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相交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相交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06-29

 
聖經詞條:相交,團契(Fellowship

摘自證主聖經神學辭典
https://yimawusi.net/2021/06/15/fellowship-koinonia/
 
相交的定義
 
在新約中,要瞭解有關相交的詞組(即名詞koinonia、動詞koinonein和名詞koinonos)的完整意義,我們必須留意兩點。
 
首先,因父神透過聖子耶穌基督,並在聖靈裏,與人類在恩典中建立了關係(一個「新約」),基督徒才能彼此相交。那些相信復活福音的人,透過聖子,在聖靈裏與父神聯合,帶來真實的關連,叫人經驗與神的關係(相交,communion)。那些「在基督裏」(正如使徒保羅常說的)的人,不單在聖靈裏與耶穌基督(及父神)相交,也是彼此相交。這種關連、關係與聯合就是相交之意。
 
耶穌藉著獻祭的死亡和榮耀的復活,帶來「新創造」、「新秩序」和「新紀元」。此新境界雖只在這邪惡世代末了才完全實現,但在今世已體驗這新境界。基督透過聖靈(父神以基督的名派來)來管理和釋放,在這新創造裏與人相交。因此,「在聖靈裏」也就是「在基督裏」。換言之,受洗歸入基督、領受聖靈的信徒,藉著道成肉身的聖子,透過父神和聖子差來的聖靈,並在祂裏面與父神相交。在這關係的基礎上,基督徒同時與神與人相交。
 
另一方面,我們最好避免使用「群體」(community)作為「團契」的同義詞,因在現代英語,”community”一詞假設了個人主義,與聖經的含義不同(譯註:在本文中,「團契」和作為單位組織的教會團契也是完全兩回事);並且嚴格來說,個人主義(即認為一個人是「獨立的個體」,是組成社會的基本單位)是近代特有的現象。因此在今天,「群體」無可避免是指一群人、一個團體或一個組織,以契約形式,凝聚很多個人而成,強調「個人」的主動性和自願性。相反,koinonia從父神、聖子與聖靈彼此的內在、永恆的關係、關連和團契而來。對已受洗的信徒而言,koinonia是指在人的體驗中,參與在三一永活神裏彼此相交的經驗。
 
一般用法
 

在新約時代通用的希臘文中,koinonia有幾個用法。它指生意夥伴,即有兩個或以上的人合夥經營一盤生意,他們在工作上有密切關係。它也指婚姻關係,一男一女二人一起分享生命。此外,它有時指感受到與神明(例如宙斯〔Zeus〕)的密切關係。它也指慷慨分享的心靈,而非自私的佔有。
 
koinoniakoinoneinkoinonos這詞組在新約大部分的用法,與一般希臘文用法一樣。因此,除非上下文特別聲明,才會指宗教性或基督徒的相交和分享。例如,koinonia在使徒行傳二章42節出現,「剛信主的人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to the fellowship〕」。作者為「交接」一字賦予了基督教的含義,而在希伯來書二章14節,koinonein 沿用一般意思:「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同樣,在路加福音五章10節,koinonos指「夥伴」(「〔西門〕的夥伴……雅各、約翰」)。
 
然而,特別在保羅書信中(但不是唯一的例子),koinonia的相交/分享/參與的神學意義才充分發展及表達出來。這些字詞在保羅書信中表達信徒有份於那可稱頌、聖三一的相交,它們從尋常的詞義轉化為神國的語境。即是說,它們特別指人藉著耶穌基督,在聖靈裏,分享到神賜予的超自然生命。新約也強調,這字詞指人有份參與某些客觀事實,不只是與某人有交往而已。
 
神學用法
 
與神相交  在約翰壹書一章36節,這字詞的神學用法或許最清楚,那裏說當我們行在光明中,就真的與父神和祂的兒子耶穌基督相交。此蒙恩關係對日常生活意義深長。因為我們若說是與神相交,卻行在黑暗中,就是說謊的!相交(或團契)在此的基本意義是:真正、實際地分享到父神和聖子的永生。
 
使徒保羅在書信中強調,在福音裏信實的父神呼召人「與他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份〔fellowship〕」(林前一9)。在別處經文,保羅表明信徒與基督在水禮中已一同埋葬,又與祂一同復活,有新生的樣式(羅六4611;加二20;弗二4-6;西二20,三3)。因此,團契是建基於父神藉祂兒子所作之偉大的拯救行動。在慶祝主餐時,當那些有信心領受的人與耶穌基督──尊貴的主,及其他在基督裏的人親密團契或相交(林前十16-17),就顯明團契的性質。這不是純粹記念和想像耶穌在歷史裏作了甚麼,而是經歷與耶穌基督──已獲得高舉的教會的頭──真實並關鍵地聯合和相交。
 
與耶穌基督團契也需要與祂一同受苦(腓三10;比較彼前四13);保羅深信教會同受基督的苦楚(林後一5-7)。保羅也指出在聖靈裏,那互動的團契經歷(林後十三14;腓二1),與領受父神的愛,和聖子主耶穌基督的恩典是分不開的。事實上,基督是以自己的死和復活設立了新秩序、新紀元,這基要真理使人得以「在聖靈裏」。所以「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己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我們要留意保羅在此用直接的語氣,表示他不是勸基督徒要成為新造的人,也不是告訢他們,若他們繼續信主,才會變成新人,而是他們現在已是新的人了。
 
基督徒現今的地位是「在基督裏」,在聖靈裏與祂聯合,他們是新秩序和創造的一部分。因此保羅在別處提到會眾是「在基督裏」(腓一1;帖前一1∕帖後一1),這些人是「在基督裏有忠心」(弗一1;西一2),也提到他們「猶太中,在基督耶穌裏神的各教會」(帖前二14)。而且,他堅稱他們受了聖靈的印記(弗四30),因著聖靈成為聖潔(羅十五16),在聖靈裏有公義(羅十四17),藉著聖靈有新生命(林前六11)。所以,由於是新造的人和「在基督裏」,他們就有在聖靈裏相交的豐富經歷。
 
基督徒的相交  基督徒彼此相交也應用到生活層面。所以,保羅清楚瞭解外邦和猶太信徒「在基督裏」的親屬關係,帶來相互的責任。「因外邦人既然在他們〔猶太人〕屬靈的好處上有份(動詞koinonein),就當把養身之物供給他們」(羅十五27)。在koinonia裏,猶太基督徒把耶穌基督的信息傳給世界;在koinonia裏,外邦信徒以物質援助猶太基督徒。耶路撒冷教會領袖,與曾向外邦人宣教的保羅和巴拿巴,行右手相交(fellowship)之禮。而保羅呼召外邦世界籌集捐款,救濟耶路撒冷和猶太的窮人,作為回應。羅馬書十五章2531節和哥林多後書八至九章(也見來十三16和腓一5,四15),強調團契是與更廣闊層面的教會有實質的分享。此「奧祕的團契」是實踐性的(弗三9),啟示了:猶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裏,藉著福音,成為一個身體。
 
以上已經提到,新約有時用動詞koinonein來表達出,信徒因著在基督裏的關係,彼此切實分享(見羅十二13,十五27;加六6;提前五22)。此外,為福音受苦就是與基督一同受苦(彼前四13)。
 
Koinonos 除了一般解作同伴和同工(例如林後八23)外,在彼得後書一章4節以複數形式來描述領受成聖恩典的眾信徒,乃指基督徒與神的性情有份。
 
Peter Toon
 
參考書目:
 
J. Y. Campbell, Three New Testament Studies ; G. Panikulam, Koinonia in the New Testament.


 
團契, 相交, 分享
FELLOWSHIP, COMMUNION, SHARING

誠之譯自Dictionary of Paul and his letters (pp. 293–295) 此書有中譯本21世紀保羅書信辭典校園,)
 
信徒在救恩的共同經歷中,與彼此之間的關係,在保羅書信中主要由幾個希臘詞組(包括koinōneō及其同源詞,以及動詞metechōmerizō),以及幾個有前綴syn-的詞和一些表達「共同參與」之概念的圖象(如身體)來呈現。本文關注的重點是koinōnia(「團契」)這個詞組。新約關於團契的大部分關鍵教導都是在保羅身上找到的,動詞koinōneō總共在新約中出現八次,保羅使用了五次,而名詞koinōnia在新約中出現十九次,保羅使用了十三次(還有五個syngkoinōneō及其同義詞的例子)。Koinōnia在希臘世界中被廣泛使用,以至於失去了它大部分的樣式(它原本涵蓋了所有類型的共同事業,包括婚姻的聯合,以及人類友誼的紐帶),它與「與某人有共同的東西」有關,在新約中被譯為「交往」、「相交」、「團契」、「親密關係」、「慷慨」、「團契的記號」、「禮物」、「捐獻」和「有分」。新約強調的是與「某物」有分,特別是與獨立於個人存在之外的客觀現實有分(馬丁),而不是「與某人」的聯繫,後者是當代「團契」概念的重點。
 
    1. 有份
 
    2. 分享
 
1. 有份Having a Share In
 
在保羅的幾個重要的koinōnia詞組的例子中,主要的想法是信徒們一起分享一些東西,通常是屬靈的實際。所以哥林多前書一章9節表示「與祂兒子我們的耶穌基督一同得分(字面直譯作:進入“祂的”團契),」哥林多信徒蒙神呼召進入到與耶穌的團契中(參考哥林多前書十章16節,在那裏讀者同領共同的主餐,在某種意義上是分享基督的身體和寶血)。這種對基督的共同分享與哥林多人的分黨口號相對立。腓立比人與保羅共享(syngkoinōnos)神的恩典(也許這是指他的使徒身份的恩典,腓一7;《新譯本》作:一同分享神的恩典),經歷了「聖靈的團契」(腓二1;《和合本》作「聖靈的交通」),這種表達最好理解為與聖靈(受詞所有格objective genitive)有分,而不是由聖靈創造的團契(主詞所有格subjective genitive)有分。他們在聖靈裏一同有分(common sharing)應該是他們作為「在基督成為一個身體」(羅十二5;參《新譯本》)一起生活的決定性因素(腓二1-4)。同樣,哥林多後書十三章14節(聖靈的契通,見《新譯本》;《和合本》作:聖靈的感動)最好解釋為與聖靈有分,而不是與由聖靈創造的東西有分。
 
在保羅書信的其他地方,這種團契的措詞被用於那些共同享有某些特權的人身上:在羅馬書十一章17節中,外邦人信徒與猶太人一起分享(syngkoinōnos)屬於亞伯拉罕子孫的豐富產業(參見羅馬十五27),而在哥林多前書九章23節中,使徒談到他精力充沛、一心一意的行動,「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syngkoinōnos)這福音的好處」。不同類型的共同經歷(林前十1820)也可以用形容詞koinōnoi20節,「與魔鬼有分的人」[participants with demons];《和合本》作:與鬼「相交」)來描述。
 
在獨特的表達中,「和祂一同(koinōnia)受苦(the fellowship [koinōnia] of his sufferings)」(腓三10;參考林後一7,那裏用的是koinōnoi,「同受苦楚的人」,分享者 sharers),保羅自己的苦難是積極參與基督的「苦難」(受詞所有格,表示人參與其中)。這些苦難不是指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贖性的死亡,而是像猶太世界末日思想中的彌賽亞苦難一樣,指的是所有基督徒都參與的試煉[see Afflictions, Trials](參見徒十四22;帖前三37)。通過與基督一同受苦(與基督的苦難有分),保羅就進入到與祂的主更深的個人關係裏,從而每天都變得更像祂。這種關係證明保羅確實是彌賽亞的子民之一,注定要得到救贖和未來的榮耀(腓一29;羅八17)。
 
腓立比書四章14節中也有類似的說明,其中斷言腓立比人在使徒保羅的苦難中與他「同受(syngkoinōneō)患難」。通過他們最近的禮物(參腓四15),他們在他的事工中與他認同,並進一步證明他們參與了使徒宣揚福音的任務(腓一5)。
 
2. 分享Giving a Share In
 
名詞koinōnia和它的同源詞koinōneō都被保羅用在「與」另一個人或團體「分享」的主動意義上。所以馬其頓人通過他們在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分」(koinōnia)(林後八4),也就是「他們的樂捐(their generosity)」來幫助耶路撒冷教會貧窮的聖徒,即使他們自己處於巨大的經濟困境中(見捐獻 collection for the saints)。保羅希望哥林多人效仿這個輝煌的榜樣(林後九13)。
 
同樣,在腓立比書一章5節,使徒說他感謝腓立比人「同心合意興旺福音(euangelion)」(partnership [fellowship] in the gospel;《新譯本》作:「在福音的事工上有分」)。這句話不能用被動的意義來理解,因而相當於「你們的信心」(見Seesemann的註解),而是在最廣泛的意義上表示他們的積極合作。Euangelion是一個用來說明代理人的名詞(a noun of agency),描述的是進一步向外邦人傳福音的活動。一些作者認為koinōnia一詞在這裏表示「慷慨」,腓立比人在財政上的幫助是這種積極合作的一個明顯例子。
 
在他為腓利門的開場禱告中,保羅祈求他同工的「慷慨或寬大(generosity or liberality)」(koinōnia),這乃是源於他的信心,可以有效地引導他更深入地理解屬於他和其他融入基督的人的所有祝福(門6;《新譯本》作:願你與眾人「分享」你的信心的時候,會產生功效)。
 
然後名詞和動詞都可以指定這種慷慨樂捐的具體形式,並表示「禮物」、「捐獻」(腓四15;參加六6;見財務支持),甚至為耶路撒冷教會有需要的基督徒所作的「捐項(collection)」(羅十五26)。
 
參見基督的身體;教會;為聖徒募捐;財務支持;聖靈;在基督裏。
 
參考書目。J. Y. Campbell, “κοινωνία and its Cognates in the New Testament,” in Three New Testament Studies (Leiden: Brill, 1965) 1–28; J. Hainz, Koinonia. ‘Kirche’ als Gemeinschaft bei Paulus (BU 16; Regensburg: Pustet, 1982); F. Hauck, “κοινός κτλ,” TDNT III.797–809; J. M. McDermott, “The Biblical Doctrine of ΚΟΙΝΩΝΙΑ,” BZ 19 (1975) 64–77, 219–33; R. P. Martin, The Family and the Fellowship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9); G. Panikulam, Koinōnia in the New Testament: A Dynamic Expression of Christian Life (AnBib 85; Rome: Biblical Institute, 1979); H. Seesemann, Der Begriff ΚΟΙΝΩΝΙΑ im Neuen Testament (BZNW 14; Giessen: 1933); M. J. Suggs, “Koinonia in the New Testament,” Mid-Stream 23 (1984) 351–62.
 
P. T. O’Brien.
 
O’Brien, P. T. (1993). Fellowship, Communion, Sharing. In G. F. Hawthorne, R. P. Martin, & D. G. Reid (Eds.), Dictionary of Paul and his letters (p. 293).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