?他的意思和耶和華在創世記十七章所作的是同一件事。他是在證明盟約記號和盟約本身,有非常緊密的關聯。因此,洗禮如今可以拯救你。現在看他接下來了什麼。
 
「這洗禮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穢,只求在上帝面前有無虧的良心——藉著耶穌基督的復活……」
 
因此,彼得馬上接著:「各位請看,我的不是用水洗掉肉體的穢,而是聖靈在的洗禮。外在的身體上的洗禮只是一個記號,相當於真正的洗禮,這個真正的洗禮就是聖靈的洗禮,在重生、稱義、成聖上的洗禮,這個洗禮能使你得救,水的洗禮只是它的記號。」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一個盟約記號。
 
你現在可以明白,如果你不了解新約裏的聖禮是盟約的記號,當你碰到像羅馬書第六章和彼得前書第三章這樣的經文,你,因為無論彼得和保羅在這兩段經文裏的是什麼,都會拯救你。無論那是什麼,都會拯救你。彼得得很清楚。無論他在這裏的是什麼,對救恩來都是對必要的。倘若他的是水的洗禮,抽象地來就是聖靈的洗禮,那麼,他是到水的洗禮可以拯救人。
 
但是如果你明白盟約記號的語言,你會明白這個句子的結構有多麼滑稽。然後你看彼得自己在21節告訴你的,他是盡可能地要指引你離開水的洗禮實質上的行動,而引導你去看它所象徵的,更深的真理,也就是聖靈的洗禮。因此,這是你必須問的第一個問題:「洗禮是一個盟約記號嗎?」我們從幾個原則來論證,從歌羅西書第二章,彼得前書第三章,羅馬書第六章,證明洗禮是一個盟約的記號。從這些經文中,我們看到盟約唯實論的例子,即記號被稱為約,約也被稱為記號,正如我們在創世記十七章看到的。因此,這是你們必須問的第一個問題:洗禮是盟約的記號嗎?
 
你必須問的第二個問題是:在新約之下,信徒的兒女是否也像那些在舊約裏的兒女一樣,是在恩典之約裏?再次,我們可以指出幾個證據。彼得在使徒行傳二章39節所作的使徒性講道:「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的」,這和創世記十七章是同樣的語言。我們可以指出使徒行傳和哥林多前書的洗禮的模式。那裏至少有四到五個全家洗禮的例子;總共描述了七個洗禮,也許有五個是全家的洗禮。
 
我要論證的是:這幾個家庭中無論是否有嬰孩都無關緊要,雖然這其中沒有嬰孩是非常不可能的。要緊的是,在這個福音佈道偉大的復興時期,舊約裏家庭作為一個群體的模式,是否還繼續存在?哥尼流相信了,他全家就受洗了(徒十)。腓立比的獄卒相信了,他全家也受洗了。路加在使徒行傳十六章努力要清楚,信的人是腓立比的獄卒,而受洗的是全家人(十六31-33)。然後,呂底亞相信了,她的全家也受了洗(十六14)。因此,我們看到全家受洗的模式。
 
這個全家洗禮的模式代表什麼意義呢?它代表這上帝對待新約中的家庭,和對待舊約中的家庭,是同樣的模式。這是否意味著作那個家庭裏,只要家長作出信仰告白,全家人就最終都會得救嗎?不。舊約從來沒有這個意思。想想以掃和以實瑪利就知道了。
 
但是這是否意味著上帝在新約裏的計劃和舊約的計劃是相同的呢?這正是這些經文要指出的。我認為Geoffrey Thomas,一位偉大的改革宗浸信會的牧師,幾年前為Banner of Truth寫的一篇文章,到:「我們都希望新約裏有一節經文到,『因此,你們去為嬰孩施洗』,或『因此,你們不要為嬰孩施洗』。」但是他:「沒有一節經文這樣。」因此,我們必須用其他方法來想通這個問題。
 
好,我的建議是,是的,也許我們找不到一節經文,「因此,你們去為嬰孩施洗」,但是當你問這個問題:「洗禮是盟約的記號嗎?」而你的回答是:「是的」;當你問這個問題:「在新約之下,信徒的兒女是否也像那些在舊約裏的兒女一樣,是在恩典之約裏?」在舊約裏,他們是盟約群體的一分子是沒有爭議的。他們在新約裏,是否仍然是盟約群體的一分子呢?
 
當你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是:「是」,和「是」,然後你問這個問題:「那麼,我們可以拒給這些盟約孩童進入盟約的記號嗎?我們可以拒把納入盟約的記號給他們嗎?」那麼答案就很簡單了。兩個「是」的答案,會給你三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可以不給這些孩童盟約的記號嗎?用正面來:「這些孩童應該領受進入盟約的記號嗎?」答案當然是:「是的!」
 
默認的論證
 
好,讓我花一點時間討論幾件有趣的事。我認為很有趣的是,新約裏最大的一個爭議是舊盟約形式的過渡,而早期教會如何適應新盟約的形式。一個極佳的例子是禮儀律法,包括飲食律。當禮儀律和飲食律被廢棄後,早期教會發生了什麼事呢?爭論。在早期教會裏,總是有一些人認為,所有的信徒,無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都需要遵守禮儀律。而因為這些禮儀法規已經廢去,就引起極大的爭議。
 
在新約的書頁裏,對嬰孩是否要接受洗禮這個盟約記號,從來沒有出現過爭議,這不是很有趣嗎?倘若新約裏,使徒的教導是嬰孩不應該再接受盟約的記號,你難道不會期待,關於為什麼會這樣,會有許多論證和討論嗎?換一種法。倘若在五旬節早上,兒女們本來是盟約的一分子,到了五旬節晚上,他們被踢出盟約之外,你難道不會期待有人會提出反對嗎?因此,這裏是一個如雷貫耳的沉默。你知道,倘若我們接受孩童在新約裏不應該接受洗禮作為盟約記號的這個觀念,這種幅度的過渡期竟然沒有引起任何異議,難道不是一個如雷貫耳的沉默嗎?
 
你知道,轉教的洗禮在猶太人圈子當中已經實行了至少五百年了,因此,替外邦人轉信猶太人的人施洗不是什麼新的思想。我們也知道,在轉教的洗禮中,也是全家的洗禮。因此,這個觀念乃是告訴猶太人,「好,我們不再實行全家洗禮了」,這個爭論必然會出現在新約的書頁中。但是新約中卻有如雷貫耳的沉默。
 
在這點上,實際的涵義是要明白究竟孩童是不是盟約群體的一部分。你是否教導你的兒女禱告?我的意思是,倘若他們不是盟約的一分子,你為什麼這麼作呢?你是否教導他們向他們的天父禱告?好,倘若你不是恩典之約的一分子,你為什麼要這麼作呢?倘若他們不是盟約的兒女,他們可以向天父上帝禱告的根據是什麼?因此,這是很實際的問題。
 
從教會的教導所作的論證
 

好,讓我退後一步來。從浸信會的角度,浸信會在洗禮上的立場,和長老會,或者嬰兒洗禮的立場來看,最大的爭議點不是在我們對聖禮的看法上,而是我們的教會論。改革宗浸信會對洗禮的看法最根本的經文是耶利米書三十一章31-34節。浸信會友對教會的組成,和嬰兒洗禮者對教會的組成,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因為對教會的理解不同,他們對聖禮的看法就會有不同。好,下一次上課時,我會給你們改革宗浸信會五點的論證,看他們為什麼會如此看待洗禮,洗禮的形式和領受洗禮的人。然後我會從嬰兒洗禮者的角度來作出反駁。這樣,我可以盡我所能,公平地把兩方面的觀念同時呈現出來。因為我希望你們至少明白這兩個立場的特質。讓我們反駁我們所能找到的最佳的論證,而不是最差的論證。讓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