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得救的確據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得救的確據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12-26


領受得救的確據ReceivingAssurance of Salvation

[每日靈修] 12/12/2018,  駱鴻銘編譯

那麼,我們如何得到確據呢?聖經宣告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上帝的兒女(羅八16)。這種聖靈的內在見證既是活潑的,也是複雜的。它可能會受到嚴重的扭曲,與主觀主義和自我欺騙相混淆。聖靈與聖道、並藉著聖道賜下祂的見證,從來不會反對聖道,也不會沒有聖道。

既然有可能得到錯誤的得救確據,那麼我們就更迫切需要通過聖經來尋求聖靈的見證。錯誤的確據通常來自對救恩的錯誤理解。如果一個人無法理解得救的必要條件,那麼確據最多只是碰巧猜中的。

因此,我們堅持認為,正確的教義是獲得確據的健全基礎的關鍵因素。它甚至是一個必要條件,儘管絕不是一個充分的條件。如果沒有健全的教義,我們對救恩的理解就會不充分。然而,對救恩有充分的理解並不能確保我們能夠完全理解救恩。

活在神的面光中(在神面前禱告):
為上帝的聖靈和祂的聖道的見證而感謝祂,這見證為你的救恩提供了確據。

進一步研讀:
腓二12 這樣看來,我親愛的弟兄,你們既是常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裡,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裡,更是順服的,就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
羅八16 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
羅十10 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
羅一16 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

Receiving Assurance of Salvation
How, then, do we receive assurance? The Scripture declares that the Holy Spirit bears witness with our spirits that we are the children of God. This inner testimony of the Holy Spirit is as vital as it is complex. It can be subjected to severe distortions, being confused with subjectivism and self-delusion. The Spirit gives His testimony with the Word and through the Word, never against the Word or without the Word.

Since it is possible to have false assurance of salvation, it is all the more urgent that we seek the Spirit’s testimony in and through the Word. False assurance usually proceeds from a faulty understanding of salvation. If one fails to understand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salvation, assurance would be at best a lucky guess.

Therefore, we insist that right doctrine is a crucial element in acquiring a sound basis for assurance. It may even be a necessary condition, though by no means a sufficient condition. Without sound doctrine we will have an inadequate understanding of salvation. However, having a sound understanding of salvation is no guarantee we have the salvation we so soundly understand.

Coram Deo
Thank God for the testimony of His Spirit and His Word, which provide assurance of your salvation.

Passages for Further Study
Philippians 2:12
Romans 10:10
Romans 1:16

2017-11-01

马丁路德论得救确据

/ Joel R. Beeke   / /维语
本文原载于reformation revival volume 7Number 4Fall 1998

 马丁·路德引发了宗教改革,不是通过对教义的批评,而是宗教体验的必然结果。由于被罪所压垮,路德试图通过教会的仪式、圣礼和忏悔系统找到信心的确据,却不成功。最后,他在基督里找到了上帝的恩典:靠着基督罪得完全赦免,而不是倚靠人的功德。

路德以基督为中心的信心与确据,是根植于他个人的体验。透过他对上帝在道成肉身、钉在十字架上死而复活的基督身上所显明的恩典的体验[2],路德得到能力,引领基督教会走出由教会统治阶层决定人们相信什么和如何相信的专制制度。路德提出基督信仰就是对永生上帝在基督里启示自己并全心接纳罪人的确信。因此,对于将十六世纪教会从系统性的否定得救确据中解救出来,路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他通过唯独因信称义将教会引向真理的自由。

随后,通过坚定地宣告得救确据是每一个基督徒与生俱来的权利,路德挑战混合伯拉纠主义(semi-Pelagian)体系[3]。因为,主观上知道上帝在他的儿子里以恩慈待他,这是信徒的特权。路德写道:

我们必须每天越来越努力地从根本上消灭这个有害的错误,即,人不能知道他是否处在恩典中,整个世界都被这个错误所误导。如果我们怀疑上帝的恩典,不相信上帝因基督的缘故而喜悦我们,那么我们就是在否认耶稣基督确实救赎了我们,也是在质疑他带来的所有福分。[4]

路德对一切把救赎的重担从上帝那里归还给人的得救确据观都不能容忍[5],因此他将他的得救确据的教义建立在基督和他的赎罪大工上[6]。在阐述诗篇90:17时,路德写道:

祈求赦罪并听到基督赦免的人,应该确实地相信,正如上帝的话语所宣告的,他的罪被赦免了,他应该得到确信;这与人的工作毫无关系,而是上帝的工作。所以,在教会里所做无论何事必须建立在这个确定性上。[7]

因此,信心就是罪得赦免的确据。 路德说,明白圣经并从内心认同它和信靠它是同义词, 因为认同(assensus)和信靠(fiducia)是同一件事。预定论[8]、信心和确据与上帝的应许是不能分开的。因为上帝不会说谎,任何相信他应许的人,都是“得救的和被拣选的”[9]。信心是用来抓住上帝的应许并认同它的,它让信徒确定上帝在基督里对他是仁慈的。所有信心的体验都是与上帝的应许以及与应许中的基督分不开的。[10]关于亚伯拉罕的信心,路德写道:

亚伯拉罕是义人,……因为他相信赐他应许的上帝……因为信心就是坚定而确实地认为或相信:透过基督,上帝是对我们好的,上帝在基督里对我们所怀的是赐平安的意念,而不是降灾祸或忿怒的意念。上帝的意念或应许,以及我用来抓住上帝应许的信心,它们是属于彼此的……用来抓住应许的确信就称为信心;它使人称义,不是凭我们自己的工作,而是凭上帝的工作……唯独信心,它抓住应许,相信赐应许的上帝,当上帝赐予某样东西时伸出手来接受他所供应的……唯独使人称义的信心才能与赐应许的上帝相交并接受他的应许……此外,上帝的每一个应许都包括基督,因为离了基督这位中保,上帝根本就不与我们相交。[11]

对于路德来说,确据是得救信心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在对得救信心的基本描述中,路德说道:

信心是在上帝的恩典中大胆的、活的确信,如此肯定的确信使信徒把他的生命上千次地押在其上。这种对上帝恩典的知识和信心使人在与上帝相交时既高兴、勇敢又快乐。[12]

有时,路德暗示,缺乏确据与真正的基督徒是不相符的。他写道:

如果你……不相信你的罪真正得到赦免并被除去,那你就像一个外邦人,在你的主基督面前活得像一个不信的人而不像一个基督徒;这是所有违背上帝的罪中最严重的罪,……因为这样的怀疑,就是将上帝当作说谎的。[13]……应该用金子来写下这些词:我们的、我们、给我们的。不相信这些话的人就不是基督徒。[14]

然而,路德通常不直接说这样的怀疑者不是一个基督徒,而只是说在他没有确据时,他活得像一个不信的人。因为,尽管他强调基督加给信徒的义是外在的[15],路德也将确据视为内在的现象。这使他能够在信徒内在持续的属灵战争与强调得救确据之间保持平衡。事实上,路德关于因信心的意识减弱而产生对是否被拣选焦虑的概念,对他如何看待得救确据实际的果效有极大的影响。

路德关于确据的教义就像他的许多神学观点一样包括悖论。例如,尽管声称信心和确据的不可分离性,路德也教导说,信徒持续不断的犯罪会频繁地削弱信心的确定性。他写道:“即使我们确定我们相信基督,但我们不确定我们是否相信他全部的话。因此,‘相信他’也是不确定的。”[16]此外,路德指出,安全感可能是上帝忿怒的一个标志,而“恐惧和战兢是最可靠的恩典的标志”。[17]

路德区别安全感(securitas)与确定性(certitudo)。他说,安全感将他带进了修道院。安全感一词来源于sine cura,也就是“毫不在意”。对于路德来说,安全感是在上帝的恩典之外寻求缓解。因此,路德可以说感觉安全在其深层是某种形式的毫不在意,因为对上帝的公义和荣耀不那么关注。相反,确定性是被信心包裹的一个神圣的礼物。[18]

虽然基于上帝的信实,确据应该是每个信徒确定拥有的,但在实践中,路德说因为人的软弱,它却会时有时无。路德这样写道:“当一个人犯罪,他的属灵的生命并没有死,还永远留在基督里;但是离开属灵生命的他却是死的。”[19]

在基督里,救恩是确定的。但因为信徒不总是自觉地住在基督里,必须不断地由圣灵呼召回到基督里,所以可能会经常缺乏确据。因此当信徒的骄傲被摧毁,完全依靠上帝的恩典时,他就有确据,但是当骄傲重现时确据就消失。

在《论功德》一书中,路德进一步论述怀疑的问题。路德以近乎帕金斯式(Perkinsian)的悖论模式[20]劝告软弱的信徒:“从信心的微弱火花开始,透过每日操练强化它,使它越来越大。”[21]

为了安慰那些只有“微弱火花”的人,路德明确地表示,每个人都会有信心软弱的时候。他补充道:“地球上没有人不经历这个。”[22]在最好的状况下,得救的确据在此生也永远达不到完美(用路德的话说就是:“最高程度的信心”)[23];在最坏的情况下,一个信徒可能有得救信心,却察觉不到。[24]路德因此可以这样说,确信和勇气必须被视为信心的果实,给人的印象是,得救确据可能是得救信心的结果,而不是固有属性。[25]他也可以把确据解释为一种体验的转变,从因信称义被提升到更高更完全的确信。

路德确实避免说缺乏确据可能威胁甚至颠覆得救的恩典。[26]关于这一点,达布尼(R. L. Dabney)认为路德补充了加尔文所缺乏的圣经上的平衡,他写道:“路德在谈论‘有确据的信心’(程度更充分)和‘领受的信心’的区分时,有时比加尔文更回归圣经;路德认为“领受的信心”是真信心和使人称义的信心。”[27]

因此,我们必须理解路德对确据的解释,它是操练信心的基本要素,以及他在反对阿格里科拉(Agricola)的文章[28]指出的,不因高举确据而使成圣打折扣。[29]尽管由于信徒在上帝面前总是不完全的,成圣显得次要,但路德没有回避,他声称信徒的确据不能仅仅基于道和圣礼向他见证的基督。路德说,确据也必须来自基于行为的良心的见证。一个好的良心证明一个信徒信心的真实,但真信心是指唯独信靠基督,而不是良心的见证。[30]

总之,路德说,拥有得救确据是每一个基督徒与生俱来的特权,尽管这确据时有起伏。拥有确据是一个正常的状态,同时,因没有确据而经历不安也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并不总是不健康的。[31]这个悖论的张力解释了为什么路德会如此强烈地说:“应许给信心的,不是安全感,而是确定性。”[32]



作者简介:

周毕克(Joel R. Beeke 博士是密西根大激流城荷兰归正传承教会的牧师,也是清教徒改革宗神学院的院长和系统神学教授。他是多本书的作者,包括《信心的确据:加尔文》、《英国清教主义》与《荷兰二次改教》。他还负责《主权恩典真理旗帜》杂志(The Banner of Sovereign Grace Truth)的编辑工作,并曾为《宗教改革与复兴》期刊(Reformation & Revival Journal)写作。

[1] 本文原载于reformation revival volume 7Number 4Fall 1998。承蒙作者授权翻译转载,特此致谢。——编者注

[2] 路德的著作集最好的版本是J. C. F. Knaake及其他人共同编辑的《马丁•路德作品集》(Weimar:Herman Bohlaus,1883, 被称为魏玛版(以下简称:WA)。WA包括四个部分:一、著作,68卷(WA);二、信件,18卷(WA Br);三、桌边谈,6卷(WA TR);四、德语圣经,12卷(WA DB)。只有包含“著作”的第一部分不完整。关于路德的英文资源,见:J. Pelikan及其他人共同编辑的55卷的《路德文集》(St. Louis Concordia, vols.1-30, 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 vols. 31-55, pp.1955-79);RobertCSchultz翻译的Bernhard Lohse的《马丁•路德:他的生活和工作介绍》(PhiladelphiaFortress Press1986),第238-43页中提供了路德著作其他版本的简明概述。对于路德研究的参考书目,请参考Roland BaintonEric W. Gritsch编辑的《欧洲大陆改教参考文献:英文资源》(第二版)(Hamden, Connecticut: Shoe String, 1973, pp.57-106);Jack BigameKenneth Hagen合著的《路德研究注释参考书目》,1967-1976年(St. LouisCenter for Reformation Research1977);Steven Ozment编辑的 Mark U. Edwards, Jr.的《“马丁•路德”欧洲改教:研究指南》(St. LouisCenter for Reformation Research1982pp.59-83)。

[3] 也称为半伯拉纠主义。——编者注

[4] Cited in Stephan H. Pfiirtner, Luther and Aquinas, a Conversation: Our Salvation, Its Certainty and Peril, trans. Edward Quinn, London: Darton, Longman, & Todd, 1964, p.120.

[5] Mark Noll, John Wesley and the Doctrine of Assurance, Bibliotheca Sacra 132, 1975, p.162.

[6] Richard Lovelace, American Pietism of Cotton Mather,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9, pp. 94, 101.

[7] “Selected Psalms II,” Luther’s Works, 13:140.

[8] 路德甚至发现预定被弃绝的真理对信徒的益处。我们从那里得到安慰:1)通过思想上帝的特殊恩典完全可以越过我们;2)通过我们被提醒,“被弃绝的阴影”使我们在接受恩典时保持完全的谦卑,否则信心会使自己脱离对上帝谦卑的敬畏而骄傲地膨胀起来;3)通过被驱使不断地操练信心来显明上帝的拣选而不是被弃绝。 Cf. Paul Althaus, The Theology of Martin Luther, trans. Robert Schultz , 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 1966, pp.283-84.

[9] Luther’s Works, 54:387.

[10] W. van’t Spijker, Luther: belofte en ervaring, Goes: Oosterbaan & Le Cointre, 1983, p.198.

[11] “Lectures on Genesis,” Luther’s Works, 3:18-26.

[12] Luther’s Works, 35:370-71.

[13] Ibid., 13.

[14] WA 31, II, 432, 17 (cited by Werner Elert, The Structure of Lutheranism, trans. Walter A. Hansen, vol. 1, St. Louis: Concordia, 1962, 68n).

[15] Cf. Gottfried W. Locher, Zwingli’s Though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E.J. Brill, 1981, 183n.

[16] Luther, Lectures on Romans, ed. Wilhelm Pauck. Library of Christian Classics, vol. 15,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Press, 1961, p.105.

[17] Luther, Lectures on Romans, p. 392.

[18] Cf. vant SpijketLuther: belofte en ervaring, p.199.

[19] Luther, Lectures on Romans, p.185.

[20] 帕金斯Perkins是清教徒悖论之父参见Joel R. Beeke, The Quest for Full Assurance: The Legacy of Calvin and His Successors, Edinburgh: Banner of Truth Trust, 1999, 5章。

[21] Luther’s Works, 1:228.

[22] Ibid.

[23] WA 18, 633, 14.

[24] Luthers Works, 35:101. Frederick Loetscher认为路德对他自己救恩的确据经历了个人逐渐发展的过程,这表现在他的后“罗马书注释”的著作中。Luther and Problem of Authority in Religion: Part II. Princeton Theological Review 16,1918, p.517).

[25] Luther’s Works, 35:374.

[26] Cf. Isaak A. Domer, History of Protestant Theology, Particularly in Germany, trans. G. Robson and S. Taylor, Edinburgh: T. & T. Clark, 1871, 1: 239.

[27] Lectures in Systematic Theology, reprinted.,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72, p. 709. Dabney似乎忽略了加尔文的相似之处,尽管加尔文对信心与确据的问题的看法更为谨慎,但跟路德的立场只是有些微偏离,包括有一些术语的小变化。(参见pp. 37ff. below)

[28] 马丁·路德与阿格里科拉的争论:路德主张,旧约道德律是为着帮助罪人认识自己的不配,从而预备接受恩典,所以虽然无正面造就信徒的功效,但是从反面为恩典作铺垫。阿格里科拉则认为,旧约律法连反衬的功效都不具有。他是改教时期“反律法主义”的代表人物。(http://baike.baidu.com/subview/5091237/5106682.htm)——引自百度百科相关词条,编者注。

[29] WA 31, II, 482, 34-37. Cf. Mark R. Shaw, “The Marrow of Practical Divinity: A Study in the Theology of William Perkins” Th.D. dissertation,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 1981, p.161.

[30] WA 20, 716, 24-28; 36, 365, 28-33; 36, 366, 12-15. Cf. Randall C. Zachman, The Assurance of Faith: Conscience in the Theology of Martin Luther and John Calvin, Minneapolis: Fortress, 1993, pp.80-7.

[31] 路德教导确据带来的安全感会有起有伏才是对的。许多改教家和后改教家都同意。例如,《多特信经》的第五项说,当信徒退步时,他通常会失去赐确据的上帝的同在,而产生焦虑而不是安全感。圣灵使用这种焦虑让信徒注意到他的倒退,带领他回到上帝面前悔改,从而恢复确据。如果确据不起伏摇摆,坚忍的教义可能会被正在退步的信徒误用。

[32] Locher, Zwingli’s Thought, 183n.



2017-09-01

作者: 史鮑爾 (R.C. Sproul)  譯者: 姚錦榮
摘自《神學入門》《Essential Truths of the Christian Faithp.191 , 更新傳道會出版

人能不能確定自己是得救的呢?如果有人自稱清楚自己得救,別人也許會認為這人太過驕傲。但聖經的確吩咐我們,應該對自己得救與否有清楚的確據。彼得說:「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必永不失腳。」(彼後110

我們有責任殷勤地找出自己得救的確據,這不是為滿足一己的好奇,而是能幫助我們在成聖生活中成長。不清楚自己得救與否的基督徒,經常面對各種懷疑,以致妨礙了自己與基督的同心同行。他們會在疑惑中跌倒,且會經常受到撒旦的攻擊,所以我們一定要能肯定自己的得救。論到得救的確據,我們通常會遇到下列四種不同的情況:

第一種情況:未得救的人知道自己未曾得救。這些人知道自己心中對神懷有敵意,也不想讓基督成為自己的救主。他們大膽地宣稱,自己不需要基督,這些人通常都是仇視福音的。

第二種情況:得救的人卻不知道自己已經得救。這些人活在恩典中,自己卻不知道。他們可能因在生命中必須經常不斷地與罪相爭,且因良心經常不安,以致懷疑自己沒有得救。這些人並不確知自己是蒙神揀選的人。

第三種情況:得救的人知道自己已經得救了,他們肯定自己是蒙神揀選和呼召的,他們清楚知道救恩的要求,也知道自己已經滿足了這些要求。他們相信聖靈在他們心中見證他們是神的兒女(羅816

第四種情況:未得救的人,卻堅信自己已經得救。他們沒有得救,但以為自己擁有得救的確據。他們的確據是假的。

既然確據有假的,那麽我們怎麽知道自己是屬於第三種或第四種情況的人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進一步了解第四種情況的人,並且想想他們怎麽會得到假的得救確據呢?

假的得救確據主要是來自錯誤的得救教義。比方說,普救論的思想理據可能是這樣的:
人人皆可得救。
我是人。
所以我已得救了。
這教義既然是錯的,因此這些人的確據也沒有穩固的基礎。

另一個使人得到錯誤得救確據的原因,是相信人靠行善可以進天堂。那些相信自己的良善足以滿足神的要求的人,不過是在自欺欺人而已。

那麽信仰純正的人又如何呢?他們得救的確據也可能是錯的嗎?是的。一個人很可能沒有得救,卻以為自己是得救的。我們可以用兩個方法來測驗我們的確據真不真:一方面,我們可以審查內心,看看自己對基督是否真的有信心,是否真正愛慕聖經中的基督。因為人若不重生,是不可能對基督存有這種愛的。

第二,我們必須審查自己信心的果子。我們不需要有完美的果子才能得著確據,但是我們的生命必須要能產生出順服的果子,來證明自己所宣告的信心。如果沒有果子,信心便不存在。有得救信心的人,就一定會生出信心的果子。

最後,我們可以從神的話語中去尋找確據,聖靈借著神的話,在我們心中印證我們是神的兒女。

總結:
1.  我們有責任殷勤地找出自己得救的確據。
2. 得救的確據可幫助我們得以成聖。
3. 論到得救的確據,我們可能會遇見以下四種情況:
1 未得救的人知道自己未曾得救。
2 已得救的人不確定自己已經得救。
3 已得救的人知道自己已經得救。
4 未得救的人以為自己是得救的。
4. 錯誤的得救確據主要是源自錯誤的得救教義。
5. 我們必須審察內心,並看看自己有無信心的果子,才能確知自己有真正的得救確據。
6.  得救全然肯定的確據,來自神的話語和聖靈的見證。

思考經文
721--23;約31--21;羅815--17;林後112;約一23--6;約一513

71. THE ASSURANCE OF SALVATION

Can anyone know for sure that he is saved? For someone to declare that he is certain of his salvation may seem to be an act of unspeakable arrogance. Yet the Bible calls us to make our salvation a matter of certainty. Peter commands, “Therefore, brethren, be even more diligent to make your call and election sure” (2 Peter 1:10).

It is our duty to seek assurance of our salvation with diligence. This is not done out of idle curiosity about the state of our soul, but to enhance our
growth in sanctification. Christians who remain uncertain about the state of their salvation are subject to all sorts of questions that paralyze their walk with Christ. They stumble in doubt and are vulnerable to the assaults of Satan. So we must seek to be assured of our salvation. There are four possible positions with respect to one’s assurance of salvation.

Position One: There are people who are unsaved and know that they are unsaved. These people are aware of the enmity they have in their hearts toward God and clearly want nothing to do with Christ as their Savior. They are bold to proclaim that they do not need Christ. Such people are often openly hostile to the gospel.

Position Two: There are people who are saved but do not know they are saved. These people are actually in a state of grace but are uncertain of it. Perhaps they are wrestling with sin in their lives and doubt their own salvation because of a troubled conscience. In this group are those who have not yet made certain that they are among the elect.

Position Three: There are people who are saved and know that they are saved. This is the group who are certain of their election and calling. They have a clear and sound understanding of what salvation requires and know they have met the requirements. They have believed the testimony of the Holy Spirit when He witnessed to their spirits that they are the children of God (Romans 8:16).

Position Four: There are people who are not saved but confidently believe that they are saved. These people have assurance of salvation without salvation. Their assurance is a false assurance.

Because it is possible to have a false assurance of salvation, how do we know if we are in group three or group four? To answer that we must look more closely at group four and ask how it is possible to have a false sense of assurance.

The easiest way to have a false assurance of salvation is to have a false doctrine of salvation. For example, if a person holds to a universalist view of salvation they may reason as follows:

Every person is saved. I am a person. Therefore, I am saved.
Because their doctrine is faulty, their assurance has no firm basis.
Another way that people falsely assure themselves of salvation is by believing that they will get to heaven by trying to live a good life. Those who think they are living a good enough life to satisfy the demands of a holy God are only deluding themselves into thinking they are saved.

But what if a person has a sound doctrine of salvation? Is it still possible to have false assurance? We must answer yes. A person might think he has saving faith but not really possess it. The test for authentic assurance is twofold. On the one hand, we must examine our own hearts to see if we have true faith in Christ. We must see whether or not we have any genuine love for the biblical Christ. For we know such love for Him would be impossible without regeneration.

Second, we must examine the fruit of our faith. We do not need perfect fruit to have assurance, but there must be some evidence of the fruit of obedience for our profession of faith to be credible. If no fruit is present, then no faith is present. Where saving faith is found, fruit of that faith is also found.

Finally, we seek our assurance from the Word of God through which the Holy Spirit bears witness to our spirit that we are His children.

Summary
1. It is our duty to diligently pursue assurance of salvation.
 2. Assurance of salvation enhances our sanctification.
 3. There are four possible groups or positions regarding assurance: (a) Those who are unsaved and know they are unsaved (b) Those who are saved but don’t have assurance that they are saved (c) Those who are saved and know they are saved (d) Those who are unsaved but believe they are saved
4. False assurance is primarily based on a false doctrine of salvation.
5. To gain authentic assurance we must search our own hearts and examine the fruit of our faith.
6. Full assurance comes from the Word of God coupled with the testimony of the Holy Spirit.

Biblical passages for reflection:
Matthew 7:21-23 John 3:1-21
Romans 8:15-17 2 Corinthians 1:12 1 John 2:3-6 1 John 5:13


2017-02-17

/呂沛淵

「奇異恩典,何等甘甜,拯救像我這樣罪人;前我失喪,今被尋回,前我瞎眼今得看見……歷經 許多危險苦難,如今我已到此地步;這恩領我平安到此,也必領我安抵天家」

這首由約翰·牛頓(John Newton)所寫的讚美詩歌《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被廣為傳唱, 雖然大家都喜歡唱這首經典聖詩,但若請你捫心自問:你有沒有「這恩典必領你安抵天家」的確 據?你是否清楚知道此確據從何而來?

這首詩歌實際所傳遞出來的信息是「信徒永蒙保守,必定得救到底」,或者說「聖徒的堅忍,永 遠得救的確據」,這也就是一般所說「一次得救,是否永遠得救」的問題。此問題在華人教會中 頗具爭議,贊成與反對的雙方長期對峙,甚至帶來一些教會的分裂。因此有人採取迴避立場,認 為這並非基要真理問題,各人可以有不同看法,彼此要互相接納。但實際上,這恰恰是生死攸關 的基要真理,不能有絲毫含糊,甚至一個人對此問題持怎樣的答案,正顯示出他對救恩的認識有 多少,以及他對福音的認識是否合乎聖經。


 一、分析誤解與爭論的原因

 1、今日教會對「宗教改革信仰」的認識不清 教會因受世俗潮流影響,離開十六世紀改教運動的救恩福音,漸行漸遠。今日教會多以人本的 「理性、經驗、傳統」掛帥,偏離了「唯獨聖經,唯獨恩典」的真理,所以各人或任意而行或姑 息妥協。

2、對此問題的用詞模糊,定義不明 這導致了遠離核心的無謂之爭。何謂「得救」?何謂「一次」?何謂「永遠」?這些用詞若不在 出發點就界定清楚,則接下來的討論,必是各說各話,雞同鴨講。其實,爭論的核心問題是: 「真正重生得救的信徒,是否永不滅亡?」

3、對於聖經的解釋方法 解經沒有跟隨改教家所恢復的「聖經合一,以經解經」的整全方法,即:以眾多清楚的經文,解 釋少數難解的經文,而這是解釋聖經的總原則。如果以主觀前提固執強解單一經文,勢必造成支 離破碎的解經,偏離經文正意,自取沉淪(彼後 3:16)。

4、對於所領受的救恩福音,認識過於膚淺 許多信徒只知「福音三點」、「四律」,而沒有全備的認識:全然墮落敗壞的罪人,蒙三一真神 的拯救,成為光明中的聖徒。這救恩是何等的豐富奇妙,其核心在於「與基督聯合」(Union with Christ),並且有實施的秩序層面:恩召,重生,悔改相信,稱義與收納,成聖,蒙保守,得榮 耀。對「信徒永蒙保守,得救到底」真理的討論,不能脫離救恩的整體架構,更不能離開 「在基 督裡」(In Christ)的核心,唯有如此才不至於望文生義,曲解教義。

5、對於教會歷史的認識不足 對於教會歷史的認識不足,也導致今日的爭論常常重蹈覆轍。教會歷史從早期、中世紀、改教時 期,到現代時期,重複出現這些爭論。我們應當從歷史學教訓。教會的正統信仰告白,如《多特 信經》與《西敏信條》,是經過許多敬虔的牧者、學者長期開會討論,根據聖經公開制訂的教義 準則。我們應當注重、參考和學習,以避免重複前人的錯誤。


二、歷史中的發展

「信徒永蒙保守」此既寶貴又賜人安慰的真理,使重生的信徒有永生的確據。這是自從早期教會 直到如今的正統信仰,是救恩福音的核心要項。但從第四與第五世紀的「伯拉糾派」 Pelagianism)興起傳講「人本思想」的異端,否認信徒有得救到底的確據,此種謬論就在教會 中興風作浪,直到今日。經由奧古斯丁著書指明伯拉糾派的錯謬,主後 431 年的以弗所大公會 議,定伯拉糾為異端。然而,「半伯拉糾派」(Semi-Pelagianism)承襲伯拉糾思想,略加修改, 發展成「神人合作說」,成為中世紀天主教會的主流信仰。直到今日,天主教會的官方立場仍未 改變,仍教導信徒要靠自己努力,配合神的恩典,到臨死前功過相抵,經過臨終告解禮,才可能 知道自己是否得救。

所以,當改教家路德根據聖經,恢復真正的福音,提出改教信仰的「唯獨聖經、唯獨恩典、唯獨 因信基督稱義」等真理時,立刻遭到天主教會的逼迫和鎮壓。天主教人文主義王子伊拉斯謨 Erasmus)在 1524 年出版《論自由意志》,指名道姓攻擊路德所傳講的「唯獨恩典的福音」, 伊拉斯謨的立場是鮮明的「半伯拉糾主義」。路德在 1525 年出版的《論意志的捆綁》駁斥其謬 論。而 1610 年荷蘭的亞米念派(Arminianism)對「改革宗信仰」提出抗辯,正是半伯拉糾主義 的借屍還魂。荷蘭教會在多特召開國際性的改教信仰大會,各國代表出席大會,引經據典逐條駁 斥亞米念派異端,制訂了《多特信經》。1640 年代在倫敦召開的西敏大會,清教徒領袖制訂《西 敏信條》,繼續持守改革宗信仰,此信條被公認為歷代正統信仰的最準確完整之總結。

然而當英國聖公會在 1660 年王室復辟,清教徒被打壓罷黜,聖公會中的亞米念派又抬頭得勢。到 了十八世紀,約翰·衛斯理受亞米念派著作的熏陶,引導了「循道運動」的衛斯理宗推廣半伯拉糾 主義。衛斯理鼓吹此思想,創辦了「亞米念派雜誌」,他的門徒被稱為「福音派的亞米念主義 者」。而透過十九世紀的「聖潔運動」以及二十世紀的「靈恩運動」,亞米念主義的人本思想 「神人合作,天助自助」,深深影響了今日華人教會,使得改教家的子孫,今日的基督徒淡忘了 「唯獨恩典、神恩獨作」的改教信仰,實在令人痛心疾首。我們必須根據聖經,高舉改教家所恢 復的福音,敲響暮鼓晨鐘,發聾振聵。懇求主就在這些年間復興教會。讓我們一起「訪問古道, 哪是善道,便行在其間;這樣,你們心裡必得享安息」(耶 6:16)。


三、訪問古道,認識善道

「信徒永蒙保守,必定得救到底」的教義,在《西敏信條》第 17 章中有清楚扼要表白:

「凡神在他愛子裡收納,並且藉著他的靈有效的選召而成為聖潔的人,不可能全然或最終從神的 恩典中墮落,反而必在此恩典中堅忍到底,永遠得救。」(腓 1:6;彼後 1:10;羅 8:28-30;約 10:28-29;約一 3:95:18;彼前 1:59

 此段敘述破除了人們對於所謂「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錯解與濫用。《西敏信條》指明:「信 徒永蒙保守」絕非「一個人一旦信主受洗,就可以為所欲為,認為自己是選民,得了『 犯罪許可 證』,任意妄為也會至終得救。」相反,真正重生的信徒,乃是在神的恩典保守中,靠主恩典堅 忍到底。因為「恩典藉著義作王,叫人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永生」(羅 5:21)。

聖徒的堅忍, 是在持續不斷的成聖過程中爭戰,持守誡命與真道,因為主耶穌的恩惠一直與聖徒同在(啟 13:1014:1222:21)。 「聖徒的堅忍,並非倚靠他們自己的自由意志,乃是倚靠神揀選的旨意,這是源自聖父上帝白白 與永不改變的愛(詩 89:3-428-33;提後 2:18-19;耶 31:3);倚靠耶穌基督救贖功勞與代禱的 果效(來 10:101413:20-219:12-15;羅 8:33-39;約 17:1124;路 22:32;來 7:25),聖靈 的內住同在,並且神的種子在他們裡面(約 14:16-17;約一 2:273:9),以及恩典之約的性質 (耶 32:40;詩 89:34-37;耶 31:31-34)。根據這些原因,聖徒的堅忍是確實的與永不失敗的(約 6:38-4010:28;帖後 3:3;約一 2:19)。

聖徒之所以能堅忍到底,其終極原因(第一因)是神的主權旨意,預定選民必定能蒙保守信靠主 到底。原因是三一真神的拯救:聖父的揀選與永愛,聖子的代贖與代禱,聖靈的內住與運行;神 賜給我們不能壞的生命種子;以及「恩典之約」是永遠且不失敗的聖約,必定達成目的,使選民 得救。換言之,救恩是三一真神施行的拯救,使選民蒙恩得救到底,永不失敗。因此追根究底, 聖徒能堅忍到底,不是倚靠我們自己的能力。所以,一切「人本」的努力並不能保證我們得救到 底。

「然而,聖徒們因為撒但與世界的試探,他們裡面存留敗壞罪性的放肆,忽略保守他們的蒙恩管 道,以致於陷入大罪(出 32:21;拿 1:310;詩 26:707274),甚至有時會繼續陷溺其中 (撒下 12:913;加 2:11-14)。因此而惹神不悅(民 20:12;撒下 11:27;賽 64:79),使他的 聖靈擔憂(弗 4:30),導致失去不少的恩典與安慰(詩 1:81012;啟 2:4;太 26:75),使自 己的心剛硬(賽 63:17),良心受創(詩 32:3-451:8)。如此,傷害與絆倒別人(創 12:10-20 撒下 12:14;加 2:13),使自己招致今生的審判刑罰(詩 89:31-32;林前 11:32)。 「信徒永蒙保守」並非表示我們的生活平順、一路平安、直步登天。乃是說我們在靈命生活中必 遭遇許多苦難,雖然我們自己常常跌倒失敗,神仍然叫萬事互相效力使我們得益處,不斷地保守 我們的信心,加力量給我們,使我們能堅忍到底。所以,聖經中有許多生活例證與鑒戒,真實的 勸誡與警告,顯明「信徒永蒙保守到底」沒有不經歷苦難、外在與內在的爭戰的。

 但主基督已經得勝,我們與主聯合在他的得勝中。然而成聖過程的爭戰,要面對外在敵人(撒但 與墮落世界)與裡面敵人(肉體情慾)。罪與恩同時存在於信徒裡面,這是令人驚訝與警醒的事 實。如果我們低估罪的存在,則「信徒的堅忍」就會脫離現實;如果低估恩典的可靠,則「信徒 必得救到底」就會被視為不可能。因此,我們必須根據聖經,認識我們裡面有恩典與罪惡的並 存,才能認清聖經對於「聖徒的堅忍」的整全教導。


 四、聖經的教導

聖經中論到「聖徒的堅忍」的教訓,我們可從一些清晰自明的經文著手,然後查考相關主題的救 恩教義。在新約聖經中,論到「堅忍」的用詞(恆切、恆心、專心),通常是與「禱告」聯繫在 一起(徒 1:142:42466:4;羅 12:1213:6;西 4:2),路加福音 18:1-8 也論到堅忍禱告。聖 徒的「堅忍」此字來自希伯來書 10:36「你們必須忍耐(原文:需要忍耐),使你們行完了神的旨 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雅各書 1:3-4 與羅馬書 5:3-4 都論到「忍耐」。凡是真正重生得救的 人,都領受了真實得救的信,使他們在此信中蒙保守,恆久忍耐到底。

 1、聖經中清晰自明的經文根據

救恩的核心是「與基督聯合」,聖父在永恆旨意中預定我們與基督聯合,聖子基督道成肉身使我 們與他的死和復活聯合,聖靈實施此聯合在我們的存在處境中。這聯合是永遠的聯合,所以真正 在基督裡重生得救的選民,必定是永不滅亡。以下列舉直接清楚的經文根據:

1)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他們奪去。我父把羊賜給我,他比 萬有都大,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裡把他們奪去。我與父原為一。(約 10:28-30 主耶穌說:他的羊永不滅亡,誰也不能把他們從他和天父手中奪去。因為他賜給我們的是「永遠 的生命」,不會中斷終止,不至滅亡(約 3:16)。假若有人說我們可以把自己奪去,則是荒唐可 笑的謬論。天父必保守選民,基督也必保守父所賜給他、與他聯合的人(猶 1),使他們得救到 底。

 2)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預先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 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 呢?……因為我深信無論是……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 (羅 8:28-39

凡是蒙神預定揀選的人,神必召他們來,必稱他們為義,必保守他們至終得榮耀,一個也不失 落。神拯救我們到底的旨意計劃,是沒有可能中斷的。所以保羅有如此的確據,高唱得勝凱歌: 誰能敵擋我們呢?誰能控告我們?誰能定我們的罪呢?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這四個 「誰能」宣告:所有受造之物(包括我們自己在內)都不能!保羅在哥林多前書 15:55-57 也同樣 宣告:連「死」與「罪」都不能勝過我們,因為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感謝神!

3)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 1:6

 使徒保羅在此說:神必最終完成他在我們生命中所開始的拯救大工。凡是真正蒙主重生,得著真 實信心的人,其信心必定顯出果效,必定彰顯出堅忍到底的果子。神拯救我們的恩典,是保守我 們到底的恩典。因此,我們能堅忍到底,作成得救到底的工夫,因為我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我 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 2:12-13)。神能藉著耶穌基督在我們心裡行他所喜悅的事, 在各樣的善事上成全我們,叫我們遵行他的旨意,保守我們的心到底(來 13:20-21)。

4)他也必堅固你們到底,叫你們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日子無可責備。神是信實的,你們原是被 他所召,好與他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份。(林前 1:8-9

 這是重生得救的人必有的確信:神必保守與堅固我們到底,使我們最終全然成聖,無可責備。因 為那召我們的是信實的,他必使我們堅忍到底,他必成就這事(帖前 5:23-24)。所以凡是唯獨因 信基督稱義的人,雖然經歷患難的考驗,必是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就是最終與主耶穌同得榮 耀(羅 5:1-58:17-25)。

5)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可以得著不 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的基業。你們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著所預備、到末 世要顯現的救恩。(彼前 1:3-5

重生得救的子民,都得著(原文無「可以」此詞)不能朽壞、不能衰殘的基業,必能得著在末世 要完全顯現的救恩。所以我們必能堅忍到底,因為神賜給我們真實得救的信心,神必以他的大能 藉著信,保守我們,使我們必能得救到底。神保守我們,他的「大能恩典」是本質原因,他所賜 的「信」是媒介原因(弗 2:86:23)。所以他必能保守我們不失腳,叫我們無瑕無疵,歡歡喜喜 站在他榮耀之前(猶 24)。

2、聖經中相關的救恩教義

聖經清楚教導我們救恩的豐富內容,其各項都是一體的多面。「信徒的堅忍」與其他救恩要項, 也是緊密合一的。如果否認「信徒永蒙保守,得救到底」,則救恩的其他教義也就失去意義,蕩 然無存。

1)聖父的揀選

 神主權的揀選,保證了信徒永蒙保守,因為神的選召是沒有後悔的(羅 11:29);神揀選的旨意是 永不改變的,為要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弗 1:4),傚法他兒子的模樣(羅 8:29)。他按他 的旨意行作萬事,叫萬事互相效力,達到他所預定的旨意(弗 1:11;羅 8:28)。他所揀選的人, 他都能拯救到底,使他們堅忍到底,最終得榮耀。假如否認「信徒堅忍到底」,則等同於否認 「揀選」的本質,使其落空。

2)聖父稱我們為義

我們唯獨因信基督稱義,是一次稱義,永遠稱義。凡稱義的人,必定最終得榮耀:「稱義」本身 保證了「最終得榮耀」,因此,神必保守稱義的信徒堅忍到底,以至最終與主同得榮耀(羅 8:30)。假若否認「信徒堅忍到底」,則等同於改變「稱義」的本質,使其失效。

3)主基督的中保職分:為信徒代求

 主耶穌宣告他必保守他的子民(約 6:39-4010:28-30),他以大能保守所賜給我們的信心。這顯 示「信徒必能堅忍到底」。基督是我們的君王,勝過我們的仇敵撒但、世界、老我;他是我們的 先知,以他的聖道引導我們,使我們堅忍到底;他更是我們的大祭司,永遠活著,在天父面前替 我們代求,凡靠他進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來 7:25);主基督是我們的代禱者,他已 經從死裡復活,現今在神的右邊,替我們祈求(羅 8:34)。主對彼得說「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 你不至於失了信心」(路 22:31),這就是彼得被撒但攻擊而沒有滅亡的根本原因。在約翰福音 17 章主耶穌「大祭司的禱告」中,他祈求他的子民蒙保守,直到那日他榮耀的再臨(約 17:11- 1224)。天父總是聽他的禱告(約 11:42),他所祈求的,就是天父的旨意。

主耶穌是我們的中保,如今在天上寶座不斷地替我們祈求,保證了信徒永蒙保守,繼續堅忍必得 救到底。假若否認「信徒的堅忍」,等於是貶低了主基督的中保職分,使他的代禱無效。

4)聖靈的內住

 父神賜聖靈給我們,住在我們裡面的目的,是作為我們得救恩基業的憑據,也是保守我們得救到 底的保惠師(弗 1:13-144:30;林後 1:225:5),是我們得救到底的印證與保證。聖靈不斷地將 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他確保我們得救到底的盼望,不至於羞恥落空(羅 5:5)。

 聖靈住在我們心裡,將「神愛我們到底」的確據賜給我們。他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 (羅 8:16)。所以聖徒能堅忍到底,是聖靈作工的結果。因此《西敏信條》說:聖徒的堅忍是倚 靠聖靈的內住同在。

 5)恩典之約

 信徒堅忍到底是「恩典之約」的必然結果,因為此救恩聖約是三一真神所預定的,使選民得拯救 到底。聖父預定揀選的永恆旨意,聖子基督代贖代禱的中保之工,聖靈內住實施救恩的確定,都 顯明「信徒的堅忍」是在「恩典之約」中,蒙神保守的信仰與生活。聖約的應許是「信徒永蒙保 守」的根基,也成為「信徒的堅忍」的責任來源。信徒必須在主基督裡,以信靠順服之心,勤勉 地使用在恩典之約裡所賜的蒙恩管道(施恩媒介)。假如沒有「恩典之約」的保護與管教,信徒 必然會跌倒失落。反之,正因有「恩典之約」的永遠保障,選民必永蒙保守,堅忍到底。


 五、回答反論,澄清誤解,化除困惑

 亞米念派反對「信徒永蒙保守,堅忍到底」的聖經教義,指控改教家所傳講的真理。他們的理 由,主要是以「人本理性與經驗」作為前提,來解釋少數看來似乎支持「選民有可能滅亡」的經 文。十七世紀清教徒神學家約翰·歐文(John Owen)寫了一本經典巨作《聖徒的堅忍:解釋與確 證》,收錄在《歐文全集》第 11 卷,其中詳細回答了這些反論,是自改教時期至今,論述此主題 最詳盡的一本書。在中文譯作中,有兩本「救恩論」的好書:約翰·慕理(John Murray)的《再思 救贖奇恩》(Redemption Accomplished and Applied),傅格森(Sinclair Ferguson)的《磐石之 上》(The Christian Life——A Doctrinal Introduction);另外,筆者所著《唯獨基督十架》,也可 供參考。

 一般信徒面對亞米念派提出的經文證據與解釋,會頗覺困惑。我們必須根據聖經簡明扼要地回答 這些所謂「具有爭議性」的經文,破除迷惑人心的誤解與謬論,以幫助讀者歸回聖經正道。亞米 念派提出的經文,其實都是張冠李戴;他們的解釋更是望文生義、脫離上下文的強解。我們應當 根據「以經解經」總原則(眾多清楚經文來解釋少數難解的經文)以及聖經「救恩真理的整全合 一」,來指出亞米念派的錯誤解釋。

 1、所謂「警告有可能背道」的經文

 1)免得有人迷惑你們……許多人跌倒……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 24:410-13 主耶穌警告門徒末世將發生的事,許多人會跌倒。然而,真信徒必會忍耐到底,因為接著在 24:22 說到「選民」必然蒙拯救到底。

 2)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鑒戒……須要謹慎,免得跌倒。(林前 10:11-12 使徒保羅以倒斃曠野的以色列人作為鑒戒,來警告信徒以防跌倒,這些悖逆的以色列人是神不喜 歡的人,並非真選民。然後立刻在 10:13 說明「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 的……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所以選民必能堅忍到底。

3)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 9:27 此處「被棄絕了」,原文作「不合格 disqualified」,是指上下文前面所說的比方「運動員落選, 沒有得到獎賞與冠冕」。因此保羅說的是指「得賞賜」並非指「得救」。在哥林多前書 3:12-15 已經說過:人的那草木禾秸的工程,經不起火的考驗而受虧損,他得不到賞賜,然而仍是得救 的。

4)恐怕我們隨流失去……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存著不信的惡心……(來 2:13:12-13

這是希伯來書對讀者的一般性警告,正如摩西對曠野中的以色列人所提的警告,以及詩篇 95 篇對 舊約信徒的勸誡。希伯來書的讀者,面對苦難逼迫,其中的稗子不是真信徒。希伯來書作者在第 4 章中區分「他們」(沒有信心的人)與「我們」(已經相信的人),真信徒必得以進入安息 (來 4:2-3)。

 結論:這些警告背道、提醒防範跌倒的經文,並不能證明選民會背道,離棄信仰。反而是讓讀者 省察自己是否有真實得救的信心(林後 13:5),要真信徒儆醒。

2、所謂支持「得救的條件,要看信徒是否繼續相信」的經文

 1)只要你們在所信的道上恆心……不至被引動失去福音的盼望。(西 1:23

保羅對歌羅西教會所有的會友稱呼「你們」,其中有麥子(重生的選民)與稗子(沒有重生的會 友),1:21-22 中的「你們」指的是選民,說明神對於「麥子」所作的拯救,福音的盼望是確實 的;1:23 是對選民的提醒與警告。所以保羅說明:選民必然會在所信的道上恆心,不會被引動離 開福音。這是省察自己並且分辨誰是假弟兄的證據,所以保羅提醒每一位會友不可忽略。若是將 此經文作為「得救到底的條件,在於你自己努力維持信心」的依據,則是本末倒置。

 2)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裡有份了。(來 3:14

 如同上述,「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是選民必會活出的聖約見證,顯明自己是在基督裡有 份的真信徒。因為原文作「……就已經在基督裡有份了(動詞是完成式)」,就顯明在基督裡已 經有份了,並非「將會在基督裡有份」。所以此處與歌羅西書 1:23 一樣,並非指將來得救的條 件,乃是對選民的提醒與警告,並且真信徒必然堅忍。

3)我是真葡萄樹……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 結果子更多。(約 15:1-2

主耶穌用「樹與枝子」的比喻,來說明他與信徒的關係。這是以「聖約」架構作背景說明背約子 民遭剪除,守約子民與主連結。保羅在羅馬書 11:17-24 也是用「樹與枝子」說明不信背約的猶太 人是被折下來的枝子,信主的外邦人是被接上的枝子。所以,主耶穌在約翰福音 15 章是以「約」 來說明,「凡屬我不結果子」是指「與主有立約關係,卻背約不信的人」;「凡結果子的,他就 修理乾淨」是指「守約信靠主,在聖約中被保護管教的人」。 現在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乾淨了。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枝子若不常 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約 15:3-5 15:3-5 說的「你們」,是「已經乾淨了」的門徒,在葡萄樹上的枝子才能結果子。此段經文中 每一節重複說到「常在我裡面」,原文並無「常」字,而中文和合本所用的「常」都是指「恆 常」(always)不是指「時常」(often)。因此,假如望文生義說「基督徒有時候不在主裡 面」,則是大錯特錯。枝子是恆常不斷的在葡萄樹上才能結果子。選民自重生起,就永遠與基督 聯合,永不分開,所以真信徒在主基督裡,永蒙保守必堅忍到底。顯然約 15:3-5 是強調真信徒住 在主裡面的證據,是必多結果子,並非說選民有可能滅亡。

 結論:這些經文說明選民在恩典之約中的生活,必結出果子,是信心堅忍到底的證據。也說明如 何分辨真假信徒。若是強解這些經文來證明選民會背道滅亡,則是文不對題,本末倒置。

3、所謂「實際背道的經文例證」

1)賣主的猶大

有人想要以此證明信徒有可能滅亡:因為猶大原是跟隨主的門徒,最後出賣主而滅亡。其實,猶 大從一開始就不是真信主,他以錯誤動機來跟隨主,他是個賊,常偷竊錢囊中的錢(約 12:6)。他根本不信主耶穌是神的兒子,不然他怎麼敢出賣主呢?後來懊悔,是因流無辜人之血而良心責 備自殺,而非悔改,顯明一點也無真信心。他是滅亡之子,屬乎惡者(約 6:6417:12)。

2)保羅的同工底馬

底馬原是保羅親密的同工,因為貪愛現今的世界,離棄了保羅(提後 4:10)。有人引用底馬,來 證明真信徒有可能背道滅亡,這是糊里糊塗的說法。因為「撒種的比喻」(太 13 章)已經說明: 有些人的信心只是暫時的「相信」,並非真實得救的信心,沒有結出真實得救的果子。撒在路旁 的、石頭地上的、荊棘裡的,都只是表面相信而已,經不起患難考驗。約翰說:「他們從我們中 間出去…顯明都不是屬我們的」(約一 2:19)。

底馬離棄了保羅,不能證明他原先是重生的選民,只能證明傳福音、行神蹟的人,也不一定是重 生得救的人。猶大與底馬的例子,正是主耶穌在馬太福音 7:21-23 所說的「凡稱呼我『主啊,主 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雖然他們奉主的名傳道、趕 鬼,行許多異能,卻是主從來不認識的人,是作惡的人。但神的選民必會從心裡遵行他的旨意 (腓 2:13;來 13:20-21),蒙主保守堅忍到底。

 3)希伯來書所警告的一些人
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份,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 的人,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從新懊悔了……(來 6:4-6

這是亞米念派常用來反對「聖徒的堅忍,永蒙保守」的經文。他們說這裡所指的五項敘述,是指 重生得救的信徒。然而上下文(來 6:7-8)用「田地」的比喻正是舊約常用的「聖約」架構(例如 5:1-57:23-24;耶 44:22),顯示此處所說的是「約民」(與神有立約關係),並非「選民」 (因為選民永不滅亡)。仔細查考這五項敘述,也只能證明他們是「約民」,若是背道背約,則 結局悲慘。

「已經蒙了光照」是指聽到福音的人,此動詞用來指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 1:9)。 「嘗過天恩滋味」與「嘗過善道滋味」,是表示得到了神的恩典,聽到了真理,例如曠野中的以 色列人吃過嗎哪,聽過摩西教訓;群眾吃餅得飽,聽到主耶穌的教導。「覺悟來世權能」,希律 王聽到施洗約翰講論,心存畏懼(可 6:20):腓力斯聽到保羅講論將來審判,甚覺恐懼(徒 24:24-25)。「又於聖靈有份」,那些奉主名傳道趕鬼行許多異能的人,在曠野中行走的以色列 百姓,是與聖靈的工作有份(賽 63:10-14)。總之,有這五項經歷的人,是經歷了神的恩典(聽 到聖道,經歷神蹟),與聖約中的恩典有關,然而並不能證明他們一定是重生得救的選民。猶大 與底馬是有這五項經歷的人,但是卻沒有真正重生。

 所以,此處所指的那些有這五項經歷而後來「離棄道理」之人,明顯是背道背約之人。在接下來 6:9-12 立刻說明:選民不是這樣的人,乃是「親愛的弟兄,我們雖是這樣說,卻深信你們的行 為強過這些,而且近乎得救」。第 9 節原文直譯「但是我們深信,論到你們,親愛的弟兄,你們 勝過他們,並且是屬於得救」,讀者參照英譯本 ESV 也可明白和合本譯作「近乎得救」的原文, 並非指「接近」得救,乃是「屬於」(belong to)得救。「你們的行為強過(勝過)這些(那五 項敘述)」,顯示這五項敘述所說的,不足以證明當事人是重生的真信徒。

 希伯來書作者接著在 10-12 節說明真信徒所結的果子:「行為和愛心」,「滿足的指望(原文作 『滿有確據的盼望』)一直到底」,「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這清楚表明:4-8 節指的是 「約民」(沒有重生的人);而 9-12 節指的是「選民」(重生的聖徒)。所以,4-8 節是提出對 約民中背道者的警告,並非說選民有滅亡的可能,因為 9-12 節是向選民說明「聖徒的堅忍,必蒙 保守得救到底」。

我們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來 10:26-31

 這段經文說明「得知真道以後,故意犯罪」的可怕結局,將要受何等的刑罰。這顯然是指約民, 後來離棄所知的真道;這也是 6:4-8 所說的那些人,例如曠野中倒斃的以色列人,新約裡的猶大 與底馬。因此,不能以此經文作為選民有可能滅亡的證據。亞米念派誤解此段經文所提到的「將 那使他成聖之約的血,當作平常」。原文直譯作「人……將立約的血當作平常,他是藉此約成為 聖潔」。希伯來書作者以舊約「立約的血」(出 24:8)說明此人與神有立約的關係,摩西將立約 的血灑在以色列百姓身上,將他們與世人分別出來。這並非保證當事人是真正得救的選民,因為 這些百姓大多數因背道行惡而倒斃曠野。

 「成為聖潔」此動詞的基本含意是「分別出來」,就是「被分別為聖」。所以,在西乃山與神立 約「成為聖潔」的百姓,是禮儀上成為聖潔,並非保證他們的生命是聖潔。正如舊約藉著獻祭得 潔淨,只是在禮儀上聖潔而已。哥林多前書 7:13-14 使用同一動詞「成為聖潔」說到「不信的丈 夫,就因(信主的)妻子成了聖潔」,這丈夫仍是不信的,卻因情願與信主的妻子(與神立約 者)同住;這樣的人在神的眼中被分別出來,與其他人不同。所以,外表「成了聖潔」的丈夫是 「被分別出來」卻仍是不信;何況與神有立約關係的「信徒」(受洗加入教會者),更是禮儀上 「成為聖潔」了。然而,禮儀上成為聖潔的「信徒」,不一定是真正蒙主寶血洗淨的聖徒。所 以,希伯來書 10:26-31 所說的「成為聖潔」的人卻故意犯罪背道,是指「約民」,並非「選 民」。

希伯來書作者接著在 10:32-39 說明「選民」必會堅忍到底,得著應許(36 節),並且清楚宣告 「我們卻不是退後入沉淪的那等人——就是 26-31 節所說的約民,乃是有信心以致靈魂得救的 人——就是 32-38 節所說的選民」。

 結論:這些例證背道者的經文,如同前面所說,並非是要證明選民可能會滅亡,真信徒無法堅忍 到底。乃是指明假信徒暫時的信,雖然是約民,但結局是背道沉淪。並且要選民儆醒,省察自己 的信心,倚靠主的保守堅忍到底,享受「永蒙保守」的確據。


六、寶貴的功課

 根據整本聖經眾多經文的全面教導,「信徒永蒙保守,聖徒的堅忍」確實是救恩真理,福音的核 心。反對者所提出的辯論與解釋,都是以「人本思想」的錯誤前提,作假想推論。從以上的解經 討論,特別是澄清誤解與反駁謬論,我們從「聖徒的堅忍」救恩真理,學到了四點寶貴的功課:

 1、聖徒的堅忍是因為蒙神保守,不是因為自己有能力

 反對者所引用的經文,透過正意解經,對於「聖徒的堅忍」教義,不但沒有造成問題,反而是堅 固真信徒。改教家根據聖經,強有力地見證說:假若讓信徒倚靠自己來忍耐撒但的試探攻擊,則 不只是可能犯罪背道,必定是沉淪滅亡。《西敏信條》說到重生的信徒「不可能全然或最終從神 的恩典中墮落」,因為他是在恩典之約裡,有聖靈的內住。若非如此,則信徒必然會跌倒墮落, 因為在他自己裡面沒有任何能力,可以保證自己堅忍相信到底。正如《多特信經》5 3 條所說 的:「因為仍有罪存留內住在信徒裡面,加上罪惡與世界的試探,那些悔改歸正的人若倚靠自己 的力量,是不能持久在恩典的狀態中。然而,神是信實的,已經賜下恩典,必定憐憫地堅固他 們,大能地保守他們在恩典中,直到末了」。

 這正是大衛的禱告:「求主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 ( 51:11),不然,他必會跌倒失喪,最終墮 落。主耶穌應許在五旬節之後,聖靈住在信徒心裡,永遠同在(約 14:16;林前 12:13),所以我 們永不滅亡。我們之所以能堅忍信靠到底,完全是神主權的恩典保守我們到底,絕非我們自己有 能力保守自己。連原本聖潔的天使也會墮落,更何況信徒在今生仍未完全聖潔的狀態中呢?

聖經中這些警告背道的經文,並非與「信徒永蒙保守」有任何矛盾,乃是要我們看清:假如我倚 靠自己,為自己而活,則我必不會得救到底,必會跌倒失落。「聖徒的堅忍」並非頭腦中的教義 辯論,乃是在實際生活中全然倚靠神。

 2、聖經警告背道的經文,是給所有約民,對於選民具有教育意義

 我們也必須注意:聖經這些警告經文,是對教會中所有信徒說的。教會中有麥子與稗子,重生的 與未重生的,真實的與掛名的信徒。例如使徒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時,他多處稱呼他們為「弟 兄們」,並非表示哥林多教會裡會員都是真正重生者。保羅在歌羅西書 3:14 與腓利門書 24 節, 稱呼底馬為「同工」,在提摩太后書 4:10 說他是離棄使徒的人;在底馬背道之前,保羅不知他根 本未重生得救。然而只有主耶穌鑒察人心,他早就知道猶大會出賣他。

我們無法區分教會中哪些人是麥子,哪些是稗子,只有從背道的結果得知。所以,聖經中警告背 道的經文,是給教會中所有會員(約民):「稗子」聽了卻仍然背道顯明他不是麥子,同時也叫 「麥子」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認真省察自己是否有真信心(林後 13:5),警告他們不要犯 罪背道。雖然真正重生的信徒,一定不會背道滅亡,然而這並非表示他們不會任意妄為。他們聽 到了聖經對背道的警告,就會更加小心,以免犯任何罪而得罪神,這正是上帝保守他真子民的方 式。總之,聖經聖約之書,對所有「約民」說話,警告背約者必得聖約的咒詛刑罰,這對約民中 的真子民,即「選民」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使他們更加緊緊的倚靠神,不倚靠自己。

 3、聖經中背道的實例,警戒我們不可倚靠自己

 舊約記載以色列民在曠野背道,掃羅王的敗落,以色列人亡國被擄;新約記載猶大賣主,底馬離 棄使徒,以弗所教會長老中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徒 20:30),亞細亞的人有許多離棄使徒(提後 1:15)。我們在今日教會中也看到有背道墮落的同工或信徒,令我們痛心疾首。聖經清楚告訴我 們,這些人並非選民,「他們出去,顯明都不是屬於我們的」(約一 2:19)。

然而,這些例子讓我們學到刻骨銘心的教訓:「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 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雖然這些人奉主的名傳道,趕鬼,行許多異能,卻是主 從來不認識的人,作惡的人(太 7:21-23)。任何「恩賜掛帥」或「事奉經歷」,都不能取代與主 耶穌的生命連結。我們堅忍得救到底的確據,並非在於自己,乃是完全在於「在基督裡,與主合 一」。

 4、「信徒永蒙保守」千真萬確,然而我們必須「堅忍到底」

猶大書第 1 節說:我們被召的人是「在父神裡蒙愛、為耶穌基督保守的人」,第 24 節說我們的救 主,獨一的真神,他「能保守你們不失腳,叫你們無瑕無疵、歡歡喜喜站在他榮耀之前」。此書 信既然頭尾都論到「保守」,主題即是「信徒永蒙保守」。在此書 20-21 節說到:我們要「保守 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主要子句),並以三個附屬子句的現在分詞,說明如何保守自己:在至聖 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這表明在神的主權 恩典保守中,我們有責任要保守自己。

換言之,「在神的保守中,保守自己」,這是「聖徒的堅忍」的真正意義。神主權的恩典「保守 我們」是第一因,我們靠他的恩典「保守自己」是第二因。第一因預定並使用第二因,並未減輕 第二因的責任。我們靠主恩,勤勉使用神所賜的「蒙恩之道,施恩媒介」:讀經,禱告,在信心 中仰望主。這是此教義真理的生活實踐。


七、總結:操練實行「聖徒的堅忍」

如前所述,希伯來書詳細論到「信徒永蒙保守,堅忍到底」的真理,並且勸勉我們認真實行。傅 格森從希伯來書歸納出實行的五原則:

1)謹守你心防備罪的欺騙迷惑(3:13);防範不信的惡心(3:1144:212:14-17)。

2)信徒團契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天天彼此相勸(10:243:13)。

3)追念神在過去如何保守你,數算神恩,得以被堅固(10:32)。

4)注目仰望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為我們的信心創始成終;不斷思想他如何堅忍到底(12:1- 4);思想他是我們救恩的元帥,如何從受苦到得榮耀(2:10-11)。

5)順從引導你的教會領袖,他們是為你的靈魂時刻儆醒(13:717)。 以上這五原則,可稱為「聖徒堅忍」的實行五要點,千萬不可忽略。最後,讓我們引用《多特信 經》5 15 條作為末了的話:


 關於「真信徒真聖徒永蒙保守,堅忍到底,以及他們有此確據」的教導,是神在他的話中極為豐 富地啟示出來,這是為了他名的榮耀,也是為了使敬虔之人得著安慰;神將此真理深刻在信徒心 中。這真理是屬肉體之人所不能明白的,是撒但所痛恨的,是世人所嘲笑的,是無知的人與假冒 為善者所濫用的,是錯謬之靈所攻擊的。反之,基督的教會,他的新婦,總是摯愛此真理,堅定 的護衛之,視為無價之寶。沒有任何計謀能攔阻我們的神,沒有任何力量能勝過他,他保守教 會,使得教會必繼續摯愛與辯護此真理。願尊貴榮耀唯獨歸與我們的神,聖父聖子聖靈,直到永 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