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威敏斯特信仰告白研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威敏斯特信仰告白研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01-31


基督裏的自由Freedom in Christ

作者: G.I. Williamson 譯者: Maria Marta

「唯獨上帝是良心的主 ,在信仰或敬拜的事上,人不受一切與聖經相離或相悖之人的道理與吩咐約束,所以如果有人違逆良心去相信人的道理,聽從人的吩咐,就是出賣良心的真自由;若有人勉強別人接受不明確的信仰,要人絕對盲從,就是毀滅良心的自由,也是毀滅理性 。」

凡以基督徒自由為藉口、去犯任何罪或放縱邪情私慾的人 正是破壞基督徒自由的宗旨。基督徒自由的宗旨,就是我們既從仇敵手中被救出,就可以終身在祂面前,坦然無懼地用聖潔、 公義事奉祂。(《威敏斯特信仰告白》二十章23)

這兩段信仰告白教導我們
(1)唯獨上帝是良心的主。(2)上帝的話是唯一的準則。(3)在敬拜的事上違背或添加在上帝說話之上的人的道理與吩咐,沒有權柄約束人的良心。(4)容許良心如此受約束就是: a.b.出賣良心的真自由c.否認唯獨上帝是獨一的主。(5) 基督徒的自由必須與反律法主義 (意思是「犯罪的自由」) 區分開來。

宗教改革有一項榮耀的福祉,我們的先輩們曾為之付出所有。正是這一真理,  在聖經中的教導是如此的清晰, 卻在背道的羅馬天主教中完全隱蔽。惟有眾多烈士流出鮮血,才将它恢復。蘇格蘭聖約長老會「絕不向任何人交出耶穌基督的王權」的堅定決心值得後人銘記於心。他們重拾使徒教會的精神, 因為在面對那些試圖強迫他們相信或做與基督說話相悖之事的人時, 他們的回答是:「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徒五29)

我們切勿忘記,宗教改革遠不止只是脫離教皇權力、羅馬天主教的錯謬而已。畢竟,它不是一場對抗某事的爭戰,而是一場見證基督榮耀的爭戰,  而且是在生命的所有領域作出這種見證。例如,世上有些國王並非完全不高興看到羅馬天主教的權力結構被興起的改革宗基督教削弱。但有時同樣是這些國王決計親自掌管教會。當他們恍然大悟,  原來改革宗基督徒決意只承認基督是「教會的元首」時,他們就實施恐怖迫害。我們的信仰告白的作者所遭受的許多逼迫都是這些國王施行的。感謝上帝,他們堅持聖經的偉大真理,堅持至關重要的原則,最終這些暴君自己也難逃厄運。唯獨上帝是教會和良心的主。我們是用「重價買來的」,決不能作「人的奴仆」(林前七23)

今天,對積累自這一原則的寶貴遺產,我們幾乎認為它們的存在是理所當然的。政教分離就是一個例子,我們的意思是指不受人的強迫,相信和實踐自己的信仰的自由,人常說此原則在諸如我們這樣的國家中總受到尊重。但相反,我們相信國家對教育的控制日益威脅到此原則。一種虛假的、反基督教的生活哲學,如果不是在理論上的,至少也在實踐說話的方式上,強加給那些在這個國家公立學校系統中的執教者。也許這一天可能會到來:那些執教者必須受苦,  才能說話,表現得好像上帝在萬事上擁有主權似的。

但是,讓我們更詳細思考與我們仍在討論的原則相悖的常見規條,這些規條出現在許多更正教教會,  甚至那些認信威敏斯特信仰告白的教會! 這樣的教會習慣制定一些具體規條,當為義務強加給教會成員,從而約束良心。

這些規條有兩類:  (1) 有些規條違背上帝的話。違背上帝說話的規條的例子是禁戒,要求戒絕使用某種物質。摩門教禁喝咖啡。其他某些教派禁食肉類。坦白說,類似的禁忌多不勝數,時間所限就不一一列舉。然而,任何例子都不能證明這樣的禁戒是上帝所要求的。原因是「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 (羅十四14)。「一切都是潔凈的」 (十四20新譯本)。如果凡物沒有不潔凈,那麼禁戒某些東西的規條就不合法。如果一切都是潔凈的,那麼人就能無所懼怕地使用一切。

誠然,人一旦容許他的良心受這樣 (錯誤的)規條約束,他就不可能遵守禁戒規條而不犯罪。我們已經說明如何以及為何如此 (第十六章)。「人認為是不潔的,對他來說那東西就成為不潔了.... 對他來說,這就是惡事了....因為他不是出於信心; 凡不是出於信心的,都是罪。」 (羅十四1420, 23)  做我們認為是錯的事,從來都是不對的,即使我們沒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某事必定是錯的。但是,即使一個人忠心順從他的良心,嚴格遵守禁戒物質的規條,他仍然是有罪的。他的罪就是容許上帝以外的人將規條強加於他的良心。

對此,有人反對說,如果沒有這些規條 (禁止或至少限制物質的自由使用),惟一可能的後果將是「徹底放縱」。要麼是完全禁戒,要麼是必然、不可避免的惡意濫用。我們已經證明這是一個錯誤的期望。我們已經證明真自由和邪惡放縱之間的分別(第二十章1)。這裏我們只會說,對這樣的異議固執己見是對上帝聖靈的極大侮辱。因為這種異議無異於說,人為的規條比住在他裏面的聖靈更能使基督徒遠離罪。說聖靈不能引導基督徒自由使用祂未曾禁止的物質,就是要愚蠢地改變上帝。

(2) 第二類就是那些如果不違背,至少也是添加在上帝說話之上的規條。例如,我們提到許多強加於羅馬天主教教會成員的規條。毫無疑問,許多這些規條違背上帝的話,即使不違背上帝的話,也常常是聖經之外的添加。我們在羅馬天主教教理中讀到,「教會的主要誡命或規條」有如下六條: a. 主日及當守的法定慶節應參與彌撒;  b. 在法定日子禁食和禁欲。c. 應至少每年一次告明你的罪 ; d. 在逾越慶節時領受聖餐; e.應支援教會的需要 f. 遵守教會關於婚姻的規條。

我們相信我們不能證明在羅馬天主教會的法定日禁食是違背聖經的。當然,基督徒應該承認自己的罪(唯獨藉著基督向上帝承認)。在羅馬天主教會假定為「逾越節」(Easter)的主日領受聖餐 (若正確施行) 是非常恰當的。盡管以適當的方式,自願做這些事情並非有錯,但容許良心受束縛,按羅馬天主教會的法定方式和時間來做這些事情是錯誤的。

讓我們引用另一個例子:浸信會堅持浸禮(全身浸入水中)的受洗方式。浸禮式與上帝的話並無抵觸。但受洗只限於浸禮式的要求,就是在上帝的說話上添加規條。允許良心受這樣的規條約束是錯誤的,盡管浸禮式本身並非錯誤。

據說,「教皇在每個人的心中」。我們都會受試探認為,如果我們管好基督徒的良心,我們就能改善我們的同伴。同樣,我們都傾向於想象,在行使我們所珍視的自由方面,我們比別人做得更好得多。我們會約束別人,而放松對自己的約束。但聖經的要求相反:善待他人,謹慎行使我們的自由。我們應該給予兄弟善意的信任。我們應該尊重別人勝過尊重自己。即使我們的兄弟似乎濫用他的自由,我們也當存溫柔的心,謹慎自守,勸戒他。同時,我們也應警惕濫用我們自己的自由,注意切莫把它當作放縱肉體的機會,而是要謹慎行事,莫讓軟弱的兄弟因我們行使自由而絆倒。

有人聲稱,如上所述這種自由教義將導致犯罪。我們在討論放縱時已駁斥這種觀點。在此,我們希望強調一個事實:與一般看法相反,這一教義 (正確理解) 確實顯示上帝的律法全面涵蓋人生的領域。不是因為改革宗信仰有興趣消除聖潔與責任,才拒絕一切違背或附加於上帝說話之上的規條。反而,它這樣做恰恰因為它認識基督徒的責任:無論吃喝什麼,做什麼------所做一切都是為了上帝的榮耀。當人的責任從上帝的原則削減到人的規條時,它就是偽造的,因為它被削減了。古時法利賽人倍增規條,試圖使其範圍覆蓋整個人生,但他們甚至還沒接近基督的聖潔,基督棄絕他們的規條,讚同上帝的律法(可七1-13)。有些人無法想象十誡涵蓋一切,而且沒有謬誤與瑕疵,但是這樣的事情(人無法想象)確實常常發生的。

保羅說,當心意更新而變化時(藉著聖靈內在施行律法的工作),信徒個人就能察驗何為上帝的旨意 (羅十二2)。保羅說他將知道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不含人設立的規條)。我們相信,這段文字的詳細解釋顯明下述意思:

 (1) 透過對十誡的了解,信徒將知道何事是好的。例如,他知道彈鋼琴是好的,原因很簡單,任何一條十誡都沒禁止彈鋼琴。「我們知道律法原是好的」 ( 提前一8);   因此,凡是符合或不違反十誡的事都是好的。因此,彈鋼琴的行為,就其本身而言,是好的。

 (2) 基督徒也必須考量做特定事所在的情況。好事並非總是合宜的(無論何種情況下都是如此)。呼求耶和華的名是好的。但必須在合宜的時間內作 (林後六3)。人呼求上帝,只有呼求得太遲,才不蒙應允。再以彈鋼琴為例,可以還是不可以彈鋼琴,要根據時間、地點等情況來決定。父親不許孩子彈鋼琴,孩子彈鋼琴是不對的。任何時候在有「脫衣舞」表演的商場裏彈鋼琴都是不妥的。

(3)最後,作事/行動務必具有正確的意圖或動機。這就是使徒所指的上帝純全的旨意的意思。我們再次以彈鋼琴為例。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適當的情況下做這件好事,但卻違反了十誡中的一條或多條。假設其目的是為了獲取個人聲譽和財富,而非為了事奉上帝。假設人彈鋼琴只是為了賺錢,而非為了事奉上帝。這就不對了,不是因為彈鋼琴是罪,而是因為將彈鋼琴視為人生的主要目的,或者僅僅把它作為賺錢的手段,而不是為了榮耀上帝。

事實上,若信徒正確遵守上帝的律法,就必證明上帝的律法比人的規條要求要高得多,也嚴格得多。但最重要的是,這樣的信徒將從古老法利賽人的毀滅中保存下來,法利賽人認為他們是律法的遵守者,實際上他們只遵守了幾條相對容易的規條而已。人制定的規條欺騙心靈,因為它削減基督徒對上帝的責任的廣度和深度。因此,如果沒有其他理由,我們應該堅決拒絕它們。

本文摘自《The 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 for Study Classespp.194-200by G. I. Williamson

Freedom in Christ

By G. I. Williamson

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
Chapter XX sections 2, 3

2. God alone is lord of the conscience, and hath left it free from the doctrines and commandments of men which are in any thing contrary to his word, or beside it, in matters of faith or worship. So that to believe such doctrines, or to obey such commandments out of conscience, is to betray true liberty of conscience: and the requiring of an implicit faith, and an absolute and blind obedience, is to destroy liberty of conscience, and reason also.

3.         They who, upon pretence of Christian liberty, do practice any sin, or cherish any lust, do thereby destroy the end of Christian liberty; which is, that, being delivered out of the hands of our enemies, we might serve the Lord without fear, in holiness and righteousness before him, all the days of our life.

These sections of the Confession teach us (1) that God alone has legitimate authority over the conscience, (2) that his Word alone is the rule thereof, (3) that the doctrines and commandments of men which are either contrary to or additional to God’s Word have no authority to bind the conscience, (4) that to permit the conscience to be bound by such is sin, betrayal of true liberty of conscience, and a denial that God alone is one’s Lord, and (5) that Christian liberty must be distinguished from antinomianism (which means, “freedom to sin”).

Here stands one of the glorious benefits of the Reformation for which our fathers gave their all. It was this truth, so clearly taught in Scripture, that was wholly eclipsed in the apostasy of the Roman Church. It was recovered only by the blood of many martyrs. The strong determination of covenanting Presbyterians in Scotland who would surrender to no man the crown rights of Jesus Christ is to be remembered reverently. They recaptured the spirit of the Apostolic Church as they answered those who tried to coerce them to believe or to do what was contrary to the Word of Christ: “We ought to obey God rather than men” (Acts 5:29). We must not forget that the Reformation was much more than mere separation from the authority of the Pope and the errors of Rome. It was not, after all, a struggle against something so much as a glorious witness for Christ. It was a witness made in every sphere of life. For example, there were kings on earth who were not wholly unhappy to see the structure of Roman Catholic power weakened by the rise of Reformed Christianity. Yet sometimes these same kings determined to “take charge” of the Church themselves. When it dawned on them that Reformed Christians meant to acknowledge none but Christ as “king and head of the Church,” they were capable of terrible persecution. Much of the suffering endured by the authors of our Confession came at the hand of such kings. But thanks be to God, they stood by the grand truth of Scripture, and by that mighty principle such tyrants were themselves doomed. God alone is Lord in the Church and in the conscience. We are “bought with a price” and must not be “the servants of men” (I Cor. 7:23).

Today we almost take for granted the precious legacy which has accrued from this principle. The 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 by which we mean the liberty to believe and to practice one’s faith without coercion by men, is an example. We are not saying that this principle is always respected in a nation such as our own. Indeed, we believe that the state control of education increasingly threatens this very principle. A false and anti-Christian philosophy of life, in practical utterance if not in theory, is being forced upon those who teach in the public school system of this nation. And the day may come when those who teach will have to suffer in order to speak and to act as if God were sovereign in all things.

But let us give more detailed consideration to a very common violation of the principle under consideration found in many Protestant churches and even in those that claim this Confession! In such churches it is customary to make certain specific rules which are imposed upon members of the church as a matter of duty, thus binding the conscience. These rules are of two kinds: (1) some are contrary to the Word of God. Examples of rules which are contrary to the Word of God are prohibitions requiring total abstinence from the use of certain material things. The Mormon religion forbids the use of coffee. Other sects forbid the use of meat. And truly, time would fail to mention all such forbidden things for the number is legion. However, in not one case is it possible to show that such abstinence is required by God. This is impossible because “there is nothing unclean of itself” (Rom. 14:14). “All things indeed are pure” (14:20). If nothing is unclean, then no such rule forbidding the use of something can be legitimate. If all things indeed are pure, then all things may indeed be used by men without fear of conscience. It is true, of course, that once a person has allowed his conscience to be bound by such a (false) rule, he cannot partake of the forbidden thing without sinning. We have already shown how and why this is so (Ch. XVI). “To him that esteemeth any thing to be unclean, to him it is unclean . . . it is evil for that man . . . because [it is] not of faith: for whatsoever is not of faith is sin” (Rom. 14:14, 20, 23). It is never right to do what we believe to be wrong, even when we believe a thing to be wrong without good reason. But even if a person faithfully obeys his conscience and scrupulously observes a rule forbidding the use of a material thing, he is still guilty of sin. He is guilty of the sin of allowing someone other than God to impose a rule upon his conscience. To this it is objected that without such rules (forbidding, or at least restricting, the free use of material things) the only possible result will be “all-out intemperance.” It is either total abstinence or there is unavoidable certainty of wicked abuse. We have already show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ue liberty and sinful license (XX, 1). We have shown that this is a false expectation. We shall only say here that it is extremely dishonoring to the Spirit of God to maintain such an objection. For this objection is tantamount to saying that a man-made rule will keep a Christian from sin better than the Holy Spirit who dwells in him. To say that the Holy Spirit cannot guide the Christian in the free use of material things which he has not forbidden is to charge God foolishly.

(2) The second class of rules, are those that are, if not contrary, then at least additional to the Word of God. As an example we might mention many of the rules imposed upon members of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No doubt many of these rules are contrary to the Word of God, but even those that are not are often additions to the Bible. “The chief commandments or laws of the Church,” we read in the Roman Catechism, “are these six: (1) to assist at Mass on all Sundays and holydays of obligation, (2) to fast and to abstain on the days appointed, (3) to confess our sins at least once a year, (4) to receive Holy Communion during the Easter time, (5) to contribute to the support of the Church, and (6) to observe the laws of the Church concerning marriage.” We do not think that it could be proved contrary to the Bible to fast on those days which happen to be appointed by the Roman Church. Certainly the Christian ought to confess his sins (to God through Christ alone). And it would be perfectly proper to receive Holy Communion (if it were rightly administered) on that Lord’s Day which Rome presumes to call “Easter.” But though it is not wrong to do these things voluntarily, in a proper manner, it is wrong to permit the conscience to be bound to do them in the manner and at the time designated by Rome. Let us cite another example: the Baptist churches insist upon immersion as the form of baptism. It is not contrary to the Word of God to baptize by immersion. But it is an addition to the Word of God to require that baptism be by immersion only. And to permit the conscience to be bound by such a rule is wrong even though immersion itself is not.

It has been said that there is “a pope in every man’s heart.” We are all tempted to think that we could improve our fellow Christians if we had charge of their conscience. We are likewise all liable to imagine that we are doing much better than others in the use of our cherished liberty. We would restrict others and relax strictures against ourselves. But the Scripture requires the reverse: charity towards others, and carefulness in the use of our own liberty. We ought to give our brother the benefit of any doubt. We should esteem others better than ourselves. And even where it appears that our brother has abused his liberty, we should correct in meekness taking heed to ourselves. Meanwhile, we should guard against the abuse of our own liberty, taking heed that we do not make it an occasion of the flesh, and exercising care that we do not cause a weaker brother to stumble by the exercise of our liberty.

It is alleged that such a doctrine of liberty as that set forth above will lead to sin. We have already refuted this in our discussion of license. However, we wish here to emphasize the fact that contrary to common impression, it is this doctrine (rightly understood) which really shows the full scope of God’s laws in man’s life. It is not because the Reformed Faith is interested in eliminating holiness and duty that it rejects all rules contrary or additional to the Word of God. It is rather precisely because it recognizes that it is the Christian’s duty—whether he eats, or drinks, or whatsoever he may do—to do all to the glory of God. When man’s duty is reduced from divine principles to human rules, it is falsified because it is reduced. The Pharisees of old multiplied rules in an effort to cover the whole of life, but they did not even come close to the holiness of Christ, who rejected their rules in favor of the law of God (Mark 7:1-13). Some people cannot imagine that the Ten Commandments cover everything and that they do so without error or defect, but this is the case nonetheless.

Paul says that when the mind is transformed and renewed (by the inward operation of the law applied by the Holy Spirit), the individual believer will be able to prove what the will of God is (Rom. 12:2). He says that he will know (without man-made rules) what is “good, and acceptable, and perfect.” We believe that a careful exegesis of this text will show that the meaning is as follows: (1) By the knowledge of the Ten Commandments, a believer will know that which is good. For example, he will know that playing the piano is good, 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 it is not forbidden by any one of the Ten Commandments. “We know that the law is good” (I Tim. 1:8) ; therefore, that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or not contrary to one of the Ten Commandments is good. The act of playing the piano, considered in itself, is therefore good. (2) The Christian must also consider the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a particular thing is done. A good thing is not always acceptable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It is good to call upon the name of the Lord. But it must be done in an acceptable time (II Cor. 6:2). Men who call upon the Lord only when it is too late will not be heard. So again, as an example, playing the piano may, or may not, be acceptable according to such circumstances as time and place. It would be wrong to play the piano when one’s father has forbidden it. It would be wrong to play the piano at a “striptease” emporium. (3) Finally, it is necessary that an act be done with the right intent or motive. This is what the apostle means by the perfect will of God. Again we will take as an example the act of playing the piano. It is conceivable that a person would do this good thing under proper circumstances and yet violate one or more of the Ten Commandments. Suppose that the purpose was to gain personal fame and fortune rather than to serve God. Suppose that one played the piano only to make money and not to serve God. Then it would be wrong, not because it is a sin to play the piano, but because it is a sin to make it the chief end of one’s life, or even to do it only as a means of making money without seeking to glorify him.

The truth is that when the law of God is rightly observed by a believer, it will prove much more demanding and will be much more stringent than the rules of men. But above all, such a man will be preserved from the age-old ruin of the Pharisees who thought that they were keepers of the law when they were really only keeping a few relatively easy rules. The making of rules by men deceives the heart because it reduces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the Christian’s duty to God. For this reason, if for no other, we should steadfastly reject them.

Author

Born at Des Moines, Iowa in 1925, G. I. Williamson graduated from Drake University, Des Moines, in 1949, and received the B.D. degree from Pittsburgh-Xenia theological Seminary in 1952. For eight years he served as a home missionary oof the Orthodox Presbyterian Church in Fall river, Massachusetts and pastored the Auckland congregation of the Reformed Churches of New Zealand.



2018-06-22


威敏斯特信仰告白研读 第十六课

讲员:林慈信

第十六课上

威敏斯特信仰告白
cccva wcf 16

敬拜的这一段,《威敏斯特信仰告白》第21章,我们读了第一段了,现在我来读第二段,这一章有八段比较长,194页第二段。第二段,请听我读:

唯独父神、子神(是神的儿子),圣灵才能够受宗教的敬拜,天使圣徒或者任何其他受造物都不当受敬拜。假如“母亲节”从头到尾的崇拜都是讲母亲的话,就犯了这一条了。(大家笑)“母亲节”是敬拜上帝,为母亲感谢上帝,可以。但从头到尾歌颂母亲,当作崇拜聚会,就本末倒置了。啊!想过这个问题吗?不论是母亲节或什么节,只有圣父圣子圣灵才可以敬拜的。人类堕落之后敬拜并非没有中保,也不凭任何其它的居间和解,唯独以基督为中保的。

第三,195页第三。感谢的祷告既然是宗教敬拜(宗教这两个字就是敬虔的意思哈,是属灵的、爱主的、热心地、敬拜的主要部分,)神就吩咐每个人都要祷告。此外,如果祷告要蒙垂听,就必得奉圣子的名,有圣灵帮助,遵神的旨意,而且是用悟性、谦卑、热心、信心和恒心。若是出声祷告的话,还要用人所有以明白的言语,也就是说,这里不把方言祷告放在正确的祷告的一部分。

第四段,197,还是在讲祷告,如果是为事祷告的话,必须是合法的事。(所以呢不能够为中马票哈、六合彩祷告;虽然是合法的,但是不合神的旨意。)如果是为人祷告可以是为各种各类的人,但是必须是现在还活着的人,或者是未来将要出生的人,但不可以为死人祷告、也不可为那些可知已犯于致死之罪、至于死之罪之人祷告。

很多牧师们,在天安men 64之后不知不觉的为那些在天an门广场上si的人祷告,我指说基督教福音派的,那个是当时太过热心的;我甚至听过、看过。“神啊,我们为他们祷告,愿他们的灵魂安息。”那是天主教的说法,不能够这样祷告的。我们安息礼拜是怎么祷告的?是为活人祷告,那已经过世的人呢?为他们感谢神,因为神的普遍恩典,已经临到他们,让他们在地上活了六十年七十年或者几个月。为他们感谢是可以的,但是不可以为他们死人祷告的。

Q1(女):保罗在哥林多前书讲,他说用悟性祷告跟用灵祷告。

A:是,用悟性祷告、用灵祷告。

Q1:他说用灵祷告、用悟性祷告。(是。)不知道怎么区分?

A:悟性就是:我知道我在讲什么话,我不是在梦里面祷告、不是用方言、不是在一个快感的巅峰状态祷告。

Q1:那灵祷告呢?

A:灵祷告,就是依靠圣灵来祷告。我们对“灵里”这两个字一般都是受了倪柝声等等、灵恩派等等影响。“灵里”一听到,就觉得是一个巅峰状态,不一定。

Q2(女):我还不清楚第四段最后的那一句.......

A:第四段最后那句话,那些可知已犯至于死的罪的人祷告,不是,指那个,不是这个意思,是为那些亵渎圣灵、没有可能得救的人。那是谁呢?那个是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假如你自己问自己:我有亵渎圣灵吗?你懂的这样问,你就没有亵渎罪。(哦。)OK。他一定是根本心刚硬到一个极点的;所以这句话,这种情况是很少的。

好,我们暂时不花时间在这点上。好!

Q3(男):为什么不可为死人祷告?

A:因为他们得救、成圣的机会都过了,现在基督徒已经完全圣洁,非基督徒已经再没有机会再信主了。你为他祷告,你为什么祷告、就是为什么事情祷告呢?你为他们灵魂安息吗?基督徒安息,就已经完全安息,无限度地安息,已经在耶稣的怀抱,不需要为他们祷告。为他们感谢是可以的,为他们曾经在地上,神用他们做我们的祝福,可以的。为他们感谢现在已经在安息,可以的。不可以为他们什么需要祷告,他们没有需要。或者无限度的需要,在地狱里面,也不能改变,在天堂上没有需要。

好,我们先往前跑一下。第五段199(页),好戏在后头。后面有要讲圣礼的事很有意思的。

199(页),第五段。以虔诚敬畏的心诵读圣经、以顺服的心用悟性信心和敬虔的态度,讲道没有偏颇,以同样的心态听道。不违背良心,心被恩感歌唱诗篇,(这里只讲诗篇没有讲圣诗,)合宜并按理施行基督徒所设立的圣礼,都是敬拜神正常的内容。此外,如宗教上的起誓、(比方说,结婚的婚礼、婚约,那就起誓了对不对?比方说按立牧师的时候,那个被按立的人的起的誓约,这些都不是圣礼。婚礼不是圣礼,但是是一种的起誓,)许愿,严肃地禁食,和特殊场合的感恩,这些都当在自各所属的时候季节场合,以圣洁敬虔的方式举行,所以读经、祷告、唱诗、讲道,都是敬拜的内容。为什么?因为这个是犹太会堂里面就有的,所以我们相信新约,就是使徒时代的新约教会都从事这四方面的敬拜,唱诗、祷告、读经、讲道,当然我们目前还加了奉献,还加了报告,然后圣餐跟洗礼,当然是敬拜的一部分,所以,在主日崇拜里,施行洗礼是非常好的,很多教会都把它排在下午一点半,为了大家可以吃个饭,结果一大半人都走了,就表示教会没那么重视洗礼,我个人觉得洗礼放在大家都在的一个不是特定的、是已定的the stated worship,教会公布每个星期都是那个时候敬拜的,就那个时候洗礼的,就等于那个时候有圣餐聚会的,是我个人感觉到是一种重视的表示。

好。第六段在第204页。204页。无论是祷告还是宗教敬拜,其他的任何内容,在敬虔的福音时期,和举行的地点的方向无关;(就是说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也不需要朝向耶路撒冷、朝东啊等等,这个方向没有什么规定。)也不因为在什么地方、什么方向举行,就会更蒙悦纳,我们应该,所以呢婚礼就不一定在教堂里,可以的,但是不一定要。我曾经在游船上举行过婚礼,在沙滩上做过婚礼,在公园、花园里参加过婚礼,在旅馆的屋顶上的花园证过婚,各种各样的地方。圣经没有说一定要在教堂里面,好,但是要有教会的身份和见证人,那个是要的。

我们应该在任何地方以心灵和诚实或者以圣灵和真理敬拜神。(因为心灵诚实是翻得不太妥当的;约翰四章24节应该是以灵和真理敬拜上帝。)无论是每天在个人家中,还是个人私下单独的和我们的灵修或者比较严肃的公共聚会中都是这样。就是说不要靠那个地方、地点,尤其上帝既然以祂的圣言和护理呼召我们参加公共聚会,我们就不可疏忽或者故意不重视,甚至乎放弃,所以Harold Camping所讲的是异端,Family Radio说:现在不用去教堂了,在家里面读经祷告听Family Radio广播就可以那是异端。很可惜的 !那你说为什么这个FamilyRadio这么爱主的一群人会走到这个极端?那没有管教,他自己一个人,no accountability,虽然他是改革宗的宗派长大的、出生的!

207(页),第七段。第七段:一般来说,拨出适当比例的时间敬拜上帝是合乎自然常理的,所以上帝在圣经中特别指定七日的一日,做安息日。并且以正面的语气将它归成道德诫命,永远遵守。吩咐历世历代每个人都要向祂守这日为圣,从世界的开始到基督复活之前,这个圣日是每个星期的最后一天。最后一天是怎么算的呢?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这个叫着最后一天。自从基督复活之后这个圣日改成一周的头一天,假如你还是用犹太人的办法,就是星期六的日落,到星期天的日落,你用西方的算法就星期天的半夜到星期天晚上的半夜。一天什么时候开始?犹太人是用日落来算,我们西方世界的是用半夜来算,总之是七天的第一天,在圣经中称为“主的日”,Lords daythe Lords day,而且还要继续下去。这个是基督教的安息日,或者基督徒的安息日,直到世界的末了。

最后208页第8段,所以人当向主守着安息日为圣,而且要事先适当预备自己的心,整顿日常事务,不但要整天停止自己的工作、言谈思想,锁碎的职务和消遣。所以星期天下午可以不可以打篮球?你可以考虑一下。我去的很多夏令会的营地星期天下午游泳池不开的,星期六下午开的,星期天下午不开的,就是应用这种的信仰的真理。保守圣洁的安息,还要用全部的时间举行公开或者私下的敬拜,而且实行周济穷人,怜悯贫穷人的义务。所以星期天下午去探访医院那、监狱呀,去举行他们的礼拜是很好的。

Q4(女):如何停止思想?

A:如何停止思想?怎么把脑袋关掉?答案是用神的话来充满我们的思想。这停止思想,是指停止世俗的思想。我举个例子穆理先生,约翰·穆理,John Murray,他是单身的,他退休之后才结婚,还有生儿女,70多岁做爸爸。所以多年来他在威斯敏神学院、他是单身就住在宿舍跟同学们都是男的一起吃饭,所以,他星期天只要你跟他的车子去做礼拜的话,你车上不能谈神学功课。因为他是教系统神学的嘛!你车上可以谈别的事情,当天的讲章啊你可以讨论,但是谈他的课上的或神学院课程里面题目是不可以的。那是日常的事物嘛,他是神学教授,所以他礼拜一到礼拜六是做系统神学教导的,星期天那是安息的,是想神的事情的。那不是说一到礼拜六不是神的事情,但是那个是他的事务、是他的工作。星期天他用他的方法来表达他专心思想神跟神的话的事情,很有意思哦!

Q5(男):在第六项你刚才讲说..........

A:第六项,你问的是什么?

Q5:第六项说:我们应该在任何地方,在家中或是个人单独的,刚才你说不可以,不是可以?

A:不是不可以,我的意思说我们要有个人的敬拜、要可以有家庭或者小组的敬拜,也有公开,就是整个教会敬拜都可以,都可以,不是不可以。对不起。

Q6(男):如果教会主日下午利用那个时间来做社会服务工作,比如说老人服务中心或者是登门学校,那允许教会会友参加,您的看法是什么?

A:改革宗用《威敏斯特信仰告白》为代表的立场是:星期天可以做敬拜、怜悯和必须的事情。必须是比方你是医生护士你要去医院去值班。那个怜悯呢!假如是教会执事所定的怜悯事工,这个怜悯就包括社会的outreach,怜悯这个范围很广,这些事情由教会的牧师跟众长老来决定。真的是这样子嘛,由每一个教会的教会和长老们来决定,OK。所以应用的原则是什么呢?各位弟兄姐妹,神没有呼召你作牧师吗?弟兄们,神有没有呼召你作长老?严重的去考虑或者执事等等,这些是服事神很重、很重的责任!

Q7(男):这个怜悯事工的问题啊?怎么样去,你像旧约里讲我们是这个葡萄树,只能结果子,如果不结果子就会被扔在火里烧了。那,这个就是我们不是香柏树、不是其他什么木头,就是说你这个怜悯事工如果没有结果子的话,这种事工的话那是不是不合适呢?

A:假如教会没有怜悯事工,就好像真葡萄树在某一方面有所缺欠,是啊!没有怜悯事工的教会,长得有点残废不健全。是的。是的。

因为我们都很怕,就是,一直到十年前二十年前我们都很怕:唉呀!搞怜悯事工就是社会福音了,就是新派喽,YMCA了。OK,直到我们这些同胞曾几何时从越南、中国大陆来了,哎,马上就有什么介绍职业啦、英文班啦、什么班的都来了,因为是我们的同胞,所以我们不再说: 哎呀!这个是社会福音、是青年会路线了。所以我们华人教会是不知不觉的走上怜悯的道路的,很不幸,我没有想通。在华人教会里面真的想通为什么要做社会的怜悯工作的,首推波士顿华人布道会,Boston Chinese Evangelical Church249Harrison Avenue Boston Massachusetts 02111。顶呱呱,他们想通了教会为什么要做社会的服务,有宣言的。所以我们不单要做,还要清楚为什么要做,不是因为刚好我们的同胞都到了,所以我们做华人的中国人的,越南、东南亚华人的移民的,不是。我们为什么要做?因为这个是教会事工的一部分。

Q8(女):他会不会只是说,做了之后不结果子的?

A:哦,做了之后不结果子,是吗?

Q8(男):对,你做了这个慈善的工作,但是你没有把这个神的话、真理传给他,他并没有信?

A:这个,你做了慈善的工,但是没有把神的道传出去,他没有信。他没有信这个是不是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但是慈善功德怎么样跟讲福音连在一起呢?这个在每个地方不一样,我们一定要是奉耶稣的名做慈善工作。但是不等于所有的慈善工作都同时又讲福音陪伴着,不一定。不一定。这个要看我们的智慧怎么样来听、来爱那些我们慈善公众的对象。

Q8(女):最终的目的不是要把人带到耶稣面前?

A:嗯。当然,还没有信主的目的是把他们带到耶稣的面前,但是,但是,好的撒马利亚人,他也没有跟那个路边伤的那个人讲福音的,他就做了。耶稣说:你就一杯凉水。所以本身奉耶稣的名送上一杯凉水,本身是耶稣的吩咐。

Q9(男):对非移民怎么看呢?Illegal immigrant

A:哦,非法的移民,问的好!这个问题有两面的看法,我是美国公民,所以我是应该遵守这个国家的法律的。那你说教会可不可以做成避难所,sanctuary呢?这个也不无圣经的根据,因为我们的国家的法律是否公义的呢?都值得商讨,所以实在是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凭良心去解经,有些教会的已经在做了吗!已经在做非法移民的避难所,在L.A.就有了哦,

好,圣徒相通,239(页),圣徒相通,第一段:凡藉着基督的灵并藉着信与元首耶稣基督联合的圣徒们呢,他们都在基督的恩典,受苦、受死、复活和荣耀上彼此有所交通的。简单说什么叫交通?什么叫团契,coinonia?就是We all have Jsus. 我们都有耶稣,主耶稣基督和祂的死跟复活等等,是我们所共有的,we have together,我们是共享的,并且他们既在爱里彼此联合,便分享彼此的恩赐,又为促成里面的人与外面的人互相得益处,履行公私的义务。总之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本来就是一体的。,

240页第二段,凡是被称为圣徒的人就当在敬拜的事上,维持一个圣洁团契与交通,又当举行其他属灵的聚会,为求得共同的造就。又当按个人所能、所需,在物质的事上彼此帮助,这种的信徒的相通,要按照神赐的机会达于各处一切称呼主耶稣之名的人。

一方面我们要彼此鼓励,所以有祷告会、团契、小组等等,但是同时要有物质上具体的表现。各位假如我们今天打开一个地图,不是我们一般买到的地图,是 World Version Bryant Myers (拼写)所编的地图,你翻一翻你就知道了,全世界今天的基督徒,绝大部分是贫穷人,一大堆住在非洲南美洲。所以主里面的福音派的基督徒本身大部分就是在贫穷国家的。加拉太书6:说我们要彼此的照顾,从神的家开始。神的家在哪里?在非洲、在中国、在印尼、在南美洲,这个才是我们的家,福音派的教会、各种宗派的教会。

第三段241(页),圣徒与基督一切这种的交通绝不是分享基督的神性,我们与基督联合与基督亲密,不等于说我们变成小基督,变成三位一体的第二位。不是,绝对不是。或在任何一方面与祂平等。这种主张是不敬虔的亵渎。圣徒彼此相通,没有损个人对自己所有、持有的权利和所有权。就是说:是不是要变卖一切分给穷人呢?不一定,你有这个负担,可以做。但是这个是你的权利,你自己的选择。

圣礼243页第27章。这里面有三章,有圣礼、有洗礼、有圣餐,我想我们读了几段之后就会有一些问题的,会提出的。

第一圣礼是什么?圣礼是恩典之约的记号和印证。我们一起来读下面的(a)那里罗马书411好吗?罗马书411来:并且他受了割礼的记号,作他未受割礼的时候因信称义的印证,叫他作一切未受割礼而信之人的父,使他们也算为义。看到没有?亚伯拉罕受的割礼是一个记号,作为印证,什么东西的印证啊?因信称义的印证,简单说:恩典的印证、恩典的记号、恩典的印证。而恩典是要约里面的,所以我们说是恩典之约的记号,恩典之约的印证,由上帝直接设立的、为要表征基督和基督里的一切一切的恩。并确认我们在它里面有份we are in Christ。又在属教会的人与世界其余的人之间设立一个可见的区分,我们不是世界的、我们是属基督的,所以有洗礼、所以有圣餐。并且按照上帝的话在基督里严肃的服侍上帝,或者说敬拜上帝。圣礼是记号、是印征,印证什么意思呢?印证就是上帝在我们身上打个图章、打一个印。This one belongs to me.这个小子是属于我的,这叫印证,是神打的印证,不是我们去打,不是我们去见证,是神来见证我们。所以圣礼是神亲自在做见证,我们做的见证是其次的,神做的见证是首要的。

第二段,244(页)。在每一个圣礼中,在记号与记号代表的实体之间都有一种属灵的关系或者说圣礼上的联合,因此每一个圣礼的名称与功效,可归给另外一个圣礼。他有什么意思呢?他说,这个记号,比方说记号是饼、是酒。记号代表的实体是什么?是耶稣的身体、耶稣的血。饼跟基督的血之间是有关系的、不是没有关系的。那,当然我们不是天主教,我们不相信饼变成基督的身体。但是呢,改革宗也不是慈运理,很多华人教会的圣礼关系是慈运理的。说:哦!这个饼子只不过是记号、只不过是象征而已。改革宗是不讲“而已”这两个字的。再来一次,天主教说这个饼就变成是基督身体了,错,我们不承认。慈运理福音派说,这个饼是饼,只不过是记号而已。改革宗说不是而已。当然,不是饼成为基督的身体的,当然不是。但这个饼,名字叫作基督的身体是有意义的,不是无意义的,

什么意思你说?好,解释,这个饼的名字叫作……耶稣基督说:这是我的身体。是饼吗!对不对?饼是做什么的?是喂养我们的bread feeds us。主耶稣说这个饼是我的身体,所以这个饼的意思就是基督喂养我们,不仅仅是我们纪念基督,那当然圣经说我们要纪念祂的死直到他来。当然每一派都承认,现在这个问题是,这个饼的名字叫作基督的身体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Jesus  feeds us 主耶稣喂养我们。这个杯、酒叫作基督的血;什么意思?就是耶稣基督的血滋润我们、坚定我们、喂养我们,或者说耶稣基督用这个血来坚定神与我们立的约,这个杯是主耶稣说:“是用我的血来立的什么?新约。所以我一般喜欢当我拿起圣餐杯说:“亲爱的众弟兄姐妹,神所爱的,看哪!神在基督里所给你的一切的美好恩典。我英文是说:The beloved, behold, all of God's good promises in Christ.这个“所有神在基督里的美好恩典”的意思是说,用祂的血所立的新约,我只不过把它翻译一下而已,对不对?主耶稣说这个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约是什么意思?是保证的意思,誓约,神起的誓。所以我说:看哪!神在基督里要给你,真的要给你的,一切的、在基督里一切的美好恩典,这个杯里的酒就是那个记号,那个所有恩典的记号和图章、保证。所以我们基督徒,你岂不是来圣餐的时候,你岂不是渴慕要亲近主吗?你岂不是盼望让耶稣基督喂养你的心?也就是说,使你的信心长大加强吗?是的,你这个渴慕是对的,这个追求是对的,你来圣餐,愿意主耶稣喂养你的心灵是对的。主就是要做这件事情,这个叫做记号和印记,恩典之约的记号、印记。

Q9(男):能不能讲一下那个擘饼,那主耶稣的身体擘饼那个为我们擘开(擘开?)那个意义?

A:古代,就是新约写完之后,大概主后96年之后,有一句话在早期教会,不是在圣经里面的,在一般的教父、就是牧师们所用的,就是很妙的,它这样说的:正如这个饼、就是这个麦子,the wheat,是散布在山上又被聚起来的。同样的,你自己的身体也是散布然后聚集起来。那这个是早期教会的说法,今天路德宗或者其它宗派的圣餐祷告还是用这句话,很美的!“擘开”它的那个意思是说:正如麦子后来集成为饼,耶稣基督的身体从各国成为祂的一体。不过“擘开”的意思,就是主为我们死。用字义解释很简单,主为我们死,但是成为一体的。所以基督的身体这个是有两层的意义,一个是祂的身体为我们死,而我们又成为它的身体,有两重的、这个字本身有两种的意义。

Q9:在哥林多前书那里讲到这个血,为什么是用血所立的新约?

A:对,所用基督的血所立的新约,新的约,是约,OK。改革宗说新约是新的--约,时代论说新约是新--的约。OK,这时代论和改革宗我们都是主内的兄弟姐妹,我说了一百次了哈。时代论是我们主内的非常亲爱的弟兄姐妹,不过有些地方我们不同,改革宗新约是新的约、是约,不过是新约时期。为什么说新的呢?因为耶稣来了,为什么是旧的呢?因为耶稣还没有来。就是这么简单,旧约就是基督还没来之前。所以旧约的约,用很多的预表和预言,都是为了预备。新约就是基督来了。神在这末世的时候藉着祂的爱子向我们晓喻(希伯来书12)。

好,下面还有很多的问题可以提的,让我们读下去,我们来读这个第二段还是245页,是我修译一下啊!

每一个圣礼的表征,就是饼、酒和水、洗礼的水。与表征所指向的实体,就是基督的身体和血等等,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属灵的关系或者奥秘的和一些……我把这个“圣礼的和一些”换掉,换成“奥秘”,因为sacramental这个字,在拉丁文也是可以指奥秘的。因此实体的名称和效果,有时在圣经里被算为它的表征的名称和效果,反之也是如此。祂的意思是说:耶稣说: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血,那当然,祂说指的是饼跟酒。名称可以交换来用,吃主的身体,当然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吃那个饼的意思。因为这个饼跟主的身体有一个很奥秘的联合,不仅仅是象征而已。但是没有其他的意思。就是说这个饼就是代表主耶稣喂养我们,所以我们一般说这个饼就说这个是……好像天主教说这个是圣体这样叫,称这个饼是没有错的。

第三,正确使用的圣礼所表征的恩典,并非因为圣礼本身有什么能力。你去圣餐并不表示说圣餐使你的罪赦免,洗礼不能够洗净我们的罪。圣礼的有效,也不在乎这个执行圣礼者的敬虔或用意。中古时代的神父很多有私生子的,那怎么办?难道他门所执行的洗礼都不有效吗?不是的,这个是宗教改革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这个圣礼有效还是没有效,不在乎那个执行圣礼者的敬虔,甚至乎他的用意,在乎圣灵的工作和设立圣礼的话,就是圣经里面的话。这个话里面也包括吩咐人正当使用圣礼的命令,有主的应许,配领圣礼的人必得到益处。我们自己要省察我们自己是不是配受、配来领受圣礼、

所以马丁路得跟加尔文,就是路德宗跟长老会都不把天主教徒,信主之后不把他们重洗一次的。所以重洗派叫重起派,就是Lancaster那些Pennsylvania DutchAmishMennonite,就叫重洗派。今天的浸信会也是后期的一种,重洗派的一种。路德宗跟长老会就是改革宗一般我们承认天主教的洗礼是洗礼,不过当然我们相信天主教是一个在教义上非常腐败的教会。但是就是因为这个原则,洗礼跟圣餐的功效不在乎那个执行的洗礼那个人的敬虔。在乎什么?一定要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施洗,我们用信心来领受。(是)


第十六课


Q10(男):可是长老会不是说一定要ordained pastor才可以这样做吗?

A:是。长老会说一定要被按立的牧师才可以这样做,那个是长老会里面,但是有人从天主教转会或者你可以说转教转到长老会的时候,我们承认他是已经接受洗礼的,因为圣经说一洗,one  baptism。是的,天主教很多腐败的地方需要管教、需要改革,但是他是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洗的。

Q10:那我是说在这是执行那个圣礼的时候,行圣礼者一定是ordainedpastor,不是说随便的长老。

A:没有错,是,圣餐跟洗礼必须有牧师执行,或者是,有的地方没有牧师的,就由长老来取代。是的,这个原则的意思就是说,圣餐和洗礼不是一个私人的事情,是教会整体的。真的是没有牧师吗?OK,长老,因为长老是教会公开整体按立的,和牧师一样,那这是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洗礼跟圣餐是我们一家人的、整个教会的事,不仅仅是你私人觉得你要爱慕耶稣你来领圣餐,不,没有那么简单,是整个教会一起来说:是的,我们愿意用这次的圣餐,让主耶稣喂养我们,祂与我们同在,是一个整体的一件事。洗礼圣餐都是。

Q11(女):但是在我们的改革宗,长老、没有按过礼的牧师不能够施行那个……

A:在我们长老会长老不能够施行……

Q11:改革宗的长老会,对。

A:我的理解是:在有需要的情况下是可以的,假如我没有读错Book ofChurch OrderOK,我个人的领受,至少,我个人的领受是:假如真的没有牧师的话,长老是可以的,至少这个符合整个长老治会的原则。我要回去看看PCA的Book of Church Order。对不起,有点生锈了,有点生锈。正常情况之下,你讲的绝对是对的,是由牧师来做。

Q11:而且要按过立的。

A:牧师就是按过礼的。

Q11No, no, no. 他要pass考试的。

A:是啊,按立之前就要考试,(对。)考完试才能按立,按立才叫牧师,不然不叫牧师,(对。)是啊!你讲的对的,考过试、按了立就叫作牧师,别的叫传道、叫弟兄姐妹,或者以前是长老等等.

Q12(女):林牧师回去刚才你说的那个饼跟那个杯.......

A:饼跟那个杯。

Q12:那如果这个饼跟耶稣基督的身体有关,这个杯跟耶稣基督的身体有关。

A:饼跟基督的身体有关,杯跟耶稣基督的身体有关。假如是的话……

Q12:你刚才是不是这样说?然后这个关系是不是一个奥秘?

A:这个关系是一个奥秘的联合,是的。

Q12:那我可不可以下面再问一个问题?就是说那这个饼跟这个杯真的是带有一种spiritualpower

A:哦,这个饼跟这个杯真的有一种属灵的能力吗?没有。

先我们把排除的天主教饼就是基督的身体,这个我们不承认。这边呢是仅仅是象征而已,我们觉得不够。OK,饼跟基督身体之间有一个奥秘的关系,什么关系呢?就是约,讲他们的约的关系,就是这个饼啊,是神的约里面的一个记号和印记,那和印记三个字是我们华人福音派基督徒不太懂的,我们一般都不懂什么叫印记。印记是说神特别用这个饼来给我们打个图章,说耶稣基督喂养你、喂养你的心。神特别用这个杯子里的酒给我们刻一个图章,说:我爱你是真的、永远的、肯定的。所立的新约嘛,立的新约。那这个是浸信会跟福音派没有想过的。

简单的说,我们的洗礼,我们常说是信心的见证,改革宗的说法是神的见证,然后才轮到我们做见证、神的见证在你身上刻一个图章说:就好像古时候农夫早上上市去买一条猪他付了钱了,晚上才拿回家,在猪的耳朵刻一个图章、刻一个火系说,This little pig is minepaid. 这条小猪是我的、我已经付了钱了。那这个洗礼的意思:这条小猪是我的,OK付了钱了。是在我的约里面, This little one is mine. 所以洗礼是神的见证,那是不是我们的见证?当然是。没有人会反对这个是信心的见证,但是呢,改革宗在这个信心的见证上面加一个神的印记,是很美的!是很美的!同样的圣餐也是,神继续的一次一次跟你说:你是我的。You, this little one, you are mine. 你属于我的、我不会抛弃你的。所以这样子,我们说我们很愿意圣餐加添我们的信心,对的!没有错这种追求是对的,神就是要加添你的信心说:你是属于我的、我是属于你的,你是我约里面的成员,我永远不离开你。这叫喂养、坚定。所以那个mysterymysterious union是这个意思。奥秘的联合是这个意思。(是)

Q13(男):关于那个圣餐礼,改革宗与路德宗有什么不同?

A:嗯。圣餐对不对?路德宗跟改革宗什么分别?首先我们把洗礼给讲好了。我很惊讶地发现路德宗的洗礼班的教科书里面说:人,就是一个baby,重生是在洗礼的那一刻。就是跟天主教一样的,这是路德宗的官方的教导。OK

好了,圣餐。先讲天主教,然后路德宗、然后改革宗。天主教说这个饼就是基督的身体,当神父祝圣摇香炉叮叮叮摇铃的时候,那一刻,那个饼就变成基督的身体了。好了,路德宗、改革宗都不相信的。马丁路德说:耶稣的身体,也就是说人性,在哪里呢?耶稣的神性、人性是完全联合,所以说无所不在。所以耶稣的身体在哪里呢?耶稣的身体在圣餐这块饼的上面、下面、左边、右边、中间,但是这块饼本身不是基督的身体,因为基督的身体在全宇宙,所以当然在这块饼的上、下、左、右跟中间。但这块饼本身不是基督的身体,这叫做consubstantiation,天主教这个叫着transubstantiation变质。那这个consubstantiation,马丁·路德这个叫同质,不是同样的本质的意思,就是陪伴着这个饼的意思。

加尔文说:不,耶稣的身体究竟在哪里?在天上,今天耶稣是神人二性升天,耶稣的神性在哪里?无所不在。耶稣的人性在哪里?在天上。所以这个饼没有耶稣的身体的本身、没有耶稣的人性的身体。但是耶稣在不在呢?天主教说:在,这个肉体上在;马丁路德说,在,肉体、耶稣的身体在,不过是在all over,在整个饼的外面跟中间的,这个饼本身不是就是了。好,加尔文说:耶稣在,(这个是我们福音派没有听过、没有想过的。)耶稣基督在圣餐,He is present in the Supper,但是祂在是一个灵里的在、不是一个肉体的在。什么叫灵里的在?第一,因为祂应许祂在。第二,圣灵在,就等于耶稣在。

再来一次,第一,祂应许、祂的话语。第二,祂的灵。记得吗?耶稣所做的一切一切都是透过祂的灵跟祂的话做的,所以说耶稣在圣餐,就是因为祂的话说过:无论两三人奉祂的名聚集,祂就与我们同在。何况是圣餐!祂的话保证祂在,祂的灵在,祂的灵与我们同在,所以祂在。OK。好了,所以加尔文跟路德宗都同意耶稣基督是真真实实在圣餐中与我们同在的。再来一次,real presence of Christ。路德宗改革宗都相信耶稣基督真真正正的在圣餐与教会与信徒同在,real presence

不同的地方是:路德的presence,是physical presence,路德的同在是肉体的同在;改革宗的同在,是灵里,就是藉着圣灵的同在。然后慈运理,就是一般福音派呢,是没有同在。用我们路德宗、改革宗的说法是:no presence。因为我们去纪念主,没有考虑到主同在不同在。

听懂了吗?听懂的发给你半个学分的圣礼论。很重要的!为了这几点呢,这四点打过仗的,在欧洲的Religious Wars,打到1648年才平息。

Q14(男):在这个第三点这边。

A:第三点。

Q14:是不是神职人员、牧师、长老服事,比如说他们还在犯罪过程中,那他们可以神职,比如说讲道、施行……不同吧?

A:是不是牧师长老等等,在犯罪过程中还可以讲道、施行圣餐等等。这一段的意思不是说牧师长老接受管教的过程中可以分圣餐,不是这个意思。它的意思说:假如信徒被一个犯罪或者接受惩戒的牧师长老施洗的话,那个洗礼还是有效的。是反过来说,它没有正面的,所以呢,牧师可以,一面犯罪一面领受圣餐,不是这个意思。OK,不是这个意思。因为当时仅记得整个村子都来做礼拜,都是长老会,或者公理会、都是浸信会的,OK,整个村子以前都是天主教的嘛,整个村子都是天主教的,我讲英国清教徒时期,16世纪末,那难道你把整个村子从头再洗一次吗?他们改革的立场就是“不,就算以前的神父是喝醉酒的、有私生子的、圣经没有读过一遍的等等,这些的洗礼还是有效的。

Q15(男):杯跟那个饼。

A:杯跟饼。

Q15:如果不是分别为圣,就是不是在圣礼的时候、实行的时候,它只是regular杯跟regular饼?

A:假如它没有分别为圣,它只是平凡的杯跟饼。

Q15:是不是?

A:是。

Q15:然后,执行圣礼之后,剩下的杯。

A:执行圣礼之后,剩下的杯跟饼。

Q15:应该也是跟那个没有关系,也是变成平凡的杯跟饼?

A:执行圣礼之后剩下的杯跟饼,也变成regular杯跟regular饼。它从来就是平凡的杯、从来就是平凡的饼。我个人不反对把它丢在那个厨房的那个sink里面就把它丢掉了。

一定要喝完它吗?我们对它的尊敬是好的,但是,不要犯天主教的错误,不要认为这个祝圣过的饼跟杯本身就圣洁的,这是天主教的错误。本身,我们不论多么的福音派、多么的浸信会、多么的不喜欢天主教,我们每次圣餐的时候,快快把它吃完、喝完这个动作,就很像天主教。

Q15:并不是,正好相反。这件事你正好是相反,是剩下的饼和杯,我们有小孩就吃,但是..........

A:给小孩子吃这不太智慧。

Q15Actor, actor剩下的。

A:剩下的给小孩子吃是不智慧的,因为要给他们一个印象,这些东西是很严肃的事情。他们跑进厨房都不要,不论你是把它倒掉或者是吃掉、喝掉,但是不一定要吃掉,不一定要喝掉。

Q15(男):大人可不可以吃?

A:可以。

Q15:到厨房去吃?

A:到厨房去吃,没问题。

请不要忘记,很多教会是用酒的、真的酒的,有时候给神学生喝,喝到他醉醉的。真的事情,不是只不是理论的,真的事情。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很多的长老会都是用真的酒的。是。

Q15:就是可以施行之后所吃的只是regular饼跟regular杯,没有什么意思在里面,就是食物而已嘛。

A:对,当你祷告之后那一刻,那个饼还是regular饼,不然你就是变成天主教啦,(哦)牧师祷告之后那个饼还是饼。

Q15:可是它不是在圣礼的时候,它有它的另外的一个意义吗?

A:对,有什么意义呢?耶稣基督喂养我们,这个饼代表耶稣喂养我,代表耶稣保证要喂养我。

   Q15:那圣礼之后所吃的还是有同样的意义,是不是?.还是只是一个食物而已?

A:还是一个食物。

Q15: 就只是食物,不然你就是路德宗或者是天主教。

它本身没有功效,我们吃这个饼,是当作一个保证、当作一个记号,在那个圣礼的崇拜聚会里面。我们曾启何时觉得一舒适呢,就很不同了。

Q15:那如果只是一个食物,那小孩子为什么不可以吃?

A:为什么小孩子不可以吃?我不说不可以,但是,不很智慧。

Q15:为什么?那它只是一个食物?

A:因为小孩子呢,应该知道他要等候到一天他信耶稣承认了,他就可以领这个。不要他轻视这件事情,不要觉得很好玩的。

Q15: 哦,OK

AOK,“我们来吃东西了”。不要这种的感觉。真的,他们有的时候小孩子不懂嘛,他用一些很可爱的话来解释它来做什么的,他们不懂。

好,248页洗礼的一段,洗礼是耶稣基督所设立的新约的圣礼,不但为了严肃承认受洗者加入有形教会,对受洗者也是恩典之约的记号和印证。看到没有?改革宗对洗礼的看法,第一件事不是信心的见证,是恩典之约上而下、从上而下的记号,从上而下的印证或者是见证,代表与基督联合,就是以基督同死、同埋葬、同复活、重生、赦罪,然后藉着耶稣基督将祂自己奉献给神。这句话就是信心的见证了,将自己献给神,行事为人有新生命的样式。这个圣礼是基督亲自吩咐的,应该在教会继续施行,一直到世界的末了。

第二,249(页),这个圣礼中所用的外在物质是水,用水,应该有按理蒙照的,按道理蒙召的福音使者,就是牧师的意思,ministry of the gospel,奉父子圣灵的名给受洗者施洗,这是第二。

第三,250页,在受洗者头上浇水或者洒水,是正当的施行洗礼的方法,无需将受洗者浸在水中。

那请听清楚哈,这句话特别说明浸礼,不是错的。说的很巧妙的,正当的方法是洒或者是浇灌,不需要浸,但是从来没有说浸信会是错的。还有,J. I. Packer说,圣公会的优先考虑是浸,但是他们一般都不浸,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浸。东正教的婴孩洗礼是浸的,整个婴孩,嗵!一下去这个盘子里面的。所以浸本身在不同的学派有不同解经的方法,但是我们说我们的解经的结论是:浇灌跟洒是比较合符圣经,我们一般可能没有听过这方面的解经的论调。

我们先把它读完。

第四,不单真真正正承认相信顺服基督的人应该受洗,而且相信的,就信徒父母亲的一方或者双方是信主的,他们的婴孩也应当受洗的,我们可以解释这个问题的,因为快要休息,下堂会解释婴孩洗礼,

第五,轻视或者忽略洗礼,虽然是很大的罪。所以我常说“而已”这两个字不能说的,哎呀!洗礼,洗礼不过是一个记号而已啦!而已不能讲的说,轻视洗礼是大罪,但恩典、救恩和洗礼没有直接的关系,一方面你不能说你不洗礼不得救,但你不能说哎呀当这个只不过是仪式而已啦,两个都不对。不能说人不受洗就不得救,或者凡是受洗的都一定是重生,这个也不能说的。

第六,253(页),洗礼的果效,并不与洗礼施行那一刻有关。不是说你那一刻洗礼那一刻就得救了,当然不是。还有一点就是说我们,比方说福音派、浸信会等等是说,你信了之后才能够洗礼,婴孩洗礼是洗了之后才信,对不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洗礼的效果并不与你什么时候洗有关,可能是信之前,婴孩洗礼;或者信之后成人洗礼。然而因着正当施行这洗礼,圣灵不单提供应许的恩典,而且也按照上帝自己美意的安排将它指定的时候实际的显明自己的恩典,给应领受的人。无论是成年或者婴孩。它的意思就是说既然洗礼是个恩典之约的记号跟印记,洗礼的时候,神的确把祂的恩典赐给这个受洗礼的人。

我没有说这个婴孩洗礼时候神就救他,不是这个种恩典,是什么恩典,是恩典之约的应许,This one is mine. 这条小猪是我的,好好的去教导他吧!好好的喂养他、为他祷告,跟他一起祷告。没有说他一定是神的选民,这个不是婴孩洗礼的意思。但是有恩典、有祝福,不洗礼的是错过了一些祝福的。我跟我的儿媳妇解释吗,因为他们的教会很奇怪的,Evangelical Covenant Church,福音圣约教会,应该翻成行道会,是不是?我忘记怎么翻的,台湾有的Evangelical Covenant Church,他们又可以婴孩奉献又可以婴孩洗礼的。

但我的媳妇是卫礼公会长大的,她问我这里有什么不同?我说你,婴孩洗礼就有祝福。她说“哦!那我要婴孩洗礼。”这个没有错的,没有错的。

好,第七,洗礼对任何人,只施行一次。那这句话很简单,这的意思就是说:路德宗跟改革宗的一般都不在给天主教徒再洗一次,当他们明白福音愿意加入基督新教的教会的时候。

好,很快的有一两个问题。(是。)

Q16:婴儿受洗就没有办法符合受洗的第二个意义,就是......(听不清楚)。然后间接将他自己奉献给上帝。婴儿洗礼就没有。

A:哦!婴孩洗礼就不能够表征与基督联合奉献自己给上帝。不是不能表征,是预先表征,预先跟事后表征在上帝的眼前没有什么分别,是我们觉得:哎呀,他还没有做,所以不能够洗礼。那这个因为我们有慈运理派的,先入为主的观念:他还没有奉献自己嘛,为什么会先洗礼呢?你反过来说:你为什么不可以先有了这个记号,然后例行这个义务呢?比方说你先付了学费,进那个学校,小学一年级。你付了很多钱的学费,你还没有读书嘛。付什么学费?为什么要交这个学校作学生,是啊!你先有个记号,开学了、注册了,然后你就好好一步一步的学。

Q16:这不是他自己的?

A:他不是他自己的。

Q16:要把他……

A:是的,是的,谁说什么事情都是我们来决定的?你我出生的日期、地方、父母、血型、基因都不是我们决定的。上帝不是搞世俗现代西方个人主义的,这个不是圣经的原则。

从来我一出生就是在亚当里。我没有选择,我说我不要、我不要,因为我没有在伊甸园吃禁果。好!你自己爬上十字架去挂一次,挂完之后也不能赦免你的罪,对不对?很多事情,上帝的计划,economy,上帝的administration,上帝安排的制度,不是说你没有做就不能怎么、怎么的。一定是亲力亲为的,从头救恩就不是我们亲力亲为的,就是被动的,就是神来安排的。

那,所以我说基督教不是搞西方世俗现代个人主义,不过他也不是搞共产大一统的,他是搞约主义的,有人作你代表、基督做作代表。

Q17(男):有一部分婴孩将来最后终归不信的?

A:有一部分婴孩他最后终归不信的,是的。

Q17:然后这个记号、这个东西落空?

  A:这个记号落空,不是他自己丢弃这个记号里面的福份,所以他是双倍该打的。第一。他不信耶稣。第二,他浪费糟蹋的那个记号。是的。所以基督徒的孩子们,婴孩洗礼他不信是双倍受审判,因为他本身有一些东西是那个非基督徒的孩子没有的,有那个记号跟印记的,上帝很公平的。

Q18(男):也有成人信了以后有离开,一样的?

A:对了,对了。一样喽。

Q18:小孩子跟大人没有什么不一样。

A:对了!然后浸信会的成年受浸也不表示他一定是真的信的、一定上天堂。从来就不是嘛,对不对?但是耶稣吩咐我们做,所以我们做。(是。)

问:那婴儿受洗之后,为什么要用坚信洗礼?如果那个洗礼跟成人受洗是同一个记号...........

A:婴孩的洗礼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孩子是在神的约,这个黑墨水的约里面,从今以后他有责任快快早早信耶稣,在众人面前承认。坚信礼或者是我们在PCA不叫它坚信礼的,叫它说the sealing ordination,不是个圣礼,是什么?在众人面前承认信耶稣的一个仪式,是啊。

Q18:跟洗礼是不一样,它不是圣礼。

A:它不是圣礼,但是他必须要做这件事情。他圣礼已经领了,所以他一定要整人面前承认耶稣是他的救主,她信耶稣了。

Q19:很多教会有这个规定,就是说洗礼的人必须要经过是洗礼班、会员班。

A:是,洗礼班、会员班。

Q19:这个人作法的多元的需要,还是合乎圣经的吩咐的?

A:这个是多余的、人为的做法还是圣经的吩咐的?我这样回答你好了:使徒行传2:。当然他马上,众人说:我们该做什么?马上施洗,彼得就给他们施洗了,3000人受洗了。你看我手不是这样子而是这样子,因为假设也是这样子的话,彼得那天就坐牢了,因为耶路撒冷的水都给他玷污了,就是这个圣殿的水都对给他玷污了。OK。好,使徒行传记你看到是马上施洗的,安提亚的……不是,Ethiopia的太监也是这样子的。因为那里是marshland,是沼泽,不可能躺下去的,但是有很多水。

好,这个早期教会,第二、第三、第四世纪呢,他们是这样子的,有一批人是信主了,但是他需要两年的时间作Catechumen,学道友,不是慕道友是学道友。他已经信主了,但是需要两年,甚至乎更长的时间学,才能够加入教会。当时教会是很严肃的事情,随时砍头的嘛、随时喂狮子的,要享受逼迫,要殉道的。OK,所以他们受很长时间的训练,所以有当天到两年三年这一个大range。我只能说各有利弊,由每一个教会的牧师跟众长老们来决定。

真的是这样子的,就是看你为什么要有会友班,我个人当然是支持有会友班的。让他们有悟性的来加入教会。

Q20(女):回到刚才小于问的那个,就是说那个就是说婴儿受洗,那个不是小孩子他本身的,你说两重的惩罚,就是说比如不是惩罚,就是失去这个……

A:婴孩洗礼,要是他不信他有双重的审判,是啊,是审判。

Q20:这个是父母亲带他进来的?

A:是父母亲带他进来的,是。

Q20:要求。

A:不是他自己要求的,是的。你我都没有要求作中国人,在什么地方出生,都没有要求。

Q20:可是这个惩罚……

A:你我都没有在两岁就饿死,都不是我们的选择,我们还还活的几十年,是啊,不是我们选择我们活到今天没有饿死、没有病死。

Q20:那他有疑问,长大他会疑问。

A:是啊,我会疑问:为什么我两岁没饿死?爸爸,你为什么没有打死我?我为什么没有病死?同样的问题嘛。这个是福分,你懂吗?我们常常说:哎呀!他自己没有选择的。OK,太多事情,是不是我们选择的。我们睁开眼睛吧,你不需要要改革宗才明白这个道理的。对不对?我们出生的日期、地点、父母、血型、基因,没有饿死、没有病死、没有在战争这个革命时候打死,都是恩典,都不是我们选择的。同样的,同样的,在基督教家庭跟教会有机会受到熏陶,不是我们选择,那是福分,这普遍恩典、是护理。那,有好东西你岂不要给孩子们吗?假如有好东西,当然要给孩子们嘛。所以这点,华人父母亲应该很懂才对的。我们这么宠我们的孩子,好东西不给他,诶,他还没有选择。

A21(男):……如果父母没有把小孩子带到神面前,那么是父母的错吗?

A:假如什么?假如父母没有把孩子们带到神面前受洗,对不对?

A21:是父母的错吗?

A:是父母的疏忽。

A21OK,第二个问题是:对于小孩子来讲,在他成长的过程里面,神就不会祝福他吗?(不。)虽然他在这个约里面?

 A:所以我常常说,浸信会的父母亲是很爱他们的孩子的,他们没有婴孩洗礼,不过他们主日学的课堂造得非常的华丽,给他们的孩子。天下没有基督徒父母或者任何父母不爱他们的孩子的。那你说他们没有婴孩洗礼就没有神的祝福吗?他们没有神祝福的记号,不过话说回我一定要说神是非常的仁慈的,神遮盖我们的忽略、无知等等等等,我不是说所有浸信会在每一件事情无知,不是这个意思。但是我没有圣经根据说:不把孩子带来,受洗、受婴孩洗礼,就没有福份。所以每一件事情不能够反过来讲。这个是人的有限的逻辑,要丢掉,从圣经再学习新的逻辑。圣经说,吩咐我们:让孩子们到我这里来。我们就正面的去做就是了,很多反面的问题是没答案的。

好,休息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