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救恩出於主耶和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救恩出於主耶和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03-13

摘录自《救恩出於主耶和華》——系統神學導論
原著:約翰 M. 傅瑞姆(2006);翻譯:劉立國;校對:何新東;編輯:陳彪(2008
目录

第二部分 
第十八章 教会的本质
第十九章 教会的任务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八章 教会的本质

基督不仅为个人,也为一群人,就是教会,流出他的血。教会是所有上帝的选民,那一体、圣洁、普世和由使徒承传,在一个有形组织里聚集的上帝的百姓。我们学习救恩次序时,已经主要察看了个人的得救。拣选、呼召、重生等等,是发生在每一个个人身上的事件。

但是在圣经中,得救并不止于这一点。在使徒行传 20:28,保罗对以弗所的长老说:“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上帝的教会,就是他用自己血所买来的。”看到这句话了吗?耶稣用他的血买来的,就是教会。耶稣不仅仅是为个人死了,他还是为那由许多人组成,联合起来成为一个更大整体的一群人,一个身体,一位新妇 而死。

所以在整本圣经当中,我们看到上帝不仅把个人,还把家庭:诺亚、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家庭带到他自己那里。最终,雅各一家成为一国,上帝把这国称为是属于他的,他神圣的民。在新约,这国就是耶稣基督的教会。

旧约圣经背景

让我们首先来看教会旧约圣经的背景。教会作为一群敬拜上帝的人,它肯定是可以追溯回到伊甸园的。在人堕落之后,该隐和亚伯向耶和华献祭,这样就再次有了一个敬拜上帝的人群。亚当和夏娃的第三个儿子赛特,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以挪士。圣经告诉我们,“那时候(赛特和以挪士的时候),人才求告耶和华的名” (创 4:26)。

所以地上总有一群敬拜真神的人。但是,当上帝带领以色列出埃及,在西奈山与他相见的时候,一件很特别的事就发生了。百姓在山的四周安营,他们看不见耶和华的样子,但是那山充满了他的同在。有雷鸣、闪电、吹响的号角、密云、烟气,山的本身都在颤抖。百姓要洗身,在上帝的面前,要在礼仪上洁净。然后上帝向他们说话。

这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全体上帝的百姓聚集在一个地方,聆听直接从上帝自己口中所出的话。这些话语就是我在第五章讲的约。在那约中,上帝表明他的名,就是耶和华,主,然后宣告他之前向以色列所施的恩惠:他带领他们出埃及地这为奴之家。然后他颁布十诫,这盟约的基本法。当百姓听到这些话的时候,他们就极为惧怕。他们不要上帝再向他们说话。他们把摩西叫来,实际上是对他说:“你上山和上帝说话,然后告诉我们他说了什么;但我们再也受不了上帝的声音了。”

在后来写成的申命记中,这次奇妙而可畏的上帝与以色列之间的相遇被称为“大会的日子”(见 4:109:1010:418:16)。“大会”这个词的希伯来文是 qahal ,有时候被翻译为“聚会”。在一个很重要的意义上,这是教会的开始。就是在这一天,以色列国,通过盟约,成为上帝圣洁的国度,与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国家分别开来。上帝救赎他们离开埃及,他们是上帝在万民当中宝贵的产业(出 19:4-5)。他们是“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第 6节)。他们的宪法就是那被称为十诫的立约协定。

我们在新约圣经中再次听到以色列的这些称号,就是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在彼得前书 2:9,使徒说:“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上帝的子民。” 所以,新约教会就像旧约的以色列一样,是上帝他自己特别的子民,是以色列的延续。很重要的就是,申命记希腊文译本用 ecclesia (“教会”)这个词来代表“聚集”百姓来到上帝面前。以色列是旧约的教会,新约的教会是新约的以色列,保罗把它称为“上帝的以色列民”(加 6:16)。

有一些被称为时代论者的基督徒,他们相信以色列和教会是上帝两群不同的百姓,上帝赋予他们各自一套不同的应许。我相信圣经教导的正相反,就是上帝的百姓是一个身体,在旧约和新约时候都是一样的。只有一套应许,所有应许都在耶稣基督里实现了。我们从这个事实,就是新约的教会具有上帝在出埃及记 19:5-6 赋予以色列的同样称呼可以看到这一点。在罗马书 11:11-24,保罗说上帝的百姓是一棵橄榄树,一些枝子,就是不信的犹太人,被折下来,相信的外邦人则被接上,但树只有一棵,而不是两棵。

保罗也教导说,在教会中,在犹太人和外邦人当中没有隔断的墙(弗 2:11-22 3:6;参见徒 1011:1-18)。

外邦人要得救,并不需要成为犹太人(加 3:29)。他们不需要行割礼。他们而是凭信心作亚伯拉罕的子孙,作上帝的以色列民(加 6:16),在基督里一个身体的一个部分(罗 12:13)。只有一家。

所以旧约圣经是属于基督教会的。耶稣是旧约圣经的主题(路 24:13-35)。旧约的圣徒,比如亚伯拉罕,是新约圣经讲到的同一信心的榜样(罗 4;来 11),他们是在见证信心的生活。情况也的确如此,就是旧约圣经关于以色列的预言,在教会身上得到应验。 在约珥书 2:28-32,先知说上帝要把他的灵浇灌在以色列上。在使徒行传2:17-21,彼得说上帝通过差遣他的灵,把第一批大量归信的人带进基督教教会,就这样实现了这个预言。类似地,请把阿摩司 9:11-12 和使徒行传 15:16-17,耶利米书 31:31-34 和希伯来书 8:8-10 作比较。在这里,在别的地方,圣经都把旧约的应许应用在新约教会身上。

教会的本质

我们要首先系统来看教会的本质,然后简单讨论教会的治理。在下一章,我们要看教会的任务,在二十和二十一章看恩典的途径和圣礼。要记住,我们在讨论基督(十、十一章)和圣灵(十二章)的时候,我首先讲他们的位格,然后讲他们工作。对于教会,我们也要同样处理。

什么是教会?在根本上,教会就是历世历代上帝的百姓。请注意,教会是人,而不是建筑物,尽管人有在当中聚会的建筑物,这并没有错。在我参加的一家教会里,那带领敬拜的人通常在聚会开始的时候欢迎人到来,感谢他们“把教会带到这个房间里来”。这种问候浓缩体现了圣经所强调的教导。

然而并不是任何人都是教会,它是通过耶稣基督与上帝立约的人。在一种意义上,教会是选民,那些在永恒的过去,贯穿永恒的将来与基督联合的人。在另外一种意义上,它是通过认信和洗礼,真诚或者不真诚地把自己与上帝的百姓联系在一起的那些人。不要忘记了上一章的讨论,有形教会包含着选民和非选民。非选民是背约者,而不是守约者,但他们也在约中。在基督这棵葡萄树上,有一些枝子,是有一天要被折下来的。

有形和无形教会

这把我们带到分别有形和无形教会的问题。 这种说法是源自传统,而不是出自圣经 (如韦斯敏斯德信条25.1-2 的说法)。但它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说法,去说明教会存在着相信和不信的人。我们不应该把这理解为有两个教会。有形和无形只不过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看待同一个教会,是两个不同的视角而已。使用格鲁登的定义,无形教会是“上帝眼中所见的教会”2。上帝清楚知道哪些人是凭信心真正与基督联合,因为他能看透人心。我们不能,因为人心对我们来说是看不见的。有形教会是人眼中所见的教会,尽管上帝当然既看到无形教会,也看到有形教会。有形教会包括了所有让人觉得可信,宣称 相信基督的人,以及他们的儿女(我们后面会更详细讲儿女的问题)。当某人提出申请要加入教会,通常一些长老会考察这个人,看看他是否明白福音,信靠耶稣作主和救主。如果这人活在某样罪中,是公然违背福音的,比如在家里拜偶像,或者过同性恋关系的生活,长老就应该拒绝接纳这人成为教会的成员。但是正如我们所知的,有很多罪是我们难以衡量的:如贪婪、仇恨、苦毒,等等。有这些罪的人,通常很容易就可以把这些罪藏起来不让人察看到。长老应该尽力作出判断,不是看这人是否无罪完全,因为我们没有一个是这样的人,而是这人是否真诚的委身基督。但他们看不到人心。所以有形教会会包含有一些不信的人,甚至一些不是选民的人。
这些不信的人是“在教会里”的吗?在一种意义上,他们不是,因为他们没有以一种以致得救的方式与基督联合。所以我们说他们不是无形 教会的一部分。但在另外一种意义上,他们是,因为他们已经起誓,他们已经成了那与上帝立约关系的一部分。即使那些起假誓的人 ,上帝也要他们负责。他们是这圣约的成员,但是是背约者,而不是守约者。

地方、地区、普世教会

另外一种重要的分别是和教会的地理范围有关。在新约圣经中,“教会”这个词可以指地方、地区和普世的群体。在地方方面,初期基督徒大部分是在家中,在家中的教会里聚会(罗 16:5;林前 16:19;西 4:15)。

在地区方面,有城市教会,比如罗马的教会,哥林多的教会 (林前 1:2),安提阿的教会。例如我们知道,耶路撒冷的教会在使徒行传第 2 章记载的事件发生后有三千成员,后来甚至有数以千计更多的人加入。但不大可能这数以千计的人都在同一个地方一同敬拜。所以城市教会被分成在家中的教会;然而城市教会是合一的,可能有共同的治理。

然后还有普世教会,在全世界各处信徒的整体(太 16:18;徒 15:22;林前 12:28;弗 1:22)。至少有一次,在使徒行传 15 章,领袖在耶路撒冷开会做决定,这些决定对在全世界的整个教会是有约束力的。

教会的形象

了解教会本质的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看圣经当中教会的形象,我们已经了解到约这个概念,从中我们认识到,教会是上帝的约民。在盟约中,上帝是主,我们是仆人。

另外一个我们已经看过的重要形象,就是上帝的家。这个形象强调的是教会里面生命的亲密关系。我们在学习得儿子名分这个教义时看到,上帝是我们的父,教会的成员是弟兄姊妹,耶稣是我们的兄长(来 2:11-12)。

但在教会是新妇这个比喻中,表达的是更亲密的关系。我们在旧约和新约都看到这奇妙的画面。在旧约里,以色列是主不贞的妻。在新约中,教会是新妇,要在羔羊的婚筵中无斑点地被献与耶稣(启 21:2,9;参见赛 61:1062:5;结 16;何 1-3;约 3:29;弗 5:22-33)。
然后是基督的身体这个形象。这个比喻强调教会与基督的合一,以及每一个基督徒和所有其他基督徒的合一。

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要依靠其他的部分;基督身体的每一个肢体也是如此,每一个信徒都依靠其他人,其他的人都依靠他。所以我们应该像在一个正常发挥功用的身体上的臂膀,腿脚和头协同工作一样,一道做工。我们在基督里是一个身体(罗 12:5;林前 12:12),是基督的身体 (林前 10:16),所以上帝赐给每一个这些肢体的一切恩赐,他都要我们用来造就整个身体。在一个多少对这个形象不一样的运用中,基督是头,与其余的身体有所不同(弗 5:23;西 1:182:19)。这个形象鼓励我们顺服他,接受他的指引。

然后是圣殿的比喻。我们作为一体,是永生上帝的殿(林前 3:16-17;弗 2:21-22;彼前 2:5),是活石,由耶稣这主要的房角石召聚在一起(彼前 2:4-8),圣经也讲到每一个基督徒都是圣灵的殿(林前 6:19;启 3:12),我们不应当容许这殿被罪玷污。在一个与之相关的比喻中,信徒是祭司(彼前 2:5,9;启 1:65:1020:6),在耶稣这位大祭司(来 7-8)之下服事,这就是信徒皆祭司的教义。

教会也是葡萄树的枝子,而葡萄树就是基督(约 15:5)。它是那橄榄树,一些枝子已经被折下,一些枝子则被嫁接上去(罗 11:17-24)。它是上帝的田地(林前 3:6-9),它是从田地结出的收成(太 13: 1-10;约 4:35)。

教会的属性

我们也要来看看传统上所说的教会属性。在尼西亚信经中,我们承认相信“独一神圣大公使徒的教会”。罗马天主教教会用一种多少有利自己的方式来解释这些形容词,强调它的独一性,抗衡更正教运动产生的许多教会;强调它的弥撒和各样礼仪体现了这神圣;它的大公性,因为它是罗马大公教会;它的使徒性,因为它宣称自己拥有直接从使徒继承,从一代到另外一代按手的祭司制度。

但是尼西亚信经是在天主教/更正教分裂很多个世纪之前写成的,所以我们不应该认为这些形容词是专门为那将来的罗马天主教论证法而写的。我们应该问,在圣经教会论的框架内,这些词有什么含义。

教会是一体的。保罗教导,教会是一个在基督里的身体,同有一主、一信、一洗。但是耶稣为教会的合一祷告(约翰福音 17 章)。确实,保罗和耶稣都预见到不合一是教会里的一个问题。他们知道不合一是我们应该为之祷告,应该努力消除的问题。所以,就像我们在本书讨论过的一些其他概念一样,教会的合一既是一个事实,也是一种规范。上帝使教会成为一,但他命令我们追求合一。

教会的合一是属灵方面的合一,但也是组织上的合一。耶稣(约翰福音 17 章)和保罗并没有把属灵的合一和组织的合一分开。他们呼吁我们在所有这些方面寻求合一:彼此同心,彼此相爱,彼此服事,彼此荣耀,正如耶稣在约翰福音 17:4 说他荣耀父那样。教会的合一也是组织上的合一,因为耶稣建立了一家教会,而不是许多的宗派。

他建立了一家教会,由使徒(弗 2:20),长老(提前 3:1-7)和执事(提前 3:8-13)进行治理;他的话语要求我们“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来 13:17)。当教会出现纷争的时候,耶稣在马太福音 18 章给了我们解决这些这些纷争的指导。但是他从来没有给我们离开一家教会,成立另外一家教会的选择。这是宗派主义发展史上发生的事。我相信宗派主义是得罪上帝的,它虚弱了教会的见证。宗派主义的兴起是由于罪,那些离开原来教会之人的罪,或者那些强迫他人离开之人的罪,或者最有可能是由两者的罪引起的。关于这个问题更多的论述,请看我写的《福音派的联合》一书。3

教会是神圣的。 就像我在十六章论述成圣时所说的,我们是上帝的“圣徒”,他的“圣者”。保罗经常把教会称作“众圣徒”。这并不意味着有形教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是选民,或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无罪完全。但我们是上帝的百姓。他买赎了我们,使我们作他的人,与他联合,作他的仆人、儿女。因为上帝是神圣的,任何以这些形式与他联合的人也是神圣的。我们是圣灵的殿。逼迫基督徒就是在逼迫主 (徒 9:4)。

教会是大公性的。 “大公”这个词很简单,就是指“普世的”,尽管罗马天主教会试图把这个词从我们其余这些人这里偷走。这意味着教会不只是属于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在旧约时代,教会是和一个国家,就是以色列紧密相关的。但在新约时期,教会分散在各国当中,实现了上帝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就是在他里面,地上的万民都要蒙福。

教会是使徒承传的。这不像罗马天主教认为的那样,是指每一位长老都必须要按照历史传承追溯回到众使徒。

新约圣经没有讲到这样的传承,它也没有暗示教会仍然存在着使徒的职分。但它的确告诉我们,初期的基督徒“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徒 2:42)。教会一定总要与使徒相交,相信使徒的教导,跟从使徒的榜样(林前 11:1)。

教会的标记

另外一种传统的做法,就是用某些标记 来描述教会。教会的标记是用来把真教会和任何不是教会的东西,特别是假教会,假装是耶稣基督教会的教会分别开来的。对教会标记的讨论是特别在宗教改革时期兴起的,当时教会变得非常分化,人们提出疑问,哪些教会是真教会,哪些不是。

改教家们通常承认教会有三个标记:真正宣讲上帝的道,恰当施行圣礼,和实行教会纪律。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中更仔细看这些问题。这些标记中的头两样是出自我前面引用过的使徒行传 2:42。使徒行传 2:42 没有说这些是教会的标记,但肯定的是,我们整体来看新约圣经的教导时,很难想象有任何真正的教会是没有这些标记的。纪律惩治是第三个标记,因为看来除非有足够的纪律惩治来保障真正宣讲上帝的道和恰当施行圣礼,否则前两个标记就有危险了。

我认为这些标记是很重要的,但是要加以应用,这并非总是易事。例如更正教徒对于是否应该给约中的孩子施洗有不同看法。浸信会的基督徒应该作出判断,就是长老会的基督徒没有恰当施行圣礼,所以他们的教会就不是真教会吗?或者反之亦然?大多数的更正教宗派都没有如此彻底应用这个原则,但是我们应该应用这个原则到什么样的地步呢?至于真正宣讲上帝的道:我不同意一家教会里的宣讲要到什么样的程度,我才能认为它是一家假教会呢?这些问题是很难回答的。所以我们不应该认为有了这些标准可以解决分清真假教会这个难题。
我们也应该问,这些是教会唯一的 标记吗?圣经没有说上面这三样中的任何一样是标记,但是圣经确实说爱是一种标记。耶稣说:“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 13:35)。很奇怪,在讨论教会标记的时候,我们忽视了爱。也许爱,而不仅仅是正确的教义,被人承认是教会的一个标记,教会总是涉及神学争战的特点就不会那么明显了。

把敬拜作为一个标记,这也会是很有道理的。教会本身就是从围绕着西奈山敬拜的人群得名的,如果一群人不是聚集起来赞美上帝,那么它肯定就不是教会。正如我们要看到的那样,敬拜肯定不止是圣礼。敬拜就像其他标记一样,很清楚地把真教会和假教会分别开来,因为假教会并不是在圣灵和诚实中来敬拜上帝(约 4:24)。

那么大使命又是不是教会的标记呢(太 28:19-20)?传福音、牧养和促进对上帝的敬拜,这是教会的中心任务。教会如果不做这些事,它又怎么可能是教会呢?除了教会,还有谁会做这些事呢?所以我认为,把敬拜(规范准则),爱(存在动机)和大使命(情况处境)作为教会的标记,这是有充分的圣经根据的。当然大使命是包括了宣讲上帝的道,敬拜是包括了圣礼。纪律惩治是爱的一种形式。所以我提出的这三种标记要比旧的三种标记范围更广,在其中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标志。在我看来,认识到这三种标记的更广义形式很重要的。

教会治理

耶稣把某些权柄能力赐给了教会。他并没有赋予教会使用暴力成就它的任务的权利。正如神学家们所说的那样,他并没有赋予教会使用刀剑的权力(约 18:36;林后 10:4)。只有民事政府才拥有这种权力。但他赋予教会圣灵的宝剑,就是上帝的道(弗 6:17)。不管人是怎样蔑视这道,它仍是这地上最大的能力(罗 1:16)。耶稣也把“天国的钥匙”赋予了教会(太 16:19;参见 18:17-18)。这就是说,教会有权柄说谁是约民,谁不是。它有权柄接纳人进团契,也有权把他们驱逐出去。

通常我们把钥匙的权柄指作是教会进行纪律惩戒的权力。圣经非常严肃地看待教会中的纪律惩戒这个问题。在哥林多前书第 5 章,使徒保罗说过 5 次,一名教会成员犯了严重的罪,就应当被逐出教会,被开除出教会。在今天,除了在罗马天主教教会之外,我们很少听到人被开除出教会的事。人们通常认为,把人开除出教会,这是一种古老过时的做法,是很残忍的做法。人会问,如果教会是代表基督的爱,那么教会怎能把任何一个人扔出门外?

但是,设立和施行纪律惩治,这是符合圣经的。纪律惩治可以是很严重,也可以是不那么严重的,包括从开除出教会这种极端做法,到对不那么严重的罪进行训诫、责备。但是每一家教会都应该实施纪律惩治。纪律惩治至少有三个目的。第一就是把一个犯罪的信徒挽回过来(太 18:15;林前 5:5;加 6:1;提前 1:20;雅 5:20 。这就是说,纪律惩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惩罚,而是要把犯罪的人从他的罪中转回过来,让他悔改。这是为了他的缘故。

所以教会实施纪律惩治,这并不是一件残忍的事,而是一件有爱心的事。第二,纪律惩治存在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别人犯这样的罪,教导会众什么是可以接受,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来 12:15;林前 5:2, 6-7;提前 5:20)。第三,纪律惩治存在,是为了保护基督和他的教会的尊荣(罗 2:24;林前 6:6;弗 5:27)。当教会对罪熟视无睹的时候,世人就藐视教会,耶稣基督他自己的名声就被玷污了。教导会众,尊荣基督,帮助犯罪的人,这些是分别对应规范准则、情况处境、存在动机。

纪律惩治有几种形式。第一是教导。教会一定要清楚表明,什么样的表现是上帝所悦纳的,它一定要用鼓励人顺服的方式来传讲福音。要记住,人被谴责和责骂所促动,这远不及被耶稣对他们的爱和过敬虔生活的喜乐促动的来得有效。

马太福音 18:15-20 列出了教会教导达不到所希望的效果时,教会要采取的步骤。如果某人得罪了你,有时候你要忽略不看,因为爱遮掩许多的罪(箴 10:12;彼前 4:8)。但有时候你不能这样。所以太 18:15 要你去找那得罪你的人。不要散布流言,而是去。但如果这并不带来和解,那么再去,连同一位作见证的一起去(16 节)。如果这没有用,到教会,就是到管治的一群人那里去(17 节)。他们得到授权作决定,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罪,如果有罪,这人是应当受到训诫、责备,停止服侍的职分,还是应当被开除出教会。

并不是所有的罪都要受到正式的纪律惩治。确实,我们如此经常犯罪,大部分这些罪都不能受到纪律惩治。罗马书第 14 章讲到教会里面有一些分歧,这些分歧是不应该通过正式的纪律惩治解决的,而是应当通过有不同看法的基督徒在爱中相处来解决。要正式使用纪律惩治处理的罪,是那些好像马太福音 18 章讲的,得罪教会里面具体弟兄的罪,还有那些公然的、生出丑闻的罪,如哥林多前书第 5 章讲的那人收了他的继母的罪。

我们应该留心来看一些教会治理的形式结构。新约教会有三种教会职员。最高的职分是使徒,那些曾经见过复活的基督,被他指派作他复活正式见证的人。圣经没有说这种职分在起初那一代使徒去世之后还继续存在。肯定的是,随着时间过去,到了最后,就不可能找到曾经见过复活的基督,被指派作正式见证人的人了。

下一种职分在新约圣经里有不同的名称(徒 14:23, 20:17,提前 3:1-75:17;多 1:6-9;彼前 5:2-5)。我相信长老,牧师,监督 这些名称是表示同一种职分,可以互换的称呼。这是治理的职分。长老受命在教会中订立和执行服在上帝话语之下的规矩。在长老当中,一些是正式的教师,他们是“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提前 5:17)。

然后是执事(提前 3:8-13)。关于他们在教会内的角色,圣经说得很少,但传统上他们是和使徒行传第 6 章里的那七个人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受指派作怜悯人的事奉。在使徒行传第 6 章中他们不叫执事,但是提前 3:8-13 详细描述了作执事当有的资格。执事的资格有一部分是在灵性和道德方面的,是和长老的资格一样的,不同的是,对长老的要求是“能教导”,而对执事则没有这样的要求。

这三种职分是和我们在前面章节中讨论过的三重分析是吻合的。使徒对应规范准则,因为他的教导规范着历代教会的教导。长老对应情况处境,他们把使徒的教导引用到每一家教会一切的处境和问题当中。执事对应存在动机,他们向那些有需要的人行出耶稣的爱。
对这些职分应该如何运作,大体有三种主要理论: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在罗马天主教、英格兰教会和世界范围的圣公会团体,以及不同的其他被称为是主教教会中,是实行主教制度,就是一个地方的各个教会是在一个被称为主教之人的权柄之下(主教制这个词出自希腊文“主教”这个词)。主教有权力按照使徒(徒 14:23)和提多(多 1:5)的模式授予人圣职,指定人担任职务。

称之为改革宗以及长老会的教会,所实行的是长老制,每一家教会都要有几位长老(长老会来自于希腊词汇的长老)。这些长老由会众选出。在每一家具体的教会,长老在一起开会,组成为这家教会的治理团体,而一个地区的长老们在一起开会,就构成一个更加广泛的会议,这被称作区教务评议会,或者区长老监督会,处理整个地区的事奉事宜。通常一年一次,宗派所有的长老,或者一群长老的代表,聚集召开总会,解决全体教会的重要问题,就像使徒和其他领袖在使徒行传第 15 章的做法一样。

在通常由浸信会教会以及公理制和独立教会通常实行的是公理制或独立制下,在单独地方聚会之外并不存在教会的治理。本地教会的治理团体可以由长老或执事组成,也可以同时由长老和执事组成。教会之间也可能有自愿组成的机构,和长老制的区教务评议会类似,由长老聚集召开会议。这些机构可以提出建议,互相帮助,但是没有权柄迫使一家地方教会做它不希望做的事。

在我看来,圣经中没有清楚教导这些当中哪一种是正确的,或者还有什么别的选择。很明显,在新约圣经时期,教会的治理有一些灵活性,提多是主教制的长老(多 1:5),而提摩太藉着众长老的按手,领受了上帝的恩赐 (提前 4:14)。我个人相信,长老制提供了权柄和自由之间最好的平衡。主教制的教会面临着隐含的独裁治理的危险,而在公理制的教会,当事情在地方上出问题的时候,则没有给地方教会提供申述的机会。长老制避免了这些危险。
在长老制下,领导权总是多重的,避免了独裁统治,教会彼此联系,所以范围更广阔的教会可以对地方教会提出的申述作出判决。因为圣经说教会既是地方的,也是地区性和普世性的,这些层面的聚集聚会按照圣经来说是合宜的。

但是教会的健康更取决于圣灵的工作,超过治理形式所起的作用。这应当是很明显的问题,但我们需要反复强调这一点。没有一种治理形式表明,它本身就足以在教义上和实践上保守教会行在正确的道路中。我们需要为我们的教会多多祷告,祈求上帝让教会的领袖在属灵的智慧、恩典和和平上,可以得着圣灵双份的赐予。

1 IIIM 神学教育资源中心获得 P&R Publishing 对此书的中文翻译和网络版权,任何人和组织未经许可不能以任何形式发行(2008, www.thirdmill.org
2 格鲁登,《系统神学》(Grand RapidsZondervan1994),855 页。
3约翰 M. 傅瑞姆,《福音派的联合》,(Grand RapidsBaker1991);也刊登在http://www.frame-poythress.org 上。


第十九章 教会的任务


教会是上帝国度的大本营,所以它的任务就是把福音带给万民,传福音,培养门徒,赞美基督的同在。

在上一章,我们讨论了教会的本质。在这一章,我们要讨论教会的任务。十八章讨论了教会是什么,十九章要讨论教会做什么。然而要把这两件事情分开,这其实是很难的。如果一家教会不做它应当做的事,我们就很有理由怀疑它是不是一家教会。所以我在上一章论证说,执行大使命是教会其中一个标记。在另一方面,如果一家所谓的教会不符合圣经对教会是上帝的百姓,基督的身体等等这些定义,那么,它就肯定不能完成上帝交给教会的任务。

所以教会的本质和任务是非常紧密相关的,不能只有一样而没有另外一样。然而我不同意一些神学家的说法,他们认为教会的任务就是 它的本质。当有人这样说的时候,他们通常都会倾向强调教会的事奉,而不强调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基督的新妇等这些教会的特质。有时候他们说,教会“是服事,而不是身份”,以此表达上述的观点。但是圣经教导说,上帝把服事和身份都赐给了教会。我们看到这对每一个基督徒来说,这确实是如此。上帝赐给我们作他儿女的身份,但是他也呼召我们服事他,彼此服事。肯定的是,作为一个集体的教会,情况也是如此。

当我们说教会的任务时,我们就想起圣经中关于上帝的国度降临到这个世界,胜过上帝的仇敌,用上帝的荣光充满全地这些强有力的画面。所以我们应该首先问,教会是怎样与这国度有关,教会在上帝的国度降临这件事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教会和上帝的国度

我在第十一章讲到基督君王的职分时,我强调说,福音,这好消息,原本是关于上帝的国降临的好消息。回想对以赛亚书 52:761:1-2,还有马太福音 3:24:17 的讨论,所有这些经文都表明,福音就是有一位君王正在降临的消息。那么,福音就是这国度的降临,就是这君王降临,使各样的事情归正。顺带说一句,在这方面福音和律法并不存在两分的情况。君王降临意味着他要在这世界上执行他的律法,他要带来公义。这就是福音,那好消息。

对我们来说,分清靠恩典得救和靠行为得救,这非常重要,但我认为圣经并不支持在律法和福音之间有明显分别的这种说法。

什么是国度?霍志恒(Geerhardus Vos)是这样定义的:“对他[耶稣]来说,国度存在,在当中不仅上帝是至高,因为在各样时候、各样环境之下,上帝都为至高,而且在当中,上帝对抗所有反对势力,超自然地表明他的至高,让人自愿承认这个事实。”2 上帝的国不仅仅是上帝主权的同义词,它还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计划。上帝总是拥有主权的,在普遍意义上总是作王。但是自从人堕落之后,他就一定要作为君王,拆毁一切拦阻,让人承认他就是王。在新约圣经中,上帝的国度就是那历史计划,那一系列的事件,藉此上帝让有罪的人承认他就是王。当然,他是通过差遣他的儿子,为罪作为祭物献上,使他复活,胜过撒但和一切邪恶的势力而成就此事的。但即使在基督复活之后,这国度仍将随着上帝的百姓遍满全地,制伏人心,归向君王的管治而继续扩张。

教会是怎样与这个国度的计划切合的?教会是由那些被上帝拯救恩典制伏的人组成,他们现在被征召入伍,在上帝国度的争战中对抗撒但的国度。那些不自愿效忠上帝国度的人,将要被上帝的审判制伏,最终要被他的权势摧毁。

那么按照军事上的比喻,教会就是上帝国度的大本营,基地,从这里,上帝的管治延伸扩张。

上帝给教会的命令

教会是一个充满活力,正在行动的身体。藉着教会,上帝的国度临到地极。除非它在行动,否则教会就不是教会。换言之,除非它在执行使命,否则它就不是教会。但什么是我们的使命?如果我们是一支军队,什么是我们的行军命令?根本来说,我们的任务就是遵守一切上帝的诫命。但其中有两条是最根本的。第一条被称为文化使命(御令),第二条被称作是大使命。

文化使命

我们可以在创 1:28,亚当和夏娃被造记载之后看到文化使命的事。“上帝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这特别重要,因为这是上帝对全人类说的,在那时候全人类只有两人。这是给全人类的任务。

文化使命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上帝的祝福。文化使命不是一条负担沉重的命令,而是表达了上帝对我们的善意。第二和第三部分是命令。一条命令就是人要生儿女、孙子孙女,等等,这样就用人遍满 地面。当然,这些人要荣耀上帝。文化使命并不预见考虑人的堕落。就是这样,亚当和夏娃要用迫切要行出上帝旨意的人遍满地面,所以这些人要活在上帝面前,活在他的祝福之下。

第三个命令是“治理”这地,对这地行使“治理权”。意思就发挥地上万物的潜能,在人把荣耀归给上帝的时候,使它们服事人类。这不意味着掠夺 这地。一些世俗的环保主义者把污染问题归罪于文化使命,因为他们认为“治理”意味着掠夺,为我们的私利夺取造物界中的一切。但治理当然是包括了保护和养育,例如我们在创世记2:15 可以看到这一点。如果地球被完全污染,人类就不能住在上帝所造的地上。所以上帝要求人防止这事发生,以此作为行使他们管家职分的一部分。

这样,我们就有三个要素:上帝的祝福、遍满地面的命令,治理万物的命令。我认为第一个是属于规范准则,第二是属于存在动机,第三是情况处境。首先是上帝的祝福,他的命令指明了我们的方向。遍满地面是关于人的,存在性的命令,治理这地则集中关注我们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做什么,怎样对待我们的环境。

这三个要素在圣经中反复出现。在上帝所立的每一个约中—在他与诺亚,亚伯拉罕,摩西,大卫和耶稣的约中 —— 都有这三种要素:上帝的祝福、后裔和土地。上帝赐他的百姓后裔,在一片土地上生活,为把荣耀归给上帝而治理那地,以此来祝福他们。

大使命

然后我们来看上帝的第二条主要命令,大使命(太 28:18-20)。耶稣复活之后对他的门徒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人有时候会辩论,最根本的是大使命还是文化使命。我认为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大使命是文化使命在堕落人类身上的应用。正如我说的,文化使命并不预见考虑人的堕落。但是堕落之后发生了什么事?人们仍试图 治理这地。在创世纪第四章,我们看到在那为恶的该隐后裔中文明的发展。但是他们遍满地上,治理这地,并不是为了上帝的荣耀。所以结果就是战争、污染、疾病等等。如果人要实现文化使命,他们的心就一定要首先向上帝顺服,然后这地才能向人顺服。这就是大使命的工作。大使命带来对人的改变,好让他们可以为着上帝的荣耀去遍满这地,治理这地。

所以大使命也有同样的三个要素。正如上帝在他的创造大工之后祝福他的百姓一样,主耶稣在新的创造,他从死里复活之后,祝福他的百姓。所有的权柄都是他的,他要与他的百姓同在,直到末了。请记住,“我就常与你们同在”,这是约的核心。就像在创世纪一样,这里的第一个要素是祝福。

第二个要素是用门徒遍满这地,这意味着奉三一真神的名为他们施洗。圣灵的宝剑,就是上帝的道,把堕落的人类置于基督的主权之下。所以这道,传道,应该是福音性的。它要带来人的归正。但除此之外,这道也要教导这些刚刚相信的基督徒遵行基督一切的命令。所以就像在文化使命里一样,这里有遍满和治理。传讲这道,是用门徒遍满这地,治理他们的心,使之遵守上帝的命令。这教导装备他们去治理这地,对这地行使治理权,把荣耀归给上帝。

旧约教会也有一种宣教的焦点,上帝藉着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要祝福万民(创 12:3)。在旧约中,我们经常看到其他国家的人来敬拜以色列的上帝。这有时候被称作宣教的向心性 概念。但是在新约教会,上帝逆转了这种运动。现在上帝的百姓去到其他国家,给这些国家的民带去福音,这是宣教离心性 观念。那么教会的任务就是实行大使命。教会这样行的时候,它也使人有能力实行文化使命。但是大使命一定要是教会所做一切事情的焦点。确实,它一定要是每一个信徒生活的焦点。我们所做的一切,一定要是让这世界可以被相信的人遍满,这些相信的人被征服,去遵行上帝一切的命令。

你今天的生活目标是什么?保罗说,他向什么样的人就作什么样的人,为的是“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林前 9:22)。当然,只有上帝才能救人,但是保罗和今天的一些加尔文主义者不一样,他毫不犹疑地承认,他自己在救人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把福音带给世人这件事上,既有上帝的主权,也有人的责任。上帝乐意通过人传道和教导来救人。所以在一章之后,保罗说:“我凡事都叫众人喜欢,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10:33)。

请留意,保罗在他生活中所做的“凡事”,就是把救恩带给人。

你可能会说:“保罗是一位使徒,当然他最关心人的得救。我不是一位使徒,甚至连一位传道人也不是,所以我不需要有和保罗一样的目标。”但是保罗接着这句话,在哥林多前书 11:1 说:“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保罗说全哥林多教会都应当和他一样,有同样的目标。他要他们的生活也要以把救恩带给其他人作为最大的目标。

在腓立比书第 3 章,保罗讲到他舍己,把万事看作粪土,好使自己可以得着基督这榜样。当然,他是在指他把福音带给外邦人的事奉。在这件事情上,他愿意为遵行基督的旨意放弃一切,在 17 节,他对基督徒说“要一同效法我”。也请留意耶稣在太 6:33 所说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这也是表明了信徒人生的最大目的。在这里,我们最终关心的是扩展上帝的国度,上帝藉此在地上,就像在天上一样,建立他的王权的这个救赎计划。

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不顾一切的反对势力,推进上帝的国度,让人不是通过归正,就是通过审判,自愿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目标应该像保罗一样,把福音带给人。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大家都应该辞职,成为全职向个人传福音的人。我们一些人应该成为这样的人,一些人应该成为宣教士和牧师。其他人领受上帝不同的恩赐,他们应当接受装备,去支持 福音的传播,用金钱支持差遣人去禾场做工。我记得是约翰·派博(John Piper)这样说过,我们所有人,要么是作在根本上做出去的人,要么就是在根本上做差派的人;唯一的其他选择就是不顺服上帝。

我们的教会也应该有这样的目标。教会举办糕点慈善售卖活动,带孩子去海滩玩,这是好事。这类活动促进基督身体内的团契交通,这是好的。但是最大的目标应该是宣教。我们在教会所做的一切,都要以福音为中心,加以计划。如果你要举行一次糕点慈善售卖活动,请邀请非基督徒来烘烤,来参与。如果你带孩子们去海滩,请教导你的孩子们怎样向其他冲浪和游泳的人作见证,并邀请其他非基督徒一起去。这种观念有时被称为是宣教的教会,在当中,宣教和传福音不只是教会的活动,或者教会的部门而已,而是每一件事都聚焦在推进福音这件事上。

具体的任务

更具体来说,在宣教的教会中,人在做什么样的事?基本上有三种事情(又是这个数字!):敬拜、培养门徒和作见证。每一样都有大使命作为其存在的理据。

敬拜

我们在敬拜中承认与我们立约的主的伟大。这是宣教的目标。我们为什么要救人?最终来说,答案就是要他们来荣耀上帝,所以他们要来敬拜他。耶稣说,上帝贯穿历史寻找敬拜他的人(约 4:23)。这就是宣教的目的。上帝寻找敬拜他的人。

圣经在广义和狭义上讲到敬拜。狭义的敬拜就是公开、集体的敬拜,就是犹太人在圣殿里的敬拜,基督徒每周聚会欢庆复活的敬拜。广义的敬拜就是罗马书 12:1-2 的含义:“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效法这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请留意这里讲的祭、圣洁和敬拜。但这里的敬拜不是每周一次主日的敬拜,而是当我们努力去过敬虔生活时,我们全时间都在进行的敬拜。当我们荣耀上帝的时候,这就是作为活祭献上,这就是真敬拜。

关于狭义的敬拜,旧约的敬拜主要是献祭的敬拜。牲畜、谷物、油的酒的祭物形象表明了基督的献祭,把上帝的道教导百姓,把上帝和信徒召聚在一起相交。我认为新约的敬拜是相当不同的,因为我们为罪献上的祭在基督里是完全了。新约的敬拜从第七天转移到第一天,相应就是在根本上的对主复活的称颂。

在圣经关于敬拜的教导中,有三个原则是特别重要的。第一,敬拜一定要符合圣经。耶稣责备法利赛人,因为他们遵从他们自己的传统,而不是上帝的话语(赛 29:13;太 15:8-9)。敬拜是为了上帝的喜悦,而不是为我们自己的喜悦,所以我们在敬拜中所做的一切,都一定要有圣经的根据。在改革宗神学中,这种观点有时被称为敬拜的规范性原则。

第二,敬拜应该是以上帝为中心,所以就是以基督为中心的。看看诗篇是怎样不断集中讲述上帝的本性和作为的。在新约圣经对基督复活的赞美中,主题当然就是“曾被杀的羔羊,是配得权柄,丰富,智慧,能力,尊贵,荣耀,颂赞的”(启 5:12)。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敬拜中绝不应该想起我们自己。在诗篇 18 篇,第一人称代词“我”和“我的”出现了不下七十多次。但诗篇 18 篇是一首极为深邃,以上帝为中心的赞美诗。诗人清楚他自己的需要,但是他知道上帝是他唯一的盼望。他知道自己是唯独信靠上帝怜悯的人。

所以第三,敬拜是造就人的(来 10:24-25)。这和以上帝为中心并不矛盾,因为上帝要人像诗篇 18 篇的作者一样,通过敬拜成长,因此得到祝福。哥林多前书 14 章是圣经当中唯一一处详细论述在基督复活之后,基督徒应当怎样敬拜的地方,这一章的整个强调之处都是在造就这件事上。保罗对哥林多人说,他们没有翻方言,就不应该在敬拜中讲方言,因为讲人听不懂的语言,这并不造就人。它不能给任何人带来帮助。因为这个缘故,更正教的改教家宣告,敬拜不应该再用拉丁文进行,而应该使用人的通俗的语言,如德语、法语、英语等等。我相信,我们今天需要花一些功夫,让我们的敬拜对我们社区中的人来说显为清晰、易懂。我们的语言和音乐应当向人的思想和人心作传递沟通。在我看来,这个原则鼓励人无论是在当代的语言方面,还是在当代的音乐方面,都采用当代的敬拜表达形式。

培养门徒

宣教教会的第二个具体任务就是培养,或者说是造就。请留意,这个任务是多么容易就从第一个任务接着而来。培养就是传道、教导、辅导、牧养、进行怜悯事工。因为罪仍存留在重生之人的生命中,教会需要一次又一次带领我们悔改。它需要让我们离开骄傲和以自己为满足的光景,使我们可以降卑下来,使我们可以一次又一次转向基督的全然满足。

这不仅是神职人员的工作,它还是我们所有人的工作。保罗要求那些“属灵的”人(就是我们所有这些被圣灵重生的人),要把那些落在罪中的人挽回(加 6:1)。我们应当用温柔的灵来做此事,并要自己警惕,免得我们也受试探。当你纠正一位弟兄或姊妹的时候,不要让自己处在高高在上的地位。像一位罪人和另外一位罪人说话一样来作纠正,这就是基督的爱。
新约圣经充满了关于“彼此”的经文(约 13:34-35;罗 12:1013:815:416:16 林前 12:25;加 5:13;弗 4:2325:21;西 3:1316;帖前 3:124:9185:11 3:1310:24-25;雅 5:16;彼前 1:223:8;约壹 3:11234:711)。我们要彼此相爱,彼此饶恕,彼此代祷,彼此造就,等等。这是教会当中每一个人的工作。

培养怎么会是一种宣教性的工作?一个原因就是,不信的人会看到我们是多么彼此相爱。这是向看着我们的世人作的奇妙见证。第二,当一个不信的人成为一个基督徒的时候,他就马上需要他那些新的弟兄姊妹多多帮助自己,开始基督徒人生。就像在大使命当中一样,在施洗后,接着就是教导。

作见证

最后,教会的第三个任务就是传福音这件事亲身。因着大使命的缘故,教会所做的每一件都要考虑到不信的人。甚至在敬拜中也是如此。按照狭义来说,敬拜主要是为了相信的人。但是在哥林多前书 14:20-26,保罗讲到一个不信的人进到敬拜聚会当中的事。他对哥林多人说,他们的聚会应当足够清晰,足以造就人,以致不信的人“就被众人劝醒,被众人审明。他心里的隐情显露出来,就必将脸伏地,敬拜上帝,说上帝真是在你们中间了”(24-25节)。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保罗的目标是“救一些人”,所有讲到基督徒人生的新约圣经经文都关注在救赎,把不信的人带进上帝国度里的事情上。

所以,教会一切的工作都是宣教性的,敬拜、培养和见证都是。按照我们对事物三重的划分,我们可以说敬拜是规范准则,培养是存在动机,见证是情况处境。但总要记住,每一种观察的角度都包括了另外两样。

教会的事工

为了行出大使命,上帝赐给我们什么样的教会事工?就是教导的事工,治理的事工和怜悯的事工。我们在讨论教会治理的时候看到,教会有三种职分:使徒、长老和执事。使徒的职分并没有延续到今天,但我们仍有长老和执事。执事主要关心怜悯的事工。长老做教导和治理的事工,一些人着重一方面,一些人着重另外一方面。所以保罗在提摩太前书 5:17 说:“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

请留意,每一位长老的工作都是治理,但一些长老也传道、教导。所以许多教会有教导长老和治理长老之间的分别。

教导的长老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导事工上。请注意提摩太前书 3:2-7 和提多书 1:6-9 讲的长老的资格,以及保罗在提摩太后书 4:2 给提摩太的命令。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职分并没有学历方面的要求。今天的教会倾向关注学历要求,但这些事情在圣经里面是找不到的,要求的而是在灵命和道德方面的。一位长老首先要作教会当中其他人的好榜样。敬虔的生活是纯正教训的身体语言。敬虔的生活教导人怎样把纯正的教训应用到实际当中。哪里没有敬虔,哪里教导就是不能说服人,甚至是毫无意义的。

现今其中的一样争议,就是教会是否应该选举女性担任长老。肯定的是,在圣经中,男女在上帝眼中具有同样的价值,都同样堕落,同样被基督救赎(创 1:27)。保罗有时候被人指责是男性沙文主义,但他却在几处经文当中专门强调教会中女性是与男性平等的(林前 7:2-411:11-12)。在公开的敬拜中,妇女确实有祷告和说预言的(林前 11:4)。但是新约圣经并不认为男女是完全一样的,就像它并不认为有钱的和贫穷的,或者犹太人和希腊人是完全一样的那样。很明显,一个有钱的人理当比一位穷人向教会奉献更多。一个犹太人通常比一个希腊人更合适在讲亚兰文的聚会中作教导。类似地,一些事情由男性来做,要比由女性来做更合适,反之亦然。丈夫是一家的头,是他的妻子和儿女的权柄。我相信,类似这样,新约圣经教导,教会当中教导和治理的职分,就是长老的职分,是局限给男性的。我会谈到有关这个话题的几处被人们热烈讨论的经文。我的解释可能看上去不明显,这样的方式不能详细具体的说明我的理由,但是我认为,说到底,却是理解这些经文的最好方法。

在哥林多前书 14:34-35,保罗教导,当教会的长老聚集在一起,判断一个预言是否是真实的时候,妇女不应当参与这个判断。在提摩太前书 2:11-15,保罗说妇女不应该参与教会正式的教导,也不应当对男性行使教会的权柄。从这些经文,我这样理解,就是妇女不应该被选举担任长老的职分。我并不认为这些经文禁止妇女在长老的权柄下,在敬拜中发言;请记住,在哥林多前书 11 章,妇女在公开的敬拜中祷告,发预言。而且我并不认为圣经当中有哪一个地方禁止妇女担任执事。3

很重要的是,我们要分清圣经里讲的普遍职分 和特殊职分 之间的分别。就教导而言,在一种意义上,所有基督徒都得到上帝的呼召,来作教导。歌罗西书 3:16 说,当我们在唱敬拜的歌曲时,我们都是在彼此教导和劝诫,所以我们都有教师这种普遍职分。这情形包括百基拉这位妇女和她的丈夫亚居拉更准确地把上帝的话语教导给亚波罗,让他比从前更明白(徒 18:26)。根据提多书第 2 章,老年妇女应当教导年轻的妇女。在希伯来书 5:12,作者对他的听众说,按照他们目前基督徒生活的阶段,他们全部人都应该作教师。这就是普遍职分。

但也存在着特殊职分。当我们在讲教导长老这个职分时,我们就是在讲特殊职分。这种职分不是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担任的。这职分要求特别的资格。人一定要被选出来担任这种职分,或者藉着按手被委派担任这种职分。

我认为这种职分是局限给男性担任的,当然不是给所有男性,而是给特别有资格的男性的。特殊职分和普遍职分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主要的差别在于进行特殊职分教导的人,是得到批准,被特别分别出来,以教会的名义说话。

但是这种分别并不禁止进行普遍职分教导的人(包括妇女),在教会长老认为合适的时候对教会说话。

但我希望你明白,教导的事奉是多么重要。上帝的道是圣灵的宝剑,它是我们培养门徒和传福音的手段。所以,教会藉着教会纪律惩治保护它的传道和教导,这很重要。教会积极传道,在本地和在全世界传道,这很重要。

这对教会的使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 (罗 10:17)。并不是所有的长老都进行特殊职分的教导,但他们确实拥有治理的恩赐,罗马书 12:8 讲到这种恩赐。教会需要治理的人,教导的长老并不一定就是最佳的治理人选。所以很多教会有那种被称之为治理长老 的职分,与教导的长老 有所分别。

然后是教会怜悯的事工,这对教会的使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旧约圣经为贫穷的以色列人制定了许多规定:借贷不可收取利息,留下部分收成让人拾取,在圣安息年收成要给众人收取等等。但是以色列通常对那些落入苦境的人缺乏怜悯,于是上帝派遣先知责备他们。耶稣讲了极多带着怜悯使用财富的教训,他服事穷人比服事富人多得多。在初期教会,基督徒变卖他们的产业,彼此帮助(徒 4:34-37),他们从所有教会收集金钱,帮助耶路撒冷有需要的信徒。当教会差派保罗和巴拿巴去遥远的地方传福音时,他们给了保罗一条命令,就是要他纪念穷人,对此保罗说,他在任何情形下都是要努力这样做。

所以教会设立一种担任特别职分的人,去管理教会怜悯的事工。在使徒行传第 6 章,有七个人被委派做这工作。后来,那些被托付这种责任的人被称为执事。在提摩太前书 3:8-13,除了长老,而不是执事,一定要“善于教导”以外,执事的资格和长老的资格是一样的。
怜悯事工也是教会使命的一部分。当我们在教会内和教会外向穷人显出爱心时,我们就是用一种很奇妙、很有说服力的方式表明出基督的爱。当我们忽视人的需要时,这就给福音的工作带来耻辱。

教导、治理和怜悯,这些是非常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按照我们前面几章使用的术语,这些分别对应着规范准则,情况处境和存在动机。教导的人表明上帝权威的命令。治理的人把这些命令应用到需要治理的情况处境当中。

执事把基督的爱带进人的生活当中。如果其他两样不存在,这三样中的每一样则都要失败。所有这三样对教会的使命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我们应当把教会所做的一切,或者应该做的一切,都看作在实现大使命。我们要去,教导万民,给他们施洗,把主教导给我们的一切都教导他们。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主就向我们保证,他必然要与我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2 霍志恒,《耶稣关于上帝的国和教会的教导》(Grand RapidsEerdmans1958),50 页。
3 我推荐史天普(Robert B.Strimple)在正统长老会第 55 次大会(1988 年)《关于教会中妇女的委员会报告》附录中支持妇女担任执事的论 述,见http://opc.org/GA/women_in_office.html#APPENDIX; 也可以在那次大会的纪要中找到这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