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神學簡介﹔福音書與耶穌基督的教導
林慈信博士課程筆記版目錄, 駱鴻銘紀錄整理
新約聖經神學(一)
耶穌教導中的「上帝的國」
THE
KINGDOM OF GOD IN THE TEACHING OF JESUS
林慈信博士講授
2006年9~12月
09/15/05 聖經神學簡介﹔福音書與耶穌基督的教導。
詩歌
禱告:主耶穌,是你的十字架吸引我們到你的面前。你拯救了我們,也呼召我們背起我們的十字架來跟隨你,當我們這樣跟隨你的時候,你復活的大能也與我們同在。感謝你是一位復活的救主,求主你復活的大能,成為我們今天晚上的經歷,叫我們服事一位榮耀的復活的救主。滿有盼望,每天來支取你的力量。我們不配,信心也非常軟弱,主我們為各種事情掛慮,主你施行你大祭司的大能在我們身上,叫我們心懷安息,好叫我們安息的信息來分享。感謝主,你的恩典夠我們用。奉耶穌基督的聖名求。阿們。
本課程是新約的聖經神學課程。先解釋一下什麼叫聖經神學。
聖經神學與書卷研究是不一樣的,我們在這裡不是從事書卷研究。在神學院,在不同的學校,在教會的主日學,從查經班到延伸的神學課程,都有一些以書卷作主題的課程。這一門的聖經神學,先假設了我們讀過四福音,也已經修過要掌握四福音這一類的課程。所以,這一課不是書卷的研究。這門課也不是原文解經。書卷研究和原文解經都是逐段、逐章來處理聖經的內容。
聖經神學建立在解經和查經的根基上。也假設各位讀過了聖經入門,也就是說,聖經每一卷書是誰寫的,什麼時候寫的,它的歷史、政治、社會、語言、文化背景是什麼。在一個完備的聖經系的課程裡面,有新約入門、舊約入門、解經學,有書卷的研究,還有原文解經這類的課程。我們這個都不是上面所講的。那,是什麼呢?聖經神學的基本信念乃是神的啟示,神救贖性的啟示,是歷史性的,也是統一性的。意思就是說,神的啟示有有它的歷史,有其先後,從創世記,創世時期,到挪亞時期,到亞伯拉罕時期,到摩西和律法時期,到君王時期,中間還有先知的文字,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啟示。也就是說,每一個階段神的啟示有它的內容,一直到主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界上,祂所啟示的(也就是祂的工作、祂所教導的)也有它的內容,也有它內容的主題──主題就是天國。到了保羅書信這個階段,保羅又有他寫作的主題,也就是神所啟示給保羅的內容。我們會在保羅書信的聖經神學課程裡面,處理那個題目。在我們舊約的《摩西五經》聖經神學課程裡面,就處理摩西五經中“約”的觀念。
我再說,聖經神學先接受神的啟示是歷史性的(Historical),也就是說,有先有後,有歷史的漸進性的。可是,這個歷史的漸進同時也是統一的,也就是前後不矛盾,前後一致的(Unity)。
我們翻開講義,從第一頁開始講。
我們這門課程的題目是耶穌所教導的,“上帝的國”這個主題。
(p. 1)我們先來看什麼是聖經神學的方法。
A.
「聖經神學」的方法(Biblical-Theological Method)
福音書的特質是:它們是上帝的啟示;我們要根據這特質,和它們的基本用意來研讀;我們要正視,福音書乃是福音。
福音書的特點是:它們是上帝的啟示。我們是福音派、改革宗,正統信仰的課程。所以,我們先接受:福音書是神的啟示。
翻開一些當代的所謂福音派的解經書或查經方法的書,你會看到這種言論:聖經是一本需要被人解釋的書。這句話沒有錯,可是,這些學者偏偏避免說:聖經是神的啟示。
我們先說,福音書的特點就是:它們都是神的啟示。我們要根據這個事實(就是:聖經都是神的啟示),和它們的基本用意(就是說,四福音的作者,他們的原意是什麼)來讀福音書。
我們要正視一件事:福音書乃是福音。
“福音”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神救贖罪人的信息。若沒有四福音的內容,我們沒有福音可信,沒有福音可傳。那,福音是什麼意思呢?當然,福音不只是我們習慣用的福音單張的內容。福音就是耶穌基督來到世界要宣講的信息。而耶穌基督來到世界上所宣講的,遠超過任何一本福音單張或福音性查經可以包含的。因為耶穌基督來到世界上要宣講的福音,就包含在、紀錄在四福音裡。而沒有一份福音單張可以涵蓋這麼多、這麼豐富的內容。特別是在當代以西方為主的福音派,常把福音宣講為以人為中心的信息。福音是以神為中心的。福音書(四福音)是“福音” ,是啟示,是神給人的信息。
好,現在我們用另外一個角度說同一件事:
福音書是救贖歷史的記錄。
四福音紀錄了神的救贖歷史。神的救贖歷史從創世記3:15開始。先祖犯罪了,神向蛇的咒詛,和向夏娃審判的話語,就表明了神的救贖計劃:女人的後裔要傷蛇的頭(創3:15)。從那裡開始,神開始展開、開始啟示祂的救贖計劃。而福音書當然是這整個計劃的高峰,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祂一生無罪的生活,還有祂的死、復活和升天。所以,福音書是救贖歷史的紀錄,福音書也是福音。意思就是說,若沒有救贖歷史,也沒有救贖歷史的紀錄,我們沒有福音。上帝並不是把福音印成16頁的單張,從天上扔下來。神從創世記第三章,一直到啟示錄22章所啟示的,就是祂的救贖計劃,就是我們所相信的福音。而四福音是這麼長一段救贖歷史的紀錄。
透過福音書的形式,福音被顯明為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因此,
聖經神學的進路是必需的:不是可有可無的。
就是因為福音書的內容是神啟示的救贖歷史,因此聖經神學的進路才是完備、適當的方法。
就是說,福音書的內容是救贖歷史、是啟示。因此,這個內容的性質要求我們必須要用聖經神學的進路。這是最恰當的方法,是這個內容所要求的。就是說,為什麼我們要從救贖歷史的角度(就是聖經神學的角度)來看福音書呢?因為福音書本身就是救贖歷史。這是很簡單的一件事。
我再說一次:因為福音書是救贖歷史,因此,我們要用救贖歷史的方法來處理福音書。說到這裡,希望各位理解到福音書並不是聖經裡面最淺、最容易讀的書卷。而是全世界人類文學最重要的四本書。因為這是神自己來到世界上,要給人的信息。而且是這個信息的歷史高峰。所以,尊重救贖啟示的歷史性,又同時尊重救贖歷史的統一性的治學法,才是正當的治學法。
我再說一次。什麼才是正當、恰當的讀經方法呢?就是尊重啟示是歷史,尊重救贖是歷史,而這段歷史是一致的。一定要有這種信念,才能真的掌握聖經裡面的中心思想或信息。
這個就是我們是否真的按照正意分解真道的問題。
我們來看第一小點:
- 神的啟示是歷史過程。Revelation is a historical process.
啟示:話語的傳遞;上帝用字,說話,向人說話。
Revelation – verbal
communication, speech, language, of God to man.
我們可以這樣說,神的啟示包括話語的傳遞。神用字說話,神向人說話。
在這裡補充一點。神會用夢、異象向人說話。神會親自來到地上(e.g. 在舊約裡,亞伯拉罕三個訪客),神會親自顯現,向人說話(e.g. 神向摩西說話)。神也會透過代言人(先知、使徒們),向人說話。當然,神也來到世界上,道成肉身,耶穌基督向人說話。然後,神又透過使徒們的見證,向人說話。啟示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神用話語來啟示。
我們這裡並不排除神的啟示也包含了神的作為。但是,新派的聖經神學就會強調神的作為,而忽略特別地避免說神的啟示是用字、用話語。我們不否認神用祂的作為來啟示。當然,神行神蹟,神大能地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這都是神救贖計劃的啟示的一部分。但是,神的作為並不是神的啟示的全部。神還用了話,祂講話,最後寫下來,來啟示。這是當代福音派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就是說,神的救贖計劃、啟示計劃裡,不只是作為、大能,不只是戲劇性的事件,不只是神人相遇(encounter),還有話語的(verbal revelation),也就是說命題性的啟示(propositional
revelation)。
簡單地說,God told
us things,神告訴了我們一些事情,神告訴了我們一些真理,神告訴了我們一些教義,神告訴了我們一些理念,或者說命題(命題就是理念的意思)。這是當代所謂福音派,但是又不願意承認神的字義啟示的學者一再避免不談的。
- 啟示(或話語的啟示)並不是終點,必定不是孤立的。啟示的焦點,必定是上帝的作為;啟示朝向上帝所作的。
話語的啟示不是終點。或者說,話語的啟示不是孤立的,不是啟示的全部。神話語啟示的焦點,一定是神的作為。啟示指向神所作的。
話語的啟示是神作為的見證與解釋。神所作的,神來描述,來解釋。
神也會用人,就是先知和使徒們,來解釋祂所作的。
話語的啟示是描述,解釋上帝的作為。
我們可以這樣說,神所作的,神說話來解釋。神所說的,神做事來解釋。再說一次:神所說的話,祂用神蹟,祂的大能的作為來解釋祂所說的。而祂所作的一件事,祂用說話來解釋祂所做的。祂所作的,解釋祂所說的。祂所說的,解釋祂所作的。很重要的,聽起來很簡單,但是這正是福音派學術界目前面對的陷阱。也就是為什麼在很多福音派的神學院裡面,你聽不到這些的論調。你已經聽不到了。你聽不到說:聖經是神的話。聖經裡面有神要啟示的教義、命題、真理等等。一般都被一些現代的學術理論遮蓋了。神說話解釋祂所做的。
從伊甸園直到十字架:救贖的成就。
從伊甸園直到十字架,這一段,神成就了祂的救贖計劃。(特別強調“成就”這兩個字。)
救贖的成就有別于什麼呢?有別于救贖的預備,或者計劃,和救贖的施行。救贖的計劃是在永恆裡面的;救贖的成就是在歷史的;救贖的施行、實行,乃是在我們的經驗,在人的經驗中。
我再說一次。神在永恆裡面計劃了救贖;神在歷史中成就了救贖;神在人的生命經驗中來成就、來實行、來施行祂的救贖。聖經神學要研究的,是成就的那部份,就是從伊甸園,創3:15,到十字架,和復活、升天,後面還有使徒們,對耶穌基督一生,包括祂的死、復活、升天的解釋。
啟示,是救贖歷史中至重要的成分。
因此:以聖經為一些沒有相互關係的命題的解經方法,是我們不能接受的。
我們的意思就是說,聖經不只是一系列命題,一些毫無關係的神學教義。
下面我要多加一句:同時我們不能接受另一種看法,就是聖經紀錄神的大能的作為,但是這種觀念不強調神自己來解釋祂的作為。而神對祂的作為的解釋是客觀的,是無誤的、沒有錯的,是紀錄在聖經裡面的。
我再說一次。我們不能接受兩種的進路。一、只不過用系統神學的角度,聖經是一套彼此無關的真理,就是我們隨意從聖經那裡抓一些真理出來。不是的。聖經有她的歷史背景。但是,說到歷史背景,神在歷史所作的,我們又不能說,聖經就是神與人的相遇,神大能的作為,我們假如停在那裡,只說聖經是神大能的作為的紀錄,不夠的,因為新正統派、新福音派也這樣說。下面我們多加一句:聖經紀錄了神大能的作為,沒有錯,但是神對祂的大能的作為作了客觀的、無誤的解釋,這個解釋就紀錄在聖經裡面。這樣子我們才對得住聖經。不然的話,一定會走歪路。
前面的,第一種不能接受的,是理性主義的偏差。第二種、後者,是存在主義的偏差。這兩種偏差都曾經存在在教會裡。今天在教會裡面的偏差,主要在後者。
好,上面我們說了,神話語的啟示是解釋祂的作為。很重要的!不只是作為,是作為的解釋,都紀錄在聖經裡面,而且是無誤的。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們真的相信這個嗎?還是說,受了當代一些解經方法的書的影響,忽略了這一點。
好,第三小點。
- 聖經的統一性(一致性)。Unity
of the Bible.
聖經的教導(教義)是一致的。聖經自我解釋。
Doctrinal unity of the
Bible. Scripture interprets Scripture.
這裡說到聖經教義的一致性。聖經是自我解釋的。
聖經的統一性,不是一些彼此一致的命題的統一性。
Unity is not the unity
of self-consistent propositions.
聖經的統一性,不只是一些命題的統一。當然我們相信聖經裡面所有的命題(所有的教義)是邏輯上一致的,沒有問題。但是,聖經的統一性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在真理與真理間不矛盾,另一方面是在整個歷史的過程裡,前與後有着生命上的關係(relation),或者有機的關係。意思就是說,聖經是紀錄了一個一致的過程,前後不矛盾。
聖經的統一性,乃因整個歷史過程有生命上的關係;聖經是這過程的記錄。
聖經的統一性,表明了聖經是一個有機體:上帝的作為,和上帝對祂的作為的啟示(言說)的有機性。
就是說,整本聖經,神的作為和神對祂作為的言說(解釋),這兩者之間,不只是相互相成,而且有着一個生命上的關係,是活的關係。
因此在解釋每一段經文時,最基要的「處境」乃是「救贖歷史的處境」。
比方說,我們解釋民數記,摩西舉起銅蛇來,那個救贖歷史的處境是什麼呢?就是神已經和以色列人立約,以色列人在曠野犯罪,得罪了神。神的審判與救贖。這是當時救贖歷史的處境。我們要看這個處境,然後說,這裡呢,舉起銅蛇,仰望牠的,就必得救。而剛好耶穌基督也引用了這件事情,祂把這件事情,作為祂的預表。“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約3:14-15);“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12:32)但是當我們把民數記的故事拉到福音書之前,當然我們先要搞清楚那個歷史的背景、上下文,而特別是救贖歷史,也就是約的處境(covenantal
context)。救贖歷史的處境,也就是約的處境。
Q:什麼是“有機性”?
A:就是活的,整體的,一個的,前後不矛盾的。“有機體”比說“邏輯上一致” 活一點,沒有那麼生硬。比方說,我們說教會是一個身體,身體兩個字,用形容詞來說,就是“有機”,“有機”就是“身體的”,“有生命的”的意思。
說到這裡,讓我給大家一個工程式。當我們常常說,我們用“聖經神學的”方法,是什麼意思呢?
“聖經神學的”方法 = “救贖歷史的”方法 = “約”的方法
再來一次。什麼叫聖經神學的方法?就是處理救贖歷史,所以,聖經神學的方法就是救贖歷史的方法。救贖歷史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要看約在每一個時代,神怎麼彰顯、怎麼實行,就是約的方法。就是用約(covenant)來看,從創世記3:15開始,整本聖經救贖的計劃。
- 刻意地使用聖經神學方法,在正統教會傳統中歷史並不長。第一位刻意從事聖經神學的教導和寫作,是霍志恆(Geerhardus .
Vos, 1862-1949):普林斯頓神學院,首位聖經神學教席教授 (1894-1932)。
G. Vos是荷蘭人。他在普林斯頓一直到1929之前,跟梅欽(Machen)就是同事了。1894年,普林斯頓神學院給他一個就職典禮,就是第一位聖經神學教席的就職典禮(the
installation of first chair of biblical theology),他是歷史上第一位聖經神學的教授。不是說以前沒有聖經教授、舊約教授、希伯來文教授、新約教授、希臘文教授、解經學教授等等,都有的。但“聖經神學”教授是1894年才有的。他的著作最有名的,是《聖經神學》(Biblical Theology),附題是新約與舊約。而舊約是天道書樓在1980年代翻譯成中文,所以他的中文名字是霍志恆。我承認,華人教會比較少討論聖經神學這一門學問。除了G. Vos以外,差不多,或比他後期一點點,和他一樣重要的,是Herman Ridderbos。Ridderbos沒有在美國教書,住在荷蘭(兩人都是荷蘭人)。Ridderbos在福音書,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耶穌基督關於天國的教導,他最有名的著作是Coming of the Kingdom(《天國的來臨》)。另外,Ridderbos也寫了一本叫Paul: An Outline of His Theology。一本不容易讀的所謂“大綱”,其實是用很嚴謹的解經組成的一本很厚的書。G. Vos除了Biblical Theology外,也寫了一本叫The Kingdom
of the Church,或者說:The Teaching of Jesus Concerning Kingdom
& Church
耶穌基督關於天國和教會的教導,薄薄的。還有一本是希伯來書的教導(The Teaching
of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當然,他寫的不只這基本。不過,這基本是一些代表作。
下面介紹我的老師Richard B.
Gaffin, Jr。他是在中國出生的,是宣教士的兒子。Gaffin在1966年完成他的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就是《復活與救贖》,Resurrection and
Redemption。這是今天他出版成書的名字,當時叫做The Centrality of
Resurrection。就是說,在新約裡面,耶穌基督的復活,其實是整個救贖的中心。他的意思是說,我們過去強調的是十字架,但是沒有好好強調復活,復活的涵義及意義。所以他的論文,就是講到復活的重要性。我們在保羅書信的課程裡面,其實已經用了他很多這方面的觀念。耶穌基督是第二位亞當,他的復活,成為一位賜生命的靈……等等。很有趣的是,R. Gaffin當了威敏斯特神學院多年的新約系教授之後,終于轉成系統神學系的教授。意思就是說,當我們缺乏系統神學教授時,由一位以解經、聖經神學起家的一位大師,來處理系統神學。這個剛好是承繼了慕理(John Murray)的傳統。慕理的書,只有一本翻成中文,就是《再思救贖奇恩》。慕理是威敏斯特系統神學的教授,但是他是非常注重解經來建立一段一段的教義的。Gaffin肯定也是這一類的教授。中文各位可以讀到《再思救贖奇恩》,或者另外一位以解經來建立系統神學的,就是《磐石之上》的作者,Sinclair
Ferguson。所以,一個優秀又敬虔的神學教授,一般是以解經和教義結合的。不只是拼命地鑽牛角尖去有原文解經,他有他的宏觀,也就是傳統、正統的教義系統。不只是說了教義的系統,而是以解經來支持正統信仰裡面每一項的教義。
所以,說到這裡,聖經神學和系統神學是彼此支持,是相輔相成的。
當代的聖經科老師最大的毛病,就是看不見大圖畫,鑽牛角尖,因此各位在神學院裡面或延伸課程中,讀了一些聖經課程之後,你所得到的是一大堆歷史地理的資料,加上每一節說什麼,每一段說什麼,完了之後,每一卷究竟它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在整個神的救贖歷史、整個神的啟示歷史地位,它的是什麼?整個神的救贖歷史的計劃又是什麼,往往聖經教授一般不太容易提供這個。因為他們所受的訓練告訴他們,就是他們的老師告訴他們,一定不要用系統神學處理聖經研究。也就是說,不要以經解經。這是今天聖經老師,或聖經老師的老師一再強調的。反過來說,也不要只是講威敏斯特信仰告白,不論是加爾文主義、衛斯理神學也好,靈恩派的神學也好,誰的神學都好,而不用最好的解經成果,來支持我們的信念。系統神學是必需的,系統神學建立在聖經神學上面,聖經神學建立在解經上面。有什麼問題嗎?
好,我們繼續講另外一個題目:
- 福音書的記載(記錄)與耶穌基督的教導
The
Gospel Records and the Teaching of Jesus
1. 福音書是我們手上關於耶穌教導的唯一的一手資料。
福音書以外的回憶有的,但是零散的:
Act 20:35 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但是我們不知道這是什麼時候講的,因為福音書沒有記載。當然在聖經裡面還有其他地方記載耶穌基督的事跡。聖經以外呢?有新約的旁經(Apocrypha),和早期教父的作品:它們都含有耶穌所講的話。他們所記載的耶穌所講的話,除了那些與福音書完全一樣的部份以外,其它的資料最多是「可能」。其實若仔細查考這些片段,就會發現,它們很明顯地是虛構的。
這不在我們研究範圍以內。簡單地說,要研究耶穌,不能不讀四福音。
好,這四卷福音書的材料,其特質是什麼?
2. 福音書材料的特質。
- 福音書不是耶穌親自傳下來的筆錄,不是耶穌地上工作所留下來的一部份。
福音書是他人(使徒們)對耶穌事蹟(工作)所作的記錄。這個很明顯,耶穌並沒有寫書。
- 福音書,作為耶穌工作的記錄,是一種特殊的歷史作品。
福音書不是冷眼旁觀的記錄;不是無情的。
福音書不是「客觀」的;作者的原意,不是要作沒有偏見、中立的報告。
在上帝創造的世界中,要一位講道者這樣寫作是不可能的。
福音書的內容有高度的選擇性;是一種「有偏見」的歷史敘述。
比方說耶穌所講的登山寶訓,或其他片段,耶穌絕對不只講那幾句話。一天從早講到晚,肯定不只講五節、一百節聖經那麼長的。所以,肯定有它的選擇性。
順便在這裡提一提,歷史寫作從來就沒有所謂客觀的,只有神才是客觀的。
比方說,我們假如把符類福音(馬太、馬可、路加)與約翰福音來比較,或是光是比較馬太、馬可、路加,就明顯地看得出,福音書是有它的選擇性的。
若將符類福音與約翰福音比較,或比較三本符類福音,就明顯可以看出。
符類福音有它們之間特殊的文學上的關聯╱依靠。
意思就是說,很明顯的,一卷可能是引用另外一卷、依靠了另外一卷。
而同時,每一本福音書都有它特殊的地方,讓我們可以看見它們之間的關聯。
多年來,解經家承認符類福音的這種現象(既統一又有分歧)。
近年來,更仔細的研究發現,它們之間的分別,不只是在文筆或修辭上。
很多時候,福音書之間的分別,正是每一位作者要強調的特點。
比方說,我們都知道馬太福音是向猶太人寫的。所以他把耶穌描寫成一位新的摩西,新的頒佈律法者。馬太福音有五段耶穌教導的經文,那是不是一個新約的摩西五經呢?明顯的,馬太福音對猶太人所寫的信息就是:王,是天上的王,宣告神、耶和華的王國來臨了。路加福音強調耶穌是一位憐憫人的人。約翰福音強調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祂是復活,祂是生命,祂是世界的光,祂是世上真的生命之糧,等等。所以,福音書之間的不同,剛好就是告訴我們,每一卷書的作者都有他們寫作的目的。
可是,說到這裡,
我們必需拒絕自然主義的前提,也就是一切忽視超自然因素的前提。
=> Immanentistic / naturalistic
presuppositions.
下面p. 5的筆記是自然主義的看法,也就是我們不接受的。下面這一段是解釋新派如何不接受超自然,就是不接受神在整個寫聖經過程的帶領,是一種自然主義的觀點。
Redaktio-geschichte – 福音書如何編成的「歷史」。
有些學者會研究福音書是怎麼樣被編成的歷史。他們說,福音書是宣講,或宣講的信息。希臘文是kerygma.
福音書是宣講(kerygma)。Kerygma:使徒們的福音宣講。
Kerygmas是名詞,這個字,作為動詞,就是講道。作為名詞就是宣講的訊息。當然,我們正統的基督徒相信,福音書是使徒們所宣講的講道信息。當然是的。
Kerygma 用在福音書上的意思是:福音書不是「中立」的記載:它們是從信仰基督的角度,或「偏見」作出發點的;它們是有信念的寫作。
說到這裡,我們也能夠接受。下面就愈說愈偏差了。
歷史記載乃是信仰告白。
我們承認這點,其實也沒有錯的。就是說,聖經的歷史都是信仰者,相信神、相信基督的人寫的。他們記載的救贖歷史,是在宣告他們所信的。這個沒有錯。
作者的關切,不只是順時的記載,不只是關心過去發生了什麼事。
假如我們把「不只是」那個「只」字拿走,就是新派的看法。福音書(或聖經)的作者,「不是」關心過去發生了什麼事。這就是新派的說法,說這個不是歷史的,
我們把「只」字拿走,因為這個是新派的說法。
「神話功能」,乃是宣講的特質之一。
所以,這種宣講的特質之一,就是它們有神話的功能。
看到沒有。再說一次。廿世紀聖經批判其中的一些學者會說,聖經是什麼呢?聖經就是不同的時期,信神的人所宣告、所教導的;不同時期神的子民、信仰群體所相信的、所傳講的;他們傳福音時所傳的,或者說傳給聚集來敬拜的會眾的。不過,他們所講的是不是歷史事實呢?噢,那個就……我們不談這個嘍……因為這些都是信仰群體……既然是「信仰群體」的宣告,那是對那些信的人有意義,也就是說,對那個民族、族群,對這個猶太人部落(tribe)或基督徒部落有意義而已。對這個部落或這個群體以外的人,有沒有意義呢?無所謂!也就是說,弄假成真都可以的,只要那批人相信就好了。這個是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聖經,聖經是信仰群體所宣告的。
好,下面我們就要問了,究竟福音書是不是這樣子的呢?即是不是信仰者的信仰告白呢﹖我們說,是的,但是它不是神話就是了。我們兩方面都要堅持。當我們兩方面都堅持的時候,就和新派不一樣,完全不一樣了。是的,使徒、先知當然是相信神的信徒們,他們是神啟示的出口,他們是神的代言人。但是他們所宣講的,乃是歷史的事實,而且是真的、沒有錯的歷史事實。那,是不是信仰團體所相信的?是,沒有錯,但是那些是事實。所以,說福音書是信息,和說福音書是歷史的事實,或真實的記載,這兩點接起來,假如只講一面,特別是只講信息,而忽略了歷史的事實的話,他就是全盤偏離了真道,不只是錯了一半,跟正統是180度的不同。
3.
耶穌的傳記?
好,那我們要問了,究竟福音書是不是耶穌的傳記呢﹖答案是:
福音書「是」歷史,但是不是一般的傳記。
那,福音書的作者他們的用意是什麼呢?
- 福音書的作者的用意:
他們是要給我們耶穌所教導的和祂所作的記錄,直到祂升天。
福音書的用意就是給我們一個紀錄,紀錄耶穌所教導的,和祂所做的,直到祂升天。
徒Acts 1:1
提阿非羅啊,我已經作了前書,論到耶穌開頭一切所行所教訓的,
這是路加說路加福音講什麼。路加福音(前書)就是論到耶穌開頭一切所行所教訓的。
看到沒有?又是事跡(所行),又是教導(所教訓的)。
可是福音書的用意,不是提供一本耶穌傳(從現代意義來說的「傳記」)。
福音書並未提供耶穌事蹟的順序記載,因為福音書的架構並不是嚴謹順時的。
它們並沒有仔細解釋所有事件的成因 (cause);例如:耶穌人格、心理的發展。
當然,福音書有一個基本的事件架構,是四本福音書共有的:這架構不只是存在,而且對於福音書的信息是必需的。
這共同的模式乃是:
耶穌受洗Baptism (施洗約翰的洗)
早期的傳道Early ministry
祂的死Death (和祂上十字架之前所發生的事)
祂的復活Resurrection
祂的升天Ascension
在這個次序中,基督的死和復活是高潮。
在四福音書裡有這樣一個基本的次序。
在這個架構之下,每位作者在安排他教導的資料上並沒有嚴謹地跟著時間上的次序。
所以,我們若嘗試去提供一個四福音書的順序合編(harmony),是不可能完全成功的。
因為這樣作,等於尋找一樣聖經並不提供的事。
很多學者這樣作,當然背後有些猜測,有些安排是人意的。所以,今天市面上你當然可以買得到四福音的合參、合編。都可以買得到。但是,不可能完全湊起來,搞出一個耶穌基督一生完全的、順序的合編。
每一本福音書都有它獨特的安排,這提醒我們,福音書作者所關切的,並不只是給我們一個順序的年表。
去發現每一卷書的結構原則,對我們是很有用的,也向我們挑戰:這樣作,使我們更加掌握每一卷福音書所要教導的。
我們若查考一段符類福音書的經文:我們會發現書卷之間的分歧。
因此,澄清每一卷福音書的用意與結構,是非常重要的。
繼續講下去。下面一段是講到耶穌的教導。因為我們這一大段是在講福音書的記載,與耶穌的教導。我們說福音書是唯一的一手資料。但是,福音書不是耶穌的傳記。我們又不承認這些人為的、拒絕超自然的神蹟的看法。但是我們承認福音書不是一個順序的耶穌年表。我們承認,福音書是講道者要宣講的訊息,而且每一卷書有它的特點。好,下面我們要看耶穌的教導的特徵。
- 耶穌的教導。The Teaching of Jesus.
福音書並沒有留下耶穌所說的話的準確的、逐字的筆錄。
一般來說,耶穌的言論在四福音書裡的記載都不一樣。
四位作者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耶穌所說的話。可能沒有一卷書是逐字的筆錄。
因此,福音書已經是一種的「翻譯」。
因為耶穌當時不是用希臘文講話的。耶穌跟使徒、群眾講話是用亞蘭文。亞蘭文是希伯來話的一種方言。福音書已經是一種的翻譯。不過有的時候,也引用了希伯來文或亞蘭文。比方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遺棄我”,或者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這個“實實在在”,是“阿門、阿門”,這是亞蘭文。乃是,其他的,都是從亞蘭文翻譯成希臘文。
還有,新約引用舊約的時候,很可能是用了舊約聖經的希臘文翻譯本,就是七十士譯本。所以,
可能福音書將耶穌用亞蘭文(或希伯來文,或希伯來文的方言)所說的話,翻譯為希臘文。
好,下面我們看四方面的關鍵性的因素。就是說,在馬太福音第九章和馬可福音第二章,醫好這個癱子的時候,我們看見有四件事。
例如:Example – 太Matthew 9:1-8
[1.] 三卷福音書在這次事件之後,都記載了耶穌呼召馬太作門徒。我們可以假設,馬太被召只發生過一次。
[2.] 癱瘓在床上的人由一班人抬來:這些朋友穿過群眾,走到耶穌的面前。
[3.] 耶穌與文士們的對話:是用同樣的模式,有時是用同樣的詞句。
就是講到,“你的罪赦了,或說你起來行走,那一樣容易呢?”那一段。但是,
[4.] 也有詞句上的不同。Also wording has differences.
所以,我們說,福音書不一定是耶穌基督所講的話逐字的筆錄。
c. 我們處理福音書的現象的時候,我們有把握相信它們是絕對可靠的,不是因為我們可以完全解除它們之間的不同,而練出一個整全的福音書傳統、合參、合編。(雖然我們應該回應,反駁那些批評聖經的書卷是互相矛盾的人。)
真正的原因乃是:
我們相信福音是可靠的,是因為有復活、升天的耶穌的親自保證。
福音書不是耶穌親自留下的作品。耶穌所留下的乃是祂在地上所作的事,包括祂的死和復活。可是,我們必須記得,耶穌今天在天上,從事祂在天上的工作。
那你說,祂作了什麼?祂的工作肯定包括了祂對祂自己的見證,藉着聖靈,用了聖經的作者。
因此:福音書乃是耶穌為自己親自作的見證;祂將自己的見證交託給這四位見證人(,來紀錄、見證祂)。
Christ has
given Himself in these 4 witnesses.
所以,馬太、馬可、路加、約翰,他們對耶穌的見證,是主耶穌對祂自己的見證。假如我們還是相信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話。那表示馬太、馬可、路加、約翰對耶穌所作出的見證是聖靈對耶穌所作出的見證,也就是耶穌對耶穌所作出的見證。因為耶穌在天上,而在地上耶穌所作的,都由聖靈來作,自從他升天以後。再來一次:耶穌今天在天上,不在地上。但是耶穌今天在地上有祂的為嗎?有!誰來做?聖靈來做!那,聖靈做了什麼?最重要的是聖靈默示了聖經的作者。所以,馬太對耶穌的見證,就是聖靈對耶穌的見證;馬可對耶穌的見證,就是聖靈對耶穌的見證。既然是聖靈對耶穌的見證,就是耶穌對耶穌的見證。假如我們還是相信“聖經是神的話”的話。
福音書不是耶穌親自留下了的,但是耶穌對自己的見證。
就是因為福音書是升天的耶穌為自己所作的見證,因此我們必需從福音書之間的異同來理解。
就是說,耶穌基督對自己的見證包含了四福音的異同。我們不要說,噢,四福音不一樣哦,聖經互相矛盾,不合邏輯。耶穌對祂自己的見證,就是透過這四個又一樣、又不同的福音書來表達。神的美意本來就是如此。
正因為我們碰到這些現象(也就是變異和差別),所以我們相信聖經是無誤的,準確無錯誤的。絕對無誤性等範疇才會運用到福音書裡。
09/15/05下半堂。
書摘就是逼你從現在開始就做教材,你假如喜歡用大綱更好。有的人是每個chapter寫一段,沒有問題,再把它標得細一點,對你自己將來有幫助。你們將來都要教導,不是教會就是神學院。所以,這是陽謀,你學了馬上可以教。因為這些都是靠得住、信得過的。
我的班上是找福音派、相信聖經無誤的書,所以很難找。很多教材都是我從香港一次210磅的行李拿回來的。
(p. 9)現在我們來看耶穌的教導和耶穌的事工。
- 耶穌的教導與耶穌的事工
我們現在集中來想一想,耶穌是一位教師。(是的,這個沒有錯。)
但這並不意味著耶穌只是教師而已。耶穌最重要的角色,並不是教師的角色。
(我不是說這個不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耶穌的教導並不是祂最終的目標(例如,登山寶訓教導我們怎麼做人,不是祂最重要的目標)。我們可從祂工作的其它角度理解祂的教導。
先來看第一種錯誤的看法,也就是自由派的看法。例如:
[a] 自由派的看法是從倫理學的角度論述耶穌的思想,這個主導了19世紀(至少是19世紀初和中葉)的聖經研究――倫理理想主義(亦即神學上的,古典自由主義)。
這一派最有代表性的學者是 Albrecht
Ritschl。而中國人學這種自由主義(即耶穌就是教導倫理的)這種神學,廿世紀20-30年代的代表人物是趙紫宸(早期的趙紫宸),也是我論文的主要人物之一。後期的趙紫宸是新正統的,1941年之後,是另外一種的神學。
這種企圖(以其最粗糙的形式)將耶穌局限為一系列的思想家中的一位。
耶穌就只是一個思想家。
與這種方式形成鮮明對照,我們必然地要專注於耶穌的教導,這使得我們要將祂事工的各方面和祂事工的全貌聯繫起來來考察。
當然,我們必然地要專注於耶穌教導的其他方面,我們才能對耶穌的事工有一個全貌的看法。
話語啟示就其教導或話語傳遞的意思來說,從來就不是孤立的。話語的啟示總是在救贖歷史的背景中得以顯明。
我再說一次。比方說,自由派說,耶穌是一位教師,是一位倫理的教師。沒有錯,耶穌基督是一位教師,就是他教導、他說了一些話。而這些話不能把它孤立起來。耶穌說,要愛你的仇敵,就這麼多,不是的。耶穌基督所教導的話語,要從救贖歷史的背景來看。這位教我們要愛你的仇敵的,是誰呢?是上十字架,為罪人死,從死裡復活的救主。所以,不能把耶穌基督所教導的架空,不理耶穌基督的復活升天。這種的傾向,不只是自由主義。我多舉個自由派的例子。我們往往談到門徒訓練的時候,我們都喜歡用耶穌在加利利呼召門徒那一段。耶穌基督在加利利海邊呼召門徒,在我的課程上,我常常說,不要把耶穌基督想成一位在海灘,穿着拖鞋走的、長頭髮的嬉皮。我的意思是,耶穌基督今天不在加利利海邊。他當年在加利利海邊,沒有錯,沒有問題!我們去讀福音書,他如何呼召門徒。但是,我們要從耶穌基督今天是誰、在哪裡,這個角度來看。今天耶穌基督在天上。那位呼召門徒的,在加利利海邊呼召彼得、約翰、安德烈,那位木匠的兒子,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今天坐在父神的右邊。所以,我們對門徒訓練材料的聖經基礎,就不可以只是在海灘的耶穌基督。不然的話,我們就有走自由主義的嫌疑,就是倫理主義。
我們不只需要學習耶穌叫我們如何生活,如何訓練門徒,如何做門徒。要找到聖經教導我們如何作門徒,這沒有錯,這是正當的一個追求。但是我們先要問,耶穌是誰?答案是耶穌是救主,祂是主,祂就是那位道成肉身,活了三十三年無罪的一生,死、復活、升天的那位救主。所以,我們假如不好好的,從耶穌整個事工、整體的教導(整個事工加上整個教導),來看耶穌怎麼呼召門徒的話。至少,我們說出來的門徒訓練的聖經基礎,是片面的。不只是片面,甚至乎可能是本末倒置的。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教會或團契,用了多年的門徒訓練材料,生命不一定被改變的。那,我不是說,哎呀,弟兄姊妹他們不認真啊!我們先講認真的好了。有很多套的材料,有三個月 x 12的,就是三年才做完的,一套一套的材料。這些都是很好的東西。但是我們需要從十字架的恩典、復活的大能,耶穌基督升天、坐在父神右邊的主權,耶穌基督的信息就是天國向窮人傳開了,有神喜悅的恩年,那種的shalom(平安)和公義。這些,往往都被忽略了,因為我們太注重如何、如何、如何。這個偏向于“如何”,這種的“如何迷”,就是功利主義,或者是實用主義,是杜威透過胡適帶到中國的。而杜威是一位非常反對宗教的教育哲學家。我不是說不要搞如何,乃是說,光搞如何,沒有神學架構的話,搞到最後,一定是很干燥的。你有了這個天國的信息,有了耶穌基督整個事工,再來搞“如何”。
Q:我們現在使用的歸納式查經法,很注重觀察句子中的動詞,是不是跟這個實用主義有關係?
A:我想,歸納式查經注重動詞,可能是因為歸納式查經的大師一般是用記載、敘述的文體,來作查經的材料。到了保羅書信,你同時要注意動詞和名詞。我想,既然一些是敘述文體,注重動詞也沒有錯,我自己也得益不少。
所以,神話語的啟示,也就是耶穌基督所教導的。一定要從救贖歷史的背景來看。很多時候強調倫理道德或強調門徒訓練的,可能有一種有意無意的陰謀,就是不要多講十字架、復活、升天、基督的榮耀方面,多講一些怎麼管理教會,從外面來的,不冷不熱的信徒們,從管理的角度來看聖經。管理是實用,應用聖經的一部分,那不是聖經整個的主題。主題乃是神整個的救贖歷史。
好,下面有一點很重要的:
與其它在救贖歷史的教師不一樣的(就是耶穌基督和在舊約到新約所有其他教師都不一樣的)是,耶穌本身就是其教訓的內容。
耶穌教導什麼?教導耶穌是誰、耶穌來作什麼、耶穌要求我們作什麼。耶穌就是祂所教導的一切的內容。
祂的位格、祂彌賽亞的身份、以及祂在歷史上的具體作為(就是祂生、死、復活、升天),構成了祂教訓的內容。
因此,把耶穌的(倫理)教訓和祂的彌賽亞身份(整個角色在救贖歷史的功能)分開,無異是對福音書記述的歪曲,是對福音本身的歪曲。
根據新約,耶穌就是摩西所說的那位末世先知。
申Deut 18:15, 18
15 耶和華你的上帝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從他。
18 我必在他們弟兄中間給他們興起一位先知,像你。我要將當說的話傳給他;他要將我一切所吩咐的都傳給他們。
徒Act 3:22
22 摩西曾說:『主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凡他向你們所說的,你們都要聽從。
徒Acts 7:37有類似的:
37 那曾對以色列人說『上帝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的,就是這位摩西。
耶穌是在神的家上面做兒子。
不論是使徒彼得或史提反,都指出耶穌就是摩西在申命記18章所指出的那位比摩西更大的先知。順便一體,希伯來書第三章摩西在神的“家中”(son in God’s house)盡忠,可是,耶穌是在神的家的“上面”(son over God’s
house)做兒子(來3:1-7)。
5 Now Moses was faithful in all God's house as a servant,
to testify to the things that were to be spoken later,
6 but Christ is faithful over God's house as a son. And we are his house if indeed we
hold fast our confidence and our boasting in our hope.
不過,雖然如此,
但 profhthV(先知)的角色並沒有成為耶穌的核心特徵。
意思就是說,耶穌是誰呢?是的,祂是先知,完全沒有錯。但是,最重要的,耶穌是“主”。
耶穌主要的身份乃是「主」kurioV kurios),「基督」 cristoV (christos)。
kurios就是舊約的“Lord”,又有耶和華的含義在裡面。
我們一定不可將耶穌貶低為只是一個教師。
上面這段是倫理的理想主義這類的自由主義。
[b] 另一種傾向是:聖經學者對耶穌偉大「位格」的概念;祂的位格是獨特的。
正因為祂位格的獨特性,耶穌的教導在聖經中是最為深刻和最震撼人的啟示。
這個是從施來馬赫那個時代的浪漫主義、理想主義以來,有不同時代的學者都這樣說的。趙紫宸也有這方面的教導。耶穌基督是最實現了“人格”,也就是對人心裡面的意識,最敏感、最認識的。也就是說,他是最意識到上帝的,因此,祂成全了祂的人格(through his
consciousness and consciousness of God, he realized personhood)。他把人是什麼、人的位格充份地成全了。這種是從下而上的。就是說,人是什麼?耶穌是達到人的本性最高的水平、最高的境界。既然如此,既然耶穌是那麼地獨特,因此,
耶穌的教訓是新約啟示的標準,新約其它的教訓都要以此為依據評估。
也就是說,聖典中有聖典,聖經中有聖經(這些觀念都是錯的)。各位假如讀過《女人與事奉:四種觀》(Women in
Ministry: Four Views)這本書(校園書房出版),有四個觀念。其中一章是最女權運動的,他的解經原則是這樣的:新約聖經有它核心的原則,還有外圍的。耶穌基督所教導的是最核心的,愛、公義等等。他就把聖經所教導的,至少分成兩層。所以,各位去看Susan Foh和Alvera Mickelsen他們兩位的解經原則。一個是完全相信聖經的統一性和歷史性,另外一個是把聖經裡面教導的分成兩層:核心的和外圍的。
耶穌的教訓是聖經教義的基礎╱核心。
可以擴大一點說:耶穌的教訓是聖經所宣講的訊息的基礎和核心。
這是自由主義在研究福音書時一般的進路。
好,現在我們來批評、回應:
我們的回應:在耶穌的教訓中有些隱藏的、寓意的以及尚未實現的方面╱特徵,這些從救贖歷史的角度來看是合適的。
因此,當救贖完成後,彼得和保羅從復活後的角度來闡明和逐步展開耶穌教訓的實質是合適的。
這並不是說耶穌是最偉大的教師,這是說耶穌所教導的,有些是隱藏的。例如天國的奧秘等等。到了保羅、彼得在耶穌復活之後,再解釋耶穌所教導的。這是對的,因為救贖歷史已經到了高峰,就是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之後。當然,耶穌基督復活升天之後來解釋耶穌,和基督復活升天之前來解釋,是顯然不一樣的。不一樣的地方不是教義改變了,乃是說我們看的角度換了,更完備地來看。
例如:在約翰的福音書裡,耶穌宣稱祂的工作是賜予生命。
約 John 11:25
耶穌對他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保羅對耶穌復活的教導則詳細闡明了這個宣稱,例如:耶穌基督「我就是……」的宣稱。
復活就是我,生命就是我;耶穌基督復活之後,祂“成了叫人活的靈”(林前15:42-49)。
下面我們解釋一下霍志恆有關新約啟示的有機(整體)觀。
霍志恆,《聖經神學》,頁302-303。Vos, Biblical Theology, pp.
302-303.
下面我們解釋一下,耶穌基督和新約其他作者(保羅、彼得)的關係。
耶穌並不是真理的全盡闡明者。相反,耶穌本身(包括祂的教訓)就是舊約和新約所解釋的那個的偉大事實(the great
fact to be expounded)。新約啟示的有機統一性正是如此,耶穌和祂的使徒都跟這個模式相關聯,作為被闡述的事實(耶穌)和對這個事實的進一步闡述(使徒),他們彼此關聯。Jesus is not
the exhaustive expounder of the truth.
Rather, Jesus is himself (including his teaching) the great fact to be
expounded.
當然,這裡沒有說耶穌不是教師,不是這個意思。是的,耶穌是教師,但是,耶穌祂自己和祂的教訓是被舊約的先知和新約的使徒去解釋的。而整本聖經所有的作者所要解釋的最偉大的事實,就是耶穌是誰,和祂的教導。所有,所以,耶穌不只是教師。他是﹗但是祂也是整個救贖歷史裡面,被解釋的最偉大的那位、最偉大的事、最偉大的教訓。記得嗎?我們說:神所說的話,解釋祂所做的事;神所做的事,解釋祂所說的話。神所做的是,最偉大的,就是耶穌自己。道成肉身、一生、死、復活、升天。神的作為最偉大的,就是耶穌基督。整本舊約39卷,是對耶穌事前的解釋。新約27卷,是對耶穌事後的解釋。所以,耶穌是66卷新舊約書卷要解釋的最偉大的那位,而祂所教訓的,就是舊約和新約要解釋的最偉大的教訓。所以耶穌不只是教師,祂是,當然祂是最偉大的教師,沒有錯,祂是最偉大的先知。但是祂也是被解釋的那位。祂有雙重的身份。
新約啟示的有機統一性正是如此,耶穌和祂的使徒都跟着這個模式相關聯,作為被闡述的事實(耶穌)和對這個事實的進一步闡述(使徒),他們彼此關聯。
新約啟示的有機(統一)性正是如此,耶穌和祂的使徒都跟着這個模式發生關聯,就是耶穌是被解釋、被闡述的事實。使徒們就是對耶穌進一步的解釋,就是這個關係。
我們這樣說的時候,當我們
在與新約其它教訓的不同組成部分進一步關聯時,我們要避免一種無機的、機械的、算數般的心境,這種心境只知道怎樣將數字加起來,最多就是去增加見證的數目。
意思就是說,我們想到新約27卷的教導,不要好像算術這樣,馬太福音28章,每一章教導什麼;馬可16章、路加24章,約翰21章,使徒行傳28章教導什麼,等等。你把這些都加起來,也就是大部份福音派教會和神學院的做法。這些都很重要,每一卷書去研究是很重要的,我不是說不要做,但是我們若只是這樣做的話,還沒有看到耶穌和使徒們之間的關係。所以不要很機械地把聖經裡面不同的教導,好像用膠布貼起來。因為耶穌是39卷舊約所事先解釋的那位,是27卷新約都在解釋,都在宣告的那一位。
從復活後的角度來寫,新約的作者的確是有意為我們提供一個有關耶穌所說的真實陳述,例如,約翰的福音書就有對耶穌的演講的評述。
這裡我們並沒有要否認耶穌是教師。但是最重要的,是祂是主,祂是基督。祂是舊約所以預言要應驗的、也是成全舊約的、神所應許的那一位。
(p. 12)
- 耶穌為教師Jesus
as Teacher
1. 耶穌「成長」的問題The question
of development.
霍志恆,《聖經神學》,頁348-350ff。Vos, Biblical Theology, pp.
348ff.
身為教師的耶穌,祂的生命有「成長」的過程嗎?探討這個問題益處不大。
[盡管這是一個經常被問起的問題。]
首先,我們得區分外在發展和內在發展,客觀發展和主觀發展。
客觀發展:Objective
development:
[a] 耶穌言論陳述的發展:祂教學法的發展。福音書的內容顯然是這樣。
意思就是說,耶穌早期可能沒有把所有的真理講出來,特別是祂一定要上十字架受苦,三天後復活。那是祂後來才講的。所以,耶穌的言論和陳述的確有先後。有起初,有後來更完備的,有一個growth的過程。
[b] 人們對耶穌的敵意不斷的增長:祂公開的事工上的一個決定因素。
這是外在的,下面我們看內在的。
主觀發展:Subjective development
耶穌自我理解的發展:就是耶穌如何領會和經歷祂自己講道的意義。
耶穌對祂自己的自我理解有沒有發展呢?耶穌怎麼領會祂自己講道的意義呢?
要給這個問題一個答案並不容易。
福音書沒有刻意寫耶穌的傳記。並沒有一幅有關主耶穌內在生命的清晰畫面。卻有洞察我們主心意的線索。
只有一些線索,比方說,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不多。所以,關於耶穌的教導,我們很難找到內在的發展。
關於耶穌的教導:一種無法闡明的內在發展。所以,
我們必須留意,免走極端。
我們要關注到耶穌基督的神性和人性,特別是祂人性的無誤性。
祂沒有犯罪,也不可能犯罪。但是祂所受的試探、引誘是真的(兩方面,一方面祂不可能犯罪,但是另一方面祂面對的誘惑是真的,不是假的)。
這是一個重要和適當的關注,但卻從來沒有用作否定耶穌內在發展的基礎。
耶穌的成長(發展)並不意味着、也沒有暗示祂有誤、有錯。
因為我們思想「成長」的概念時,常受進化論的影響,即從錯誤邁向真理的進程。
就是說,什麼叫成長呢?從錯誤邁向到真理。
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分辨,就是有一種發展(成長),不是有錯誤到真理,是由部分到全部的。
比方說,
種籽 à 開花結果
Germinal à full, comprehensive
這是從小到長大,到結果。它的先與後,前面和後面有著生命的關係,也就是剛才所說,有機的、統一的關係。從舊約到新約,就是從萌芽到開花結果這個過程。新約從來不會和舊約衝突,舊約從來不會和新約矛盾的。同樣的,耶穌跟保羅不會矛盾的。因為從舊約到福音書到使徒書信,是一種萌芽、開花、結果的過程。這是Vos提出的一個很重要的比喻。
這觀點視上帝的啟示為一個整體:就是救贖歷史的整體。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用「發展」這個概念來思想耶穌是可以接受的╱適當的概念。例如,基督「學了順從」,就有「成長」的意思。
來Hebrews
5:7-8
7 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
8 他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
路 Luke 2:52
52 耶穌的智慧和身量(或作:年紀),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
耶穌在智慧、身量(被人尊重:這是成長和智慧的效果)、在神和人的眼裡的喜悅等,都有長進。(神和 人)。
長進的完全的和絕對的特徵:這種的發展是「加增」性的成長。
Q:耶穌12歲時,跟父母分開在聖殿中學習,這是算那一部份?
A:耶穌在聖殿中學習,也教導那些文士們,不只是學習。所以,這個是很好的例子,說明耶穌一方面是完全人,一方面,他12歲時,他要去聖殿。他是個猶太男孩。我們可不可以這樣說:耶穌基督在地上,在祂30歲之前,一定背了很多舊約。身為一位拉比,從祂的人性來說,祂肯定默想、背誦很多很多的舊約經文。所以,魔鬼試探祂,馬上,申命記就出來了: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耶穌跟尼哥底母說,人若不重生,必不能見神的國,取材於以西結書36:25-27,等等。耶穌一定對舊約非常的熟。當然,祂是神,是聖經的作者。但是身為人,祂肯定有在祂的生命中被舊約完全充滿祂的生命的過程。這是一個奧秘,因為祂的神性和人性是完全聯合的。但是,我們至少可以想像,祂從小對聖經一定很熟,一定參加附近的會堂,接受拉比的教導。祂是一個猶太男孩,一個猶太男孩就是這樣學習摩西的律法和整本舊約的。
Q:從耶穌的人性那方面來看,有沒有限制?
A:你可以說,祂是一個人。祂的人性本身,就受了人性的限制。意思就是說,祂是一個人,祂順服祂的父,祂順服的父的時間,不過祂是沒有罪的,就是祂不受罪的轄制。但是祂也是神,所以不好說,這個問題不好講。因為我們所理解的,在聖經裡面遇見的,是“神─人”耶穌基督。耶穌基督有一位,只有一位耶穌基督,祂是神、祂是人,百分之一百神、百分之一百人。祂的人性有沒有限制?純粹用祂的人性來說,祂不是神;純粹從祂的神性來說,祂不是人。但是,這都是理論的,實際上我們所遇見的,是神人二性的一位耶穌基督。所以,這個問題只能推論到某一個程度,就要拉回來。耶穌的神性和人性是完全聯合的。
(p. 14)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 The opposite extreme – 相反的極端:內在發展=從錯誤到真理的進展。
十九和二十世紀的聖經研究:耶穌只是在歷史細節上是犯錯的:耶穌經過了一個排除錯誤程序(就是在祂的教導裡面從錯誤到糾正),這正是這種教導的基礎。
他在下列方面有了實質的修改:
-
kingdom 天國
-
messiahship 祂的彌賽亞身份
-
meaning of his death 祂死的意義
這是新派的說法。就是說,耶穌本來以為,祂很快就實現天國了,後來又革命不成功,祂政治的野心不實現。所以後來耶穌的教導就不像前面的,“天國來了!”新的秩序開始了。後面就講苦難、苦難、三天復活等等。趙紫宸的耶穌傳裡面也有這方面的想法。這是另外一種新派怎麼樣處理福音書的一種做法。對使徒們也是一樣的。學者們認為,耶穌升天之後,使徒本來以為耶穌很快就會回來了。所以,馬太福音寫到,耶穌好像很快會回來。後來耶穌沒有回來,在所謂失望或醒過來的後期,就寫關於教會的制度方面。這是講到使徒們從錯誤,或者說從一種信息轉到另外實質上另外一種不同的信息。這些都是新派的新約學者喜歡用的處理新約的方法。
[回應] 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
我們的回應乃是:不是的。所有的事情都交托了給耶穌了。耶穌是主,祂不可能會犯錯的。
小結Summary:
[1.]
耶穌教導的內在發展是沒有可能被記載的。
[2.]
但耶穌靈性-宗教的成長卻清晰可見。(路2:52,來5:7-8)
[3.]
「控制因子」“Control factor” –
霍志恆,《聖經神學》,頁348。 Vos. Biblical Theology,
348
沒有根據說在基督的生命中,注入、流進來一些新的思想內容,也就是與否認有關的方向、原則、定向等可供我們察尋。
就是說,從來沒有說,耶穌的生命方向、原則,都需要根本的糾正,或者推翻前面的。這是沒有的。
沒有任何徵象表明,基督在祂的自我理解、祂的位格上經歷了根本的轉變。
耶穌基督不是在特定的時刻發現了祂彌賽亞的身份。
耶穌從祂的青春期,就有了清楚的彌賽亞自我意識。祂以祂父的事情為念。
這是明確指出祂是以子的身份學了順從。
今天講的都是很原則性的。我先預告一下耶穌的天國信息的內容,那在很後頭,從p. 65,特別是從p. 100開始,看福音是什麼。讓我簡單說一說:
耶穌基督來傳的信息就是天國,天國來了。耶穌所傳的就是天國的信息,耶和華喜悅的喜悅的恩年傳給窮人這個事實。窮人有神喜悅的恩年,被囚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有福音傳給貧窮的人。那么,誰是窮人呢?從舊約的角度看,窮人就是:可能是罪人,可能是受苦的,可能是受患難的,不過,他們都專心仰望耶和華搭救他們,這是窮人。耶穌基督來傳的,就是窮人的信息。登山寶訓:虛心或心靈貧窮的人有福了。在舊約後、新約前,新舊約之間這段時期,有些猶太人知道神的選民是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有一天,神要聚集以色列人,而聚集在一起的以色列人,最重要的就是窮人。他們要經歷到以色列的安慰者(the
consolation of Israel),路2:25。神要搭救他們.
所以,以色列人等候神的公義來搭救他們。就是說,為窮人,為溫柔的,為卑微的申冤。他們期待一個王的公義。不過,耶穌來,我們都知道祂怎麼樣施行公義。但是祂所傳的,正是猶太人所期待的那種公義──對窮人公義、恩典,和搭救的福音。為什麼窮人和有權有位的人的位置會顛倒呢?因為神記得他的憐憫和應許。神來幫助以色列,祂的僕人。所以,這是一個很簡單的耶穌基督天國福音的一個總綱。當然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舊約的“約”, 到了新約,神重新立一個「新約」。這個新約和舊約是同一個約,但又是新的。又是同,又是新。為什麼又是同,又是新?因為耶穌的緣故。因為耶穌來,所以是同。因為耶穌來,所以是新。這個約的內涵就是shalom,神的平安臨到窮人,臨到卑微的,臨到專心仰望耶和華的人。這個不是社會福音。什麼叫社會福音?社會福音是不相信神蹟,不相信耶穌是神,不相信聖經,只說耶穌來就是改革社會,博愛大同。這叫社會福音。相信耶穌是彌賽亞,為罪人死在十字架上,死後復活,坐在父神的右邊。這種是正統的信念。但是相信耶穌是罪人的救主,為我們贖罪,死在十字架上,又從死裡復活、升天,假如你是一位正統的、純正的、保守的、福音派的、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我們同時要正視字義的解釋,耶穌所講的,也就是四福音所講的,耶穌怎麼樣對待窮人。也就是說,我們有沒有把耶穌所講的福音,已經改頭換面,成為一個中產階級的玩具?耶穌的福音,有點不像西方的、或者現代中產階級教會所傳講的。耶穌講的是:窮人仰望耶和華,耶和華憐憫他們;耶穌講的是:撇棄一起,背起十字架,跟隨我。雖然誰?跟隨天國的王。這是預告。我們下面會很仔細地、一步一步去解釋。不過,我先把最後的結論告訴各位。好叫各位不會等得不耐煩。
結束禱告:主耶穌,你在天上,是我們的主,也是宇宙的主。有一天,萬膝要跪拜,萬口承認你是主。今天我們預嘗了你的主權,都因為你的話和你的靈在教會中,叫我們知道你是榮耀的救主,叫我們能夠回應你,來敬拜為你而活。求主繼續打開你自己的話語,給我們能明白、清楚,緊緊地跟隨你,作為我們生命的主宰。叫我們也懂得怎麼把我們的擔子,卸在主耶穌你的腳下,教導我們怎麼經歷到你是我們的大祭司這個真理。謝謝主,你的恩典是大有能力,永不改變。奉耶穌基督你的名而求。阿們。
中華展望林慈信博士課程。
本課程筆記版權屬中華展望,禁止複印出版。如須翻印複製,請聯絡中華展望林慈信博士:http://samling.ccim.org/ www.chinahorizon.org。駱鴻銘紀錄整理。如發現錯誤,請通知 peddrluo@yahoo.com更正,謝謝。下載自: book.shenzhou.us/ling/student.doc。