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02-07

 

完全的愛 約翰壹書4:17-18
聖經歸正教會主日證道|約翰壹書系列| 10/18/2020|呂沛淵牧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bpmR0tki44

前言: 約翰壹書4:12宣告: 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裡面,愛他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4:13-16詳細解釋「神住在我們裡面,我們住在他裡面」。在4:17-21解釋「愛神的心如何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4:17-19論述「愛的完全」第一特徵是在神面前坦然無懼;4:20-21論述第二特徵是愛弟兄姊妹。4:17-18是以「坦然無懼」為重點,說明愛的必然結果是除去懼怕;4:19說明我們「愛得以完全」,是來自神的「完全的愛」,愛的真正本源使我們可以學習愛。

1. 愛得以完全

(1)「這樣」因此,如此in this,主要指4:16「神就是愛,住在愛裡面就是住在神裡面,神也住在他裡面」。「愛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得以完全has been perfected是完成式動詞,表示進程中的繼續完全,並非指終點的靜止完全;在我們裡面with or among us原文作在我們中間,與4:12在我們裡面in us 是互相補充說明。在此4:17說「愛」是指神對我們的愛,以及我們對神的愛,愛的相互關係在4:16是透過互相內住表達出來。「得以完全」是指漸進達到目標,漸臻完全(2:54:12)

(2)「我們就可以在審判的日子,坦然無懼」,這是愛得以完全所帶來的結果,與4:16前後呼應,由4:17句首「這樣」作為連接。「可以坦然無懼」have confidence是繼續進行狀態,表示在審判的日子可以持續的坦然無懼。對照2:28說「坦然無懼」是住在主裡面的結果,4:17宣告「坦然無懼」是愛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的證據標誌。這兩處都是指到主再來顯現、最後審判的日子(10:1511:2412:36;彼後2:93:7;猶6)。參考3:21-225:14-15所說「坦然無懼」是指現今遵行主的旨意,必有禱告蒙垂聽的確據。

(3) 約壹4:17所說「坦然無懼」是來自「愛」,約翰福音3:185:24強調「不再定罪」是「信」的結果(約壹3:23),「真理」與「愛」是一體的兩面(4:15-16),藉著「順服」表達在我們的生活中。凡遵行真理(順服主的話)與彼此相愛(聽從主命令)的人,愛神的心在他裡面就得以完全,並且他必確知自己是住在主裡面,神住在他裡面(2:5-64:12)。「真理」就是主的話,藉著「順服」主的誡命,表達我們對主的「愛」,這是「住在主裡面」的金三角。這樣就必有禱告蒙應允的確據,在審判的日子也必是坦然無懼。這是現今與將來都可以「坦然無懼」的根據。

(4) 我們在今世可以坦然無懼的面對將來,原因是主基督。「因為他如何,我們在這世上也如何」。「他」是指主耶穌基督,他道成肉身到世間來,彰顯天父的愛(4:29),聖父與聖子的關係是「完全的愛」之彰顯。聖子順服聖父,與聖父的團契,是我們住在愛中、活在愛中的典範,我們與他的關係是反映他與天父的關係。約15:9-10說「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裡,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裡,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愛裡」(參考約14:10-112017:21-2326)。所以4:17可以解釋作: 「因為正如他如何(在天父的愛裡,順服天父的旨意),我們(也在他裡面,在天父的愛裡)在這世上也如何(順服天父旨意,見證他的愛)」。

(5) 高升在天上的主基督,與在世上的我們之間的奇妙關係,在約翰福音17章有更進深的解釋。約17:111518說「我們在世上」,我們屬於主,不屬於這世界,天父保守我們脫離那惡者的危害(17:16),使我們勝了那惡者(2:13-145:19),勝過世界(5:4-5)。我們因為與主聯合,在世上坦然無懼,因為是來到施恩的寶座前,得憐恤蒙恩惠作我們隨時的幫助。主在寶座上不斷的替我們祈求(7:25),使我們永不滅亡,拯救我們到底(7:25;羅8:34;約10:28)。這使得我們在將來審判時也坦然無懼,因為不再定罪(8:1)

(6)「他如何,我們在世上也如何」,主如何在世上活出「愛天父、順服天父、與天父團契」的榜樣,愛我們為我們捨命的見證,我們也當照樣如何行,跟隨他的腳蹤行(14:12; 彼前2:21)。天父定下我們效法他兒子的模樣,我們在世上應當越來越像主的形狀(8:29; 林後3:18)。雖然今日的我們,生命與生活有時軟弱跌倒,但是最終在主再來顯現的時候,真信徒必要像他。凡向他有這指望的,就必認真潔淨自己,像他潔淨一樣(3:2-3)。我們若說自己住在主裡面,就該自己照著主所行的去行(2:6),像他一樣順服行義,像他愛我們一樣來愛弟兄(2:29; 3:16)

2. 愛裡沒有懼怕

(1) 主耶穌在世上時是坦然無懼,因為他在天父的愛裡,愛天父,遵行天父的命令。我們在世上也當如此坦然無懼,為何坦然無懼呢? 因為「愛裡沒有懼怕」,原文作「懼怕不在愛裡」,懼怕fear擺在句首,是特別強調此詞。懼怕此字在新約裡,有時譯作敬畏(9:31;林後5:117:1;弗5:21;彼前1:17),指對神的敬畏,其中包含有恐懼戰兢之意(詩篇119:120;腓2:12)。在4:18的懼怕,是指奴僕的心、自我中心的害怕、畏懼刑罰(8:15;約19:38;來2:15)。這樣的懼怕,與「愛」是互不相容的,真基督徒住在神的愛裡,等候主的再來、審判的日子,是坦然無懼的。正如夫妻或親子彼此相愛,就不會彼此懼怕。所以,生活在神的愛裡,就除去終極的懼怕。罪導致懼怕刑罰,然而愛帶來坦然無懼。

(2) 此處4:18「愛」,與4:17相同,是指神對我們的愛(我們得著神的愛,所以不懼怕),以及我們對神的愛(我們愛神時,就不懼怕,愛與懼怕不能共存)。我們是蒙愛的兒女,是以兒女的心來愛天父,所以不是懼怕的心。在互相內住的關係裡,就必有互愛的關係,不可能有懼怕存在。約翰從4:16開始一連串的論證,環環相扣,越照越明: 神就是愛;我們住在愛裡面,神住在我裡面;在這互相內住的關係裡,愛在我們裡面得以漸臻完全;藉著效法主基督,我們在世上就可以坦然無懼;愛裡沒有懼怕,住在他裡面就是住在完全的愛裡;在完全的愛裡,必沒有懼怕。羅馬書8:35-39說「甚麼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主基督裡」。

(3)「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原文作「相反的,完全的愛the perfect love除去懼怕」,對照4:17愛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動詞)4:18的「完全」是形容詞,是指長大成熟(4:13;來5:14),成功全備(1:417)。所以「完全的愛」是指長大成熟的愛,是真實全備的愛。「除去drive away, cast out」趕逐、消除、丟棄之意(13:48;路14:35;約6:3712:3115:6),不容許存在。完全的愛不容許恐懼存在,必是除去膽怯懼怕(提後1:7)

 (4)「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這解釋了為何「完全的愛」與懼怕不能共存,,因為懼怕含有has刑罰。懼怕的內容是畏懼將來的審判,遭到永遠的刑罰(25:46);懼怕也包含現今的畏懼,發愁害怕不能交帳(25:25)。神的兒女已經蒙主救贖大愛,已經稱義,不在懼怕將來審判,不再定罪了(5:24);神的兒女現今活在主的愛中,也脫離了恐懼害怕,懼怕不能騷擾現今我們與主的關係。奴僕的心懼怕主人的刑罰,他一直活在仍舊害怕裡;然而兒子的心依靠「神兒子名分的聖靈」,使我們呼叫阿爸父(8:14-17;加4:4-7)

(5)「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愛裡沒有懼怕,愛除去了懼怕,所以還在懼怕的人the one fearing (動詞是繼續進行狀態)顯然是沒有在愛中得以完全,還在被懼怕騷擾侵害。這是對應4:18句首所說的,作為對照。句首所說的是總原則,句尾是應用在個人身上,也回溯至4:17句首「愛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如何從「未得完全」長進到「得以完全」的地步? 答案在4:12「我們若彼此相愛…...愛他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與2:5所說「凡遵守主道的人,愛神的心在他裡面實在是完全的」,遵守主的命令,學習彼相愛(3:23)是脫離懼怕的唯一解藥。

結論:

1. 「完全的愛」是從神來的,神就是愛(4:7-816)4:17-18講述我們的愛「如何得以完全」,這是繼續經歷且長大成熟的愛,已經開始完全,並且漸進漸臻完全的目標。凡是重生得救的信徒,是神的蒙愛兒女,其生命已經活在完全的愛裡,其生活是不斷在愛中長進,學習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也捨己愛人。這樣的人在聖經中稱為「完全人」(19:21;林前2:6;腓3:15),不是自以為是的完全,乃是在完全中繼續完全(3:12)

2. 真基督徒都應該是完全人,長大成熟漸臻完全,不可繼續作吃奶的嬰孩,要長大成熟(原文作完全)才能吃乾糧(5:14)。「作大人、得以完全」是新約書信中的勸勉(林前14:20; 西1:28; 4:12),就是以弗所書4:13所說「在真道上同歸於一,得以長大成人(原文作完全),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正是「他如何,我們在這世上也如何」。

3. 你我當注目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主耶穌(12:2),他是我們救恩的元帥,在世上因受苦難得以完全(2:10);他是神的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會了順從,他既得以完全,就我們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5:9)。我們在主「完全的愛」裡,使我們經歷「愛的完全(長大成熟)」,約壹全書出現四次「得以完全」(2:54:1217-18)教導我們如何住在愛裡(愛是我們的住址),如何除去對現今對將來的懼怕,關鍵在於「遵守主的話語、彼此切實相愛」。你是否仍陷於懼怕中? 「完全的愛」把懼怕除去了,你當向著標竿直跑,竭力盡到「完全」的地步(3:13-15;來6:1),靠著那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得勝有餘!  得著主所以得著我的! (8:37;腓3:12)

4. 讓我們禱告感恩:
完全的愛,超過人所能測度;我們屈膝在主恩寶座前
求讓我們,經歷這無限的愛;你已將我們在愛裡合一
完全的愛,成為我們的確據;遵行主話語又彼此相愛
兒子的心,靠主呼叫阿爸父;倚靠天父從此不再懼怕
完全的愛,使我們剛強壯膽;主內平安勝過世上苦難
天路歷程,主率領進入榮耀;直到安抵天上更美家鄉

問題討論:

1. 4:17句首「這樣」是指甚麼? 「愛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是甚麼意思? 「坦然無懼」與「審判的日子」有何關聯? 約翰壹書出現四次「坦然無懼」,你能根據這些經文來回答麼?

2.「因為他如何,我們在世上也如何」,這如何解釋? 根據約翰福音17章,如何進深解釋聖子在世上活出「完全的愛」的典範? 我們當如何效法這典範榜樣,在實際生活中?

3. 新約聖經說「完全人」指甚麼意思? 你能舉出經文證明麼? 何謂「在完全中繼續完全」,你能從夫妻、親子關係來舉例說明麼? 如何實行這「已經得著,與繼續長大成熟」的愛? 請舉出經文例證(例如弗4:13)

4.「愛裡沒有懼怕」,原因何在?  此處「懼怕」是指甚麼意思? 世人懼怕的,現在有哪些? 將來有哪些? 你是基督徒,你對現今對將來有哪些懼怕? 原因何在? 如何除去呢?

5. 我們的愛如何能「得以完全」? 你能從約翰壹書出現四次有關經文來回答麼? 完全的愛裡沒有懼怕,如何從主基督為中心來解釋?

6. 注目仰望我們的主耶穌,他是救恩的元帥,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者,他如何在世上經歷苦難,如何得以完全,你能舉經文例證說明麼? 你當如何倚靠他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呢? 請寫下你的感恩禱告。

 

2020-03-31

愛與律  雅各書2:8-13

聖經歸正教會 主日證道 03/29/2020|呂沛淵牧師  

前言:  雅各從「真榮耀」與「真富足」來說明:「不可重富輕貧、不可按外 貌待人「。然後,他指出:偏心待人、按外貌待人是犯罪,被律法定為犯 法的。律法的意義,是斷定是非、分別善惡,帶來審判罪人的刑罰。然 而,律法更有深入的涵義和功用。基督徒生活的關鍵,在於認識律法的真 義、律法與福音的關係,以避免「律法主義「(靠遵行律法得救)與「反律 ()主義「(可偏離律法而行)的危害。

1. 至尊的律法  2:8-9

  (1)「你們若全守這至尊的律法」在原文句首有一連接詞「然而、的確 however, indeed though」,表示與第 7 節「豈不是……」作為反向對照。 「至尊的」原文作屬於國度君王的。這是對照第 5 節的國度。天國君王頒 布的律法誡命( 22:34-40)    「……這至尊律法,根據經上記著說:(你們)要愛人(鄰舍)如己」( 19:18)。所以這至尊律法是指天國君王的旨意命令,根據聖經所說的,是指 主耶穌所吩咐我們的全部教訓( 28:20)

 (2) 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我們的神之後,其次才會聽從他的誡命,愛 人如己。真正愛神的的人,才有可能真正愛人如己。所以,愛人如己就完 全了律法( 13:8-10),全律法都包含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 5:14)

 (3) 當有一律法師起來試探主,且辯說「誰是我的鄰舍呢?( 10:29),主就以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來回答他( 10:30-37),凡是在我們身 旁出現的人,就是我們的鄰舍。甚至我們也要愛那不可愛的仇敵( 5:44)。所以,雅各說遵行愛人如己,「這才是好的」(2:9),對照 2:46 的「用惡意斷定人、羞辱貧窮人」,這是善惡分明的對比。

 (4)「但你們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被律法定為犯罪的()」,按 外貌待人( 2:1)是犯罪,被律法定罪,因為違背了律法的核心意義。雅各 教導我們:要愛人如己,這是至尊律法的核心,所以教會不可偏心待人 重,不可按照外貌待人

2. 全備的律法    2:10-11

 (1) 律法是全備的(1:25),是整體合一的。所以雅各在 2:10 接著說「因 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條上跌倒,他就是犯了眾條 has become accountable for all」,因為即使是最小的一條,也反映出賜律法者的心意。 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5:18)

 (2) 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就是犯了大罪。若是像文 士和法利賽人不悔改,則斷不能進天國( 5:19-20)。以外貌待人在有些信 徒眼中是小罪,然而這是違背了全律法的核心「愛人如己」,等於違背了 全律法,所以被律法定罪( 3:10)

 (3)「原來那說不可姦淫的,也說不可殺人」,這是指設立律法誡命的 神。雅各以十誡中的第六與第七誡舉例(顯示在新約中不需要遵行獻祭禮儀 律,因為已經被主基督成全了)。「你就是不姦淫,卻殺人,仍是成了犯律 法的」,殺人(恨人)與淫亂(淫念)是人們常犯的罪,只要犯了一樣,就被律 法定罪,在舊約是死罪( 5:21-26;約壹 3:15)。所以,心中恨人、偏心待人、重富輕貧,是非常嚴重的罪( 19:15;申 16:19;伯 34:19)

3. 使人自由的律法    2:12 

(1) 律法使那遵行的人得到自由(1:25),得到真理中的自由 ( 8:3132)。「你們既然要按(使人)自由的律法受審判 as the ones who are to be judged through the law of liberty」,我們的生活言行是要按照律法的標準被 衡量判斷(參考羅 2:12;太 25:31-46;林後 5:10),律法是基督徒的成聖生活 指南,照著遵行必使我們得以自由。

 (2) 神的律法就是主的道,是公正、不偏待人的。律法使遵行的人得到 自由,不放縱情慾,總是用愛心彼此服事( 5:13)。所以我們「就該照這 律法說話行事 So you speak and so you act」,動詞是現在進行式,表示這是 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包括我們所說所做的每一件事。因為律法是「真理的 道」 (1:18),栽種在我們心裡(1:21),教導我們愛人如己。我們要住在主的 道裡面,遵行主的誡命( 8:31;約壹 3:24)

 (3) 2:1-13 這裡,雅各強調的是不可偏心按外貌待人,以彰顯出愛人 如己的生活見證。所以他在此所說的是指律法在神子民生命中的功用。

 (4) 律法的功用(要求)原是刻在世人心裡的普遍啟示( 2:14),在摩西 時代,律法寫在石版上,成為特別啟示,頒布給舊約子民( 20);在新約 裡,律法寫在我們心版上( 31:33),聖靈使用聖經在我們心裡作工( 10:15-17),帶領我們過成聖的生活。 (5) 律法的三大功用:第一,限制人犯法 civil use;第二,叫人知己罪 theological use;第三,帶領基督徒過成聖的生活 sanctifying use。這可說是 律法功用的金三角:處境、心態、準則。

4. 憐憫是向審判誇勝    2:13

 (1) 「因為審判對那不憐憫人的,也是不憐憫的」(原文直譯)。神賜律 法給我們,因為神就是愛,教導我們如何愛神愛人,這是律法一切道裡的 總綱。律法命令的總歸就是愛 the aim of the commandment is love (提前 1:5) 愛就完全了律法 love is the fulfillment of the law ( 13:10)

 (2) 律法彰顯神的慈愛,也彰顯神的公義,律法將眾人圈在罪裡、叫人 知罪、定人死罪,因為律法是聖潔公義的( 7:12)。由此可見,律法彰顯 神的慈愛與公義,正如家庭的家規顯示父母的愛與律。

 (3) 律法本身無能力拯救罪人,然而律法是訓蒙的師傅,引導我們到基 督那裡( 3:24)。正如鏡子照出我們罪人的本相,審判我們;然而鏡子本 身不能洗淨我們,無法憐憫我們。然而律法(如同鏡子)指向那憐憫我們的 主,可以法外施恩。

 (4) 我們的主是施憐憫的( 4:31),他吩咐他的子民也要憐憫人( 6:8;亞 7:9),主說那憐恤人的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5:7)。對於不 憐憫人的人(偏心待人),律法顯示出他不愛人如己,顯明他的罪以及他罪 有應得的審判( 7:2)。他沒有真正明白自己蒙了多大的憐憫,他不憐恤人 顯示他根本輕看從主而來的憐恤。舊約清楚指出蒙憐憫與憐恤貧窮人之間 的關聯( 7:9-10)。所以不饒恕人的就不再蒙饒恕,乃是被律法審判與定罪 ( 6:14-1521:28-35)

 (5) 天父是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 ( 6:35),他在主基督裡愛我們、憐憫我們、為我們捨命十架,正如主人免了那欠一千萬兩銀子僕人的債( 18:21-27)。主的憐憫大愛,除去了我們因罪而來的定罪。凡是在主的恩典 之下蒙憐憫,就不再在律法之下被定罪( 6:14;羅 8:1)。誰能控告神所揀 選的人,誰能定他們的罪呢?( 8:33-34)。所以「憐憫是向審判誇勝的! (林後 2:14)

結論

  1. 在主基督的愛裡,沒有懼怕(懼怕裡含著刑罰)。主完全的愛,將懼 怕除去(約壹 4:16-21)。我們既然蒙了主的大愛憐憫與饒恕,就當憐憫有需 要的人、饒恕得罪我們的人。主禱文「免我們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 債」,凡是真正得到主的憐憫饒恕的人,必會憐憫饒恕別人;凡是不肯憐 憫饒恕別人的人,一定沒有真正得著真實的憐憫。既然我們是蒙恩得就成 為神的兒子,一定要慈悲待人,向天父待我們一樣( 6:35-36)

2. 凡是偏待人、按外貌待人者,就是不憐憫人的,也必要受那無憐憫 的審判( 18:33-35)。律法是訓蒙的師傅(引我們)到基督那裡,使我們因信 稱義。律法也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引導我們走天路,注目仰望主 基督,過聖潔的生活。

 3. 憐憫是向審判誇勝,這都是因為主拯救我們,是照他的憐憫(愛我們 的大愛,弗 2:4 2:4-7;彼前 1:3),他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捨身流血( 2:20)。我們是被揀選蒙憐憫的器皿( 1:78;羅 9:23),讓我們永誌不忘,一 生一世直到永遠,榮耀歌頌他的聖尊名( 15:9),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主 基督裡誇勝,在各處顯揚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林後 2:14)

問題討論
 1. 何謂「這至尊的律法」? 為何說這是根據經上說的? 這與太 28:20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有何關聯?
2. 為何說律法是全備的(1:25)? 為何說違背了一條,就是犯了眾條? 能用太 5:17-20 來解釋麼? 雅各舉的例子有何意義?
3. 為何說律法是使人自由的(1:252:12)? 為何說我們要按照這使人自 由的律法受審判?
 4. 律法的功用有哪些? 如何從金三角來看這些功用的關聯? 對於我們信 主的人,律法的主要功用是甚麼? 有哪些經文根據?
5. 為何說「審判對那不憐憫人的人,也是不憐憫的」? 你能從太 18:2835 來解釋麼?  6.「憐憫是向審判誇勝的」,原因何在? 神是如何憐憫你的? 有哪些經 文根據? 你當如何將主為你所作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樣憐憫你)都告訴你 的家人親屬( 5:19)? 你的見證內容為何? 請先寫下來,然後向親友傳講。

2020-03-24


67 爱——爱人是基督徒的基本行为Love - Loving is basic toChristian behavior

《简明神学》Concise Theology: A Guide to Historic Christian Beliefs,巴刻(J. I. Packer)著/張麟至译,更新传道会,2007年。


67 爱——爱人是基督徒的基本行为
Love - Loving is basic to Christian behavior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13:4-7

新约圣经所介绍的基督教,在本质上乃是对造物主启示自己为爱之神所发出的反应。神是三个位格的实存,祂这样爱不敬虔的世人,以至父神赐下了祂的儿子,子神也赐下了自己的生命,父与子又一同赐下了圣灵,好将罪人从无法想象的悲惨境遇中救出来,并引领他们进入无法想象的荣耀里。肯相信这个惊人圣爱的实际,又被它所席卷征服的人,心中自然会生出并维持着自己对神和对人的爱,这两样都是基督最大的两条诫命所要求的(太22:35-40)。我们的爱表达出我们对神之爱的感激,并愿以神的爱为我们的楷模(弗4:32-5:2,约一3:16)。

基督徒的爱就是基督徒生命的标记。全心、无条件的顺服是我们爱神的度量与测试(约一5:3;约14:15,21,23);而我们爱人之度量与测试则在于我们肯不肯为他们舍命(约一3:16;另参约15:12-13)。这种牺牲的爱包括为着别人的幸福而给予、而耗费自己,甚至肯为着给别人而使自己穷到了极限。耶稣所讲的那个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提到他如何爱恨他的犹太人,正是爱邻舍之定义的模范(路10:25-27)。

邻舍之爱刻书在哥林多前书十三章4-8节里,这种毫不自显的爱是在令人惊讶。邻舍之爱只为邻舍求好处,而这种爱的真实度量,就在于我们究竟能为着这个目标给多少。

爱是一种行动原则,而不是情绪的表现。它的目的是存心要尊荣人,作出对人有利的事,与我们个人感情上对那个怎样无关。我们只是根据对别人需要所发出的一片怜恤之心,而为他们做些什么。耶稣的门徒之所以被人认出来他们是属主的,就是籍着他们切实的彼此相爱。


LOVE
LOVING IS BASIC TO CHRISTIAN BEHAVIOR

Love is patient, love is kind. It does not envy, it does not boast, it is not proud. It is not rude, it is not self-seeking, it is not easily angered, it keeps no record of wrongs. Love does not delight in evil but rejoices with the truth. It always protects, always trusts, always hopes, always perseveres. 1 CORINTHIANS 13:4-7

New Testament Christianity is essentially response to the revelation of the Creator as a God of love. God is a tripersonal Being who so loves ungodly humans that the Father has given the Son, the Son has given his life, and Father and Son together now give the Spirit to save sinners from unimaginable misery and lead them into unimaginable glory. Believing in and being overwhelmed by this amazing reality of divine love generates and sustains the love to God and neighbor that Christ’s two great commandments require (Matt. 22:35-40). Our love is to express our gratitude for God’s gracious love to us, and to be modeled on it (Eph. 4:32-5:2; 1 John 3:16).

The hallmark of Christian life is thus Christian love. The measure and test of love to God is wholehearted and unqualified obedience (1 John 5:3; John 14:15, 21, 23); the measure and test of love to our neighbors is laying down our lives for them (1 John 3:16; cf. John 15:12-13). This sacrificial love involves giving, spending, and impoverishing ourselves up to the limit for their well-being. Jesus’ story of the Samaritan’s kindness to the hated Jew stands as his model definition of neighbor-love (Luke 10:25-37).

Neighbor-love is profiled in 1 Corinthians 13:4-8. Its total lack of self-concern is breathtaking. Neighbor-love seeks the neighbor’s good, and the true measure of it is how much it gives to that end.

Love is a principle of action rather than of emotion. It is a purpose of honoring and benefiting the other party. It is a matter of doing things for people out of compassion for their need, whether or not we feel personal affection for them. It is by their active love to one another that Jesus’ disciples are to be recognized (John 13:34-35).



18 神的良善——神就是爱Goodness- God is love

《简明神学》Concise Theology: A Guide to Historic Christian Beliefs,巴刻(J. I. Packer)著/張麟至译,更新传道会,2007年。


18 神的良善——神就是爱
Goodness - God is love

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祂本为善。祂的慈爱永远长存。(诗1361

[神就是爱]这句话通常应如此解释:(1)按启示来说,这是籍着基督的生活和教训,使我们看见三位一体之神那无穷的生命,是一个互相关爱和尊重的生命(太3:1717:5;约3:3514:3116:13-1417:1-5,22-26);又关系着(2)确认天使和人类为神所造,按着 他们受造者的度量,籍着分享神生命之[取与舍]的乐趣,来荣耀他们的造物主。这点看来似乎是如此,但是当约翰说[神就是爱](约一4:8)时,他的意思(如他后来所继续解释的)乃是,父神籍着基督真正地拯救我们这些以往失丧、今却信主的罪人。[神差祂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籍着祂得生;神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不是我们爱神]--我们并不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祂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约一4:9-10

与新约圣经其他地方所说的一样,[我们]一词是指着神救赎之爱的对象和受惠者,其意思就是[我们这些信的人]。约翰一书或新约其他地方的[我们](无论主词或者受词),都不是泛指芸芸众生的每个人。新约有关救赎的教训一贯是特定的,当它说到神爱和神救赎[世人](约3:16-17;林后5:19;约一2:2)时,乃是指着散布在世界各地不敬虔的社群里,许多神的选民而言(参约10:1611:52-53),而非指以前、现今、将来存在的每一个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约翰和保罗在其他书信里所说的话,就要互相矛盾了。

圣经上所称神的良善,是指祂普及与众生那种荣耀的仁慈与慷慨(诗145:9,15-16);这良善理当引导所有的罪人悔改(罗2:4)。神主权的救赎之爱正是神良善的一方面(诗100:5;可10:18);其他的方面还有怜悯、怜恤、可怜—即向陷于危难中的人显出仁慈,救他们脱离困境(诗107篇,136篇),和长久忍受、忍耐、迟于动怒--向那些流连罪中的人,继续以恩慈相待(出34:6;诗7838;约3:10-4:11;罗9:22;彼后3:9)。虽然如此,神良善的最高表现,仍然是那无比惊人的恩典和无可言喻的爱情,表明在拯救只配受审判的罪人身上;不只如此,神还为此付上极大的代价--让基督死在十字架上--以拯救他们(罗3:22-245:5-88:32-39;弗2:1-103:14-185:25-27)。

神对祂的目的、应许及属祂的百姓持守信实,这也是祂良善和祂配得称颂更深入的一面。人说谎、食言,神则不是如此。在最恶劣的时候,我们仍旧说:[祂的怜恤,不至断绝......你的诚实极其广大](哀3:22-23;诗36:5;另参诗89篇,尤其是1-2,14,24,33,37,49诸节)。虽然神信实表达的方法有时候叫人难测、令人困惑,在不经心的人暂时看来,神真的好像不信实;但是与神同行,经过人生高潮低谷的人,最终的见证总是:[......神所应许.....的话,没有一句落空](书23:14)。神的可靠,加上她的话语里所揭示祂恩惠良善的其他各方面,总是牢固的根基,我们的信心和盼望可以安息在其上。


GOODNESS
GOD IS LOVE

Give thanks to the LORD, for he is good. His love endures forever. PSALM 136:1

The statement “God is love” is often explained in terms of (a) the revelation, given through the life and teaching of Christ, of the endless life of the triune God as one of mutual affection and honor (Matt. 3:17; 17:5; John 3:35; 14:31; 16:13-14; 17:1-5, 22-26), linked with (b) the recognition that God made angels and humans to glorify their Maker in sharing the joyful give-and-take of this divine lif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reaturely mode. But, true as this seems to be, when John says “God is love” (1 John 4:8), what he means (as he goes on to explain) is that the Father through Christ has actually saved us formerly lost sinners who now believe. “This is how God showed his love among us: He sent his one and only Son into the world that we might live through him. This is love: not that we loved God”—we didn’t—“but that he loved us and sent his Son as an atoning sacrifice for our sins”(vv. 9-10).

As always in the New Testament, “us” as the objects and beneficiaries of redeeming love means “us who believe.” Neither here nor elsewhere does “we” or “us” refer to every individual belonging to the human race. New Testament teaching on redemption is particularistic throughout, and when “the world” is said to be loved and redeemed (John 3:16-17; 2 Cor. 5:19; 1 John 2:2), the reference is to the great number of God’s elect scattered worldwide throughout the ungodly human community (cf. John 10:16; 11:52-53), not to each and every person who did, does, or shall exist. If this were not so, John and Paul would be contradicting things that they say elsewhere.

This sovereign redemptive love is one facet of the quality that Scripture calls God’s goodness (Ps. 100:5; Mark 10:18), that is, the glorious kindness and generosity that touches all his creatures (Ps. 145:9, 15-16) and that ought to lead all sinners to repentance (Rom. 2:4). Other aspects of this goodness are the mercy or compassion or pity that shows kindness to persons in distress by rescuing them out of trouble (Pss. 107, 136) and the long-suffering, forbearance, and slowness to anger that continues to show kindness toward persons who have persisted in sinning (Exod. 34:6; Ps. 78:38; John 3:10-4:11; Rom. 9:22; 2 Pet. 3:9). The supreme expression of God’s goodness is still, however, the amazing grace and inexpressible love that shows kindness by saving sinners who deserve only condemnation: saving them, moreover, at the tremendous cost of Christ’s death on Calvary (Rom. 3:22-24; 5:5-8; 8:32-39; Eph. 2:1-10; 3:14-18; 5:25-27).

God’s faithfulness to his purposes, promises, and people is a further aspect of his goodness and praiseworthiness. Humans lie and break their word; God does neither. In the worst of times it can still be said: “His compassions never fail.... Great is your faithfulness” (Lam. 3:22-23; Ps. 36:5; cf. Ps. 89, especially vv. 1-2, 14, 24, 33, 37, 49). Though God’s ways of expressing his faithfulness are sometimes unexpected and bewildering, looking indeed to the casual observer and in the short term more like unfaithfulness, the final testimony of those who walk with God through life’s ups and downs is that “every promise has been fulfilled; not one has failed” (Josh. 23:14-15). God’s fidelity, along with the other aspects of his gracious goodness as set forth in his Word, is always solid ground on which to rest our faith and h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