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路加福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路加福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04-17


為什麽你不必為耶穌太過於忙碌WHYYOU NEED TO STOP BEING TOO BUSY FOR JESUS

作者: Adriel Sanchez  譯者: Maria Marta

我一直對路加福音中的這一場景感興趣:  馬利亞坐在耶穌腳前,馬大忙於伺候主耶穌。馬大接耶穌到自己家裏,盛情款待。她專心伺候耶穌,甚至因為她姐姐不像她自己那樣忙碌而到了灰心的地步。但是這個故事向我們顯示,耶穌自己反對為祂忙碌。經文告訴我們:

……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就進前來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十39-42

你能相信嗎?  馬大------實幹家-----關心主,希望為祂的特別到訪作點事。毫無疑問,對她來說這是個重要的時刻; 一切都要完美! 然而,路加告訴我們,她的侍候實際上分散了她對主的注意力。一本普通的希臘詞典對「注意力分散」(distraction)一詞的定義:  被拉去或拖走,或者把注意力從一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上,分心,相當忙,負擔過重 (《新約及早期基督教文獻希臘文大字典》BDAG)。馬大背負重擔,開始懷疑耶穌是否真的注意到她的姐姐沒有提供協助。畢竟,她只是坐在那裏!  耶穌對馬大的溫柔回應有點令人吃驚。祂承認馬大有很多要操心應付的事。祂諳熟她的焦慮,但祂知道她的注意力被誤導了。受困的馬大所需要的不是繼續為耶穌忙碌,而是坐下來,花時間領受耶穌。

你能認同馬大嗎? 美國人以「忙碌」為傲,最近的研究表明,很多人把忙碌視為重要的標記。[]   這種情況與今天教會的現象並沒有太大區別,基督徒經常受到鼓勵去思考「我們能為耶穌做什麼」。我們最近幾天強調不作基督徒消費者,這導致基督徒當中出現搖擺不定的局面,現在真正的焦點是作一個超級仆人。每個人都必須在一個小團體裏,有一項事工,並自願參與大型的教會活動。我認為小團體很棒,事奉也極好,但如果你不小心,你可能開始體驗馬大的感受。你環顧四周,感到沈重、煩惱、焦慮、沮喪。「他為什麼不做志願者? 耶穌在乎我為祂所做的一切嗎?  祂要和在那邊還沒報名上幼兒園的妹妹打交道嗎?  就像這個故事一樣,耶穌知道我們事奉忙碌,祂叫我們停下來一分鐘,專心聆聽。對我們當中的一些人來說,停下來聆聽遠比完成密集的日程表困難得多。

有時我琢磨著我們是否用「忙」作為一種逃避的方式。當我們被拉去服侍耶穌,我們就有虔誠的理由解釋為何我們不需要花時間聆聽耶穌的話。做比聽要容易得多,尤其是當我們所聽到的,是一個知道我們所有憂慮的人的聲音時。耶穌的話暴露了我們的不安與恐懼。祂的說話之光光照我們的罪:我們常常設法用忙碌的事奉來贖罪。聆聽令人不舒服,但耶穌說,馬大,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坐下來傾聽我的聲音。我不認為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在侍奉耶穌和聆聽耶穌之間作出選擇;  相反,它強調事奉耶穌的唯一正確方式是坐在祂的腳前聆聽祂講話。

你可能有繁忙和填滿服侍耶穌事項的日程表,但它卻分散了你的注意力,使你沒有聽到祂的聲音?  我擔心,在我們熱衷作「動員部隊」時,我們牧師的教導經常給人的印象是,你的事奉是你參與教會最重要的事。我曾聽說,我們上教會時,應該考慮的第一件事不是「我將從中領受到什麽?」而是「我能作什麽事奉?」但是耶穌挑戰了這個秩序,不是嗎?  你應該上教會,整個星期都打開聖經,期待從中領受。聆聽基督的話是耶穌鼓勵馬大停下來和去做的必要事情。

如果你感到負重、灰心、焦慮,煩惱,也許因為你在忙碌中被拖走了,基督的聲音變得微弱。我相信耶穌溫柔地對你說: 「馬大,馬大……」祂知道你累了,能讓你安息。祂看到你所有的罪,希望潔凈你。只有當你不再為耶穌忙碌時,你才能經歷祂提供給你的服事。祂在祂的工作中清洗客人,讓他們沐浴在祂的說話當中。祂預備好桌子,擺上豐盛的筵席:賜給你們祂自己的生命。這意味著你上教會,首先不是做,而是領受。來經歷侍候主耶穌體驗,那上好的分,是不能從你奪去的。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Research: Why Americans Are So Impressed by Busyness. https://hbr.org/2016/12/research-why-americans-are-so-impressed-by-busyness

Adriel Sanchez is pastor of North Park Presbyterian Church, a congregation in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America (PCA). In addition to his pastoral responsibilities, he also serves the broader church as a host on the Core Christianity radio program. He and his wife Ysabel live in San Diego with their three children.


WHY YOU NEED TO STOP BEING TOO BUSY FOR JESUS
By Adriel Sanchez

I’ve always been intrigued by the scene in Luke’s Gospel where Mary sat at the feet of Jesus, while Martha busied herself serving him. Martha showed Jesus hospitality, and welcomed him into her home. She focused on serving the Lord, even to the point of frustration because her sister wasn’t busying herself as Martha had been. But the story reveals to us that there’s a busyness for Jesus that Jesus himself objects to. The text tells us that,

Mary… sat at the Lord’s feet and listened to his teaching. But Martha was distracted with much serving. And she went up to him and said, ‘Lord, do you not care that my sister has left me to serve alone. Tell her then to help me.’ But the Lord answered her, ‘Martha, Martha, you are anxious and troubled about many things, but one thing is necessary. Mary has chosen the good portion, which will not be taken away from her.’ (Lk. 10:39-42)

Can you believe that? There’s Martha – the doer – tending to the Lord, wanting to make this a special visit for him. This was, no doubt, a big moment for her; and everything needed to be perfect! And yet, Luke tells us that her service for Jesus was actually a distraction from Jesus. One popular Greek lexicon defines this word, distraction: to be pulled or dragged away or to have one’s attention directed from one thing to another, to be distracted, quite busy, overburdened(BDAG). Burdened with the heavy lifting, Martha begins to wonder whether or not Jesus is at all concerned with her sister’s lack of assistance. After all, she’s just sitting there! Jesus’ gentle response to Martha comes as somewhat of a shock. He recognized that Martha had a lot on her plate. He was intimately aware of her anxieties, but he knew that her focus was misdirected. What the troubled Martha needed wasn’t to keep busying herself for Jesus, but to sit and spend time receiving from Jesus.

Can you identify with Martha? Americans take pride in being “busy,” and recent research shows that many view busyness as a sign of importance.[1] It isn’t very different in the church today, where Christians are often encouraged to think about “What they could be doing for Jesus.” Our emphasis in recent days on not being consumer Christians has led to a pendulum swing, where now the real focus is on being a super-servant. Everyone has to be in a small group, and have a ministry, and volunteer for big church events. I think small groups are great, and service is wonderful, but if you’re not careful, you can begin to experience what Martha felt. The feelings of being burdened, troubled, anxious, and frustrated when you look around. “Why isn’t he volunteering? Does Jesus care about everything I’m doing for him? Is he going to deal with my sister over there who hasn’t signed up for the nursery yet!?” Like in this story, Jesus is aware of our busy service, and he calls us to stop for a minute, and listen.  For some of us, that’s far more difficult than filling our schedules with things to do.

I wonder if sometimes we don’t use busyness as an escape. When we’re pulled around serving Jesus, we have a pious justification for why we don’t have to spend time listening to Jesus. Doing is much easier than hearing, especially when what we hear is the voice of the one who knows all of the things we’re anxious about. His word confronts our insecurities and fears. It shines a light on the sin we often try to atone for with our busy service. Listening is uncomfortable, but Jesus say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you can do, Martha, is sit and listen to my voice. I don’t think this means we need to choose between serving Jesus, and hearing Jesus; rather, it highlights that the only right way to serve Jesus is after having sat at his feet and heard him.

Has your busy schedule, filled as it may be with acts of service for Jesus, distracted you from stopping to listen to his voice? I’m afraid that in our zeal to “mobilize the troops”, we pastors have often given the impression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about your involvement in the church is your service. I’ve heard it said before that the first thing we should think when going to a church isn’t, “What am I going to get out of this?” But, “What can I do to serve?” Jesus challenges this order though, doesn’t he? You should go to church, and open the Scriptures throughout the week, expecting to receive. Hearing the word of Christ is the necessary thing which Jesus encouraged Martha to stop and do.

If you’re burdened, frustrated, anxious, and troubled, perhaps it’s because you’ve been dragged away in your busyness, and Christ’s voice has become faint. To you, I believe Jesus gently comes saying, “Martha, Martha…” He knows you’re tired and can give you rest. He sees all of your sins and wants to cleanse you. Only once you stop being too busy for Jesus can you experience the service he offers you. He washes his guests in his work, bathing them with his word. He sets the table and provides the meaty feast: his own life, given for you. This means that you don’t primarily go to church to do but to receive. To experience Jesus’ divine service, the good portion, which will not be taken away from you.

Notes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Research: Why Americans Are So Impressed by Busyness. https://hbr.org/2016/12/research-why-americans-are-so-impressed-by-busyness



2018-02-19

浪子的上帝——寻找你在天国筵席中的位置

/Tim Keller(提姆·凯勒)译/何新东
本文译自其著作A Little Guide to Christian Spirituality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07)的第一章。

在路加福音中有一个千百年来众所周知的故事,就是“浪子”的比喻,讲的是一个儿子拿走了父亲的遗产,挥霍散尽,然后又回到饶恕了他的父亲身边。如果你以为这个故事仅仅是在讲这一个儿子,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它实际上是关于两个儿子的故事,弟弟和哥哥的故事。如果我们不知道比较和对照他们俩,我们就错过了耶稣要教导我们的关键信息。

这个比喻打破了我们理解我们与上帝关系的模式和类型。此外,这个故事还有更有趣的地方:一直以来,人们有一个简单的讲故事套路,一个三幕套路——先是故事背景和布局,然后介绍问题或者冲突,最后是解决方法——但耶稣却没有走这个套路。为什么?线索在第一幕开始时就有了。

一、小儿子:一种失落

第一幕以对白开始。小儿子来到父亲面前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当时的听众肯定对这个请求感到非常惊讶。如果你是一个父亲,你有两个儿子,你死了,你的财产将被分割,三分之二给大儿子,三分之一给小儿子,因为在那个时代,长子所得是其他孩子的两倍。但这种事情只应该发生在父亲去世以后。

因此,当小儿子在父亲还活着的时候,就来到父亲面前,要求把家业分给他,这基本上是希望父亲现在死了。小儿子想要的是父亲的家业,而不是父亲。他希望得到父亲的财富和遗产,得到由此而来的安逸、声望和自由。但是他不想要父亲。他希望父亲死。这是闻所未闻的!

但更闻所未闻的是父亲对于这个请求的反应。如果当时的听众对小儿子的请求感到吃惊,他们会更惊讶于父亲对小儿子的回应。在古代的中东,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应该做的是赶走这个儿子,就算不使用暴力,棒打出门,至少也要骂出去。但是,这位父亲没有那样做。

这个故事说,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在这里,“产业”一词的希腊文是bios。意思是“命”或“命根子”。因此,故事真正说的是,父亲将他的生命分割给了两个儿子。

为什么这样说呢?父亲的产业和财富就是他的土地。他可以将自己产业的三分之一分给小儿子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售那些土地。在那个年代,人们的身份与他们的土地密切联系在一起:如果你失去土地,你就失去了自己;如果你失去部分的土地,你就失去在社区中原有的地位,地位取决于财产的多少。因此,小儿子的请求,是在让他的父亲撕裂自己的生活,撕裂他的社会地位,撕裂他自己。但父亲那样做了,“把产业分给他们”,留下三分之二。

于是,小儿子带着他那份财产往远方去了。他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到一个地步,贫困、被利用,他的生活绝对是一片狼藉。直到他沦落到猪圈,躺卧在泥泞中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真是一个傻瓜。他想到了一个计划。

计划的第一部分是回家。他说,在我父亲家里口粮有余,而我却在这里挨饿!我要回去向父亲认罪。他要回家去。这是如此简单,却意义非凡。家不仅仅只是一个居所,更是一种亲情关系,一个你有归属感的地方。一个你被接纳的地方。他渴望回家。

但这计划还有第二部分。他说:“我要回去见我的父亲,说,‘父亲,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让我作一个雇工吧!’”他没有要求成为一个奴隶。奴隶在庄园里工作,也居住在庄园里,雇工则居住在别处,而且有工资。因此,实际上他是想要以此偿还父亲。他知道,仅仅道歉是不能回到原先所属的生活圈子的,你破坏了社会道德规范,你必须补偿。所以,他要回去和他的父亲说:父亲,我没想再成为一个儿子。我不奢望恢复儿子的身份。我不应得,我不配。我要将功补过。让我做你的雇工吧,我要偿还欠你的。这就是他的计划。

因此,他回家去了。而父亲从很远就看到了他。

现在,如果你是这个父亲,你看到你成年的儿子回来了,这个伤害了你的家庭,挥霍了你大量财富的儿子,你坐在厨房餐桌旁边,从窗口看见他回来了,你会怎么办呢?你也许会坐在那里,翘着二郎腿摇晃着,你也许会说,“最好表现好点,要是他显得足够可怜,或跪地求饶,或许会重新点燃我的情感。他最好识相点。”但是,故事是怎么说的?

这位父亲,当他远远看到他的儿子的时候,就动了慈心,朝他跑去。朝他跑去!要知道,在古代中东,家族的族长是不跑的。小孩子跑,年轻人跑,妇女可能会跑,但父亲不会,家产的所有者不会。跑,意味着拎起你的长袍,露出你的腿,你是不会这样做的。但是,这位父亲却做了。他完全放纵他的情感,跑向他的儿子,亲吻他。希腊文原文说:“他扑倒在他儿子的脖子上”。

此时,小儿子试图推出他的赔偿计划。但父亲丝毫没放在心上,他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戒指在这里意义重大,这是一个印戒,附着家族的印章在上面。在那个年代,签订合同的方式不是双方签名,而是在合同上盖上印戒上的家族印章。儿子说,我没想就这样被家人接受,我想要将功补过。但是父亲却说,我不需要你将功补过,我要带你回家。

就这样,无须考虑,他的父亲赋予他儿子的地位。纯粹的恩典,他认了这儿子,摆设了一个盛大的宴会,庆贺这一天,他失去的儿子返回家园。

有些人就像这个弟弟。他们想要上帝供给的东西,却不想要上帝。他们希望自己独立,希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相信这会为他们带来幸福。而其中一些就像这小儿子,有一天决定回家。而且,因为在这个比喻中的父亲代表上帝,我们被教导的其实就是这样:不管你是谁,无论你做过多么可怕、糟糕的事情,如果你回家,上帝会接纳你,他会爱你,全然白白的恩典。我们都像小儿子,因为当我们第一次来到上帝面前的时候,我们说,我不配,我想以我的方式重新归回。我想通过努力,恢复原样。但圣经中的上帝不需要这些,他给我们作儿子的全部权力,通过耶稣基督赋予我们儿子的名分。这是一个地位,一个身份,是有保障的。就这样,我们被接纳。

在第一幕的末尾,一切似乎已经恢复正常。冲突已经得到解决,小儿子已被父亲原谅,全家团聚,对不对?不完全是。故事中还有一位人物,我们还未曾谋面,他还不知道离家出走的这个儿子又回来了。

二、大儿子:另一种失落

今天,几乎每当人们想起这个故事,总是想起第一幕中的那个小儿子,浪子回头,父亲接纳, 因此,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这是个最富有情感的故事。我们可能会想象,当时的那些听众,当他们听到这样精彩的、关于宽恕的故事时,眼里一定噙满了泪水。但是如果你解读上下文,如果你了解耶稣讲故事时的对象,如果你明白耶稣讲这个比喻的真正目的,你会发现,那些听众没有在擦他们的眼泪——他们非常震惊,他们觉得被冒犯了!

因为耶稣讲这个比喻的目的,不是给我们一个感人的信息,不管我们做了什么,上帝都会接受我们。在这里,耶稣实际上是在说:一切你曾经听说过,一切你曾经想过的,那些关于如何接近上帝的方法,都错了。

故事继续到第二幕,在父亲开设盛宴时,一个新的冲突出现了。“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听到作乐跳舞的声音,便叫过一个仆人来,问是什么事。仆人说:‘你兄弟来了,你父亲因为得他无灾无病地回来,把肥牛犊宰了。’”

结果,大儿子变得火冒三丈。他很生气,拒绝前往参加盛宴。现在轮到他攻击家庭的名誉了。他不愿进家:“我才不会成为这个家庭的一部分。我绝不。我是继承人,我不想跟那个浪子同在一个屋檐下。”

这迫使父亲出来,劝解大儿子。但他还是不进去。他对父亲很粗暴。他说:“你看!”——注意,在这里,他没叫“父亲”,他说“看!”——“这些年来我一直服侍你,从来没有违背你的命令。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一起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你倒为他宰杀肥牛犊。我绝不进去!”注意,他没有称小儿子为“我的兄弟”,他甚至没有说“你的儿子”,他说,“你的这个儿子”,他不承认他和小儿子本是一家人。

大儿子很愤怒,但他尤其不满的是盛宴的花费。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人们不是每顿饭都有肉吃的。他们不吃是因为很昂贵,肉算得上是美食,其中最昂贵的美味就要属肥牛犊了。即使是在私人的宴会中,你也不会宰杀它。所以,当父亲宰杀了肥牛犊,我们知道,这意味着,整个村庄将被邀请来,参加这个花费昂贵的宴会。但大儿子如此地愤怒,他不肯进去。

显然,如果你是大儿子,你不需要有心理学博士学位,也能意识到,父亲宰了肥牛犊,并邀请全村的人来赴宴,表明这是父亲一生中最要紧的一天。任何人都明白,大儿子当然也明白,但他无所谓,他不在乎。他只看见,父亲用他不乐意的方式,正在使用他那部分的遗产。

那么,这位大哥在乎什么?什么是他真正关心的?他关心父亲的产业,但并不真正关心父亲。他关心产业,他在乎这一切的花费,他心疼肥牛犊,他说,为什么不宰只山羊呢?他在乎的是父亲的产业,而不是父亲的心。

当父亲出去劝大儿子的时候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这话不假,因为当父亲分家产给他们两个的时候,小儿子已经拿了他的那份,花完了,现在父亲拥有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大儿子将来要继承的。他是唯一的继承人,全部都是他的。而现在他看到的是,因为小儿子归来,他的那份在减少。

因此他很愤怒,在父亲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他不给面子,让可怜的父亲撇下盛宴出来,同他讲清道理。而父亲又是怎样回应的呢?同样,他温柔地回应他儿子,说,“我的儿子,我仍然希望你参加这盛宴。”

就在我们心急火燎地等着下文,正当我们迫不急待地要问:这个儿子是怎么回应的呢?这家人能在爱里团聚么?他们最后能和好如初么?耶稣却结束了这个比喻。他没有告诉我们结局。悬念。为什么?耶稣到底想说明什么呢?

从第一幕里,耶稣故事的辉煌部分中,我们得到一个非常传统的对罪的描绘。看看小儿子,你会说:“是的,没错,羞辱父亲,妓女的情人,沦落在猪圈中,跌倒在阴沟里,淫乱,放荡,自我放纵,是的,我知道,那就是罪。”

但到第二幕末尾的时候,耶稣完全转向了事情的另一端。你看到的是:有两个儿子,一个好,一个坏。但他们俩都已经远离了父亲。然后你意识到,他们想要的都只是父亲的产业,而不是父亲。他们都在利用父亲,去得到他们真正爱慕的东西,就是财富和地位。只是一个儿子的方式,真的是非常非常地恶劣,另一个的做法,是表现得非常非常地乖巧。

明白为什么大儿子不肯进去参加盛宴么?他告诉你了,他说出来了,他说:“我从来没有违背你的命。”关键就在这儿。这就是为何我如此生气。这就是为什么我不肯进去。换句话说,让他远离父亲的,不是他明显的罪,而是他自己的良善,他的自义。

小儿子试图通过离家出走和叛逆来控制父亲,而大儿子则是通过留下并顺服来控制父亲。小儿子试图得到父亲的财产,是通过打破所有规则,但大儿子试图控制父亲的财产,是通过遵守所有规则。

耶稣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俩都失丧了,他们都没有和他们的父亲建立关系,他们都与父亲隔绝。因此他们也都与上帝隔绝。


三、殊途同归的两条路

因此,有两种迷失。这就是为何耶稣要把大儿子放在比喻里。其实,你可以通过有道德和宗教的生活来逃离上帝,正如你可以通过不道德和无宗教来逃离上帝那样。

有很多人,有很多基督徒,他们的心与大儿子类似。如果在你的内心深处,你说:“我非常努力,我尽量顺服,我去教堂,我祷告,我努力服事耶稣,因此,上帝你欠我,你该答应我的祷告,给我一个舒适的生活,当我死的时候,带我去天堂。”如果这是你内心想说的话,那么耶稣只是你的样板,耶稣只是你的榜样,耶稣只是你的老板雇主,但他不是你的救主。你在努力成为你自己的救主。你所有的道德和所有的宗教,一切都只是方法,让上帝给你你想要的东西,而那些都不是上帝自己。

大儿子们通过顺服上帝得到东西,如果没有得到这些东西,他们变得十分愤怒。而信靠福音的基督徒,顺服上帝,是为了得着上帝,变得像他,爱他,认识他,在他里面得着喜乐。

因此,这个寓言最绝的地方就是它结束的方式。小儿子,离丧,却又回来,悔改,谦卑自己,参加盛宴,得到救赎。但是大儿子,这个好人,这个一直遵守所有道德规则的人,却迷失了,这是我们所看到的。而耶稣的听众确切地知道他要讲的是什么。这和他们曾经学的,他们曾相信的一切,完全相反。你几乎可以听到他们在故事结尾时屏息的声音。妓女的情人被救赎,而道德正直的人却失丧了。

我们中的大多数认为,上帝想要良善的人,但耶稣告诉我们,上帝想要全新的人。我们常认为好人被救赎,而坏人都失丧。但耶稣说,他们都迷失了。虽然他们可能表面上看起来不同,内心却完全一样。我们认为,得救的方法是悔改你的罪,耶稣告诉我们,你甚至还要悔改你做好事的动机。

突然,你意识到,比喻中的这两个儿子是什么样的人。记得上下文,当耶稣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有两群人围着耶稣:税吏和罪人,法利赛人和律法教师。也就是说,税吏和罪人就像小儿子,他们是离丧的,他们生活随心所欲。法利赛人和宗教领袖是像大儿子,他们留在家中,他们遵守规则,他们都表现得很好。在比喻中,这两个儿子代表这两群人,以便耶稣能告诉我们一些关于这两群人的信息。

在这个比喻中,我们看出人们试图用两个基本方法,使世界回归正道,修正其身,与上帝相联。一个是自我发现的方式;另一个是我们称作符合道德的方式。自我发现的人说,我要按我认为合适的方式去生活,我要自己决定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我要找到真实的自我。符合道德的人说,我肯定会非常优秀,我将尽最大的努力,我将遵守道德准则。这两种人都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按我这样的方式生活。这两种人都说,这能使我们大家都高兴。但是,耶稣说,你们都是错的,你们都迷失了,而且你们都离“家”很远。

这两种方法都是自己做自己的救主和主宰,正如两个儿子试图控制父亲产业的两个方法一样,一个透过非常非常恶劣的手段,一个试图做得非常非常好。以同样的两种方式,我们也试图控制上帝、我们周围的人,以及我们自己的生活。一种是按我们想要的方式生活,另一种是尝试通过宗教和道德,但是两种都走向迷失,两种都使我们与天父隔绝。耶稣基督的福音,即不是道德或非道德,也不是宗教或者非宗教,也不是介于两者中间,它完全是另一回事。因此,无论你是小儿子或是大儿子,你都需要回家。

耶稣结尾时,没有说出故事的结果如何。寓言已经结束,我们还不知道大儿子最终的决定。因此,我们永远不知道这个家庭后来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像耶稣这样伟大的讲故事家,在故事结尾时却没有给结局?

我们知道他要我们比较和对比的这两个兄弟。但是,他也希望我们在这个故事中看到我们自己。他希望我们看到,在我们生活里缺失了我们所需要的,他希望我们渴望某样东西,他要我们寻求某样东西,他希望我们盼望回家。

那么,我们怎么回家?


四、真正的大儿子

无论你是大儿子还是小儿子,只有一条回家的路。耶稣说我们需要三样东西。首先,我们需要上帝主动的爱。对于两个儿子,这位父亲都是迎出去,为了带他们进来参加盛宴。他出去迎接第一个儿子,亲吻他,并让他进去。他也亲自出去找第二个儿子,恳求他,以便让他进来。他都是出去迎接他们俩弟兄。你永远不会寻见神,除非他先寻找你。

第二,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罪之外的东西悔改。小儿子回家,他有许多罪需要悔改,我们说,“瞧,这就是你与神和好的办法。”但是记得,大儿子从未违背过父亲的命令,依旧迷失。因此,关键是,基督徒不仅悔改他们显然的罪,毫无疑问,他们要悔改他们做错的事情,但他们也为他们所做过的任何好事背后的动机悔改。你需要学习不仅悔改你的罪,还要悔改你的自义。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救恩是从信靠自己,转为信靠耶稣基督。

还有第三点,我们需要被带我们回家所付出的代价融化和感动。在路加福音第15章的开始,有税吏、小儿子等,罪人类型的,还有法利赛人,大儿子,宗教类型的人围着耶稣。法利赛人对耶稣说:你为何跟这些罪人称兄道弟?作为回应,耶稣告诉他们三个比喻。第一个是失羊的比喻。有一只羊走丢了,牧羊人去找它,并把它带回来。第二个是关于失钱的比喻。有人进屋,翻箱倒柜地找回来。第三个故事是浪子的比喻。但是,没有人出去寻找他,把他找回家来。

非常让人吃惊。为什么?

我相信耶稣是故意这样做,迫使我们提出这个问题:谁应该去找呢?在这个文化中的每个人都知道答案,这是长子的任务。长子得到大多半遗产的份额,为什么?为了维持家庭团聚,保持产业的完整。他的责任就是使家庭像个家庭的样子。所以,在这个故事里,一个好大哥会来到父亲面前说:“父亲,我弟弟走了,现在他的生活是一片狼藉。但我要去寻找他。我会找到他,竭尽全力带他回来,哪怕开销极大,甚至自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而这是关键所在。当这位父亲在他们之间分割了财产,小儿子拿到当得的份额,耗尽了,这意味着父亲所拥有的一切都会由大哥继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件长袍、每个戒指、每头肥牛犊都属于大哥。因此,当父亲接受小儿子回家,他这样做,只能花费大儿子的。这不是免费的,得有人支付。当然,对小儿子,回来并没有代价,这一切都是恩典。但对大儿子,这是极其昂贵的,他要付出极大代价。

我们,我们整个人类,需要一个真正的大哥。上帝不能就那样使我们回家,收养我们,接受我们,管吃管穿,除非牺牲一个真正的大哥。故事中的小儿子,不幸拥有一个法利赛人式的大哥。但我们的不是。

对我们来说,我们有一个真正的长兄。有一个爱并完全服从父亲的大哥。一位来到世上,并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上帝,而且爱人如己的大哥。一个赢得一切的大哥,他赢得了长袍,他赢得了戒指,他赢得了一切。但在他生命结束时,我们看到了什么?他没有得到皇家长袍,他被剥得赤身裸体。他没有得到肥牛犊,他喝到的是醋。他没有得到荣誉的戒指,他得到是荆棘冠冕。但是,这位真正的大哥来到我们面前,说:“我为你做这一切。除非我被剥去,不然你就无法被穿戴。除非我失去长袍和戒指,不然,你就得不到它们。我已经赢得一切,它们是我的,但我自愿把它们白白给你。”

你看到了么?

换言之,救恩对我们来说,是绝对免费的,但对他来说,是令人难以置信地昂贵。耶稣基督在这个故事里,放了一个坏的大哥,好让我们能够真正渴望一个好的大哥。我们需要的并不只是一个去到旁边的小镇,寻我们回家的大哥,我们需要一个从天上来到世上的大哥。我们需要的并不只是一个大哥,付出点金钱的代价,带我们回上帝的家,我们需要一个大哥,肯用他的生命来作代价。在十字架上,耶稣偿还的债务,在内心深处,我们知道,是我们欠的。他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的过犯和自义而死,为的是可以带我们回家。他为带我们回家,自己付出的是昂贵无比的代价。

你有没有被这个真正的大哥,为了带你回家所作的融化并感动?因为如果你感到了,根据你感到的程度不同,它将改变你整个对待上帝的方式。你不会简单地成为一个合乎道德的人,你不会成为一个自我发现的人,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


五、天父的盛宴

不仅在古代,现在也一样,当你庆祝的时候,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吃。无论是校友返校聚会,还是家庭聚会,都是吃。因为在这些宴会上吃喝时,最让你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在这些地方,你的身体得到它所需要的——美味的食物和休息。正是在这些聚会,我们的心也得到最需要的——笑声、支持和社区归属感。你曾经所体会过的最盛大的宴会、最美好的团契、最大的幸福感,属灵上、情感上、身体上的,都只是耶稣再来时你永恒未来的一点点预尝而已。

就在那天,父亲将紧紧地拥抱亲吻我们,真正的大哥将敞开大门,欢迎我们参加最终的盛宴。依据圣经,因着这位真正的大哥,有一天,上帝将会使这个世界再成为家。他将消灭所有的死亡,并除去所有痛苦,擦干所有眼泪,他会给我们新的、不朽不倦的身体,还有那个最终的盛宴。

以赛亚书25章说:“在这山上,万军之耶和华必为万民用肥甘设摆筵席,用陈酒和满髓的肥甘,并澄清的陈酒,设摆筵席。他又必在这山上除灭遮盖万民之物和遮蔽万国蒙脸的帕子。他已经吞灭死亡直到永远。主耶和华必擦去各人脸上的眼泪,又除掉普天下他百姓的羞辱。因为这是耶和华说的。”在马太福音第8章,耶稣说:“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这就是你们的未来。

如果我们几乎可以品尝到最终的盛宴,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是,那是未来的事,但,如果在我们的心怀意念中,它是眼前的现实,以至我们几乎可以感觉到我们脖子上天父的亲吻,几乎尝到难以置信的食品,那让人心满意足的美味,如果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那么地真实,我们会成为怎样的人呢?

我们将会有安宁的信心。我们就不会为任何事情烦扰焦急。我们将有能力爱别人,即使要我们为此付出代价,甚至是很大的代价。我们永远不会失去希望,即使我们失去了一些财富,或失去友情,或受到批评。因为我们知道还有那个最终归家的盛宴。

你从什么地方找到你的意义和安全感?你用什么来满足你内心深处爱和意义的需求?是你的家人么,那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么?是你的事业么,那是最重要的事情么?我不知道你的答案。但无论是什么,如果不是上帝,可能是件好事,但那不是家!它不能承载你心灵所有的重负。如果你非要它去承载,那么你会永远流浪,永远旅行,永远不能回家。

为什么这个故事以这样的方式结尾?未完成式?耶稣要我们聆听他的话。无论我们是哥哥型的,或是弟弟型的,他都在邀请和呼吁我们。这是个参与性的剧院,我们就在他的寓言当中。因此,回家吧!无论你是小儿子或大儿子,回家吧!那是你被创造时原本属于你的地方,也是你被创造的原因所在。在那里,你有一位真正的长兄,而他,正在邀请你回家!


 作者提示:

路加福音15章中浪子的比喻,改变了我和妻子事奉的方式。多年前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宗教运作的原则是“因着我的顺服,所以我就被接纳”,而福音运作的原则却是“透过耶稣基督所成就的,我被接纳,所以我顺服”。

因此,宗教和福音不是有点差异,而是在这点上全然相反,除非在你呼召人们相信福音时,指出宗教与福音的差别。如果你只是一般性地呼召人把生命的主权交给耶稣,人们会认为你只是邀请他们成为一个好人,认为要他们变为那个大儿子。

所以在你的讲道中,你必须时刻把“福音”与“宗教”和“非宗教”区别开来。因为教会里有许多大儿子心态的人,自己却浑然不知。他们只知道上帝是真的,他们基本上是个人努力的信仰。除非你的教导中强调福音和宗教的差别,他们就无法获得圣灵的更新,他们也无法发现福音开始转化他们的生命。

其中一个最好的方式就是向他们讲述浪子的比喻

2017-12-03

国度的扩展

【新约概论-路加福音】第七讲:国度的扩展
作者:健康教会九标志

引言

人都是追求归属的。自从创世以来,人们就希望成为家庭、家族、部落、国家等等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发现自己在Facebook上交友。我们订阅博客,关注Twitter上的人物,支持各个政党,熬夜观看我们最喜欢的运动队的比赛。我们结婚,我们加入一间教会,还可能加入一个小组。然后,当然地,我们加入社会中最基本的单元:家庭。我们出生在其中,成为其中的一员,直到我们死的那一天。

那么谁是神家里的人?这是今天我们在路加福音这卷书中重点探讨的问题。这是唯一一本由非犹太作者写成的福音书。正如路加所写的,他颠覆了传统犹太人对成为神子民的意义的理解,并主要向外邦读者呈现了进入这个不断扩张中的基督的国度意味着什么。

背景

让我们从介绍一些背景开始。路加医生写了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这两本书。虽然这两本书都没有明确提到路加的作者身份,但是早期教会仍明确地把它们与保罗的旅程伙伴路加联系起来。我们看到保罗的几封新约书信中提到了路加(西4:14,门1:24,提后4:11),并且在所有罗马监狱书信中他都被提及(歌罗西书、腓利门书、以弗所书和腓立比书)。

路加是一位细心的历史学家,这可以从他的福音书的开头清楚地看出来(1:1-4):

提阿非罗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笔作书,述说在我们中间所成就的事,是照传道的人从起初亲眼看见又传给我们的。这些事我既从起头都详细考察了,就定意要按着次序写给你,使你知道所学之道都是确实的。

因此他的目的是清楚的:就是他的读者可以知道所学之道都是确实的。正如我们在之前的课程强调过的,我们的信仰是一个历史性的信仰。我们信仰的根基是这些发生2,000年前的事件。类似路加福音这样的记载为我们的信仰提供了第一手的证据。福音书很容易被人忽视,认为“我知道这个了”或者“这些都是新基督徒读的。”让我来鼓励大家一起来学习这些福音书,这样,当我们的信仰遭遇困难时,仍能对我们所学的确信不疑。

路加以历史学家的角度来提供这种福音的确实性——他参考了其他人所写的记述。这也是大部分学者相信路加福音是三卷对观福音书中(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最晚写成的原因之一,并且路加使用了马可福音和马太福音作为原始资料。事实上,马可福音有大约55%的内容在路加福音中得到了复用。

路加也提到“传道的人从起初亲眼看见又传给我们的”作为本福音书的资料来源。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路加在本书的起头就注明了他的资料来源。我们知道路加是使徒保罗的亲密伙伴,并与早期教会的其他领袖有过接触,更不用说他自己作为见证人曾参与了记录在使徒行传里的一些事件(徒16:10-1727-28)。因此,路加是经过了详细的调查并在确保历史准确性的基础上写作了本书,这并不奇怪。路加要么亲眼看见了那些事并亲自将它们记录下来,要么详细采访了那些亲眼看见过的人。

路加福音可能是在第一世纪六十年代早期写成,成书在在彼得和保罗殉道(约在主后67-68年)之前,因为基于合理的假设,如果他们的殉道如此重要的事已经发生,它们应当被记录在使徒行传中。

结构

那么路加如何在历史准确性之上构建他的福音书呢?

简而言之,路加是围绕耶路撒冷来构建整卷书的。你可以从路加选择记录的事件上最清晰地看到这一点。去往耶路撒冷的行程,在马可福音中占用了一章,在马太福音中占用了两章,而在路加福音中却占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9:51-19:27)。如果路加福音重点关注了耶稣去往犹太人世界的中心耶路撒冷的行程,那么它的姊妹篇——使徒行传——则记录了福音从耶路撒冷传到帝国的首都和外邦人世界的中心罗马的行程。所以这本福音书是路加的上半部分信息,就是神的国已经来到,并且它已经来到万国中。

路加福音对我们了解耶稣有独一无二的和极其重要的贡献。我们可以从路加所挑选的耶稣的事工上看到一些。为了证明耶稣的弥赛亚身份,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都从耶稣一段相对比较受欢迎时期的事工开始,而路加福音则直接跳到耶稣在自己的家乡拿撒勒(第4章)被拒绝时的事工上。因为他的关注点不是要证明耶稣是王,而是要说明他的国度将会是什么样子。

因此在路加福音里,整个耶稣事工的叙述都笼罩在拒绝的阴云下。神的国度不是由那些正在拒绝他的文化和宗教领袖组成。相反地,当耶稣前往耶路撒冷,他所关注的是神永恒的计划,他要将神的国度扩展到所有人中。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我们将通过查看四个方面的特征来思想这个扩展的国度的性质。这个扩展的国度是:(1)为所有人——更是为被遗弃之人预备的,(2)没有民族和地理的界限,(3)是耶稣来的原因,并且(4)将继续扩展直到耶稣再来!

让我们从第一个特征开始。

第一,扩展的国度——是为所有人——更是为被遗弃之人预备的

许多以色列人多年来一直在等待着弥赛亚的到来,并且许多犹太人期待着这样一位弥赛亚,他来带领他们脱离罗马统治的枷锁,并恢复以色列昔日的荣耀。

法利赛人和文士是犹太教的当权派,我们很早就看到,耶稣基督的国度不是这些人所期望的那个样子。路加在7:36-39详述了一次“打破期望”的会面:

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和他吃饭,耶稣就到法利赛人家里去坐席。那城里有一个女人,是个罪人,知道耶稣在法利赛人家里坐席,就拿着盛香膏的玉瓶,站在耶稣背后,挨着他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用嘴连连亲他的脚,把香膏抹上。请耶稣的法利赛人看见这事,心里说:“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谁,是个怎样的女人,乃是个罪人。”

接下来,耶稣与这个名叫西门的法利赛人,就罪和赦免的性质进行了针对性的讨论。

耶稣来到地上不是要在以色列中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政治领袖的候选人,政治领袖做什么呢?他们会走进犹太人现存的社交网络、会积极参与重要的筵席、会与犹太精英们碰杯并获得他们的认可。但耶稣所做的恰恰相反,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幅正在扩展之中的国度的画面:它包括了那些,就世界而言最不应该得到神眷顾的人。

路加表明耶稣特别关心那些社会边缘人物和被社会遗弃的人。这些人知道他们的需要,他们体现了进入神的国所需要的态度。这一点对于理解路加对穷人的态度至关重要。某些神学家,特别那些秉承所谓的“自由派神学”的神学家,他们驳斥路加说,贫穷的人和受压制的人是那些特别需要神祝福的人。但是圣经里的“贫穷”不仅仅是关乎财力和权力的——而是“灵里”的贫穷。

路加突出耶稣对被遗弃者和社会边缘人物的事工,不是说富人和有权势者不能得救。实际上,我们在圣经中看到了这几类人得救的例子,比如路加福音19章中的撒该、约翰福音中的尼哥底母,以及使徒行传10章中的百夫长哥尼流。相反地,路加突出这些被遗弃者是为了证明,这个国度是属于那些完全依靠神的人的,而这些人常常是那些在社会中最被边缘化的人物。

那么,谁是这些基督所关照的边缘人物呢?我们看到耶稣对妇女有特别的关切。不像在当时的拉比中常常被排斥,路加显示妇女在耶稣的生活和事工中扮演了相当突出的角色。从伊利莎白和马利亚怀孕的详细叙述(第1章),到与马利亚和马大的亲密友谊(10:38-42),到那些捐献财物的妇女(8:3),以及最先报告耶稣复活(24:1-12),妇女在耶稣的生活中被广泛认可也非常有影响力。狄马可牧师指出:“总之,路加福音比其他任何一本福音书都更多地提到妇女。这可能反映了路加的一些想法,但它也揭示了耶稣认为重要的一些东西。”

我们应该从耶稣对待妇女的态度中得到鼓励和受到挑战。或许你一直认为耶稣是“关注男性”的,因为十二使徒都是男性,神的位格是男性的,并且只有男人可以做牧师和长老。但是,背起我们的十字架来跟从耶稣的方式并没有男人和女人之分。无论性别,福音都是一样的。男人,如果你曾因自己的性别认为你的角色比女人更大或者更重要,就请花点时间读读《路加福音》。不仅思考耶稣对待这些妇女的态度,而且看看这些妇女中许多人对我们的主的忠心榜样,远远胜过被拣选的十二使徒。

路加所关注的第二类人群是孩子。现代世界常把孩子当作偶像来崇拜,但在古代文化中并不是这样子。古代的孩子们没有彼得•潘,也没有我们理想中的那种童年,孩子很少受到关注。然而,耶稣关注他们。他医治他们,告诉我们应该接待他们,并向他们显明他自己(10:21)。他用他们作例子,“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18:17

你如何看待孩子?他们是微不足道和无关紧要的吗?他们是很烦人或令人讨厌的吗?为什么你没有报名参与儿童事工呢?我们会有一些很合理的理由为自己没有参与儿童事工辩解,但这些借口也可能是错误的。耶稣视孩子为需要他的人,就像大人一样,并且在许多方面,他们表现出了我们对神所需要的那种信任和信心。我们是否像孩子一样完全彻底地信靠神?

第三,耶稣对穷人给与了特别的关注。这会让一个比我们更加鄙视穷人的文化感到不安。在第一世纪中,没有任何“社会公平”事工在开展。听耶稣讲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会很让人不安。在那个故事里耶稣说(16:22-23):

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他在阴间受痛苦,举目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

然而,耶稣不是教导说今生的贫穷会让人自动进入天堂,他是在教导财主要当心,不要信靠他们的财富过于信靠神。一个人对待他的财富的方式反映了他的属灵状况。你如何处置你的财富?你是否记录它的使用情况?你是否有一个预算?

不同于那天的犹太宗教领袖,耶稣关心那些穷人,并在他们身上看到了那些在他的国度里的人所当有的态度。

耶稣关照其他两类人——病人和声名狼藉者。这两群人完全被边缘化——在耶稣的那个年代,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他们都是被遗弃的人。

耶稣投入大量时间关心和医治那些病人。路加提供了几个仅在本书中出现的病得医治的案例,包括在安息日的会堂里那个驼背的女人(13:10-17),一个患水臌的人(14:1-4),十个麻风病人(17:11-19),以及治好大祭司的仆人马勒古的耳朵(22:50),还有在拿因城叫寡妇的儿子从死里复活(7:11-17)。当大多数犹太人在身体和社交上都与那些“不洁净的人”保持距离时,耶稣却亲身走近他们并伸手触摸他们。所以当他医治那个麻风病人时(5:12-16),他确实触摸了那个人,这是任何一个拉比都不会去做的。

除了这些因身体的原因被遗弃的人,耶稣还深深地关切那些声名狼藉的人,或者“罪人”。他呼召一个税吏加入他的门徒,而这样的人常被视为骗子和叛徒。考虑一下耶稣进入世界的方式,藉着宣告——天使来到牧羊人面前。就像狄马可在《新约信息》一书里所写的:“我们把牧羊人看作是迷人的圣诞庆典游行队伍,其中有许多穿着漂亮紧身礼服的可爱的孩子。然而在古代,牧羊人被认为是狡猾的、靠不住的、甚至是喜爱偷窃的流动雇工。然而他们却是那些最早接待耶稣的人!我想,这在耶稣的整个事工中是很有代表性的。”

瘸腿的、瞎眼的、残疾的、还有“罪人”,这些都是耶稣显现出温柔关切的被遗弃之人。路加明确表示,基督所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是,他为那些受到不公正对待和被压迫的人带来了希望、爱和公正。我们呢?我们是否只寻求结交那些世界所尊重的人?作为基督的跟随者,我们也应该从内心里愿意去接触那些处在社会边缘的群体。

在世界的眼中,不管我们今天的地位如何,我们当中有谁不是耶稣来拯救的那无家可归者中的一个?在那独一的真神面前,除了基督,我们都是无家可归的人。

所以,这是我们在神的国度中看到的第一个特征——它是为所有人,更是为那些处在社会边缘的人预备的。事实上,它是特别为那些处在社会边缘的人预备的,因为陷入社会边缘地位会让他们更加地来单单依靠神。

第二,扩展的国度——是没有民族界限的

这个国度不仅仅扩展到新的阶级——它也扩展到各个民族和各个国家中。

当路加在第4章引入耶稣的事工时,他重点关注了耶稣的声明,就是在以色列的历史中,有时是外邦人在神的眼中更受青睐(4:24-27):

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的。我对你们说实话,当以利亚的时候,天闭塞了三年零六个月,遍地有大饥荒,那时,以色列中有许多寡妇,以利亚并没有奉差往她们一个人那里去,只奉差往西顿的撒勒法一个寡妇那里去。先知以利沙的时候,以色列中有许多长大麻疯的,但内中除了叙利亚国的乃曼,没有一个得洁净的。 

以同样的方式,他告诉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后代,他们会因为不认识他而被拒绝,紧接着他说“从东、从西、从南、从北将有人来,在神的国里坐席。”(路13:29

我们甚至看到,路加的家谱也体现了基督所建立的国度的宽度。路加没有像马太那样停在亚伯拉罕,而是回溯基督的家谱直到亚当。第二个亚当已经来到,虽然第一个亚当的罪使世人都陷入了与神的隔绝,但是第二个亚当为世人开辟了一条与神和好的道路。正如神向亚伯拉罕所应许的多国将从他而出一样,神的国度也将扩展到所有的国家,远远超越以色列国之外。

不用说,这是导致法利赛人极度困惑和极力反对的一个原因。我们可以从他们对安息日的理解中最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因为安息日触及到犹太人国家和宗教认同感的最核心。路加在第13章叙述了法利赛人对耶稣在安息日医治一个驼背的女人的反应(13:14-16):

管会堂的因为耶稣在安息日治病,就气忿忿地对众人说:“有六日应当做工,那六日之内可以来求医,在安息日却不可!”主说:“假冒为善的人哪,难道你们各人在安息日不解开槽上的牛、驴,牵去饮吗?况且这女人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被撒但捆绑了这十八年,不当在安息日解开她的绑吗?”

对于这段经文,狄马可在他的书《新约信息》中说:“法利赛人对安息日的错误理解让我们看到在以色列中的许多人弄错了以色列的角色。神希望藉着以色列将他的国度扩展到整个世界。但是法利赛人却认为神的国单单属于以色列,因此他们用不必要的和繁琐的规则来约束人。”

但是,在我们对法利赛人的民族优越感作出判断之前,我们先来省察我们自己的内心。你是否觉得自己比别人更配得到恩典?你有没有想要把你的基督徒圈子缩小?你是否想过,“我不想让那些人,或者那群人进来,否则我的教会将失去现在的气氛”?那么,你想保持什么样的气氛或风格呢?

还有另一个问题:你的基督徒朋友成为你的朋友,是因为福音的缘故,还是因为有相同的兴趣?如果这对你来说难于回答,那么换种方式思考一下。如果你们都不是基督徒,你们仍然是朋友吗?

我们还可以换另一种方式来更实际地思考这个问题:当我们审视我们的人际关系时,是否存在明显的民族或者政治界限?存在这样的界限是否只是因为这会让我们感到最舒适?

我们是否祷告让福音传到其他人群或者国家,我们做了什么来帮助这一切发生吗?我们是否认真考虑过自己的使命?在我们的周围都有哪些人群呢?

神的国度没有任何民族的、阶层或者是政治的界限!从根本上说,只有一个重要的区分:光明的子女和黑暗的子女。

第三,扩展的国度——是耶稣来的原因

我们来到第三个主题,扩展神的国度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耶稣来到世上的唯一理由。“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19:10

那么,谁是失丧的人?失丧的人包括那些拒绝了耶稣的以色列人和他们的宗教领袖。失丧的人包括那些被社会遗弃的人以及没有牧人牧养的人。我们读一下路加福音5:30-32

法利赛人和文士就向耶稣的门徒发怨言说:“你们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呢?”耶稣对他们说:“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

总之,失丧的人包括每一个没有相信耶稣基督和他的真理的人。所以耶稣寻找那些失丧的人。他对失丧者的关注不是笼统的或者一般的关注,而是对个人具体的关注。这是我们从路加福音第15章里失钱的比喻、失羊的比喻、以及浪子的比喻中看到的。他的关注是个人的和具体的,涉及每一个方面。是的,他的关注包括我和你!

路加煞费苦心地指出,完成救赎大工是神救赎世人脱离罪恶的伟大计划的一部分。如果马可快节奏叙述中的关键词是“立即”,那么路加最喜欢的一个词是“必须”,他经常重复使用。耶稣必须去到耶路撒冷,因为没有先知死在耶路撒冷之外(路13:33)。耶稣必须与撒该住在一起,这样他才能得救(19:5)。类似的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本书给人的感觉是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必然的,因为神主权的计划在背后主导着这一切事件,神主权的计划将带来人类的救恩。

耶稣来要完成一个使命——完成救赎大工——不只是使救赎成为可能。事实上,他是通过为失丧的罪人钉十字架和复活做成的。那些相信他的人将从他们的罪和神的愤怒中被救赎出来,并得以进入神的国度。

那些已经得救的失丧者会发生转变。在路加福音12:8-9,耶稣说:“我又告诉你们,凡在人面前认我的,人子在神的使者面前也必认他;在人面前不认我的,人子在 神的使者面前也必不认他。”

那些成为主的门徒的人必须“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14:26)以及“撇下一切所有的”(14:33)。路加福音18章表明,那些在神面前算为义的人不能自以为义,反而要极其谦卑地哭喊着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路18:9-14)我们是否有过像那个税吏一样在圣洁的神面前完全无助的感觉,并且驱使我们在基督的十字架里寻求庇护?我们是否已经从我们的罪中生出了自义或者懒惰?用耶稣的话来说:“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路13:3并在13:5重复)

这个扩展的国度将继续扩展直到耶稣再来

路加福音描绘了一幅比富人、有权势者以及有特权阶级更宽广的国度的图景。它比一群犹太男人或者以色列国都更宽广。它也让我们看见,这个国度已经来到,但还没有完全来到。在路加福音里,我们看到这个国度既已临到也未临到。

一方面,君王在哪里,神的国就在哪里。所以我们找到耶稣,就找到了神的国。有一次,一个法利赛人问耶稣神的国几时来到。耶稣回答说:“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人也不得说:‘看哪,在这里!看哪,在那里!’因为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路17:20-21

另一方面,耶稣提到了一个还没有成就的国度。我们看到主在最后的晚餐上说:“我很愿意在受害以先和你们吃这逾越节的筵席。我告诉你们:我不再吃这筵席,直到成就在神的国里。耶稣接过杯来,祝谢了,说:“你们拿这个,大家分着喝。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等神的国来到。”(路22:15-18

为了纠正人们的错误观念,以为神的国将立刻地并且完全地来到,耶稣讲述了一个贵胄要往远方去得国回来的比喻(路19:11-27)。这个比喻似乎是要鼓励门徒对主要忠心,因为神的国没有像他们所期待的那样立刻来到,当这位国王不在的时候,门徒们要用好他们的恩赐和资源,忠于主的呼召。他给了我们什么样恩赐和资源?什么样的财富?时间?属灵的恩赐?我们是在使用这些来荣耀神吗?

在路加福音接近结束时,我们看到门徒正处在已经来临的国度的属灵现实与尚未临到的末世国度之间的张力里面。本书以路加版本的大使命以及门徒接到命令在耶路撒冷等候那“从上头来的能力”作为结束。使徒行传则开始于门徒的询问:“主啊,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徒1:6)。我们将从那里开始路加信息的下半部分。我们将看到一幅生动的画面,看到这个国度如何从以色列的土地扩展到古代世界权力的中心,罗马……并且从那里它将继续触及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并将继续这样下去直到耶稣再次回来!

让我们欣喜的是,我们有幸生活在神的救赎工作藉着十字架已经清楚显明的末世里,让我们也满怀希望和期待盼望着神的国将最终完完全全地实现,并且我们将永远与神同住。

结论

所以我希望你看到,路加福音的故事与我们每个人是多么地息息相关。我们当中很少有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我们没有一个人比耶稣那个时代的宗教精英们更配承受神的国。然而,神的国已经临到像我们这样的人。愿颂赞归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